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506

Page 1

前言 準備方式 ...............................................................................前 1 應試技巧 ...............................................................................前 5 趨勢分析 ...............................................................................前 7

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001 97 年身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003 97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016 97 年原住民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027 97 年原住民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036 97 年地方政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057 97 年地方政府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068

 98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091 98 年身心障礙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093 98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103 98 年原住民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115 98 年地方政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129 98 年地方政府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143 –目錄 1–


 99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 167 99 年身心障礙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169 99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179 99 年原住民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190 99 年原住民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203 99 年地方政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228 99 年地方政府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242

 100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 265 100 年身心障礙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267 100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290 100 年原住民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303 100 年原住民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315 100 年地方政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342 100 年地方政府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356

 101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 377 101 年身心障礙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379 101 年身心障礙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390 101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413 101 年原住民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426 101 年原住民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438 101 年地方政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462 101 年地方政府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 474

 102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 505 102 年身心障礙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507 –目錄 2–


102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519 102 年原住民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532 102 年原住民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 ..................544 102 年地方政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569 102 年地方政府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581

 103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607 103 年身心障礙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609 103 年身心障礙五等「地方自治大意」試題全解...............620 103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650

–目錄 3–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003

97 年身障四等「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司法院大法官歷次解釋會議,確立地方自治團體之基本權,包

括:組織自主權、立法自主權及下列何者? 財政自主權

司法自主權

考試自主權

行政自主權

:根據司法院大法官歷經第 467 號、第 498 號、第 527 號、 第 550 號及第 553 號等五號解釋,可以發現組織自主權、 立法自主權、及財政自主權等三自主權,已獲確立為地 方自治團體的核心價值,學者稱為「基本權」。  我國現行縣(市)、鄉(鎮、市)之地方自治團體,分別有幾 個?  21 個、319 個

 23 個、319 個

 25 個、319 個

 23 個、309 個

:改制前我國地方制度計有:  2 個省:臺灣省、福建省。  2 個直轄市:臺北市、高雄市。  18 個縣:臺北縣、宜蘭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 縣、臺中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臺 南縣、高雄縣、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澎湖縣、 金門縣、連江縣。  5 個市:基隆市、新竹市、臺中市、嘉義市、臺南市。  319 個鄉鎮市。 編註:連同桃園縣改制為直轄市後,我國地方制度計有:  2 個省:臺灣省、福建省。  6 個直轄市: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 雄市、桃園市。  13 個縣:宜蘭縣、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 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澎


004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湖縣、金門縣、連江縣。  3 個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  198 鄉鎮市。  下列有關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敘述,何者正確?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所需經費,均由地方自治團體負擔之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辦理,依法均受上級監督機關之適法 監督及適當監督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辦理名義,均由地方行政機關以自己 名義為之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辦理,均得牴觸憲法、法律與基於法 律授權之法規 :有關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區別,可概述如下: 區別標準 監督範圍 執行名義

自治事項

委辦事項

(地制法§2 )

(地制法§2 )

適法(合法性)

適法(合法性) 適當(合目的性)

地方行政機關

地方行政機關

以自己名義為之

以自己名義為之 辦理委辦事項效果 歸屬於上級政府

效果歸屬 (法律責任)

辦理自治事項效果 歸屬於地方政府本 身

(訴願法§9) 為受委辦機關之行 政處分 向受委辦機關之直 接上級機關提起訴 願

經費負擔

地自團體自行負擔

中央(上級)負擔 財劃法§37

法律優位審查 地制法§30ⅠⅡ、 地制法§30Ⅲ、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43、75

43、75

不得牴觸

不得牴觸

005

憲法、法律、法規 憲法、法律、中央 命令

法令

 地方自治團體如擬收取規費,應如何辦理?

