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委通訊》教育再造 ? 04/2021

Page 1


目 錄

編語 主題文章

教育再造 ?

黎汶洛

P.3

見證崩壞:從通識教育到「重新冠名」

張鋭輝

P.4-6

重新「冠名」之後,教育的未來。

沈偉男

P.7-8

教育與藝術:從個人回憶到社會挑戰

盧滴

P.9-10

教會面對世界的轉變

李穎妍

P.11

基督徒關注信仰自由的責任

姚慶導

P.12-13

從基督的苦路紀念在抗爭中的緬甸人民

孔令瑜

P.14-16

自主學習之上乘心法——刻意練習

薯伯伯

P.17-18

正委會

P.19

關社回望 宗教自由 國際視野 打開書櫃

正委主保瞻禮信友禱文

請為香港教會祈禱。 請為緬甸祈禱。 請為香港的民主發展祈禱。 請為新冠肺炎的疫情祈禱。 請為中國祈禱。

2


編 語

教育再造 ? 文:黎汶洛 ( 本會幹事、執行編輯 )

圖:2019 年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與本會出版的《天主教教育理念 — 五大核心價值》/ 來源 : 本會提供

在 過 去 的 五 年 間,「 通 識 教 育 被 政 治 化 」、

社會似乎有一股勢力,借「荼毒學生」之名,

「政治凌駕教育自主」等社會爭論和標籤,圍繞

製造社會爭論和標籤,破壞師生關係,違背《專

稱要舉報「荼毒學生」的教育界人士,加劇社會

邀中學副校長張銳輝、教協總幹事沈偉男、藝術

著香港的教育制度;個別政治人物更設立基金, 撕裂,令不少校長、教師和學生成為社會事件下 的磨心。

業守則》及教會辦學理念。有見及此,本通訊誠

教育自由工作者盧滴等,分享前線教師的所見所 聞和對通識教育被改革後的看法。

當我們面對社會爭論時,應否教導學生批判性

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呢?根據香港教育大學客 席副教授梁恩榮博士引用《香港教育專業守則》 指出「當公眾意見分歧時,應教導學生尊重不同 的立場和觀點。」而在天主教教育理念中的五大

核心價值,包括真理、公義、生命、家庭和愛德, 是鼓勵我們學會平等,彼此尊重。

3


主 題 文 章

見證崩壞: 從通識教育到「重新冠名」 文:張鋭輝(中學副校長)

圖 : 資深通識科教師張鋭輝擔任《城市論壇》嘉賓 / 來源 : 香港 01

要否定一個科目,急忙得就算今天未想到新名

首先,政府公佈的大幅改變,根本從未曾在教

稱,也絕不能讓原有的名稱留下,硬要送上一個

育界討論過,更遑論可以成為一個具體的方案。

反映了今日香港的扭曲荒謬。

程檢討專責小組」( 專責小組 ) 向教育局提交的

「重新冠名科目」的荒誕名字,這卻又實實在在

去 年 11 月 特 首 在 施 政 報 告 中 表 示 通 識 科 被

「異化」,隨後教育局局長公佈通識科的大幅轉

變,包括:課時減半、不予評分而只分合格不合

格、 最 後 是 連 名 字 也 改 掉。 官 方 美 其 名 曰「 改

事實上,局長借口履行「專家建議」的「學校課 最後報告,不論是課時減半、改變評分方式、或

是改變名稱等的三個巨大變化,都完全沒有出現 在報告的建議之中。

專 責 小 組 於 2017 年 11 年 由 特 首 委 任 成 立,

革 」, 實 際 上 是 徹 頭 徹 尾 的「 殺 死 」 通 識, 將

成員包括資深教育界人士、大學學者、專業人士

媒、如民間團體等等 ) 在通識科的投入與努力全

2019 年 6 月 發 表 諮 詢 文 件, 進 行 了 三 個 月 的 公

過去十多年教育界、學術界及至社會各界 ( 如傳 盤否定,一切推倒重來。

等 等。 經 過 一 年 多 的 意 見 收 集 和 討 論 研 究, 於

眾諮詢,再整合意見後,於 2020 年 9 月向政府 提交最後報告。經過近三年的檢討研究,加上資

深教育工作者及學者的參與,小組的建議肯定有 其代表性。

4


首先,報告就通識科課程內容的建議是:「縮

反 觀 如 今 政 府 的 建 議, 將 原 本 通 識 科 佔 高 中

減 該 科 的 課 程 內 容, 同 時 檢 視 能 否 進 一 步 改 善

課 時 不 少 於 10%, 即 約 250 小 時, 大 幅 減 半 至

「縮減課程內容」,但並沒有任何對於課時的建

元,減至只得三個單元,這根本是與專責小組報

/精簡獨立」(3.6.14);要注意的是報告只建議

只得 135-150 小時。課程內容也由現時的六個單

議。事實上,小組報告充份肯定現有通識科的課

告中的建議背道而馳,妄顧專業意見和長時間諮

程宗旨:「通識教育科讓學生從多角度研習富爭

詢所得的結果,若仍強說所謂的「專業領航」,

議性的課題,在理性分析和實證為本的基礎上培

實在自欺欺人。

養明辨慎思和解難的能力,以及認同國民身份和

政府突然拋出一個社會從未討論過了解過的

具備國際視野。這些都是學生在二十一世紀生活 和工作所需的素養,亦是不少國際學術機構和組

方案,然後卻又急於要在本年 9 月新學年立即推

有要求現時通識科課程作出任何大幅改變,只是

課程草擬的步驟。事實上,政府根本就連草擬這

織 所 提 倡 的 共 通 能 力。」(3.6.2) 因 此, 報 告 沒

行,完全放棄了以往行之有序而且有效的諮詢及 個 全 新 課 程 的 時 間 也 不 夠, 直 到 今 天 (4 月 ) 也

建議「參考其他國家開辦類似通識教育科科目的 做 法, 以 決 定 課 程 的 縮 減 程 度 和 概 念 範 圍。」

只得一個粗糙的課程大綱,老師無從備課,教科

(3.6.15)

