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公義》繪本

Page 1

空間 公義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空間 公義


編語及導讀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土地不可出賣而無收回權,因為地是我的,你們為我只 是旅客或住客。對你們所佔的各地,應承認地有贖回權。」 (肋25:23-24) 香港土地規劃停滯不前,政府興建公共房屋的速度緩慢, 部分土地由私人發展商所獨佔,導致「五花八門」的劏房 湧現。 教宗方濟各在第四屆世界窮人日文告中,以「應向窮人伸 手施惠」為主題。教宗表示「基督徒團體蒙召參與這分享 的經驗,意識到我們責無旁貸。為了成為窮人的支柱,首 要之務是親自活出福音勸諭中的貧窮」,而在教會方面 「藉著基督的恩寵,作出見證和分享之舉,並感到有義務 為缺乏生活所需的人提出請求」。 為了達致大眾公益,我們也要效法先知,對不義的處境和 制度作出批判,就如洗者若翰邀請我們悔改,他不畏權 貴,對黑洛德不義的舉動作出斥責。 因此,本會出版名為《空間公義》的讀本,收集劏房故 事、專訪獻主會胡頌恆神父、邀請慈幼會潘銘智神父、學 者和前線社工撰文,分享劏房戶的處境和學習正義之法, 促成制度的改善,使弱勢人士的權益得到保障。 2021年5月

4

空間


公義

5


6

空間


目錄 4-6

編語及導讀

7

目錄 十個劏房的故事 住劏房為與基層同行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

8-30

廟街神父胡頌恆活現基督

陳欣彤姊妹

31-37

那分隔我們的距離

潘銘智神父

38-43

劏房亂象與住屋權

鄧寶山先生

44-48

劏房租務管制何去何從

賴建國先生

49-55

鳴謝及出版資料

56

公義

7


8

空間


十個劏房

的故事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

公義

9


10

空間


陳先生

陳先生於兩年前遷入劏房單位,剛入住時卻因修理家居而弄傷

手臂,更因此無法工作,需要領取傷殘津貼。他與太太兩口子同 住於不足100呎的單位,月租4,500元。陳先生坦言,自己每月領 取約2,000元的傷殘津貼,全都用來交租。雖然自己與太太能勉 強各付一半租金,但兩人仍經常因租金問題而煩惱,陳先生更 想過將自己的人壽保險騰出來交租。

陳先生認為,上公屋是能夠解決夫妻爭執及金錢問題的「最終 極」方法。然而近年公屋落成量減少,唯有寄望政府能推出措 施改善劏房戶處境。諷刺是,在政府宣布為合資格輪候公屋的 人士提供租金津貼後,陳先生反而成為了政策的「受害者」。 「政府公布租津後,業主立即表示加租15%」,在未有租務管制 的情況下,租金津貼成為了業主加租的借口。陳先生對政府施 政感到無奈,認為政府對房屋的固有政策難以改變。但他仍然 踴躍參與爭取租戶權益的請願行動,亦曾參與政府租務管制研 究工作小組的公眾論壇,因為他始終相信:「遇到不公義的事情 就要站出來」。

公義

11


夏女士

「天 台是我 們 唯一可以 活動 的空間」,夏 女 士 這樣 說。由

於 家 庭 問 題,她 與 女 兒一 同 遷 出 原 有 的 家 庭,成 為了劏 房 戶,這才發 現劏房的租 金非常昂貴。在油尖旺區,約10 0 呎 的 單位平均 租 金 是 5, 0 0 0 到 6 , 0 0 0 元。夏 女 士 遷 進 現 時 的 單位,主因 是 大 廈 有一 天台,可 讓 租 戶有「喘 息 」的空間, 「(劏房的)居住空間很狹窄,這棟大廈有天台讓我們晾衫,女 兒也可以在天台踏單車」。劏房單位與天台恍如兩個世界,夏女 士形容,一張睡床已佔了單位的大部份空間,唸小學的女兒平 時只能在床上做功課,實在不方便。「一開門,右邊是煮食爐頭 及床、左邊是廁所,就再沒有其他空間了」。

上公屋是所有劏房戶的共同願望,夏女士與女兒已輪候公屋達5 年,「上樓」之日遙遙無期,唯盼政府可實施租金津貼幫助劏房 戶,她指「就算一千幾百,都已經輕鬆好多」。可惜,領取綜援的 夏女士並不符合租金津貼的申請資格。她認為政府推出的租金 津貼諸多限制,慨嘆「根本不知道能幫助什麼人」,政府的房屋 及福利政策顯然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12

