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三合一(作文、公文與測驗) 第壹篇 作文˙001 第
1
章 各類型文章架構及範文觀摩/002
第
2
章 作文‧造句練習/052
第
3
章 寫作文章注意事項/126
第
4
章 散文佳句薈萃/152
第
5
章 名言佳句精選/167
第
6
章 歷屆試題暨範文/176
第貳篇 公文˙189 第
1
章 公文程式及範例/190
第
2
章 公文統一用字/217
第
3
章 公文之語法/233
第
4
章 各類公文試題擬答範例/242
第
5
章 精選公文測驗題/275
第
6
章 歷屆試題暨範文/287
第貳篇 測驗˙297 第
1
章 各類題辭/298
第
2
章 國學常識表格/328
第
3
章 文化常識精要/363
第
4
章 成語典故之人物/392
第
5
章 修辭學/399
第
6
章 考題觀摩及演練/433
第
7
章 綜合測驗及複選題/465
第
8
章 歷屆試題暨解析/535
002
各類型文章架構 及範文觀摩
1
壹、辦法型 一
審題
凡題目中有「如何……」、「怎樣……」、「……之道」、「……的方 法」、「……的途徑」、「……之我見」等字眼,其用意乃希望作者( 考生)朝向某理想目標邁進,因而針對相關問題、弊病,提出辦法加以 解決者,均屬之。(倘無以上字眼,然假設性冠上之後可說得通者,亦 屬之)
二
文章架構
第一段(強調主題重要性): 先解釋「主題」之字面意思或定義,剖析其內涵,闡明其重要性及 影響力,開門見山,乾脆俐落,以凸顯主旨,立下根據,帶動全篇 的脈絡,作為後文深入探究之伏筆。 文章起頭就某論題、某事理之意義申論,目的在於直接點出題目意 旨,讓人閱其文、思其義、繹其理、燭其蘊、發其旨、綜其要,《 文心雕龍‧神思》有言:「駿發之士,心總要術,敏在慮前,應機 立斷。」即是此意。須從正面(做到)、反面(未達成)來言其實 情,以求得面面俱到、兼容並顧。切記——任何類型的題目皆要著 眼於正反面,俾令文章詳整而周全,氣勢開闊,顧及全局,不可單 就某一層面大書特書而失之偏頗。
作文
若能在首段中即引經據典、運用豐富詞彙、名人嘉言、學說理論, 達到文從字順、出語不凡、氣勢磅礡、鄭重其事、態度嚴正、意境 高尚,勢必是最具說服力的方法,因為首段乃整篇文章之門面,作
好漂亮的門面功夫,才得以引人入勝! 第二段(舉實例陳述): 承接首段所言,依題目所涉及層面,敘論「主題」與「歷史事件」 或「社會環境」的關聯性,客觀而公正地言明欲解決事件(or 美 、焦點新聞、流行話題、環境弊病、溫馨故事……,以求真切呈現 。壞的事應照實描述不加隱諱,好的事更當柔婉地描繪出來,以作 為後文第三段之前提。 不論何種題目,均務必舉實例,讓文章更顯現純真性、更貼近生活 化。文章固然以論述為主軸,然缺乏活生生的實例難免令人讀之冷 澀,頗感凝重和無味,惟描述事例方可牽動人心,進入真實情境, 藉以刻畫人生、流露情感、委婉暢達、淋漓盡致。不管是針對時弊
1
【【 各各 類類 型型 文文 章章 架架 構構 及及 範範 文文 觀觀 摩摩 】】
好事物)的實際情況,亦即依題意適切地鋪陳歷史典故、人物事蹟
003
或帶有期待、抒情意味的題意,皆當利用「寫實」與「聯想」交陳 的筆法,必可擴大敘寫內涵、拓寬視野格局、牽引讀者思緒、凝結 心靈共識。其一方面可使得文章有憑有據,令某議題信而可徵;另 一方面亦可讓所論之議題生氣活現,不致衍成一種「說教式」的樣 板文字,光是在宣導、倡議、標榜或批判、指責、攻訐,而失去活 潑性。如此,文情並茂,人事俱在,俾便配合主題而不致流於空談。 要掌握的一個技巧是——在敘述人物行蹟、簡短故事、社會實況… …之後,當發自內心對其作一番評說,道出一己對此事之感觀,以 擴展文章內蘊之周延深邃,如此先敘後議,可將讓人覺之真實、深 刻,並明瞭作者之觀點,以充分體現所欲表達之意識。 第三段(分點論述,擬構辦法): 在以第一、二段為前提的情況下,採以分若干標題的方式(一般以 分四~五點為最佳),直對惡窳、弊端所在,具體歸納出、提揭出 因應之道,儘可能將題目所言之「主要問題」解決;所列之標題要 木三分,洞悉事理,井然有序,思想精密,論點允當,詳實周延, 確切可行,顧及各個角度,涵蓋一切做法,勿有遺珠之憾,冀望能 「澈底翦除沉痾劣習」或「全面達到高遠目標」。
作文
放寬層面,有層次,有條理,有針對性,有現實性,深中肯綮,入
