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2023 01 AUG 2023年第二期 世界舞蹈日 2023 開幕典禮 舞總頻道 舞蹈連線 舞蹈科學
(852) 2967 8253
(852) 2967 1591
hkdf@netvigator.com www.hkdf.org.hk
香港舞蹈總會有限公司
Hong Kong Dance Federation Limited
Rm B, 26/F., Grandion Plaza, 932 Cheung Sha Wan Rd., Lai Chi Kok, Kowloon, Hong Kong
九龍荔枝角長沙灣道932號興迅廣場26樓B室
督印人:劉定國
編輯委員會:冼源、羅廖耀芝、馮杏美、
温雄、陳紀賢 、楊志穀、陳磊、曾雪麗
執行編輯:王愷靖
設計:tHINKING bOX ltd.
廣告 / 訂閱查詢: 2960 4940 (王小姐)
時光怱怱流逝,筆者見證了舞總成立的45年。 期間幾經人事變動與成敗興衰,有幸一直獲得 政府的信任和關愛,屢獲資源。在成員眾志成 城和默默耕耘下,從基層出發推動舞蹈發展, 讓年青一代參與,享受舞蹈的樂趣。發展至 今,水平往上提昇,在國際的賽事活動上,獲 得不少優異的成績,有目共睹。多個恆常活動 已成為香港舞蹈界的品牌和舞總的名片,得到 香港社會人士的推崇和業界同行的器重。用愛 心去耕耘的『舞總』,連續獲香港社會服務聯 會頒發【同心展關懷】標誌殊榮十四年。
45 週年會慶的
重頭節目
去年,透過藝發局配對基金 的申請,舞總獲得1.5倍的贊 助。創作團隊乘著《緣起敦 煌》的氣勢,開始策劃另一 台帶有本土味的舞劇《水不
揚波》。
與此同時,舞總獲得我國唯 一的UNESCO聯合國非遺公 約國際培訓師、原中國藝術 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江 東教授的承諾,配合舞劇的 演出,負責籌組一個兩岸四 地的研討會,由曾柱昭顧問 定名為 【 非遺之舞 】 ,連同 數天之後舉行的 《香港舞蹈 博覽2023》 ,三個節目構成 了【中華文化舞蹈節】。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
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嘉賓意見並不反映本會立場。 69003960
資助 大 型 舞 劇 見 第 4 頁 大合照 烏克蘭舞 中國民間舞 現代爵士舞
慶祝 舞總
若我們用當年籌備成立的初衷,去評價舞總過去45年的成績,這 個缺乏政府長期資助的社團,能夠有今天的規模,可以算是一個 〝奇蹟〞。由初成立當年的會員人數審視,可見一斑。據1979年 的紀錄,當時團體會員有33個,到了2023年已達到252個,發展 速度十分明顯。
8位創會成員包括:劉兆銘、吳世勳、陳寶珠、鄧孟妮、黎海 寧,以離世的黃藝諳、郭世毅和鄭亞清會長等。在筆者和康體處
兩岸四地研討會
由香港舞蹈總會及基金會主辦、香港演藝學院和華南師範大學 協辦,多個兩岸四地的學術機構擔任支持機構。這個極具意義的 研討會,主講嘉賓分別來自:西藏的澤吉教授、新疆的戴虎教 授、福建的陳育燕教授、廣東的王海英教授、浙江的吳露生研究 員,以及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的三位教授:江東、李超和廖燕飛 等。他們都是現時內地從事『非遺舞蹈』研究的著名學者。
講者將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將國家非遺舞蹈難得地展現香江, 愛好舞蹈者、愛好〝非遺〞舞者,以及喜愛各地原生態舞蹈的人 士,不容錯過。我們更邀請了台灣、澳門和香港本地的專家,為 與會者分享以〝非遺〞為題材的創作及四地〝非遺〞工作的探 討,內容豐富、精彩和珍貴。
是次,榮幸地獲各地專家匯聚香港,為香港中華舞蹈文化的 傳承,奠下基石,希望引起大家對國家傳統舞蹈文化的關注和 保護。
週年慶典
標誌喻意『揚帆出海、踏上征途』
領導李陳寶芝的協調下,終於在1978年一個半島酒店的早餐例 會上,決定成立專屬舞蹈的大型組織 —— 【香港舞蹈總會】。
引用 Ming Sir 的說法:『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大』,這就是 『舞總』定名的來由。
