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建基於文化
ISSUE 2023
2023年第一期 舞總頻道 舞蹈連線 舞蹈科學 《逸舞情》謝幕大合照
HONG KONG DANCE NEWS
15 MAR
HONG KONG DANCE NEWS
舞蹈建基於文化
每期有2個1/4 廣告,
《香港舞訊》才可收支平衡;
每期有4個1/4廣告,
《香港舞訊》就可以加多2000份, 並免費寄給舞蹈學校的學生們。
舞訊期望為舞蹈教育做得更好, 誠邀您成為同路人, 支持《香港舞訊》。
廣告查詢 - 3758 2189
(852) 2967 8253
(852) 2967 1591
hkdf@netvigator.com www.hkdf.org.hk
編輯室
在福兔迎祥的春天,本會仝人謹向讀者們呈上至誠的祝福,祝 願大家兔年大吉、人人平安喜樂。
2022年冬天,也是舞總忙碌的季節,除了恆常的CSTD考試 外,由陳磊老師主導的「逸舞情」已順利完滿公演;本會的大 型舞劇《緣起敦煌》的其中舞段《極樂世界》應寶蓮寺邀請, 參加除夕倒數《福佑香江 同心邁向2023》,即場在TVB直播; 於12月舉行的會員大會也在會員的支持下,順利舉行。
踏入2023年,特別設計了新標誌Logo,為慶祝舞總邁向成立 45周年加添色彩。為示隆重,專責委員會擬出一系列的慶祝活 動,而重頭節目「中華文化舞蹈節」將於8月中舉行。當中包括 由緣起敦煌班底製作的全新舞劇《水不揚波》、《非遺之舞》 研討會,以及《香港舞蹈博覽2023》等,十分期待! 另一方面,為紀念多位舞蹈界前輩,本期特為大家介紹中國第 一代舞蹈表演藝術家趙青老師、與香港早期舞蹈發展關係密切 的梁倫老師和舞總的老朋友黃健強老師等,特意向他們致敬。
新聘藝術行政主任
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行政人 員實習計劃」資助,本會聘任 全職藝術行政主任陳珮汶小姐 (Emily)。
珮汶畢業於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 士課程。自幼學習芭蕾舞,有多
年舞蹈經驗,曾參與多個演出,
在學期間曾於其他表演藝術團體負責行政的工作,對藝術行政 的工作充滿熱誠。
歡迎珮汶加入舞總大家庭!寄望珮汶努力,協助舞總發揚舞蹈 藝術、鼓勵推動本港之舞蹈發展。
《香港舞訊》為免費 派發予會員的刊物, 如會員欲索取更多的 《香港舞訊》,歡迎 與本會查詢。
香港舞蹈總會有限公司
Hong Kong Dance Federation Limited
Rm B, 26/F., Grandion Plaza, 932 Cheung Sha Wan Rd., Lai Chi Kok, Kowloon, Hong Kong
九龍荔枝角長沙灣道932號興迅廣場26樓B室
督印人:劉定國
編輯委員會:冼源、羅廖耀芝、馮杏美、
温雄、陳紀賢 、楊志穀、陳磊、曾雪麗
執行編輯:王愷靖
設計:tHINKING bOX ltd.
廣告 / 訂閱查詢: 2960 4940 (王小姐)
4 月 世界舞蹈日2023
香港舞蹈總會及香港舞蹈團於今年再度聯手,推動多元舞蹈文化、 教育及表演,並希望透過呈獻愉快的舞蹈節目,給觀眾帶來力量。
5 月 袋鼠盃舞蹈比賽2023
適逢CSTD 90週年,在新冠疫情緩和之際,再次由CSTD派出澳洲 評判來港作現場評核。
7 月 國際青少年舞蹈營2023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 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嘉賓意見並不反映本會立場。
三日兩夜的多元國際舞蹈營,由多位來自本地資深的舞蹈家攜手主 持多個不同類別的《舞蹈課程/工作坊》,營內亦會舉辦《舞蹈交 流晚會》、《表演及比賽》、《結業成效展示》等項目,內容充實 豐富。
資助
69003960
揚帆出海,展望將來
2023年為《香港舞蹈總會》成立45周年之慶。總會特別設計一標 誌,而創作舞劇《水不揚波》 亦為慶祝活動的重頭節目。
《水不揚波》這一項目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英歌 舞」和具有香港特色的「天后誕」為藍本。
據說『天后』媽祖於幼年時有預測天氣的異能,讓漁民可以提早 準備避開災難。故 沿 海居民後期立廟奉祀,以陸巡和海巡進行。 漁民會在帆船和駁船上掛滿色彩繽紛的旗幟和飄帶,帶着天后 像,敲鑼,打鼓,舞獅,在海上巡遊,祝願風調雨順。
這45周年慶典的標誌遂以此船隻作為構思重心。
船桅
作為舞蹈界最堅固的柱樑、定位清晰。
金色船身
以金碧輝煌, 閃耀奪目的姿態 帶領群雄前進。
飄帶
彩色,多姿彩,多元化,多舞種 ; 更含共融,齊心,共同方向。 是喜慶,勝利,凱旋之意喻。
船槳 是推動舞蹈發展的主要動力。 軚盤 勇往直前,尋找新方向。
8 月 中華文化舞蹈節 大型舞劇《水不揚波》
掌舵人 堅守崗位, 協助舞蹈界多方面發展。
領百家齊飛騰。
12 月 會員大會
以《緣起敦煌》原班製作團隊續任,資深編劇家曾柱昭和編舞家 陳磊攜手創作出一套以歷代南遷的「流人」為經,以父子親情為 緯,加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天后英歌、媽祖信仰等,塑做香港人 堅毅進取的精神。結合台前幕後的精英,創作一齣既中國而又現 代的香港舞劇。
《非遺之舞》專家研討會暨大師班
由海外與本地的學者介紹多個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 蹈,並主持多個大師班,讓參加者了解並體驗「非遺」的舞蹈 特色。
香港舞蹈博覽2023
今屆舞蹈博覽,除了有來自本地的「中型」舞蹈節目及多元「小 品」節目外,大會特別邀請來自外地團體的優秀作品來港參演, 為香港帶來一個融合中外、豐富多樣、極視聽之娛的的國際合作 交流演出。
吳劍玲
乘著香港舞蹈總會45週年,與舞總會員及多年來積極支持舞總的 朋友聚首一堂,一同回顧舞總的工作、見證舞總的成長、展望舞 總的未來。
3
周年活動預告
董事
《香港舞蹈總會》秉承 —— 集百家之力,揚帆遠航,逆光而行,面向征途。