現時通識課程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開係

書 商 亦 無 從 編 撰。 再 者, 課 程 內 容 更 不 只 是 刪

減,而是大幅轉變,與現今通識課程的比較如下:

政府建議的新課程

重要變化

/

完全刪去 - 生活素質主題完全刪去

單元一:今日香港

主題 1- 生活素質

主題 2- 法治與社會政治參與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主題 2-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

單元四:全球化 單元五:公共衛生 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

- 政治參與只限於對「一國兩制」 的認識

- 國民身份認同為主

主題 3- 身份認同

主題 1- 改革開放

主 題 文 章

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 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主題完全 刪去

- 原佔課程近一半的全球性議題 內容被大幅刪減至每屆學生可 能只可學習其中一個議題

5


主 題 文 章

圖 :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 / 來源 : 明報

從 課 程 大 綱 可 見, 新 課 程 將 大 幅 向 認 識 香 港

境 有 影 響 的 當 代 議 題, 從 而 發 展 建 構 知 識 的 能

題大幅削減,個人成長及香港的民生現況完全刪

的 憲 制 基 礎、 與 國 家 的 關 係, 和 國 家 的 最 新 發

政治現況及中國改革開放正面成果傾斜,全球議 去,對於學生的自我及周遭的認識大大削弱,同

時又收窄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完全與裝備下一代 成為擁有全球競爭力的方向背道而馳,開教育的 倒車。

政 府 推 出 的「 重 新 冠 名 科 目 」 的 所 謂「 優 化

安 排 」 時, 表 面 上 將 通 識 教 育 科 的 課 程 宗 旨 與 及學習成果,基本照抄過來,例如「成為獨立思 考者」、「作多角度思考」等宗旨或學習成果仍 然存在。不過,現時通識科的課程能促進學生真

正能「作多角度思考」、「成為獨立思考者」,

更在於課程內容的寫法。例如現時通識科也有中 國改革開放的主題,課程是以探究問題的形式展 示,課程的大綱是:「改革開放政策對國家的整

展,從而探究兩地互動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由

此可見,新科目作為國民教育、塑造價值的目標

清晰可見。同時似乎為了合理化禁止師生在課堂 上討論「爭議性」的議題的目的,以往課程宗旨

之一是幫助學生「對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 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

多角度思考」,變成了「對不同情境中(例如文 化、社會、經濟、政治及科技)經常出現已發展 成熟的當代課題作多角度思考」。但甚麼是「已

發展成熟的當代課題」呢 ? 全球暖化議題也在不

斷爭論之中,難道學生就不可討論 ? 模糊不清的 課程定義,變成了一道道的紅線。

綜 合 以 上 可 見, 整 個 通 識 科 被 刪 改 得 面 目 全

體發展和人民生活產生甚麼影響?」(P.11),於

非, 連 名 字 也 要 改 掉, 完 全 不 是 長 時 間 諮 詢 的

面,也可以是負面。但是,新課程中「改革開放

以往按步就班,進行多輪諮詢、課程內容草擬完

是,學習就是多角度去尋找答案,影響既可以正 以來的國家」,內容不再是探究問題,而是正面

的描述:「人民生活素質的提升」、「綜合國力 的提升」(P.35)。這種課程的根本改變,已難以 令學生的學習再有多少多角度及獨立思考的空 間,這是美麗的詞彙不過是裝飾的花瓶吧。

新課程將大大收窄了學生學習及思考的空間,

例 如 原 本 通 識 科 期 望 學 生 首 要 的 學 習 成 果 是: 「探究與自身、社會、國家、人類世界及物質環

6

力」;新課程則變成了:「了解香港特別行政區

主流民意結果。新課程的急逼而大幅的改變,令 備、教學支援準備妥當之後才推行課程的常態, 也成了絕唱。一個課程的巨變,似乎就是整個香 港社會轉變的一面鏡子。

既然政府已不能再接受現今通識科的課程宗旨

與學習成果,把名字也連根拔起也是自然不過的 事。坦白說,對教了十多年通識的老師來說,這 或許是更撇脫的做法:別讓一個變了質的課程, 沾污曾經啟蒙了十屆高中學生的通識教育科名字。


重新「冠名」之後, 教育的未來。

主 題 文 章

文:沈偉男(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總幹事)

圖 : 教協指教育局「政治凌駕專業」 / 來源 : 香港 01

去年年底通識科被「改革」和「重新冠名」,

對教育界造成極大的震盪。究其影響,可粗疏地 分為兩點。

儘 管 過 去 社 會 對 教 育 制 度 有 不 少 不 滿, 例 如

早 年 認 為 課 程 內 容 太 著 重 背 誦、 屬「 填 鴨 式 教 育」;又或是太著重考試,令學生壓力過大。但

因 此, 過 往 即 使 坊 間 有 人 提 出 對 通 識 科 的 質

疑,立法會內有議員多年來對通識科口誅筆伐,

檢討課程的工作仍要沿用既有的機制,由學校課 程檢討專責小組就新高中課程作檢討,再向教育 局提供報告。

專責小組在 2020 年 9 月發表報告的結論,是

無可否認,香港的教育制度對比不少地方尚算成

維持通識必修必考和原有評分方式不變。可是,

發展議會轄下、成員主要為資深教師的專責委員

左一句通識已經「異化」、右一句「通識科自第

熟,過往處理課程改革亦有既定程序,先由課程 會討論,再經過多次諮詢,才會定出最終的修改 方案。雖然課程發展議會過去亦被批評欠缺透明

和 民 主( 因 其 課 程 發 展 議 會 的 委 員 是 由 特 首 委 任 ), 但 至 少 課 程 的 修 訂 和 改 革 有 一 個 既 定 程 序,且尊重專業領航的原則。

這份報告在兩個月後便被教育局推翻。林鄭月娥 一天已出問題」,在施政報告中宣佈「改革」通

識科。隨後,教育局宣佈要把學科重新「冠名」、 大幅削減課時、把評分改為只有合格和不合格,

並解散了原有的通識教育科課程檢視專責委員

會,改為另設一個名「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

7


主 題 文 章 在沒有足夠理據下,粗暴推翻檢討報告,無視教

創新和應變,具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願意

度,自有公論。

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冠名」委員會

師 意 見, 是 否 政 治 凌 駕 專 業, 是 否 摧 毀 教 育 制

通識是否導致年輕人激進化甚至走上街頭抗

爭?這是多年來建制派的命題。這條問題的真正

的改革方案,是更接近還是遠離這初衷?