004
先立標題,可揭示主旨,收到畫龍點睛、理出頭緒之效。而在各點 論列中,如抽絲剝繭、層層深入,予人有條不紊之感,既能做到觀 點鮮明、論點突出,又能達成逐層比對、兼籌並蓄;是以,本段為 全文之重心,舉凡:個人識見之深度、觀察觸角之廣度、對事理剖 析之中肯、對主題謀定之穩當,均由此段可看出,必定要好好發揮! 第四段(問題解決,迎向希望): 除呼應前文所敘之外,並以「勸勉」(激勵自己 or 勸勉全體國人 or 呼籲執政者)和「期望」(對個人未來 or 針對國家未來,作一 番展望)的語氣作結,一方面期許國人胼手胝足、同心協力,朝向 高雅而美好之鵠的邁進;一方面描繪大體藍圖,勾勒前瞻方向,對 問題解決之後(or 達成理想目標之後)的社會國家之前景作一番 憧憬。 當然,任何一道作文題目所欲追求之境界,僅是個神聖標竿,無法 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達成,然因有此偉大理想,方能顯示出題目訴求 之莊重性、超脫性,緣此,任何一類文章,在末段皆是要舉翅振飛 ,勿再一味地檢討省思、流於負面,才能摒棄消極頹唐之氣氛,袪 除自我低貶之迷思,望上攀爬,寄意遙深,迎接新里程,創造新局 面,步上美善大道,躋登理想畛域,如此不特予人有期待希望之感 ,甚而對未來深懷信心。 末段的文辭要凝煉、精粹,不可拖沓繁冗,以求簡潔明快。倘能再 適切地引前賢之言,為全文作個註腳,讓文章更有後盾,勢必雄渾 遒勁,鏗鏘有力,自然格調高雅,立足穩健,可令閱卷者由衷讚佩 ,予以肯定!
三
寫作「辦法型作文」之注意事項
在引用古人或古書之言時,務必在人名或書名之下加一動詞來接其所
作文
說的話,如:「云」、「有言」、「嘗言」、「嘗謂」、「說過」、 「明示」、「倡言」、「主張」、「提出」、「曾訓示」、「有所訓 誡」、「曾訓勉人們」、「記載」……等。一旦忘了此言究係何人( 書)所說,萬不可張冠李戴(隨意掛個「孔子曰」、「孟子云」),
亦不可用不確定的表達方式,諸如:「某本書中曾記載」、「好像有 一位古人說過」、「在某一本小說中,有一位人物曾說」、「我不太 記得出處的一段話」、「不知是誰說過的一番話」、「○○曾經告訴 我說」、「在某一齣電影中,有句對白」、「有句話大概是這麼說的 短、貽笑大方!可用「常言道」、「先賢云」、「前人嘗言」、「古 人有言」、「古有明訓」、「古訓道出」、「古語有言」、「聖賢家 法言道」、「古來有句至理名言」、「自古以來有句顛撲不破之語」 、「有句千古不朽之名言」、「西方有位偉人(哲人、名人、名士、 名流、學者、思想家、科學家、上流人士、政治領袖)說」來代替。 倘實在不知此言係出自中國或西洋,則一律用「前人有所明訓」、「 世間常言」、「世間流傳一句名言」、「常言道」、「有道是」、「
1
【【 各各 類類 型型 文文 章章 架架 構構 及及 範範 文文 觀觀 摩摩 】】
」、「記得有一句話是說」、「常聽人家說」……,如此只會自暴其
005
有句世俗智慧語說道」、「有句諺語說」、「俗話說」來表示,如: 前人有所明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世間常言:「吉人自有天相。」 世間流傳一句名言:「就算天塌下來,也有人幫你頂著。」 常言道:「沒有不帶刺的玫瑰。」 有道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句世俗智慧語說道:「『喜樂』是世間最好的良藥。」 有句諺語說:「工作的意義,在於樂在其中。」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準此而言,古今中外之歷史人物,不論其身分為何,只要是正面的、 有名的,其言論足以發人深省,稱得上是擲地有聲、影響深遠者,皆 可援引;所以,作文乃是自由的、活潑的、多樣的,端視寫作者如何 加以運用。 引用古人之言時,切記——「本名」沒有比其「字號」或「稱號」、 學大家(漢代史學巨擘、漢朝史學鉅子)太史公嘗言」較「司馬遷說 」嚴肅,「宋代大儒(宋代名臣、北宋文壇宗匠、北宋文壇宗師)歐 陽文忠公曾留下振聾發聵之語」遠比「歐陽修曾說」正經,「北宋文
作文
「封號」、「諡號」(死後追封或賜予之號)來得好!如:「西漢史
006
