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二月號 《續》

Page 1

VOICE

恒 聲。續 二月號

香港恒生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HSUSUEB

香港恒生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HSUHKSUEB


編者的話 : 「續」

要我選一樣物件最能代表現在的香港,我想我會選「口罩」,口罩的意義不 只形體上的,更是象徵的。由二零一九年至今,社運時的防毒面罩、疫

情時的口罩,大家面上的異物從未能脫下。口罩看似是在保護大家,更大程 度是在限制各位。 戴上口罩後人與人之間彷彿多了層隔幕,你不能看到其他人真正的嘴臉和表 情,心中所想不能如實地表達。就算疫情完結,港府為你戴上的「口罩」卻永 不能脫下,言論自由受限,心中所想不能讓他人所知,為保護自己和身邊的 人,人們要繼續把自己隱藏在那無形的口罩後。有誰能想到,從你戴上口罩 的那天,面上的異物永不能脫下。 又有誰想過,自上莊至今僅僅一年,校園與香港生活能迎來劇變。停課、國 安法實施、限聚令,不論校園內或街道上一切都冷冷清清,熟悉或期待着的 生活通通化為泡影。時常笑稱自己會被國安上門拘捕,笑話背後隱藏着的是 不安與恐懼。每天重複地面對着不安和恐懼,面對着不知何時才會過去的疫 情,不論做甚麼也有如徒勞,這種無力就如希臘神話中每天需要推會滾下山 腳的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

但細意回想,你會發現這痛苦的生活中會滲透着一點一滴的快樂,累積它們, 讓它們成為自己的原動力。痛苦能使人成長,不要只讓痛苦折磨自己,接受 它們,反抗它們,讓痛苦成為你人生的導師,就如卡繆所説「我反抗,故我們 存在。」 第三期《恒聲》命名為「續」,望各位如本書的名字般接受痛苦,以痛苦作為成 長的養份,繼續前進。

香港恒生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外務副總編輯 曾朗諺

02


03


二月號 VOICE

恒 聲。續 校政 P.08-P,13 宿生染武肺 RCU 處理失當學生 信心盡失

時政 通識書「自願送審」老師、學生恐 P.16-P.21 成犧牲品 無限延長試用期 無形的政治壓力 P.22-P.23

專題 P.26-P.27 從音樂看社會議題 P.28-P.31 本地音樂「政」在變遷

04


目錄

香港恒生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Editorial Board,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tudents' Union 總編輯

鄭銘賢

攝影

大耳獸

撰文

封面設計 美術設計 地址

電郵

Facebook

幕後玩家 辣椒 憂鬱少年 譚仔姐姐 拳王 大耳獸 黃又藍 拳王 大耳獸 黃又藍 沙田小瀝源行善里香港恒 生大學李兆基綜合大樓 康樂活動中心 B302 室 eb@hsu.edu.hk hsusueb

Instagram hsuhksueb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本刊物部份圖片取源自互聯網,而其出處和原版 權者無法追溯。 如有冒犯,歡迎圖片的版權者與我們聯繫。

05


校政 06

拼湊鎖碎


碎的回憶能否砌回我們原來的校園?

07


校政

宿

08


校政

宿生染武肺 RCU 處理失當

學生信心盡失 文/譚仔姐姐 圖/互聯網 設計/大耳獸

09


校政

恒大學生確診 RCU 罔顧宿生安危 一 名 學 生 於 2021 年 2 月 1 日 確 診 武 漢 肺 炎, 及 後 證 實 該 學 生 曾 本 校在校園 B 座及 M 座教學大樓位置逗留。翌日,宿舍事務組(RCU)

向全體宿生發電郵稱接獲衞生署一份與感染武漢肺炎同學有 關名單:包 括四名分別住在康活書院及綠延書院之宿生及其室友(共六名)。RCU 暫時安排該六名學生到潘燊昌樂群書院一樓,三樓及四樓的緊急房間進 行隔離及為期兩至三天的檢測。

