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花園
連環爆竊
��月����年 北區社區報章
第八期
免費取閱 請與親友傳閱
thenorthboundmedia
前線保安巡邏少 編排混亂
粉 嶺花園共十九座,每座地下大門可拍
住戶證或按密碼進出,但門外未有閉路電視 監察。有居民指,屋苑前線保安員只於正門 保安室內站崗,主要控制屋苑車閘,每日午、 晚則會於屋苑範圍內巡邏各一次。連環爆竊 案事發在傍晚�至�時左右,但居民坦言至今 仍未見保安部於此時段加強巡邏次數,而就 觀察所見,屋苑天台門外有當值保安員簽到 簿,惟巡邏時間不一,部分日子更無人簽到, 或只簽到一次,人手編排混亂;屋苑泳池附 近雖然設有內園更亭,但居民表示未見過有 保安員站崗,實際用途未明。
記者、編輯: 霆 、 Joeraio、廖宇行 | 攝影: 廖宇行 | 美術: 阿雪
屋苑圍欄高低不一 無防爬尖刺或籬笆
記者於粉嶺花園外圍巡視,發現屋苑圍欄 高低不一,或成保安漏洞。由於屋苑旁邊設 有小草坡,令部分屋苑圍欄與草坡頂部高 度相若。以�.�米高的成年人為例,徒步走 上小草坡的話,部分圍欄的高度只及其腰 部,可輕鬆跨過。而且圍欄頂部沒有任何防 盜設計,與區內同類型的私人屋苑相比,其 他屋苑的圍欄頂部大多設有防爬尖刺或籬 笆,部分屋苑更不採用圍欄,改設成較難攀 爬的光面石牆,保安設計相對嚴謹。
保安措施無改善 居民嘆:將責任推畀我哋
連環爆竊案發生後,粉嶺花園曾聯同警方 舉行一場保安講座,並加裝一支路燈、發出 一張通告。住戶林小姐質疑路燈成效,認為 保安巡邏次數少,屋苑各座欠閉路電視才 是釀成爆竊案的問題根源,但即使有住戶 要求,相關保安措施至今仍無人跟進。她又 指,該場保安講座著重於教導住戶如何防 盜,卻 未 有 交 代 屋 苑 管 理 方 如 何 處 理,既 不知保安措施將如何改善,同時感覺管理 公 司 將 責 任 推 往 住 戶 身 上: 「事發後我都 好驚,但佢哋都係叫我哋閂好門、裝窗花, 所有(防盜)訊息都係對住客講,感覺有一 半責任都係我哋要做返啲嘢。如果講最需 要,一定係裝閉路電視,同埋加強巡邏。」
古洞百年歷史醬園︱悅和醬園
並無加強措施防盜,不但巡邏次數少,而且屋苑內亦只得正門有閉路電視,令多個地方成為保
頁2
30宗,單單在粉嶺花園,在10月下旬已發生3宗連環爆竊案,居民人人自危。居民指管理公司
區議會快訊
近月爆竊案肆虐北區,多間村屋及屋苑均遭賊人爆竊。與去年比較,2021年的爆竊案大增
安黑點,以致賊人有機可乘。
頁3
︻ 當年今日 ︼ 之虎地坳村七彩古井
頁4
保安漏洞成癥結
��年北區爆竊案大增��宗 禁區飆升�倍
▲ 屋苑唯一的園內更亭,居民指無見過保 安員站崗。
▲ 粉嶺花園圍欄高度不一,旁邊也有草坡, 易於攀爬。
全屋苑只得�部CCTV 保安盲點多
▲ 踏上矮牆、跨過圍欄,沿路便能走入正對 著粉嶺花園住戶平台花園的無人小巷
邊界警區
▲ 居民指,粉嶺花園僅正門設有�部閉路 電視(紅圈) ,只能拍攝出入車輛。
【北區的爆竊案宗數】
資料來源:警察公共關係科
▲ 區內其他私人屋苑的圍欄頂部有加設 防爬尖刺
除此之外,粉嶺樓遊樂場近警察駕駛及交 通訓練中心附近有一條小巷,連接著粉嶺 花園九至十一座的地下花園。小巷外雖然 設有圍欄,惟靠地部分是實心矮牆,高度只 及一般成年男人腰部,設計易於攀爬,保安 能力成疑。若跨過圍欄後沿路走,就能到達 粉嶺花園九座至十一座的花園外圍。肉眼 可見,部分花園的籬笆殘破失修,同時小巷 光線陰暗,有住戶更須自備照明系統,以保 障自身安全。
