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號 六四特刊

Page 1




六四導火線 胡耀邦之死

中 國 共 產 黨 前 中 共 總 書 記 胡 耀 邦 於 4 月 15 日 因 心 臟 病 發 逝

世。基於對胡耀邦遭遇的同情和其開放清廉形象的尊崇,加上

對改革開放以來引發的官倒與貪污情況嚴重的不滿,使當時的

青年學生和民眾紛紛出來悼念胡耀邦,陸陸續續到天安門廣場

六四清場

集會。至 4 月 17 日,近數千名大學生聚集悼念胡耀邦並討論 社會問題,並至晚間時份逐漸由集會演變成示威抗議。

四二六社論 矛盾激發主因

李鵬與鄧小平後皆認為政府有需要採取強硬立場並藉由大眾傳媒發出警

告,故 4 月 26 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 社論。社論主要觀點如:「這是一場有計劃的陰陰謀」,「其目的是搞散

人心,搞亂全國」,「其實質是要從根本上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否定 社會主義制度」等。是次社論亦稱為四二六社論,不少北大教師認為,社

論定性太高,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激化矛盾。而日後學生進一步行

動中亦多次要求改變四二六社論之定性,例如至戈爾巴喬夫訪華時學生計 畫絕食行動,目的仍然在於改變四二六社論的定性。 4


學運組成 北高聯

21 所學校的代表於 4 月 23 日,在圓明園成立北京高校臨 時委員會,即「北京高校學生自治聯合會」前身,並選舉

政法大學代表周勇軍為第一任主席,成員尚有吾爾開希、 王丹及鄒凱等。至 1989 年 4 月 28 日臨時委員會更名為 自治聯合會,代表學運之組成。往後,北高聯便成為整個

四大因素

六 四 事 件 中 帶 領 學 生 的 組 織 ,包 括 行 動 計 畫 、組 織 和 指 揮 , 以及與政府談判。

進一步激發矛盾 戈爾巴喬夫訪華

由於蘇聯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即將來訪,因擔心示威活動失控,故鄧小平要求戈 爾巴喬夫訪華期間清理抗議群眾。為達到鄧小平至要求,政治局開會制訂保安 工作,以確保中蘇峰會順利進行。因為是次訪華活動標誌著中蘇交惡 30 年後開

始漸趨正常化,所以是次訪華活動中央高層高度重視。但 5 月 11 日,北京大學 發表《緊急建議》,決定在戈爾巴喬夫來訪當日遊行進入天安門。並為了改變

「 四 二 六 社 論 」 的 定 性 ,「 北 高 聯 」 成 員 王 丹 、 戈 爾 開 希 等 人 動 員 學 生 準 備 絕 食 。 學生之行動迫使戈爾巴喬夫歡迎儀式需要改於機場進行,中央大部分高層對學生 是次行動感到不滿,不少溫和派官員改向支持強硬派。並且,趙紫陽在國際媒體 以及戈爾巴喬夫前指出鄧小平在中國仍然是「至關重要的」,被鄧小平理解為將 示威運動歸咎於其本人,成為其後兩人分裂之標誌。 5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