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總頻道 舞蹈連線
前排左起 :馬逢國、施榮懷、何超瓊、林建岳、唐英年、梁君彥、王松苗、霍震霆、李家超、區永熙、李永勝、劉震、許正中、李慧琼、李曙光、蔡冠深、王英偉、霍啟剛。
後排左起 :蘇惠良、袁彥文、黃百鳴、馬浩文、沈鳳君、吳靜怡、劉明光、龍貫天、潘耀明、洪祖星、陳儉雯、王祖藍。
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國慶 75 周年酒會
特首李家超致辭時表示 香港享有中西文化薈萃獨特優勢
香港舞蹈總會有限公司
Hong Kong Dance Federation Limited
Rm B, 26/F., Grandion Plaza, 932 Cheung Sha Wan Rd., Lai Chi Kok, Kowloon, Hong Kong
九龍荔枝角長沙灣道932號興迅廣場26樓B室
(852) 2967 8253 (852) 2967 1591 hkdf@netvigator.com www.hkdf.org.hk 6900 3960
督印人:梁其芬
編輯委員會:冼源、羅廖耀芝、馮杏美、温雄、
陳紀賢、楊志穀、陳磊、曾雪麗
執行編輯:王愷靖
設計:tHINKING bOX ltd.
廣告 / 訂閱查詢:2960 4940 (王小姐)
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 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嘉賓意見並不反映本會立場。
霍震霆指出 慶祝活動促進文化交流共融
區永熙表示感謝各位嘉賓蒞臨, 並為祖國 75華誕送上最誠摯祝福
香港文化藝術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酒會去年十月在香港 JW 萬豪酒店 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及各政要代表出席。
會上由榮譽贊助人、大會發起人、聯席主席 – 霍震霆先生致歡迎辭 – 他指出慶祝活動有 助促進文化交流共融;特首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享有中西文化薈萃獨特優勢,呼籲文 藝界朋友攜手推動香港文化藝術蓬勃發展;禮成前由榮譽贊助人、大會發起人、聯席主席 區永熙先生致謝辭,感謝各嘉賓蒞臨,並為祖國 75 華誕送上最誠摯祝福。
75 周年之慶祝酒會別具風格,場地佈置突顯了中華傳統文化及香港本地文化魅力。大 會在酒會場地外特設文化體驗活動,包括書法體驗、民間手工藝體驗、香港懷舊攤檔、 仿宋點茶工作坊、中華文化禮儀小組、即興合奏等。舞蹈界朋友參加者眾,大家相談甚歡, 中華文化禮儀小組由嘉諾撒聖家書院舞蹈組同學擔任。
特首及一眾主禮嘉賓,與演出代表合照
頒獎嘉賓與獲表彰人士合照
頒獎嘉賓與各得獎者合照
國慶獻禮 表彰藝術貢獻
香港有不少著名音樂舞蹈教育家或藝術家前輩,他們 為香港的藝術事業做出了長期的貢獻,是全港音樂舞 蹈界後輩們的典範,備受尊崇。香港音樂舞蹈界國慶 籌備委員會在名譽主席區永熙的大力支持和贊助下, 於 2024 年 9 月 23 日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5 周年聯歡會上,向六位畢生為香港舞蹈事業的發展 作出傑出貢獻的前輩,頒發『香港舞蹈卓越貢獻獎』。同 時,向兩位在 2024 年取得傑出成就的青年舞蹈家頒發 獎金各一萬元正,以作表彰。
撰文:羅廖耀芝