更令人憂慮是,今天的世界比 20 年前教改時

答案是甚麼,過往已有很多討論,在此不贅。(有

更為複雜,特別是資訊發達、世界各地民粹浪潮

大所做的研究,顯示通識對學生政治立場的影響

量不同的資訊,如何判斷真偽,如何慎思明辨,

興趣者可細讀政府中央政策組在 2015 年委托中 非常輕微(minimal))。如今殺科,可說是建

基於謊言的政治操作,亦令人對香港教育制度難 有信心。

風行、網上充斥假消息的年代。學生每天接觸大

學生在通識缺席下會否更易受一些極端思想影 響,值得深思。

最 近, 中 學 校 長 會 榮 譽 總 幹 事 黃 謂 儒 在 網 上

這種對專業領航和制度的踐踏,是對教育的重

撰文,表達該會對通識改革的憂慮和質疑,提出

程內容是否又會被隨意改變?教師、學生、家長

且對師生造成影響。文章竟換來教育局回應,指

大傷害。日後若有其他政治需要,考評制度和課

又如何信任本港的教育制度?這是通識科事件對 教育的第一個影響。

第 二 個 影 響, 則 是 課 程 層 面 的 問 題。 毫 無 疑

問, 通 識 科 令 學 生 有 更 多 機 會 培 養 對 社 會 的 關 注, 是 培 養 他 們 公 民 責 任 和 公 民 質 素 的 重 要 一

環,所以通識科的出現對公民教育有十分重要的 影響。公民教育不一定很政治化,例如對少數族

裔的關注、了解社會低下階層、新來港人士、單 親家庭的情況,思考他們的處境,破除社會的成 見,都是通識教育討論到的課題。課程強調多角

度 思 考, 就 是 要 避 免 學 生 太 迷 信 一 些 社 會 成 見

(例如少數族裔等於不友善、低下階層無法脫貧 是 因 為 自 己 不 努 力 ), 反 之 要 客 觀 分 析 社 會 議 題,提出正反觀點,更重要是這些觀點需要理據 支持。

如今,通識被殺科,新冠名學科內容不明(就

連 委 員 會 的 名 稱 也 用 上 難 以 理 解 的「 冠 名 」 一

詞),先不論將來內地的愛國教育會否整套搬來 香港,又或「冠名」後會否變為灌輸式教育,香 港的公民教育前景,確實令人憂慮。以多項選擇

題取代長問題、壓縮課時、取消專題研習,都是

考評上的倒退,令人懷疑其目標是要減少學生思 考的機會。諷剌的是,當年教改的初衷,便是「讓

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

具個性的發展,能夠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

8

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

了多個具體問題,認為四個核心科目的改動過急 「某些教育團體中人已經退休多年」、「坊間亦

充斥刻意誤導和抹黑教育局的言論」。當主管教 育的官員也不講道理,情緒化及以對人不對事的 態度批評持不同意見的人,市民也難對教育的前 景抱有希望。


教育與藝術: 從個人回憶到社會挑戰

主 題 文 章

文:盧滴,生於 1960 年代,現職藝術教育自由工作者。

圖 : 新世界的秩序 / 來源 : 網絡圖片

教育的回憶 我 參 與 了 最 後 一 屆 的 升 中 試, 那 是 人 生 第 一

場具決定性的難關:考不上升中試則只可能有三

年、或甚至沒有任何受資助的中學學額;若要升 讀,就要讀私校。小弟居然入讀了某港島百年政

府男校,多麼令人自豪;想不到,這份自豪很快 便消失,因為同班同學都是全港同等成績的天之

驕子,那麼就要讓真正的天之驕子誕生,而其他 的就只能碌碌無為。果然,因為沒有傑出的會考 成績而不能在原校讀中六,踉蹌地才找到別校的

中 六,16 歲 的 少 年 嚐 到 教 育 制 度 的 殘 酷, 自 信

心 到 了 谷 底。 怎 知 僥 倖 入 讀 了 預 科, 只 是 再 一 次 經 歷 失 敗:A-LEVEL 原 來 是 終 極 的 篩 選:

內 容 不 是 漸 進 銜 接 中 五 的, 平 庸 之 我 等, 豈 能 達到要求?

一般的殖民地教育,責任是奴化順民作精英,

用最少資源給統治者最大的效益。我們的一代, 在這樣精英教育下的夾縫中經歷了青葱歲月。入

不了港大,自然不是精英。既是受害人,但也當

中受益:一層又一層的公開考試篩選:升中試(前

身是小學會考)、後來的中三淘汰試、高中、「相

等於普通程度」的會考、高等程度、高級程度等, 營造了拼搏的勤奮精神之餘,也製造了不同級別 的次精英。還有,大部份人都樂於被迫接受以英 語作為上課語言,居然容許不少人(包括我)有 足夠的語言根基,立足於國際化的城市。