空間


公義

13


14

空間


阿燕

濫 收水電費是普遍劏房戶面對的問題,在劏房居住了五年的

阿燕就是例子。她與丈夫及兩個兒女同住,業主每月收取高 達500元的水電費。由於大部份劏房沒有獨立電錶,以 致租 戶無法 得知自己的用電 量,電費全由業主說了算,「其實我 們都不知道是否用了這麼多電!」。她指出,雖然中電推出電 費補貼,但所有補貼都由業主「袋落袋」,劏房戶無從得益。 阿燕又形容,租金的加幅完全取決於「老闆(業主)心情」;她 與家人在四年前遷入現時單位,業主每年加租500至1,000元, 但卻沒有幫忙解決單位的維修問題。單位除了有輕微石屎剝 落,還有牆壁滲水問題,在天氣潮濕的時候更見嚴重,「我們只 能用牆紙貼在滲水牆上,就算向業主提出維修,我們也要自己 出錢」。阿燕也有考慮過搬遷到家居環境更好的單位,但這些單 位的租金動輒7,000至8,000元,並非阿燕一家能夠承擔,「新裝 修的當然貴,有𨋢的就更加貴」。其實阿燕一家已輪候公屋達 4年,除了希望政府加快覓地興建公屋外,阿燕更希望政府能推 出各項劏房津貼,以減輕劏房戶沉重的租金負擔。

公義

15


阿虹

單 親媽媽阿虹 於六年前攜同兒子來港,作為照顧者的她難

以工作,唯有以兒子領取的綜援繳交昂貴的劏房租金。她形 容「劏房呎價比豪宅更昂貴 」,兩母子初來港時居住 於只有 80呎的劏房單位,租金是3,000元,阿虹認為這個價錢並不合 理,加上業主濫收水電費,使生活百上加斤。

阿虹於幾年間經歷兩次搬遷,至2020年9月,業主還在疫情下 加租1,000元,逼使阿虹另覓單位。豈料難得找到有窗的單位, 住下來卻發現窗口位毗鄰其他住戶的抽油煙機排氣位,阿虹指 「一聞到臭味就會關窗」,以致室內空氣不流通。劏房環境惡劣 對小孩成長有莫大影響,亦有可能因此影響兒子健康。但由於 阿虹已經與業主簽了一年死約,所以到明年才能另擇單位,「其 實也很矛盾,經常搬遷是很麻煩的,而且唐樓又沒有升降機」。 除了單位缺乏空間、住客難以活動外,她認為劏房最大的問題 是租金昂貴。她期望政府能夠盡快落實租務管制及制訂起始租 金,以減輕租戶負擔,好讓基層住戶能夠真正「舒一口氣」。

16

空間


公義

17


18

空間


黃女士

由於劏房狹窄,不少住戶的起居、飲食及如廁也被逼擠在同一

個空間,全無任何間隔。黃女士與丈夫及唸小學的女兒居住在 約100呎的劏房單位,廚房位於廁所內,爐頭與馬桶只有一手臂 的距離。黃女士表示,有時候也會擔心衛生問題,廁所細菌很有 可能在煮食空間逗留,加上新冠肺炎疲情嚴重,令她感到十分 擔憂,「沒有辦法,唯有自己多加清潔」。疫情下,大廈內廁所的 渠口位成為了傳播病毒的途徑之一,而很多劏房的渠位都被胡 亂改裝,使衛生風險大增。黃女士說,雖然廁所沒有甚麼異味, 但她仍然非常不安。 除了衛生環境外,黃女士同樣關注家居維修問題。她最期望政 府盡快落實租務管制、製訂標準租約,好讓租戶的權益得到保 障,「很多時候,業主都不會理會維修問題。我們(租戶)又要交 貴租,又要自己出錢維修,真的好難捱」。事實上,租務管制不只 保障租戶權益,也能釐清業主跟租客之間的權責,「一早就應該 落實的(租務管制)」,黃女士這樣說。

公義

19


琼姐

年屆70歲的琼姐與丈夫居住於深水埗約60呎的板間房。二人

除了靠僅有的生果金交租外,亦會找洗碗、清潔等散工來幫補 生計,然而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工作機會少之又少。她指 出,雖然板間房的居住環境不佳,但租金較其他劏房便宜,多年 來維持在2,500元,是她可承擔的水平。

雖然可勉強承擔租金,但琼姐需要與其他板間房住戶共用廚 廁,是她認為懊惱的事,「要排隊,有時候等不了這麼久,我就 去楓樹街球場的公廁洗澡」。但更讓她困擾的,是大廈的治安 問題。由於大廈的大閘門鎖壞了多年,街外人可自出自入。琼姐 形容,街外人會在大廈梯間內隨處便溺,造成衛生問題;而去 年更曾有住戶被爆竊,損失慘重,犯人卻逃之夭夭,「沒有閉路 電視,怎麼捉(犯人)呢!」。大廈沒有立案法團、沒有保安,連 唯一把關的大廈大閘也形同虛設,對住客而言實在十分危險。 她曾多次要求業主更換門鎖,但業主卻一直「拖字訣」,不願處 理問題,「業主每月收取額外30元的雜費,但卻不做維修」。琼 姐認為,釐清業主權責十分重要,她期望政府落實租務管制,制 訂標準租約及釐清雜項收費,好讓租戶的基本權益受保障。

