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007
馬鞍山人 / 為 / 馬鞍山發聲
2020 年 3 月
每月報道最貼地社區資訊
郊遊 推介
企嶺下樹木研習徑 馬民郊遊好去處
保健 專欄
文 // 奧 斯 筆
熱心護士 積極推動馬鞍山共乘發展 編輯 // 蔡洛特 排版 // 吳欣澤、施海瑩
是「一隻手數得晒」。
「山竹」襲港後「共乘」始為人重視
直至 2018 年,颱風「山竹」襲港,為壯大 群組帶來契機。Ricky 憶述,颱風「山竹」過後, 多區均有大樹倒塌,導致巴士停駛,地鐵亦只 能維持最低限度服務,因此才出現萬人被困大 圍站的情景。 長期依賴的公共交通系統突然癱瘓,令香港 人驚覺要另謀出路。當時,Ricky 已由群組成 員轉為管理員,目睹近百新組員加入,群組人 數飆升,「當時啲人先發覺,原來(公共)交通, 都有唔方便嘅時候!」 但礙於當時群組規模不大,Ricky 只能成功 派出兩輛車,接載街坊出九龍和青衣。這件事 再次提醒他,日後要聯繫更多車主。
盼獲資金人手 開發順風車 App
社會運動義載 「共乘」更多人知
「山竹」之外,Ricky 認為,社會運動推動 了「共乘」一把。自上年年中出現一連串社會 運動後,不少人,或發起或參與,不同的義載 行動。因而「共乘」廣為人知,香港人也開始 習慣坐上陌生人的車。 回望過去,Ricky 承認推動「共乘」存在難處, 但他相信,當城市交通系統出事後,具規模的 「共乘」圈子有助於緊急應變。透過 Ricky 努 力,「沙田大圍馬鞍山合乘谷」Facebook 群 組的成員已超過 1,600 人,且在 WhatsApp 和 Telegram 各有群組。群組服務區域也從大圍一 區,擴展至包含馬鞍山及沙田,合共 3 區。
介紹的就是「企嶺下樹木研習徑」(下稱樹徑)。 樹徑位於西沙路的水浪窩至企嶺下老圍一段 西沙路旁,遊客可乘坐 99 號,299x 號巴士,或 807B 號的專線小巴,在水浪窩停車場下車。 「沙田大圍馬鞍山合乘谷」負責人 Ricky 相信,當城市交通系統出事後,具規模的「共乘」圈子有助緊急應變。 頭。這份感動,足以抵擋技術和人手問題、被別人潑來 的冷水,驅使他繼續走下去。
「街坊 Group 最正嘅係有一種共鳴」
2018 年颱風「山竹」襲港,當時於大圍站 出現了萬人被困的情景。
「沙田大圍馬鞍山合乘谷」於 Facebook 群組的成員人數,已超過 1,600 人。
在 Facebook 群組「沙田大圍馬鞍山合乘谷」中,除 了「共乘」的帖子,亦有不少熱心的街坊分享「衣食住 行」。負責人 Ricky 有見及此,特意開設其他平台,涵 蓋買餸、區內興趣班及防疫等內容,讓街坊能更集中地 接收和討論不同資訊。 「其實,我原本想做嘅,唔止係順風車;邊度開咗個 新嘅 Shopping Mall、邊到又需要一個市政大樓,都係 我想同大家分享嘅資訊!」Ricky 道。 雖然滿腔熱誠,但 Ricky 坦言,有時會感到情緒低落。 每逢遇到這些情況,他就會回想以往接載的窩心經驗。 有一次,曾有家長在群組內招募義務司機,接載約 10 位外出表演的小朋友。人數之多,令他氣餒地認為不 會成功。幸好,最終有 4 位街坊出手幫忙,教他暖在心
記者於 2 月 7 日晚,曾到錦泰苑了解 交收情況,現場所見,約有十多名義工 在場,分別負責記錄、分發物資、說明 使用方法及維持秩序
Clement 強調團隊嚴格依照世衞配方
製造酒精搓手液。酒精搓手液亦應只用 於搓手,並不建議用在手部以外的地方。