最早的會員多是在學校舞蹈節發光發熱的老師們;而今天,絕 大部份的會員來自不同專業的舞蹈教師和專業學院畢業生等。 人才濟濟,讓我們攜手砥礪前行,譜出燦爛美好的明天。
日期:18.8.2023 地點: 香港故宮博物館
自1996年開始,舞總策劃及主辦了《香港舞蹈博覽》,2003年以 後,與《紫荊盃舞蹈大賽》輪流舉行。每兩年一度的展演平台, 讓業界不同種類的舞蹈團體同台演出,成就一個跨團體、跨舞種 及有專業性要求的演出平台,加上專業舞台燈光的配合,令更多 具才華的編導與舞蹈員,能夠有機會盡展所長。近年亦設有中型 節目創作平台,舞總撥出經費津貼,對創作人表示鼓勵和支持。
作為【中華文化舞蹈節】的壓軸節目,本屆的EXPO將鼓勵具有 〝非遺〞的題材,並增加名額,支持兩個中型創作節目。同時, 尋求經費贊助,邀請了5個地區6個非本地團體來港參加匯演。 它們分別來自:雲南藝術學院、華南師範大學、台灣中華舞蹈 學會、澳門蔚青舞蹈團和白雲舞蹈團,還有韓國IDO舞蹈團。10 個外團演繹的節目,將為《香港舞蹈博覽2023》帶來不一樣的 精彩舞蹈,更為香港成為世界文化交流之都,展現了民間力量和 決心。
3
國際《非遺之舞》交流平台
演出日期:23-25.8.2023 演出場數:三場
舞 總 45 週 年
疫情三年,令很多本來正在海外巡演的優秀香港原創作品無法與觀眾見 面,包括已經在大灣區多個城市演出超過十次而 口 碑極好的舞劇《緣起敦 煌》。編劇曾柱昭與導演和編舞陳磊繼在《緣起敦煌》的合作後,即將推 出另一新作《水不揚波》。疫情非但沒有滯緩這對好拍檔的創作雄心,反 而讓他們透過更多的研究和探索,激起創作的動力,為兩個非物質文化遺 產的項目,找到共同搬上香港舞台的機會。
曾柱昭長年在博物館工作,乃前香港藝術館總 館長,對香港很多傳統民間風俗都甚有研究, 他娓娓道來英歌的背景。原來每年農曆三月廿 三日的天后誕,元朗天后廟就會有大型巡遊節 慶活動,當地居民以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的 造型跳英歌舞。這個由潮汕地區傳來的節慶活 動,是香港非遺清單項目,但在疫情期間暫停 舉行,曾大嘆可惜,他認為要讓觀眾認識這些 中國民間傳統習俗,與其單向地灌輸知識,藝 術的形式會是更能接近他們的方式。
陳磊本身研究民間舞,與曾柱昭同樣醉心各種 美麗的故事,所以擁有預測天氣異能的漁家 女,因救人而獲尊稱為天后的媽祖,這故事就 讓他神往不已。媽祖信仰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 組織非遺代表作名錄,曾柱昭描述,當媽祖回 應呼救的人時,因為趕不及穿戴而披頭散髮降 立在船桅大放紅光,這樣的意象就甚具戲劇性
與想像空間;當紅光在一般人眼中可能被理解 為危機時,對曾柱昭來說卻是安心的所在。原 來小時候的他獨自睡在尾房,床頭的一盞紅 燈,就是他在暗室中等待母親回來時的安慰。
陳磊說這故事令他很有感覺,加上在本地一般 神位常常會伴隨紅光,令他更覺得「很香港」, 順理成章,轉化媽祖充滿愛憐讓水不揚波的畫 面,會是作品一直緊扣著的核心意象。曾柱昭 認為,香港這個移民城市,自古就聚居著來自 不同文化的「流徙的人」。然而大家在這裡找 到安身立命的空間,很大程度與海洋文化的 包容性有關;陳磊認同海洋的富饒博大,其擁 抱不同的開放性是一種普及的價值,他會視為 是來自女性內在的「善」,而與之觀照的,就 是男性在面對海洋時,往往會聯想起的離家外 闖的飄泊心情,當中包括的是對家庭的義務與 責任。
身為福建人,在北京上學,來港工作超過二十 年的陳磊,他直言對「義」感受特深;而天后 誕慶典由男性主導進行英歌舞巡遊,兩者包含 了陰陽兩種文化的調和。陳磊表示,這場充滿 動感的表演在《水不揚波》的尾聲是重要的展 現,陳笑說很早就想到了這個結尾,「觀眾會 化為海洋」,一同感受這種既熱鬧又具融和感 的氛圍。
這種融和感不是硬生生堆砌起來的,取名 「水不揚波」,本身就是創作人期望抓著近年 城市再掀一輪移民潮的現象,以海洋文化的包 容力為觀眾擲下定海神針。曾柱昭說他當年創 作《遷界》的背景是「農民不想走」,但這次 《水不揚波》則是正面的觀察。
