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四 嗚謝:梁祖堯先生提供食譜及艾草
假若有天, 家不再是「環保戰場」
艾草鹹香 玉 子 燒 文字 / 攝影:詠欣
懿寧很早得知「三色回收桶只是道具。」根本沒有承辦商來收集。 結果連累想做好回收的家變成回收戰場。
喜 歡 下 廚 的 朋 友, 對 食 譜上看到的各種香草名稱像
紙包飲品盒、塑膠包裝、玻璃樽、薯片袋等,一一需要在家清洗、
是迷迭香、百里香、刁草等
晾乾、儲存到一個份量,才送去各收集點。懿寧怎不知那多煩心?
等,相信都不會陌生。在超
「要市民在家儲回收,好傻。」更難是面對家人的目光。
市買到的香草多來自外地,
編輯:雅文
設計:牙膏、VC
元 朗 人 能 否 應 對 ?
而且多應用在西餐菜式上。 「理想係好,但屋企好亂 !」丈夫大吼。
有沒有想過元朗也有香草出產,還有不少種類呢?今期介紹 一款用本地農夫種植的香草和艾草,加入簡單食材,就能煮
「只要洗乾淨就可短暫存放 ! 屋苑回收「唔掂」唯有儲屋企 !」懿
出兩道富有亞洲風味的菜式。艾草平常多在藥膳使用,今次
寧反駁。
配以鹹蛋黃煎成日式玉子燒,為艾草帶來新食法。
「家裏空間不只屬於我,他有不滿無可厚非」懿寧無奈道。 一開始她會𥄫實丈夫吃喝什麼,包裝被丟入垃圾桶前,馬上搶來 洗淨晾乾。 直至一次,丈夫吃完雪條,揚起手中雪條棍問, 「係咪要呀 ?」
材料
懿寧點頭。「咚」一聲 ! 雪條棍被拋在廚房鋅盤而非垃圾桶。這
雞蛋 鹹蛋 艾草 水 糖 胡椒粉
咚一聲在她腦內回響良久。「他竟願意問我 ! 」 家住屯門的她,早前加入位於觀塘的天台農莊, 學做廚餘堆肥。 明知丈夫未必願意專程駕車送廚餘,適逢每星期日會去觀塘和奶奶 飲茶,路線剛好,減卻丈夫怨言。 除廚餘外,她慢慢發展自己的運送清單,仔細分類,除把紙膠金 運送到自己認為可靠的回收商外,更會細緻到分出雪條棍和竹籤, 交給會燒柴的朋友;bubble 包裝紙趁到荃灣手工皂店購物時給店家 重用;舊毛巾、被單、新舊棉質衣物,不厭其煩地將薯片袋、發泡膠、 鋁質拉環、環保酵素等逐項運送到有心重用和再造的團體,更成為 朋友。
3隻 1隻 1 小撮 30 毫升 半茶匙 少許
做法
各 種 危 機 一 旦 引 發 糧 荒
記者:智水、卡卡 攝影:參孫
1. 鹹蛋蒸熟放涼後切粒,艾草摘取葉子洗淨切碎備用。 2. 雞蛋打散,加入鹹蛋粒、艾草、水、糖及胡椒粉攪拌均勻。 3. 預熱平底鍋,用廚房紙薄薄地抹上少許油,加入少許蛋汁,如果發出滋滋聲,就可以倒入三份一的蛋汁。 4. 移動平底鍋讓蛋汁均勻流到各個角落,蛋汁開始凝固時,用筷子慢慢從上方將蛋皮向下捲,定形後至蛋捲後移回上方,
她寫下一個對 2051 年回收措施的完美想像 —— “Bring Your Garbage Home”…… 垃圾能夠「堂而皇之」帶回家,乾淨分類回收。
再用已沾油的廚房紙抹勻鍋面,然後倒入第二次蛋汁。
香港向來豐衣足食,更享「美食天堂」之譽。大部分人口今天雖已不種植,但香港的 貿易頻繁使各國食物天天送達,從不缺口糧。然而,今年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且擴散 全球,並持續多時,已敲響世界糧食警鐘。聯合國糧農組織曾發全球糧食預警;中國疫 症與水災來襲,近期推行反食物浪費運動;世局不穩亦帶來糧食隱憂。高度倚賴進口糧 食的香港,食物自給率不足一成,有否危機意識 ?
