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八颂》
《修心八颂》
中文翻译:蒋扬仁钦
时间:2016年6月23日
地点:美国博尔德市科罗拉多大学
美国科罗拉州多国会议员JARED POLIS致辞:
尊贵的尊者您是西藏人民的精神领袖。尊者说他不追求独立,他追求的是自治,他坚持不 懈的为了他的人民努力和中国沟通中。我覺得在尊者的雙肩上有非常沈重的負擔,哪怕是在 這次尊者訪美,但是中國政府非常嚴厲的反駁說道他是穿著袈裟的,正在進行實際上的分裂 活動。我們不應該因為他們這樣嚴厲的責控而去畏懼。尊者非常明确的说到,我虽然是位佛 教徒,但是我们必须要推动世俗伦理、和宗教无关的伦理。
尊者的有一句话非常成功的展现他的人格,平凡的佛教僧侶。他是和平的象征、和平的使 者,这就是观音尊者。他的精神,最主要的基础是来自于他的人民的正义感。最近尊者说到, 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慈悲的体现,我们必须要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不应该恐怖、畏惧。我 们必须要相信善良就在我们的本性中。我们不仅要从自己的身上去发觉慈悲的本性,也要从 他人的身上去发觉。
我的生命给了我许多不可思议的荣耀。即便是我有见到奥巴马总统这样的荣耀,都比不上 能欢迎尊者来到此地这种荣耀更大。我和大家一起来欢迎尊者的到来。尊者的到来对我们的 社会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挑战,我们再一次的欢迎第十四世尊者来到科罗拉多, 博尔德市。
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长Suzanne jones致辞:
我非常荣幸的来欢迎第十四世尊者来到科罗拉多大学,来到博尔德这个城市。我在西藏协 会邀请下,可以一起参加这个盛大的活动。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想借此机会对在场的观众, 和线上的观众说几句。为什么这是一个特别的机会呢?我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可能和我一样, 都有一个梦想。能够见到尊者,能够听到他说话,能够直接的得到他的法语甘露。这便是我 们正在享受的一个机遇。
博尔德市和佛教有不共的因缘。之前我们有香巴拉中心,那洛巴大学,我想那洛巴研究所 的人今天应该也在这个会场里吧。这两个单位,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佛教的影响,给我们这个 社会的居民带来了帮助。尤其是对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带来了帮助。而且他们将佛教的知 识传给了该社会的居民。如同尊者所说的,我们不仅在慈悲同时也应该要付出实践。什么叫 付出实践呢?第一个就是对治自己内心的烦恼,对治嗔心,将悲心付诸于实际的行动。第二 个就是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是如何帮助他人。让自己参与到利众的事业中。博尔德这个城市, 确实有具体的做到了,将慈悲付诸于实践。哪怕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们能够维持真正的和 谐。
尊者不仅传递了慈爱的讯息,更重要是尊者就是慈爱的体现。在我们这个社会有种种的问 题,无论是枪支的问题,或者是社会之间的种族冲突的问题。所以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更需 1
《修⼼心⼋八颂》
要慈悲,更需要提倡爱他主义。第十四世尊者您慈悲的教授对现代社会更为所需,对于全球 的社区更是急需要的。您的教授是如此的珍贵。
请跟我们一起,跟博德尔一起,来欢迎第十四世尊者为我们开示。
如果我们不给予尊者礼物的话,我觉得会缺少什么。我们这个城市,很提倡骑自行车,昨 天又是个骑自行车的日子,所以我希望尊者您能够把这张照片,好好的保留。无论到世界各 处,都能够想起我们这个城市(尊者接受来自博尔德市长的礼物,照片,自行车服和自行车安 全帽,尊者戴上了安全帽)。
尊者:
这个帽子代表骑脚踏车,我小时候有骑过脚踏车,但是现在老了没办法骑了。因为我戴上 这样一个帽子,如同我们在《心经》中说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 诃”说到了我们的心在道谛上功德如何增上的方式。这一个帽子的外壳由一个坚硬塑胶材质打 造而成的,代表由菩提心为外壳防护着,内部有着空正见来保护我的心!谢谢!(尊者笑)
我想要感谢刚刚国会议员政府官员来到这边的发言,和他回到华盛顿DC想要推广的项目。 刚刚市长给了我一顶安全帽,也发表了致辞,非常谢谢您的致辞和您的帽子!