20

空間


公義

21


22

空間


張女士

張女士一家於不適切住房居住了十年,期間經歷了三次搬遷。 要說她最難忘的經歷,就是居住於天台鐵皮屋時,屋頂被颱風 吹翻。當時颱風「山竹」來襲,強風吹翻部份屋頂後,漏水情況 嚴重,家中水位高至小腿;張女士指,家中所有電器都被水浸 爛,而電路浸水後非常危險。在單位「無法住人」的情況下,她 臨急臨忙在旺角區內找了一個劏房單位,150呎的空間月租高達 8,500元。張女士慨嘆指,雖然劏房租金昂貴,但與天台屋相比 卻是相對安全的居住環境。 在房屋政策上,現時過渡性房屋的數量杯水車薪,未能惠及全 港近20萬人的劏房居民;張女士期望政府能多建過渡性房屋, 讓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能以較合理的租金,租住環境較理想的 住屋。另外,她亦認為租務管制十分重要,期望政府能藉此管制 起始租金及加租幅度,防止「業主想收多少就收多少(租金)」, 以減輕基層市民的生活負擔。

公義

23


阿玲

阿 玲在深水埗區的劏房單位居住了兩年,90呎的單位月租

5,000元。她表示,劏房租金不便宜,但保安問題卻十分嚴重, 「當我與業主簽約時,他唯獨不給予我樓下大鐵閘鎖匙,因為 他說任意一條匙都可以開啟」 ,原來大廈鐵閘的鎖膽已損壞多 時。阿玲為求安心,每次歸家都必需掩門, 「當作門已關上」 ,她 進入大廈後亦會再轉身望望,確保沒有陌生人跟隨。

另外,由於大部份劏房裝修及圖則都不符合《消防條例》 ,阿玲 恐防家中電器有失火危險,所以每次出門時必會關掉家中除雪 櫃以外的所有插頭和拖把電源。除了消防隱患外,家居維修問 題同樣使阿玲十分困擾。天文台曾於2020年10月發出黑雨及雷 暴警告,這場暴雨令阿玲家中超過一半的牆滲污水,就算她戴 著口罩亦可聞到污水臭味, 「及後每逢天文台發出大雨或雷暴 警告時,我就會非常忐忑不安,不知家中會否又有滲水情況?」 。 阿玲一直積極參與房屋政策倡議的請願行動及公眾諮詢,她指 出落實租務管制,以保障住客權益十分重要。作為正輪候公屋 的申請者,她認為現有的公屋輪候制度對單身人士並不公平, 有需要改革;當然覓地增建大量公屋最為急切,阿玲期望政府 能善用棕地,興建「真公屋」 ,而非以炒賣的居屋作為公營房屋的 「水份」 。

24

空間


公義

25


26

空間


王 先生

新冠肺炎疫情下,大部份劏房戶都十分關注家居衛生情況,然

而劏房的排水系統被改裝、缺乏U型聚水器等,都使傳播病毒 的風險大增。王先生表示,「(劏房)單位本身的結構有問題,單 靠住戶自覺(注意衛生)是不足夠的」。王先生一家三口居住於 劏房兩年,最讓他擔憂的是家居衛生情況。他指出,廁所的糞渠 貫穿幾個劏房單位,渠面不單生銹,且沒有斜度,內裡的淤塞物 難以清走,形成很嚴重的衛生風險。再者,由於廁所沒有窗戶, 王先生唯有開抽氣扇使室內通風;但這卻構成另一危機,在負 壓空間內,抽氣扇或會將喉管的水氣抽入室內,王先生說,「在 多渠互通的情況下,如果其他住戶有人『中招』 (有傳染病),就 等於『攬炒』!」事實上,很多劏房的結構都不符合《建築物條 例》,王先生期望相關部門能夠多作監管,以及為住戶作免費的 安全檢查,好讓租戶能夠住得安心。

公義

27


李女士

李女士居住了劏房三年,最讓她煩惱的是單位的滲水問題。每

逢大雨,屋外的雨水就會滲入單位內,李女士唯有不斷用毛巾 吸水、及為已殘舊有污漬的牆壁重新髹漆。她曾向業主反映問 題,唯業主每次都不了了之。李女士坦言,劏房對一對子女而言 並非理想的居住環境,除了欠缺維修外,單位的廳只足夠放置 一張大床,狹窄的生活空間並不利子女成長,「現時他們只有幾 歲,到長大了都不知該怎麼辦」。

李女士認為,香港的公屋輪候制度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幾年前, 她們一家曾考慮輪候公屋,唯丈夫的收入剛剛好超出了公屋的 入息限額。「一個人工作、幾個人花費,其實根本沒有積蓄」,再 加上昂貴的劏房租金,使李女士一家百上加斤。她認為應放寛 入息門檻,優先照顧長期居於不適切住房的基層市民的住房需 要。

28

空間


公義

29


30

空間


住劏房

為與基層

同行 廟街神父胡頌恆

活現基督 陳欣彤姊妹

公義

31


住劏房為與基層同行 廟街神父胡頌恆活現基督

「在黑暗的深淵中,神父的出現令我看見一綫曙光」阿強說。

滿街的「共融」橫額,張貼在基層聚居地的油麻地尤見刺眼。被 稱為「廟街神父」的胡頌恆神父凝視平安大廈外,近十名長者 坐在紙皮上等待著一小時多後派發的飯盒,嘆道:「為何香港的 老年人每天早午晚需四處奔波,僅為一頓免費餐,無家者亦不 為社會接納,給予居所與工作。」

