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四 嗚謝:梁祖堯先生提供食譜及艾草
假若有天, 家不再是「環保戰場」
艾草鹹香 玉 子 燒 文字 / 攝影:詠欣
懿寧很早得知「三色回收桶只是道具。」根本沒有承辦商來收集。 結果連累想做好回收的家變成回收戰場。
喜 歡 下 廚 的 朋 友, 對 食 譜上看到的各種香草名稱像
紙包飲品盒、塑膠包裝、玻璃樽、薯片袋等,一一需要在家清洗、
是迷迭香、百里香、刁草等
晾乾、儲存到一個份量,才送去各收集點。懿寧怎不知那多煩心?
等,相信都不會陌生。在超
「要市民在家儲回收,好傻。」更難是面對家人的目光。
市買到的香草多來自外地,
編輯:雅文
設計:牙膏、VC
元 朗 人 能 否 應 對 ?
而且多應用在西餐菜式上。 「理想係好,但屋企好亂 !」丈夫大吼。
有沒有想過元朗也有香草出產,還有不少種類呢?今期介紹 一款用本地農夫種植的香草和艾草,加入簡單食材,就能煮
「只要洗乾淨就可短暫存放 ! 屋苑回收「唔掂」唯有儲屋企 !」懿
出兩道富有亞洲風味的菜式。艾草平常多在藥膳使用,今次
寧反駁。
配以鹹蛋黃煎成日式玉子燒,為艾草帶來新食法。
「家裏空間不只屬於我,他有不滿無可厚非」懿寧無奈道。 一開始她會𥄫實丈夫吃喝什麼,包裝被丟入垃圾桶前,馬上搶來 洗淨晾乾。 直至一次,丈夫吃完雪條,揚起手中雪條棍問, 「係咪要呀 ?」
材料
懿寧點頭。「咚」一聲 ! 雪條棍被拋在廚房鋅盤而非垃圾桶。這
雞蛋 鹹蛋 艾草 水 糖 胡椒粉
咚一聲在她腦內回響良久。「他竟願意問我 ! 」 家住屯門的她,早前加入位於觀塘的天台農莊, 學做廚餘堆肥。 明知丈夫未必願意專程駕車送廚餘,適逢每星期日會去觀塘和奶奶 飲茶,路線剛好,減卻丈夫怨言。 除廚餘外,她慢慢發展自己的運送清單,仔細分類,除把紙膠金 運送到自己認為可靠的回收商外,更會細緻到分出雪條棍和竹籤, 交給會燒柴的朋友;bubble 包裝紙趁到荃灣手工皂店購物時給店家 重用;舊毛巾、被單、新舊棉質衣物,不厭其煩地將薯片袋、發泡膠、 鋁質拉環、環保酵素等逐項運送到有心重用和再造的團體,更成為 朋友。
3隻 1隻 1 小撮 30 毫升 半茶匙 少許
做法
各 種 危 機 一 旦 引 發 糧 荒
記者:智水、卡卡 攝影:參孫
1. 鹹蛋蒸熟放涼後切粒,艾草摘取葉子洗淨切碎備用。 2. 雞蛋打散,加入鹹蛋粒、艾草、水、糖及胡椒粉攪拌均勻。 3. 預熱平底鍋,用廚房紙薄薄地抹上少許油,加入少許蛋汁,如果發出滋滋聲,就可以倒入三份一的蛋汁。 4. 移動平底鍋讓蛋汁均勻流到各個角落,蛋汁開始凝固時,用筷子慢慢從上方將蛋皮向下捲,定形後至蛋捲後移回上方,
她寫下一個對 2051 年回收措施的完美想像 —— “Bring Your Garbage Home”…… 垃圾能夠「堂而皇之」帶回家,乾淨分類回收。
再用已沾油的廚房紙抹勻鍋面,然後倒入第二次蛋汁。
香港向來豐衣足食,更享「美食天堂」之譽。大部分人口今天雖已不種植,但香港的 貿易頻繁使各國食物天天送達,從不缺口糧。然而,今年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且擴散 全球,並持續多時,已敲響世界糧食警鐘。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發全球糧食預警;中國疫 症與水災來襲,近期推行反食物浪費運動;世局不穩亦帶來糧食隱憂。高度倚賴進口糧 食的香港,食物自給率不足一成,有否危機意識 ?
