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论&缘起赞》 2017 年 10 月 03-04 日 达兰萨拉 大乘法苑
法王尊者 藏语教授 蒋扬仁钦 同声传译 滇津旺觉 记录整理
~1~
佛法介绍 开场白 今天为到会传授的对象,主要是以来自台湾日常法师的弟子为首的信徒们,而 且在场还有许多我们藏族的出家和在家男女众,以及来自不同国家像越南、韩国、 日本等信徒们,以这些国家来讲本来就具有佛教信仰的传统,以及来自台湾的比丘 众们,以及过去并没有佛教信仰传统的国家的人士来到这里、一些西方人士来到这 里,所以在此我问候你们,扎西德勒! 平常在讲解法义之前我会先做佛法总义的介绍,这是我一贯的做法。我们很多 人自称为佛教徒,可是我们却不懂佛法的教义为何,所以这样的修法就变成一种迷 信、变成一种传统,只是延续了某种的传统而已,但这并不是佛教的体制。佛教的 系统是要透过观察,透过观察认知真相再来产生信仰,所以我每一次在讲解法义的 时候虽然也会说到如何观察等内容,但我通常的做法是在讲解法义之前会先介绍佛 法的概要。
和平与幸福源于内心 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这对我们现在的世界有帮助吗?这是第一个问题。在
~2~
这世界上,包括昆虫等在内的所有具有感受的生命体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这毋庸 置疑,这是我们亲眼目睹的事实。无数、无量的这些生命体虽然都想要离苦得乐, 但是痛苦和快乐都是由因缘所产生的,虽然我们想要离苦得乐,可是却没有去寻找 苦因为何、乐因为何,这一点昆虫是更做不到的,因为它们没有人脑,但是我们拥 有一颗人的大脑,籍此我们可以去思维、可以去观察。 就像以我个人来讲,我虽然为一切有情众生去祈祷,可是真正去帮助众生的时 候,能够去直接帮助的对象却是这世界的七十亿人,因为这七十亿人对我有直接的 关系,像是非人或其他星球等的这些众生我们只能够为他们回向而已,除此以外我 们做不出直接利益他们的方式啊。 这世界上的七十亿人,因为我们都有这一颗非常杰出的人的大脑,所以既然我 们有一个离苦得乐的想法,那我们就应该去观察苦因为何而来减少苦因、去观察乐 因为何而来增强乐因,这是我们合理的要去做的。而且我平常也这么想,我也跟别 人这么说,我第一个想法是什么呢?我只是这世界的七十亿分子一而已,我们每一 个人也都是如此,我们是这世界的七十亿人之一者呀。 所谓的人,因为他是社会性动物、是群居性动物的缘故,所以是依赖着、观待 着族群才有办法生存下来的一种物种,依赖着我们的父母、我们的亲属、我们的朋 友以及认识的人等,因此我们会有很多的亲眷。如果光是自己孤零零一人,无论想 要再怎么做,想要去服务社会或想要去修学善心的话,将自己这种单薄的一个人的 力量传递给十个人、由十传给百、由百传给千„„,这是我们要去做的。所以我平 常保持一个信念,我坚持的第一个信念就是:在这世界上有七十亿人,虽然我们有 ~3~
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化, 可是我们可以透过语言的表达让他们去了解善心的价值, 透过善心的增长来让我们人类获得更上一层楼的幸福,因为在这世界上物质发展得 非常迅速,所以我有这么想。 在过去的几千年间,最主要的知识的发展的中心都是属于当地的一些寺院或宗 教中心,以西方来讲像基督教的这些教堂是属于知识发展的起源或知识中心,在其 他国家里面也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宗教的中心是属于知识的发源地或推广知识的一 个地方。 之后在西方,尤其是在欧洲,慢慢的随着科技及机器的发展必须要去学习数学 等科学,变成了这些宗教中心无论是教堂或是寺院没有办法去传授这些非常复杂的 数学算术等科学知识,因此导致了宗教的中心再也没有办法服务人们知识的推动, 我是这么想的。所以随着这个知识的革命,像是数学公式的推算等,以及地理的研 究,当然还有其他这些课程的兴盛。 但是内在的安宁,与内在安宁有关的道德观念,对于这一些的内容,那些新建 立的学校及教育中心并不会去关注到这一点。所以有关内心幸福等的内容,还是由 教堂或寺院——也即由这些宗教中心,来推动与之相关的教育。在物质的发展越来 越兴盛的同时,他们觉得内心的幸福并不是那么的重要,所以会去低视或忽略内在 的价值。 从这个知识的发展史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在现在的教育体制里面,确实是没 有教导如何让我们的内心获得幸福的方法,只是完完全全关注于外在物质的发展上 面而已,也就是以这种物质化的文化及物质化的生活为生活的主要中心。 ~4~
在这样一个只是关注物质发展的培养和教育的背景下,所培养出来的下一代的 人们,他们认为只要生活的物质条件具足、圆满就会安乐,就可以把自己定义为幸 福的人。 从某种程度来讲也确实是如此, 因为外在的物质可以满足我们身体的感受, 确实以生理层次的感受而言是需要这些物质条件的。以畜生道的这些动物而言,我 们可以看到只要它们外在物质满足之后内心会非常的安心、会非常的舒适,所以我 们未经深思熟虑就会说只要物质条件圆满、具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自己定义为 一个幸福之人,就可以把我们的社会称之为一个快乐的社会。 但是仔细去想的话,如果只是满足我们五根识的这种安乐的话,是否可以把自 己定义为一个快乐之人呢?就像我们用眼睛去看到一个美丽的事物、或者用耳朵去 听到一个悦意的声音时会产生内心的欢喜,以及我们闻到香的味道,同样的色声香 味触等,透过五欲的满足而来让我们的五根识获得了享受。 但是如果搭配着心理学来思维真相为何的话,用眼睛看到了悦意的事物会让我 们的意识上产生欢喜的感受。虽然是如此,但是内在的忧虑如果非常强烈的话,哪 怕眼睛观赏到再好看的电影,你的内心也没有办法安乐、没有办法宁静呀。从这一 点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的内心、意识遭受到烦恼控制的话,五根识接触到五欲的时 候,内心也是没有办法获得满足的。 所以跟五根识不同的意根所产生的意识是存在的,只关注外在物质发展的这一 个背景,他们只是讲到如何让五根识获得满足而已,但是他们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 教育的系统来跟我们讲解心理学——如何透过意识获得安乐。当我们跟科学家交流 的时候,我们会谈到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内容,因为他们对意识的不认同、不了解, ~5~
所以从此可以知道他们认为所谓的“识”其实只是根识而已,他们不同并不认同有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存在,就以他们的立场、观点而言是没有办法做诠释的。 当我们以佛家的心理学来讲解 Consciousness 意识的时候,他们直接解读为是根 识了,但实际上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的意识可以分粗、细等不同的层次,从粗分到 细分、从细分到最细分,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确实有某种程度的意识可以脱 离根识而形成了独立体性的,而我们一般的世人对意识不了解的主要原因,也正是 因为受到我们这个教育背景局限的缘故。 最近我访问意大利的时候去了许多地方,跟科学家相互的见面、交流、讨论, 其实像这种的讨论和交流已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了,所以当我们讲到 Psychology 心 理学、Consciousness 意识的时候,现在西方的这些科学家们把 Consciousness 解读为 “根识”之意,还是没有办法进入到“意识”的理解之列,这是早期的情况。 但是在二十世纪末,他们透过这些更精密的仪器来深入观察、研究我们人脑的 一个变化的时候,他们慢慢、慢慢会觉得有一个比根识更细微的意识在影响,像是 透过了修行的方式会改变到我们的心识,做出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实验,所以越来 越多的科学家们对于意识的论述感兴趣了。 在现在的这个世界上,就以真相来讲的话,从意识当中因为没有办法获得调伏, 因为内心无调伏的缘故,所以哪怕外在的物质发展再怎样的良好,可是还仍有无有 间断的天灾人祸等问题发生。天灾的问题我们只能祈祷,除此以外我们无能为力没 有办法做些什么,可是人为因素所产生的灾难这是我们可以去解决的。我们每一个 人都想要离苦得乐,可是我们却去制造了这些人为的灾难,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 ~6~
互杀戮,所以在二十世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 争以及俄罗斯的内战等等,有诸多种类的无法计数的这些杀戮。 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曼德勒海湾酒店赌场的一个场外音乐节发生了枪击事件,造 成了大量无辜人员的伤亡,像发生诸如此类的惨剧真的是无法想象的。 (注:当地时 间 2017 年 10 月 1 日晚 10 时许,64 岁的白人枪手斯蒂芬•帕多克,从对面曼德勒海 湾酒店的 32 层窗户处,向楼下观看露天音乐会的人们开枪扫射,枪击持续 10-15 分 钟,中间没有停息,当时有多名乡村音乐歌手和约三万名观众在现场,共有 527 人 受伤、59 人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事件。 )像中东地区也是如此, 以宗教不同的名义来造成互相的杀戮,这真的是无法接受的事实。而且人与人之间 也没有爱了, 以也门来讲, 因为战争的缘故许多的人缺乏生活的条件和医疗的条件, 很多小孩们没有吃没有喝,这些我们可以从照片和新闻上看到,他们头部的眼睛都 突出来了,脸颊都瘦进去了。 随着贪嗔的修行而来杀害他人、而来谋取暴利,但对这些贫穷的人们却毫不关 注,如果我们能够把整个世界上的军费开支能够拨出一半来救护这些贫穷的人,那 么这世界能够获得多大的改善啊! 可是我们却投入巨额的经费用在武器和国防上面, 武器的目的就是为了杀人嘛, 所以我们的思维真的是非常落后。 我们同样都是人呀, 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人,可是我们却造成了他人的痛苦,这是我们没有办法能够安 住在此的主要原因。 透过根识不会造成这些人为的灾难,最主要是透过意识而造成这些人为的灾难, 为什么呢?因为意识被烦恼所操控,烦恼就是由贪己方、嗔他方而产生的。随着不 ~7~
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种族的时候,马上就产生己方和他方的隔阂,于是为了护己而去 伤他、杀他、害他,这些的行为和动机最主要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意识啊,因为意识 随着烦恼所转的缘故,所以会执著己方的利益、忽略他方的利益,由此而产生了一 切人为的灾难。 贪嗔是我们本来就有的,贪嗔的目的是什么呢?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贪嗔好像可 以帮我们说话、站在我们的立场而着想,可是我们要知道贪嗔它们的手段是非常极 端的,因为它们手段太过极端的缘故是会造成问题的。这个贪嗔的对治力不是来自 于从外去寻求的,而是我们内心本身就具有生起对治力的潜能。
慈悲善良是人类的天性 不是只人,但凡是社会性的动物,就他的一个生理层次而言都是需要爱和被爱 的,我们人更是如此,因为我们是群居性动物和社会性动物的缘故,所以我们是观 待或依赖某个社会、某个群居体而生存下来的生命体,我们生下来之后都是在父母 亲关怀呵护的情况下才有办法茁壮成长的,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这个也跟教育无 关,这是人自然的本性! 有时候我们在跟科学家交流的时候,科学家他们也说了人类的天性是慈悲的, 他们并不是从宗教的一个角度来讲解这个论述、这个观点的。他们说人类的天性是 善良的、是慈悲的,为什么呢?因为在母亲胎里面的时候,如果妈妈内心保持平静
~8~
安乐的话,对胎里面的宝宝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母亲在怀孕的时候脾气暴躁或情 绪不好的话,那么对胎里面的宝宝是不利的;而且生下来之后如果母亲不去照顾的 话,婴儿一定会死掉,这是一定的。所以这世界上的七十亿人都是来自于母胎,都 是在母乳的哺育和母爱的关照下成长的。因为我们身体的形成是在这一种基础下才 有办法形成的,所以他方对我们表示善意的时候我们是会欢喜的,如果他方对我们 表现出不善意的话那么我们是会不欢喜的。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一项实验,那时候在跟他们做交流的时候我也在场,他们做 了一个简报,让一些尚未开口说话的大约六个月大的婴儿观看卡通影片,影片播放 的内容是两个小孩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把一只球合力推到一个上坡上面去,我可以 看到简报上面的婴儿们虽然没有办法讲话,但是他们却兴致勃勃非常欢喜看这个卡 通影片,因为这部影片中播放的是两个小孩如何互相协作、如何互相帮助的内容。 之后又让他们观看另外一部卡通影片,影片的内容是一个小孩将皮球由下往上推, 但另外一个小孩却故意阻挡皮球,反而将皮球从上往下走使之掉落下去,这两个小 孩在互相的争执、斗争,于是这些观看影片的婴儿们就不想要去观看第二部卡通影 片。 从他们的直接反应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人类的天性是慈悲的、是需要爱 和被爱的,因为在爱的一个氛围下,我们是欢喜的、会自然流露出笑容,但是在一 个相互斗争的环境下,我们是想要远离的、是想要排斥的。科学家们做出这样一个 简报的时候我也在场,而且他们做出了相关的解释,所以科学家们做出了这样一个 解释——人类的天性是慈悲的。 ~9~
如果我们仔细去思考的话,会发现这世界上有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而这 些的灾难都是来自于嗔,最主要就是由爱己及嗔他的这种嗔心所产生的,如果在这 世界上充斥着慈爱的话如同爱己般的我们也爱护他人。 通常我们在生理需求的这个层次上所产生的这个爱心,是针对亲友才有办法发 起、才有办法产生的,我们爱的对象不只是人类而已,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方对我们 好所以我们要爱护他人。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根据生理层次所需而产生的爱心是 完完全全依赖着对方的反应的,他方对我好就把他定义为朋友或亲友,如果他方对 我不好我们就把他定义为仇敌、讨厌的对象。亲友或仇敌并不是一开始的时候就决 定的,友和敌并非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固定的,最主要是透过对方所释放出来的回 应而来定义的。
推动慈悲的价值 所以现在我们利用人脑仔细的去思维,并且广泛的去思维的时候,我们人类如 同上述所说的是社会性动物,这个社会性动物的“社会”二字其实指的是全世界, 因为这世界不分东西南北, 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环境方面, 都是相互紧密关联的, 是密不可分的,透由这个真相跟我们传达了一个什么内容呢?也就是这世界上七十 亿人都是一体的,没有差异,这是事实啊,这是我们必须要去了解的真相啊! 以五大洲来讲,每个大洲如果都能够安详和平的话,那么对这些小国而言都会
~ 10 ~
有帮助啊,所以洲与洲之间的一个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往大的方向去看整个全球 都是一体的。如果是在一百年之前的话,一个独立的国家里面的聚落互相不往来这 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现代这个世界因为全球化的关系,我们的经济,尤其是环境, 这是全球化的一种关联性,是无法独善其身的。 所以,我们爱的对象,如果只是针对我示出善意的人才去爱护的话这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去爱护世界一切的七十亿人,如果我们好好去引导的话,我相信我们人类 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无论是透过宗教的方式还是透过非宗教的方式。我们会说“我 们、我们” ,可是这个“我们”二字可以包括宗教信仰者和非宗教信仰者,现在“我 们”这二字应该要包括所有的七十亿人,因为这七十亿人都是人,就以人类来讲都 是一样的、没有差别,人类一体性的概念这是绝对可以做到的,而且必须要去做到。 我们在祈愿的时候祈愿一切众生能获利,而且在讲“四无量”的时候说到了愿 一切有情离苦及苦因、具乐及乐因嘛,我们回向三千大千世界及整个银河系的这一 切有情众生,但是对其他星球的众生我们只能为他们祈愿而已,我们真的做不了什 么。可是在这个世界上的现有的人类,也就是我刚刚所说的七十亿人,这是我们可 以直接去帮助的对象,因此我们必须要去推动人类一体性概念的这个责任感,来减 少这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人为灾难。这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慈悲的引导、慈悲的教 授,所以不分教派的、不分有没有信仰的,我们人类的天性是善良的,这是透过科 学的佐证而来做出的结论。科学家们也说,我们人保持着善心的话,对我们身体的 健康也是有帮助的、对我们的长寿也是有帮助的,但如果我们反复的去怀疑他人、 产生烦恼的话,我们人类体内的这个免疫系统也会被破坏,这是科学家所说的。 ~ 11 ~
透过常识我们去思维的话也可以知道,在这一户家庭里面,如果只有一个人的 话没有办法打架嘛,不是吗?你要跟谁打?就是因为有家庭成员以及邻居的缘故, 但是你每天跟人打架的话你会快乐吗?能够快乐得起来吗?无论你有没有钱,或你 邻居有没有钱,如果你看到邻居能够马上报以微笑的态度来面对他、迎接他,那不 就会有一个美好的一天,不是吗?一起喝杯茶,这不是很好吗?一起吃顿饭,这不 是很好吗?不是吗?如果相互的嫉恨、相互的斗争,这样我们能够快乐吗?快乐不 起啊,这就是人类的天性嘛! 所以以自己为比喻,不要去伤害他人,如同经典里面所说的,虽然他人对我们 释放出这种不好的回应,但是无论他人的反应是如何我们不管他,我们知道了爱的 价值观之后, 我们尽可能的释放我们正面的爱心给予他人, 宣导这样一个爱的概念, 从自己做起,由一传十、由十传百、由百传千、由千传万、由一万传十万、由十万 传千万等。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其实我们都是人,都是 想要离苦得乐的,痛苦是因为内心受到烦恼的操控所以没有办法安乐一直都是在痛 苦当中,因为我们想要离苦得乐的缘故所以我们更有理由去爱护他人啊,因为他人 想要离苦得乐的呀!所以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慈悲的善心这是值得我们去推动 的,这种推动的唯一途径是透过教育这个途径。 造物主等——并不是以这种宗教的引导方式,现在我们所说的是以常识、科学 的佐证、科学的发现、以及我们平常日常生活的经验,透过这三种方式而来了解到 慈悲的价值观,并且负责任的去推动。我们现在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已经大 约有十到十五年之久了。 ~ 12 ~
在推动慈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知道内心这些不同的复杂的情绪都必须要去认 知,所以心理学必须要去学习,像刚刚所说的 Consciousness 的解读不应该只是用根 识来理解而已,而是要透过意识去理解的。如果意识能够获得改变的话,那么意识 的世界当中有不同的情绪这些我们都要去认知啊,所以现在我们有一种口号,就是 说健康的心灵、健康的身体,如同我们需要健康的身体般我们也需要健康的心灵, 将这一种的理念植入到现在的教育体制里面,从幼儿园起一直到十二年级都能够去 了解到了知情绪的重要性。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如果这样去推动的话,才有办法 遍布于七十亿人。
人类一体性概念 在这世界上的七十亿人里面有十亿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在几年前我看过一份 报告,有六十亿人自称为是有宗教信仰的,但在这六十亿人中大部分只是依循着某 个传统来自称为有宗教信仰而已, 实际上对宗教的教义却没有好好的去实现、 执行, 如果你好好的去执行的话,就不会以宗教为借口来杀害他人了,因为真正的这些传 统的主流的宗教教义都是讲到慈悲、自律、忍辱、知足等善良的伦理道德观念。如 果这些人真正去实践宗教所传递的教义的话,那么他们怎么可能会以宗教的名义去 造成相互的斗争?这是没有基础的!从人类的社会形成起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 以宗教的名义来造成相互的杀害。所以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最主要是以人类一
~ 13 ~
体性的观念来推动慈爱的价值观,希望人类的思想能够慢慢的获得改变。 现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最主要是以物质发展为起发点而建立的一种体制,所 以我们会觉得宗教是不需要的,会产生这种的想法,会觉得慈爱的推动是跟宗教有 关的,其实不是的!我们要知道慈爱对每一个人都是有利的,所以对一切有情众生 的这个慈爱心必须要去推动。 在推动的时候我们先要自己认同人类一体性的概念——七十亿人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来推动,我觉得是做得到的。虽然在一两年内我觉得没有办法 做到,可能性也不太大,但是我们好好去思维,从现在的教育体制里面作个改革, 也就是把所谓的世俗伦理的这一套教育元素植入到现在的教育体制里面,从小的时 候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就能够知道,如同我们需要健康的身体般,我们也应该要有足 够的知识来让自己获得健康的心灵。 透过十年、十五年,在这一种善良的健全的教育体制下所成长的孩子们,我相 信我们的世界就会获得改变。因为我们的下一代是在这一种的环境下成长的,所以 我们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我们确实也在作祈祷,希望我们所做的祈祷不是一种文 字上面的的表述而已,而是真正的能够付诸行动、能够变成现实的一个产品。 要不然的话,我们想到一切众生只能为他们回向、为他们流泪而已,除此之外 我们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到他人啊。但是如同像我们上述所说的如果以这种方式来推 动的话,那么我觉得我们的世界可以慢慢、慢慢的好转。如果我们人类的社会能够 充满着慈悲的话,那么这世界的和平是绝对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二十一世纪就可以 把它变为一个和平的世纪,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如果我们都把对方视为跟自己一 ~ 14 ~
样、一体性的话,那就可以真正的可以打从心里去爱护他人,不要马上就以己和他 的这种隔阂的执著来区分对方和自己。 你们今天来到这里所以是我的朋友,我就以一位老朋友的身份想要呼吁你们, 从内心里面建立人类一体性的概念!如果你们相互内斗的话,那么你要这样想:我 们在地球村这个大家庭里面总会待在一起、又会时常碰面,与其这样还不如和睦相 处,不是更好吗? 以前有位澳大利亚朋友在开会的时候跟我说,有一天他开车时不小心擦到了邻 居的车,他那时候对他的邻居很生气,于是他就不想要看邻居了,避开邻居出行, 后来他又仔细的想了一想: “我还是要跟邻居一起相处啊,如果就这样生气而不往来 的话很不好。 ”于是有一天他就到邻居家对邻居说: “上一次因为车子碰擦的关系我 不想理你,但从今起我不再对你生气了。 ”于是他内心里面就获得了一个巨大的释放 的感觉。你们互相之间也一定会吵架、闹矛盾等,你也只会跟认识的朋友才会打架、 吵架嘛,对不认识的人不会去打架、吵架,不是吗? 以前西藏噶当派的格西们说,真正会讲人的是非的这是人啊,树木不会讲、昆 虫不会讲,只是人会讲人的是非,而且是我们认识的朋友才会去讲。因为是我们认 识的朋友、是我们内部的人,那么我们的生存是要靠这种内部的人、认识的朋友, 所以如果你要快乐的生存的话和睦相处是很重要的。坦诚的面对他人、跟他人讲述 自己的想法,以这种方式来寻找和谐之道这是很重要的,这是我想要表达的第一个 内容。
~ 15 ~
