2b003

Page 1

國文(作文)

1

作文‧造句練習/001

2

各類型論說文之寫作技巧/111 壹、辦法型 --------------------------------------------- 112 貳、因果關係型--------------------------------------- 149 參、並重(並立)關係型 -------------------------- 159 肆、相反關係型--------------------------------------- 170 伍、意義型 --------------------------------------------- 180

3

寫作文章注意事項/197 壹、寫作文章之理想標準(得分關鍵) ------- 198 貳、寫作文章之不理想狀況(被扣分關鍵) - 218

4

「文章開頭」之寫法/227 壹、破題法 --------------------------------------------- 229 貳、問答法 --------------------------------------------- 229 參、對比法 --------------------------------------------- 230 肆、引言法 --------------------------------------------- 231 伍、解釋法 --------------------------------------------- 232 陸、譬喻法 --------------------------------------------- 233 柒、舉例法 --------------------------------------------- 233


5

「文章結尾」之寫法/235 壹、總結法 --------------------------------------------- 237 貳、提問法 --------------------------------------------- 237 參、引結法 --------------------------------------------- 238 肆、呼應法 --------------------------------------------- 239 伍、勸勉法 --------------------------------------------- 240 陸、感嘆法 --------------------------------------------- 240

6

散文佳句薈萃/243

7

精選刊登報章佳文/297

8

常見成語及詞語錯別字辨正/317

9

典故及評說/323

10

名言佳句選萃/375 歷屆試題暨範文˙409


002  內容特色  文墨風騷、高雅意境、體現美感、展露風采 凝煉智慧、情理交融、溫柔敦厚、和煦溫馨 曼妙多姿、觸發思緒、氣勢宏闊、鼓舞人心

 序 言  曼妙多采的文章,是由具有特色的文字所構成,其內在的風情萬種、 搖曳多姿,乃是對永恆不息的生命之追尋。在世間,紛擾紊亂、爭名逐利 的日子,每每令人心生厭倦,甚至興起遁逃之念,唯有文字之美可滌除人 們對於世俗之物的貪婪與徵逐,排遣沉悶已久的灰黯愁緒,掃蕩日積月累 的厚重匠氣,尋覓得到最深遠、最崇高、最細膩、最和諧的心靈寄託,舒 坦而怡悅,親切又有味,非惟令自身得著安慰,亦可在與他人溝通交流中 ,傳遞一份摯愛的訊息、一股浪漫的情意,將人生昇華至充實圓滿而又閃 耀光輝的畛域。 本著對美的堅持與追求,並對人生哲理作最基本的探尋,在這個單元 裡,正欲藉由高層次的語句,表達出與眾不同的文章,細細咀嚼之後,必 讓人津津有味,甚而意猶未盡。在字裡行間,儘可能委婉暢達、疏落有致 ,思想是深邃的,辭采是繁富的,筆觸是多端的,氣勢是奔騰的;有者瑰 麗蘊藉,有者豪健峻偉,有者清音幽雅,有者氣韻綿邈;旁徵博引,瀟灑 飄逸,濃情如詩,色彩斑斕;期能翦除塵世之俗不可耐的口語,導正世局 之流於淫靡的浮風,引領寫作之循規蹈矩的步軌,培植文思之才德兼備的 內涵,使文章有一定法度可依循,內容有啟人深思之作用,如此,不僅求 得出類拔萃,榮登金榜,更在無形中改善風氣,淨化人心。 衷心地期盼這本課本能對諸位有莫大的助益,其中雖是繽紛繁複、氣 象萬千,然也提供了各類考生之不同層面的議論主題、思索方向,倘從中 汲取一己所需之養分,幻化成左右逢源的思緒,揮灑出收放自如的筆墨, 也不枉本人之焚膏繼晷的蒐羅與絞盡腦汁的編寫了!