「馬鞍山社區動力」成立之目的,是希望推動區內市民的 環保意識及健康生活模式。組織約有 50 名成員,均是來自 不同行業的街坊,例如今次受訪的核心成員 Penny、Ida 及 Clement,則分別來自保險業、醫務化驗業及 IT 行業。 一班不同背景的人,為何走在一起?原來契機是在街坊 WhatsApp 群組!組織大部分成員都在群組內團購環保日用 品而認識。後來彼此都希望以不同的環保行動改變社區,於 是成員均到不同環保組織「拜師學藝」,如學習製作環保廢 油梘及樹木知識,期望把其他地區的經驗帶到馬鞍山。 然而,武漢肺炎在社區出現打亂了他們原來的計劃。確 診個案增加令口罩和消毒用品出現搶購潮。Clement 表示團 隊曾嘗試從海外訂購口罩,但不成功,正當苦惱如何應對之 際,有成員在社交網站看到製作酒精搓手液的教學,於是靈 機一觸,發動成員,全力製作酒精搓手液。 為了盡快製作酒精搓手液供居民訂購,團隊在年初五起, 便走遍全港的化工原料供應商,及透過各種渠道,購入大批 生產原材料。Clement 指:「我哋真係周圍撲㗎,Cold Call 問唔到,就直接落舖頭問!」
感謝同伴義助 令行動成功 居民黃先生到場領取酒精搓手液。
全程約 30 分鐘
樹徑的入口比較隱蔽,從西沙路的水浪窩停車 場可以看到「水浪窩」牌坊,大家穿過牌坊後, 只要見到右邊出現刻有「樹徑」的牌坊拱門,那 就是樹徑的起點,終點則為企嶺下老圍出口(企 嶺下老圍停車場)。樹徑長度只有 0.65 公里, 大約 30 分鐘就能走完。 樹徑值得觀賞的景點很多,例如不少人開始樹
回到刻有「異香聞氣不知名,奇樹有花難問 種」的牌坊拱門,再走入林木茂盛的樹徑,大家 可見到石階道上的簡介牌,介紹了多種野外常見 的樹木,當中包括青果榕、血桐、假蘋婆等。不 過有些簡介牌似乎日久失修,被樹葉及青苔遮 蔽,難免令遊客感到可惜。
有燒烤爐涼亭
總計由 1 月 29 日開始準備原材料,到於 2 月 5 至 7 日於 錦泰苑及錦豐苑分發給已在網上訂購的居民,前後不足 10
陳嘉榮指,此袪濕茶適合經常出入冷氣房間的
劑中藥就可以醫好病人。」後來他考上中醫學院,
助化解寒氣濕氣,對舒緩上年紀人士的肌肉痛、
市民大眾普遍認為看中醫一定要看老中醫,
故年輕醫師要取得客人的信心絕非易事。陳嘉榮 坦言執業第一年在外公的醫館駐診時,都有信心 危機。「病人一入來就話要看外公,自己都有懷
疑。而且外公要求很高,診症一定要兩劑藥見效, 對剛畢業的醫師挑戰不少。」
所以香港在夏天仍易有寒濕出現。此袪濕茶可幫 筋骨痛均有幫助。另對小兒咳,胃口不好亦見功 效,可謂適合一家老少服用。
至於另一款藥療,則為防疫茶(防肺炎茶),
材料包括蘇葉 3 錢、藿香 3 錢、陳皮 3 錢、白朮
3 錢、茯苓 5 錢及生姜 4 片。此防疫茶以 3 至 4
碗煲成 1 碗水,大火煲至沸騰轉小火,日服 1 次。 此茶由中國科學院仝小林院士針對新冠肺炎的藥
方加味而成,能夠袪寒除濕、健脾、和胃,對處 理外感和寒濕均有效用,亦可治腸胃差、易瀉、 作嘔。
但經過在外公醫館的「鍛鍊」,醫術逐漸得
到客人欣賞。「因為外公年紀大,好多時都由我 治療痛症和做針灸,慢慢累積不少回頭客。」他
現在獨自掛單診症,仍有客人特地入馬鞍山做針 灸。
現代中醫利用傳統智慧和經驗,結合中西醫學
理論,發展一日千里。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唯
有醫師的專業精神和一顆為病人謀福祉的心才是
樹徑路程雖短,但是容易到達,而且燒烤爐及 涼亭等設施,一應俱全,如果各位讀者打算帶子 女到郊外鬆一鬆,實可一家行一行樹徑,享受一 個輕鬆悠閒的假日。
最重要的。
對於近期疫症肆虐,陳嘉榮又有何健身方法
向馬鞍山街坊推介?當中,他推介了兩款湯水及 一個按穴方法!