推动宗教和谐 第二点我是个佛教徒,而且我过去五十年间在印度是属于流亡的状态,无论过 去发生什么, 确实也可以这么讲, 在印度里面确实能够包容这世界所有主流的宗教。 一开始是有数论派,之后像是行为派等以及耆那派,之后是佛教,有不同的这些婆 罗门的这些外道的信仰也在印度里面发生、形成,之后在国外像是犹太教、基督教、 回教以及之前的所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 ,从波斯所流传下来宗教信仰像所罗亚 斯德教在印度里面也是有的, 所以在这印度里面确实有现在这世界所有主流的宗教。 随着政治的因素虽然会有一些少数的斗争,因为政治的人士会去利用而产生这 种内斗以外,就以基本面来讲这些宗教能够和睦相处,这一点是做得非常好的。因 为印度是做得到的,现有的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们是可以看得到的,所以宗教之间 的和谐这不是一种梦想,它是可以成为现实的。 因为在这世界上最多人口国家之一的印度里面,印度算是最多人口的国家之一, 在印度里面因为已经做出了一个最好的范例,来证明了宗教之间是可以和睦相处的 缘故,所以无论是认为有造物主的宗教也好或者是否定造物主的教义也好,我们都 有一个共同的开示,那就是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慈悲的人、善良的人,我们需要自律、 忍辱等,因为具有相同开示的内容,所以这是我们共同的基础! 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基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确实有很多基督教的 修持者、修行者确实做得非常好,以德蕾莎修女来讲她确实做得非常得好!像印度 里面也有许多基督的传教师或修行者,他们建学校、盖医院等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
~ 16 ~
贡献。同样的在回教徒里面也可以看到,我有一些认识的回教朋友们,他们在这方 面对社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所以这一些的主流的宗教都拥有相同的对世人有利益 的开示。 但是在这世界上,慢慢的好像有一些人对回教有负面的看法,但实际上一位回 教的修行者曾经对我说过: “如果你有回教信仰的话,你就不应该做出任何血腥暴力 的行为,如果你做的话你就不是回教徒!因为造物主是阿拉,如果你真的对阿拉有 信仰、你尊重阿拉所说的话,那么阿拉所创造出来的情器世间都是值得你尊重的对 象,而不应该成为你血腥暴力的对象。 ”他说了一句非常好的话。从这一点我们可以 知道,这世界所有主流的宗教都有相同开示的内容,如果你真的好好去学习自己的 宗教教义的话对自己是绝对有帮助的。 我所谓的“主流宗教”的意思是说,像一些比较偏的传统,如拜太阳、拜月亮、 拜火等等这是另外一回事,我现在讲的主流的宗教指这些传统的宗教都有相同的开 示的内容,如果自己好好去实践、修持的话,以清净意乐去实践的话,所谓的宗教 应该要运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而不是某个礼拜某个固定的时间去教堂做祈祷 而已,不是的! 以基督教和回教来讲,因为他们承许有造物主的存在,所以这世界所有的情器 世间都是由同一个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所以这世界所有的七十亿人都同样的是造 物主的孩子,我们就更有理由要去爱护他人。 没有人会去说自己的造物主是一个嗔心的代表、是一个烦恼的代表,大家都会 说造物主是一个慈爱的象征、是究竟慈爱的代表,由这个慈爱的象征、慈爱的代表 ~ 17 ~
所创造出来的我们就更有理由来修学慈爱啊,因为我们是由慈爱的本质——造物主 所产生的、所创造的。 以耆那派来讲是否定造物主存在的,数论派分有神数论派和无神数论派,在无 神数论派里面认为没有造物主,佛教也认为没有造物主,尤其是佛教说到了自己是 自己的依怙、自己的安乐取决在自己的手上,所以说到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所谓的佛教,并非指外面的寺院是佛教,也是不指佛像是佛教,真正的佛教是 让自己的内心获得调伏。所谓“调伏”的意思,就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心识不随烦恼 所转,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不去伤害他人。为什么呢?因为伤害他人的话我们就会去 造恶业,无论你造作什么样的业会让他人产生困扰的话,那么这个就叫做罪业;如 果你造作任何的业会让他人产生幸福、安乐、快乐感的话,那么这个叫做善业。 我们去行善断恶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佛说要行善断恶我们才行善断恶的,不是 的!而是帮助到他人,以帮助他人的这种动机或行为,因为会对他人产生幸福,会 让他人产生安乐感、幸福感,所以我们要去做、值得我们去做。 一切的苦乐最主要都是来自于内心有没有调伏,是由此而来取决的,如果我们 内心获得调伏的话,就不会随烦恼所转、就不会随嗔心所转、就不会以嗔心来伤害 他人,所以佛说了“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唯有净化自己的内心、调伏自己的意乐, 才有办法来让自己获得安乐。 因为慈悲是真正能够帮助一切生命体的缘故,所以所有的主流的宗教都一致的 说到了慈悲、忍辱、宽恕以及自律等这些的教授。无论你承许造物主也好还是否定 ~ 18 ~
造物主也好,虽然就以宗义来讲有不同的哲学思想、不同的宗义,可是这也是需要 的,因为对某些根器不同的人,对他来讲有造物主的话对他是有帮助的。 比如我们华人讲阿弥陀佛,我们会觉得自己苦乐的这个控制权都是掌握在阿弥 陀佛手上、阿弥陀佛可以给我们安乐嘛,这其实就是一种造物主的观念呀!以我们 藏人来讲好像三宝掌控着我们所有的苦乐一样, 如果说一切的苦乐都是三宝掌控的, 虽然这个想法表示你对三宝很有信心,三宝也确实很有慈悲心、很有智慧、而且三 宝也具有相当强大的能力,那么我们请示具有这样一个圆满条件的佛陀——为什么 世界上会有这么多人为因素造成的灾难?如果佛陀能够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话。 以前我有位认识的印度的朋友,他有很强烈的信仰,他说我们这情器世间都是 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 既然是造物主创造出了这世界,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灾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他问我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才好,于是 就说: “造物主不但创造了净土也还创造了地狱,既然创造了地狱就不能空在那里吧? 要放一些人过去嘛,哈哈、哈哈! ”这确实很难讲啊,因为我们说了造物主具有极大 的慈悲心、具有极大的智慧,而且他是万能的、是全能的,但是这世界确实还有很 多的问题啊。 像最近在意大利,我们不同的宗教人士大家在一起集会,先是一位犹太教的领 袖来讲犹太教的教义,之后是基督教的领袖来讲基督的教义,之后一位回教的领袖 来讲回教的教义,他们每一位都说到了造物主的功德,确实对人类是有帮助的。总 之这些主流的宗教,因为我们都有相同开示的内容,所以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宗 教的和谐是可以做得到的。 ~ 19 ~
虽然在这世界上有不同的肤色的人们、不同的种族,像基督教大约有十亿人口, 回教有十亿人口,印度教大约有七、八亿,佛教的话因为中国、泰国、韩国、日本 等这些国家加起来应该有十亿左右吧。所以我们不同的这些宗教,在这世界上七十 亿人里面,我们同样都是人,既然都是人,为什么都要相互杀害?为什么不能相互 的帮助?这是其一。其二,所有主流的宗教信仰都强调了慈爱的价值观,所以好好 的去实践这一些的教授,尽量的减少我们贪嗔的烦恼,以法友的想法去善待对方, 这是我们要去做的、要去努力的一个方向。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推动宗教之间的和谐,在澳大利亚我认识的一个法友,他 是一位基督教很认真的修行者,我在公开演讲的时候,这位基督教的神父就为我向 大家做介绍,他在介绍我的时候说: “达赖喇嘛是一位非常好的基督教的修行者。 ” 于是当我为他向大家做介绍的时候,我说: “你是一位非常好的佛教的修行者,因为 你确确实实爱护他人, 你以慈悲的心来怜悯的对待他人, 尤其是帮助这些贫穷的人。 ” 我们都是一样的嘛,以他来讲他想尽一切的办法、尽一切的努力来帮助这些贫穷的 人,为他们提供教育方面的资源。 打从心里面尊重他人的话,他人也会欢喜的、也会尊重我们的,所以我的一个 很大的使命就是推动宗教之间的和谐,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一点,无论在世界的任 何地方举办宗教会议或集会的时候,我都会努力的去推动这个观念。因为你们来到 这里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所以无论你们从哪个地方来到这里,希望你们谨记上述所 说的内容,如果你们认同的话,回到自己的家乡的时候,请你们将这个内容跟其他 人分享。 ~ 20 ~
保护西藏的文化和生态环境 我想呼吁的第三点是,我从十六岁起就承担了西藏政教的责任,我们过去的做 法是什么呢?是属于封建制度, 这不只西藏是如此, 所有的地方几乎也都是一样的。 我从 1951 年开始就承担了西藏政教的责任,之后我想要去改革,虽然我有兴趣去改 革,但是却没有办法产生很大的效应。在 1959 年的时候我流亡到印度的同时我们就 建立了民主的体制,所以在 1960 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健全了民主的体制。在 2001 年的时候以民主的方式选举出我们的司政,从那时候起是以他为主,我只是担任幕 僚的工作给予建议,从 2011 年起彻彻底底的卸下了政治的担子,我不会去管任何政 治的事物。 但是我会做什么呢?西藏的文化和宗教是完完全全来自那烂陀寺的传承,也就 是在第八世纪的时候,由赤松德赞迎请了那烂陀寺的大学者寂护论师(又称静命论 师)来到了藏地,所以而形成了藏传佛教。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我们不只有健全的 律学、 《般若经》的菩提心的观修、六度万行的修持,就宗义上而言有非常完善广泛 的阐述,像接下来我们看的讲义你就可以知道了。 清辩论师写下了《中观心要论》 、以及《心要论》的自释《思择焰论》 ,在《思 择焰论》和《中观心要论》里面,你可以看到当时候清辩论师在世时的所有外道的 说法。以及陈那和法称菩萨有关量学的论著,而且寂护论师也写了有关量学的著作
~ 21 ~
《真如集论》 ,寂护论师的心子莲花戒大师也写了《真如集论》的注释,非常厚的两 册,所以在西藏里面量学是非常兴盛的。 而且在西藏藏人自己像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也写了《理藏论》 ,以及恰巴确杰 桑吉父子二尊也建立了如何以辩论的方式去辩证教义,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所以 在藏传佛教里面,如同藏人般去学习量学的是其他的语言工具所做不到的。在汉地 的佛教界里面对量学的关注确实并不大,而且不像藏人一样——藏人会去背诵、背 齐这些量学的本文,而来学习这些本文的注释,以破他宗、立自宗、反他驳的方式 来建立教义,所以藏传佛教的学习是不分闻思修、不分讲著辩的方式而来学习的。 我相信藏传佛教具有能够帮助这世界的元素,这个元素是什么呢?像以心理学 和量学来讲,可以植入到这世界的教育体制里面,我觉得会有帮助。流亡到印度之 后,我就呼吁这些的寺院,应该把寺院作为一个学习的中心,比如现在三大寺就有 学习科学的一个课程,既学习英文也学习中文等有不同的学习的部门和课程,所以 就以藏人而言,虽然我完全不再管政治方面的事物了,但是就以文化和宗教来讲, 我会尽可能的去努力来对世人做出贡献。 西藏因为地处世界屋脊这个高寒地带的关系,所以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是特别 需要关注的,要特别的谨慎、严谨,这一方面的议题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 你们来到此地也算是我的朋友,所以如同我刚刚所说的内容,无论是西藏的环 境还是那烂陀寺传承的这个内容的学习,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去关注,我相信你们也 会好好的去学习。 像日常法师的弟子们,有的在学习辩论,有的在学习这些大教典,像阿护原滇 ~ 22 ~
正在为你们教授,我听到了你们正在学习的这方面的消息,这是非常好的,你们一 定要再继续努力!
~ 23 ~
《入中论》正文解释 本论的传承 今天要讲授的内容是《入中论》 ,通常我们说《中论》的三大经典是非常重要 的,第一个是(龙树菩萨的) 《中观根本慧论》 ,第二个是提婆菩萨或圣天菩萨的《中 观四百论》 ,第三个是(月称菩萨)针对《中论》内义的解释即《入中论》 ,这《中》 、 《四》 、 《入》三部论著是最主要的诠释中观正见的三大典籍,其实这三论也如同十 三部大论典般是属于所有不分教派来学习的主要对象。 《入中论》本文的教授传承,我是从传授我具足戒的戒师林仁波切那里获得的, 林仁波切的老师觉那仁波切。 《入中论》的自释是很难得的,我是从萨迦的堪布贡嘎 旺楚那里获得的,这是很难得的一个传承,我已经获得了,堪布贡嘎旺楚也曾经坐 了好多年的牢,之后他来到了印度,于是传给我这个《入中论自释》的教授传承。 因为今天大多数来到此地的是属于日常法师的弟子,是跟格鲁有关的缘故,所 以我想再为你们传授宗大师所著作的《缘起赞》 。我小时候曾经背诵过《缘起赞》 , 那时候还算是蛮聪明的,我在一个小时之内就把它全部背了出来,所以你们要追随 我的脚步,看有没有办法在一个小时之内能否把它背出来。 确实很好,确实也很有加持!宗大师在通达了空性、证悟了空性之后,在缘起 性空的这个议题上、内容上彻底地断除了所有的疑惑,依由缘起现性空、性空现缘
~ 24 ~
起的缘故产生了极为强烈的信心,而写下了这部《缘起赞》 ,所以是非常有加持的一 部论典。我自己也无有间断的去念诵,而且每一天都去思维这部论的内容,确实对 我的帮助很大!说不定是说大话吧,但宗大师就像是第二尊龙树菩萨,确实是如此。 你们在讲格鲁巴的时候不要讲是黄帽啊,所谓的格鲁巴不是说对教派的执著, 而是要去看宗大师所著作的这十八函典籍,好好的去阅读!尤其是《中论》的解释 ——《正理海》 、以及《入中论》的解释——《善显密义疏》 ,这两者好好的去阅读、 去学习的话,你就可以去抉择这个著作者他有多么深奥的智慧,就可以知道。而且 在《了义不了义善说精髓》里面,详细的解释了唯识的见解、以及中观应成派和中 观自续派之间不同的立场,非常得好,写得非常好! 我认识一位 Varanasi 瓦拉纳西的梵语专家,他叫泽巴迪,他因为翻译了《了义 不了义善说精髓》的缘故于是我们就聊到了一块,我说: “这位《了义不了义善说精 髓》的著作者,可不可以进入那烂陀寺的大学者之列?”他无有怀疑的马上说到了: “不但是那烂陀寺的大学者,而且是大学者中的顶严。 ”他曾经这么说到,这确实是 如此啊。 宗大师的著作,像是《道炬论》的解释写到了《菩提道次第广论》 ,除了道炬 论》以外还写到了《教次论》等,但是宗大师《广论》的真正不共殊胜的一个著作 方式是在“奢摩他”和“毗钵舍那”里面看到的,所以写了《菩提道次第略论》和 《菩提道次第摄颂》等, 《广论》的“毗钵舍那”和《略论》的“毗钵舍那” 、 《了义 不了义善说精髓》 、 《正理海》 、 《善显密义疏》 ,透由这五部论我们可以知道宗大师是 如何去修学空性、如何去解读空性的,由此可以知道宗大师对空性是断除一切的疑 ~ 25 ~
惑。 而且并不是说宗大师在小时候就已经通达了空性,不是的!我们可以从宗大师 在上半辈子所著作的《金蔓论》和常啼菩萨的这个解释里面,可以看到宗大师对空 性的错误的理解;但是宗大师继续努力的来学习,并且做集资净障,做本尊与上师 无二的这个祈求,之后而通达了空性,而写下了《缘起赞》 ,这是很明显的。这部《缘 起赞》的传承,我是从库努仁津丹巴处获得的,他是一位非常平凡的出家人,是来 自库努这个地区,库努仁津丹巴的传承是来自于康萨多杰羌还是谁,这个我就不敢 确定了; 还有另外一位喇嘛是库努喇嘛滇津坚赞, 我从他的座前获得了许多的传承。
梵文曰:玛蒂亚玛嘎阿巴塔拉拿玛 藏文曰:嗡玛啦觉巴协恰瓦
顶礼曼殊室利童子
首先顶礼文殊童子!在西藏,藏译的经典,有关佛所说的经有一百多册、由大 师们所著作的论大约有两百多册。在这三百多册的经论里面,大约有十五册或二十 册是来自于汉语的翻译,像圆策大师的《解深密经》的著作就是从汉语翻译成藏文 的,除此以外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梵文。许多律藏的经典,跟巴利语系所建立的教义 的律经是一样的, 《般若经》多数都是来自于梵文所写下的典籍,而去翻译成一百多 册的佛亲自所说的经典,及其注释——也即大师们的解释,大约有两百多册。慈尊 ~ 26 ~
菩萨写下了 《慈氏五论》 , 之后慈尊菩萨的弟子无著兄弟等也写了许多有关 《般若经》 的注释,这是属于隐义现观道次第的部分;显义空性的部分是由龙树父子写下了《中 论》 、 《四百论》等,以及其他的《中论》典籍的著作者,由这些大师们来流传这个 显义空性深奥行的传承。 一开始的时候讲到“梵文云” ,为什么要这样讲呢?最主要是让我们了解到这 部论典一开始是来自于梵文的典籍,是为了能够饮水思源的缘故而写下的。 “玛蒂亚 玛嘎”是“中观” , “阿巴塔拉”是“趋入”的意思, “拿玛”就是“书名为” 。 为了能够在翻译的时候无有障碍,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会根据内容的不同而来 说到“顶礼本尊”或“顶礼诸佛菩萨”等,若是律藏的话,一开始的时候会“顶礼 一切遍智” 。如果是属于经藏的话,像是《现观庄严论》等,一开始的时候会去“礼 赞诸佛菩萨” ;如果是经藏的话,会去“礼赞诸佛菩萨” ;如果是论藏的话会去“礼 赞文殊童子” 。在此因为是论藏的关系,所以是礼赞文殊童子。 这是之前藏王所立下的规矩,由赤松德赞藏王邀请寂护论师到藏地建造了桑耶 寺,在藏王的命令下,在桑耶寺里面有不同的部门,分:翻译班智洲,最主要是做 翻译的;清净持律洲,像是传戒的时候是在这个部门的;不动静虑洲,在这个部门 里面,那时赤松德赞在世的时候有许多汉地的和尚来到了藏地,因为跟唐朝有密切 关系的原因,所以有许多汉地的禅师来到了藏地,所以为他们而安置了一个部门, 叫做不动静虑洲;居士咒师洲或白衣居士洲,以莲花生大师来讲他是在家居士,所 以为他们而特别设置了一个部门,这在印度里面是没有的;以及出离僧侣洲等不同 的部门。慢慢、慢慢的来着手进行翻译的工作,这些大师们的著作翻译成藏文的《丹 ~ 27 ~
珠尔》 ,有两百二十多册。 这里“玛蒂亚玛嘎”——中观的意思是什么呢?所谓“中观”的意思是说远离 常边和远离断边,远离了二边进入中道的这种观见为“中观” ,在此的“中”指缘起 所产生的中道,因为“缘起”二字本身就已经诠释了中道了。 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说到了“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 亦 是中道义” ,在这句偈颂里面也说到了“缘起”的“缘”字是观待他者、依赖他者, 也就是自己的性质和作用并非是以自力所形成、并非是由自己的力量而形成了自己 的性质和作用,一切的性质和作用完完全全的依赖他者、观待他者而已,以自力所 产生的性质和作用是没有的,所以由此而远离了常边。 在这个同时,缘起的“起”字是存在的意思、是有的意思、是形成的意思,因 为依赖他者,所以才能形成!在《缘起赞》里面说到了“藉由缘起因 说不依边见 此善说即是 尊无上说因” ,因为缘起的缘故,所以远离了自性而有的常边,因为观 待他者才能够形成的缘故,并非是完全没有、也并非是名言上的没有,所以由“起” 字而远离了堕落于断边的危险,而进入中道的。 这一种的基法真相——中道的这个内容,根据这个内容作出了解释,所以而成 为《入中论》 。最主要的依据是《中论》 , 《中论》确实是一部非常杰出的论典!在西 藏有一些的格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将整本《中论》的偈颂文都背诵下来,以奔 东本来讲会这么做,再来做解释,所以《中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著。一般来讲 在《中观理聚六论》里面, 《中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著,有关“广大行”的部分 是《宝鬘论》 ,有关“深见行”的部分是《中论》来做主要的诠释,讲到了“道第” ~ 28 ~
等这些“广大行”的话,搭配着《宝鬘论》的辅助,就能够圆满“深见”和“广大” 二行的殊胜。 提婆菩萨在《四百论》里面,好像没有很明确的外道的这个广泛的注释和唯识 的注释,因为唯识派的这个大师随着他过去的业力和愿力,最主要是从无著兄弟所 流传下来的。唯识派的见解,其实佛在世的时候在《解深密经》里面都已经说到了, 那时候确实有相应唯识派根器的众生,但是针对诠释唯识派见解的这个经典的注释 最主要还是由无著兄弟所发扬光大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四百论》里面并没有那么 明确的去破斥唯识派见解的原因。但是在《入中论》里面,确实在很明显的说出了 唯识派的立场之后而来做破斥,所以月称论师著作了《中论》的义释——《入中论》 、 以及《中论》的词释——《显句论》 , 《显句论》也是一本非常殊胜的、不可思议的 论著,所以以共相的角度或是以不共相的角度而言我觉得都有这样一个目的。 龙树菩萨所写下的著作,如同刚刚所说的像《中论》等的注释由他的心子圣天 菩萨来写了《四百论》 ,于是佛护论师再去写《中论》的注释《佛护论》 。之后清辩 论师去写下了《般若灯论》 ,清辩论师在《般若灯论》里面反驳了佛护论师的《佛护 论》的一些说法,在《般若灯论》里面作了反驳。在月称菩萨的《显句论》或《明 显句论》里面,针对清辩论师对佛护论师的反驳来做出了分析,再说出了否定(清 辩论师)的立场。从这三位大师之间的一个争论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中 观的论师里面,有一派的论师认为名言上可以承许自相,但是另一派却不承许有自 相,而形成了两大派。 如果清辩论师当时候没有这样反驳佛护论师的观点的话,那么就不会产生这两 ~ 29 ~
大中观论师之间的分歧了,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以共相的角度还是以不共相的角度来 讲,他们这么示现是有这样一个目的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大教典要相互学习 的原因,这很重要!如果你只看一部论典,你觉得这部论典是唯一的准绳、唯一的 依据的话,那么对不起你的见识没有办法获得广泛。 但是,如果你搭配着不同的论典来学习这些大教典的话,那么你就会知道这些 教典的说法为什么不同?它的观点、它的出发点为什么不一样?它的出发点是以这 个为主的,但是另外一部论典它作了这样的驳斥,它用的理由是什么?这样搭配着 来学习,也就是以这种所谓的破他宗、立自宗、反他驳的方式来学习的话,才有办 法对教典所要诠释的教义有更完整的了解。否则,你只会以单一的角度去理解,如 此你对教义就可能会产生狭义的这种认知。 我们透过大师们著作之间的争论,可以去知道他的观点是不同的,因为他以这 样的理由为背景而做出了这样一个反驳,这种学习的体制对我们是有相当大的帮助 的,而且这种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所以这些印度的大师们,他们会透过争论的方 式而来学习前后的这些大教典,西藏的大师们也是如此。但是慢慢、慢慢的,这些 三大寺里面最主要是以自己的大师们的著作为主,渐渐的却忽略了过去印度大师们 的著作,会有这一种的危险。 《入中论》的“中”字指的是《中论》 ,透过他的诠释来进入了《中论》的内 容、了知《中论》的内容,而称《入中论》 。
1.声闻中佛能王生 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 30 ~