藝術的回憶 自小我很倚靠及期望學校提供視覺藝術。記憶

中,一周一次的課外活動,我是全校唯一的一位

選擇美勞組。(若是今天的話,人數不足根本不 會成組。)老師見我有心,就選了一些有趣味的 習作,給我自娛。可能有了這樣的鼓勵,膽子大 了;一天正式上美術課時,另外一位老師出題: 「農村的動物」,我不曉得那天如何決定要繪畫 一隻前所未有藍色的雞。還想出一種特別的畫法

來繪畫羽毛的效果:先把平頭畫筆直握,爽快地 直接擠壓在紙上,以致筆頭散開,做出乾筆摩擦 的筆觸:小四的男生認為那羽毛效果很是別緻。

9


主 題 文 章

憐, 堪 比 耶 穌 在 苦 路 第 十 處 被 剝 去 衣 服, 官 樣 後 來 老 師 走 過 來, 看 到 我 的 藍 雞 圖, 二 話 不

諮 詢 都 免 去, 甚 至 不 浪 費 時 間 自 欺 欺 人 的 自 圓

藍色的雞!」我沒有留意同學們的反應,也許在

是平壤呢:比起 1841 年,今次是比賤賣更「平」

沾沾自喜,以為老師在表揚我,以為她下一步還

藝術及教育又會如何?

說,拿起來就向大家說:「看,盧同學畫了一隻

其 說。 自 嘲 香 港 是 南 深 圳 其 實 也 抬 舉 了, 其 實

哄堂大笑?我也根本沒理會,因為我壓根兒還在

(更便宜)地自我割「讓」。在這樣的環境下,

會叫我分享心得。她優雅地把畫紙反過來,幽幽

地說:「重畫!」說真的,我呆了半晌,好端端

的為什麼要在背後多畫一張,給我一張新畫紙不

教 育 不 無 殖 民 元 素: 早 年 推 動 英 語 教 育, 以 致

的雞,也不可離經叛道糟蹋畫筆。

但 又 不 至 於 沒 有 中 國 語 文 及 中 國 歷 史 的 科 目、

更好? 原來她認為我在亂來:世上既沒有藍色

五十年代曾經出現過的國語科會考早已經沒有, 也 不 是 不 重 視 中 文 教 育( 除 了 中 文 中 學 外, 更

那天很深的、從創作而來的感動,一份昇華的

有 以「 中 文 」 為 名 的 大 學 )。 用 英 文 讀「 世 界

尊也一掃而空,成了一個近乎受創傷的經驗。回

事 件 的 英 語 叫 Mukden Incident, 孫 逸 仙 在 日

引導、傳授,如何去觀察、想像、思考,以能決

那 一 代 人, 從 學 校 的 正 規 教 育, 當 然 不 會 有 很

的雞羽毛的顏色及繪畫的方法。後來翻查資料,

有 太 多 非 學 術 性 的 藝 術 培 育 )。 不 過, 這 樣 的

創意被扼殺,是不必強調技巧的教授。其實不知

或對政權效忠。「愛國」只是國貨公司的口號。

實施這理念的意義,以致更徹底地扼殺了那僅有

術、 宗 教, 自 然 讓 青 少 年 們 看 清 社 會、 包 括 殖

美感,卻被嘲笑、被否定、被壓抑,什麼自信自

歷 史 」 時 也 有 亞 洲 史:( 個 人 深 刻 印 象 是 瀋 陽

想起來,老師其實雖然叫我重畫,卻沒有解釋、

本為自己取了 Nagayama(中山)一名。)我們

定、選擇、應用她認為「正確」(或可以接受)

強 烈 的「 中 國 人 」 身 份 的 培 育,( 同 樣 也 不 會

原來那時代要模仿外國流行的創意教育,為防止

教 育 卻 從 來 沒 有 要 求、 甚 或 暗 示 我 們 要 對 英 皇

道是否那理念的偏差,還是個別老師未有掌握及

百 家 爭 鳴 的 言 論 自 由, 不 論 是 新 聞、 出 版、 藝

的創意種籽。

民 政 權 的 真 正 面 目 而 作 出 選 擇, 我 們 那 一 代 人

升到中學,第一天上正規課程的美術課,就更

失望。美術學會(聽起來比美勞興趣班更吸引)

其實那裡沒有「中國人」身份認同?

轉轉折折從事了 20 多年的教育生涯及自己在

原來不是自由參加:有校外畫畫班訓練,或有老

藝 術 教 育 的 體 會, 也 經 歷 了 九 七 年 前 已 開 始 的

年,一張澳洲悉尼歌劇院的照片打動了我,便慢

可 以 如 何 自 處, 以 致 不 成 為 霸 權( 極 權?) 社

校沒有提供足夠的藝術教育、坊間也未有準備面

神論教育家蔡元培早已指出美育可以代替宗教;

築系?不過,慶幸是誤打誤撞終於有機會在藝術

會的歷史也讓我們記得藝術也可以被迫為政權

師邀請的同學才可參加。很印象深刻的在中四那

理想宏大教育改革,不禁要問下一代的香港人,

慢開始對入讀建築系起了遐想。但苦於那年代學

會( 包 括 教 育 制 度 ) 的 受 害 人 甚 至 犧 牲 品? 無

試作品集的美術班,那又如何有足夠條件報考建

我 個 人 經 驗 告 訴 我, 藝 術 教 育 可 以 被 扭 曲; 社

設計領域接受教育及發展。

服 務。 在 目 前 仍 有 限 的 空 間 下, 人 人 必 須 爭 取

從回憶藝術及教 育到迎向今天的 社會挑戰

身 心 靈 各 層 面 享 受 創 作, 讓 美 本 身 轉 化 個 人,

現在看到特區政府一再出賣港人,為了配合政

權,一夜之間,把國家安全的威脅描寫得比冷戰 時期更重大,甚麼「持之以恆」的制度瓦解得可

10

有學者指出,以往港英的剛柔並重的統治下,

美 學 教 育, 讓 自 己 有 足 夠 的 藝 術 技 巧, 從 而 在

從 而 能 夠 有 如 大 聖 若 瑟 的「 創 意 的 勇 氣 」 來 面 對 社 會 挑 戰。 這 是 良 心 培 育, 因 為 天 主 是 真 善 美: 真 正 的 美 感 培 育 能 使 人 渴 慕 真 理、 善 及 神 聖。 當 言 論 自 由 及 創 意 的 空 間 逐 漸 消 逝, 能 夠

