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聞》第四期

Page 1

第四期

004

馬鞍山人 / 為 / 馬鞍山發聲 每月報道最貼地社區資訊

2019 年 8 月

街坊 投稿

圖、文//Yam

站在天橋凝望馬鞍山繞道,前面的屋苑有錦泰苑、曉峰灣畔及嵐岸。 錦

街坊 投稿

馬友專欄

仁愛復再來

重見自由博愛

文 // 家裡的人

泰苑前方將會有 2022 年落成的馬鞍山 81A 區居屋項目。屆時的城市景貌將

反送中運動走進社區 馬鞍山人參與抗爭 編輯 // 劉軒、蔡洛特

排版 // 吳欣澤

插圖 // 梁天心、李欣錡

馬聞

會再次不同。

陽光中 莫再莫再感慨 塵世裡 太多苦與哀

www.facebook.com/mosnews2019

隔膜求移開 大眾相關注 求彼此平等相愛

願見人人和平友愛 和平友愛心中載

「連儂牆 令我踏出發聲第一步」 引渡 條例

人人手相牽 真意相待 仁愛復再來

頌讚和平 傳揚友愛

今年暑假,對於不少馬鞍山街坊來說,是一個不一

人人永遠相親愛 和平的歌聲

樣的夏季,原因是大家都用著各自的方式,就《逃犯

響遍四海內 重見自由博愛

條例》積極表達意見。有街坊會上街表達訴求,或於連儂

牆上表達意見,有商戶則參與罷市。今期《馬聞》亦透過不

同的報道,讓更多人可以知道馬鞍山居民的不同心聲。

該男子也解釋不了,肥哥哥認為他心底也

(附表),各有特色。連儂牆張貼的文

成共識,但至少增加了解,場面沒有進

馬鞍山幾個人流旺點也開始出現連儂牆

宣形式多樣,由起初主要是反對《逃犯 條例》修訂,到後期陸續出現政治諷刺

漫畫、資訊性文章、區議員立場、遊行

罷工集會宣傳、打氣字句、裝置藝術品、 長輩圖、及警察濫權濫暴行為的照片。

街坊遇「藍絲」撕紙 嘗試溝通增了解

但交談後知道對方出身基層,辛勞工作,

不忿看見一群「廢青」游手好閒,出來搞 亂社會。肥哥哥禮貌解釋,其實自己也跟

敏之作曲,名為「願」的歌曲。歌詞寫得十分好, 在這跟大家分享:

人訓練了口才。

「連儂牆嘅出現,令我可以踏出一步,

街坊 投稿

想法。」一位馬鞍山街坊說。雖然位於 連儂牆,曾於 7 月中被破壞,但不少街 坊並沒有放棄這個表達心聲的渠道,反 而人人出錢出力,努力修復。

對於連儂牆的出現,街坊有何感想呢?

有一名母親認為,連儂牆的出現,既可美

聲。當談到內地正在發生的種種不公義,

「我個細女喺幼稚園返學嗰時,都係學

化社區,亦能為大家帶來正能量。她指:

有街坊指, 連儂牆的出現,可令他了解到其他人的想法。(司徒卓庭攝)

沒有良知或人性,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意識上就是 非常討厭示威者,雖然大家都是香港人,但仍不

