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聞》 創刊號

Page 1

創刊號

001

馬鞍山人 / 為 / 馬鞍山發聲 每月報道最貼地社區資訊

2019 年 2 月

專訪

「梨巴王子」甜品棧在馬鞍山紮根 15 年,區內雖然有其他甜品店新舊交替, 唯獨她一直默默成為街坊的聚腳點。不過,這位「neighbour」終於要告 別馬民了!甜品店已於 1 月 23 日結業,除了因為租金壓力,更嚴重的 問題是人手少、流失率高。營運雖辛苦,想起與街坊的種種回憶, 還是甜在心。對於馬鞍山「美食沙漠」的標籤,老闆認為只是

編輯 // 劉軒、梁敏德

設計 // 屈曉彤、梁天心

「人云亦云」的結果,籲大家身體力行,支持區內有質素的

www.facebook.com/mosnews2019

耀安邨耀平樓地下單位前身為幼稚園,空置多年,今年終於有新發

但大多都表示不抗拒。究竟甚麼是 ICCMW ?落戶耀安邨經過了甚

阿兒回答:「我哋好有層次㗎,

於 2012 年 4 月的會議上通過在耀安

角邨,由神託會於 2010 年起營辦,

但面積有限,亦不方便住在馬鞍山 的服務使用者,因此須在馬鞍山物色

月獲房屋署批出租約,惟房署向本報 指,裝修工程涉及消防系統及和公共 設施,須獲相關部門批核及法團同意

方可進行,因此需時較長。工程現預 計於 2019 年第一季完成,2019 年 4 月投入服務。

地方,為創薈坊設立分址。社署指,

街坊不知情 但不反對

服務需求等因素,亦較適宜設於社區

年。但本報記者訪問的街坊中,除了

他社會福利設施,而耀安邨耀平樓地

知道計劃,其他人都稱不知情,縱然

選址會考慮位置、面積、附近環境、

內、公共交通方便的地方,及就近其 下的單位,均符合上述考慮,所以於

街 坊點睇 ?

由決定選址到正式開張,歷時達 7

一名曾於神託會擔任義工的街坊表示 大部份人均表示不反對。

林小姐住在耀平樓,小時候就讀單

耀遜樓居民姚先生(圖)認為「冇

位前身的幼稚園。她指完全沒收到設

乜嘢」,不抗拒設立中心。住在耀平

見相關資訊。她指如區內有需求,支

改為社福設施比丟空單位好。陳太指

立 ICCMW 的通知,大廈告示板從未

持開設中心,不過認為單位很大,建 議分拆為小單位,同時讓教會、幼稚 園使用,或提供託兒服務。

應遠離民居

樓 30 年的陳太亦表示「冇咩所謂」, 可能有街坊憂慮精神病患者有暴力傾 向,但她認為使用者「有藥食」、「唔 係亂咁打人」。

患者的病情不穩定,會傷害別人。他

將會開設 ICCMW,不擔心會對耀安

但認為中心應遠離民居,不應設於屋

帶領服務使用者去旅行,他們都很自

雖然明白人人都有機會受情緒困擾, 邨。

ICCM W 是 什 麼 ?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於 2010

年 10 月起於全港各區開展,透過

由單一非政府機構提供由及早預

邨民構成困擾或威脅。她憶述曾協助 律,例如有排隊乘車。

目的:

‧ 加強對精神病康復者提供的 支援

防以至危機管理的一站式、綜合

‧ 協助精神病康復者盡早融入

務。

資料來源:社會福利署

服務模式的社區精神健康支援服

你 有 咩 睇法 ?