收入追不上樓價與通脹,在香港幾乎已經成為金科玉律,劏房 成了基層輪候公屋的落腳點。自2020年,新冠肺炎來襲,市民大 多居家抗疫,但這日常,對劏房戶來說,是煎熬,對無家者而言, 更是奢望。 2021年初,政府突襲「封區」,傍晚時份封鎖指定區域,要求範 圍內有確診個案的大廈居民亦需強制檢測,至翌日清晨解封, 而1月底廟街一帶便是其中一個圍封地區。那夜,胡神父焦急地 為「封區」內的露宿者張羅膳食,並拜托市民轉交他們。事件被 媒體報道,引發公衆關注這「落地」神父,以及無家者疫情下的 艱辛。 神父,I Love You 再次走進大眾熱熾的視線,胡神父笑言,多了人關注我正在做的 工作是好事來的,「我無搵錢,錢搵我」。胡頌恆神父(Fr. John Wotherspoon)今年74歲,1985年來港,曾在馬頭圍邨、大嶼 山、肇慶等服務,到2009年,胡神父轉到廟街一帶,照料無家者 與更生人士,甚至吸毒者。 關懷社會不起眼、被忽視的一群,胡神父選擇「實在的」與基層 同行。十一年來,他一直居住在廟街一所百餘呎的劏房,每天 32

空間


「行街」,了解社區內各人所想所需,為他們找安身之地、合適 的工作,並找回自己。 阿強(化名)這幾年進出各監獄,欠債累累,流連街道,「執他 回來」的人正是胡神父。「有一天在街上神父向我問好,跟我說 話,仿佛令我在那無盡的黑暗當中,看見一綫曙光。」

「住得慣嗎?」胡神父問道,阿強連連點頭,他說幸運地能獲 分派一間擁有窗的房間,鄰床亦是名好鄰居,能談得上話。「現 時有工作做嗎,負債需要找人幫忙『講數』嗎?」,胡神父再問, 兼職廚房幫工的阿強說,疫情下被裁,但會再到處找找會否有 工作機會,至於債務,阿強堅決地說會自己處理的,著神父勿 擔心。

被問到最希望跟胡神父說什麼,阿強說「神父,I love you(我愛 你)」,「好多謝神父,佢咩都俾曬我,我咩都俾曬佢。」說畢,笑 說自己不善言辭、外表魁梧的這位中年漢眼眶濕潤,上前輕擁胡 神父。臨探訪離開前,胡神父囑咐阿強勿輕視那大腿腳患,著他 到其創辦的二手店附近,那跌打店找醫師診治,只要說胡神父 介紹的,便不用付款,阿強應道,揮手歡送神父「遲些見,身體 健康」。 胡神父說,阿強是他協助的人當中較積極,及能走出過去陰影 的一人,疫情前阿強一天兼任兩份厨房散工,為求儘快還清債 務,又遠離過往的壞朋友。胡神父續說,不少釋囚離開監獄後, 因不適應社會生活與節奏,很容易重返舊圈子,然後亦因此來 回監獄,故希望能助他們打破此宿命,重新融入社會。 安居樂業 安居樂業,是胡神父一直以來希望能為這群被社會遺忘的人 做的事,但過程困難重重。在長洲租單位予更生人士、在廟街 公義

33


34

空間


經營二手店予無家者工作、在平安大廈租下四十多個單位予無 家者容身,胡神父說「I didn’t start it, God starts it(我沒有 開展它,是天主)」。在漫漫長路協助胡神父擴展服務的教友 與市民,胡神父形容他們是天主派遣來的使者,助他實行基督 的愛。

疫情下食肆數度遭禁止晚市堂食,快餐店麥當勞亦不例外,意 味著一眾無家者失去了落腳點。胡神父聽到那消息時,十分惆 悵,盼為他們覓得一處歇息的地方。有教友得悉胡神父的想法 後,轉載到網上,獲得大批教友支持,捐款源源不絕,胡神父 租房間安置無家者的數量,亦由2020年中的數間,延伸至今天 的四十多間,幫助六十多位露宿者,當中有近二十人年逾60。 為應付租房的龐大開支,胡神父與教友數年前創立的慈善團體 「Mercy HK」,在廟街經營二手店「慈悲耶穌環保店」,惟他坦 言主要還是依靠捐款,才能維持每月十多萬的支出。 從前的他,因「鬼佬」外表卻操這半正宗的廣東話,令街坊意 外,但他走遍廟街一帶的大街小巷、公園、快餐店等,跟人們聊 天,關心他們的近況,到今天人人看見均問候他,短短數分鐘的 路程,神父跟逾十人打招呼,說上幾句,更會輕拍他們的頭,當 中不乏少數族裔。現時需兼顧更多,胡神父笑言當然不免感到 疲憊,但「幫人,幫耶穌,是幸福的事,是很有意義的工作,這是 我們應該做的事。」