獲得『香港舞蹈卓越貢獻獎』的六位前輩 : (左起)香港著名演員、舞蹈家、香港舞蹈開拓者之一劉兆銘、香港資深芭蕾舞教育家鍾‧金寶、香港著名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家廖本懷夫人(毛妹)、
著名舞蹈家及舞蹈評論家冼源、香港最早期資深舞蹈教育家、舞蹈家、藝術家鄭偉容(代表)、香港著名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家王仁曼
香港青年舞蹈家獎
芭蕾舞界常青樹
鍾 金寶夫人
就 2024年 9
嘉露貝文芭蕾舞學校校長 香港芭蕾舞學會始創人之一 香港舞蹈總會、蓓蕾舞蹈社顧問 2016年獲英國王室頒授 MBE勳銜 2023年獲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授予院士資格 2024年 9月獲香港音樂舞蹈界慶祝國慶 75週年籌委會頒發 《香港舞蹈卓越貢獻獎》
月香港資深芭蕾舞教育家鍾•金寶夫人獲頒發《香港舞蹈卓越貢獻獎》,香港舞蹈總會特意 邀請了金寶夫人接受訪問。在短短兩小時的見面傾談中,我們分享了這位被公認為手執香港芭蕾舞界 牛耳的前輩寶貴的教學經驗及心得,而由她的熱愛工作、積極投入,令我們明白到為什麼她可以那麼 有活力和常青。
嘉露貝文芭蕾舞學校
Carol Bateman School of Dancing
鍾‧金寶夫人(下稱『鍾』)三歲開始學習芭蕾舞,小小年紀已立志成為芭蕾舞 教師。1954 年,鍾剛從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 The Royal Academy of Dance )取得教師文憑,便獲香港梅夫人婦女會嘉露貝文芭蕾舞學校(下稱 『學校』)校長 Carol Bateman 聘任為芭蕾舞老師。在鍾的協助下,學校於 兩年內便將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芭蕾舞考試成功地引進了香港。時至今天, 這個考試仍然是芭蕾舞學生必修的課程。
在港教學 70 年,金寶夫人陪伴着不少學生一起成長,亦培育出許多出類拔萃 的舞蹈精英。最早期的學生如王仁曼、劉兆銘、吳世勳、郭世毅、陳寶珠等,均已 成為香港殿堂級的人物。她也先後把英國皇家舞蹈教師協會(The Imperial Society of Teachers of Dancing)歐洲民族舞及標準舞考試課程帶來了 香港,對香港舞蹈界貢獻良多。
學校的活動及演出
除常規的芭蕾舞課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一次演出,一般會有三場。為了鼓勵 創作,鍾特設三個編舞獎項:她讓同學們就預先收到的 1 分 30 秒的音樂自行 創作,然後再交由評判審核。獲獎的作品可分別在每一場演出中展示。
每年夏天,學校也會舉辦一星期的課程。老師在上課時會給同學講述芭蕾舞劇 的故事,讓同學因應故事內容作畫,然後教他們舞蹈動作及相關的舞蹈。課程 結束時,會邀請家長前來觀賞同學的畫作及舞蹈。這種結合舞蹈和繪畫的活動, 更能讓同學發揮創意,把所見、所知、所感和所想表達出來。
舞蹈教學帶來歡樂
每次學校的周年演出,同學都會興高采烈地來排練,認真地做道具,然後穿着 漂亮的服裝,既緊張又興奮,把學到的東西在舞台上展現。鍾覺得,演出不單讓 孩子取得新的經驗,更為孩子帶來歡樂,自己也會因他們快樂而感到開心。
回憶起 60年代她與先生 Gordon一起教美國會( The American Club)的 同學社交舞的日子:那時同學們除了學會華爾滋、快步、恰恰和牛仔,還兼學會 了社交禮儀。看到他們認真地學習、開心地跳舞,她倆都很高興。這愉快的教學 經驗令她倆畢生難忘。
Ms Joan CAMPBELL, MBE