社區生活

上馬聞 Facebook 一齊傾下

馬聞

雖然儲了不少粉絲,但他坦言在

馬鞍山做生意「發展空間細啲, 唔會似得旺角咁人流不斷」。

工,搵我哋訴苦」,梨巴稱得上 創薈坊於 2012 年已獲通過落戶耀安邨,惟預計要於今年 4 月方可啟用,單位現正在裝修。

落戶時序

2010 年

神 託 會 於 沙 角 邨 營 辦 ICCMW 創 薈 坊

社會福利署決 定於耀安邨耀 平 樓 地 下 單 位, 開 設 創 薈 坊分址

4月

耀安邨業主立 案法團通過讓

ICCMW 落 戶 耀平樓

區議員:對社區有益 勿以有色眼鏡看待 耀平樓地下單位屬政府擁有,開設 ICCMW

此類個案,因此認為開設中心對社區有益處,

為民意代表,其立場為何?區議員又有否諮

早前有 ICCMW 擬落戶大圍美林邨,當區區

2017 年 1月

房屋署向神託 會批出租約

2019 年

表示「好多人以為租金係最難,

牌 」 甜 品 又 是 哪 一 款? 「 好 難

他聘請過數十位員工,但像阿代、

議員、民建聯董健莉曾在邨管會上表示不反

答你!我哋每一款甜品都盡力做

區區議員。但耀安區議員民建聯李世榮向本

並 非 同 意 選 址, 又 指 責 是 社 署 諮 詢 不 足。

社署回覆本報指,在 2012 年已諮詢過當

報稱,僅在兩、三年前在一個區議會場合遇 到社署官員,才獲告知計劃,「政府有佢嘅

行政主導,禮貌上先問吓我哋意見」,而他 雖是法團顧問,但沒有投票權,在決策過程

對,遇上居民反對後,則澄清要尊重民意、

被問到與黨友立場不同,李世榮稱「未有考

哈哈哈哈哈哈哈!」(右圖)雖

育的責任在於政府,以助 ICCMW 落戶,「應

同程度的情緒或精神問題,社區需要相關服

務,「大家千祈唔好覺得呢間中心係啲乜嘢,

社區、甚至對自己有幫助。他認為宣傳及教 該教育市民,點解社會需要呢啲?點解呢啲

NGO 要喺社區?呢啲係由特區政府帶頭做。」

緒波動,都要入去同社工傾一傾,用專業方

求社工協助,方能及早預防不愉快事情發生, 耀安區議員民建聯李世榮

平機會研究:諮詢應增透明度 減居民疑慮 平機會於 2016 年發表《香港精神健康綜

代共融為主題,並未有提及 ICCMW 將落戶耀

研究》報告,探討 ICCMW 尋找落戶地點的困

本報亦有邀請法團接受訪問,講述決策及

耀安邨的個案中,幸得區議員及法團支持,

ICCMW 能順利入邨,但過程中經過甚麼諮詢? 社署表示,在 2012 年法團通過落戶計劃

後,安排了法團委員參觀天水圍的 ICCMW 新

生精神康復會「安泰軒」,增加對服務的了 解,又於耀安邨舉辦大型活動,向居民介紹

擬於邨內開設的 ICCMW。社署指亦有向沙田 地區管理委員會滙報計劃。

房屋署則僅指,於 2012 年透過法團諮詢

已做過不少地區工作,例如街頭展覽及活動,

神託會創薈坊(馬鞍山)高級服務主任吳

孟傑未有回應有否諮詢過居民意見,只強調

包括訪問當日舉行的「鄰里 ‧ 撐您」嘉年華, 亦是與居民建立關係的其中一個階段,形容

進展「有成績」。不過,該活動為社署「老 有所為活動計劃」基金資助,主要以長幼跨

家庭壓力,才可以留下來。為滿 足不同客人的需求,甜品種類愈

增愈多,準備功夫十分繁重,雖

然多數到晚上 8 時才開始營業招 呼客人,但準備工作每天下午 2 時半便要開始。

安的消息。

諮詢過程,惟至截稿前未獲回應。

研究:區議員、法團扮演重要角色

以上的諮詢,對於推動社區共融是否足夠?