保 持 了 對 美 的 渴 求, 就 是 已 經 保 存 了 良 心, 在 謊言虛假及窮兇極惡中,得享些少平安及力量。


圖 : 聖若望廿三世 / 來源 : 網上圖片

關 社 回 望

教會面對 世界的轉變

文:李穎妍 ( 本會幹事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是天主教會兩千年來第

21 次 大 公 會 議, 由 教 宗 若 望 廿 三 世 宣 布 召 開,

經 過 三 年 的 籌 備 期, 參 與 的 全 球 主 教 達 2,400

位,歷時三年。會議共開了四個階段丶 168 場會議。

大 公 會 議 共 頒 布 了 16 道 重 要 文 獻, 其 中 有 4

道憲章(Constitutions),9 道法令(Decrees), 3 道宣言(Declarations)。

四道憲章中,除了《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

會議於 1962 年 10 月 11 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

章》外,其餘三道都是教理上的憲章:《教會憲

大公會議的傳統任務,是為了保存耶穌向教會啟

講論天主啟示怎樣傳下來,《禮儀憲章》講論禮

大殿隆重揭幕,聖教宗若望廿三世開幕詞指出, 示的真理,今次會議亦然,但今次會議召開的目 的,不是為了再次重申或研究相關道理,而是為 了使教會宣講的道理能切合時代的需要;保存啓

示真理是一事,其傳達的方式為另一件事,所以 在表達上該按照實際的需要。

章》講論教會是甚麼,《天主的啟示教義憲章》

儀生活。《牧職憲章》雖然也是講論教會的角色, 但內容卻針對教會臨於現代世界的意義,可以怎

樣 服 務 世 界, 因 此 最 能 反 映 若 望 廿 三 對 會 議 的 期望。

《牧職憲章》除了緒言和引言外,共分兩個部

對所有的謬誤,教會過去無時不在竭力抵制,

分以及一個結論。緒言和引言詳細分析了當今世

仁慈對待它們,就是以充份地闡明福音的真義來

使命;第二部分從不同角度看今日世界的一些迫

並以嚴格方式予以懲罰;然而,今日教會卻願以 辯駁謬誤的道理。

教會所要闡明的真理,亦是教會在現代世界的

任務,就是向人解釋人是甚麼、人擁有的尊嚴和

界人類的狀況;第一部分強調教會與人類的共同 切問題;結論提到教會與每一位信友面對今世界 的共同使命與任務。

正委現正推出網上節目「聽樞機爺爺講課 —

人的使命。「教會並沒有向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民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邀請陳日君

福,而是向他們傳授了天上的恩寵,因為這些恩

期 六 下 午 3 時 在 正 委 Facebook 和 YouTube 同

提供可朽壞的財富,也沒有向他們許諾塵世的幸 寵使人們獲得了天主子女的尊嚴,成為他們生活

更具人性化的有力保障和幫助。她開啟了賦予生

命教義的泉源,通過她,人們在基督之光的光照 下,得以在心靈深處瞭解自己到底是什麼,瞭解 自己擁有何等優秀的尊嚴,以及自己應該追求的 目的。」

樞機深入講解這份憲章。節目 2 月 20 日起逢星 步播出並提供重溫,邀請大家一同認識這份重要 的憲章。

參考資料: 谷寒松、趙英珠,〈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 40 年來的回顧與展 望〉,《神學論集》149-150 期 (2006 冬 ),425-479 頁 陳文裕著,〈教宗若望廿三世的開幕詞〉,《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 議簡史》,( 台北:上智出版社,1997 年 ),81-82

11


宗 教 自 由

基督徒關注 信仰自由的責任 文:姚慶導(教友投稿)

圖 : 北京南堂舉行彌撒 / 來源 : 筆者提供

教宗方濟各於 3 月 5-8 日出訪伊拉克,為當地

大公會議的神長們坦言在歷史裡,教會就信仰

的基督徒帶來安慰。該國在 2011 年起與極端組

自由的實踐方面,「有時曾經有過不甚符合福音

內,基督徒遭強迫改信伊斯蘭教,否則會遭到殘

言 12)。 不 過 大 公 會 議 再 次 強 調,「 教 會 始 終

織 伊 斯 蘭 國(ISIS) 交 戰, 被 ISIS 佔 領 的 地 區

酷 對 待, 導 致 大 批 基 督 徒 迫 於 一 夜 之 間 逃 離 家

園。據《梵蒂岡新聞》報道,教宗在亞巴郎的家 鄉烏爾古城表示,當恐怖主義妄用宗教時,信徒 們不能保持沉默,因為暴力和極端主義並非出自 懷有宗教信仰的心靈。

然而,教會在歷史中也曾強迫他人接受基督信

仰。教會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中,就信仰自 由作出了深刻的反省,並重申那是人人應有的基 本權利,而非天主教或其他基督徒的特權。

精神的作風,甚或與之相背」(《信仰自由》宣 堅持不得強迫任何人接受信仰」。因此,促進宗 教交談,從中彼此認識和尊重,是達致和平的其

中一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 1968 年邀請了 32 個基督宗派和 11 個非基督信仰的宗教,在亞西 西 為 世 界 和 平 作 跨 宗 教 的 祈 福 聚 會, 引 來 一 時 佳話。

