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与非暴力

Page 1

慈悲与非暴⼒

蒋扬仁钦博⼠同声传译 格赖却英记录整理

以闻思修来学习⼤教典

今天针对韩国的法友们讲解佛法,我很荣幸也很⾼兴有这样 ⼀个殊荣、有这样⼀个机会为你们讲解佛法的教义,作为佛弟 ⼦、⼀位比丘,我很⾼兴有这样⼀个机会!

寂护论师,将那烂陀佛教⼤学完整的学习体系传给我们藏 ⼈,⻄藏⼈在过去上千年间将此完整的系统保留下来,这也是 为什么我们藏族佛教徒非常 视⼤教典学习的原因,在⼤教典 的学习的基础之上⽽去说到了闻思修的修⾏。

我个⼈也是经过⼤教典的学习⽣起闻所⽣慧,再以思所⽣慧 让内⼼获得定解,虽然还没有获得奢摩他和毗钵舍那,可是我 反复的每⽇会以⽌修和观修思维法义的缘故,让我的内⼼⾥⾯ ⽣起了某种程度的证 和经验。今天有这样⼀个机会,能够搭 配着我的经验跟你们分享佛法的教义,我感到非常的⾼兴!

不同宗教的信仰契合不同根器的众⽣

我尊 每⼀个世间主流的宗教,众⽣的根器各不相同,所以 不同的哲学观点对于不同的众⽣是有帮助的。以导师释迦牟尼 佛⽽⾔说到了三乘根器的众⽣等,我们由此得知佛世尊也知道 众⽣根器的不同,所以因材施教的 要性这是我们必须要去厘 清的⼀点。

因为众⽣的接受程度不同、希求不同、根器不同,所以不同 的哲学观点对整体的众⽣是有帮助的。⽽且这些主流宗教,都 ⼀致说到慈爱的价值、提升慈悲⼼、爱⼼,虽然在哲理上持有 不同的观点,可是却传递了相同的讯息 就是让我们⼼怀善

念、诚⼼待他。

过去我们⼈类,依由不同的宗教信仰⽽造成相互之间的杀 戮,这是过去、也是过时的⼀个作为。以印度⽽⾔,这个国度 ⾥包容了世界所有的主流宗教,⽽且这些不同的主流宗教在印 度这个国⼟当中能够和睦相处,⽽且彼此学习,印度这个良好 的圭念、范例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就以⼈⼝的数⽬⽽⾔,印 度是第⼆⼤国家,当然中国是第⼀,可是在这个国度⾥,不同 的宗教可以相互学习、彼此尊 ,这是我们要去学习的⼀点! 我相信印度这个良好的范例,是值得我们全世界的⼈去学习 的,在每⼀个⼈持有⾃⼰信仰的同时却⼜能够尊 其他的宗 教。

透过认知真相来调服内⼼

“佛说罪莫能洗涤,佛⼿⽆能取众苦,佛证⽆能转他⼈,唯 ⽰法谛得解脱。”众⽣的痛苦,佛陀没办法亲⼿予以取出,也没 有办法以净⽔来洗涤;并且佛陀⾃⼰相续所拥有的证 ,也没 有办法像礼物般的赠送给我们。那佛是如何利益众⽣的呢?佛 为了众⽣⽽累积三⼤阿僧祇劫的资粮,这些累积资粮的主要⽬ 的都是为了我们,佛陀是怎么帮助我们的呢?唯⽰法谛得解 脱!也就是佛为我们讲解真相为何。

佛⾃⼰也说,(我们)⾃⼰才是⾃⼰的依怙,⾃⼰才是⾃⼰ 的怙主。也即未来的苦乐,取决于我们现在的作为、掌控在我 们的⼿上。导师的责任,就是为我们讲解真相为何,为我们阐 明究竟真相。我们根据真相,来实事求是的进⾏取舍。

⼀切的痛苦,都是来⾃内⼼没有被调服所导致的,只有⾃⼰ 好好的调服内⼼、改变内⼼,藉由这种⽅式⽽离苦得乐。透过 真相的认知来调服内⼼之后,以佛教的⼀个术语⽽⾔,我们就 会慢慢的从相续当中建立资粮道、加⾏道、⻅道、修道和⽆学 道。

佛法教义的精髓是什么呢?就是说到了三解脱⻔,也即透过 ⽆⾃性的认知了解真相为何,搭配着⽌观双修让内⼼获得定 解,以对真相的⼀个定解和反复的思维来改变内⼼。

以我个⼈⽽⾔,多年搭配着⽌修和观修每⽇⽆有间断的在思 维,虽然没有获得奢摩他和毗鉢舍那,可是我的内⼼的确因此 ⽽获得改变。其好处是什么呢?⽆论遇到什么样的因缘,这些 因缘对我来讲都不会产⽣烦恼,⽽且可以转为成就菩提的顺 缘,违缘转为道⽤。

解脱三⻔这个空性的道理,为了能够⽣起缘空的奢摩他和毗 鉢舍那,在这个之前⾸先⾃⼰要针对真相去做解剖分析、观 察,⽽且⽣起某种程度的相信和决定,之后再来成办专注⽆⾃ 性的奢摩他和毗鉢舍那,由此⽽让⾃⼰获得加⾏道、⻅道、修 道、⽆学道,三解脱⻔的 要性等同空性的 要性。

