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兩棲爬行類眾生相 (作者︰蘇樂軒)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Hong Kong (Author: Ray So)

Page 1

香 港

兩棲爬行類

眾生相 蘇樂軒 R ay So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www.geographic.hk

12



香 港

兩棲爬行類

眾生相 蘇 樂 軒 Ray So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www.geographic.hk

12


作 者簡介 002

蘇樂軒 (Ray),屬蛇。大學

為 甚 麼 寫 兩 棲 爬 行 類 呢? 話 說

修讀生態學,開始觀賞及研

我 上 大 學 時 開 始 接 觸 自 然 生 態, 初

究自然生態,特別喜愛兩棲

時迷上觀鳥。鳥季過後,炎炎夏日,

爬行類和蘭花。現在從事自

是 兩 爬 的 季 節。 觀 鳥 是 在 大 白 天,

然教育,工作和閒時都會到

用 望 遠 鏡 遠 距 離 觀 察; 觀 看 兩 爬 卻

野 外 尋 找 生 物, 工 作 是 玩

是 提 著 電 筒, 走 進 未 知 的 黑 夜, 在

樂,玩樂也是工作。

樹 枝 間、 水 池 中 找 尋 伸 手 可 及 的 美 麗生物,感覺一流。

夜行香港 Hong Kong Night Life

1998 年 由 當 時 的 臨 時 市 政 局 出 版 的 Hong Kong Amphibians and Reptiles,是不少人(包括我)學習 兩 爬 類 的 天 書 圖 鑑。 可 惜 如 此 好 書 已 經 絕 版, 無 以 為 繼。 我 曾 大 膽 想 過 不 如 自 己 撰 寫 一 本 圖 鑑 吧。 可 是 這涉及大量資料搜集和比對的工作, 而自己亦未有完備的兩爬類照片。所 以決定寫一本較為輕鬆的生態書籍, 一來希望令更多人喜愛美麗的兩爬 類, 二 來 也 給 自 己 動 力, 努 力 拍 攝 更多生態照。 到 後 來 動 筆 時, 才 發 現 寫 作 過 程 殊 不 簡 單, 並 大 有「 相 到 用 時 方 恨少」的感覺。今年的春天和初夏,


我一邊埋首寫作,一邊拿起電筒和相機,到山野拍攝,希望令野生的兩爬類

003

真貌活現在讀者眼前。 台灣生態書籍的出版業多產而高質,兩爬類為題的科普書籍亦不少。 香港的兩爬類如此豐富,是絕佳的寫作題材。我以香港本地的品種為骨幹, 訴說兩爬類的生態習性,另亦加入一些外地的品種,希望進一步呈現兩爬生 物的多樣性,並充實本書的內容。 本書內絕大部分為野外拍攝的生態照片,當中有部分涉及人為接觸。 後者主要是我在大學和工作研究兩爬類時拍下的,亦有一些是為展示某些動 物的身體結構而拍攝的。如非必要,我是不會捉拿兩爬生物的。我亦相信讀 者會尊重野生生物,只用雙眼觀賞牠們。 仔細探看兩棲爬行類美麗的外貌和千奇百怪的生態習性,容易令人沉 醉其中;可是越是沉迷,就越難忽視牠們面對的嚴峻問題─人類對牠們的生 存威脅,特別是在今天的香港。我想這大概是因為越喜愛,就越怕失去牠們 吧。我相信真正喜愛野生生物的人,很自然會嘗試了解與保育相關的事情。 所以我特別加入「珍惜,保育」篇,希望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如大家同意 我的看法,亦請不煩跟身邊的人分享。 但願野生生物能在香港長存,香港人與香港蛙、香港蛇一起生生不息。

蘇樂軒 二零一五年六月


鳴謝 這本書能順利完成及出版,是很多人的努力成果。

004 感謝父母,給我一對欣賞大自然的眼睛。特別感謝阿媽,非但沒有反對我選 擇生態保育這個很多人眼中沒有「錢」途的學科和行列,反而舉腳支持,更因我 的信念而改變一些生活習慣,與及閒時欣賞我拍的蛇蛙照片。媽媽,你是最好的! 感謝 Dr. Nancy Karraker,帶我進入兩爬類的世界,教導我觀察和研究牠們, 並耐心指導我完成以兩爬類被困引水道為題的研究。 Thank you, Dr. Nancy Karraker, for introducing me into this wonderful world of herpetology. I learned from you invaluable skills in observing and studying these wild animals. You patiently instructed me on a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entrapment of amphibians and reptiles in Hong Kong’s catchwaters which I will remember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感謝好朋友 Mandy Wong,不分晝夜與我一起到野外四出探尋,亦為我寫書 提供多方面的幫忙和意見。 感謝參與本書製作的團隊,包括洪家耀博士,細心安排整個製作過程的每個 細節;葉朝霞小姐,耐心為全書排版及提供照片;Janice Lo,用心繪製每一張插圖。 感 謝 貢 獻 珍 貴 照 片 的 宋 亦 希、 譚 宇 程、Mandy Wong、Ava Leung、 Ken Hon-Ki Chan、Bill、Elaine Yuen。 感謝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讓我使用電子顯微鏡拍攝生物的微細 結構。 感謝曾為本書給予寶貴意見的親友。 感謝各位讀者支持。


目錄

002 作者簡介 002 序 004 鳴謝 006 香港物種列表 010 亮相 052 認識兩棲爬行類

生態 056 成長歲月 060 男女有別-雌雄二型 064 蝌蚪的成功秘笈 068 慳電的變溫動物 072 兩爬高科技

行為 076 聲奪俏嬌蛙 080 青蛙愛得火熱 084 世上只有媽媽好 088 飛檐走壁無難度 094 食之有道 100 千奇百怪的自衛術

珍惜,保育 108 放生大孽 111 捕獲野生金錢龜 116 人造死亡陷阱 122 鄉郊的夕陽

專題物種 126 香港瘰螈 132 盲蛇傳 136 聽蛇說 142 城市裡的左鄰右里


香港物種列表 本書有此種的相片

兩棲類 Amphibians 蠑螈 Salamanders 蠑螈科 Salamandridae

006

中文名 香港瘰螈

英文名 Hong Kong Newt

學名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狀況 原生

蛙類 Frogs 角蟾科 Megophryidae 中文名

英文名

學名

狀況

劉氏掌突蟾

Lau's Leaf Litter Toad

Leptolalax laui

原生

短腳角蟾

Short-legged Toad

Xenophrys brachykolos

特有

Common Toad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原生

香港湍蛙

Hong Kong Cascade Frog

Amolops hongkongensis

原生

華南湍蛙

South China Cascade Frog

Amolops ricketti

原生

澤蛙

Paddy Frog

Fejervarya limnocharis

原生

虎紋蛙 / 田雞

Chinese Bullfrog

Hoplobatrachus chinensis

原生

沼蛙

Gunther's Frog

Hylarana guentheri

原生

闊褶蛙

Brown Wood Frog

Hylarana latouchii

原生

長趾蛙

Three-striped Grass Frog

Hylarana macrodactyla

原生

台北蛙

Two-striped Grass Frog

Hylarana taipehensis

原生

大頭蛙

Big-headed Frog

Limnonectes fujianensis

原生

尖舌浮蛙

Rough-skinned Floating Frog Occidozyga lima

大綠蛙

Green Cascade Frog

Odorrana chloronota

原生

小棘蛙

Lesser Spiny Frog

Quasipaa exilispinosa

原生

棘胸蛙

Giant Spiny Frog

Quasipaa spinosa

原生

蟾蜍科 Bufonidae 黑眶蟾蜍

蛙科 Ranidae

已滅絕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盧氏小樹蛙

Romer's Tree Frog

Liuixalus romeri

原生

斑腿泛樹蛙

Brown Tree Frog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原生

花細狹口蛙

Spotted Narrow-mouthed Frog

Kalophrynus interlineatus

原生

花狹口蛙

Asiatic Painted Frog

Kaloula pulchra pulchra

原生

粗皮姬蛙

Butler's Pigmy Frog

Microhyla butleri

原生

飾紋姬蛙

Ornate Pigmy Frog

Microhyla ornata

原生

花姬蛙

Marbled Pigmy Frog

Microhyla pulchra

原生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外來

姬蛙科 Microhylidae

卵齒蟾科 Eleutherodactylidae 温室蟾

Greenhouse Frog


爬行類 Reptiles 龜類 Turtles 平胸龜科 Platysternidae 中文名

英文名

學名

狀況

Big-headed Turtle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原生

綠海龜

Green Turtle

Chelonia mydas

原生

麗龜

Pacific Ridley Turtle

Lepidochelys olivacea

原生

Leatherback Turtle

Dermochelys coriacea

原生

三線閉殼龜 / 金錢龜

Chinese Three-striped Box Turtle

Cuora trifasciata

原生

烏龜

Reeves' Pond Turtle

Mauremys reevesii

原生

中華花龜

Chinese Striped Turtle

Ocadia sinensis

外來

眼斑水龜

Beale's Terrapin

Sacalia bealei

原生

巴西龜 / 紅耳龜

Red-eared Slider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外來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原生

大頭龜

海龜科 Cheloniidae

棱皮龜科 Dermochelyidae 棱皮龜

地龜科 Geoemydidae

鱉科 Trionychidae 中華鱉 / 水魚

蛇類 Snakes 游蛇科 Colubridae 學名

狀況

棕脊蛇

中文名

Rufous Burrowing Snake

英文名

Achalinus rufescens

原生

無顳鱗游蛇

Mountain Keelback

Amphiesma atemporale

原生

白眉游蛇

White-browed Keelback

Amphiesma boulengeri

原生

草游蛇

Buff-striped Keelback

Amphiesma stolatum

原生

繁花林蛇

Large-spotted Cat Snake

Boiga multomaculata

原生

鈍尾兩頭蛇

Northern Reed Snake

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原生

三索錦蛇 / 三索線

Copperhead Racer

Coelognathus radiatus

原生

翠青蛇

Greater Green Snake

Cyclophiops major

原生

香港過樹蛇

Hollinrake's Bronze-back

Dendrelaphis hollinrakei

特有

黑斑水蛇

Mangrove Water Snake

Enhydris bennettii

原生

中國水蛇

Chinese Water Snake

Enhydris chinensis

原生

鉛色水蛇

Plumbeous Water Snake

Enhydris plumbea

原生

白環蛇

Common Wolf Snake

Lycodon aulicus

原生

福清白環蛇

Futsing Wolf Snake

Lycodon futsingensis

原生

細白環蛇

Banded Wolf Snake

Lycodon subcinctus

原生

紫棕小頭蛇

Golden Kukri Snake

Oligodon cinereus cinereus

原生

台灣小頭蛇

Taiwan Kukri Snake

Oligodon formosanus

原生

香港後棱蛇

Anderson's Stream Snake

Opisthotropis andersonii

原生

007


中文名

008

英文名

學名

狀況

橫紋後棱蛇

Banded Stream Snake

Opisthotropis balteata

原生

挂墩後棱蛇

Striped Stream Snake

Opisthotropis kuatunensis

原生

側條後棱蛇

Bicoloured Stream Snake

Opisthotropis lateralis

原生

紫灰錦蛇

Red Mountain Racer

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a nigrofasciata

原生

黑眉曙蛇

Beauty Snake

Orthriophis taeniurus

外來

鈍頭蛇

Chinese Slug Snake

Pareas chinensis

原生

橫紋鈍頭蛇

White-spotted Slug Snake

Pareas margaritophorus

原生

紫沙蛇

Mock Viper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原生

灰鼠蛇 / 過樹榕

Indo-Chinese Rat Snake

Ptyas korros

原生

滑鼠蛇 / 水律

Common Rat Snake

Ptyas mucosus

原生

頸槽游蛇

Grooved-neck Keelback

Rhabdophis nuchalis nuchalis

原生

紅脖游蛇

Red-necked Keelback

Rhabdophis subminiatus helleri

原生

黑頭劍蛇

Chinese Mountain Snake

Sibynophis chinensis chinensis

原生

環紋游蛇

Diamond-backed Water Snake

Sinonatrix aequifasciata

原生

烏游蛇

Mountain Water Snake

Sinonatrix percarinata percarinata

原生

漁游蛇

Checkered Keelback

Xenochrophis piscator

原生

金環蛇 / 金腳帶

Banded Krait

Bungarus fasciatus

原生

銀環蛇 / 銀腳帶

Many-banded Krait

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原生

青環海蛇

Banded Sea Snake

Hydrophis cyanocinctus

原生

小頭海蛇

Slender Sea Snake

Hydrophis gracilis

原生

淡灰海蛇

Ornate Sea Snake

Hydrophis ornatus

原生

平頦海蛇

Hardwicke's Sea Snake

Lapemis curtus

原生

眼鏡蛇

Chinese Cobra

Naja atra

原生

眼鏡王蛇 / 過山烏

King Cobra

Ophiophagus hannah

原生

長吻海蛇

Yellow-bellied Sea Snake

Pelamis platura

原生

海蝰

Viperine Sea Snake

Praescutata viperina

原生

珊瑚蛇 / 麗紋蛇

Coral Snake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原生

Burmese Python

Python bivittatus

原生

白頭盲蛇

White-headed Blind Snake

Ramphotyphlops albiceps

原生

鉤盲蛇

Common Blind Snake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原生

香港盲蛇

Lazell's Blind Snake

Typhlops lazelli

原生

山烙鐵頭

Mountain Pit Viper

Ovophis monticola makazayazaya

原生

青竹蛇 / 白唇竹葉青

Bamboo Pit Viper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原生

眼鏡蛇科 Elapidae

蟒科 Pythonidae 蟒蛇

盲蛇科 Typhlopidae

腹蛇科 Viperidae


蜥蝪 Lizards 鬣蜥科 Agamidae 中文名

英文名

學名

狀況

變色樹蜥

Changeable Lizard

Calotes versicolor

原生

中國水龍

Chinese Water Dragon

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外來

Bogadek's Burrowing Lizard

Dibamus bogadeki

特有

截趾虎

Four-clawed Gecko

Gehyra mutilata

原生

中國壁虎

Chinese Gecko

Gekko chinensis

原生

大壁虎 / 蛤蚧

Tokay Gecko

Gekko gecko

原生

原尾蜥虎

Bowring's Gecko

Hemidactylus bowringii

原生

密疣蜥虎

Brook's Gecko

Hemidactylus brookii

外來

鋸尾蜥虎

Garnot's Gecko

Hemidactylus garnotii

原生

半葉趾虎

Tree Gecko

Hemiphyllodactylus sp.

原生

Grass Lizard

Takydromus sexlineatus ocellatus

原生

光蜥

Chinese Forest Skink

Ateuchosaurus chinensis

原生

長尾南蜥

Long-tailed Skink

Eutropis longicaudata

原生

中國石龍子

Chinese Skink

Plestiodon chinensis chinensis

原生

藍尾石龍子

Five-striped Blue-tailed Skink Plestiodon elegans

四線石龍子

Blue-tailed Skink

Plestiodon quadrilineatus

原生

越南五線石龍子

Vietnamese Five-lined Skink

Plestiodon tamdaoensis

原生

寧波滑蜥

Slender Forest Skink

Scincella modesta

原生

南滑蜥

Reeve's Smooth Skink

Scincella reevesii

原生

股鱗蜓蜥

Brown Forest Skink

Sphenomorphus incognitus

原生

銅蜓蜥 / 蝘蜓

Indian Forest Skink

Sphenomorphus indicus

原生

棱蜥

Chinese Waterside Skink

Tropidophorus sinicus

原生

Common Water Monitor

Varanus salvator

雙足蜥科 Dibamidae 鮑氏雙足蜥

壁虎科 Gekkonidae

蜥蜴科 Lacertidae 南草蜥 / 草龍

石龍子科 Scincidae

原生

巨蜥科 Varanidae 水巨蜥 / 五爪金龍

已滅絕

009


亮相

010

兩棲類 Amphibians 蠑螈 Salamanders

P.011

蛙類 Frogs

P.011

爬行類 Reptiles 龜類 Turtles

P.023

蛇類 Snakes

P.026

蜥蝪 Lizards

P.043


蠑螈科 Salamandridae

香港瘰螈 Hong Kong Newt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triton

- 蠑螈

011

角蟾科 Megophryidae

劉氏掌突蟾 Lau's Leaf Litter Toad

Leptolalax laui


角蟾科 Megophryidae

短腳角蟾 Short-legged Toad

Xenophrys brachykolos

亮相

012

xeno phrys brachy kolos -

奇怪 蟾蜍 短 腳

蟾蜍科 Bufonidae

黑眶蟾蜍 Short-legged Toad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melano stictus -