鍾談及早年的學生都會預留許多時間來上課,課後也不願離開, 喜歡在學校流連;然而近年的學生可能需要兼顧的東西太多, 總會來去匆匆。但她發現,也許是近年多了網上學習,孩子們習慣 了更集中去看東西,所以來上課的同學反而明顯地比以前專注、 更有求知慾,上課時也更認真。這一點着實令她感到十分欣慰。
舞蹈訓練的基礎
– 芭蕾
就現代的年輕人,特別是男生,喜歡跳街舞,不願意學習芭蕾舞, 鍾覺得,年輕人喜歡現代的音樂、流行的節拍無可厚非,只要 不過分造作及誇張便可。就像社交舞,倘若多做了不自然的動作 或姿態,都應該糾正過來,因舞蹈最重要的一環是懂得表達自己 的情感。而芭蕾舞對身體各部分的力量、控制、協調以及姿態都有 較全面的訓練,實在是學習其他舞蹈的基礎。
舞蹈員最欠缺的
鍾說,每當做評判,總覺得舞蹈員的面部表情不夠投入,舞蹈 員似乎不太喜歡或不太能夠把內心感情表露出來,而音樂感也 不太好。
她建議:如有優美的調子,同學要多聽,把音樂牢記在腦海裏,
再嘗試把音樂哼出來,並要把音樂和感覺連在一起;要知道,表情 是由心出發的,能夠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感覺,才會令觀眾覺得你 跳得投入。若舞者的動作都能發自內心,表現出來就必然會有所 不同,那就會更加吸引。
老師最應關注的
鍾覺得老師可以更好地裝備自己:
在課堂前準備充足,上課時便能夠因應同學的反應及課堂的 氣氛,隨時改變教學的內容及方法,讓同學更有興趣上課, 更喜歡學習。
要有敏銳的目光,不持偏見,懂得啓發同學的內在潛能,讓他 們在每一堂課都能得到一些東西,包括芭蕾舞的詞彙、知識 及資訊、社交禮儀等;如能經常保持笑容更是最好不過的。
芭蕾舞訓練是很嚴格的,但老師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調劑 以平衡他們的學習情緒。例如:加入一些土風舞,讓同學輕鬆 一下,或在課堂結束前播些音樂,讓同學自我演繹及發揮。
近年許多同學不懂數拍子,分不清楚 2、3、4 拍的音樂,老師 宜多分析音樂的節奏,讓同學把拍子用手拍出來,並鼓勵 同學多聽音樂,讓音樂留在腦海中,跳舞時便可以把感情從 內心抒發出來。
老師要多鍛鍊小朋友腳趾下面的小肌肉,避免立起腳尖時 受傷。
近年舞蹈界的現象
觀眾數目下降
當筆者提及近年本地舞蹈演出觀看人數下降,鍾也發覺, 去年學校 75 周年演出,家長不大願意買門票讓子女在演出 後再欣賞其他節目;她們的學生也很少參加其他芭蕾舞團 體的活動。對於是否可以用買二送三的方式去推銷門票, 讓同學可以多看演出、觀摩學習,鍾也不知道是否可行,因這 也是家長們的選擇。
學生人數下降 鍾感慨地說,香港在過去四年經歷了太多的變化和起伏, 許多人仍在適應衝擊,未能完全走出陰霾;父母送子女到 外國升學,令學校的學生人數大幅下降。學校明年的芭蕾舞 考試仍會繼續,但人數將顯著減少。
解決方法
如要讓舞蹈的氛圍在社區持續地發光發熱,鍾建議,香港 舞蹈總會可以嘗試舉辦恆常的舞蹈活動。例如:以不同種類 的舞蹈為主題,每月舉辦一次活動或興趣班,把舞蹈團體及 喜歡舞蹈的朋友凝聚在一起。
為了應付學生流失的問題,鍾坦言,學校將增開《銀天鵝舞蹈班》 ( Silver Swans classes),按年齡群分班,六人可配予一老師 教授,讓不同年齡的人可以學習優雅的芭蕾舞,認識新的朋友。 當筆者提出,希望她可以教教我們這些退休一族,她笑着回答: 「我會盡力而為」,可見鍾的教學熱誠仍不減當年。
最難忘的一天
在問及這些年有什麼事是最難忘的,鍾開心地表示,莫過於 2016 年獲英國王室頒授 MBE 勳銜。當查理斯王子實實在在站在她 面前,握着她的手對她說:Shall We Dance? 歌曲 Shall We Dance 隨即響起,那種意料之外、莫名的喜悅實非筆墨所能 形容。皇室特意為鍾作出這樣窩心的度身安排,令她永世難忘!