在現實中,除了不少宗教民族衝突的情況,亦

有宗教團體受到極權政府的壓迫,諸如北韓、古 巴、中國等以共產主義為執政意識形態的政權, 侵犯信仰自由的情況屢見不鮮。就以中國為例,

執政的中國共產黨近年不斷透過制定法律來限

12


制個人及團體的宗教實踐,甚至毫不講理地打壓

宣 言 續 說:「 如 果 在 不 妨 害 正 義 的 公 共 秩 序

宗教,例如強拆十字架及強迫宗教人員向政府登

下,不許人自由實踐宗教的集體行動,這是侮辱

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對宗教教職人員的身份

現世公益為宗旨的政權,應該承認人民的宗教生

記。中國政府在年初宣布,今年五月將實施《宗 定下「愛國愛黨」的標準,這無疑侵犯了宗教團

體確認其教職人員身份的權力,也迫使該些宗教 教職人員接受與其信仰相違的內容,就例如要求 天主教會神職人員承認中國天主教奉行獨立自主

人格及天主為人所定的秩序」,又呼籲「以謀求 活而予以鼓勵,如妄加指揮或阻撓,這便是越俎 代庖」。

面對自由收窄,教會有責任捍衛人性尊嚴,使

自辦教會原則。《信仰自由》宣言重申:「社會

人能夠活得有尊嚴,自由地追求和認識真理,按

政府或教會以及其他宗教團體,關心信仰自由權

有必要關心、促進、捍衛信仰自由,尤其現在香

公益是社會生活條件的總和,所有公民或社團,

利是滿足對公義的義務。因此教會關心信仰自由 的狀況是本身的責任,而政府「不得以威脅恐嚇 或其他方法,強迫國民信奉或放棄任何宗教,或

宗 教 自 由

良心實踐其所相信的價值。因此,我們基督徒也

港各方面的自由都受到極嚴峻的挑戰,我們更無 法冷眼旁觀,置身事外的藉口。

阻止進入或脫離一個宗教」。

圖 : 北京南堂外貌 / 來源 : 筆者提供

圖 : 香港信徒在 2019 年公開誦念玫瑰經 / 來源 : 筆者提供

13


國 際 視 野

從基督的苦路紀念 在抗爭中的緬甸人民 文:孔令瑜(本會幹事 )

圖:聖方濟各沙勿略會的努唐修女 (Sister Ann Roza Nu Tawng) 跪求軍人停止暴力, 成為緬甸民主運動的和平標記。/來源:World Today News

從基督的苦路紀念 在抗爭中的緬甸人民 今年 2 月份,自從緬甸國防軍發動政變及接管

第一處

耶穌被判死刑 2021 年 2 月 1 日 上 午, 緬 甸 軍 隊 電 視 台 表

當地後,緬甸進入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當地發

示國家的權力已經轉移到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

祈求充滿憐憫和同情心的上主,讓我們與緬甸兄

昂 山 素 姬 (Aung San Suu Kyi)、 總 統 溫 敏 (U

生一連串的抗爭事件,平民百姓死傷枕藉。我們 弟姐妹在這條崎嶇難行的苦路上的同行,願復活

的主使我們彰顯非暴力的力量,為人民帶來愛、 正義與和平。

In Aung Hlaing 手 上。 軍 方 拘 捕 了 國 務 資 政 Win Myint) 和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NLD) 的多個領導人。 軍隊阻擋出入首都和其他主要道路。仰光國際和

國內電視頻道、國家廣播公司都停播。互聯網和 電話服務被中斷;銀行被迫關閉。後來軍方宣布 罷免 24 名部長和代表,並任命了 11 人接任國家 的財政,衛生,內政和外交事務。

14


第二處

耶穌背負十架 幾天後,成千上萬的緬甸人走到仰光街頭抗議

軍方的奪權。群眾揮動旗幟和手持橫額,要求釋 放昂山素姬及其他被捕的民選領袖。

第三處

耶穌體力不支 第一次跌倒 Mya Thwe Thwe Khaing 是在是次緬甸人民

抗爭中的第一名死者。在二十歲生日前兩天,她

被 警 方 以 實 彈 射 傷, 其 後 傷 勢 惡 化 而 不 治, 警

第六處

韋羅尼加為耶穌抹面 超過四千名日本民眾,在 2 月 14 日於東京沈

默遊行,抗議緬甸的軍方奪權行動。他們戴著劃

上 交 叉 的 口 罩, 在 東 京 澀 谷 (Shibuya) 及 表 參 道 (Omotesando) 等 熱 門 購 物 區 遊 行, 手 持 標

語內容包括「幫助我們拯救緬甸」Help us save Myanmar、「停止迫害人道罪行」Stop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等。

第七處

耶穌第二次跌倒 2021 年 2 月 底, 聯 合 國 人 權 辦 公 室(U.N.

方事後否則在該次示威中使用實彈。Mya Thwe

Human Rights Office) 表 示,「 可 信 信 息 」

十一月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投票,該次選舉 NLD

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強烈譴責針對緬

Thwe Khaing 和家人都是 NLD 的支持者,去年

指,自軍事接管以來,至少有 18 人喪生。人權

獲得壓倒性勝利。

甸抗議活動的暴力升級,並呼籲軍方立即停止對

第四處

體「援助政治犯協會」(Assistance Association

耶穌遇見母親 2021 年 2 月 28 日,緬甸密支那教區 (Myitkyina)

的 聖 方 濟 各 沙 勿 略 會 安 修 女 (Sister Ann Rosa Nu Tawng) 走到街頭,在手持盾牌的警察面前

跪下,要求他們不要向和平抗議的青年示威者們

開槍。修女說:「只要願意,就開槍打我」。警 方曾要求她離開,但她拒絕,她說:「我已經做 好準備,為教會,人民和國家獻出生命。」

國 際 視 野

和平示威者使用武力。」 根據緬甸當地人權團 for Political Prisoners, AAPP) 的統計,截至 4 月 10 日,軍警武力鎮壓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少已

有 701 人。軍事執政當局發言人在 4 月 9 日公布, 截至當天的死亡人數只有 248 人。緬軍方旗下的 米 瓦 迪 電 視 台 (Myawaddy TV) 同 日 報 導, 有 19 人因為涉嫌殺害 1 名軍官副手,遭判處死刑。