豪(宋代才子)東坡居士語重心長地說」比「蘇軾說過」鄭重,「儒 家經典《禮記》中有所明訓」絕對比「《禮記》上記載」來得義正詞 嚴,「南宋抗金名將岳鄂王(岳武穆王)嘗道出一番忠懇之言」更大 大勝過「岳飛嘗言」之境界……。寫作文章要求意境高雅、端莊嚴肅 、出語絕倫、不落俗套、加強深度、展露風範,即由此訣竅著手。 ◎將作者、書籍提升為最上品稱號之實例: 至聖先師孔夫子嘗說過一番顛撲不破(or 堅確不搖、堅如磐石、 牢不可破)之語: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儒家宗師孔丘曾道出醍醐灌頂之言: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儒學宗匠仲尼說過振聾發聵(or 震聾發聵、振聾啟瞶、啟聾發聵 、發聾震聵、驚人耳目)之語: 「小不忍,則亂大謀。」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 剛,戒之在鬬;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留名青史的孔夫子(or 名耀青史的孔夫子、名昭青史的孔子)便 諶謹訓勉(or 殷殷垂訓、殷切叮嚀、諄諄教誨)人們: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奢則不孫(遜),儉則固;與其不孫(遜)也,寧固。」 德昭汗青的杏壇先輩孔子(or 德昭汗青的至聖先師、杏壇先師孔 夫子)曾道出一番人生真諦(or 人生真理、人生奧義): 「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作文
偉大的教育家孔聖人(or 教育先行者孔夫子)嘗留予人們一段藏 諸名山之言: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90
1 一
公文程式及範例 公文程式條例 民國 17 年 11 月 15 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全文 6 條 民國 41 年 11 月 21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全文 10 條 民國 61 年 1 月 25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全文 14 條 民國 62 年 11 月 3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 2、3 條 民國 82 年 2 月 3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 2、3 條;並增訂 第 12-1 條 民國 93 年 5 月 19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 7、13、14 條; 本條例修正條文第 7 條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民國 93 年 6 月 14 日行政院令發布第 7 條定自 94 年 1 月 1 日施行 民國 96 年 3 月 21 日總統令修正公布第 2 條
第 1 條 (公文之定義) 稱公文者,謂處理公務之文書;其程式,除法律別有規定外, 依本條例之規定辦理。 第 2 條 (公文程式之種類) Ⅰ公文程式之類別如下: 一
令:公布法律、任免、獎懲官員,總統、軍事機關、部 隊發布命令時用之。
二
呈:對總統有所呈請或報告時用之。
三
咨:總統與立法院、監察院公文往復時用之。
四
函:各機關間公文往復,或人民與機關間之申請與答復 時用之。
公文
五
公告:各機關對公眾有所宣布時用之。
六
其他公文。
Ⅱ前項各款之公文,必要時得以電報、電報交換、電傳文件、 傳真或其他電子文件行之。
第 3 條 (機關公文之蓋印或簽署) Ⅰ機關公文,視其性質,分別依照左列各款,蓋用印信或簽署: 一
蓋用機關印信,並由機關首長署名、蓋職章或蓋簽字章。
二
不蓋用機關印信,僅由機關首長署名,蓋職章或蓋簽字
三
僅蓋用機關印信。
Ⅱ機關公文依法應副署者,由副署人副署之。 Ⅲ機關內部單位處理公務,基於授權對外行文時,由該單位主 管署名、蓋職章;其效力與蓋用該機關印信之公文同。 Ⅳ機關公文蓋用印信或簽署及授權辦法,除總統府及五院自行