5. 重複以上動作直至用完所有蛋汁。 6. 蛋捲放涼一下即可切件享用。
預 防 醫 療
流浮山的蝦塘(前方)及海上蠔場。(參孫 攝)
維護健康沒有特效藥、沒有懶人包,更不能將愛惜自己的責任交
預防醫療有三個等級 初級預防指的是防止發病及受傷,健康飲食、定時運動、良好生 活習慣、食物食水安全、環境安全衞生等。
到別人手上,仰賴以國家利益、經濟效益先行而不顧民生的政府、 倚靠早已爆煲的公營醫療,或是管理不善肥上瘦下的醫院管理局、
《元居民》第六期報道了本地菜在疫情下銷路大增。今期,我們探討魚雞豬的肉類自給能力。
監管不力服務不濟的衞生署,也不是好策略。
次級預防是指及早偵測及診斷疾病,從而及早治潦以避免併發症 的發生。
社會氛圍若繼續以經濟掛帥,不顧生命的身心社靈健康,政府沒 有健康友善的施政觀念,談何以民為本?人們營營役役而弄得一身
第三級預防是對已形成的疾病或傷患作出復康、減低併發症或復
香港高度倚賴進口糧食是否可取?
傷勞,為啥?
發的措施。
受禽流感困擾多年後,政府停止活雞進口, 街市的活雞現全是本地雞。(參孫 攝)
香港的糧食自產量曾於 1960 年代高達六成,今天農業式微已不見回頭路,政府政策形同讓業 界自然淘汰,例如雞豬業以鼓勵農戶交還牌照結業,來解決動物疫病及環境污染問題。不過, 本地僅餘不多的養殖戶在夾縫中打拼,卻樂在其中,不須追逐大規模的市場供應和利潤,可以 精養細作,出產較健康的食品,做出成績。 現時大部分的魚雞豬養殖場都位於元朗,可見元朗是本地肉類的生產重鎮。
要維護健康,在哪個等級著手最為有效呢?
受訪的元朗漁戶回顧,香港漁業式微始於中國 70 年代末改革開放後,大量平價大陸魚供港, 令本地魚失去競爭力;另外是中國發展,深圳附近海域重金屬污染嚴重,波及香港水域,就如 元朗對出的后海灣 5、60 年代漁獲甚豐,現已鮮有捕魚戶,但元朗卻是陸上魚塘淡水魚的養殖 重鎮,區內有 258 個魚塘。
當然是從初級預防著手!在上一期的元居民,問大家的問題大家 有仔細想過嗎?有善待您自己的身體、心靈、鄰舍和周邊的環境嗎?
攝影:參孫
能嘗元朗自產優質海鮮者稀少 矯健強壯的 92 歲元朗大生圍魚塘塘主根叔(盧開根)是資深養魚戶,年青時曾到台灣教授 魚卵孵化技術,現以健康養殖法飼養馳名元朗的烏頭,另有金山鰂、鯇魚及大頭魚。他以麵包 和草作魚糧,不用激素化肥。他憶述曾僱用的大陸魚工向他建議落激素:「要落激素喎,否則 啲魚唔快大喎,我話呢啲嘢唔落,食壞人呀。」因此,他的魚大得慢,產量低,大頭魚和鯇魚 要八個月才收成,金山鰂更需一年,但根叔說:「賺少啲唔緊要,最緊要好食」,他的「好食」 意指以健康方法養魚,並要懂養魚技術令魚不會有泥味。 不過,能嘗到根叔的魚的元朗人不多,因為他不把魚賣去批發魚欄,只因價錢平,有大陸 平價魚競爭,有時亦有欺詐成分,所以元朗街市沒有他的魚,而只賣給熟客,他們親自到大生 圍自取;同時今夏開始,隔鄰的錦繡花園住戶亦共購他的魚。 本地老字號品牌「楊氏水產」源起於 1950 年代,現已由第三代掌舵,標榜以現代化健康養 殖,不落激素及抗生素,在元朗近米埔的魚塘養殖龍躉、金鼓魚、寶石魚及烏頭,於元朗的市 政街市有售,但每天很快售罄。
社區自發改革垃圾站. 環境自救生活自主