“声闻中佛能王生 诸佛复从菩萨生” ,从如来、佛陀处听闻教义而来为他人 讲解者叫“声闻” , “闻”就是听闻、 “声”是对他人讲解,透过自己的听闻而对他人 讲解的声闻者; “中佛”就是独觉。声闻乘和独觉乘是从“能王”而生,由佛陀显示 教义而来产生了声闻乘的功德和独觉乘的功德。 那么能仁佛陀是由什么而生呢?能仁或牟尼最主要的主因是来自于菩提心和 空正见。所谓“佛”的意思,以藏文来讲就是“桑吉” ,即“净觉”的意思, “净” 是净化一切的罪障、净化一切的障碍, “觉”是了知一切的事物,为了要觉悟的缘故 我们心本身的定义叫做唯明唯观嘛,它本身有一个明亮境的作用、它本身有一个观 见境的作用,但是因为有了障碍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明观一切事物,为了能够真正达 到“觉”的作用,在这之前必须要把能觉的障碍予以净除,所以要“净觉” 。 为了要获得一切遍智,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叫做所知障,因为有了这个障碍, 它就会让我们无法看到一切事物,所以为了能够净除这一种的障碍,印度的大师们 对所知障如何定义的说法虽然是有所不同,但是以中观的论点来讲最主要是说到了 由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所产生的所知障,如果要把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断除的话烦 恼必须得断除啊,所以而说到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两者。 了知一切事物的障碍是由所知障去阻碍的,因为你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你必 须要了解一切的众生的根器,然而却由所知障去障碍了无障碍的自己而无法了知事 物,所以菩萨们要断除的障碍所指的最主要是所知障。但是所知障断除之前必须要 把烦恼断除才有办法,所以要去断除烦恼障。烦恼障之所以被称为烦恼,是因为任 ~ 31 ~
何一种心产生的时候它会让心续烦恼的缘故而取名为烦恼障。 这二障的断除靠的不是祈祷、不是发愿,因为所知障是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 而这个习气要断除之前烦恼先要断除嘛,因为烦恼有不同的种类而说到了八万四千 种烦恼,但是最终能够被贪、嗔、痴三者所涵摄,所以要断除烦恼我们必须要生起 对治力,对治力不是叫你去念咒、叫你去观本尊,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去了解到烦 恼是怎么执取境的?烦恼的对治力是怎么产生的?烦恼本身的性质为何?烦恼是由 无明而产生的,无明的正对治就是明嘛!就像你在学 A、B、C、D 的时候,你不懂 的话,为了能够去除 A、B、C、D 的无明,你光祈祷是没有办法的,念文殊心咒也 没有办法,你只能去学习这是 A、这是 B、这是 C、这是 D,透过了对 A、B、C、 D 的学习,才有办法藉由 A、B、C、D 的明,去断除 A、B、C、D 的无明嘛。同 样的道理,要去断除对于真相的无明的话,唯有透过觉明真相才能够去断除无明, 这也是为什么断除烦恼必须要以空性此外没有其他第二条路的主要原因。 为了使空正见能够断除所知障,必须要有强大的福报资粮才有办法,所以需要 有菩提心!透过了菩提心这个动机来累积广大的资粮,以这种摄持的方式来学习空 性,才有办法成为满足一切目的的诸相俱胜的空正见的观修。 这个并不是瞬间能够获证的,所以如同《心经》里面所说的“嘎代 嘎代 巴 日嘎代 巴日桑嘎代 播谛梭哈” ,以这样一种次序逐渐地生起道地的功德,当我们 的对治力越强的时候所破除的障碍(的层次)就会越细,所以依由这种破除的障碍 的不同或者所获取的证量的不同而来说到了道地的不同,所以在此说到了“诸佛复 从菩萨生” 。当然,在学加行道的时候说到了外缘善知识等,透过这一种的外缘而来 ~ 32 ~
产生,所以诸佛从什么而生呢?诸佛复从菩萨生。 “大悲心与无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那怎么会成为菩萨的呢?是透过大悲 心和无二慧来成为菩萨的,所以如同《宝鬘论》里面所说的“欲自及世间 得无上 菩提 菩提心为本 坚固如山王 大悲遍十方 不依二边智” ,在《宝鬘论》里面说 到了成佛的主要三因,在此也是。 但凡想要获得一切遍智的话,一切遍智的成办因缘——菩提心必须要生起,菩 提心的主因——近取因就是大悲心,这一种的悲悯心要发起!所谓的菩提心指的是 具有二希求的发心嘛,所以首先必须要希求他利之发心。为了能够救护众生,我们 在这之前必须要知道众生现在遭遇的痛苦是什么,如果要知道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 空正见。因为一切的痛苦来自于烦恼,烦恼来自于无明,无明最主要指的是真实执 著,知道了真实执著是可以断除的、知道了真实执著可以从相续当中彻底的远离, 以闻、思、修的方式获得了这种决定和把握的话,才会产生灭谛是存在的信心,所 以在此说到了“大悲心与无二慧 菩提心是佛子因” 。 在《宝鬘论》里面所说的“菩提心为本 坚固如山王 大悲遍十方 不依二边 智” ,这个“不依二边智”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要希求菩提的话,那么你必须要先知 道菩提是存在的呀, 为了能够让我们知道菩提是存在的, 也就是大菩提是存在的话, 那么首先要知道解脱是存在的,为了能够知道解脱是存在的必须要有空正见,除此 以外没有办法相信解脱是存在的。 而且为了能够令一切有情众生远离痛苦,我们如果没有看到众生的痛苦是可以 被解脱的话,那么我们最多只会对他们产生怜悯心而已,不会对他们产生责任感的 ~ 33 ~
怜悯心——也就是想要救护他们的这种责任感的怜悯心,所以叫做不依二边智。在 此也这么说了,为了能够成为菩萨,所以我们需要“大悲心” 、 “由大悲心所产生的 菩提心” 、以及“无二慧空正见”这三者,在此的“菩提心”指的是学习希求菩提愿 心的这个菩提心。 现在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能够解除痛苦,如果这么学习的话是绝对有帮助的,在 这世界上诸多的人为的灾难、问题,一方面是来自于爱我执而产生,就是因为这种 爱己、爱我的这种想法,哪怕上至国家、下至每个家庭的成员,像是夫妻之间如果 只想自己利益的话就会吵架嘛,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也只想到自己的国家为优先的 话那就会产生争斗,所以爱己的这种爱我执,爱己的这种强烈的立场,这种坚决的 执著,确实会产生许多的问题啊! 所以要爱护他人,不只是想要他人远离痛苦而已,更是“我必须要负起责任来 帮助他人解决痛苦” ,是具有这种责任感的悲悯心!这种悲悯心要生起的话,首先必 须要认清楚对方的痛苦是可以被解除的、解脱是存在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当我 们在产生贪嗔的时候,会看到一个真实的相,这种的真实相会产生真实执著,由此 而产生贪嗔,这是很明显的。 我有位认识的朋友(叫艾伦派克) ,他是美国的科学家,现在应该有一百岁了 吧,不知道有没有去世,以前他八十四岁的时候我第一次跟他见面,因为他的这一 些临床经验我非常欢喜的缘故,所以之后我又特意去见他,那时候他已经九十七岁 了。他不是佛教徒,也没有宗教信仰,他擅长治疗那些罹患忧郁病症者,他拥有非 常丰富的临床经验,几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最主要是治疗这些由嗔 ~ 34 ~
恨心所产生的忧郁症病患者,他的专业是如此。他说: “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我们 会看到一个讨厌的对象,会有这个讨厌的看法产生,但实际上在这个看法里面,百 分之九十以上的看法是内心反射出来的假相而已。 ”他曾经这么对我说,他不是佛教 徒,他是位科学家,他是根据事实而去说话的。 因为他是西方科学家的缘故,所以我问他贪心怎么样?他说贪心没事,贪心的 这种看法没事。但是以佛家来讲的话,嗔心之所以产生最主要是由于贪心嘛,贪心 越强,针对贪境产生损害的时候就会产生嗔了嘛,所以嗔的因是贪、贪的因是来自 于无明,所以佛家是这么有系统的、严谨的讲解,但(艾伦派克)他是这么说的。 他所说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看法是内心反射出来的假相)跟《中论》里面所 说“业烦恼灭故 名之为解脱 业烦恼非实 入空戏论灭”是一模一样的!轮回的 业是来自于烦恼,烦恼是来自于什么呢?烦恼是来自于非理作意,也就是不符合实 际的非理作意,烦恼是来自于非实的非理作意。因为我们在看任何悦意的事物或不 悦意事物的时候,我们会以妄念来记取了、添增了境上的悦意和不悦意,再进而的 产生了贪和嗔。这种强烈的悦意的看法和不悦意的看法,因为如实的根据我们的看 法般去执取的缘故,所以好会变成百分之百的好、坏会变成百分之百的坏,而来产 生了贪嗔。
因为这个非实的非理作意是来自于真实的执著戏论,所以之后说到了入空戏论 灭,非理作意的产生会带来贪嗔的过患,这个跟科学家所说的是一模一样的。像我 们大家也都有经验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贪、都有嗔,我们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 35 ~
当我们在产生贪嗔的时候,当你很生气的时候,你对那个生气的对象并非是非理作 意去记取的,如果他真的是以自己的力量去形成这种讨厌的对象的话,如同你今年 看到他是这么的讨厌般,那么你明年看到他时也会这么讨厌、后年看到他也是这么 讨厌、每次看到他都会非常讨厌,而且大家都会讨厌他才对,但是不会这样啊!有 时候我生气的时候会觉得: “呃,他真的很坏,王八蛋! ”等等之类,但是明年、后 年再看到他的时候会觉得: “咦,他还好,挺不错。 ”不是吗?我们都会这样的。 但是非理作意去执取这个对镜的时候,会觉得: “他就是这么坏,他本身就是 这么坏,以自己的力量就是这么坏! ”如果真的是如此的话,不应该明年看到他的时 候态度会改变嘛,今天看起来是讨厌的,可是明、后天看的时候就不那么讨厌了, 或者是今天爱得死去活来或喜欢得不行的对象,明、后天看到的时候觉得: “咦,奇 怪,怎么变丑了?”就会有这种的看法嘛。所以就是非理作意去添增了我们看境的 悦意和不悦意,这是很明显的,如同刚刚科学家所说的,所以业烦恼来自于非实的 非理作意。 这个非理作意来自于真实执著的戏论,那么这个真实执著的戏论要怎么灭除呢? ——入空戏论灭!为什么会去添油加醋?会添增境上的好与坏?最主要是因为我们 觉得事物的一切作用都是以自力的力量真实的产生了,因为这样一个基础,在这样 个基础之上而来以非理作意去添增事物的悦意和不悦意的这种性质。所以透过了空 性真相的认知来净除一切非理作意的这个所依,总之实执抓到的那个点——实执所 依是要彻底断除的,这是很重要的! 唯识派虽然也破除了外境,因为破除了外境的缘故,贪嗔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 ~ 36 ~
随之减少,可是唯识派却仍然执取内在的感受,为了破除内在感受的执著而只讲无 有外境这没有用嘛,虽然你(唯识派)说到了无有外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去减少贪 嗔,可是在缘取内在感受的时候仍然会产生贪嗔啊,所以这种的执著还是仍然存在 的。 中观师说,无论是外在的事物还是内在的感受都是无有真实、无有谛实的,这 样的话他破除实执所依会更加的强烈,可是在讲解所遮的谛实为何的时候就有不同 的粗细的层次了。所看到的一切皆非自相、皆非自力而有,所以而说到了名言上无 有自相,这一种的说法对破除实执所依就非常强而有力了,所以在中观师里面就形 成了两派,由所遮的谛实是否会被根识所见而产生了两大派的说法,这在宗大师的 著作里面很详细的作了解释。 我们根识看任何事物的时候,会觉得这一切的事物都是以他自己的力量形成自 己的性质和作用呈现让我们看到的,我们如同这个看法般会去执取,执取之后就给 了非理作意能够去添油加醋的这个基础了,如同我刚刚引用的科学的佐证,而且我 们的经典里面是这么有系统的诠释烦恼形成的过程,所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要反复的 观察这也是很重要的。 以我个人来讲,现在是一位八十二岁的老人了,我对空性的思维已有六十多年, 慢慢的思维空性的缘故,大约在五十年前,你们刚刚所说补特伽罗独立之质体空的 这个概念,也就是会觉得身心被我控制、我控制身心的这种控制者的“我”是绝对 不存在的,那时候粗分“无我”的这个概念是形成了。那时候我的心里面会觉得很 痛,一般来说我们会觉得“我”是很扎实、很真实的,如同我们所看到般好像有个 ~ 37 ~
真正的“我”的存在,但是这个“我” 、这个补特伽罗,他只是完完全全依赖着身心 而有,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我”的时候,那时候内心里面确实是产生一个非常强烈 的空的感觉,而且我有许多的法友们也有同样的感受。 但是同样的空的感受,转移到其他蕴体上面或法上的时候却没有了,所以从此 我就知道了,如同《宝鬘论》里面所说的“何时有蕴执 尔时有我执 由我执有业 由业而有生” ,确实如此啊!如果没有断除“法我执”的话最细微的“人我执”是断 除不了的,所以我之前所了解的“人无我”原来只是粗相的“人无我”而已,并没 有断除细微的“人我” 、并没有证悟细微的“人无我” 。 大约在三十年前, “一切诸法为名识施设而有”的这个概念就非常强烈了,因 为这种概念非常强烈的缘故,所以当我在看你们的时候,虽然我看到你们好像从境 上而有,但是我内心里面相信这是错误的看法,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来破除一切 实执所依。 “法无我”不了解的话, “人无我”的认知仅能存在粗相的“人无我” ,除此以 外细微的“人无我”是不可能了解的,因为唯有细微的我执破除的时候,才有办法 破除细微的“人我执” 。所以随着空依有法的不同而来说到“人无我”和“法无我” 以外, “人无我”和“法无我”在所遮的这个谛实上面并没有任何粗细的差别,这个 内容你们要好好的去观想、好好的去思维,搭配着这些大教典去学习。之后慢慢、 慢慢的从内心里面,先有闻所生慧,之后再有思所生慧,所以在《入中论》里面说 了“无我为度生 由人法分二” ,由这样一种“无我”的听闻,反复的去思维,再加 上自己的觉受,才有办法去相信解脱是存在的! ~ 38 ~
所以所听闻的内容都要相应到日常生活当中,都要将它实践到日常生活当中, 所听的内容都要去修行,这是很重要的,而不只是在跟随着念诵而已。所以在宗大 师的《广论》里面说到了“今勤瑜伽多寡闻 广闻不善于修要” ,宗大师自己也是“最 初常求广大闻 中达经论皆教授 最后日夜勤修持 一切回向为弘法” 。 宗大师自己 也是好好的广大的去学习,学习的时候不是针对一部经典而来学习,不会说这是格 鲁的经典、这是噶举的经典、这是宁玛的经典、这是萨迦的经典,他不会这样去区 分, 他会不分教派的去学习, 所以说到了不应该只是对单独的几部论典而感到满足, 而应该要广大的听闻和学习,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不只是能够去消文从梵文曰一直 到最后的那句话,而是要搭配着不同的大教典,以辩论的方式而来了解到教义,所 以不应对几部的论典马上就感到满足。 以我们藏传佛教的教徒而言,我们应该要去学习萨迦、噶举、宁玛、格鲁的经 典, 这是很重要的! 不应该因为你是宁玛派的关系所以就把格鲁派的经典丢在一边, 不应该这样;或者你是格鲁派的关系就把龙钦绕降巴的著作丢在一边,这也不行! 所以无论是萨迦、噶举、宁玛等,这些大师们的著作都要去学习、都要去了解,这 样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只有“最初常求广大闻 中达经论皆教授”之后,才有办法 通达一切的经论为教授,所以要去了解四派的教义,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 39 ~
第二天之说法前佛法介绍 如同像讲闻佛法的教义般,任何一切行、住、坐、卧的行为之所以会相应于善 或者相应于恶,最主要是来自于自己的动机。我们虽然所听闻的是佛法,但我们的 动机是随着世间八法所转,或者是为了今世的名闻利养而转的话,在此我们所听闻 的内容是菩萨的经藏所表达的内容,所以不应该只为自己或自己的解脱,因为这是 跟大乘经藏有关的内容,所以不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而来讲法的,如果是为 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而来讲法的话就同等于买卖佛法,这是讲法必须小心、注意的事 项,所以无论就讲者而言还是闻者而言,都必须要以清净的意乐来去讲闻佛法的教 义。 如同刚刚你们所做的祈愿文般“愿消三障诸烦恼” ,三障烦恼希望能够消除, 这一种的消除,并不是以靠祈祷或祈求佛陀转赠给我他内在当中证量的方式,来让 我们消除烦恼,这是没有办法的! 如果你承许造物主的话那说不定可以这样做祈祷,但是我们佛教不承许有造物 主的存在。那么三障烦恼要如何消除呢?三障的烦恼最终是来自于无明——也就是 对真相的不知、甚至于颠倒执取真相的这种邪执,唯有透过真相的了解、真相的明 了才有办法尽除三障烦恼,所以而说到了“愿得智慧真明了” 。 在此的“智慧”指辨别善恶的智慧,我们人有这一种殊胜的大脑能够从多元的 角度来观察真相,不仅是暂时还有究竟,我们可以以非常深远的方式来观察真相为 何,借由人脑的智慧,让我们去了解世俗的幻象如何?世俗的真相为何?以及胜义
~ 40 ~
谛究竟的真相为何?所以是透过真相的认知来而去消除三障烦恼的。 这句偈颂文的前两句“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真明了”遍布了一切佛法的 教义,包括了巴利语系所建立教义的内容以及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义的内容。之后 又说到了“普愿灾障息消除” ,一切内、外、密的障碍都能够消除,让我们能够顺利 的修道,最后“世世常行菩萨道”指的是大乘教法的教义。 “愿得智慧真明了” ,要明了的智慧,由菩提心摄持为助伴的情况下,以这种 方便和智慧无二的方式而来修学的。所以当我们在听闻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听闻的 目的不只是为自己,也为了一切有情众生都能够获得无上菩提,以这样一种意乐来 去听闻佛法。讲者也是以清净的利他的意乐,如同宗大师所祈愿般的——愿教法未 遍布的地方能以慈悲心和智慧将教法遍布到每一个角落。 在讲解的时候,如果只是以消文的方式逐字讲解的话,那么这样讲解的方式就 是一般般而已了,但宗大师在讲解《广论》 (亲近善士)的时候说到: “自未调伏, 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须先调伏自类相续。 ”而且要怎么调伏呢? “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全无所益。 ”这样 的话是没有帮助的。我虽然并没有办法用很大的证量为你们作讲解,可是我会尽力 的修行,根据我所修行的内容来给你们做讲解,所以在昼夜六时,我每一天无有间 断的至少会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来做功课修行、来去思维,我所修的内容最主要是 菩提心和空证见,以这两颗心为主。虽然同时我也修学了很多密法的仪轨,但是最 主要的成就、让我感到最受益的,是来自于菩提心和空证见的观修。 我也是具有三毒烦恼的众生,我跟你们一样都是人,都有同样的大脑,你们也 ~ 41 ~
是随着三毒烦恼所转, 所以我们的思想的模式基本上是一样的, 无论是生理的层次、 心理的层次还是情绪的层次我们都是一样的,所以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我所获益的 内容分享给你们,因为我们基本的层面都是一样的,我们有相同的大脑、相同的情 绪、相同的生理,所以我相信如果你们去做的话绝对会有帮助的。 请善谛听,透过这种方便和智慧双运的方式,在此的“方便”指的是广大的世 俗谛,根据世俗谛的真相所产生的修行,像是慈心、悲心、精进等,这是属于方便 品, 以悲心为根本所产生或者以慈悲为根本的菩提心所摄持的善行, 都属于方便品。 智慧品,最主要是透过真相的观察,一般的智慧可以分“通达五明的世俗的智慧” 及“通达胜义的空性的智慧”等,如果是“通达五明世俗的智慧”那么对于利他是 有直接关系的,但当我们在讲解“通达胜义的究竟的空性智慧”是对于自己的烦恼 的减除有直接的帮助,间接的分享给他人、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让他人了解 这个胜义的真相来断除心续的烦恼,会有间接的帮助。 总之,我们所学的智慧,应该要应用在如何调伏自心当中,这是为什么龙树菩 萨在《中论》最后的第二十七品(观邪见品)中说到了“瞿昙大圣主 怜愍说是法 悉断一切见 我今稽首礼” ,说到了这么一句偈颂文, “悉断一切见” ,为了能够断除 一切的邪见,而来怜愍说是法——为众生说法。所以佛所说的法,其实是为我们来 讲解真相如何、让我们了解真相是什么,根据真相再来闻、思、修,以这种的方式 来调伏自心,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方法! 因为佛经里面说到了“佛说罪莫能洗涤 佛手无能取众苦 证无能转他人 唯 示法谛得解脱” ,确实是如同佛经所说般的,佛陀所说的法确实是非常尖锐的,因为 ~ 42 ~
说到了自己的快乐和痛苦掌握在自己手中,如果自己好好做就会获得幸福、快乐, 自己不好好做、 伤害他人的话自己就会获得痛苦。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想要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成办并非依靠他者, “佛证无能转他人”也就是这个意 思,佛陀所获得的证量的功德没有办法像礼物一样转赠给他人,佛证无能转他人而 说到了自己是自己的依怙、自己是自己的怙主,其实自己的离苦得乐的责任完完全 全在我们的肩膀上面,所以透过了自己是自己的依怙的这个真相的认知,导师释迦 牟尼佛自己也是透过多年的苦行最终获得正觉的果位,甚至我们在菩提迦耶可以看 到佛陀的苦行林,有时候我们会这么想:导师释迦牟尼佛代替我们,为我们示现六 年苦相,佛陀已经做了那么多苦行了,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么努力的修行,有时候会 有这种想法,这是错误的!佛陀这么示现的原因就是要让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要获 得证量的话,唯有透过努力再努力才有办法获证。 “怜愍说是法 悉断一切见” ,佛陀是怎么说法的呢?就以一般共相的说法来 讲,佛陀获得了正觉果位之后说了一句偈颂文“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有如甘露此 法我已得 若示于他无有谁能知 不如住于无语森林中” ,所以暂时先不说法,之后 由憍陈如等五比丘众祈求的缘故,而来初转法轮说了“四谛十六行相” ,也就是说了 之前当时世人未曾听过的佛法。当然无常的这些粗相法是听过,像是外道说到了无 常等粗相的说法,但是在此世人无知的法为“无我”和“空”的这种概念,这是当 时候世人无法接受的法,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而说到了“三十七道品” 。 之后慢慢的随着众生求学的心态越来越强烈,以及他的根器慢慢增上的同时, 佛陀转了第二次的无相法轮,也就是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义的最主要的依据,即我 ~ 43 ~
们所谓的《般若经》以及我们平常所念诵的《般若二十五颂》——《般若心经》 , 《般 若经》是在灵鹫山为众生讲解的,这是属于第二转法轮。佛陀在广严城所讲解的经 典为三转法轮,有这一类许多的经典;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像《涅槃经》这是一者、 以及《白月智慧经》 、 《如来藏经》等,有不同的种类。 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的话,初转法轮是四谛法轮,在此说到了佛教教义一个最 基本的结构,这时候以什么概念而说的呢?是依因果缘起的概念来说的。因为由苦 因而产生苦果,如果要乐果的话必须依赖着乐因而有,所以是根据了苦的这个污染 谛而说到了因果二相即苦谛和集谛,以及根据了清净谛而说到了灭谛和道谛二相。 那时候并没有说到轮回者的补特伽罗——“我”的一个独立质体而有的存在,并没 有这么说,那时候说到了因果缘起。 在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也即无相法轮的时候,说到了灭谛的性质为何,灭谛应 该由什么的方便而获证,而说了详细的空性的解说。虽然灭谛是以灭分而安立,可 是灭谛的性质去寻找之后如同《中论》的典籍中说到了这是胜义谛,而且有一派认 为这是法性。像《中论》的偈颂文来讲“业烦恼灭故 名之为解脱 业烦恼非实 依 空戏论灭” ,如果是“依空戏论灭”的话为道谛,如果是“入空戏论灭”的话为灭谛, 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所以针对灭谛的内容做广泛的解释为第二转无相法轮的解释。 在第三转法轮《如来藏经》说到了具境的光明,由此来奠定了将来引导到密咒 金刚乘的基础。因为在二转法轮无相法轮的时候说到了境的光明,也就是境上的空 性,所以叫境光明;但是在三转法轮《如来藏经》的时候,最主要讲到了具境—— 识的光明,由此而引导到密咒金刚乘。所以导师释迦牟尼佛无论说任何的法,都被 ~ 44 ~
