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a06 con

Page 1

第一章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3


6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壹、哲學的基本內涵與教育的基本概念 哲學的總體架構與實質內涵,深切影響教育哲學的研究與發展與左右建構教育 理論方式,以下採用表格呈現哲學、教育哲學與教育理論關係。 【各發展時期的教育理論與實施及其哲學思維】總整理表 發展時期 希臘 Era

教育理論與實施 文雅教育

哲學思維 重視理智與崇尚理想的哲學 思想

羅馬 Era

實用教育

能言善辯與崇尚實際的哲學 思潮

中世紀 Era 宗教教育

經院主義哲學思潮

文藝復興

人文主義哲學

16-17

TH

文化教養教育

感覺經驗+直觀教學+科學知識 唯實或自然主義

18

TH

趨向個人發展的目的

個人主義哲學思潮

19

TH

重視社會功能

社會主義哲學思潮

20

TH

走向現代全民教育

民主主義哲學思潮

一、希臘時期 教育目的=培養「自由人」←尊重知識+崇尚理性+心靈陶冶 教育內涵=「博雅教育」 代表人物=Socrates+Aristotle+Plato

二、羅馬時期 教育目的=培養「雄辯家」←注重實用+崇尚辯說+實際生活 教育內涵=「法律」或「政治」的「辯論」 代表人物=Cicero+Quintilian

三、中世紀時期 教育目的=培養「虔誠信徒」←神學籠罩+宗教需求+教徒培育 教育內涵=教父即老師+聖經即教材+教堂為學校 代表人物=Augustine+Aquinas

四、文藝復興時期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7

教育目的=培養「文化人」→古文學再生+尋回人性價值 教育內涵=「人文主義」的教育 代表人物=Vittorino+Erasmus

五、唯實論時期 教育目的=培養「自然人」→唯實論+自然主義 教育內涵=「感官」+「實務」的教學 代 表 人 物 = 唯 實 論 的 Rabelais + Montaigne + Bacon = 自 然 主 義 的 Comenius

六、啟蒙運動時期 教育目的=培養「獨立發展的個人」→個人主義+個人價值 教育內涵=個人主義盛行下的著重個人價值之教育 代表人物=Rousseau

七、公共教育論時期 教育目的=培養「良好公民」←新興民族國家→強調國家民族主義 教育內涵=新興國家凝聚向心+強調國家民族主義 代表人物=Fichte+Kerschensteiner

八、民主主義時期 教育目的在於培養民主人格,主要教育內涵請參酌 Dewey 的相關論述。

貳、教育的定義 教育,基本上可由其廣義與狹義、各領域學門主張,以及從教育概念與規準來 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以進行定義的工作。 名稱 狹義的教育 廣義的教育

範圍

正式化程度

學校教育

正式教育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

非正式教育

參、教育的本質 有關教育本質的探究,主要可以從教育內容偏向博雅或是技職教育、教育對文 化的作用究竟偏向傳承抑或複製,以及教育對於個性化與社會化功能的展現等 層面分別論述:


8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一、教育的內容-博雅 VS.技職教育取向 博雅教育內容的中西方比較 西方七藝 文法、修辭、邏輯、音樂、天文、算數、幾何。 中國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二者都是指向要培養身心健全的全人為宗旨的博雅教育。 技職教育內容的主要發展 早期廣大勞動階層導向職業訓練為主。然而,二十世紀的現代化,也同 時代表著對於專業的科學分化;因此,縱使近年喊出博雅全人教育理 念,但仍不斷先以職業化需求做為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

二、教育的文化作用-再製 VS.傳遞 教育的文化再製層面 其理論取向的重要學者,包括:Bowles 和 Gintis;二者並認為:教育本 質就是為了統治與資本階級,透過表象上藉由教育傳遞知識,實際上卻 只是為了符應主流階級價值觀與其團體意識而永續維持其利益與優勢 的作用。 教育的文化傳承層面 其理論的重要學者,首推 Spranger 提出教育對於文化應有選擇、保存、 傳遞、創造與更新等不同階段的功能,藉以保有傳統以降的文化歷程。 三大精神價值 =客觀精神+主觀精神+絕對(或稱規範)精神 六大精神生活 =理論型+經濟型+審美型+社會型+權力型+宗教型 三大教育作用 =將繼續成長發展的精神納入文化關聯+將客觀文化價值培植於個 人精神之內+發展人類價值的受容性

三、教育發展個性與群性的功能 發展個性方面 持「由內而外發展」的觀點,認為人生有各種潛能,教育乃是潛能的開 展以達自我實現。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9