5. 重複以上動作直至用完所有蛋汁。 6. 蛋捲放涼一下即可切件享用。
預 防 醫 療
流浮山的蝦塘(前方)及海上蠔場。(參孫 攝)
維護健康沒有特效藥、沒有懶人包,更不能將愛惜自己的責任交
預防醫療有三個等級 初級預防指的是防止發病及受傷,健康飲食、定時運動、良好生 活習慣、食物食水安全、環境安全衞生等。
到別人手上,仰賴以國家利益、經濟效益先行而不顧民生的政府、 倚靠早已爆煲的公營醫療,或是管理不善肥上瘦下的醫院管理局、
《元居民》第六期報道了本地菜在疫情下銷路大增。今期,我們探討魚雞豬的肉類自給能力。
監管不力服務不濟的衞生署,也不是好策略。
次級預防是指及早偵測及診斷疾病,從而及早治潦以避免併發症 的發生。
社會氛圍若繼續以經濟掛帥,不顧生命的身心社靈健康,政府沒 有健康友善的施政觀念,談何以民為本?人們營營役役而弄得一身
第三級預防是對已形成的疾病或傷患作出復康、減低併發症或復
香港高度倚賴進口糧食是否可取?
傷勞,為啥?
發的措施。
受禽流感困擾多年後,政府停止活雞進口, 街市的活雞現全是本地雞。(參孫 攝)
香港的糧食自產量曾於 1960 年代高達六成,今天農業式微已不見回頭路,政府政策形同讓業 界自然淘汰,例如雞豬業以鼓勵農戶交還牌照結業,來解決動物疫病及環境污染問題。不過, 本地僅餘不多的養殖戶在夾縫中打拼,卻樂在其中,不須追逐大規模的市場供應和利潤,可以 精養細作,出產較健康的食品,做出成績。 現時大部分的魚雞豬養殖場都位於元朗,可見元朗是本地肉類的生產重鎮。
要維護健康,在哪個等級著手最為有效呢?
受訪的元朗漁戶回顧,香港漁業式微始於中國 70 年代末改革開放後,大量平價大陸魚供港, 令本地魚失去競爭力;另外是中國發展,深圳附近海域重金屬污染嚴重,波及香港水域,就如 元朗對出的后海灣 5、60 年代漁獲甚豐,現已鮮有捕魚戶,但元朗卻是陸上魚塘淡水魚的養殖 重鎮,區內有 258 個魚塘。
當然是從初級預防著手!在上一期的元居民,問大家的問題大家 有仔細想過嗎?有善待您自己的身體、心靈、鄰舍和周邊的環境嗎?
攝影:參孫
能嘗元朗自產優質海鮮者稀少 矯健強壯的 92 歲元朗大生圍魚塘塘主根叔(盧開根)是資深養魚戶,年青時曾到台灣教授 魚卵孵化技術,現以健康養殖法飼養馳名元朗的烏頭,另有金山鰂、鯇魚及大頭魚。他以麵包 和草作魚糧,不用激素化肥。他憶述曾僱用的大陸魚工向他建議落激素:「要落激素喎,否則 啲魚唔快大喎,我話呢啲嘢唔落,食壞人呀。」因此,他的魚大得慢,產量低,大頭魚和鯇魚 要八個月才收成,金山鰂更需一年,但根叔說:「賺少啲唔緊要,最緊要好食」,他的「好食」 意指以健康方法養魚,並要懂養魚技術令魚不會有泥味。 不過,能嘗到根叔的魚的元朗人不多,因為他不把魚賣去批發魚欄,只因價錢平,有大陸 平價魚競爭,有時亦有欺詐成分,所以元朗街市沒有他的魚,而只賣給熟客,他們親自到大生 圍自取;同時今夏開始,隔鄰的錦繡花園住戶亦共購他的魚。 本地老字號品牌「楊氏水產」源起於 1950 年代,現已由第三代掌舵,標榜以現代化健康養 殖,不落激素及抗生素,在元朗近米埔的魚塘養殖龍躉、金鼓魚、寶石魚及烏頭,於元朗的市 政街市有售,但每天很快售罄。
社區自發改革垃圾站. 環境自救生活自主