这三转法轮的内容所含摄。 在印度里面有许多的大师针对这些经典写下了许多著作论典,像龙树父子和无 著兄弟等,因为《般若经》的内容可以分两者,一个叫显义空性、一个叫隐义现观 道次第,有关显义空性的内容由龙树父子发扬光大、隐义现观道次第的内容由无著 兄弟发扬光大。 一开始佛教的大寺为毕噶玛拉希拉,之后为那烂陀大寺。那烂陀开始衰败的同 时,由毕噶玛拉希拉另外一所佛教的大寺正在兴盛。这时候在西藏藏地里面,也就 是第七世纪、第八世纪、第九世纪的时候在藏地里面佛法非常得兴盛,从第七世纪 开始到第八世纪的时候迎请了寂护论师到达藏地如同之前所说。 之后衰败了,藏地变成四分五裂的状态,在阿里那个地方,阿里的法王必须要 邀请印度的一位大学者来藏地,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于是迎请了阿底峡尊者来到藏 地,阿底峡尊者写下了《菩提道炬论》 。也就是将修行的内容总摄到三士道的这样修 行的一种方式,他并非以破他宗、立自宗、反他驳的方式而来写下的,最主要是根 据当时当地人民的信仰,依据信仰的基础之上而写下了三士道的一个次第,由此而 形成了噶当派,噶当派又分噶当大论派、噶当道次派以及噶当口诀派三派,形成了 噶当三派,所以有了《道次第论》 ,一开始是这么行成的。 像阿底峡尊者也引用了《中论》来诠释空性等,如果要好好的学习《道炬论》 、 彻底的了解的话,就必须得要了解三藏经典的内容,来搭配着解说才行。如同之前 所说的,宗大师在写《菩提道次地广论》的时候先说到了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这 种一般的说法,如同噶当的先贤大师所说的,到了上士道后面的“毗钵舍那”的时 ~ 45 ~
候,最主要是依据了《中观》的论著作而来做解说的,所以在学习《菩提道次广论》 的时候,有时候阿底峡尊者也会这么说。 因为我们要学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意义的学 科来学习,就像天鹅只会在水中汲取乳的精华般。虽然有这么说,确实也是如此, 但是就以“依共教承”的方法来讲的话不是这样的。以藏译而言,导师释迦牟尼佛 说了一百多本厚厚的经典,初转、二转、三转法轮都被含摄在这一百多册厚厚的书 籍中;以论典的著作来讲有两百多册,这些都要相互搭配着来学习,让自己真正透 彻的了解佛法的教义如何,最主要以破他宗、立自宗、反他驳的方式来了解,由此 而生起定解,这是唯一的途径!否则的话我们只会说: “因为佛这么说了,上师这么 说了。 ”如果就以这种方式来学习的话,虽然我这么讲不太好,但这样就类似如履薄 冰的那种感觉,所以了解、学习这些大教典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阿底峡尊者写了《菩提道炬论》之后,像宁玛派也有相似的道次第的论著,如 同龙钦绕降巴的《七宝藏论》 、 《三休息》 、 《三解脱论》 ,像《如意宝藏论》的这种引 导方式跟道次第的引导方式是很像的,以《三休息》和《三解脱论》来讲说到了《禅 定休息》 、 《幻化休息》以及《心性休息》的这个引导的方式也跟道次第的引导的方 式非常的相似,我也获得了这些的传承,而且我也做观修了。 如同《道炬论》般,萨迦派有《道果论》 ,说到了三相、三续,三相的引导方 式跟道次第的引导方式是非常相似的,以噶举派来讲有冈波巴大师所著作的《解脱 庄严论》 ,在霞拉瓦的著作里面也有这种引导方式,类似这种引导方式般的来引导, 所以在藏传佛教里不分教派的,无论是萨迦派、噶举派、宁玛派、格鲁派等都是这 ~ 46 ~
么引导的。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觉囊派说了“他空论”而去排斥,我觉得这也是不需 要的,因为觉囊派的“他空论”是根据具境的光明而来说“他空” 、是根据境光明而 说“自空”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没有矛盾了。 所以“具经验上师 观已成一处” ,如同悲青洛桑确坚所说的,这一种觉囊派 的“他空”论述,并非以显教的观点来去讲解的,而是以密教无上密的这种具境光 明的观点来说的。以现在的一个状况来讲,像觉囊派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个以辩论的 方式来进行学习的大寺院也已经建立了,所以他们确实所做的事业是完完全全符合 教法的事业。 在现在这个时代,如同我之前所说的,平常我们在讲解《广论》的时候,其实 这种引导的方式是“依别众生”的引导方式,因为最终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密咒金刚 乘的修持而来引导的缘故,所以《广论》的这种引导方式是属于“依别众生”的引 导方式——依赖个别众生根器的引导方式。可是我们一般在引导教法或者在介绍佛 法的时候,必须需要遵守“依共教承”的引导方式——依据共相的教法的传承,以 这样一个引导的方式去引导才对。虽然“依共教承”也可以最终融摄到四念的这个 修持是没有错的,但是这种四念的修持搭配着大教典来讲解的话,才有办法产生定 解。 以前没有来过达兰萨拉的人请举手,或者没有接受过这种讲法的人请举手,看 来很多都是新来的,我平常会这么说,在康地有一位居士去拜见寺院的住持,但是 去拜见住持的时候,住持的侍者说: “住持不在。 ”于是居士问: “我要见住持,请问 住持去哪里了?”这位侍者也蛮会讲话的,他就很直接对居士说: “我们的方丈恐吓 ~ 47 ~
老公公、老太太们去了。 ” 其实佛法的教义学习之后会让内心产生无比的欢喜,因为会看到了灭谛的存在, 因为了解了真相之后会打从心底的产生喜悦、欢喜,会觉得如此的不可思议!因为 我们不懂真相,所以被贪嗔所骗,会觉得自己怎么会这么的愚蠢;但是因为看到了 真相就在那里,所以内心就会产生无比的欢喜、喜悦,会朝向解脱的这个方向,会 心生安乐! “如果你们不相信三宝的话,你们会堕入地狱,你们会堕落金刚地狱! ”虽然 是如此没有错,像《俱舍论》里面也有说到,从菩提伽耶开始算起一直到俱善那二 十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种类的诸多的地狱,假使从菩提迦耶这里的地面往下钻个洞的 话,如果真的到了二十俱善那的话那应该是到了美国吧?所以像这些的说法就不是 如言可取了。像《俱舍论》里面所说的须弥山和四洲等,虽然我这样说可能有点不 尊敬,但我觉得这是没有办法被证实的。像蕴、界、处、心、心所、业等的这些解 说,在《俱舍论》里面解说得非常好,但至于须弥山和四洲的解说我就不太认同。 龙树菩萨也这么说,讲到了地狱等的解说,确实也会令人畏惧、害怕的,确实是有 的。 但是我们的心续应该以智慧为助伴的情况下来修行的话,我们才有办法打从心 里面相信:从我们内心上可以成办一切遍智,可以圆满自、他两者的事业!但是我 们的心续被烦恼所转而去做出烦恼的行为的话,由此我们需要去承受诸多的痛苦, 而且这些痛苦是不可思议的。往好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安乐,从坏 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获得不可思议的痛苦啊,如果痛苦是不可思议的话就是地狱 ~ 48 ~
嘛,那么由这个逻辑来推地狱存在是有可能的,这是有理由的。 所以佛教的教义好好去思维的话,其实给予自己所带来的感受或情绪更多的是 喜悦和欢乐才对,因为有了这个喜悦,在这样一个喜悦的氛围下、状态下去修道才 对。若想着: “我没有这根器,我是下根者,我没有办法呀,我会堕落地狱啦„„。 ” 以恐吓的这种畏惧的心态而来修法的话,这不是正确的学法的态度。苦苦是我们每 一个人不想要的,以坏苦来讲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世间荣华富贵的享受,虽然有这些 安乐的享受可是仍然有诸多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灾难,这一切最主要的问题就来自于 我们受到了烦恼的操控,由烦恼操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苦蕴而导致了这一切种种的 问题,所以行苦才是最主要的苦的根源。 如同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知苦指的是行苦,我们要知道行苦的过患,所以佛 法的教义应该以广泛的角度来去学习、观待的话,内心有什么样的问题就直接的提 出,透过了教典让自己来寻求答案,只有搭配着上下的这些论文、经文、著作互相 的学习,我们才有办法来去除内心的疑惑。 今天在此像常师父的弟子们,你们最主要学的是《广论》没有错,可是我们要 知道《广论》的依据就是这一些的大教典,这一些大教典必须要好好的去学习,搭 配着大教典来学习《广论》的话这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式。从日常法师在世一直到现 在,所建立的这个学习制度是非常好的,藏传佛教的学习是非常好的,而且你们也 以辩论的方式来学习,这种学习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希望你们不是只学噶当大论派 的这种修习的方式,应该以噶当大教派引导的方式来好好的学习,希望你们一定要 铭记在心! ~ 49 ~
现在要讲解的是二转法轮无相法轮的内容, 《入中论》的依据是龙树菩萨所著 作的《中论》 , 《中论》的注释也就是这部《入中论》 。以密来讲的话,龙树菩萨对于 《密集金刚》的这个“生起次第”说到了《总作》 (Mdor byas) ,加上这个续经而来 写到了《结经》 (Mdo bsres) ,之后龙树菩萨(根据“密集金刚” )又写了《五次第 论》 ;由龙树菩萨的心子圣天菩萨写了( 《五次第论》的)义释《行摄》 (Spyod bsdus) , 这一切都依据着“密集金刚本续”而来写下的缘故,所以月称菩萨又写了“密集金 刚”的解释为《明句论》 ,由此而来引导密咒金刚乘。以显教来讲,龙树菩萨写了《中 论》和《中观理聚六论》等。
2.悲性于佛广大果 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 故我先赞大悲心
“悲心于佛广大果 初犹种子长如水” ,月称论师在写《入中论》的时候一开 始所礼赞的对象并不是佛菩萨或圣本尊,而是将大悲心作为礼赞的对象而来写下了 这样一个礼赞文,这是有他的一个特别目的的,他的理由是什么呢,在此说到具有 慈心的大悲心! 如同自己无法忍受这种痛苦般,转移到他人身上的时候体会到他人也无法忍受 类似这种的痛苦,于是而产生极为强烈的悲悯心——不忍他人遭受痛苦的这种怜悯 心。哪怕他暂时拥有着荣华富贵的享受,但是他现在正具足着行苦的缘故或坏苦的 因缘的缘故,所以对他也产生相同程度的悲悯心,由此为了能够去除一切有情的痛 苦,我必须要尽一切的努力来尽除他们的痛苦! ~ 50 ~
为了能够产生这种的悲悯心,在此这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痛苦是来自于无明, 无明是颠倒的执着,只要真相存在的话终究有一天我就会由智慧了知真相,因为真 相永远不会改变,我们只是随着外缘当下骤然产生的因缘让我们颠倒执着而已,所 以只要真相存在的缘故我们就有机会产生了知真相的智慧, 这个智慧就是断除无明, 以这种的认知来从自心上可以成办解脱。如果从自心上能够成办解脱的话,同样的 遍一切虚空的有情众生他们也可以获得解脱啊,这是同样的嘛!因此我为他人而做 出的努力是有基础的、是有理由的,这样的话所产生的悲悯心就会非常的强烈,所 以这种的悲悯心真的确实是不可思议啊。 我们这世间所有的安乐最主要都是来自于善心,所有的主流的宗教都说到了善 心、也说到了慈悲,他们的引导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有些是以承许有造物主的方 式来引导。现在以佛教的教义、观点来引导的时候,就说到了自己和他人同样的都 是想要离苦得乐,这是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自己永远都是一个,但是非己的他 人永远是无量的,如果你是一个智者的话,是为他人多数的利益呢?还是为自己单 数的利益呢?而且你去满足无量众生利益的时候, 自己的利益也能够随顺的成办啊! 有关菩提心的教授的部分,寂天菩萨所著作的《入菩萨行论》是非常殊胜的, 以我个人来讲《入行论》的传承是在 1967 年从库努喇嘛丹滇津坚赞那里获得,从此 之后让我的内心获得极大的改变,尤其是在菩提心的修持上。库努喇嘛丹滇津坚赞 曾这么跟我说过: “寂天菩萨写了这部《入菩萨行论》之后,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 比这部论典更为殊胜的诠释菩提心的论典了。 《入菩萨行论》已经翻译成中文了,你们要好好的去阅读,哪怕你没有宗教信 ~ 51 ~
仰,但是你应该去看第六品忍辱品以及第八品静虑品,哪怕没有宗教信仰也没有关 系,也应该要去阅读。因为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内心是不欢喜的、是不快乐的, 为了让我们减少内心的痛苦,这时候就可以去参考第六品忍辱品的内容,以及爱我 执的过患和爱他心的功德在第八品的时候非常明确的解释了, 如果好好去学习的话, 哪怕是非佛教徒也应该去阅读、学习——因为对你会有帮助,哪怕是没有信仰也应 该去阅读、学习——因为对你会有帮助。 总之,在《入菩萨行论》中说到“所有世间乐 悉从利他生 一切世间苦 咸 由自利成 何须更繁叙 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 且观此二别” ,而且又说到了 “若不以自乐 真实换他苦 非仅不成佛 生死亦无乐” !这并不是极隐蔽分,也不 需要通过深奥的道理来证实,以我们根识去观察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在这个世界上 有诸多的灾难、诸多的问题,这些人为因素所产生的问题最主要的根本都是来自于 爱我执、不够爱他心的修持而产生的。 如果这世界都是处于一种纷争当中,那么自己能够快乐到哪里?像是圣雄甘地、 马丁路德金、以及特瑞莎修女,这些都是完完全全帮助他人、在利他的事业有了贡 献之后而被视为伟人的,所以他们除了被称为伟人以外自己本生也是安乐的。当我 们在讲圣雄甘地的时候是每一个人都尊敬的对象,我们先不谈宗教的信仰,就以现 世来讲,这个人越为他人着想的话他会越安乐、越快乐,而且他会觉得他做的事情 越有意义;可是相反的,只想自己的人,他慢慢、慢慢的会变成孤零零单独的一个 人。 自己在活着的时候有很多知心的朋友,死去的时候这些的朋友以及周遭的亲友 ~ 52 ~
们都会说这个人死去真可惜,而且会为你真心的祈祷。自己只想自己,尽可能的去 欺负他人、骗他人,以这种方式度过这一生的话,在活着的时候你也没有知心的朋 友,每一个人都对你保持疑惑的态度,因为你骗他人的缘故,你自己会觉得——我 没有办法相信他们,因为你自己已经欺骗习惯了。但是你以亲切的意乐对待他们的 时候,确实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的话,你才有办法产生对他们的信心。如果对方 欺骗你的话,你以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对方,但是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和证据知道他 欺骗你的话,要以法律的途径去面对他也可以啊,不是吗?所以“若不以自乐 真 实换他苦 非仅不成佛 生死亦无乐” ,寂天菩萨做出了这种的决定。 之后做了总结“多劫佛深思 见此最饶益” ,佛陀用多劫的时间来观察什么样 的法门对众生最有利益的时候,完完全全最有利益的修法就是菩提心的观修了!如 是这种的利他心,就以修法者而言,以我们来讲,如果想要获得一切遍智果位,这 个大悲心“悲心于佛广大果” ,就以一切遍智的广大果来讲,悲心初、中、后的功德 为“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 故我先赞大悲心” ,确实是如此啊,如果好 好去想的话,真的透过这种悲心的功德,可以让我们产生毛发竖起的感觉,
3.最初说我而执我 次言我所则着法 如水车转无自在 缘生兴悲我敬礼
如同刚刚所说的,为了能够让遍虚空一切的有情众生获得安乐、远离痛苦,这 一种的悲悯心生起是有理由的,我们之所以会轮回,就是因为不了解真相,甚至于 颠倒执取真相,怎么颠倒执取呢? ~ 53 ~
“最初说我而执我” ,我是存在的,是有一个补特伽罗,我是有的,造业者或 者是苦乐的享受者,这一种进取者的我是存在的。如果没有近取蕴的话就没有近取 者嘛,所以有一个造业者的我、所造的业、以及这个所享受的业都是存在的缘故“最 初说我而执我” 。 光是想到唯我而产生我想的话是没有问题的,像菩萨们想: “我要去帮助一切 有情众生,令一切有情众生远离痛苦以及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 ”而产生极为强烈的 大悲心,但是这时候的我是由智慧助伴的情况下所产生的我想,所以这时候的我想 是一种幻化之我想,而并不是我们平常所执取般的这种独立自主的我想,因为在名 言上确实没有这种独立自主的我,所以“最初说我而执我” 。 一开始我们会觉得说我是一个非常独立自主的体性,当我们在看我的时候,会 觉得我在这边、他在那边,看到轮回、涅槃等任何事物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些事物 是以自己的力量呈现让我看到,如同自己看法般的我们也是这么执取了。我们会觉 得这个就是谛实、这个就是究竟的真相,所以而执著为我,而产生了萨迦耶见。 “次言我所则著法” , “我”和“我所”或者“我的” ,如果我们在讲“我所” 的话,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他执取为是法或蕴体,但是如果讲 “我的”时候就直 接跟我有关了,而形成了缘“我”的萨迦耶见以及缘“我的”的萨迦耶见。会觉得 这个身体是“我的”的时候,就会产生跟“我”有关的我所执——我的名、我的依 等,而间接的再去执取法的执著,由此而来产生了贪己的执著、以及排斥他的这种 想法。 “如水车转无自在” ,如同水车一直在轮转般没有止尽,以经典来讲佛陀自己 ~ 54 ~
也说到了“十二缘起” ,也说到了轮回图,这是导师释迦牟尼佛亲自开示的,在律经 里也有说到。也就是在大昭寺的正门前,应该要安置轮回图,也就是搭配着“十二 缘起”所绘制的这个轮回图,这是导师释迦牟尼佛亲自交代的。 从轮回图我们可以到“十二缘起” ,即无明、行、识、名色等十二支,来知道 如何由三毒来让我们轮转于轮回之中。在三毒烦恼里面,尤其是以痴心来讲,哪怕 是在做梦的时候,因为我们内心深处安置的这个真实执著的缘故,也是会有真实执 著的,熟睡的时候会不会现起真实执着这个不敢确定,但是通常我们凡夫心识现起 的时候几乎都会有真实执著存在嘛。 以声闻和独觉和阿罗汉来讲,虽然他们断除了谛实执,但是他确实有细微的爱 我执还是存在的。但以我们凡夫来讲,爱我执和真实执著互相勾肩搭背地来伤害我 们,因为有了真实执著我们更有理由爱己,因为爱己了所以他更去增添了自己为真 实的真实执著,来帮助滋长真实执著的力量。为了能够断除这两个无始以来跟着我 们的仇敌,所以尽可能的去了解无有自性的空正见来对治真实执著、谛实执著,尽 可能的去爱他人、生起爱他心来去帮自己减少爱我执的产生,这是我们修行最主要 的目标,这么修的话对自己会很有帮助! “缘生兴悲我敬礼” ,悲心又可以分“缘有情的悲心” 、 “缘法的悲心” 、 “无缘 的悲心”三种,悲心所缘取的对象认为这是实执有的,由此而产生缘众生的悲悯心 叫做“缘有情的悲心” ;如果思维众生无有自性,明明无有自性中,但是众生却因由 自性的执着,虽然是想要离苦得乐却离乐得苦、无有自在,以这种空性摄持的情况 下所产生的悲心叫做“无缘悲心” 。 ~ 55 ~
4.众生犹如动水月 见其摇动与性空
“众生犹如动水月” ,以无常来讲毗婆沙宗说到了生、住、坏、灭四个阶段, 经部以上说到了细微的无常,光是生他就已经正在灭了,这种正在灭的作用,并非 来自于其他的因缘,而是来自于因本生的性质——本身就具有正在灭的性质,由此 而产生的缘故,但凡是生法的话都是具有刹那正在灭的作用,所以这一种的正在灭 不需要依赖着他者而有,这种的说法是非常强而有力的! 像我们在看这些物理色法的时候,我透过高倍显微镜去看微观的粒子的时候, 光子的移动是非常快速的。我们身体的这些微尘也好,无论是很细微的这些元素粒 子也好,还是显微镜所看到的光子也好,它们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性质,都是每一刹 那都在转变当中,这是可以亲眼所证实的。 “见其摇动与性空” ,从无始以来都无有自性,产生定解,产生这种决定。由 无有自性的智慧摄持的情况下缘众生而产生悲悯心,因为这种的悲心是由智慧为助 伴所产生的缘故,叫做“无缘的悲心” ;缘法的悲心,就是以无常的智慧为助伴的情 况下所产生的悲心,叫“缘法的悲心” 。
佛子此心于众生 为度彼故随悲转
透过了自他相换等的这种内容的思维,我们好好去想的话,我们好不容易获得 ~ 56 ~
了暇满人身、好不容易知道了大乘的教法,以外缘来讲,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讲解的 这种方便和智慧双运的教法,我们现在都可以听闻到、都可以去学习,以及正在为 我们讲解这些内容的注释, 从龙树父子一直传承到我们的根本上师为我们做此介绍。 仔细这样去想的话,确实今天我已经远离了八无暇,具有十圆满的功德,我具有足 够的时间来去学法,而且我具有圆满的顺缘来学法,所以在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 满的情况下,在这些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我不要浪费我的这个暇满的工具!在这样 一个感恩的心态当中来思维烦恼是可以被脱离的,因为烦恼是可以被脱离的、烦恼 所留下的习气是可以被脱离的, 所以四身是可以被成办的, 我具有成办四身的潜能, 所以在这一生里面我要像《心经》里面所说的“嘎代 嘎代 巴日嘎代 巴日桑嘎 代 播谛梭哈”这个道次第从今天开始我就要去成办,我必须要做到,从今天起, 这一种的心力必须要发起这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为了能够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一 定要成就一切遍智,要从内心深处产生这一种的心力,因为发起了这种坚固心力的 缘故所以我们说发心——发起菩提心。 这种无造作的自然任运的菩提心发起的时候叫做大乘资粮道,资粮道又可以分 资粮道下品、资粮道中品、资粮道上品,在下、中、上增长的同时,不只是方便品 菩提心摄持的善心要同时增长,除此以外最主要也是要靠智慧空正见的增长,来让 我们从下品增长到中品、从中品增长到上品。 所以在《庄严经论》里面很明确的说到了,上根的菩萨们是先证悟空性之后再 来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但下根者的话是先生菩提心再有空正见,下根的菩萨他 们只会想: “确实无上菩提是存在的,我一定要成就! ”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为什么存 ~ 57 ~
在的理由。总之,发起这种“我必须要成就无上菩提、我绝不放弃”的强烈菩提心, 这种由空正见为助伴的情况下所发起的菩提心是非常非常坚定的。所以在中、上品 的时候,就会搭配着禅定来让自己从下下道到上上道,像是法流三摩地等。 之后产生了缘空的毗钵舍那的时候就到了第二个“嘎代” ,也就是大乘加行道, 当我们生起了缘空毗钵舍那的时候就获得了加行道。加行道的时候人会有二相,二 相随着禅定和反复观修的缘故慢慢的稀释、稀释、再稀释。加行道的四个阶段“暖、 顶、忍、世第一法” ,随着空正见的增上、二相的稀释,是否如同像《现观庄严论》 所说的缘色法的念执和缘识法的念执等这种的差异是否要如言可取, 这个有待争议; 但是二相慢慢、慢慢的变得越来越稀释之后到“暖、顶、忍、世第一法” ,之后缘空 当下远离一切的二相现证空性的时候就是见道,也就是“嘎代 嘎代 巴日嘎代” 的这个第三者“巴日嘎代” ,以藏文来讲就是“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 , “到彼岸 去吧”的这个时候就是见道,那时候获得了现证空性的智慧。
第一 欢喜地
5.由普贤愿善回向 安住极喜此名初 从此由得彼心故 唯以菩萨名称说
“由普贤愿善回向 安住极喜此名初” ,就以心力来讲“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我必须成就无上菩提”的这种强烈的、殊胜的心力发起,这并不是一种搞不懂状况
~ 58 ~
的一味的坚持,决对不是的!而是由自己的经验搭配着强大的智慧对真相的认知, 既有强烈的悲悯心、但却又是非常的理智,确实很不可思议! “从此由得彼心故 唯以菩萨名称说” ,尽可能的为他人而着想,因由这种菩 提心所摄持的情况下每一刹那都在累积无比的功德, 所以由此而获得了初地的智慧, 也就是发起了胜义菩提心获得了初地的菩萨们,我们称之为圣者菩萨。
6.生于如来家族中 断除一切三种结 此菩萨持胜欢喜 亦能震动百世界
