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週(02.03.15~08.03.15) 新的學期已經進行了三個禮拜,這個學期不僅是我在俄羅斯的最後一個 學期,同時也是一個有許多變化的學期。我們的新會話課老師是一位全身行頭的 高雅中年女性,感覺得出來她一定有著很好的生活水準,並不像我們對於俄國老 師薪資低、生活苦的刻板印象。與大多數的台灣老師不同,這位老師完全不在乎 課程進度,她認為課堂上最重要的是多使用俄語,而不是看了幾篇文章或上了幾 個單元。在課堂上,她常和我們解釋俄國的傳統或是風俗民情,也會在自己講完 之後,要我們也和她分享我們的傳統與文化。這種嚴肅且緊張的上課節奏,雖然 我不是很能夠適應,但我相信我在這堂課上除了可以學到俄文,也可以學到更多 語言之外的東西。在既有的會話課、文法課、發音課之外,我在這個學期也參加 了一堂有關俄國文學文化的通識課程。我很喜歡俄國文學,雖然使用原文閱讀對 我來說真的太堅難,光是手機裡的短篇小說就讓我必須隨時查閱字典,但俄國文 學因其與眾不同的創作背景與哲學而有吸引力。在外籍學生的教研室內,除了有 不同組別的俄語課程,還有一些跨組別的通識課程,給對其他領域有興趣的學生 選修。在通識課程中,也有幾門關於俄文文法的課程,但我希望可以在語言之外 也多認識俄羅斯,於是我選擇了比較冷門的文化通識課。 這堂課的老師是位外型壯碩的男老 師,課堂上主要都是老師講述,偶爾會 問我們懂不懂某個單字或是某個專有名 詞,因此上起課來非常輕鬆。第一個禮 拜來上課的學生除了我之外,還有俄文 超好的冰島人、頭髮超捲的土耳其人和 他的瑞典朋友。第一堂課的主題是俄羅 斯的童話故事與史詩,以及動物在這些 作品中所代表的個性特徵。說到俄羅斯 的動物象徵,熊(медведь)絕對是受到 最多人認可的,許多俄國人也認為牠的 個性和俄國人很像:體型高大、不聰明 但有毅力、身處寒冷的森林、兼具兇猛與溫馴的性格。至於狼(волк)與狐狸(лиса) 則扮演了故事中的壞人角色,狼兇猛、邪惡,狐狸狡猾、奸詐,再加上人類世界 中的巫婆(Баба-Яга;住在以雞腳為柱、人骨為磚的移動小屋中),就是俄國童 話故事中典型的反派勢力代表。與東方文化不同的是,在俄國與許多西方童話或 寓言故事中,中國人認為代表皇帝、高貴、吉祥的龍(дракон),到了西方卻變 成個性暴躁的噴火龍,比狼和狐狸還要壞上許多。 俄羅斯是個神祕的國家,俄羅斯人更是個不容易了解的民族。台灣時常接觸 到日韓、東南亞、歐美文化,因此我們對於這些文化並不陌生,甚至已經把他們 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受限於二十世紀的政治因素與俄羅斯的封閉特性,俄羅斯 - 95 -
與台灣的接觸並不多,當台灣人到俄羅斯生活,一定會對俄羅斯產生許多刻板印 象與偏見。只有親自去認識這個神祕的國家與民族,才能解開這些對俄羅斯的誤 解、用客觀的角度來認識俄國文化。首先,俄羅斯人給我們個性冷漠、不苟言笑 的印象,但其實這和他們的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俄羅斯人愛把自己的心情掛在 臉上,當他們面無表 情時,自然就是擺出 臭臉,不像我們沒事 還要微笑,不然就會 被當成心情不好。微 笑在俄羅斯並不是打 招呼的方式,他們習 慣在任何場合以握手 表示問候,但對陌生 人笑代表著輕視、優越感,甚至無緣無故的笑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是傻瓜(дурак) 。 在典型的俄羅斯雜貨店裡,走進門後看到一個面無表情的女店員,是非常正常的 俄國文化。俄國的服務業並不是顧客至上,這些臭臉的店員不會問你要不要加一 元多一件、告訴你買三件可以打九折,他們只會靜靜地等著你到櫃檯結帳。我自 己還遇過因為沒有零錢,他寧願不賺你的錢,也不願意去和其他店家借零錢。如 果要為俄國的服務業選一個字,那我會選擇「懶」。他們不僅懶得招呼客人,也 懶得介紹商品,更懶得找錢。這和蘇聯時期的買賣方式或許有些關係,因為在蘇 聯的共產社會中,店員不會因為業績好而獲得更多的酬勞,當然也就不會有人願 意多花心力去增加商店的收入。 俄羅斯人的冷漠,也來自於他們對於陌生人會保持距離的特性。俄語裡面對 於中文的「朋友」就分為至少兩種:認識的人與朋友,俄國人對於不是很熟的人 不會直接以朋友稱呼,不像台灣連陌生人都可以用朋友當稱呼語。他們稱呼陌生 人的方式,是很傳統的「同志」 (蘇聯文化留下來的稱呼方式) 、先生、女士、年 輕人,但我也有聽過以兄弟、姊妹稱呼陌生人的路人。我曾經在網路上看過一些 以實驗證明俄國人冷漠的影片,但其實這是因為他們不喜歡主動去干涉別人的事 務,尤其是在不了解事情原委的時候。曾經有俄國人告訴我,他們只是不會主動 去幫忙別人,但只要有人像他們求助,他們都很樂意幫忙。我自己在俄國曾有因 為迷路而不知所措的經驗,後來也是主動上門找別人協助,最後很幸運地得到好 的結果,因此我對於這點十分相信。俄國人認為,如果只是站在原地,沒有人會 知道你需要什麼,更不會有人知道你正在尋求協助。這也是為什麼在我剛到莫斯 科時,總是覺得俄國人都不喜歡幫忙別人的原因,習慣隨時隨地都有服務人員的 台灣人,來到俄羅斯後的確有不少觀念需要轉變。學過俄文的人都知道,有句話 是這麼說的:「用智慧不能理解俄羅斯,也不能用平常的尺度衡量他,因為他有 特殊的氣質,對他唯有信仰。」這四句 19 世紀愛國詩人丘契夫的詩作,不僅是 俄羅斯家喻戶曉的「金句」,更是外國人在認識俄羅斯前,必須要相信的真理。 - 96 -
莫斯科大學的國際美食節再度登場,而且這次的主題從原本的國家主題日變 成世界料理日,令我非常期待。雖然舉辦的餐廳是在主樓二樓的小餐廳,不管是 菜色或是用餐空間都受到一定的壓縮,但仍然是個很特殊的體驗。我選擇的是匈 牙利風格的紅酒燉牛肉(гуляш) ,這是一道在東歐地區非常有名的菜,在某些俄 國餐廳也可以吃到。世界料理日顧名思義有許多國家的料理,根據莫大學生會在 網路上提供的活動資訊,這次光是沙拉就有印度、中國、西班牙...風格。由於我 是上完課後才有辦法到餐廳,因此和之前的日本美食日一樣,菜色的選擇已經不 多,當然也就沒有看到中式的沙拉長什麼樣子。最近的俄國物價持續飛漲,通貨 膨脹率已經超過 15%,還好盧布的回升速度已減緩下來,不然現在的物價換算成 新台幣真的很驚人。在物價上升的同時,產品質量也在下降,最容易察覺的就是 校內學生餐廳的供餐量。雖然學生餐廳的漲幅並不大,沙拉+主菜+配菜+湯的價 格還是可以控制在 200 盧布上下,但是已經不像之前一樣能吃那麼飽。莫斯科在 歐美制裁前被列為全球物價水平最高的城市,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光是學生餐廳 的自助餐就要超過 150 台幣(之前曾穩定維持在 1 盧布:0.9 台幣附近) ,對比政 大校內的餐廳大多是 60 到 70 元,就能知道在莫斯科要吃到「粗飽」的一餐並不 簡單。儘管如此,學生餐廳還是有在慢慢進步,這個學期推出了很多新菜色,讓 主菜的選擇不再只有蒸魚排、煎雞排、獅子頭...等讓人吃到膩的傳統俄羅斯菜。 雖然學生餐廳變出的花樣不多,但是每週來點新鮮的東西,對於我們這些上完課 飢腸轆轆的學生來說,飽餐一頓絕對是一天當中的美好時刻之一。
- 97 -
※第二十五週(09.03.15~15.03.15) 俄羅斯是個充滿文化的地方,雖然這裡的休閒娛樂並不像台灣那麼多,但是 俄國的劇院和音樂廳絕對比台灣多上好幾倍。莫斯科最有名的劇院是在紅場附近 的大劇院(Bolshoy Theater) ,是裝潢最華麗的劇院,不過票價也非常不便宜,座 票基本上都是四位數。這個禮拜受到莫大國際學生社團的邀請,我和來自各國的 學生一起前往歷史博物館對面的俄莫羅娃劇院(театр им. Ермоловой),觀賞英 國文豪莎士比亞的經典作品「哈姆雷特」 (Hamlet;Гамлет) 。就讀高中時,我曾 經在課堂上讀過這個故事,能夠把書本上的文字變成真人的演出,對我來說當然 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喜歡看戲 多過於看書。哈姆雷特又叫王 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著名的 四大悲劇之一,創作於 17 世紀 初。這部作品被許多人認為是 英國文學中最有震撼力與影響 力的戲劇,被改編和演出的次 數更是不勝枚舉。哈姆雷特是 一名丹麥王子,這部戲描述他 的爸爸,也就是丹麥國王逝世 後,叔叔趁亂奪權與亂倫的故事,最後哈姆雷特成功復仇,在混亂的決鬥中殺死 叔叔克勞迪。結局看起來很成功,但其實大家都死了,包括哈姆雷特。 「Быть или не быть - вот в чём вопрос」 ,這是在哈姆雷特這齣戲中最有名的一句台詞,出現 於本劇的最後一幕,當哈姆雷特為了要不要復仇而天人交戰的時刻,也就是英文 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用俄文演出的哈姆雷特,對我來說在理 解上當然有相當大的難度,但這也是考驗演員能不能在觀眾不了解台詞的狀況 下,用肢體動作與語調,詮釋出該角色的特質和劇中情節的發展。 今年的俄國是個春天和秋天比冬天還長的一年,雖然冰天雪地的時間沒有以 前那麼久,但是俄羅斯的春天就像台灣的冬天,所以溫度仍然是很低,晚上也常 常有低於零度的溫度出現。日夜溫差大、室內像烤箱,這就是目前俄國天氣的最 佳寫照。冬天時要在俄羅斯看到太陽是一種奢侈,光是每天灰到不行的天空和雲 層,就快讓人得憂鬱症,況且還有低於負十度的低溫和強風。在二月底的送冬節 之後,俄國人在「心態上」就已經從冬轉春,不僅路上的冰和雪都因不再常常下 雪而被清除,大家在穿著上也有所改變。俄國人在冬季的穿著非常厚重,許多人 都會穿上毛茸茸的毛皮大衣(шуба) ,並且穿上可以在雪上走路的靴子。來到了 春天,毛帽與手套在街上出現的機率漸漸減少,也有很多俄國正妹已經換上夏季 的裙子或短褲,絲毫不怕陣陣的強風吹襲。在教室和宿舍裡面,由於暖氣仍然在 運作,加上太陽的照射,常常讓我有台灣夏天的感覺。這個學期我們班有兩堂課 在太陽直射的教室上課,刺眼的陽光和炎熱的環境,讓大家是又愛又恨。 - 98 -
上個週末是國際婦女節,俄國雖然有許多節日和西方社會不同,但俄國的婦 女節卻一點也不會比西方遜色。在俄國的社會文化中,「送花」是一向非常重要 的禮節。俄國人在前往朋友家做客時,除了通常是香檳酒、葡萄酒、伏特加的伴 手禮之外,還必須帶著花束赴約。如果在俄國要送花給別人,花束的數量必須是 奇數,因為偶數的花束是送給已經撒手人寰的前人。在莫斯科的街上,花店的數 量就和台灣的小吃攤一樣多,連莫大的主樓裡面都有花店,可見花朵在俄羅斯的 社會有多大的重要性。至於送花應該送些什麼花呢?由於俄國人相信花能傳達一 個人的情感與意圖,所以如果送了不對的花,很有可能會造成別人的誤會。如果 是男生送女生,以玫瑰花、康乃馨、菊花為主;女生送男生則是以玫瑰花與康乃 馨居多。通常會以玫瑰花送給年 菊花(хризантема);攝於台北花博園區 輕人,在西方社會象徵母愛的康 乃馨在俄國則是可以送給年齡超 過 40 歲的男士及女士。除了不 同年齡與性別有專屬的花,顏色 也是一門大學問。紅白相間的花 束在俄國是個大禁忌,因為紅白 相間在俄國象徵的是死亡。探病 時也不能帶白花,而是要用象徵 生命力的紅花或紫花,因為白花 會讓病房的氣氛更加寒冷。若是要與朋友絕交,則要送給他黃色的薔薇,因為薔 薇代表枯萎或是背叛的友情。純潔的白花雖然不能在探病時送給生病的朋友,但 是在生日或婚禮上,就必須送壽星或新人由白花組成的花束。而在畢業典禮、成 年禮、新居落成(новоселье)時,常常可以見到混合各種顏色的花束,丁香花 和百合花也是適合各種喜慶場合的花朵。在婦女節這天,在街上可以看到許多女 生的手上都拿著花束,路邊的花店更是生意興隆,不過售價也因為需求提高而比 平常還要貴。婦女節的由來和女權運動有關,因此在俄羅斯這種工人權益十分受 到重視的國家,不管是送花的男生,還是被送的女生,都會慶祝這個節日。 - 99 -