▲ 連環爆竊案後,管理公司曾發一張通 告,呼籲各住戶自行加強防盜設施
上水警區
居民補充,屋苑共有四部閉路電視,均安裝 於屋苑正門的車閘位置,只能拍攝進出大閘 的車輛。屋苑其他範圍,如每座地下大門、停 車場、其他死角位均為盲點。 《邊境》曾就以 上保安措施致電粉嶺花園管理公司及業主 立案法團查詢,惟法團電話則無人接聽,管 理處職員只稱「唔知你係咩事」 、 「我哋已經 報左警,有人會搞」 、 「冇咩好講」 ,未有正面 回應。記者重申問題並留下聯絡方法,但截 稿前仍未獲詳細回覆。
《邊境》就北區治安問題向警方查詢,發現 與去年比較,����年�至��月的爆竊案總 數高達��宗,比去年大增��宗。而於邊界 警區所發生的爆竊案更達��宗,為去年的 �倍。警察公共關係科表示重視區內爆竊問 題,並指已加強黑點巡邏、進行情報主導反 爆竊行動、加強地區防爆竊宣傳工作等,積 極解決區內治安問題。警方同時呼籲市民 做好個人防盜措施,如鎖好門窗、啟動防盜 系統,可聯絡物業管理或保安公司加強防 盜工作。
����年 �至��月 ����年 �至��月
��宗 ��宗 �
��
��
��
����年 �至��月
��
���
��宗
����年 �至��月
��宗 �
�
��
��
��
��
��
��
��
����年 | ��月號 | �
古洞百年歷史醬園
悅和醬園 龐氏家族30年代在佛山市設立醬園,後因國共內戰,於1945年遷到
香港。起初「悅和醬園」設於荃灣,後來政府發展新市鎮收地,悅和便 跟隨其他同行,於1973年遷往上水古洞,現時由第三代傳人龐中衡先 生接管醬園。龐先生坦言,當初畢業時未有接手的念頭,一來擔心政
府發展新界東北再次面臨收地危機,導致醬園產業不能長久經營,二
第一代、第二代辛苦打拼,如果 冇自己人繼承,呢個行業可能會 消失。 ⸺悅和醬園第三代傳人龐中衡先生
來想挑戰自己,不想依賴家中產業;後來龐先生見到年老的祖父仍堅 持每星期巡視工廠和門市,於是決定重回醬園,接手業務。 記者、攝影: 港傑•港未來����第二組 | 編輯: 邊境校對組 | 美術: 阿雪
傳統手藝的傳承
悅 和乃香港老字號名牌,成立至今産品
▼ 製作醬油
多達��款,其中包括甜醋蛋豬腳薑、豉油、 醋、蠔油、調味醬油、辣醬、酒等。為跟上時 代步伐以及迎合現今港人口味和對健康的 關注,悅和亦推出一系列的有機産品及和 風醬料。 作為香港老字號醬園,在時代巨輪輾壓下, 悅和決不低頭放棄傳統手藝的傳承,更不 願固步自封、墨守成規。悅和一直堅持天然 生曬黃豆和自家培養菌種。隨着訂單增加, 先人留下的甕缸難以應付醬油需求急增, 故醬園引入不銹鋼箱。然而以甕缸釀製豉 油能夠保留每一批豉油的風味,累積並傳 承至下一批的豉油,這是不銹鋼箱無法取 替的。於是悅和採用了折衷的方法,將甕缸 釀製及不銹鋼箱釀製的豉油混合,使豉油 仍保有一份特別的風味,是一代代人傳承 而得,是前人留下的瑰寶。悅和更設有自家 蒸酒廠,是全港唯一一家醬園仍保有酒牌, 務求竭誠盡意貫徹「本土製造」的承諾。 醬園未來的生存空間
談到醬園未來的生存空間,龐先生表示他 對此頗為樂觀。悅和醬園經過三代人經營 和傳承,從只爲賺錢養家的作坊變成程序 規範的醬園,再到今天努力通過宣傳教育 擴大本地市場,未來的部署也要一步一腳 印讓醬園的「生命」延續下去。