然而他卻認為,北向南移的特性千年如是,這 地方能融和不同文化的特色是要珍惜的。曾柱 昭特別強調陳磊的敏銳細膩,同時創作力很 強,很有推動的效果。這次舞劇的文本已經改 到第十稿,每次修訂都邁向更理想的呈現。陳 磊利用舞蹈擅於紓發情感的特性,他說文本內 很多身體語言是生活的語言,他需要提煉出精 準的動作元素,令作品敘事的實在感能找到寫 意的平衡。同時,以藤紮工藝為元素的佈景設 計,亦是以抽象的方式處理。
服裝設計方面,設計師李峯期望會令人有耳目 一新的感覺。他表示這次設計會加入很多具有 現代材質的元素,例如牛仔布、拼布、皮革 等,裁剪方式亦是很有現代感的,顏色則會是 合乎傳統想像的七彩和大對比,不會失去英歌 文化的熱鬧氛圍,「很絢麗繽紛」。這樣的概 念亦是呼應作品追求傳統與當代的融和。不過 媽祖的服裝設計就和以往一般想像很不同了。 李峯說會是以東方剪裁結合西方美感,然而顏 色卻是素淡的,不走大紅大黃的風格。
4 水 不 揚 波 . 文:陳國慧
大
有 容 乃
至於另一面向的創作,則是由鄧樂妍負責的原創音樂。她與 編舞的合作非常緊密,陳磊非常喜歡她提出的音樂點子。媽 祖的想像在鄧樂妍眼中更有狂想意味,她笑說媽祖「直情就 如Marvel」般的英雄,在這樣聯想下創作的音樂,怎會沒有 當代感覺?她說音樂有來自傳統樂器的聲音,但同時又加入 大量的電子音樂,撞擊出新的味道。
當文本要處理一些寫實元素時,她則利用很多具人聲感覺的 樂器如水鈸、嗩吶等去展現,至於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對鄧 樂妍來說反而很有身體感覺,其中一段取名〈醉海〉,是她 想像在大海潛水被魚群圍著的意象,音樂的介入並不只是為 了服務場面,而是一種有機的、既傳統又當代的融和。融和 作為《水不揚波》的概念核心,在不同的創作崗位上都得到 恰當的體現。
曾柱昭總結地說,他的創作手法一向都是舊瓶新酒,劇本提 供一個面向世界文化潮流的載體,使台前幕後的藝術家們, 一齊塑造當代中國的持有語彙。
19.8.2023
20.8.2023 $1,000|$380|$280|$220|$18 0
英 歌 舞 遺 鄉 情 聚 天 后 護 港 不 揚 波
1.當大型舞劇《水不揚波》 的排練,正進入緊密階段 之際,得到香港中聯辦宣傳文 體部文藝處的協助,普寧市市 委宣傳部宣傳教育和文藝組 的積極協調,汕頭市文聯的配 合,香港舞蹈總會的採風小 組,由行政總監羅太領軍,加 以舞壇前輩林貴文,《水不揚 波》的編劇和演員代表,到潮 汕進行了三天英歌尋根之行。
2.
我們大多數是靠書本和錄像獲得對英歌 舞蹈的初步印象,但在普寧面對英歌鑼 鼓和舞者落力排演時,其震撼感覺,非筆墨 能以形容。就如「葉公好龍」而突然真龍在 跟前現身怒哮!大鼓大 鑼大鈸配合英歌雙鎚的 碰擊聲,使人的心臟像要從 口 中跳出來了, 腳底也發麻如歷地震。
普 寧
3.
兩小時的高鐵之旅,平穩而舒 暢,比起以往到潮州要經海邊 五小時的大巴之行,可見祖國交通建 設的進步,使人充滿幸福感。到普寧 站,由普寧市委宣傳部宣教組組長黃 惠芹女士歡迎我 們,而且在三天內, 全程關照我們,羅太一定感受到濃濃 的同鄉之情!我們第一站就參觀了普 寧市文化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 心,簡潔而生動的英歌介紹,使我們 先上了基礎的一課。
4.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里湖 鎮富美村廣場上富美青
年英歌隊的演練,教練是普 寧非遺傳承人李俊浩。據李 老師的介紹,里湖富美村自 古便有傳習英歌的傳統,但 由於歷史原因,傳習中止, 技藝幾近失傳。終於在1998 年,一支由三十多名熱血青 年組成的英歌隊重新成立, 並發展壯大。
5.富美青年英歌隊現有隊員80 人,日常表演人數為50人,年 齡為14-30歲。當日專誠齊集在烈日 當空下,氣溫三十多度,表演動作健 壯有力,運動強度大。以往 沿 街表演 通常持續幾個小時,穿了服裝畫了花 臉,汗流浹背,即使滿臉汗水也不敢 抹去,怕弄花了臉上的妝容。富美英 歌屬於快板,在鼓點中動作不停。
6.
富美英歌隊的主要列陣特點,是《水滸傳》中的攻打大 名府,救出盧俊義和石秀的故事。演練當天雖然不需化 妝,但青年們都落力演習,絕不欺場。英歌隊更於 2013 年 參加了香港衛視《全球潮人春晚》演出。李教練充滿熱誠, 為了提振奮發精神,英歌主要角色,都要年青隊員 在一比一 的比拼中挑選。我們希望有機會邀請這充滿朝氣的英歌隊, 來港參演《水不揚波》的英歌匯演。
6
普 寧 採 風 之 行 .
