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四
社區自發改革垃圾站.環境自救生活自主 開站時間:逢周六下午4時至6時
想 像 力 的 政 治 — —《 情 感 政 治 》讀 書 會
編輯:梁敏德、黃俊邦 設計:Arko、Vera
橫 洲 黑 幕 未 解
三 村 即 將 迫 遷
村民:我只想維持鄉村生活 涉「官商鄉黑」的橫洲黑幕至今未解,但推土機已 經逐步迫近,立法會工務小組於3月25日通過23.9 億元平整工程撥款,只要再過財委會一關,便可正 式展開工程,料最快於今年7月開始。面對被迫遷的 永寧村、鳳池村及楊屋村村民,5年每日每夜的煎 熬,或會迎來最壞的終結。 鳳池村村民陳紹興的家前,種有一棵香港罕見的紅 棗樹,樹木是20年前他與妻子成婚時種下的。今年 秋收的時候,橫洲可還有機會見到滿枝紅棗? 記者:黃麗穎、趙芝婷、梁德明、梁敏德 攝影:陳嘉豪 香港的城市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連,橫洲的綠化地 帶也是如此,不過一條朗屏路之隔,就是巴士總 站、屋邨、商場這些充滿城市感的建築。 沿着朗屏路旁的水泥斜路直上,穿過一塊寫着「己 亥年鳳池村春茗」的紅色橫額轉左再上斜,看到一棵 植在門旁的香蕉樹,便來到在橫洲土生土長的村民陳 紹興的家。這個家由兩間兩層高和一間一層高的石屋 組成,總面積4,000呎,屋後的農田是租的,約一萬 呎。陳紹興的大仔大女早年搬離,目前他和太太葉春 艷、幺女,還有繼母與姪兒姪媳共同居住。 個子高大、膚色黝黑、架着黑色粗框眼鏡的陳紹 興,談到自己的家即將被剷平發展,便感到氣結又洩 氣。清場日子將至,他仍然希望能夠在此養老,直至 生命終結的一天。陳紹興父母的墳,就葬於他家的花 園裡,意思正是落地生根。辛辛苦苦建立、傳承到第 四代的家即將埋在高樓下,陳紹興當然不捨。 陳紹興一直拒絕接受政府賠償方案,究竟他要 求什麼方案?陳紹興的回應斬釘切鐵:「唔使搬 咯!」對於外界質疑村民只貪求更多賠償,陳紹興 慨嘆:「我其實只係想維持鄉村生活。」 目前賠償方案,並不能令他維持現有生活。他指 即便獲得最高的核准特惠津貼金額120萬元,亦不 可能買到與現時居住規模相近的石屋。至於選擇 「上樓」,亦需在過渡性房屋暫住,待2023年專用
安置屋邨建成後,方可以租住或購入。方案雖然不 設經濟審查,但居民要證明自己在現址連續居住7 年。被裁定為「完全違規構築物」的住戶,更只可 申領小額住戶搬遷津貼。 陳紹興一家已是第二次被迫遷。1980年代,政府 因興建朗屏路,需安置受影響村民,陳紹興憶述當 年的官員富人情味得多,辦事能力也較高。最後陳 紹興的爸爸選了在山墳旁的一片土地作新居所,那 時家人的想法是「點都唔會發展山墳邊啩?」 不過30年後,當年以為的不可能,最終竟然成真。 地政處、房屋署和漁護署等政府部門每次到訪, 陳紹興均會表達不希望搬走的意願,不過官員就只 會重覆法律程序。