70 歲流浮山漁民鄧煜歧現已半退休,主力養蝦和蠔。蝦在陸上池塘飼養,用來自中國的有 機魚粉、豆粉和粟粉為糧,不用激素,銷往較高價的休閒釣魚場,而不去收購價低的街市。蠔 在海上圍排飼養,出產有生蠔、蠔豉和蠔油,透過取貨商售去港九新界的街市,但消費者不會 知道產品來自他的蠔場。
facebook.com/WasteNoMall
鄧煜歧在流浮山蠔排辛勞卻喜悅地作業。(鄧煜歧提供)
式微豬業夾縫中拼出成績 尹偉明從台灣引入源自西班牙種、同時混合日本和美國種的黑毛豬,肉不肥且肉味濃,適合 港人口味。他以海藻、粟米、黃豆等天然飼料,及盡量以有機礦物質如銅鐵鋅等餵飼豬隻,標 榜健康優質;豬場內有水簾冷卻系統調節室溫,地上舖上有洞鐵隔,疏走豬排泄物保清潔。其 豬肉售價比市價貴 2、3 倍,但銷路不錯,尹偉明形容市場需求大,而且在 2016 及 2019 年間, 在元朗合益商場陸續開了兩間直銷門店,亦於網購網站銷售和供貨至百佳集團旗下超市。 近年食物安全頗受關注,2019 年中國出現非洲豬瘟而令進口香港的豬量大減,肉價飊升,但 本地豬農因不可超養而未能提高本地豬肉供應。 進口大陸豬雖然根據規定必須來自中國監管的供港養殖場,須配備中國官方動物衞生證明書, 本港食安中心會在進口時檢查證明書,但基於信心問題,令證明書未足以釋除疑慮。另外,政 府雖會檢查進口豬隻健康,但尹偉明指其檢疫對本地豬較為嚴格,每 10 隻檢測 1 隻,中國豬反 較寬鬆,每 20 隻才檢 1 隻;同時本地豬不須長途運輸,減少途中因排泄物引發的衞生問題,因 此他指本地豬的衞生情況較好。尹偉明亦每半年一次自費 8,000 多元把自產豬肉送到私營檢測 機構檢驗,他說至今沒出現問題。 不過,食安中心回覆本報查詢時提及,不論本地豬或進口豬,在屠房屠宰時,「所有豬隻必 須經過宰前及宰後檢驗,確保適宜供人食用才會供應市場。」 另外,政府亦監管本地豬場的衞生。漁護署表示,該署定時巡查豬場的衞生狀況、調查農場 蚊子繁殖、豬隻疫病情況及確保豬隻屍體得以妥善處理。 尹偉明以豬業為樂,不以追逐利潤為首要,常說「最緊要開心」。他憶述 2006 年曾被政府「利 誘」以 600 萬元交還豬牌結業,他都拒絕,而且更支持正在念小學、並希望入行的兒子成為第 三代豬農。他解釋喜悅之源:「辛苦咗咁多年,開始賣得好,做咗個品牌出嚟(『黑真豬』), 多人欣賞,好開心。」他說現時寧缺毋濫,每天供應市場只約 10 多隻豬。 除了英明農場,本地還有其他健康豬品牌,如華記農場和香港家豬等,經營者不乏青壯之力。
元 朗 有 幾 熟?
農業雖已極度邊緣化,但對就業和經濟貢獻不能抹殺。嘉美雞創辦人郭銘祥說:「近年有些 雞農的子女回家幫手(養雞)。養雞係搵到食嘅,你話一年要賺 2、3 百萬梗係冇啦,但 2、30 萬係有嘅。」他配種培育的嘉美雞,銷售穩定,沒有滯銷。
估唔到呢個地方夜晚同日頭個氣息咁唔同, 大家又估唔估到係邊度? 答案喺頁底。
廣 告 位
關於我們
乜 都 徵 根叔在大生圍魚塘撒網收取幾條肥大的金山鰂給相熟客戶。(智水 攝) 呢個框框,等緊你填滿!《元居民》
公民媒體,要靠公民繼續撐住! 捐款支持 inmediahk.net/donate
《元居民》社區報於 2018 年成立,每 2 個月為
歡迎元朗街坊投稿,由社區消息、各類評
一期,每期印製 5000 份,在元朗(包括元朗市區
論,到文字創作、繪畫、攝影甚至食譜,
及鄉郊地區)各大小餐廳,商店,屋苑及機構擺放,
2000 字內,乜都徵!