採風之行 文:曾柱昭
7.隨後我們來到汕頭藝術 學校,拜訪吳絢婷老 師,她出版了《潮汕英歌舞 研究》專著,並安排了女 學 生們展示英歌基本陣式和造 型。學院派的英歌屬於中快 板,其中時遷玩弄帶路蛇, 要蹲低用 腳尖和小腿力量輕 跑,應是取材於舞臺戲曲的 丑角形態。我們在校參加了 練習。
11.趁我們舞蹈員在努力練習時, 我和羅太有機會和陳老師談 話。我們談到水滸英雄攻打大名府 古城救人的情節,根據《水滸傳》 (注意,只是小說而不是歷史,雖然 北宋末年,宋江確實在山東出沒!) 於正月十五元宵燈節,趁家家掛燈慶 祝,時遷與梁山八路大軍,先頭部 隊化妝成諸式人等,入城埋伏,而時 遷於翠雲樓(娛樂中心)放火為號, 裏應外合,一起發動進攻。所以,在 後來的列陣,時遷可以手舉火把而不 是常用的引路之蛇。這是作為一個編 劇的增加戲劇性的意見,所談甚歡, 作為一個完美的親身體驗之旅,獲益 良多。
8.
隨後我們到鳳崗英歌隊的洪榮增教練府上拜訪。鳳崗應該是與南拳結合 的慢板英歌,招式中都帶着武功的招式和馬步。以往英歌隊常有教練更 替,各司各法;但洪教練連續教了十七年,把英歌打法統一和加以改良。他認 為選取梁山好漢的造型,是為了重視兄弟之情,至今已成為傳承的使命。但當 天未能安排英歌隊的演練,至為可惜。
9.
12.據2019年文化部門調查, 普寧共擁有近一百多支英歌 隊,遍佈農村,山鄉和市區街道。普 寧市民,都熱心於英歌的傳承和發 展。從小學開始,已組織英歌隊的訓 練,而南山英歌隊的五歲女孩,已充 份掌握小時遷的英歌技藝。甚至富美 英歌隊隊員的歲半小娃,也自發地走 到我面前打英歌鎚!
第三天我們拜訪著名的普寧南山英歌
隊,團長陳來發老師是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代表傳承人。南山英歌的風格獨 特,屬快板英歌。節奏強勁清晰,舞者舞動 快速,力度剛強,融武術和 藝術於一體。陳
老師為我們安排了《水滸傳》的陣列,並親 身講解攻打大名府的下山打探、興師出戰、 急水渡泊(梁山泊)、乘機闖府(大名府)、救盧 (俊義)出府、英雄會師、歡慶勝利、凱旋歸
山等情節。
10.陳老師隨後 很認真地指 導我們演練,我們深 深地感受到他對承傳 英歌的承擔。他不同 意要為創新而四處抄 襲,世界上有二百多
後記:親身體驗英歌的熱情 和震撼,是無可替代
的。《毛詩大序》說:「詩者詠其 志,歌者頌其聲,舞者動其容,三者 本於心。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 神。」三天普寧採風之旅,令我留 下「情深氣盛」的英歌印象,將並記 於心。
7
個國家,東抄西抄, 終會不倫不類!
普 寧 採 風 之 行 .
何 善 恒
1968年創辦而斷績活躍僅僅四年的香港青年芭蕾舞團(Hong Kong Ballet For All)竟然成就了一代傑出的舞蹈工作者:有赫赫有名創意無限的編舞家,有閃 耀舞台發光發熱的表演藝術家,亦有盡心盡力教導及扶掖後輩的舞蹈教育家。而 且花開別枝丶舞蹈種子竟落戶德國的Kassel —— 他就是何善恒(Terrance Ho)。
歲月無痕 唯留事功
眼前的何善恒 (Terrance Ho )就像一般人形容的舞者一樣: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了。怎樣看也不似 個「古稀之年」的長者。但他卻是遊走於歐洲多國(德國丶比利時丶瑞士等)的客席舞者,而且曾任 Straats Theatre Kassel舞蹈團的芭蕾舞總監十六年之久。再者,1999年,他亦再主理曾經中斷的舞蹈 學校。Terrance更憑在巴塞爾演出的《仲夏夜之夢》的演出被評論家評為1976年年度最佳年輕舞者
(Zum besteu Nachwuchstänzer Deutschland gewählt wurde)。當年在 Ballet
For All 還是小弟一名,
卻得到了團中的哥哥姊姊的鼓勵支持及鋪排,勇敢往外闖,竟然成就了一段異國奇遇及事業。為了成就他 的出行,舞團亦組織了一場演出為其籌措生活費。
了解自身 發揮所長
在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中,要突圍並不是一件易事。雖然天賦有特強的彈跳力,但舞蹈技巧方面卻未 能算是顛峰。Terrance之可以受各國的舞蹈團接納為客席舞蹈員(更有編舞將Coppelia改編為以他為中心 的舞蹈Coppelio)就在於他的表演能力:他是以角色為中心,而舞蹈就是要表現出角色的內心世界。當其 他舞者衹著重於技巧的展演時,他強而有力的情緒宣洩使角色更具感染力。大多數的邀請都是因為劇院負 責人看過他在台上的演出,都知道他在台上能做甚麼 —— 因為他熱愛舞蹈而能在舞台上發熱發光創造魔法 及奇蹟。