兄弟姐妹们,我一直觉得我们一样都是人类,无论是从生理上或者是心理上。身为七十亿 人口中的一份子,我们是人类的一员,社会的一部分。为了能够建立健康的世界,包括良好 的环境,人类社会必须从各级开始,每一个人都应充满着慈悲。如果能具有世界以及全球责 任感的话,将这种精神,从一个人传播到十个人,十个人传播到百个人,百个人再传到播千 人、万人,十万人,可以以这种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今天有很多人来到这里。我今天下午 演讲时也会谈到这点,以及更细节的内容。
今天早上主要是讲解《修心八颂》。这是一部佛法的教典,是根据那兰陀寺的传承来讲的。 这部经典是由一位大师所著作,这位大师很严肃认真的去学习菩提心,而写了这部论典。虽 然这部论典很短,但非常的强而有力。我个人来讲,我从好几十年前开始,我每一天都会反 复的念诵《修心八颂》,对我有很大的利益。尤其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有些人批评我 或是反驳我的时候,我就会去思考《修心八颂》的内容。真的非常有帮助。
《修心八颂》出自于一位西藏的佛教大师之手,他为什么这么写呢?根据是什么呢?其中 内容都是来自于那兰陀寺的传承。佛法的传承有分两种,一种是巴利语系所建立的传承,这 个是基础;另一种是梵文语系所建立的传承。梵文语系的传承解释了更多细节的内容。其中 的内容最主要是以逻辑、理由,来去推理建立的。我觉得这蛮重要的。根据那兰陀寺的传承, 如果没有建立的理由,只有信仰的话,这个信仰是不坚定的。所以信仰必须得从彻底的观察, 以及长期的实验中来,任何的立场如果是透过理由,长时间推理而去产生的话,这个立场才 能坚定,这样才会帮助我们改变内心。当然光是祈祷、祈求,会比没有信仰要好,但是它也 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当我给予佛法的讲解时,我都会很明确的说,不同的国家、不同区域、不同州、不同的人, 你们有你们的传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背景,所以最好如果你能够保持自己原有的 信仰和传统,这会更为安全的。因为你们的宗教信仰,已经有好几世纪的历史了,改变宗教 信仰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个人发现,在过去60多年间,有些人改变了他们的信仰, 但是到最后会遇到种种的问题。所以最好保持原有的信仰,原有的传统会更为妥当。推广佛
2
《修⼼心⼋八颂》
法的教义,这不是我的初衷。佛陀自己也有说到:未请不应说。除非有人請問,要不然不应 该讲解佛法。这就是律经里所说的一句话。所以我没有想要去推广佛法的信仰,或者是想使 你们转变为佛法的信徒。哪怕是在西藏人中,虽然99%的是佛教徒,但仍然有回教徒。西藏 的回教徒,有著四個世纪的历史,第五世达赖喇嘛曾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可以生活。同样的 道理,在西方的背景下,你们的宗教背景是属于基督、犹太或是回教等。但如果在众千百万 的人中,有些人觉得其他的宗教,会更有帮助,更有效率,比如像是佛教等。如果是这样的 想法的话,那你可以改变信仰。如果你觉得佛教的教义或是佛教的思维,会对你更适合的话, 那你可以成为佛教徒,但是我希望你不要仓促的作出决定,而是要透过长期的观察,认为佛 教的思维方式对你更适合更有帮助,这样您可以决定要成为佛教徒。当然这是每个人的自由。 在此,首先我想要问有多少个藏人?请举手!像是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属于佛教国家, 或者是中国人,来自佛教国家背景的人请举手?哦,很少!美国或者是欧洲人?
你们当中觉得佛法的思维对你们更有帮助的话,想成为佛世尊的学生、追随成为他的弟子 的请举手!还蛮多人的!