平機會研究指出,資訊不足是導致居民擔心 的主因。可是,各區就 ICCMW 會址進行的公

眾諮詢並無規範,處理手法、資訊透明度和

諮詢時間等方面都有差異,而社署及神託會 提及的街頭展覽、嘉年華會以及參觀天水圍

安泰軒等,是「公眾教育」多於「公眾諮詢」。 研究又指,區議員、法團等社區領袖,在

諮詢過程扮演重要角色,除了是主要的諮詢 對象,對選址操「生殺大權」,更是社署與

居民的溝通橋樑,居民掌握多少資料,就視 乎區議員等與居民的溝通情況。

因此,研究建議區議員協助中心融入社

區,引領公眾認識其服務性質和重要性,而

社署亦應擴闊諮詢對象,並規範化諮詢過程, 增加透明度。

燒賣等小食。因為喜歡馬鞍山的環 境和人民質素,鍾小姐數年前從將 軍澳搬來,但也坦言馬鞍山的食物

選擇愈來愈少,「商場近年翻新開 咗好多連鎖食店,但愈嚟愈貴,變 相少咗選擇。」

個員工睇熟成個 menu,但個 個做 3 個月,都未睇熟 menu

就走。」唯有每個類別都準備

擴充,將公司制度化,但就要 犧牲好多人性化嘅原則。」

相信馬鞍山人都會留意到

然,認為這是「人云亦云,愈 煲愈大」的結果。

「見仁見智,睇大家想食啲

一疊點餐紙,供客人選填,「講

區內的大商場近年都大翻新,

乜,乜嘢先叫做唔係沙漠。附

仲唔環保,培訓人都要花費好

王子是地舖,今年業主例行加

輝燒味小廚茶餐廳」)個湯好

點餐紙唔環保,可能請人寫單 多資源」。

小店要撐下去,除了要有人

光顧,也需要新人入行維持勞 動力。Roy 慨嘆現今香港父母

都希望兒女進入「有前途」的 大公司,很少年輕人願意在小

店工作,而且甜品店工時長、

租金有機會亦相應提升。梨巴 租,租金壓力未必是最大,但 無法新聘穩定的員工,辛苦之 餘賺得也不多,終於下定決心 結業休息。

馬鞍山市常被戲稱為美食沙

漠,食肆選擇很少 ,夜晚 10

時過後還營業的餐廳更少,早

近一輝(編按:鞍源街之「一

好飲,係要多幾蚊,但人哋都 要生存。」Roy 說:「好多香

港人話反大集團,但實際又日 日食大集團。」的確,與其於

小 店 結 業 時 打 卡 留 念, 不 如 平時多身體力行支持社區食店 吧!

「繼續做落去,絕對係因為做得開心」 一句「因為想做」,Roy 當

他 憶 述 來 求 職 時, 職 員 已 對

時,更會關店幾天一起放假去

店,後來朋友退股才成為「一

已 離 職 的 舊 伙 計! 而 一 如 友

街坊追問梨巴王子會否重開,

初就這樣和朋友合作開甜品 腳踢」的老闆。

忙碌的店只有 3 人,長期一

同打拚的兩位員工得來不易,

阿兒和阿代又是如何加入梨巴

王子的呢?「一入嚟嗰時佢哋 畀張爛紙我填資料,面試後自

心」。

阿 代 則 被 笑 長 得 一 張「 大

眾臉」,大眾到曾鬧出笑話:

他 很 親 切, 原 來 他 被 誤 認 為 善 的 外 表, 阿 代 獲 兩 位 拍 檔 大 讚 脾 氣 最 好, 面 對 多 無 理 的 顧 客 都 能 沉 著 應 對。 那 麼

旅行,要好得像一家人。不少 Roy 不排除他日覓地再戰,但 肯定會先休息一段時間。

一 到 開 店 的 時 間, 門 外 已

誰 最 火 爆? Roy 直 認 不 諱,

有 食 客 準 時 到 達。 記 者 以 為

們在前線受氣。

「做街坊生意」,但原來「美

只 因 希 望 保 護 員 工, 不 願 他

店員如家人 打機去旅行

在 梨 巴 多 年 合 作 無 間, 工

作以外他們也建立了深厚的感

情。瞥見木架上放著電子遊戲 「食雞」的周邊產品,原來他

們下班後常常一起打機,有時 又一起遠足,甚至曾一起去考 電單車牌!以前未有經濟壓力

梨巴王子大概只如老闆所言 食沙漠」中的小店名氣已衝

出 馬 鞍 山 —— 梁 先 生 和 女 友 經 常 來 梨 巴 吃 甜 品, 他 們 是 專 程 從 區 外 來 的 忠 實 粉 絲。 梁先生曾在馬鞍山朋友介紹 下 光 顧, 覺 得 很 不 錯, 此 後 更 帶 女 友 來 共 享 甜 蜜。「 我

朋 友 都 係 老 顧 客 喇, 係 有 折 扣嘅級別呢!」

可以聚埋一齊,因為有梨巴。」無

讓 街 坊 免 費 自 由 交 換, 以 及 聯 繫

配雲呢拿雪糕玄米茶,她很喜歡小

糕同茶,喺同區都算抵。」在第一

糖水,她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梨

街 坊。 來 到 店 門, 員 工 把 入 滿 三

店的裝飾和溫暖人情味,笑說「冬

喜歡這兒的咖啡奶凍,也會買撈麵

不時排長龍。Roy 對此不以為

一天傍晚時間便售罄,現在還

夫咁,入面唔係得空氣,食完好飽

門外等候的客人比週末更多,店內

子是馬鞍山少有的宵夜好去處,最

高。「出面好多行家會開分店

的時候,所以行業流失率特別

甜品店當然不乏學生捧場,吳小

姐每星期都會來吃,推介焦糖燉蛋

在店外等候的鍾小姐說,梨巴王

的 問 題。「 當 初 真 係 想 train

牌,原來同樣反映了人手短缺

續做落去,絕對係因為做得開

業的晚上,天氣有點冷,離遠已經

憶。

前吉野家在馬鞍山開分店,第

後找不到工作便留下來,「繼

最後一夜 溫馨送別

見這小店成了區內不少人的集體回

假期少,別人放假是他們最忙

四開始在這裡兼職,中五會考

意好仍要結業? Roy 苦笑直言:

店外都不時看到人們自拍留念,可

厚如日式放題點餐本的餐

哩!」阿兒笑著憶述,她從中

少粉絲大嘆不捨,又問到為何生

看到門外的人龍。雖然是平日,但

超厚落單紙 反映行內流失率

闆,原來佢覺得我串過碼頭咕

在 Facebook 出 post 講感言,不

1 月 23 日,梨巴王子最後一個營

梨巴王子甜品棧老闆 Roy(右一)及兩位得來不易的長期員工阿代(左一)、阿兒(左二)。

覺 表 現 好 好, 但 之 後 問 番 老

王子團隊在結業前兩個月來頻頻

小丸子》的永澤。

通常「收收埋埋」,其實應該正面處理,尋

籤,ICCMW 屬不受歡迎設施,經常面對阻力。

即,不捨愁緒自然少不了。梨巴

兩位員工比較「孤兒」,沒甚麼

阿兒愛為甜品設計花心思,如燉椰皇靈感來自卡通《櫻桃

法紓導我的心情。」他指人們面對精神問題

難,當中提及,由於公眾對精神病存有負面標

然加了那麼多個「哈」,離別在

阿兒般留下長做的並不多,坦言

被 問 及 營 運 最 困 難 地 方,Roy

服務」,「我都有壓力,有時都會忟憎、情

人鎖匙洞」。他表示作為區議員,經常收到

嘅一粒沙,梨巴即將要告別大家,

但其實最難係人手」。15 年來,

15

「好生意,唔代表賺到錢。」

我可以講,香港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入去接受

例如「老婆畀先生打」、「仔殺老豆」、「塞

街坊熟悉的壁畫牆上,多了一

李世榮坦言開設 ICCMW 一定有爭議,但

易理解啲」。

不應該以「有色眼鏡」看待此事。他指,香

港社會壓力大、生活緊張,每個人都面對不

都喜歡不同甜品。」

張結業海報,寫着「美食沙漠中

認為反對的人或是一知半解,不明白中心對

不過,李世榮表明支持設立 ICCMW,認為

好,每個人口味不同,每位客人

究」,認為情況不同或因耀安居民「較年輕,

中沒有角色。

預計投入服務

社會福利署、房屋署

梨巴王子甜品的款式很多,中

詢居民意見,然後向當局反映?

4月

資料來源:

「好生意,唔代表賺到錢」 式、西式、日式一應俱全,「招

了居民意見,當時並沒有收到反對意見。

耀安邨創薈坊

是「馬鞍山版的深夜食堂」、「糖

「社區融和,每人都要走出半步。」

一事,不需要經過區議會決策。但區議員作

合社區中心及其他社福設施選址所遇困難的

於神託會做義工的瓊姐指,知道

有好嘅要求,都有壞嘅要求」。

壓力,「有熟客專登嚟等我哋放

不擔心受威脅

鄧先生則表明反對,擔心精神病

係都很好,只是近年「變得愈來

至深夜,來「醫肚」時也會釋放

2012 年初

不抗拒

從未見 相關資訊

多年見盡不同的食客,Roy 形

仔。」或許都市人總是工作繁忙

出席法團會議,介紹有關服務,法團 邨設立 ICCMW。神託會於 2017 年 1

藏,滿載著梨巴與馬鞍山的故事。

啲客見住佢由讀中學,食到生埋

社署指隨後與創薈坊同工接觸耀

入服務,包括個案跟進和治療支援小

署向本報指,創薈坊現時位於沙田沙

唔同客有九折、八折、七折,有

2012 年初決定落戶。

安邨業主立案法團及當區區議員,並

的擺設是老闆們和食客的結集收

愈中產,所以開始有要求,當中

顧 應 該 有 優 惠 吧? 任 職 多 年 的

安 ICCMW 主 要 為 15 歲 以 上 有 精 神

留下店舖的回憶。店內看似雜亂

「照舊」,令他們詫異又慶幸,年 老 店 常 有 潛 規 則, 熟 客 來 光

文 // 吳欣澤、吳鈞然、麥曼筠、梁敏德

頁和食客交流,分享工作的趣事,

容馬鞍山居民友善隨和,鄰里關

輕一代還懂得這用詞。

麼程序?街坊、區議員又點睇?

