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110

Page 1

▍第一章

社會學概論/1

◎本章架構˙2

◎試題大觀˙3

◎內容整理˙5

◎精選例題˙19

◎參考書目˙21

▍第二章

社會學理論與研究法/23

◎本章架構˙24

◎試題大觀˙25

◎內容整理˙27

◎精選例題˙65

◎參考書目˙67

▍第三章

文化/69

◎本章架構˙70

◎試題大觀˙71

◎內容整理˙73

◎精選例題˙96

◎參考書目˙98

▍第四章

社會化/101

◎本章架構˙102

◎試題大觀˙103

◎內容整理˙105

◎精選例題˙129

◎參考書目˙130

▍第五章

差異行為與犯罪/131

◎本章架構˙132

◎試題大觀˙133

◎內容整理˙136

◎精選例題˙162

◎參考書目˙164 -目錄 1-


▍第六章

團體與組織/165

◎本章架構˙166

◎試題大觀˙167

◎內容整理˙169

◎精選例題˙198

◎參考書目˙200

▍第七章

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203

◎本章架構˙204

◎試題大觀˙205

◎內容整理˙207

◎精選例題˙232

◎參考書目˙233

▍第八章

社會階層與社會不平等/235

◎本章架構˙236

◎試題大觀˙237

◎內容整理˙240

◎精選例題˙266

◎參考書目˙268

▍第九章

種族/271

◎本章架構˙272

◎試題大觀˙273

◎內容整理˙275

◎精選例題˙291

◎參考書目˙293

▍第十章

性別/295

◎本章架構˙296

◎試題大觀˙297

◎內容整理˙299

◎精選例題˙325

◎參考書目˙327

▍第十一章

年齡不平等與老年議題/329

◎本章架構˙330

◎試題大觀˙331

◎內容整理˙332

◎精選例題˙347 -目錄 2-


◎參考書目˙349

▍第十二章

社會制度、社會結構與社會問題/351

◎本章架構˙352

◎試題大觀˙353

◎內容整理˙355

◎精選例題˙368

◎參考書目˙369

▍第十三章

家庭/371

◎本章架構˙372

◎試題大觀˙373

◎內容整理˙375

◎精選例題˙391

◎參考書目˙392

▍第十四章

教育/393

◎本章架構˙394

◎試題大觀˙395

◎內容整理˙396

◎精選例題˙414

◎參考書目˙416

▍第十五章

宗教/419

◎本章架構˙420

◎試題大觀˙421

◎內容整理˙422

◎精選例題˙433

◎參考書目˙434

▍第十六章

經濟與就業/435

◎本章架構˙436

◎試題大觀˙437

◎內容整理˙438

◎精選例題˙465

◎參考書目˙467

▍第十七章

政治/469 -目錄 3-


◎本章架構˙470

◎試題大觀˙471

◎內容整理˙472

◎精選例題˙489

◎參考書目˙491

▍第十八章

醫療/493

◎本章架構˙494

◎試題大觀˙495

◎內容整理˙496

◎精選例題˙511

◎參考書目˙512

▍第十九章

都市與環境/513

◎本章架構˙514

◎試題大觀˙516

◎內容整理˙517

◎精選例題˙536

◎參考書目˙538

▍第二十章

人口/541

◎本章架構˙542

◎試題大觀˙543

◎內容整理˙544

◎精選例題˙565

◎參考書目˙566

▍第二十一章

社會變遷與社會互動/569

◎本章架構˙570

◎試題大觀˙571

◎內容整理˙572

◎精選例題˙589

◎參考書目˙591

▍第二十二章

現代化/593

◎本章架構˙594

◎試題大觀˙595

◎內容整理˙597

◎精選例題˙623

◎參考書目˙625 -目錄 4-


社會學新編

002

 社會學的定義   社會學的基本假設  一、社會學的意義  社會學的目標   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   社會

社 會 學 概 論

 社會學三角   社會學的想像   三種社會學想像力  二、社會學研究觀點  社會學者解釋社會現象的五項觀點   社會學鉅視與微視觀點   社會學的範疇   社會學與其他學科關係  社會學起源背景  三、社會學發展  社會學知識背景   後現代社會的出現  實證社會學  四、社會學三大傳統  詮釋社會學   批判社會學 五、名詞解釋