黑 眼眶


蛙科 Ranidae

香港湍蛙 Hong Kong Cascade Frog

Amolops hongkongensis

013

蛙科 Ranidae

華南湍蛙 South China Cascade Frog

Amolops ricketti


蛙科 Ranidae

澤蛙 Paddy Frog

Fejervarya limnocharis limno

亮相

014

蛙科 Ranidae

虎紋蛙 / 田雞 Chinese Bullfrog

Hoplobatrachus chinensis hoplo batrachus -

武裝 蛙

- 湖


蛙科 Ranidae

沼蛙 Gunther's Frog

Hylarana guentheri hyla - 水 rana - 蛙

015

蛙科 Ranidae

闊褶蛙 Brown Wood Frog

Hylarana latouchii


蛙科 Ranidae

長趾蛙 Three-striped Grass Frog

Hylarana macrodactyla

亮相

macro - 長 dactyla - 趾

016

蛙科 Ranidae

台北蛙 Two-striped Grass Frog

Hylarana taipehensis


蛙科 Ranidae

大頭蛙 Big-headed Frog Limnonectes fujianensis limno

- 湖

017

蛙科 Ranidae

尖舌浮蛙 Rough-skinned Floating Frog

Occidozyga lima

© Ken Hon-Ki Chan


蛙科 Ranidae

大綠蛙 Green Cascade Frog

Odorrana chloronota

亮相

018

odor - 臭 rana - 蛙 chloronota - 綠色

蛙科 Ranidae

小棘蛙 Lesser Spiny Frog

Quasipaa exilispinosa exili - 小 spinosa - 棘


蛙科 Ranidae

棘胸蛙 Giant Spiny Frog

Quasipaa spinosa

019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盧氏小樹蛙 Romer's Tree Frog

Liuixalus romeri


樹蛙科 Rhacophoridae

斑腿泛樹蛙 Brown Tree Frog

Polypedates megacephalus

亮相

020

mega - 大 cephalus - 頭

姬蛙科 Microhylidae

花細狹口蛙 Spotted Narrow-mouthed Frog

Kalophrynus interlineatus kalo - 繭 phrynus - 蟾蜍


姬蛙科 Microhylidae

花狹口蛙 Asiatic Painted Frog

Kaloula pulchra pulchra pulchra - 美麗

021

姬蛙科 Microhylidae

粗皮姬蛙 Butler's Pigmy Frog

Microhyla butleri


姬蛙科 Microhylidae

飾紋姬蛙 Ornate Pigmy Frog

Microhyla ornata ornata - 裝飾

亮相

022

姬蛙科 Microhylidae

花姬蛙 Marbled Pigmy Frog

Microhyla pulchra pulchra - 美麗


卵齒蟾科 Eleutherodactylidae

溫室蟾 Greenhouse Frog

Eleutherodactylus planirostris

plani - 平 rostris - 鼻

023

平胸龜科 Platysternidae

大頭龜 Big-headed Turtle

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 plani - 平 sternon - 胸 mega - 大 cephalum - 頭

幼龜


地龜科 Geoemydidae

三線 閉 殼 龜 / 金錢龜 Chinese Three-striped Box Turtle

Cuora trifasciata

亮相

tri - 三 fasciata - 線

024

© 地龜科 Geoemydidae

烏龜 Reeves' Pond Turtle

Mauremys reevesii

宋亦希


地龜科 Geoemydidae

巴 西 龜 / 紅耳龜 Red-eared Slider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elegans - 優雅

025

鱉科 Trionychidae

中 華 鱉 / 水魚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游蛇科 Colubridae

棕脊蛇 Rufous Burrowing Snake

Achalinus rufescens

亮相

026

幼蛇 游蛇科 Colubridae

白眉游蛇 White-browed Keelback

Amphiesma boulengeri


游蛇科 Colubridae

草游蛇 Buff-striped Keelback

Amphiesma stolatum

027

游蛇科 Colubridae

繁花林蛇 Large-spotted Cat Snake

Boiga multomaculata multo - 眾多 maculata - 點


游蛇科 Colubridae

三 索 錦 蛇 / 三索線 Copperhead Racer

Coelognathus radiatus

亮相

028

游蛇科 Colubridae

翠青蛇 Greater Green Snake

Cyclophiops major


游蛇科 Colubridae

中國水蛇 Chinese Water Snake

Enhydris chinensis

029

游蛇科 Colubridae

鉛色水蛇 Plumbeous Water Snake

Enhydris plumbea


游蛇科 Colubridae

白環蛇 Common Wolf Snake

Lycodon aulicus

亮相

lyco - 狼 odon - 牙

030

游蛇科 Colubridae

福清白環蛇 Futsing Wolf Snake

Lycodon futsingensis

幼蛇


游蛇科 Colubridae

細白環蛇 Banded Wolf Snake

Lycodon subcinctus

031

游蛇科 Colubridae

紫棕小頭蛇 Golden Kukri Snake

Oligodon cinereus cinereus


游蛇科 Colubridae

台灣小頭蛇 Taiwan Kukri Snake

Oligodon formosanus formosanus- 台灣

亮相

032

游蛇科 Colubridae

香港後棱蛇 Anderson's Stream Snake

Opisthotropis andersonii opistho - 後面 tropis - 棱


游蛇科 Colubridae

挂墩後棱蛇 Striped Stream Snake

Opisthotropis kuatunensis

033

游蛇科 Colubridae

側條後棱蛇 Bicoloured Stream Snake

Opisthotropis lateralis


游蛇科 Colubridae

紫灰錦蛇 Red Mountain Racer

Oreocryptophis porphyracea nigrofasciata

亮相

nigro - 黑 fasciata - 線

034

游蛇科 Colubridae

鈍頭蛇 Chinese Slug Snake

Pareas chinensis


游蛇科 Colubridae

橫紋鈍頭蛇 White-spotted Slug Snake

Pareas margaritophorus

035

游蛇科 Colubridae

紫沙蛇 Mock Viper

Psammodynastes pulverulentus


游蛇科 Colubridae 幼蛇

滑鼠蛇 / 水律 Common Rat Snake

Ptyas mucosus

亮相

036

游蛇科 Colubridae

紅脖游蛇 Red-necked Keelback

Rhabdophis subminiatus helleri rhabdo - 棒 ophis - 蛇

幼蛇


游蛇科 Colubridae

黑頭劍蛇 Chinese Mountain Snake

Sibynophis chinensis chinensis

037

游蛇科 Colubridae

環紋游蛇 Diamond-backed Water Snake

Sinonatrix aequifasciata sino - 中國 natrix - 水蛇


游蛇科 Colubridae

烏游蛇 Mountain Water Snake

Sinonatrix percarinata percarinata

亮相

038

幼蛇 游蛇科 Colubridae

漁游蛇 Checkered Keelback

Xenochrophis piscator

幼蛇


眼鏡蛇科 Elapidae

金 環 蛇 / 金腳帶 Banded Krait

Bungarus fasciatus fasciatus - 間紋

039

眼鏡蛇科 Elapidae

銀 環 蛇 / 銀腳帶 Many-banded Krait

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 multi - 眾多 cinctus - 間紋

幼蛇


眼鏡蛇科 Elapidae

眼鏡蛇 Chinese Cobra

Naja atra

亮相

040

眼鏡蛇科 Elapidae

眼 鏡 王 蛇 / 過 山烏 King Cobra

Ophiophagus hannah ophio - 蛇 phagus - 食


眼鏡蛇科 Elapidae

珊 瑚 蛇 / 麗紋蛇 Coral Snake

Sinomicrurus macclellandi sino - 中國 micrurus - 珊瑚蛇

041

蟒科 Pythonidae

蟒蛇 Burmese Python

Python bivittatus


盲蛇科 Typhlopidae

鉤盲蛇 Common Blind Snake

Ramphotyphlops braminus

亮相

042

© 葉朝霞 腹蛇科 Viperidae

青竹 蛇 / 白 唇竹葉青 Bamboo Pit Viper

Trimeresurus albolabris albo - 白 labris - 唇


鬣蜥科 Agamidae

變色樹蜥 Changeable Lizard

Calotes versicolor versi - 變 color - 顏色

043

鬣蜥科 Agamidae

中國水龍 Chinese Water Dragon

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幼蜥


壁虎科 Gekkonidae

截趾虎 Four-clawed Gecko

Gehyra mutilata muti - 截斷

亮相

044

幼蜥 壁虎科 Gekkonidae

中國壁虎 Chinese Gecko

Gekko chinensis


壁虎科 Gekkonidae

大 壁 虎 / 蛤蚧 Tokay Gecko

Gekko gecko

045

壁虎科 Gekkonidae

原尾蜥虎 Bowring's Gecko

Hemidactylus bowringii hemi - 半 dactylus - 趾


壁虎科 Gekkonidae

密疣蜥虎 Brook's Gecko

Hemidactylus brookii

亮相

046

壁虎科 Gekkonidae

鋸尾蜥虎 Garnot's Gecko

Hemidactylus garnotii


蜥蜴科 Lacertidae

南 草 蜥 / 草龍 Grass Lizard

Takydromus sexlineatus ocellatus sex - 六 lineatus - 線

047

石龍子科 Scincidae

光蜥 Chinese Forest Skink

Ateuchosaurus chinensis


石龍子科 Scincidae

長尾南蜥 Long-tailed Skink

Eutropis longicaudata

亮相

longi - 長 caudata - 尾

048

石龍子科 Scincidae

藍尾石龍子 Five-striped Blue-tailed Skink

Plestiodon elegans elegans - 優雅


石龍子科 Scincidae

寧波滑蜥 Slender Forest Skink

Scincella modesta

049

石龍子科 Scincidae

南滑蜥 Reeve's Smooth Skink

Scincella reevesii


石龍子科 Scincidae

股鱗蜓蜥 Brown Forest Skink

Sphenomorphus incognitus

亮相

050

石龍子科 Scincidae

銅蜓蜥 / 蝘蜓 Indian Forest Skink

Sphenomorphus indicus


石龍子科 Scincidae

棱蜥 Chinese Waterside Skink

Tropidophorus sinicus tropido - 棱 phorus - 附有

051

巨蜥科 Varanidae

水 巨 蜥 / 五爪金龍 Common Water Monitor

Varanus salvator

幼蜥(攝於泰國)


052

1 澤蛙 兩棲類一般都喜愛 潮濕的環境


甚麼是兩棲和爬行類? 兩棲類 (Amphibians) 和爬行類 (Reptiles) 是兩個不同的動物類別。兩棲類包 括了青蛙 (Frogs)、蟾蜍 (Toads)、蠑螈 (Salamanders) 和蚓螈 (Caecilians)。 青蛙和蟾蜍同屬蛙類,只是人們習慣將皮膚較粗糙、腳較短的幾類蛙類稱為 蟾蜍而已。兩棲類意即水陸兩棲,因為大多數品種的幼體和成體分別生活於 水中和陸上。牠們的皮膚濕潤,能被水和溶解的空氣分子滲透,因此牠們可 透過皮膚吸收水份和呼吸。因為空氣分子只能溶解在濕潤的皮膚上,兩棲類 一般都很喜愛潮濕的環境,更常在離水不遠的地方出沒 1 。 爬 行 類 包 括 了 蜥 蝪 (Lizards)、 蛇 (Snakes)、 龜 (Turtles)、 鱷 魚 (Crocodiles) 等。 蛇 是 一 類

2 翠青蛇 絕大部分爬行類 全身由鱗片覆蓋

無 四 肢 的 蜥 蝪。 而 龜 類 亦 包 括 了 水 魚 (Soft-shelled turtles)。 爬 行 類 的 身 體 由鱗片覆蓋 2 , 與兩棲 類不一樣,是防水的。正 因如此,牠們身體流失水 份 比 兩 棲 類 慢 得 多, 能 適 應較乾旱的環境。 既然兩棲和爬行類是兩類截然不 同 的 生 物, 為 何 人 們 時 常 將 牠 們 混 為 一 談 呢? 這 情 況 並 非 現 代 才 有, 早 在 十八世紀時,現代分類學之父林奈 (Carl Linnaeus) 將兩棲和爬行類分類為同 一類動物,並很主觀地說牠們都是「污穢而令人討厭的動物」。即使後來的生 物學家糾正了這錯誤,將牠們分為兩棲及爬行類,但直至現時,人們依舊以 「兩爬」(Herpetons 或 Herps) 統稱牠們,何故呢?其實很難說確實原因為何。 我自己有些想法:一,牠們都是脊椎動物,卻又不是人們比較熟知或喜愛的 哺乳類和鳥類,亦不是水中的魚類;二,牠們有相類似的生態習性,大多數 晝伏夜出,生性隱秘,通常在較潮濕的環境出現,大概就是在看得見兩棲類 的地方,也能看得到爬行類,那就索性兩者都一同觀察,將牠們相題並論了。

053


香港的兩爬種類和 研究概況 香 港 位 處 熱 帶 邊 緣, 氣 候 溫 暖 而 潮 濕, 加 上 有 多 樣 的 生 態 環 境, 是 眾 多兩爬類的安居之所。原生的物種在

054

103 種上下(部分品種有爭議),包括 24 種 兩 棲 類、8 種 龜 類、21 種 蜥 蝪 和 50

短腳角蟾 是香港的特有種

種蛇類。香港兩爬類的分布記錄和調查很可 能是整個華南最詳盡和完整的,而這一切研究是 由十八世紀歐洲人來華時開始的。眾所周知,那個時代

的香港是世界知名的貨運和貿易港口,而較鮮為人知的,是香港也是自然學 家尋寶的天堂,是很多世界新物種發現的地方,包括十多種兩爬類,當中更 有香港獨有的品種。香港的兩爬類研 究在頭百多年都是由歐洲人主導,到 後期開始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投身這 行列,到近年本地的大學更有不少以 本地兩爬類為題的研究。

兩爬何處尋? 兩 棲 爬 行 類 其 實 無 處 不 在, 包 括 城

森林河溪

市。只是很多品種都生性隱秘,要找 到牠們必須花點功夫和耐性。總體來 說, 到 不 同 的 生 境 可 找 到 不 同 的 物 種, 而 這 些 物 種 可 以 很 籠 統 的 分 為 地勢較高的森林和河溪的品種,與及 低地的原野和濕地的品種。再仔細點 看,某些物種常在一生境的某些位置 出現,例如是森林的樹枝上、濕地的 小水氹等。能夠掌握這些資料,找尋 兩爬類可說是事半功倍。 低地鄉郊


想認真觀察和研究兩爬類,必須熟習夜行的技巧,因為大部份兩爬物 種都是晝伏夜出的。沒有經驗的話,可以在市區公園練習使用電筒或 頭燈尋找生物。然後進一步可嘗試先在白天到一個郊外的目標地點探 路,熟習環境,晚上再結伴到訪。為避免夜行引起別人懷疑甚至阻撓, 周遭無人的郊野公園是比較合適的地點。使用完備的照明工具,夜晚 到訪香港的郊野公園其實與日間到訪一樣安全。用眼觀察兩爬類是安 全的,即使是毒蛇,只要和牠保持安全距離(牠的攻擊範圍以外)即 可。大家在沒有足夠知識的情況下,千萬不要接觸或捉拿野生動物。 一來牠們可能反擊自保,令你受傷。反過來,你亦有可能在過程中不 慎傷害到這些小動物。

善 用 照 明 工 具, 在香港的郊野晚 上 尋 找 兩 爬 類, 其實與白天觀鳥 一樣安全。

055


小學畢業後, 我們還會是 好朋友嗎? 056

Sorry! 不會了, 因為我正在變態, 將來大家再也認不出 對方啦!

成長 歲月

位蝌蚪小朋友的對話, 提醒我,要跟大家說說

兩爬動物的成長故事。


蝌蚪變身

劉氏掌突蟾

說到最大的成長改變, 當然非蝌蚪變青蛙莫屬 了。蝌蚪第一個最明顯 的改變,就是在尾巴基

057

部兩側長出後肢 1 , 然後才到前肢。蠑螈恰

1

好相反,從卵孵化出來 時便有前肢,過後才長

蝌蚪的尾哪裡去了?是斷了嗎?才不那麼浪費!