导师世尊于初转法轮四谛法轮当中说到了四圣谛,这个就是 佛法教义的基础,之后再为我们说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痛苦的根本是来⾃于烦恼和业集谛,其中烦恼的集谛必须要断 除,烦恼有不同粗、细的层次,我们从粗分起慢慢断灭烦恼⽽ 获得灭谛。

之所以会有灭谛的原因也是因为认识真相,那么真相是什么 呢?就是⽆有⾃性!诠释⽆有⾃性的经典,以《⼼经》来讲就 是我们每⼀天、我们每⼀⼈都会去念诵的经典,《⼼经》⼀开

始说到了

“⾊不异空,空不异⾊,⾊即是空,空即是⾊。”这个

空相四⻔,你们在场的韩国法友们都会念诵《⼼经》嘛,空性 四⻔或空相四⻔的内义是针对空性的⼀个诠释,这个很 要! 虽然针对不同的法⽽说到这⼀法的⾃性空,但总括⽽⾔我们要 去认知的就是⼈⽆我和法⽆我。

我们五根识及背后的第六意识,掌控五根识的第六意识有两 个不同的⼼识的层次,我们通常说修⾏并非是以五根识去修⾏ 的,最主要是以第六意识修⾏,眼睛会看到不同的形⾊,耳朵 会听到悦意和不悦意的声⾳,⽆论眼睛看到什么、耳朵听到什 么,透过第六意识的修⾏,让⾃⼰第六意识不会受接触境的影 响、不随境所转。

第六意识的修⾏,以佛教的修⾏⽽⾔,最主要是透过了知真 相的智慧,让内⼼⽢愿的去接受改变,这个是佛法的不共诠 释!由了知真相的智慧,让我们获得闻所⽣慧、思所⽣慧、修 所⽣慧,进⽽调服内⼼、改变内⼼。希望我的法友们,不仅是 佛经这么说就感到满⾜,应该要以⾃⼰的经验去印证佛经所说 的内容。

以我个⼈来讲,我透过多年的⼀个实践,以我⾃⼰的经验印 证了佛经⾥⾯所说内容,透过闻、思、修的这个证 ,让内⼼

获得改变。虽然现在尚未获得缘空的修所⽣慧加⾏道,可是的 确因为这样反复思维的缘故,让我的内⼼获得很⼤的改变,这 是毋庸置疑的。

修持菩提⼼的殊胜利益和功德

除了空正⻅以外,还有另⼀个调服我内⼼、让我内⼼获得宁 静的最主要的修⾏就是菩提⼼。如同《现观庄严论》⾥⾯所说 的“发⼼为利他,求正等菩提”,也正因为思维菩提⼼的缘故,

⼀切众⽣都变成我应该去珍惜的对象,包括我们平常认定的所 谓的仇敌也变成了是我应该要去爱惜的对象,所以对于⼀个修

菩提⼼的⾏者⽽⾔,仇敌其实是最⼤的资源、是最好的善知 识。

以平常⼈⽽⾔,⻅到仇敌的时候其内⼼是烦恼的;可是,对 修学菩提⼼的⾏者⽽⾔,当他⻅到仇敌的时候会打从⼼⾥⾯的 视仇敌为最佳的善知识,所以这个菩提⼼的修⾏真的是不可思 议呀!

菩提⼼与空正⻅相互搭配⽽修

我每天睁开眼睛⼀醒来就会思维菩提⼼,这对我内⼼的改变 有很⼤的帮助。因为修⾏是要搭配着福慧两者的双运才能够改 变内⼼,所以智慧的部分如同《入中论》所说的:“如是慧光放 光明,遍达三有本⽆⽣,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谛入灭定。

虽常具⾜灭定⼼,然恒悲念苦众⽣,此上复能以慧⼒,胜过声 闻及独觉。世俗真实⼴⽩翼,鹅王引导众⽣鹅,复承善⼒⻛云 势,⻜度诸佛德海岸。”这是我所期望的⽬标。

这是透过⾃⼰每⽇的修炼⽽获得,⽽不是光做法会或祈求就 能够获得。之前在讲解《⼼经》的时候我不是说了空相四⻔ 嘛,先思维“⾊不异空,空不异⾊,⾊即是空,空即是⾊”的内 容,再进入更深入的思维的时候,我就会搭配着《入中论》的 解说、⽉称论师的观点去思维:“若谓⾃相因缘⽣,谤彼即坏诸 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性;设若观察此诸法, 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谛;于真性

时以何理,观⾃他⽣皆非理,彼观名⾔亦非理,汝所计⽣由何 成?”难道是没有的吗?也不是,并不是否定⼀切诸法,“如影

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彼⾏ 相识,如是⼀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

《入中论》这么说不是没有依据的,它的依据就是《中 论》,“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

众因缘⽣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 ⼀法,不从因缘⽣,是故⼀切法,⽆不是空者。”这些偈句是我 每天都会去思维的内容,因为先观修思维⽉称论师的这些偈颂 ⽂的原因是他解释得非常详细,之后再来思维《入中论》的依 据《中论》,之后再去思维《⼼经》的内容。