必須制定自治條例後,始得收取規費,不得僅以自治規則為 之 得依規費法課徵,或經立法機關的決議徵收之 如以自治條例或自治規則作為收取規費之依據,仍需經自治 監督機關核定或備查後,始得收取相關規費 地方自治團體不得收取規費法所定名稱以外之規費,故不得 以自治條例或自治規則作為收取規費之依據,仍需以法律或 法規命令作為依據,始得為之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67 條第 3 項規定: 「地方政府規費之 範圍及課徵原則,依規費法之規定;其未經法律規定 者,須經各該立法機關之決議徵收之。」  臺灣未來地方政府發展,值得深思與努力。以下何者並非地方 政府發展的新方向? 強化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

行政區劃的法制化

中央政府集權化

健全地方財政

:依據西方學者針對近來地方自治之研究,發現有所謂典 範之變遷,亦即新地方主義之崛起,從西方民主國家地 方政府之歲入歲出的發展趨勢,提出國家次級政府成長 的幾項發現:公共服務從中央移轉到地方政府。地 方政府的功能不斷擴大。中央政府幾乎無法控制地方 政府經費。由此看來,新地方主義使得「地方分權」成 為世界潮流,無論是聯邦制的美國、中央集權的英國, 乃至於許多北歐國家,新地方主義的出現已經成為當前 政治發展的重要趨勢。


006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 依地方制度法第 16 條之規定,地方自治團體之居民,對於地

方政府資訊,有何權利? 依法請求公開

依法增刪

依法課責

依法保密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16 條第 5 款規定: 「對於地方政府資 訊,有依法請求公開之權。」  內政部應會商相關機關就自治事項訂定法規命令,以解決中央

與地方權限爭議,該法規命令將定名為何? 施行細則

施行法

施行綱要

施行條例

:依據地方制度法修正前第 22 條規定: 「第十八條至第 二十條之自治事項,涉及中央及相關地方自治團體之 權限者,由內政部會商相關機關擬訂施行綱要,報行 政院核定。」 惟上述條文業於經總統於 103 年 1 月 29 日修正公布刪 除,其刪除理由為:「現行相關法律中對於中央及地 方政府權責均有相關規定,基於尊重地方自治權限及 落實地方自治之考量,對於地方自治團體之權限,應 以第十八條至第二十條規定之自治事項為劃分原 則,並於各該法律中明確規定各級政府權限,始符合 地方自治精神,爰予刪除」。  依據地方制度法,下列有關縣(市)名稱之變更規定何者正確?

由縣(市)政府報請內政部核定 由縣(市)政府提請縣(市)議會通過,由內政部轉報行政 院核定 由縣(市)政府提請縣(市)議會通過,報請內政部核定 由縣(市)政府提請縣(市)議會通過後實施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6 條第 2 項第 3 款規定:「縣(市): 由縣(市)政府提請縣(市)議會通過,由內政部轉報 行政院核定。」  依規費法第 3 條之規定,規費之主管機關,在中央層級者為下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007

列何政府部門? 教育部

經濟部

財政部

內政部

:依據規費法第 3 條規定:「本法所稱規費主管機關:在 中央為財政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 縣(市)政府;在鄉(鎮、市)為鄉(鎮、市)公所。」  根據地方制度法規定,縣(市)與直轄市在自治事項上唯一不

同者為: 土地行政

建築管理

環境保護

公共造產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18 條第 12 款規定,關於直轄市事業 之經營及管理事項,共計三款:「直轄市合作事業、 直轄市公用及公營事業、與其他地方自治團體合辦 之事業。」同法第 19 條第 12 款規定,關於縣(市)事 業之經營及管理事項,共計四款:「縣(市)合作事 業、縣(市)公用及公營事業、縣(市)公共造產 事業、與其他地方自治團體合辦之事業。」同法第 20 條第 8 款規定,關於鄉(鎮、市)事業之經營及管理事 項,共計三款:「鄉(鎮、市)公用及公營事業。 鄉(鎮、市)公共造產事業。與其他地方自治團體合 辦之事業。」爰目前公共造產僅限於縣(市)與鄉(鎮、 市)辦理。  下列有關地方自治財政權的敘述何者正確? 自治財政權不包括地方自治團體開徵特別稅課、臨時稅課與 附加稅課之權 統籌分配稅款在我國係列為地方法定稅課收入的範圍 自治財政權重視財政紀律(或財政平衡),惟地方行政機關 仍可任意決定其支出項目 自治財政的精神,係強調自治事項由中央政府編列補助款補 助之 :地方自治財政權包含「地方法定稅課」及「地方自治 稅捐」前者為國定地方稅,後者為自定地方稅:


008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地方法定稅課即指財政收支劃分法中所指直轄市 及縣市稅,並包括由中央政府依法收取之國稅中強 制發還地方自治團體之統籌分配稅款,及中央為謀 地方或財政均衡發展,對於財力較差之地方所給與 財政經費支援之補助款。 地方自治稅捐則為地方稅法通則中地方得以開徵 之特別稅課、臨時稅課與附加稅課。 地方自治團體雖有財政自主權,惟仍須依法行政,其 收入及支出仍須受到相關中央法規之規範,又目前中 央政府舉債連連,故其對地方之補助採「救急不救窮」 政策,要解決地方財政困難根本之道,在於回歸地方 自治財政之自主、自發性,唯有努力自行開闢財源, 不再過分依賴上級補助款,始能澈底解決問題。  地方制度法規定,鄉(鎮、市)公所辦理自治事項如有違背憲

法、法律者,應由何機關予以撤銷、變更、廢止或停止其執行? 行政院

內政部

縣政府

鄉(鎮、市)代表會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75 條第 6 項規定:「鄉(鎮、市)公 所辦理自治事項違背憲法、法律、中央法規或縣規章 者,由縣政府予以撤銷、變更、廢止或停止其執行。」  請問下列那一項敘述是錯誤的? 臺北縣之決算案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 4 個月內,提出於該管 審計機關 板橋市之決算案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 3 個月內,提出於該管 審計機關 臺北市總決算最終審定數額表由審計機關送請臺北市政府 公告 三重市決算報告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 6 個月內送達三重市市 民代表會審議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42 條規定:「直轄市、縣(市)決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009

算案,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提出於該管審 計機關,審計機關應於決算送達後三個月內完成其審 核,編造最終審定數額表,並提出決算審核報告於直 轄市議會、縣(市)議會。總決算最終審定數額表, 由審計機關送請直轄市、縣(市)政府公告。直轄市 議會、縣(市)議會審議直轄市、縣(市)決算審核 報告時,得邀請審計機關首長列席說明。鄉(鎮、市) 決算報告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六個月內送達鄉(鎮、 市)民代表會審議,並由鄉(鎮、市)公所公告。」 另台北縣已於 99 年 12 月 25 日改制為新北市、板橋市 與三重市亦改制為區。  公民投票法規定,公民投票的類型可分為全國性公投與地方性

公投,其中地方性公投係指: 直轄市公投、縣(市)公投、鄉(鎮、市)公投 省(市)公投、縣(市)公投、鄉(鎮、市)公投 直轄市公投、縣(市)公投 縣(市)公投、鄉(鎮、市)公投 :依據公民投票法第 26 條第 1 項規定: 「公民投票案應分 別向直轄市、縣(市)政府提出。」  依地方制度法第 77 條規定:縣與鄉(鎮、市)之間,自治事

項遇有爭議時,由那一機關解決之? 立法院院會議決之 由內政部會同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解決之 由行政院解決之 由內政部解決之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77 條第 1 項規定:「中央與直轄市、 縣(市)間,權限遇有爭議時,由立法院院會議決之; 縣與鄉(鎮、市)間,自治事項遇有爭議時,由內政部 會同中央各該主管機關解決之。」  下列對復議之規定,何者為非?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010