其 後, 有 宿 生 表 示 校 方 安 排 須 隔 離 人 士 到 緊 急 房 間 前 並 無 通 知 任 何 宿 生。有住潘燊昌樂群書院一樓的郭同學指對面房間突然安排了隔離人士 入住,「朝早發現有膠箱係房門口,原本無為意。 事後先發現原來已經 有隔離人士入住。」對於學校安排,大批宿生感到不滿,認為學校漠視 其他 在校宿生安危。更甚的是,涉事同學其後澄清衞生防護中心未曾向 學校提供任何學生名單,而是涉事同學自願配合隔離。學校電郵消息出 錯令學生恐慌,隔離同學成為眾矢之的,負上巨大心理壓力;校方則逃 避正面回應,澄清電郵一拖再拖。 郭同學指早上看見膠箱才驚覺對面房間安排了隔 離人士入住。(受訪者提供)

電郵宿生限定 非全校生知情 從2月 1 日通知宿生有同學被列為確診者相關名單至 5 日的簡介會詳情, RCU 謹 通 知 住 宿 書 院 學 生。 即 便 事 情 在 校 園 間 發 酵, 引 發 大 批 學 生 關 注,RCU 仍然堅持不發出公開電郵,其保密程度竟然連任何學生組織亦 不獲通知。直至 8 日的會議上,校方在會上多次被各個學生組織要求發 出公開電郵以 維護學生之知情權時,校方才於同日(8日)發出一封「就 近期住宿書院的防疫工作作出回應」為題的電郵予全體學生。

10


校政

▴ RCU 謹通知住宿書院學生有同同學被列為 確診者,不公開事件,連學生組織亦不獲通知。 (宿生提供)

▴ 簡介會詳情亦只有住宿書院學生及學生組織 亦被通知,其餘學生不獲通知。(宿生提供)

11


校政

校方反應緩慢 恐慌逐漸擴散 從公佈消息至隔離同學安排,校方反映都非常緩慢。延至 5 日,校方就 此事舉辦網上簡介會予宿生 參與。面對同學疑問,校方代表多次以「答 唔 到 住 」、「 要 翻 去 查 翻 資 料 先 」 等 回 應 推 搪 同 學 疑 問。 會 後 大 批 宿 生因不滿簡介會安排及校方回應在住宿會堂截問住宿書院事務組主管 Derek Kwan ,要求當面回應,及後一眾舍監到場調停。當日校方代表 仍然未作任何回應,只答允學生週一(8 日)會舉辦會面讓學生有發問 的空間。混亂中,林自強教授對一名學生作人身攻擊言論,及後在 8 日 舉行的住宿書院防疫工作及改善建議會議中被要求公開道歉。 在同日會議中,有同學發言稱「隔離緊嘅同學連要支牙刷同枕頭學校都 係 答 佢 要 開 埋 會 先。」。 在 2 月 2 日 公 佈 的 電 郵 中, 校 方 稱 已 安 排 學 生 所 需 的 食 物 和 物 資 在 緊 急 房 間, 學 生 卻 要 為 牙 刷 等 上 數 小 時, 實 屬 諷刺。在同日的會議中,有受影響宿生於會上表示校方曾給予口頭承諾 於 2 月 1 日會 為該同學清潔房間,但時至 8 日上午仍未見校方採取任何 行動,校方指翻查紀錄後發現已安排於 8 日下午進行房間清潔。同學被