这么思维真相,对内⼼的改变是有很⼤帮助的,⽽且慢慢的 会让内⼼获得把握,觉得能够透过⾃⼰的努⼒获得五道⼗地。

如果真的能够获得这样⼀个把握的时候,针对《现观庄严论》

⾥⾯所说的“

发⼼为利他,求正等菩提”的这个说辞,就再也不

是⼀种嘴巴上的表述⽽已,⽽是活⽣⽣的我将来要走的⼀条 路,以上是我想跟⼤家分享的内容。

佛法的教义,如同前述所引⽤的这些经论⽂般,佛法的修⾏ 绝对不是什么都不想的⼀种打坐⽽已,也不是做法会靠祈求来 修⾏的,⽽是透过真相的认知,透过菩提⼼和空正⻅ ⽅便 与智慧两者的双运⽽去获得。所以菩提⼼这个殊胜功德如同 《入中论》所说:“悲性于佛⼴⼤果,初犹种⼦⻓如⽔,常时受

上述所引⽤的内容 是我每⼀天都会去思维的内容。

⽤若成熟,故我先赞⼤悲⼼。”

以菩提⼼的修炼结合空正⻅的修

炼,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内⼼获得改变,这是我想要对你们韩 国法友分享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进⾏问答交流,有问题的话可以发问。

问答交流

问:现今⼈们说,我们正处于⼀个关键的时刻,因为⾯临着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流⾏以及经济的致命灾难,加上

暴⻛雨及多地陆续形成⼤规模的 火,和⽓候变迁的种种问

题。尊者您是否认为今天我们的世界真的处于这样⼀个关键时

刻?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危机之中?是否有办法摆脱这种危机?

答:⼈类这个物种在地球形成之后已经经历了百千万年,导 师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世界的时候⼈们的寿命平均为百岁,经论 是说我们的寿命会随着时间的迁变⽽减少。

现在我们的确是有⼤环境⽓候变迁的问题,因为我们周遭环 境改变的缘故,所以会导致某些地⽅持续降雨造成洪涝⽔灾, 某些地⽅持续⼲旱造成⼤⾯积森林火灾等,这是由我们周遭环 境的变化所导致的后果。

有些科学家们甚⾄还说,天⽓变得越来越热某种程度上也是 ⼤⾃然的⼀个⾃然现象,数百年后地球会变得越来越炎热,这 ⼀点就符合我们经论所说的这个南瞻部洲将来会⾯临到火⼤所 产⽣的灾难,依由火⼤⽽坏灭,我觉得这个趋势好像正在形成

当中。

所以我们在活着的时候,要好好的运⽤⼈类的智慧,来谋求 离苦得乐之道。如果你的谋求离苦得乐之道,只是依赖着根识 或感官觉受的话,这是畜⽣也会做的事情。我们⼈类因为有这 ⼀颗睿智的⼤脑,所以除了可以获得感官觉受的安乐外,还可 以透过第六意识去寻求第六意识的安乐,这是我们⼈类可以做 到的,因此我们要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的去运⽤这个⼈类的智 慧。

这时候我们也可以思维违缘转为道⽤的这个⼝诀,如果没有 任何挫折、没有任何苦难的话,对内⼼的成⻓好像没有什么太 ⼤的助缘,可是因为我们看到这些种种的现象就是这样呈现在 我们眼前的时候,依由这些违缘说不定对我们内⼼的提升会更 有帮助。

就像如果我现在就⾝在藏地,⼤家像过去这么尊 达赖喇嘛

尊者般,那我可能今天的改变就不会很⼤。可是因为有了种种 的违缘和障碍,我以流亡的⾝份来到了印度,接触到不同的 ⼈,⽽且搭配着⾃⼰思维菩提⼼和空正⻅的缘故,所以依由这 些众多的违缘,让其违缘成为了⼀种转机、成为了⼀种助缘。

如果像过去那种传统⼀样我仍然还在藏地的话,我只是在典 礼或庆祝的时候才会出现在⼤众⾯前,这样的话就会有点虚伪 和做作的感觉。可是因为现在⾝份不同了,我会更务实的、更 实事求是的跟⼈们交流,就可以避免扮演虚伪⾓⾊的问题。所 以,当我们遇到更多困难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如何⽤违缘转为 道⽤的这个内容、这个⼝诀,也就是危机变成转机。

问:

我是在思维死亡后出家的,当我⾯对死亡的时候应该如

何思考?请赐教!

答:今世所遭遇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感官觉受或五根 识的一个所接触的境上,而去建立今世的经历和记忆的。我们 在死亡的时候,跟五根识所接触的境,就会慢慢的消失。

当我们在死亡的时候,根据密咒⾦刚乘的⼀个续典⽽⾔,⼼ 识会分不同粗、细的层次,总之⻅⽩道三⼗三种、增红道四⼗ 种、得⿊道七种——这八⼗分别⼼还灭了之后,就会现起最细 微的光明⼼。

以⼀般的⼼识⽽⾔,我们可以知道的粗细就像是根识和意识 之间的差异,可是意识当中最细微的就是我刚刚说的光明⼼, 它并非⽆因⽽有,它是有因⽽有的。可是这个光明⼼,因为来 ⾃之前的主因、他的进取因,所以光明⼼与之前的主因必须是 相同类别,那也是另外⼀种的光明⼼,如此去追溯光明⼼的前 因是没有开始的,这也是为什么光明⼼的续流是⽆始亦⽆终的 原因。