風采依然、活力十足的鍾‧金寶夫人,今年雖然 93歲,平日 仍依舊如常地教舞和打橋牌;深愛着狗兒的她,每年都會 出席香港狗會( Hong Kong Kennel Club)的活動。 她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學校的團隊一直盡心盡力協助她 追夢,把她對舞蹈的熱情傳遞給同學,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讓我們祝願我們的常青樹生活美滿、永遠健康、快樂! 訪問:羅廖耀芝、馮杏美 |
五星級大廚
在此日期前 23.08.24
剛剛過去的暑假,兩年一度的《紫荊盃舞蹈大 賽》於 8 月 1 日至 4 日在沙田大會堂舉行。這次 比賽吸引了眾多舞蹈愛好者的參與,展現了 香港舞蹈界的活力。此外,經過六年的等待, 實體形式的《紫荊盃國際舞蹈大賽》於 8 月 21 日至 23 日順利舉行,為香港的舞蹈界增添了 不少熱鬧的氣氛,讓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魅 力與活力。
《紫荊盃舞蹈大賽》
成績公佈及 評判評語
今年《紫荊盃舞蹈大賽》再加以改良,由四個舞蹈作賽分為五個舞 蹈種類各自作賽,包括:中國舞、芭蕾舞、爵士舞及街舞、當代舞、 公開舞(包括東西方民族舞等等),同時為鼓勵老師創作,所有舞蹈 均須為新編創作品;芭蕾舞組的賽事希望與其他國際比賽接軌, 參加者需要演出一個指定劇目及新編創作品。賽事吸引超過 600 個節目報名,接近往年的一倍,惟因場地所限,最終只能讓 400 隊參賽作品、1600 名舞者參與,一共進行了四日十場的賽事。而 今年大會邀請了 31 位海外及本港的資深舞蹈家分別為各組舞蹈 擔任評委:
中國舞:冼源先生、鄢小強先生、劉佩雄先生、余碧艶女士、謝茵 女士、韓國耀先生、石成初先生
芭蕾舞:Ms Kate Louise McMillanzc、Mr Ngoc NGUYEN Anh、陳基琼女士、劉燕玲女士、秦懿欣女士、龍世儀女士、高春貴 先生
爵士舞及街舞:Ms Kate Louise McMillanzc、陳紹傑先生、 陳穎業先生、郭偉傑先生、Mr Eddie De Guzman、陳俊夫 先生、李志強先生、Ms Mandy Petty、曾金星先生、龐俊達 先生、Ms Yoo Hyeon- ah
當代舞:Mr Ngoc NGUYEN Anh、Ms Yoo Hyeon- ah、 李志強先生、莊陳波先生、黃狄文先生、李咏靜女士、黎德威先生 公開舞:陳基琼、Mr Eddie De Guzman、曾金星先生、鄢小強 先生、廖春慧女士、劉定國先生、梁美嘉女士
比賽期間,老師與學生在場內專注地準備,家長朋友為舞者在 場外打氣,場面十分熱鬧,為緊張的比賽增添了生氣。
獎學金
自上一屆開始,大會希望發掘及培育更多具 潛質的年輕舞蹈員接受有系統的舞蹈訓練。
於《小紫荊盃》單項賽事獲獎,並合符年齡之 參加者,可獲大會推薦參加「香港演藝學院 ——青年精英舞蹈課程”種籽計劃”」( GYDPSEED Programme)之甄選。經甄選後, 最後取錄共 5位優秀學生。
《紫荊盃國際舞蹈大賽》
紫荊盃場刊
相隔兩屆紫荊盃後,再次舉行線下紫荊盃國際舞蹈大賽 2024。 今年改為用線上形式進行初賽,吸引了 94 個節目來自香港以外 的地區報名參加。經評判評審後,當中 51 個節目獲選,連同 79 個 於《紫荊盃舞蹈大賽》獲獎的本地節目,一同晉升於 8 月 21 - 23 日 沙田大會堂舉行的決賽。各類舞蹈評判如下 : 中國舞:劉迎宏先生(澳門)、張潤華先生(中國內地)、江東教授 (中國內地)、高成明先生(中國內地)、哈斯敖登教授(中國內地)、 楊雲濤先生(香港)、盛培琪教授(香港)
芭蕾舞:李恆達先生(美國)、張潤華先生(中國內地)、張建民教授 (中國內地)、賴秀峰教授(台灣)、秦懿欣女士(香港)、張曉雄教授 (台灣)、趙柏鈞教授(新加坡)
爵士舞及街舞:李恆達先生(美國)、張潤華先生(中國內地)、冼源 先生(香港)、陳穎業先生(香港)、張建民教授(中國內地)、賴秀峰 教授(台灣)、高成明先生(中國內地)
當代舞:張建民教授(中國內地)、張曉雄教授(台灣)、趙柏鈞教授( 新加坡)、江東教授(中國內地)、高成明先生(中國內地)、冼源先生( 香港)、黃狄文先生(香港)
公開舞:李恆達先生(美國)、賴秀峰教授(台灣)、張曉雄教授 (台灣)、趙柏鈞教授(新加坡)、江東教授(中國內地)、哈斯敖登教授 (中國內地)、陸恩美女士(香港)
優勝者演出暨頒獎禮