舞 躍揚帆為遠航, 蹈 火赴湯逆光行, 總 動全員征新途, 會
左至右:營運總監温雄、行政總監羅廖耀芝、
緣起敦煌
香港舞蹈總會的品牌節目大型舞蹈詩《緣起敦煌》,繼2021年於香港文化中心第九度公演後,於 2022年12月份一口氣作了兩度小型演出。
演出一:大嶼山寶蓮禪寺2023元旦叩鐘祈福活動 大嶼山寶蓮禪寺舉行一年一度除夕倒數《福佑香江同心邁向 2023》活動,以天壇大佛的鐘聲為廣大市民祈福,祈願新一年吉 祥平安。大會請來中聯辦副主任陳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民政 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及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主持叩鐘儀式, 為香港新一年祈福。
寶蓮禪寺的主持因曾經到劇場欣賞《緣起敦煌》演出而印象深 刻,特意邀請香港舞蹈總會派隊於活動中演出《緣起敦煌》舞段 《極樂世界》;而編舞陳磊老師更粉墨登場,親自扮演角式「天 鳥羽人」於節目中演出,其他演出團體包括星研舞集、星榆舞蹈 團及曉舞蹈等。
節目由香港無線電視負責製作並於 MYTV super 及翡翠台直播, 亦可掃以下QR Code 重溫。
演出影片
演出二:【千里江山在故宮】文化之旅活動
活動於2022年12月13日晚上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演講廳舉行, 據主辦單位蔡冠深博士表示,是次活動是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 25周年,響應落實國家規劃,發揮香港融通中外,弘揚中華優秀 傳統文化的功能,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平台,及宣傳香港故宮 文化博物館啟用盛事。
活動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表演形式,演出包括香港天籟敦煌樂 團現場演奏原創樂章《故宮》、古琴師余美麗現場古琴古典獨 奏,以及播出廣州交響樂團演奏的大型原創交響樂《千里江山》 第六樂章的視頻等節目。
本會榮幸地受邀於現場選播大型舞蹈詩《緣起敦煌》選段視 頻,接著便是由陳磊老師特為此次活動創作的全新獨舞《聞法 飛天》,並由本地藝人蔡頌思小姐作首次公演。整隻舞蹈背景 以洞窟動畫襯托,運用打印了梵文的5米長薄紗作為佛法經卷 道具,以操控薄紗的不同互動方式來呈現讀、看、醉、融等動 態,將敦煌壁畫中的靜態舞姿融入當代肢體動態之中,以多元 “聞法”的動態形式詮釋敦煌經典飛天“悟道”的美態。
4
緣 起 敦 煌 .
文:温雄
藝人蔡頌思、編舞陳磊及顧問曾柱昭 藝人蔡頌思演出《聞法飛天》 藝人蔡頌思及編舞陳磊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寶蓮禪寺凈因大和尚與演員合照 緣起敦煌選段 - 《極樂世界》 緣起敦煌選段 - 《極樂世界》 (外篇)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劉禹錫•《烏衣巷》
這首憑吊金陵秦淮河岸古蹟的唐詩,慨嘆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貴族,因戰亂南遷,離鄉別井的哀怨。 而書聖王羲之亦留下了〈喪亂帖〉的悲哀手蹟。本劇題名,取材自王羲之書法,以敍幽情。
流人之歌
中國歷代皇朝更替,時局動盪,戰亂天災,逼 使北方氏族,多次大規模南遷。經歷南蠻之 地,山林瘴氣,遷途凶險萬分。遷徙流離之 眾,古稱「流人」,他們如蘭陵王帶上假面, 以增威懾蠻方之勢。流徙至天涯海角,以尋安 身立命之所。
先入為主
早期到達之眾,可佔 沿 海平地耕作及方便捕 魚,遲來的只能落戶山區,更被稱為「客 家」。移民與原居民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和 風俗,相遇爭奪資源時便會發生衝突,是內陸 文化與瀕海文化的碰撞,其調和滙流的契機, 就是大眾對天后的崇拜。
天后傳奇
天后相傳原名林默,暱名默娘及媽祖,生於北 宋建隆元年(960年),是福建莆田湄洲人, 父親是海巡官員。林默長大後有預測天氣變化 的異能,救了不少出海的漁民。歷代尊稱她為 天妃,清朝康熙初年更封她為天后,帶著國人 對她能致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的祈望。相傳於 海上危急時呼喚媽祖,她因未及穿戴天后朝
服,便即以披髮紅袍之身降落於船桅上,大放 紅光使水不揚波,拖船脫險。2009年10月,媽 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 遺產代表作名錄。
香港英歌
香港最著名的佛堂門天后廟,始建於南宋咸淳 二年(1266年)。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是天 后誕,元朗大樹下天后古廟有賀誕巡遊慶典, 本地居民以梁山泊好漢的畫花臉妝式,跳英歌 舞助慶。英歌從潮汕地區傳來,相信是紀念南 宋末年文天祥於潮州帶領當地義軍抗元慘敗有 關。英歌舞者握雙短木槌,隨着強勁的鑼鼓 節拍起舞,既有舞蹈的美感,又兼具武術的 張力,彰顯先民不畏艱辛的奮鬥精神,感恩 天后的眷顧。英歌更入選香港非遺清單項目 (編號2.5)。
傳統文化
香港文化推廣大使譚盾說:「中華文化為我打 開過很多道大門。中華文化是我們的引擎、燃 料,更是我們能量之源。」他更語重心長地 說:「我特別想跟香港的年輕人說 —— 我們 的傳統文化不是包袱。」
水不揚波
<水不揚波>是繼<緣起敦煌>後,我和陳磊導 演再度合作的舞劇,今回更加入香港作曲家鄧 樂妍,請看我們怎樣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提煉一 齣既中國的而又是現代的香港舞劇,今年8月 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
5 文:曾柱昭 淺 談 英 歌 .