“生于如来家族中 断除一切三种结” ,在此说到的“三种结”也就是见道三 断,即遍计执和烦恼疑。疑是需要的,如果没有疑的话就没有问题了,没有问题的 话就不会观察了,所以疑是需要的,马上相信的话这不好,不要这样做,尤其是我 们在讲到破他宗、立自宗、反他驳的时候就更需要疑了,这此的三种结的这个疑指 的是搭配着邪慧、跟邪慧相应的疑,就像: “我看到诸法皆有自相、皆有自性,我应 该也是要有自性的,因此佛说的‘无我’这应该是错的吧?”由此而产生的疑。总 之,跟邪慧相应产生的疑,这种是在此所说的要断除的三种结的其中之一者。 如果没有疑的话,我们所修的方式会变成迷信的方式,所以我平常说“上根随 理、下根随信” ,下根随信者是没有疑的,他马上就可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 只凭信心来相信;但是上根随理者,哪怕佛说了,但是他不会马上相信,他会看佛 说的是不是有道理,他会去观察,观察越久的结果就是产生更加坚定的信心,于是 他会做出总结: “这确实是有道理的,而且搭配着日常生活修行的时候对自己确实是 ~ 59 ~
有帮助的。 ”以这种的方式而产生了定解而去灭疑呀! “此菩萨持胜欢喜 亦能震动百世界” ,在 1960 的时候我有位认识的朋友,是 一位外国的女士,她是噶玛巴仁波切的学生,有一天她这么跟我说: “在我的梦里面 看到了许多的圣本尊,我可能获得初地以上的功德了。 ”我呢也不好意思跟她说你没 有获得嘛,于是我就说: “获得初地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的功德喔。 ”比如, 像是断除一切其他三种结等其他诸多的功德,但是她以这种极大的慢心看到了圣本 尊之后认为已经获得了初地。
7.从地登地善上进 灭彼一切恶趣道 此异生地悉永尽 如第八圣此亦尔
“从地登地善上进 灭彼一切恶趣道” ,在加行道之前,我们会以极大的努力、 精进力从下地到上地,于是获得了加行道,之后获得了见道,也就是初地的时候就 会获得了完完全全的把握,所以那时候的心力非常的坚定,如同下述所说的这个精 进力会产生所谓的欢喜心,这在下面会说到,而且在《入菩萨行论》里面也会说到, 就能成办极为强烈的善业。 “此异生地悉永尽 如第八圣此亦尔” ,获得了见道位的时候就是初地,从那 时候起就不会随谛实执著所转来造新业了,从那时候起就已经跟这些的新业说再见 了——此异生地悉永尽,那时候就已经远离的凡夫地、异生地到了圣地的果位。
8.即住最初菩提心 较佛语生及独觉 由福力胜极增长 彼至远行慧亦胜 ~ 60 ~
“即住最初菩提心 较佛语生及独觉 由福力胜极增长” ,因为现证空性而产 生了这种觉受的缘故,也就是证得了如所有性的这个现证空性的智慧、获得了胜义 菩提心的这个圣者,比起由佛语所产生的声闻和独觉,这个初地菩萨的福报是远远 大过于由佛语所生的声闻和独觉。 “彼至远行慧亦胜” ,菩萨以菩提心力来超胜过声闻和独觉的福报,当这尊菩 萨依由空正见的生起来超胜声闻和独觉,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可能会有这个问 题嘛,在“彼至远行”即第七地远行地的时候,才有办法以空正见的智慧超胜过声 闻和独觉,为什么这么讲?这是有他特别目的的,在《入中论自释》里面也有说到, 在《入中论》里面是没有的,是《入中论自释》里面说到, 《十地经》里面也这么说。 像以王子的地位而言,一旦出生就会比这些大臣还要来得殊胜,但是唯有等到王子 的思想成熟之后,才有办法以慧力超胜过国王的眷属、大臣;同样的菩萨们从初地 起,随着这个菩提心强大的心力能够以福报而言超胜过声闻和独觉,但是当时却并 非以空正见的智慧来超胜声闻和独觉,那是什么时候超胜呢?从第七地起菩萨才会 由空正见的智慧超胜过声闻和独觉。 《十地经》里面说到了,初地和二地并没有办法以慧超胜声闻和独觉,最主要 是以福报超胜声闻和独觉。在初地和二地没有办法以慧超胜声闻和独觉这代表什么 呢?从这一句话里面也可以知道:阿罗汉声闻和独觉必须要了解最细微的空性! 在佛教内部的宗义论师里面有不同的观点,有一派的论师说到了声闻和独觉只 要透过“人无我”的了解就可以获得阿罗汉的果位、获得解脱,所以将“法我执” ~ 61 ~
视为是所知障,为了能够获得一切遍智要去断除“法我执” ,但是声闻和独觉不需要 去断除所知障,所以不需要去断除“法我执” 、不需要去了解“法无我” 。 所以空性的不同的解说就这样形成了,以所谓的“补特伽罗独立之质体有的空” 为粗分的“人无我” ,以及唯识派所说的“外境有的无我”来作为“法无我”而去做 破除,说到了“声闻要了解的是‘补特伽罗独立之质体空’ ” 、 “独觉要了解的是‘无 有外境’ ” 、以及“菩萨乘要去了解最细微的‘法无我’ ”等三种不同的了知,有这一 派的论师作此解说。 如果真的是声闻和独觉不会了解最细微的“无为法”的话,既然初地菩萨已经 了解到最细微的“法无我”了,那么初地的菩萨应该以慧力超胜声闻和独觉才对? 可是并没有啊!所以在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时并没有说到以慧力 超胜,唯有在第七地的时候才说超胜,从此也可以证明了一点:也就是声闻和独觉, 他们也必须要了解跟菩萨相同的了解这个最细微的“法无我”才行。 还有第二个理由,如果不了解(最细微的“法无我” )的话没有办法断除三界 的烦恼,因为声闻和独觉他们断除了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所有的烦恼,要断除这三 界的烦恼必须得要断除细微的“法我执”才有办法,这是第二个理由。从此我们可 以知道,这些论师们对于烦恼的安置是不同的,他们在怎么去定义烦恼的这个说法 上不一样,所以根据空性的论述的不同,而来安置不同的粗分的烦恼。 了解了这个补特伽罗独立之质体空,尽可能的去观想,产生了觉受,但无论你 再怎么去观想这粗分的“人无我”也是没有办法断除谛实执著的,所以有一派认为 谛实执著为所知障、或“法我执”为所知障等,但是有另外一派说到这个“法我执” ~ 62 ~
其实是烦恼障。 在圣天菩萨所著作的《四百论》里面很明确的说到“如身中身根 痴遍一切住 故一切烦恼 由痴断随断” , “如身中身根” ,就像身根可以遍布到眼根、耳根、鼻根、 舌根其他四根,但是眼根没办法遍布到耳根、耳根没办法遍布到眼根„„,可是身 根却可以遍布到一切其他四根。同样的“痴遍一切住” ,痴能够周遍一切烦恼, “故 一切烦恼 由痴断随断” ,只要断除痴,就能够断除一切烦恼。那么这个对治力是怎 么对治的呢?“若见缘起理 愚痴则不生 故此一切力 唯应说彼语” ,这个愚痴要 怎么断除呢?只有透过缘起理、缘起说才有办法断除,才有办法作此解释,在此的 “缘起”指的是最细微的空性,这句偈颂是《四百论》的本文。 月称菩萨在他的《四百论》的注释中说到了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所以由此产 生两种烦恼,一种是依赖着痴而产生、一种是相应痴而有的。依痴所生的烦恼就是 粗分的烦恼,它的烦恼行相就不同了,这一种的烦恼的种类叫做依痴所生的烦恼。 相应于痴的烦恼就是最细微的烦恼,也就是跟痴体性为一的烦恼,所谓的“体性为 一”就是相应于痴的烦恼,在此的相应是心、心所的相应,这一种心、心所的相应 法的相应于痴的烦恼就是最细微的烦恼。 但是以下部论师观点而言,这一种与痴相应的烦恼并非是烦恼,它只是一种对 于境的执著而已、执取而已;但是认为名言上完全无有自相、无有自性,以这一个 立场来观待与痴相应的这种悦意执的话,这个就是细微的贪了。依痴所生的烦恼就 是粗分的贪,这个是具有贪行相的贪,这个并非是与痴具有心、心所相应法的相应, 所以像这一种的两种种类的差异的认知是很重要的。 ~ 63 ~
我们的非理作意如何产生?像搭配着(艾伦贝克这位美国)科学家的临床实验, 我们非理作意是怎么产生的?烦恼是怎么产生的?搭配着自己日常生活的经验来理 解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唯有在实执所依——也就是实执所抓的那一个点彻底断 除的时候,才能够真正的断除痴啊,所以光是透过补特伽罗独立之质体有的空的认 知,是无法足以、彻底的断除实执所依的。在《释量论》里面说到了“慈等愚无违 非极治罚过” ,慈等愚谛实执著在所执上并没有正相违的缘故,光是以慈心并没有办 法断除愚痴啊,所以在此做解释,第二个道理就是并没有办法断除三界烦恼。 如果是断除细微的“法我执”的话,在昨天也讲到我执的不同粗细层次,外道 的这个粗分的我执叫做“常一自主的我” ,也是称为“我蕴性相不相顺的我执” ,这 种独立质体的执著是属于遍计,在下面《入中论》也会说到此为粗相并且为遍计的 我执。 细微的“法我”就是唯识派所说的外境,清辩论师在断除唯识派的时候介绍了 无著兄弟,就说到了: “无著兄弟你们说出了跟佛陀授记的龙树菩萨不同的思想,你 们这种的说法真的是无忏无愧。 ”所以当你很激动的时候你的用词会非常的粗鲁,总 之(唯识派)说到了“二取有”——所取和能取的这种外境有为“法我” ,也就是我 们看什么东西会觉得它是外境而有的,根据外境的执著而来产生了贪嗔,他会因为 执取外境而产生的,所以当我们认知到无有外境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缘取外境而 产生的贪嗔自然能够减少。 可是,仍然还会产生缘取内在的心识而产生的贪嗔啊!所以,如同我们昨天所 说的,光是透过无外境的认知他没有办法彻底的断除实执所依,因为缘取内在心识 ~ 64 ~
的执著所产生的烦恼还是仍然产生。但是在中观师里面说到,如同我们所见到般的 诸法皆非如此谛实的存在,这样去做定解的时候实执就没有任何可被抓到的点了、 就没有实执所依了。 所以补特伽罗独立之质体有的执著又可以分遍计和俱生两者,也就是我和蕴的 体性不相顺的这种执著为遍计、相顺的执著为俱生,之后又说到了外境有的执著为 粗分的“法我”等,所以在此说了非常难理解的要义。 “若不通达真实义,则因缘色等五蕴而执实有。 ” ,所以到七地之前没有办法以 慧力超胜声闻和独觉,其理由就是在这句话: “若不通达真实义,则因缘色等五蕴而 执实有,由此心颠倒故,则因不能圆满了解补特伽罗无我。 ” 。虽然“无我”的这个 说法四部也都说到,但是下部论师他们所说的“无我”并不是真正细微的“无我” , 为什么呢?因为细微的“法我执”并没有彻底的断除,所以在此说到了“缘色等五 蕴而执实有,因为这种的执著是颠倒的缘故,则不能圆满了解补特伽罗无我。 ”于是 就引用了《宝鬘论》里面所说的“何时有蕴执 尔时有我执 由我执有业 由业而 有生” ,在此说到了断除“法我执”所执取的这个最细微的境,所以“色体唯名故 虚 空亦为唯名 无大何有色 故唯名亦无” ,在《宝鬘论》里面作此破斥。 而且在《宝鬘论》里面也说到“士夫非地水 非火风及空 非识非一切 何者 是士夫 士夫六界合 故非是实有 如是一一界 合故亦非实” , 像这一种的说法都 说到了施设处——蕴体本身也无有实有。我昨天也说到了嘛,在五十年前我已经有 了“我”不存在的这种有点心绞痛或撕心裂肺的感受,可是同样的感受转移到其他 蕴体上面的时候却没有这种强烈的感受,所以在很多年间都是出于这种的状态。但 ~ 65 ~
是在施设处蕴体上面,去寻找他的施设义在哪里的时候完全没有,产生了从施设处 上也无有自性的时候,所看一切都会觉得像是幻化般的存在,就有办法做到了! “色体唯名故 虚空亦为唯名”这句话你不觉得非常强而有力吗?具有触碰性 的色法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这跟量子物理专家所说是一样的,因为粒子去寻找 到最后找不到一个最细微的粒子嘛。我们看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觉得是从境上而有 让我们看到的,但是如果真的是这么存在的话去寻找之后应该要找到才对,可是找 不到啊。像是唯识派说到了一切都是有方分的,也就是色法会去区分东西南北上下 六方,哪怕你区分到最后的一个细微的微尘,以量子物理来讲像夸克 1、夸克 2 等, 这样去寻找之后还是找不到一个最细微的粒子嘛,以同样的方式去寻找任何色体的 时候都是找不到的。所以虚空是遮挡触碰的遮分而取名为虚空的或施设为虚空的, 既然具有触碰性的色法寻找之后找不到的话,那么遮挡触碰的遮分而施设的虚空去 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所以色体唯名故虚空亦为唯名。 “无大何有色” ,四大种我们一般来讲叫做地、水、火、风四者,这是依由大 种所造而来施设的,但是就以起源大种去寻找的话,到很细微的状态的时候,是分 不出这是地、这是水、这是火、这是风的,这个大种所造之因很细微的时候去寻找 之后也是找不到的,所以由此所安立的、由此所形成的色法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 的; “故唯名亦无” ,名识所施设处的色法、虚空、大种等皆不存在的话,由此所施 设的名本身也是唯名呀、也是不存在的,所以是故唯名亦无,这样去寻找之后,这 种的思维真的是不可思议! 以我个人来讲我每一天都观修本尊瑜伽,所以在观修的时候我会念(观空咒) ~ 66 ~
“嗡 索巴瓦旭达 萨瓦达玛 索巴瓦旭多 杭”的时候我会去思维空性,就会思 维上述所说的内容;以及在《中论》第二十二品“观如来品”里面也说到了“非阴 不离阴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 何处有如来” , 我会将这句话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而来说到了“非阴不离阴 此彼不相在 自我不有阴 何处有自我” ,会把“如来” 改变成“自我”而来思维,所以“色体唯名故 虚空亦为唯名 无大何有色 故唯 名亦无”这样去观察寻找之后,什么都不存在了,实执所以彻底的瓦解了! 所以我也这么怀疑,也就是在《具中见义》的这部论典里面,也就是有关宗义 的解说里面,贡唐仁波切曾经说到: “为求具体性 不得故遮遣 非遮施设处 后见 余名义” ,我觉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去寻找之后,既然施设法找不到的话那 么施设处也是找不到的,但是这里说到了非遮施设处,其实施设处也一并遮止才对 啊,但是在贡唐仁波切的这句话里面却说到了非遮施设处,说不定贡唐仁波切有他 的一个想法吧,但就以(非遮施设处)这句话来讲我觉得我没有办法接受——好像 还剩下施设处的感觉,由此而来说到了“余名义” ,还剩下了唯名,我觉得这个应该 不对吧?! 宗大师在《了义不了义善说经藏》说到了(断除自续派的)四种不共应成: “应 成圣者定灭事物之过患” 、 “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能之过患” 、 “应成无有胜义他生 之过患” 、 “应成无自性为非自空之过患” ,在此说的在“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能之 过患”的时候说到了“有”的方式就是两种,一个是从境上而有、一个是名识施设 而有,以色法来讲无论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如此,我们认为一切的存在就是实物性 的存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从境上很真实的实物性的存在。 (非遮施设处 后见余名 ~ 67 ~
义)——施设法被遮止了,可是设施处仍然存在的话,由这一种仍然剩余的施设处 而去说到了唯名或唯名识施设而有的话,这种的说法我真的很怀疑,是我无法认同 的。 设施处也彻底的没有,去寻找之后也是彻底没有,在无寻无找的当中都是可以 看到的、都是存在的、都是名言而有的,在此说到了“应成无有胜义他生之过患” 的时候去寻找的时候是找不到的,所以设施处也是如此、设施法也是如此!诸法去 寻找之后因为是完全找不到的缘故,存在的方式就只有两种,一个就是实物性的存 在——从他境上以他的力量形成他的存在,这一点是没有办法被证明的,但是作用 是存在的。像我刚刚吃这个月饼的时候这块月饼非常好吃、这杯茶也非常好喝,如 果它们因为是无自性的话所以它们不存在,就是胡说八道啊! 是存在的,可是怎么存在的呢?并像我们看到般的存在,去寻找之后是什么都 找不到了,找不到月饼、找不到茶、喝者也找不到。像米拉日巴所说的就以胜义的 角度而言佛、法、僧等这些都是找不到的,就以世俗谛来讲这一切都是存在的,而 去分了二谛,所以有和无是根据二谛来说的,在无寻无找当中以世俗谛的角度、名 言的角度而言是有的,可是去寻有找的时候却又找不到了,所以“若依胜义谛 圣 佛尊法僧 道谛等皆无” ,这是米拉日巴所说的,确实是如此啊,因此来区分二谛, 而去说有和无的差异。 我现在要讲的是,我们如同自己所看到般的实际上并不是如此的时候,确实能 够断除一切的实执所依!如果从境上而有的话会跟理由有所违背啊,既然并非实物 性而有的话,那么唯一剩余的方式就是名识施设而有、就是抽象化的存在而已,仅 ~ 68 ~
此而已,所以一切的作用和性质都在抽象化当中、名识施设当中存在而已。 所以在宗大师的著作里面说到了有法就只有两种,一个是从境上而有、一个是 名识施设而有,既然并不是境上而有的话,那么只能无奈的接受是名识施设而有的 这种存在方式而已。在宗大师其他的著作里面也说到: “前者(从境上而有)的存在 方式是不符合道理的,唯一的存在方式只能透过第二种(名识施设而有)的存在方 式、我们只能无奈的选择第二种方式,希望弟子们的心或智慧应该朝这个方向来思 维空性。 ” 缘起分因果缘起及依赖着支分而有的缘起,以自续派来讲也说到离一离异之正 因,这时候说到了支分和具支者的缘起,但是最细微的缘起就是名识施设而有的缘 起。不观待他者,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性质和作用此为“我” ,这种“我”不存 在的缘故,所以只有完完全全依赖着他者而有,这种依赖法并非从境上而依赖的, 而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抽象化的依赖而已,仅此而已!所以这种细微的缘起在《善显 密义疏》里面也有说到,细微的这种名言之量这是最困难的,中观的最难的难义就 是一切都是施设而有,可是施设什么又不会变成什么,这一种中间的拿捏是中观最 难的难义。 但是你去观察之后只有剩下名识施设而有,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方式了, 在《广论》后面的“毗钵舍那”章节里面说得非常好,但在其他的论典里面我是没 有看到,也就是说有和无的界别在于被世间共许、不被名言识所损害、不被胜义识 所损害,在这三个条件的情况下而来说有和没有,所以“唯有”只是符合在这三个 条件的情况下而说的“唯有” ,所以有和无并不是由境上来做决定的。 在《宝鬘论》里面说到的“何时有蕴执 尔时有我执 由我执有业 由业而有 ~ 69 ~
生”这句话,跟刚刚《入中论》里面说到的“即住最初菩提心 较佛语生及独觉 由 福力胜极增长 彼至远行慧亦胜”是一模一样的,唯有蕴执断除的时候才能够彻底 的断除“人我执”啊,所以第七世达赖喇嘛尊者说得非常好: 如沉睡识中有梦 又如幻术变象马 诸法皆不从境存 仅唯由识施设之 此故自我及他人 轮回涅槃等诸法 仅由名识所安立 绝非从境而有之 然而久习无明力 覆染凡夫六根识 所见皆从境上有 察故即知此恶念 我看你们这些从台湾过来的出家和在家男女众的时候,会觉得很真实的在前面 我可以看得到, 我看的时候是从你们的方面呈现而让我看到, 这个就是所遮的看法、 要遮挡的看法! 在名言上认为有自相的中观师认为,这种看法本身没有错、这个是对的,如果 你认为跟意识毫无相关的情况下完完全全的来自于境上而有的话,那么这个才是所 遮的看法,这是自续派要破除的所遮的定义。光是看到五蕴、或光是看到六境的时 候,会觉得从境上而有让我们看到的这一个看法并没有错,所以而产生了根识会不 会看到所遮谛实的不同的说法了,这个的认知是必须要知道的、要有的。 我在看任何东西的时候,会觉得这种很赤裸裸的从境上而有的看法,把这个认 为是存在的基础,之后再去破除其他的话,那实执所依仍然还会存在啊!所以章嘉 活佛在《知母歌集》里面曾经说到了“远离覆蔽母容中 并未说有摇晃物 并非显 要之解说 怀疑慈母而逃弃” ,确实是如此啊!所以这句《入中论自释》的解说很重 要,我想要特别的引用《自释》来为你们作讲解。 接下来说到了六波罗蜜的修持: ~ 70 ~
9.尔时施性增最胜 为彼菩提第一因 虽施身肉犹殷重 此因能比不现见 10.彼诸众生皆求乐 若无资具乐非有 知受用具从施出 故佛先说布施论 11.悲心下劣心粗犷 专求自利为胜者 彼等所求诸受用 灭苦之因皆施生 12.此复由行布施时 速得值遇真圣者 于是永断三有流 当趣证于寂灭果 13.发誓利益众生者 由施不久得欢喜 由前悲性非悲性 故唯布施为要行 14.且如佛子闻求施 思惟彼声所生乐 圣者入灭无彼乐 何况菩萨施一切 15.由割自身布施苦 观他地狱等重苦 了知自苦极轻微 为断他苦勤精进
在此说到了布施,所有主流的宗教都说到了布施的重要性,无论是基督教或者 是回教等,而且他们非常重视布施。 布施分财施、法施、无畏施。法施也就是给予他人知识,像是盖学校等,给予 他人学习、教育的条件,这个其实就是法施的一种。无畏施就是不要去伤害他人, 阻挡害他的行为,以及成办世界的和平,看能不能去除这世界上一切的武器,像这 一种努力的推动都是属于无畏施,所以这个布施是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都应该去 行持的。
16.施者受者施物空 施名出世波罗蜜 由于三轮生执着 名世间波罗蜜多
在布施的时候,应该以这种三轮性空的智慧来布施,布施者是无有自性、布施 ~ 71 ~
物本身是无有自性、布施处也是无有自性,没有布施处就没有布施者、没有布施者 就没有布施物、没有布施物就没有布施处和布施者,如果没有作业就没有作事、没 有作事就没有作处,所以作事、作处、作业这三者都是在互相观待当中而有的,这 一切都是在无寻无找当中才有办法被安立的,所有一切的作用和性质都是在抽象化 当中才有办法坦然的形成。如果你不被无寻无找的这种抽象化的存在而感到满足, 想要跨越了这个门槛去寻找的话就找不到了。
17.极喜犹如水晶月 安住佛子意空中 所依光明获端严 破诸重暗得尊胜
以上就已经结束了第一品的教授。
第二 离垢地
第二地最主要的功德就是持戒,所以在这一品里面最主要是说到持戒的功德。
1.彼戒圆满德净故 梦中亦离犯戒垢 身语意行咸清净 十善业道皆能集 2.如是十种善业道 此地增胜最清净 彼如秋月恒清洁 寂静光饰极端严 3.若彼净戒执有我 则彼尸罗不清净 故彼恒于三轮中 二边心行皆远离
~ 72 ~
以行为而言哪怕戒律是清净的,可是以见解来讲以执实或谛实而有,以自性的 概念来执取戒师、来执取羯摩,如果是以自性的观念来看的话,那么以这个角度而 言尸罗并不清净了。应该于羯摩的三轮之中要以无自性的概念去进行羯摩、以清净 的见解来行持尸罗,所以说到了“后得如同幻化般的观修方式”以及“入根本定的 时候如同虚空般的观修方式” ,让自己在入定空性的这个感受未遗失的状态当中,在 后得的时候看到一切皆如同幻化,再去行持尸罗。
4.失坏戒足诸众生 于恶趣受布施果 生物总根受用尽 其后资财不得生
在第一品的时候说到了布施,在布施的时候应该以无自性的观念来布施,而在 这些布施的功德的基础之上是需要尸罗的,否则是无法获得善趣的,所以不只是要 布施的功德,在此之上还是需要有尸罗的功德。
5.若时自在住顺处 设此不能自摄持 堕落险处随他转 后以何因从彼出
今天我们已经获得了暇满的十八功德的今世,我们要了解到上述所说的理由来 自愿的、欢喜的去布施和持戒。
6.是故胜者说施后 随即宣说尸罗教 尸罗田中长功德 受用果利永无竭 ~ 73 ~
佛陀在布施之后说了尸罗,因为尸罗的果实会让我们获得增上生。
7.若诸异生及语生 自证菩提与佛子 增上生及决定胜 其因除戒定无余
解脱是透过三学来获证的,而三学中慧学和定学的主要的基础是来自于律学或 戒学,戒学是一切功德的地基呀,所以在此说到了要防护自己不去造作伤害他人的 行为。
8.犹如大海与死尸 亦如吉祥与黑耳 如是持戒诸大士 不乐与犯戒杂居
这种尸罗的修持,要由无自性的或幻化般的观念来持守。
9.由谁于谁断何事 若彼三轮有可得 名世间波罗蜜多 三着皆空乃出世 10.佛子月放离垢光 非诸有摄有中祥 犹如秋季月光明 能除众生意热恼
第三 发光地
~ 74 ~
在此说到忍辱品,说得非常好,特别重要!
1.火光尽焚所知薪 故此三地名发光 入此地时善逝子 放赤金光如日出 2.设有非处起瞋恚 将此身肉并骨节 分分割截经久时 于彼割者忍更增
我有些认识的朋友既修自他相换也修忍辱,他们说: “当看到某人伤害教法或 毁谤达赖喇嘛尊者您的时候,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我不会生气,内心很悲悯,真的 觉得很可怜。 ”如果只是这么想的话是非常好的,确实是如此啊! 几年前,在意大利北边的一个集会里面他们摆放着西藏国旗,有一些县长或州 长也聚集在一起并邀请我过去,于是我到了那里,在最后一天的早上有六七个省长 我们大家在一起,那时候有一个记者问我: “中国的一个官方说法讲达赖喇嘛您是魔 鬼,那您是怎么来回应的?”我说: “你看我头上长了两只角,我就是魔鬼啊。 ”没 有什么嘛,我真的不会想什么!最主要是来自于爱我执的过患和爱他心的思维,再 加上《入菩萨行论》 “忍辱品”的这个思维,对内心有很大的帮助。 我刚刚才跟他们说,最近在意大利我同来自不同地方的宗教人士进行宗教方面 的交流,有位基督教神父说在他前来交流之前,中国大使馆派了一些官方人士来找 他要求他不应该见达赖喇嘛, 因为达赖喇嘛非常坏是反动派。 在这里有一个佛教徒, 从他的外表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个佛教徒,这个佛教徒一直在批评达赖喇嘛,于是这 位神父就问他: “难道你不是佛教徒吗?”他说: “达赖喇嘛才不是佛教徒。 ”这真让 人好笑啊,我觉得除了好笑以外内心里面真的没有任何的感触,所以忍辱品真的对 ~ 75 ~
自己非常有益呀!