003 一 寫作文章必然會針對某些人、事、物作主要論題,而後就其現象及意義 加以申論、敘述。 一般人在指陳這些人、事、物時,多半用「你看……」、「你瞧……」 、「請看……」、「觀看……」、「讓我們來看……」、「大家看看… …」之詞。此固然沒錯,其目的乃欲招引眾人眼光,共同來注意、觀察 某種情況;然這些詞與一般口頭用語無異,仿如在跟他人對談,極嚴重 地流於口語化,格調甚低,不似作文。宜改為更正經、更嚴肅之詞,令 其具有學術氣息,贏得閱卷者之青睞,如: 自我,完全罔顧他人存在,此等現象實受外在風氣之所致。 平時未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便將遭受大自然無情的反撲,你瞧颱風過 境之後,各地一片泥濘不堪的景象,即是活生生的實例。 人不可叫苦,世上有許多人比我們更可憐,請看一些弱勢團體或窮苦 人家所走過的那片苦海、那層黑暗,我們除了要賦予最深摯的憐憫外 ,更應該為一己之安好無恙,感到慶幸,有所知足,進而去救助更多 需要幫助的人,如此的人生才更有意義! 人不可自暴自棄,只要活著就有無限的可能;觀看那些堅苦卓絕的殘 障人士,其身殘而心不殘,洵令人動容,這充分證明了「天生我材必 有用」之理。 讓我們來看斑斑史冊,暴虐的統治者一手造成的殘酷爭鬥,粉碎了多 少幸福的家庭,扭曲了多少良善的人性,真叫人不寒而慄! 在政治上,各政黨總是以自身利益為主,一旦與其他黨派發生瓜葛, 便動輒以攻伐相向,大家看看當前的政壇,陣日充斥著謾罵聲、叫囂 聲,著實令人搖頭歎息。 ↓ 揆諸……

【【 第第 一一 章章 作作 文文 ‧‧ 造造 句句 練練 習習 】】

時代丕變,你看時下的青少年,往往目中無人、我行我素,心中只有


004 揆測…… 揆度…… 揆望…… 揆觀…… 揆覽…… 揆視…… 審觀…… 審度…… 審視…… 審顧…… 綜觀…… 綜覽…… 縱觀…… 縱覽…… 蒿目…… 舉目…… 放眼…… 宏觀…… 觀諸…… 觀望…… 試觀…… 細看…… 鑑諸…… 衡諸…… 遍覽…… 通觀…… 通覽…… 環顧…… 環視……


005 盱衡…… 盱望……  以上之詞皆作「看」之意,或「從整體上看」、或「全面性地看」、或「 綜合來看」、「自大局上觀看」、「仔細察看」、「注目於某事」、「以 ……作為觀察對象」、「舉起頭來看」、「睜開眼來看」、「鑑古觀今」 、「以史為本,回顧以往」、「放眼看過去」、「向前看去」、「從小處 看起」、或「從四周圍來觀察」……等等。不論就層面、意境而言,皆遠 比「看」字高尚許多!此外,其未必放在文章起首,凡在各段落裡欲就某 事而論,皆可用以上之詞作發端。 盱衡現今的政壇,充滿一片欺瞞詐騙、波譎雲詭之風,各個政黨 之間莫不爾虞我詐、黨同伐異,洵令升斗小民(市井小民)唏噓 不已! :「盱衡」一詞多用於政治形勢,如:盱衡大局、盱衡國際情 勢;其它小事件或小地方,較不適用。 揆諸一個成功者之成就,絕非建築在虛無縹緲的夢幻之中,而是 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堅確不搖,陳力就列,方能享得卓爾不群 (夭矯不群、出類拔萃、領先群倫)之地位,贏得如雷灌耳(如 雷貫耳)的掌聲。 環顧自有人類以來,愛情即被人們所歌頌與追求,自古及今,流 傳了多少偉大而動人的愛情故事,或淒美浪漫、坎坷曲折,或柔 情似水、佳期如夢,或兩情相悅、繾綣纏綿,或天人永隔、生死 不渝,都是那麼震撼人的心弦,令人由衷感佩,傳誦既久且遠。 蒿目時下,人海茫茫,各自奔波忙碌,還有什麼比每天抱著希望 而忘情地工作,來得快樂?來得幸福?只要懂得「樂在工作」, 陶醉在自我設下的標竿之中,自然能獲得莫大的成就與欣慰。 :「蒿目」一詞出自《莊子‧駢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 憂世之患。」後世遂有「蒿目時艱」之詞,其含有「向遠方