有男街坊則表示,「我平時好少參與

當示威者為他們的一份子,或者是太不了解示威

社區運動,或用示威遊行嘅方式表達訴

居討論政治,但透過連儂牆,他能了解一 些於日常媒體中,接收不到的資訊。他認

為無論是支持或反對,大家都能夠表達自 己的看法,這才是言論自由珍貴的地方。

的成員,樂隊解散後,約翰連儂發展個

對抗。

求和平的重要文化象徵,上世紀 80 年

18 區遍地開花,象徵民主和極權政府的

「透過手寫嘅字句,你可以感受到佢嘅

情緒同憂慮。呢個都係關心社區嘅另一 個途徑!」

約翰連儂為英國著名樂隊 The Beatles

代,捷克人在布拉格查理橋附近,一面

人音樂事業。約翰連儂被視為反戰及追

The Beatles 樂隊的歌詞,象徵對自由的

者,所以減弱了他們同理心反應。同理心就像一 《逃犯條例》修訂政治風波發展至今,馬鞍山

也已經演化到有不少暴力事件發生。早前馬鞍山 警署被圍事件,網上充斥著馬鞍山市民在行人天

橋被警察以胡椒彈所傷之影片。「黃絲」看見後

修道院的牆壁上,噴上約翰連儂圖像和

感到十分傷痛,而很多「藍絲」卻哈哈大笑,說 他們「抵死」。奇怪的是大家同是馬鞍山人,為 何會對同一個暴力畫面有截然不同的反應呢?這

連儂牆位置 A 錦龍苑隧道 B 富輝往富寶隧道 C

D E F

特點 隧道位置當風,張貼容易脫落 欄桿上掛有白絲帶,在行人隧道 高處曾掛出「香港加油」黑底白 字布條,此處較頻密被破壞 鞍誠街花園天橋 開槍事件後迅速建成,留有彈 痕,近商場人流極旺 恆安馬鐵站 C 出口 在馬鐵站出口欄杆上,規模小 恒安往耀安隧道 位於恒安往耀安之間,人流旺 大水坑馬鐵站隧道 全馬鞍山規模最大的連儂牆, 行人通道闊、光線充足,藝術 作品較多,也曾舉辦社區放映。

個分別可能顯示了同理心的局限。

「同理心」這個詞大家都聽過,普遍介定為人

類天生代入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每個人或多 或少都會有一點同理心,只是對象不同。

近期社會運動的宣傳中不斷找到利用同理心引

起大眾關注的例子,7 月 14 日沙田遊行後網上

流傳一張警察被示威者咬斷指的血腥照片,後証

及 Michael Poulin 的實驗,同理心會引起同仇敵

愾的憤慨情緒,影響了人的理性決擇,甚至催生 暴力行為。「黃絲」看見警民衝突的片段,他們

會想幫助示威者,但亦會向惡意對待示威者的警 察表達無盡憤怒,除了令情緒大受影響外,亦或 多或少增加了他們的暴力傾向。

我們不可以,也不應以理性去令自己不憤怒,

但可以以理性決定如何表達自己的同理心和憤

怒,也可以和社會上不同的人討論,如何以比較 一致的行為去表達。

是讓觀眾感同身受當時情況,觸發他們的同理心

乜都徵

在政治宣傳中無可厚非,但長期利用這種做法煽

歡迎馬鞍山街坊投稿,由社區消息、各類

根據腦神經科學家 Jean Decety 的影片觀看研

意見的勝地。只要有顏料在手,就可以

究,人類無可避免對不同意,不了解的人產生較

B 富輝往富寶隧道

少的同理心。也有歐洲研究找來足球球迷接受電 擊手背測試,發現如果是看見是同一隊球隊的球

C 鞍誠街花園天橋

利貼和海報組成。連儂牆最先在港出現,

你有咩睇法?

是在 2014 年雨傘運動期間,示威者於

金鐘政府總部外,用便利貼寫上民主普

迷受到電擊,同理神經反應會比不同球隊的球 上馬聞 Facebook 一齊傾下

運動中,連儂牆更是延伸至全港各區,

關於我們

分壯觀。

年參與了獨立媒體(香港)發起的「社區新聞計劃」培訓工作坊,承諾以專

選等訴求,張貼在牆上。在今日反送中

渴望,對極權的不滿。(網上圖片)

發更嚴重的問題。根據心理學家 Anneke Buffone

同情心失效,因爲我們不視對方爲一份子

產政權瓦解,連儂牆變成大眾自由表達

今日在香港出現的連儂牆,主要以便

如果純粹冷血哈哈大笑那還好,但恐怕還會引

動人民情緒會有甚麼缺點和潛在問題呢?