並在街上派發,供讀者免費索取。現時,《元居民》 社區報共出了 7 期,成功吸納於元朗居住或工作的
2016 年,一班熱愛元朗的街坊組成了元居民,
想進一步初嘗寫稿、做報嘅朋友,歡迎
社區新聞計劃 你希望你的社區,有一份 屬於你的報紙嗎?
你立即同我哋聯絡,加入社區報團隊!
讀者群。歡迎查詢廣告價格。
希望透過不同活動連繫社區。元居民於 18 年參與
我們亦有一個超過 13,000Like 的 Facebook 專
了獨立媒體(香港)發起的「社區新聞計劃」培
頁,讓讀者於社交平台上與我們互動。Facebook
訓工作坊,承諾以專業記者的求真態度,為大家
專頁亦有提供廣告服務,歡迎查詢。 馬上 FB 聯絡我 m.me/YuenResidentsNews 或
獨媒於 2004 年成立,致力為香港形塑不受政 權、財團、政黨支配的公眾空間,並積極推動公 民記者的培訓,為「社區新聞計劃」各區社區報
電郵 yuenresident@gmail.com 傾下啦!
不少本地雞品牌標榜飼養棄用添加物,例如嘉美雞的養飼環境經悉心改善,透過改善抽氣系統、 溫度控制及飼養空間,使雞隻不用抗生素而能成功防預禽流感;開業 60 年的泰安雞亦強調不含激 素及抗生素。
有意見?想報料? 馬上fb聯絡我 m.me/YuenResidentsNews 或電郵yuenresident@gmail.com傾下啦!
團隊提供編採支援及出版資助。
承印人 : 新時代印刷廠有限公司
Photo Hunt 答案:元朗公共圖書館外
出版人 : 香港獨立媒體網絡有限公司
本地活雞現時在市場一枝獨秀,再沒有外來競爭,原因是為了防範禽流感,政府已於 2016 年全 面停止活雞進口,可是本地雞業未因此得到復興機會,因為政府限制雞農的飼養隻數,不可超養, 以防疫病;同時不再發新的家禽農場牌照,並自 2005 年,推出自願交還牌照計劃,交牌者獲得賠 償,至今已有 162 個家禽農場交回牌照。 本地品牌嘉美雞創辦人郭銘祥指出,禁止入口活雞後,活雞供應減少,雞價颷升,市民轉食冷 藏雞,是業界難題;另外是雞價不穩定,市民通常過節才買活雞,導致平日供過於求,節日時需求 增加 2 至 3 倍。
報導元朗大小事,帶動元朗人關心區內事務,共 同書寫社區願景。
不再輸入活雞無助本地雞業擴充
本港豬業亦因中國開放改革後平價活豬輸港而逐漸式微,同時豬隻存在疫病風險,加上飼養帶 來環境污染問題,政府於 2006 年鼓勵豬農交還牌照結業,領取賠償,現已有 222 個豬場退回牌照, 亦不發新牌,牌照規定飼養量上限,不可擴充。雖然如此,近年卻有不少豬農二代和年青人入行, 以現代技術及新銷售模式,打造本地健康豬品牌,元朗崇山新村英明農場東主尹偉明是其中之一。
養豬逾 30 多年的尹偉明以豬業為樂。(參孫 攝)
本地養殖肉類具多方可取之處 業界面對一個共同威脅是土地問題,在「土地不足」的前提下,隨時因收地難以為繼。受訪 者亦提及政府支援欠積極,例如流浮山蝦蠔戶鄧煜歧曾向政府設立的 5 億元「漁業持續發展基 金」申請 3 萬元買氧氣泵和水泵設備,但等候了 3 年,款項才於去年發予漁戶組織待分配給他。 總結採訪,可見本地養殖業的特點: 1) 不須追逐大規模市場利潤而可以專注健康養殖。 2) 本地出產在衞生監管、質控和回應消費者需求上,都較進口食物更具自主和效益。 3) 能提供就業,貢獻經濟。 4) 業內人士積極打拼,樂在其中。 從食物安全和世局不穩或引發糧食危機的角度下,本土食物再次受到關注,這股熱情維持多久, 端看香港人的意識和意志。
