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油》第五期

Page 1

P.2-3 工廠區的熟食市場 前區議員專訪 區議會快訊

P.4 投稿-誰的安全社區 氣炸菠蘿蝦球食譜

追 我

蹤 們 編輯 / 楊雅怡 校對 / 陳威諾、唐安怡 排版及設計 / 陳穎璇、張禮皓、柯曉楠

每三個月一期 今期印刷數目:6000 份 文、攝 / 三分釘、狐狸、留白、KK

香港經濟發展迅速,新式商場林立。油塘也不例外,有大 本型、鯉魚門廣場、油麗商場,不過一街之隔仍能找到舊 式商場的蹤影。建於八十年代的油塘中心有 9 座七、八層 樓高的住宅以及 4 座獨立商場組成,4 座商場包括嘉華商 場、嘉富商場、嘉貴商場、嘉發商場。商場雖然沒有輝煌 的裝修,但店舖應有盡有,集「衣食住行」於一身,為油 塘街坊提供生活所需。面對城市發展,到底舊式商場還有 什麼生存空間和存在價值呢?又有何吸引之處?

外表殘舊未能吸引新一代

價廉物美難敵貴租 轉手成風 「梗係呢度啦!平啲啊嘛!」「呢度啲肉好靚㗎!」居住 在油塘中心 21 年的劉婆婆憶述她剛搬進油塘中心到現在 的轉變時,也感慨地指油塘中心已經「變晒」,「以前啲 人賣粉啊、麵啊,飛髮舖會賣埋麥芽餅,但而家好多都執 完再開(舖位不停轉手)」,她直言大商場的舖租貴,物 價也比起油塘中心的高,仍會選擇到油塘中心買菜。但劉 婆婆續指「因為(油塘中心)啲舖租貴,搵食艱難!」隨 著近幾十年區內不少大型屋邨、屋苑和商場相繼落成,油 塘區的舖租也隨之攀升,加上疫情肆虐期間,不少小店也 逼於無奈地結業,遑論位置較偏僻的小店。

嘉華商場近嘉榮街的入口位置有一間名為「MS Bouquet」 的花店。門口的鮮花排列整齊、香氣撲鼻。小小的店面, 想不到店主高小姐經營了達 8 年之久。選址油塘中心的最 大原因,是地理上的優勢。

油塘位於九龍東邊緣地帶,予人較偏遠的感覺。八十年代 初,港英政府在資源貧乏的油塘推出了首個「私人機構參 建居屋」屋苑——油塘中心,除了提供 506 個住宅單位外, 更為居民滿足一切生活所需。幾年間,油塘有多個住宅項 目入伙,連帶區內人流增多。新式商場如 Peninsula Walk 亦隨之落成,連鎖商店準備進駐。 社會追求與時並進之時,油塘中心 4 個商場的設計裝潢卻 「四十年不變」。商場各個部分都好像未曾保養,掉色的 商場牌匾、昏暗的燈光、留於米黃色磚牆上一道道黑印和 崩掉一角的啡紅色地磚盡顯人前,顯得更為滄桑。然而正 所謂「蔫(粵拼:jin1)豬頭有盲鼻菩薩」(指每人喜好 不同),商場內裏的一事一物和貨品價格都比外面的世界 變化得緩慢。

除了花香,也傳來一陣似曾相識的檀香味,拜祭用品也能 在這裏找到。由於油塘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不少孝 子賢孫適逢春秋二祭會來到油塘買花和拜祭用品,再乘坐 交通工具前往墳場。花店曾於彩虹邨及油塘中心另一個舖 位開業,惟因租約等問題搬往現址。她亦曾考慮於鯉魚門 廣場的街市設舖,她亦指「街市租金就比較『跳台』(昂 貴),唔太適合。」油塘中心則租金較低,營運壓力亦相 對地低。 疫情影響下,油塘中心不少舖位均空置待租。

舊商場的人本價值 甫穿過嘉發商場,一間小小的店舖充斥着舊時代的氣息, 彷彿置身於六、七十年代 般。「 易 搜 特 區 」 專 門 收購並出售不同種類的二 手物品。在這裏,你能找 到各式各樣的「寶物」, 上世紀的舊木球拍、曾風 靡一時的漫畫書、黑膠唱 片、卡式錄音帶、懷舊首

日久失修的牌匾早已掉落。

縱使這灰白色外牆的大廈充滿著濃厚的人情味,但也避不 開年輕一代的嫌棄。「呢度好污糟!」一名在油塘中心補 習社上課的小學生毫不諱言地說:「呢度又冇冷氣,又成 陣霉味,好似荒廢咗咁。」他認為其他商場有免費涼快的 冷氣、舒適乾淨的環境和大量標榜生活品味的商店;相比 之下,油塘中心更顯暗淡無光。

同一間店舖內散發著兩種截然不同的「香」。

花店的主要客源都是附近油塘屋邨的街坊,「過時過節就 會有啲街客做嘅」,嘉榮街一帶的泊車位亦方便了顧客光 顧。她亦特別指出附近鯉魚門一帶的新建樓宇落成,住客 都會來購買鮮花裝飾家居,因而多了不少顧客。談及油塘 中心的特點,高小姐興奮地說 :「食嘢囉 !」高小姐亦與附 近店舖保持友好關係。似乎油塘中心多元化的食店,也深 深吸引了高小姐和一眾油塘街坊。高小姐亦與附近的店舖 保持友好的關係。「你會見到旁邊啲士多雜貨店,好多時 都可以講下價,買嘢比起連鎖店就更加平,亦都會有『人 情味』啲。」

店主獨力經營了七個年頭。

飾等,令人看得眼花繚亂。身穿休閒裝束、談吐得體的店 主王先生指「執屋嗰陣揾到好多舊雜物,掉咗佢又覺得好 嘥,咪揾個地方平平哋賣咗佢」,他表示以前是「寫字樓」 高層,退休後憑着對二手物品的愛惜, 開辦了「易搜特 區」。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懂得欣賞二手物品的人 不多,但在油塘經營多年,當然少不得一群「伯樂」的支 持。「同街坊傾傾下,時間過得快啲囉!」王先生笑着説。 他亦表示,油塘中心這種舊式商場,其實滿足了許多街坊 的需要,包括價錢相宜、貼地的貨品、富有特色的商店、 。。。 印於鯉魚門廣場的海報句子,這正好突顯位於油塘中心這 濃厚的人情味等,這是大型新商場無法比擬的。 幾座小城的匱乏與落漠。 油塘中心的環境條件遠遠比不上大商場,店舖類型也不及 鄰近的藍田匯景廣場多元時髦, 更沒有一海之隔、同樣是 八十年代興建的炮台山富利來商場來得有活力。但它為區 內街坊提供價格相宜的貨品和另類的「寶物」,街坊和商 戶的一言一語印證著它的存在價值。

房委會在 1979 年推出了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目 的是加快居屋計劃的進度,運用私人發展商的資源 興建住宅單位,藉以紓緩市民對居者有其屋的需求, 協助更多中等及低收入家庭以低於市值的價格置業。 參考資料 /《香港 1999》年報 店內「供奉」着滿天神佛。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