這個禮拜我繼續參與了俄國文化的通識課程,在莫大的語言系上通識課其實 是很自由的一件事,學生可以自由出席、更換課堂,所以老師每個禮拜都會面對 不同的學生。第二堂文化通識課的主題是近代的俄國童話與動畫,我覺得俄國的 童話和寓言有個共通點:擬人化的動物都有極高的智慧。在世界上的許多童話故 事與寓言故事裡,通常也都會用有思考能力的動物來說出一些大道理,因此俄國 在這方面倒是與歐洲非常接近。蘇聯時代因為對文學和思想 有許多限制,導致創作上的空間大量縮小,這類型的作品由 於容易引起聯想,所以二十世紀的俄羅斯並沒有太多童話和 寓言。俄國最有名的卡通人物叫車布(Чебурашка),是一 隻有點像松鼠也有點像猴子的動物,是「小小車布歷險記」 的主角。這個故事是俄國兒童文學家烏斯賓斯基(Эдуард Успенский)在 1960 年代創作的繪本,原本的名字其實是「鱷魚 Gena 與他的朋 友們」,但因為主角 Gena 無法取得讀者的喜愛,所以後 來的動畫就索性把較受歡迎的車布升格為主角。在莫斯科 受到許多觀光客喜愛的阿爾巴特街和一隻螞蟻市場,就有 許多車布的紀念品,甚至還有以車布為主題的俄羅斯娃 娃。在這部作品裡面,其實也有諷刺當代社會的意圖,像 是故事中的老婆婆(Шапокляк) ,就是蘇聯官僚主義的代 表。小小車布歷險記的版權目前已經被日本公司買走,所 以在日本也常常能見到車布的紀念品,日本人也把他拍成 長度約一小時的電影,甚至重新配音後的動畫也在兒童頻道的晨間節目中規律地 播出。老師在課堂上講到了烏斯賓斯基,因此特地播了他的另一部知名作品 「Дядя Фёдор, Пёс и Кот」(Fyodor 叔叔、狗與貓)給我們看。這是他在創作完 車布系列之後的作品,主角是一位六歲的小男孩,因為他的個性非常嚴肅,所以 被以叔叔稱呼。Фёдор 與狗和貓在外面搭了一間木屋,並且在這個小鎮有許多奇 妙的冒險,有時候還會和當地的郵差大叔有互動。俄羅斯目前仍然使用錄影帶和 錄音帶,在這個光碟片與電子檔案盛行的年代,看到老師拿出錄影帶來,還真的 有點讓我愣住。希望有朝一日俄羅斯能把蘇聯時代的珍貴影像轉成電腦檔,畢竟 這些都是僅存的蘇聯時期資料,也許現在只有在俄羅斯才看得到。 出太陽的假日,是個非常棒的出外郊遊時機。在麻雀山上,除了莫斯科大學 與觀景台,其實還有一整排的電影相關機構。在莫大附近的「Мосфильм」,是 莫斯科最大的電影公司,許多俄國電影都來自這間規模巨大的製片廠。蘇聯時代 的電影也幾乎都來自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可以說是歐洲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電 影企業,在世界的電影史也少不了他的位置。成立於 1920 年的 Мосфильм 即將 就要升級為百年企業,以工人和女農民為註冊商標,搭配克里姆林宮的塔樓,這 個圖案在絕大多數的蘇聯電影中都可以見到。蘇聯最有名的導演是曾經旅居美洲 的艾森斯坦(Сергей Эйзенштейн) ,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波坦金戰艦》和《伊凡 雷帝》,這兩部都是二十世紀初期的經典電影。艾森斯坦的名氣最主要是來自他 - 100 -
在 1938 年拍攝的史詩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這部電影不僅讓他得到蘇聯最高 等級的列寧勳章,也奠定他在蘇聯電影工業中的地位。艾森斯坦中風病逝時只有 五十歲,他在生命的晚期遭到史達林的迫害,讓他的電影創作受到許多限制,不 然也許他還能再多拍幾部留名歷史的電影也說不定。除了活躍於蘇聯早期的艾森 斯坦,從 1950 年代末開始,歌劇演員出身的塔可夫斯基(Андрей Тарковский) 進入了電影圈,成就也絲毫不比艾森斯坦遜色。在台灣上俄文課的時候,外籍老 師曾經在課堂上播放塔可夫斯基最有名的作品《索拉力量》,還有他的大學畢業 作品《壓路機與小提琴》 。蘇聯的電影風 格與美國的好萊塢十分不同,美式電影 重視的是「英雄」和「場面效果」 ,蘇聯 電影則是著重於角色內心的描寫和思想 的傳達。如果沒有太大的耐心,或是對 導演的風格與理念不是很了解,蘇聯電 影並不是個打發時間的好選擇。 如果說追星族對俄羅斯的第一印象是 Vitas,那麼運動迷對俄羅斯的第一印 象除了網球美少女莎拉波娃,接下來想到的可能就是「AK-47」Andrei Kirilenko。 以驚人體能條件和全能技巧成為猶他爵士隊看板球星的基里蘭科,是 21 世紀的 NBA 裡少數可以在得分、籃板、助攻、抄截、阻攻都達到五次以上的球員。我剛 開始看 NBA 的時候,AK-47 剛好也開始在球場上發光發熱,因此對他有非常深刻 的印象。台灣有國際賽英雄王建民、陳金鋒,俄羅斯當然也有傑出的旅外球員來 幫助國家隊取得佳績。俄羅斯在 2012 年 取材自網路 的倫敦奧運取得銅牌的佳績,只輸給美 國和西班牙,總勝場數甚至還贏過西班 牙。已經進入而立之年的基里蘭科在對 中扮演了老大哥的角色,以沉穩的經驗 帶領俄羅斯取得佳績,稱職地扮演了國 民英雄的角色。其實早在 2007 年,俄羅 斯就曾經在當時處於巔峰的 AK-47 帶領 下,一舉奪下歐錦賽冠軍。基里蘭科在 2005 年曾獲得 NBA 火鍋王,身高只有 6 呎 9 吋的他,在 7 呎長人到處都是的 NBA 賽場上,能取得這項殊榮真的非常不 容易。在美國打拚十個球季後,他回到母隊莫斯科中央陸軍(CSKA/ЦСКА)兩 年,並且在 2012 年二度向 NBA 叩關,但是第二個賽季就在布魯克林籃網隊淪為 替補球員,沒有上場空間讓他在 2015 年初再度加盟莫斯科中央陸軍。抱著追星 的心態與對籃球的熱情,我在賽季的後半段終於踏入球場,為這支俄羅斯最強的 籃球隊加油。俄羅斯的黃牛十分有良心,因為他們做的是無本生意,把免費的公 關票拿來低價出售,以比櫃台便宜 50 到 100 盧布不等的價格,賣給來看球的觀 眾。這筆交易大家都是贏家,球團達到宣傳的目的、黃牛賺到錢、球迷省到錢, 完全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 101 -
位在地鐵 Динамо 站附近的中央陸軍體育館,旁邊就是中央陸軍足球隊的訓 練場和歐洲最大的購物中心「Авиапарк」。隨著對手的不同,每場球的門票售價 也會有所調整,這和台灣的售票方式很不一樣。體育館內分為 A 區和 B 區,另 外也有籃框後方的 C 區與 D 區,共有九種不同的票價。值得注意的是,球團特 地規劃了位於角落的 A3 和 A8 兩區,讓喜歡唱唱跳跳的熱情球迷可以在這兩區 為中央陸軍搖旗吶喊。因為搖滾區的票價最低,我原本來想買這兩區的票,還好 最後我買到的是中間區域的票。坐在搖滾區的球迷,從比賽一開始就 high 到最 後,各式各樣的加油口號從未間斷,好像渾身是勁的電池,完全不用擔心斷電或 沒電。中央陸軍目前參與了 Euroleague 與 VTB 統一聯盟的比賽,不僅在各國龍 頭大混戰的「歐戰籃球版」當中有很好的成績,在國內更是遙遙領先其他球隊。 中央陸軍的外籍兵團十分強大,這也是為什麼俄國國家隊中並沒有很多 CSKA 球 員的原因。根據聯盟的規定,一隊可以有 6 名非俄籍球員,來自塞爾維亞的中鋒 Nenad Krstic 就曾經在 CSKA 當過外籍傭兵。除了球賽很精彩、灌籃和高難度動作 經常出現,節與節之間的啦啦隊表演更是很有水準。俄羅斯的啦啦隊員除了跳舞 之外,通常也都是體操好手,劈腿、下腰、後空翻都難不倒她們。俄羅斯的球團 對於球賽的經營,很值 得台灣的職業球隊參考 學習。俄國人從小就會 接觸各類運動與觀看比 賽,因此也不難想像他 們如何把運動帶進日常 生活中,讓關注籃球、 足球、冰球...等運動成為 他們的「例行公事」。
- 102 -
※第二十六週(16.03.15~22.03.15) 受到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原本要四月才會開始變暖的莫斯科,罕見地在三 月中就已經出現 10 度的「高溫」 。許多歐洲國家早已離開零度左右的溫度,但莫 斯科的氣溫就像俄國人說變就變的性格,白天可以高到 10 度,但是晚上也可以 冷到低於零度。我房間的窗戶朝向西南方,剛好是個冬天迎著強風、夏天面對太 陽的位置。住在高緯度的國 家,觀察太陽升起和落下的 時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情。台灣的日照時間變化並 不大,冬天和夏天頂多差不 到三個小時,南部甚至只有 兩個小時左右的差距。莫斯 科位於北緯 55 度,因此太陽 在夏天與冬天的照射時間相 差非常大,進而影響到白天 和晚上的長度。俄羅斯在去年取消了夏令時間,所以這個夏天大家都得重新與太 陽和睦相處,必須熟悉比原本「早」出來的太陽。台灣夏季的太陽在六點半左右 就會落下,冬季的太陽甚至剛過五點鐘就準備下班。現在才三月中旬,莫斯科的 日出與日落時間就已經接近台灣夏天時的樣子,讓人更加期待接下來白天越來越 長、氣溫越來越暖的日子。根據俄國入口網站 mail.ru 的歷史資料,莫斯科要完 全脫離零度以下的寒冷天氣,平均大約要等到四月中旬,不過今年應該會提早不 少。今年的天氣雖然不是很穩定,溜滑梯或搭電梯的頻率非常高,可是暖化造成 春夏秋三季很長、冬季變短的情況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 103 -
在台灣的時候,我很少會進劇院,更不用說是觀看世界名著。高中的時候我 曾經讀過羅密歐與茱麗葉,這齣戲劇是莎士比亞最廣為人知的作品之一,是個催 人熱淚的愛情故事。在幾年前讀過小說、看過電影後,我這次選擇透過芭蕾舞來 欣賞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是一齣愛情悲劇,描寫來自世仇家族的兩人,試圖讓愛 情超越家族恩怨,最後卻受到命 運作弄而雙雙殉情。羅密歐在舞 會中因緣際會認識茱麗葉,並在 當晚溜到茱麗葉房外的花園,並 且在兩人情投意合的情況下求婚 成功。羅密歐為好友報仇而殺死 茱麗葉的堂哥後,被放逐到維洛 那城外,永遠不能回來。被父親 逼迫改嫁的茱麗葉選擇喝下昏迷 藥水,希望在自己的葬禮後能偷 跑出去找羅密歐。不知實情的僕人告訴羅密歐,茱麗葉服讀自殺,讓羅密歐決定 要與茱麗葉一起死。在茱麗葉從昏迷中醒來的前一刻,羅密歐用真的毒藥結束了 自己的生命。茱麗葉感到之後悲痛不已,拿出短刀結束了自己的性命,和羅密歐 一起離開這個世界。他們的死化解了義大利這兩大貴族家庭的仇恨,但是這對佳 偶卻與幸福的婚姻無緣,最後以一齣令人感到惋惜的悲劇結束。比起名列四大悲 劇之首的哈姆雷特,我覺得羅密歐與茱麗葉較能讓我感到悲傷,並且能讓我融入 劇情的發展。透過音樂輕快、舞蹈輕盈 的芭蕾舞,雖然在情節有重大轉折時不 像音樂劇那麼震撼,但透過舞者的肢體 表現,仍然可以感受到羅密歐與茱麗葉 兩人在愛情路上的種種艱難。用跳舞的 方式表現兩大家族的衝突、羅密歐與茱 麗葉堂哥的決鬥、兩人陰錯陽差的命運 發展,不僅是一種比較少見的方式,還 可以同時看到戲劇和芭蕾。 位在克里姆林宮內的國家會議廳(ГКД),室內空間的總容量高達六千人之 多,建於赫魯雪夫主政時期,是蘇聯時代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會議廳。目前這 座會議廳已經成為對外開放的表演場所,表演的指標性與大劇院不相上下,能登 上克里姆林劇院演出的,都是俄羅斯國內的佼佼者。劇院的出入口位於克里姆林 宮的參觀出口──聖三位一體塔樓(Троицкая башня),在克里姆林宮結束對觀 光客的開放後,就輪到劇院登場了。由於是俄國的一級表演場地,所以這裡的票 並不便宜,一樓的票從 800 盧布起跳,最貴的甚至要 1800 盧布。和一般的劇院 一樣,ГКД 的觀眾席分為 партёр、амфитеатр、балкон 三種。由於空間很大,所 以如果想在這裡挑個好位置,除了要奪得先機,可能也必須多花一點錢。 - 104 -
莫斯科是個文化大城,在這裡可以觀賞古典音樂、芭蕾、歌劇、音樂劇、話 劇...等,充分展現了俄羅斯豐富的藝文資源。由於三月的天氣已經回暖許多,但 也還沒到晚上可以在戶外待太久的程度,因此晚上從事室內活動,就變成這段時 間最好的選擇。看完了兩齣古典的莎士比亞,接下來我直接選擇在今年莫斯科引 起轟動的「歌劇魅影」 (Призрак оперы) 。由英國知名音樂劇作曲家 Andrew Lloyd Webber 創作的歌劇魅影音樂劇版本,從 1986 年的英國首演到現在,已經在各國 演出將近三十年。「歌劇魅影」在世界上獲得了非常好的評價與迴響,成為在紐 約百老匯演出最多場次的音樂劇。這齣音樂劇的製作人是「貓」 、 「悲慘世界」的 英國戲劇製作人 Cameron Mackintosh 公爵,他曾被紐約時報評為「1990 年代世 界上最成功和最有影響力的戲劇製作人」 。歌劇魅影在 2014 年 8 月正式前進俄羅 斯,在曾經演出「貓」 (Кошки) 、 「真善美」 (Звуки музыки) 、 「Mamma Mia」的 莫斯科 МДМ 劇院進行兩個月的彩排與籌備。歌劇魅影於 2014 年 10 月初正式開 演,馬上就在莫斯科戲劇界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甚至變成這個冬天莫斯科人必 須要做的熱門活動之一。至今年二月底為止,歌劇魅影已經吸引了超過 50 萬人 次觀賞、票房收入超過十億盧布。歌劇魅影的俄文版成本高達數千萬美金,在盧 布大貶值的今年,以俄國人的角度來看,這齣音樂劇的成本更是高的驚人。製作 團隊在前來應徵的數千人中,最後選出了總共 40 名演員,這些俄國的一時之選 除了要有好嗓子,也要有優美的芭蕾舞能力,因此舞台上的每位演員都很不簡 單。除了在舞台上的演員,在芭蕾舞、歌劇、音樂劇的表演中,交響樂團都佔了 很重的戲份,甚至是帶動表演氣氛的「催化劑」。這些演奏者也都是音樂界中的 佼佼者,他們不僅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甚至還要有過人的體力。因為表演通常 會由樂團的演奏開始,在觀眾散場時他們有時還得繼續演奏,讓觀眾在優美的音 樂聲中帶著好心情回家。連續兩到三個小時的零失誤演奏,中間只有十分鐘左右 的休息時間,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項大考驗。