頁二
頁三 行走於街道,你曾否在眾多鮮豔刺目的招牌中,發現一抹歷史的舊 色?早前,元朗大馬路的一棟建築拆卸廣告招牌,昔日店鋪「三合 發」的招牌得以重見天日。時代巨輪下,舊招牌等往日的文化印記 往往被塵封、掩蓋甚或抹去。幸而還有許多有心人,在紀錄及活 化這些珍貴的本土文化上默默耕耘。元朗區議員陳敬倫(下稱 K sir),便有致力蒐集元朗古蹟招牌圖片和修復招牌字體,「三合發」 的招牌便是一例。
趙 之 維 X梁 祖 堯
話當年 水泥字招牌 「三合發」的組合招牌屬水泥字招牌一類。水泥字招牌流行於 1960 至 70 年代,多見於騎樓或住宅大廈的樓宇立面。水泥字招牌 看似樸實無華,實際上製作難度卻很大。由於水泥字的製作工藝在
向著斜槓直跑 記者:詠欣、VC、竹一木、卡卡、雅文
位置印上字型,再塗抹成立體字 [1]。K sir 道:「水泥字招牌的製 作條件也未必能滿足,再加上現在的水泥質素參差,最終字體的黏 合、成字都會成問題。」此外,製作水泥字招牌的時間掌握亦要十
攝影:參孫
分精確,可見當時工匠造詣之深厚。
【演 員 / 廚 師 / 農 夫】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畢 業後積極遊走於各大小中英文劇團。自小愛好舞 蹈,曾多次擔任演唱會舞蹈員。近年熱衷於普拉提 運動,更考獲牌照成為導師。他自稱為「全職修行 者」,希望可以「喺香港呢個高階修道場活出自己 想過嘅人生」。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主修表演。2003 年與邵美君及湯駿業成立「風車草劇團」,並為該 團的創作總監。劇場以外,他熱愛烹飪,完成了法 國烹飪藝術文憑課程,著有多本食譜。自小熱愛種 植,疫情成為契機,讓他得以圓夢當起全職農夫。
Vincent:現實太荒誕,我不再滿足於以往的創作模式。讀書時
不得已在「社交距離」下全面停止。梁祖堯、趙之維,既是劇場
常常被問劇場的作用是甚麼,而這個問題每每挑戰著創作者,迫
中最前線的演員,同時有著農夫、廚師、普拉提導師,甚至是修
我們走得更有深度與闊度。
行者的多重身份。究竟在疫情陰霾下,他們對創作、對生活、對
你 們 的 元 朗 生 活 是 怎 樣 開 始 的?
祖:我覺得極權政府最驚的是甚麼呢?就是教師、律師、傳媒, 辦法實踐人生裡其中一個最大的夢想,就是當個全職農夫。雖然現 在工作慢慢回復,但種了田便像有了寵物般,無法放棄,每天總會 回來看看。很感恩有這一段時間,讓我反思以前的生活是如何荒謬。 每天最少朝九晚十一的在趕,追求到甚麼?賺很多錢嗎?不是!每 一個工作都有滿足感嗎?又或者可將心中的藝術發揚光大嗎?也不 是!我發覺其實一定要平衡自己去做一些認為對的事,然後花時間 去經營。