生長說取向 由 Dewey 主張:教育本質應為開展個體無限可能而存在,並且以兒 童中心本位作為協助個體自我實現的基礎;同時,也不斷強調個體個 性與社會群性的調和。 開展說取向 本取向主要依照包括 Aristotle, Froebel, Pestalozzi 以及 Rousseau 等學 者認為教育本質對於開展個體在個性上具備發展的無限可能,並透過 教育手段協助自我實現,進而提出兒童中心的課程與教學理念。 聯想 Aristotle=四因說=目的+動力+質料+形式 Comenius=三種(植物/動物/精神)生活+三種(知識+道德+宗教) 素質 Froebel=園丁說 Pestalozzi=兒童元素+教師排列 Socrates=產婆術=問題(詰問)教學=A-HA 教學 開展說的四大教育特性

萬物統一於神性 意指萬物雖殊,但皆受到上帝法則支配而具有神性;教育目的就是 開展兒童內在神性,而與萬物達到永恆統一性。 萬物具有象徵意義 意指萬物有其神聖象徵而不可輕忽;因此,萬物皆能作為教材內 容,讓兒童從中認識上帝,又以「恩物」為最重要。 教育將人類內在神性外顯化 意指人類心靈最具神意,教育旨趣就是將內在神性開展而外顯;因 此,正確教學是由內而外的自我活動。 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起因於早期發展將影響後來發展。唯有幼兒時期獲充分發展,才能 在後續成長帶來充足發展可能。 形式訓練說(Education as Formal Discipline) KP 心靈=白紙+基本官能←教育加強訓練← (數學+語文+抽象教材) 由 Locke 提出之教育目的觀點。認為人類心靈如同白紙,先天並無固 定形式,但有基本官能如:推理、想像、判斷、思考等能力。 教育的工作重點,就是將人類先天具備的官能,不斷訓練而獲得加強


10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的效果。形式訓練說也因此形成西方古典主義教育的中心理論。 形式訓練說的要點,包括:教學注重過程而非內容、強調學習遷移、 認定數學與古典語文學科最具形式訓練價值,內容越抽象越有價值。 形式訓練說卻也被批判如下,包括:理論過於陳腐、學習遷移有其限 制而非萬能、過於強調後天訓練導致教育萬能論危機,以及忽略唯實 論與脫離學生實際經驗,將走向僵化灌輸而非教育的結果。

社會群性方面 預備說(Educationas as Preparation) KP 預備生活←(科目決定)←直接+間接+養育+社政+休閒 Spencer 受到 Bentham 及 Mill 等人效益主義影響,提出教育目的,認 為:教育目的在於授與物質與精神生活之「完美生活之預備」 。因此必 須著重所學課程的知識價值。Spencer 認為的知識價值,包括以下五 類:與自我生存直接相關的知識、與自我生存間接相關的知識、與養 育兒女相關的知識、與社會政治活動相關的知識,以及與休閒娛樂相 關的知識。Spencer 所重視的知識,多為自然科學或精神科學的知識, 其外在價值與工具價值,重於裝飾性價值;因此,可見預備說的知識 選擇,提高傳統所忽略的體育或職業教育活動的價值,使教育更具動 態性與生活化。

工作陶冶說(Education as Working Cultivation=公民訓練說) KP 工作=教育→陶冶身心與道德←陶冶準備+職業與團體生活道德化 Kerschensteiner 提倡,認為(工作)教育目的是在實施公民教育;意 指理解國家及任務,且具優越經濟能力與高尚品德而能為國家服務者 之教育培養。工作教育可藉工藝勞作或精神作業以發展兒童身心、陶 冶其性靈;因此,工作可視為道德陶冶手段,也是職業生活準備與國 民教育之基礎。學校教育碁於工作陶冶說,必須完成職業陶冶準備、 職業陶冶道德化,以及團體生活道德化等三大任務。

肆、教育目的之性質與功能 一、教育目的之性質 教育目的存在之必要性與其時代性與地域性。從社會層面而言,教育被視 為工具。

二、教育目的在不同領域的功能展現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11

教育的經濟功能=提供人力資源+促進經濟成長。 教育的政治功能=培養政治容忍+蓄積政治人才。 教育的文化功能=選擇傳遞文化+創造更新文化。 教育的社會功能=促個人社會化+社會流動變遷。

三、教育目的的真正本質在於無教育以外之其他目的 教育無目的說(Education as Such Has No Aim) KP(教育=生活+生長)←無需固定最終目的→結合兒童需要+連續發展 Dewey 認為人類生活既然持續發展,而經驗也是不斷改變,教育的過程就 是連續發展性質,而教育就不應設立固定的最後目標。 教育無目的論述,並非盲目進行教育,而是教育本身與個體本身就是教育 的目的,不應有任何外在附加目的,而是內在不斷連續生長歷程。 教育無目的論雖然具有強調教育發展連續性、重視兒童實際需要、激發兒 童學習興趣,並使知識與經驗緊密結合等優點;卻也存在使學習者忽略永 恆目的之追求、使教育活動缺乏指引方針,以及教育目的全然無法區分的 實施限制。