【【 第第 一一 章章 作作 文文 ‧‧ 造造 句句 練練 習習 】】




006 望去」之意,最好勿用於「回顧以往」。 「親賢臣,遠小人」,是歷來史學家對英明君王的評論;「狎奸 佞,疏君子」,則是作史者對亡國之君毫不留情的批判。然縱覽 史冊,多的是一些昏君、庸君、暴君、荒淫之君的頹鄙劣行,言 路壅蔽,諂諛當道,忠貞去國,貪饕升天,內無謀臣,外乏猛將 ,社鼠殘害,民不堪命,……一幕幕的悲劇,令人不忍卒睹!是 以,任何一位執政者自當以史為鑑,懲前毖後,開張聖聽,方能 免於重蹈人謀不臧之覆轍,使民心歸向,社稷長安。 《中庸》上有言:「君子之道,辟(譬)如行遠必自邇,辟(譬 )如登高必自卑。」審觀一個人的求學歷程,就像登山一樣,絕 不可能一步到達巔峰,必須從山腳下開始,經過無數的崎嶇險峻 、亂石雜草,才能登臨山頂;所以,惟靠著堅韌有恆的精神,才 足以將學業完成,達到廣博多聞之境界,蘇秦的懸樑刺股、車胤 的囊螢夜讀、左思寫出〈三都賦〉、王羲之父子將池水染黑、白 居易讀書至口舌生胝、歐陽修以荻畫地學書……,其最後皆厎於 成功,凡此在在印證了「聚沙可以成塔,滴水能夠穿石」的道理。 「希望」是一盞明燈,在人生蹇滯多阻、無可預測的道路上,只 要始終秉持著樂觀進取之心,不氣餒,不放棄,這盞「希望之燈 」必然不會熄滅,它將為我們引導步伐、照出前途,直達最高鵠 的。宏觀芸芸眾生,有人自甘墮落,有人妄自菲薄,然而,惟有 心中充滿昂揚志氣的人,這盞由「希望」點燃的燈,才永遠是燦 爛耀眼、光芒萬丈的! 在急功近利、講求文憑的社會裏,學校教育亦隨之偏離正軌,其 經常是以學科成績作為評量之標準,「升學至上,考試優先」, 導致學子們僅注重智育而偏廢其它四育。放眼時下的中學生,往 往被課業忙得昏頭轉向、身心俱疲,上焉者斤斤計較、心胸狹窄 ,下焉者迷失方向、自我放逐,此實非百年大計之初衷,亟待各 界賢達共謀改善之道。 揆觀當前社會,由於科技與經濟的過度發展,現代人已愈來愈迷


007 失在物慾、色慾與權力慾望的追逐遊戲之中,非僅忙碌、茫然、 盲目,內心更是日益空虛、孤寂、苦悶,自在感與價值觀的匱乏 早已成現代人最普遍而又嚴重的病痛,亟需適切的心靈雞湯來予 以拯救。無庸置疑的,針對此等「心病」,最有效的藥方便是多 讀書,其可讓書香中的氣息為枯涸的靈魂注入一泓清泉,使人們 感到甘甜而又永保赤子之心。 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並非他人,而是自己,欲超越自己,便須時時 觀照內心,滌除劣根性,提升素質,增進實力。揆測人的一生, 成長歷程就是在不斷反省與改過之下進行,惟有對自我具備深刻 的認知,繼之不停地改造,才能蛻變成嶄新風貌,取得更大的成

二 因為某件事(or 由於某個前提)……,因此(因之、因而、所以),…… ↓ 是以,…… 是故,…… 緣此,…… 爰此,…… 本此,…… 準此,…… 準此而言,…… 職是,…… 職此,…… 職是之故,…… 職此之故,…… 鑑此,…… 有鑑於此,……