元朗大樹下天后古廟 元朗潮僑的英歌巡遊演出 廣東普寧南山英歌隊
隨著疫情漸遠,本港舞台即將迎來各大型舞蹈賽事和表演等。幾年下來,那一顆顆不曾停歇,無法 限聚的心,早已全力推進,舞力全開中!
舞蹈是肢體語言,是語言表達的一種方式和行為;詩經中對舞蹈的解釋,是在人類情緒活動高漲到用 言語感嘆、詩歌唱吟都不足以予以表達之時,“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即下意識的利用肢體動 態的舞蹈行為,將內在的豐富情感抒發出來。可見,舞蹈是內在精神情感驅使下所展現出來的外在肢 體動作行為,也是人類原生型態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最高形式。也因此,舞蹈除了外在的肢體之 美,更重要的是那內在驅動的“美”的源泉。
舞蹈表演中
“美 從 何 來”
文:陳磊
要說“美”從何來,必須先行了解舞蹈藝術的審美過程,舞蹈審 美是通過對舞者肢體動作的行為方式,或以此為建立的舞台畫 面、藝術效果等的解讀,來獲取心靈世界的感懷與滿足的過程。 這種情感體驗稱之為“藝術共鳴”,是人們在欣賞藝術作品時一 種精神層面的感同身受,與意識層面的似曾相識。舞蹈的審美正 是伴隨著欣賞者在舞蹈表演過程中,不斷的產生共鳴的作用下, 獲得一種“美”的情懷感知與心靈感受的。“共鳴”讓舞蹈審美 的功能性得以作用和發揮,“美”才應運而生。
這也就是我們不會將肆意揮動的肢體行為稱之為舞蹈,更不會對 不知緣由、自嗨自樂的表演投以欣賞的目光。舞蹈之“美”涵蓋 了外在肢體動態行為,以及內在意識精神層面的雙向合一,並在 舞蹈表演的過程中,有機的釋放出來。對於觀眾而言,“舞蹈之 美”是稍縱即逝的,是肢體與靈魂碰撞的瞬間,可以用一見傾 心、過眼難忘,甚至回味悠長來形容演賞共鳴的那種美妙,不可 否認,動態語彙所創造的審美空間是廣義多面的,觀眾們對於肢 體動作所傳遞的語言信息,其審美解讀也是因人而異的,因此, 如何將舞作之“美”予以表現,如何更好的觸動觀眾“共鳴”的 心弦,便成為了舞蹈表演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就大部分的舞蹈作品而言,“美”存息於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一 份“善”念之中,“善”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依戀,是 與生俱來、無法割捨的兒女情長;作為一份普世的價值,“善” 源自人類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生命的理解,無論時空與文化,人們
對因“善”而產生的“美”具有強烈的共識,這正是產生共鳴的 重要基礎,然而,不同時空、文化下的人們表達“善”的形式和 方式各有不同。當我們步入一個舞蹈作品時,你是否有靜下心 來,好好瞭解一下作品成立的背景?是關於民族情懷,還是關乎 地域生活,是宗教的信仰崇拜,還是人性的情仇冷暖;不同的山 有各自的偉岸,不同的水孕育了不同的情懷,不同的社會環境中 人的感知也有差異。而舞台表演中的情緒情感,我把它比喻為透 明的。觀眾透過你的演繹,來了解那不同的山,不同的水,不同 的人;不同的地域、社會、生活,造就了他們在情感表達上的各 不相同,如果我們先從這些不同入手,對該民族、傳統文化多 一分了解,我們就能更切實的從心態出發,把握形態;而不是反 其道而行之,在舞台上笑得空洞、舞得蒼白,用牙疼的表情來詮 釋“美”!要知道,對於外在的美,每個人的標準都各有不同, 正所謂眾口難調,何以滿足?!但源自人心之“善”所激起的, 是觀眾對那份普世價值的永恆讚美,是透過你的舞蹈所感悟到的 人文之美和生活之美。
當我們瞭解了舞蹈“美”的緣由出處,我們還需要借助舞台表演 的表現方式,來將其傳遞及抒發,如果說舞蹈作品之美源於“ 善”,那麼舞蹈表演的過程必將求“真”——
6
隨 筆 淺 談 .
(上)
(未完待續)
— 高蛋白增肌 —
作為芭蕾舞蹈家的我,要擁有優美體態,強健肌肉,就必需要攝取優質蛋白質食物。舞蹈家持續訓練, 反覆破壞及修復肌肉組織,才能增加肌肉量,打造完美體態。
—
舞者需知三個營養管理的竅門:
迷思 (一)
三大關於宏亮營養的迷思與質疑 —
蛋白質會讓你身體變得笨重,增加不必要的肌肉?
