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f105

Page 1

民法概要

1

民法總則編˙001 壹、概說 ------------------------------------------------ 003 貳、法例 ------------------------------------------------ 003 參、權利主體------------------------------------------ 005 肆、權利客體------------------------------------------ 021 伍、法律行為------------------------------------------ 024 陸、期日與期間--------------------------------------- 040 柒、消滅時效------------------------------------------ 041 捌、權利之行使--------------------------------------- 046

2

民法債編總論˙059 壹、債之發生------------------------------------------ 061 貳、債之標的------------------------------------------ 075 參、債之效力------------------------------------------ 080 肆、多數債權人與債務人 -------------------------- 092 伍、債之移轉------------------------------------------ 095 陸、債之消滅------------------------------------------ 098

3

民法債編各論˙117


壹、概說 ------------------------------------------------ 119 貳、讓與財產權之契約類型 ----------------------- 119 參、以物提供他人使用或受益之契約類型 ---- 131 肆、勞務及工作給付之契約類型----------------- 144 伍、具團體性質之契約類型 ----------------------- 150

4

民法物權編˙165 壹、概說 ------------------------------------------------ 167 貳、所有權 --------------------------------------------- 172 參、地上權 --------------------------------------------- 193 肆、農育權 --------------------------------------------- 198 伍、不動產役權--------------------------------------- 202 陸、典權 ------------------------------------------------ 212 柒、抵押權 --------------------------------------------- 218 捌、占有 ------------------------------------------------ 232

5

民法親屬編˙255 壹、通則 ------------------------------------------------ 257 貳、婚約 ------------------------------------------------ 259 參、結婚 ------------------------------------------------ 260


肆、夫妻財產制--------------------------------------- 264 伍、離婚 ------------------------------------------------ 272 陸、父母子女------------------------------------------ 277 柒、監護 ------------------------------------------------ 286 捌、扶養 ------------------------------------------------ 292 玖、家 --------------------------------------------------- 294 拾、親屬會議------------------------------------------ 295

6

民法繼承編˙303 壹、遺產之繼承人------------------------------------ 305 貳、遺產之繼承--------------------------------------- 308 參、遺囑 ------------------------------------------------ 320


003 第一編 民法總則編

、概說 一

民法的意義與性質

民法係規範私人生活中關於財產及身 分上權利義務關係之法律。(國內法 、私法、普通法、實體法、任意法)

實體法 v.s 程序法 實體法係規範具體之權利義務 關係之法。 程序法係規範確認實體權利義 務關係程序之法。

私法與民法

民法因係規範私人生活中關於財產及 身分上權利義務關係之法律,故屬私 法。

公法 v.s 私法 公法係規範公權力主體之間或 公權力主體與人民間關係之法 律。 私法係規範私人間權利義務關 係之法律。

民法之適用與解釋方法

◎涵攝適用: 法規範大前提。 具體案例事實小前提。 以一定法律發生效果為其結論。

、法例 一

民事法規及順位


004 「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 無習慣者,依法理。」(§1);「 民事所適用之習慣,以不背於公共秩 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2)

法律>習慣(法)>法理。 習慣(法)的要件: 法律未規定。 不背公序良俗及強制禁止規 定。 具法的確信與事實上的慣行。 習慣(法)轉變成法律: 最高限額抵押權。 合會。

1.

下列何者非民法之法源? 成文法

新興宗教之誡律

習慣法

法理

【第 1 次不動產】

民§1Ⅰ  B

法定文書之製作方式

「依法律之規定,有使用文字之必要者,得不由本人自寫,但必須親自 簽名。如有用印章代簽名者,其蓋章 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如以指印、十 字或其他符號代簽名者,在文件上,

印鑑 v.s 印章 均具民法上效力。

經二人簽名證明,亦與簽名生同等之效力。」(§3)

2.