- 105 -
「歌劇魅影」的故事內容改編自法國小說,在 Webber 創作之前,曾經有其 他作曲家將其改編成音樂劇,這些早期作品在某些方面,一定帶給了這位作曲大 師許多靈感和想法。第一個擔任女主角的演員,就是曾經在北京奧運登上鳥巢演 出的英國女高音 Sarah Brightman,她當時和 Webber 甚至還有婚姻關係,因此也 有人認為這部作品是 Andrew Lloyd Webber 為她量身打造的。這部音樂劇的故事 背景就是設定在歌劇院裡面,因此觀眾就好像身歷其境一樣,彷彿自己也是劇中 的一部分。我很喜歡這部作品的舞台效果,從一開始的水晶燈升空,到劇中的各 種舞台效果,還有上半 場的最後一幕,水晶燈 在強烈閃爍之後從天花 板掉到舞台上,都非常 有震撼感。臨場感是完 全無法透過電視或電腦 的營幕呈現的東西,我 相信這也是這部音樂劇 可以在全世界演出這麼 久的原因之一。在俄國 漫長又寒冷的冬天,能 夠場場爆滿、迫使主辦單位增加場次的表演,肯定有他讓莫斯科人深深著迷的地 方。位在地鐵 Фрунзенская 站旁的 МДМ 劇院每週有八場歌劇魅影的演出,平日 和假日的票價不同,不過就算是平日也未必買得到好的位置。在可以容納兩千人 的表演廳裡,這部音樂劇的各種效果都可以被完美地呈現給觀眾。我很佩服在幕 後居功厥偉的工作人員,他們不僅能在很短的時間完全換背景和搬道具的工作, 就連許多觀眾可能不太會注意到的佈景和道具,也絲毫不會對帶著滿心期待來看 音樂劇的觀眾敷衍了事。 俄羅斯和歐洲在這個禮拜接連迎接了極光與日蝕,莫斯科 位於高緯區中的低緯區,再加上都市的光害太嚴重,所以我並 沒有能夠看到極光,除了遺憾還是遺憾。全球的氣候變遷越來越不規律,俄國人 以前可能要到摩曼斯克(北極圈內最大的城市)才能看到極光,現在只要待在莫 斯科就有看到極光的機會,真的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至於日蝕則是全歐洲都 能看到,在德國和法國甚至還能看到 日全蝕的罕見天文現象。為了觀察日 偏蝕,我準備了太陽眼鏡和黑色塑膠 袋,在校園內找個地方坐下來,看著 太陽慢慢被「吃掉」。為了要清晰地 觀察太陽,街上有很多人自備了觀賞 日偏蝕的道具,用專業且安全的方式 來迎接這個難得的自然現象。 - 106 -
來到莫斯科大學上課這麼久,雖然幾乎每天都會和同班同學見面,但卻很少 有機會和來自其他國家的同學一起吃飯。韓國的莫斯科同鄉會非常用心,來自韓 國的留學生到特約的韓式料理用餐,憑證可以享有九折的優惠。莫斯科的消費並 不便宜,平常大多在學校內用 餐的我,每次到外面吃飯都很 難抉擇。校內的學生餐廳非常 便宜,對留學生來說很經濟實 惠,但外面的餐廳卻真實的反 映了莫斯科的超高物價。位在 麻雀山公園附近的「首爾」韓 式料理,是兩位韓國同學推薦 的正宗韓式料理店。在跨年的時候我就和政大的同學來這間餐廳吃過,當時的天 氣非常寒冷,因此熱呼呼的韓式料理簡直就是山珍海味。莫斯科的韓式料理並非 每間都很韓式,由於俄國料理很少有辣的菜餚,因此有些餐廳的料理比較偏甜, 但這並不是真正的韓式料理特色。我們總共有六個人,在小菜可以續盤的情況 下,我們點了很有代表性的部隊鍋還有韓式肉 盤。麻雀山附近有非常多間韓式料理,可以說 是韓國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在首爾餐廳的旁 邊還有一間在飯店裡面的韓式料理,應該就是 所謂的「小鷹飯店」 ,在這兩間韓式餐廳都可以 買到泡菜、年糕...等韓國食材。
右上:部隊鍋(Будетиге) 左上:韓式肉盤 右中:莫斯科河與麻雀山 左下:班聚合照 右下:莫大校園雪景
- 107 -
※第二十七週(23.03.15~29.03.15) 在莫斯科除了動態的芭蕾舞和音樂劇,其實美術館和畫廊也十分有名。說到 俄羅斯的繪畫收藏,聖彼得堡的冬宮(Эрмитаж)絕對是第一把交椅,每年可以 吸引將近三百萬人次參觀。然而,冬宮雖然有非常多件收藏品,但卻不是以繪畫 為主。俄羅斯收藏最多畫作的,既不是冬宮,也不是普希金美術館,而是位在莫 斯科市區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галерея) 。我記得在台灣上俄語會 話課時,外籍老師曾經花了兩節課的時間,和我們介紹這個俄羅斯最大的畫廊。 創辦於 1856 年的特列季亞科夫畫廊,顧名思義他的創辦人就是由特列季亞科夫 先生。特列季亞科夫(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ч Третьяков)是十九世紀的大商人,也 是一位對藝術保存不遺餘力的收藏家 與藝術贊助者。由於他的父親就是一 位很富有的商人,因此特列季亞科夫 在二十多歲時,就已經具有購買藝術 品的財力。當他創辦這間畫廊時,他 只有 24 歲而已,可見他的家世背景有 多麼顯赫,不僅可以買畫,還可以創 立畫廊。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館藏超 過 13 萬件,從俄羅斯帝國成立前的 11 世紀到蘇聯時期的 20 世紀都有,目前仍 然在擴大館內的畫作數量當中。在畫廊剛成立的時候,這是特列季亞科夫的私有 畫廊,不過他在 1892 年把畫廊及全數收藏都捐給國家,因此現在的畫廊是由國 家在經營。畫廊內有許多在俄羅斯 照片取材自網路 繪畫界非常著名的作品,不管是栩 栩如生的肖像畫、讓人彷彿身歷其 境的風景畫、生動有趣的敘事畫或 是神聖的聖像畫,就算不懂藝術和 繪畫,也能在參觀之後得到滿滿的 收穫。特列季亞科夫畫廊內有許多 俄國家喻戶曉的畫作,像是高傲又 冷漠的《無名女郎》、知名畫家列 維坦的代表作《金色的秋天》、列 賓的《伏爾加縴夫》與《伊凡殺子》 、面積廣大的《近衛軍臨刑前的早晨》 、俄國 神話人物《三勇士》...等。和文學一樣,俄國繪畫的黃金時期也是十九世紀,像 是列賓、列維坦、瓦茲涅佐夫、克拉姆斯科伊...等繪畫大師,幾乎都是生活在十 九世紀下半葉的藝術家。因此,這些藝術家也會為當時的俄國大文豪們還有社會 上的風雲人物畫肖像畫,包含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果戈里、杜斯妥也 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等人的肖像畫,都展示在特列 季亞可夫畫廊裡面。 - 108 -
俄羅斯的節日很多,雖然真正放假的不多,但一年裡面有許多個紀念日,讓 俄國人民不會忘記「祖國母親」的光榮歷史。三月 27 日是俄羅斯的「內衛部隊 成立紀念日」 (День Внутренних войск МВД России) ,用來紀念 1811 年俄羅斯帝 國內衛部隊的成立。在 1811 年,沙皇俄國正在和拿破崙法國進行世界歷史上非 常有名的俄法戰爭(俄國將其稱為 1812 戰爭)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了抵擋法軍 的入侵,以及維護國內的秩序,簽署了建立內衛部隊的命令。內衛部隊,是一個 轄於內務部之下的維安組織,負責國內 秩序的維護。現在的俄國和中國都還有 這個制度,通常是在國內發生動亂或恐 怖攻擊時,讓國內的情況穩定下來。中 國的內衛部隊又叫「武警」 ,雖然名稱裡 面有個「警」 ,但他們卻比較像是軍人。 檢視完俄國內衛部隊的駐紮地點,不難 發現這個部隊就是用來對付俄國國內的 照片取材自網路 各個少數民族。俄國的內衛部隊經歷了 四個不同的時代,在沙皇俄國、蘇維埃俄國、蘇聯、俄羅斯聯邦都有內衛部隊的 編制,但是任務卻不盡相同。列寧時期和史達林時期的內衛部隊主要是負責政治 犯的逮捕和勞改營的看管,基本上就是擔任克格博底下的派遣人員。二次大戰時 期,蘇聯國內砲口一致對外,內衛部隊也加入了抵抗法西斯陣營的行列。冷戰開 始後,內衛部隊致力於打擊反蘇聯份子,並參與加盟共和國的示威活動鎮壓。震 驚世界的車諾比核電廠事故,也是由內衛部隊去善後。俄羅斯聯邦建立後,內衛 部隊先後參與了 1994 年和 1999 年的兩次車臣戰爭,為時任總統的葉爾欽確保了 國家的統一及安全。目前的內衛部隊在許多重要的國家場合上都不會缺席,他們 必須對各級官員的安全負責,也要維持重大典禮或活動的現場秩序,可以說是工 作繁忙、任務包羅萬象的一支部隊。為了感謝內務部隊對國家的付出,葉爾欽在 1996 年簽署命令,把每年的 3 月 27 日訂為內務部隊成立紀念日,讓所有人都知 道他們的光榮事蹟與辛酸血淚。 雖然老天爺賞給莫斯科兩個禮拜的好天氣,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好天 氣果然不會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停留太久。對「戰鬥民族」來說,真正的冬天必須 要是零下 30 度以下的寒冷氣候。今年這種零下 10 度左右的天氣,對他們來說只 是秋天或是春天而已,因此老師們都說今年的冬天特別短。雖然俄國人覺得今年 很「溫暖」,但對於我這個生活在亞熱帶氣候的台灣人來說,這種溫度就已經很 足夠讓我感到畏懼。當歐洲國家都已經逐漸回暖、迎接春天的懷抱時,俄羅斯仍 然處在有時下雪、有時颳大風的天氣中。原本以為三月初就會停止下雪,沒想到 每個禮拜都還是有一到兩天會下雪,而且有時候是前一天還出暖暖的太陽,結果 晚上睡一覺起來,窗外就出現了一大片白雪。莫大在莫斯科最高的麻雀山上,雖 說不上是「山」,但最高點的海拔也有 220 米。陣陣南風吹到麻雀山,就像台灣 的颱風天一樣,把門窗打得搖搖晃晃,而且風的溫度是在零度以下,非常折磨人。 - 109 -
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莫斯科的博物館都會對學生、老人、小孩、多子 家庭有優惠。這些族群原本就可以買優待票,但買票仍然是要花一筆錢,最後一 個星期日則是可以用免費或非常低的價格買到博物館的門票。由於天氣非常不適 合外出,因此我選擇利用這個機會,到位於紅場的國家歷史博物館(ГИМ)參觀。 外觀以磚紅色為主的國家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許多俄國的歷史文物,遠至西伯利 亞猛瑪象、原始人,近至 1980 年莫斯科奧運的金牌。博物館把入口佈置成東正 教教堂的樣子,除了因為東正教 在俄國歷史上扮演著不可缺少的 角色,也藉此展現俄國人民虔誠 的信仰。莫斯科的歷史博物館並 沒有太多皇宮的文物,宮廷的皇 冠、珠寶、馬車必須要到克里姆 林宮兵器庫或聖彼得堡的冬宮才 能看到。博物館的一樓依照時間 順序,分別展出了俄國遠古時代的原始社會、金屬器時代、基輔羅斯時期、莫斯 科大公國時期、俄羅斯沙皇國時期的文物與古地圖。在西化以前的俄國,這些首 飾、項鍊、陶器、瓷器都非常樸素,保存了東斯拉夫人原有的價值觀與審美觀。 走上二樓的展覽間,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彼得大帝的西化政策。彼得一世在十七 世紀末開始推展的西化政策,是俄羅斯成功進入世界強權之列最重要的轉捩點。 博物館的二樓以沙皇為排列順序,每一個展間介紹的都是該位沙皇執政時,俄國 國內的社會、宗教、軍事情形。由於俄國的博物館實在是太多,光是在歷史博物 館的旁邊,就有 1812 戰爭博物館和克里姆林宮,所以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展覽並 不算非常詳細。想要了解俄國的歷史,如果只是把這個博物館看完,絕對是不足 以清楚了解俄國歷史的。 ※俄國歷史上重要的沙皇與皇帝 沙皇
在位年代
重大事蹟
伊凡四世(雷帝)
1547~1584
首位沙皇、使俄羅斯的國力強於蒙古
巴里斯‧戈東諾夫
1598~1605