12


校政

RCU 早有前科 宿舍問題多多 同 學 信 服? 翻 查 過 往 RCU 針 對 武 漢 肺 炎 措 施,RCU 不 只 一 次 有 行 政 失 當之嫌,宿生叫苦連天。 早在 2020 年 4 月,大批宿生就填寫健康申報表的安排和成效提出質疑。 當時校方要求每位進入宿 舍的宿生均需量度體溫及填寫「宿生健康申報 表」,唯申報表則要求宿生重覆填寫個人資料包括 :姓名、學生編號、 住 宿 書 院、 房 號 及 聯 絡 電 話。 網 上 版 的 申 報 表 長 達 14 頁, 校 方 亦 以 掃 描為由 ,在實體版的申報表中要求同學不斷重複填寫個人資料,使宿生 在每天進入宿舍的時候感到煩 厭。 令人疑惑的是,申報表的內容可以在一頁內完成,網上版的申報表卻設 計成 14 頁;校方本應掌握 所有宿生的個人資料,其實學生只需提供學 生編號,校方就能掌握該名宿生的有關資料。但無論 網頁或實體的健康 申報表,宿生都被要求每天重覆填寫個人資料,到底是學校面對武肺疫 情「過 於謹慎」,還是申報表製作者「過於隨便」呢? 此外,有宿生 反映申報表重要目的是記錄體溫, 那為何宿生不能每天在宿舍大堂量度 體溫後,確認體溫正常,記錄進出時間便可放行而要宿生每天忍受填寫 冗長的申報表的不耐煩長達數月。

時 至 今 日, 校 方 為 同 學 在 宿 舍 隔 離 處 理 不 當 一 事 不 斷 致 歉, 承 認 不 足。 校方指政策的預期和成效 有落差,缺乏相關處理經驗,希望同學能互相 體諒。在同學一次次忍受校方愚蠢的政策所帶來的 不便時,同學又能得 到多少校方的「體諒」?「意見接受,態度照舊」令宿生從武肺疫情初期到 今天,除了要忍受政府變幻莫測的措施外,回到宿舍亦要為校方的無能 而氣憤。一句「同舟共濟 ,守望相助」就輕鬆帶過宿生長期所忍受的無奈 和 氣 憤。 回 望 對 抗 疫 情 的 航 程, 校 方 親 手 將 多 少 宿 生 從 方 舟 推 下; 守 望 相助的是各部門互相圍爐取暖,還是真正向位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人伸出 援 手呢?

13


時政

人要有尊嚴地活下去,豈可像禽獸一樣 14


樣永遠被關在籠子裡苟延殘喘的活下去? 15


時政

通識書「自願送審」 犧牲品 老師、學生恐成犧牲品 文/幕後玩家 圖/互聯網 設計/拳王

16


時政

近 期參 教與「育自界願的送焦審點,」 計相 劃信 的是 通多 識間

書 出 版 社, 於 八 月 推 出 了 經 過 教 育 局 的 專 業 諮 詢 服 務 後 的 修 訂 版 本。 於 修 訂 版 中, 發 現 內 容 比 以 往 較 少 提 及 政 治 議 題。 大 多 批 評 內 地 政 策 的 內 容 被 大 幅 刪 除, 反 而 再 三 強 調 以 暴 力 抗 爭 會 招 致 牢 獄, 企 圖 以 此 阻 嚇 學 生。 教 育 局 對 通 識 科 的 政 治 打 壓 全 不 遮 掩, 明 目 張 膽 地 把 針 對 中 央 的 內 容 大 幅 修 改, 究 竟 最 終 通 識科是否難逃「改為選修科」厄運, 並步向不歸路呢?

通識書被政治審查 是次「自願送審」計劃合共有六間 出版社參與,其中包括香港教育圖 書、雅集出版社、時信出版(香 港),以及齡記出版有限公司等。 不少市民和團體均猜疑通識書送審 後,與不少政府官方的說法不謀而 合,懷疑教育是否已淪為政府的「洗 白」工具。所謂的「通識書送審」, 只是特區政府一場自編、自導、自 演,用作排解緊張情緒及提升市民 對政府信心的戲碼。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和特首林鄭月娥 先後指出香港從沒有三權分立制 度,不但徹底推翻以往大眾對三權 分立的認知,甚至懷疑通識書在最 新修訂版的