第八處

婦女為耶穌痛哭 聯 合 國 婦 女 署(U.N. -Women) 執 行 主 任 姆

第五處

西滿幫助耶穌背十字架

蘭博 - 恩格庫卡(Phumzile Mlambo-Ngcuka)

於 3 月 12 日發表聲明,表示對緬甸過去一個月 以來的暴力鎮壓,以及針對和平示威者使用致命

武力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她表示,在緬甸的歷

在 緬 甸 的 反 政 變 抗 議 活 動 中, 醫 護 人 員 冒 著

史上,女性始終扮演著值得稱讚的關鍵角色,她

病人和傷者。然而,緬甸軍隊對於醫療場所的安

攻擊。她呼籲緬甸軍方和警察確保充分尊重和平

院威嚇掃射外,軍隊亦強行衝入醫院拘捕中彈傷

復。同時進一步敦促軍方和警察尊重女性,包括

位,一律會被軍警強行捕抓。

釋放所有遭到監禁的人員。

生命危險治療受傷者。他們建立流動診所來治療

們絕不能因為和平表達自己的觀點而受到懲罰和

全中立似乎已不再顧忌,除了一度朝仰光市區醫

集會權,確保包括女性在內的示威者不會遭到報

者。 只 要 被 軍 警 認 為 收 容 過 示 威 民 眾 的 醫 護 單

被捕和遭到扣押的女性的人權,並再次呼籲立即

15


打 開 書 櫃

第九處

耶穌三次跌倒 聯合國在瑞士的官員指出,3 月 3 日的全國示

第十二處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鄧家希(Ma Kyal Sin)給自己取了英文名 Angel,

威行動中,緬甸安全部隊未經事先警告就向大批

她是個歌手,舞蹈員及跆拳道冠軍。3 月 3 日,

(包括兩名 14 歲和 17 歲的男孩),雖然數字

平 抗 議 行 列, 她 穿 的 黑 色 T 恤 衫 上 寫 著:「 一

人群發射了橡皮子彈和實彈,至少 38 人被打死

很難被證實,但持續增加的死亡人數令國際社會 震怒。

第十處

耶穌被剝去衣服 緬 甸 駐 聯 合 國(UN) 大 使 覺 莫 敦(Kyaw

她 在 緬 甸 中 部 城 市 曼 德 勒(Mandalay) 加 入 和 切 都 會 好 起 來。 」( Everything will be OK) 當天下午,18 歲的鄧家希頭部中彈身死亡。

第十三處

聖母懷抱耶穌 在 2 月 28 日,亞洲多處有集會,聲援緬甸反

Moe Tun)於 2 月 26 日向聯合國大會表示:「我

軍事政變示威者。在台北、曼谷、墨爾本、香港

來立即終止這場軍事政變,阻止對無辜民眾的壓

以 支 持 緬 甸 的 反 政 變 抗 議 者。 奶 茶 聯 盟(Milk

們需要國際社會進一步採取最強硬的可能行動,

迫…並恢復民主。」 覺莫敦也懇求緬甸境內「兄 弟姊妹」,持續抗爭。覺莫敦最後高舉三指向抗

爭者致敬,並表示「這場革命務必要贏」。緬甸 國營電視台於 2 月 27 日晚宣布,覺莫敦不再是 緬甸駐聯合國大使。

第十一處

耶穌被釘十字架 住 在 仰 光 的 網 絡 工 程 師 Nyi Nyi Aung Htet

有人上街,揮舞代表「奶茶聯盟」標誌與旗幟, Tea Alliance)是由泰國、香港和台灣網民 2020

年組成的組織,意指同樣愛喝奶茶的三地人民。 作為社交媒體運動的一部分,印尼,馬來西亞和

東南亞其他國家的支持者亦在網上發布消息和藝 術品聲援。

第十四處

耶穌被埋葬 靜待復活 2021 年 4 月 14 日,緬甸的示威民眾在大街上

Naing 於 2 月 27 日在面書上發出問題:「How_

潑紅漆,象徵示威運動血流成河,政變以來已有

Action」(還需要有多少人死,聯合國才會採取

三指,紀念犧牲者的同時表達奮戰到底的決心。

M a n y _ D e a d _ B o d i e s _ U N _ N e e d _ To _ Ta k e _

行動)發表該帖文的翌日(即 2 月 28 日),他 便在仰光其中一個示威場地附近被擊中,小腹中

槍身亡。其後有示威者到他被槍擊的地點獻花, 現場有以花堆成的祭壇。

超過 700 人死於軍事鎮壓。有人高舉染上紅漆的 這個星期本是緬甸新年潑水節,民眾會在街頭打

水仗歡慶,一反以往的傳統,示威者這天以潑水 節作為號召,各地城鎮的公車站與行人道上都被

潑 上 紅 漆。 在 曼 德 勒(Mandalay) 街 頭 也 可 見 紅漆四濺,上頭寫著「軍事獨裁垮台」、「推翻 恐懼的時代」、「街道上的血還沒乾」。

...............................................................................................................................................................