擴張波羅的海與西伯利亞領土
彼得一世(大帝)
1682~1725
西化、遷都、稱帝、強軍、戰勝瑞典
葉卡捷琳娜一世
1725~1727
俄國首位女皇帝(彼得一世之妻)
伊麗莎白一世
1741~1762
設立莫大與國際貿易組織、參加七年戰爭
葉卡捷琳娜二世
1762~1796
開明專制、法治主義、鼓勵科學、瓜分波蘭
亞歷山大一世
1801~1825
擊敗拿破崙、擴張領土、勞役罪犯
尼古拉一世
1825~1855
十二月黨人起義、鎮壓革命、克里米亞戰爭
亞歷山大二世
1855~1881
解放農奴、賣阿拉斯加、俄土戰爭
尼古拉二世
1894~1917
八國聯軍、日俄戰爭、一次大戰、末代沙皇
※留里克王朝(1547~1598)→俄羅斯混亂時期→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 - 110 -
這個週末又是莫大的「開放日」(День открытых дверей) ,就像台灣的大學科系博 覽會一樣,是各個系所的招生時間。莫斯科 大學平常有嚴格的門禁管制,並不像台灣的 學校,不管是校園或是校舍都屬於公共空間。莫大每隔兩到三個月就會舉行一次 開放日,除了開放日之外,除非是遇到校慶或舉辦比賽這種重大場合,不然非莫 大教職員生是不能進入主樓和其他棟教學樓的。在開放日,許多高中生和家長都 會到莫斯科大學來,參觀美輪美奐的莫大主樓只是附加價值,他們真正的目的是 要或取各個科系的資訊。這天的中午校方會在主樓的演講廳舉辦大型座談會,並 且在網路上還有實況轉播,讓不克前往現場的學生及家長也能在線上參與。莫大 是俄羅斯最高學府,不僅在俄國國內無人能出其右,科學方面的成就在世界上也 絕對能名列前茅。縱使莫大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但中國同學告訴我,莫斯科大 學是拒絕招收黑人的。也許我們很難想像,在二十一世紀仍然會有學校實施這種 侵犯公平受教權的招生政策,而且還是在俄羅斯最好的學校。雖然我不知道拒收 黑人是真是假,但是在校園中我確實沒有看過黑人,因此這很有可能真的是莫大 校方的「淺規則」。 在種族歧視仍然存在的俄羅斯,純正的斯拉夫人是最高等的族群,第二等的 則是住在俄羅斯的非斯拉夫人(ex. 韃靼人、高加索人、中亞人),這些人通常 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居民或移民。再往下一等的則是我們黃種人,雖然俄羅斯 和中國、日本、韓國的經濟及外交關係都不算太差,但要這隻具有強烈自信心和 自尊心的北極熊放下偏見,絕對不是說放就能放的。在商場和博物館裡,專櫃人 員或是服務人員基本上都是俄國人,而清潔人員則大多由中亞人或黃種人擔任。 至於被俄國社會視為最下等的黑人,我只看過他們冒著寒風在地鐵站的門口發傳 單,並沒有在其他的工作場合看到他們的身影。其實西方的媒體一直都沒有中斷 過對俄羅斯種族歧視的質疑和抗議,尤其是俄羅斯即將於 2018 年舉辦世界杯足 球賽,面對以黑人為多數的非洲和南美洲球隊,這位東道主能否扮演好主人的角 色,值得我們好好觀察。 - 111 -
※第二十八週(30.03.15~05.04.15) 自從開學之後,受限於天氣條件,我一直沒有機會離開莫斯科,到俄羅斯的 其他州去走走。四月初的莫斯科仍然下著大雪,太陽下山後更是經常刮起讓門窗 都搖搖晃晃的大風。我的俄國老師說,他沒看過天氣這麼糟糕的四月,更不曾在 四月遇到這麼誇張的暴風雪。原本以為四月初天氣會變好的我,在三月初就規劃 了這趟前往南邊探險的週休二日小旅行,沒想到都已經進入四月了,真正的春天 還沒有來到俄羅斯。這次的目的地是兩個小城市,雖然名義上是該州的首府,但 是都市化的程度並不高,只能勉強算是台灣的「鎮」 。庫爾斯克(Курск)位在俄 羅斯的西南方,與烏克蘭東北部接壤,距離俄國首都莫斯科大約 550 公里。庫爾 斯克是歷史上最大規模坦克大戰的發生地,蘇聯和納粹德國曾經在 1943 年的夏 天於此地展開坦克大戰,在戰爭 中兩軍總共投入了超過六千輛坦 克車。庫爾斯克戰爭被認為是蘇 德雙方氣勢的轉捩點,因為這是 德軍最後一次對蘇聯發動主動的 大規模攻擊,後來因為義大利在 西線戰事潰敗,讓德軍無法再以 完整兵力繼續對蘇軍發動大規模 進攻。庫爾斯克戰役在史達林格 勒戰役後的半年發生,德軍在史 達林格勒戰敗後,仍然積極重新部屬、期待東山再起,希望扭轉局勢。庫爾斯克 戰役就是發生在德軍「永不放棄」的精神之下,因此當蘇聯取得庫爾斯克戰役的 勝利後,納粹德國的軍事主導權可以說是完全消失,只剩下挨打的份。在這場戰 役發生之前,許多人都認為,德軍在蘇聯境內的失敗都是因為寒冷的天氣,因此 不把蘇聯武器與戰略的優勢認真看待。直到德軍在夏天慘敗於庫爾斯克,他們才 開始體認到蘇聯的軍力確實比自己還強,不過當然已經是來不及了。蘇聯紅軍在 這場戰役中投入了將近兩百萬人,最後損失了八十餘萬,比起只投入不到一百萬 人的德軍,可以說是傷亡十分慘重。紅軍用明顯的兵力優勢贏得了這場勝利,但 也留下了一段令人哀傷的戰爭歷史。 「凱旋門」並不是法國巴黎的特產,事實上光是在俄羅斯就有兩個實質意義 比巴黎重大的凱旋門。比較有名的是位在莫斯科勝利公園旁的凱旋門,他是為了 紀念俄羅斯帝國打敗拿破崙所建。庫爾斯克的凱旋門雖然默默無名,但對於二戰 時期的蘇聯紅軍來說,這個凱旋門確實是意義深遠。庫爾斯克的凱旋門離市區有 一段距離,不過有滿多小巴(маршрут)都有經過,旁邊也有一間大型量販店。 在凱旋門的前方是朱可夫元帥(Г.К. Жуков)的雕像,他是庫爾斯克戰役的蘇軍 指揮官,同時也是二戰中十分重要的蘇軍將領。為了紀念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為國 捐軀的蘇聯士兵,政府在 2000 年的時候興建了一座教堂,就位在凱旋門的不遠 - 112 -
處,裡面有陣亡將士的牌位,類似台灣的忠烈祠。俄羅斯在這些曾經發生大型戰 役的地方,都會設置無名烈士墓,並且用不滅之火守護著他們。雖然我去庫爾斯 克的那天下著大雨,但不滅之火仍然堅定地燃燒著,就像七十年前蘇聯將士們堅 毅的決心一樣,完全沒有人可以阻擋得了。在凱旋門前方的人行道上還有二戰武 器的展示,除了奮勇作戰的士兵,這些武器同樣也是蘇聯能夠獲勝的大功臣。有 趣的是,庫爾斯克凱旋門的正面和反面有不同的設計,正面的士兵是拿槍,而反 面的士兵則是拿著傳統的茅,雖然我不是很了解其中的用意,但以欣賞這個建築 的角度來說,這確實是一個能夠激發好奇心的小細節。
從凱旋門搭 72 號小巴就可以直達庫爾斯 克市中心的普希金劇院,這裡是庫爾斯克居民 聚集的主要場所。離開莫斯科後,交通費用馬 上變得很便宜,在這裡只需要 12 盧布,就可 以搭乘大眾運輸。在普希金劇院旁邊就是外觀 相當華麗的普希金購物中心,這也是庫爾斯克 最大間的商場,在小城市裡面顯得非常高級。 雖然庫爾斯克不像莫斯科那麼繁華,但是基本 的食衣住行可是樣樣都不少,在街上很多小型的商場,類似台北車站地下街和台 中第一廣場。適逢東正教的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一週的週末),在列寧街終點 的 Знаменский собор 充滿了來禮拜的教徒,我也進到安靜且神聖的教堂內,感 受這股莊嚴的氣氛。在教堂旁邊是庫爾斯克的歷史博物館,在戶外有一些二戰的 武器,不過非博物館參觀者只能在街上隔著鐵欄杆欣賞。列寧街就像是庫爾斯克 的分水嶺,由於這裡是個小山丘,因此與列寧街交叉的道路,大部分的坡度都相 當大,很像雲霄飛車軌道的放大版。教堂斜後方就是傳統市場,在蘇維埃廣場上 還有一間馬戲團,可見這裡的居民也很懂休閒娛樂。庫爾斯克保留了傳統的俄羅 斯生活,但在街上也有很前衛的裝置藝術。在蘇維埃廣場漢堡王的門口,有個男 子正拉著推車負重前行,腳底下踩的則是俄羅斯的領土。仔細看看推車上放的東 西,官僚、稅收、貪汙、關說、特權、威望,這些都是負面的東西,但也是俄羅 斯國內長年以來不曾缺乏的東西。這位藝術家用創作的方式,表達出俄羅斯政治 的弊病,同時也展現出對於國家前景的擔憂。 - 113 -
庫爾斯克的火車站與市中心有一段距離,從火車站出來後,右前方就是小巴 的上車站,只要車窗上有寫「через центр」,都會抵達列寧街上的莫斯科廣場。 如果說普希金劇院一帶是庫爾斯克的傳統中心,那麼莫斯科廣場就是這個城市的 現代中心。由於旁邊就是大學,而且剛好位於大眾運輸的轉運點,所以莫斯科廣 場也有很現代的商城,並不會輸給普希金購物中心太多。從莫斯科廣場或是附近 的候車站可以搭乘 2 號或 4 號有軌電車前往火車站,有專屬軌道的有軌電車,是 俄羅斯非常傳統且具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莫斯科市中心由於交通的堵塞十分嚴 重,現階段已經不太適合使用有軌電車,但是其他城市仍然以有軌電車為主要的 運輸方式之一。這也是一種在車上遊覽這座城市的方式,由於他的行駛速度非常 緩慢,因此提供了乘客非常理想的觀賞速度。雖然車廂非常破舊,車頂甚至還會 滴水到座椅上,不過對於想要體驗一般俄羅斯生活的我來說,一點也不會討厭這 種老舊的大眾運輸工具。
- 114 -
在庫爾斯克待了一天後,我回到火 車站搭乘從貝爾格勒(Белгорад)開往 莫斯科的列車,前往較北邊的「老鷹之 城」奧廖爾(Орёл) 。貝爾格勒就位於俄 烏邊境,因為盛產白色的石灰石,所以 被稱為白色之城,與塞爾維亞首都的讀 音十分相似。從庫爾斯克到奧廖爾只要 一個半小時左右,不過奧廖爾的火車站 比庫爾斯克還要偏僻,必須轉乘 1 號電車前往市中心。晚上的街道非常暗,坐在 有軌電車裡面,看到的風景都是漆黑一片。 經過大約 50 分鐘後,終於從第一站搭到倒 數第二站的「Гринн」綜合商務中心,這裡 是奧廖爾最現代的地方,包含會展中心、飯 店、商場、SPA 運動中心、餐廳。我的 hostel 剛好就位在商場的正對面,雖然外觀不太起 眼,但是位置真的非常理想,只要過個馬路 就可以進到奧廖爾最大的商場去。 俄國的青年旅館通常並不太精緻,因為大多數的城市 旅遊業都不發達,因此不像歐洲一樣把 hostel 經營得有聲 有色。來到完全不屬於觀光城市的奧廖爾,我對青旅更是 不敢期待,即使在網路上找到的資料還不錯,但仍然會怕
踩到地雷。這間位於精華地段的「Hostel 57」 ,一個晚 上只要 570 盧布,價格與他的名字有所呼應。比起之 前住過的幾間惡國青旅,這間的設備算是最好的,不 僅在公共空間有電視、沙發、廚房、吧檯,房間的被子和 床墊也都高級。讓我最喜歡而且驚訝的是,四間浴廁各有 不同的風格與設計,有英倫 風情、日本風情、巴黎風情 與中歐風情。透過彩繪瓷磚 的設計,加上配備 hi-fi 音響 的高科技淋浴設備,讓人可 以一邊洗澡一邊聽音樂,達 到完全的放鬆。 - 115 -
很多人都說俄羅斯的治安不好,其實上白天的俄羅斯是很安全的,因為每個 地方都有警察。在莫斯科的時候,我防警察還比防宵小來得嚴謹,因為莫斯科的 警察對外國人很不客氣,可以隨便找理由來跟你索賄。在奧廖爾的這一天,由於 比較晚才搭火車抵達,下火車站後就馬上遇到一群喝醉酒的青少年,後來在商場 的門口也遇到一群相同狀況的年輕人。他們很喜歡晚上在人行道上或是某個地方 一起喝酒,藉酒壯膽之後就開始在路上鬧事。有可能是跟你要香菸,有可能是跟 你要更多的酒喝,也可能只是想挑釁你,反正完全不要跟他們認真就是了。當我 和朋友在 Гринн 商場的美食街享用宵夜時,有個彪形大漢走向我朋友,用俄文問 了他要不要「單挑」。在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才能用委婉且謙卑的方式表 達我們沒有這個意願時,還好他的朋友馬上過來把他拉走,結束了這場讓人嚇出 一身冷汗的鬧劇。當亞洲人來到這種以俄國人居多的地方,由於很多人可能都沒 見過亞洲人,和當地居民長得不一樣的我們當然會被這些鬧事者盯上,所以在莫 斯科或聖彼得堡之外的俄國城市,一定得好好注意周遭、保護自己。 在溫暖舒適的 hostel 度過一晚後,我們搭乘小巴前往位在共青團廣場旁的戰 爭歷史博物館(Воен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музей)參觀。奧廖爾是俄羅斯中央黑土 區的一個州,距離莫斯科將近 400 公里,屬於伏爾加河最大支流奧卡河(р. Ока) 的上游流域。在 1943 年的夏天,也就是蘇德雙方發生庫爾斯克會戰時,在庫爾 斯克北方的奧廖爾也是戰場之一。博物館內除了介紹奧廖爾戰役,同時也把俄國 歷史上所有和這裡有關的戰爭一併介紹。奧廖爾在 16 世紀下半葉建城,當時正 值「雷帝」伊凡四世在位期間,正 在往西邊擴張疆土的他當然也很害 怕敵人趁虛而入,因此在現在的奧 廖爾修築要塞,防止西南方的韃靼 人入侵。在俄羅斯帝國末期,奧廖 爾成為軍事訓練基地,為戰場提供 士兵與武器。在日俄戰爭與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廖爾培育出了很多優良的軍 官,為國家提供軍事人才。二月革命在 1917 年發生後,由於這裡有相當完善的 軍事基礎,而且是莫斯科與烏克蘭之間的運輸要衝,奧廖爾成為了紅白兩軍的必 爭之地。博物館內展示了很多蘇聯紅軍在號召工農起義時的海報,這些蘇共海報 的理念讓我覺得非常諷刺,許多觀念在教育普及的現代都是不攻自破的,不知道 當時的俄國工農階層又是怎麼想。 二戰的奧廖爾戰役發生在庫爾斯克 會戰的中後期,當時的德國為了要 調兵支援政在義大利西西里半島節 節敗退的墨索里尼,不得不撤守奧 廖爾,比起庫爾斯克戰役,蘇軍在 奧廖爾打得較為輕鬆,最後也毫無 懸念地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 - 116 -