「今日香港」單元中,因而改動了 書中三權分立的概念。先不質疑官 方所論的真偽,但新高中學制實施 至今近 12 年,「三權分立」的原有 概念早已在坊間廣泛流傳。教育局 於 12 年後才如夢初醒指概念陳述出 錯,反映教育局辦事不力,即使面 對坊間的批評,也難辭其咎。 通識書經送審後,大部份出版社也 避談反修例活動或強烈指責示威者 的行為,以一面倒的說法作批評, 失去了通識教育科強調的多角度思 考。就讀中四的 C 同學表示,現 時學校採用香港教育圖書新修訂的 「今日香港」單元,他認為書中有 不少內容暗指近年的反修例運動, 例如穿著黑衣的示威者、手執黃傘 等。此外,書中更多次強調法治, 以及提出用暴力手段抗爭會招致牢 獄之災等,暗地裡將「學生」與「暴 力」二字配對,既對眾多莘莘學子 而言有欠公允,也有阻嚇學生之嫌。 同時於該出版社的「能源科技與環 境」單元中,亦剷除一幅由「一帶 一路」項目產生內地及其他國家有 更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的漫畫圖, 改為再生能源可舒緩空氣問題的漫 畫,令人質疑是否想刻意營造中央 政府的正面形象,內容觀點明顯有 所偏頗,可見通識書始終不敵政治 審查。

17


時政

通識科再改革? 此外,因往年的反修例活動,有教 育團體表示由於現時通識科內容泛 政治化,令香港學生較為政治早 熟,批評現時中學生未有完善的正 面價值觀了解政治問題。同時,社 會上有不同團體及建制派人士建議 將通識科由必修科改為選修科,好 讓學生消除學習壓力。特首林鄭月 娥指出教育不可成為「無掩雞籠」, 承諾今年內會完善交代通識科的前 景。現時社會上仍然對於通識科出 路意見紛紜,若然通識科改為選修 科,對於學生或老師的前途而言無 疑成為一大威脅。

由於反修例活動中不乏為年輕人參 與,部份建制派將事件歸咎於通識 教育科。港區人大代表、以及教聯 會會長黃均瑜認為現時通識科有泛 政治化和時事化等問題,令學生政 治早熟。更指出青少年會想挑戰權 威,繼而參與示威活動。自從新學 制之後,通識教育科被制定為必修 科,確實令不少學生了解更多香港 和內地的政治與社會的真實情況。 況且通識教育科的課題大多與時並 進,若然學生希望從公開試中奪取 佳績,積極看新聞、閱讀報紙也是 平日的常事。就算通識科被標籤令 學生更趨時事化、政治化也是無可

要 通識科應該 學生愛國

設計對白

18


時政

通 避免,但這只算是一個推因以令大 部份青少年上街遊行,卻稱不上是 一個問題。 事實上,通識科不僅讓學生洞悉社 會及政治問題,更教會學生將懂得 將資訊歸納和分析,並配合多角度 思考。即使是同一個問題,經過多 角度思考下,不同學生也可能會得 出顯然不同答案。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及通識 教師陳曦彤表示,由於通識科要求 學生多角度思考,因此課堂上會要 求學生於社會事件上扮演不同的持 份者,嘗試拉闊課堂討論的空間。 有見及此,其實青少年也會考慮客 觀因素,成熟地分析自己的政治立 場,並非抱着一種想挑戰權威的心 態,以取得優越成就感。

識 民建聯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梁美 芬、以及社會上有不同派別的聲音 建議將通識科改為選修科,好讓學 生可以消除學習壓力,讓他們可以 自由愉快地學習。不過,現時教授 中四級通識科的 H 老師則認為將通 識科改為選修科,無助減少學生的 學習壓力。她續指,通識科能令學 生學會多角度思考,令學生更關心