1
【【 公公 文文 程程 式式 及及 範範 例例 】】
章。
191
訂定外,由各機關依其實際業務自行擬訂,函請上級機關核 定之。 Ⅴ機關公文以電報、電報交換、電傳文件或其他電子文件行之 者,得不蓋用印信或簽署。 第 4 條 (代理人之署名) Ⅰ機關首長出缺由代理人代理首長職務時,其機關公文應由首 長署名者,由代理人署名。 Ⅱ機關首長因故不能視事,由代理人代行首長職務時,其機關 公文,除署首長姓名註明不能視事事由外,應由代行人附署 職銜、姓名於後,並加註代行二字。 Ⅲ機關內部單位基於授權行文,得比照前二項之規定辦理。 第 5 條 (申請函應載事項) 人民之申請函,應署名、蓋章,並註明性別、年齡、職業及住 址。 第 6 條 (日期之記載) Ⅰ公文應記明國曆年、月、日。 第 7 條 (公文敘述方式及其格式) 公文得分段敘述,冠以數字,採由左而右之橫行格式。 第 8 條 (文字之要求)
公文
Ⅱ機關公文,應記明發文字號。
192
公文文字應簡淺明確,並加具標點符號。 第 9 條 (公文副本之抄送) 公文,除應分行者外,並得以副本抄送有關機關或人民;收受 副本者,應視副本之內容為適當之處理。 第 1 0 條 (附件其附件數字) 公文之附屬文件為附件,附件在二種以上時,應冠以數字。 第 1 1 條 (章戳) 公文在二頁以上時,應於騎縫處加蓋章戳。 第 1 2 條 (密件之處理) 應保守秘密之公文,其制作、傳遞、保管,均應以密件處理之。 第 12 條之 1 (公文為電子文件之管理) 機關公文以電報交換、電傳文件、傳真或其他電子文件行之者 ,其制作、傳遞、保管、防偽及保密辦法,由行政院統一訂定 之。但各機關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第 1 3 條 (送達之準用) 機關致送人民之公文,除法規另有規定外,依行政程序法有關 送達之規定。 第 1 4 條 (施行日) Ⅰ本條例自公布日施行。 Ⅱ本條例修正條文第七條施行日期,由行政院以命令定之。
公文
二
193
公文紙格式 檔號: 保存年限:
(機關全銜)(文別) 地址:(會銜公文列主辦,令、公告不須此項) 聯絡方式:(會衍公文主辦機關,令、公告不須 此項) (郵遞區號) (地址)
受文者:(令、公告不須此項)
【【 公公 文文 程程 式式 及及 範範 例例 】】
(會銜公文機關排序:主辦機關、會辦機關)
1
發文日期: 發文字號:(會銜公文機關排序:主辦機關、會辦機關) 速別:(令、公告不須此項)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令、公告不須此項) 附件:(令不須此項)
(本文)(令:不分段;公告:主旨、依據、公告事項三段式;函、書函 等:主旨、說明、辦法三段式) 正本:(令、公告不須此項) 副本:(含附件者註明:含附件或含○○附件)
(蓋章戳) (會銜公文:按機關排序蓋用機關首長簽字章 令:蓋用機關印信、機關首長簽字章 公告:蓋用機關印信、機關首長簽字章 函:上行文─署機關首長職銜蓋職章 平、下行文─機關首長簽字章 書函、一般事務性之通知等:蓋機關(單位)條戳)
說明: 一、本格式以 A4 七十磅以上模造紙或再生紙製作。 三、一般公文蓋用機關印信之位置,以在首頁中間偏右上方空白處用印為 原則,簽署使用之章戳位置則於全文最後。
公文
二、依據「公文程式條例」,如以電子交換方式行之,得不蓋用印信。
194
三
「公文用印」及「蓋戳章」之參考範例 檔 號: 保存年限:
行政院 函 地址:000 臺北市○○區○○路○○號 聯絡方式:(承辦人、電話、傳真、e-mail) 100 臺北市○○區○○路 000 號
受文者:臺北市政府 發文字號:○○○字第 0000000000 號 速別:最速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 附件:
主旨:為杜流弊,節省公帑,各項營繕工程,應依法公開招標,並不得變 更設計追加預算,請轉知所屬機關學校 照辦。 說明: 一、依本院○○年○○月○○日第○○次會議決議辦理。 二、據查目前各級機關學校對營繕工程仍有未按規定公開招標之情事, 或施工期間變更原設計,以及一再請求追加預算,致弊端叢生,浪 費公帑。 辦法: 一、各機關學校對營繕工程應依法公開招標,並按「政府採購法」及相 關法令辦理。 二、各單位之工程應將施工圖、設計圖、契約書、結構圖、會議紀錄等 工程資料,報請上級單位審核,非經核准,不得變更原設計及追加 預算。 正本:臺灣省政府、福建省政府、臺北市政府、高雄市政府 副本:行政院主計總處、行政院祕書處