在戰爭歷史博物館內,除了比較早期的資料外,還有冷戰期間與俄羅斯聯邦 成立後的戰爭介紹。在偉大衛國戰爭結束後,蘇聯紅軍一點也沒有閒著,馬上就 對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共產勢力提供軍事支援。相信許多台灣人都曾在歷史課 本讀到,日本關東軍對蘇聯投降後,故意「及時趕到」的蘇聯把武器轉交給了毛 澤東,讓中國共產黨有雄厚的本錢發動「無產階級革命」。事實上,蘇聯不只把 接收的日軍武器給共產黨,更派出軍事顧問幫助共軍。蘇聯的軍事實力在當時肯 定是名列前茅,或許可以直接說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國,對於共產勢力在 世界上的擴張,蘇聯更是不遺餘力。奧廖爾是軍官的訓練地之一,因此有很多派 駐中國的蘇聯軍官,後來都成為奧廖爾的蘇聯英雄。不管是 1940 年代後期的西 班牙內戰、國共內戰、韓戰,或是總共打了快二十年的越戰,蘇聯都派遣了非常 多軍事顧問和兵團去協助作戰。博物館內列出的都是與奧廖爾有淵源的軍官或士 兵,他們雖然離鄉背井去遙遠的地方,但是不管是蘇聯或是俄羅斯政府,都沒有 忽視他們對國家的貢獻,不管是頒發勳章也好、把姓名刻在紀念碑上也好,他們 的姓名都將永遠不被後人忘記。 說到俄羅斯最近三十年的戰爭,除了蘇聯末期的阿富汗戰爭,俄羅斯聯邦在 成立後的 25 年裡,已經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兩次車臣戰爭、科索沃戰爭、南奧賽 提戰爭與目前還沒完全終止的俄烏軍事衝突。前南斯拉夫的所在地巴爾幹半島被 稱為歐洲火藥庫,因為當地民族與宗教的多元性非常高,造成不同民族或是宗教 信仰之間衝突不斷。身為斯拉夫人之首的俄羅斯,國內也有類似的問題,光是與 西南部信奉伊斯蘭教的車臣人之間,就爆發了兩次內戰和多次的恐怖攻擊。戰爭 歷史博物館特別為這些在戰 爭中不幸犧牲的優秀在地軍 人,整理了他們從軍時的隨 身物品和文件資料,緬懷這 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茁 壯,卻不幸死在戰場上的奧 廖爾英勇戰士。每年五月九 日的勝利日,政府也會舉辦 追悼儀式,對所有奧廖爾的 已故軍人致上最深的敬意和 謝意。和莫斯科勝利公園裡 的戰爭博物館比起來,奧廖爾的這間戰爭歷史博物館比較著重於對當地軍人的紀 念與讚揚,不像勝利公園的博物館是對史料進行較多的展示。對奧廖爾的居民來 說,記住這片土地上的偉大前人,絕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像是庫爾斯克 一樣,奧廖爾也曾經是戰場,有許多生命在這裡走到了盡頭,也有許多生命從這 裡出發,前往自己生命的盡頭。「Никто не забыт, ничто не забыто.」這是在無名 烈士墓或是二戰紀念碑上經常能見到的句子,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現在的和平 社會,是這些前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心存感激與尊敬。 - 117 -
俄羅斯雖然有全世界校園面積最大的莫斯科 大學,但是莫大在俄羅斯國內完全是個美麗的例 外。當然,歐洲地區的大學也不見得每個都有寬 廣的校區和數不清的建築,有些就和俄羅斯的大 學一樣,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台灣的體育館。奧廖 爾大學位於戰爭歷史博物館與奧廖爾的人行徒步 區的中間,學校的大門口有俄國二十世紀詩人葉 謝寧的雕像,他曾經是一位奧廖爾女婿,不過最 後葉謝寧與他來自奧廖爾的妻子離婚,也結束了 他與這個城市的關係。其實與奧廖爾最有淵源的 作家並不是葉謝寧,而是出生於奧廖爾的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 屠格涅夫出生於 1818 年,是俄國十九世紀的西化派作家,並主張廢除限制人民 自由的農奴制度。他的作品屬於現實主義,對於內心的描寫非常細膩,並且也某 種程度地蘊含了當時俄國國內的改革思想。屠格涅夫的母親是奧廖爾的地主,父 親則是騎兵團團長,身為貴族的他,不但有非常開放的思想,更願意向當時思想 明顯比俄國進步的西方學習,在貴族階層中實屬難得。 除了屠格涅夫,俄國史上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兩次俄國普希金文學獎得主 布寧(Иван Алексеевич Бунин),也曾經在奧廖爾擔任報紙編輯的工作,並在這 裡居住了三年。布寧是我非常喜歡的俄國作家,他的作品也是我少數有讀過俄文 版的俄國短篇小說。他來自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由於很早就出外工作,所以他 年紀輕輕就有很豐富的見識。1901 年布寧的詩集《落葉》 (Листопад)使他在俄 國文學界嶄露頭角,不僅獲得類似台灣「國家文藝獎」的普希金文學獎,也讓這 個名字開始在國內廣為流傳。布寧除了自己寫詩和文章,他同時也是一名傑出的 翻譯家,把許多歐洲或美國的經典作品翻成俄文。布寧的作品除了抒發自己對於 家道中落的感慨,也描寫了當時俄國農民與貴族的貧富對比。十月革命發生後, 布寧認為革命造成了俄國傳統的中斷,因此他在 1920 年離開蘇維埃俄國,前往 法國展開流亡生涯。他的回憶錄《不幸的日子》 (Окаянные дни)就記錄了他在 俄國內戰爆發後的心情和對俄國前途的擔憂。這本以白軍 立場寫作的回憶錄,被蘇聯視為禁書,直到 1988 年才有 部分內容在蘇聯首次出現。被迫離開祖國的布寧,繼續他 最喜歡的旅行,足跡遍布歐亞非三洲,博物館內甚至還有 展示他的埃及護照。 《米佳的愛》 (Митина любовь)是布 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評審團給他的評語是:他嚴 謹的文筆使俄羅斯的古典傳統在散文中得到繼承。我覺得 他的作品非常真實,一切就像是真實的故事一樣,在當時的俄國生活中發生。每 況愈下的貴族、美麗的山河景緻、失去希望的農民,這是在布寧的文章中經常能 見到的角色設定與背景。身為一位沒落的貴族,再加上政治因素,不得不流亡海 外,布寧在作品裡面的角色,就好像他本身的遭遇一樣,令人唏噓不已。 - 118 -
俄國的有軌電車並不像地 鐵或公車,可以在短時間內到 達下一個站,反而是在短距離 內就有很多個站。行駛速度非 常慢的有軌電車,適合在不敢 時間的時候搭乘,因為他的速 度只有一小時 30 公里左右。由 於不想帶著行李去市中心,我 和朋友在離開 hostel 前,決定把行李寄放在櫃台,下午再專程回去拿。在規劃行 程的時候,大家都想不到原來戰爭歷史博物館有這麼多東西,所以原訂一個小時 的參觀,在不知不覺之間就變成了兩個多小時。等到走完列寧大街、看完布寧博 物館,原本要拿來吃午餐兼晚餐的時間,已 經比預估的還要延遲許多。由於前一晚從火 車站到青旅時,我只有開著手機用 GPS 確認 行車路線,卻忘記測量這段路的行駛時間, 因此只好大概抓個時間,和朋友從旅館再度 經過市區,前往火車站展開返程。坐在緩慢 前進的電車上,我們的心隨著時間一分一秒 的流逝,變得越來越緊張不安。終於,抵達 終點站的時候剛好就是火車發車的時間,我們一行總共四個人,每個都像在跑運 動會的 100 公尺短跑一樣,穿著大衣、背著行李,從電車站狂奔到火車站。在莫 斯科,常常可以看到別人為了趕火車或趕地鐵,在街上或手扶梯上奔跑。然而, 奧廖爾畢竟只是個小城市,光是聖彼得堡的生活速度都比莫斯科慢上許多了,何 況是沒有地鐵、沒有緊湊步調的奧廖爾。雖然我們跑得很賣力,但是當我們進到 火車站時,電子看板上已經沒有那班車的資訊。車站大廳的警察看到我們如此慌 張,而且每個人都喘到好像氣喘發作,當然也過來關切我們這群與城市步調格格 不入的外來旅客。俄國的火車站什麼都不多,就是警察和計程車司機最多,尤其 是在下火車的時候,在月台上或車站出口聽到連綿不絕的「Такси?」 ,可能是很 多人對那個地方的第一印象。 在錯過火車之後,我馬上開始思考 回莫斯科的其他方式,就算是多花一些 錢和時間也無所謂。由於我們錯過的是 我刻意選的特快車,所以要找到比原本 還快的方法已經不太可能,接下來的列 車都是臥舖列車,而且在天亮之前就抵 達莫斯科。在我們討論要搭區間車沿途 慢慢晃,或是在車站坐五個小時,等待 深夜的臥舖列車時,剛好有一名計程車 - 119 -
司機來問我們要不要搭車。天底下當然不會有這麼好的事,他願意載我們的原因 很簡單,因為他自己也要去莫斯科,所以剛好趁機小賺一筆,並且讓我們幫他付 油錢。他很熱心地帶我們去櫃台退票,雖然因為車票已經超時,所以退回來的錢 不到一半,但至少比完全沒有退錢好。在排隊的時候我和他閒聊幾句,起初是因 為他對我的護照感到興趣,由於俄國和歐盟會員國的護照封面都是紅色的,所以 台灣的綠色護照在俄羅斯很罕見。他是奧廖爾的當地居民,從事計程車的工作已 經二十年,其實我有點懷疑,不過當事人既然都這麼說了,我也只好順著他的意 思相信他。從奧廖爾開回莫斯科大約有四百公里的路程,Google 地圖上的預估 時間是五個小時,相當於台灣國道一號的全長。雖然距離並不算是很長,五個小 時對俄國人來說也是小事一件,不過其實俄羅斯是沒有高速公路這個東西的。俄 羅斯的州際道路,充其量就只是一條旁邊沒有蓋房子的道路,但開到一半偶爾還 是要停下來禮讓正在過斑馬線的行人。台灣的高速公路雖然有加油站、服務區, 但這些都是由管理單位設置的,俄國的加油站和雜貨店則是在他們所謂的高速道 路上遍地開花。當然,就算開錯方向,也不需要等到下一個交叉路口或是匝道, 只要直接在馬路上來個漂亮的迴轉,就可以立刻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離開奧廖爾後,我們在夕陽的餘暉下朝北 狂飆,由於道路非常筆直,雖然偶爾有長距離 的彎道,但司機的超車膽識很高,頻頻上演跨 越雙黃線的驚險超車秀。在經過圖拉州(Тула) 時,天空下起了大雨,並且起了大霧。在某一 段爬坡道時,司機突然緊急煞車,原來是因為 前面有一台沒開大燈的聯結車,在能見度很低 的時候,車尾的紅燈就代表了後方駕駛所能看到的一切。幸 虧司機的反映很迅速,讓我們最後並沒有在時速超過 120 公 里的狀況下,追撞上這台晚上不開燈而且車體嚴重搖晃的危 險大貨車,否則後果絕對不堪設想。 「戰鬥民族」這個稱號俄 國人肯定當之無愧,各種不同的駕駛方式都有,雖然沒有網 路上的影片那麼誇張,但對於重視交通安全的台灣人來說,俄國人的駕駛風格真 的太過激進。雖然俄國人把馬路當賽車場,但其實他們有很好的行車禮儀,這些 禮儀也充分地展現出他們的風度。俄國的長途道路大多為兩線道,一個方向只有 一個車道,所以要超車時通常必須要「自謀生路」。在司機一路上瘋狂超車的同 時,我觀察到一個小細節,當前面的車發現你要超他車時,他會刻意放慢或是往 路邊行駛,讓後方的車輛可以輕易超越自己。而受到禮讓而超越別人的車,會以 閃爍儀錶板紅色三角形警告燈的方式,向後車表示謝意。扣除加油和司機下車抽 煙的時間,我們只花了四個小時不到就抵達莫斯科,和特快車所花的時間相差不 多。這不是我第一次在俄國搭計程車,也不是第一次在俄國走州際道路,但卻是 第一次可以在副駕駛座,清楚地觀察俄羅斯的「高速公路」。一路上雖然險象環 生,各種危險畫面一直在我眼前出現,但我們最後還是平安地回到了莫斯科。 - 120 -