在光明⼼现起的时候,我们的⼼就处于最细微的状态;⽽粗 分的⼼识现起的时候,光明⼼就变成了随眠的状态。当我们在 经历死亡的时候,光明⼼就会慢慢的现起,这个叫做死亡光 明。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经历死亡,可是我们可以透过像是兵棋推 演的⽅式事先去做这⽅⾯的演练,透过观想的⽅式去推测将来 这个光明⼼是怎么现起的,所以在三⾝道⽤的时候说到了“死有

的⼀个认知,让我们在死亡的时候将这个光明⼼转为道⽤,这 是我们应该要去做到的⼀点。

在印度许多⻄藏的⼤师他们都有这样⼀个“住持⼼法(!གས་ད

)”的现象,也就是虽然从医学⾓度讲已经判定死

亡,但他们的⾝体却没有任何老化或腐朽的现象发⽣。我的老

法⾝道⽤”、“中有报⾝道⽤”、“⽣有化⾝道⽤
”。透过死亡光明
མ་ལ་བ)གས་པ།

师林仁波切,以医⽣的临床判断⽽⾔已经是死亡了,可是他的 ⾝体在未老化的状态下维持了⼗⼆天仍然处于非常鲜活的状 态。除了我老师以外,还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这⽅⾯的个案, 有⼀些⼈是⼀周,有⼀些⼈是两周,有⼀些⼈甚⾄⻓达三周。

最近上密院有⼀位老和尚被医⽣判断已经死亡,可是他的⾝体 完全没有任何老化或腐化的现象,仍然保持着鲜活的状态,时 间⻓达三⼗多天。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他以死亡光明⼼让他去专注于 空性当中,这个叫做“光明转为道⽤”,就是“死有法⾝道⽤”

也即,他在经历死亡的过程当中,因为平常也在训练嘛,所以 他知道现在正在进入到⻅⽩道,之后进入到增红道,之后进入 到得⿊道;当光明现起的时候,因为之前专注空性的缘故,籍 由专注的这个牵引⼒,让光明⼼去专注于空性当中,所以进入

粗分的⼼识要现起的时候,得、增、⻅(⼼识由细到粗)现 起的时候,光明⼜进入到随眠的状态;死的时候,(⼼识由粗 到细)是⻅融入于增、增融入于得、得融入于光明。这个⼼识 不同粗细的融入和现起的次第,是每⼀天都要去做观修的。

像我们每⽇会搭配着“本尊瑜伽”来思维“三⾝道⽤” , “在三

⾝道⽤”⾥⾯就会说到“死有法⾝道⽤”,这个就是我们事先做的 演练,在还没有正式发⽣死亡的过程当中,我们先去让⾃⼰熟 悉将来死亡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什么样的⼀个过程。

虽然现在观想的时候是以粗分的⼼识来做观想的,但也是因 为平⽇这样去想,对此有所经验⽽且有深刻印象的缘故,让我 们更容易的在将来正式进入死亡过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 在⻅⽩道⽣起的时候知道我现在是在哪⼀个位置,在增红道产 ⽣的时候知道我在哪⼀个位置,得⿊道⽣起的时候我在哪⼀个 位置,之后再以光明⼼去专注空性。

“死有法⾝道⽤”,光明⼼正在现起的时候⼼识处于最细微的状 态。

境光明和识光明(或俱境光明)这两者,在活着的时候我们 要多多的去思维境光明(空性)的内容,识光明就是了解空性 的正⻅。在我们未死之前要好好的去反复思维空性,这个也是 让光明转为道⽤的主因,也唯有认真的思维空性,在专注空性 当中随着⻅融入增、增融入得、得融入光明的时候,光明⼼才 能够专注于空性,才有办法做到这个“死有法⾝道⽤”的修⾏。

如果我们真的做到名副其实的这个“死有法⾝道⽤”的话,后

世不仅能够值遇佛法 ⼤乘的法⻔、值遇密咒⾦刚乘,⽽且 后世绝对能够更好的去成就道地的功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们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的去了解⼼识是如何从粗到细的 ⼀个过程,平时好好的去修炼空性,这个很 要!

答:我相信《入菩萨⾏论》已经翻译成韩⽂了,我希望你们 好好的去学习《入菩萨⾏论》。⽗⺟亲在学习《入菩萨⾏论》 的时候,更要去关注第六品和第八品的内容,第六品这个章节 ⾥⾯⼴泛详细的解说了愤怒、嗔恨的过失和过患,在第八品这

个章节⾥⾯详细的说到爱我执的过失和过患,也因为⽗⺟亲去 学习《入菩萨⾏论》,让这个好习惯去影响你的⼦女们。

⽆关后世单纯为了今世的利益⽽学习《入菩萨⾏论》也是值 得的,如果要说到前世、后世的话,我们就要搭配着⼼识是如 何从同类因⽽有的内容,这样变得有点复杂,所以我们先不⽤ 谈前世、后世的内容,就谈为了今世的利益,为了让今世能够 活得更加的安宁、内⼼更加的平静,因此《入菩萨⾏论》的学 习变得非常 要。