通識科 19


時政

社 會 時 事, 又 建 議:「 如 果 教 育 局 有 心 想 幫 學 生, 將 通 識 科 嘅 評 分 制 度改為 pass/fail 會更好。」的確, 若 然 通 識 科 可 採 用 pass/fail 評 分 系統,學生更可不用盲目追求高分, 不 斷 地 花 課 餘 時 間 補 習, 做 更 多 練 習 以 得 到 更 高 分 數。 此 外, 通 識 教 育 科 本 想 培 育 學 生 的 思 考 能 力, 老 師可根據學生思考技巧上的高低程 度, 從 而 給 予「 合 格 」 或「 不 合 格 」。 此 舉 絕 對 有 助 學 生 消 除 學 習 壓 力, 更 愉 快 地 學 習 相 關 知 識, 又 可以保留通識科且持續提倡的重要 的 批 判 性 思 考, 可 謂 一 舉 三 得。 由 此 可 見, 將 通 識 科 的 評 分 制 度 採 用 pass/ fail,遠比直接取消通識科更 可幫助學生減少壓力。

但這些建制派議員口口聲聲說取消 通 識 科 必 考 可 讓 學 生 愉 快 學 習, 企 圖 想 透 過 將 通 識 科 改 為 選 修 科, 好 讓 學 生 減 少 修 讀。 配 合 書 商「 自 願 送 審 」 下, 逐 漸 為 中 央 和 香 港 政 府 建 立 良 好 形 象。 同 時, 若 然 通 識 科 改 為 選 修 科 目, 學 生 閱 讀 新 聞 的 重 要 性 必 然 大 大 減 低, 他 們 未 必 會 主 動 觀 看 本 地 和 內 地 新 聞, 可 見 建 制 派 更 意 圖 蒙 蔽 下 一 代 的 雙 眼, 平 息 現今的反修例風波。

「求學不是求分數 只是要求開心!」

20


時政

老師、學生成為通識科改革下 的犧牲品 早前特首林鄭月娥於接受《大公報》 採 訪 時, 強 調 教 育 不 可 成 為「 無 掩 雞 籠 」, 出 了 問 題 必 須 處 理, 又 指 出 會 正 視 問 題, 並 於 今 年 內 提 出 完 善的處理方案。從特首的說法之中, 表明將反修例風波的成因完全歸咎 於 通 識 科 上, 並 沒 有 考 慮 當 時 所 有 客 觀 因 素, 持 續 對 教 育 界 作 批 評, 言 論 的 確 有 失 偏 頗。 但 若 然, 林 鄭 月 娥 在 未 來 參 考 建 制 派 的 建 議, 取 消 通 識 科 必 考, 學 生 和 老 師 無 疑 成 為通識科改革下的犧牲品。 相信通識科若然要改成為選修科

目, 通 識 科 老 師 必 定 是 這 場 通 識 科 改 革 下 最 大 的 犧 牲 品。 對 於 某 些 學 校會用其他主科老師兼教通識科目 一 事 來 看, 擁 有 通 識 教 育 學 位 的 老 師 本 要 尋 求 職 位 實 屬 困 難。 如 果 政 府 要 將 通 識 科 改 為 選 修 科, 學 校 對 於通識科老師的需求便會大大減 少, 可 預 料 將 來 會 有 大 量 通 識 科 老 師 失 業, 他 們 可 能 要 再 次 進 修, 或 修 讀 其 他 科 目 以 迎 合 社 會 的 需 要。 由 此, 於 這 場 通 識 改 革 下, 通 識 科 老師必然成為最大的犧牲品。 教育從不適合作為當權者的政治手 段, 因 為 受 害 的 只 會 是 學 生, 是 我 們 的 下 一 代。 若 然 社 會 上 每 一 個 持 份 者 都 能 遵 守 本 分, 各 展 所 長, 才 會是這動盪社會中最好的出路。

讀書 ~ 想 是 我都 ...... 樣 這 不必要 計對白

楊潤熊

21


時政

日港台再次延長利君雅的試用 期並引起大眾質疑港台的決定 是 否 因 為 政 治 壓 力 已 作 出 的 妥 協。 事關利君雅於多個政府記者會以及 節 目《 視 點 31》 上 提 出 尖 銳 以 及 令 官 員 尷 尬 的 問 題, 而 產 生 政 治 報 復 的 嫌 疑。 另 一 方 面, 商 經 局 局 長 邱騰華則表示延長試用期只涉及部 門 內 部 的 人 事 升 遷 和 表 現 等 問 題, 並 不 作 出 任 何 評 論。 那 麼 延 長 試 用 期或終止合約的決定是基於什麼準 則?又是否出於政治報復的決定?