胡神父隸屬的獻主會(Oblates Fathers)以「向貧窮者傳揚福 音」為願景,「Oblate」源自拉丁文「Oblatus」,解作「奉獻」, 意即獻主會會士將自身化為一份禮物,完整奉獻給天主,而會 士藉關懷貧苦者時,讓他們透過基督認識自己,更完成天主給 他的使命。

公義

35


「胡神父真的做到饒恕七十個七次」,與他共事的林玉仙修女 說,有個無家者進出五十多次監獄,往返多個監獄,染上毒癮, 又習慣偷竊,沒有人願意給予他工作,唯獨胡神父不斷與他聊 天,盼他能隨他到戒毒所,並把舊陋習改掉,但年復年至今仍未 「成功」。 胡神父指,並非每個無家者能如阿強般,重新投入社會,亦願意 與外界溝通,因此他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先給他們的安身地方, 鼓勵他們戒掉壞習慣,再替他們配對合適的工作,助他們重建 自我價值。他坦言,即時現時六十多位「宿友」入住後,每天也 只會攤在床上,「self-respect very low(自尊很低)」,擔心疫 情過後賓館或不再租予他們,「宿友」再成為無家者,或更無動 力找工作。

為來自五湖四海、背景與身體條件不一的無家者覓工作不易, 胡神父曾想過頂下一間餐廳來經營,但創造的就業機會有限, 現時正積極籌備多一所二手店,亦與其他非牟利機構商討合作 方案。不過他直指,最有效的還須政府牽頭,認為當局能參考加 拿大政府的「Reaching Home(接觸家園)」計劃,為減低無家 者長遠帶給政府的財政負擔,給予技術培訓,並提供不同種類 與時限的居所等措施,助無家者融入社會。

還有很多事情想做 年屆七十,想過退休嗎?胡神父毫不猶豫地說「無,無時間」。 距離天主教退休年齡還有一段時間,「我仲有好多嘢想做」。胡 神父看著區內一間派免費飯盒的社企,下午時份餐廳內僅數人 在內,他喃喃自語「有無辦法可以透過呢段時間讓無家者聚一 下呢?」,雖助理在旁說阻礙重重,胡神父還是不停構思,怎樣 才能再讓無家者聚首一堂。 疫情前,胡神父每周日均會舉辦「薄餅派對」,起初僅數人便在 36

空間


他那百餘呎的家聚餐,後來漸漸因參與者衆多,便移師到區內 天主教學校的禮堂舉行,惟現時受疫情影響無法聚餐。「我想 開個社區中心,佢哋無咩做嘅話,嚟睇吓電影,祈吓禱,好過流 連街道」,遂再拉著這位數月前因捐款及工作量大增才招聘的 助理,商討有何良策實踐他的「抱負」。

遙望公園內其他「未上樓」的無家者,被問到希望他們都領洗 嗎?胡神父輕輕地說「我相信他們都baptized in the heart(在 心中領洗)了」,然後又埋頭在他那本滿載不同行街、探監、到 法庭求情等日程的筆記本,摸著頭上那簡約的白船帽、心口的 十字架、身上單一的藍襯衣,步向每天黃昏他都會到小聖堂祈 禱的路去。

公義

37


那分隔 我們的

距離 潘銘智神父

38

空間


那分隔我們的距離

近年流行說「生活在平行時空」,意思是說有些人生活安逸,以 自己的經驗和所見所聞去認識這個世界,以為就是整個世界的 真像,殊不知他們的世界以外有另一個世界,那裏的人有着跟他 們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這份隔離使他們即使遇到那些受苦的 人,也難以理解,有時會鬧出「饑民窮得沒麵包,問為何不吃蛋 糕」的荒誕笑話。 既然你拿起正委這本書,相信你都不完全「生活在平行時空」, 甚或能夠在訪問中尋到一些共鳴。我特別留意到漏水的問題, 那真擾人,便我想起當實習社工時的一位案主,他在深水埗租 住的板間房日久失修,「屋漏偏逢連夜雨」,我見到地板和床都 是濕漉漉,他只好到公園露宿。另外,讀到李女士的經歷,作為 教育者的我,想起一些認識的學生,一家兩、三人住在狹小的劏 房內,擠迫的環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但為每一位讀者,這些訪問又勾起甚麼情緒和回憶?而心中的 共鳴和憐憫會否隨着放低書本而減退,然後,又過着一如以往 的生活?

一、 觀看,然後走開 在《慈善的撒瑪黎亞人》故事中,有這樣的一幕:當那個被強盜 打得半死的人躺在路上,「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 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 他那裡,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 (路10:31-32)司祭和肋未 人,兩個人一先一後,不約而同地反應:站在一個安全的距離觀 看,然後就繞過離開了。這個距離分隔他們與傷者,讓他們能夠 定心察看,傷者有否生命的氣息已不重要,因為距離決定他們 看到甚麼。 公義

39


兩個人都正在趕往耶路撒冷的路上,他們要在聖殿內負責和協 助祭獻。梅瑟法律定明他們必須保持聖潔,接觸屍體會使他們 變得不潔,之後要行繁複的潔淨禮,不能即時在聖殿裡服務。在 他們的理解下,這個傷者應該救活不了,既然又有一個更高尚更 重要且多數人都同意的理由繼續前行,便離開了現場。 二、 距離的迷思 或者我們曾經好像司祭和肋未人一樣,與弱小者保持一個安全 的距離,未必很遠,但不致於挑動心中過多的情緒反應,心中湧 起不同的理由勸服自己暫時放下。當我們讀到劏房户的故事,與 他們對「安居樂業」的渴望有著共鳴,痛心他們的遭遇,人應該 有一個合乎人性的居住空間及環境,明白業主需要承擔房屋保 養的責任,另外還要制定租金管制。然後呢?