出後肢。

尾巴為整條蝌蚪最大的肌肉,它會慢慢痿縮,使 當中的營養能被幼蛙的身體吸收,循環再用。

吸水漲大的卵

在卵中已成形 但還有外鰓的蝌蚪

剛孵化的蝌蚪 還須靠一肚卵黃成長

尾巴完全吸收, 成為幼蛙。

小棘蛙蝌蚪 成長日記 努力進食的階段

尾巴收縮

前肢長出,後肢變大, 軀幹漸見蛙形。

開始長出後肢


換掉舊衣裳 生 物 在 成 長 時, 外 皮 必 須 剝 落, 以 配 合 體

生態篇

積 變 大。 人 的 舊 皮 膚

058

以死皮碎屑的形態甩 2

掉, 而 兩 爬 則 是 大 塊 甚至全身的表皮一次 過 蛻 掉。 黑 眶 蟾 蜍 蛻 皮 時, 弓 起 身 子, 全 身 濕 潤, 本 來 黑 色 的 體色暗啞的銀腳帶

顆粒變淡 2 。蛻下的

4

皮, 一 點 也 不 浪 費,

紅脖游蛇雙眼變得混濁

全都吞下去 3 。 爬 行 類 蛻 皮 前, 表 皮 的角質層與生長層之 間會產生一種油狀液 體, 體 色 會 變 得 暗 啞 4 。 蛇 的 眼( 由 一 塊

鱗片覆蓋)亦會因此 而變得混濁 5 ,像白 內障般。

5 水律脫下的一整塊皮

蛇 無 四 肢, 而 且 舊 皮 是 完 整 的 剝 下, 身 體 必須靠磨擦粗糙的物 件,如樹枝、石頭等, 幫 助 蛻 皮。 蛻 下 的 皮 6 像從襪口拉下的襪

一樣,是表裡反轉的。 頭部特寫

6

3


蜥 蝪 到 處 爬 來 爬 去, 舊 皮 一塊塊輕易的剝下。 剛 完 成 蛻 皮 的 爬 行 類, 就

剛完成蛻皮的 藍尾石龍子

像 換 了 新 衣 一 樣, 體 色 特 別鮮艷亮麗。

龜的成長痕跡 龜之所以在中國文化中象 徵長壽,除本身牠們的壽命 較長外,可能亦與牠們身上 的歲月痕跡有關。龜腹甲和 背甲的盾片均有一環環的

7 剛出生的大頭龜,盾片只有一個生長輪。

生長輪 7 ,和樹的年輪一 樣,因季節性的生長速度差 異而出現。理論上生長輪的 數目越多,就代表龜的年齡 越高。可是,生長輪往往會 因磨損而變得模糊,超過十 歲的龜大概已不能用這方 法斷定年齡了。

隨著年紀增加,這烏龜的生長輪亦增多。 7

059


060

雄性小棘蛙 的手和胸口 有錐刺

男女有別 雌雄二型

甚麼男人體型都比女人大?為甚麼男人 有鬍鬚,女人沒有?如將類似問題套用

在其他動物身上,我們可更深入認識牠們, 並發掘很多有趣的現象。


大細的抉擇 抱接中的大綠蛙。 雌蛙體型遠超雄蛙。

動 物 兩 性 之 間 的 外 表 差 異, 我 們 稱 之 為 雌 雄 二 型 (sexual dimorphism)。 為 甚 麼 會 有 這 些 不 同? 原 來 即 使 是 同 一 品 種, 兩 性 繁 殖 的 成 功 因 素 都 不 盡 相 同。 其 中 最 明 顯 的 莫 過 於 青 蛙。 在 潮 濕 下 雨 的 晚 上, 我 們 偶 爾 會 看 到 一 隻 大 青 蛙 背 著 小 青 蛙, 莫 非 是 蛙 媽 媽 背 著 小 蛙 到 處 逛? 不, 原 來 這 是 一 對 雌 雄 青 蛙 的 抱 接, 即 交 配 產 卵 前 的 步 驟。 抱 接 中 的 青 蛙, 通 常 都 是 由 雌 蛙 背 著 體 型 較 小 的 雄 蛙, 跳 到 合 適 的 地 方 產 卵。 大 家 可 想 像 到, 若 雌 蛙 要 背 著比自己還大的背包,還能輕易跳動、 遇 到 捕 食 者 還 能 逃 走 嗎? 因 此 雄 蛙 安 份地做個「小男人」,方便女伴攜帶, 顯 然 有 助 成 功 繁 殖。 雌 蛙 較 大 的 體 型 除 了 有 利 移 動 外, 還 有 另 一 優 點, 就 是能儲起更多蛙卵 1 ,繁殖更多的下 一 代。 這 現 象 可 見 於 香 港 部 分 蛙 類 和 蛇類。 1 肥婆身形的雌性黑眶蟾蜍, 每次最多可產下 40,000 粒卵。

抱接中的斑腿泛樹蛙

061


可是有時做個「大男人」還是會比較成功。某些品種的雄性會 為爭奪配偶或地盤而大打出手,結果部分品種的雄性會比雌性 大,或用來打鬥的身體部分比例較大,如體型碩大的雄性棘胸 蛙、頭部特大的大頭龜 2 和大頭蛙 3 。

062

抱接中的大頭蛙 (上為雄性)

雄性大頭龜 ( 左圖 ); 雌性 ( 右圖 )

2

3

尾巴長與短 原來兩性的尾巴長短是有分別 的。 那 雄 性 長 還 是 雌 性 長 呢? 這要看種類。爬行類交配時,靠 在上方的雄性將雙方的泄殖孔接 上,而過程又往往需要將自己的 尾捲著雌性的尾以穩定位置,所 以通常雄性較長尾。雌性瘰螈在 水生植物上產卵,牠們較長的尾 能像猴子尾般捲著枝葉,抓緊植 物,安心產卵。

香港瘰螈靠長尾 幫助產卵


先利其器 為 了 成 功 繁 殖 下 一 代, 很 多 雄 蛙 都 黑眶蟾蜍 花姬蛙

4

盧氏小樹蛙

演 化 出 有 利 的 身 體 結 構。 較 廣 為 人

沼蛙

知 的, 有 雄 蛙 特 有、 用 於 發 聲 吸 引 異性的鳴囊 4 。南中國特有的崇安 髭 蟾 (Moustache Toad), 雄 性 上 唇兩側具有錐形的角質突起物 5 , 可 用 來 挖 出 溪 石 下 的 沙 泥, 造 成 一 小空間在裡面鳴叫,吸引雌蟾。 仔 細 再 看, 你 會 發 現 更 多 - 不 少 雄 蛙 在 繁 殖 期 會 在 身 上 長 出「 防 滑 裝 置 」, 以 防 與 雌 蛙 抱 接 時 不 幸「 墮

雄性的崇安髭蟾上 唇兩側的「鬍子」, 還黏有泥沙。 5

馬 」, 如 黑 眶 蟾 蜍 手 背 上 具 特 強 摩 擦力的黑色「婚墊」 6 。而最趣怪 的莫過於小棘蛙和棘胸蛙遍佈胸口 和 手 背 的 黑 色 錐 狀 刺。 另 外, 大 部 分 雄 蛙 都 擁 有 一 雙「 大 手 瓜 」, 這 可 不 是 要 向 雌 性 展 示 肌 肉, 而 是 在 適當時按壓雌蛙身體兩側以刺激她

6

們 產 卵, 以 及 更 能 緊 緊 抱 著 她 們。

黑眶蟾蜍 手背上的 黑色「婚墊」。

婚墊具顯注 的防滑功能

牠們當真是黐身的情郎啊!

6 雄性棘胸蛙的胸口和手指 佈 滿 錐 狀 刺, 手 臂 粗 大, 可於抱接時抓緊雌蛙。

063


064

蝌 蚪 的成功秘笈

蚪變青蛙、毛蟲變蝴蝶,聽起來天經 地義。可有反問過,為何不是由卵直

接孵出小青蛙或小蝴蝶呢?蝌蚪和毛蟲這 些幼體階段到底有甚麼存在價值?


原來牠們的首要任務是進食,以盡快儲存足夠的能量,變態為成體。毛蟲不 需有成蟲的翅膀,只需安份守己的在植物上吃葉。那麼,怎樣才算得上一條 成功的蝌蚪呢?

口大食四方

要成功,方法不止一個。不同種類的蝌蚪吃不同的 食物,口部的位置和結構也因而有差異。其口部位

065

置可分為上、前、下。

1 短腳角蟾 2 小弧斑姬蛙 (外地蛙種)

佔 較 少 種 類。 濾 食 性, 攝 食時漏斗形的口部貼近水 面, 過 濾 水 面 的 有 機 碎 屑 或浮游生物。 1

3 4

2

飾紋姬蛙 花姬蛙

主 要 在 水 中 層 攝 食。 姬 蛙 蝌 蚪 為 濾 食 性, 過 濾 水 中 的有機碎屑。

5 6

© Mandy Wong

3

© Mandy Wong

4

© Mandy Wong

5

© Mandy Wong

6

黑眶蟾蜍 澤蛙

佔 最 多 種 類。 植 食 性 或 雜 食 性, 主 要 在 水 底 攝 食。 具有黑色的角質齒 7 , 用以刮食藻類 8 和動物 屍體 9 等。

7 香港湍蛙 小棘蛙刮食藻類

8

盧氏小樹蛙刮食 蚯蚓屍體 9


蚊香蝌蚪 卡通《寵物小精靈》中的蚊香蝌蚪,肚皮 的蚊香紋其實很寫實。蝌蚪專責進食, 腸道也很長。要收納長腸,最節省

生態篇

066

空間的方法原來是將它捲成蚊

劉氏掌突蟾

香狀 !

黑眶蟾蜍

吃得好,也要懂得跑

大頭蛙的眼偏上

10

姬蛙的眼在兩側

11

要順利變態為青蛙,保持機警和懂得逃跑 保命至關重要。底棲的蝌蚪(即口部向下 的)的潛在捕獵者主要從上面來,所以牠 們的眼也偏向位於頭的上部 10 。停留在 水中或近水面的蝌蚪,則靠頭兩側的眼睛 視察四周 11 。即使是在混濁的水中,蝌 蚪依然能察覺危險,因牠們跟魚類一樣, 擁有側線系統 12 ,以感受水流的變動。

12 棘胸蛙身體 兩側,由淺色點 連成的線,為側 線系統。


當 然, 不 可 不 提 為 蝌 蚪 提供動力的大尾巴 13 14 ,它是蝌蚪全身最大的 肌肉。

067 棘胸蛙

13

香港湍蛙

劉 氏 掌 突 蟾 更 進 一 步, 除 了 靠 尾 巴 外, 還 能 憑 著 瘦 長 的 體 形 (有別於一般體形圓短的蝌蚪) 鑽 進 溪 中 的 石 隙 間, 是 真 正 的 逃命高手。

14


068

慳電的 變溫動物

責某人冷酷無情,我們會說他「冷血」。 人們常稱兩棲爬行類為「冷血動物」,

也少不免帶了點貶義。兩爬類的體溫調節與 哺乳類和鳥類這些所謂的「溫血動物」不盡 相同,但說牠們是冷血卻是一大誤解。


不 溫 亦 不 冷, 到 底 是 什 麼 回 事? 比 較 準 確 的 說 法 就 是「 變 溫 動 物 」 (Poikilotherm)。原來兩爬類的體溫會隨著環境溫度有所升降,並不如恆溫動 物 (Homeotherm;即溫血動物 ) 般靠著新陳代謝去維持某個體溫。哺乳類和 鳥類的身體為什麼要恆溫呢?原來這類動物身體的生化作用,必須要在某個 特定的溫度才能正常運作,而身體恆溫就能令牠們在不同的環境溫度下亦能 活動自如。那兩爬類這些變溫動物不就是很落後了嗎? 能在充滿挑戰的大自然中生存的生物,其實都是非常成功的。事實上,變溫動 物和恆溫動物只是採取不同的生存策略而已,並不能說誰比誰優勝。兩爬一 類的變溫動物在不同的體溫下,可使用不同的酶 (Enzyme) 去進行某一個體內 的生化作用,使得牠們的身體能正常運作。不令自身恆溫,反而有一大好處, 就是節省能源!為維持體溫,恆溫動物的身體要不停製造熱能。情況就像鎢 絲燈膽一樣,使用時會不停流失熱能。兩爬類則剛好相反,牠們是慳電膽, 不用花費自身寶貴的能量以維持體溫。一變溫動物所需的能量可以低至一同 等重量的恆溫動物的三十分之一!

慳電環保 的而且確,較高體溫亦可令兩爬類 較活躍,更能應付高能量消耗的活 動,例如捕食。牠們很懂得就地取 材,需要時可利用外物提升體溫。 例如大部分的晝行性爬行動物會出 來曬太陽。牠們常常會選取本身已 曬得溫暖的木頭、大石、石屎路等 位置,提升體溫就能事半功倍。那 生性害羞或隱秘的動物不想出來曬 太陽,怎辦呢?以我個人觀察,日 間看見的部分蛙類和壁虎,體色通 常都比起夜晚時深色 1 。是靠深 的體色來提高吸熱的效率嗎?或是 夜間淺的體色能減低體溫流失?這 可以是一個頗有趣的研究題目呢。

日間 1

中國壁虎 夜間

069


長尾南蜥在石壆 上享受日光浴

生態篇

070

青竹蛇在寒冷的 冬天會躲進石縫


黑眶蟾蜍 愜意的窩居

071

調節體溫 炎炎夏日雖是兩爬類所愛,但若在陽光猛烈的正午時分曬太 陽,牠們仍是會因體溫太高而抵受不住的。所以較準確的說 法是牠們都喜愛不冷而不過熱的適中溫度。一些天然或人工 的隙縫和遮蔽空間,例如樹洞、石縫、牆上去水口等,溫度 和濕度都較穩定,正好是牠們的避暑勝地或避寒中心。 兩 爬 類 的 生 活 態 度 其 實 很 有 道 家 的 精 神, 牠們不強求得到什麼(例如某特定體溫), 反 而 懂 得 順 應 天 命, 不 與 環 境 對 抗, 隨 著 環 境 的 變 化, 在 適 當 的 時 候 做 適 當 的 事。 嘩,境界好高呀!

氣定神閒的 黑 眶 蟾 蜍, 看起來境界 超然。


電子顯微技術 揭示了壁虎趾 盤的吸力之謎

072

兩 爬 高科技

果兩爬界中也有發明家,那麼牠會發明 什麼呢?這非但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

而且世上更是不乏青蛙界的愛迪生、蜥蝪界 的蔡倫呢!


說的不是某隻特別聰明的動物發明一些科技 給同類使用,而是在漫長的演化歲月中,某 些品種演化出獨特的能力,其高超程度媲美、 甚至超越人類所能。就看兩個例子:

一.壁虎-真正的蜘蛛俠 人類想如蜘蛛俠一樣飛簷走壁,很抱歉,被 蜘蛛咬一千次都不可能。壁虎卻是天生就有 此特異功能。在平滑如玻璃的表面垂直甚至 背向地爬行,都難不到壁虎 1 。原來這神奇 2

中國壁虎的趾盤

力量來自牠們的高科技趾盤 2 。每個趾盤附 有一列一列、成千上萬的細毛,而每條細毛

電子顯微鏡圖像

的尖端再分叉成多個匙狀物。這有點像牙刷 頭,不同的是壁虎趾盤上的「刷毛」更幼更 密且多。因粒子與粒子之間有一種名為范德 華力 (van der Waal's forces) 的引力,「刷 毛」尖端的粒子和爬行表面的粒子能相互吸 引。

1

鋸尾蜥虎

073


生態篇

074

那為何人類的手指頭 的粒子沒有產生同樣功 能呢?關鍵在於壁虎趾盤 上極細密的「刷毛」透過 增加與爬行表面的接觸面 積,大大提升了兩者之間 的引力。事實上,單是一 只壁虎趾就能承托起整隻 壁虎的重量,而且還綽綽 有餘呢! 可有想過引力那麼大,壁虎豈不是要以九牛二虎 之力才能將腳趾移離攀爬表面?原來引力是方向 性的,腳趾向後拉有吸力,但向前推則無。所以 只需將腳趾向前推,吸力立刻消失,而通常腳趾 移離表面時會順帶向上捲曲,我猜這能有效避免 腳趾重新接觸表面。這奇妙的特性正被人類參考, 製造有方向性的膠紙。有機會看見壁虎時,可看 看牠是不是最少有一隻腳趾是指向上的!


075

3 青竹蛇有 一對感熱窩

二.青竹蛇與蟒蛇-用溫度「看」世界 用眼睛看世界還不夠 嗎?某種技能的演化, 往往來自生物在生活 上 的 難 題。 正 如 一 些 守株待兔型的捕獵者, 在 黑 夜 看 不 到 獵 物, 不就大大損失了捕捉 獵 物 的 機 會 了 嗎? 大 概因這生存上的壓力, 利用紅外線探測四周 的 能 力, 就 在 青 竹 蛇

4 蟒蛇有 三對感熱窩

與蟒蛇分別所屬的蝮 蛇科和蟒科演化出來了。青竹蛇在兩邊眼與鼻孔間有各一個感熱窩 (Heatsensing pit) 3 ,而緬甸蟒則在上唇有三對感熱窩 4 。青竹蛇和其他蝮亞科 的種類,英文統稱為 Pit viper,當中的 Pit 正是指這個感熱窩。當一些比起 四周環境高溫的物體,例如小鼠在蛇面前出現時,小鼠身上射出來的紅外線 進入感熱窩後,就能被裡面的感熱神經感受得到。探測到有溫血獵物還未足 夠,要捕捉得到就需知道獵物的準確位置。原來感熱窩和針孔相機的運作原理 相似:來自某個方向的紅外線經過較狹窄的開口,只能射向窩內某特定位置, 而這位置剛好讓蛇知道紅外線的源頭。加上頭兩側各有感熱窩,讓蛇有如雙 眼一樣的「視力」,能判斷與獵物之間的距離。


076

聲 奪 俏嬌蛙

蛙要覓得有情人,決不會以貌取人。牠們 愛情的至理明言是「先聲奪人」。相信不

少人都知道,潮濕下雨天聽到蛙鳴,正是雄蛙的 求愛歌唱比賽。然而,為甚麼雌蛙會膚淺得單憑 叫聲擇偶呢?是否聲大大就能抱得美人歸呢?