其中利君雅最為人知曉的乃是在 7 月 22 日發生 721 事件後一天,特 首林鄭月娥於下午 3 時會見傳媒。 利君雅則提出不少尖銳的問題, 例 如:「噚晚係咪官警黑大龍鳳?」 及「講返句人話好冇?」而特首則 不斷迴避問題。此事過後,利君雅 則不斷遭受親中派別人士的攻擊, 例如多名左派報章高層及建制派人 士組成的香港資深傳媒人聯誼會在 2019 年 8 月報章刊登廣告批評利君 雅「不斷粗暴打斷副警務處長鄧炳 強的發言」,而且更認為她在兩次 特首記者會上「態度極端無禮,完 全站在暴徒那邊」。另外,親中團 體「香港政研會」更發起至少兩次 「包圍港台」,其訴求直接要求港 台將利君雅解僱,並指利君雅是「記 者毒瘤」。

22

無限延長

無形的政 文/辣椒 圖/互聯網 設計/拳王


時政

長試用期

政治壓力

及後,於 2020 年 9 月,香港電台 將重啟調查利君雅在 2019 年 7 月 至 11 月期間的投訴,包括出席政府 記者會的表現和行為,要求延長其 試用期 120 日。港台副處長馮建業 更於員工大會上表示「利君雅個案 情況獨特,看過相關文件後,認為 有需要重啟調查。」並引用《公務 員事務規例》第 280 條作為延長利 君雅試用期的依據,但是條文列明 員工(公務員)工作表現和行為令 人滿意故可延長 120 天試用期,而 馮則索取全數超過 3000 宗對於利 君雅的投訴並重啟對其調查。可見 處方錯誤引用公務員事務規例並存 有極大矛盾。此外,於 2021 年 1 月 22 日,港台更決定終止她的原有合 約,並要求簽署另一份 120 天的合 約,變相解僱利君雅。 種種無形的政治壓力,由利君雅提 出尖銳的問題使權貴感到尷尬開 始,慢慢遭到親中人士的攻擊,再 者受到港台對其不公平的調查並延 長試用期至終止原有合約。無疑, 筆者不能直接證實權貴有直接干預 並使用其政治力量造成政治壓力使 港台無限期延長利君雅的「試用 期」,但事實可見她鏗鏘有力的提 問換來的卻是無窮的政治報復。 可 悲的是,面對強權的無力感我們畢 竟對利君雅鏗鏘有力的提問感到 期待,但是正正是這一份期待和希 望使利君雅受到的政治代價更為巨 大。

「受到報復的原因正是因為提出正確的問題」 23


專專題題

24


與恒貓一起放慢腳步 25


音樂看 社

近 年來,香港人本土意識提高,要 推崇更多代表香港的本土文化,

而本地音樂亦是其中一樣值得去推廣 的文化。每一首本地音樂都要花很多 時間去創作,所以要更加推動給外界 令更加多人認識,為免抹殺每一個創 作人的心血。廣東歌的歌詞往往都能 引起共鳴,再者,社會上還有很多的 議題需要我們去關心,不同的創作人 將議題化成曲,不但可以抒發自己的 情感,又可以令大眾關注多點,而今 天,筆者準備了一首歌曲都是圍繞著 同一個議題—環境保育。《囍帖街》 2008 年本地歌手謝安琪的歌曲,由黃 偉文填詞。謝安琪擁有「平民天后」 之稱,之所以她有這樣的稱號是源於 她的音樂作品題材多數以香港民生為 主,以諷刺時弊和探討各種社會或政 治問題為題,寄情於歌,這一種手法 能引起更多同根生的香港人關注。