事實:蛋白質對肌肉恢復是十分重要,因為它不時在建造和修復組織,而且蛋白質對於生產能量和提升免 疫功能是極為重要;單靠攝取蛋白質是無法增加肌肉,需要配合適當的運動和飲食才能增加肌肉。
迷思 (二) 很多人覺得舞者應該避免進食碳水化合物,因為會增加體重? 事實:碳水化合物是大多數生物關鍵能量的來源,是一種主要的食物,它並不是舞者敵人。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有三大作用:它是能為身體提供即時能量的燃料,能協助身體提供及儲存的能量,協助 消化和預防疾病。攝取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讓身體有足夠能量去燃燒脂肪,不容易感到疲勞,令舞者 的舞蹈更有力量。
— 脂肪會令你肥胖 —
迷思 (三) 脂肪並不健康,而且進食脂肪會令人肥胖?
事實:天然脂肪或健康脂肪(如:牛油果、橄欖油、魚)對身體的運行至關重要。健康脂肪可以調節飢餓、 提供熱量和可儲存能量,維持神經功能正常。
提供必須的維生素,能令皮膚、指甲、頭髮強壯,更可以改善大腦功能和大腦發育,也可以防止炎症和提 高免疫能力。
舞蹈老師可以怎樣鼓勵學生維持健康飲食與營養習慣?
老師很多時都忙着教授舞步,很少和學生提及飲食營養的重要。我建議老師可以透過講座來推廣健康飲食 與營養習慣,使學生更理解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並明白均衡飲食和食用不同種類的食物,是對於他們訓練 和喚醒傷患及恢復是十分重要。
健康的飲食更可幫助傷患復原,老師可以與學生們一起討論「蛋白質」如何恢復肌肉,「脂肪」對腦部發 展的的好處,「碳水化合物」對能量的必要性,讓他們學習這些基本微量營養的價值。
最重要是記着我們要談論的,是舞者所吃的東西,必須能滿足他們身體的需求,才能達到最佳表現和得著 健康,並不是盲目節食和只吃單一的食品,以達至修身或苗條的狀態,要理解身體和食物的功能才能有最 好的果效。
x x
7 舞 蹈 家 主 廚 x 主 廚 x 營 養 師 .
Cooking Queen Studio創辦人 國家二級營養師 芭 蕾
文:曾雪麗
舞 蹈 家 主 廚 營 養 師
—
碳水化合物是你的能量來源 —
趙 青
對老同學的 一些回憶
文:冼源
1954年在北京通過考試被取錄後,我們班的二十 幾位同學,在朝陽門外白家莊北京舞校新校址正 式開始了學生的生活。那時大家通過互相介紹, 才知道趙青是原中央歌舞團的演員。雖然男女班 是分別上課,但學校在假日都要舉行全校的聯歡 集會。我們班每次必定出節目助興,而每次演出 節目都是由趙青、鄔福康和我三人擔綱演出,郜 大琨負責策劃,這樣大家關係也就很熟了。表演 的內容和形式都是一些風趣的搞笑節目,同學們 看得津津有味。於是以後凡是有全校的聯歡活動 我們三人必定會演出風趣的小品。也因表演有默 契,許多情節在 台上臨場發揮獲得了歡樂輕鬆的 效果。
畢業後,同學們都各自在自己的單位忙碌着,大家幾乎都未見過 面。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概是1972年,我帶隊到北京學習<紅色 娘子軍>的一些修改舞段。一次我和演員們在北京大街上,突然 碰見迎面而來的趙青,十幾年未見了,又處在文化大革命期間, 大家都很驚喜,互相熱情擁抱。她問我:“你來北京幹嘛?”我 說:“來學習<紅色娘子軍>”。她激動的說:“你們太幸福了, 還在搞舞蹈,我們現在都關在農場改造。”“短暫的相見”, 簡單的交談,流露出老同學之間的珍貴友情!
2014年,正值北京舞蹈學院建院60周年校慶,當年幾位同班同學 趙青、斯琴塔日哈、王佩權、傅新莉、梁惠敏和我都回院慶祝。 老同學相聚,真有久別逢親人的感覺。大家暢述當年學校的生活 和各自己的情況。那數天的時間,都沉浸在歡樂和友情中。
2016年,我的大兒子在北京結婚,我特地請了趙青參加兒子的婚 禮,席間大家談笑甚歡。
2018年,舞總赴京參加“相約北京”的藝術節,演出了<緣起 敦煌>,我又再次邀請她出席觀賞。演出後她和其他嘉賓步上 舞台 ,還講了許多熱情鼓勵的話。
趙青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舞蹈藝術家。回憶這一幕幕的往事,好像 就在眼前掠過。如今老同學、老朋友已乘鶴西去,那些回憶也變 成了懷念和哀痛!趙青同學,一路好走!