醬園最重要的便是醬料的製作方法和程序。 老夥計年齡漸長,科技的出現能把他們製作 醬料的手藝傳承下去。醬園產品進行品質控 制和食品安全認證程序時,將醬料配方和製 作方法一一記錄下來,日後交由機器複製。 悅和醬園的信念⸺「傳統不等於守舊,創 新不可以忘本」 ,結合老一輩寶貴的傳統經 驗和方便快捷的現代化機器,龐先生相信醬 料的烹調方法一定可以薪火相傳。
要讓醬園生存下來,除了藉助現代科技,也 需要年輕一輩的力量。不少夕陽產業面對 的問題都是年輕人不願意入行,令人手不 足,最終無奈結業。其實,很多傳統產業並 不是人們想象中那樣守舊,它可以為年輕 人提供很多就業機會,例如醬園這個食品 產業有機器操作、品質監管和檢驗等崗位, 這些較爲技術性的工作正等待著年輕人參 與。龐先生透露悅和醬園和香港專業教育 學院有實習合作計劃,讓大專學生體驗製 作醬油的流程,為醬園帶來生機。
多年來,醬園主要和工廠及餐廳進行批發 生意,更會把產品放在街市雜貨鋪、優質食 材店售賣,務求生意穩定;同時,很多醬園 經過多年本地發展,都會選擇投資海外市 場。對於未來,悅和醬園的負責人就表示會 在澳洲、英國、加拿大、越南和台灣等地發 展生意和推廣產品。他希望透過不斷生產 更多種類的醬料,持續拓展醬園的生存空 間,也把中國傳統「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飲 食文化傳播到更多不同的地方。 新界東北發展
「收就一定要收㗎喇,但係幾時收呢?」龐先 生談起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時不免有些悵然。 古洞北新發展區自����年已開始收地,村 落一帶正大興土木,塵土飛揚,地盤處處。龐 先生也心忖醬園難以久存,終要遷出古洞。 古洞一帶尚存三四間醬園,但政府在十多年 間未有任何安排,或通知商家。龐先生不禁 嘆息目前只能自行爲醬園覓地,計劃搬遷, 卻未有任何支援,前景茫然。
古洞地勢平坦,日光充沛,沒有高山林蔭環 繞,在龐先生眼中是生曬豉油的理想之地。 當初醬園因荃灣發展新市鎮而遷入古洞,龐 先生笑稱事隔五十年醬園又要面對同一問 題,當年用了十年覓地、建廠、搬遷,時至今 日也可能要用上五至七年,但收地寬限期卻 僅有兩年許,龐先生也只能謂收地「唔係人 咁品」 。搬遷選項不多,買地要價動輒數千 萬,科學園、工業邨似乎成了最後出路,但 屆時有數十年歷史的醬園勢必要升級,傳統 醬油手藝的去向也未可知。面對如此困境, 龐先生卻樂觀地說「有危就有機」 ,搬遷正好 是醬園現代化的契機。新界東北發展是難關 或是機遇,只看悅和這老字號如何撐過去。
▲(左起)黃豆發酵房、悅和老夥計、實驗室的醬油、悅和產品 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 Fu.Tei.Au.Revitalization fu.tei.au_revitalisation
免費開 放
介紹 影片
故事館地址: 上水虎地坳村虎地坳路��號A
開放時間:逢星期五至日 ��:�� - ��:��(公眾假期休館)
傳統手工藝工作坊 | 鄉村市集 | 社區導賞團 | 虎地坳故事館 | 七彩古井周邊復育工作 | 口述歷史編集 | 社區藝術活動