大小男人,歌聲各異 體形大的雄蛙和小的雄蛙的叫聲是有分別的,而雌蛙正是透過聽聲去選擇前 者交配,因為體形大,即代表雄蛙有優良基因和高的覓食能力。那怎樣的叫 聲才能吸引雌蛙呢?答案很可能不是靠聲量大,而是低音。不懂樂器的人也 會知道中提琴比小提琴低音,而大

077

提琴又比中提琴低音。同樣形狀和 構造的物件發聲愈低,即其體積愈 大。所以青蛙中的男低音都是最能 吸引異性的碩大壯男(可是大部分 蛙種的雄蛙還是不及雌蛙大)。

選擇演唱廳

1

演唱者與聽眾

2

樹洞蛙

3

斑腿泛樹蛙

擁有得天獨厚的迷人歌聲,還須一 個能將自己雄壯歌聲廣傳出去的演 唱廳。牠們都很懂得利用聲學原理 和就地取材,就如花狹口蛙選用石 屎 渠 口 1 , 因 它 大 小 適 中, 正 好 用 來 做 共 鳴 箱 去 擴 大 聲 量, 而 這 正 是 喇 叭 音 箱 運 作 的 原 理。 外 國 更 有 研 究 發 現, 婆 羅 洲 的 樹 洞 蛙 (Metaphrynella sundana ) 除 會 利 用細小的樹洞作共鳴箱外 2 ,更會 調較自己的鳴聲以配合樹洞本身的 共鳴頻率(因應樹洞大小和當中水 量而定),務求增強聲量 (註一)。花 狹口蛙能運用此技巧相信也不足為 奇,只是未有人研究而已。另外, 花狹口蛙使用的神奇積水渠口更同 時是交配和育嬰場地。無獨有偶, 斑腿泛樹蛙亦會選擇渠口,甚至是 開口的水管作演唱廳 3 。

(註一) Ladner, B. and Lakim, M.B. (2002) Animal communication: Tree-hole frogs exploit resonance effects. Nature 420, 475


沼蛙

078

行為篇

看得見的歌聲 細 心 留 意, 或 拍 下 照 片, 你會發現蛙在水中鳴叫時, 可見水的振動和波紋。 花狹口蛙

短腳角蟾則比較崇尚自然,利用溪 石間的隙縫作繞射(Diffraction, 是 一 種 聲 學 原 理 ) 的 工 具, 情 況 就 像 喇 叭 的 鐘 形 結 構, 將 聲 音 廣 傳開去 4 。一些低地的蛙種也有

4

短腳角蟾

5

飾紋姬蛙

類 似 的 策 略, 例 如 一 些 姬 蛙 會 利 用石頭與泥土間的隙縫 5 、或泥 面的凹陷處。


瀑布中的 香港湍蛙

假如歌聲被噪音掩蓋? 湍蛙和大綠蛙就正正遇上這難題了。牠們生 於山溪,繁殖位置更是瀑布附近的石面,夏 天雨水充沛,淙淙水聲更是澎湃,就是喊破 嗓子,恐怕也難被雌蛙察覺。牠們的對策是 提高音頻,即叫得比水聲高音,哪怕水聲震 耳欲聾,高音情歌也能穿透,好讓在水一方 的佳人聽得見。事實上,這些雄蛙的叫聲比 一舨蛙種的都要高音。大家有機會不妨留意 大綠蛙的叫聲,響亮而高音的「招招積積」 聲,是香港山溪常聽得到的情歌。

青蛙怎樣發聲? 蛙類的發聲方式其實和人類大同小異,都是將肺部的空氣經喉部呼出使聲帶 振動。不同的是,我們發聲時,空氣呼出體外;蛙類的則是呼到口下的鳴囊, 那個像吹香口膠的結構。鳴囊的作用就是一個共鳴箱,把聲量擴大。當青蛙 連環鳴叫時,空氣其實是在肺和鳴囊之間來回流動。 沼蛙

黑眶蟾蜍發聲解構圖

插圖:Janice Lo

079


080

1 圖中有多少 只 雄 蛙 呢? 莫 非 這是雪姑七友的 創作靈感?

青 蛙 愛得火熱

野外觀察兩爬生物有一個頗惱人的地方:你發現 一隻蛙或一條蛇,牠也會同時發現你,不是靜止 不動,就是趕命逃跑。除非你變成隱形人,否則要一 睹牠們在沒有人為干擾下的行為動態,絕不容易。可 幸如果配合天時地利人和,而你又夠耐性的話,你可 看到一些寂寞難耐的青蛙交配,而且毫不害羞!


選一個溫暖潮濕的晚上,到濕地邊緣或小水池一旁等待,並以穩定的 燈光照明,讓青蛙適應,你若好運的話,會有一些為繁殖而豁出去的 青蛙,對你的存在毫不介意,就像在舞台大光燈下表演唱鳴、抱接和 合配對。以下,我想跟大家分享斑腿泛樹蛙和沼蛙的甜蜜時刻:

081

斑腿泛樹蛙的愛情泡泡浴 牠們開始時是典型的浪漫二人世界,雄蛙騎 著雌蛙談心。可是當情到濃時,兩蛙要 開始交配時,卻很多時殺出程咬金(即 於一個程咬金,因而出現眾男爭一 蛙, 想 要 取 代「 正 印 」 的 位

女的奇觀 1 。前來分一杯羹的雄

我推

其他雄蛙),而更要命的是,通常有多

置, 因 為 在 這 位 置 雄 蛙的泄殖孔能對準 雌蛙的泄殖孔,排 出的精子最大機會 接觸到卵。「正印」 當 然 奮 力 反 擊, 用 後 腳 踢 開 對 手, 前 肢 要 繼 續 緊 緊 的 抱 著 雌 蛙。 這 時 候,雌蛙已分泌出黏液並以後腿 來 回 踢 動 成 泡 沫。 本 來 的 浪 漫 激 情,至今演變成爭先恐後的泡沫大 混戰。而雌蛙則通常懶理雄蛙的惡 鬥,埋首產卵,並繼續踢腿,混和 卵和精液,以達至受精。蝌蚪若想 尋回親生父親也絕非易事,畢竟在 泡泡團中混有多只雄蛙的精液,但 相信「正印」在這一交配過程中還 算是大贏家,留下最多的後代。

我扯 !

交配。交配是指雌雄雙方排卵排精的時候,而抱接則是交配之前的抱

這幸運的雄 性獨得體態 豐盈的雌蛙


沼蛙-擦出愛火花 沼蛙的求偶唱鳴,雖然日夜在很多地方都聽得到,但要一睹其交配過程,卻 並非想像中容易。聽到雄蛙唱鳴,被打動而有意交配的雌蛙會游到雄蛙身邊 三四個身位的距離停下來。雄蛙雖心急如焚,卻也不能一舉騎上雌蛙背上,必 須遵守遊戲規則:牠迅速游向雌蛙,鳴叫得更急速用勁,企圖打動雌蛙的芳心。

082

受落的雌蛙矝持的向前再游半個身位,雄蛙得到此明示,立刻攀上雌蛙背上

行為篇

2 。抱接開始後,雄蛙不時用手按壓雌蛙腹部,刺激其產卵。可是過了數分鐘,

雌蛙依然毫無動靜。突然,雄蛙身體向前傾,雌蛙整個身體沉在水中,雙方的 泄殖孔在水面靠近。然後,雌蛙靠四肢的動作,將泄殖孔擦向雄蛙的泄殖孔, 相觸時產出數十粒卵,雄蛙亦同時排

抱接中 還未開始交配

出精子,如是者,雌蛙非常有節奏的 大概每三秒擦一次,這個過程歷時大 約五分鐘,總共產出數千粒卵 3 。當 雌蛙擦最後一下,再也沒有卵產出時, 雌雄雙方很爽快而有默契的分開,各 自游走,後腿撥出水波令受精卵在水 面蕩漾,像是跟它們道別一樣。

2

雙方泄殖孔 緊 貼、 排 精 排卵的一刻

3


沼蛙卵半黑半白,有點像桌球。 黑 色 那 邊 稱 為「 動 物 極 」, 白 色 稱 為「 植 物 極 」, 隨 著 胚 胎 成 長, 會 各 自 變 成 蝌 蚪 身 體 的 不 同 部 分。 產 卵 完 畢 十 數 分 鐘 後,所有卵的動物極均轉向上, 可能是因為植物極比較重。 剛產下的卵

十數分鐘後

4 兩隻雄性花狹口蛙「抱接」。 某 些 品 種 的 雄 蛙 被 抱 時, 會 發 出 和 唱 鳴 不 同 的「 釋 放 叫 聲 」, 表 明自己並非雌蛙。

攬錯隔離 雄性總是多情的一方。不知道是弄不清對方身份,還是按奈不 住, 雄 蛙 不 時 會「 攬 錯 隔 離 」, 與 另 一 隻 雄 蛙「抱接」 4 。 當中以黑眶蟾 蜍 最 為 經 典, 不僅亂抱其他 雄 蛙, 更 會 錯 抱 其 他 蛙 種, 甚 至 是 蜥 蝪, 認真離譜!

錯抱田雞

攬錯大壁虎 © Bill

083


1 母 愛 盡 顯: 雌性眼鏡王蛇 會築巢產卵 , 並 留下守護。

084

世上只有

插圖:Janice Lo

媽媽好

想過兩爬類也會照顧下一代嗎?雖 然我很想將題目定為「世上只有爸

媽好」,但在香港的兩爬類中,照顧子女 絕大多數都是由母親一手包辦的。


大 自 然 容 不 下 不 稱 職 的 父 母。 不 能 讓 自 己 的下一代生存,即自己的基因無法延續下 去,即這「不稱職基因」也無法繼續存在。 雖然那些媽媽抱著小孩餵奶一類的溫馨場 面在兩爬界鮮有聽聞 2 ,但其實牠們育 幼的工夫一點也不馬虎!正如產卵地點都 是 經 過 精 心 挑 選 的。 蝌 蚪 需 要 在 水 中 成 長, 所 以 大 部 分 青 蛙 會 在 水 中 產 卵。 可

2 兩爬類不餵 哺母乳,卻 有餵食後代 的 例 子。 形 如 巨型蚯蚓的 蚓 螈, 是 一 類 棲於地底下的 熱帶兩棲類。 產下後代的 雌 性, 表 皮 會 生長另一層富 含營養的皮 層, 供 子 女 咬 食。 餵 食 埸 面雖像一群餓 狼狂咬獵物, 卻「體」現了 母愛。

是 水 裡 會 吃 蛋 的 捕 食 者 可 不 少, 如 魚、 水蛇等。「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各種蛙有不同的應對方法。

青蛙下蛋,各施各法 盧氏小樹蛙和姬蛙科的蛙種專挑一些沒 有魚的暫時水體產卵,例如森林中和農 田的水氹 3 或小水池。香港湍蛙將卵黏 在溪中濕滑的垂直大石面上 4 ,水中生 物固然吃不了,就算是陸上生物,也因 難以接近而只能對這石壁上的美食望而 卻步。斑腿泛樹蛙更進一步,乾脆離水 產卵。牠們產卵時同時分泌液體製造泡 泡,包著蛙卵,而泡泡表面變乾時,即 成保護膜,保護蛙卵並保持膜內水分。 而產卵位置都是在水邊、水面以上的樹 枝、牆壁等 5 ,剛孵化的蝌蚪跌進水中 3 曾因興建赤臘角機場而被奪走 棲地的盧氏小樹蛙,成功被人工繁 殖及遷移到香港其他地點,而牠們 正是利用在樹林中特設的小水盆產 卵繁殖。

即開始生命的另一階段。交配後,通常 雌雄雙方都會離去,但有領域性的雄性 小棘蛙和棘胸蛙,卻是少有的盡責好爸 爸,會繼續留守護卵。

085


086

行為篇

香港湍蛙卵

4

5

水邊的斑腿泛樹蛙卵團

蜥蝪的產房

蜥蝪選擇生蛋的位置,亦非常仔細,溫度和濕度 都是重要的考慮。護土牆的去水口內,溫度和濕 度較外面穩定,是不錯的選擇,受到壁虎和長尾 南蜥媽媽的青睞 6 。壁虎亦會將蛋黏在石牆、天

花或樹皮上,大大減低蛋被捕食的機會 7 。變色 樹蜥喜歡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如草地,掘泥產卵 8 ,雖然深度只有數厘米,但整個挖掘、產卵、

6

長尾南蜥卵 壁虎卵

蓋土的過程一絲不苟,可花大半天。完成蓋土後, 牠們還會鋪上一層乾草和枯葉,相信有掩人耳目 和保溫保濕的效果。

8 變色 樹蜥埋於 泥下的蛋

7

橋底的壁虎卵


小蛇的溫柔鄉 對於另外一些物種來說,光是產卵於適合的地點並 不能讓牠們安心。威猛如眼鏡王蛇,想不到的很貼 心,雌蛇在樹林中堆起枯葉築巢,產卵其中,自己 不眠不休的坐陣,幼蛇得以在安全而溫暖(枯葉分 解時產生熱力)的環境下孵化 1 。體形更龐大的緬 甸蟒,用「溫柔」二字去形容也絕不過份。蟒蛇的 身體不如溫血動物般溫暖,卻為了產下的蛋可在溫 暖的環境下孵化,而將身體緊貼著蛋,並不時顫抖 身體以提高體溫,達到母雞孵蛋般的效果。

插圖:Janice Lo

十月懷胎的爬行類? 產 卵 然 後 加 以 保 護 像 是 還 不 夠 直 接, 某 些 蛇 和 蜥 蝪 甚 至 放 棄 卵 生 的 繁 殖 模 式, 而 發 展 出 卵胎生 9 。(例子包括青竹蛇、三種水蛇和 銅 蜓 蜥。) 好 處 是 母 蛇 或 母 蜥 可 攜 著 體 內 的 卵 逃 離 危 險, 或 尋 找 有 合 適 溫 度 的 地 方 以 利 胚 胎 在 體 內 發 育。 可 是, 懷 卵 會 令 母 蛇 或 母 蜥 逃 避 捕 獵 者 的 能 力 大 打 折 扣。 那 怎 辦 呢? 沒辦法,活著就是冒險。可能牠們會說:「為 了孩子,冇計啦!」

9 卵胎生動物的胚胎發 育時留在母體,靠卵中的 蛋黃而非胎盤成長。當發 育成熟後,母親會產出還 在羊膜中的幼體,表面看 來和胎生沒有兩樣。 圖為青竹蛇。

087


088

剛從鋪滿浮萍的 水中跳上膠筒的 斑腿泛樹蛙

飛檐走壁

無難度

找食物、逃避敵人、前往繁殖地……要求 生和繁殖,動物必須練得一身上山下海的

好本領。兩爬類在身體結構和移動模式上,都和 我們哺乳類動物大有分別,令我們大開眼界。


爬行本色 除非生於沙漠這樣平面的生 境,否則在一般立體的生境, 如森林、灌叢等,爬上爬落樹 木、大石是少不免的。大家可

089

能立刻聯想到蜥蝪用以攀爬的 鈎爪,但其實爪只是其中一種 攀爬「工具」。生於陡峭山溪 的大頭龜,除靠尖長的爪攀爬 濕石面外,亦依賴強而有力的 長尾幫助攀石 1 。壁虎靠著特 化的趾盤,能在平滑而直立、 甚至向下的表面行動自如,在 牆壁、天花板等捕蟲也無難度 (詳見 P.072 兩爬高科技)。

1

大頭龜的長尾

部分青蛙,包括樹蛙、湍蛙、大綠蛙和花狹口蛙的手趾腳趾均有吸盤 2 。前 者要攀爬樹木、濕滑的溪石,有吸盤一點也不奇怪,但常於地面活動而又體 型肥胖的花狹口蛙呢?其實大家偶爾可在樹洞中見到牠們 3 ,有些洞的位罝 比人還要高,而牠們正是靠手趾的吸盤一步步爬上去的。垂直的石屎表面當 然亦難不到牠們,所以我們可在渠口欣賞到一大群肥蛙爭相交配的奇景。

斑腿泛樹蛙

香港湍蛙 2

大綠蛙

花狹口蛙

3


090

行為篇

白環蛇爬上涼亭的 簷蓬捕食壁虎。 白環蛇屬的品種善 於 攀 爬, 專 門 捕 捉 壁虎和其他蜥蝪。

4

蛇無手無腳也能攀爬,是自然界的奇 蹟。 除 了 幼 樹 枝、 山 坡 外, 部 分 蛇 更 能 攀 越 垂 直 的 石 面、 樹 幹 和 燈 柱 等 4 。牠們的法寶是腹部鱗片和強 壯 的 身 軀。 蛇 的 腹 鱗 並 不 一 定 緊 貼 腹 部, 後 端 是 可 微 微 掀 離 的, 就 像 瓦片般排列 5 。這些「瓦片」能抓 著 粗 糙 的 表 面, 支 撐 蛇 的 體 重。 在 5 體色轉藍的翠青蛇標本

攀 爬 樹 幹 等 有 弧 度 的 物 體 時, 牠 們 會將身體捲成「S」形,環抱著樹幹, 這個「握」力令攀爬更為得心應手。 一些樹棲或常於植物上活動的蛇要 應付的並非某個攀爬表面,而是如何 由 一 條 樹 枝 攀 到 另 一 條。 這 個 動 作 需要蛇挺直身體前半部去靠近目標 樹 枝, 而 且 中 間 是 沒 有 承 托 的, 對 於身體如此長的蛇來說,絕非易事。


091

鈍頭蛇

鈍頭蛇、繁花林蛇、東南亞的綠瘦 蛇等都是常在樹上活動的品種,牠 們的身體左右扁平(即從背面看比 從側面看狹窄),而且身體前半比 後半更幼長,相對近圓筒身形而粗

繁花林蛇

度均勻的地棲蛇類,較能輕易在沒 有承托的情況下保持身體筆直,便 於在樹枝間移動。 綠瘦蛇


遁地術 花狹口蛙除了是攀爬能手外,亦是遁地大師。 牠們能用粗短的後足,像鋤頭般撥開泥土挖洞, 藏身其中,既能保濕,亦能逃過捕獵者的耳目。 每隻「鋤足」的底部更長有兩個白色的突出物,

092

6

提高挖掘的效率 6 。

行為篇

一 些 泥 棲 或 半 泥 棲 的 蛇, 為 了 減 低 身 體 與 泥 沙 之 間 的 磨 擦, 皮 膚 表 面 演 化 出 特 別 的 微 小 結 構。 這 些 結 構 改 變 了 光 的 反 射, 結 果 這 些 蛇 的 體 表 都 反 射 出 像 肥 皂 泡 表 面 的 彩 虹 光。 棕脊蛇和珊瑚蛇就是這些一道道在泥土中遁 走的「彩虹」 7 。 棕脊蛇 7 珊瑚蛇