现在要讲授的内容是属于佛法的教义。对于非佛教徒来讲,哪怕你们没有佛法的信仰,但 是爱他主义仍然是可以学习的,爱他心这是属于大家共同需要的,学习爱他心这不一定要成 为佛教徒。我经常和基督教、回教或者是犹太教的朋友交流讨论。虽然我们各自的宗教的立 场是不同,但我们共同的修持是爱他心、忍辱、宽容。我觉得不同思想的相互交流不仅相当 重要的,而且会给双方带来很大的帮助。有一次,一位天主教的修持者,他是非常好的一个 人,他问我说:“空性的思维是什么?”我就和他说:“不要问我,这个不是你应该管的事情。” 这是佛教不共的特点。尤其是有一些人,这些人他认为有造物主的想法,会对他有很大的帮 助的人,这些人不应该去想空性的内容。像我遇到这位天主教的修行者时。为什么我要这样 讲,主要原因是哪怕是佛所说的话,虽然佛陀的究竟的意趣是缘起性空,但是佛陀也会根据 不同的众生的根基,慢慢的从浅入深的引导教授何为空性的道理。如果你是对造物主有很强 的信心,这时候讲空性,没有独立自主的个体的话,会伤害到你的造物主的这种信仰。我在 讲解时会讲到不同的宗教立场,如果你们觉得这些宗教立场让你们觉得不妥当的话,在那个 时候请你们休息吧!(尊者笑)
46:15這古老的思想,是从印度河发扬光大的。像是埃及文化来讲的话,其中说到了天堂 和地狱等,当然我并不是很确定。我希望能有更严肃的这方面交流,來去討論古老的埃及文 化为何?但我知道印度在过去四千年甚至于五千年間,发展的一個古老的思想,我们称数论 派,之后产生了耆那派,之后产生佛教,这是属于印度本土的宗教。从帕西,产生了锁罗雅 思德教。令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的一点是,在孟买一个非常小的社区里,锁罗雅思德教的信 徒只有少于一万人,但是他们不畏惧,他们保持着原本的锁罗雅思德教的信念,没有任何丝 毫的畏惧。还有犹太教、基督教、回教。因为有著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事实上印度是属于多 元化宗教的国家,所以产生了锡克教,锡克教的导师古鲁达那,他之前有過印度教的背景, 後來他去麦加去朝圣,這是为了表示不分教派的决心。
所以这一切主流宗教的主要内容和修持就是爱和慈悲。为了能够更有效率的去培养爱他心, 所以你需要忍辱、宽恕。很多时候嗔心是和我们的貪婪心有关的。这是我拥有的财产,我的
3
《修⼼心⼋八颂》
朋友,但有时候会因为一些负面的情绪或是负面的情况发生,而去产生了嗔心。所以如果你 要去除嗔心的话,你需要懂得自律、自主,并减少贪婪心。很多真正的印度教、回教、和基 督教,很多名符其实的修行者的生活是非常的简单,非常的平凡的。
有一次我在西班牙靠近巴塞罗那的地方,主办方和我说有一位天主教的修行者在山上闭关 了五年,在深山闭关修行,只是少许的受用牛奶和面包,这位修行者他来看我。他并不是很 高大,也有胡子,但是有趣的是,他的英文蛮烂的,比起他的英文我的英文要好一些,所以 我有更多的勇气和胆量来和他讲话。于是我问他:“我听说你花了五年的时间在西班牙的山上 闭关修行,那你过去这五年你修行的是什么呢?”他直接和我说我修行的是:“爱”!当他讲这 句话时,我发现他的眼睛的眼神和他脸的表情非常温柔,真的是充满着爱。这些人在他们精 神层面是非常非常富裕的,真的是非常非常富裕的人。
所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每一个主流宗教都有相同的修行,修行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人 可以变成一个非常杰出的人。有很多基督教徒完完全全的奉献一生,来去服务社区、服务人 类,当然有一些的基督教徒,也去帮助别人,更主要是去改变别人的信仰。如果有些地方是 没有什么宗教背景的话,这是没问题。可以去传播基督的信仰,因为你们有你们的思想,你 们的信仰,这样的是没问题,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有其悠久的宗教传统,有这样一个精神传统 的话,有时候转变宗教会产生更多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必须要了解:每一个主流宗教,都携带着相同的讯息:爱的讯息,所以每一个宗教都 有潜能去帮助人类社会,让人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所以这些的宗教都相当的重要。
尤其是现在,不同的宗教本身又产生不同的分歧,最糟糕的情况是互相杀害,这是无法接 受的。
现在我们谈佛教的教义,佛教教义是以巴利语系所建立的为基础,就像是四圣谛的内容, 四谛十六行相。这是佛法教义的基本。以及三十七道品,像是以三十七道品来讲的话内容是, 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还有八正道。尤其是我们在讲到四神足时, 讲到了欲勤心观,在讲到心的时候,最主要讲专注一境的心,讲奢摩他。再讲到观,毘鉢舍 那的观。四神足,首先是欲神足,欲神足的意思是想要求学的心态,叫作欲神足。为了能生 起这个欲神足,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如果修学了止观双运会带来什么好处?如果观修止观 双运的话,观修的好处和不观修的坏处。通过对比后,让现在这颗心,被烦恼所控制的心, 让它从烦恼的控制中脱离,让他不受烦恼的控制,所以因此要去思维四念住。