【【 第第 一一 章章 作作 文文 ‧‧ 造造 句句 練練 習習 】】

功機會。


008 基於此,……  以上之詞大抵上皆是「因此」、「因而」、「所以」之意,具有連接前後 語句之作用,其在意涵上乃承前導後,亦即由前面的命題因子、事件前提 ,而傳遞至後面的結論、補助述語,其介於中間即相當於橋樑作用,翻成 白話就是:「出於……(原因),因此……」、「正因為……,所以…… 」、「依這個原則來說」、「照這個道理而論」、「以此而言」,而這些 詞之態度嚴正、意境高尚,遠較「因此」、「所以」等口語化之詞為優雅!  生命是一首又一首的歌、一幕接一幕的戲,有著悲歡離合、喜怒 哀樂。在我們的成長歷程中,有無數的歡笑,也有數不盡的淚水 ,正因著歡笑與淚水的交織,豐潤了生命的本質,不僅使其堅韌 厚實,更令其煥發出迷人的風采;緣此,生命是多采多姿而饒富 意義的,我們應珍惜當下的每一天,善待自己,充實靈性,切莫 被消極頹唐的心緒所淹沒,要將人生的寂寞愁苦,轉化成滿心歡 喜的期待,細心品嚐各般酸甜苦辣的滋味,淬煉成嶄新的自我, 如此的人生才顯得更為成熟,更具有智慧。 世風澆薄,人心不古,許多犯罪集團根本是毫無人性可言,偷拐 搶騙,恐嚇取財,擄人勒贖,暴力討債,致使社會風氣每下愈況 ,令一般民眾驚惶不已,職是之故,嚴厲執行法令以剷除諸多的 犯罪組織,是當今任何一個執政者之無可推諉的重要責任。 中學生正值血氣方剛的年齡,性情未定,容易衝動,動輒好勇鬥 狠、滋生事端,爰此,為避免其發生越軌行徑,影響校園安寧, 為師者應注重德育之培養,俾學子們安分守己、明理知義,蔚為 一股良好風氣,為國家培育更多良才(材),減少害群之馬的產 生。 人民是國家之根本,組成一個家邦的最基本單位(個體),基於 此,執政者之所作所為,皆須站在民眾的立場上,為民著想,替 民謀利,安民之後方能得民之心,進而推動整體環境的各項建設


009 。《尚書》有所明訓:「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管子》一書 亦言道:「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治易,民貧則治難。」 身為主政者,應使黎民在日常生活中不虞匱乏,物質充裕,精神 富足,則民心自能感恩於政府,善盡國民應盡之義務。 :「謀利」與「牟利」有別,前者是指正當所得,後者乃指「 營取私利」,多用於不當所得。此處造句係指正面,故不得 用「牟利」。 一座工廠,是由眾多的機械組成,有其不斷的運轉,方能帶動生 產線,製造大量的器具、物品。同樣的,工人就是一批批機械, 工廠因他們的存在而長期轉動和生產物質,他們的運作使經濟持 我們理當對這群默默辛勤勞累的人致敬,誠心地向他們看齊,學 習那股肯吃苦和願意屈居下階層地位的精神。由此亦可顯現出一 個道理:一位不起眼的角色,有時卻是幕後的真正功臣。

三 與其說是……,還不如說是(倒不如說是、不如說是、不如說)…… ↓ 與其歸諸(歸功、歸咎、歸之於)……,毋寧是……  「毋寧是」即:「不如說是」、「直接說是」、「乾脆說是」、「理當是 如此」之意,屬專門用語,通常用於較正式之學術論文或議論專題、報章 社論中;考試用之,必然予人莊重嚴肅之感!  每年夏秋之交的颱風均給臺灣帶來鉅大災害,此與其說是天災, 還不如說是人謀不臧所致。 改為每年夏秋之交的颱風均給臺灣帶來鉅大災害,此與其歸咎 天災,毋寧是人謀不臧所致。

【【 第第 一一 章章 作作 文文 ‧‧ 造造 句句 練練 習習 】】

續成長,他們的付出讓大眾暖衣飽食(煖衣飽食),準此而言,


010 張大寶之所以考上(拼上)臺大醫科榜首,與其說是僥倖,不如 說是他辛苦努力、奮鬥到底的結果。 改為張大寶之所以榮登臺大醫科榜首,與其歸諸僥倖,毋寧是 其孜孜矻矻、焚膏繼晷的成果。 :孜孜矻矻=孜孜不倦=勤奮不懈=勤勉不怠=黽勉從事… …等。 焚膏繼晷=不分晝夜=日夜不停=夙夜匪懈=夜以繼日= 晝夜不息……等。 ˙類似:朝乾夕惕、昕夕惕勵、廢寢忘食……等。 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一直在中國民間流傳,其義無反顧,氣概 英勇,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深得詩人歌頌;而特別的是,當凱 旋歸來,論功行賞,木蘭卻不願為官,只想回到故鄉,與久別的 家人團聚,此等盡忠盡孝而又不圖祿位的情操,毋寧是整個民族 意識的發揚,更值得人們崇敬。 歷史上許多決定勝敗興亡的著名戰役,其成敗之跡經常是值得玩 味的,許多人總自然地歸諸勝方的才能和機智,然仔細審度各項 條件,其重要關鍵毋寧是取決於敗方的昏庸無能。 蘇軾著名的〈定風波〉一詞末尾歌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表面上看來,其心境似趨於閑適平靜,一 切生活上已臻至無風無雨之境地,頗有陶淵明〈歸去來兮〉之「 歸去」況味。而實際上其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的打擊尚未 平復,作此詞之用意,與其說是逃避,毋寧是一種胸襟曠達、拋 脫紛爭的瀟灑表現。 一個人的命運好或不好,並不全然在於地位、錢財、名利、權勢 ,而是取決於一種感受與態度;有些人雖是已臻至富貴利達(or 飛黃騰達)之程度,卻總是患得患失,唯恐錢還賺得不夠多,此 等人最是可憐,與其說是富有者,毋寧是薄命的人,充其量不過 是金錢的奴隸。 有些私立高職根本毫無校風可言,龍蛇雜處,幫派林立,打架鬧