伍、建立課程與教學的教育目標 一、認知層面的六大教育目標(Bloom) 知識:屬記憶層次,如記住專有名詞、地名等。 理解:屬理解層次,能將一個觀念重新陳述與改寫,但不改其本義。 應用:屬應用原理層次,能夠用既有的知識解決問題。 分析:屬概念分析層次。 綜合:屬知識的組織能力。 評鑑(評價):屬判斷與批判的層次。

二、情意層面的五大教育目標(Krathwohl) 接受:側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反應:讓學生產生反應。 價值判斷:培養學生調整價值結構的能力。 價值組織:指導學生判斷與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 品格形成: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三、技能層面的六大教育目標(Saylor)


12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知覺:學生意識到某些技術。 心向:讓學生看教師示範時產生動機。 模仿:讓學生模仿教師所示範之行為。 機械化:幫助學生反覆練習後達到行為自動化。 複雜反應:技能進步到身體各部均能配合。 創造:幫助學生能夠自我創新。

陸、各個學派對課程與教學的主張論述 【各種哲學思維的主張與教材內容】總整理 哲學思維

哲學主張

教材內容

自然主義 人類=生物→保持生命+綿延種族

保生延嗣的教材內容

社會主義 人類=社會生物

社會活動有關的教材內容

國家主義 人類=國家公民

著重公民訓練的教材內容

個人主義 自我=完整個體

發展自我概念的教材內容

唯知主義 人=思想者→只重形式+不重內容

一切有關形式訓練的內容

行動主義 人=行動者→要活知識+除死知識

鼓勵活動實施的教材內容

柒、各個主要哲學學派的教育理念、課程與教學之重要主張 一、觀念論導引出的教育主張 【主要人物簡介】思想內涵 論述向度

主要重點

人天生的能力

人有先天的抽象能力和歸類能力 對事物抽離其「共相」而保留「殊相」 於事物 理性的認知能力可以超越感官經驗

Socrates

知(識)即(道)德

適時適地透過知識發揮長處=美與 善 =最後目的 由靈魂來控制身體(智慧提升靈魂,靈 魂秉持真理) 領導者是德行最好的人

教育方法(產婆法)

知識是天生既有的(先天知識觀) 透過理性可以找到真理(自身不斷思考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13

與反省) 教育的過程=引導歷程(引導學生自我 發現真理) 透過「反詰法」訓練理性 Plato

回憶說

先天知識說=理性極化=知識存在 的 先天觀念 回憶說=靈魂擁有觀念世界真理知 識 =理性可鍛鍊

理型(Ideal)

世界=觀念+現象 真理存在於觀念世界(掌握觀念獲致真 理) 理型的意義(現象世界各項事物發源之 所,理性直觀) 現象世界來自於觀念世界(理型的善分 為真與美)

靈魂說社會正義

靈魂實體說(心靈是實體) 靈魂與人的特質 理性 頭—金質 智慧靈魂 哲學家 情性 胸—銀質 勇敢意念 勇士 欲性 腹—銅質 節制慾念 老百姓 社會正義的實現(給予不同位置的人不 同的教育內涵,發展潛力;各司其職各 盡其能)

教育意義

教育是實現「社會正義」的主要手段 教育使每個人依其先天個別差異而 發 展應獲得的德行

Aristotle

形質說

質料因=事物存在的內容或材料

=事物存在的條件

形式因=樣子=形式 動力因=使質料轉變為形式的動力 目的因=決定形式的理由

「善」的意涵

自我實現的意涵 有機體成長動力來自於自身


14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易我發展須達成其應有的既定目的 才算完善(質料→形式) 「善」就是自我實現(善就是恰如其分 地表現自己) 教育意義 質料與形式皆很重要 人類發展是質料與形式連續性網最 終形式發展的過程 教育要導引學生不斷往人類之善發展

國家重要性

國家=最高集體=全體優先於部分 = 個人發展形式 國家=完成自我(教育必須由國家來辦 理)

Descartes

主要思想

清晰明瞭的知識 由理性直觀獲得知識(理性演繹)

「我思故我在」

主體正在進行懷疑這件事是絕對不 可 懷疑的 我在思考這件事卻無庸置疑

【觀念論的後續發展】 後續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內容 教育目的=透過理性追求永恆知識 = 學習者順應真理