通过身念住思维苦谛,通过受念住而去思维集谛,通过心念住而去思维灭谛,以及透过第 四法念住而去思维道谛。我们说到心正念时,是说到了灭谛,这个必须要透过更多的解释才 有办法知道,心正念它指的是灭谛的原因?我们通常把法分外法和内法,总共两法。内法和 外法是一样的,像外法在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我们看到外法,任何的色法、或者有形状的, 这一切的有形色的色体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我们说这是由意识或心 识施设当下而有的存在而已,并非是独立个体所存在的。同样的内在的心识也是如此,内在 的心识是没有形色,它并非色体,它本身是一种具有觉受,领纳性的觉受体。但是,它是有 续流的,因为有续流的缘故,所以我们说他有续流的方分。它有过去的续流,现在的续流以 及未来的续流,有三世的续流。根据它的一个续流而去取名为意识。但是现在识的续流去寻 找的话也是找不到的。如果我们去仔细找哪一个叫做现在,永远也找不到属于现在的这个识。 所以内在的意识像外在的色法一样,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没办法用手指出这个就是意
4
《修⼼心⼋八颂》
识,这个就是形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佛家建立佛教教义时或是在立宗时,说到补特伽罗、 也就是士夫,有情来讲的话,去寻找之后,如果必须要找到的话,那就要找到一个补特伽罗 的事例。也就是说有些人认为第六识属于补特伽罗的事例等,如果补特伽罗必须要找的话, 这种属于补特伽罗事例是找不到的,这是没有办法被论述的。同样的心识也是找不到。去寻 找补特伽罗在哪里时,有情在哪里时,其最終的答案是会被瓦解掉。因此说到了无我。所以 《中论》里说“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我们不要的这个轮 回,或者是这个苦谛。如同《释量论》里说的:有漏的蕴体,这种苦蕴,这个就是真正的轮 回。也就是说从业和烦恼无自主的去取有,这种有漏的苦蕴,这个就是属于轮回的事例了。 那这个的苦谛来自于业,业本身可以分有漏的业和无漏的业两者,这两者要如何区别呢?看 这个业去造作的时候,其动机如果是和烦恼有关的情况下所产生业的话,这种所产生的业叫 作有漏业。这个有漏业要产生之前必须要有烦恼,才有办法成为有漏业。苦谛是由业和烦恼 产生。苦谛是由业所产生,业是由烦恼所产生,烦恼是由什么产生呢?在此说到了,“业烦恼 非实”。烦恼是由非实产生,非实的意思就是说:和实际状况不吻合的非理作意,这个就是这 里所说的非实的意思。其实这一点科学家也这么认同,我认识的一个蛮年长的美国的科学家, 他名字叫艾伦贝克他有说到,我们在很生气时候,会看到这种很讨厌的对象,那这种讨厌的 看法上有90%以上是和实际情况是不吻合的。所以他说人在很生气时候。他会去塑造一个假 相,认为这是真实之后,而去生气。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生气时候所讨厌的对象90%以上是内 心反射出来的影像而已。这个和龙树菩萨说:“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所 说的是一模一样。所以在此讲到心念住。四念住里面,身受心法,在讲第三个心念住时,就 是说到了心仔细去观察它的心性在哪里,是找不到的。所以最终会让我们趋入空性的理论。 其实解脱靠的也就是这个空性的解说,或是空性的论述。就如《中论》里所说:“入空戏论 灭”,或者是“依空戏论灭”,有两种说法,根据梵文的话,“依空戏论灭”讲的是道谛,依赖着 空正见来断除戏论,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入空戏论灭,说到了灭谛。所以在梵文里 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根据梵文语法来讲,这就是为什么心正念,在此说到了灭谛。心正念最 主要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法正念,所以法正念说到了道谛,根据二谛的论述说到了道谛,也 就是现证胜义谛的这个道谛。
空性的解读并非是没有的意思。为什么说到了空性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法的存在是完完全 全依赖着他者,而并非是以自己的力量,而形成自已的性质和作用的。所以没有这种以自己 的力量形成自己的独立性质、独立作用,这个叫作空性。所以龙树菩萨说到:“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后又说到了:“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 切法,无不是空者”。
我觉得如果我们去思维量子力学会对空性的理解有帮助。像以量子物理来讲的话,没有一 个独立的,真的实物的粒子是存在的。看起来好像一切东西都是很真实的,是实物的,是从 境上事物本身力量形成事物本身的。这一切根据量子物理论来讲的话是没有的,在解剖分析 后,没有一个实物的粒子是存在。这个时候科学家们会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两千年前龙树 菩萨他们早就经历了这种矛盾。但是他们再次反复的观察再观察,透过很深沉的觉受,于是 他们得出结论说:事物并非是以自己的力量存在。事物的存在并非像我们看到般这样的真实。 事物在呈现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是以独立自主的力量呈现,让我们看到的,但实际上并不是如