優勝者演出暨頒獎禮於 8 月 23 日假沙田大會堂順利舉行,大會 榮幸地邀請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劉明光先生、香港藝術發 展局副主席楊偉誠博士及香港舞蹈總會會長區永熙先生及一眾 董事主持頒獎儀式,頒發獎項給予各金獎隊伍。希望下一屆紫荊 盃能夠於香港的舞台上看到更多高水平的節目,繼續讓香港舞者 與國際舞者相遇,交流心得。
撰文:王愷靖
(由左至右) LUK Hiu- wing, Elena 陸曉穎、 LEONG Hoi- lam, Vianna、 WONG Bella Yin So 黃妍愫 、 CHAU Yat 周逸、TAM Aidan
《紫荊盃 2024》延伸活動
國際舞蹈大師〝零距離〞與你 國際編舞大師座談會 通過紫荊盃評判們的經驗,展示了國內外最新、最流行的 編舞理念和方法,同時亦分享不同舞蹈種類的編舞手法, 探討編舞老師可以如何從音樂、題材等方面,提升舞蹈 創編或舞者的表演水平,相信對各參與的老師都有所得 著,啟發香港青年編舞對日後作品加深要求。
國際編舞大師班 今屆大會邀請了 3 位國際資深舞蹈大師授課 3 埸不同 舞蹈種類的大師班,包括:張曉雄教授教授現代舞班, 哈斯敖登教授教授蒙古族舞及陳基瓊女士教授芭蕾舞。 報名人數,全部班別額滿。課堂中參加者表現投入,與不 同地區的參加者交流,完課後更主動練習,將所學的舞蹈 小品都記錄下來。
國際 07.16-21
今年的國際青少年舞蹈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柴灣青年廣場未 能提供場地、膳食問題及學生們外遊等,故未能像以往一樣舉辦 宿營。在同事的努力及多方面的協調下,舞蹈總會租用了演藝學 院三個舞蹈室作為上課地點,將宿營改為日營,學院食堂亦解決 了午飯問題。但收生方面也遇到困難,幸好以往曾為舞蹈營教授 朝鮮舞來自吉林的逄英環老師,帶領了十多位學員到港參與,令 到每班人數不至太少。
主修的教課老師有來自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的 Ms Zoey Camilleri 教爵士舞、來自內蒙古藝術學院的阿拉騰·德樂黑老 師教授蒙古舞及因未能邀請到西方舞導師到港,來自本會執行委 員會的馮杏美老師教授羅馬尼亞舞。在每天上課後的晚上,還邀 請到逄英環老師教授朝鮮舞公開工作坊。在舞蹈營後的星期六及 星期日亦由阿拉騰·德樂黑老師教授蒙古舞公開工作坊。過程都 非常順利及受歡迎。今年舞蹈營中也有三個副修舞蹈—— K- pop 由利佩佩老師教授、拉丁舞由羅迪欣老師教授及現代舞由林波老 師教授。
在星期五的閉幕禮成效展示中,各同學的落力表演,深受家長認 同;阿拉騰·德樂黑老師的親身示範更掀起全場的高潮。各同學及 家長都覺得舞蹈營非常成功,並期望明年能再次舉辦;朝鮮逄英 環老師也說會帶多些同學來參與。明年的舞蹈營( 2025.07.2225 )將會如今年一樣在演藝學院舉辦日營,西方舞課已邀請到亞 美尼亞舞蹈老師 Tineke Van Geel來港,除在舞蹈營教授外,亦 會在 2025.07.19 及 20 日舉辦亞美尼亞舞蹈公開工作坊。請大家 預留時間參與。
雖然舞蹈營改為日營,但工作量仍然很大,希望各執行委員及理 事大力協助,使到項目能暢順舉行。
2024營長 劉定國
2024 年暑期舞蹈工作坊回顧
在剛過去的暑期舞蹈工作坊,香港舞蹈總會特意邀請了兩位來自中國內地的著名老師——阿 拉騰德樂黑老師及逄英環老師,在香港演藝學院的舞蹈課室為參加者帶來一個豐富多彩的舞 蹈體驗。
來自內蒙古的阿拉騰德樂黑老師教授了兩段具特色的蒙古筷子舞小品,利用了具蒙古風格的 筷子作為道具邊打邊舞,展現了蒙古舞的靈活性和創造力。舞蹈節奏鮮明、動作敏捷、情緒熱 烈,老師引導每位參加者深入體驗蒙古文化的獨特魅力與精髓,讓大家在舞動中感受到這片 土地的文化底蘊。
而來自延邊的逄英環老師則帶來了精緻細膩的朝鮮舞教學。課程一開始,老師以朝鮮基本腳 步為基礎,逐漸加入不同的手型和道具,讓學員從淺入深地掌握朝鮮舞柔韌、優雅、深沉的舞 蹈風格。逄老師亦特別從延邊帶來了令人期待的傳統朝鮮扇,並教授了一段富有韻味的朝鮮 扇舞,讓學員們體驗到朝鮮舞的獨特魅力及韻美。
是次工作坊不僅增進了學員的舞蹈技巧,更讓大家透過舞蹈深入了解了蒙古和朝鮮的豐富文 化,無疑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期待 2025年暑期再與大家相聚,共同探索更多舞蹈的美妙!