永恆主義

Hutchins Adler

教育內容=重視人文學科(文學、歷史) =閱讀古代典籍 教育方法=實踐文化遺產+促進思 考 能力

Bagley 精粹主義

Breed Horne

重視勤勉的學習過程 強調教師的功能(教育動力來自教師) 重視學科知識 主張官能訓練(官能心理學)

課程方面 重視能促使學生與永恆觀點相互接觸之科目,如古典語言、數學、文法、 歷史等科目。


第一章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119

壹、名詞解釋 電子教科書(e-textbook) 後現代課程觀

【TMUE-102M-TAPOE-EX1-1】 【TMUE-100D-CAI-EX1-1】

貳、申論問題 一、傳統以來,學校課程架構的方式仍以學科科目(subjects)為主。近幾年各 國在強調知識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下,強調培養學生「基本能力 (competencies)」之論述也不絕於耳。試論著重學科科目的課程架構,與 強調學生基本能力的學習目的之間是否存有課程思維與教學實踐上的落 差?若不是,為何?若是,那學校如何因應? 【NTNU-102M-TOCAI-EX1】 二、心理學有許多理論直接影響課程與教學領域發展,也對教育工作者有重要 的啟示(包括對人性有不同的領悟、對處理學生的問題上有新的見解與作 法)請寫一封信給某派別創始人,告訴他:你對他所主張學派的貢獻、他 的理論可以應用於教學工作中的途徑;並針對目前台灣中小學教學現場中 的現象,說明他的理論有哪些窒礙難行的部分。【NTNU-101D-CAI-EX2】 三、後現代的課程理論強調課程應是非線性的,甚至可以如同地下莖一般不斷 連結衍生;然而,在實際課程發展中,課程設計者即使理解後現代理論對 泰勒模式的批評,卻多依循泰勒模式。依你之見,何以有此現象? 【NTUE-101D-TOCAI-EX3】 四、J. Bruner 指出:每一位試圖改變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改革者,都應當先了解 存在於人們心中的「庶民教育學」(folk pedagogy)。試申其意。 【NTUE-101D-TOCAI-EX4】 五、請說明課程地圖的意義及其對課程發展實務上的功能。 【NTUE-101M-TOCAI-EX1】 六、學生學習效能是教育人員關注的核心。請就行為主義學派、認知心理學派 及文化心理學派各一位學者的論述,說明學習效能的要義。 【NTUE-101M-TOCAI-EX4】 七、試比較新行為主義、訊息處理論、及「視域交融」理念的教學觀,及在中


120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小學教學領域之各具擅場,並請說明你所觀察到當前教師在整合這些教學 觀時,較常出現的問題及解決之道。

【NTUE-100D-TOI-EX1】

八、電子教科書的發展近年來蔚為風潮,學者認為電子教科書將會改變學校的 教與學型態。您認為理想的電子教科書應當具有何種輔助學習的功能?而 這樣的功能將會讓教與學產生哪些良性改變? 【NTUE-100D-TOI-EX4】 九、請分別從「學習即反應的強化」(learning as response strengthening)、「學 習即知識的獲得」(learning as knowledge acquisition)、「學習即知識的建 構」(learning as knowledge construction)與「學習即參與」(learning as participation)等四種學習隱喻,分析探討其中的教學觀與實務作為。 【NTUE-100M-TOI-EX2】 十、以「課程即美學文本」的角度來看,課程中應當有師生的美感經驗。請依 據任何一位學者的觀點,說明如何讓教師與學生在課程中產生美感經驗。 【NTUE-100M-TOC-EX3】 十一、請扼要說明 Vygotsky、Ausubel 與 Gardner 等學者的學說重點及其在教 學上的應用。

【NTNU-99D-CAI-EX4】

十二、根據你的觀察,我國近十年人口結構的改變有何趨勢,因應這樣的趨勢, 國小與國中階段的課程與教學應如何轉化? 【NTNU-99M-CAI-EX1】 十三、請說明社會重建主義對課程的重要論述,並分析其對我國課程研究的影 響。

【NTNU-99M-CAI-EX2】

十四、請闡述 Maxine Greene 教師即陌生人的觀點及其在課程與教學上的蘊 義。

【NTNU-99M-PDG-EX3】

十五、教學是一種社會互動的過程,請從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及文化心理 學的三者觀點,闡釋「師生互動」的意義及其教學特性。 【NTUE-99M-TOI-EX1】 十六、試述心理學有關動機研究的各種取向。在學習上強調自主學習屬於哪一 種動機取向?主學習包含哪些主要歷程?請分析及闡述之。 【NTUE-97D-TOI-EX2】 十七、「教育即生長」、「教育即旅行」、「教育即工廠式的生產」是三種常見的 教育譬喻方式。在此三種譬喻中,課程、教學、教師、學習者各應扮演 著何種角色?試比較說明之。

【TMUE-97M-CAI-EX1】


第一章

121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參、選擇題  盧 梭 ( J. - J.

