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第五期

Page 1

第五期 2021年11月

編輯:黃敏聰、林朗兒、陸源︱設計:蕃薯、Patrick、Anna

狹縫中的色彩 觀塘工廈的去與留 文:Roy 攝:Edward

戰後以來,舊有工業區不足以應付急速的工業發展,觀塘工業區便應運而生。60年代,觀塘區先後落成了近70棟工業大廈,當中包含了不 同類型的輕工業如製衣、塑膠、電子等,是當時香港工業的重要一部分。而自80年代經濟轉型以來,廠家大量流失,觀塘工業區的不少工廠也 陸續丟空。觀塘工業區也隨之轉型,原本的工廠單位被改裝成大批的小型單位,不少無法承擔地舖貴租的創意產業及小公司爭相進駐,觀塘工 業區漸漸有了不同的面貌。 在近十年以來,觀塘工業區一直是平租好去處,無數不同的小生意、工作坊、文化產業,都塞在這小小的都市狹縫中;工廈林立間沒有靚 裝修和連鎖店,卻有著地舖和大商場沒有的五光十色。不過,近年租金的升幅、更多租戶的進駐,又對這些工廈租戶有什麼影響?這次記者找 到幾位現今或以前的觀塘租戶,讓讀者了解一下這個獨特社區的變遷。

【有危就有機:單車終能變摩托】 單車維修工作室負責人Duncan(化名)自15年開始租用觀塘工 廈的單位,便是看中了交通方便。相較其他工廠區,觀塘工業區與 港鐵站的距離最短,對顧客、自己都方便,讓Duncan一直選擇留在 觀塘。不過,觀塘在上下班時間的堵塞仍是難以避免,「有啲客會 揸車過嚟交收,咁咪唯有夜少少約七八點」。

Duncan

近年,觀塘工廈的租金日益上升,Duncan稱「預咗,但就唔信 會大幅增加」。比起租金升幅,他更樂見觀塘工業區的蓬勃發展。 紮根將近六年,Duncan見證了這幾年來觀塘工業區的變化,「越嚟 越多人都搬入觀塘(工廈)開舖,所以呢度都逐漸多元化」。他又 以駱駝漆為例,指工廈就是「污糟邋遢」的刻板印象在近年慢慢消 失,反而不少人對裡面不同的小店大感興趣,願意走入工廈逛一逛。

【初出茅廬新體驗:蝸居中自得其樂】

Derek

從事影像製作的Derek(化名),日間經常要外出進行拍攝, 所以剪片、修圖等工作一般都在夜間處理。不過家中地方狹窄、深 夜工作又擔心影響家人,於是去年12月開始在觀塘工廈租了一個單 位。起初Derek每星期只有三、四日會到工作室,但隨著工作量越 來越多,工作室便成為了他長久逗留的小天地,「一個四千幾蚊就 可以擁有嘅私人空間」。 不過,Derek出入時仍受「觀塘老母」的困擾。需要攜帶大量 器材的Derek,多以客運車前往工作地點,卻經常因為塞車而無法 順利走出觀塘;而工廈單位偏離市中心,Derek想「食餐好」都往 往要走上十分鐘的路程。話雖如此,Derek仍十分滿意現在的工廈 生活,他更在這裡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鄰近的租戶各不相 同,賣滑板、波鞋、面部彩繪等等不一而足,眾人「行開行埋都會 打聲招呼,有幾個都越嚟越熟」。

【後知後覺的幸福:千金散盡情更濃】 副業經營皮革工藝的阿韜,在14年起曾先後租用觀塘工廈的不 同單位,對這區十分熟悉;不過隨著工作地點改變,阿韜從19年開 始便在紅磡工業區另覓新單位。而日漸提升的租金,也是促使阿韜 離開的一大理由︰「觀塘啲單位租貴地方細,而家去第度先搵到啲 平租地方;16年嗰時百六呎單位用三千幾就可以有,而家成五千都 未必有」。 不過,在觀塘工業區遊走多年的阿韜,仍時不時想起過往的「 熱鬧」。紅磡的工廈疏疏落落,固然是租金不貴又清靜,但配套和 人情味卻難及觀塘。阿韜憶述,「觀塘咩都有,啲客落一落去就可 以買晒佢哋想要嘅嘢,又或者去食玩瞓嘅亦都好齊全」。而除了配 套,觀塘的人也使阿韜十分懷念,「以前大家想要啲咩,打過電話 就即刻約到個地方交收,見到面有時又會坐低食飯傾兩句咁」,幾 幢工廈之間仿佛一個小社區,彼此之間關係融洽,自有一種獨特的 溫暖。