另 外, 部 分 泥 棲 的 蛇, 例 如 盲 蛇 和 珊 瑚 蛇, 尾 端 有 一 角 質 的 錐 刺, 很 可 能 是 作 為 支 點, 讓蛇能在泥下通道裡向前或退後 8 。 會在枯葉間和表土活動的石龍子遇上了這樣的 難題:突出的四肢阻礙了移動,反而像無手無 腳的蛇那般蜿蜒而行,更為方便。中國光蜥經 常在枯葉和表土間覓食,結果演化出幼短的四 肢 9 ,減低阻力,並靠著身體的捲曲,蜿蜒 前進。不少爬行類索性放棄四肢以適應泥棲的 生活,例如鮑氏雙足蜥(雄性有殘餘的後肢)、 外地的蛇蜥、蚓蜥等。現今所有的蛇類的祖先 是有四肢的蜥蝪 10 ,部分學者認為蛇類經演

鉤盲蛇

手短腳短的中國光蜥

8

9

化失去四肢,亦是為適應泥棲的生活。

雄性蟒蛇泄殖 孔旁有一對錐 狀 突 出 物, 是 殘餘的後肢。

10


飛行本領 東 南 亞 的 熱 帶 雨 林 中, 大 樹 林 立, 中 間 少 有 藤 蔓 連 接, 生 活 於 樹 冠 層 以 下 的樹棲動物要到別的樹去,並不容易。 這 些 動 物 沒 有 演 化 出 翼, 不 能 真 正 的 黑蹼樹蛙

飛 行, 但 卻 變 成 了 滑 翔 專 家。 牠 們 靠

11

著展開不同的身體部位作滑翔之 12 褶虎

用, 當 中 包 括 了 能 張 開 肋 骨 撐 起皮膜的飛蜥和金花蛇、手趾腳 趾 長 而 長 有 蹼 的 樹 蛙 等 11 。 做 得最徹底的相信是褶虎屬的壁虎 (Parachute gecko; Ptychozoon spp.), 牠 們除了頭前半部外,全身的邊緣均有蹼,包括頸、 手、腳、腹部兩側和尾 12 。香港的種類則未發現有 如此高強的滑翔本領。

入水能游 人類模仿青蛙游泳而創出的蛙 13 沼蛙後腿

式, 是 手 腳 並 用 的, 但 這 與 正 宗 的蛙式不同-青蛙游泳主要用後

腿,前肢是放置於身體兩側的,所以牠 們 通 常 只 有 後 肢 有 蹼 13 。 一 些 只 在 繁 殖時才到水中的蛙類,例如黑眶蟾蜍, 甚至前後肢都無蹼。雖然香港瘰螈在水 中繁殖,但牠們靠左右擺動扁平的尾巴 來游泳,所以手腳趾都沒有蹼。 爬行類中亦不乏游泳高手。淡水龜類, 包括水魚,大都趾間有蹼。大部分蛇, 包 括 很 多 陸 地 的 品 種, 都 是 天 生 的 泳 手, 身 體「S」 形 前 進, 頭 微 微 舉 在 水 面,方便呼吸和察看四周 14 。 蟒蛇

14

093


094

食之 有道

食蛇,蛇食蛙,蛙食蟲。大自然 就是這樣一個食來食去、能量運

轉如輪的地方。在這個巨型的能量運輸 網絡中,兩爬類可說是獨當一面。


「搵食」還是「等食」? 除一些植食性或雜食性的龜和蜥蝪外,兩爬類大 都 為 肉 食 性。 獵 物 就 在 四 周, 到 底 是 主 動 找 尋, 還是守株待兔呢?這並非一個簡單的喜好分別, 而是基於不同因素的,例如獵物的種類和習性、 自身的身體條件等。當大家都認為「守株待兔」

1

青竹蛇對準樹枝

095

並非正道時,兩爬類在這方面卻很有天賦,因牠 們都是變溫動物,並不需要時常進食(詳見 P.068 慳電的變溫動物),有長久等待的本錢,例如蟒 蛇可長達半年以上不進食。蝮蛇和蟒蛇體形稍胖, 行動緩慢,是典型等候型的捕獵者。當中最常見 的青竹蛇經常在樹枝上弓起前身,頭對著另一條

對著地上通道

樹枝、或灌叢下植物稀疏處,這類小鼠或小型爬 行類經常使用的通道 1 ,伺機出擊。 蟒蛇亦靠著 自身的保護色,伏在地上守候任何進入攻擊範圍 而又吞得下的哺乳類 2 。 亦有不少蛇會主動找尋獵 物。 晝 行 性 的 水 律( 滑 鼠 蛇 ) 和 三 索 錦 蛇, 能 在 地 上 迅 速 遊 走, 善 於 到 處 搜 捕鼠類、蛙類等脊椎動物。 4 專吃蛋的 台灣小頭蛇

夜行性的蛇類,如銀腳帶、

2 老虎、豹等在華南(包括 香港)滅絕後,蟒蛇是唯 一能捕食赤麂、野豬這些 較大型哺乳類的捕獵者, 對於生態平衡尤關重要。

白環蛇等,相信比起晝行性的 蛇更依賴嗅覺尋找獵物。牠們的方

法是伸出舌頭並上下擺動 3 ,但牠們並非直接用 舌尖嗅,而是將兩邊舌尖在空中收集得到的化學 物, 在 縮 回 舌 頭 時 帶 到 在 口 腔 頂 的 犁 鼻 器( 嗅 覺 器 官 ), 分 析 哪 個 舌 尖 有 較 強 獵 物 的 氣 味, 從 而 判 斷 獵 物 的 方 向。 專 門捕食雀鳥和爬行類蛋的台灣小頭蛇,頭小而吻 鱗特大 4 ,方便鑽進沙土中取食埋在其中的蛋。

3

繁花林蛇


某些蛙類則採取中間路線,既主動亦被動。例如黑眶蟾蜍和專吃蟻的姬蛙,牠 們會找尋蟻路和白蟻路,然後只需靜靜站在一旁,看著源源不絕的獵物經過,

096

身向前傾,舌頭一伸,不慌不忙的吃著迴轉壽司。蟻和白蟻吃的被吃,沒被

行為篇

吃的亦不知道大敵當前,繼續沿路爬行。

捕捉和制服

這是捕食最關鍵的步驟,能成功捕捉並制服獵物,晚餐稱得上是十拿九穩了。 蛇類雖無手無腳,但卻發展出獨特而有效的方法。牠們顎部的咬合力弱,不 能咬碎獵物的致命部位。某些蛇聰明地使用生化武器,即毒液,來對付獵物。 蛇毒主要分為神經毒素和細胞毒素兩大類。前者影響神經脈衝的傳遞,可令 獵物呼吸停頓而死,眼鏡蛇科的種類多有此類毒液;後者可破壞細胞,如心 臟細胞和紅血球等,或令血液凝固,蝮蛇科的種類和眼鏡蛇通常有此類毒液。 有如此強勁的毒液,牠們只需從容等待獵物癱瘓,通常不需要跟獵物糾纏, 以免招至損傷。 無毒而吃脊椎動物的蛇,例如蟒蛇和白 環 蛇 屬 的 品 種, 則 以 纏 繞 的 方 式 殺 死獵物 5 。很多人以為這些

蛇會絞斷獵物的肋骨,事 實上,這個並無必要。 因為只需纏實獵物身 體令其胸腔無法擴 張, 已 能 達 至 窒 息而死的效果。 5 白環蛇緊 纏四線石龍子 © 譚宇程


鈍頭蛇

橫紋鈍頭蛇

097

6

下頷不對稱的鱗片

一些食性專一的蛇,甚至會調整自己顎部的結構去迎合獵物的形態。鈍頭蛇亞 科的品種專門吃蝸牛,牠們將下顎伸進殼內拉出蝸牛肉,但旋轉的蝸牛殼不 利於此,所以鈍頭蛇演化出不對稱而微彎的下顎 6 ,彎向外那邊的下顎較多 牙齒,方便伸進蝸牛殼和拉出蝸牛肉。下顎彎的方向和蝸牛殼旋轉的方向是 相互影響的:一方面蛇會演化適當的彎向,另一方面, 蝸牛亦可能演化出不適合蛇捕獵的旋轉方向。事 實 上, 世 界 上 大 部 分 蝸 牛 的 殼 都 是 順 時 針 旋 轉的,但擁有多種鈍頭蛇的東南亞,其逆時 針 蝸 牛 的 比 例 比 全 世 界 的 平 均 為 高, 這 很 可能是蝸牛為逃避捕食的演化結果 7 。 7 橫紋鈍頭蛇將幼長 而長滿後彎尖齒的下顎, 伸進殼內拉出蝸牛肉。


青 蛙 又 是 如 何 捕 捉 獵 物 的 呢? 漫 畫 卡 通裡的青蛙捕蟲時,身體不用移動,只 需 伸 出 比 身 還 長 的 舌 頭, 黏 來 昆 蟲 即 可。 事 實 上, 絕 大 部 分 青 蛙 舌 頭 長 度 還 不 及 身 長 的 三 分 一, 捕 獵 時 身 體 需 要 移 近 獵 物, 再 伸 出 舌 頭 黏 著。 這 方

098

法對於昆蟲一類的節肢動物相當有效,

行為篇

但 對 於 蚯 蚓 這 類 滑 溜 的 獵 物, 青 蛙 就 得用力咬緊了 8 。 8

吞嚥

上文提到蛇顎部的咬合力弱,這其實是為了吞下體型大的獵物而作出的犧牲。 要有強而有力的顎部,頭和顎骨一定要堅硬穩固,但這會令蛇口不能張得很 大而只能吃細小的獵物(蛇不能把獵物撕開,只可整隻吞下)。牠們的顎骨 和頭骨的關節比其他爬行類和一般哺乳類都要多,而下顎亦並非緊連著頭骨, 這都使牠們的口可張得很大。加上下顎的左右兩半由韌帶相連,可獨立活動 並向外擴展,因此能吞下更闊的獵物。 口張得再大,也需要將獵物推進或拉入胃裡才 行。能獨立活動的兩邊下顎,靠著後彎的口齒, 像步行般一前一後交替的把獵物拉入去。之後, 蛇的身體前部變成了一條巨型食道般,靠著身 體肌肉「S」形的收縮將獵物推向胃裡。 蛇的獵物可以比牠頭寬數倍,吞食的時間可達 數十分鐘。獵物擋著呼吸道,難道蛇需要閉氣 進食?原來牠們能在吞嚥時將氣管伸到口外去, 獵物再大,也能暢順呼吸。可真是設想周到啊! 青蛙有一很趣怪的方法幫助吞食。曾觀察過牠 們進食的讀者,可有留意牠們總是眨著眼的呢? 青蛙眨眼時,眼球是向下按的 9 。牠們正是靠 這動作將口中的食物推進肚子裡!

9


消化 部分蛇類並不是經常進食的,例如餐與餐之間可隔數個月的蟒蛇。在剛進食 後,牠們身體會進入「消化模式」,心臟、肝臟、腸道等器官可在數天內增大, 以應付消化的工作。消化和吸收完畢後,這些器官會縮至平常的大小,這樣 可減省能量的支出。

099

學習識食 在大自然裡,有大量有毒、或有特別防衛的生物。懂得選擇適當的獵物,是 各捕獵者都需要學懂的。特別是年幼的捕獵者,不時會出錯,捕食了有毒的 生物,但這亦正是學習必經的過程。能否有命捱得過這些過程,有時也要看 看牠們的命數 10 。

10 這條年幼香港瘰螈捕食渦蟲,結果 弄得滿口渦蟲分泌的黏液,如濃痰 般黏實口腔,令牠苦不堪言。是慘痛 經歷,卻也是寶貴一課。


100

2 幼年大頭龜, 你找得到牠吧?

千奇百怪 的

自衛術

生動物的每一天都是一場搏奕,要 保住性命,就得隨時隨地跟捕獵者

鬥智鬥力,「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香港的兩爬類,大都處於食物鏈的中層,即使是大如眼鏡王蛇和蟒蛇的頂級 捕獵者,亦總有易被捕獵的幼體階段。因此牠們演化出千奇百怪、無所不用 其極的防衛招數,令人對生物多樣性更多一重了解。

一. 隱身大法 101

預防勝於治療,避免給捕獵者發現是動物 的第一道防線。保護色和擬態是兩爬類常 用的隱身術。有保護色的動物,即體色與 周遭環境相似而能在視覺上融入其中。擬 態即模仿其他物件,可以是生物或死物。 1 大頭龜成年時深褐色,像溪石般。幼龜

雖較鮮艷,呈橙棕色,但背甲中央有一脊

1 成龜

棱如葉脈,尾像葉柄,在沉於水下的枯葉 堆中緩慢移動,甚至靜止不動,活像是其 中的一塊枯黃葉片,擬態效果一流 2 。 3 盧氏小樹蛙身體褐色,加上不規則的條

紋,在沙泥枯葉上不易找出。這是典型的 保護色例子。

3

3 圖中有一 盧氏小樹蛙


102

行為篇 4

4 小 棘 蛙 生 於 石 澗, 皮 膚 的 顏 色 和

質感都與石頭非常相像,既是有效的 保護色,亦是成功的擬態。 有一種保護色的變化稱為 混 隱 色 / 紋 (disruptive colouration / pattern), 即身體的顏色或花紋將動物 的外形線條分割或隱藏起 來。某些澤蛙的個體背上有 一淺色線或帶 5 ,牠們的 外形線條較其他個體難以察 覺, 特 別 是 在 長 滿 草 的 地 方,情況就如身上有直紋的 老虎在長草之間較難發現一 樣。 5


103

7

二.虛張聲勢 若 被 敵 人 發 現, 動 物 在 無 可 奈 何 之 下 必 須 跟 牠 周 旋。 「靠嚇」是低成本而常用的招數。通常的手段 都 是 充 大 頭, 令 自 己 身 型 看 起 來 比 實 際 的 6

巨大,試圖嚇退敵人。 6 眼鏡蛇受驚擾時會張開頸部的肋骨,

並舉起前身展示「飯鏟」,擺出典型的 眼鏡蛇姿勢,並且嘶嘶作響。 7 三索錦蛇會將前身左右壓扁,弓成「之」字型及舉起,張口作勢攻擊。 8 某 些 蛙 類, 特 別 是 花 狹 口 蛙, 遇 襲 時 會 吸 入

空氣將身體谷漲成氣球模樣,一來變大靠嚇, 二來使捕獵者如蛇類較難吞食,三來增加捕獵 者把牠們拖出渠口或石縫等藏身地方的難度。

準備變身 8

然而,某些物種絕非裝腔作勢,而是身懷絕技, 並使用警戒色去宣告這一點。有劇毒的銀腳帶和金 腳帶正是以鮮明的黑白和黃黑間紋,警告來犯者不要走 近。牠們為夜行性的蛇類,極為鮮明的體色在黑夜中仍 能隱約看得到。人類比起這些蛇類要遲千百萬年才懂得 運用警戒色,如警察的封鎖線和馬路上的減速壆。

變成氣球


三.迷惑敵人 遇上勇猛的敵人,靠嚇也無補於事,迷惑對手 可能是一出路。 「狐假虎威」在動物界是真有其事的。細白環

104

蛇和福清白環蛇本身無毒,身上卻有鮮明的黑

行為篇

白 間, 驟 眼 看 跟 有 劇 毒 的 銀 腳 帶 很 相 像 9 ,

9

細白環蛇 年幼的福清白環蛇

幼 蛇 甚 至 和 銀 腳 帶 幼 蛇 一 樣, 有 白 色 的 闊 橫 帶。而這正是兩種白環蛇想達到的效果。被迷 惑的捕獵者或許會懷疑白環蛇的真正身份, 可是僅為了一頓晚餐而冒生命危險也 實在是太不划算了吧! 「以假亂真」並非白環蛇的專利。兩頭蛇聽來像傳說中的

10 已死亡的 鈍尾兩頭蛇

生 物, 其 實 香 港 真 的 有 一 種 鈍 尾 兩 頭 蛇, 之 所 以 說「 兩 頭」,皆因牠的尾和頭相像,近尾的位置和頸一樣,有一 對淺黃斑 10 ,遇上敵人時更會舉起尾巴,如頭一般擺動, 被敵人當頭般攻擊,最少不致送命,亦可爭取時間逃命。 扮鬼扮馬,扮死也無妨。很多捕獵者只吃鮮 三索錦蛇 © Ava Leung

活的獵物,因吃死屍可增加患傳染病的機會。 某些蛇、蜥、蛙正好利用這點,面臨大敵時 仰天一翻,擺出一副死模樣 11 。當然這也就 斷送了逃跑的機會,遇上不介意吃死屍的捕 獵者,後悔也太遲了。

11 長回斷尾的密疣蜥虎。 新長的尾的質感和顏 色和本來的明顯不同

可能壁虎和一些石龍子正正理解到扮死亦非萬 全之策,而發展出另一對策。牠們雖然身手敏 捷,逃跑迅速,但少不免也有被捕獵者抓著 或咬著尾巴的時候,在這危急關頭,牠們堅守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格言,索性斷掉尾 巴,嚇對方一跳,自己逃脫。結果可能皆大歡 喜,捕獵者有點心吃,自己又能保命 12 。