我們與劏房户有一個距離,不是我們不懂得逆地而處,不理解 劏房户的困境,而正正我們認為是一個困境,束手無策下決定 離開。那個距離,是我們心知「奈何又可以做甚麼」。 我要問的是:這個距離是怎樣形成的?

三、 衝破距離,逐漸走近 幾年前「土地大辯論」的眾多聲音中,留意到一 個有關空間 與公義的討論。一方面,在學術上,稱為「不公義的空間性」 (spatiality of injustice)反思:我們看到土地空間的分配和使 用不公義,有人生活在嚴重狹窄的空間但卻承受着不合比例地 高昂的租金;另一方面,稱為「空間性的不公義」 (injustice of spatiality)反思:值得我們探究,社會空間的發展如何促進不 公義體制的建立。 土地發展和樓價高企促進了香港的繁榮安定。香港人期盼「安 居樂業」,長期依賴著自由市場的機制來實現,土地的發展再發 40

空間


公義

41


展,推倒舊樓,興建呎價更高的豪宅,縱然「上車」 (買樓)難, 但仍努力「頂硬上迫上車」。人人追求「上車」,為「上車」而拼 博。劏房以及不同類型的分間單位美其名是「上車」前的「中轉 站」,這是追求繁榮的社會的辯解,但實際上是為了發展和安定 而霸佔了龐大的空間以後剩下的狹縫。 有一股更大的霸權(hegemony)塑造今日不公義的空間。經 濟方面,為推動經濟發展;政治方面,為維持社會安穩;文化方 面,給予「安居」的盼望一種寄托而又肯定個人的榮譽。我們或 多或少,不經意地受著影響,考慮著同樣的事情,認同當中的價 值和取向。 當然有些人可以短期紓困的措施幫助劏房户,但如果要打破 我們自己與劏房户的距離,與他們在兄弟友愛上更深地聯繫一 起,思考出路,而不只是看看他們就離開,那就要跳出這一個 霸權。這個大氛圍不一定全盤是錯的,在錯縱複雜的對錯善惡 中,我們可以多挑戰自己一些固有的思想和預設,辨別會否為我 們與有需要的兄弟姊妹造成距離,另外也多想像一個更合乎人 性的社會發展模式。 由個人開始,還需要大家的分享和討論。今日,我只嘗試為雙手 雙腳鬆綁,讓自己(希望大家也是)能夠走近一點有需要的兄弟 姊妹,攜手與他們同行。

依撒意亞先知訓示多行不義的以色列民,天主已經嫌棄他們 的奉獻和祈禱,要求他們「學習行善,尋求正義」 (依1:17)。的 確,我們需要繼續努力去學習、去尋求、去改變。公義是一個過 程,願天主保守和光照我們,使我們在這條路上邁進。

42

空間


延伸閱讀:

1. Dikec, M. (2001). Justice and the spatial imaginatio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Economy and Space, 33(10), 1785-1805. 2. Tang, W. S. (2017). Beyond gentrification: Hegemonic re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41(3), 487-499. 3. 鄧永成、葉鈞頌. 讓我們把空間公義帶進公共討論. 明 報,2019-1-28, A27。

公義

43


劏房 亂象與 住屋權 鄧寶山先生

44

空間


劏房亂象與住屋權

每當看見劏房家庭的景況,我們不禁慨嘆,富裕的香港為何有 人活得如此卑微。社會財富不斷增進,帶動樓價租金上漲,基層 市民卻無法分享成果,生活指數高企下租金及其他開支的負擔 沉重,為求生存惟有犧牲住屋質素。「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 錐之地」不正是香港今日的光景嗎? 劏房的出現,既反映房屋政策的失衡,也呈現集體貪婪的滋長。 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輪候時間屢創新高,公屋三年上樓承 諾已無法兌現。加上政府於2004年正式撤銷租務管制,在公 營房屋不足及私營房屋市場欠缺規管下,「劏房」市場應運而 生。劏房業主及其代理覤準基層市民的房屋需求殷切,想方設 法在他們身上榨取利益,竟想到將一個完整單位劏成多個細小 單位以收取更多租金,謀取最大利潤。然而,這並非以自由市 場作為藉口就可以合理化有關行為,劏房的出現不但令租客落 入險境,更增加社會成本,整體社會承擔其賺取利潤的代價。 大部分劏房處身的舊式唐樓本身已經老化殘舊,難以承受單 位改裝並增加額外設施帶來的負荷,甚至加速樓宇的耗損。再 者,單位設備原為滿足一戶人的需要,改裝成劏房後根本無法 滿足多戶人的需要,故劏房經常出現光線不足、空氣混濁、喉管 滲漏及污水倒灌、跳電等問題,帶來嚴重的健康及安全風險。 而劏房改建工程馬虎,政府缺乏監管,以致違規改建,喉管亂 駁的情況經常出現,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劏房位處的唐樓 更成為疫情爆發的重災區,帶來公共衛生的威脅。尤有甚者, 部分業主及代理為了節省成本,更不理住客死活,無所不用其 極劏出極度劣質且不人道的房間,閣樓劏房,無牆廁所,上床 下廁更時有出現,這種不借代價追求利潤的行為,反映的是集 體貪婪的極至,既侵犯人性尊嚴,也窒礙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要解決劏房亂象,一方面應從規管入手,杜絕業主謀取暴 利 公義