阿韜


—頁二—

遍佈觀塘的墨跡 九龍皇帝墨寶 文:Edward、Terry

攝:Edward、Ronnie

或許年輕一代的街坊對於「九龍皇帝」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相信住在觀塘的各位,都曾經在大廈外牆、燈柱上、電箱等地方見過一堆黑色的方 正字體。其實,這些塗鴉皆出自「九龍皇帝」曾灶財之手。

【誰是曾灶財?】

曾灶財,原名曾財,出生於廣東省的一個小村落,十六歲時來到香港,曾做過花農、水渠工、搬運工人和清潔工人等。在家庭方面,他與年幼15 歲的妻子文福彩育有4子4女,而其複雜的家庭狀況亦可以在他留下的墨寶中找到蛛絲馬跡。 那麼,為何曾灶財要四處留下他的筆跡呢?這就要細數這些墨寶後的傳聞。據說,曾灶財在三十五歲時,於家中整理祖先遺物期間發現了一本族譜, 上邊記載著香港在割讓給英國前,九龍是他家族的封地。照理來說,他應是這片土地的繼承人。但是,昔日的「皇族繼承人」當時卻是個貧困的清潔 工人,過著坎坷潦倒的生活;更曾在年輕時於一次意外中被垃圾桶壓到左腳,從此需依賴拐扙出行。此後他開始自稱「九龍皇帝」,隨意在街頭揮灑 自己的筆墨,宣示他對九龍的主權,甚至是對英殖政府的憤懟之情。而另一個傳聞則是據其幼子稱,他曾在坪石邨的三山國王廟前遭遇車禍,在醫院 醒過來後被懷疑國王上身,開始自稱「九龍皇帝」,並在街上不斷塗鴉。

【口說保育 愛理不理】

自80年代以來,曾灶財在香港的人氣可謂如日中天——多套影視作品曾借用曾灶財的書法、形象;而知名男明星黃允才、鄭少秋、劉江等先後在 劇中飾演曾灶財。更甚的是,曾灶財本人亦曾接拍藍威寶的廣告。及至2004年,曾灶財的作品在其中一 個拍賣中,以$55,000元成交。 可惜,相對於曾灶財在民間及藝術家之間的人氣,康文署對這些墨寶卻是愛理不理。按康文署官方 在17年的說法,官方記錄了八處曾灶財的墨寶,遠少於實存的墨寶數量。另外,康文署只有在兩處墨寶 (即坪石邨燈柱和尖沙咀碼頭燈柱)有安裝保護罩;其他則缺乏任何保護。

事件1: 2017年,康文署工程承建商誤對坪石 邨電箱處的墨寶髹上白油,僅餘底部 的少量字跡。

事件2: 2021年4月,偉發道橋墩的墨寶又被 人而紅色交叉破壞。 康文署口說長期關注,但光是在 觀塘區,已有兩處受人為破壞;而三 山國王廟、秀茂坪橋墩等地方的墨跡 亦嚴重褪色。在香港這個經濟掛帥的 城市,想要留住這些逐漸流逝的文化 足跡,恐怕只能靠市民自己去記錄。