1 2 3
趙露丹常想起父親為了一個角色的某個動作,經常排練幾十
次的嚴肅態度,而自己這麼年輕,正是打基礎的時候,更應 當向父親學習。她堅信:“藝術是最誠實的,你付出多少, 它給你多少,來不得半點虛假。”
所以,從入校第一天起,她對自己就從嚴要求,堅决不靠父 親的聲望求得虛名,而一定要向“中國的烏蘭諾娃”這個目 標奮進。
節錄自李南友(1987年)
《中國當代舞蹈家的故事》中〈舞劇史上第一位影星趙青〉
趙青—我國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劇《寶蓮燈》的主人公。
她談到《寶蓮燈》,“三聖母是個感情經歷複雜的人物,內心體驗一定要豐富,但表演時却必須懂得節制,不能太减,心 裏沒有八分,勉強做到八分、九分,一定虛假,頂要不得,心裏有八分,往六分、七分上做,就合適了。”
首先,想到了她的“苦命”。上天沒有賜予她“修長的身材”和“柔韌的四肢”,却給她一副“好腸胃”一特別善於吸收 營養。局外人大都對“趙丹之女”的得天獨厚,“體會”顧多。卻不知,無論是誰的女兒,作為舞蹈演員,都要靠形體“ 說話”!趙青為此,起早貪黑,比旁人一天多練兩遍功。練出了“癮”,練成了“癖”。時至今日,始終不悔……她雖難 以規範性舞姿造型取勝,却練就了不少絕招,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1991年),“串翻身”還能和旋風似的…… 趙青父親趙丹常說:「請記住:創造美的藝術是殘酷的!」
趙青仔細咀嚼,銘記心頭。以後的幾十年,她都在追求:頑強地練功 —— 藝術的成功主要不是天賦。而是堅持不懈的勞動 創造;所有的動作都賦予它生命力 —— 不能把舞蹈技巧的完美當做最後目的。而是要用動作傳達內心感情,用心靈駕馭 形體……
她讀“斯坦尼”沒幾天,立即付諸實踐。哪怕是一個短短幾分鐘的舞蹈,她也在演出前幾小時就開始“進入角色”,和現 在練氣功的人”得氣、入境”的模樣差不多。可謂 “刀搶不入”。
節錄自資華筠(1991年)《舞魂一趙青傳》中〈不成為序的“序”〉
致 敬 趙 青 . 9
4 5 6
1. 趙青(長綢舞)| 2-4 寶蓮燈 | 5. 小舞劇《梁祝》 | 6. 劍
2019與黃導(前排左三)眾嘉賓攝於廣州大劇院演出前
梁 倫
著名舞蹈編導家、舞蹈教育家和理論家
嶺南舞蹈文化開拓者 文:羅廖耀芝
過了廿四節氣的立春,萬象更新,隨著新冠肺炎威脅的 減輕,大地洋溢著一片歡慶新景象。
初相識
黃 健 強
記得1998年的春天,一個前區域市政局主辦、舞總協 辦的《舞蹈嘉年華》廣場活動上,滿佈香港各類舞蹈的 熱愛者 —— 多個百人舞的項目,中國舞、廣場舞、街 舞、西方舞…的舞隊,同樣的帶給大地一片歡樂。其 中,也帶來了區局從廣州邀請來港的廣東歌舞劇院,專 業舞團精彩的演出,令人讚嘆不已。在林貴文老師的引 薦下,榮幸地認識了領軍人物 —— 黃健強先生,他是 繼其恩師梁倫、陳群之後,嶺南舞蹈文化的開拓者、努 力踐行的重要人物。
淺談舞蹈的播種者 – 梁倫
談到梁倫老師,是一位香港舞者必須認識的人物,對於 年長一代的前輩,可能不會陌生。1921年出生於廣東 佛山的梁倫,別名梁漢倫,是著名舞蹈編導家、舞蹈教 育家和理論家,中國新舞蹈事業奠基人之一。梁老師歷 任華南文工團舞蹈隊隊長、華南歌舞團團長、廣東省歌 舞團團長、廣東歌舞劇院顧問,擔任創作、演出、舞蹈 培訓、文化交流等重要工作。
與香港結下不解緣
早在四十年代,活躍在香港和東南亞的〝中原劇藝 社〞、〝中國歌舞劇藝社〞,就是由梁老師及夫人陳蘊 儀組織的,他們擔任編導和演員,舞蹈《阿細跳月》、 《馬車夫之戀》…等深受香港和海外地區觀眾的歡迎。
他們組織的〝中華舞蹈研究會〞更培養了不少的舞蹈骨 幹,往來港穗之間,播下香港和嶺南早期的舞蹈種子。 他曾創立“中華舞蹈研究會”,提倡民族化、大眾化的 新舞蹈。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創辦了廣東舞蹈學 校,一所華南地區最主流的舞蹈學府、舞蹈家的搖籃。 他在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舞劇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曾 獲中國舞蹈家協會頒發“中國舞蹈藝術終身成就獎”, 廣東省文聯和省舞協頒授的“廣東舞蹈一代宗師”榮譽 稱號。
舞總的老朋友- 黃健強
黃健強老師,原廣東歌舞劇院國家一級編導、創作室主 任、廣東舞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廣東省文化廳高級職 稱評委、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 員、廣州市少年宮藝術總監、嶺南舞蹈文化專家…等。 《雨打芭蕉》刻劃出珠江一帶的民生民情 從五、六十年代開始,黃導積極深入探究嶺南文化的起 源和發展,體驗生活、挖掘豐富的民間素材,對珠江三 角洲的地域風貌和生活情韻,用舞蹈的語匯表現民俗風 情,獨特研究與藝術展現。嶺南舞蹈的別具一熾,黃導 居功不淺。他的作品具有濃鬱生活氣息與廣東特色,被 譽為“嶺南舞韻”,影響及至海內外。在代表作經典群 舞《雨打芭蕉》中,他用廣東音樂配合著廣東人的生活 用具,笠帽、木屐、芭蕉葉…如詩一般的深入人心,表 現出嶺南人的特別風韻,獲得當時中國舞研所資華筠院 長的高度讚賞,作為出國演出項目之一。在他早期工作 中,他擔任多個舞劇的分場導演,跟隨並協助梁倫總導 演完成任務,打下紥實的根基。
霍震霆GBS太平紳士頒發 「舞蹈藝術貢獻獎」予黃導 (左)
10
與
-
梁倫
《阿細跳月》 《雨打芭蕉》 致 敬 黃 健 強 .