16


自主學習之上乘心法—— 刻意練習

打 開 書 櫃

文:薯伯伯(旅遊寫作人)

在 電 影 或 小 說 的 渲 染 下, 棋 藝 的 對 決, 似 乎

意的練習,以及反複的推敲。熱愛棋藝的人,把

人員卻發表了一份有趣的報告,他們研究年青國

間去分析棋局,在腦海中演練千變萬化的部署。

就是智力的競賽。不過在 2007 年三名英國研究

際象棋及圍棋玩家的 IQ。在未讀報告前,大多 數人都會認為擅弈棋者的 IQ 較高,但報告的結

論卻出人意表。韓國不懂下棋的人,平均 IQ 為 100, 但接受測試的圍棋高手,其 IQ 卻居然只

是 93 !棋藝最高超的玩家,IQ 較不懂下棋的 人為低,甚至可以這樣說,正正因為 IQ 較高, 反而窒礙了棋藝發展。

這 個 結 果 跟 常 人 的 想 像 有 極 大 落 差,《 刻

意 練 習 》 的 作 者 安 德 斯 · 艾 瑞 克 森(Anders Ericsson)試圖解釋這種現象,指出棋藝講求刻

棋局融匯貫通之前,首先就要花上大量精神及時 所 以 要 掌 握 棋 局, 最 重 要 的 是 耐 性 及 專 注,IQ 反 而 不 是 最 致 勝 的 關 鍵。 甚 至 可 以 這 樣 說,IQ 較 高 的 孩 子, 雖 然 佔 了 智 力 上 的 便 宜, 但 正 是

這 種 優 勢, 反 而 令 他 們 無 法 把 專 注 力 集 中 在 一 件事上。

對 於 香 港 人 來 說, 有 一 個 家 傳 戶 曉 的 小 說 人

物,正正體現了鍛練比起資質更為重要。《射鵰

英雄傳》的郭靖天生木訥,是金庸小說裡最為平 凡的主角。當初江南七怪在大漠上尋得郭靖,只 見他生性魯鈍,決難學會上乘武功。韓小瑩傳授

17


打 開 書 櫃

越女劍法,郭靖怎麼也做不到躍身半空連挽兩個

平 花, 氣 得 韓 小 瑩 把 長 劍 往 地 上 一 擲, 掩 面 而 走;韓寶駒教他金龍鞭法,郭靖卻把軟鞭抽到自 己頭上,惹來韓寶駒反手一記耳光。郭靖聰明比 不上楊康,江南七怪早已打定輸數,認為比武的 賭局上肯定要輸給丘處機。但愚鈍的人反而更為

意念明確,郭靖努力練習,全心全意去修習馬鈺 道人暗中傳授的輕身本領及吐納之術,武功漸有 長進。

郭靖的故事,正好就是《刻意練習》書中提及

的重點,一個人的天資雖然重要,但後天全神貫

注的刻意練習,才是致勝關鍵。疫情肆虐之時, 掌握自主學習的正確方法更為重要,刻意練習指

的不是反複千遍的鍛練,而是對中方向,把一連 串的動作分割成小碎片,每次刻意把其中一段力 臻至善。

說 到 研 習 一 門 語 言, 與 其 囫 圇 吞 棗 每 天 背 誦

幾百個生詞,倒不如刻意練習各個音節的正確讀

法,分清楚相似發音的微妙變化;訓練咖啡拉花,

圖 : 小說《射鵰英雄傳》封面 / 來源 : 網上圖片

與其把整個拉花動作反複百次,倒不如拆成細小

的部份,先掌握倒出奶泡的穩定手法;學習電單

車 時, 與 其 漫 無 目 的 地 練 習 窄 路 轉 彎 的 控 制, 倒 不 如 先 學 會 夾 緊 車 身, 轉 彎 時 反 方 向 側 身 的 動作。

如果發音不對就武斷地說是沒有語言天份,如

果轉彎倒下就莽撞地說是天生不懂平衡,那就等 如把天賦當成是成功的唯一條件,忽略了其他更

為關鍵的致勝因素,本末倒置之餘,還打擊了學 習者的自信。

反過來說,學校考試成績的好壞,往往也是刻

作者: 安德斯 ‧ 艾瑞克森,羅伯特 ‧ 普爾 譯者: 陳繪茹

意練習的成果。年年考第一,甚至因為考第二而

出版社:台灣方智

是個高智力的人。所以看到年年考第一的人,卻

ISBN:9789861754604

哭得很傷心,只代表他是個努力的人,但不一定

出版日期:2017/06/01

連最平常不過的日常生活技能都掌握不了,那就

規格:320 頁

不應大驚小怪了。

《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Authors: Anders Ericsson, Robert Pool

Publisher: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US)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5 ISBN: 9780544456235

Print length: 339 pages

18


正委主保瞻禮信友禱文 請為香港教會祈禱。

請為新冠肺炎的疫情祈禱。

求主助教會不斷悔改更新,使它以信德和勇氣,

求仁慈的天主廣施憐憫,令世界的疫情減退,病者

維護人性尊嚴,好使世人的面容得以反映天主的 美善。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早日痊癒,亡者得到安息。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緬甸祈禱。

請為中國祈禱。

緬甸軍政府連日武力鎮壓反政變示威者,造成多

求主祝福中國人民,使他們能有尊嚴地生活,無恐

人死傷。求主憐憫緬甸人民,促使各方以對話代 替衝突,以仁愛化解仇恨,為當前緊張局勢尋求 和平解決方案,使緬甸盡快恢復民主公義。為此,

關 社 禱 文

無懼地表達心中所想,自由地按良心做事,共同締 造正義與和平相隨的國度。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我們同聲祈禱。

請為香港的民主發展祈禱。 求主使我們謹記祢交托大地給予人們去管理,儘

管困難重重,仍要繼續努力去建設民主、公義、 仁愛的社會。為此,我們同聲祈禱。

2021 年 4 月 教育再造 ? 封面圖片:香港 01 排版設計:山無陵 鳴謝 ( 個人 ):張鋭輝老師、沈偉男先生、姚慶導、薯伯伯、盧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訊內容,文責自負。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Justice and Peace Commission of the Hong Kong Catholic Diocese 香港西灣河耀興道 72 號聖十字架中心 6 樓 6/F., Holy Cross Centre, 72 Yiu Hing Road, Sai Wan Ho, Hong Kong. 電話 / Tel: (852) 2560 3865 傳真 / Fax: (852) 2539 8023 電郵 / Email: hkjp@hkjp.org 網址 / Homepage: http://www.hkjp.org 臉書專頁 / Facebook Page: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19


2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