公文
院長○○○(蓋簽字章)
會辦單位:
195
第 層決行 會辦單位
決行
科員○○○
科員○○○
副祕書長
072388000
072388000
072388000 祕書長
072388015
072388015
072388015 副市長
072388015
072388015
072388015
1
【【 公公 文文 程程 式式 及及 範範 例例 】】
承辦單位
市長○○○ 072388015
072388015
072388015 局長○○○ 072388015 註記:簽署原則由左而右,由上而下簽
說明:有關檔號、保存年限、收文日期、收文字號、承辦單位、簽名、批 示、會稿單位、繕打、校對、監印、電子公文交換機制及其他安全 控管等項目,由各機關於空白處自行規定填寫位置。
公文
298
1 一
各 類 題 辭 壽慶
恭賀「男壽」: 椿庭日暖 椿庭日永 椿庭延慶 椿庭樹茂 椿庭不老 椿樹長青 靈椿益壽 南堂春暖 南堂溢慶 詩歌天保 天保九如 頌獻九如 頌祝岡陵 壽比南山 壽如南山 南山比壽 南山同壽 壽如月恆 壽如日昇 松柏同春 松柏長青 如松柏茂 壽比松齡 福如東海 東海延釐 壽山福海 江山不老 長生不老 慶衍桑弧 桑弧耀彩 慶溢懸弧 瑞藹懸弧 疇陳五福 箕疇五福 松喬之壽 松鶴延齡 松鶴遐齡 龜鶴遐年 鶴壽千歲 克享遐齡 南極星輝 極星拱壽 籌添海屋 海屋添籌 海屋長春 庚星永輝 庚星永耀 庚星煥彩 天錫純嘏 天錫遐齡 稱觴祝嘏 齒德俱尊 耆英望重 壽徵大德 日麗中天 壽並河山 壽考維祺 富貴壽考 既壽而康 圖開福壽 壽人壽世 篤祜崇齡 高壽延年 至德延年 延年益壽 多福多壽 大德必壽 大德大年 惟仁者壽 富壽康寧 社結香山 國光人瑞 嶽降佳辰 《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 秋。」後世便有「大椿長壽」一詞,並特將「椿」字專指稱父親 ,「椿堂」就是父親房間。又,中國自古以來,為防北方之風雪 及沙塵,房子多是坐北朝南,北面乃內房,南面是外房,男人之 房間多居南面,可隨時迎賓客或防盜賊,是以父執輩的房間又稱
測驗
「南堂」。歸納之,「椿堂」即「南堂」。(另外,父母親共同 的房間叫「正房」、「上房」,男女成婚叫「圓房」、「成房」 、「完房」) 《詩經‧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
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名〈天保〉,詩中連用九個「如 」字,有祝賀福壽綿延不絕之意,後人遂以「天保」、「九如」 、「山阜」、「岡陵」、「南山」、「松柏」、「日升(昇)」 籍裏,多見此類用詞) 福如東海,祝人福氣多到如東海之大。蓋「東海」一詞,自古有 之,尤常見於神話及神仙故事,如《山海經‧北山經》:「炎帝
1
【【 各各 類類 題題 辭辭 】】
、「月恆」諸語用作祝壽之辭。(在《詩經》其它詩篇及先秦古
299
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 西山之石,以堙于東海。」古人多將東海視作廣浩無邊,因而祝 人「福如東海」,明‧朱權《荊釵記‧第三齣》:「齊祝贊,願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其又可與「壽比南山」一詞對仗。 《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 右。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 地四方。」鄭玄〈注〉:「表男女也。弧者,示有事於武也。」 意即,生下男孩,要在門的左邊懸掛一支桑木製成的弧(木弓) ,象徵陽剛之氣。後世習以「設弧」、「桑弧」、「懸弧」指稱 男性,凡出生或過生日、過壽,皆以此意象表示。 《尚書‧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 好德,五曰考終命。」