我⼀直都在说,我们七⼗亿⼈都是相同的⼈、都是⼀体的, 以七⼗亿⼈皆为⼀体的理念学习如何彼此尊 ,互相学习。不

只是⼈类需要在爱和被爱的⼀个氛围下成⻓,畜⽣道也是如此 啊。我们⼈从出⽣起,在以⺟亲为⾸的亲友的关照下才能够成 ⻓,所以我们在成⻓的过程当中是需要爱和被爱的。⽆论你有 没有宗教信仰,或者⽆论你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这是个⼈的 选择;可是⼼怀善念所带来的价值、所带来的正⾯影响,这是 每⼀个⼈都需要的。

所以我呼吁从⼩学起我们就要去学习这⽅⾯的⼀个价值观, 虽然从⼩在⺟亲的关怀下我们都有爱的种⼦,可是进入到现代 的教育体系之后,因为在我们的教科书⾥⾯并不谈爱的价值、 慈悲⼼的价值,导致原本⼀出⽣起所拥有的这个爱的种⼦没有 办法发芽成⻓,尤其是在进入学校之后它完全被覆盖障蔽了, 所以必须要在现代的教科书⾥或现代的教育体系⾥,加入推动 爱和慈悲的价值观,以这种世俗的⽅式去推动,不应依据以某 个宗教的⼀个哲理为主的⽅式去推动。

像是我们在现代的教育体制⾥⾯,会去学到我们让⾝体更加 健康的⽅法,可是我们却学习不到如何让内⼼保持平静,这⽅ ⾯的⼀个元素、这⽅⾯的⼀个材料,是我们必须要加入到现代 教育体制⾥的。因为现代的教育跟我们讲的,是如何提升感官 觉受所接触的这些事物,如何提升这些物质的品质,仅此⽽已 呀。仅仅这⼀点是不够的,没有办法让我们成为⼀个幸福的 ⼈,要让我们成为幸福的⼈我们需要内⼼的平静,这⽅⾯的元

素、这⽅⾯的材料⼀定要加入现代的教育⾥⾯,我也希望作为 韩国⼈的你们也能够做得到,希望韩国的教育体系能够更加的 完善,拥有上述所说的元素。

问:像我这样的⼀个凡夫、普通⼈,应该要如何思维空性? 并且如何将此思维运⽤到⽇常的⽣活当中?

答:空性的部分,如果你对宗教没有兴趣或对佛教没有兴趣 的话,我觉得你可以先从 ⼦⼒学为切入点来学习, ⼦⼒学

说到这些物理现象好像是独立、客观的存在,但实际上并不是 如此,并非从事物的客观性⽽有,由此再来进入佛教所说的表 象与真相的不同。

先从外在的这些⾊声香味触去思维表象和真相的不同,⾊声 香味触的这个属性及其作⽤,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坦然安立的 缘故,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如同外在的事物是如此的存在, 同样的内在的⼼法也是如此的存在,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所 以由 ⼦⼒学来思维空性的内容,以显教的思维⽽⾔是这么去 思维的。在密咒⾦刚乘,除了境光明之外你还可以搭配着识光 明——细微的⼼识来做思维。你们每⼀天都会去念诵《⼼ 经》,在念诵的时候要反复地去思维“⾊不异空,空不异⾊,⾊

即是空,空即是⾊”这个空相四⻔的内容,尽⼒的去分析观察。

你要更深入地去思维的话,就要搭配着中观的典籍去学习, 才有办法去做分析和观察,这时候《入中论》你们⼀定要好好 的去学习,应该已经翻译成韩⽂了吧?《入中论》和《入中论 ⾃释》如果还未翻译成韩⽂的话,希望你们能够尽快的翻译成 韩⽂。

《入中论》和《入中论⾃释》是我都会放在桌前要去阅读的 内容,对我的内⼼有很⼤的帮助。我在阅读这个《入中论⾃ 释》的时候,让我相信可以透过⽅便和智慧的这双⼴翼能够获 得道地功德的增上。

《入中论⾃释》其实也非常的直接,⾥⾯说到:“若谓:上

座世亲、陈那、护法等诸论师,彼等是否闻⽂⽣怖,弃舍⽆倒 显⽰缘起义者,即如是答。如何乃能通达此义?颂曰:前说深 可怖,多闻亦难解,唯诸宿習者,能善通达。”当我读到这句话

的时候,我会这样想:我不要作为世亲、陈那、护法的弟⼦, 我就是要作为⽉称论师的弟⼦。有时候会有这种的感受。

并且刚刚引⽤的⽉称论师这些偈颂⽂非常经得起考验,因为 我再怎么去观察,越多的观察越会印证此观察是对的。下个⽉ (2021年09⽉08-09

⽇)会为新加坡南亚请法团讲解《入中论⾃

释》,⼀开始他们在请法的时候问是讲《佛护论》好?还是讲 《入中论⾃释》好?《佛护论》确实有点困难,但是《入中论 ⾃释》会更直接、更明了,⽽且我每⼀天也都在学习。我们的 ⼤老师是龙树,下⾯有⽉称,我很期待是⽉称旁边的⼀个弟 ⼦,能够坐在他的旁边,这是我所期待的。

问:当我有强烈愤怒的时候,我很难⻢上对付这个愤怒,我 应该如何加强我的思维克服愤怒?