這些年,村民放工回家後,往往 會發現地政處留下的冷冰冰的通告,有時是關於最 新的賠償安排,有時是地政處曾到訪的記錄。 今日的政府不是1980年代的政府,沒有讓他們可 以延續鄉村生活的選項。在連年的抗爭中,陳紹興 漸漸發現政府不會聆聽他們的訴求,變得愈來愈消 極。陳紹興本來也參與「橫洲綠化地帶關注組」, 與其他村民一起爭取,但漸漸覺得無用而淡出,太 太則繼續參與會議。他與太太均坦言不知如何應對 即將來臨的清場,只能「過得一日得一日」。 由於不知何時將被迫遷,陳紹興自2014年起便未 敢再花錢裝修家居。即使圍牆破裂導致蟻患、雨水 入屋亦未有處理。 5年來,政府的冷待、漫長而沒有結果的抗爭, 都教陳紹興灰心疲憊,只有談到家中的果樹及農作 物,臉上才流露出自信與喜悅。他如數家珍地說, 香蕉樹從前滿佈橫洲,木瓜樹則要種在山上才能開 花結果。2017年,漁護署派員盤點果樹,陳紹興將 部份木瓜樹移植至收地範圍外,但最終未能成長。 木瓜樹移走後無法生存,人呢?把鄉村人塞入城 市高樓,是否真正的安置?所謂發展,是否必然代 表城鄉的對立與犧牲? 自2016年起在三村協助組織的土地正義聯盟成員 區國權表示,若村民堅持不遷離,他會與他們堅持 到底。他認為市民應記住橫洲事件的不義,記住沒 權沒勢的非原居民如何在地產商及原居民的利益下 被犧牲。他指只建4,000公屋單位不痛不癢,無助 解決住屋問題,是「盲搶地」、亂規劃的表表者。
對黎來就(左)及兒子黎漢帆(右)來說,魚市場不僅是家業承傳之處,更關係到他們引以為傲 的「元朗烏頭」存亡。
元朗讀書會舉辦一年多,過往一直讀文學 小說,2019年有了新嘗試,閱讀政治書籍, 更邀請了作者許寶強跟我們對談。文學和政 治的關係並不是那麼涇渭分明,如書中提及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和薩帕塔運動副司令 馬科斯,都是借助文學的語言,書寫政治的 理想與寓言。文學創作強調想像、創新、不 重複前人,面對政治困局,更需要以想像力 應對。 許寶強以自己近年的教學經驗為例,他 嘗試走出課室與學生交流,如飲茶談教育、 看電影《傘上:遍地開花》談民主、行山談 職業選擇及如何在社會生存、燒烤時談愛情 ⋯⋯這些都是學生票選的活動和課題,許認 為寧用這種方式教學,比學生坐在課室之中 「人在心不在」好。 又說,辦讀書會、不是垃圾站和社區報, 其實都是「政治」活動,都是與人有關,因 政治乃眾人之事。這些正正是選舉之外的政 治參與,拓闊大家對政治的想像,以及回應 成員們對談政治只能停留於「選舉」的狹 隘。儘管如此,許寶強亦承認自己現在是客 席教師,才有較多空間作這些嘗試,以往任 正職時,也要兼顧行政工作、學校和同事們 的感受,不能太「胡作非為」。 除了要豐富對政治的想像之外,「情感」
文.Wing
改革漠視社區需要
街 坊 點「 揼 少 啲、慳 多 啲」呀?