※第二十九週(06.04.15~12.04.15) 東正教是俄羅斯最多人信仰的宗教,在帝國時代甚至還是國教,政教合一讓 俄羅斯的歷史與宗教密不可分。雖然我本身不是東正教教徒,對和東正教有些許 相似的基督教、天主教也沒有太多的了解。不過既然來到了俄羅斯,以觀摩和學 習的心態,看看東正教的傳統習俗,是絕對有必要的。東正教的節日完全不比蘇 聯的節日少,光是耶穌和聖徒的生日,就已經可以 填滿月曆了。由於傳統的東正教聖誕節已經現代的 各種商業行為取代,因此耶穌生日目前已經不是保 存最多傳統的東正教節日,取而代之的是耶穌的重 生日──復活節(Пасха) 。台灣雖然也有慶祝復活 節的人口,但這畢竟不是我們的傳統節日,與非宗 教節日比起來,慶祝的人當然是少了很多。所有的 東正教節日都是採用舊曆,因此俄羅斯的復活節通 常會比西方慢個一周左右,不過每年的相差日數都 不相同,像是 2014 年就剛好在同一天。東正教把復活節訂為春分首次月圓後的 第一個星期日,有「光明超過黑暗」(春分:白天長度=夜晚長度)的意思,對 教徒來說,復活節更是個充滿希望的節日。 在復活節的這個週末,莫斯科的特維爾大 街、大劇院、全俄展覽中心...等大型戶外空間 都舉辦了復活節市集,就像二月底的送冬節一 樣,大家到街上一起慶祝這個節日。根據東正 教傳統,在復活節的前一晚,也就是星期六的 晚上,大家會到教堂裡面聆聽詩文和聖歌。接 近午夜 12 點的時候,悅耳的鐘聲會在寧靜的夜晚響起,接下來教堂內的神職人 員和信徒就會在換日的這一刻,手持蠟燭和宗教旗幟繞行教堂。雖然我到了東正 教的主教座堂──救世主大教堂,但是教室裡面已經實施人員管制,警察甚至把 救世主大教堂前的馬路封起來,因此我只能站在教堂對面的人行道上,看著投影 幕上的內部實況轉播。在教堂裡的人繞行教堂的同時,人行道上開始有人大喊 「Христос воскрес!」 (耶穌復活了!) ,這是復活節的專屬打招呼方式,而且也 是東正教特有的傳統。如果在復活節這天有人跟你說「耶穌復活了!」,那麼你 就必須回他「Воистину воскрес!」(真的復活了!)。雖然復活節在台灣並不盛 行,但是在俄羅斯,只要是信 仰東正教的人,都會知道這一 天是什麼日子。即使現在的俄 國已有許多西方節日傳入,不 過這種大型的傳統節日,在俄 羅斯還是非常受到重視。 - 121 -
在復活節當天,我前往新 聖女修道院,即使這已經不是 我第一次拜訪這個地方,但在 節日去的感覺肯定會與平常不 一樣。從地鐵站出來後,路上 就充滿了要去修道院的人潮, 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許多父 母都帶著小孩出來走走,就像 我們的新年走春一樣,在這個 充滿希望的日子,到戶外迎接 許久不見的溫暖陽光。新聖女 修道院內的教堂充滿了人,大家都虔誠地向聖徒與神祈禱,同時也慶祝他們的救 世主耶穌復活。許多人在進教堂參拜之餘,還會在聖像前面點蠟燭,祈求神的保 祐與眷顧。根據俄羅斯的網路新聞,復活節當天總統普京和總里梅德維傑夫都在 救世主大教堂,和教宗一起進行復活節禮拜。從這裡可以看出,復活節在俄國人 的心目中,確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正教傳統節日。 東正教的復活節和西方的復活節雖然大同小異,但俄國畢竟是個很特別的國 家,當然也有一些獨特的復活節傳統。除了象徵大地回春的復活節兔和象徵重獲 新生的彩蛋,俄羅斯的母雞也是復活節的象徵之一。在大賣場中,可以看到用紙 板或塑膠做成的母雞和稻草人,當然也有很多小販把棒棒糖做成母雞的形狀,用 來吸引小孩的注意力。復活節兔(Пасхальный заяц)是西方復活節的主要象徵, 在他們的傳統中,復活節時兔子會送給小孩彩蛋, 而這也是為何要在復活節畫彩蛋的原因。與西方不 同的是,俄國並不把兔子當成復活節的象徵,而是 將母雞是為母愛與親情的象徵。復活節在俄羅斯是 個光明、正向、溫暖的節日,加上教會的教化人心 作用,把耶穌復活的光明希望,與家庭的溫馨和諧 結合起來,就是俄羅斯東正教的復活節。每逢俄羅 斯的宗教節日,當然就不會缺少特色的俄式美食。 在送冬節的時候到處都是布林餅,而復活節時則是 充滿了復活節蛋糕。耶穌復活的俄文縮寫是「ХВ」 ,因此每個 復活節蛋糕上都會有這樣的字樣,可能是用糖霜寫的,也可 能是用果醬塗上去的。復活節蛋糕(Пасхальный кулич)是 很家常的應景食物,做法就和一般的蛋糕很像,裡面會放葡 萄乾、杏仁、蜜餞,然後在蛋糕的表面灑上香草糖粉或五顏 六色的糖霜。由於大賣場賣的都是很大份的,對甜點沒興趣 的我,吃太多復活節蛋糕也是一種折磨,所以我選擇去學校 裡面的學生餐廳,點一個小一點的意思意思一下。 - 122 -
經過去年的各種國際制裁與輿論,俄羅斯的貨幣大幅貶值、信用評價淪為垃 圾級,加上國內通貨膨脹,讓戰鬥民族們度過了一個天寒心更寒的冬天。在二月 的明斯克協議後,俄烏情勢明顯緩和許多,縱使還是有零星的衝突,但目前的狀 況比起動盪的 2014 年,實在是穩定太多了。隨著投資慢慢回到俄羅斯,制裁也 慢慢有減少的趨勢,未來的俄羅斯有可能會慢慢止跌回升。雖然經濟回穩對俄國 的整體發展來說是好消息,但是高物價的事實卻是無法被改變,升高的物價何時 調回來也是一個重點。在盧布低迷的時期,用美金或歐元在俄國境內消費,是一 件非常划算的事情,所有東西都可以打上好幾折。能省下多少錢先不說,光是看 到「特價」的程度,就會讓外國人覺得不買會對不起自己。隨著盧布快速地從谷 底回升,國內的消費也越來越貴,而且國內的貧富差距也會加大。在盧布貶值期 間用外匯大賺一筆的富商們,在盧布回升後,就會成為身家翻上好幾倍的超級大 富翁。相反地,普通的老百姓在薪水沒動的情況下,因為國內通貨膨脹,必須花 更多錢在生活上,儲蓄當然也會受到影響。對於資本主義社會來說,這樣的情形 雖然是常態,但在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俄國,如此下去肯定不是好事。執政當局 在解決完外交與經濟問題後,還得在坐完這趟盧布大跌大升的雲霄飛車後,好好 思考這些後遺症的解決之道。
- 123 -
※第三十週(13.04.15~19.04.15) 莫斯科大學的校園活動並不像政大那麼多,而且俄羅斯人重視學術活動的程 度遠遠超出課外活動,確實是顛覆了我對「外國人」的印象。莫大的學生社團不 像政大那麼多,而且興盛程度也完全比不上我們,從很多社團的社群網站可以看 出,莫大學生對於社團活動並不是非常踴躍。參與的人不多,和他們的學生組成 有一部份的關係。莫斯科大學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也可以說來自全世界。 莫大除了主樓之外,在其他校區還有幾棟學生宿舍,但仍然不能讓所有外地生都 有地方住。上個學期我的老師曾經說過,他們每天花兩到三個小時通勤是很正常 的事情,也就是說很多人比太陽早起床、比太陽晚離開莫斯科。莫斯科市和莫斯 科州是兩個不同的地方,就像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地理位置相對關係一樣,莫斯科 州指的是莫斯科市的外圍地區,包含許多個衛星城市和鄉鎮。如果有很多學生晚 上六點下課後還要再花一個多小時搭火車,甚至下火車後還要再搭公車或電車才 能回到家,留下來從事課外活動對他們來說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由於莫大有 教職員宿舍,因此在晚間舉辦的校園活動中,參加者反而是以教職員為主,不像 台灣幾乎是以學生族群為主。 雖然莫大的課外活 動不比台灣,但學生社 團的「品質」卻毫不遜 色。不管是籃球隊、足 球隊、交響樂團,莫大 都是全國大專院校中最 頂尖的,而且社團的程 度是有職業水準的,這 個方面確實很值得我們 學習。今年是莫斯科大 學古典音樂劇團(Театр старинной музыки МГУ)的 35 週年團慶,這是一個由化 學系的老師在 1980 年成立的劇團,以演出 16 到 19 世紀的音樂作品為主。這個 劇團由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組成,其中也包含了幾位很厲害的獨唱者,而且合唱團 員同時也是演員。今年適逢 35 週年團慶,劇團把公演 的規模和內容都擴大,並邀請許多曾經在劇團度過青春 歲月的前教職員或畢業生回來共襄盛舉。一個學生社團 要持續經營 35 年並不容易,除了社團的「血脈」不能 斷,還得要有人願意為了社團犧牲奉獻。這是我第一次 到莫大的音樂廳(Большой зал)參加音樂會,當然也 是第一次進入這個平常不對外開放的空間。這場音樂會 雖然不是在假日進行,不過莫大教職員和學生的參與非 常踴躍,把兩層樓的觀眾席擠得水洩不通。 - 124 -
這場 35 週年紀念音樂會結合了音樂劇、歌劇以及合唱,俄羅斯的劇團通常 都不會只有演戲,就像劇院不會只演出舞台劇一樣,大部分都是以戲劇或舞蹈為 主,然後搭配現場演奏的管弦樂團。在這場 劇團特別策劃的表演中,有來自各方的藝術 表演者和藝術愛好者參與演出。除了由劇團 人員所組成的合唱團和管弦樂團,還有爵士 樂三重奏、男聲三重唱、蘇格蘭民俗舞蹈、 女獨唱者的表演。在這些來自各方的祝賀演 出中,最晚登場的女獨唱者帶給我最深刻的 印象。這位歌劇獨唱者其實是劇團的創辦人之一,在莫大化學系中有這麼一位歌 劇高手,確實可以說是「臥虎藏龍」。在獨唱者演唱的同時,舞台的另一邊還有 一位穿著化學實驗服、實驗護目鏡的化學 家,帶了好幾個錐形的藥水瓶上台,並且 直接在台上調配化學藥劑。優雅的歌劇搭 配滑稽的化學家,讓觀眾在歌劇進入間奏 時,還能繼續把目光的焦點留在舞台上。 元老級的創始成員都有這麼好的表現,現 役的表演者當然不可以漏氣。劇團自己也 準備七組表演,其中包含讚頌諾夫哥羅德 大公 Олег Вещий 到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與 當時屬於文明先鋒的拜占庭帝國簽訂條約,加強兩 國之間的商貿與文化交流。莫斯科大學的創辦人羅 莫諾索夫曾經對這件事情寫過詩詞和文章,我想這 也是為什麼音樂會是以這個主題開始的原因。除了 用歌聲和音樂演出俄羅斯自己的故事,劇團也帶來 莎士比亞的作品「仲夏夜之夢」 ,演出的是由英國作曲家 Benjamin Britten 改編的 歌劇版本。下半場則是以 19 世紀的古典滑稽歌劇「天堂與地獄序曲」開始,這 部作品突破了當時法國的一些淺規則,包含演出長度、完整度、諷刺音樂界的前 輩、對時政表示不滿,這些都是作者 Jacques Offenbach 的大膽嘗試。也許這部作 品並不算非常有名,但是只要提到裡面最經典的片段,肯定就會馬上喚起大家的 記憶。其實天堂與地獄 序曲就是「康康舞」的 出處,不過這段音樂在 作品中叫地獄舞曲,和 康康舞快樂的氣氛有所 衝突,或許這首舞曲也 是作品中帶有諷刺意味 的地方之一。 - 125 -
普京從 2001 年開始,每一年都會舉辦大型的記者會,與國內的媒體和民眾 互動。截至今年為止,只有 2004 年和 2012 年沒有舉辦,因此這次已經是他的第 13 次大型記者會。至於去年年底的國際記者會,提問和參與的對象主要是國際 各大媒體,議題當然也嚴肅且正式許多。這場名為「與普京連線」 (Прямая линия с Владимиром Путиным)的記者會持續了將近四小時,各地的記者和俄羅斯人 民總共提出了超過三百萬個問題,不過因為記者會時間有限的關係,普京最後只 回答了其中的 74 個。在上任後的 第 13 次大型記者會中,這位戰鬥 民族的領導人表示,俄國經濟在兩 年之內可望復甦,而且最壞的情況 已經過去,盧布和股市都會慢慢回 升。當談到美國時,普京用「某個 超級大國不需要盟友,他只需要附 庸而已」來譴責美國在國際上的所 作所為。至於俄羅斯目前的盟友和敵人是誰,普京則是四兩撥千金地表示,沙皇 亞歷山大三世說: 「俄國的盟友只有軍隊和艦隊」 。除了國內經濟、俄烏衝突、外 交關係這些在這兩年經常出現在記者會上的問題,這次的記者會也有俄國農民錄 影,希望普京幫他解決牛奶價格太低的問題,與乳牛一起入鏡的畫面在正式的記 者會中引起了哄堂大笑。雖然在農場發問已經很突兀,但是我覺得這次最好笑的 問題,是一名來自北高加索地區 Нальчик 市的小男孩,問了普京「當總統真難, 您一天都睡幾個小時呢?」的無厘頭問題。不知道是為了要給普京一點點休息時 間,還是克里姆林宮當局刻意要減少正經問題的數量,在這次的記者會中,這種 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還真是不少。
↑俄烏邊境居民針對烏東的動盪提問
↑退伍軍人關心俄國的軍事結盟現況
↑來自克里米亞半島的發問
↑想當總統又怕沒時間睡覺的小男孩 - 126 -