答:最好阅读和学习《入菩萨⾏论》第六个章节和第八个章 节,第六品和第八品不应该只是读完⼀遍⽽已,⽽应该平时就 放在我们的枕头边或是桌上,有空就去阅读、思维,这⾥⾯非 常明显和清楚的跟我们讲解愤怒的过患、爱我执的过患。因为 我们⼈有辨别是非的能⼒啊,我们越是去思维的话,就越是会 去观察和分析;越是去观察的时候,就越是容易能够去印证, ⽣起定解。

还有⼀个是习惯、惯性所扮演的⾓⾊,当我们在愤怒的时 候,有时候会有⼀个我就是想要杀死他、⼲掉他的强烈想法, 可是你可以建立⾃⼰的惯性呀,你固定⼀个时间反复地去想愤 怒的过患——这种的想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坏处;这时候再搭配 着科学家的佐证,确实这种强烈的愤怒情绪对⾝体也很不利, 于是原本你会很容易脸红脖⼦粗的这种现象,慢慢随着你每⽇ 固定的⼀个惯性的思维⽽减缓。

⽽且《入⾏论》也说到:“若不以⾃乐,真实换他苦,非仅 不成佛,⽣死亦⽆乐。故应除疲厌,驭驾觉⼼驹,从乐趋胜 乐,智者宁退怯。”《入⾏论》的这些偈颂⽂,应该要成为你每 ⽇反复去思维的内容,每⽇习惯的去思维这些内容的话,这个 惯性会对你有很⼤的帮助。

并且在经论⾥⾯也说到,我们内⼼的思维⽅向会随着我们的 惯性⽽去转向,因为我们平⽇没有去思维慈悲⼼和爱他⼼嘛, 但是我们随着⽆始以来这种烦恼的串习会很容易的⽣⽓,会⾃ 然⽽然的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很容易产⽣愤怒的原

因。所以当我们知道这个⼼的性质之后,我们更要培养好的惯 性,这样的话对你的后世会有帮助,哪怕没有后世对你的今世 也绝对会有帮助的。

问:现在许多⼈因为(COVID-19)疫情被隔离⽽感到孤独,

这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困扰,请您告诉我:作为⼀名医护⼈ 员,对于正在遭受苦难的众⽣,我如何能够在最⼤程度上帮助 他们。

答:确实,现在新冠病毒⼤流⾏的缘故,我们没有办法跟他 ⼈直接交流,可是,我们仍然可以透过电话或视讯的⽅式进⾏ 交流啊,我们可以透过视讯结交更多的朋友,可以透过⽹络视 讯得到更多珍贵的教授。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去拜访对⽅, 可是我们拥有这些科技⽅⾯的资源,我们应该好好的运⽤才 对。

问:当我反思修⾏教育中取舍的修⾏以及发菩提⼼愿的时 候,我经历了恐惧,有什么⽅法可以停⽌这类的恐惧?请加持 我早⽇觉悟发菩提⼼!

答:当你在观修取舍的时候,因为我们到⽬前为⽌太习惯了 爱我执给我们的讯息,所以⼀切有情众⽣

的痛苦由⾃⼰来承

担,也就是“若不以⾃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死亦⽆ 乐。”这个确实是不简单的。

可是,如果从今天开始,你愿意每天拨出⼀段时间来修炼的 话,随着这种的惯性,慢慢的⼀开始对你很困难的功课会越来 越简单,你会觉得越来越轻松的对治爱我执、越来越轻松的去 思维爱他⼼。

⼀开始觉得很困难的这些东⻄、这些修⾏、这些法⻔,会随 着每⽇定期的⼀个修炼、这样⼀个惯性让它变得更加简单,这 是绝对可以做到的,因为这就是⼼的⼀个作⽤。

⽽且受菩提⼼的仪轨、受菩萨戒的时候,你会觉得内⼼没有 办法接受,你会有⼀种恐惧的感觉,其实这代表你的爱我执正 在伤害你,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是⼀个好的现象,代表你打从 ⼼⾥⾯想要接受菩萨戒,因此你的爱我执⼀直在给你制造恐惧

感,不是⼀般的信徒那样只是嘴巴接受菩萨戒⽽内⼼却毫⽆感 触,代表你的内⼼⾥⾯是有感触的去接受菩萨戒,因此你的内 ⼼产⽣了恐惧。可是你要知道,这个恐惧感是爱我执给你的讯 息,我已经看到你的进步了,希望你能够再继续努⼒。

我们⼀开始在学习这些语⾔的时候也是很困难的呀,可是每 天固定的拨出⼀段时间培养这个学习的习惯,这个惯性会让我 们认识更多的⽂字,就不会像⼀开始这样的困难,所以只要⾃ ⼰愿意去养成这样⼀个习惯的话,这些的修⾏都会变得越来越 简单的。

问:根据上师的⼀个说法,我们造恶业之后会感受恶果,但 上师⼜跟我们说要透过智慧去忏悔过去的这个恶业,⽽且上师 说错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智慧来跟上师禀告呢?