70 歲流浮山漁民鄧煜歧現已半退休,主力養蝦和蠔。蝦在陸上池塘飼養,用來自中國的有 機魚粉、豆粉和粟粉為糧,不用激素,銷往較高價的休閒釣魚場,而不去收購價低的街市。蠔 在海上圍排飼養,出產有生蠔、蠔豉和蠔油,透過取貨商售去港九新界的街市,但消費者不會 知道產品來自他的蠔場。
facebook.com/WasteNoMall
鄧煜歧在流浮山蠔排辛勞卻喜悅地作業。(鄧煜歧提供)
式微豬業夾縫中拼出成績 尹偉明從台灣引入源自西班牙種、同時混合日本和美國種的黑毛豬,肉不肥且肉味濃,適合 港人口味。他以海藻、粟米、黃豆等天然飼料,及盡量以有機礦物質如銅鐵鋅等餵飼豬隻,標 榜健康優質;豬場內有水簾冷卻系統調節室溫,地上舖上有洞鐵隔,疏走豬排泄物保清潔。其 豬肉售價比市價貴 2、3 倍,但銷路不錯,尹偉明形容市場需求大,而且在 2016 及 2019 年間, 在元朗合益商場陸續開了兩間直銷門店,亦於網購網站銷售和供貨至百佳集團旗下超市。 近年食物安全頗受關注,2019 年中國出現非洲豬瘟而令進口香港的豬量大減,肉價飊升,但 本地豬農因不可超養而未能提高本地豬肉供應。 進口大陸豬雖然根據規定必須來自中國監管的供港養殖場,須配備中國官方動物衞生證明書, 本港食安中心會在進口時檢查證明書,但基於信心問題,令證明書未足以釋除疑慮。另外,政 府雖會檢查進口豬隻健康,但尹偉明指其檢疫對本地豬較為嚴格,每 10 隻檢測 1 隻,中國豬反 較寬鬆,每 20 隻才檢 1 隻;同時本地豬不須長途運輸,減少途中因排泄物引發的衞生問題,因 此他指本地豬的衞生情況較好。尹偉明亦每半年一次自費 8,000 多元把自產豬肉送到私營檢測 機構檢驗,他說至今沒出現問題。 不過,食安中心回覆本報查詢時提及,不論本地豬或進口豬,在屠房屠宰時,「所有豬隻必 須經過宰前及宰後檢驗,確保適宜供人食用才會供應市場。」 另外,政府亦監管本地豬場的衞生。漁護署表示,該署定時巡查豬場的衞生狀況、調查農場 蚊子繁殖、豬隻疫病情況及確保豬隻屍體得以妥善處理。 尹偉明以豬業為樂,不以追逐利潤為首要,常說「最緊要開心」。他憶述 2006 年曾被政府「利 誘」以 600 萬元交還豬牌結業,他都拒絕,而且更支持正在念小學、並希望入行的兒子成為第 三代豬農。他解釋喜悅之源:「辛苦咗咁多年,開始賣得好,做咗個品牌出嚟(『黑真豬』), 多人欣賞,好開心。」他說現時寧缺毋濫,每天供應市場只約 10 多隻豬。 除了英明農場,本地還有其他健康豬品牌,如華記農場和香港家豬等,經營者不乏青壯之力。
元 朗 有 幾 熟?
農業雖已極度邊緣化,但對就業和經濟貢獻不能抹殺。嘉美雞創辦人郭銘祥說:「近年有些 雞農的子女回家幫手(養雞)。養雞係搵到食嘅,你話一年要賺 2、3 百萬梗係冇啦,但 2、30 萬係有嘅。」他配種培育的嘉美雞,銷售穩定,沒有滯銷。
估唔到呢個地方夜晚同日頭個氣息咁唔同, 大家又估唔估到係邊度? 答案喺頁底。
廣 告 位
關於我們
乜 都 徵 根叔在大生圍魚塘撒網收取幾條肥大的金山鰂給相熟客戶。(智水 攝) 呢個框框,等緊你填滿!《元居民》
公民媒體,要靠公民繼續撐住! 捐款支持 inmediahk.net/donate
《元居民》社區報於 2018 年成立,每 2 個月為
歡迎元朗街坊投稿,由社區消息、各類評
一期,每期印製 5000 份,在元朗(包括元朗市區
論,到文字創作、繪畫、攝影甚至食譜,
及鄉郊地區)各大小餐廳,商店,屋苑及機構擺放,
2000 字內,乜都徵!