同樣需要,書中提到我們要學會放棄各種不 必要的前設和禁區,平等地對待所有情緒和 情感,才能開展討論。有成員問,情感會否 有高低之分,例如仇恨會否使社會不再多 元?許寶強則認為,我們不應先驗地將情感 排序,個人因素之外,社會環境也會影響情 緒,而且情感本就不是理性,沒有對錯可 言。在批判情感之前,我們要學會理解和表 示「同感」——了解他們為何出現憤怒、仇 恨、焦慮等等的情感。縱使彼此憤怒的對象 不同,唯有表達同感,才能展開對話的可 能,也是想像力的一種。 雨傘運動佔領79天後,社會像是瀰漫無力
感與絕望,叫人難以投身政治運動之中。許 寶強說,回望歷史爭取民主的道路,從來都 是漫長而反反覆覆,法國大革命後也曾經歷 君主制復辟,直到兩個世紀後才有民主政體 出現;若以為79天的佔領便能爭取民主,難 免顯得天真。大家盡力之餘,也要知道現實 的結構不易撼動,更不能一時三刻看得見改 變。 即使如此,能累積民主運動的力量,也算 是一種「成功」。學懂調節期望管理,才不 至陷入重重的失落之中。看似無用的安慰說 話,說不準也是一種「無用之用」,是想像 力的表現。
圾站,更否決成立工作小組。 現時,政府的垃圾站改革,只是 使用半層的空間,回收紙膠金玻璃 電子垃圾等,不過佔每日垃圾近四 成的廚餘,則沒有預留空間回收, 而且樓層設在2樓,對市民來說不 很方便。 不是垃圾站一直推動改革全港垃 圾站為資源共享及回收中心,背後 的核心思想是整合食環署和環保署 的資源,並在缺乏回收減廢支援地 方(尤其舊區及鄉村)增加社區回 收的空間,以完善香港的回收物流 鏈。尤其垃圾徵費後,市民若沒有 足夠的社區回收空間和管理,又如 何在垃圾徵費下「揼少啲、慳多啲 」?除了回收,其他樓層也可作維 修、資源共享等用途,成為社區減 廢熱點。在這條改革路上,我們要 求政府傾聽社區聲音,與民共議。
徘徊在公立和私家之間
想 減 肥?想 更 好 地 控 制 血 糖? 食物當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分解為最 細小的分子,即葡萄糖或其它糖分子, 然後進入血液,因此進食後血糖會上 升。原來血糖上升速度,都對控制糖尿 病或減肥有影響! 血糖上升速度——升糖指數(GI)
因氣候關係,香港較少人種植紅棗。這棵陳紹興與 太太結婚時種下的紅棗樹,20 年來夫婦倆每年一 起享受收成,是在橫洲鄉村生活中最窩心的事。
剛走上斜坡,便會看到一棵大大的龍眼樹,是陳紹興 父親搬遷到現址時種下的。今天人已不在,門前大樹 仍繼續為一家人遮蔭擋雨。
平 整 費 高 同 類 項 目 3 倍! 兩 億 建 拜 山 通 道 文 件 乜 都 無
2016年,當時正競選立法會議員的朱凱廸揭發政府 私下向鄉事委員會「摸底」後,將整個橫洲房屋發展計 劃中的棕土部份剔除,令可建公屋單位由17,000個大幅 減至4,000個。及後政府搬出棕土為「第2及第3期」的說 法,現時則改稱為「橫洲其餘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可 行性研究料於今年初完成。 不過政府究竟是否真的有心發展?有橫洲棕土作業者 批評,政府3年來從未諮詢他們。 在橫洲經營棕土作業逾20年的黃先生,管理多部挖掘 機等重型機器,表示如果收地只能無奈結束生意。同事 黃小姐則表示,自己在2016年投了朱凱廸一票,相信他 能就橫洲發展在議會反映業界意見,不過至今仍未聞諮 詢,坦言「對佢(朱)有啲失望」。 黃小姐指香港土地問題源於「政府賣哂啲地畀發展商 起私人豪宅」,甚至花6,000億推行「明日大嶼」,直斥 政府應先「諗清楚」如何運用資源,「唔係無啦啦揼納 稅人嘅錢,做啲唔知O唔OK嘅嘢」。對於政府建議興建 多層式棕土作業大樓,重置棕土作業,黃小姐指不少作 業無法「上樓」,不應被優先發展,望政府勿封殺作業 者糊口空間。她建議先研究發展橫洲工業邨。 在橫洲上班、今年31歲的吳先生,所屬公司參與基建 如隧道、機場第三條跑道工程等,相信行業有前景、對 香港有貢獻。對於或被搬遷,吳先生指「要走走去邊? 有地方,就搬走咗啦!」認為橫洲配套充足,道路寬 闊,交通便利,質疑重置相當困難:「(新址)夠唔夠我 哋大車行呢?