12


四.放低幾両 大耳窿追債會倒屎淋尿,部分蛇蛙亦不甘示弱,留起幾両,隨時作 抗敵之用!黑眶蟾蜍受驚時,會排出糞便和一大泡透明的液體。大 綠蛙逃亡時跳起的一剎那,透明的液體從泄殖孔傾注射出,就像水 火箭一樣,畫面頗震撼,驚嚇敵人的效果亦不俗。大部分蛇受驚或 被捉時會在泄殖孔排出刺鼻的分泌物,並將之抹在敵人身上 13 。這 分泌物通常為乳白色,其惡臭程度視乎品種和蛇的大小而定。不幸 中招,勢必齒甲留「香」,其厭惡程度,足以令部分來犯者退避三舍。 放 低 幾 両, 還 能 減 輕 體 重, 更 敏 捷 逃 走。 因 此, 很 多 剛 飽餐的蛇受騷擾到一定 程 度 時, 寧 願 反 吐 出 獵 13 被 捉 拿 的 棕 脊 蛇 排出乳白色的分泌物

物,輕身逃走。

五.減低傷害 如以上多種策略都不見效, 剩 下 來 有 兩 條 路 可 選 擇。 第一條路是設法減低受傷的 機會或程度。人們經常說的 「縮頭烏龜」就是一例。龜 行動緩慢,就靠堅硬的殼保 真正的縮頭烏龜

14

護自己。大家都知道龜會將

頭、四肢和尾都縮進殼內 14 。有一類龜將這防衛方法更推 前一步-閉殼龜(又稱箱龜)。三線閉殼龜(即金錢龜)遇 到敵人時,縮進龜殼後,還能將之緊閉,密不透風。牠之所 以 可 閉 殼, 全 因 牠 的 腹 甲 分 成 前 後 兩 半, 中 間 靠 一 鉸 位 連 接。大自然如此奇妙的設計,到了金錢龜被大量捕捉至絕種 邊緣的這個年代,大概再也不能在香港的野外見證得到了。 (詳見 P.111 捕獲野生金錢龜)

105


沒 有 硬 殼 保 護, 很 多 蛇, 特 別 是 小 蛇, 在 走 投 無 路 的 時 候, 會 捲 繁花林蛇

106

成 蛇 餅, 並 以 身 體 包 裹 著 頭 這 最 脆弱的部位 15 。

15

行為篇 16

橫紋鈍頭蛇

身 懷 劇 毒 的 環 蛇 屬 品 種, 即 使 是 體 型 不 小 的 個 體, 亦 會 懦 弱 的 將 頭縮到身體下 16 ,瑟縮一角。

金腳帶 銀腳帶

16 東南亞的紅頭環蛇同時使出三招 : 1. 將頭縮到身體下 ; 2. 壓扁身體令自己看來更大 ; 3. 高舉捲起的尾,分散敵人注意力。


17 大頭龜 的「鷹咀」

19

107

六.拿起武裝 第二條路就是跟敵人埋身肉搏。這絕對 是迫不得已才施展的下策,因為攻擊的 過程很多時會導致自身傷亡,而施用毒

20

液的話亦是非常消耗能量的。爬行類最大殺傷力的武器是口,蛇靠的是尖牙和 毒液,龜則有強而有力的顎,當中相信以大頭龜的殺傷力最大 17 。香港的蜥 蝪(不包括已在本地滅絕的水巨蜥)一般的殺傷力很有限,除了大壁虎之外。 被成年大壁虎一咬,雖不至於甩掉手指,但血流如注是難以避免的。 部分兩棲類與蛇一樣,會用毒液作防衛,不同的是兩棲類的毒液由皮膚分泌 18 。香港瘰螈、黑眶蟾蜍、沼蛙、大綠蛙等,都會在受驚時分泌毒液,當中

香港瘰螈和大綠蛙的毒液有獨特而難聞的草青味。花狹口蛙和花細狹口蛙則 可分泌有頗強黏力的黏液,相信能增加捕獵者吞食的難度 19 。 另外,鉤盲蛇有一頗有趣的自衛方法-牠們本身細小,口又不如一般蛇類般 能張得很大,咬不了敵人。被捉拿時,牠們改用尾端的角質刺 20 ,刺向敵人。 可是殺傷力極之有限,以人的皮膚為例,莫說是 刺穿皮膚,就連產生痛的感覺也談不上。 雖然人類皮膚接觸到香港兩棲類的毒液並無大 礙,而鉤盲蛇的自衛術聽來亦頗有趣,但如非 必要,任何令野生動物受驚的行為都應是盡量 避免的。

18 蛇 的 毒 液 由毒牙注入 被咬者體內 ,英文稱為 ve no m, 兩 棲 類由皮膚分泌 的 則 稱 為 po is on , 但 兩 者 中文都叫毒 液。 紅 脖 游 蛇 本身有毒牙 能 注 毒, 受 驚 時頸部亦會分 泌乳白色的 毒 液, 是 既 ve no mo us 又 po is on ou s 的 蛇。


1 被放生的街市田雞 適應不了野外環境 , 導 致四肢腫脹、頭部發炎 潰爛 , 一副等死的模 樣。不知放生者看見後 有何感想。

108

放生 大孽

積陰德,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絕不 包括放生。因為放生的後果,往往

與其原意背道而馳,實是作孽!


這裡指的放生,主要包括寵物棄養和佛教放生儀式,即購買大量生物野放。 涉及的動物種類眾多,而兩棲爬蟲類,如田雞、龜類等,均是熱門的選擇。 被棄養的龜,和那街市檔口的田雞,本來是死路一條,放生免其一死,不就 是大慈大悲嗎?事實正好相反。

「放」一定「生」?

109

生物都需要特定的環境才能生存。放生的人往往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結果淡 水龜(如巴西龜)放到大海、水魚(濕地品種)放到山溪等的生境大兜亂屢 見不鮮。在繁殖場長大的田雞,以至嘆慣食慣的寵物蛇,一下子被放逐到大 自然任其自生自滅,結果可想而知。動物被人殺死烹煮,死得尚且痛快;不 適應大自然環境而慢慢衰弱、受盡折磨而死,難道這就是放生者所樂見的? 1

入侵自然界 被放「生」的動物死掉還好,假如能適應本地 環境而大量繁衍,那才是災難的開始!被放生 的生物大多是外來物種,本地生物往往因未有 時間演化出對其防備而很容易被大舉捕食,甚 至滅絕 2 。免得過成為這些入侵物種的點心, 亦未必能幸免。原產自美國的巴西龜(紅耳 龜) 3 ,自 1980 年代因放生而在香港建立野 生種群以來,本地原生的烏龜的數量大幅下 降,由從前為最常見的淡水龜變成難得一見 的生物。原因極有可能是兩個品種需要的生 態環境和食物都非常相似,而造成激烈的競 爭,結果當然烏龜是節節敗退的一方。 3 在香港野外最常見的龜,竟然是外來 的巴西龜。下方的為別種的外來寵物龜。

2 棕林蛇的警 號 棕林蛇被認為 是在二戰後, 經船運意外地 由南太平洋 抵 達 關 島。 島 上有充足的 獵物供棕林 蛇 大 量 繁 殖。 島上本來就沒 有比較大型 的 捕 獵 者, 棕 林蛇的引入 令該島的生物 受到史無前 例的捕食威 脅。 結 果, 島 上過半數的 雀 鳥、 蜥 蝪 和 蝙蝠品種滅 絕, 在 棕 林 蛇 的肚中永遠 消 失。 其 後 連 帶的影響包括 因鳥和蜥蝪 等蚊的捕獵 者 減 少, 而 使 島上人類社區 爆發登革熱。


110 4 本地田雞體色深而黃綠

外來的田雞

珍惜

那是否在適合的生 境放生本地物種就 功德無量?事實上, 即使是同一品種,不 同地方的種群之間 的基因也可以差很 遠的。譬如說街市的

保育 ‧

田雞很多來自泰國, 雖與本地原生的同 屬 一 種, 但 就 是 外 貌已有明顯分別 4 。將外地種群的個體 引進來,很可能因個 體 互 相 雜 交 而 造 成 基 因 污 染。 同 時 亦 有 可能為原生生物帶來全新的病菌或病毒。

放生帶來的基因污染和 病毒比看得見的污染更 嚴 重。 圖 中 的 為 放 生 田 雞後遺下的發泡膠箱。

本末倒置,鼓勵捕捉 佛教徒經常說「因果」。放生是「因」,「果」也不止以上所說的。放生其 實是一門利潤可觀的大生意。在網上搜尋關於「放生」的資訊,你會發現一 次放生活動的總費用動輒數萬元。有這金錢上的誘「因」,就有更多人捕捉 野生生物以供給放生市場的這個「果」。 我相信無論是慈悲為懷的佛教徒,抑或是愛心爆棚的寵物主人,都應該有理 智,選擇做正確的事。


非法龜籠的 大 門, 為 金 錢龜而開。

捕獲野生

金錢龜 一

些喜愛觀看野生兩爬類的朋友,會戲稱 一些非常罕有而又極難遇到的物種為

「神獸」。若說今時今日金錢龜是一等一的神 獸,相信沒有熟知香港兩爬的人會有異議。


金錢龜曾經在華南一帶,包括香港,有過健

1 如此稀疏的 密度,莫說 要 繁 殖, 就 連 能否有兩個 個體遇上也 成 問 題。 長 此 下 去, 一 百 隻 龜即使不被 捕 捉, 也 只 可 孤 獨 終 老, 整個種群繼而 滅絕。

康而穩定的種群。直至十多年前,我們還能 說香港是世上金錢龜種群最健康的地方。兩 年前,嘉道理農埸的專家估計在全港眾多山 澗之中,只剩下僅僅一百隻左右 1 。到底 金錢龜犯了何等天條,要落得如此下埸呢?

112

怪你過份美麗

珍惜

龜 自 古 以 來 在 中 國 文 化 中, 帶 長 壽 吉 祥 之 意, 金 錢 龜 更 加 因 為 頭 頂 金 黃 色 而 被 視 為 財 富 的 象 徵。 再 加 上 上 世 紀 開 始 的 一 些 商 業 包 裝, 其 龜 板 被 吹 捧 為 能 醫 百 病 的 靈 丹 妙 藥。 野 生 金 錢 龜 有 價 有 市, 部 分 人 將 牠

每一箱龜板,曾是多少條生命?

們 當 作 能 保 值 的 寵 物, 更 開 始 有 人 炒 賣 圖

利、大量收購繁殖。龜類生長緩慢,生長起碼數年才可繁殖,極容易因大量

保育 ‧

捕捉而數量急劇下降。野外數量越少,價錢就越高;價錢越高,野外捕捉就 更猖獗,野生龜數量就越少。這個惡性循環一發不可收拾,結果輕易的將一 個在地球上活了千百萬年的物種,推至絕種的邊緣。自 2000 年起,金錢龜被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評為極危 (Critically Endangered) 的物種,表示 這物種有大於一半的機會於數十年內在野外絕種。

非法捕捉與執法 中國內地是野生金錢龜最大的消費市場, 當內地的種群在近數十年被捕獵殆盡之 後,偷獵者轉移來到香港盜龜。高峰時期 在數十米的一段溪流可找到十數個龜籠 2 。漁農自然護理署和嘉道理農場雖有定期 聯合搜除非法龜籠的行動,可是在巨大的 金錢誘因和寬鬆的刑罰下(被定罪者通常

2 偷獵者通常用鐵網造成長方體 的 籠, 放 入 魚 頭 或 內 臟 做 餌, 再將籠放置於溪邊或濕地旁。

只是被罰小量金錢了事,這已被視為低廉 的犯案成本),情況並無改善跡象。直至近年,龜籠數目大幅減少,可是卻 絕非當局所說是因搜除龜籠見效,反而是因金錢龜的數量已少得幾乎沒可能


捉 得 到。 雖 說 山 野 之 大, 無 可 能 掃 除 所 有 龜 籠, 但 政府投入保護金錢龜的資源實在太少。可以成立淡 水龜類保護區,加強巡查和限制人流嗎?有考慮過 人工繁殖,然後野放以填補野生種群嗎?單是在溪 邊掛警告牌和沒完沒了的掃除龜籠,眼白白看著龜 一隻一隻被盜走,實在是太令市民大眾失望了。正

若在野外遇見 非法 龜 籠, 請 將 之 破壞 並 移 除, 然 後 再向 漁護署報告。

如偷砍土沉香日益猖獗,民間提出建議希望解決問 題, 政 府 卻 只 說 會 加 強 巡 查 郊 野 公 園 執 法, 根 本 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 大部分亞洲龜類都正面對同一浩劫。1996 年,有大約三分一的亞洲原生龜類 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評為瀕危類別。到了 2000 年後,這數字已升至超過三分 之二。相信非法捕捉比起生境破壞是更直接和主要的原因(因前者是針對性 的)。

寵物市場與野生龜 很多人都喜歡飼養寵物,龜類是不少人的愛好。寵物 市場表面上是各式各樣可愛動物的大匯集。但當大家 付鈔買一隻動物時,有否想過這是在支持一個怎麼樣 的行業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儘管瀕危的野生動 物 貿 易 受 到 管 制, 非 法 捕捉 和 黑市 貿 易 照樣 大 行 其 道。國際上,野生動物是繼毒品和軍火後第三大的非 兩隻極之罕見的野生 眼斑水龜在旺角一家 兩 爬 寵 物 店 出 現。 相 信是在香港野外非法 捕捉的。

法貿易商品。即使是領有牌照的動物,其來源的合法 性亦因寬鬆的發牌制度而成疑。有人嘗試為寵物市場 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開脫,以下我會討論其中兩點:

一.「人工繁殖能減低對野生種群的需求」 像巴西龜這般常見而易於繁殖的寵物,根本沒有捕捉野生個體的需要。但人 們往往追求新奇罕有的物種,而商人亦正正看準這消費者的心態,不斷搜羅 新的物種並開拓其市場去滿足人們無限的慾望。每個物種對於環境、食物等 的需求都不同,捉回來的動物在人工環境下生存本身已不容易,更不要說能 人工繁殖(即寵物界的術語 CB, captive breeding/bred)。要成功人工繁殖 一個物種,很多時候需要大量時間摸索,而其間大量野生個體會被捕獲作繁

113


殖之用。即使發展得到成熟的人工繁殖技術,很多時繁殖者仍是需要捕來野 生的個體來維持繁殖群體的基因多樣性,以避免近親繁殖的問題。一些即使 能人工繁殖但價格仍居高不下的品種,如金錢龜,野生種群被捕獵的壓力是 絕不會消失的。 二.「飼養動物可令物種永遠長存」

114

我相信物種的存在意義,絕不在於牠們在人類的照顧下有多健康舒適,而是 在於牠們生存在野外,接受大自然的考驗,努力求存和繁衍,並扮演其生態

珍惜

角色。即使一個物種被飼養的數目成千上萬,但野生種群殆盡,這個物種極 其量只是人類的一個玩偶,一個畸形的存在。 可能有人會認為,飼養的寵物可重新引入自然環境以填補野生種群的空缺, 是替物種的存活買個保險。可是,理想的野放是應選取基因配合的個體的。 即是說,即使是同一個物種,不同的種群因地理上的阻隔,而各有不盡相同 的基因。例如,假如把來自廣西的金錢龜野放到香港的山野,很可能會出現 對本地種群的基因污染和被放個體不適應環境等的問題。而寵物的野生來源

保育 ‧

成疑,特別是人工繁殖個體的基因雜亂,並不適用於保育為本的野放計劃。

寵物可愛的面孔, 掩蓋不了人類對 生命的極度商品 化和侮辱。


與遊人共享草地的東部箱龜

沒有捕獵的想像 我曾到美國紐約州參與為期 一星期的龜類標放調查,體 驗可說是震撼。在香港走遍 長長河溪、大片濕地,也難

115

尋得原生龜的踪影;在紐約 州的保護區內,只消在一小 片草地走走,或在河中划著 獨木舟,就能輕易見到不同種類、為數不少的原生龜類。相信當地非法捕捉 的情況輕微得多,甚至根本就沒有捕捉。這天壤之別,令我不禁想像著在人 類貪婪濫捕龜類之前,整個華南的龜類生態是何等的豐饒! 我其實並不反對飼養寵物。飼養巴西龜這類人工繁殖技術成熟的品種,照顧 牠一生一世,不放生到野外,其實完全沒有問題。當然更好的是不要到寵物 店購買動物,而是到愛護動物協會一類的組織領養。每年被不負責任主人遺 棄的動物數量驚人,很多動物往往等不到新主人領養就要被人道毀滅(而這 整件事其實極不人道)。領養寵物,是真正的造福動物。對於一些「新奇」 又稀有的物種,可否畀條生路行呢? 美國羅得島洲。 沿河的錦龜,數 量有如香港的 巴西龜。


116

1 香港的 引水道是大 量生物的亂 葬崗

人 造 死亡陷阱

港是這麼特別的一個地方:人煙稠密的 市區與無人郊野相鄰。從人的角度看,

呼吸新鮮空氣和欣賞美麗生態的地方能瞬間即 達,當然是福氣;但從生物的角度看,與人為 鄰很多時是麻煩的來源,甚至是催命符。


最明顯的,是非法捕捉因交通的便利而變得嚴重。但較少人知道的,就是原 來很多為城市人服務的設施或基建,都是生物(特別是兩爬)的死亡陷阱!