孔安國《傳》:「壽,百二十年。」「富 ,財豐備。」「康寧,無疾病。」「攸好德,所好者,德福之道 。」「考終命,各成其短長之命,以自終不橫夭。」 自古以來,「松柏」即是長壽之象徵,此乃取其一年四季皆常綠 之特色,如:《詩經‧小雅‧天保》所歌「如松柏之茂」、《論 語》中夫子所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文人作品中亦 常言:「松柏凌霜雪而彌勁」,是以,後世常用以代稱長壽。又 據《列仙傳》記載,赤松子、王子喬乃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赤松 子得仙為雨師,王子喬乘白鶴昇天,後代因以指稱長壽。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養松、喬之壽。」即
測驗
,松柏樹幹堅硬厚實,如同男人身軀,故只有男人適合用此詞。
300
取其意。 古人以鶴為仙禽,故祝人長壽亦多用「鶴」之意象。至於鶴能夠 長壽之由來及道理,詳見葛洪《抱朴子‧對俗》。 天錫遐齡,《魏書‧常景傳》:「以知命為遐齡。」古來,遐即 「遠」之意,《尚書‧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涉遐, 必自邇。」《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邇,辟如 登高必自卑。」遐齡以喻高齡。 蘇軾《東坡志林‧三老》:「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 曰:『吾年不可記,但憶少年時,與盤古有舊。』一人曰:『海 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一人曰:『 吾所食蟠桃,棄其核於昆倉山下,今已與昆倉山齊矣。』……」 後世祝人長壽稱「海屋添籌」,本此。 庚星,用於一般壽誕者的祝壽賀辭。古時,相傳人出生後均有一 顆星與之相對,遂以「庚星」稱作年齡,如:問人歲數,常言「 今年貴庚」;是以,「庚星永輝」、「庚星永耀」即祝稱其生命 之星永遠光輝照耀,用以比喻長壽。又,古代多注重男人歲數, 較避諱問及女子年齡,故此詞多用於男性。 《詩經‧魯頌‧閟宮》:「天錫公純嘏,眉壽保魯。」古「錫」 通「賜」;鄭玄《箋》:「受福曰嘏。」 據《唐書‧白居易傳》及辛文房《唐才子傳》記載,白居易晚年 居洛陽,往來龍門山之香山寺,與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談禪詠古 ,酷好佛,亦經月不葷,自號「醉吟先生」,又號「香山居士」 ,常與胡杲、如滿……等八人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時 人慕之,繪〈九老圖〉。後世因以「社結香山」指稱人之長壽。 嶽降佳辰,《詩經‧大雅‧崧高》第一章:「崧高維嶽,駿極于 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及甫,維周之翰;四國于蕃,四
測驗
方之宣。」《毛傳》:「山大而高曰崧。」「嶽,山之尊者。」 其乃言,嶽神有靈,降生了申伯、仲山甫以為周室之楨榦,四方 之屏蕃。其本為慶生之詞,而後世多指稱降生賢人、棟樑之材, 表示他人為臺柱,轉為祝壽之用。
恭賀「女壽」: 萱堂集祜 壽添萱綠 萱幃日永 萱闈春永 萱花不老 金萱不老 花燦金萱 萱草永茂 萱閣長春 瑞聚萱室 瑞凝萱室 萱榮婺煥 萱蔭長春 春濃萱閣 歡騰萱室 萱庭集慶 萱房春暖 天護慈萱 慈竹長青 慈竹風和 慈竹增輝 慈闈日永 慈雲集祜 慈雲永駐 春滿瑤池 瑤池春永 瑤島春長 瑤池桃熟 果獻蟠桃 蟠桃慶壽 蟠桃獻瑞 祥呈桃實 蓬萊春滿 蓬島長春 婺煥中天 婺曜呈祥
1
【【 各各 類類 題題 辭辭 】】
萱茂北堂 堂北萱榮 春滿北堂 慶溢北堂 北堂長春 北庭春永
301