電話: ���� ���� 電郵: u���@hklss.hk
� | ����年 | ��月號
針對區議會主席羅庭德議員的不信任動議
區議會快訊
侯志強議員繼續動議,要求羅庭德議員辭任主席。侯議員稱羅議員於就任後第一次會議中 提及「反中亂港」的政治標語,雖當時沒有追溯期的國安法還未成立,但侯認為羅議員仍保 持初心,有觸犯國安法之嫌,故動議羅庭德議員應辭任主席一職。 羅庭德議員澄清:區議員宣誓就任時,已在國安公署見證下表明支持愛國者治港的理念, 項目
議題及內容
為了配合行政長官於施政報告中提出增加土地供應以回應 市民對公營房屋的迫切需要,政府各相關部門正以多管齊 下的方式,物色更多合適用地改作住宅用途並在規劃和基 建設施許可的情況下,適度提高發展密度,以增加住宅單位 供應。
因應社會對公營房屋的殷切需求及相關可行性研究結果, 當局建議把一幅位於皇后山約�公頃的「住宅(乙類)」用地 及其南面一幅約�.��公頃的「住宅(甲類)」用地一併納入作 皇后山擴展用地公營房屋發展。
為配合施政報告中提出增加土地供應以回應市民對房屋的 迫切需要,政府一直進行各項土地用途檢討工作,以物色 更多合適用地改作住宅用途。土木工程拓展署就擬議在粉 嶺/上水的四幅公營房屋用地及兩幅私人住宅用地已進行 一系列評估,以確保擬議的發展及其緩解措施不會帶來不 良影響。
社區宣傳工作撥款事宜
社區 活動
我們希望以雙月刊及社交專 頁 記 錄 北 區 的 人 和 事,連 結 和修補社區。
歡迎街坊 send email 投稿畀我哋!
info@northbound.hk
就這項臨時動議,表決的結果是�票支持(李冠洪議員、侯福達議員、侯志強議員、陳月明 議員、高維基議員、温和達議員和李國鳳議員),�票反對(羅庭德議員、周錦豪議員和張浚 偉議員),�票棄權。有關動議得到多數票的支持,獲得通過。
温和達、李冠雄、高維基、周錦豪、侯福達及侯志強議員對北區的交通配套發 展表示失望,現時北區經常出現交通擠塞問題,政府未有作出全港性交通評 估,估算北區將來人口將有大幅增長,希望政府對將來發展會有詳細考慮。
温和達議員亦提及現時房屋發展與當時政府部門承諾不同,由低密度房屋 變為高密度房屋。另外亦提到居民分戶問題,當年收地發展,不少北區原居 民被分到新界西北地區,希望房屋落成後,能讓該部份居民可優先選擇是否 搬回本區。 羅庭德主席回應特首在��月初發表未來「北部大都會」的發展計劃,但參考 規劃署的發展研究文件,未見配合特首發展方針。
因此,張議員希望政府部門研究鐵路南北發展及與巴士公司商討增加路線 以應付將來北部發展帶來的人口增加。
温和達議員表示,如要在北區發展更多居住用地,應同時規劃增加康體用 地,增加及改善體育設施。周錦豪議員表示同意,並提出有市民投訴現時康 體設施輪候時間過長,未能充分享用區內設施。 另外,羅庭德主席及周錦豪議員表示,若大規模發展北區,交通配套應多加 考慮,如發展北環線時,應考慮轉用九卡車後的東鐵線能否配合往後人口 增長。
《邊境》嚟到第八期啦,運作至今已十六個月了! 在此感謝每位讀者和鄰里,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難 以堅持到當下。為答謝讀者支持,設計團隊會為每期 訂閱版區報設計紀念明信片。 我們將會秉持「棱角分明、毋負期許」繼續奮鬥,關心 社區每個角落,為大家發掘更多「邊境」故事!