5
《修⼼心⼋八颂》
此,这个叫胜义谛。胜义谛上并非是如此。当我们讲到胜义谛时,它没有办法在无寻无找的 当下说出的一种性质,必须要在有寻有找的情况下来去说到,所以说到胜义谛是被胜义理智 所堪忍的一个内容。我尊敬的朋友艾伦贝克也说到了当我们在生气时,看到讨厌的对象时, 我们越讨厌他,那种讨厌的感觉会更强烈。当强烈嗔心产生时,这个就是完完全全的讨厌。 当负面的情绪或带有一种破坏性的情绪产生时,如果这时候你有另外一颗心,让你去了解, 这种独立真实的讨厌现象是不存在,这样来提醒自己的话,原本觉得说是完完全全独立那种 讨厌的人,很强烈的执着,这种执着就会随之减少。
同样的贪心也是如此,认为这个悦意境,是以它自己的力量呈现,百分之百的悦意,百分 之百的可爱,而产生贪心的。所以透过空性的认知,可以去减少原来百分百的悦意境,很可 爱的这种悦意的执着。所以对空性的理解,和空正见并不只是哲学的立场而已。有时候我开 玩笑说,像龙树菩萨、提婆菩萨、佛护论师、月称菩萨等,他们真的很详细的去研究,他们 所写的这些著作,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教授这个学问,而写出论文的。这是最好的工具, 最好的武器,来消灭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真正的武器是去斩除负面的情绪,这个就是智慧。 这个不是透过方便品来去达到的。菩提心并非是这种直接消灭负面情绪的武器。爱他心可以 直接的对治爱我执。现在有些人用不同的宗教信仰为借口来去制造出人为的灾难,以我的角 度来讲,因为这是有一个“我的”宗教的观念,我是主宰者,宗教是被我所控制的,所以叫作 我的宗教。真正的宗教拥有者是我,这个我变成嗔心的奴隶时,他就会利用宗教为理由,来 去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当我们讲到我的宗教、我的国家,我觉得他们有一些“我”是主宰者 的倾向,我是超越者,好像这是一切根源的感觉,由此去掌控的感觉。
如果能够减少这种我执,同时再搭配爱他心的话,爱他心和空正见二者双结合,那真是不 可思议的武器,去大规模的摧毁负面的情绪。我并不是说我已经生起了菩提心、空正见,我 不是这个意思。但在过去六十年间我确实对空性很有兴趣,过去六十年间我反复的思维空性。 思维再思维,慢慢的我对空正见真实的感觉越来越强烈,所以贪嗔之心也随之慢慢地减少。 无论是像专家或人类的心理学家,像艾伦贝克这样的科学家们,尤其是研究这些负面情绪的 专家们,我都希望可以和你们如同和艾伦贝克般,进行更严谨的讨论。我和一些量子物理家 交流反复的交谈之后获得了无比的利益。因为龙树菩萨在两千多年前说过。这个确实有科学 的佐证,你们也需要更加的去关注这些教义的内容。信仰是很好的,但是信仰必须要有很扎 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理由、推理。否则我们的信仰就会变成——当你心情好时你才有信 仰、才虔诚,当你心情不好时,你就抱怨:上天为什么会对我这样,像我们佛教徒就对佛抱 怨,为什么对我这么残忍。
最近我遇到一些人,他们表示对冥想很有兴趣,于是我就和他们说,修有分两种,一种是 止修,一种是观修。专注一境的修,这个叫止修。当我们的心如果过度的放逸,或是过度的 掉举时,这个止修是有帮助的。但是真正的对我们帮助的,可以改变我们的内心,并非靠的 是止修,靠的是观修。以梵文来讲,止修叫奢摩他,观修叫毗婆奢那。透过观修的方式这才 是最有效率的,如果你没有观察真相是什么,只是很单纯的让心止在一个境上,这个只是像 催眠剂一样,会产生短暂的效益,会让你觉得你的内心获得了宁静。尤其是透过数息的方式 让我们的内心暂时获得了休息。但是真正的武器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是透过对真相的反复观 察和认知。
6
《修⼼心⼋八颂》
我有和佛教徒们说:如果你是龙树菩萨的弟子,提婆菩萨的弟子,无著菩萨的弟子。佛教 的传统尤其是那兰陀寺的传统,在这一套系统中,反复的强调如何将我们的智慧的能力发挥 到最大,认知真相后再来改变我们的内心,这是那兰陀寺的传统。如果你对佛法教义感兴趣 的话,我们必须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我们过去的祖先是非常好,而且有很强烈的信 心,无论是印度还是西藏,在喜马拉雅山区的这些居民们,以传统来讲是属于佛教的传统。 有时候我问他们什么是佛教?他们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佛教。于是我说:是,这 个回答可以。再问一个问题: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于是他们就不知道怎么说了。如果你不 懂什么是佛法僧,你念上千遍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学 习什么是佛?什么是成佛的道路?这就是法。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学习什么是真正的法义。二 十一世纪,知识很发达,因此包括我们佛教徒也得提高对法义的认知、对于佛法教义的全面 的认知,这是相当重要的。知识不是来自于祈祷,或是反复的念诵咒语,或是念诵文殊心咒。 有一位西藏的大师,在大约二十世纪末的时候,叫年贡松惹巴。他曾经有说过:比起修学 或是闭关观修一个月的文殊师利菩萨的本尊,还不如用一个月的时间去学辩论,这样对增长智 慧更有帮助。所以学习是相当重要的.我自己已经是一个八十一岁的老人了,可是我觉得我还 是一个学生,是这些伟大思想家们的学生。我有时间的话一直都在反复的思维和阅读他们的 著作,真的很有帮助。西藏人有一种说法,未成佛之前学习是不能间断的。