011 事如同家常便飯,違規犯過早已司空見慣。男學生逞兇鬥狠,女 學生援交賣淫,形同犯罪淵藪,此毋寧是校方的姑息養奸(or 不聞不問、視若無睹)、顢頇無能(or 任意放縱、憚於管教) 所致;事實上,一味地遮掩真象,只會讓事態更嚴重,惡性循環 ,沉痾寖深,終至不可收拾,此值得教育當局、社工人員及檢警 介入,就道德面與法律面雙管齊下,亟謀解決之道。

四 在引經據典之後,最好加一句「肯定語」,來增強所引句子之語意;其 方式乃是在所援引之句子的後面,加上「鄭重而堅決之用詞」。

,才能克奏膚功。《易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對 的,團結可凝聚力量,在任何團體中,集思廣益,眾志成城,必 能解決所有的難題。 宋室南渡之後,飽受異族欺凌,整體國勢如同江河日下,辛稼軒 與陳亮之詞、陸游和文天祥之詩,都是慷慨激昂、大聲鞺韃之作 ,流露著深厚綿長的民族意識,喚醒諸多有志之士投入救國的行 列,前人有言:「國家不幸詩家幸。」確實,滄桑的國運,正足 以激起人們雪恥復仇、救亡圖存的意念,也為後世留下一曲曲悲 壯淋漓的樂歌。 許多人生活在忙碌卻又茫然的環境中,過得渾渾噩噩、懵懵懂懂 ,甚至連自己的個性都捉摸不清,總是自命不凡而又時時充滿悔 意,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曾道出發人深省之言:「認識你自己,是 發現你的真性格、掌握你的命運、創造你的前途之根源。」說的 真好,這番話適足以作為啟發人生的一大真諦。 知識猶如一座寶庫,是一切智慧的泉源,英國思想家培根說過一 句顛撲不破之語:「知識就是力量。」一點也沒錯,唯有知識的 力量是無窮的;藉由它,可開創出高度文化及物質文明。

【【 第第 一一 章章 作作 文文 ‧‧ 造造 句句 練練 習習 】】

分散的力量是細微的(or 單薄的),惟有胼手胝足、群策群力


012  以上各句子,在引經據典之後所用的「對的」、「確實」、「說的真好」 、「一點也沒錯」(或者是:「是的」、「真的」、「沒錯」、「有道理 」、「真有道理」、「確實有理」、「實在有理」、「就是這樣」、「正 是如此」、「的確如此」……),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語勢,增添感染力、 說服力。然這些詞固然不錯,卻過於口語化,不具學者之文筆風範,難令 人信服;宜用:「誠然」、「誠是」、「誠哉斯言」、「誠如其言」、「 誠如所言」、「洵然」、「洵是」、「洵如所言」、「洵如所示」、「洵 是此理」、「信然」、「信是」、「信哉此言」、「確然」、「確如其言 」、「實然」、「實則」、「實如其言」、「實如所言」、「大哉此言」 、「一如所示」、「如其所示」、「如其所言」等,更具義正辭嚴之立場 ,更趨向學術化! 