婺宿騰輝 寶婺星輝 輝生錦帨 錦帨呈祥 綵帨延齡 彩帨騰輝 帨彩增華 祥開設帨 懿德壽考 懿德延年 喜溢璇閨 璇閨日暖 壽徵坤德 壽母宜家 春暉永駐 《詩經‧衛風‧伯兮》第四章:「焉得諼(萱)草?言樹之背( 北)。願言思伯,使我心痗。」《毛傳》:「諼草令人忘憂;背 ,北堂也」孔穎達《疏》:「背者,向北之義,故知在北。婦人 欲樹草於堂上,冀數見之,明非遠地也。婦人所處者,堂也,故 知北堂。」《野客叢書》:「今人稱母曰北堂,蓋本於《毛詩‧ 伯兮》。萱草令人忘憂,其意謂君子為王前驅,過時不返,家人 思念之切,安得萱草種於北堂以忘其憂,北堂幽陰之地,可以種 萱。」「諼草」即「萱草」,一名「忘憂草」,古時,婦人之居 室在北側,其常於居處植萱草,紓解對良人思念之憂,後世遂相 沿稱婦人之室為「北堂」、「萱堂」,稱人之母叫「令堂」、「 尊堂」。(有關「萱堂」變成「母親」的代稱之由來,詳見:裴 普賢、糜文開合著《詩經欣賞與研究》第一冊,〈衛風‧伯兮〉 評解,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年二月再版,頁 323~326。) 婺,古星名,即「女宿」,又稱「婺女」,《禮記‧月令》:「 人祝壽之辭,如:李商隱〈七夕詩〉:「寶婺搖珠佩,嫦娥照玉 輪。」 瑤池,古代傳說中崑崙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之處。《山海經
測驗
孟夏之月,旦,婺女中。」屬二十八星宿之一,舊時多用以對婦
302
‧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山海經‧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 ,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崑崙)之丘。……有人戴勝,虎 齒,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史記‧大宛列傳贊》引〈禹 本紀〉:「河出崑崙,崑崙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 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穆天子傳》卷三:「乙丑,天 子觴西王母于瑤池之上。」《神仙傳》:「崑崙閬風苑有玉樓十 二層,左瑤池、右翠水。」古籍所刻繪西王母的形象,本是人狀 獸身,凡經兩度演化,成了後世所稱之王母娘娘,人形慈貌,其 居在崑崙之上的瑤池,後人因以「瑤池」比附為女性之代稱。 魏晉志怪小說《漢武帝內傳》:「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 四顆與帝,帝食輒收其核,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 ,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另在《海內十洲紀》亦有 類似記載。按,蟠桃本是一種仙桃,乃西王母壽慶時所食之物, 其後遂有「果獻蟠桃」以賀女性過壽。 慈,古來即是母親之代稱。所謂「父嚴母慈」,故稱母為慈母, 如稱自己母親曰「家慈」,稱人家母親曰「令慈」;慈竹是竹子 之一種,又稱子母竹,因其秆枝包束如母子相依,因而人們常以 「慈竹」比喻母愛。 蓬萊,古代傳說東海中神山之一,為神仙所居,《史記‧秦始皇 本紀》:「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 丈、瀛洲,僊(仙)人居之。』」因在海上,又稱蓬島。然則, 何以「蓬萊」一詞專用於女子?此乃《漢武故事》一書描述漢武 帝派人至蓬萊尋覓已逝之李夫人,《藝文類聚》、《三輔黃圖》 、《太平御覽》諸書所引甲帳珠簾、王母青雀、茂陵玉碗諸事俱 以此為本,白居易〈長恨歌〉亦據此述及玄宗派人至海上尋太真
測驗
(楊貴妃);事雖荒誕虛緲,然經歷史傳衍,「蓬萊」已被視為 仙子所居之地。 帨,古代婦女所用的佩巾,《禮記‧內則》:「子生,男子,設 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後世乃以此字專稱女子,如「
帨樽」是指嫁女時宴客的筵席,「帨褵(縭)」是女子出嫁時的 用物。 璇閨,閨房的美稱。唐‧沈佺期〈古歌〉:「璇閨窈窕秋夜長, 綉戶徘徊明月光。」 稱女德,形容女子嫻淑美善;如「懿言」本指婦女柔婉美善的言 語,「懿範」是指女子美好的典範。(史冊暨文學作品中,多不 勝數!)