以前有位格西,他觉得他已经考完格西了,已经读完五部大论了,他从此不用再读经典了, 这根本是非常错误的想法。所以作为佛教徒,尤其是那兰陀寺传承的学生,你必须更加的关 注学习。有一位我的朋友,来自于拉达克的喇嘛,是位转世的祖古,蛮年轻的,人非常好。 有一次我遇到他,他和我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在闭关,之后他觉得他本来很尖锐的智慧变 成好象并不那么尖锐了,而是变得有点愚蠢了。我觉得这三年的闭关,他主要把时间放在止 修,还有反复的念诵咒语上面。脑部本身具有的观察的能力,他把这个能力让他停止,让他 休息了,这样过了三年之后,尖锐的智慧也就减少,随之休息了。
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我在很小的时候 ,就被要求反复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当我青少年 时候,我确实是一位非常懈怠的、偷懒的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我只是喜欢玩耍。 慢慢的之后我确实有付出了努力,如同我之前所说的,一直到现在,我一直都在学习,不是 学习它的词汇,更重要是学习内心的体会。
之前大概介绍了佛法的基本教义,尤其是那兰陀寺的传承为何。就以藏传佛教而言,我们 有三百多本很厚的书籍,是从梵文翻译成藏文,有些是从中文翻译过来。如果只是一个虔诚 态度或是只需要念咒的话,那干嘛需要这么巨大的文献,这些的资料库呢?像是清辨论师写 的《中观心要》以及《中观心要的自释-思择焰论》应该去反复的阅读和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在这两部论典里面,他说到了当代不同的宗教的教义,包括了佛教和非佛教,以及佛教内部 不同的教义,他都写了,并做出了对比,这是很有帮助的。我不知道有没有翻译成英文,我 觉得这本论典是相当有帮助的。让我们去了解,不同的教派的立场是什么。而且论典还做了 对比,比起这样的一个教派的立场相对另一个教派的立场为何,他是怎么样去反驳的。这个 对我们的内心观察和辨别能力的增上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我们开始讲比较简单的《修心八颂》。
这部著的作者是朗日塘巴,格西朗日塘巴。他是一位噶当派的大师,很著名的噶当派噶当
7
《修⼼心⼋八颂》
大论派的导师。在朗日塘巴大师的时代还有另一位大师叫夏惹瓦,我们又称为朗夏二尊。以 两位尊者我们说到,噶当大论派的传承。噶当大论派之所以会叫大论派是因为有噶当六论典 的关系。《庄严经》《菩萨地》《集学论》《入行论》《本生论》《集法句》,因为有噶当 六教典的关系,我们才叫噶当大论派。之后还有噶当另外一派,叫噶当道次派,主要是以道 次第的方式学习。还有一个噶当口诀派,所以总共有三派。后来慢慢的在西藏是以噶当口诀 派成为主流的噶当派。但我个人觉得,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应该以噶当大论派为主来学习 才对。以噶当道次派来讲是以阿底峡尊者所著作的《道炬论》为依据,当时阿底峡尊者被迎 请到阿里的这个地方,那时候那里的人们也没有这个学习的因缘,而且他们学习的机缘也不 具足,借于这些种种理由,阿底峡尊者根据他们的根器而去说出了噶当道次派最主要的依据, 也就是《道炬论》。
我的看法是这样,自从有了噶当的《道炬论》之后,像宁玛派的大师龙钦绕绛巴就写了 《心性休息》,也就是三休息论里面的《心性休息》。这个和《道炬论》所诠释的基本是一 致的,结构基本是一样的。像噶举派有冈波巴大师写的道次的教授《解脱庄严论》。萨迦派 来讲有《道果论》,三相三续的解说,像三相和道次第是一样的。像新派格鲁派宗大师所著 作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和《略论》,那广论的毗婆奢那和奢摩他后面确实是讲的非常的细 致。但是基本上自从有了阿底峡尊者所著作的《道炬论》后,西藏佛教的主流宗派都有写到 了道次第的论典。但是真正的大论典的修持我们不应该放弃,哪怕有道次第的教授,我们还 是要以噶当的大教典的修持为主。象征噶当大论派的朗日塘巴和夏惹瓦大师两尊里面的朗日 塘巴就是这部《修心八颂》的作者,虽然他的用词很简略,不繁琐,但是确很精要。从第一 句到第七名最主要讲到世俗菩提心,第八句讲胜义菩提心。这个就是这一部《修心八颂》最 主要的内容。
《修心八颂》的最主要的依据是来自于《入菩萨行论》,如果再搭配着噶当六教典的同 时能够学习寂天菩萨的《入行论》和《集学论》会更好!《入行论》和《集学论》主要是来 自于龙树菩萨的《菩提心释》和《宝鬘论》,因为在《菩提心释》后面说到了自他相换的道 理,那么龙树菩萨的《菩提心释》和《宝鬘论》最主要的依据是来自于《华严经》。听说《华 严经》的汉译相当的繁多。那我就不逐字的解释,因为偈颂文用词并不难,你们自己读就可 以理解。
第一句“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願常心懷珍愛情”当我们讲到“我 於一切有情眾”这个“我”字的时候。曾经有一位回教苏菲派的一个教授,在一次宗教的会议 上,他曾经提出了三个问题:“我是什么?我有没有开始?我有没有止境?”