復議動議須提出於決議案之同次會或同一會期之下次會 如是提出於同次會的復議,則須有他事相隔於其間 復議動議提出人為原決議案反對之議員或代表 復議動議人原案議決時須在場 :依據立法院議事規則第 42 條規定:「決議案復議之提 出,應具備下列各款:一、證明動議人確為原案議決時 之出席委員,而未曾發言反對原決議案者;如原案議決 時,係依表決器或投票記名表決或點名表決,並應證明 為贊成原決議案者。二、具有與原決議案不同之理由。 三、二十人以上之連署或附議。」  民國 96 年修正地方制度法部分條文後,縣得以準用直轄市之 規定,下列有關準用直轄市規定之敘述,何者正確? 縣人口達 125 萬人以上者,準用直轄市相關規定 準用直轄市之縣得設置副縣長 2 人 地方制度法中有關準用直轄市之條文,係由行政院修正後通 過 準用直轄市之地方自治團體中由首長任免之一級機關首 長,比照簡任第十二職等 :依據 96 年 5 月 23 日立法院修正通過之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規定:「縣人口聚居達二百萬人以上,未改制 為直轄市前,於第三十四條、第五十四條、第五十五條、 第六十二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及其他法律關於 直轄市之規定,準用之。」,略述得準用之相關規定: 第 34 條:直轄市議會開會之日數及次數。 第 54 條:直轄市議會組織之訂定程序。 第 55 條:直轄市政府成員之設置(由首長任免之一級 機關首長,比照簡任第 13 職等)。 第 62 條:直轄市政府組織之訂定程序。 第 66 條:直轄市應分配之法定稅課。 第 67 條:直轄市之收入及支出、地方稅、規費規定。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 我國地方政府的績效評估指標應配合「國家永續發展指標」與 「國際競爭力指標」來擬定地方永續發展指標與地方競爭力指 標。其中,國家永續發展指標系統下有一「都市發展」領域, 包含有 8 項衡量指標,下列何者屬於這 8 項指標之一? 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

平均每人每日垃圾量

每戶家庭擁有的電腦比例

污水處理率

:為因應 1992 年聯合國「地球高峰會議」後全球永續 發展思潮之趨勢,行政院於民國 83 年 6 月成立「行 政院全球變遷政策指導小組」 ,其後於 86 年 8 月將該 政策指導小組提升擴大為「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 會」(簡稱永續會),專責永續發展政策諮詢及工作 協調,以加強推動保護地球環境、保育自然生態、合 理利用資源、參與國際環境保護相關事務,俾追求永 續發展。永續會目前共 36 位委員,主任委員及副主 任委員分別由行政院院長及副院長兼任,其餘委員由 政府部門、學者專家及社會團體各三分之一組成。 為評估我國推動永續發展進程,並呼應聯合國對各國 建立永續發展指標以評估永續發展推動成效之呼 籲,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於民國 92 年 6 月建 置完成「臺灣永續發展指標系統」,評量國家發展永 續度趨勢,並發揮決策預警、決策檢討、決策引導功 能。 參考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壓力、現況及回應之架構, 另考量資料取得之可行性與穩定性、與公共政策連結 之意義、國際接軌之可能等因素,選定 42 項指標。 指標分為「海島臺灣」及「都市臺灣」二部分,涵括 「生態資源」、「環境污染」、「經濟壓力」、「社 會壓力」、「制度回應」及「都市永續發展」6 大領 域。行政院永續會每年於 6 月 5 日「世界環境日」對 外發布指標現況,除作為政府決策參考,也讓國人及

011


012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國際社會了解臺灣推動永續發展之成果。 依據 2004 年國家永續發展指標系統下之「都市發展」 領域,包含有 8 項衡量指標:都市平均每人所得、都 會區小客車持有率、大眾運輸乘客人數、都市化面積 擴張率、都會區每年空氣嚴重污染比率、每人享有公 園綠地面積、都會區主要河段中度以上污染長度比、 都市主要河段親水性。但 2007 年已修正為都市平均 每人所得、都會區小客車持有率、大眾運輸乘客人 數、都市化面積擴張率、都會區每年空氣嚴重污染比 率、每人享有公園綠地面積、都會區主要河段中度以 上污染長度比、每人每日耗電量、每人每日用水量等 九項指標。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村里亦為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之自治團體 村里僅為鄉鎮市區以內之編組,所謂編組係指地域性的非法 人團體 村里長為有給職,並得依法領取村里長事務補助費 村里鄰之編組辦法,依法係由直轄市、縣(市)以自治規則 定之,不得以自治條例定之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3 條第 4 項規定:「鄉以內之編組 為村;鎮、縣轄市及區以內之編組為里。村、里(以 下稱村(里)以內之編組為鄰。」村里為任務編組而 非地方自治團體。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61 條第 3 項規定:「村(里)長, 為無給職,由鄉(鎮、市、區)公所編列村(里)長 事務補助費,其補助項目及標準,以法律定之。」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7 條第 3 項規定:「村(里)、鄰 之編組及調整辦法,由直轄市、縣(市)另定之。」 直轄市、縣(市)得以自治規則定之,亦得以自治條 例定之。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 臺灣府際關係與跨域治理的主要結構性困境,以下何者為非?