九龍灣站

牛頭角站

秀茂坪道天橋

觀塘站

藍田站

尋 九龍皇帝的真跡 坪石邨近觀塘道燈柱

坪石邨對出電箱

鯉魚門道近三山國王廟


—頁三—

五千萬還能做甚麼? 文/攝:Edward

自觀塘海濱音樂噴泉落成至今,已逾半年。不少街坊都知道,這個噴泉價值5000萬,耗費巨大;不過,這5000萬錢從何來,卻甚少有人提及。 其實,用於音樂噴泉的這筆巨款,正是來自政府的「社區重點項目計劃」。 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是政府在13年推動的計劃,為每區預留一次過1億元撥款,以推行一至兩個社區重點項目。民政署強調「這些項目可切合地 區需要,並對社區有明顯及長遠的效益。項目可包括工程或非工程部分,或兩者兼備」。 惟觀塘音樂噴泉號稱為居民提供娛樂及休憩空間,卻建於遠離住宅區、和地鐵站將近15分 鐘路程的海濱;不少居民(按東九龍社區關注組2015年的調查,1645名受訪者中,超過九 成反對工程)及民主派的區議員都曾反對這個由建制派主導的工程。不過,反對聲音仍無 阻工程繼續推進,噴泉最終在爭議聲中於今年四月啟用。 距離社區重點項目計劃開展已過七年,包括噴泉在內的各區項目都已落實。究竟社區 重點項目計劃是否必然與社區需要脫勾?這次我們將走出觀塘,看看這筆撥款在其他區的 用途。 近數年來,深水埗區與觀塘區在全港最低收入的排名上可謂「叮噹馬頭」,同樣作為 低收入地區,兩區對社區支援及醫療服務的需求可謂不謀而合。觀塘用在噴泉的5000萬無 助緩解這些負擔,然而同一批撥款,在深水埗卻另有著落。 在2013年末的會議,深水埗區議會決定以石硤尾社區服務中心作為社區重點項目計 劃,並在2015年獲撥款5110萬,由保良局營運。保良局石硤尾社區服務中心於2019年9月 開幕,提供包括西醫、中醫、牙醫及物理治療等的醫療服務,以及食物援助、課餘托管等 社區服務,旨在支援區內為數眾多的低收入家庭及長者等。

南區區議會獲社區重點項目計劃撥款共4970萬,在區內推行眼科檢查計劃;意為50歲或以上的 南區居民提供一次性免費眼科檢查服務,並於有需要的情況下,轉介患者到公營或私營機構跟進。 計劃下,約25,000位南區居民合資格申請該服務。 不過,眼科檢查服務本非南區區議會初步計劃。按2016年的區議會文件,南區區議會原計劃將 撥款用於設有海鮮食肆的「漁民文化中心」,但因為在公眾咨詢中遭受大量居民反對,才轉為現時 十分「貼地」的計劃。醫療負擔更甚南區的觀塘,卻是不顧反對硬推噴泉,可謂「沒有比較,沒有 傷害」。 雖然深水埗和南區兩區的「貼地」並不能代表所有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但就此可見,原來用在 觀塘音樂噴泉的五千萬,同時亦可以用回居民身上。 回到今日,香港經歷新一輪大規模的DQ行動,區議會又將回到當初強推噴泉的同一群人手中。 對於觀塘未來的撥款能否用得其所,實在並不樂觀。

圖:@sellbuttsavehk

雙魚座︱學習聆聽

白羊座︱學習勇敢

金牛座︱學習硬頸

(2月19日 - 3月20日)

(3月21日 - 4月19日)

(4月21日 - 5月21日)

12星座之中雙魚座出名心思敏感又有同理心,最 會聆聽大家的心聲。就讓我們跟雙魚寶寶學習大 方和同理心,在難捱的時間給身邊有需要的人多 點鼓勵和愛吧!

白羊有著一顆赤子之心,為了正義不惜走到最前。 在艱難的時代,香港更需要白羊的堅強意志、不 服輸、冒險犯難、創新求變的精神。但記得不要 衝動行事,萬事小心,齊上齊落!

金牛個性趨於保守,務實。生活較重視物質層面, 做事刻苦耐勞。大概就是傳統的獅子山精神。金 牛手足一旦決心已定,將全力以赴。但時勢洶湧, 希望您,也能接受變動。願香港人都「金牛一邊 頸」去堅守我們的初心和善良,也有力量沉着應 戰。紅線?怕什麼。


—頁四— 假如閣下希望跟觀塘人分享觀塘事的話,《觀》社區報這個平台就最適合 不過了!只要是原創作品,包括文章、相片、短片、歌曲或圖畫,我們都 歡迎大家前來投稿,稿件請投至 kwuntongnews@gmail.com。來稿者請 註明標題、內文、筆名、聯繫方式及作者簡介。