嶺南文化 - 廣府文化 - 〝水文化〞
他曾經來港主持嶺南舞蹈文化講座。記得他強調:嶺南文化的主流是廣府文化;而廣府 文化的特徵是〝水文化〞。因此,他的作品多與〝水〞有關,具嶺南素材的作品如: 《落雨大》、《蓮》、《沙井蠔妹》、《蛋家女》、《龍骨》,以及為香港而創作的 《香港仔漁村》等。而大型舞蹈敘事詩《廣州往事》更重現了百年廣州獨特的古風,獲 得國內外高度的評價。
《花山羽舞》令人津津樂道
1998年區域市政局舉辦《六大古都》的展覽,來自西安、南京、洛陽、開封、杭州, 加上香港等六個城市,辦了一場文藝演出作為閉幕活動。舞總作為區局的體育總會,承 擔了演出任務,邀請了黃導來港,為香港排演具嶺南地區特色的舞蹈。一場曾獲中央文 化部頒發文華獎的大型舞劇《南越王》選段 —— 《花山羽舞》由香港近20多名青年舞 者完滿演出,水準效果媲美專業舞團,獲得一致好評,至今還令人津津樂道。
穗、港之間的彩虹橋
自98年的《舞蹈嘉年華》相識開始,舞總與黃導的互動合作無間,在穗、港之間,搭建 了一道、一道的彩虹橋樑。二十五年的雙向交往,為香港民間舞者與廣州的藝術專業學 府、多個少年宮,中小學幼稚園都維繫了和諧而牢固的友誼。在番禺教育局官員的支持 和鼓勵下,星海青少年宮還跟香港有著多次的交流合作,互相派隊參與了《香港舞蹈博 覽》和《世界舞蹈日》的演出和推廣活動。
香港民間舞團首次參演國家級大型活動《朝陽之歌》
1999年7月,第七屆中學生運動會在廣州舉行。黃導擔任開幕式文體表演《朝陽之歌》 的總導演,他首倡藝術包容態度,大力舉薦港澳地區青年參加分場的大型演出。舞總 獲邀,派出蔡偉雄舞蹈中心及星榆舞蹈團…等約40名舞蹈員,代表香港前往廣州天河 體育館參加演出,以爵士舞元素完成太空題材的演出任務,場面規模和氣勢,令人難以 忘懷。
2009年,舞總與黃導聯合編創大型舞蹈詩《歲月‧香 江》,以國內專業的編創專才結合香港的民間舞者, 加上專業舞台藝術工作者的配合,這台以香港地理環 境、生活習俗、時代變遷為主題的舞蹈詩,給香港人
帶來了一股暖流。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對 香港過去、現代的生活,作出最真實的寫照。港穗的 文化交流作品,也同時為建國60週年作出獻禮。
現展出具代表性的分場照片,讓大家重溫這台和黃導
團隊攜手共創的《歲月‧香江》,希望不久的將來, 可以有重新製作演出的機會。
2015年8月,舞總主辦《國際民俗舞蹈研討會》,黃 導應邀來港,並擔任《研討會對談》講者之一。生動 有趣的經驗分享,吸引不少各地學者。
2018年舞總迎來了40週年會慶,特邀請黃導夫婦來港參加,並向他頒發【舞蹈藝術 貢獻獎】,以示敬意。相信這是他最後一次到香港來。
《緣起敦煌》廣州演出 誼情永固
2019年10月,舞總大型舞蹈詩《緣起敦煌》在廣州大劇院作大灣區巡演,當時座無虛 設,演出成功並獲得好評。演前,黃導設宴預祝我們演出成功,並為我們邀請了廣州的 老朋友們,包括張潤華巡視員等共聚,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和黃導見面。
在剛過去的2022年12月下旬,突然惡耗傳來黃導辭世,大家都感到十分震驚而婉惜。 而梁倫老師也在2023年1月3日離世。在此,謹祝願他們師徒一路走好,在彼岸再續 舞緣。
老師們!向您們致敬!
致 敬 黃 健 強 . 11
《歲月•香江》促進港穗文化交流
《大地》
《暖流》 《歲月》 《歲月•香江》劇照
《伴我同行》 《圍村童趣》
《天涯並此時》 《維港新春夜》
三年“疫無情”的日子,在這年早春暫告一段落,舞蹈界終於盼 來了“逸舞有晴天”的美好時光。回顧上年末,舞總推出的綜合 性舞蹈晚會 ——【逸舞情】,可以說是春之萌動的破曉之篇。上 半場的主題是“舞蹈老師”,下半場的主角也是“舞蹈老師”, 而上、下半場老師們年齡段的差異與表現形式的不同,帶出這台 晚會的意涵:“誠”與“承”。
【逸舞情】在構思初期便以“疫無情來人有情,以舞之心傳我 情”為晚會的主題:“疫”是條件,人是舞的載體。晚會型節 目可謂各有所表,能夠通“傳”的“情”,無疑需要一個共同 且堅實的主題基調,那就是舞蹈人對舞蹈事業的一顆赤“誠” 之“心”。
“疫無情”的時日裏,我們的舞蹈老師,帶領著學生們恪守社交 距離的安全線,嘗試以各種方式替代“言傳身授”這一舞蹈教學 的第一法則。於是,在狹小的視窗內、滯後的網速中,卡頓著我 們搞怪的身姿;在屋苑的走廊間,街角的運動場內,為坊間鄰里 留下了我們神經短路的舞影。現在回想起來,也可謂硬撐在行 業存亡的火線上。再看舞總這類舞蹈機構,在不可控的疫情因素 下,以兩倍三倍的資源投入僅為成就一個項目。如果新冠疫情是 一部史詩級的災難片,那麼以上這些是舞蹈界“以舞抗疫”的微 觀縮影;業內慘烈的畫面,我們不忍言說,但片尾一朵生機黯然 的小花,觸動心中蟄伏已久的春萌,引燃人們美好的希望,卻令 人記憶猶新。《逸舞情》想帶出的,也許就是將這朵赤“誠”的 信念之花延續、傳遞,這便是“承”。
回顧這三年來最能夠觸碰心弦的,莫過於終日流淌於身邊那些理 所當然的人和事,轉眼間人消散來事難為,習以為常的日常被定 性為異常。當一紙禁令貼在每一個舞蹈教室門外時,作為舞蹈 老師,我心中充斥的是不能起舞的惶恐,因為,那不是一時半 會兒,而是以年為單位的遙遙無期。三年間若即若離的不知所“ 舞”,赫然發現我無法割捨的卻是“舞台”!從年少的挑戰到如 今帶學生們征戰,一路揮灑都是為了在舞蹈表現的終極形式 ---“ 舞台”上來實現心中的價值。我想,三年疫情下,“站上舞台” 是所有舞蹈人心中最為真摯的剖白。
也許是冥冥中的安排,在闊別舞台十六年後,我和胡錦明、何祖 兒、吳雪梅、李艾琳四位資深的老師一同帶著我們對舞蹈的情 懷,踏上【逸舞情】的舞台,以各自擅長的舞種,將疫情期間無 法維繫的日常“組合教學”展示在觀眾面前。我們五位老師在相 同命題下,以迥異的舞台表現(組織)方式,帶出了五種個性的 精彩,並運用各自對舞台的理解,予以舞蹈最熱誠的告白。和我
12
李艾琳老師與學生 何祖宜老師與學生 胡錦明老師與學生 吳雪梅老師與學生 陳磊老師與學生 逸 舞 情 .