013

公民社會的政治理念及參與不足 行政區劃調整困難 地方行政組織僵化與專業能力不足 跨域治理法律明確 :目前地方制度法就府際關係與跨域治理之規範,主要見 於第 21、24 條之規定,但目前法制規範未涉及跨區域 合作之相關細部規定及配套措施,就自治立法而言,並 不十分完善。針對共同辦理部分未能授權訂定跨域自治 事務合作機制之法規命令、亦未訂定跨域自治事務之經 費分擔原則,同時學者亦批評未建構跨域自治事務處理 之政治責任機制。對於合辦事業部分,其經費分攤,未 設有明文規定,致使未來合辦事業必將有許多爭議而延 誤。  各國進行行政區劃時經常考量諸多因素,下列何者不是行政區

劃的考量因素? 自然地形

宗教分布

國防需要

歷史傳統

:依學者薄慶玖之見解,行政區劃的考量因素主要有以下 幾個關鍵因素:歷史傳統、天然形勢、政治目的、經濟 狀況、人口分布、建設計畫、國防需要。  下列何者非地方合夥組織之特色? 地方跨域工作目標之共同性 發展解決地方分享之策略 參與者之責任共享 仰賴中央財政之挹注 :隨著經濟社會問題愈來愈呈現出跨區域的特徵,一個地 方政府往往難以有效解決跨轄區政策問題,如此就需要 地方政府與地方社會的跨區域合作治理,亦即建立以議 題為導向的策略聯盟,仿效公私夥伴的合作模式建立地 方合夥組織。在水平聯合中,由於各地方的區位與發展


014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不同,難免會出現地區與地區利益分配不均,所引發的 區際間的衝突,為減少地區間的經濟摩擦,促進區域經 濟的健康發展,必須建立一個有效整合區域經濟利益的 地方政府間跨域合作協調機制。例如對於關係到區域經 濟全局、非由一個行政區劃所能解決的若干重大經濟問 題,如能源、交通、新興產業、河川流域治理等,如何 透過各地方政府間與中央政府的相互協商和對話,合理 地制定相關政策,以協調各方利益,從而實現區域經濟 整體目標,便成為當務之急,而本題選項仰賴中央財 政之挹注,並非地方合夥組織之特色。  王老先生戶籍在臺北縣板橋市,過世後留下一筆遺產,其子女

依規定繳交遺產稅 1000 萬元,關於其遺產稅的分配,下列敘 述何者正確? 中央分配 500 萬元

中央分配 200 萬元

臺北縣政府分配 500 萬元

臺北縣政府分配 800 萬元

:依據財政收支劃分法第 8 條第 3 項規定:「第一項第 二款之遺產及贈與稅,應以在直轄市徵起之收入百分 之五十給該直轄市;在市徵起之收入百分之八十給該 市;在鄉(鎮、市)徵起之收入百分之八十給該鄉(鎮、 市)。」 惟台北縣已改制為新北市,因此,依現制應選或。  就我國地方自治團體而言,何者財政結構較為脆弱? 直轄市

縣

市

鄉(鎮、市)

:我國中央與地方財政近年來嚴重不足,尤以鄉(鎮、市) 財政結構最為脆弱,鄉(鎮、市)財政日趨困頓,財政 自主普遍偏低,主政者莫不以有限資源,欲實現無限施 政願景,惟多數鄉(鎮、市)未能研謀開拓財源,對於 依法得徵收或應徵收之規費卻未徵收,如工程受益費 等,致對上級政府補助款之依賴程度日漸增加。  規費之收費基準,業務主管機關應考量相關情形,定期檢討,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每幾年至少應辦理一次? 1年