我的觀塘筆記 筆者:樂源 「觀塘」,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公屋林立、生活樸素,還是遠近馳名、使人 風喪膽、令人卻步的「觀塘老母」塞車大盛況?我想,沒有人腦海裡第一浮現的 是高聳的商業大廈、富麗堂皇的購物商場吧;但這種印象恐怕已經遭到改變。 2021年,香港人不但因為武漢肺炎失去出遊放鬆的機會、也失去了第四權, 更失去了觀塘的溫度。觀塘的傳統魅力正慢慢褪色,取而代之的是一式一樣的大 型購物商場、寫字樓,珠光亮麗的各種商店,大大小小市井小民根本無力負擔的 新樓盤。港共政府只顧經濟效益的策略,犧牲了觀塘人、香港人的觀塘記憶。 在2011年,香港政府提出「起動九龍東」計劃發展,與及計劃將觀塘南部經 濟轉型,從上世紀的工業主導,轉型成為香港的CBD2.0。隨即,各式各樣的商業 大樓從地而起,其中不乏高雅明亮的購物商場及甲級寫字樓。原有的工業區內的 工業大廈生存空間日趨減縮,長遠將被視為「有利可圖」的商業產業進駐。工業 大廈在製造業在港式微後,主力文化、創意產業,並致力成為本土文化的溫床暖 枕。電影《狂舞派3》就針砭時弊,諷刺政府為了經濟發展,罔顧本土文化發展 空間,唯利是圖的發展經濟。 觀塘道以南的高樓天際線已經成形,豎起了林林總總、琳琅滿目的高大矩形 柱體。它們只為經濟效益而成,只由無溫度的鋼筋、水泥與玻璃組成;這裡只剩 下對這區域厭惡的白領上班族們,每天通勤面對長長的排隊人龍及水洩不通的觀 塘道,往往只會說一句「哪裡只塞駿業里」,冷笑觀塘這塞車的窘境。誰又會記 起這地的溫度? 初時,觀塘道以北的經典香港建築努力抵擋著由南方侵入的高樓建築,無情 的政府最終還是硬生生的把「發展」帶了這裡。 高雅明亮的數棟大樓矗立在裕民坊,一座商業、住宅一體的巨大建築物座立 在舊街中,它們顯然比隔壁的唐樓建築高上不少,至少在樓宇高度上就把唐樓建 築給比下去了。這不僅僅是樓宇高度上的巨大差異,這背後更反映生活水平、貧 富角力上的巨大差距。諷刺的是,緊貼商場的一旁有一個簡單的休憩公園,供作 休憩用途,高級與平素,名貴與實用,傑出的一手。這些大樓有個很高格的名 字,叫「凱匯」。 觀塘北已經被高樓與所謂的現代化攻入,被定義為老舊的舊事物要被時代洪 流沖走,在這區的人情,也要被時代巨輪所輾過。我的觀塘,還剩下甚麼吸引人 之處呢?

《觀》是由一群熱愛觀塘社區的青年創辦的社區報刊,理念源於希望讓觀塘人能 夠接觸更多觀塘區內所發生的事。本著「舊觀塘,新角度」的使命,讓觀塘人以 新視野去重新認識觀塘社區,從而喚起大家的共鳴,再次凝聚力量,促進區內發 展。 《觀》社區報每3個月出版一期,每期暫定印製3000份,並打算於 社區報街站、黃店及議員辦事處擺放,供市民免費取閱。同時, 《觀》社區報亦設有Facebook專頁,發放觀塘區的大小資訊。 《觀》社區報現提供廣告服務,如閣下希望透過《觀》社區報內或 Facebook專頁內的版面進行宣傳,歡迎以Facebook Inbox、Telegram、Instragram或電郵其中一種方式聯絡我們查詢有關事宜。

【香港獨立媒體】「社區新聞計劃」提供各區社區報團隊編採支援及出版資助。

眾籌:www.inmediahk.net/donate

承印:友利印刷有限公司 8/F, 26-28 Tai Yu Street, San Po Kong, Kowloon, Hong Kong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