有情天 匯名師
《彝焰》 編舞:何蘊純、林凱儀 演出團體:香港紫荊花舞蹈團
們共享【逸舞情】的舞台、同樣抱著真摯情懷的還有八位年輕的 教師。不同的是,他們以新近的創作作品言說各自的精彩。十三 份不同的“真”情,勾勒出兩代舞蹈教師們的信念之“誠”。謝 幕時,近百演員無法同台致禮,需要分兩波,可謂陣容鼎盛。當 你融入在沸騰的舞台上,被許多青春的笑容淹沒之際,你就會看 到舞之薪火在他們心中留下的美麗印記。
以嚮往自由的起舞之意,【逸舞情】講述的就是你身所處的舞 蹈圈中,一個平常舞蹈人日常的一課一業。與疫情相關?也許 就是無論條件如何轉變,“他”對舞蹈的信仰不變,。在台上 台下、幕前幕後有無數個“他”,站成了“他們”,也連接了 “我們”,攜手在風雨飄搖中,暢遊於天地萬物間。
————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舞蹈老師!
文:陳磊
《小.人》編舞:鍾鎧汶 演出團體:屯門舞蹈團
《花詩馨語》編舞:郭泳津 演出團體: Violet Creation International
《吞噬》編舞:陳藴聰 | 演出團體:屯門舞蹈團
《雪孤行》編舞:李苡淇 演出團體 :韵情舞坊
《軌.織》 編舞:關朗笙、黎海晴 演出團體:星榆舞蹈團
《我和風之間》 編舞:鄭穎欣 演出團體:CM Dance
《沙.旅途 》 編舞:張鳳珮 演出團體:韻姿舞蹈工作坊
逸 舞 情 . 13
鑄我情 流芳
2022年會員大會
2022年12月18日,香港舞蹈總會年度會員大會於會址順利舉行。 會議由董事冼源先生、陸恩美女士及營運總監温雄先生主持。
回顧過往一年舞總的活動,大多受疫情影響。《世界舞蹈日》及 《袋鼠盃舞蹈比賽》均改為線上進行。但大眾未有因此而減少對 參與舞蹈活動的熱誠,仍繼續踴躍支持參加。
4月下旬,疫情稍為緩和,政府措施開始放寬,舞總上下為下半年 的大型活動而努力。除恆常的教育課程及考試外,《紫荊盃舞蹈 大賽》亦得以現場比賽,但《紫荊盃國際舞蹈大賽》仍然要線上 比賽;《舞蹈教育提升計劃2021-22》的課程雖然近大半年都以線 上學習為主,但慶幸匯報演出《節韻流芳》仍能在八月在舞台上 演出,更得到多位政界以及業界內外的人士讚賞。而由陳磊老師 提議及統籌的《逸舞情》,亦順利如期舉行。
當天,亦邀請了舞總代表頒發《袋鼠盃舞蹈比賽2022》和CSTD 獎學金,分別共2位及5位得獎者,獎學金旨在鼓勵學生於比賽及 考試中獲得優異的成績,希望他們來年繼續努力。
舞總藉着此機會向各位理事及委員致謝,同時感謝各位會員一 直的支持。寄望下年疫情措施放寬後,舞總能帶來更多精彩的 活動,為舞蹈界帶來新的一面,繼續推動本地舞蹈的發展。
2023年是一個喜慶年,迎來了〝香港舞蹈總會〞成立45 週年,一系列活動添加喜氣。更巧的,今年正好是〝澳 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CSTD〞的90週年大慶;同時也是 《亞太區舞蹈比賽APDC》的銀禧紀念。值此兔年新春, 謹祝舞總和CSTD業務蒸蒸日上、持續、健康地發展。
CSTD澳洲總辦事處為慶祝90週年,呼籲世界各地區的代 表單位自行舉辦活動,以示慶祝。香港及大中華地區將會 製作精美的CSTD 90 週年紀念章,在全年CSTD活動中派 發,送給活動的參加者作為紀念。
隨著疫情限制的放寬,CSTD將恢復常規考試(7月及 12月),由澳洲派出考官親臨香港主理。歷時三年的線上 或錄像考核模式將會結束,相信這是所有家長和老師期待 而樂見的。
Modern Jazz 課程主編 Ms. Rochelle Conroy 和 助教 Ms. Maria Higgins 將於本年4月2-10日來港,期間,她將主持
由舞總主辦的《現代爵士舞公開班》(MJ Open Class for All),費用全免。兩個高質量、具趣味性的公開班,將為 9-12歲及13-17歲的青少年帶來難忘的一天,讓他們更能 隨著時代的節奏,享受舞蹈的樂趣。緊隨的 CSTD RMJ 課程,為新晉的老師們學習的機會。
每年一度的《袋鼠盃舞蹈比賽》已訂於5月5至7日青年廣 場Y-綜藝館舉行,報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請密切留意 報名日期。在新冠疫情緩和之際,首次由 CSTD 派出澳洲 評判來港作現場評核,振奮人心的賽事又來了!