健脾袪濕茶 助解肌肉痛
第一款為健脾袪濕茶,用料方面包括五指毛桃
按壓足三里穴 通經活絡
古中醫諺有云「若要安,三里常不乾」,所以
陳嘉榮建議街坊,可每日用陰力按壓足三里穴, 有助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祛風化濕。
至於穴位的位置,則位於膝蓋外側下方凹陷位
置,再往下約四隻橫放手指的距離。
按摩方法方面,大家可用拇指尖,以點按方式
按摩該穴約 3 至 5 分鐘,直至小腿出現酸脹的感 覺。
(注意每人體質不同,在服用任何藥物
或進行療程前,請先諮詢醫生意見。)
近年落戶馬鞍山的 90 後中醫陳嘉榮醫師, 自小對中醫學產生興趣。
抗疫!絕不可以 自私自利
街坊 投稿
及 Telegram QRcode:
文 //D i n e zz
文 / / 吳鈞然、吳欣澤 攝影 / / 吳欣澤
日,行動之快,以民間組織來說,實屬難得。 對於行動成功,Penny 指是因為熱心義工的積極參與, 及團隊中有不同工作背景人士提供相關知識。在製造搓手液 的過程中,義工團隊需尋找可安全製作的場地,並在有保護 措施的情況下生產。此外,團隊亦需同時顧及物流、聯絡、 製作標籤及文宣等工作。Ida 則表示:「因為我哋都係 chur 嘅人」,加上義工一呼百應,才可以迅速完成目標。 記者於 2 月 7 日晚,曾到錦泰苑了解交收情況,現場所見, 約有十多名義工在場,分別負責記錄、分發物資、說明使用 方法及維持秩序。最高峰時,約有 20 名居民輪候交收,且 秩序良好。
現時,總有些沒有公德心的住戶,將用完的
於 2 月,青衣長康邨康美樓,一座大廈,同一
房號單位,上下層數,分別出現了兩宗武漢肺炎 確診個案。事件反映的是,無論如何盡力地去保 護自己,戴的口罩是如何安全,如何天價,但只
第一:咳嗽之時,盡量不要在人多地方,除下
《馬聞》團隊由一眾馬鞍山街坊及喜愛這個社區的朋友組成。《馬聞》去
年參與了獨立媒體(香港)發起的「社區新聞計劃」培訓工作坊,承諾以專 業記者的求真態度,為大家報導馬鞍山大小事,與馬民緊貼區內事務,共同 書寫社區願景。
己在生活上,不會受影響嗎?大家會安心嗎? 棄於樓層的公共空間,最終受害的都是自己!
抗疫,並不是自己一家人有口罩戴才有用,而
是要整個社會,人人有口罩戴,才有用!
抗疫,並不只是保護自己及家人,更要保護自
口罩咳,自己咳完,就戴回口罩,繼續保護自己;
己的鄰居!
垃圾桶,而是應用紙巾包好;
場病!