引水道,送死路 影響生態最嚴重的,莫過於一些大型、線性而將生態環境一分為二的設施,例 如引水道。引水道的盡頭,對人來說是水塘,對很多生物來說卻是黃泉。中 至大型哺乳類,包括箭豬、赤麂和行山人士等,掉進並困於引水道,偶有在 新聞出現。兩爬類雖未有見報,卻是最經常而大量被引水道囚禁的生物。我 讀大學時的畢業論文就是研究掉進引水道的兩爬類,對於情況算是有點認識, 而感受甚深。 香港的引水道一般在山腰將森林的河溪截流,引水至水塘。這些石屎管道有近 乎垂直的牆,高度可達三米以上 1 ,大如蟒蛇一旦跌入其中,要逃出也絕非 易事。兩爬類一般視力較哺乳類差,未必能洞悉被困的潛在危險。兩棲類靠水 繁殖,很有可能被吸引跳進引水道。蛇類亦有可能主動進入引水道捕食蛙類。 相信亦有一大部分是黑夜時不小心墜進去的,和下大雨時被洪水沖進的。

不管我的推斷正確與否,客觀事實是冬 天以外被困引水道的兩爬類數目龐大, 而死屍也是常有見到的 2 。因研究時間 的 限 制, 到 訪 引 水 道 時 為 秋 冬 兩 季, 雖 較少兩爬出沒,但我和其他研究員到三條 引 水 道 進 行 各 兩 公 里 的 調 查 總 共 54 次, 錄得共 47 個本地物種(佔本地陸生和淡水 生品種超過一半),平均每次也錄得 51 只 個體,最多更超過 200 只。濕季時的數字, 2 青竹蛇的 屍 體。 動 物 屍 體在引水道隨 處可見。

更絕不限於此。

117


118

三條香港瘰螈 同困於引水道

此黑眶蟾蜍靠 著 下 垂 的 藤, 才暫時避免被 水沖去。


在同一研究中,我比較了困於引水道內和周邊不被困的黑眶蟾蜍的體重和身長 比例(類似人體的 BMI),結果發現同等身長的蟾蜍中,被困的比不被困的輕, 從而證明被困蟾蜍的體質較差。這可能與嘗試逃走消耗能量或較少食物有關。 要解決引水道的問題其實可 以很簡單,只需不做一件事就 可以了。那就是水務署對於引 水道的過份維修 3 。引水道 的牆壁表面經年月會逐漸變 水務署竟使用 有毒油漆

被毒死的香港瘰螈

得粗糙、長有苔蘚,甚至草。 這些並不影響集水功能的植 物 生 長, 其 實 正 是 被 困 動 物

3 水務署在旱季 於引水道進行的 維修工程,嚴重污 染水源及環境,造 成大量生物傷亡。

逃 走 的 良 好 階 梯。 可 是 水 務 署往往不能容忍不光滑的引 水 道 牆 壁, 很 快 就 為 牆 壁 塗 上 光 滑 的 防 水 油 漆。 結 果 除 壁 虎 和 某 些 蛙 類 外, 絕 大 部 分品種都難逃一刧 4 。我的 研究其中一部分曾測試黑眶 蟾蜍和香港瘰螈在三種不同 牆 壁 表 面( 光 滑、 粗 糙 而 有 植 物、 鋪 網; 後 者 是 建 議 而

長尾南蜥

非現有的引水道壁表面)的攀爬能力,結果發現 在光滑的牆上,無一個體能逃脫;在另外兩款表 面皆有個體能逃脫,當中以鋪網的成功率較高。 當然還有更多可改善的地方, 如沿引水道放置適合的逃生 梯,甚至以疏窿的膠板覆蓋引 水 道, 既 能 讓 雨 水 和 溪 水 流 進, 亦 能 阻 止 動 物 墜 進。 不 過關鍵其實在於漁護署和水 此懷孕的變色樹蜥 隨時一屍十多命

務署是否對生態環境有承擔, 從善如流,決心解決問題。

119


120

珍惜

5 郊外的 馬路是路殺 的重災區

馬路如虎口

行人可依紅綠燈過馬路,每年尚且有不少路人的傷亡; 細小的兩爬類要過馬路,又有多少人願意關心呢?

保育 ‧

這些少人留意的交通意外(稱為「路殺」Roadkill)

被壓扁的翠青蛇

的重災區就在郊野公園和鄉郊的馬路 5 ,而高峰期正

是兩爬類活躍的濕季。青蛙繁殖時,需要到溪流或水 池交配產卵;香港瘰螈在雨季前需要離開溪流到森林 去;爬行類喜歡在曬得溫暖的馬路上調節體溫。這些 季節性的移動和生理需要,加上人對問題的漠視,使 得路殺的問題非常廣泛而嚴重。例如在大埔道駛上大

死狀恐怖的 黑眶蟾蜍

埔滘自然護理區的一段車路,雖然車輛的出入是受限 制的,但於冬季以外在該路走一趟,也必然見得到被 輾死的蛇、蛙等。在一些沒有車輛管制的鄉郊道路, 每走一百米,看到數十條屍體也是不足為奇的。鄉郊 屋宇,特別是丁屋的發展,除直接破壞生境外,其導 致的車流增加,更使得兩爬類的慘況百上加斤。

長尾南蜥

「為何牠們如此笨蛋,不避開車輛呢?」有觀察兩爬類經驗的朋友都會知道, 牠們在有人接近,特別是黑夜中有燈的物體移近時,未必會立刻逃走,反而 是一段時間動也不動的。況且當車快速駛過,即使立刻動身,也未必能脫險。


原來經典電子遊戲「青蛙過馬路」是多麼的真實。怎樣才可幫助青蛙順利過 馬路?其實外國早有一些「生態友善」的道路設計,值得我們借鏡。最常見 的是在路邊加設矮圍欄,引導小動物通過特設的地下隧道(我在新建的東涌 路見過類似的設施,可惜看來在香港的應用並不廣泛)。軟件方面,限制某 些路段的車速,甚至在動物繁殖高峰期封閉路段,在外國時有聽聞,我認為

121

亦不妨視乎情況,在香港考慮實施。 外 國 曾 有 這 樣 一 個 有 趣 的 實 驗( 有 興 趣 的 讀 者 可 google “roadkill experiment”),研究者將像真的小動物模型,包括蛇、龜等放於公路上, 測試駕駛者的反應。結果發現有下車「救動物」的熱心司機,卻也有些人會 特地轉線,輾過模型。死亡陷阱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看來根源也是我們對生 物的看法和關愛。

6 公園的 黏蟲紙經常 黏死壁虎

十大酷刑 - 「黐」刑 大至馬路、引水道,小至一張貼紙, 都 是 小 動 物 的 死 亡 陷 阱。 近 年 在 一 些 公 共 地 方, 特 別 是 市 區 公 園, 康 文 署 都 會 在 燈 柱、 欄 杆 和 長 櫈 下 等 位 置 貼 上 一 張 張 黃 色 黏 蟲 紙, 以 減 少 蚊 和 蠓 害。 大 家 不 禁 會 問, 有 用 嗎? 以 我 所 知, 蚊 和 蠓 這 些 吸 血 的 昆蟲應是受人體的氣味和二氧化碳 吸引的,而非黏紙。

在公園隨便找一張黏紙來看,會發現黏死得最多的往往是與人無干的昆蟲, 如小甲蟲、飛蛾等。壁虎也是黏紙的「常客」 6 ,有時甚至可見小蛇!一旦 不幸中招,這些動物的結果大部分是活活渴死。 使用黏蟲紙殺除昆蟲,卻又同時害死本身大量 捕蟲的壁虎,到底這是甚麼一回事?切切實實 清除積水,杜絕蚊患,來得實際而人道。

遇到尚有氣 息 的 小 動 物, 拯救是可行 的。 倒 一 些 食 油在動物身 上, 能 去 除 黏 力,慢慢為牠 鬆脫。


122

中港邊境。城市與 大自然的邊界是 美麗的,假如能維 持現狀的話。

鄉郊的

夕 陽

產霸權,不單很多香港人深受其害,一眾香 港蛙、香港蛇更加因此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因為樓市畸形發展,很多香港人要做一生樓奴、捱 貴租、住劏房;至於鄉郊的無盡破壞和地產發展, 野生生物要面對的卻是滅絕危機。


123

1 體長超過兩米的水巨蜥在 水邊曬太陽。可惜這壯觀的埸 面已隨著水巨蜥在本地滅絕而 不復見。圖片攝於泰國

生境破壞的序幕 生境破壞導致物種的滅絕或瀕臨滅絕,並非近年才有的事。千多年來來港定 居的華南農民開墾了大部分的低地原始森林,而斬柴生火和二次大戰的嚴重 破壞,亦令餘下的森林,包括山上的成熟樹林,幾乎無一倖免。那些年來, 香港很可能失去了不少樹蛙、較大型的蜥蝪等生存非常依靠成熟樹林的物種。 當然,這些損失現在是無從稽考了。可是,近代的確有物種滅絕的例子。水巨 蜥,全世界最大的蜥蝪之一,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仍可在香港的低窪濕地見得 到,但很可能因為濕地的消失和人類捕捉,之後就在本地滅絕了

1 。尖舌浮

蛙,從前在香港某些地方的稻田等濕地生存。九十年代初東涌新市鎮的興建, 摧毀了當地整片的浮蛙生境。隨著稻田在香港消失(變成旱田、貨櫃場等), 尖 舌 浮 蛙 最 後 在 1995 年 於 大 澳記錄得到,此後永遠在香港 消失了。草游蛇,曾經廣泛分 布於香港各地,亦因稻田的消 失而至今分布狹窄,而且數量 頗為稀少。

尖舌浮蛙 © Ken Hon-Ki Chan


124

2

無止境的丁屋發展

珍惜

發展機器大進化, 自然生態節節敗退

長實和政府在沒有咨詢過野生生物 的情況下摧毀了鳳園谷的生態,只 為建普通人買不起的豪宅。

從前開墾森林成為農田,雖說是破壞原始森林,但經過世世代代的農耕,人 與自然互相適應,達至和諧而多樣的農村生態,各物種安居樂業。單以生物 多樣性來說,這情況像是失去一個橙,但得到一個桔。但今時今日的生境破 壞,卻是終極的,即連桔也失去了。全港六百多條原居民鄉村,無窮的丁權 能蓋無盡的丁屋,逐漸蠶食已荒廢但生生不息的農地 2 ;政府和地產商合力,

保育 ‧

誓要將水泥覆蓋大片本來就是生物避難所的邊境地區和大嶼山等地;還有好 大喜功、全然不顧實際需要的大型基建項目,將香港的經濟模式推向回不了 頭的畸形極端。結果市民被迫替連年超支的基建埋單,沒了可呼吸新鮮空氣 的鄉郊;真正的原居民-包括一眾兩爬類-也只能寂靜無聲被冷冰冰的水泥 掩葬了。外人看見香港有四成土地為郊野公園,羨慕不已;我們卻心知肚明, 那些都是本來就發展不到的山地,真正最受威脅的,是平坦的低地生境。

馬屎埔的草游蛇。 馬屎埔及其豐富 的農地生態即將 毀於新界東北發 展的推土機下。


下一個尖舌浮蛙? 我沒有水晶球,但也想為兩爬類預測一下未來。我相信未來最受威脅的本地物 種很可能包括台北蛙、長趾蛙、烏龜和水魚等。該兩種蛙在香港本來就分布 不廣,只有零星的分布。最致命的是,牠們都是低地物種,而且對生境的要 求頗特殊:台北蛙需要有長草生長的深水位置,而長趾蛙則喜歡淹浸的草地。 烏龜受生境破壞、人類捕捉和巴西龜競爭三面夾擊,而只在邊境濕地生活的 水魚亦大受邊境開發的威脅,情況絕不樂觀。 很多時候,我們都聚焦在瀕危物種身上,而忽略了常見的物種。我想保育其 實並不只是要拯救前者,亦是要令常見的物種維持常見。人們往往都是後知 後覺,等到常見的物種變為罕見,很多時都已太遲了。而我相信,保護生境 免受破壞是最根本、而能同時保護瀕危和常見物種的方法。

牠們也要真普選 政改做民調,其實也應包括野生動物在內。我相信牠們也希望有一個權力互 相制衡的社會和政治體制,而非政府和地產商聯手獨大,只顧一己私利,肆 意毀滅鄉郊。

125


126

香港瘰螈

型像蜥蝪,卻不是爬行類;是兩棲類,卻有長 長的尾巴,和青蛙看來毫不相關。香港瘰螈作

為香港唯一的有尾兩棲類(有尾目 Order Caudata), 樣貌趣怪,生態習性獨特,自成一篇文章的主角, 當之無愧!


有尾目和香港瘰螈的分佈 一般來說,兩爬類的物種多樣性集中在熱帶地區。有尾目,包括蠑螈、娃娃魚 等,則主要分佈於溫帶地區,當中北美洲有全球最多的種類,佔總數三分一。 南中國亦是有尾目的分佈地之一,可幸香港正處於當中的南面邊緣,記錄得 香港瘰螈。這品種從前被認為是香港的特有種,後來在廣東省沿岸亦有發現, 但分佈依然非常狹窄。瘰螈(newt)是一類蠑螈(salamander),一般皮膚 較為粗糙。

比兩棲類更兩棲 「兩棲」一般指由水生的蝌蚪變為陸 生 的 成 體。 香 港 瘰 螈 也 不 例 外, 幼 體在溪流中成長,成體則在主要為樹 林 的 陸 地 生活 1 。可是單獨看牠們 的成體階段,也可說是「兩棲」-成 體在秋天至初春的繁殖季節會遷移至 溪 流 中 的水潭繁殖並生活 2 。根據 香港大學的研究,雖然繁殖期長達八 成體在陸上生活

1

個月,但個體平均在水潭中只花大約 四 十 五 天 ( 註 一 ), 亦 即 不 同 個 體 在 不 同時間進入溪流。

靠山食山,靠水食水 在陸地和水中的成體,分別吃不同的 食物。 (註一) 陸地:蚯蚓、等足類(潮蟲)等 水中:米蝦、海南溝蜷、水生昆蟲 幼蟲、瘰螈卵等

秋至春天到溪流繁殖

2

(註一) Fu, Wing-kan. (2010) Population dynamics, diet and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of the Hong Kong newt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27


128

背面的保護色甚強

3

專題物種

遇敵的兩手準備

香港瘰螈行動緩慢,在陸上更甚,不能像青蛙般跳躍或蜥蝪般疾走,卻絕非 任由宰割的獵物,因為牠們有兩道防線。第一道是保護色,瘰螈從背面看, 棕色像枯葉而且與泥顏色相近 3 ,能避過部分捕獵者的目光。即使能察覺瘰

螈的存在,要吃牠卻很可能要賠上性命。瘰螈腹部鮮明的橙黑色紋 4 ,正正

警告著捕獵者這一點-牠們的皮膚擁有河豚毒素(Tetrodotoxin),是一種 可致命的強力神經毒素。我亦不曾聽過任何香港瘰螈被捕食的報告,相信這 毒素確是非常有效的生化武器。

4 瘰螈的腹面 每個香港瘰螈個體腹部的斑紋,如人的指模一樣,是獨一無二的。 研究人員正好利用這點,配合電腦認圖軟件,能準確分辨每個研 究的個體,以了解牠們的遷徙習性、繁殖水潭的使用等。


雄性為爭取交配權而激烈打鬥 © Elaine Yuen

繁殖五部曲 觀察瘰螈最精采的時候,莫過於牠們繁殖時。 平日看似和藹可親又帶點呆板的牠們,在繁殖 時顯現出真性情。

5

一. 雄性為爭交配權,大打出「口」。通常雙 方 緊 纏, 緊 咬 對 方 5 , 扭 動 至 雙 方 在 水 中不斷旋轉。這些打鬥異常激烈,經常導 致身體殘缺,如斷手斷腳,下顎斷裂等。 但蠑螈有脊椎動物中獨有的再生能力,相 信瘰螈能長回斷肢,然後又是一條好漢。 雄性求偶

6

二. 打敗其他雄性只是開始。鐵漢還需表現柔 情的一面,討得雌性的歡心。牠們接近並 頭 向 著 雌 性, 同 時 尾 指 向 前, 輕 而 密 的 拍動,將愛的訊息費洛蒙慢慢導流向雌性 6 ,刺激其交配的意欲。

三. 接下來是戲肉。雄性瘰螈將精子包囊黏在 產卵於兩塊石菖蒲葉之間

7

石面上,然後引導雌性走近並以泄殖孔接 收這個愛的包裹,以完成授精。 四. 接下來就是雌性負責的部分了。對於雌性 瘰螈來說,旁邊長有石菖蒲的水潭是五星 級的產房。牠們後腳和尾巴抓緊石菖蒲, 將卵黏在兩塊石菖蒲的長葉之間 7 ,製

9

成一列長長的茶粿 8 。當石菖蒲欠奉時, 牠們會退而求其次,使用跌進水中 的枯枝枯葉 9 ,或生長到 水 中 的 植 物 根 10 , 甚至是水中的 垃圾。 8

10

129


11 水 中 產 房 的 孕 婦密度可以很高

130

五. 香港產婦不久之前經歷的床位荒, 香 港 瘰 螈 每 年 都 要 經 歷 一 次 11 。 一 個 水 潭 周 邊 的 石 菖 蒲 始 終 有 限, 當葉用完之際,牠們會果斷行動,乾 脆將別人的卵從葉咬下並吞掉 12 ,既 能釋出珍貴的空位,亦能補充營養。當然 受害人的媽媽亦不甘示弱,奮力阻止,狂咬 殺子仇人的手腳 13 。可幸如此狀況尚未在香 港社會出現,但相信很多香港瘰螈都是在這種 資源匱乏的環境下長大的。

由卵到蝌蚪 卵和胚胎的發育過程透 明度高,不用超聲波也 能看得一清二楚。 © Mandy Wong

剛產下時卵黃 為完整的球形

細胞分裂開始


沒有嬉戲的童年 卵 產 下 後 約 二 十 五 天, 蝌 蚪 孵 化, 此時幼體只有前肢,並未長出後肢, 而頭後有如雄獅鬃毛的外鰓 ,外形 12

特 別 又 可 愛。 可 是 在 接 著 的 二 至 三 星 期 短 暫 的 童 年 中, 蝌 蚪 可 要 努 力 進 食, 長 出 後 肢, 收 起 外 鰓, 趕 及 在 雨 季 來 臨 前, 變 態 為 幼 螈, 遷 往 陸地。然後經過近三年的陸上生涯, 才達至性成熟(註二),回到溪流繁殖。

13

發展至豆沙包模樣 胚胎快要成形

已見雛型的胚胎

蝌蚪準備破卵而出

(註二) Kong, Y.-C. & Tong, T.-M. (1986) The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 (Myers & Leviton). Acta Herpetologica Sinica, 5: 106-118.