深明表演要有內心的表達能力的他,最喜歡的劇目是Petrushka,而該劇目亦給予他一段奇妙的經歷。其實 他是掌握了三個截然不同版本的Petrushka:一是傳統版本,一是蘇黎世的俄羅斯編舞授予他的版本,另一 個則是現代版的演繹。這就成了一個有趣的局面,有些劇場會要求他同晚演出不同的版本,至最後在腦海 中便起了一些混亂的情況。Terrance覺得能夠遇上不同的編舞,從他們的創作中了解其想法是可從中學習 得益的。
專訪 Terrance HO
8
由純舞蹈員慢慢過渡到編舞,Terrance亦有他的一套想法。既然舞者 在台上不衹是向觀眾展現舞技(技巧動作衹是一種工具),而是如何 向觀眾表達故事的情節內容,所以他的編舞風格是偏向戲劇性。他相 信每個動作都應有他出現的原因,而舞者在跳出這些動作時,亦可說 明為何有這些動作的安排。愈有經驗的舞者,愈不再追求技巧上的突 破,而是慢慢提昇自己於台上的表現能力。
由於他偏重感情的抒發和角色內心的表現,他的作品多以小品為主。
他認為一個最佳的作品應該要具備完整的大綱、能選用合適的音樂、
與舞者一同合作,嘗試不同的舞步動作,與他們一起參與並經歷創作 的過程,由編舞與舞者互相交流,到最後的作品八成是編舞創作,兩 成由舞者配合創作為最理想。
因時制宜 取捨自如
機會是留給有預備的人的,但若果來得不合時或中途發覺並非所需, 那應該怎樣辦呢?
初到歐洲時,Terrance寄居於文漢揚英國家中。除了上課外,還要到 餐廳工作賺取生活費。1971年文漢陽介紹他到德國擔當獨舞演員,之 後他又去了比利時、瑞士等地。
在瑞士期間,有兩間劇院邀請他做合約演員,合約期間他可自由到另 一間劇院作客席演員,他覺得不滿足而沒有留下。到了1978年,德國 弗賴堡劇院(Freiburg Theatre)給予他的一份專屬合約,工作除了 擔當獨舞演員外,亦包括編舞及為舞蹈演員提供訓練,而且在外的工 作沒有任何限制,他有很大自由度到其他地方作客席演員及編舞,最 高峰時同時為七間劇院作客席。三年後,劇院邀請他做芭蕾舞總監, 但Terrance自覺正值年青時期,理應多吸收累積經驗,豐富自己的經 歷,因此介紹了其他人去當上這職位。
在德國的 Kassel(卡塞爾)的 Staatstheater Kassel(卡塞爾國家 劇院)擔任芭蕾舞總監是由1983年起的十六年長,期間除了四十五個 芭蕾舞作品之外,他也編排音樂劇和小歌劇。其後劇院轉向以現代作 品為主,與Terrance的目標有異,所以他決定與劇團解約。
要審時度勢,知所進退,還得看他如何處理他的舞蹈教育事業。在 Terrance擔任舞蹈總監五年後的1988年,在友人的協助下,他開辦 了一所舞蹈學校,學校位於一座新建的建築物中,單位空間不大(約 1300尺),但是樓底高而又正方的空間,讓學生可以做出不同的技巧 性動作,如大跳、雙人舞練習等。
當時他仍是芭蕾舞總監,同時亦到處當客席演出及編舞,連同學校三 個大項目,成了極大的負擔及壓力。他自知面對兩項是能應付自如, 但三項就令他感到力有不逮,所以五年後他毅然將學校關閉。
Terrance曾向學生直言:他沒有充裕的時間去培訓他們成為專業舞蹈 員,因為需要涉獵的科目太多,他不能將所有時間只花在學校上。但 他答應學生們,會訓練他們,協助他們去修讀專業舞蹈學校,而這些 學生畢業後亦不負所望,現在已經在德雷斯頓、漢堡、慕尼黑、柏林 等德國舞蹈大都市及國內擔任芭蕾舞者、編導、芭蕾舞總監。
到了1999年與劇院解約後,他重開Ballettschule Ho芭蕾舞學校 至今,原先計劃兩年後完全退出,但現在手上還有幾個項目,而且還 有編創音樂劇的邀約。
退休是真還是幻,還看到時各樣因素而定吧。無論怎樣計算,他已經 是大家的一個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Terrance 演出劇照 香港第一屆國際舞蹈會議
演出作品設計圖
演出作品劇照
9
聯絡:鄧孟妮 | 訪問:鄧孟妮、楊志穀
記錄:王愷靖 | 文:楊志穀
Terrance 編舞作品海報 Terrance 編舞作品海報 專 訪 何 善 恒
Hong Kong Ballet For All
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
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澳洲聯邦舞蹈教師協會是由分別成立於1931及1933年的維多
利亞舞蹈協會 (Victorian Society of Dancing) 及澳洲全國考試
系統(The National Examination System)合併而成。承接該 兩機構在提升舞蹈素質宗旨、及建立認可考試制度 的良好基 礎下,90年來將考試制度推廣及發展,成為世界可提供全面舞 蹈 考試的國際舞蹈協會之一,COMDANCE-Family of CSTD簽 發的教師及學生證書備受國際認可。除了澳洲和紐西蘭外,目 前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印尼、緬甸、柬埔寨、菲 律賓、加拿大、英國、臺灣、香港及澳門特區、中國大陸等國 家、城市或地區已採納這個考試制度。