會唔會被周邊居民投訴擾民先?」 今年1月,立法會橫洲發展項目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 朱凱廸,曾安排議員到現場視察。朱凱廸指,他早已要 求在研究發展時諮詢作業者,「唔可以只做技術性嘅研 究」,應包括研究如何重置棕土作業,這亦是他安排議 員考察的原因。他指土木工程拓展署將於今年第一季提 交可行性報告,期望屆時與作業者一同爭取妥善安置。 有不願透露姓名、在橫洲經營運輸物流的代表指,橫 洲餘下擬建的房屋範圍涉及約100戶棕地作業者,包括 停車場及運輸物流業經營地,估計目前每戶工人為5至 30人不等。他對政府完全沒有與業權人及經營者商討表
橫洲平整工程費23.9億,因選址位於山坡地,導致 每個公房單位的基建成本近60萬元,是同類項目如大 埔第9區及屯門第54區的3倍。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陳 志全在審議期間追問文件中的「地下通道」造價,獲 回覆為兩億,興建原因為尊重原居民傳統權益,令他
們可以由村落直接步行往山墳掃墓。 兩億造價令市民嘩然,在會上提出臨時動議、要求 剔除該「地下通道」的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指,政府文 件就「地下通道」的資料完全欠奉,「連人行底定車 行底都唔清楚」,會要求政府提供更詳細的資料。
升糖指數(GI)愈高,血糖上升速度愈 快,血糖愈不穩定。 當我們進食高GI食物,身體為了降低 血液中的急升的糖,胰臟會分泌大量胰 島素。胰島素就如通行證,讓糖進入細 胞,其中部分會轉化為脂肪,然後⋯⋯ 我們就變肥了! 如果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其中一個 後果,就是胰臟會不斷分泌胰島素,但 胰臟和人一樣,當被無理要求OT工作, 最後就會罷工,不再分泌胰島素,導致 糖尿病。
元
居
民
活
公營醫護人員壓力爆煲、資源不 足,10年前我住屯門醫院時早已見識 過,當時要睡走廊,護士更笑著問: 「你是不是80後?竟然冇見過走廊 床!」(10年前「80後」是驕縱後生的 代名詞),一住就是四日,見盡人員 之辛勞。最近兩個月又進出公立醫院 和私家診所,所見所聞,有感而發。 某夜突然胃痛,幾乎窒息。凌晨 零時我進了急症室。我的病床置於分 流區,除了等,就是周圍望。大堂輪 候區的病人有40人之多,當值的護 士未知是否足10人,醫生則只有一 位,來來往往,推儀器、寫文件、照 顧病人。突然,大堂響起廣播說「急 症室正處理災難事故,輪候時間將延 長」,但現場平靜如常,沒有出現電 視劇十萬火急的情況。漫長的等待中 我只管躺下,因為有專業的照顧,心 境反而安然,但胃痛難耐,不知等到 何時,徘徊在似苦又甜之間。 那唯一的醫生總是朝我處走來又 轉向別處,猶疑在似即若離之間,望 不穿口罩上的眼。凌晨4時,醫生終 於問我:「咩唔舒服?」 未等我組 織到完整句子之前,醫生已伸指朝我 腹部一點,說:「腸胃炎啫,冇事 嘅。」 然後揮一揮衣袖,轉眼消失
的總熱量約為: 高GI(70或以上): 如糯米、馬鈴薯、 西瓜 中GI(56-69):如芋頭、葡萄 低GI(55或以下):如全麥麵包,蘋果
體重(公斤)X 30大卡 如你50kg,每天所需熱量約為1,500大卡 計算自己的基本熱量來進食,就可以 控制體重啦!
常見食物的GI值不難於網上找到, 故不在這裡詳列。
小貼士:
愈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會愈易吸收, 升糖指數會愈高。同樣道理,生果打成 果汁、白米煮成粥,都會令血糖上升更 快。血糖大上大落,更會造成肌餓感, 令人進食得更多。選擇高纖維、全麥食 品,避免切得太碎和烹調過度,都有助 穩定血糖和減肥。 切勿誤以為低GI食物就可以無後顧之 憂地吃,不理會卡路里也使你通往肥胖 之路。普遍都市人活動量低,每天需要
全麥麵包 代替白麵包
煮米加入黑 米、紅米等 粗纖五穀
新鮮生果 代替果汁
動 元朗你幾熟,估吓係邊度? 上
討論啦!下期開估!