131


132

盲蛇傳

某個滂沱大雨的晚上,濕滑的泥地如常成為了蚯 蚓的遊樂場。其中一條深褐色、與意大利粉般粗

的短小蚯蚓,並非伸縮向前,而是在蜿蜒爬行。你走 近一看,發現牠身上並非一個個環節,而是由小鱗片 覆蓋。恭喜你!你找到香港體型最小的蛇-盲蛇。


香港三種盲蛇科的品種-鉤盲 蛇、白頭盲蛇和香港盲蛇-體型

盲蛇身體不 像蚯蚓般能 伸長縮短

小得毫不起眼,身體結構和生態 習性跟一般蛇類截然不同,引人 入勝。

133

現實世界中的女兒國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原來真有其事。鉤盲蛇是全世界唯一「全女班」的蛇種。 問題來了,沒有雄性怎樣繁殖下一代呢?難道真的要像西遊記女兒國的子民 般,喝子母河的水才能懷孕?在生物學上,不需要雄性參與的繁殖現象稱為 孤雌繁殖 (Parthenogenesis)。孤雌繁殖的鉤盲蛇體內未有受精的卵能發育成 胚胎。雖然無性繁殖大大減低種群中的基因多樣性,削弱此品種適應環境變 遷的能力,但同時亦對其種群的傳播和增長有兩大好處:一,要在一個新地 方建立種群,只需一個個體就足夠了,因牠可孤雌繁殖出同樣能孤雌繁殖的 後代,相反有性繁殖的品種,即使有一對,也很可能因後代近親繁殖的問題 而無法建立種群;二,所有個體均可產出後代,比起一般雌雄各半的品種, 繁殖的效率高一倍。這解釋了為何這個相信是源自亞洲熱帶地區的蛇種,能 成功靠著園藝植物的貿易(牠們很多時出現於花盆泥 內, 所 以 有 一 英 文 俗 名 Flowerpot Snake), 現 已 擴散到世界大部分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並建立穩 定的種群。至今,鉤盲蛇的分布每年仍然在擴大中。

全球只有一種 以孤雌 繁殖作唯一繁 殖模式 的 蛇, 而 蜥 蝪 則有大 約 50 種 , 香 港的鋸尾 蜥虎是其中一 種。

這條鉤盲蛇 身體後半部 有兩顆長形 的 卵, 從 腹 面隱約可見。


134

專題物種

腹面的 鱗片及尾部

獨特的身體結構

盲蛇和我們一般認識的蛇類,在演化史上各走各路,身體結構也大為不同。 一般蛇類演化出一列寬闊的腹鱗以適應在地面上爬行,而盲蛇因長期在泥下 活動而沒有這需要,腹鱗無論大小和形狀都和背部的鱗片相似。 此外,地底 漆黑一片,有眼也用不著。但盲蛇其實並非完全看不見,頭上那對隱藏於鱗 片下的黑點正是其退化的眼 1 ,可感受到光暗。在泥中挖掘移動,盲蛇需要 一個堅硬的頭骨。其他蛇的頭骨較脆弱,但靈活得多(詳見 P.094 的食之有 道)。口的位置也很講究,如果是像一般蛇有向前的口, 在泥中挖掘必定弄至滿嘴都是泥沙。故此, 盲蛇都有一個向下的口 2 。

© 葉朝霞

1

2 © 葉朝霞


挑吃的蛇 盲蛇堅硬的頭骨使其無法像其他蛇類般吞下比自己口大的獵物,可是這也沒 關係,因為牠們專門吃泥裡數量最多的小動物-蟻和白蟻。之所以說挑吃, 不單因為專門的食性,更是因為牠們對食材的精挑細選。盲蛇吃蟻並不吃綱 條身形的成蟻,只挑飽滿多汁的幼蟲和蛹來吃;吃白蟻成蟲,亦只吃柔軟的

135

身體,棄掉有堅硬外骨骼的頭部。 蟻和白蟻這類社會性的昆蟲活在有成千上萬個體的群體中,對抗敵人的動員 能力極強,一般捕獵者因怕螞蟻上身,都避之則吉。是甚麼令盲蛇能與這些 洪水猛獸共棲於泥中之餘,更能入虎穴,得虎子,捕牠們為食呢?外國有研 究發現,盲蛇可能使用費洛蒙(螞蟻用以溝通的荷爾蒙)來迷惑螞蟻,令牠 們誤以為盲蛇是「自己人」或要避開的物件。加上盲蛇有較厚的鱗片,相信 這保護衣令牠們能抵擋大部分蟻的攻擊。

一生吃蟻的鉤盲蛇, 到了生命盡頭,以肉 身回饋蟻群,是生命 的循環,也可算是因 果報應吧。


136

聽蛇說

,自古到今都令人類又敬又畏, 一大部分人甚至憎惡牠們:

「好陰毒好邪惡好恐怖!」 「成日追著人來咬!」 「見到蛇打死佢,係替天行道!」


見到部分人和蛇的關係差得如斯地步,很喜歡蛇的我決定邀請蛇先生親身解 話,試圖增進彼此間的了解。以下是我訪問蛇先生的文字記錄:

蘇 (不能和蛇生握手,有點不自在): 蛇生,你好,很高興能訪問你!你今晚吃飯了嗎?

137

蛇 : 哦,你好,兩個星期前才剛剛吃完呢。 蘇 (驚覺跟人類的客套說話不適用): 哦…是嗎…呀,你知道很多人類驚恐、憎恨你們呢?你認為原因為何?

蛇 : 當然知啦!要不然為何每一天,死在人類手上的蛇不計其數

1 ?我知

道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覺得我們都有毒,很危險,而且天生與人為敵,見 人就咬。我有毒的同類的確可以很危險,但牠們的毒都是很珍貴、用來 對付獵物的,絕不輕易使用。即使是少數體型相約或較大的蛇,攻擊人 亦是有很大的受傷風險的,更何況是比人類細小的絕大多數蛇呢?所以 人和蛇相遇,往往蛇比人更驚慌。對我們來說,走為上著,又哪有閒情 逸致追著人亂咬呢?

1 在野外見 到被人打死的 蛇有時比見到 的活蛇還要多


蘇 : 既然你們那麼怕人,為甚麼蛇咬人仍時有發生呢? 蛇 : 我們絕少主動攻擊人類。咬人都 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發生 的。 舉 例 說, 香 港 最 常 咬 人 的 蛇 是 青 竹 蛇, 一 來

138

牠是香港最常見的蛇之 一, 但 主 要 原 因 是 不 時有人闖進灌叢草叢

2 闖進灌叢 草 叢,可 能 碰著青竹蛇。

這些青竹蛇藏身的地

專題物種

方 2 ,而牠們感到走 投無路而自衛。亦有情 況是人追趕甚至攻擊蛇, 令牠們無路可逃之下反擊。

蘇 : 話 雖 如 此, 但 你 們 咬 人 可 致 命, 實在是太恐怖了!

蛇 : 老實說,在香港的確曾有發生蛇咬致命的個案,但在香港這個現代化的 城市,要被蛇咬死其實是非常困難的。讓我說說一個人要被蛇咬死必須 符合的條件: 一. 你要到野外去 二. 遇到蛇(一般人即使整天待在山上通常也很難見到;大家可數數 行多少次山才遇到一次) 三. 進入蛇的攻擊範圍(蛇見人通常立刻逃去) 四. 蛇選擇攻擊(走投無路才會) 五. 攻擊成功(蛇的反應快,人亦快) 六. 咬人的是毒蛇(香港 44 種陸生蛇中有 13 種有毒) 七. 毒蛇的毒能致命(6 種能致命,當中 3 種非常少見,3 種只在夜間 出沒) 八. 咬的過程有注毒(蛇不一定會注毒,畢竟毒液很珍貴) 九. 被注毒後不能及時到醫院(視乎注毒的份量,通常被咬後一兩個 小時內到醫院治療應很大機會活命,這在香港不難實現) 要被蛇咬死,必須符合以上九個條件,缺一不可。


蘇 : 哦,原來想被蛇咬死是極難的。反而人打死蛇就時常發生呢!你們對此 有甚麼看法?

蛇 : 哈哈,你能相信竟然有蛇會為同類被殺而高興嗎?這是真有其事的。每 當有眼鏡幫和環蛇派的成員被殺後,很多蛇就會上街慶祝!

蘇 : 你是指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和銀環蛇嗎?為甚麼那麼多蛇會如此 幸災樂禍?

蛇 : 對。還有珊瑚蛇。這五種蛇

3 在蛇界簡直是惡名昭彰,是殘暴不仁的食

蛇狂。沒有這班暴徒的存在,蛇的死亡率降低,安居樂業,數量自然上 升啦。 3 食蛇狂 眼鏡蛇

眼鏡王蛇

銀環蛇

珊瑚蛇

金環蛇

139


蘇 : 哦,即打死某些蛇反而會令蛇的整體數量增加,好一個反效果!大自然 自有互相制衡,我們人類因無知的恐懼,胡亂搞亂生態平衡,搞出個大 頭佛。唉……你認為人蛇和平共存有可能嗎?

蛇 : 當然可以!不過先決條件是人要對蛇有正確認知,而我們剛才談的,大 概就是當中的重點了。對於人蛇共存,我有些建議,但不包括撒硫磺,

140

因驅蛇效果成疑,反而毒害生物、污染環境就是千真萬確! 我的建議有兩方面,第一就是減少遇蛇的機會。 行山不要亂闖草叢灌叢。

專題物種

避免在室外放置雜物,因很多蛇喜愛躲藏在雜物之下。 第二方面,是有所防備,即使遇見也不用害怕。 如有必要進入草叢灌叢或在附近工作,即使不見有蛇,亦可以樹枝等 物件「打草驚蛇」,給任何附近的蛇一個預警,使牠離開。 遇見蛇,保持距離,不要追趕或追打,牠自會逃走。 夜晚行山,必須使用照明。近年很多人看螢火蟲,以為用電筒就會見 不到或傷害螢火蟲。適當使用電筒照路,觀賞螢火蟲時關燈即可。反 而摸黑走路,萬一踩中路上的蛇 4 ,後果不堪設想。誤踏蛇的事其 實時有聽聞,更曾有報章報導過有人因誤踏而被蛇咬。 希望這些建議對大家有用吧!

蘇 : 嗯,即使我們做不到對生物有愛心,至少也需要這一份理性。蛇生,謝 謝你!


141

4 銀環蛇常於夜間在野外 的道路小徑出沒


142

中國壁虎。 小動物突然從窿窿 罅 罅 爬 出 來, 總 教 人驚喜不已。

城市裡的

左鄰右里

你閱讀這篇文章時,猜猜這一刻距離你 最近的兩爬動物在哪裡?是哪個品種?

即使你現在身處市區,也不管你有否察覺,你 與牠們一定不會相隔很遠!


梗有一隻喺左近 市區有常見的雀鳥(如麻雀、麻鷹)、昆蟲,當然也有常見的兩棲爬行類。 要成為城市的居民,絕非易事,畢竟只有少數兩爬類能適應市區的生活-牠 們必須要在人工的環境找到藏身之所、足夠的食物和適合的繁殖地點。

143

家居 相信不少人家中也有這體型細小又行踪隱秘的家庭成員-壁虎。原尾蜥虎(檐 蛇)和截趾虎都是常在家居出現的品種。櫃裡、梳化後等位置是牠們理想的 日間藏身之所。每當夜闌人靜時,牠們的夜生活就要開始了。被室內燈光吸 引而飛入家中的昆蟲,以及無處不在的蟑螂,都是牠們的美食 1 。害怕昆蟲 的人,相信沒有理由不喜歡壁虎吧?要是兩者都害怕的話,那就真是矛盾了。 繁殖方面,壁虎產卵的地方大概也離牠們藏身的地方不遠,可以是在櫃背、 抽屜等位置。下回聽到房間裡傳來重複的嘰嘰作響,不妨跟這小小家庭成員 打個招呼!

密疣蜥虎捕食蟑螂

1


城市中的窿窿罅罅 石 屎 森 林 裡, 有 大 大 小 小 不 同 的 住 屋 單 位, 供 兩 爬 類 居 住,而且絲毫不受瘋狂的樓市 影響。例如護土牆的去水孔,

144

雖然單位面積細小,但勝在供 應量多,冬暖夏涼,溫度濕度 皆穩定,廣受一眾兩爬類的歡 迎。這些護土牆一般在山邊、

同一屋簷下 的黑眶蟾蜍 和花狹口蛙

專題物種

市 區 的 邊 緣, 十 多 米 的 一 段 牆,可有數十個去水孔。不同 種類的壁虎、長尾南蜥、黑眶

2

蟾蜍、斑腿泛樹蛙、花狹口蛙 等, 都 是 常 見 的 業 主 2 。 這

長尾南蜥既居 於 去 水 孔, 亦 會產卵其中。

些單位更同時是一些爬行類住 客的產房(詳見 P.084 世上只

有媽媽好),可謂一物多用。 較大的單位,可在石屎渠口和 坑渠找得到 3 。說它們是派 對場地可能更準確。這類石屎 結構因為容易積水,所以引來 一大班心裡只想著交配的青 蛙,當中大部分是雄蛙。下雨 的晚上,這些地方更是蛙聲不 斷。不少人聽見渠口傳來「華 ──華──」聲,都以為是牛 蛙的叫聲,甚至曾有報導指有 熱心市民報稱發現小牛掉進渠 口,實際上卻是花狹口蛙熱烈 的情歌! ( 詳見 P.076 聲奪俏

嬌蛙 ) 3


市區公園 一 般 市 區 公 園, 有 花 草 樹 木, 有 沼蛙

些甚至有水池、荷花池等,為兩爬 類 提 供 了 生 存 空 間 和 繁 殖 所 需。 除 上 文 提 到 的 品 種 外, 在 這 些 公 園 更 有

機會找到沼蛙、變色樹蜥、鉤盲蛇等。沼 蛙白天在水池「Chrup-Chrup-」的鳴唱,不 論大家有否留意,也絕對是陪伴大家成長的市區天 籟。變色樹蜥很多時候會爬上欄杆、花槽和矮灌木等位置曬太陽 4 。鉤盲蛇 有一英文俗稱叫「Flowerpot Snake」,因這種在地下活動的蛇可在花盆中的 泥土出現,在種有大量園藝植物的公園出現,絕對不足為奇。在山邊的公園, 更有機會見到其他的低地蛙類、多種石龍子、水律、眼鏡蛇、青竹蛇等品種, 但當然機會有多大要視乎地點。 專誠到野外去,找尋得到想見的兩爬類,固然開心;在每 天 都 走過 的 街 道、假 日 留 連 的 公園、 甚至是家中,碰見 牠們,又是另一番體會。有時更可遇到意想不到的物種, 倍感驚喜。我曾在鬧市邊緣遇過橫紋鈍頭蛇和白環蛇, 雖然都是野外常見的物種,但在那數分鐘的遇見,仿佛 整個世界就只有我和牠,繁鬧的都市全然消失了。

4

變色樹蜥

145


香港兩棲爬行類眾生相 香港自然地理叢書 12

作者及攝影 插圖 排版及設計 出版

蘇樂軒 Ray So Janice Lo 葉朝霞 香港自然探索學會 Society of Hong Kong Nature Explorers 地址︰九龍觀塘偉業街 161 號德勝廣場 2004 室 電話:2866-2652 傳真:2357-1373 網址:www.shkne.org.hk 香港自然地理 www.geographic.hk

印刷

保諾時網上印刷有限公司

版次

初版

定價

HK$88.00

ISBN

2015 年 7 月

978-988-15468-1-4

版 權 所 有, 不 得 翻 印 或 轉 載。 本 書 所 有 內 容 及 圖片之版權均由其作者所擁有。未經出版者及 作者同意,不得翻印。


提著電筒,走進未知的黑夜, 在 樹 枝 間、 水 池 中 找 尋 美 麗 的兩棲爬行類。本書要說的, 正是這些神秘生物的小故事。

香港兩棲爬行類 眾 生相 港幣HK$88.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