所以第一个问题“我是什么?”这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宗教,除了佛教以外,所有的主流宗 教都认为都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我,只有佛教认为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我。这是有关第一个问 题的回答;第二个问题“我有没有开始”,认为有造物主存在的这一派教义的宗教认为:当造 物主创造的时候这个就是我的开始了,所以我是有开始的。所以我这一生是由上帝所创造的, 这一生就是我的开始。其他的宗教,像许多印度的宗教,包括了佛教,有些认为没有造物主。 哪怕是非佛教徒的印度的婆罗门教有些认为说:他的前世是存在的,这个独立自主的我是存 在的,所以当然有前世。那佛教是认为没有独立自主的我,我是透过我的施设处而去施设而 有的,施设处是来自于身和心,我们讲到了我有没有开始,必须要看我的这个施设处有没有 开始。我的施设处,像以细微的心来讲的话,它如果是有开始的话,那就有第一个意识的存
8
《修⼼心⼋八颂》
在,那第一个意识的存在必须要从一个非识的形体所产生,这样会违背因果的法则。因为一 切的果都是来自于俱生缘和近取因,俱生缘就像以前面的花来讲的话,阳光水分是俱生缘, 不仅来自于俱生缘,还要来自于它的近取因,就是之前的种子,那这个种子还要来自之前的 种子,如此的追溯下去的话,哪怕是大爆炸,但是在大爆炸之前必须要有相同的元素,必须 要有,所以说是没有开始的,所以外在的事物如果仔细的去追溯下去,近取因是没有开始的, 我的身体很细微的元素,仔细的去追溯下去是找不到开始的。在大爆炸之前,有很细微的转 变成为我今天这个身体的元素,早在大爆炸之前就应该有。
有些科学家认为,只有一个大爆炸,我觉得那个是矛盾的,因为大爆炸必须要因缘才能 产生,必须要有无法负荷的能量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大爆炸。无法负荷的能量必须要有之前能 量的累积,必须要有之前的因缘才能产生。所以有些人也说了不只是一次的大爆炸,而有无 数次的大爆炸,有这种说法。总之我们的心不只是来自于俱生缘以外,像是以眼识来讲的话, 眼根和色法等是都属于它的俱生缘。但是眼识本身来讲的话,因为它是识,所以必须具有一 个了知的能力,这个了知的能力是来自于近取因,最主要是来自于之前的识,叫等无间缘。 就像我们睡觉的时候,哪怕有眼根,但眼根不会产生眼识,之前的识必须要转换为眼识的等 无间缘,眼识才能够产生,所以光是眼根是不行的。所以当我们在讲到分别心时,我跟科学 家有说到,当父精母血如果两者非常正常很健康,当两者相遇一定会生孩子吗?会不会生育 率是百分之百?有些科学家说不是,这就要有第三个因缘了,但是他们也讲不出来。根据认 为有前世的宗教来讲,他们认为光是父精母血不够,必须要有第三因缘,这个前世的意识和 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结生之后才会产生这个生命体。所以我们的识是来自于之前的相同 性质的识。这个识追溯下去的话没有第一个识,如果识可以来自于不同性质的因缘的话,就 会产生法则上的矛盾,所以识没有开始。所以我的施设处没有开始,所以我没有开始,因此 佛教认为我没有开始。
“我有没有止境呢?”对于非佛教徒,像是印度的数论派或耆那派来讲的话,认为是没有 止境的,当我们解脱的时候,这个我是存在的。佛法的教义来说,有些毗婆沙宗的论师认为 :在无余涅槃时,意识的续流是间断的,除了这一派以外,所有佛法的论师都认为我是没有止 境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你们可能需要了解,当我们在念到“我”的这时候的这样一个背景。也 就是根据“我”的一个理解上,也可以了解到,佛教不同四派的宗义,对“我”是怎么解读的。
第二句“隨處與誰為伴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恆常尊他為最上”无论和谁在一 起时候,都要把自己思维比他人更卑微,供奉他人为最胜。
第三句“一舉一動觀自心 正當煩惱初萌生 即將惱害自他時 願疾呵斥令消除”在此说到对治 烦恼。
第四句“秉性邪惡眾有情 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願恆惜此難得寶”对于这些秉性 不好的众生、我们应更要怜悯才对。
第五句“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 粗惡穢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奉獻他”是说到了取他 人痛苦为已,舍自己的善业和福报为他。
第六句:“吾昔饒益助某人 且曾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 願視彼為善知識”对遇到这样 的人时,我们应当要把他视为善知识。