香港Modern Jazz的進步 課程主編刮目相看
踏入四月,香港地區迎來了Modern Jazz課程主編 Ms. Rochelle Conroy 和 Ms. Maria Higgins。4月2日,來自布里斯班 Brisbane) 的師徒倆,為近百的香港青少年學員,帶來了既興奮 又愉快的一天。
在香港灣仔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了《現代爵士舞公開課程》(MJ Open Class for All)。參加者由9歲至成人,分別與老師近距離 接觸學習,享受了跳舞的樂趣,感覺十分興奮。
兩位老師對於香港青少年在這4年間的進步神速,感到驚訝和欣 賞,並向老師們致敬。香港演藝學院的同學們更表現優秀,在 Ms. Rochelle的悉心指導下,深入體會到教學法的重要性,增強 了日後的教學能力。而舞總亦為新一梯隊的年青老師設立了快 速的教師培訓渠道,在疫後全速推展。
6月世界各地主辦單位代表會議曼谷舉行
10
澳 洲 聯 邦 舞 蹈 教 師 協 會 .
現代爵士舞公開課程 MJ Open Class for All ETA 進修課程
評判 Ms. Natalie BALE
卓越演繹 評判感觸落淚
《袋鼠盃舞蹈比賽2023》是CSTD 90週年慶節目之一。評判 Ms. Natalie BALE來自墨爾本,她首次來到香港,十分興奮。4天共10場的賽事, 反映了賽事受歡迎的程度。今年,國內舞校剛開放不久,決意來港參加 的團隊,十分難得。接近兩場的賽事,舞台現場與錄像同時作賽,國 內學員的水平的確進步很大,令人振奮。香港區賽事緊密,共佔有8場 半,群舞賽事的場次座無虛設,十分熱鬧。評判對於整體的賽事評價甚 高,甚至為參賽者的精彩表現而落淚。收到評判的反饋,澳洲總部特向 我們致以祝賀。這次的成績超越了預期,感謝老師們的悉心教導、精 心編排,同學們努力的演繹和家長們的支持。吉隆坡舉行的《亞太盃 APDC 2023》加油!
本年度 Best performance(Perpetual Trophy)由 HON TSZ TUNG 獲 得13歲以下〝CSTD挑戰盃〞; LIU ISAAC獲得14歲以下〝Betty Tilley 挑戰盃〞。
澳洲考官到考 考生積極備考
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主理的CSTD夏季考試,已訂於7月8日至8月4日期間舉行,三位來自澳洲的考官將負責香港和澳門地 區的考核工作。經過三年疫情的洗禮,考官的實地考試,將成為考生們一個新的期待。期待著的復考,期待著自己的進 步,正好帶來考生們一個別具價值的考驗。預祝大家都獲得美滿的成績!
澳 洲 聯 邦 舞 蹈 教 師 協 會 . 11
90週年慶
Betty Tilley Cup 得獎者 - ISSAC LIU
CSTD Cup 得獎者 - HON Tsz-tung
世 界 舞 蹈 日 2023
香港舞蹈總會及香港舞蹈團外展部多次攜手舉辦由聯合國教科文 轄下國際舞蹈委員會倡議的「世界舞蹈日」,深受廣大市民的歡 迎。因疫情關係,在這三年中,我們製作了多個表演舞蹈視頻給 大眾觀賞,又製作了網上學舞齊齊跳,令市民在疫情中,仍可參 與舞蹈活動並感受舞蹈的樂趣。現在疫情減退,香港舞蹈總會及 香港舞蹈團外展部再次攜手製作「世界舞蹈日」節目讓大眾一起 參與,令歡樂再現。
在4月29日上午,由香港舞蹈總會發展基金贊助的「世界舞蹈日 2023之愛心共舞」於沙田新城市廣場再次和大家見面。由唐家霖 老師統籌,陳德玉老師、楊麗卿老師及李可兒老師協助,為大家 帶來十多首精彩舞蹈,並加插與觀眾互動環節。大會邀請了一百 位來自不同社區的長者到場,除了令他們感受舞蹈的歡樂外,並 送給他們一些愛心禮物。
文:劉定國
當天下午,接著展開了「世界舞蹈日開幕典禮暨多元舞蹈大匯演」。有幸天公 造美,在天氣欠佳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各隊落力精彩的演出,令觀眾非常讚 賞。中場也加入與觀眾同樂 - 齊齊跳部分,由本人帶領。非常多謝香港舞蹈團 外展部的技術支援,更感謝 Goody Pang 以及大埔攝影學會的大師們,為我們 拍攝了很多精美的照片。在相同時段,劉佩雄老師連同曾金全老師和謝秀英老 師,在屯門社區中心舉辦了「多元舞蹈大匯演」,參與者亦超過二百人次,場 面熱烈。
在4月30日下午,原本在荃灣體育館舉行的「齊來共舞心連心」,由於場地被 政府收回,改了在北角社區會堂舉行。由曾金全老師及姜宜超老師統籌,連同 曾貝琪老師及袁重光老師協助,舉辦全土風舞同樂及表演的活動。雖然場地較 小,但各參與者都能全程投入,令氣氛推上高峰。參與人數超過300人次,各 人都希望每年能一起共舞。
在此,多謝各位工作人員的努力,令項目能順利完成,希望來年政府能提供多 一些資助及更合適的場地,讓項目更能發揚光大。謝謝各位!