並在街上派發,供讀者免費索取。現時,《元居民》 社區報共出了 7 期,成功吸納於元朗居住或工作的
2016 年,一班熱愛元朗的街坊組成了元居民,
想進一步初嘗寫稿、做報嘅朋友,歡迎
社區新聞計劃 你希望你的社區,有一份 屬於你的報紙嗎?
你立即同我哋聯絡,加入社區報團隊!
讀者群。歡迎查詢廣告價格。
希望透過不同活動連繫社區。元居民於 18 年參與
我們亦有一個超過 13,000Like 的 Facebook 專
了獨立媒體(香港)發起的「社區新聞計劃」培
頁,讓讀者於社交平台上與我們互動。Facebook
訓工作坊,承諾以專業記者的求真態度,為大家
專頁亦有提供廣告服務,歡迎查詢。 馬上 FB 聯絡我 m.me/YuenResidentsNews 或
獨媒於 2004 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形塑不受政 權、財團、政黨支配的公眾空間,並積極推動公 民記者的培訓,為「社區新聞計劃」各區社區報
電郵 yuenresident@gmail.com 傾下啦!
不少本地雞品牌標榜飼養棄用添加物,例如嘉美雞的養飼環境經悉心改善,透過改善抽氣系統、 溫度控制及飼養空間,使雞隻不用抗生素而能成功防預禽流感;開業 60 年的泰安雞亦強調不含激 素及抗生素。
有意見?想報料? 馬上fb聯絡我 m.me/YuenResidentsNews 或電郵yuenresident@gmail.com傾下啦!
團隊提供編採支援及出版資助。
承印人 : 新時代印刷廠有限公司
Photo Hunt 答案:元朗公共圖書館外
出版人 : 香港獨立媒體網絡有限公司
本地活雞現時在市場一枝獨秀,再沒有外來競爭,原因是為了防範禽流感,政府已於 2016 年全 面停止活雞進口,可是本地雞業未因此得到復興機會,因為政府限制雞農的飼養隻數,不可超養, 以防疫病;同時不再發新的家禽農場牌照,並自 2005 年,推出自願交還牌照計劃,交牌者獲得賠 償,至今已有 162 個家禽農場交回牌照。 本地品牌嘉美雞創辦人郭銘祥指出,禁止入口活雞後,活雞供應減少,雞價颷升,市民轉食冷 藏雞,是業界難題;另外是雞價不穩定,市民通常過節才買活雞,導致平日供過於求,節日時需求 增加 2 至 3 倍。
報導元朗大小事,帶動元朗人關心區內事務,共 同書寫社區願景。
不再輸入活雞無助本地雞業擴充
本港豬業亦因中國開放改革後平價活豬輸港而逐漸式微,同時豬隻存在疫病風險,加上飼養帶 來環境污染問題,政府於 2006 年鼓勵豬農交還牌照結業,領取賠償,現已有 222 個豬場退回牌照, 亦不發新牌,牌照規定飼養量上限,不可擴充。雖然如此,近年卻有不少豬農二代和年青人入行, 以現代技術及新銷售模式,打造本地健康豬品牌,元朗崇山新村英明農場東主尹偉明是其中之一。
養豬逾 30 多年的尹偉明以豬業為樂。(參孫 攝)
本地養殖肉類具多方可取之處 業界面對一個共同威脅是土地問題,在「土地不足」的前提下,隨時因收地難以為繼。受訪 者亦提及政府支援欠積極,例如流浮山蝦蠔戶鄧煜歧曾向政府設立的 5 億元「漁業持續發展基 金」申請 3 萬元買氧氣泵和水泵設備,但等候了 3 年,款項才於去年發予漁戶組織待分配給他。 總結採訪,可見本地養殖業的特點: 1) 不須追逐大規模市場利潤而可以專注健康養殖。 2) 本地出產在衞生監管、質控和回應消費者需求上,都較進口食物更具自主和效益。 3) 能提供就業,貢獻經濟。 4) 業內人士積極打拼,樂在其中。 從食物安全和世局不穩或引發糧食危機的角度下,本土食物再次受到關注,這股熱情維持多久, 端看香港人的意識和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