45


46

空間


的誘因;另一方面必須從根源著手,確立基本住屋標準,確保 單位能滿足最起碼的居住條件,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重設租務管制,讓租客的租住權得到保障,並確保租金及加 幅設於合理水平。租務管制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設立標準 租約、保障優先續租權、訂立最低加租及終止租約通知期、 規管訂租水平及限制租金加幅等,各項內容必須同時得到落 實,才能保障租客的權益,避免業主謀取暴利。同時,執法及 仲裁機制同樣重要,確保條例不會淪為一紙空文,以致衍生 各種逃避規管的漏洞。而更進一步,租金水平應與單位質素 掛鉤,一些國家已建立有效制度,政府可參照外國的經驗制 定訂租務機制,配合租管條例付諸執行,以讓租金標準更合 乎公平,同時有助減少劣質單位的供應。此外,適切居所是基 本人權,受《聯合國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保障, 而締約政府必須履行責任,透過立法保障人民享有適足住屋 權。適足住屋權包括7項標準,內容涵蓋住屋法律保障、服務、 材料、設備和基礎設施的提供、可負擔性、宜居程度、住屋機 會、地點配套及尊重文化多樣性,全面地指導房屋政策的制 定原則及居所應有的條件。透過落實適足住屋權,制定相關 住屋標準,如人均居住面積,保障人民享有合理的居住質素。

香港住屋問題嚴峻,基層市民住屋質素低處未見低,歸根究柢, 是政府奉市場為圭臬,透過置業主導的政策思維,推動住屋商 品化,最終令市民居住質素每況愈下。社會大眾應認清真相,要 求政府履行責任,確立基本住屋標準,保障市民住屋權利。我們 期望劏房在香港徹底消失,不再成為香港的另類特色,我們需 要努力爭取,讓劏房成為歷史。

公義

47


48

空間


劏房

租務管制 何去何從 賴建國先生

公義

49


劏房租務管制何去何從

「劏房租務管制」自去年4月政府成立「『劏房』租務管制研究 工作小組」 (下稱「研究工作小組」)開始,再次使租務管制成 為城中熱話。對劏房居民來說租務管制可說是期盼已久的措 施,居民均期望租務管制能舒緩他們住在劏房的點點壓力。然 而,事件的發展有機會將居民期盼落空,但又或可讓居民心願 達成,視乎政府未來如何將研究工作小組的報告落實。本文截 稿時,研究工作小組尚未提交報告予政府,文內的討論是筆者 透過不同途徑收集得的消息,希望藉此「水晶球預測」能成真或 「超額完成」。本文嘗試透過檢視香港的劏房情況,討論本地 租務管制的發展,最後分享以現時資料劏房租務管制可以如何 讓劏房居民願望達成。

50

劏房已不止是本地關注的房屋議題,也是外地及國際媒體甚 為關心的獨特社會現象,甚至是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 利委員會對香港住屋狀況的批評(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委 員會,2014)。政府在民間團體的壓力下終於2013年發表了 首次進行估算「分間樓宇單位」數目,過去多年雖然估算的方 法有些許調整,但總體的數字仍有增無減。據運輸及房屋局 (2020)定期發表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內顯 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港有132,400戶「居住環境欠佳的住 戶」,當中有 有 9 9,4 0 0 劏 房居民、2 1 ,6 0 0戶居於 臨 時 構 築 物、5,600戶居於非住宅大廈及5,800戶居於與其他住戶共用的 單位。即現時全港有4.9%家庭住在環境欠佳的居所內,亦即每 20戶香港家庭就有一戶是居於劏房等不適切的居所內。民間團 體在過去近十年就劏房進行數十項大大小小的研究,研究從探 討劏房環境如何惡劣,環境如何擠迫,租金如何不符合租金與 收入比例、水電費如何被濫收、租住權如何得不到保障,到現 時關注居住環境對住戶的身體健康及精神壓力的影響、兒童成 長及身心發展、及單親婦女的身心壓力(全港關注劏房平台, 空間


2019)。自新型冠狀病毒病爆發至今,劏房對住戶面對居住 環 境 的 威 脅更 大,心 理 壓 力 亦更 大(香 港 社區 組 織 協 會, 2020)。故此,劏房對居民的負面影響已是不容置異,但他們卻 得不到租務條例的保障。