俄羅斯的電視節目不像台灣一樣,充滿了各式各樣的頻道和節目,總是讓人 在同一個時段有好幾個選擇。因為政治背景和國內環境的關係,俄羅斯和中國一 樣,國內最大的電視台就是國有電視台。俄羅斯的 Первый канал 是國內觀眾最 多的電視台,前身是蘇聯中央電視台,雖然因為連年虧損而轉為民營化,但是目 前俄羅斯政府還是持有超過一半的股份。除了「1 頻道」之外,像是俄羅斯電視 台(共有 РОССИЯ 1、РОССИЯ 2、РОССИЯ 24、РОССИЯ К、РОССИЯ RTR 五台)和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Russia Today) ,也都是由政府主導的電視台。每當普京召開 記者會,或是到國外去參加會議,這三個頻道都會有相當多的資訊,甚至還會提 供直播的服務。簡稱 RT 的今日俄羅斯電視台,是俄羅斯國內的第一個英語電視 台,主要的目的當然就是要促進俄羅斯與國際的交流,並向其他國家宣揚俄羅斯 的國力。「今日俄羅斯」的前身是俄羅斯新聞社(РИА Новости),在俄羅斯的地 位類似台灣的中央社,屬於官方的媒體。 台灣的三台目前都已經轉為民營化,在 擺脫了政府的掌控之後,節目的內容越來越 有趣與多元。雖然俄羅斯目前仍然以官方電 視台為主,但是俄國還是有所謂的「有線電視」來提供觀眾其他方面的節目。因 為宿舍和台灣一樣是沒有電視的,公用電視播的節目又不一定是我有興趣的,所 以網路上的資源就顯得相當珍貴。許多俄國的電視台都不吝嗇於把影像放到網路 上,有些可能是因為官方且非營利的性質,有些則可能想要增加頻道或節目的知 名度。我最喜歡的電視台是「辣椒電視台」 (Перец) ,雖然我沒有把每一台的節 目都看過,但是這個以綜藝節目和肥皂劇為主的電視台,無腦且充滿喜感的節目 風格讓我很喜歡。比起需要認真動腦思考,並且還不一定可以聽得懂的官方電視 台,關掉聲音也可以透過動作或字幕了解的遊戲型綜藝節目,對於俄語程度比俄 國小學生還爛的我是再適合不過。Перец 是俄羅斯最綜藝化的電視台之一,比起 其他台總是談論一些時事或是社會問題,他就像是緊繃都市生活的舒緩劑,提供 大家笑料與歡樂。我最喜歡的節目是「Автошкола」,節目在第一季是以道路安 全的角度出發,不僅在節目中會穿插與交通安全有關的問題,也會在 12 位參賽 者學開車的過程中,傳達正確的開車方式與用路道德給觀眾。即使我在台灣已經 考到汽車駕照,也開車上路走了好幾年,但是有時候仍然會陷入是與否的天人交 戰。為了同時兼顧節目效果與笑果,除了是與否之外的第三個選項,通常都是一 些來搗亂的選項。這些明顯是亂出的選項,有時還能讓參賽者認真考慮,難怪他 們都考了好幾次駕照,卻沒有任何一次能夠通過。在最後一集的時候,會有正式 的路考,測驗項目包含繞行路障(змейка) 、倒 車入庫、上下坡,除了在考試場地的測驗,參 賽者也要像一般的考生一樣,到馬路上進行實 地演練。經過一個月的訓練之後,第一季只有 三位參賽者成功獲得駕照,在失敗的九個人裡 面,有幾個人甚至連開上馬路的機會都沒有。 - 127 -
在辣椒電視台除了有學開車的節目,當 然也少不了棚內的綜藝節目。在每個星期天 的晚上,實境秀「Машина」總是帶給大家 許多驚奇。參賽者必須在三天內不吃不喝不 睡,並且把手黏在汽車的指定位置上,只有 被指名要進行挑戰或測驗時才能離開。這是 一個挑戰人體極限的節目,不過我對於節目的真實性有所懷疑,畢竟整個製作團 隊要在 72 小時內堅守岡位,光用想的就覺得很困難。這個節目已經進入第四季, 每一次都有十位挑戰者,一個禮拜會播出整個過程中的一天。這十位參賽者的目 標很簡單,要用任何可以讓把手留在車上的方式,成為最後把手離開車子的人。 雖然三天的時間很長,但這畢竟不是金氏世界紀錄的挑戰節目,所以製作單位在 這段期間,準備了很多難題給參賽者。只要參賽者沒有辦法成功達成任務,就必 須接受殘酷的懲罰,在比賽的後段甚至會直接遭到淘汰。相反地,只要參賽者贏 得了挑戰,或是成功完成指定的任務,不僅可以獲得一杯茶水,還可以和其他參 賽者一起選擇對手的懲罰方式。這些難題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像是比誰能在嘴巴 內放比較多根棒棒糖、泡泡浴摔角、從冰雕中取出東西、不用手脫褲子、背著蛇 起立蹲下、在攝影棚內擠牛奶...等。在許久沒有好好進食與睡覺的情況下,任何 人來做這些事情都會特別困難,何況他們還背負著沉重的比賽壓力。
上圖:正在接受踩輪胎處罰的參賽者 右圖:最終決戰──看誰的手最耐熱 網路上盛傳許多「戰鬥民族」的誇張行為影片,而辣椒電視台就有一個節目 是專門蒐集這些影片的。 「+100500」原本是一個網路節目,內容就是播出各種新 奇、有趣、驚人、恐怖的網路影片,一集通常不到十分鐘,節目通常由三到五段 短片組成。這個節目在 2014 年登上了電視螢幕,每天晚上在 Перец 台播出一個 小時,並在俄國的男版慾望城市「Светофор」之後再度重播,甚至連週末都有固 定的重播時間。除了「+100500」,辣椒台還有一個類似的節目「Улетное видео по-русски!」 ,內容也是以好笑有趣的影片為主。至於週末的黃金檔期,則是以電 影為主,因為俄國不像台灣有許多專門放電影的頻道,因此娛樂台就必須兼具綜 藝節目、電視劇與電影的放映功能。
- 128 -
※第三十一週(20.04.15~26.04.15) 時間來到了四月下旬,勝利日(День Победы)的氣氛已經充滿了莫斯科。 從這個禮拜開始,在各個地鐵站出入口的玻璃上,都貼上了勝利日的彩帶。將在 勝利日當天進行閱兵的紅場,更是已經展開了閱兵台與相關建設的準備。在聖瓦 西里大教堂前面,除了有勞動節的慶祝標語,還有「1945-2015」的七十週年慶 祝看板。而古姆百貨前的人行道則是暫時封閉,因為在外牆上將會掛著巨大的榮 譽勳章和大螢幕。不僅紅場與地鐵站充滿了勝利日的喜悅,就連書局與大賣場也 開始販售勝利日的賀卡。為了讓我們這些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能夠了解「偉大衛 國戰爭」 ,系上為我們舉辦了一場「列寧格勒之夜」 ,讓我們透過閱讀戰爭期間的 信件以及日記,對當時的情形有更多的認識。我們班被分配到的是 Таня Савичева 的日記,雖然不像高中英文課本上的安娜日記那麼有名,但他在俄羅斯人的心目 中,就是納粹德國侵略的證據。在 Таня(Tanya)14 歲那年,彼得格勒(聖彼得 堡的舊名)遭到攻擊,無情的嚴寒加上戰火的摧殘,讓許多居民流離失所。 1941 年的 9 月 9 日,以納粹德國為主的軸心國軍隊向蘇聯的彼得格勒進攻, 兩軍的對峙直到 1943 年 1 月 27 日才結束。這場長達 872 天的耐力戰,就是歷史 上鼎鼎大名的「列寧格勒圍城戰」 (блокада Ленинграда) 。蘇聯紅軍在這場戰爭 中損失了將近五十萬人,更有一千多萬的平民餓死或凍死,Таня 的家人們就是 在這場戰爭的第一個冬天相繼病逝。Таня 在日記中記錄了家人死去的時間,第 一個離開的是在工廠裡面工作的姊姊 Женя。大姐去世之後,奶奶、哥哥、兩位 叔叔與媽媽在四個月不到的時間內相繼去世。在支撐整個家庭的媽媽也撒手人寰 後,Таня 寫下了「Умерли все, осталась одна Таня」 ,表示整個家族只剩下自己而 已。除了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不在的爸爸與爺爺,家族中其實還有一位哥哥和一 位姊姊,分別是加入游擊隊的 Миша 和在撤離中與家人失散的 Нина。他們在戰 爭結束前都被認為是已經死去,因此 Таня 才在日記裡面認為家人們都已經不在 了。這家人的遭遇絕對不是特例或個案,我相信在當時的彼得格勒,一定有數千 個家庭在飢寒交迫中逐漸凋零。在反法西斯戰爭後七十年的現在,雖然彼得格勒 已經從一座破城變成美麗的「北方威尼斯」,但是這段悲慘的歷史,並不會隨著 時間的前進而被遺忘。透過 Таня Савичева 的日記,還有其他同學朗誦的前線書 信,讓我們體會到當時緊張又痛苦的戰地生活,並且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時光。 Женя умерла 28 декабря в 12.00 час. утра 1941 г. Бабушка умерла 25 янв. 3 ч. дня 1942 г. Лека умер 17 марта в 5 час. утра 1942 Дядя Вася умер 13 апр. 2 ч. ночь 1942 Дядя Леша 10 мая в 4 ч. дня 1942 Мама 13 мая в 7.30 утра 1942 Савичевы умерли. Умерли все, осталась одна Таня - 129 -
蘇聯的太空科技可以說是無人能比,不僅有人類歷史上第一位離開地球的太 空人(Юрий Гагарин;1961 年 4 月 12 日) ,還有第一隻太空狗「萊卡」 。除了生 物之外,第一個太空站、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枚洲際飛彈都是由蘇聯的科學家 所製造出來的。蘇聯與美國的太空競賽,是 1950 年代末期世界上最受到注目的 事情之一。赫魯雪夫和艾森豪誰也不讓誰的較量,造就了人類的太空科學快速地 進步,但是也製造出了更多的遠距離武器。蘇聯在 1957 年 10 月 4 日發射了人類 史上的第一發人造衛星「Спутник 1」,並且成功讓他進入了地球軌道,在三個月 的工作時間裡,他總共繞行地球六千多萬公里。在一個月之後,蘇聯又將莫斯科 街頭的流浪犬送上太空,不過因為太空艙的隔熱效果不佳,萊卡在太空中不幸地 因為神經緊張且體溫過熱而死亡。美國在這場太空競賽中一路落後,不僅首次的 人造衛星發射最後以悲劇收場,在首位美國太空人上太空前,蘇聯早就已經送了 好幾個人上太空。至於那位「我的一小步,是人類一大步」的阿姆斯壯,則要等 到詹森就任美國總統後的 1968 年,才和阿波羅 11 號一起成功登月。蘇聯和美國 發展太空科技,除了炫耀強大的國力之外,我認為也有戰略上的考量。冷戰期間 雙方表面上互不來往,但是心裡面其實都很想一探對方的虛實。人造衛星和太空 探測器的出現,代表對方的軍事基地和武器都將被揭密,地表上的狀況也會被一 覽無遺。火箭的改良與測試,更提供了遠距離武器的命中機率,讓當時的世界情 勢隨時都有可能產生劇烈的變化。
蘇聯在加加林上太空的二十年後,於 ВДНХ 的前面興建了航天博物館,在博物館上方的紀念 碑,則是在 1964 年就已經落成。每年的 4 月 12 日是俄羅斯的航天日,以紀念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航天博物館內有非常多與航 太科技有關的展覽品和模型,其中包含加加林的座艙和太空犬的座艙模型,另外 還有各式各樣的火箭及太空船模型。台灣的航太科技與俄羅斯比起來,完全是不 同的等級,但是博物館還是掛上了台灣國旗,算是很給我們面子。由於我是平日 去參觀,所以也遇到許多中小學的戶外教學團,也不禁讓我很感慨,因為這些小 孩的好奇心真的比我強太多。俄國人非常以他們的太空科技為傲,所以從小就會 接觸到這方面的知識,讓這項「優良傳統」得以傳承下去。博物館內有許多和太 - 130 -
空人有關的東西,最讓我好奇的是他們的食物。由於太空艙環境與運輸困難的關 係,太空人吃的東西都是以特殊方式保存的,雖然看起來很克難,但對於這些太 空人來說,這些食物非常珍貴。食物容器的外觀很像牙膏,太空人在進食的時候 就像擠牙膏一樣,把各種風味的泥狀食物擠出來吃。在太空艙內當然也有從地球 帶上去的蔬果,他們被放置在同樣是經過特殊設計的盒子內,讓太空人也能享有 健康的飲食。蘇聯時期最大的太空基地位在現在的哈薩克境內,目前這個基地仍 然是歸俄羅斯所有,俄國政府以付錢租借的方式,持有這個太空基地的所有權直 到 2050 年。拜科努爾基地曾經是蘇聯創造許多太空奇蹟的地方,不管是第一位 太空人加加林、第一位女太空人泰勒斯可娃(Валентина Терешкова) ,或是歷史 上的第一顆人造衛星與第一個太空站,都是從這個基地離開地球的。俄羅斯的太 空科技在現代仍然是世界數一數二,雖然不像美國的 NASA 那麼厲害,但是在蘇 聯時期的良好基礎上,俄羅斯仍然有非常傲人的航太實力。 每年的四月底和五月初,被視為俄羅斯治安最糟糕的期間,許多人都會避免 在這段時間前往俄羅斯旅行。造成這段時間的俄國不寧靜的原因,來自於被認為 是新納粹主義信仰者的「光頭黨」(Скинхеды)。光頭黨並不是俄國特有的激進 組織文化,事實上這種信仰與行為是從英國發跡的,與二戰後的「摩斯族」有很 大的關係。1960 年代的英國,由於經濟繁榮、發展穩定,吸引了非常多東南亞 人移民,他們也成了光頭黨的第一個攻擊目標。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光頭黨逐 漸被與極右派主義畫上等號,甚至也可以代表納粹主義的延續。目前在俄羅斯的 光頭黨數量約為十萬人,而且大部分的成員都在莫斯科附近活動,另外也有不少 人在聖彼得堡。每逢四月底的希特勒生日,光頭黨員就會大量地聚集在莫斯科的 街頭,對黑人與黃種人發動攻擊。光頭黨在俄羅斯之所以有強大的力量,與俄羅 斯人的高度種族優越感有關,更與俄國的種族多元性脫離不了關係。在世界上的 這麼多個民族中,絕對不會只有俄羅斯人對自己很有信心,但是蘇聯時期的高度 洗腦,已經讓俄羅斯人很難不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雖然俄國政府已 經大幅改善了光頭黨的猖獗,但是每年的這個時候都還是有零星的暴力事件在俄 羅斯發生。他們經常在市場、地鐵站、客運站...等人潮容易聚集的地方,挑選非 斯拉夫人臉孔下手,以棍棒或是刀械攻擊異族人士。光頭黨除了彰顯出俄國警察 系統不夠「正義」的事實,也反映出俄國人對於外來移民的忌妒與厭惡。隨著移 民的增加,俄羅斯這個封閉的國家必須有所改變,用更包容的心態來接納從不同 地方來的人。另一方面,俄國的民生問題也必須有所改善,如果國內好的東西都 被外國人拿走,我想這種情形應該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接受。另外,光頭黨攻擊的 人並不是非俄國人,而是非斯拉夫人,這也牽涉到俄國國內的種族多元性。在俄 羅斯聯邦的境內,有超過一百五十種不同的民族,這與俄羅斯在沙皇國時期的帝 國時期的擴張有關。光頭黨會對同樣是俄羅斯國民的其他民族發動攻擊,這是一 件對國家團結非常沒有幫助的事情,類似台灣早期的閩客械鬥與省籍衝突。光頭 黨產生的不只是外籍移民與遊客的人身安全問題,對自我意識非常高的俄羅斯人 來說,他們所帶來的社會與民族問題,更是讓俄國政府相當棘手。 - 131 -