3.已见无我诸菩萨 能所何时何相割 彼见诸法如影像 由此亦能善安忍
辅以智慧的修持会帮助忍辱的增长,如果不懂得思维——认为正在遭受痛苦的 众生本身是幻化、众生正在遭苦也是幻化所以我不要对众生生起悲悯心,可能会有 这种危险,这是代表你不会思维的缘故才会产生这种疑惑的。 所谓的忍辱,是不要让自己产生嗔心这个叫做忍辱,嗔心最主要是源于谛实执 著而产生的,如同之前所说的,烦恼要不然是依赖着烦恼而生、要不然就是相应烦 恼而生,但是善心跟谛实执著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否则会觉得因为我修学空性的 缘故所以不需要累积福报资粮了,若以这种的想法来说出自己的见解的话,那么这 种的见解是错误的、这是不好的,所以方便和智慧是要互相双运的。
4.若已作害而瞋他 瞋他已作岂能除 是故瞋他定无益 且与后世义相违
这句话说得很好! “若已作害而瞋他” ,如果他人已经伤害我了,以他人伤害我 的理由所以如果我要生气的话,因为他伤害我了、他讲了很难听的话如果为此而生 气的话, “瞋他已作岂能除” ,已经对你造成的伤害不会因为你嗔他而变得不见嘛, 已经造成对你的伤害不会因为去嗔他而消除啊,透过嗔他的理由已经发生的对自己 的伤害怎么能够去除呢?如果能够去除的话那你嗔他还有理由可言,可是你嗔他没 ~ 76 ~
有理由啊,因为已作的伤害不能去除啊。 “是故瞋他定无益 且与后世义相违” ,即便你嗔他的话当下你也解决不了问 题,而且对生生世世的利益也会相违的,如果以仇报仇的话只会造作更多的痛苦而 已。
5.既许彼苦能永尽 往昔所作恶业果 云何瞋恚而害他 更引当来苦种子
因为之前伤害他人的缘故所以今天受到他人的伤害了,如果我们要嗔一切苦因 的话,我们应该要嗔自己之前造作伤害他人的苦因才对呀,因为今天之所以他人伤 害我是因为我之前伤害他的关系,所以造成他人伤害我的这个事实。 而且如果我们要生气的话,就要生气一个究竟的操作者嘛,他也是受到烦恼的 控制而伤害我的,如果我要生气的话就要生气他心中的烦恼才对,而不是生气他这 个人啊,因为这个人是被他心中的烦恼操控的情况下而伤害我的,如同《入行论》 所说的,确实是如此啊。 如果以牙还牙的话只会造成无有止尽的痛苦而已,与其这样还不如将伤害我的 仇敌视为是我修忍辱的善知识,这样去想的话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伤害 我,如果真正修学忍辱、修学菩提心的话,透过了这个仇敌我们才有办法知道我们 现在的忍辱增长到哪里、菩提心的修学增长到哪里。 因为我们不可能对阿弥陀佛或诸佛菩萨生气嘛,我们对龙树父子不可能生气嘛, 我们没有办法对诸佛菩萨来修忍辱嘛,唯一能够修忍辱的机会就只有仇敌出现的时 ~ 77 ~
候才有办法修忍辱啊,必须得修忍辱!既然要修忍辱,忍辱的唯一因缘就是仇敌出 现的时候,所以仇敌是我们的善知识啊,要这样想,如果能够这样想的话对自己是 很好的。
6.若有瞋恚诸佛子 百劫所修施戒福 一剎那顷能顿坏 故无他罪胜不忍
在此说到了嗔心的过患,像是布施、持戒等这些福报资粮会被缘佛菩萨的嗔心 瞬间摧毁掉,不只如此,如果嗔心不去对治的话,哪怕后世获得增上生也会变成非 常丑陋的人等。
7.使色不美引非善 辨理非理慧被夺 不忍令速堕恶趣 忍招违前诸功德
而且有了嗔心之后会让我们失去理智,因为失去理智的缘故我们无法辨别善恶, 会去退失智慧。以今世来讲,如同《入行论》里面所说的,生气的人的脸就不庄严, 像是你认识的好朋友,如果有一天他很生气的时候,那你就会想要远离他、你就不 会想要亲近他,不是吗?平常不认识的人,如果他以欢笑的表情来迎接你,你也会 想要接近他嘛,这是我们的常识,跟宗教信仰无关。 我们这世界之所以有诸多的问题,就是因为有诸多的领导者当内心受到烦恼或 情绪所操控的时候做出的决定而产生的人为灾难,如果今天这个人在他内心安静或 宁静的时候才会发现到自己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所采取的决定是错误的。 ~ 78 ~
8.忍感妙色善士喜 善巧是理非理事 殁后转生人天中 所造众罪皆当尽 9.了知异生与佛子 嗔恚过失忍功德 永断不忍常修习 圣者所赞诸安忍 10.纵回等觉大菩提 可得三轮仍世间 佛说若彼无所得 即是出世波罗蜜 11.此地佛子得神通 及能遍尽诸贪嗔 彼亦常时能摧坏 世人所有诸贪欲 12.如是施等三种法 善逝多为在家说 彼等亦即福资粮 复是诸佛色身因 13.发光佛子安住日 先除自身诸冥闇 复欲摧灭众生闇 此地极利而不嗔
第四 焰慧地
在此说到精进的重要性,如果有精进的话福报和智慧才能够增上。我们一般的 努力和精进一定要分开啊,为了今世而努力这是有的、这种的努力是有的,但是因 为在经论里面说到了精进的定义为欢喜于善法,这个才叫做精进,而努力却不是精 进。
1.功德皆随精进行 福慧二种资粮因 何地精进最炽盛 彼即第四焰慧地 2.此地佛子由勤修 菩提分法发慧焰 较前赤光尤超胜 自见所属皆遍尽
~ 79 ~
这里“自见所属皆遍尽”中的“自见”是讲萨迦耶见。精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关键,因为可以让“三十七道品”的功德往上增长,最主要靠的就是精进。
第五 难胜地
1.大士住于难胜地 一切诸魔莫能胜 静虑增胜极善知 善慧诸谛微妙性
第六 现前地
这次第六品就讲解前面几句。
1.现前住于正定心 正等觉法皆现前 现见缘起真实性 由住般若得灭定 2.如有目者能引导 无量盲人到止境 如是智慧能摄取 无眼功德趣胜果 3.如彼通达甚深法 依于经教及正理 如是龙猛诸论中 随所安立今当说
龙树的《集经论》及这些的《中观理聚六论》 ,是完整无误的诠释诸佛意趣的 著作,在被佛所授记的龙树的著作当中,我根据龙树的著作而来安立该论的内容。
~ 80 ~
4.若异生位闻空性 内心数数发欢喜 由喜引生泪流注 周身毛孔自动竖 5.彼身已有佛慧种 是可宣说真性器 当为彼说胜义谛 其胜义相如下说 6.彼器随生诸功德 常能正受住净戒 勤行布施修悲心 并修安忍为度生 善根回向大菩提 复能恭敬诸菩萨 7.善巧深广诸士夫 渐次当得极喜地 求彼者应闻此道
在此第七句说到了劝具相的弟子应该善谛听,空性的内容如同之前所说的如果 好好去思维的话,我们今天这么幸运能够见到龙树的著作,今天不好好的而留下空 性的习气何时留下呢?这在《入中论》的后面也有说到,所以由空性的思维来帮助 我们悲心的发起,这在第六品的第二百二十四句可以看到,接下来从第八句起就是 《中论》所说的非自生、非他生等非四生的理由。 明天为你们传授《白度母主眷三尊》的随许,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在我再继续念 《入中论》 ,如果没有时间的话明年再为你们继续传授。
(完)
~ 81 ~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
2017 年 10 月 05 日 达兰萨拉 大乘法苑
法王尊者 藏语教授 蒋扬仁钦 同声传译 滇津旺觉 记录整理
~ 82 ~
佛法介绍 今年的《入中论》没有办法为你们讲完了,所以我想为你们传授《缘起赞》 。 如同之前所介绍的著作者是宗喀巴大师, 宗大师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还有极高的证量, 修持非常得好,是一位具有学问和成就的大师。 他在上半辈子的时候说到了诸法虽然并没有任何微尘的谛实,可是会随着他方 而来承许缘起的存在,后来宗大师确实就做到了“现见缘起全不诬 即灭实执取境 相 若时同起非更迭 乃圆成正见观察”这一点,远离一切的戏论。但是在这个之 前,宗大师虽然灭除了戏论,可是在灭除戏论的空相当中却没有办法来除无边,他 没有办法用空相来现缘起,所以那时候并没有圆满正见。 但是后来宗喀巴大师以空相除无边、以相除有边所以远离二边,刚好进入中道, 所以而说到了“现见缘起全不诬 即灭实执取境相 若时同起非更迭 乃圆成正见 观察” ,所看到的一切,虽然会看到他是以自力的力量形成了自己的性质和作用给我 们看到,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抽象化的存在而 已。因为抽象化的存在、名识施设而有的存在,所以并不是没有;也因为是仅存在 于名识施设而有,所以并非是由自力所形成的性质和作用。并不是没有,因为他是 在名识施设当中相互的观待而有的、因缘聚合而有的,因为无有自性,所以完完全 全依赖着他者,所以可以成办因果缘起。缘起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诸法无法以自 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性质和作用,所以由有相除有边、由无相除无边,由此而来获 得了圆满正见! ~ 83 ~
所以在宗大师的后半生,完完全全净除了有关空性的疑惑,所以这个故事是有 他的一个深远的用意的。宗大师在嘎朵的这个地方看到了文殊师利,在这之前是有 透过乌玛巴,其实乌玛巴上师因为前世很有习气,所以当他在去牧羊的时候有一天 突然间看到了黑色的文殊师利,之后就一直能够见到文殊师利,所以宗喀巴大师从 上师乌玛巴处向文殊师利请示了许多的问题,透过乌玛巴作为传信的人来请教文殊 师利,之后在嘎朵的这个地方宗喀巴大师看到了蓝色的光芒现起,在蓝色的光芒当 中见到了文殊师利, 之后宗喀巴大师就可以像看见平常人般的见到文殊师利。 总之, 在和文殊师利对三藏经典及空性的内容等进行这方面一个交流的时候,那时候文殊 师利说了一句话, 于是宗喀巴大师说我听不懂, 文殊师利就说: “你要继续看大教典, 你要做集资净障,在不久的将来你就可以获得空正见。 ” 从这一个公案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我们认为修圣本尊看到了本尊获得了 净相之后马上就可以获得开悟、获得了证量,会有这种的想法,这样的话就跟佛经 里面所说的是相违的——“佛说罪莫能洗涤 佛手无能取众苦 佛证无能转他人 唯示法谛得解脱” ,哪怕你见到了圣本尊,但是圣本尊的证量没有办法像礼物般的转 赠给我们呀,但是我们却认为好像看到了圣本尊、佛菩萨之后我们就可以马上开悟 或者是获得证量,这是错误的!首先要自己去学习——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 生慧,除了以这种的方式能够让自己获得证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的方法了! 在《般若八千颂》后面的“常啼菩萨品”里面也有这么说到,虽然常啼菩萨也 看到了圣本尊、以净相看到了佛菩萨,但是这些佛菩萨跟他说: “跟你有业缘的、法 缘的上师是另外一者。 ”从这个公案我们也可以看到,光是看到佛菩萨或产生净相的 ~ 84 ~
话不会马上获得证量,所以如同文殊师利菩萨如此的开示于宗大师般,我们也要好 好的去学习大教典啊! 透过了圣本尊的接见后来去学习的话绝对会获得智慧,这是一定会有的,但是 主因还是来自于自己的学习,广闻多学,透过圣本尊我们可以获得深、明、疾、大 的四种智慧功德,是可以获得的,但这毕竟是助缘,我们可以透过圣本尊助缘的观 修的方式来让自己增长智慧, 但是我们要知道增慧的主因是来自于自己的多学广闻, 反复的去学习。 之后宗大师在梦里面就看到了《中论》的五师,由佛护论师手拿着经典放在宗 大师的头顶上,由蒋扬曲杰所撰著的《宗大师密传》里面说到这么一句偈颂文,后 来宗大师获得了圆满的空正见,因为宗大师是阅读了《佛护论》而获得空正见的, 所以《佛护论》跟宗大师有不共的业缘关系、法缘关系。 这一种细微的缘起,也就是由空相除无边、由有相除有边的这种缘起现性空、 性空现缘起的内容彻底的通达,摒除了一切的疑惑之后,于是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佛 陀自在的宣说缘起理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于是写下了《缘起赞》 。
~ 85 ~
正文解释
南无咕噜曼殊郭卡雅
首先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1.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由见说何法 智说成无上” ,透过了闻、思、修来通达某法,所以由见何法 之后而说何法,透过对这一法的认知让自己获得了无上的定解。像导师释迦摩尼佛 也是透过了多劫时间的学习才获得深奥胜义谛这个定解的,最终也是由此定解来获 得了无住涅槃,所以获得了这种证量的智者成为了无上。所以,由“见何法”来“修 何法” , “获得了智者” ,而“形成了无上” ,而去“对众生说何法” 。 这个“智者的说法”能够成为“无上”的这一法是什么呢?——“胜者见缘起 垂教我敬礼” !比起空性(这一词汇)我更喜欢缘起性空的用词,要去学习缘起性空 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这句偈颂:
2.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 86 ~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可是不要的痛苦也是来自于因缘的,因缘 是什么呢?是来自于内心的未调伏而产生的,是什么因缘让我们内心无法调伏呢? 就是烦恼呀! 所以去追溯烦恼的根本的时候,如同我们之前所说的就是无明啊。因为不了解 真相,其实凭我们的经验也可以很明确的知道,像慈悲心在生起的时候虽然说不定 会有谛实执著的污染,因为我们现在不思维空性嘛,所以在思维慈悲心的时候可能 会相应到或随顺到谛实执著的影响之后而产生的慈悲,这是有可能的。但是慈悲的 生起,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需要谛实执著的产生,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知道善心并不是 绝对性的必须要依赖着谛实执著而有或者相应谛实执著而有,所以善心的产生最主 要来自于对理由的认知,对理由的分析、解剖,了知真相之后,再加上平时坚持的 修持而来增上善心的,所以善心的形成或产生的过程是如同上述所说的最主要透过 理由的分析。 可是贪嗔等这一些负面的情绪或烦恼,必须、绝对要依赖着无明或相应于无明 才有办法产生的, 所以好好的去思维刚刚所说的这些道理我们可以生起心力和自信, 为什么呢?烦恼虽然非常强而有力,但是烦恼它没有真相为后盾啊,既然没有真相 为后盾的话,那么只要真相存在烦恼就会有被消灭的一天!可是慈爱心等,我们透 过修持可以让自己成为究竟的果位,只要坚持的去修行的话,它可以串习到无有止 尽的或究竟的功德。 为什么善心可以做到而烦恼却做不到呢?因为善心有真相为后盾,只要真相存 ~ 87 ~
在、加上自己愿意去长时间串习的话,我们就可以成办无有止尽的慈爱或永不间断 的慈爱了。可是烦恼不可能成为永不间断的烦恼,为什么呢?因为真相永远存在, 只要有一天我们认知真相的话,认知真相的这个智慧就可以对治烦恼,所以烦恼就 有间断的时候了。因为烦恼是可以被间断的,所以由依赖着烦恼所产生的或跟无明 相应的这个烦恼都有间断的时候、都有被止尽的时候,但是善心有真相为后盾,再 加上修持的这种长时间的修持,所以可以成办无有间断的、究竟的善心。 因为有了无明所以而产生了烦恼等负面的情绪,像慈悲心等最主要是由理由等 分析、 解剖而来产生的,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它的起源是完全不同的。 “世所有衰损 其 根为无明” ,世间所有一切衰损的根本是来自于无明; “见何能还灭” ,看到什么样的 法能够还灭这个根本呢?因为无明是一个不了解真相、颠倒执取真相的颠倒执,所 以这一个的对治力或看到何法将能够还灭这个无明呢?看到何法能够去断除谛实执 著的所执境呢?“是故说缘起” ,是透过缘起的观见而来还灭的。 “见何能还灭 是故说无我”或“见何能还灭 是故说空性”这是比较一般的 说法,像毗钵沙宗或经部宗他们也说“无我”嘛,唯识以上是说到空性所以是“见 何能还灭 是故说空性” ,唯识以上他们说到了“空空”等内容。 像在外道的典籍里面也说到了“二谛” ,所以也有根据他们的胜义谛所说的空 性。我有位认识的基督教朋友,是一位基督教的传教师,也是一位非常善良的神父, 他透过基督教的教义来诠释某种程度的空性的内容,他说: “我们虽然会觉得自己很 独立、真实的存在,但实际上我们是由造物主所创造出来的非常微小的某个部分而 已,所以在我们的想法里面会觉得好像不需要依赖其他者,我是很独立自主、很伟 ~ 88 ~
大的一个行相,但是当你知道我们是被造物主上帝所创造出来的时候,我们只是造 物主所创造出的产品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这时候那种自大的我就会不见了。 ” 在几年前我去访问一个基督教的僧尼院,在跟这些僧尼讨论的时候, “当我们 在产生极为强烈的我慢心的时候要怎么样去对治这种我慢心呢?”于是我就跟她们 说: “以佛教徒的观点来讲可以修学空性,但因为你们是基督教徒,所以(修学空性) 跟你们无关。可是你们可以这么想:上帝创造了一切有情众生,我们只是上帝所创 造出来的情器世间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会觉得自己很伟大、 很自大的这种感受就会随着这种的思维而减少。 ” 因为之前我曾听过这位基督教的神 父这么讲解嘛。 所以当我们做起讲“是故说缘起”的话,因为缘起所说的性空,所以将能够结 合见相和空相而来说的空性的道理,宗喀巴大师在此并没有说“是故说空性”而是 说了“是故说缘起” 。 这个缘起义如同前几天所说的,有相和无相互相的结合,这种的结合是在“仅 存施设而有的缘起”当中才有办法产生的, “仅存施设而有的缘起”或“施设而有的 缘起”这是最深奥的缘起,在这之前有“依赖着支分而有的缘起”或者是“依赖着 因果而有的缘起” 。 在《中论》里面也说到,因为看到缘起的缘故,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道谛和灭谛; 因为看到缘起的缘故,我们才能够好好的知道什么叫做苦谛,才能够知道行苦是什 么,才能够知道集谛、无明是什么,才能够知道无明的对治力是存在的,所以透过 这种的方式来知道灭谛是存在的、灭谛是可以获证的,灭谛的成办之法道谛是可以 ~ 89 ~
成办的。 虽然道的修法有不同的种类,但是最主要是透过空性来修证的,如果了解到缘 起现性空、性空现缘起的话,我们就能够更坦然的安立四谛的存在,所以在《中论 (观颠倒品) 》 里面说到了: “从忆想分别 生于贪嗔恚 净不净颠倒 皆从众缘生” 这么一句理由,随着妄念分别来看悦意和不悦意的时候会觉得是绝对的悦意和绝对 的不悦意, 由这种的分别心而产生了贪嗔恚, 所以导师释迦牟尼佛是为了断除无明、 还灭无明而来说缘起的。
3.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尔时具慧者 如何不了知” ,如果你是具有智慧的话,像我们遇到一个人的 时候或者是在选举的时候,会观察这个人领导的能力如何,他的政策如何,是否是 一个聪明的人,是否有足够的魄力等,我们都会先去观察嘛,之后再来投票,但有 一些人只是随着亲戚朋友人云亦云,这也是有的,但是有一些人会先去作观察。 “尊圣教心要 即诸缘起道” ,导师释迦牟尼佛说了诸多的法门,在诸多的法 门当中,其他创派导师未曾说过的、但却具有足够理由而且是能够让我们在日常生 活当中获得觉受经验的这个缘起空性的论述,具有智慧的人如何不了知?这个世尊 圣教之心要是什么呢?即诸殊胜的缘起之道!
4.如是于依怙,稀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 90 ~
5.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稀有善教诲?
如同在《三摩地王经》(月灯三昧经)里面所说的: “何故缘生而无生 于此无能 有深信 何者依缘故说空 何者知空不放逸” ,因为依缘而所生的缘故,所以并非以 自己的力量来依赖着他者。 佛说了这么难解的空性的内容,是为了要去表现出他很渊博深奥的知识或功德 吗?不是的,是为了断除无明而来宣说的,佛陀这么说宣说空性是有目的的,因为 诸法的显现和诸法的存在是不吻合的,但是我们却被显现的部分所骗了。诸法的作 用是有的、利害的作用是有的,可是这种的有法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所以唯有 仅存的有法是什么呢?就是名识施设而有,仅存而已啊!当我们产生这一个内容的 定解的时候、产生这一种决定性的时候,所看到的一切依由有相就会除执常边、依 由无相就会除堕断边,所以“离此教授更何有 希有妙善胜教诲” 。
6.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网尽断门。
接下来自续派就说到了并不是名识施设什么就变成什么,因为我们说唯名识施 设而有的时候,会觉得如果一切的诸法都是名识施设而有的话,会变成施设什么就 变成什么,所以他们说到了: “有自性的理由是因为我们看到每一法都有它的一个特 质,都有它的一个特色,都有它的一个定义在,这是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这是我 们都可以看到的,每一法都有它的一个独立性呀,因为有它的一个独立性了,所以 ~ 91 ~
它有它的自相、它有它的性质在,就像因与果之间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等都有 一个独立性的自相自性存在。 ” 所以在此说到了确实是如此,因会生果,同样的如同果依赖因般,因也是依赖 着果而有,如果不会生果的话我们如何说这个事物是因?就是因为将来会生果的缘 故所以我们才取这个事物名为因的,如果不会生果的话我们如何说这一法是因呢? 这个果,也是因为会生其他的果的缘故,果本身也会被取名为因啊,所以没有任何 的一物可以从境上来被找到的。 我们都说果从因而有,这是连动物也都可以知道的;但是因依赖着果而有的这 个部分,这一种的依赖和观待就只有通过仔细的深思熟虑才有办法知道。所观待的 果虽然在因时不存在,可是将来会生的缘故而来说到此物为因。所以这一切都是在 名识施设的抽象化当中存在而已,如果不被此而感到满足,想要去寻找的话,都找 不到这一切的性质和作用了。
7.此教余未见,唯尊名大师;外道亦饰赞,如于狐唤狮。 8.稀有大师依,稀有胜说怙,极善说缘起,我敬礼大师。
因为导师能够如此的宣说缘起见的缘故,所以“稀有大师依 稀有胜说怙” , 因为导师能够自在宣说缘起道理的缘故所以而说到了“胜说怙” ;如是的透过这种的 语事业,来去除了众生暂时和究竟的痛苦,来获得了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因此“极 善说缘起” 。 ~ 92 ~
也是因为缘起的缘故而来成办因果缘起,所以来成办了暂时的利益——增上生; 也是因为由缘起的缘故了解到施设的缘起,由施设的缘起知道了无有自性,所以而 获得了究竟的利益——决定胜。
9.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我平常在做皈依的时候都会念第九句话,以上根者来讲就是好好的去念诵这些 偈颂文, 我在做皈依的时候就会这样从 “由见说何法 智说成无上 胜者见缘起 垂 教我敬礼”慢慢念下来,一直念到第八句“稀有大师依 稀有胜说怙 极善说缘起 我敬礼大师” ,我每天在做皈依的时候都会从第一句念到第八句。 昨天不是有一个问题嘛,也就是空性的思维要生起之前必须要获得共下士道的 证量, 《四百论》里面曾经说过“若于佛所说 深事以生疑 可依无相空 而生决定 信” ,对于佛所说的教法如果产生疑惑的话那就是非佛教徒了嘛,那时候他没有皈依 是属于没有皈依的状态,在这种的情况下他就会去怀疑佛陀的教义,针对这类的人 应该跟他讲解缘起空性,他会觉得: “咦,这是可以值得我去思维的喔! ”如果是智 者的话他就会去思维了,我自己个人就有这方面的经验,跟科学家交流之后确实有 这种的经验,透过了量子物理的这种说法之后,它总结的内义确实跟唯识派所说的 “无有外境”是非常相似的。 虽然唯识派说到了内在的这种感受的谛实有,但是这个谛实有也不应该有的, 没有任何的自性的存在,因此只剩下名识施设而有,所以一切外在的色法以及内在 ~ 93 ~
感受都无有自性,所见到的一切都是无有自性,但是这一切都是缘起而有的缘故, 所以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抽象化的存在,仅此而已,因此无有自性,所以并不用特 别的去堕落于断边或特别去执著于常边,刚刚好就入中道,这一种的说法真的是非 常不可思议的!
10.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这个无比的决定因——缘起见,就以下部论师来看的话最主要是以因果缘起的 道理,像是依赖着支分而有的缘起也会来成立自性的存在,因为他觉得并非意识施 设什么就变成什么,并非是名识施设什么就是什么,所谓的“唯名识施设”的“唯” 字并不是要破除名识所表达之意,名识所要表达之意并不是被这个“唯”字所破斥 的,那这个“唯”字要破除的是什么呢?当我们去寻找之后找不到任何的东西啊, 所以这个可以看到独立自主的自性才是被“唯”字所破除的,只有剩下一种抽象化 的存在仅此而已,名识施设而有仅此而已。 但是下部论师他们觉得: “诸法必须要以自己的力量产生自己的作用和性质, 为什么呢?因为因果是决定的! ”所以因果缘起就以他来讲的话就变成相违因了,因 为缘起的因是用来破自性的,可是他却相违的使用了缘起的因——诸法有自性因为 是缘起,所以缘起的因缘、也能够证实无自性的无比的因缘,被下部论师使用成相 违的因缘。 以外道来讲,认为由大自在天王创造了这情器世间,所以创造出来了这个“我” , ~ 94 ~
而且又说到自我觉知了知之士夫这个是“常一自主的我” ,所以对外道而言跟他们讲 “诸法无自性因为缘起”的时候因不能够成立,因为他们不认为这是缘起,他们认 为这些都是造物主创造出来的并不是缘起, 所以对于外道而言这是无法成立的因缘、 无法成立的因理,但是对下部论师来讲确实成为了相违因,所以在第十一句说到: 11.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之前在第十句的时候说到“相违、不成” , “相违”指的是下部论师、 “不成” 指的是外道。所以第十一句说到,所谓的空性是指并非以自力形成自己的性质和作 用,并不是没有的意思,是存在的,只是这一种的存在并不是从境上而有的,唯一 的存在就是在名言当中而有,仅此而已!
12.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13.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14.无待如空华,故无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缘相违。
“无待如空华 故无依非有” ,并不是完全的没有,并非如同虚空的花朵!我 们无论看什么,都会看到事物的显现是如此的自性,这一种的看法是错误的。如果 事物的存在真正像事物显现般存在的话,那么寻找之后应该要找到才对,可是找不 到啊!我们平常看外在色法的时候会觉得独立自主的存在,但实际上去寻找之后并 非是如此啊!而且物理学家们去寻找的时候,他们去解剖、分析这些粒子的时候, ~ 95 ~
什么都找不到了,找不到一个最细微的粒子,所以寻找施设义找不到施设处的这一 种结论,其实物理学家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可以了解的,去寻找之后是完全找不到 的嘛,所以说到无有自相、无有自性,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无有自性的时候难道是没有吗?也不是,因为他还有利害的作用,因为有 利害作用的缘故所以是存在的,这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有自性、有自相的话将会跟 理由有所相违,所以如同《正理海》里面所说的,我们唯一能够选择的就是第二条 路——名识施设而有的这条路,仔细的反复的去思维的话确实这是唯一的一条路! 如同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所说的: “繁华六聚路口旁 离本二法见喧哗 于此虚伪 幻相在 莫念为实见空性” ,透过了空性的看法来让我们更忆念缘起,透过了缘起的 看法来让我们更忆念空性,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若性有彼生 待因缘相违” ,如果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性质和作用的 话何须要观待因缘?没有道理嘛!如果诸法是有自相、有自性、以自己的力量形成 的话,那么果就不需要依赖着因了、果就不需要从因而有了。如果以他自己的力量 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质和作用的话,那么何须要观待他者?不需要了嘛!我们说这 个人本来就如此的时候好像是无法改变的意思,不是吗?他本性就是如此,他本性 就是如此的时候、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时候,就是指你没有办法改变的意思了,像真 金的本性就是金子你没有办法把它变成银子,所以当我们在讲诸法的自性就是如此 的时候——诸法的作用和性质都有自性的时候,它就已经是固定了、决定了,就不 需要观待和依赖了。
~ 96 ~
15.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
不观待的、不依赖的任何的性质和作用都不存在的缘故,远离性空丝毫的法都 是不存在的。
16.若法有自性,则说无涅槃,及无戏论灭,自性无灭故。
所谓的“自性”二字本身有一种无法改变、不能被造作的意思,我们现在所拥 有的烦恼以及由此烦恼所造的业,如果是有自性、有自相的话也是不能被改变的, 这样的话就不能涅槃了,戏论就没有办法远离了。
17.故于智众中,发大狮子吼,数唱离自性,善说谁能难?
“缘起”这两个字,能够远离二边入中道的这种深奥殊胜功德、这种缘起说是 由佛所发起的。通常我们会把佛语形容成狮子吼,有这一种的做法,因为当狮子在 吼叫的时候其他的动物会非常的害怕。
18.况无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违随顺; 19.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 97 ~
但是下部论师你们觉得缘起和性空是不能够同时相融的,反而还以缘起的道理 来说到了有自性,其实在一个事物上因为无自性更需要缘起、因为缘起了更需要无 自性,是如此的相顺、能够成立的这个道理(下部论师)你不了解却颠倒而说了“即 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 。 措那仁波切在《间杂赞》的解释里面说到了这么一句话: “因为‘缘’字而破 除了自性常边,因为‘起’字而破除了虚无断边,因为‘缘’字所以依赖观待他者, 因为‘起’字而说到了并非完全不存在,所以由‘缘’字破除了常边、由‘起’字 破除了断边。 ”在这种如同破除自性般的诸多理由当中,像是国王般的缘起的理由这 是要好好的去学习的。
20.此皆自性空,缘此此果起,二决定更互,无障为助伴; 21.除此更有何,为甚奇稀有,以此理赞尊,成赞非由余。 22.若有为愚使,与尊作仇隙,彼不忍无性,妙声有何奇? 23.若受行尊语,珍藏缘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说此为奇!