003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分屬於兩種專業領域,請簡要闡述這兩者 之間的有何差別?並請舉例說明這兩個專業的應用範圍各有那些? 【94 地四】 ◎有人認為「社會學不僅是一個研究領域、一門學問、一種知識的追求, 也是一種實踐的形式、一種生活方式」 。請說明你對這個觀點的看法, 並舉例說明。

【94 薦升】

◎有人認為社會學是一門事後聰明的學問,也有人認為社會學是一門關 心社會變遷,規劃社會未來發展的學問。你的看法如何?請舉例說明 之。

【94 薦升】

◎每一位社會學家依據各人的選擇,會挑選適合其本身的研究主題,但 大抵上所選擇的主題,總在一定範圍內,試說明社會學所研究的主題 為何?

【97 身三】

◎何謂「社會學的想像」?在分析社會現象上與其他學科有何特殊之處? 請舉例說明。 ◎解釋名詞:社會學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99 地三】 【100 調查局】

◎社會學家利用社會結構的概念,描述、分析和解釋社會現象。因此, 要瞭解社會結構,必須知道社會結構的成分。試就社會結構的成分說 明之。

【101 調查局】

◎闡述鉅觀理論(macrotheory)與微觀理論(microtheory)的涵義及特 色,並舉例說明兩個屬於鉅觀及兩個屬於微觀的社會學理論。 【101 普】 ◎請解析微視社會學(microsociology)與鉅視社會學(macrosociology) 觀點的特色,並舉例說明之。

【101 原三】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Durkheim)從社會分工的角度提出兩個社會分 類,亦即「機械連帶」 (mechanical solidarity)與「有機連帶」 (organic solidarity) ,用以解釋社會變遷的過程。請說明比較這兩種社會連帶的 差異。

【102 調查局】

◎Mills 的「社會學的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是什麼意思?如 何運用社會學想像來思考臺灣當前日益高漲的單身現象? 【102 薦升】

社會學概論

提出評論,並舉例說明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的相互關係。 【92 社福三】

 第一章

◎有人認為「社會工作是一種應用社會學」 。試從社會學觀點對這種說法


社會學新編

004

◎名詞解釋:第三世界。

【102 原三】

◎美國社會學學者 C. W. Mills 提出了所謂的「社會學想像」,請說明社 會學想像的意涵;並且從個人放棄工作,與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失 業率統計數據,以「社會學想像」的觀點,說明那些是可能影響臺灣 年輕世代高失業率與薪資所得停滯的因素?

【103 高】


005 社會學(sociology)的意義

社會學是研究社會行動、社會關係與制度的科學,是一門研究人 與人之間互動的社會科學,是一套有系統、具客觀性地研究社會 關係的科學,以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形式、互動所形成的結構和 社會脈絡之間的關係。 社會學是一種解放的洞察,強迫人們正視社會的發展如何影響人 們的思想、認知與行為,並協助人們瞭解社會如何產生變革與人 們如何影響他人(陳榮政譯,2011:410)。

社會學的基本假設: 人類社會存在於自然環境中:人類社會建立在自然環境(地域) 上,而對這自然環境的適應會影響社會的生存與延續。 社會具有一定之規則與模式。 社會規範制約人類行為:所有的社會裡都有其律法與常規,人們 的行為是模塑行為,用以互動。而這種模塑行為又受到社會團體 的影響,因此不同的社會下,會因團體不同而有不同的模塑行為。 人類行為影響社會規範:社會規範是人類透過彼此互動下所形成 的共識設立。

社會學的目標(貢獻、價值、實用性): 理解社會情境:社會學的主要目的,是藉由處於人們生活底下難 以理解或理所當然的部分以瞭解社會,進而改變社會(葉永文等, 2012:3)。 察覺文化差異:社會學研究提供人們足以從不同文化觀點去察覺 社會間差異,藉以弭平不同社會或族群間爭執的效果。 評估政策效果:社會學提供人們政策結果評估的功效。 自我啟蒙作用:社會學具有提供社會團體(如工人團體、婦女團 體)自身權益的覺知效果。