訂閱詳情可瀏覽我們的 Facebook 及 Instagram
政府部門回應
規劃署回應: �. 署方在聘請顧問公司研究皇后山區發展時,已 考慮人口增長的交通配套設施,如設立多條巴 士及小巴線路,以便利該區居民。
�. 署方將會配合政府發展方針 「全力基建先行」 , 以完善北區居住環境。 �. 署方將會與運輸署討論交通配套及北環線發 展,以配合 「����+」 的發展規劃。
�. 回應温和達議員,規劃署會與房屋署商討北區 居民原區搬屋問題。 規劃署回應: �. 署方會研究在北區增設交通交匯處,以方便居 民來往發展區及港鐵站。 �. 康體設施是按照人口基數規劃,署方會在城市 規劃中考慮改善康體設施,而一些現有的設施 如上水游泳池亦有擴展改善工程,以滿足區內 居民。 �. 署方將會與鐵路公司商討九卡車事宜並研究 改善方案,如增加班次改善載客量減少的問 題。同時會研究南北走線的可行性,完善北區 的鐵路網絡發展。 �. 署方會作出評估,以提供足夠的社區設施,配 合人流分源,如興建行人天橋來往區內民居與 鐵路站。 (不適用)
沒有議員對此議題有意見。
報刊訂閱
徵 稿
工作小組議決撥款如下: �. �,���,���元用於進行區內農曆新年燈飾佈置,以增添 過年氣氛 。 �. ���,���元用以製作北區區議會賀年宣傳品(包括利是 封、掛曆及揮春) ,並派發予區內居民。
北 區 人 口 有 三 十 多 萬,與 冰 島相若。有云:有人的地方就 有新聞,����年《邊境》成立。
並承諾會跟從議事常規主持會議,未明侯議員此次動議的動機,續稱會保留法律追究侯 志強議員的權利。
張浚偉議員表示,現時北區經常出現交通擠塞,只有一條巴士線路來往整 個北區及其他各區。以往曾向巴士公司反映問題,並提議分拆上水及粉嶺 來往各區巴士路線,但巴士公司以客源不足為理由,拒絕增加巴士路線。
粉嶺/上水分區發展計劃討論事宜
社區 發展
參考資料:香港政府區議會網頁 | 撰文:迪達子
區議員回應
皇后山擴展用地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基礎設施的可行性研究
社區 環境
����年��月��日 | 北區區議會第�次會議
第八期訂閱紀念品
網上重溫 過往期數 www.northbound.hk/
����年 | ��月號 | �
︻ 當 年 今 日 ︼之
虎地坳村
百年七彩古井
圖片來源: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 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
屯門青棉徑3號 好勝大廈地下1E (舊區議員辦事處)
電話:���� ����
井,總是給人一種神秘感覺。可能電影看多了,深不見底的構造
往往引起人一絲絲好奇,但對舊時的人而言,井卻是既日常、又熟
悉的設備。然而當水井因為自來水普及而慢慢退出歷史舞台時,
網店下單
我們卻能從井內窺探歷史,就讓記者先來介紹一口位於上水虎地 坳村內的百年古井。
撰文: Mankay | 攝影: 廖宇行 、 SS | 美術: 阿雪
虎 地坳村,鄰近梧桐河及雙魚河,為一
條 非 原 居 民 村 落。於 五 十 年 代 初,由 許 多 外地人士聚居而成。村內以務農及牧養為 生,人 口 高 峰 時 曾 有 二 千 人,現 時 則 只 剩 四分一人口。這一小村落卻有著各種特色 景點,有著桃花山及鳳眼藍花海等自然風 光,亦 留 有 如 文 明 廟、高 腳 屋 等 飽 含 歷 史 印記的建築,而其中當然少不了開首提及 的七彩古井。