2023年的《亞太區舞蹈比賽 APDC》是慶祝 CSTD 90週 年的主要活動之一。賽事訂於本年8月17-20日在馬來西亞 吉隆坡實地舉行,香港及內地袋鼠盃賽事的優勝者,將獲 名額參加。本屆賽事完結後,大會將設有芭蕾舞大師班, 由昆士蘭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李存信先生擔任,芭蕾舞者不 容錯過啊!
14
快訊
近日我的腳跟持續疼痛,對作為 舞蹈老師的我確實是一個非常嚴 重的問題;走訪不同的醫生(物 理治療,推拿師,跌打),他們 的推斷是筋膜炎,說需要長時間 治療,要換鞋及放緩走路速度。 我嘗試了一段時間,但由於教課 的需要,很快又開始疼痛,那我 就以我的專業,嘗試研究當中問 題,跟大家分享:
成因:
‧ 常發生在生長突增期間,此時骨骼、肌肉、肌腱和其他結構 正在迅速變化。
‧ 參加體育運動(尤其是跑步和跳躍運動)的兒童和青少年患 這種疾病的風險增加。
‧ 可能是由於一次損傷(例如扭傷或跌倒)或足跟反覆受壓和 撞擊引起的。
‧ 平底鞋還可能拉伸足底筋膜,直到該區域變得腫脹或發炎, 從而引起疼痛和不適。
‧ 足底筋膜的炎症。足底筋膜是一種結實的弓弦狀韌帶,從跟 骨或跟骨一直延伸到腳尖。
‧ 重複的壓力、劇烈運動、體育運動或繁重的體力勞動都可能 導致受傷。例如,跑步者足部 蹠 骨發生應力性骨折的風險 更高。
‧ 骨質疏鬆症也會導致應力性骨折。
‧ 腳跟後部的大肌腱發炎時,就會發生跟腱炎。
‧ 過度使用和受傷是跟腱炎最常見的原因。
建議運動治療
簡單的措施(如休息、非處方藥和換鞋)可以緩解疼痛並恢復日 常活動。此外,拉伸小腿肌肉可能有助於減輕腳後跟的壓力。
站立拉伸小腿肌肉
面對牆壁站立。將腳後跟疼痛的腳放在另一隻腳的後面。保持前 膝彎曲,後腿伸直,腳放在地上。將臀部向前拉向牆壁,直到您 感覺到小腿的小腿有拉伸感。
輔助帶踝關節屈曲
坐在地板上並伸直一條腿。將帶子的一端固定在堅固的物體上, 另一端固定在腳背上。在踝關節處彎曲和伸展,然後在雙腳上 重複。
滾動拉伸
坐在椅子上,雙腳放在地板上。將一個球或其他可滾動的物體放 在受影響的足弓下並滾動 2 分鐘。
這些簡單運動需要持續練習,其實大家也可嘗試用手搓搓小腿 (脛骨後肌,屈趾長肌)也有幫助;嚴重的就建議找專業治療師 治理。
*以上僅屬個人分享,閣下請自行判斷治療的需要。
15 Apr
芭蕾公園
主辦: 香港芭蕾舞團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17-18 Feb
盤彥燊《鳴》 主辦:西九文化區 地點: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自由空間
3-5 Mar
10-11 Mar
STUDIODANZ
20th Anniversary Showcase
主辦:Studiodanz Company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10-12 Mar
親子舞蹈教育劇場《螞蟻奇兵》
主辦:稻田身體劇場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17-18 Mar
24-26 Mar
《香奈兒:潮流教主傳奇一生》 (世界首演)
主辦: 香港芭蕾舞團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24-26 Mar 單元。獨創 Mind Trek 主辦:東邊舞蹈團 地點:牛池灣文娛中心文娛廳
25-26 Mar
舞道 — 舞畫系列 舞畫道 主辦:錢秀蓮舞蹈團有限公司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30 Mar
Until the Night Falls Away 主辦: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7-28 Mar, 4-28 Apr 「觸動」舞蹈課(香港文化博物館) 主辦:香港演藝學院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
15 Feb-18 Mar 香港藝術節各精彩舞蹈演出
21-23 Apr 弦舞傾情
主辦:香港舞蹈團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賽馬會演藝劇院
21-22 Apr
Show 得吧2.0
主辦:Rhythm & Tempo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1-2月印蹈 x 瑜珈課程 2023
主辦: BEYOND Bollywood 地點:大埔藝術中心301室
22 Apr
香港舞蹈團兒童團及少年團開放日
主辦: 香港舞蹈團
地點:香港舞蹈團8樓
【舞蹈科學】 文:陳紀賢 15
三國知多少 主辦:香港舞蹈團 地點:沙田大會堂演奏廳
飄流誌:尋月記 主辦:李俊軒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賽馬會黑盒劇場
【2023年初 舞蹈演出及工作坊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