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 科學定義:科學是一種透過調查、理論思考與邏輯性判斷等系統 方法的運用,藉此使得研究者得以發展出特定研究主題的具體知 識。而這樣的發展,又常基於「大膽假設」與「小心求證」的結

社會學概論

社會學的定義:

 第一章


社會學新編

006

合運用,以暫時性地證實特定假設或理論。 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社會學由於具有系統的調查方法、資料分 析,並且能夠根據所發現的現象與邏輯辯證來進行理論評估。而 這樣的實證方式與自然科學方法類似,確實為一門科學。 社會學不同於自然科學:雖然社會學足以運用類似於自然科學的 實證方法進行研究,然而由於人類行為的獨特性與意義性,因此 無法完全用研究自然物質的方式來研究人類。

社會: 定義:社會是由一群具有共同文化、存在於特定地域中,彼此具 互動關係的個人和團體所組成。 功能: 結合:在特定的時間、空間上,將個人聚集以互動並發生關係。 溝通:提供溝通的環境與工具。 傳承:發展並保留獨特的生活方式。 整合:透過階層化的關係用以解決問題、適應環境並穩定社會。 分類: 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 (劉鶴群、連文山、房智慧譯,2002:177) 禮俗社會:指居民間關係親密且長期、具共同價值、共同祖 先、固定的角色與地位、地理與社會穩定、互動單純的社會 型態,人際關係親密而持久,是一種主動自我表現、敦親睦 鄰的社會。 法理社會:指居民間關係表面、多樣價值、無共同祖先、互 補角色與地位、高度社會流動、互動複雜的社會型態,人際 關係不帶感情而短暫,是一種非個人力量所能影響的工具性 社會關係社會。 鄉民社會與都市社會:前者指典型鄉村生活的社區;後者指次 級關係較為普遍的都市社會。 機械連帶社會(mechanical solidarity society)與有機連帶社會 (organic solidarity society):(林義男譯,1995:848;齊力, 2009:572) 機械連帶社會:一種建立在社會中的份子具同質性、社會價 值和行為融洽一致、重視傳統及親戚關係的社會。強調社會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透過血緣、情感等同質性較高等關係的 連結。


有機連帶社會:是隨著社會不斷地變遷與進步,社會分工趨 複雜的與他人相連,個人與群體的相互依賴從過往的單獨存

社區社會:屬於人類早期的社會,強調成員的義務、非正式 的習慣關係、有限分工、宗教價值。該社會的目標單純且一 致,故社會團結力強,個人則因被分派到一定的地位後終身 致力於完成其任務。社區社會的家庭是重要的單位,並且親 屬關係非常重要。 結合社會:指成員理性關係、正式法律關係、專業分工、世 俗非宗教價值。由於工業發展與都市興起,使該社會的目標 多元不一且強調理性,個人的社會地位改變。家庭的重要性 降低,且親屬關係重要性日益薄弱。  杜尼斯(Ferdinand Tonnies)是德國社會學者和德國社會學 會創始人。其依據自然意志、理性意志創造禮俗社會與法 理社會。前者即社區社會,屬於情感與生理的具體領域, 決定了社會行動的整體意志;後者即結合社會,屬於思想 和認知抽象層次,指出人在抉擇中選擇推理的傾向。這兩 種不同性質的意志會產生不同的社會關係,形成截然不同 的社會共同體。

社會學研究觀點

社會學三角: 個人:指個別成員的人格、心理態度、行為動機,與角色扮演。 社會:指由人與人互動、團體與團體互動所構成之體系(例如: 社會體制、社會規範、社會角色)。 文化:指人類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透過個人或社會持續不斷的行 動與交互關係,而構成經年累月的體系,例如:價值、信仰、習 慣。 三者關係: 個人-社會:個人行為影響社會風氣;社會規範造成個人社會 化。 社會-文化:社會變遷沉澱形成風俗;文化的穩定價值影響社 會變遷。社會與文化的關係中,如果沒有社會,則沒有任一種