  下列有關教育思想家的主張之敘述,何者正確? Rousseau)強調教育的目的在於批判意識的發展

弗雷勒(P. Freire)

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傳遞人類的精神文明

 布 萊 梅 爾 ( T.

Brameld)反 對教育在於解救人類社會與文化的危機

馬瑞坦(J.

Maritain)認為教育的主要目標在追求個人內心的精神自由 【102 教檢】   依據謝富勒(I. Scheffler)的觀點,下列哪一項「隱喻」比較強調教師 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忽視受教者的個性? 育即塑造

教育即引導

教育即接生

教育即扣鐘

教

【102 教檢】

  哲學中歐希爾認為個人必須能就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信念、職業、人 生態度進行明智選擇,針對培養上述這樣能力的教育內容是? 準備的教育

道德教育

創造思考教育

職業

通識教育 【102 教檢】

  在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之中,實踐智 慧(practical wisdom)是何種德行? 智德行

自然德行

品格德行

義務德行

理

【102 教檢】

  自由民主社會中人們對自己的道德信念缺乏信心,面對道德信念的衝突 充滿無力感,更不敢負責地將道德傳遞下一代。下列誰指出這種現象? 並稱之為什麼?

洛爾斯(J. Rawls)所稱的「去正義化」

思(R. S. Peters)所稱的「去道德化」 「去道德化」

皮德

曼德思(S. Mendus)所稱的

李可納(T. Lickona)所稱的「去品格化」 【102 教檢】

  當某一判斷與其他早被接受為真的判斷相一致時,則為真,不相一致則 為假。此種知識檢證的標準是?

貫通論

符應論

實用論

情境論

【102 教檢】

  柏拉圖(Plato)認為人具有意志(volition)官能,由此發展出下列何 者?

勇德

節制之德

智德(wisdom)

正義之德 【102 教檢】

  在斯賓塞(H. Spencer)對種種活動的價值排序中, 「從事社會及政治生 活的活動」價值上高於下列何者? 與「自我生存」直接有關的活動

休閒活動

養兒育女的活動

與「自我生存」間接有關的活動


122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102 教檢】

  從事教育工作時,能夠「注重原理原則的瞭解與洞察,不能僅是一種零 碎的死知識之記憶」,這和下列哪一個教育規則直接有關? 性

合認知性

合情理性

合自願性

合價值

【102 教檢】

  教師「教學童拿石頭打落水狗,看誰打得準。」認定這種行為是極殘忍, 此種教學是反教育的,主要依據下列何種教育規準? 合認知性

合志願性

合價值性

合法理性

【102 教檢】

  當代品格教育家李可納(T. Lickona)特別在傳統 3R 之外加上第 4R 和 5R,以作為品格教育重要的道德價值,這兩者是?

接納與尊重

尊重與責任

【102 北市-小教】

責任與回應

反省與改革

  皮耳士(C. S. Pierce)、詹姆士(W. James)與杜威(J. Dewey)三人所 代表的典型美國哲學思想是? 主 義 ( Pragmatism )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實用

 精 粹 主 義 ( Essentialism )

(Perennialism)

永恆主義

【102 北市-小教】

  蘇格拉底(Socrates)的口頭語「你所說的是什麼?」與「你怎麼知道?」 , 可用來說明

愛智

規約

分析

思辨

【102 北市-小教】

  主張學校有利於既得利益者,文化不平等因而被再製,學校在主張提供 公平機會時,其實正積極維持不平等現象,典型上這是下列何者的主 張?

順從主義

存在主義

批判理論

重建主義 【102 北市-小教】

  下列何者主張人心最初猶如白板(tabulbrasa),沒有先天觀的存在,一 切知識皆來自感覺為反省所得的經驗? 兒(R. Descartes)

彌耳(J. S. Mill)

斯賓諾沙(B. Spinoza)

笛卡

洛克(J. Locke) 【102 北市-小教】

  下列何者不屬於西方的七藝(seven liberalarts)? 歷史

音樂

算數

幾何

【102 北市-小教】

  彌耳(J. S. Mill)認為社會逐漸進展以平等互動為常態,而以命令及服 從的關係為例外,因此教育中當培養下列何者? 義與慷慨

守法與自主

溫順與自我犧牲

  從語源學來, 「Philosophy」(哲學)是什麼意思? 幸福

批判

正義與同情

俠

【102 北市-小教】 默觀

愛智

【102 北市-小教】

  在杜威(J. Dewey)比較傳統教育和進步主義學校教育時,他對後者的 說法下列何者不正確?