雖然香港自1921年開始便有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期間亦有就 業主逼遷、租金增幅、租住權保障、租務糾紛等制定及修訂法 例,條例時有收緊及放寬。然而,在2004年當《業主與租客(綜 合)條例》被進一步修定後,劏房及不適切住屋等基層租戶面對 傾斜業主的租務條例及房屋政策,住屋權隨即欠缺保障。民間 團體多年來也關注租務條例的七個範疇。首先,租務管制範圍 應包括所有合法及非法的基層住屋,以避免租戶因管制範圍有 限被迫搬往更隱蔽及危險的不被管制住所。第二,租約應涵蓋 所有與租戶權益相關的範例及需要「打釐印」以成為有法律效 力的合約,現時多稱此為「標準租約」。第三,規管首次簽定租 約的租金金額(現多稱「起始租金」)及租金金額增幅。規管起 始租金能避免業主因被規管租金調整增幅度,而大幅調高起始 租金,故起始租金及租金調整幅度的規管是相輔相成。第四,規 管租金調整及搬遷的通知期,讓業主及租戶彼此也有足夠的通 知期作準備或在有需要時尋找另一個合適單位。第五,租戶應 有優先續租權,讓基層租戶作為相對弱勢社群有較安穩生活, 此租住權保障亦是最後於2004年撤銷的。第六,制定水電費標 準,避免業主濫收,變相增加租金。最後,就上述各項規管也可 能引來不少爭議,故設立監管及仲裁機制以評定及調解上述各 項紛爭,現時土地審裁裁處未必能應付龐大數量的租金、租金 調整幅度、續租安排等具爭議性案件。 經歷不足一年,據悉研究工作小組即將發表報告,當中主要會 提出兩項建議:制定標準租約及設立資訊平台。此兩項不痛不 癢的建議,與上述各項民間的訴求相距甚遠,對劏房居民的協 助亦有限。雖然有消息表示標準租約將包括要求租戶及業主將 公義

51


租約「打釐印」、設定租金調整幅度、租戶續租年期、及租金應 該包括及不包括那些項目。然而,如何落實及執行標準租約,基 層居民相信會十分關注。再者,如能在法例上列明所有租戶及 業主也必須簽訂租約,而租約內也包含民間團體關注的規定起 始租金金額、租金調整幅度不高於通帳或某百分比、租金調整 及搬遷通知期不少於某個月數、租戶具有優先續租權、水電費 及雜費標準等,則此份標準租約將或能達到民間的期望,否則 只是無牙老虎,一紙空約。 另一項或有機會達成的是設立資訊平台,此措施反映研究工 作小組理解劏房居民現況是因為資訊不流通所致。誠然劏房 居民在尋覓劏房的過程中,主要是依靠地產代理、網上軟件、 朋友、甚或廣告街招等去掌握單位資訊,從而作出可應付的抉 擇。資訊流通故然能促進居民作出明智的抉擇,但如此資訊平 台只是自願性、缺乏監管及查證核實,則只不過是多了一個「搵 屋網」而已。政府應該參考荷蘭的「租金積分系統(Rent Point System)」,該系統以單位整體狀況、面積、能源效益、具備設 施、單位地點、附近設施等去評定個別單位的租金。當租戶需 要尋找居所時,只要將單位地址輸入此系統便會得出應付的租 金,租戶便能作出更明智的抉擇。其實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已 有全港各單位的租金估值以每季徵收差餉,雖然據說估值通常 偏低以使繳納差餉不會過高而受業主反對,但差餉物業估價署 擁有資訊已可以建立一個租值系統,使業主、地產代理、及租戶 有足夠及重要的資訊去作抉擇。如有了此租值系統,相信那些 租金昂貴但惡劣環境的劏房將逐步被市場取締,而不會因租戶 只能掌握有限資訊下仍然有價有市。 租務管制是民間團體爭取了17年才能有機會重新設立,期間有 多少租戶因缺乏租務管制而產生了家庭及身心問題實在難以數 算,他們的需要也是由香港人承擔的社會成本。故此,政府實在 有責任訂立及落實一份真正切合劏房居民的租務管制,使他們 52

空間


的生活重上正軌,在有尊嚴、安全及健康的環境下生活。

公義

53


54

空間


公義

55


故事插圖:Canace Y 排版設計:Canace Y

鳴謝(個人):胡頌恆神父、潘銘智神父、林玉仙修女、陳欣彤姊妹、 賴建國先生、鄧寶山先生、陳康麒女士。

鳴謝(機構):MercyHK、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關注基層住屋聯席。 定價:港幣60元

版次:2021年5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權所有,不得翻印。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Justice & Peace Commission of the Hong Kong Catholic Diocese

香港西灣河耀興道72號聖十字架中心6樓 6/F., Holy Cross Centre, 72 Yiu Hing Road, Sai Wan Ho, Hong Kong. 電話:(852) 2560 3865 傳真:(852) 2539 8023 電郵:hkjp@hkjp.org 網址:http://www.hkjp.org 臉書: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56

空間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