關於簽名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印章與簽名比較,印章有較強之效力 簽名為極其慎重之事,除印章外,不得以其他方式代替 簽名必須親自為之 只要有一人簽名證明,以指印亦可代替簽名 【第 1 次不動產】


005 第一編 民法總則編

民§3

3.

依法律規定,下列關於法定文書之製作方式之描述,何者正確? 一定要由本人自寫 簽名效力優於蓋章 不必由本人自寫,但必須在文件上經二人簽名證明 【第 1 次不動產】

蓋用印章與簽名有同等效力 民§3

4.

下列關於蓋章和簽名效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效力同等 印章效力優於簽名 簽名效力優於印章 印章經二人簽名證明效力即與簽名同

【第 2 次不動產】

民§3  C  D  A

意思表示之解釋

以文字為準: 「關於一定之數量,同時以文字及 號碼表示者,其文字與號碼有不符 合時,如法院不能決定何者為當事 人之原意,應以文字為準。」(§ 4)

均以當事人真意為主,有爭議 時: 文字>號碼(文字書寫繁複 較慎重);最低額(降低交 易風險)。 多次文字及號碼表示不符合時

以最低額為準: 「關於一定之數量,以文字或號碼 為數次之表示者,其表示有不符合

,實務多採最低額以降低交易 風險。

時,如法院不能決定何者為當事人之原意,應以最低額為準。」(§ 5)

、權利主體


006

自然人

自然人之權利能力: 權利能力之意義指得為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或資格。 權利能力之始期: 原則:「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6)民法 規定之出生,採獨立呼吸說,須與母體分離能獨立呼吸。

5.

甲發生車禍傷及腦部,成為植物人,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甲成為植物人喪失權利能力 甲雖成為植物人,但關於個人利益之享受仍具有部分權利能力 植物人為無行為能力人,並且不具有權利能力 甲雖成為植物人,仍具有權利能力

【不動產】

民§6  D

例外:「胎兒以將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 為既已出生。」(§7)(採法定解除條件說)。 權利能力之終期: 原則(自然死亡):「人之權利能力,始於出生,終於死亡。」 (§6),民法規定之死亡,採心臟停止說,須心臟已停止跳動。 例外(死亡宣告):「失蹤人失蹤滿七年後,法院得因利害關係 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八十歲以上者,得 於失蹤滿三年後,為死亡之宣告。失蹤人為遭遇特別災難者,得 於特別災難終了滿一年後,為死亡之宣告。」(§8)

6.

失蹤人除為 80 歲以上或遭遇特別災難者外,法院得於失蹤人失 蹤滿幾年後,依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為死亡之宣告? 1年

3年

5年

7年


007 第一編 民法總則編

【第 2 次不動產】 民§8

7.

關於死亡宣告,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得聲請死亡宣告者,僅限於失蹤人之利害關係人 死亡宣告係私法上的制度,不生公法上的效果 死亡宣告在於結束失蹤人原住居所為中心之法律關係,而不在 剝奪失蹤人之權利能力 死亡宣告為推定死亡,故允許提出反證而撤銷死亡宣告 【不動產】 民§8Ⅰ  D  A

死亡宣告之要件:死亡宣告乃指失蹤人因失蹤滿一定期間法院 得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 聲請,宣告其為死亡之制度 。其要件為:

稱以上以下俱連本數;稱超過未 滿不含本數。

須已失蹤。 須失蹤滿一定期間(一般七年;八十歲以上三年;特別災難 一年)。 由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聲請。 經法院裁判公示。 死亡時期之推定:「受死亡宣告者,以判決內所確定死亡之時 ,推定其為死亡。前項死亡 之時,應為前條各項所定期 間最後日終止之時。但有反

推定:可以舉反證推翻;視為: 不能舉反證推翻。

證者,不在此限。」(§9)

8.