精英盃 中國舞比賽
2024
2024年 12月 7日和 8日,久違六年的盛會「精英盃中國舞比賽 2024」於青年廣場 Y綜藝館隆重舉行了。 比賽是以中國舞為主,專為曾參加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等級考試課程的學生而設。比賽吸引了接近 500 名舞者參加,帶來了 40 個精彩的中國舞節目,包括古典舞及民族民間舞蹈。這不僅是一次舞蹈 技藝的交流,也是對中國舞蹈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本次比賽的評委由北京舞蹈學院考級院派出副院長安歌昕女士 及資深考官石玉紅女士,以及本會藝術總監、北京舞蹈學院第一 屆畢業生冼源先生擔任是次評判,三位評委對舞者們的表現給予 了高度評價,認為他們的舞蹈水平相當出色,尤其在民族風格的 掌握上,展現了深厚的功力。他們相信香港的老師在推行中國舞 等級考試方面的表現,卓有成效,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舞蹈能力, 也為傳承中國舞文化奠定了基礎。
除了金、銀、銅獎外,每個組別均設有獎學金,給予得分最高的 節目,希望能夠鼓勵舞者繼續努力,在舞蹈的學習上取得更大的 進步。
教師研討會
兩日的比賽完結後,大會特別安排了一場研討會,讓香港的中考 教師有機會與安歌昕副院長及石玉紅考官進行深入交流。安副院 長概述了北京舞蹈學院考級院現況,強調中國舞等級考試課程的 持續更新,教材隨著時代的變遷、學生的能力而不斷改進,亦分 享了這套教材如何幫助學生走向舞蹈專業化的過程,與北京舞蹈 學院的本科接軌。此外,本地教師分享了在香港教授舞蹈課程的 變化。資深的教師反映,隨著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的改變,他們上課 時的內容和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調整,希望讓學生能夠得到最好 的學習機會。
是次研討會促進了本地教師之間的交流,讓大家能在未來的教學 中更好地面對一切的挑戰,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為推動中國舞 教育的發展,繼續努力。
撰文:王愷靖
香港舞蹈總會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舞總基金)分別於 2019 年及 2022 年成功舉辦「舞蹈教育提升計劃」進修平台——《編創傳承》。課程為 香港新一代的年青編舞提供一系列的編導進修階梯和技術支援。 計劃大獲好評,獲得界內、外人士的讚賞,參與的新晉編舞獲益良多, 其創編節目各有特色,成效可見。有見及此,舞總基金於 2024 - 25 年 度再接再厲,開辦第三屆「編創傳承」計劃。今屆總共 10 個團體(包括 Violet Creation International、元朗舞蹈團、好皮藝創、星榆舞 蹈團、春蕾舞台藝術工作坊、美諾諦詩舞蹈工作坊、苗徽舞集、香港紫 荊花舞蹈團、童學舞、韵情舞坊),合共 13 位學員參加計劃。他們分別 來自不同舞蹈種類背景:芭蕾舞、中國舞、現代舞等等。
舞蹈編創及作品分析 楊雲濤老師
舞蹈編創及作品分析 黃狄文老師
舞蹈編創及作品分析 陳基琼老師
舞蹈編導概論 吳雪梅老師
編舞實踐課程 張建民老師
很榮幸邀請到北京舞蹈學院創意學院張建民教授擔任課程的首席導師, 並教授主要課堂——「編舞實踐課程」。張教授用不同的編舞理論引導 學員創作出自己的作品、如何運用舞譜去編創,學員即時創作出不同的舞蹈 小段,之後張教授將所有學員的編創組合,合成為一個舞蹈小品。這個演變 帶出了整個編創舞蹈的思考過程,亦成為了是次匯報演出的「序」。