古井的出現原來非因村民的需要而建成, 查閱過後才得知水井開挖源自於九廣鐵 路。上 世 紀 初 曾 有 磚 廠 於 村 內 設 廠,並 提 供 紅 磚 予 九 廣 鐵 路,大 約 於 � � � � 年 停 工 及 搬 離。而 當 時 聚 居 的 工 人 為 方 便 生 活, 所以開井以取水飲用煮食。井水早期可以 飲 用,但 後 來 受 到 污 染 便 被 棄 置 成 廢 井。 古井最大的特色莫過於其七彩的外觀,製 成 的 方 法 亦 是 非 一 般,靠 的 正 是 就 地 取 材,由 碎 石 一 塊 一 塊 堆 砌 而 成,沒 有 加 上 其他用料作黏合,就建成了如此一口七彩
撰文: 莊元生
▲ 虎地坳村的古井由七彩碎石堆砌而成
圖片來源:香港路德會社會服務處- 虎地坳村文化復育計劃
這 間保寧大藥房在上水石湖墟應該有
三四十年以上的歷史吧。����年中國大陸 開放自由行之前的許多年,保寧大藥房已 經在這裡,可以說是上水的老地標之一。
▲ 虎地坳村故事館
古井,陽光照耀下更顯現出閃閃發光的奪 目色彩。
▲ 虎地坳地勢模型
頑石的記憶
現時七彩古井井口暫被封上,待修葺後便 會重新開放予公眾參觀,有興趣的讀者可 以先探索村內其他好風光,待古井重光之 日便可前去一睹其風彩。
上水鄰近羅湖,保寧大藥房座落的這條新 康街成了水貨街,又稱藥房街。十多年來, 藥房開了一間接一間,最高峰時期,根據媒 體調查報導,上水有超過五十間藥房。隨著 近來政府聲稱的新冠疫情嚴峻,羅湖封關 超過一年,上水的藥房摺了一間又摺一間。 自由行帶動上水租金瘋狂上漲,水貨客驟 減,藥房生意一落千丈,保寧大藥房最終也 放棄原來的舖位,搬到鄰近較平租,面積較 為細小的舖位,不敢再以大字標榜藥房,變 成保寧藥房。近日保寧大藥房老舖清拆招 牌,更舊的招牌赫現牆上:南園酒家。
記得 我 小 時 候,一 次 發 燒 生 病,在 石 湖 墟 馬會診所看完醫生,父親就帶我到南園酒 家 的 二 樓 雅 座 飲 茶,座 位 憑 窗,我 望 向 窗 外,就看見對面行樂戲院大幅橫條的廣告 油 畫,彷 彿 正 在 上 演 李 小 龍 電 影。這是我 記憶中極之少數,我與父親出外上茶樓的 美好畫面。可是我當時正在發高燒,神智模 糊不清,也許一切事情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及 後 曾 經 跟 人 爭 論 過,究 竟 是 南 園 酒 家? 還是南源酒家?抑或上水行樂戲院對面根 本就沒有酒家。如今水落石出,睹面相見, 印證堅如頑石的記憶。原來這裡真的曾經 有過一間南園酒家。 其實近來上水石湖墟頗多店舖執笠,裝修 門面時經常出現數十年前的舊舖招牌。雖 則難記興亡事,花月總留痕。
㘀㚆᷽ੲ⡜⺁ᔠᮕ㧗በይᮕᬻޕ ὶอൽචੲਅ
thenorthboundmedia Northbound.media info@northbound.hk www.northbound.hk
《邊境》為北區社區媒體,設有雙月刊實體報及網媒。我們 以公眾利益為前提揭露社會問題及監察政府,亦會發掘北 區的人和事,希望連結和修補社區。 《邊境》均由義務成員 組成,實體報以自資形式發行(免費取閱) 。
本刊物獲「獨立媒體(香港)」贊助部分出版費。
《邊境》 總編輯:廖宇行 | 編輯及校對:信秀、Shu | 記者: Joeraio、一九九四、蔡梓航、Ali、Mankay、Eleanor、霆、梓豐、 托馬仕、Chloe、Roxanne、小明 | 攝影:Maud SHING、SS、Kit、Fion、沈同學 | 美術:阿雪、Tanner、Black、家亮 承印:新雅印務有限公司 香港九龍新蒲崗四美街��號利森工業大廈�字樓�號 出版人:相對傳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