呢個框框,等緊你嚟填滿!《元居民》歡迎元朗街坊投稿,由 社區消息、各類評論,到文字創作、繪畫、攝影甚至食譜,
2017年全港有1,521 公頃棕土,
2000字內,乜都徵!
當中1,023 公頃未納入任何發展計劃
同時歡迎新界西商戶刊登廣告,價錢另議。
=政府聲稱未來30年土地短缺的
85%
有意見?想報料? 馬上fb聯絡我哋
發展難度被誇大?
m.me/YuenResidents
全港牽涉難以遷入工廈之作業的棕土面積, 只佔總面積 %
或電郵yuenresident@gmail.com傾吓啦!
4.1
《隔世追棕—— 新界棕土擴張軌跡與現況》
元朗炮仗坊
上一期答案:
元朗戲院
關於我們
公民媒體, 要靠公民繼 續撐住! 捐款支持 inmediahk. net/donate
2016年,一班熱愛元朗的街坊組成了 元居民,希望透過不同活動連繫社區。 元居民去年參與了獨立媒體(香港)發 起的「社區新聞計劃」培訓工作坊,承 諾以專業記者的求真態度,為大家報導 元朗大小事,帶動元朗人關心區內事務 ,共同書寫社區願景。 獨媒於2004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形塑 不受政權、財團、政黨支配的公眾空間 ,並積極推動公民記者的培訓,為「社 區新聞計劃」各區社區報團隊提供編採 支援及出版資助。
8
號
民間研究團體本土研究社去 年發布《隔世追棕——新界棕 土擴張軌跡與現況》,透過衛 星圖及航空圖片統計,發現 2017年全港有逾1,521公頃棕 土,比政府估算多200公頃,批 評政府蓄意貶低棕土發展潛力。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圓圖)指,發展土地的 優次原則應考慮經濟及環境成本,而棕土環境價值 較低,「點都應該郁先過綠化地或郊野公園」,政 府未有善用閒置官地及棕土,便向綠化地帶開刀並 不恰當:「有啲犧牲係無必要。」 凡有放置貨櫃、拖架或大型機器的土地,於 本研社統計中均統稱為「貨櫃場」,佔橫洲發展 計劃範圍面積約四成(見右圖)。楊夏至認同此 類棕土作業難以上樓,但強調不代表棕地不能發 展。他指本港有合適土地,如207公頃已修復的舊 堆填區(環保署2018年數字)就可重置露天作業。 楊夏至要求政府制訂全面的政策,主動重新規 劃及安置有價值的棕土作業,而非只著眼「搵地 起樓」,「唔係郁到嗰個位,先諗嗰個位」,「如 果一早有相應對策,就唔會有藉口拖。」他指棕土 的無序擴張,正正是政府縱容違規棕土場,以及 批准改劃時欠清晰準則所致。他憂慮政府若仍不 認真諮詢棕土業界需要、制定完善的產業政策, 盲目收地發展或導致棕地作業者「周圍搬」,製 造出更多棕地。
了。打針、取藥,一切辦妥後時為早 上6時,我經過大堂出口,那「災難 事故」燈箱依然亮著,看到那仍在輪 候的病人,不禁想起「天早灰藍,想 告別,偏未晚。」 不足一個月後,肯定因為被《元居 民》催稿,我又胃痛了。早上致電連 鎖私家診所,方知籌已派完,下午請 早吧。我提早10分鐘到達,只見20人 的人龍早已捷足先登。流感高峰下, 連私家診所也爆煲。派籌的姑娘收起 病人的身份證,似乎為防病人半途另 覓名醫;站在別人做生意的角度,算 吧啦。本以為看私家診所不用久等, 不料一等就是兩小時,幸好商場洗手 間門口可供坐下小睡一會。