本會資深舞蹈家吳雪梅老師是本屆的演出統籌,她為學員上了「舞蹈編導
概論」。吳老師與學員分享作為編舞所遇到過的經驗與編創技巧,與學員 討論並分析他們的編作品意念,當中的細節,包括音樂、空間、動作、感覺 等等,讓他們可以對將會編創的作品建立鞏固的結構。
為了讓學員能接觸到不同舞蹈種類,本會亦邀請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
楊雲濤先生、城市當代舞蹈團副藝術總監黃狄文先生及香港演藝學院舞 蹈學院芭蕾舞老師陳基瓊老師擔任課程導師,與學員上「舞蹈編創及作品 分析」的課堂。老師們於課堂中分享自己多年來編舞的方法和改變,不同舞 蹈種類的編舞過程、手法和靈感來源,並於課堂中與每位學員逐一分析,了 解學員的作品動機後,再提出改善的建議,加深學員對編創新動作的認識。
此外,今屆邀請了多位業界專業人士向學員講解不同有關舞台及主題上 的課題,包括:韋柰老師講解「音樂與舞蹈」,探討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係; 温俊詩老師講解「佈景及服裝設計」,了解舞台上如何透過不同的佈景去呈 現的視覺畫面;賴詠珊老師的「舞台與燈光應用」,讓學員認識燈光在創造 氛圍中的角色;成博民老師與盧榮老師教授「舞台新科技」,如何利用多媒體 提升舞台效果;曾柱昭老師講解「劇本編寫」,幫助學員理解故事構建的重要 性,以及由温紹武老師與學員作「詩詞解讀」,解釋每首中國詩詞的內容及 其朝代的背景。
接下來 3 月 8 - 9 日將於上環文娛中心劇院舉行這個課程的匯報演出,13 位 學員將自己所學的實踐出來,向大家展現一個以「中國詩詞」為題的全新 舞蹈作品。
劇本編寫 曾柱昭老師
詩詞解讀 温紹武老師
音樂與舞蹈 韋柰老師
舞台新科技 盧榮老師、成博民老師
舞台與燈光應用 賴詠珊老師
佈景及服裝設計 温俊詩老師
原創舞劇「紅梅再世」與廣州歌舞團合作
沉痛告知各位,
我親愛的母親鄭偉容女士 2024 年 9 月 23 日晚上 11 時 42
分於律敦治醫院不幸病逝, 終年 88歲!
母親一生心繫舞蹈,從事舞蹈創作、舞蹈教育工作超逾七十年。今年獲頒授「香港 舞蹈卓越貢獻獎」殊榮,9月 23
日頒獎典禮晚上,我代表母親接過獎座並送到醫院。
母親在看到記載著她輝煌榮譽的獎座後,不久安詳離世,一生寫上了完美的句號!
李艾琳 | 09.2024
再次沉痛告知各位,
親愛的父親李九疇先生繼日前母親離世後,亦於 2024年 10月 10日下午 5時 03分在
律敦治醫院不幸病逝,終年 91歲。
願我的父親母親在天上繼續攜手相愛!
李艾琳泣告 | 10/ 10/ 2024
本人謹代表香港舞蹈總會全體仝人,懷著悲痛的心情,對您和李九疇老師的相繼 離世,表示哀悼!
鄭老師是香港最早一代的舞蹈工作者,一直從事中國舞教育工作和創作,至今超過 七十年,仍兢兢業業,從不言倦。在您近 70 年的辛勤經營下,為香港培育了一代又 一代的舞蹈專業演員、專業教師和舞蹈的愛好者,功不可沒!
在擔任香港舞蹈總會的執行委員會主席和董事局成員的十多年間,您一貫無私奉獻 的工作態度、您那超前的創業願景,協助了舞總走向新的境界,克服了一個個困難, 取得了莫大的成績,得到了業界、全體會員和員工的尊重和愛戴。
鄭老師離世前,剛由香港音樂舞蹈界慶祝國慶 75周年籌委會舉薦,獲頒授【香港舞蹈 卓越貢獻獎】,得到了業界的表彰和獎勵,為大家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敬愛的鄭老師與世長辭了!我們失去了好老師、一名好領導 鄭老師! 我們永遠懷念您!
區永熙 SBS, JP
香港舞蹈總會會長 | 暨全體會員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