neighbour。除了在店內與街坊聊

味。在連鎖食店壟斷、點餐公式化 的年代,有次真的有位妹妹來到叫

過,亦獲區議員支持。雖然本報訪問的街坊大部份表示未聽聞計劃,

關於落實選址的過程,社會福利

天, 他 們 也 有 開 設 Facebook 專

他已在廚房預先炮製那份專屬口

反對,創薈坊的落戶計劃原來早於 2012 年獲耀安邨業主立案法團通

2012年敲定選址 今年4月啟用

得出每個人的名字,卻有特別的認

認人了得的老闆 Roy 雖然未必叫

都有記載,熟客光顧時還未下單,

大困難。然而,有別於另一 ICCMW 擬遷入大圍美林邨時遇到激烈

組。

水版社區中心」,是風雨同路的

強勁得連「多奶少甜」等特別註解

社會對精神病的負面印象,令 ICCMW 在社區找尋落腳點時面對很

或情緒困擾者,提供預防性及危機介

面對店裡一張張熟悉的臉孔,

品喜好與他們的臉緊密地連結上,

(ICCMW),預計於 2019 年 4 月投入服務。

主任吳孟傑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耀

特別的認人技巧:「多奶少甜」人臉配對 人技巧:腦海資料庫已把街坊的甜

展——神託會將在此處開設名為「創薈坊」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

神託會創薈坊(馬鞍山)高級服務

吳鈞然、梁天心

年甜品店告別馬鞍山

打破負面標籤? 法團、區議員支持 街坊不抗拒

文 // 麥曼筠、岑家豪、吳欣澤、

梨巴王子:美食沙漠只係人云亦云

耀安邨將開設精神健康社區中心

小店。

天食雪花冰都唔覺凍」。

「好難搵到咁有心」

記者碰見早前來光顧時也遇到的

阿駿與阿 Mei,阿駿說是因為朋友

介紹才知道梨巴王子,之後就和阿

肚,而且四十幾蚊有窩夫,仲有雪 次見面時,他們各自點了椰汁西米

露及梨巴窩夫。而在最後營業日, 記者再問他們會以甚麼甜品劃上句 點,「梗係椰汁西米露啦!」

慣說「梨巴等」

Suki、 阿 甘 和 Sophie 是 中 學 同

Mei 一直光顧,並已經成功解鎖「熟

學,經常在梨巴王子聚腳,因為讀

有獨鍾,阿駿和阿 Mei 均表示除了

運動過後就會來食宵夜:「我哋其

客優惠」。説到為何對梨巴王子情

溫暖氛圍外,甜品也份份真材實料、 大件夾抵食:「馬鞍山好難搵到好 似梨巴咁有心嘅糖水舖,好似個窩

關於我們

《馬聞》團隊由一眾馬鞍山街坊及喜愛這個社區的朋友組成。

《馬聞》去年參與了獨立媒體(香港)發起的「社區新聞計劃」 培訓工作坊,承諾以專業記者的求真態度,為大家報導馬鞍山 大小事,與馬民緊貼區內事務,共同書寫社區願景。

中學時會到馬鞍山游泳池游泳,而 實由八福(梨巴王子甜品棧前身)

食到 依家,由中學開始有帶唔同嘅 口

朋友嚟梨巴食,到今時今日我哋仲

論高興傷心、做完運動或突然想食

巴等。即使早已中學畢業、各散東

西,Suki、 阿 甘 和 Sophie 仍 為 了 回憶而回到此處。「喺梨巴最深刻 嘅事係失戀嗰陣嚟食糖水,落到嚟

唔只有朋友陪、有糖水食,仲有員

相 熟 社 區 中 心, 分 發 給 有 需 要 的 大 箱 的 物 資 交 給 我 們, 接 過 紙 箱 感 受 到 的 不 只 是 杯 碟 的 重 量, 也 是他們營業十多年來與街坊建立 的深厚感情。

工同我一齊傾。」Suki 提及和朋友

最喜歡坐店內最大的枱,那兒是她 們覺得最舒服的位置。

結 業 清 場 的 時 間 很 短, 很 多 物

資 尤 其 是 廚 具 來 不 及 處 理, 沒 有

用 就 會 丟 進 堆 填 區。 記 者 本 身 是 地 區 自 發 組 織「 馬 民 」 成 員, 提

議物資可以在馬民的社區活動中,

獨媒於 2004 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形塑不受政權、財團、政黨

支配的公眾空間,並積極推動公民記者的培訓,為「社區新聞 計劃」各區社區報團隊提供編採支援及出版資助。 公民媒體,要靠公民繼續撐住!

(前排左起)阿駿與阿 Mei

捐款支持:

www.inmediahk.net/ donate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