甲男於民國 90 年 3 月 1 日離開住所,從此失蹤,其妻乙依法聲 請死亡宣告,經法院判決宣告死亡。若甲實際上並未死亡,請問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008 推定甲於民國 90 年 3 月 1 日死亡 受死亡宣告後,甲所為之法律行為均無效 若甲安然生還,該死亡宣告即自動失去效力 乙繼承甲之財產,善意處分之部分不受甲生還影響 【不動產】 民§9Ⅰ;家事事件法§160、家事事件法§163Ⅰ但  D

失蹤人財產之管理:「失蹤人失蹤後,未受死亡宣告前,其財 產之管理,依非訟事件法之規定。」(§10);死亡宣告僅在 處理失蹤人失蹤後留下之財產及身分問題,若事實上未死亡, 其權利能力、行為能力等並未被剝奪。 同時死亡之推定:「二人以 上同時遇難,不能證明其死

依繼承法之同時存在原則,同時 死亡互不繼承。

亡之先後時,推定其為同時 死亡。」(§11)。 自然人之行為能力: 行為能力之意義: 指得行使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 完全行為能力人:

成年人:「滿二十歲為成年。」(§12) 未成年人已結婚:「未成年人已結婚者,有行為能力。」(§13 Ⅲ)。未成年人結婚復於成年前離婚時,不影響已取得之行為能 力,但未因取得完全行為能力而成年(是否成年是看年齡)。

9.

未成年人已結婚,為: 完全行為能力

無行為能力

限制行為能力

完全責任能力 【第 1 次不動產】

民§13


009 第一編 民法總則編  A

限制行為能力人: 滿七歲之未成年人:「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 。」(§13Ⅱ)

10. 下列何者為限制行為能力人? 未滿 7 歲之人

未滿 20 歲已結婚之人

 18 歲之人

滿 20 歲之人 【第 2 次不動產】

民§13  C

受輔助宣告之人:「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 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 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 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為輔 助之宣告。受輔助之原因消滅時,法院應依前項聲請權人之聲請 ,撤銷其宣告。受輔助宣告之人有受監護之必要者,法院得依第 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變更為監護之宣告。」(§15-1) 輔助宣告之要件: 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其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 ,或辨識其意思表示效果之能力,顯有不足者。 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 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 為輔助之宣告。 撤銷輔助宣告之要件: 已受輔助宣告之人受監護之原因消滅時。 法院應依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事 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請撤 銷輔助宣告。


010 監護宣告之轉換: 受輔助宣告之人有受監護之必要者。 法院得依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變更為監護之宣告。 須輔助人之同意行為:「受輔助宣告之人為下列行為時,應經 輔助人同意。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 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一、為獨資、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 責人。二、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三、 為訴訟行為。四、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五、 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定 負擔、買賣、租賃或借貸。六、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 權或其他相關權利。七、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 ,所指定之其他行為。第七十八條至第八十三條規定,於未依 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情形,準用之。第八十五條規定,於 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第一項第一款行為時,準用之。 第一項所列應經同意之行為,無損害受輔助宣告之人利益之虞 ,而輔助人仍不為同意時,受輔助宣告之人得逕行聲請法院許 可後為之。」(§15-2)

受輔助宣告之人類比限制行為能力人之情形 受輔助宣告之效力: 行為受到限制,不能為下列行為: 為獨資、合夥營業或為法人之負責人。 為消費借貸、消費寄託、保證、贈與或信託。 為訴訟行為。 為和解、調解、調處或簽訂仲裁契約。 為不動產、船舶、航空器、汽車或其他重要財產之處分、設定負 擔、買賣、租賃或借貸。 為遺產分割、遺贈、拋棄繼承權或其他相關權利。 法院依前條聲請權人或輔助人之聲請,所指定之其他行為。