如果你不认为缘起是存在的话我当然就无话可说了,可是自宗的论师你们明明 已经承许了缘起,既然已经承许了缘起的话就应该好好去想缘起的内容才对,但是 你们居然能够用缘起的内容来说到有自性我真的觉得很稀奇!
24.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 98 ~
25.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26.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第二十六句说到“自性”这两个字的词义,无有造作、不能观待叫做自性,在 世间我们也会说到“这个就是他的自性” ,这个时候就是没有办法再去改变了、不需 要依赖他者了,所以“自性”有无观待、无造作的意思,但是“缘起”这二字有观 待造作的意思。
27.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所看到的一切并不是真实而说到了幻化般的观修方式。
28.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如同导师在《心经》里面说到了“照见五蕴亦皆空” ,之后说到了“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此一开始的时候说到了“照见五蕴亦皆空” , 就是补特伽罗所施设的这个施设处是跟据蕴体来施设为补特伽罗的,蕴体是补特伽 罗的施设处,如果说蕴体不存在的话——施设处都无有自性的话,那么由此所施设 的施设法就更无有自性了。 所以在初转法轮的时候说到了“人无我” ,在对这个“人无我”的内容作更详 ~ 99 ~
细解释的时候,说到了不但“人无我”无有自性,连“人”的施设处(蕴体)也无 有自性的缘故,所以“人、我”更不能存在。 难道色身也完全没有吗?也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说到了“人无 我”之后接下来讲到“法无我” ,于是说到了“色、声、香、味、触皆无我”的内容, 所以色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像是唯识派和量子物理所说的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 的,色去寻找之后找不到并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无有自性的意思,所以色即是空。 因为色无法以自己的力量立足,所以色的作用和性质的存在和形成只能完完全 全依赖他者,正因为空的缘故色才能够成为色法,所以空即是色;因为色的自性为 空,所以色才能够更合理的成为色法,所以空即是色。 色和空者两者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两者的二法,不是的,所以说到了“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和空的体性是一者的,但是就以返体来讲是别异的、是分开的,所以 说到了“体性一、返体异”的概念。 能够具有利害作用的色法本身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缘故,而说到了色即是空; 也是因为色的自性为空的缘故所以色能够更合理为色,因此空即是色!以此类推来 结合声、香、味、触等其他的法。
29.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远离增益执,及损灭过故。
龙树菩萨在《菩提心释》里面说得非常好——稀有更稀有, 《菩提心释》这部 论著非常重要的,一般它是依据《密集金刚本续》的一句偈颂文来做解释的,但是 ~ 100 ~
在这个的解释之后却又说到了如何破除外道的立场、如何破除有部和经部的立场、 以及如何破除唯识的立场,所以确实是一部非常殊胜的论著。 那么龙树菩萨在世的时候已经有唯识的见解了吗?虽然没有个别的去诠释唯 识的见解,但是唯识的思想其实早在佛在传授《解深密经》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才 有所谓的三法性和三无性之说嘛,所以说到了依他起无生性、遍计执无相性、圆成 实无实性的概念。
30.缘起道因相,见尊说无比,由此证余语,是量起决定。
如同刚刚引用了《四百论》般,缘起性空的内容仔细去思维的话确实也是符合 科学的,以自己的经验觉受而言是可以透过经验觉受来证实的一点。 当我们在讲解缘起的时候,如果你是具有智慧的话,你会觉得: “咦,这真的 是很奇怪,确实好像是这样喔! ”我们不讲烦恼,就是很单纯的去解剖、分析真相为 何的时候,确实会觉得: “这真的很令人匪夷所思,但却是很奇妙的一个真相。 ”
31.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32.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33.稀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这三句话我在思维皈依的时候会一直念诵,上面的第一句到第八句以及下面的 ~ 101 ~
第三十一句到第三十三句我会反复的念诵。
34.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35.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我觉得第三十五句宗大师可能有点诳语了,宗大师在塔尔寺的地方,那时候是 没有塔尔寺了, 宗大师在却杰图珠云千的座前听闻教法, 那时候是绝对是有皈依的, 具有断一切过患、具一切功德的这个佛陀那时候没有皈依这个很难理解吧?所以这 里说到了“虽曾久皈依 未知德少分” ,我觉得这一点我无法接受。
36.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37.说中缘起说,慧中缘起智,二如世胜王,尊善知非余。
在这世界上,释迦牟尼佛还未来到这世间之前,有许多宗派的创派导师已经来 到这世间了,可是讲到“缘起现性空、性空现缘起”这种深奥论述的只有导师释迦 牟尼佛,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人,能够自在宣说的也唯有导师释迦牟尼佛而已。 诸说中当中的第一说是缘起说,诸慧中当中的第一慧是缘起智!光是透过无常 的了解没有办法断除自性执著,光是了解痛苦的话也没有办法对治谛实执著,观修 菩提心也没有办法断除自性执著,所以在《释量论》里面说到了“慈等愚无违 非 极治罚过” , 因为慈心和自性执著在所执境上并非正相违的缘故所以说到慈等愚无违, ~ 102 ~
跟愚痴并无相违的缘故非极治罚过。
38.尽尊所垂教,依缘起性转,彼为涅槃故,尊无不趣寂。
佛所说的一切的方式都是为了使众生们能够获得解脱和一切遍智而说的,唯一 的途径就是真如、无有自性、空性的真相的了解才有办法,所以佛陀所说的一切法 都是为了引导空性而说的、引导真如而说的。像是讲粗相无我的的话就是为了安立 真如而说的,就是安立空性的论述而说的;像是直接讲到细微的空性的话都是为了 抉择真如而说的,所以佛所说的一切教义都是为了引导真如、安立真如以及抉择真 如而说的。
39.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不只是当下,圆满增上生的这个方便也被佛圆满的宣说,像是共下士道里面有 非常完整的阐述了如何能够获得增上生的圆满因缘嘛,所以暂时的利益增上生这并 不是佛教的不共特征,因为外道和其他的宗教也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外道他们透 过禅定不止可以获得后世的人天而已,还可以透过静虑的方式获得色界和无色界等 这种上界天。 以基督和回教来讲虽然他们并不讲禅定,但是他们说到了你必须要完完全全的 为他人而服务, 比如德蕾莎修女是完完全全奉献今生来为社会、 为他人服务的缘故, ~ 103 ~
所以她的后世决定会投生到善趣,这是一定的、百分之百肯定的,所以光是增上生 的话并不可以说是佛教不共的特征。 讲到“无我”——如何对治自性执著让我们获得解脱,以及如何断除自性执著 所留下来的习气,以这种的方式来引导我们获得了究竟的利益决定胜,以自己的别 解脱或一切遍智来讲这才是佛法的不共特征。
40.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在观察佛法的时候能降诸怨敌,因为在讨论佛法的时候是经得起以理来考验的 缘故所以可以去提问,在神通的节日的时候也曾跟外道讨论过,有这样一个历史, 但是真正以著作的方式将相关的内容写下来的是龙树父子的著作。在《慈氏五论》 里面也是讲到了空性的解说,但是能够以理直接破斥自性的最主要还是依据龙树菩 萨的著作,像是在《宝鬘论》里面说到了以十六法来获得增上生,就是十善业道之 后再加上断酒、断邪命、断损害他人的行为(像是以谄媚、阿谀奉承等间接方式来 伤害他人所以说到了不损害他人、 不邪命) 、 以尊敬心供养资粮田、 以尊敬心来布施、 以及修慈心等六法,说到了成办增上生的十六法,所以《宝鬘论》的第一品是很重 要的。 因为有这样一个争议的缘故,在龙树菩萨《中论》的第二十四品里面一开始的 时候讲到:说实派反驳中观师——诸法如果无有自性的话、没有自己的性质和独立 特色的话,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安立四圣谛、你就没有办法安立轮回、你就没有办法 ~ 104 ~
安立涅槃,说实派他们作此反驳。龙树菩萨在回答的时候说: “那是因为你不了解空 性的目的、不了解空性的性质以及不了解空性的意义而导致的问题。 ”于是针对空性 的目的、性质和意义来做解说,来为“认为无有自性将会否定一切”的这一派的说 实师们作解说,而说到了: “如果并非自性空的话,才不能够安立四圣谛、才不能够 安立解脱和涅槃! ”在清辩论师的著作里面,清辩论师确实可以说是争辩的圣者之王 啊,在他的著作《思择焰论》里面你也可以看到上、下论师之间的争议,以及当时 候清辩论师在世时外道的思想,以及如何跟外道争论的内容。 所以缘起现性空、性空现缘起的这个内涵如果我们通达的话,以此来讲解一切 的世间的安立才能够坦然的安置。 外道者因为他们不承许缘起所以这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说实派和上部论师之间的争论唯有透过缘起性空才有办法做出最好的解答,这 就要搭配着《显句论》等去了解,所以在此说到了“能降诸怨敌 离前后相违” ,从 一开始初转法轮一直到最后快涅槃时候的说法,佛陀所说的前后的这个经文因为缘 起空性的论述才能够远离一切的相违。因为我们在思维缘起的缘故所以能够成办增 上生,是透过因果缘起而来成办增上生的,也是因为透过施设缘起的缘故成办决定 胜的所以“与众生二利” ,这是很明显的。 寂护论师的《真如集论》由莲花戒大师作了解释,这是厚厚的两本书籍,我曾 经拜读过,在里面说到了: “透过立因果缘起而来成办增上生,由施设缘起而来成办 决定胜。 ”说到了这种的观念。 接下来四十一句说到了导师释迦牟尼佛之前为利众而做出的伟大事业:
~ 105 ~
41.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于是在思维导师功德的时候而说出了感恩的这种心情。
42.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如是能够从自在宣说缘起的导师面前听闻到缘起性空,我是多么得幸运啊!
43.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44.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直接见到佛陀,但是我们今天却可以听闻到比见到佛陀还要 更为殊胜的缘起性空的论述,哪怕我们见到佛陀,佛陀也是透过语事业才能够帮助 我们,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听闻到的缘起性空的论述,跟佛陀亲自跟我们说缘起的论 述是一模一样的。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看到龙树父子,可是龙树父子的遗言——缘起性空的最 深奥的论述,这是我们今天可以看到的,我们可以透过龙树父子的著作来了解到每 一个词要表达的内容, 而且再加上陈那和法称等这些量学透过逻辑的方式来做辩证。 虽然我们没有看到“南瞻二圣六庄严” ,可是这些“二圣六庄严”的著作今天我们仍 然可以看到,所以我们是非常非常幸运的! ~ 106 ~
45.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当我们念诵“七支供养”的“请转法轮支”的时候,我会开玩笑说: “龙树父 子和导师释迦牟尼佛如果在世的话,我们向他们祈求请转法轮,佛会说我们已经转 了一大堆的法轮了,你们只是不看而已! ”哈哈、哈哈!因为请转法轮之后已经写下 了这一切大藏经了,我们明明有大藏经了还请求转法轮、转法轮,那不是很奇怪吗? 总之,学习大教典、学习大藏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自己没时间是另外一回事, 有时间的话就要反复的去学习大藏经。我已经八十二岁了,虽然我也很忙,行程也 特别紧凑,可是我有空的话一定会读大藏经。
46.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上、下的教典要互相搭配着去学习这是很重要的,不能只看单一的材料或资源, 否则的话你真的会如同宗大师所说的“周遍起纠诤 如跋缚罗草” 。以前这些唯识的 祖师他们说到了非常深奥的唯识的观点,清辩论师也是龙树菩萨的弟子而且确实辩 才无碍非常有智慧,但是当他仔细解剖分析细微所遮为何的时候就形成了名言上有 自相的差异了,透过了月称的《显句论》我们就可以知道自续和应成在细微所遮上 面产生了不同。 以印度的这些大学者们来讲,他们在互相辩证或争论的时候,光是只看这部经 ~ 107 ~
典或论著的时候会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再看另外一部论典的时候会觉得他说的也 很有道理,因为你没有搭配着看嘛!但是如果你搭配着看的话,就会知道他们两者 的立场、 背后的理由的不同, 而且西藏大师们在讲解的时候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 所以了解了经论的这些大学者的著作和主要以口诀为主所写下的著作,在词义 上的表达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都要透过对大教典整体的认知才有办法知道,如果你 有大教典整体的这个把握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知道这位大师在这部论典里面这么写 是基于这样一个理由而写的,你就可以知道之间的差异了。
47.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48.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诸多的教典因为搭配着学习的缘故,我们就会知道有这样一个究竟的理由来让 自己相信缘起性空, 而且以自己的觉受能够去验证的缘故所以在此说到第四十八句。
49.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50.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能够让远离有、无边的教轨夜开园,也透过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也就是透 过月称菩萨的善说——像是《入中论》 《显句论》 、以及(圣天菩萨) 《四百论》的解 释。 ~ 108 ~
51.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由师恩见时” ,无论是以净相所见的文殊师利、还是邬巴玛所请示文殊师利 等,我意获安息。 堪布贡苏著作的一部《入菩萨行论》的注释写得非常好,因为库努喇嘛滇津坚 赞非常喜欢这部著作所以我也去学习过,在这里面有很明确的的说到: “无二的仁达 瓦因为对中观非常有兴趣的缘故,所以所说的一切都是讲到中观的内容。 ”在那时候 曾经有这种“行也中观、坐也中观”的非常普及的说法,所以由此而影响到宗喀巴 大师,让宗大师对中观非常有兴趣,非常欢喜的去闻、思中观。
52.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因为我们的导师是无上导师,如同所说的上述所说的“稀有大师依 稀有胜说 怙 极善说缘起 我敬礼大师” ,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53.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 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
宗大师确实说得非常好,如果我们能够把这部《缘起赞》背诵下来,如同我昨 ~ 109 ~
天、前天所说的我每一天都会反复地去念诵这部《缘起赞》 ,有时候晚上睡不着的话 我躺在床上就念一次《缘起赞》 ,念完之后就睡着了,这样不是很好嘛,哈哈、哈哈!
54.遇此无上大师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诸众生,成善知识摄受因。 55.愿利者教尽有际,不遭恶分别风动, 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满。 56.愿一切生舍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显甚深缘起性,虽剎那顷不慢缓。 57.愿胜导者无量难,殷重为心所成办, 由何方便令此增,昼夜专注恒思察。 58.净胜意乐勤彼时,梵王帝释护世间, 妙黑天等护法众,恒为助伴无暂舍。
这里的妙黑天是龙树菩萨的护法。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多闻苾刍善慧名称吉祥,著 于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吉祥。
这以上你们已经获得了《缘起赞》的教授传承! ~ 110 ~
课堂问答互动
问:观修本尊的意思是什么? 答:密咒金刚乘的修持,一方面而言它是属于大乘的修持之一,所以而说到了 深奥的密咒金刚乘或称速道的密咒金刚乘,有这种的说法。密咒金刚乘最主要的一 个深奥是来自于无上密,它最主要依据的不是粗分的心气,而是将粗分的心气以瑜 伽力刻意地遮止、停止,在粗分的心气不运转的时候细微的心气慢慢的现起,以细 微心来转为道用,这个是非常殊胜的一点! (要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非常困难的,这 没有办法马上就做到,最主要的是必须要有空正见!为了使空正见能够对治所知障 必须要有菩提心的摄持才有办法,如果没有菩提心这个基础的话是没有密咒金刚乘 的基础的。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要对教法的总义有所了解,缺乏了这样一个基础再去学习的 话这是没有办法获得悉地的。如果我可以这么讲的话,因为我们有许多的传法上师 会直接传授灌顶、会非常重视这种灌顶的传授,但是他们却忽略了灌顶之前的佛法 的介绍,而且弟子们对学习也没有信心,当然这个上师本身自己也不是很了解,而 且也不是很重视这个教法的总义。 以前在 1960 年我去新加坡的时候,我为一些华人信徒们传法,当为他们介绍
~ 111 ~
佛法的时候他们在睡觉、他们不想要听,之后在传随许的时候他们每一个人都好专 注喔,哈哈、哈哈!从那时候起我就注意到一点:在为西方人传法的时候他们会很 专心的听、会做记录,可是我们亚洲的这些信徒们在听(佛法)讲解的时候没什么 兴趣、昏昏欲睡,但是在传授加持的时候就全神贯注、精神抖擞。 所谓的佛法,不是以信仰为主的修持,佛法的修持靠的是内心的改变,内心的 改变靠的不是信仰、不是信心、不是信念,而是透过真相的认知,认知哪一种的情 绪是有问题的?哪一种的情绪值得我去发展的?而真相的认知靠的是学习,是由闻 所生慧生起思所生慧、由思所生慧再来生起修所生慧,能够让我们内心获得改变靠 的是修所生慧的觉受改变内心。 可是在这个之前必须有思所生慧啊,所思的内容必须要无有疑惑的相信,而不 是“我的上师这么说、某某第三者这么说” ,不是的!是要自己去观察、观察、再观 察,透过了各种各样的理由最终让自己获得了结论,这是唯一的一条途径、这是唯 一的真相!当内心产生定解的时候,根据已经产生定解的内容反复的去串习再来生 起修所生慧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修行的过程的话内心的改变是很困难的。内心的 改变最主要来自于修所生慧,修所生慧之前必须要有思所生慧的定解,而在思所生 慧之前必须要有闻所生慧、必须要广闻博学,我们佛教徒很有信心这没有错,可是 都不想学习。
问:在华人佛教界有许多修习极乐净土的法门,尊者您是如何看待只修极乐净 土的? ~ 112 ~
答:像一些上师会讲到投生极乐净土的祈愿文,虽然是有的,但仅仅念诵这个 祈愿文是不够的,最主要是投生净土的因缘必须要自己去具备、去努力的成办,如 果没有这些因缘的话光靠祈愿文的念诵是很困难的。
问:关于密续方面,在华人佛教界常听人说密续是男女双修、跟淫欲有关,请 问尊者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答:双运的果位不是靠佛父母的双运这一点可以来成办的,我有位认识的朋友, 他是美国人,他们说这些蝴蝶交结是为了修气脉明点而去交结的,他们说为了使气 进入中脉、为了要去成办所以双运蝴蝶们之间进行这个交结动作的。 所谓佛父母双运的这个“双运”二字的理解是说到了二谛的双运,以“时轮” 来讲说到了空身以及大乐的双运,有不同的双运的解读。一般的双运,以梵语的词 义来讲就是“无二” ,如果是境空双运的话是识去了解空,首先以闻所生慧去听闻空 性、学习空性,之后再以思所生慧对空性产生定解,让境和具境这两者成为了无二、 成为一体性,产生这样一种觉受的时候而说到了“明空无二”或“境空无二” 。在此 的“明”字,在大圆满里面的一个用词说到了“觉明为普贤” ,将明和心分开,有一 些人译为本觉、有一些人译为明觉,总之将明和心分开而来做出这样一个区别。 以新译的教义来讲,说到了清净身的幻身和清净意的光明,这两者的结合叫做 双运。密咒金刚乘的典籍里面也说到了修印母,在传授无上密灌顶时传智慧灌顶和 秘密灌顶的时候说到了密妃等的这种修持,为得是什么呢?是为了以瑜伽力来遮挡 我们粗分心气的运作,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透过大乐来将这种红白明点顺降逆流 ~ 113 ~
的缘故,而来以瑜伽力遮止粗分心气的运作,是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目的,而不是一 般世人所谓的那个淫行。所以有一些人看到了这些(双身)唐卡之后会觉得好像密 咒里面就是男女双修而将之视为一般的淫行, 会做出这种错误的解读, 这是错误的!