1
【【 各各 類類 題題 辭辭 】】
懿,《逸周書‧諡法解》:「溫柔聖善,曰『懿』」,古時多以
303
孟郊〈遊子吟〉一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中以「草」代表 子女,以「春暉」象徵母親對子女的愛如溫煦的春陽,後世遂習 以「春暉」指稱母愛。 恭賀「男女雙壽」(「父母一塊過壽」或「夫妻一塊過壽」→先決條 件是兩者俱在): 弧帨增華 弧帨同懸 弧帨齊輝 天上雙星 雙星朗照 雙星並耀 日月並明 日月齊輝 日升月恆 星月爭輝 人月同圓 福祿鴛鴦 鸞笙合奏 椿萱並茂 椿萱不老 鳳簫合奏 仙耦齊齡 仙眷長春 神仙眷屬 白首同心 福壽雙全 百年偕老 華堂偕老 銀漢雙輝 金石同堅 酒介齊眉 極婺聯輝 古來,重男輕女之觀念甚深,兩性地位大不同,《禮記‧內則》 :「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三日,始負 子,男射女否。……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鄭玄 注:「表男女也。弧者,示有事於武也;帨,事人之佩巾也。」 意即,生下男孩,要在門的左邊懸掛一支弧(木弓),象徵陽剛 之氣;生了女孩,便在門的右邊掛一幅佩巾(絲巾、手帕),象 箭,代表男兒志在四方;至於設帨,乃表示日後家中有女子可以 紡紗織布。因此,「弧」是男子之象徵,「帨」是女子之象徵。 「鸞」古通「鑾」,馬車上的鈴片,是車上裝飾物之一,駕起車
測驗
徵女子的陰柔之德。由背負著孩子的人,代替男嬰向天地四方射
時會發出叮噹之音;笙,是一種由瓠、竹所製之樂器,《爾雅‧
304
釋樂》郭璞注:「列管瓠中,施簧管端,大者十九簧。」《周禮 ‧笙師》:「掌教吹竽、笙、塤、籥、簫、箎、篴、管、舂牘、 應、雅,以教祴樂。凡祭祀、饗、射,共其鐘笙之樂,燕樂亦知 之。」在《禮記》一書中亦詳載其演奏情形,可知「笙」用於祭 祀、饗、射、燕、喪等場合,其可吹奏多種音調,是一種廣泛使 用的樂器。「鸞笙合奏」即形容周代貴族聚會時演奏樂曲之盛況 ,或祝禱、或祈福,其實際情況在《詩經》及《三禮》中均有描 述或記載。後世乃依傍古人,以之作為祝壽之詞。 劉向《列仙傳》第三十五篇:「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善吹簫 ,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 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 作鳳臺,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故秦人 為作鳳女祠於雍宮中,時有簫聲而已。」此雖是一神仙故事,然 「鳳簫合奏」一詞源於此,其象徵夫婦好合而又長壽。 《詩經‧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介」乃祈 求、祝福之意,「眉壽」是指高年者多會長出豪眉,即秀長之眉 毛;後世多用「眉壽」以祝賀他人長壽。
二
婚嫁
賀新婚: 詩詠關雎 關雎誌喜 君子好逑 詩詠好逑 如鼓琴瑟 如鼓瑟琴 琴瑟友之 琴瑟和鳴 琴瑟和諧 琴瑟賡和 琴瑟相好 琴耽瑟好 琴瑟在御 百年琴瑟 鐘鼓樂之 笙磬同音 化始二南 王化之基 治平初基 大道之始 人倫之始 五世卜昌 五世其昌 五世宜昌 昌符鳳卜 鳳凰于飛 于飛之喜 比翼雙飛 比翼齊飛 雙宿雙飛
測驗
鸞鳳和鳴 情聯鸞鳳 紅鸞星動 鳳翥龍翔 乘龍跨鳳 乘鸞跨鳳 鳳侶鸞儔 龍鳳呈祥 錦繡龍鳳 花開並蒂 瓊花並蒂 連理交枝 良緣夙締 天賜良緣 良緣天定 天緣巧合 天作之合 佳偶天成 天生一對 鍾愛一生 緣定今生 緣定三生 珠聯璧合 夫唱婦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