12
文:羅廖耀芝
立法會與霍啟剛議員座談
在嚴峻的疫情緩和後,各行各業都相繼復 甦。舞蹈界的朋友們也紛紛穿起舞鞋,
從新出發。三月份,舞總組織了約20位 成員,約晤了新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 當屆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 版界功能界別)霍啟剛先生。在立法會大 樓會議室內,與霍議員展開疫後首個〝線 下〞座談會,過程相談甚歡。在霍議員親 和的笑容引導下,為舞蹈界的朋友們解答 有關香港舞蹈發展的問題,點燃了民間文 化藝術機構的一束火苗。
當天出席的人士包括:舞總董事、執行委 員、理事,以及不同舞蹈社團的代表,希 望藉著強勢的代表性,將民間的需要和意
見,帶到立法會給我們選出來的業界代表 —— 新任的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為香港 舞蹈藝術的平衡發展、為我們的下一代, 爭取最好的資源。
當天,與會者分別就幾個話題發言:
請政府重視舞蹈投放資源,支持更多 民間有關民族舞蹈的教育和活動。
促請教育局將舞蹈列入恆常科目,跟音樂和體育看齊,學生應選 擇學習一項傳統中國藝術,藉以認識祖國文化。認識和關心國家 不同地域各民族的風俗,透過音樂、舞蹈、生活習慣、民族的文 化和風俗…等,讓愛國教育軟著陸。同時,投放資源作中華文化 活動推廣及交流,重整民族意識教育。亦有建議活躍街舞及音樂 劇場,配合時代的節拍,從訓練及學習中加強溝通,增強青年的 國家觀念、民族自豪感、自身肯定及社會責任感,培養青年全人 發展和建立正向思維。
要求政府入境署增設《交流簽證》項 目,簡化非牟利文化交流的入境簽證的 程序,降低政府場地的工作簽證要求。
霍議員提出政府現時設有《便利入境簡化先導計劃》,但目前此 計劃只適用於政府主辦的活動。那些不合時宜的申請工序、簽 證費等,扼殺了外地舞者 / 專家來港參加活動的可能性,十分被 動,實不利香港作為 《世界文化交流中心》的目標。
重視民間團體對文化藝術的追求。
希望藝發局更能為民間藝術團體爭取更多資源和機會,激活民間 的藝術活動,建立觀眾基礎,有利於向專業藝團的發展。
請政府重視舞蹈投放資源,支持更多 民間有關民族舞蹈的教育和活動。
香港在藝術方面有成就、在國際獲獎的人士多不勝數,因為沒有 渠道得到傳媒的報導,更無法引起大眾的關注和重視。需要有部 門為優質的學員提供專業的訓練(如體育項目),方能為香港培 養更多、更好的下一代藝術人材。
13
記
二、
三、
一、
四、
《前海隨想》
4月12日香港舞蹈總會獲藝術發展局邀請前往深圳前海參觀交流。我有幸隨 同行政總監羅廖耀芝,連同香港多個民間團體,在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 劉震帶領下,參與了連串的有關活動,一整天的緊密行程,讓我們一行獲益 良多。
當日早上,我們首先參觀了「前海展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與 「前海國際會議中心及深圳經濟區建立40周年成就展」。及後並與前海管理 局王錦俠副局長以及其他領導人一起座談交流。
參觀過程令我大開眼界,眼見一個由零開始、白紙一張,十年前還是一片泥 灘爛地的前海,現在已經崛起成為一座現代化的新城,「相信再憧憬到2025 年,這座新城會更添新貌。眼前這壯觀的藍圖美景,可以讓人想像不到2035 年,前海便足以與世界最美、最強的城市媲美!」
前海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奮發不懈的精神,精耕細作、精雕細琢下,打造成 為大灣區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並引入各行各業以至精彩紛呈,成為了 今世紀當代最尖銳的城市,都可說是「無中生有」的成就;亦是中國人開天 闢地創造奇蹟,實現了偉大中國夢的崇高情懷!未來的前海,將會更宏偉, 更能呈現中國發展的縮影。身為中國人的我們,為此深感喜悅,無比自豪! 作為香港舞蹈界別的代表,我感到興奮的是能夠參觀了幾座大劇場,其中較 深刻的「濱海藝術中心」及「風華大劇院」,其藝術設施宏偉,專業,使用 空間宏大,實在讓人欽羨,嘆為觀止!深信有這優越條件的培訓,日後藝術 發展會有更佳的推動。
參觀中更欣然看到,前海為內地與香港年青一代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創業平 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曾經造就出無數的年輕創業團隊,成為培育祖 國未來棟樑的巨大搖籃。期盼兩地新一代的年青人,借鏡前海之成功經驗, 以其拼搏精神為動力,努力發展創新意念,不論在藝術創作或者其他行業, 也能「無中生有」,天馬行空地繪出藍圖。
同樣,期待香港能夠像前海一樣對藝術的要求精益求精,開創新局面。盼望 在推動藝術文化發展上,香港與前海加強互動,兩地政府更多聯合、密切交 流並積極發揮作用,互補所長,攜手推展兩地文化活動,共同譜寫新篇章!