第二:咳嗽時的痰液,亦不應直接吐在地面或
關於我們
試想想,當大家不想將細菌病毒帶回家,然後 所以,如果當人人都不想將口罩帶入屋,而亂
何謂「唔好只保護自己,仲要保護鄰居?」
馬聞
要保護鄰居
最重要的一點是,抗疫,並不是只有自己成功
就是保護自己的鄰居!
上馬聞 Facebook 一齊傾下
口罩勿亂棄
將病毒留於住所屋外,倘若有鄰居不幸染疫,自
購入口罩,自己有口罩戴。抗疫去到更深的層次,
你有咩睇法?
口罩拋出屋外!(圖片由網民 Ng Yo 提供)
要鄰居有事,整幢大廈的住客,或多或少,都一 定受到影響!
街坊讚好 自救好過靠政府
談及組織展望,Penny、Ida 及 Clement 均希望可持續在 馬鞍山推出項目,凝聚街坊,重拾人情味。Penny 認為:「馬 鞍山人啲血係熱嘅,但無人推呢,大家就凝固咗」,只要有 幾個人願意「行前一步、做多少少」,身邊就會有人鼓起勇 氣一起站出來。 Penny 在最後亦補充,團隊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仍然 會繼續製作酒精搓手液,並期望「盡最大嘅努力,可以喺能 力範圍內做多啲,希望大家支持同諒解。」
(按人數調節)。
人士服用,始終一冷一熱的情況,亦都屬於寒濕,
「MOS 馬 鞍 山 街 坊 泥 鯭 」 谷 友 Kelly 認 為 群 組 管理員要經營人數和信息 量極高的群組絕不容易。
有到來領取酒精搓手液的錦泰苑居民黃先生表示,他是在 WhatsApp 群組收到訂購消息,於是訂購兩支。現時,黃先 生每日均有隨身帶備一支約 100 毫升的消毒酒精噴霧,在經 過公眾地方如升降機時噴一噴,保障自己亦保障他人。對於 有街坊自發製作搓手液,他給予稱讚:「好在有熱心街坊幫 手,居民可以自救,如果靠政府?咁就死得啦!」
陳皮 2 片、南棗 3 個、淮山 5 錢、瘦肉適量、生
趣。「因為外公是做中醫的,所以自少已經在醫
畢業初應診 坦言有壓力
徑之旅前,眼球已先被立於草地上的石階「遺跡」 吸引。根據簡介牌的資料,這座古典味濃厚的觀 星台是仿照河南登封縣城告成鎮的古代天文觀測 台而建成的迷你版。大家如有機會,可試試在此 觀看山中幽靜的夜空。
馬鞍山社區動力 自製搓手液幫街坊 志同道合 盼推動區內環保
「馬鞍山社區動力」3 位核心成員(左起):Ida、Penny 及 Clement。
除了「合乘谷」推動區內各種事務,許多街坊也有積 極建設社區,Facebook 群組「MOS 馬鞍山街坊泥鯭」 也是一例。於一年多前,馬友 Kelly 因見街坊「夾車」, 在好奇心驅使下,加入了「MOS 馬鞍山街坊泥鯭」。 除了坐順風車,她還試過與其他街坊一起買生果。 「其實街坊 Group 最正嘅地方係有一種共鳴,好多地點 大家都熟,或者有啲地點得當區人先知道。」Kelly 說。 街坊間互動往往令 Kelly 憶起,10 年前鄰里間守望相 助的精神。對於群組管理員要經營人數和信息量極高的 群組,Kelly 認為絕不容易, 相信不斷磨合和反覆試驗, 乃群組必經階段。
「沙田大圍馬鞍山合乘谷」Facebook QRcode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於社區肆虐,令馬鞍山居民人心惶惶。 區內組織「馬鞍山社區動力」有見及此,於是組成 25 人義 工團隊,在短時間內製作數百瓶酒精搓手液,以成本價 20 元發售,助街坊解決燃眉之急。
姜適量,然後再配以 8 至 9 碗水,煲一小時左右