2年

3年

4年

:依據規費法第 11 條第 2 項規定:「前項定期檢討,每三 年至少應辦理一次。」

015


016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97 年普考「地方自治概要」試題全解  直轄市、縣(市)決算案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提出該

管審計機關,審計機關應於決算送達後多久,完成審核,編造 最終審定數額表? 一個月

二個月

三個月

四個月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42 條第 1 項規定: 「直轄市、縣(市) 決算案,應於會計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提出於該管審 計機關,審計機關應於決算送達後三個月內完成其審 核,編造最終審定數額表,並提出決算審核報告於直轄 市議會、縣(市)議會。總決算最終審定數額表,由審 計機關送請直轄市、縣(市)政府公告。直轄市議會、 縣(市)議會審議直轄市、縣(市)決算審核報告時, 得邀請審計機關首長列席說明。」  在新管理體制理論中(new managerial regime theory),管理體

制建立(managerial regime-building)的核心概念是一種: 行動者在互動、協調時所展現的權力關係 由上而下的社會控制 零和遊戲 維護既有現狀的制度 :目前在外國,政府單位彼此間的合作模式有相當多,多 位學者亦曾嘗試從理論或法律規範中尋找解決之道,其 中「新管理體制理論」的核心概念即建立在各個行動者 之間,彼此參與協調、合作所顯現的權力關係,落實於 府際管理層面,亦即在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府際運作 必須在公部門彼此之間及公私部門之間均具有合夥觀 念。(趙永茂、孫同文,江大樹,2001:297)  縣(市)議會之組織,由內政部擬訂準則,報行政院核定;各 縣(市)議會應依準則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後: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報行政院核備

報內政部核定

報內政部核備

報各縣(市)政府備查

017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54 條第 2 項規定:「縣(市)議會之 組織,由內政部擬訂準則,報行政院核定;各縣(市) 議會應依準則擬訂組織自治條例,報內政部核定。」  近年來,在地方政府績效管理上引進一種新的工具,強調學習

良好典範,以建立最佳價值體系,進而提升公部門之行政效 率。此工具的正式名稱為何? 創新學習

標竿學習

服務學習

永續學習

:所謂的標竿(benchmark)指的是同儕中最好(best-in-class) 的成就(achievement) 。這樣的成就可成為其他擁有相似作 業流程者的參考學習的典範。因此「標竿學習」顧名思義, 其代表的意涵正是透過尋求最佳作業典範並將其作為學 習對象的方式,來汲取對方精華,並藉此過程有效的提昇 運作績效。我們可以簡單的說,標竿學習是一種蒐集資訊 的過程,目的在提供組織有用的資訊。  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評估指標中,有關績效的具體指標,一

般而言下列那一項是不能包含在內的? 民眾的滿意度

政府被投訴情形

公民參政情形

公務人員的政黨傾向

:公務人員「行政中立」之實質意涵,包括三項意義: 公務人員在職期間應盡忠職守、盡心盡力,推動由政府 制定的政策。公務人員在處理公務上,立場應超然、 客觀,一視同仁。公務人員在日常活動,不介入地方 派系或政治紛爭,盡心盡力為國為民服務,主要就是強 調行使行政權時,公務人員應大公無私,造福全民,旨 在建構依法行政、執法公正及建立政治活動規範。從而 公務人員的政黨傾向不宜納入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績 效評估指標中。  依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規定,直轄市政府所屬機關以分為多


018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少層級為限? 一層級 二層級 三層級 屬於地方自治事項,由直轄市政府依需要決定之 :依據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第 5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 「地方行政機關依下列規定,分層級設機關:一、直轄 市政府所屬機關以分二層級為限,其名稱如下:局、 處、委員會:一級機關用之。處限於輔助兼具業務性質 之機關用之。處、大隊、所、中心:二級機關用之。」  地方政府間處理跨區域的事務時,依地方制度法規定,應如何