26

文/禾彥 圖/互聯網 設計/拳王

議題

專題


專題

遷拆《囍帖街》的另類意義 《囍帖街》的歌名是來自灣仔利東 街的別名,是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 中地,尤其是印刷囍帖著命。2006 年這一切美好年華終敵不過遷拆, 轉眼間物是人非,人去樓空,囍帖 街此情不復再。整首歌曲都好像描 寫一個愛情故事,事實上是一首關 於保育的歌曲,但跟愛情故事都有 異曲同工之妙,正如歌中的一句「忘 掉種過的花 重新的出發 放棄理想 吧」就交代了遺憾,已過去的事我 們沒法修補,種過的花意喻著回憶, 過去的事就不要再眷戀。有時再甜 蜜美好的事終究一天會拆下,正如 「塵封的喜帖」別太過執著於過去, 要接受散聚有時。「其實沒有一種 安穩快樂 永遠也不

差」變遷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筆 者並不打算在此解構每一句歌詞之 意, 但簡單歌曲首兩句就能讓產生共 鳴,只是有形的東西早晚會凋零, 能夠永垂不朽的是對事物的情誼, 與其執著於過去,倒不如活在當下 珍惜現在所擁有,就像囍帖街一樣, 雖則已是「墳起的荒土」亦「等不 到下一代」,但新舊交替是種大自 然命理,沒有可悲之處。不管囍帖 街是小小的横街,乃至是一種都市 情懷,它的變遷已成不爭的事實, 世事無常我們要學識灑脫面對。歌 曲的最後以一句「請放下手裏那鎖 匙 好嗎」收結,當錯配的鎖匙不再 吻合的情況下我們要學懂放下,那 種情懷,那種回憶永在心中不褪去。

Lee Tung Street 利東街 58-2 《囍帖街》所帶出來的想法

香港女歌手謝安琪

世上唯一不變的是萬物皆在轉變, 物轉星移是自然的定律,要學會接 受和放下。筆者選擇以這個主題撰 文是希望各位能珍惜當下,別讓遺 憾充斥著自己,尤其在這個糟糕的 2020 年,世事無常,歲月無情, 流逝的時間不知道還要帶走多少身 邊的人和事。社會上還有很多的議 題需要我們的關注,當然,還希望 大家可以推崇更多的本地音樂,畢 竟廣東歌能代表著香港人的意識形 態,宣揚著我們的都市情懷。

27


專題

本地音 本地 音

政 在

28


專題

音樂

變 在 遷 文/幕後玩家 圖/互聯網 設計/拳王

29


專題

「齊出手 組個攻勢 來堅守 跟我一 搏 毋退後 早晚會失守 仍必須要拯 救」,無分你我,或許曾在不同途 徑中聽過許廷鏗所唱的《無力感》, 相信它成為了一道暖流,流入每個 香港人於反修例風波下疲憊不堪的 心靈。同時,抗爭歌曲及為此運動 挺身而出的藝人,成為一個香港樂 壇的轉機,令更多人嘗試重新認識 香港樂壇,帶來新的變遷。 回數過去十年間,香港人的「偶 像」一般是韓國的 Blackpink,BTS 或外國歌手如 Billie Eilish,Taylor Swift,彷彿廣東歌總是和母語為廣 東話的香港人非共冶一爐。要香港 人説出香港的歌星,反而會道出哥 哥張國榮的名字來。香港樂壇於這 十年間,於城市人的腦海裡彷如一 張白紙。任憑歌星們如何苦練唱叻, 仍然於事無補。所換來的,只是別 人一面倒的負面評語,以「香港樂 壇已死」直接判定了死刑。

香港男歌手姜濤 香港男歌手 《全民造星》冠軍 「叱咤樂壇生力軍銅獎」 《第 42 屆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 人獎金獎得主 「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 「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 《第 43 屆十大中文金曲》男歌手銅獎