答:导师释迦牟尼佛⾃⼰也说:“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

语,如炼截磨⾦,信受非为敬。”⽽且刚刚引⽤的《入中论》⾥ ⾯⽉称论师也说:“上座世亲、陈那、护法等诸论师,彼等是否 闻⽂⽣怖。”透过上述这些依据我们也可以知道,导师释迦牟尼 佛对佛弟⼦的⼀个教诫是 你们要依理来做抉择,⽽不是依 谁讲⽽去做抉择的。

上师如果有说错的地⽅我们是否要跟上师禀告,如果这种禀 告本⾝叫做造恶业的话,那么⽉称论师说的“上座世亲、陈那、

护法等诸论师,彼等是否闻⽂⽣怖。”的这句话,也应该等于⽉ 称论师造恶业了,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啊!这并不是不尊 , ⽽是实事求是的依理说理。

如果根据理由,上师所说的有所违背的话,我们可以⽤很尊 的⼼态来跟上师禀告说这样不是有违这部经论吗?我们可以 这样禀告啊。虽然在密咒⾦刚乘⾥⾯说到违师意的时候会犯下 极⼤的恶罪等等的说法,但是我们更要去秉持⼤教典学者的⼀ 个精神,否则的话就有刚刚所说的⽉称论师造恶业的危险。

噶当派有三⼤传承——⼤教派、道次派、⼝诀派,有⼀些不

同根器的众⽣没有办法去做辨别思维,只凭着内⼼的⼀个信仰 去修炼,像是《速道》和《乐道》等的这种《⼴论》的教授⽅ 式就是属于⼝诀派或道次派的,可是宗⼤师《菩提道次第⼴

论》的诠释⽅式是引⽤⼤教典来建立的缘故,这是属于嘎当⼤ 教派的资料。

因此我还是深信依理来做抉择的这个原则,⽽不是依谁说或 依师来做出的原则。我们可以从龙树、圣天、⽉称等这些传承 上师⼀直到宗⼤师中间的传承上师他们怎么做来做判断的,这 些上师他们都是依理来做抉择的,⽽不是依谁说去做抉择的。

所以即便对于上师说的⾃⼰有所疑惑的话,那么我们就要看 ⼤教典,⽽且我们透过⾃⼰的⼀个修炼,如果上师所说的仍跟 这个有所相违的话,假使上师还在世的话我们就应该提问,若 是上师已经圆寂的话我们可以跟上师的弟⼦们相互切磋,这很 要。以佛法、尤其是那烂陀寺的这个传承⽽⾔,反复的切磋 和交流,这⼀点是很 要的。

问:为什么学习研究中观的经典和般若的经典非常 要?为

答:导师在初转法轮时,也说到了律学的内容、戒学的内 容,那时候并没有做很多的分析观察,就是在戒学⾥⾯只是很 单纯的说这是可以做的、这是不可以做的,像是比丘的两百五 ⼗三条戒就是如此。

可是在⼆转法轮⽆相法轮的时候,佛在讲解《般若经》的时 候,我们看《般若经》的时候它可以分为深奥和⼴⼤两者,深 奥的部分指的是空性,⼴⼤的部分指的是菩提⼼等这些佛⼦ ⾏,⽽去说到⼴⼤的⼀个道地功德。

通常我们在⼤寺院⾥⾯,针对《般若经》的两⼤内容⽽去说 到了般若和中观两者;中观的典籍主要是《中论》、《四百 论》、《入中论》这三⼤依据,⼴⼤⾏的部分我们会依据《现 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的解释,就以印度论师的注释⽽ ⾔有⼆⼗⼀本著作,非常的⼴泛。

因为般若这⼀块要学的内容有很多,所以我们会花很⻓的时 间在这⼀⽅⾯,借此来了解佛教⼴⼤⾏这些完整的内容。之后 再去学习中观的典籍,针对空性的内容去学习,就是依据《中 论》、《四百论》、《入中论》这三部论典来学习中观的观点。

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我们就要去学习辩论,因此得学习 《摄类学》上品、中品、下品,之后是《⼼类学》、之后是 《因类学》,我⼩时候也是这样学习过来的。之后再看般若的 教典,之后再看中观的教典。

过去藏地的这些⼤寺院是这样安排学习的课程,这种安排非 常好!来到印度之后,印度这些藏传佛教的⼤寺院,也像早期 藏地⼀样的这种课程安排这么学习⼤教典。

早期在藏地的话我们要学很⻓的时间,可是因为来到印度之 后学习⼤教典的僧⼈变得比较少了,所以我们把整套的学习课 程缩短⾄⼆⼗多年。在流亡社会⾥⾯的僧⼈们,他们所去学习 的⼤寺院有⾊拉、哲蚌、⽢丹、扎什伦布等,在喜⻢拉雅⼭麓 的这些居⺠过去没有接触到⼤教典的学习,我呼吁他们要去学

习⼤教典,⽽且呼吁不分萨迦、噶举、宁玛的这些信徒们要去 学习⼤教典,所以⼤家都很努⼒⼀起去学习⼤教典。

以南嘉寺(⼤昭寺)来讲,过去在藏地是没有学习⼤教典 的,我呼吁南嘉寺的僧众应该要去学习⼤教典才对,于是他们 就建立了《摄类学》和⼤教典的⼀个学习课程,做得非常好。

主要的还是印度南部的三⼤寺和扎什伦布寺,他们做得非常 好。以及宁玛派藏⼈第四营的南卓林,他们也学习⼤教典,做 得非常好。⽽且我们在冬季辩论的时候,会不分教派的萨迦、 噶举、宁玛、格鲁⼤家⼀起来参与这个辩论⼤会,这是过去所 没有的。

问:我的家⼈中,既有佛教徒、也有非佛教徒,有时会各持 ⾃⼰不同的观点。作为佛教徒,我应该如何⾯对非佛教徒的家 庭成员?⾯对他们的时候,我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想法?