社會學概論

在,到現在必須與他人或群體相互交往才得以生存的社會。 社區社會和結合社會-德國社會學者杜尼斯提出:

007  第一章

向更加細密分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血緣的連結演變到更


社會學新編

008

文化可以存在;如果沒有文化,則沒有任何一種社會可以成立。 個人-文化:個人行為與他人互動形成規律;文化培育個人人 格。對於個人而言,缺乏文化的人類,就沒有足供表達自己的 語言、符號可使用,也就欠缺規範足以依循。

社會學的想像(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定義: 一種試圖將個人行為與社會特質加以串聯的努力,要求我們注 意個人行為常受社會的影響。 主張社會學的任務,在於瞭解個人與所處社會之間的關係,透 過社會學揭示社會背景如何影響人類生活。伯格(Peter Berger) 認為,社會學家質疑多數人習以為常的行為與想法,並運用「揭 露」方式檢視日常生活表象。(齊力譯,2009:7) 一種對個人與社會之間所存在關係的靈敏觀察能力,透過該種 觀察力使各體能理解周遭的、個人的社會經驗及與所處世界的 關連(劉鶴群等譯,2011)。 來源:美國社會學者米爾斯(C. Wright Mills)於 1959 年所提出。 其意旨在於根據周遭世界所發生的事件,對個人的經驗加以觀察 的一種方法。而這樣的方式表現出個人是整個社會中的一份子, 需一整個社會模式運作。

三種社會學想像力(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歷史感受力:重視對於過去歷史的理解與想像,進一步區辨當前 工業化社會生活與之前社會生活之差距。 人類學感受力:強調避免種族中心主義影響對於不同社會的研 究,透過人類學感受力使研究者得以呈現並瞭解各種不同的人類 社會生活方式,並且得以記錄不同或是即將消逝的傳統社會生 活,而這種生活正是工業革命後所大幅改變的。 批判感受力:是一種強調對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之感受力,是一 種以分析為基礎的研究。批判感受力注重批判距離,個體在抽離 當下情境的前提下,採批判心態看待事物。 舉例:失業問題。

參考試題  美國社會學學者 C. W. Mills 提出了所謂的「社會學想像」 ,請說明社會學 想像的意涵;並且從個人放棄工作,與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失業率統計 數據,以「社會學想像」的觀點,說明那些是可能影響臺灣年輕世代高失


業率與薪資所得停滯的因素。

【103 高】

社會學者解釋社會現象的五項觀點: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 1990) 亡等現象。 心理層面:解釋人類行為意義,如動機、能力、態度與形成。心 理層面多借重心理學論點,然而從社會學觀點的研究,則強調社 會心理學的領域,包括個人社會化與社會之關係、集體行為的情 緒性等。 集體層面:研究組織或團體的形成、運作及影響。社會學研究如 家庭等初級團體或公司等次級團體,並將其視為個人的集合體以 進行研究。 關係層面:研究個人身分、角色、地位與他人之關係。由於傳統 社會生活不再以個人的身分出現,反而重視個人與他人之間的角 色關係,以及這樣的角色關係所反應出來的行為期待性。 文化層面:研究文化中的特質,包括社會規範、社會價值等以分 析社會行為。是一種以文化觀點解釋規範或道德的方式。

社會學鉅視與微視觀點:(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1990) 鉅視觀點:從社會觀點(從人類行為模式)切入,強調社會結構、 社會變遷與社會制度面向因素的重要性。 微視觀點:從人類互動觀點切入,關心個人發展或人際互動的社 會關係、社會互動與社會心理層面。

社會學的範疇(研究向度): 按研究性質分: 社會靜學:研究社會秩序與社會結構。 社會動學:研究社會變遷。 按研究目的分: 理論社會學:以研究社會學理論為主。 應用社會學:將社會學應用於其他領域,例如:家庭、宗教、 資訊等。 按分析層次分: 鉅視社會學:分析大規模社會體系的研究,以研究社會結構, 關切整體社會動向議題、整體政治經濟變遷模式、階級結構等