又隨即畫上新句子與圖案。隨著捷克共

港以海報便利貼形式組成

會被同理心的缺點所害。

而支持該專頁的政治立場。如此有效的手段看似

渴望,及對極權的不滿。

在前人繪畫的塗鴉上,加上自己的作品。

把雙面刃,當人慣性被同理心牽動一言一行,便

實為數年前的舊照被誤用。這些文宣的目的明顯

捷克政府曾用油漆遮蓋塗鴉,但群眾

捷克人曾在修道院牆壁上,噴上約翰連儂圖像和披頭四樂隊歌詞,象徵對自由的

彼此:對別人多微笑、多欣賞、多易地而處、多

所述的冷血反應。他們未必是部分「黃絲」所言

嘗試去取締。」

另一名路過的市民亦坦言,甚少與鄰

Lennon) 命 名 的「 連 儂 牆 」, 在 全 港

但我深信,若從今天起,在我們社區,若我們

這或許能解釋為何部份「藍絲」會有我在開頭

區內事務發表意見,絕對係一件好事。」

今 年 夏 天, 以 約 翰 連 儂(John

膜。

文 //S a m @ Tre e hole HK

點解政府會驚,甚至以衞生問題為理由,

間組織,設立類似平台,可以俾大家為

用塗鴉表達意見

中,人與人的關係像築起了圍牆,存著介蒂和隔

馬鞍山示威者被打,警署被襲, 我們都應同情嗎?

用便利貼去創作同表達自己。我唔明白

民嘅想法」,「如果日後有第三方嘅民

連儂牆源自捷克

一代能繼續享有 ! 但在今天,這些價值似在搖動

當作為人看。

步,表達自己嘅意見,亦可以了解其他居

壞。(郭明攝)

這是你和我曾經驗和享有的,也盼望我們的下

行一步、多作愛心行動……。這樣世界將不再一

求。連儂牆嘅出現係俾我可以踏出第一

位於新港城與馬鞍山家庭醫學中心(健康院)隧道內的連儂牆,曾於 7 月中被人破

讓人們在彼此珍視尊重下,能快樂地活著。

樣,仁愛復再來,重見自由博愛!

街坊:正反均可表達意見 證言論自由珍貴

很多人一樣,用工餘時間參與社會運動, 爭取社會公義,為自己認為正確的事發

那是多年前由曾路得主唱,鄭國江填詞,木森

這個多月來除了多運動外,還藉感化別

新港城與馬鞍山家庭醫學中心隧道內的

試上前溝通,雖然起初對方態度不友善,

首好歌。

中運動,自己這個時候應該在家裏打機,

肥哥哥多次目睹連儂牆被破壞,他有一 次遇見中年男子想撕掉紙張,肥哥哥嘗

坊、居民、老師、社工、父母和小朋友們分享一

一步激化。肥哥哥笑言,如果不是反送

表達自己意見,亦可以了解其他居民嘅

難免引起部入持不同意見人士反感。街坊

香港近期動盪不安的日子中,很想跟馬鞍山的街

是恐懼專制統治,雖然最後雙方未能達

連儂牆大多位處居民出入必經之地,

這兩句歌詞。仁愛和自由博愛其實是天賦價值,

我是一個在馬鞍山工作多年的兒童工作者。在

文 // 司徒卓庭、岑家豪 7 月初開始,連儂牆在各區遍地開花,

特别喜歡「仁愛復再來」和「重見自由博愛」

插圖:龍勁人

《馬聞》團隊由一眾馬鞍山街坊及喜愛這個社區的朋友組成。《馬聞》去

每面牆均貼滿數以萬張便利貼,場面十

D 恆安馬鐵站 C 出口

F 大水坑馬鐵站隧道

業記者的求真態度,為大家報導馬鞍山大小事,與馬民緊貼區內事務,共同 書寫社區願景。

馬聞

迷強出很多。社會神經科學家 Lasana Harris 和 Susan Fiske 更發現,人類未必把排斥討厭的人

獨媒於 2004 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形塑不受政權、財團、政黨支配

的公眾空間,並積極推動公民記者的培訓,為「社區新聞計劃」各區 社區報團隊提供編採支援及出版資助。 公民媒體,要靠公民繼續撐住!

呢個框框,等緊你嚟填滿!《馬聞》

評論,到文字創作、繪畫、攝影甚至食譜, 2000 字內,乜都徵!同時歡迎新界東商 戶刊登廣告,價錢另議。

有意見?想報料? 馬上 fb 聯絡我哋

www.facebook.com/ mosnews2019

或電郵 mosnews2019@gmail.com 傾吓啦!

捐款支持:

www.inmediahk.net/ donate

承印﹕ Print Ready Limited 柴灣康民街 10 號新力工業大廈 14 樓 C 室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