011 第一編 民法總則編

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分、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受限制。 其他準用規定: 第七十八條至第八十三條規定,於未依前項規定得輔助人同意之情 形,準用之(限制行為能力人未得法定代理人同意所為之法律行為 之相關規定)。 第八十五條規定,於輔助人同意受輔助宣告之人為第一項第一款行 為時,準用之(獨立營業之允許與撤銷)。 受輔助宣告人與輔助人意見相左時之救濟: 前述所列應經同意之行為,無損害受輔助宣告之人利益之虞,而輔助 人仍不為同意時,受輔助宣告之人得逕行聲請法院許可後為之。 無行為能力人: 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 (§13Ⅰ) 受監護宣告之人(注意與親屬編監護部分規定之關連): 受監護宣告之人之行為能力:「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為能力 。」(§15) 受監護之宣告、撤銷與變更:「對於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 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 之效果者,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 有同居事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 聲請,為監護之宣告。受監護之原因消滅時,法院應依前項聲 請權人之聲請,撤銷其宣告。法院對於監護之聲請,認為未達 第一項之程度者,得依第十五條之一第一項規定,為輔助之宣 告。受監護之原因消滅,而仍有輔助之必要者,法院得依第十 五條之一第一項規定,變更為輔助之宣告。」(§14) 監護宣告之要件: 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 表示,或不能辨識其意思表示之效果者。 法院得因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


012 事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 請,為監護之宣告。 撤銷監護宣告之要件: 已受監護宣告之人受監護之原因消滅時。 法院應依本人、配偶、四親等內之親屬、最近一年有同居 事實之其他親屬、檢察官、主管機關或社會福利機構之聲 請撤銷監護宣告。 輔助宣告之轉換: 受監護之原因消滅,而仍有輔助之必要者。 法院得依第十五條之一第一項規定,變更為輔助之宣告。 自然人之責任能力: 責任能力之意義指因其行為不適法而應負責之能力,包含侵權能力 與債務不履行能力。 侵權能力: 「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以行為 時有識別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 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行為 時無識別能力者,由其法定代理 人負損害賠償責任。」(§187 Ⅰ)

11. 18

識別能力 又稱意思能力,指對自己所為之 行為與其效果能正常判斷決定與 辨別。

歲的甲騎機車上學途中撞傷騎腳踏車的乙。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甲未成年,所以不須負損害賠償之責 由甲的法定代理人負損害賠償之責 以甲行為時有意思能力為限,與其法定代理人連帶負損害賠償 責任 法定代理人如其監督並未疏懈,或縱加以相當之監督,而仍不 免發生損害者,得主張免責

【不動產】


013 第一編 民法總則編

民§187  D

債務不履行能力: 「債務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者,其責任依第一百八 十七條之規定定之。」(§221);亦即準用法定代理人之侵權責 任規定。(§187) 人格權之保護: 一般規定(人格權受侵害時之救濟): 「人格權受侵害時,得請求法院除去其侵害;有受侵害之虞時,得 請求防止之。前項情形,以法律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得請求損害賠 償或慰撫金。」(§18);亦即人格權的保護方式,賦予權利人: 侵害除去請求權。(§18Ⅰ前) 侵害防止請求權。(§18Ⅰ後) 損害賠償請求權。(§18Ⅱ) 特別規定: 能力拋棄之禁止:「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不得拋棄。」(§16) 自由拋棄之禁止與限制:「自由不得拋棄。自由之限制,以不背 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為限。」(§17) 姓名權受侵害時之救濟:「姓名權受侵害者,得請求法院除去其 侵害,並得請求損害賠償。」(§19) 自然人之住所: 意定住所: 「依一定事實,足認以久住之意思,住於一定之地域者,即為設定 其住所於該地。一人同時不得有兩住所。」(§20) 法定住所: 「無行為能力人及限制行為能力人,以其法定代理人之住所為住所 。」(§21) 居所視為住所: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其居所視為住所:一、住所無可考者。二、 在我國無住所者。但依法須依住所地法者,不在此限。」(§22)


014 選定居所: 「因特定行為選定居所者,關於其行為,視為住所。」(§23) 意定住所之廢止: 「依一定事實,足認以廢止之意 思離去其住所者,即為廢止其住 所。」(§24) 二