祖:我以前一直住在港島,覺得沙田、大圍已是「人生極限」, 如何由一個「港島 L」演變至認識甚至搬入八鄉,很大程度是因為 當時頗熱熾地參與反高鐵運動。其實最初不太知道這運動是怎麼一 回事,但因喜愛耕種而認識了一班農夫。為了保護菜園村,跟著他 們第一次來到八鄉,當下感覺是:嘩!香港竟還有一個地方,開車 30 分鐘仍看不見高樓!感覺很震撼,覺得要搬入來了!真是緣份, 我搬到元崗新村,望向對面便是新菜園村。我對元朗有一個很特別 的感情,由完全無想過會住在這裡,到住下來了,便沒想過再要走。 Vincent:我的情況剛倒轉,由小至大住在八鄉,小時候沒甚感覺, 長大了才覺得這裡生活很舒服! 2018 年為了方便工作搬到港島, 但如想要真正休息,始終希望在鄉郊一點的地方。
是甚麼推動你們發展劇場以外的 另 一 事 業? 祖:故事其實很不經意地開始,之前認識了一位土地正義聯盟的 網友,疫情初他發了一個帖子,說想找人幫手收割蕎麥,去到才知 道他很辛苦地經營著農地,於是我用自己僅有的知名度,搞了個蕎 麥麵班,收益撥捐農場運作。農場主人又提到很多農地荒廢良久, 於是我便領養了這些田,自己開墾耕種。 Vincent:其實這一兩年我少參與了舞台工作,但我不視自己離開 過。照顧好生計,剩下來的空間就是去思考和消化。這疫情衝擊了 我,讓我多了時間思考:我是不是要這樣生活呢? 祖:我看到有些朋友迫不得意地離開了,要養家、要交租,真的 沒辦法,但他們的心一直都在。我亦在問自己,如不是疫情,也沒
以及藝術家,因為他們都是一些可以帶出善良和價值觀給下一代
職,花時間訓練及排戲,期間我們的一位團員自殺了。這對我有很
很用心地去做每一刻想做的事,無論是教運動、演出也好,輕鬆自 在地活出自己的價值。
自在,在想生活到底還有甚麼是可以自己主導的呢?有的話便是自 己對待事情的心態。我決定要 sincere 去對待身邊每件事,sincere 的意思不單是「愛與和平」那種,而是即使討厭某人某事,也要 sincere 地去討厭,不能因為代價與後果而不去做某些選擇。我覺得
Vincent:它們最多只可打壓某些形式!
他看到葵芳連儂隧道的 Abaddon 在一訪問中,提到要將文宣提升至 藝術的水平才能讓人持續關注,Z 先生才動心開創一份屬於元朗人 的 721 記錄。 他一早已決定要製作一份藝術品,同時集合多人的想法,不想讓 自己的主觀看法主導。在 721 一周年前的兩個月,在網上招來各方 人才參與字體設計、排版、畫畫、攝影、訪問、文字創作及資料整 理的部分。 負責文字創作的參與者特意用個人角度,把經歷拼湊出回憶。字 體創作者及攝影師花心思把不同的藝術概念呈現。字體創作者把路 軌的形狀隱藏於「元朗 21」的字型設計內;而負責攝影的 S 先生每 次人訪也同行,除了要了解內容,更要找出受訪對象在平淡日常中 的樣子,捕捉到他們正在思考前路的感覺。如「立場姐姐」何桂藍 在受訪時正值初選宣傳期,拍下的照片多為選舉而設,偏偏 S 先生 便拍攝出她憤怒以外的一面。
潮流興
招牌多花款
在網絡未算發達的上世紀末,獨特、顯眼的招牌,是一間店鋪招
單就招牌字體而言,設計已是變化多端。若經濟條件許可,店鋪 老闆都會找有經驗、名氣的書法家做招牌設計,如「好到底麵家」
祖:是呀!藝術從不關乎形式,如果時間、空間都不能限制藝術
那筆劃粗厚、剛健有力的北魏體,便是書法家區建公的手筆。K sir 補充道:「北魏體方正飽滿,視覺上都予人穩重、霸氣之感。」
前的作品至今仍然留存,仍可讓人感動的話,區區一個極權政府可 以打壓到這件事嗎?不要傻了!