醫生終於 叫我名了,只見貌似穩重的老醫生 拿著手機,慎重地處理股票交易,再 穩妥地把手機藏在文件下面後,才用 沉重的聲音問:「有冇藥物敏感?」 ⋯⋯取 藥 , 盛 惠 4 0 0 大 元 , 又 加 價 了,但站在別人做生意的角度,也算 吧啦。我一邊服藥一邊上班去。 總有人說香港醫療比很多地區完善 得多,我們應該知足。同意的,但亦 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讓它精益求精,不 至沉淪,這必需要政府和大眾共同努 力。在此向所有醫護人員致敬。
乜 都 徵
本 土 研 究 社:棕 土 優 先 可 行 政 府 有 責 訂 政 策 主 動 規 劃
示不滿,但稱業界願意配合收地,望政府給予8至10年 寬限期,並保留1/3土地作棕土作業。 不過他亦承認重型貨櫃場集中於元朗工業邨擬擴建 範圍,擬建公屋的範圍則僅「影響少少」,但他指有蓋 倉庫或貯物場等作業者投資龐大,建佔地2萬呎倉庫需 花近400萬元,反問若短時間內收回土地「點回本呢?」 曾在橫洲綠化地帶建屋「摸底」期間反映原居民意見的 他,形容綠化地帶及郊野公園邊陲「無用」、「只係種 草」,又指被迫遷村民有不少「上樓」選擇。 對於延後橫洲棕地發展8至10年,朱凱廸表明不贊 同,指等同將全港棕地延後10年發展,「土地選項即刻 無咗1,300公頃,唔係好現實。」他又指政府應盡早處理 棕土違規及環境污染的問題,並安排「正規地方」讓物 流業運作,指棕土出現本身是「政策懶惰」。 去年10月,元朗區議會原擬討論在洪水橋及元朗工業 邨興建多層式大樓,重置棕土作業。政府文件稱屏山鄉 事委員會拒絕與官員會面商討,區議會會議當日,多名 鄉事派議員動議終止議程,無法在會上討論。 朱凱廸則認為,政府提出的多層式棕土作業大廈細節 欠奉,連誰有資格可獲安排重置上樓仍未有定案,但他 認同「上樓」方案,指兩年前與時任立法會議員姚松炎 進行的研究顯示,元朗工業邨擴展部份可同時興建多層 式大廈及預留土地予露天作業,重置所有棕土作業者。 本報曾邀約兩名屬鄉事派的元朗區議員梁福元及區議 會主席沈豪傑訪問,未獲應允。
3月中,香港史上第一個包含社 區回收中心、座落洪福邨旁的6層 垃圾站方案出爐,不過,環境局長 黃錦星稱這只是附加措施,而非一 項政策目標,無意訂立準則,按人 口增設回收中心,不是垃圾站對此 表示遺憾。我們必須重申,一年時 間內,全港多區湧現近30個民間自 發不是垃圾站,正正是希望政府除 了捉人不用指定垃圾袋外,要增加 誘因及信心予市民做好回收減廢。 方案在區議會審議當日,不是垃 圾站聯同洪水橋工作室等團體近20 人到場請願,希望政府做到: 1、善用大樓空間,回應社區需要 2、進行地區諮詢,居民參與設計 3、區議會成立小組跟進方案細節 4、 推行獎勵,達至有效回收 不過,區議會在保皇黨及鄉事派 區議員把持下,只要求加快興建垃
文.嗌飯
橫 洲 第 2 第 3 期「 扮 發 展 」? 棕 土 作 業 者 未 獲 諮 詢
黃先生(左)及吳先生(右)均不認為所屬棕地作 業可以上樓。
地點:鳳攸徑或留意 facebook.com/WasteNoMall
承印:Print Ready Limited 柴灣康民街10號新力工業大廈14樓C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