住所為民法上之規定;戶籍為戶 籍法上之規定。

法人

法人之意義: 自然人以外由法律之創設,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 法人之種類: 公法人與私法人: 公法人係指依公法而設立之法人;私法人係指依私法而設立之法人。 財團法人與社團法人: 財團法人係指以捐助一定財產為成立基礎之法人,著重於財產之集 合;社團法人係指以社員為成立基礎之法人,著重於人的集合。 營利法人與公益法人: 營利法人係指以營利為目的之法人;公益法人係指以公益為目的之 法人。 本國法人與外國法人: 本國法人係指依本國法設立之法人;外國法人係指依外國法設立之 法人。 法人之設立: 「法人非依本法或其他法律之規定,不得成立。」(§25) 法人之登記: 「法人非經向主管機關登記,不得成立。」(§30) 法人之能力: 「法人於法令限制內,有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但專屬於自然人 之權利義務,不在此限。」(§26)


015 第一編 民法總則編

12. 關於法人依其性質,不得享有下列何種權利? 姓名權

自由權

專利權

名譽權 【不動產】

民§26  B

法人之機關: 「法人應設董事。董事有數人者,法人事務之執行,除章程另有規定 外,取決於全體董事過半數之同意。董事就法人一切事務,對外代表 法人。董事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規定外,各董事均得代表法人(單 獨代表制)。對於董事代表權所加之限制,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法 人得設監察人,監察法人事務之執行。監察人有數人者,除章程另有 規定外,各監察人均得單獨行使監察權。」(§27)

13. 下列何者就法人一切事務對外代表法人? 監察人

捐助人

董事

總經理 【第 2 次不動產】

民§27Ⅱ

14. 下列有關法人之敘述,何者錯誤? 社團法人應設章程 以遺囑捐助設立財團法人者,不以訂立捐助章程為必要 應設董事 應設監察人

【不動產】

民§27Ⅳ  C  D

法人之侵權責任: 「法人對於其董事或其他有代表權之人因執行職務所加於他人之損害 ,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28)


016 法人之住所: 「法人以其主事務所之所在地為住所。」(§29) 法人之監督: 業務監督: 「受設立許可之法人,其業務屬於主管機關監督,主管機關得檢查 其財產狀況及其有無違反許可條件與其他法律之規定。」(§32) ;「受設立許可法人之董事或監察人,不遵主管機關監督之命令, 或妨礙其檢查者,得處以五千元以下之罰鍰。前項董事或監察人違 反法令或章程,足以危害公益或法人之利益者,主管機關得請求法 院解除其職務,並為其他必要之處置。」(§33) 清算監督: 「法人之清算,屬於法院監督。法院得隨時為監督上必要之檢查及 處分。」(§42Ⅰ);「清算人不遵法院監督命令,或妨礙檢查者 ,得處以五千元以下之罰鍰。董事違反前條第三項之規定者亦同。 」(§43) 法人之解散: 「法人違反設立許可之條件者,主管機關得撤銷其許可。」(§34) ;「法人經主管機關撤銷許可或命令解散者,主管機關應同時通知法 院。」(§42Ⅱ);「法人之財產不能清償債務時,董事應即向法院 聲請破產。不為前項聲請,致法人之債權人受損害時,有過失之董事 ,應負賠償責任,其有二人以上時,應連帶負責。」(§35);「法 人之目的或其行為,有違反法律、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法院得因 主管機關、檢察官或利害關係人之請求,宣告解散。」(§36);「 法人經依章程規定或總會決議解散者,董事應於十五日內報告法院。 」(§42Ⅲ);「法人至清算終結止,在清算之必要範圍內,視為存 續。」(§40Ⅱ) 法人之清算: 清算人: 「法人解散後,其財產之清算,由董事為之。但其章程有特別規定 ,或總會另有決議者,不在此限。」(§37);「不能依前條規定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