五 楬櫫: 作標誌的小木樁,《周禮‧秋官‧蜡氏》:「若有死于道路者,則令埋 而置楬焉。」古者,多用小木樁以標記某人之墓或指引路名,後人則轉 化為「說明了……」、「說出了……」、「道出了……」、「講明了… …」、「講出了……」、「陳明了……」、「表明了……」、「表達了 ……」、「揭示了……」、「揭舉了……」、「闡發了……」、「闡揚 了……」、「闡釋了……」、「闡明了……」之意。  任何字詞皆有其本源,此詞係出自《周禮‧秋官‧蜡氏》,其最初乃為「 楬」字,應以此字為是;然而後世卻往往誤以為是「揭」字,久之,積非 成是,將錯就錯,遂成「揭櫫」,記得用最原始之字才算正確!  儒學繼承者亞聖孟軻嘗立下不刊之鴻論(教):「生於憂患,死


013 於安樂。」洵然,此言正楬櫫了「殷憂啟聖」的道理。 早期,隋煬帝是位英明的君王,繼承前業,開鑿運河,還懂得下 詔論治,尋覓賢才,其嘗言:「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即楬櫫 「處處皆有人才」之理。無奈,當其享足龍椅上的威風之後,變 得橫暴荒淫、奢侈無度,信奸而疏忠,狎佞而妒能,極盡浪費, 殘忍好殺,喪心病狂,傷天害理,一連串的惡因終導致身死國滅 的惡果。這等至高無上的權力造成不可挽救的昏聵,實令有識者 不勝浩歎! 法國作家蒙田曾語重心長地說:「人沒有學問,就像麥穗一樣。 當它們是空的,就昂首挺立;當它們趨於成熟,飽含麥粒時,就 沖自牧」的真諦,凡有價值的事物,不需要炫目的包裝,在其樸 拙的外表下,便已蓄積充沛的能量,蘊含真實的智慧。 不論是通衢僻巷,也不管是荒郊野外,各地的橋樑總是無懼於許 多外來的摧殘,屹立不搖地佇立在大街小巷、廣袤原野,默默地 負載兩端來來往往的人們,忍受著成千上萬次的輾壓,其不自言 ,而居功厥偉,這正楬櫫了「功成不居」的深邃意義。 民國三十三年七月,中國第九戰區第十軍在軍長方先覺的帶領之 下,困守湖南衡陽,以孤立無援、疲憊力盡之師,抗擊數倍於己 的頑劣日寇,前後苦戰四十七天,寧守焦土,堅忍不屈,終予以 日寇痛擊。衡諸斑斑史冊,其持續之長久、戰鬥之慘烈、感人之 深刻、影響之鉅大,在二戰中恐怕只有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可堪一 比;此時,抗戰已進入第七年,中國各地一片廢墟,烽火連天, 哀嚎遍野,然第十軍弟兄們之英勇表現真正楬櫫了中華民族的堅 韌種性,非惟讓百姓們熱淚盈眶,亦令敵軍愧疚而動容! 人生充滿憂愁與煩惱,經常被重重的枷鎖所捆綁,因而感到痛苦 萬分,是以,為求在短促而狹隘的生命裡過得好一點、幸福些, 我們應當學會瀟灑自在;當年蘇軾被貶謫到黃州及嶺南,輒與賓 客歡讌談笑,或覽勝懷古,或吹風滌慮,以排遣心中的苦悶無聊

【【 第第 一一 章章 作作 文文 ‧‧ 造造 句句 練練 習習 】】

謙虛地低垂著不露鋒芒。」確實有理,此番話楬櫫人要懂得「謙


014 ,非但樂在其中,還留下不少千古名作。佛家所言:「一花一世 界,一葉一菩提」,其乃楬櫫出「無入而不自得」之真諦。

六 鵠的: 本意是指射箭用的箭靶子。《禮記‧射義》:「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 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故射者,各 射己之鵠。」後人常引用為「目標」、「標的」、「標竿」、「歸趨」 之意。 人生最高之鵠的,並非只是沉耽在虛無又短暫的愛情夢幻裏,而 是當力爭上游,超越自我,進而領先群倫,為生命譜出一段段優 美的樂章,建立起一座璀璨的豐碑。 「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這是眾人常說的一句話 ,我們亦當時時深記這些話語,將他人對一己的幫助與恩情,銘 鐫城府,永誌不忘,並以關懷人世、散播溫馨作為生命之鵠的。 別忘了,當我們在點燃心中的愛的那一刻,必然已滿溢豐富的喜 悅。 在紛擾紊亂、爭名逐利的世界裏,有一件事物比外在的權勢錢財 更值得我們去追求,那就是「愛」,此等愛並非是曠男怨女所渴 望的愛情,而是人群之間本當具有的愛心,那是曼妙的、純潔的 、舒坦的、怡悅的,是一種比名利更為高尚的人生鵠的。她如同 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給人們和煦溫暖的撫慰,又像似平靜的溪 流,帶著柔和的水波,款款地向前流去,予人舒適恬然的喜悅; 有愛的地方,就有歡樂,就有我們所憧憬中的桃源勝境。