辦理? 各地方政府自行處理 由上級監督機關統籌辦理 由共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統籌指揮共同辦理 由內政部統籌指揮辦理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21 條規定,直轄市、縣(市) 、鄉(鎮、 市)自治事項如涉及跨直轄市、縣(市)、鄉(鎮、市) 事務時,由共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統籌指揮各相關地方 自治團體共同辦理,必要時共同上級業務主管機關得指 定其中一適當地方自治團體限期辦理。 編註:本條經 99 年 2 月 3 日總統令修正為:「地方自治事項涉 及跨直轄市、縣(市)、鄉(鎮、市)區域時,由各該 地方自治團體協商辦理;必要時,由共同上級業務主管 機關協調各相關地方自治團體共同辦理或指定其中一 地方自治團體限期辦理。」因此,跨域事務應由地方自 治團體先行協商。  各縣市積極爭取升格為直轄市,希望爭取更多實質上的效益, 下列那一項不是升格為直轄市的實質效益? 增加財政收入

擴增人事權


97 年地方自治測驗試題全解

增加機關單位數

019

增加自治事項

:目前法制上就直轄市與縣(市)之規範,無論在地方首 長人事任命權、組織編制權、財政配置、監督機關等方 面均有相當程度之差異,此亦為臺中縣市、桃園縣、臺 南縣市等各地方急欲升格為直轄市之主因。惟就地方制 度法第 18 條及第 19 條之規定觀察,直轄市與縣(市) 之自治事項,僅在縣(市)有公共造產事業而直轄市無 此規定,如此不同而已。  下列何者非屬於桃園縣政府之自治事項?

桃園縣都市計畫之擬定、審議及執行 桃園機場之經營與管理 桃園縣公用及公營事業管理 桃園縣河川整治及管理 :依據憲法第 107 條第 5 款規定,航空、國道、國有鐵路、 航政、郵政及電政等事項,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而第 108 條第 1 項第 6 款則規定,航業及海洋漁業由中央立 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之。換言之,「機場之經 營與管理」可依據憲法第 107 條為中央專屬事項,由中 央立法並執行之;亦得依憲法第 108 條為委辦事項,由 中央立法並執行之,或交由省縣執行之,但其並非屬地 方自治事項之範疇。  臺北市政府為辦理自治事項,請問可就下列那些國稅全部附加

徵收? 關稅、貨物稅

所得稅、遺產及贈與稅

遺產及贈與稅、貨物稅

加值型營業稅

:依據地方稅法通則第 5 條第 1 項規定:「直轄市政府、 縣(市)政府為辦理自治事項,充裕財源,除關稅、貨 物稅及加值型營業稅外,得就現有國稅中附加徵收。但 其徵收率不得超過原規定稅率百分之三十。」  下列陳述何者錯誤?


020

鑑往知來-地方自治歷屆測驗試題全解

我國為單一國 省非地方自治團體 直轄市、縣(市)、鄉(鎮、市)為地方自治團體 地方自治團體,依法辦理自治事項,不必執行上級政府委辦 事項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14 條規定:「直轄市、縣(市)、鄉 (鎮、市)為地方自治團體,依本法辦理自治事項,並 執行上級政府委辦事項。」  下列有關自治條例之敘述,何者正確?

自治條例為地方自治團體的單行性法律 自治條例僅需由地方行政機關依法訂定即可 自治條例不得定有罰則之規定 地方立法機關不得提議制定自治條例 :所謂「自治條例」,依地方制度法第 25 條之規定,係指 地方自治團體就其自治事項或依法律及上級法規之授 權,經地方行政或立法機關提議後,由地方立法機關審 議通過,並由各該地方行政機關公布之自治法規,性質 上類似中央法律,為地方自治團體的單行性法律,其中 直轄市法規及縣市規章有裁罰權,得訂定罰則,因其制 定須經地方立法機關三讀程序通過,故為民選代表所制 定,並經公開、嚴謹程序,此種自治法規當具民主性、 正當性及合法性。  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及鄉(鎮、市)公所辦理自治事項 有無違背憲法、法律、中央法規、縣規章發生疑義時,得聲請 何者解釋之? 行政院

內政部

立法院

司法院

:依據地方制度法第 75 條第 8 項規定:「第二項、第四項 及第六項之自治事項有無違背憲法、法律、中央法規、 縣規章發生疑義時,得聲請司法院解釋之;在司法院解 釋前,不得予以撤銷、變更、廢止或停止其執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