的筆劃俐落,下刀的位置和力度安排精準,反映工匠高超的雕刻造
K sir 形容,1920 至 30 年代在建築或招牌上的裝飾和書法都較 為「鄉土」。村屋的浮雕、建築的門神、村落的社稷在設計上都較 為粗糙,書法字體大多也較簡樸、直接。儘管從筆捺的勾劃中,能
招牌字體的發展變化蔚為大觀,自然與寫字匠的巧思能工緊密相
sir 推斷,這類字體有可能由居民自行設計。 到了 50 至 70 年代,元朗開始由農業生產主導的社區逐漸轉型。 居民比以往更有經濟條件添置更精緻的招牌和裝飾。大馬路開始出 現商業活動,商戶也開始追求以特色招牌招徠顧客、彰顯財力和建 立品牌。當時元朗的居民,聘請來自廣州的工匠南下,把當時頂尖 的設計水準、文化帶入元朗,例如工藝精巧的招牌設計,以至款式 和圖案豐富的建築裝飾。今日的元朗舊墟,仍可觀察得到這種演變。 在眾多精緻的工藝裝飾中,K sir 最欣賞一塊「泰山石敢當」。「泰 山石敢當」是用作避邪擋煞的風水擺設。6、70 年代的元朗,便流 行於房屋後牆擺放用雲石雕刻的石敢當。
關。二戰後,香港迎來了不少南下逃難的移民,其中便有通曉書法
後 記: 是 你 選 擇 了 生 活,
仍然滯後的保育效率 在保育方面,K sir 提到元朗一帶有不少富有意義的舊建築,如博 愛醫院旁的傳統大宅蔭華廬;並期待政府能推動活化。但他坦言, 政府官員「害怕犯錯」。 現時元朗區內,前流浮山警署正進行活化。但全港在同一時間, 只能有四至五個活化項目可以同時進行。效率未必能追上古蹟的保 育需要,操作上也缺乏諮詢、解畫的工作。儘管保育進度較緩慢, 但 K sir 對雷春生大廈以及美荷樓等活化項目頗為滿意,並認為成 果理想。 至於香港現行的古蹟評級制度,一直被指評定古蹟歷史價值和保 育需要時欠缺客觀標準;K sir 亦同意這一批評。他更指出,現時的 評級制度未如理想,但受香港社會現時政治格局所限,難以進行實 質、有意義的改革。K sir 坦言,除非香港在政治上出現宏觀的改變, 否則目前區議員只能不斷建議和遊說政府作出改變。
的知識分子 [2]。天時地利人和,當年有天賦、名氣的招牌師傅非常 受歡迎,薪酬也水漲船高。
在疫情與政治氛圍都讓人喘不過氣的香港,「拼命生存」彷彿成 了唯一出路。或許,阿祖與 Vincent 的故事,提醒了我們無論現實 如何,總仍有空間奪回「快樂過生活」的主導權,需要的只是誠實 作出選擇。
香 港 的 變 化 為 你 帶 來了甚 麼 挑 戰?
「仁和公司」(大馬路某樓立面)亦是十分精緻的水泥 浮雕招牌
錦田的裝修公司「千暉」(80 年代)招牌則採用了立體 字設計
祖:疫情關係,「新聞小花的告白」的演出已延期三次,原本 想講的主題對今時今刻的香港來說已過時了。再加上國安法,很多 事已面目全非,每一個創作人只能繼續動腦,思考如何打出「擦邊 球」。歷史上一直有人在做著這事,天鵝絨革命中,哈維爾的一生 都在做這事。要說創作會否受影響,有,但是否一個壞影響,我現 在不敢說,可能是一個好影響呢!大家習慣了填鴨式教育,香港人 的接收是直線的,但在這個年代,觀眾很渴望那種聯想的空間,世 上已沒有白紙黑字、確確實實需要接收的訊息,大家不再要答案, 而是要被問問題,然後去聯想,我覺得香港人在這方面進步了很多。
攝影:參孫
工作停頓。轉折間,找到台灣印廠,就在林卓廷被捕後,剛好出爐。
這份稱作「元朗 21」的刊物能以真身示人實屬難得。刊物的主理人
裡,雖看了很多文宣,但未曾想過用他擅長的方式參與其中。直至
相比起以地域劃分,招牌的風格其實更受製作年代所影響。
夠推斷設計者有嘗試力求美觀,但技法的應用整體上未算純熟。K
文字、色彩等,都想別出心裁,一如吸睛的霓虹燈和外伸招牌。
作 為 一 位 藝 術 工 作 者,這 一 年多裡
團隊以為能趕及 721 一周年前出版,怎知一條國安法著陸,印刷
本是設計師的 Z 先生是「元朗 21」的發起人。在「反送中」運動
時由屋主贈予。K sir 指,該塊石敢當的雕刻的技法甚高,因為刻字
對自己誠實是很重要的,不然便像沒活過一樣。
記者:VC
經歷。
而 K sir 收藏的石敢當,則來自錦田東頭村,在某間村屋被拆卸