第七句:“無論直接與間接 願獻利樂於慈母 如母有情諸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在此暗中是 指透过数息,吸气和呼气的时候去做思维;
9
《修⼼心⼋八颂》
第八句:“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一方面说到 了要远离世间八法,另一方面最主要是说到如果对空性有很强的认知,信解之后,在出定的 时候,尤其是后得道之后,会看到,无论是外法还是内法,去看的时候,这一切的法虽然都 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他的一个作用和性质让我看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诸法的所现 和诸法所在是不同的,所以会觉得诸法如幻化般,它所呈现的是如此的真实,但实际是如此 的虚假。
在传授修心八颂之后,会传授愿心仪轨。在愿心仪轨不同的念诵文里面,今天我选择的 是修心八颂中的第一句偈颂文,请观想在前面虚空有真正导师释迦牟尼佛及众多上师资粮田 在我们的前方,在他们的佐证之下,我们要许下誓愿:我从今天开始,我不会放弃这一颗珍 贵的菩提心,我永远不会去伤害任何人,如果可以的话我去帮助别人,如果帮不了他人,我 至少也不会伤害他人,许下这样的承诺。于是来念诵三次:“我於一切有情眾”这个偈颂文。
念诵三遍
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願常心懷珍愛情。
现在给予一些咒语的口授传承。首先是释迦牟尼佛心咒“嗡牟尼牟尼 摩诃牟尼耶娑诃。”接 下来是菩萨们的心咒,首先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也就是诸佛悲心的化现,无量悲悯的化现 的心咒“嗡嘛呢叭咪吽”。三世诸佛智慧的化现是文殊师利菩萨:“嗡阿惹巴扎纳第”。这两个咒 语和与这两尊本尊相关的修持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观音本尊会增长我们的慈悲,文殊本尊会 让我们增长我们敏锐的智慧,会让我们去觉受杰出的智慧。接下来是佛陀的事业也就是度母 的心咒“嗡达烈,度达烈,度烈,梭哈。”
结束了,谢谢!
大会财务汇报:
早安尊者,大家早安,我的名字叫比尔,我是退休的CPA(注册会计师)。我想在此大致简略 的讲一下这次活动的支出。
我们大约从门票和捐赠总共收入约421600美金,我们的支出为333200美金,剩下大约88400 美金。没有这些的赞助商,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盛会。
剩下的88400美金还有一些未支付的账单。支出所有的费用后,我们会把所有的钱捐出给 非盈利组织,像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给予住处,非盈利组织是推广非暴力。也会捐给尊者基金 去推广西藏的文化和宗教,以及捐给另一个组织是位于科罗拉多用于推广西藏的宗教和文化。 谢谢你们的参与。
TAC会长致辞:
非常感谢尊者来到科罗拉多博德尔,尊者谢谢您,我们因为您获得了加持,我们都非常的 爱您,我们希望您能够再次,再次的回到这里。我也非常感谢感恩国会议员和市长的支持。 感谢仁波切,喇嘛,僧尼,以及一起参与这次盛会所有的工作人员和所有的人。谢谢大家。
文字录入:噶玛益西曲珍
校对润稿:妙提
终审:蔣揚仁欽
10
《修⼼心⼋八颂》
附录:
《修心八颂》
朗日塘巴 尊者造 如石法师译
1、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依彼能成究竟利 願常心懷珍愛情
2、隨處與誰為伴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恆常尊他為最上
3、一舉一動觀自心 正當煩惱初萌生 即將惱害自他時 願疾呵斥令消除
4、秉性邪惡眾有情 恆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願恆惜此難得寶
5、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罵謗我等粗惡穢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奉獻他
6、吾昔饒益助某人 且曾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 願視彼為善知識
7、無論直接與間接 願獻利樂於慈母如母有情諸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
8、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