主張表現個性和培養個性

主張熟悉變


第一章 化著的世界

123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主張向教師及教科書學習

主張自由活動 【102 北市-小教】

  洪老師根據斯賓塞(H. Spencer)的生活預備說設計統整課程時,可能 會優先選擇下列哪一種課程? 體育

國語文

藝術與人文

社會

健康與

【102 北市-小教】

  宋老師認為:知識是由具有認知能力的學生所主動形成的,而非被動的 接受,認知的功能是用來組織其所經歷的事物或經驗;在學習的過程 中,教師是協助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宋老師的見解屬於 主義

行為主義

人本主義

建構主義

  請問下列何者最能說明教育的意義?

教導

經驗

【102 北市-小教】 理解

說服

訓練

【102 北市-小教】

  下列那一種哲學觀最貼近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 分析

實用主義

存在主義

現象學

觀念

【102 北市-小教】

  下列何者為 Paulo Freire 的批判教育學主張的關鍵重點在喚起學生? 努力

動機

興趣

希望

【102 北市-小教】

  人智學(Anthroposophy)創立者史丹納(Rudolf Steiner)1919 年在德 國首創的另類教育學校,稱之為

華德福學校

公學

夏山學校

【102 北市-小教】

  下列何者是鉅觀教育社會學研究的取向? 素

森林小學

強調師生思想與行為的主動性

重視社會行為的情境因

探討社會變遷的過程

視學校日常活動的探究

重

【102 高中職】

  提出社會導進論,主張以積極的態度,藉由教育來導引社會進步,以獲 致人類最高境界幸福的是

史賓塞

華德

帕森思

幹。

涂爾

【102 高中職】

  社會學家 Comte 指出人類知識的進化有三個階段,請問是哪三個階段? 哲學(玄學)→科學(實證)→工學 (玄學)

神學→科學(實證)→哲學

神學→哲學(玄學)→科學(實證)

證)→工學

【102 高中職】

  下列對於教育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程偏向哲學性

範性的研究過程重視實證性取向

方法是建立在質性探索基礎之上 基礎之上

神學→科學(實 實證性的研究過 實證性的研究

規範性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哲學 【102 高中職】

  在教育理論的研究之中,以下何者不是 Parson(1964)所提出導致現代


124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複雜社會進步的要素?

民主結社

法律系統

科學研究

科層體制

【102 高中職】

  下列何者屬於微觀社會學之研究主題: 社會階層化 析

社會流動

社會變遷模式

教室語言分

【102 北市-國中】

  運用教室文化現象來分析師生互動的價值和行為,進而探討理想的教學 型態,此為教育社會學常研究的哪一部份? 鉅觀研究

微觀研究

校園倫理

【102 北市-國中】

  下列何者不是教育社會學鉅觀分析? 社會制度

社會階層

社會階層化

俗民方法論

社會化

【102 北市-國中】

  英國當代社會學者 Giddens 認為,社會學的主要研究方法可以分成四類 中,利用問卷來調查一群人是指: 田野研究

調查

實驗

文件研究

【102 北市-國中】

  下列哪一個理論主張『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的間接和根本途徑』? 社 會 導 進 論 ( Social Telesis ) Theory)

 社 會 比 較 論 ( Social - comparison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Social Function)

社會功能論

【102 北市-國中】

  教育社會學的學術理論基礎中,強調要由生活事件入手,透過觀察、深 度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才能了解現象背後的深層結構,這是哪一派 理論的主張?

和諧理論

衝突理論

詮釋理論

社會學習

【102 北市-國中】

  認為社會係由許多部門(parts)所構成,強調各部門對社會整體生存的 貢獻,並且承認社會變遷是無可避免的事實。請問:這是哪一個社會學 派的特徵?