俄國人的強烈自尊心,除了來自二次大戰的勝利,我們也不能忘記發生在十 九世紀初的衛國戰爭(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 。法國大革命發生後,歐洲的君主 專制和封建制度遭到瓦解,法王路易十六被自己的人民送上了斷頭台。為了避免 新的政局遭到保守的歐洲各國干涉,法國決定對普魯士與奧地利宣戰,最後也成 功擊敗普奧兩國,守住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就 是在這一系列與反法同盟的戰爭中,藉著軍功慢慢爬升至權力頂端的當代英雄。 拿破崙在 1799 年發動政變,就任法國第一共和時期的第一執政,有效地鎮壓了 國內保皇黨的勢力,獲得人民的信任與愛戴。1804 年,終身執政的待遇已經無 法滿足拿破崙的貪婪,大權在握的他終於壓抑不住稱帝的野心,正式建立法蘭西 帝國,史稱第一帝國。由普、奧、俄、英組成的反法同盟無法抵擋拿破崙的氣勢 與擴張,擁有八百多年歷史的神聖羅馬帝國甚至遭到拿破崙解散。在當時的大陸 封鎖政策下,俄羅斯是英國進入歐陸的唯一窗口,此舉也等同是與拿破崙作對。 為了遠征俄國,拿破崙聚集了各個附庸國的軍隊,派出超過六十五萬的大軍向背 叛大陸封鎖政策的俄羅斯帝國進發。在法軍越過位於目前白俄羅斯境內的尼曼河 後,衛國戰爭正式開始。戰爭初期,俄軍指揮官德托利(Барклай-де-Толли)決 定實施有名的「焦土政策」 ,燒毀所 照片取材自網路 有來不及撤走的補給品,讓法軍無 法獲得現成的補給品。由於俄軍不 斷撤退,曾經兩度被亞歷山大一世 罷官的庫圖佐夫將軍重出江湖,並 且馬上在距離莫斯科 125 公里的博 羅金諾建築防禦工事,打算與拿破 崙正面決戰。在激烈的戰鬥後,庫 圖佐夫決定撤離莫斯科,不僅帶走 所有的糧食,還放火燒了莫斯科。 雖然拿破崙成功奪取了成為一片焦土的莫斯科,但是法軍的補給線已經無法負荷 冬天的嚴寒,讓法軍不得不在大雪中撤退。在法軍撤退的時候,驍勇善戰的哥薩 克騎兵成功襲擊了法軍,讓拿破崙的軍隊在抵達明斯克之前,就遭到了俄軍主力 的砲擊,最後帶著死傷慘重的軍隊抵達華沙。 拿破崙戰爭不僅是俄國歷史上的重要時刻,也是歐洲歷史的重大轉折。莫斯 科城的一場大火,燒掉了拿破崙的氣勢,讓俄國獲得最後的勝利。在大火中有超 過四分之三的建築被燒毀,但是也燒掉了法軍的糧草與希望。在衛國戰爭中,有 兩位英勇的將軍拯救了俄羅斯──「冬將軍」與「火將軍」。俄國文豪托爾斯泰 的經典作品「戰爭與和平」,以及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1812 序曲」,都是 以這場戰爭為主題的創作。莫斯科國家歷史博物館旁邊的橘色建築,就是 1812 戰爭博物館,也有人把它當成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分館。雖然博物館的規模並不是 很大,但是裡面以時間為分類方式,展出了各個時期的戰況與相關人物的事蹟。 透過影片與動畫的解說,讓參觀者更了解兩軍對戰的發展與攻防路線,並且認識 - 132 -
戰役中的俄國英雄。在最後一個展覽廳,有許多幅關於衛 國戰爭的畫,他們不僅生動地展現出法軍遭遇大雪時的狼 狽模樣,也還原了改變歷史的莫斯科大火。沙皇亞歷山大 一世在拿破崙退位後,以歐洲救世主的姿態被稱為「神聖 王」,不僅率領四十萬大軍西征,還同時牽制了黑海對岸 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博物館內有亞歷山大一世在衛國戰 爭時的文告,激起國民全力防守莫斯科的氣勢。在這份文 告裡面,充滿了俄國人堅毅果敢的性格,也非常符合「衛 國」的決心。「朕在此發誓,只要俄國領土上還站著一名 俄國人,就不會有議和!」,這就是讓拿破崙失敗的重要 關鍵,也是俄國能取得勝利的原因之一。在莫斯科被大火燒成一片廢墟後,拿破 崙曾經向亞歷山大一世表達求和的意願,但是被這位意志堅強的沙皇堅決地拒 絕。庫圖佐夫的火燒莫斯科策略,更是在亞歷山大一世力排眾議下,才得以付諸 行動。俄羅斯帝國在當時的強盛,從博物館裡的展示品就能看得出來,各式各樣 的勳章與紀念茶具,背後都有著深遠且神聖的意義。 這個週末的莫斯科已經艷陽高照,不僅氣溫上升到十度以上,路面也因為清 潔人員的努力清理,變得十分乾淨且清爽。為了好好把握莫斯科的好天氣,我搭 乘地鐵到莫斯科的東南區,參觀葉卡捷林娜女皇的莊園──Царицыно。這個莊 園建於十六世紀末,直到 1775 才被女皇買下,改 建成現在的樣子。莊園屬於哥德復興式建築,這種 風格在十八世紀的俄國非常特別,因此並沒有受到 葉卡捷林娜二世的繼承者保羅一世喜愛。女皇莊園 在被棄致兩百多年後,直到 2007 年才在重建之後 再度開放,室內空間目前是藝術博物館,室外則是 有山有水的近郊公園。由於女皇莊園的建築都很新,許多新人都選在這邊舉辦戶 外婚禮,穿著白紗的新娘們在莊園裡特別顯 眼。在莊園的宮殿附近散步時,我剛好幸運 地見證了一場俄式婚禮。新人從宮殿裡面走 出戶外,親友們在樓梯上排成兩排,在新人 走出來的那一刻,大家一起向新人灑花,共 同慶祝這段婚姻的建立。親友們對著新人喊 「Горько!」,也就是俄文的「苦」,期待新郎 與新娘互相親吻。在婚禮喊苦,是因為俄國 人在婚禮上會喝香檳,所以新娘覺得很苦, 要新郎幫新娘把嘴唇上的香檳舔掉。這是我 第一次看到完整的俄式婚禮,雖然俄式婚禮 的重點在於典禮後的派對,不過簡潔而歡樂 的婚禮氣氛,仍然是充滿了新婚的喜悅。 - 133 -
※第三十二週(27.04.15~30.04.15) 這個禮拜三的晚上,是今年閱兵式的首次正式綵排,也是今年的第一次夜間 彩排。在這次綵排的兩天前,就曾經在紅場上進行走位演練,不過軍人們只有穿 普通的迷彩服登場,旗子和武器也都沒有出現在這次的綵排當中。夜間綵排的目 的是為了把封路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畢竟出入紅場的街道都是莫斯科的交通 要道,封閉任何一條都會造成莫斯科的交通陷入混亂。綵排從晚上十點開始,除 了總統、總理與空軍的戰鬥機與直升機展示缺席外,其他都是照著勝利日當天的 流程進行。因為事前沒有想到有戰車與大型武器的出現,所以我選擇觀看夜間綵 排的位置是古姆百貨後面的尼古拉大街,唯一的好處只有可以看到大約三分之一 紅場內的情況。根據許多俄羅斯媒體的報 導,當晚在特維爾大街上可以看到戰車在 眼前開入紅場的畫面,讓選錯地方的我好 扼腕。雖然沒有辦法像在特維爾大街上一 樣,與這些俄國的精良武器有近距離的接 觸,不過既然紅場是閱兵場地,附近當然 就會有看到待命軍隊的機會。在第一次的 綵排結束後,有許多軍團在古姆百貨正後 方的巷子準備及待命,而他們的位置剛好就在管制區的最外圍。與拿著紅色旗子 的軍人們只有一座鐵欄杆之隔,這種超級 近的距離真的可遇不可求,對我來說更是 個意料之外的驚喜。雖然晚上看不太清楚 紅場上的情況,只知道有許多人與許多車 子從眼前開過,士兵們震撼的 Ура!(萬歲) 聲仍然響徹了夜晚的紅場。今年的閱兵除 了莫斯科軍區的士兵,更有來自許多二戰 戰勝國與反希特勒的國家參與,最近與俄羅斯在外交上非常友好的中國,今年也 派了一百多人的解放軍儀仗隊來共襄盛舉。 俄羅斯的女子排球隊在蘇聯時期曾創下奧運四連霸,以及在十一次歐錦賽中 拿下十次冠軍的驚人成績。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國家女子排球隊仍然有相當 亮眼的表現,從 1993 年至今的十一次比賽中就有五金三銅的佳績,更在世錦賽 完成過難度很高的二連霸。為了一賭俄羅斯頂尖球員的球技,原本不看排球的我 最後還是前往莫斯科發電機(Динамо Московское)的友誼體育館,觀賞這場強 度很高的總冠軍賽。在這場比賽開打之前,來自韃靼共和國的喀山發電機已經在 主場直落二拿下了聽牌的優勢,因此莫斯科發電機已經是在背水一戰。雖然這是 一場總冠軍賽,但是不管是門票的售價,還是場內的觀眾數量,都讓我覺得俄國 的排球並不是很受歡迎。縱使女排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與成績都很好,但俄羅斯人 還是不買帳,這地主隊不得不在觀眾席上掛起巨幅隊旗,讓觀眾席不會太過冷清。 - 134 -
雖然觀賞這場比賽 的人不多,場邊看 起來也不像有電視 台在進行直播,但 來自喀山的球迷仍 然很賣力地在看台 的最上方幫球員們 加油。在比賽開打 之前,兩隊的加油 團就開始互別苗頭,希望自己支持 的球隊在一開始就能取得壓倒性的 氣勢。這場攸關冠軍歸屬的比賽總 共打了五盤,我第一次看排球就看 到搶尾局,真的是非常幸運。莫斯 科隊在激戰過後仍然落敗,把冠軍 獎盃拱手讓給了陣中有許多國手的 喀山發電機,不過地主球迷還是給 了他們熱烈的掌聲。每當莫斯科發 電機在比賽中得分,坐在看台角落的樂隊就會開始演奏樂曲,雖然聲音很明顯地 被現場 DJ 的麥克風和球迷的大聲公蓋過,但也不失為是一種觀賞比賽的樂趣。 四月底的莫斯科已經擺脫寒冷,正式進入陽光普照的春天。趁著太陽出來的 時候,我從莫大走到麻雀山的河濱步道,近距離欣賞莫斯科河與對岸的盧日尼基 體育館。麻雀山上的樹正在發芽,草也漸漸在長高,辛苦的園丁更是加緊腳步把 從外地運來的花移植到花圃內。這段期間的莫斯科充滿了蓬勃的生機,花草樹木 都在春天的呼喚下醒了過來,與在寒冬中的樣子完全不一樣。天氣變好代表旅客 會開始增加,莫斯科也將再度成為一個熱鬧的都市。走在特維爾大街上,可以看 到來自各個國家的人,用不同的視野與角度,打量著這個神祕又有個性的地方。 特維爾大街(ул. Тверская)是莫斯科最重要的商業 街,國際精品店、高級咖啡廳、異國料理店、莫斯 科藝術中心(МХАТ)與莫斯科市政府都在這條街 上,是到莫斯科旅遊不可錯過的地方之一。
- 135 -
每年的四月底與五月初,除了是莫斯科迎接春天與勝利日的時間,也是噴泉 開啟的時間。莫斯科今年的「День открытия фонтанов」(噴泉開啟日)是四月 的最後一天,共有十一個大型噴泉或是公園在這天晚上舉行噴泉秀,用特殊的燈 光或是水舞來迎接五月的到來。莫斯科最有名的噴泉是全俄展覽中心的民族友誼 噴泉(фонтан дружбы народов) ,這座噴泉由十六個小金人組成,金碧輝煌的外 觀很受到旅客的喜愛。這座噴泉在 1950 年代落成,當時蘇聯共有十六個加盟共 和國(Карело-Фин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在 1956 年併入俄羅斯),因此每個小金人都 代表一個加盟蘇聯的加盟國。這天晚上的全俄展覽中心特別熱鬧,除了大家都跑 來看噴泉之外,戶外的古典音樂會也吸引了很多人駐足觀賞。在全俄展覽中心內 不只有民族友誼噴泉,在中央展覽館與烏克蘭展覽館之間,還有個長方形的噴泉 水池,由許多個不同造型與方向的噴泉組成。晚上的展覽中心並不是很亮,還好 噴水池旁的雷射光非常明亮,讓夜色中的噴泉特別耀眼。
- 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