答:刚刚也说了,所有的主流宗教都⼀致传递了我们要⼼怀 善念的讯息,科学家们虽然没有宗教信仰,可是科学家们也说 内⼼的平静对我们很 要,慈悲⼼、爱⼼对建立平静的内⼼是 有帮助的。虽然在你的家庭成员⾥⾯,⽆论有没有宗教信仰或 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但同样我们都是⼈啊,我们是以同样的 ⽅式出⽣的,⽽且从⼀出⽣起我们就需要以⺟亲为⾸的家庭成 员的关怀,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我们才能够成⻓,所以尽 往⼀ 体性的概念上去想,这样才有助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

有时候会随着⼀些因缘造成相互的⼀个⼝⾓,会发⽣这⼀类 的问题,即便发⽣了也不要从内⼼⾥⾯去记恨对⽅,这个很

要!有没有宗教信仰或有什么样的宗教信仰是个⼈的选择,可 是我们同样的都是⼈,我们都是需要同样的价值观,以这个共 同交集的观点来跟非佛教徒的成员⼀起互动,所以我们⼈类都 是需要慈爱的品质。

当然,我们也没办法让地球上所有⼈都变成佛教徒,这世界 上有⼀⼤堆⼈没有信仰,我们从中再仔细解剖分析的话,⼀个

家庭成员⾥⾯有些⼈有信仰、有些⼈没有信仰,所以我们应该 往更⼤的⽅向上去想,⽆论如何我们都得⼀起相处,既然我们 都得⼀起相处的话还不如和睦相处。你要有什么样的信仰是你 的选择、是你的⾃由,可是我们同样的都是地球⼈、都是来⾃ 同⼀个家庭,那我们还不如和睦相处,不是更好吗。

问:学习《摄类学》是否有助培养菩提⼼?

答:现在科学家们对藏传佛教很感兴趣,在古印度的⽂明⾥ ⾯说到“我的⾝”、“我的⼼”,仿佛有⼀个“我”操控着⾝⼼,那么

这个“我”是如何被定义的?当然对此有不同的诠释。

通常我们会说:这个⾝体是谁的?我们⻢上会这么反应:这 是我的。⽽且有⼀些⼈确实可以想起前世,我认识的⼀些朋友 可以非常明显的想起前世,虽然他的⾝体不同,可是他却可以 想起前世,具有宿世的记忆,这是不可否定的。

今天我们成为了朋友,随着业的因缘让我们成为朋友,只要 我们保持这个善缘,我们之间的这个互动和缘分好好珍惜它的 话,我相信我们⽣⽣世世都能够随着这个缘分互相之间有⼀个 紧密的连接。因为有⼀些⼈确实可以想起前世呀,以我个⼈来 讲,我也可以想起前世,⼩时候我可以想起前世的朋友,还能 认出我前世的朋友,从此可⻅我们确实是有前世的。

要想起前世的话,我们需要很明晰的⼼智、⼼识才有办法, 《摄类学》对培养⼼智的尖锐性是很有帮助的,对培养⼼智的 ⼀个明晰度也是很有帮助的。透过前世的⼀个记忆,让我们知 道我们⽣⽣世世是有关联的、有善缘的,在这种的情况下⽽来 发菩提⼼,当然在师徒之间的⼀个关联中信⼼也是很 要的,

为了将来能够达到这样⼀个证 我们现在就开始铺路,所以从 《摄类学》起开始慢慢的铺路。

⽽且现在透过纪录片等视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藏地⾥⾯很 多的⼀些老先⽣老太太所拥有的信⼼是不可动摇的、非常的坚

固,从他们的⼀个信⼼的表现上可以看到,我们之间⽣⽣世世 绝对有不可分离的关联。随着内⼼的信⼼和信仰我们今世建立 了关联的话,⽣⽣世世都会随着这个关联⽽彼此保持着联系, 所以我每⼀⽇也在回向发愿“乃⾄有虚空,以及众⽣住,愿吾住 世间,尽除众⽣苦。”⽽且“如空及四⼤,愿我恒成为,⽆ 众 有情,资⽣⼤根本。”这也是我每⽇都会去回向的内容。你们的 信⼼搭配着我的回向和发愿,所以我相信我们⽣⽣世世都会有 彼此的关联,这个连接是会延续到⽣⽣世世的。 结语

字般你们的确也做到了,以当地的滇津南帕拉为⾸的佛教中⼼ 的成员们也学得很好,我呼吁你们、我希望你们:要让⾃⼰建 立闻所⽣慧,再建立思所⽣慧,再建立修所⽣慧,⽣⽣世世跟 随着⾦刚上师能够走上道地之路,你们要这么回向,我也会这 么回向。

滇津南帕拉到⽬前为⽌做得很好,你们也做得很好,所以我 们⼀起来回向:“⽣⽣世世不离师,恒时享⽤胜法乐,圆满地道 功德已,唯愿速得⾦刚持。”跟我有不共业缘的你们,我可以跟

你们百分之百的保证,我们的这份因缘会⽣⽣世世的⼀直延续 下去,谢谢你们!

(完)

你们韩国的这个“三学(讲)授(践)⾏洲”,如同我取的名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