社會學概論

人口層面:從人口現象解釋人口活動,包括人口移動、出生、死

009  第一章




社會學新編

010

(研究社會結構、社會變遷、社會制度)。 微視社會學:在面對面互動情境下的日常行為研究。以研究人 類日常互動、個體如何運作議題、關切社會化、語言或行為溝 通、社會網絡的形成等(研究社會互動、社會關係、社會心理 學)。 按研究內容分: 普通社會學:研究社會原理及理論。 應用社會學:研究特定對象與議題,如家庭、都市、婚姻。  社會學者布洛威(Burowoy)依據閱讀社會學的對象與知識類 型,區分出社會學的四大類型,包括提供政府解決問題導向的 政策社會學、關注公共議題的公共社會學、研究社會學專業基 礎的專業社會學、探究社會學價值觀的批判社會學(瞿海源, 2009:438)。 社會學與其他學科關係: (林義男譯,1995;蔡文輝,1993:7~9) 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定義:政府或民間團體用以協助個人、家庭、團體與 社會,以解決問題、預防問題、增進能力以促進其福利之專業 工作。 社會學與社會工作關係: 以社會學研究協助社會工作:透過社會學理論的探索,瞭解人 類行為的特質與習慣,提供社會工作實務上作為的可能方向。 以社會工作經驗回應社會學研究:藉由實務工作之經驗,檢 驗理論之可行性,並進一步修正理論之缺陷,甚至形成新理 論以作為後續社會工作之指引。 經濟學: 定義:經濟學係研究人類的經濟行為、生產、分配及銷售之過 程。經濟學強調供需法則作為理論解釋的依據,並運用統計研 究價格與市場變化趨勢。由於經濟學為社會科學領域最數量化 的學科,被認為是社會科學中最科學化的學門。 社會學與經濟學共同興趣:強調資源如何配置與生產階層的形 成原因。 重要差異:社會學重視運用經濟因素解釋階層現象、不平等情 形與衝突問題。 政治學:


定義:指系統性地研究政治、政府體制及其運作過程的科學(倪 政治思想與個人的政治行為(選舉投票、領袖分析、政治社會 化等)。重視運用統計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科學。 重要差異:社會學強調政治變數(變遷)分析階層變化、流動 與衝突情形。 人類學: 定義:研究特定社會人類行為與環境互動情形。人類學認為文 化是社會的基礎,因此人類學家以文化為研究重心,致力研究 人類在不同文化下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演進。 共同興趣:強調社會中文化研究與文化對當地社會的影響情形。 重要差異:社會學運用文化變數分析社會結構。 心理學: 定義:研究個人內在人格行為的科學,將個體視為具有需求、 慾望、情感、技能、防禦等功能的體系。心理學以個人為研究 單位,分析個人行為。 共同興趣:重視個人心理對行動的影響、個人與社會間的互動情形。 重要差異:社會學強調社會化的發展與偏差行為的出現。 法律社會學: 定義:是一門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法律如何規範、制訂、執行 與修正的學門。由於重視社會學角度對法律行為的思考,因此 對於立法或行為的社會脈絡、文化背景等特別加以關注。 研究範圍(對象、議題)-依據學者 John R. Sutton 的區分: (洪 鎌德,2001:29~34) 法律變遷:探討法律社會學的理論發展進程與法律體系變遷 的論點,重視研究法律現象的理論解釋與不同時空背景變化 情形。 法律行動:探討法律行為的表現與行動,重視個體與團體的 法律觀念、行為、落實、社會化,以及社會因素如階級、族 群、性別等因素對法律行為的影響。 法律專業:探討法律發展的理解,重視司法人員的訓練、專 業社會化、競爭等角色互動,及司法制度、團體的運作與發 展情形。