14
文:梁其芬
西班牙交流之旅
——
巴塞隆拿舞蹈大獎賽
四月五日至十日,碧華舞蹈團一行二十多人遠赴西 班牙參加「巴塞隆拿舞蹈大獎賽 2023」 (Barcelona
Dance Award 2023),與各國舞者交流,並於比賽 上榮獲三個獎項,凱旋而歸。
文:劉碧琪
上演。在是次比賽中,碧華舞蹈團為觀眾評判帶來五隻風格迴異 的舞蹈 ——「領路人」、「忽然懂了」、「網絡世界」、「這才 是我的節奏」及「我和小長鼓」。首兩隻舞蹈分別於本屆及2016 年紫荊盃國際大賽榮獲金獎及最佳編舞獎,而「網絡世界」亦榮 獲本屆小紫荊盃本地賽公開舞組銀獎,在本港舞蹈界獲一致好 評。藝術總監劉碧琪老師表示,特意挑選這數隻舞蹈參賽,把香 港優秀的舞蹈作品呈現在國際舞台上。
碧華舞蹈團於2006年成立為非牟利團體,致力推廣舞蹈文化,提 供全方位的專業舞蹈訓練。當年余國華先生及劉碧琪女士希望為 香港舞蹈教育出力,夫婦二人毅然傾注全副心力成立舞團。舞團 多年來一直獲獎無數,多次榮獲紫荊盃舞蹈大賽最高殊榮,亦遠
赴法國、捷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交流及比賽。
疫情三年,各地藝文活動被迫停擺,香港本地舞團本來狹小的生 存空間更見艱難。終於,隨着疫情放緩,各國逐步復常,舞蹈團 抓緊機會,率先趁着復活節帶團員到國外參賽,擴闊眼界。而
「巴塞隆拿舞蹈大獎賽2023」,作為歐洲其中一個甚具規模的 舞蹈比賽,迎來十五個不同的國家代表、二百多個舞蹈作品, 五百多位參賽者參賽,亦為睽違數年的海外交流之行拉開精彩的 序幕。
經歷十多個小時的飛行旅程,小舞者已疲累不堪,但他們一踏進 巴塞隆拿機場,立即精神抖擻,急不及待投入這趟文化藝術交流 之旅。在乘車前往劇場途中,八歲的小舞者琳琳顯得雀躍萬分, 她表示這是第一次隨舞團外出比賽,非常期待與其他國家的小朋 友一起跳舞,也希望她能把準備已久的朝鮮族舞蹈 —— 我和小長 鼓,呈現在各國舞者面前,宏揚中華文化之美。
比賽在到埗的第二天舉行,各國參賽者於後台如火如荼地為比 賽作最後準備。只見一隻隻精彩炫目,舞技精湛的舞蹈在台上
經過兩天扣人心弦的比賽,碧華舞蹈團為評判及觀眾留下深刻的 印象,不論是「忽然懂了」尾聲的豁然開朗,還是「領路人」中 承先啟後的精神,作品中流露的情感亦觸動人心,讓觀眾與其中 深邃且含蓄的感情共振,不期然為之感動,熱淚盈眶。舞蹈團亦 有幸在云云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取得三項殊榮,包括:「領路 人」榮獲布拉瓦海岸劇院杯大獎、「忽然懂了」獲得現代舞第一 名及「網絡世界」獲得當代舞少年組(16歲以下)第三名。劉老師 與舞者代表一同上台領獎,藉此機會感謝主辦方提供平台予各國 舞蹈團交流學習,亦勉勵一眾團員繼續努力,享受舞蹈。
賽後,一眾參賽者難掩興奮之情,與各國舞者互相道賀、拍照留 念,為此行留下美好的回憶。碧華舞蹈團帶着在西班牙之行吸收 的養分,秉持對舞蹈的熱誠,繼續精進舞藝,期望在不久的將來 帶來更蕩氣回腸、動人心弦的作品。
15
2023
文: 杜天晴(碧華舞蹈團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