30

然而,近年因反修例運動,誕生了 不少的抗爭歌曲,推動更多香港人 支持及關注不同類型本土音樂和藝 術。例如本地饒舌歌手 JB 的《Fuck the popo》、本地女歌手方皓旼 的《人話》,諷刺和評擊香港警察 和政府高官的一言一行,成為眾多 香港人茶餘飯後的笑話。此外, 由 Thomas dgx yhl 及眾連登網民 所創作的《願榮光歸香港》,於 YouTube 更有多達五百六十多萬的 點擊數量。本地音樂人將對香港和 音樂的喜愛,轉化成歌詞,深深打 動了每一個人,並以音樂團結了香 港。 香港人願意給予樂壇新血機會,重 新擁抱香港具活力及潛質的歌星。 在 2020 年,出道只有兩年的男歌 手姜濤勇奪「叱咤樂壇我最喜愛男


專題

歌手」,於獲獎一刻,年僅 21 歲, 出道只有兩年的他,甚或與不少觀 眾也會感到難以置信。一來因為他 年資尚淺,二來由於韓流襲港多年, 成為大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以致人 有種刻板印象,認為韓國 oppa 於 外型和能力上總比香港年輕俊男優 勝。最近在港台節目《視點 31》之 中,報道多名自稱媽媽級「姜糖」 (即姜濤的粉絲),他們的年齡由 四十多歲至七十多歲不等,為追星 可以徹夜不眠,可以不顧兒子,可 以為姜濤花盡心思作曲,可見香港 明星的吸引力絕不比其他國家的明 星遜色。其中一個「姜糖」名叫阿 比坦言,姜濤的能力並非頂尖,但 於去年反修倒運動下,每天看見被 捕的數字上升,便會感到絕望和無 力感。此時此刻,他認為姜濤的音 樂及才能,給予她心靈上安慰和有 助減壓,讓她於紛亂的世代下,得 到一些快樂。 相比以前,樂壇新血總不被香港人 看好,日韓明星才是大多香港人的 偶像。可是,現在因社會運動,令 不少香港人重新認識本港演藝圈, 喚醒香港人支持香港樂壇發展的決 心。於 2014 年,香港無綫電視曾於 翡翠台播放《超級巨聲 4》,花耗 一定的人力

物力,但節目最高收視只有 16 點。 大台所製的大型節目卻錄得未如理 想的收視,無疑反映香港樂壇不被 着重。縱然有卓爾不群的表演者, 於無人賞識下,只好漸漸向現實低 頭,退出樂壇或北上發展。然而, 由於最近香港人因社會運動逐漸嘗 試了解香港事物,包括支持有意投 身演藝界的新星,為香港樂壇帶來 一絲轉機。於去年,香港電視娛樂 於 ViuTV 所播放的《全民造星 III》 中,雖然收視率最高只有 6.9 點, 但其於 Instagram、Google Trends 搜尋熱度中可見關注度比以往大大 提升,可見大家對於香港樂壇仍有 一絲盼望,有意欲了解冠軍寶座花 落誰家。 「香港歌手不會死」,一句氣勢磅 礡的歌詞源自吳林峰的《樂壇已 死》,以諷刺意味教訓世人不應再 以前人比較,要給予機會和支持年 輕歌手。願你我一樣,不會放棄守 護香港樂壇,不會放棄守護香港。

「香港歌手不會死」 31


二月號 VOICE

恒 聲。續

32


香港恒生大學學生會編輯委員會 Editorial Board, The Hang Se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tudents' Union

香港恒生大學學生會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成員 總編輯 鄭銘賢 內務副總編輯 葉鈺霆 外務副總編輯 曾朗諺 常務秘書 財政秘書 內務秘書

戴國恩 林朗天 黃韻晴

電郵 Facebook Instagram 地址

eb@hsu.edu.hk hsusueb hsuhksueb 沙田小瀝源行善里香港

執行編輯 多媒體編輯

楊嘉朗 黃廸暉

恒生大學李兆基綜合大 樓康樂活動中心 B302 室

33


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 若壅其口 其與能幾何 《左丘明。國語 . 周語上》

非賣品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