醫。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部分馬鞍山家長可能會頭 痛,在這段停課時間,安排甚麼活動給家中的小 朋友好呢?其實西貢除了出名的麥理浩徑外,還 有一些老少咸宜,而且在難易度方面較低,又有 教育意義的康樂徑供大家享受郊遊樂趣,而本文
於 Facebook 群組「MOS 馬鞍山街坊泥鯭」, 有谷友亦會與其他街坊一起買生果。
的 90 後陳嘉榮中醫師,就是馬鞍山中醫新力軍
於兩年前畢業後,成功通過執業資格試,正式行
攝影 // 司徒卓庭
群組成員增多,接下來就是管理問題。例如 選擇哪一種通訊軟件與成員溝通,已令他十分 苦惱。問題在於,軟件需普及且方便街坊交流, 同時又能保障參與街坊的個人私隱。 此 外, 為 了 向 成 員 提 供 更 好 服 務, 需 以 WhatApps 私下詢問每位群組成員的個人資料、 居住地點及出門路線等。整理各成員的乘車需 要,以便日後配對,然後,需尋找方便的平台, 將資料存放及編輯。種種技術的挑戰,繁雜的 步驟,令正職為護士的 Ricky 帶來不少負擔, 但始終無阻他繼續研究及摸索。 不過,現時集管理員、文書、技術支援、宣 傳等職位於一身的 Ricky,始終希望找到更多 志同道合的人手,一同分擔工作及一同成長。 長遠而言,他期望可獲得足夠資金和人手,開 發一個順風車 App,設立一個成熟安全的「共 乘」配對系統,並希望能獲得政府認可和支持。
3 錢、土茯苓 5 錢、扁豆 3 錢、生熟薏米 5 錢、
館幫頭幫尾。一直都覺得中醫好神奇,靠一、兩
企嶺下樹木研習徑設有「異香聞氣不知名,奇樹有花難問種」的牌坊拱門。(網上圖片)
文 、攝 影 / / 李 文 傑
經過 20 年的中醫規管,香港愈來愈多新式中
自幼出入醫館的陳嘉榮,早已對中醫學產生興
Ricky 是一名車主,但他的座駕並不太私家。除了會接載家人同事回家,他亦會免費接載一些 素未謀面的街坊。為何如此熱心?因為他就是 Facebook 群組「沙田大圍馬鞍山合乘谷」的負責 人。免費「共乘」或「合乘」並非新鮮事,只要在 Facebook 搜尋「街坊泥鯭」,便可找到不同 社區的相關群組。 Ricky 憶述加入群組之初,群組內最常見的, 只是一些家長之間的互動,夾車接載小朋友出 入。當時,無論司機出車,還是乘客叫車,都 很隨意。想叫車的人,只要留下日期、時間、 車子基本資料和目的地,即可等待有沒有街坊 接載。或許群組在社區內知名度不足,所以當 時叫車的人少,願意接載街坊的司機更少,真
應對武漢肺炎 中醫推介防疫茶
的一員。
為城市交通系統 建立緊急應變方案 文 // 李朗風
能夠袪寒除濕 可治腸胃差易瀉
醫診所,中醫師亦愈見年輕。而近年落戶馬鞍山
www.facebook.com/mosnews2019
馬聞
馬友專欄
第三:用完的口罩,不要隨處丟於走廊,或從
家中丟出窗外;
只有不自私,只有互助,香港先會更快戰勝呢 香港人!加油!
獨媒於 2004 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形塑不受政權、財團、政黨支配
的公眾空間,並積極推動公民記者的培訓,為「社區新聞計劃」各區 社區報團隊提供編採支援及出版資助。 公民媒體,要靠公民繼續撐住!
捐款支持:
www.inmediahk.net/ donate
承印﹕ Print Ready Limited 柴灣康民街 10 號新力工業大廈 14 樓 C 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