七 正鵠: 由「鵠的」延伸出「正鵠」一詞,其本為箭靶子之正中心,《禮記‧中


015 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禮記 ‧射義》:「子曰:『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是以,「鵠 的」作「目標」之意,而「正鵠」乃引申為「正確的目標」、「正當的 志向」、「真正的途徑」,較「鵠的」更具端莊嚴肅之涵意。 在封建時代,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凡冒大不韙而進諫者稱 作「犯龍鱗」,輕者左降(遷謫)、罷黜,重者刑戮、抄家,是 以朝臣在宮廷經常是噤若寒蟬、鴉雀無聲。唐太宗深知此癥結所 在,一改嚴峻之威容,紆尊降貴,和顏悅色,聽取眾臣意見,終 使諫諍之舉蔚然成風,安民省刑,國力日增,造就盛世局面,此 證明了廣納言論是上位者必當遵行之正鵠。 警校亦不失為人生之正鵠。常言道:「行行出狀元」,只要懷有 上進之心,肯吃苦耐勞,不怕操練,終會步上正途,表現出一番 令人注目的成就。 在堂堂的國會殿堂上,讓各項議會順利進行,以促使國家進步、 經濟繁榮,並保障全民福祉,方為議會政治之正鵠。倘各個政黨 僅注重自身利益,相互流於意氣之爭,就枉為人民所託付之代行 民意的使命了。 人要活得精采、活出光輝,正如同一株植物,即使生長在最貧瘠 的土地,看起來是如此卑微,但也要開出最美麗的花朵。這是生 命的尊嚴,是任何一個人所須認清的事實,惟有昂首攀爬,迎向 光明,才是人生至善至美之正鵠。

八 大纛: 纛,音ㄉㄠˋ。古時,皇帝車輦(車駕)上方用犛牛尾製成的裝飾物, 或軍隊、仗儀隊走在最前方所高舉的旗幟,其在前乃是帶領後面的隊伍 ,排列後方者均須循此目標及路徑而行;後世用之比喻成「偉大的理想

【【 第第 一一 章章 作作 文文 ‧‧ 造造 句句 練練 習習 】】

在多元化的時代裏,讀大學並非是人生之唯一出路,進入軍校、


016 」、「神聖的宗旨」、「高遠的方向」,其可引領眾人朝最高目標邁進。  以層面及廣度而言,「鵠的」只是單純指目標、歸趨,通常用於個人面; 「大纛」多用於整體之大方向,帶有引領作用,較常用於事物之全局。  孔孟學說極力倡導「博愛」,其大纛在於期望人們能相親相愛、 止息攻伐,達到「天下為公」的世界。  國父所主張之民生主義的大纛,在於消除貧窮,脫離落後,使 國家步上長治久安而又物阜民豐的畛域(境界)。 大學教育是培植整體力量的磐石,那一棟棟(幢幢)的巍峨黌宮 乃是神聖的學術殿堂,高等教育之大纛在於為國家栽培優秀良才 ,是以,我們對此充滿期許之心,寄望風度翩翩的大學生能展現 出一股新的活力,吸收新知,力爭上游,而不再是冷漠、傲慢、 玩樂、墮落……所延續下的頹鄙性,惟其如此,我們也才能期待 高級知識份子盡其潛能來開創更璀璨、更具希望的新時代。 二戰之後,直至今日,人們對生存意義的認識始終有長足的進步 ,成千上萬的人呼喚著理性、篤守著法制、謀求著國際新秩序, 爭取民主和人權,並高舉起「和平、調解、寬容」之大纛,奔相 走告,甚至把愛心的疆域拓展到人類之外的自然界,全球震響著 「綠色和平」的強音、「生態平衡」的勁曲,這是戰爭禍害帶給 人們的沉痛省思,激發人類開始關愛周遭的一切。

九 (某個主題 or 某個前提)……,一言以蔽之,…… 欲歸納「整體論點」之結果,避免再費詞多言,造成累贅繁冗,可用幾 句精要語總收前文,以簡化句子,進而求得一個肯定意旨。其中間有個 連接詞,用以承啟、搭接前後語意。 人生最大的悲劇就在於永不得清閒,總是忙忙碌碌地追逐著名利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