社會學概論

社會學與政治學共同興趣:重視權力的取得與運用。

011  第一章

達仁譯,1995:2)。政治學以研究各種政治組織、政治哲學、


 人類學的研究主題與社會學最為類似,兩者皆對於社會結構產

社會學新編

012

生研究興趣。不過人類學重視人格與文化因素(尤其是文化間 的比較) ,偏重社會過程與人格成長的描述。人類學的研究對象 以單純未開發的初民社會為主,並以描述其特定社會或社區的 獨特性為要;社會學較注重當代複雜高度分工的文明社會,並 以注意普遍存在的原則為主。在研究方法上,人類學常用實地 參與觀察法,但社會學則方法多樣。

社會學發展

社會學起源背景:(張家銘譯,1997) 工業革命造成的社會秩序危機:紀登斯(Giddens)認為,社會學 起源於現代性。因工業革命帶來社會的轉變,人們為瞭解這樣的 轉變所產生的研究。工業革命通常係指一組科技發明,特別是利 用蒸汽動力從事生產工作,以及一些這種能源所推動的機器。 法國大革命造成既有的社會秩序瓦解:紀登斯認為,法國大革命 象徵人類歷史上首次出現單純由理想(全民自由、平等與博愛) 所領導的運動,促成舊有的社會秩序瓦解,帶來的民主政治的普 遍出現,並且也關係著民族國家的興起。 人口遷移造成都市問題: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科技發明造成的社 會變遷,其中最為重要者係因農業的大量勞動力從土地解放進而 移轉到工業地帶。這樣的解放帶來前所未有的大都市出現。 社會組織化(科層體制)造成人的疏離:紀登斯認為,社會是組 織化行為模式的總和體系,這種組織化的行為模式,是指在漫長 的時空下所產生一再重複出現的行為模式。而這些行為模式又因 為工業革命所帶來大幅的轉變,包括因為組織化所造成的疏離問 題。Perrow 指出,當代社會的人們已身處於組織的社會之中。 政府的出現(民族國家)改變人類行為:由於國家統治能力增強, 對於人們日常生活的干預與影響日增,造成與政府單位互動頻率 增加。 資本主義的擴張影響國際政經: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擴張,帶來 世界資源分配上的不平等問題。  18 世紀末的工業革命對社會生活的轉變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工 業革命的影響關鍵在於市場系統的擴展,而市場系統的擴展有 賴法律與政治的保障,以及使得商業得以擴展的財產權與契約


實證主義:早期社會學者深受自然科學發展的影響,強調以有系 統的自然科學應用到社會科學的態度(齊力,2009:471)。 掘人類行為的法則,期待控制或預測人類行為。 實證主義的解釋建立在概括性法則的基礎上,研究者採取演繹 邏輯方式,將因果法則與社會事件加以連結分析,並透過觀察 方式獲取知識。 由於實證主義強調排除價值,在客觀研究前提下,往往甚為重 視統計研究。 批判理性主義:以理性態度檢視人類社會的研究。 人道主義:以人為本,強調人權之態度。

補充說明  依學者斯溫伍德(Alan Swingwood)分析主張,社會學的思想背景包括了啟 蒙運動、法國大革命與工業革命。其中,啟蒙運動來自於以下三個思潮: 孟德斯鳩、米勒的學說,重視客觀事實以及自然科學對社會研究的涉入。 伏爾泰、盧梭的批判理性主義,透過對社會進行科學的解釋以擺脫迷信與 謬誤。 維科的人本主義,強調個體的主體創造性與變動性,反對簡單地運用自然 科學方法於文化分析上。



後現代社會(postmodern society)的出現: 因為 1970 年代的種種新轉變。特色:(王振寰,2003:17) 經濟生產的全球化:指因為運輸成本的降低,使企業得以在原料 價格低廉的地方生產,遂行「最低成本、最大利潤」的資本主義 信條來達到最大收益。 對於認同變得比較有彈性:後現代社會對於各種認同比較有彈 性,表現在各種家庭型態、休閒活動方式與消費方式,重視自我 觀念,不再以強調生產、工作為生活的核心,重視消費概念,消 費文化走向片段化及個體化。 生產方式由大量生產走向小型彈性生產:由於後現代社會追求創 意與創新,大型組織在缺乏轉變的彈性下容易被淘汰,因此生產 組織走向扁平組織、小型彈性生產。