進化理論學派

和諧理論學派

衝突理論學派

解釋理論學派 【102 北市-國中】

  以下那一位學者使用衝突、變遷與強制等概念分析當代教育制度,其理 論被歸類為衝突論

 Merton

 Parsons

 Cooley

 Bowles

【102 北市-國中】   Marx 的普羅化(Proletarianization)概念意指: 自主權

被剝奪心智活動

先進

斯普朗格

斐斯塔洛齊

  下列何者與 E. Durkheim 的學說有關? 需求

【102 北市-國中】

  強調教育的目的應在於使個人社會化而非個性化的是 爾幹

倒退

杜威

涂

【102 北市-國中】 教育的功能無法滿足社會的

唯有個體意識強烈,社會功能才能彰顯

教育的目的在於發


第一章 展兒童生理、智能與道德品質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125

個人先於社會而存在

【PS】E. Durkheim 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在「激起並發展兒童生理的、智 力的與道德的品質,以適應整體政治社會和個人將來所處特殊環境的需 要。」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有《道德教育》、《教 育思想的演進》等書,對於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影響深遠。以下那一項敘 述最能說明他學說的要旨?任何社會都存在一個宰制權力的地位團體 (status group),他們同時也控制了教育資源,所以,教育不過是讓他 們的子女取得地位正當性的工具而已學校教育其實是階級鬥爭的一個 場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藉學校的正規課程以及種種潛在課程獲得複 製語言可以區分為精緻符碼(elaborate code)和侷限性符碼(restricted code),學校教育以精緻符碼為主,所以總體言之,學校教育對於勞動 階級子女的學業表現較為不利並非教育政策或是某種教育理論帶來教 育的轉變,相反的,應當是社會的變遷促成某些教育政策被提出,某些 理論能夠被廣泛接受

【102 新北市-國小】

  小新上課隨意離座,老師立即以嚴肅而高聲的叫出: 「小新!~」 。此時 小新「立即回座」 ,而不是問老師「叫我做什麼?」 。此一現象符合下列 何種理論的解釋觀點?

結構功能論

俗民方法論

衝突論

【102 新北市-國小】

  下列何者為 W. Waller 的《教學社會學》之觀點? 析師生關係

符號互動論

以和諧的觀點分

教室裡師生關係是制度性的支配-從屬關係

教師常認為來自高階層的兒童比較聰明,低階層的兒童比較愚笨 上皆是

學校 以

【102 新北市-國小】

  結構功能理論先驅大師,建立社會學的基礎觀點,對現代社會學的理論 和研究有重大影響,著有社會分工論、社會學方法論、自殺論之學者為  Webber

 Durkheim

 Schultz

 T. Parsons 【102 新北市-國小】

  下列那一個學派的基本假定是同質性(Homogeneity)? 義

結構功能主義

互動論

馬克思主

後結構主義 【102 新北市-國小】

  美國社會學者帕森士(T. Parsons)主張學校透過哪兩種功能,可為社 會培養具有共同價值與信念以及適當工作能力的人才: 衝突與社會 變遷

社會化與選擇

溝通與社會流動

抗拒再製與創造行動 【102 新北市-國小】

  根據社會的結構與需要,將學生按其性向與能力分配到社會中適當的位


126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置,以達成人盡其才的目的。請問這是指教育的何種功能? 社會化

選擇

傳承

流動

【102 新北市-國小】

  班級教學的功能當中,有一項是指班級活動應培養兒童的社會信念與知 識能力,俾便將來能適當扮演成人的角色,這是班級教學的哪一項功 能?

社會化

選擇

照顧

陶冶

【102 新北市-國小】

 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著有《道德教育》、 《教育思想 的演進》等書,對於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影響深遠。以下哪一項敘述最能 說明他學說的要旨?

任何社會都存在一個宰制權力的地位團體

(status group),他們同時也控制了教育資源,所以,教育不過是讓他 們的子女取得地位正當性的工具而已。 學校教育其實是階級鬥爭的 一個場域,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藉學校的正規課程以及種種潛在課程獲 得複製。

語言可以區分為精緻符碼(elaborate code)和侷限性符碼

(restricted code),學校教育以精緻符碼為主,所以總體言之,學校教 育對於勞動階級子女的學業表現較為不利。 並非教育政策或是某種 教育理論帶來教育的轉變,相反的,應當是社會的變遷促成某些教育政 策被提出,某些理論能夠被廣泛接受。

【102 新北市-國小】

  依據涂爾幹(E. Durkheim)的理論,有機連帶(Organic Solidarity)發 生於何種情境? 化社會

原始社會

初始社會聚落

分工體系未分化社會

分工體系精細分 【102 新北市-國小】

  社會學理論取向的劃分方式,莫衷一是。功能論、衝突論和互動論三足 鼎立,開發中與低度開發國家往往青睞於: 功能論 衝突論

互動論

理論取向的選擇與社會的發展程度無關 【102 新北市-國小】

  下列哪一項不是衝突理論學派的特徵? 強制

衝突

變遷

和諧

【102 新北市-國小】

  強調想要了解語言真正所代表的涵義,除了具備該語言的能力之外,了 解對方所處的文化背景,更是不可或缺的條件。這是以下何種觀點? 民族方法論

批判理論

文化再製論

文化學派 【102 新北市-國小】

  「有一國中校長為獎勵學生長得高又壯,於每學期末自掏腰包,頒獎鼓 勵達到獎勵標準的學生。」根據此案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解該校長之角色行為,可採俗民誌方法論進行研究

要了

要了解全校師生

對校長角色行為之認同感,可透過驗證性教育社會學所採用之調查研究


第一章 來了解

127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概念

校長所訂的獎勵標準,因並不是全國通用的,所以不具社會

規範之意義

學生為符合校長期望,而不斷加強體能鍛鍊之歷程,是

一種社會化

【102 新北市-國小】

  以下何者不是教育社會學「解釋取向」(interpretative approach)的觀 點?

