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聚屯門人。記敘屯門事
編輯// 阿聰
排版// 雅文
2021年1月
003
屯敘
第 三期
生 菜 魚 肉
粉 魚 粉 碗 仔 肉 仔 仔 魚 翅 翅 肉
h t t p s : // w w w . f a c e b o o k . c o m / w e a r e t u e n g a t h e r /
從難以接受到 設法適應 屯門人對公路塞車的心聲與回憶 屯門人對公路塞車的心聲與回憶 於是事前李先生做好「防塞措施」: 「我十點幾就出門口 ,特登唔搭 259D (屯門龍門居至鯉魚門邨)而去轉車站轉 車,點知屯門公路真 係塞車。當我以為出 咗屯門公路就萬事順 利,點知去到牛頭角 近龍翔道又塞多次, 我個心直情驚到幾乎 跳出來,最後1點55 分先到!」
公路曾出現草坡集體小便奇景 青年因雙重塞車 險失面試機會 七十年代,政府於屯門進行大規模的 拓展工程,希望透過發展工商業及興建房 屋,使之成為繼沙田及荃灣之後,另一個 「自給自足」的新市鎮。惜事與願違,七 十年代後期,屯門的職位空缺已無法滿 足屯門人的就業需求,大批市民不得不乘 坐交通工具,到九龍及港島區工作。亦因 此,公路在繁忙時段出現癱瘓的情況也無 可避免,以下片段都是小市民對塞車的記 憶。
九十年代坐「熱狗」塞車 人有三急就集體如廁 四十多歲的梁先生從小在屯門成長, 九十年代就要坐巴士到區外工作,那個年 代的塞車經驗對他來說仍舊記憶猶新:「 九十年代未有大欖隧道,也沒有西鐵,記 得當年我哋仲係坐『熱狗』(非空調巴 士),大家都熱到死仲要急尿,司機都明 白乘客既情況,到特定時間就會大嗌:『 喂!去廁所!』於是成班人魚貫落車,集 體到旁邊既草坡一齊『殊……殊』,冇男 人會驚比人見到,女人就會遠一點,搵野 遮住先去。」找地方如廁成為塞車時的當 務之急,為了處理以上問題,一名住屯門 碼頭三十多年的街坊譚太指「以前同個女 出門,我一定會叫佢『痾清痾淨』,否則 係公路上『急起上黎』好大獲!」
雙重塞車 年青人幾乎失面試機會 九十後年青人李先生不但深明「出門 必先小便」的道理,也明白「預早出門, 提防塞車」的重要性。可惜,塞車問題猶 如魔咒一樣,一直干擾屯門人的生活,李 先生就曾因為塞車,幾乎失去了面試的機 會。他說:「記得個日有公司約我兩點鐘 係觀塘做求職面試,我想早半個鐘去到, 做好準備工作。」
基於以上經驗,李先生笑著對記者說 出了自己的願望:「我成日希望每一次出 門或回家的車程,都可以少15分鐘。如果 每一日生活都多半小時,一個月我地就可 以慳返好多時間做自己嘢。但咁卑微嘅願 望,唔知幾時先可以實現呢?」李先生說 的,不知道又是不是你的期望呢?
除了逆來順受 我們 還可以做
塞車 成習慣
? 甚麼
因交通擠塞而出現的等候問題, 都無形地影響屯門人。面對這些 慢性影響,屯門街坊表現出怎樣 的心態?他們又如何發揮其小智 慧去應對生活的日常?
三無思維:無辦法、無人想、 無控制能力 據《香港 01》的報導,2013至2018 年間,於繁忙時間從屯門公路深井汀九段 往九龍方向的車流量,就新增近 一萬架 次,數量之多令人咋舌。每天駕車到荃灣 上班的曾先生,都發現車流量於近年有增 無減。曾先生坦言:「都無辦法㗎,塞車 冇人想,我又控制唔到,做咩都冇用,咪 叫自己用平常心去面對囉!」這是一種通 過改變心態來面對問題的方法。他又指: 「對比元朗,屯門已經唔算嚴重,加上屯 門交通算多樣化,因此我會選擇接受!」 在困難中調整自己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因 為屯門塞車問題不及元朗嚴重而視前者為 一個合理的情況,這又是否說得過去?
不讓塞車干擾生活:「繼續打機」 的確,對外交通擠塞屬結構性問題, 憑個人的力量難以改變甚麼,故設法適應 就是小市民能參與自己日常生活的行為實 踐。受訪者溫先生又分享一次塞車的經 驗:「幾年前, 我坐 59M(屯門碼頭至 荃灣站)返屯門。因為交通意外,本來 7 點幾返到屋企,但最後12點幾先返,足足 塞咗5個鐘,聽日仲要返工!」不過相較 曾生的無奈, 溫先生似乎 多了一份積極:「唔會因 為咁影響咗自己生活,本 來計劃返屋企打機,就算 咁夜都會繼續打。」
不停「起樓」 要等人口「爆」先起路? 面對同樣問題,有人則從塞車經驗批 評政府,四十多歲的蘇先生指:「早幾年 有傳政府擬興建一條沿青山公路出荃灣的 公路,但基於種種原因又冇左聲氣。近年 青山公路近屯門不停起樓,周圍都係人, 但冇公路配套。」他批評:「政府係咪要 等到『爆』個一日,先至肯起多條路幫市 民呢﹖」 蘇先生的觀察,反映市民並非絕對地 逆來順受,他希望政府能聆聽市民的意 見。問題是,政府有沒有為有心反映意見 的市民提供表達意見的渠道?作為一個社 區問題,市民除逆來順受外,還可以怎樣 調整自己的定位,讓改變得以實踐?
成因與出路 我區嚴重依賴屯門公路,雖然不久將 來有幾項基建緩解交通問題,包括屯門南 延線和屯赤連接路等,但同時屯門亦將興 建不少住宅,區內人口的增長很大可能超 過屯門南延綫的承載量,而屯赤連接路則 不可能成為居民主要交通路線,且必然會 有更多重型貨車駛經屯門,就此開展的區 內交通網絡規劃卻未見起色。因此幾項基 建究竟是屯門交通問題的良方還是鴆毒, 仍然難以下定論。 話雖如此,我區交通困局仍有不少可 能的出路,例如區內居民提出多年的恢復 渡輪服務,需知渡輪曾經是屯門居民外出 的主要交通工具,當年屯門公路因大石滾 下而封閉多日,渡輪服務更成了大家的救 命稻草。可惜後來因西鐵開通而以使用需 求低及成本上升為由停止服務,但假若碼 頭轉為公營,成本必然大大減少,渡輪服 務亦有望再解困局,只盼港府願意正視問 題,探索真正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