精緻工藝背後的社區歷史
不 是 生 活 選 擇了你 祖:很認同這種生活態度,十年前某一日,突然覺得生活得很不
721
衝破了很多的第一次,就是為了記錄 721 後、每個 21 號元朗人的
遠銷海外
作為藝術工作者的我們,是一定會被打壓的。
大衝擊,既是夢想成真也是夢想破滅,感覺生命真的很無常。然後 我便開始做運動、教 Pilates。我稱自己是「全職修行」,是指當我
的「齊眉」米和「絲苗」米,清朝時期絲苗米曾作為貢品,還
徠顧客重要因素。6、70 年代開張的店鋪,其招牌設計不論是物料、
的話,所謂的極權主義可以壓制到它嗎?我真的不覺得!若一千年
Vincent:13 年畢業後,會想自己是一個演員嗎?到 18 年當了全
從「三合發」招牌可見,店鋪賣多種米糧,包括當時元朗出名
的人,當這四類人都有良知的話,下一代可以很不同。亦因為這樣,
讓文宣成藝術 給元朗721留下歷史記錄 在國安法前,本報道的受訪者大可以真名示人。兩個多月後的今天,
「裕昌隆米業」(40 年代初開始經營,位於前光華大書局)的招牌字體較長而窄
註: [1] 李健明(2019):《你看港街招牌》, 非凡出版,頁 97-98。 [2] 同上,頁 19。
詣和功架。
疫情爆發將近一年,原本追求與觀眾直面接觸的劇場演出,也迫
祖:梁祖堯 Vincent:趙之維
記者:雪晴、VC 、Ryan Tse
香港經已失傳,現時也只能推斷其製作手法:先製作字模,在合適
【演 員 / 運 動 導 師 / 修 行 者】
香港仍存著甚麼堅持?甚麼盼望?
舊式招牌 風光難再 望保留讓本土文化延續
Z 先生曾思考過需否更改內容才付印,但他自覺在過程中,已多 番自我審查,最後決定是:「既然印到,就做」。 發行後,團隊靠 自己人脈找寄賣點,一間一間的人肉速遞到各地點,希望能讓元朗 以外的香港人亦能得到此份記錄。 有讀者指封面圖片似有消費當事人之嫌。Z 先生及 S 先生同聲指 只是想表達 721 為港人帶來的傷痕,不認為涉及事件人與物的報道 或文宣就等同消費他們,除非刊物賣的價錢昂貴、分紅豐厚。S 先 生認為:「(討論)唔應該咁二元」。Z 先生說,概念圖片能引起 大家的討論已證明事件成了大家的集體回憶:「呢個喺佢哋嘅潛意 識」。 在 60 元的售價中,除了讓參與創作者能得到應有的少許回報外, 亦預留了資金作捐款及長遠社區發展用途。Z 先生及其團隊認為, 社區事務需要人力,還需資金才能長遠發展。 這次經歷,令 Z 先生選擇不再只在遊行隊伍中遊走,而是更要在 黑白顛倒的年代,堅持保存真相。
元朗巴士分段收費終落實
市民望車廂增拍卡機 記者:雅文
經元朗區議員多番爭取後,運輸署終批准九巴於屯元天推出雙 向分段收費,涵蓋 17 條巴士線,已於 8 月 8 日開始實施。一直跟 進交通議題的元朗區議員陳樹暉指,分段收費能紓緩輕鐵擠擁的 情況。 可享分段收費車資優惠。受惠路線包括 58M、58X、260X、 269D、276、276P、69M、269B、269C、69X、276A、68A、 63X、68X、268X、268B 及 268B 路線。持有效八達通卡(九巴 月票除外)的乘客上車拍卡時,會先繳付全程車費,下車後須於 90 分鐘內到拍卡機拍卡,便可將分段收費的車資自動退回八達通 內,領取分段收費優惠可節省 4.9 元至 14.1 元。 議員爭取的過程一波三折,元朗區議員曾於 6 月中收到消息, 指運輸署曾想過否決屯元天巴士分段收費計劃,幸最後運輸署又 「回心轉意」,推行計劃。 於元朗市內可見,九巴放置不少易拉架,宣傳巴士分段收費計 劃,及列出部份拍卡機的位置。正在候車的馮女士表示,應該可 增加更多拍卡機,又或者於巴士下車車門添置拍卡機,「台灣嗰 啲都可以加部機喺車門附近,希望(九巴)都可以加。」 自 8 月至今,屯元天共有 35 部拍卡機,相信以後會陸續增設, 乘客下車後須在 90 分鐘內到拍卡機拍卡,才能領取優惠。
這塊 1957 年某農產品展覽會的外置招牌, 可見當時招牌字體有繁簡夾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