霸權(hegemonic) 符碼(code) 情境(situation) 

俗民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

【102 新北市-國小】

  以下那一位學者使用衝突、變遷與強制等概念分析當代教育制度,其理  Bowles

論被歸類為衝突論?

 Parsons

 Cooley

 Merton

【102 新北-國中】   提出「社會連帶」與「集體意識」兩個社會學重要概念,強調教育的功 能在使個人「社會化」 ,使個人從「自然人」變成「社會人」 。請問:這 是哪一位社會學者的主張?

 Weber

 Gorwin

Durkheim

【102 新北-國中】

  「社會再製理論」是屬於那一學派的說法? 理論學派

 Husserl

解釋理論學派

合諧理論學派

批判理論學派

衝突

【102 新北-國中】

  重視統整與整合、穩定與共識的教育社會學鉅觀理論的是: 結構功 能論

衝突理論

符號互動論

現象學

【102 新北-國中】

  強調社會整合、穩定、共識的教育社會學理論是那一學派? 論學派

衝突理論學派

解釋理論學派

和諧理

批判理論學派 【102 新北-國中】

  根據教育社會學上「功能主義」的觀點,學校做為社會化的機構,主要 的功能為何?

培養學生具有共同的信念與價值觀

異發展學生個人潛能

重視個別差

培養學生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師生關係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建立良好

【102 新北-國中】

  以下何者屬「微觀教育社會學」(micro-sociology of education)的研 究主題?

 再 製 ( reproduction)

(correspondence)

 抗 拒 ( resistance)

互動(interaction)

符應

【102 新北-國中】

  當前的社會中,常有所謂的「政治世家」、「醫師世家」、「教育世家」。 這些現象從社會學的觀點,下列何項敘述最為正確? (socialization)

階級再製(class reproduction)

(contest mobility)

競爭性流動

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102 新北-國中】

  下列那一個學派的基本假定是同質性(Homogeneity)? 義

結構功能主義

社會化

互動論

後結構主義

馬克思主

【102 新北-國中】


128

第一部分

基礎說明篇

  教育是否成為社會階層再製之機構,這是下列哪一理論所會提出之問 題?

交換理論

互易理論

和諧理論

衝突理論 【102 新北-國中】

  學校在依據社會結構與需求,將每個人依其性向與能力,分配到社會適 當的位置,以達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之目的,是屬於何種教育功能? 社會化功能

選擇功能

照顧功能

保護功能 【102 新北-幼教】

  下列何者為 W. Waller 的《教學社會學》之觀點? 析師生關係

以和諧的觀點分

教室裡師生關係是制度性的支配-從屬關係

學校

教師常認為來自高階層的兒童比較聰明,低階層的兒童比較愚笨 上皆是

以

【102 新北-幼教】

  那一個學派的觀點將學校視為一個「社會化」的場所,也是「社會控制」 的機構?

結構功能論

社會發展論

現象詮釋學

社會批

判論 【PS】對於社會控制之各家看法:Bourdieu 指出學校運用符號暴力進 行社會統治;Durkheim 認為教育視為塑造理想成人的機制,教育係「道 德統整」、「社會化」的工具;Marx 認為教育是灌輸宰制意識形態的途 徑;Weber 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協助個人獲得文憑以適應社會生活,然文 憑所形成的地位(或身分 status group)團體卻是封閉排他的。 【102 新北-幼教】   下列關於功績主義(meritocracy)的觀點,何者有誤? 論學派對於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結果 力,而獲致當前的社會地位

此為批判理

強調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的努

機會和資源的競逐是普遍的權利

英份子應該享有不同的酬賞與地位

精

【102 新北-幼教】

:功績主義,又稱才學主義,特徵是開放和競爭,主張以卓越、成 就和功勳為基礎與標準,使精英份子獲得優越或領導地位。因 此,其理論的內涵特性就在於,包括:機會和競逐是一種普遍的 權利、以能力和成就做為階層化的指標,以及精英份子享有較優 的地位和酬勞。故教育機會和資源分配係依據個人能力高低和努 力程度的競逐而定,地位取得不倚靠特權或家世背景。是以個人 才華實力作為社會向上流動的準則   依照 Parsons 的說法,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社會化功能及 選擇功能

異化功能

陶冶功能

變遷功能

【102 新北-幼教】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