社會學概論

實證主義認定社會真實(social reality)的存在,其研究傾向發

013  第一章

之法律架構(林信華,2011:285)。 社會學知識背景:


社會學新編

014

知識經濟為主要生產:由於創意與創新的追求,過去強調大型工 業生產,藍領工作成為生產力的來源。在後現代社會由於強調服 務業,在專業主義的重視下,白領工作成為生產力的來源。 對科學充滿不確定感:受到追求工業化與現代化所造成對環境的 影響,現代社會對於透過科學進步足以消滅社會病態的思想被認 為是過度的樂觀,後現代社會對於科技理性價值觀存在著不確定 性。 去都市化:工業社會為追求就業機會,往往生活於都市中。然而 由於污染與生活品質的追求,去都市化成為後現代社會的都市現 象。

三種社會的比較 社會型態 產業投資行為

農業社會

現代社會

後現代社會

有限、特定區域投 國內投資生產

經濟全球化生產

資生產 動力來源

獸力

機械動力

電腦整合生產

主要產業

農林漁牧

工業

服務業

生產力

獸力、有限生產

機械、大量一致性 知識與資訊、小量 生產

多樣生產

生 產 貼 近 需 求 者 貼 近 需 求 者 生 產 一致性生產(低) 多元、較貼近需求 程度 生產組織

政府型態

未來觀點 人口聚居情形 個人認同 時間觀點 美學 文化

(高) 者生產(中) 家 庭 、 莊 園 式 生 大型科層生產線生產 小型彈性扁平組織 產,強調地緣與血 生產 緣的組成 貴族統治之封建國 福利國家 競爭國家 家或極端中央集權 之官僚國家 採神學或哲學觀, 對科學充滿樂觀 對科學充滿悲觀 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居住鄉村 都市化 去都市化 一致 一致 片段、不一致 自然時間 工業時間 時空壓縮 自然主義 大而美的整體主義 小而美的片段主義 貴族(精緻)與平 貴族(精緻)與大 文化通俗化與商品 民文化 眾文化 化

[資料來源:整理自王振寰,2009]  在後現代社會中,由於日常生活充斥著許多多媒體提供資訊, 符號的滋長造成個體資訊超載,個體在片段與不穩定下,不斷


地透過接收、消費、模仿等方式建構個體不斷變動的認同,形

社會學三大傳統

定義:又稱「科學社會學」(scientific sociology),將社會視為客 觀存在的對象,可以用客觀的研究方法取得社會真相,以解釋因 果關係,並加以預測未來(採自然科學實證的方法研究社會) 。代 表人物孔德、涂爾幹。 研究觀點:依據自然科學的模式進行發展,受邏輯實證觀點與科 學哲學的影響,強調重客觀、量化、因果、預測性。 研究方法:實驗法。 思想淵源:孔德、涂爾幹。

詮釋社會學(interpretative sociology): 定義:認為人有自由意志,所以要注重行動的動機、過程與後果, 理解其意義之關連性(透過個別主觀者的個人經驗與解釋研究社 會)。代表人物韋伯。 研究觀點:強調主觀、質化、動機詮釋、參與(被研究者的反饋)。 詮釋的循環:行動者對自身行動賦予的主觀意義,稱「一度詮釋」 ; 研究者對行動者的詮釋再做一次科學性詮釋,稱「二度詮釋」 。取 得一度和二度之間的平衡,稱為詮釋的循環。 研究方法:紮根研究(一種理論建構的方法,主張從資料著手, 透過歸納、演繹、驗證等循環過程而凝聚理論)。 思想淵源:韋伯。

批判社會學(critical sociology): 定義:透過辯證、批判反省的理性方式研究人類社會。強調用知 識改善社會,對現實社會的改造,透過批判反省方式介入社會運 作。代表人物馬克斯。 研究觀點:辯證思考。 思想淵源:馬克斯。 批判面向:依據國內學者黃瑞祺(2011:15)觀點,批判社會學 的批判面向包括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對工具理性的批判與對 實證論的批判三面向。

補充說明 

社會學概論

實證社會學(positivistic sociology):

015  第一章

成片段、個體式的認同感。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