问:上师与空性之间的关系为何? 答:无上瑜伽的上师,通常我们讲“喇嘛”的话是指“无上”的意思;如果我 们讲到善知识这个“喇嘛”的话,指的是指导我们法义的人,叫做喇嘛或上师。 讲空性的话,空性指的是事物一个存在的究竟真相,如果了解这个真相的话, 现在我们正在轮回当中嘛,当然之后也会说到,轮回最主要是来自于无明,是由无 明而轮回的,涅槃之所以会获得,靠的是将了解真相的这个智慧生起的话我们就能 够获得解脱,这个“明觉”的智慧没有生起的话我们就是轮回。
问:尊者您刚刚提到人类的一体性,平常弟子们如何来练习?有其他先需要做 的前行吗? 答:人类的一体性这有什么好练习的?像是一个小孩在玩耍的时候,如果旁边 过来另外一个小孩的话他们会很快融合在一块玩耍,而不会检视这个小孩的肤色是 什么、 信仰是什么之后再让来一起玩的。 比如我们到了一个无人的荒凉之地的时候, 老远看到一个人过来时我们会觉得这个就是人啊,从内心里面会很欢喜地向那人来 的方向走去,不会去区别他的肤色是什么、信仰是什么之后再往他那边走的。 所谓的人类一体性是我们本来就有的一个天性,只是之后我们慢慢的受到了错 ~ 114 ~
误的教育,重视自己的国家、重视自己的民族、重视自己的肤色、重视自己的信仰, 哪怕人类是一体的,可是却又随着贫富之间的差距而产生了这些不同的差异,变成 我们去注重这些不同的层次。其实人类的一体性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一个善良的本 质,只是我们要去关注这个真相、要去发掘我们本来就拥有的潜质而已啊,它并不 是像修道那样的来修行或观修的。
问:当我们在平常清醒的时候可以去约束自己,但是在睡梦中我们会受贪嗔痴 的牵引,请问尊者如何在梦中保持清醒来修学佛法? 答:以密咒金刚乘而言,说到了醒时三修、睡时三修、以及之后在熟睡时候的 这种修持,平常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在梦里面有时候会梦到未曾去过的地 方,虽然会有这种特殊的情况,但大部分人的梦都是属于白天所发生的事情。 为了使自己在做梦的时候不要有贪嗔,在白天尽可能的摒除一切贪嗔的造作, 像你在白天的时候如果以强烈的心态来秉持“我是比丘”这个想法的话,在梦里面 也会有“我是比丘”的想法,所以最主要取决于我们在醒时的时候的这个坚持的对 象和坚持的内容。 一般在做梦或熟睡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以正念来操控的,但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 就是在醒时的时候保持这样一个信念的话对梦时会有帮助。
问:请问尊者,若有时间的话,可否为大家传授居士五戒? 答:可以!明后天会给予你们随许,也就是第五世达赖喇嘛由净相所产生的“白 ~ 115 ~
度母主眷三尊”随许,以此来给予你们长寿灌顶的加持,这时候会为你们传授菩萨 戒,在此之前会为你们传授在家居士的五戒。
问:请问尊者,身为在家居士的我们要如何有系统的学习五部大论? 答:这些的大论典,比如《入中论》并不是针对出家人说的,龙树菩萨写《中 论》的时候也不是为了出家人而说的,是为了导师的弟子而说的,所以是为不分在 家、出家、男、女而说的。我们过去的做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学习这些大论典好 像是寺院的责任,寺院里面又分诸如辩经寺等这些的责任,一般的寺院会修法,会 有这样的说法。 以前在印度也是有这种的问题,阿罗汉萨拉哈说到了: “那时候在印度里面虽 然穿着袈裟,但是既不去学习三藏经典,也没有(戒定慧)三学。 ”所以阿罗汉萨拉 哈说了这些话。我在小时候身旁有一些服侍我的清净工,我跟他们说: “你们要好好 的学习藏语,你们要学习藏文,并且你们要学习大教典。 ”于是这些清洁工就说: “我 们是清洁工,这个跟我们无缘,我们不学,因为我们没有这种学习的传统。 ”这是我 们的错啊!所以我到了印度之后一直都在呼吁,学习大教典的这个机会应该不分在 家出家、不分男女,都应该要去学习。 ”我到喜马拉雅山区为这些居民开示的时候我 会这么跟他们这么呼吁,同样的我也想在此对你们汉传的信徒们这么呼吁,所以我 一直说我们称为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 什么叫“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呢”?也就是佛教里面的这个基、道、果的论述 都要了解、学习,并且必须由此而产生定解,这样的话才叫做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 ~ 116 ~
所以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去学习大教典啊。这一种大教典的学习方式在过去西藏里面 透过辩证的方式、辩证的这种理路,从《摄类学》到《心类学》再到《因类学》 ,是 以这种的次第来引导的,这种的引导方式是非常有智慧的,在西藏建立的这种非常 健全的制度看能不能翻译成中文?! 去年我去蒙古的时候我也这么说; “学习佛法过去都是属于大寺院的责任,而 来学习这种《摄类学》 、 《心类学》 、 《因类学》 ,但是你们一般的在家人也应该建立这 种像大寺院学习般的系统。 ”同样的你们也是如此,你们应该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像 是日常法师所带领的这个团体你们应该建立这样一个体系,所以不只是出家人,在 家人也是如此。哪怕没有居士五戒,但是比起居士五戒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这些大教 典啊,把它视为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问: 《广论》在说到“修行次第”时先说“依止善知识” 、 “视师如佛” ,但要了 解佛的功德又要从菩提心及空正见得知,请问尊者到底要先“视师如佛”?还是先 学习《广论》后面的“毗钵舍那”以及“奢摩他”? 答: 《广论》有《广论》的引导方式,但仔细的、明显的去讲的话有不同的《广 论》的教授,有很多的《广论》的教授以口诀的方式来引导,那么这些的论著就不 会讲很多的道理,几乎是没有的,就教你怎么观想而已,是以简略的方式去引导的。 以宗喀巴大师的《菩提的次第广论》来讲是搭配着大教典来引导的,比如在讲 “依止善知识”的时候,首先说到了善知识的性相为何以及弟子所要具备的条件为 何,而说到了如何依止之法。然而在其他的《广论》的教授里面却没有这么详细的 ~ 117 ~
解说,这也是我平常所说的“自未调伏,而调伏他,无有是处。故其尊重能调他者, 须先调伏自类相续。 若尔须一何等调伏?谓若随宜略事修行, 于相续中有假证德名, 全无所益。故须一种顺总佛教,调相续法,此即为三种宝学,是故论说调伏等三。 ” 于是就引用了《庄严经论》云: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 说,悲体离厌应依止。 ”而说到了自己所应有的功德和摄持他人的功德等,所以善知 识需要具有十法!如果没有这十法的话,哪怕有再大的拉章、再大的寝宫,也不应 该去依止。 而且还说到“视师如佛” ,因为《广论》最主要是将来引导到之后的密咒金刚 乘而说到了视师如佛的,因为将来要引导到无上密密咒金刚乘,在无上密里面必须 要把金刚乘的这个善知识视为佛,尤其是如果能够以自己的经验传授四灌顶的话那 一定是佛!因为在第四灌“词句灌顶”的时候是必须要去介绍何为双运,如果能以 自己的经验来介绍双运为何的话,必须要获得无学双运的果位,那是一定的嘛!因 为为了能够圆满的以自己的经验和觉受传授四灌顶的缘故,所以这一定是金刚持、 一定是佛的! 从一开始的时候说到善知识的时候视师如佛,并不是说一切要依止的善知识都 是佛,不是这个意思喔,所依止的上师不一定是佛。为我们讲解解脱和一切遍智的 这个善知识是我们的上师,那不一定要是佛啊!这有资粮道和加行道的菩萨呀,如 果资粮道的菩萨和加行道的菩萨不可能引导我们的话,这很难说吧?!而且初地的 菩萨、二地的菩萨等也有可能引导我们而成为我们的善知识啊!所以在《现观庄严 论》的第一品和第二品,在讲到加行道的善知识的时候在里面说到善知识或上师不 ~ 118 ~
一定要是佛。 但是这一种的引导方式是属于口诀的引导方式,为了将来能够引导到密咒金刚 乘无上密的缘故所以在此说到视师如佛,这不需要如言可取的。所以《菩提道次第 广论》一开始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说到了——不是上师说什么你都要听喔,宗 大师很明确的说到了: “ 《毗奈耶经》于此说云: ‘ (上师)若说非法,应当遮止。 ’ 《宝 云经》亦云: ‘于其善法随顺而行,于不善法应不顺行。 ’故于所教应不依行─不行 非理者。 《本生论》第十二品亦有明证。然亦不应以此诸理,遂于师所不敬、轻訾而 毁谤等。如尊重《五十颂》云: ‘若以理不能,启白不能理。 ’ ”在《广论》里面非常 明确的引用了这些经典,所以这种引导方式的平衡度拿捏得非常好。 有一些《广论》的教授说: “你一定要无条件的接受,一定要把上师视为佛陀。 ” 有这一种的引导方式,但这是我不认同的!在一个康村里面有许多的喇嘛这里的喇 嘛主要指那些转世的灵童,这些转世的灵童被安排在法会的最前一排座位上,于是 这个康村的老师就说: “如果你要我无条件的接受你所说的话,那么请你不要乱说; 如果你要我无条件的看到你所做的都是好的话,那么请你不要乱做。 ”他就骂这些的 转世灵童,这是我们辩经学院的前任校长洛桑校长曾经跟我们说过的一段公案,他 之后被熊天派的人所杀害了。 因为不了解法义,只看到自己的上师所引导的这一部论典,我们在讲大乘教法 的时候要广阅一切,光是看一部经典这是不够的,必须要透过广大教义的认知再来 了解三藏经典所要表达的内容,才会懂得里面的精髓呀!所以必须要懂得如何总摄 三藏经典的内容, 而不应该只是注重在上师所说的单一的教授上面而把它视为口诀, ~ 119 ~
这种的修法是错误的! 但是你已经依止了这位善知识,如果这位善知识他说了非法的话,那么就应当 遮止,这是要遮止的。因为你已经建立了这种师徒关系,所以你打从心里面的不能 对他产生不敬心。
问:共下士道尚未生起根本没有基础修菩提心及空正见,请问只能在共下士道 的证量生起后才能观修菩提心及空正见吗? 答:我是这么想的,上根者的修行方式是在你未成为佛教徒之前就应该要去学 习空性的。就像科学家里面说到了量子物理,他们在讲量子物理的时候说到了很细 微的粒子的微观世界的内容,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相似空性的。 量子物理在西方是属于新的知识,我认识一位印度量子物理专家他叫惹嘉惹玛 拉,他曾经跟我说过: “在西方世界,量子物理算是一个新的知识;可是在印度这个 国家里面,量子物理的这个精髓,它的一个最主要的核心的精神,在两千年前的古 印度里面其实就已经有了这种的理念。 ”这是确定的,千真万确。 所以在我认识的科学家朋友里面,他们是科学家,没有信仰,可是佛家里面的 心理学和哲学的思想在与科学家们做交流的时候他们很感兴趣啊,所以如同经论里 面所说的,先了解空性、先生起空正见,之后再来产生菩提心,这种上根随理的修 持次第我是非常随喜的! 首先以空正见来让我们相信解脱的存在,因为解脱是存在的所以才会相信三宝, 这时候才有办法生起坚定的皈依三宝的这种皈依心,所以在还未皈依之前就要了解 ~ 120 ~
空性啊,空性的这个理念其实在成为佛教徒之前就应该要去思维才对,所以非佛教 徒的科学家他们对空性很感兴趣。
问:请问尊者,我们这次返回自己的国家之后,我们如何去实践这次尊者所开 示的内容? 答:这取决于自己嘛,当然我们是依据某部经论而说的,如同刚刚我讲的你们 要好好的去读《入菩萨行论》 ,把这些大教典摆在自己的身边有空就看, 《菩提道次 第广论》里面也说到了:要了知的目的是为了要修行,将所了知的内容运用在自己 的生活当中,所以尽量的将自己所知道的内容好好的实践它。 当然,没有办法在一天内就马上做到,但至少要知道这个方向才是唯一的方向, 尽量朝着这个方向去走。一开始你可能没有办法去实践,但是保持着这个原则,尽 可能的去努力广闻、学习的话,慢慢、慢慢的或许今年你可能做不了,可是明年你 就能实践这些所知的内容于生活当中。 像我小时候对菩提心有很强烈的信心,可是我觉得菩提心是非常困难的,应该 是没有什么希望可以生起,所以我曾经对跟达扎仁波切说过: “我觉得菩提心太困难 了。 ”我曾经这么跟达扎仁波切禀告过,但达扎仁波切对我说: “我已经发起了菩提 心! ” 来到印度之后,我就接受了《入菩萨行论》的传承,我既跟别人讲解也自己修 行、观修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藉由反复思维的缘故,造作的菩提心是绝对有的, 但是未造作的自然任运的菩提心虽然不敢确定是否有产生,但是至少这种造作的、 ~ 121 ~
熟练的菩提心是有的,这种的证量靠的是长时间的努力和观修,无造作的菩提心的 这个觉受已经到达某种程度了,这是明显的,如同《三主要道》里面所说的“现见 缘起全不诬 即灭实执取境相 若时同起非更迭 乃圆成正见观察”这种通达空性 的证量几乎快要有了。 我要不要讲一句大话?如果容我这么说的话,我虽然从小就被认证为第十四世 达赖喇嘛尊者,虽然我有这个头衔,可是我也是从小慢慢、慢慢的努力而成为了达 赖喇嘛,如果有达赖喇嘛这个头衔者都需要如此努力的话,那么你们就更需要去努 力才对,哈哈、哈哈!
问:请问尊者,既然所有宗教的创造者都倡导慈悲的话,那么为什么现在会有 很多持着宗教的名义所发生的恐怖事件? 答:所以我正在努力嘛,如果你们有机会的话,你们确实要好好的去思考,不 应该忽略这方面的内容,尽可能的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像我最近去意大利的思斯利亚的地方,那里有很多来自利比亚的难民,思斯利 亚的省长非常欢迎这些难民,那时候我非常大力的称赞他的作为,那时候我这么想 过、 也这么呼吁: “你们跟这些难民的关系非常好, 看能不能够透过这些难民来帮助、 解决这些他们国家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回归到自己的家园,看有没有这方面的解决 之道?”在印度我也时常呼吁,因为在印度里面有许多的回教徒,而且回教徒之间 也不和睦的缘故,所以你们没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来促进他们的和睦吗?这确实 是要铭记在心的,如果你们有机会的话就要尽量去做。 ~ 122 ~
今天是中秋节,我一直在说法,后来又进行问答互动,根本没有时间让我吃这 个月饼啊,我们在这世界上会一直强调人权,这是我的人权喔,你们看着我的脸, 我是好吃的样子呢?还是很勉强的样子?哈哈、哈哈,我的牙齿很好喔,虽然已经 八十三岁了,但是我的牙齿很健康。
问:尊者您曾经开许透过网络可以获取传承,如果是以强大的信心听取一年前 的教授仍可获得传承吗? 答:我觉得可以喔!最主要是以强烈的信心再加上极大的三昧耶的力量,有无 比的不可动摇的信心以及极大的希求心,当然跟动机也是有关的,是可以获得的! 最主要我的理由是,导师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想要获得比丘尼戒的 戒子因为有诸多的障碍没有办法到佛的身边受戒,于是佛陀就以派遣信使的方式来 传戒于她。信使传达的话至少需要花几个小时吧?如果路途遥远的话可能需要更长 的时间嘛,以这样一个逻辑去推理的话,在一两年前的录像你们再去听的话,你们 只要有强烈信心应该是可以获得的,我是觉得可以的。
问:道次第是一个从下往上修的次第,但常听到说整体道次第的串修很重要, 那么整体道次第的串修和正修道次第的次第有何关系? 答:首先自己先要有所会意,会意之后自己的改变自己会知道嘛!要让自己知 道生起菩提心的话在这之前必须要有爱他心,透过七因果的方式或自他换的方式去 学习就会产生爱他胜于爱己的爱他心。 ~ 123 ~
之后为了能够生起“无法忍受别人遭遇痛苦的大悲心”首先要知道痛苦为何, 而“他人正在遭遇的痛苦为何”要去认知之前先从自身来了解行苦为何,这样的话 会更为容易体会嘛。以苦苦来讲就是外在这些一般的痛苦,若仅是了解这种的痛苦 就很一般了,这比较好了解,但是我们讲到行苦的时候是必须要透过仔细的思维才 有办法去了解的,所以从自身去体会的话会更容易去体会。所以在大悲心之前如果 没有出离心的话是很难发起大悲心的,曾经有这种的说法——大悲心和出离心是转 移角度的问题,在自身上产生了出离心转移到他人的身上转为大悲心,所以他是转 移对象的问题而已。 由转移到他人的身上发起了大悲之后就是“成佛仅为利有情”嘛,所以为了能 够成办后世的利益, 我们要知道累积增上生的因缘, 来生生世世累积决定胜的因缘。 为了能够去除后世的贪著,我们必须要去除对今世的贪著;为了要去除对今世的贪 著就得思维无常,为了断除后世的贪著最主要是思维行苦,在这个同时也可以思维 三恶道痛苦等,这些也是需要的。 为了能够成办的缘故所以思维无常、一定会死、死无定期、死时除了善法以外 没有其他任何的因缘可以帮助我们,念死无常不是为了让自己产生畏惧心,不是这 个意思!而是透过念死无常的关系,让我们珍惜现有当下的每一刻,好好的去行善 法,这才是念死无常的最主要的目的!之后透过无常、业果等来断除今世的贪著、 断除后世的贪著,而来成办后世解脱的决定胜。这个的思维并不是说反复的去想《广 论》的科判的前后顺序而已,最主要是我们内心里面要怎么样去思维,这个思维的 次第必须要产生决定。 ~ 124 ~
这一些的功德都是需要依赖着善知识才有办法获证的,所以善知识除了拥有善 心外还必须具有学问,以及需要持戒、精进或者是获得成就等,依止具有这三德的 上师而来获得之后的道地的果位。 不只是我们内在的觉受是如此,就以外在的教育而言如果没有一个老师教导我 们的话我们是不知道的嘛,光是自己读书念书是没有办法的,为了能够彻底的了解 必须要有老师引导我们,所以而说到了善知识的重要性。如同外在的教育是需要老 师般的,因为我们现在是在讨论到内在的觉受如何改善,所以更需要一个有经验的 善知识来引导我们,这是一定的。 为了能够做到,我们首先要知道究竟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能够知道一切遍 智、解脱这是存在的缘故,我们首先要了解到“依共教承”的教义为何,这也是我 一开始的时候跟你们介绍整体的佛法教义的主要原因,以广的学法来讲叫做噶当大 论派或者噶当大教派, 之后的噶当道次派这是为中的学法, 短的学法为噶当口诀派, 但是我强烈推荐以噶当大论派或噶当大教派的方式来学习,这才能够真正了解到依 共教承的方式。
问:您对菩提心和空正见有多年的学习,当尊者您的内心焦灼及不愉悦的时候 是如何去调伏的呢? 答:那时候我就睡觉,睡觉之后我就会欢喜了,哈哈、哈哈!观察很重要,思 维很重要,当你遇到困难或内心不快乐的时候,你就要去想: “这个不快乐的理由是 什么?”在想这个不快乐的理由来自于哪里的时候自然就会联想到缘起嘛,不快乐 ~ 125 ~
的缘不可能是单一的, 它是由众多不快乐的因缘聚合之后才有办法产生不快乐的果。 如果这样想的话,通常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只想单一的因缘、只想单一的境而产生的 不快乐,但是如果你能够让内心以多元化的角度来观待真相的时候你的心胸自然就 能够放宽了,这样的话你就比较不容易不快乐,不快乐就是因为心胸太狭窄只想单 一的点才会产生,我们的心性就是这样的。透过 3D 或 4D 的方式来做思维,我们只 以单一的角度来思维的时候可能当时的看法是另外一种,可是当透过 2D、3D 或 4D 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可能又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当然这是我们想法了,如同《入菩萨 行论》 所说的, 这是比较重要的一句话: “若是尚可为 为何不欢喜 若已不济事 忧 恼有何益” ,如果再思维的话你就想轮回就是苦性,只要是在轮回中你就得遭苦。
问:向善知识希求赐予财富以及法与贪欲有何差别? 答:在《现观庄严论》里面说到了“佛等贪极细” ,缘佛的贪心是非常细微的 贪心, 《现观庄严论》里面说到了这个极细微的贪心、说到了这种细微的烦恼,所以 在我们的动机当中要仔细的去思维:看有没有相应谛实执著的成分,而来产生对于 善知识的信心或对善知识的尊敬心。这也是有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要根 据自己的经验去好好的观察,在自己的起心动念里面有什么样的元素。但是一般来 讲,这种的信心、贪心或相应于正法的这些善心最主要是来自于理由,而不是来自 于谛实的执著,这是有很大的差异。
问:请问如何成立有自他的相续或有自他的心识? ~ 126 ~
答:在《心类学》里面并没有说到粗细的心识,可是在密咒金刚乘的典籍里面 的确实有说到。现在我们的心识当中,像以根识而言都是跟我们的人脑有关的,在 根识现起的时候的意识也是跟人脑有关,这是很明显的。 比这个(粗分意识)稍微细微的是做梦时候的意识,比梦时候的意识还要细微 的是熟睡时候的意识,比熟睡时候更细微的是昏倒时候的意识。最细微的意识是正 在死亡时候的死亡光明,也就是心脏不再跳动了、没有血液循环了,因为血液不再 供给脑部了所以人脑也已经死亡了,跟脑部有关的所有的心识都已经停止了,但是 这时候我们却真的可以看到很多活生生的公案: 一些大师们, 大部分都是修行的人, 他们圆寂之后虽然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已经证实死亡了,但是他死后的身体却还保持 着非常鲜活的状态,这种情形能够持续两周至三周的时间,这是科学家无法解释的 事情。 但是以密咒乘的角度而言,因为我们说到了粗、细不同层次的心识,就是将俱 生原始之光明现起也就是将最细微的心识现起之后,只要这个光明心仍然存在体内 的话,身体就不会有老化的现象,可以保持鲜活的状态。我有一些认识的科学家朋 友正在研究这个议题,他们有系统的来计划怎么样去研究这个议题。所以从此我们 可以知道有细微的心,它确实是存在的。 之前在意大利和德国遇到一些科学家我们也讨论到,在当时候我并没有跟他们 谈到前后世的这种观念,但是在私下,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跟科学家们说到,我遇到 一些小孩,他们可以很明显的想到前世发生的一些事情,他(她)们的父母亲是外 道并不是佛教徒喔。像在印度巴泽亚那这个地方有个小女孩可以非常明显的想起前 ~ 127 ~
世所发生的事情,在岗部这个地方有一个父母亲是印度教的小孩可以很明显想起前 世所发生的事情,在藏人里面也是有的。身体已经没有了嘛,身体是不可能从前世 带到今生的。 我曾经问过一些科学家: “父母的精子和卵子非常健康完全正常没有问题,而 且母胎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在这种精子、卵子、母胎都一切正常的情况下就一定会 生孩子吗?”科学家回答: “不一定!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必须要有第三个元素 了,不是吗?如果要产生生命体的话是不是还需要第三个元素?以佛家来讲,就是 (这个第三个元素)中阴生的意识结生到今世双亲的父精母血而产生的,因为在这 种情况下母胎正常、精子和卵子也都很健康没有问题,如果以这种机率的概念来形 成生命体的话以逻辑来讲是说不过去的,要不然你就会说有造物主,但是由造物主 所创造出来的话说不定又是另外一种解读了。 透过这些上述所说的内容去思维,如果心识可以分粗细层次的话我们就可以讲 解前后世的存在了,如果不这样讲解的话、不讲解粗细层次这种心识的话是很难解 释的,这些的公案确实是存在的。像我自己就遇到过这些能够非常明显的想起前世 的小孩们,其中一个小孩能够想起自己从前世怎么过来的过程,她被带到前世的住 处印度南部指认前世的父母亲,并且能够在前世的住所中可以找到她前世所使用的 东西。我曾遇到过这个小孩,我问: “ (前世的情况)最近你还想得起来吗?”她说: “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 ”于是我就跟她说: “你就是我的同伴了。 ”因为我自己小 时候好像也是可以想起前世发生的事,现在确实也完全想不起来了,而且昨天做了 什么事情也想不太起来了, 昨天的事情都已经想不起来还遑论想前世的事情, 哈哈、 ~ 128 ~
哈哈!所以绝对会有想起前世的个案。 我也有一些认识的朋友们,他们透过了禅定的观修方式,并不是每一次都发生, 但是当他进入到禅定状态的时候,他粗分的心气会停止、细微的心识现起时,有时 候突然会现起前世所发生的事情,就有因为有内容让你去想才有办法忆念起的嘛! 所以粗分的心气停止、细微的心识现起的时候,以“大圆满”来讲叫做“俱生忆念” , 以新译“密集金刚”的说法来讲就是“见、增、得” ,在“得”的时候分“俱念得” 和“离念得”两者,一开始是“俱念得”之后就变成“离念得”了,以“大圆满” 来讲就说到了觉明为普贤的这个普贤明中说到了“俱生忆念” ,这个是值得我们去思 考的内容了。因为有细微的心识,由此来结生到今世的父精母血所以而产生今生, 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解释方式了。
问:有些老师会说,没有生起空正见的定解的话修学密续是没有意义的,请问 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对空性有了正确的理解? 答:所谓的会意空性,也就是刚刚所讲的,由性空的思维帮助你更相信缘起, 由缘起的思维帮助你更决定、相信性空。首先要反复的学习这些大教典的内容、听 闻上师们对空性的解说,昼夜不分的思维所听闻所学习的内容而来产生,除此以外 没有其他道路的定解,这个叫做“思所生慧” 。 透过了四理,证成理之所以会成立是因为有作用理和观待理,最终是因为法尔 理。这个所听闻的内容,并不应该是上师说的我就要相信、或者佛所说的我就要相 信,不是的,而是透过自己去观察、观察、再观察,透过了诸多的教典结合着、搭 ~ 129 ~
配着去学习,反复的去观察、反复的去思维,之后才会从内心里面产生决定,已决 定的内容反复的再去相应它、去熟悉它,这个叫做“修所生慧” 。 一开始先有闻所生慧的这种会意的空性,在学密的时候至少要有闻所生慧的这 种对于空性的会意,也就是思维空性的道理、思维缘起的道理,一切都是依赖着他 者而有因此无有自性,尽可能的去想这方面的内容——一切都是名识施设而有、抽 象化而有仅此而已因此无有自性的内容。 再将了解无有自性的空正见转为了本尊的模样,而不是以血肉之躯转成的,是 以空正见转成了本尊的模样。在心识当中所现起的这个明显的本尊如果时间持续久 的话,当我们在讲“我”的时候,会依赖着这一种明显现起的本尊相而施设为我, 以这一种的施设处所产生的施设的我就是佛慢,以这个施设处再来观想无有自性, 以离一离异的正因再来观想空性。 佛慢有两种,一个叫做世俗佛慢、一个叫做胜义佛慢,以现起的本尊相再观想 空性就是如此的这种决定为胜义佛慢,前者为世俗佛慢。在印度里面曾经有这样一 个争论: “光是做本尊瑜伽你怎么能够断除烦恼障呢?你怎么能够断除谛实执著呢? 光是思维本尊的模样是没有办法对治谛实执著的呀?”所以大师们在此做回复: “所 谓本尊瑜伽的观修,并不是血肉之躯转为本尊,不是的!而是先思维空性、决定空 性,正在决定空性的这个智慧把它转为本尊的模样,而且已经转为的本尊再想为是 如同幻化。在这个时候修学生起次第,以下三部来讲就是有相瑜伽,哪怕在这个有 相瑜伽或生起次第的时候也是要不离空正见的情况下来观修本尊瑜伽,这样的话就 能够对治谛实执著了。 ” ~ 130 ~
因为密咒金刚乘里面说到了本尊瑜伽的观修方式是以空正见转为的,所以在我 们的观想当中因为空正见是清净有法,由这个清净有法转为了清净的特殊的一个施 设处,血肉之躯是没有办法到达佛地的,但是唯有清净的有法才能够到佛地,虽然 现在我们只是用观想的方式来做思维,虽然我们是以观想的方式把它想为是清净有 法,但是透过这一种演习或者预习,慢慢、慢慢的本尊瑜伽之后会到无造作的圆满 次第的时候就能够成办幻身和光明。 幻身可以分未清净的幻身和清净幻身,到了清净幻身的时候就已经断除了所知 障,这个是可以直接无有间断的到达佛地的,这个清净的幻身、清净的有法一开始 在累积因缘的时候、在生起次第的时候是以观想的方式来做思维的,所以我们不是 说只有在当下做本尊瑜伽,而是要了解到将来的目的而来做本尊瑜伽,这是有很大 的差异的,因此学习教典是很重要的。哪怕空正见本身没有差别,可是随着所缘的 空依有法的差异所以而形成了差别,在续典里面有这么说过。
问:网络上常有文章说“大乘非佛说”以及“南传佛教才是属于真正的佛教” , 请问尊者您对此怎么看? 答:如同前几天所说的,佛陀初转法轮所说的内容,因为是为了大众所说的缘 故所以是有历史记载的,这在巴利语系所建立的教义里面有明确的说到初转法轮的 内容;但是二转无相法轮是属于梵文语系所建立的主要依据,这并非普遍为大众说 的,因此并没有被历史所记载,所以而形成了“大乘非佛说”的想法。 其实龙树菩萨在世的时候就有这种的争议了,所以龙树菩萨在《宝鬘论》里面 ~ 131 ~
说“大乘是佛说的”而来做这方面的一个辩证;而且慈尊菩萨在《庄严经论》的第 一品里面也说到了“大乘是佛说的”内容;并且在寂天菩萨的著作里面也说到了“大 乘是佛说的” ;以及在清辩论师所著作的《中观心要论》或《思择焰论》的其中之一 者里面也说到了“大乘是佛说的” 。总之,龙树菩萨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大乘是 否是佛所说”的疑惑。 那么“大乘非佛说”的主要的理由是什么呢?因为密咒金刚乘非常的兴盛,印 度的佛教之所以衰退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密法太兴盛、滥用密法,像昨天所说的 什么佛父母双运等,你看这些已经破戒的出家人他内心有什么证量可言?所以你们 说到了“双运果位”——男女双运,这些破戒的出家人他应该要很有证量才对,但 是没有呀! 因为密法没有好好的去利用、没有正确的去宣导,所以贡唐仁波切说到了: “如 果密法是为了今世的目的而来修法的话,那你将是拿成佛的工具让自己堕地狱。 ”绝 对不要滥用密法!我们以密法来修法会、或者是去帮助他人长寿、或者是用来累积 财富等,像是修财宝天王觉得可以获得许多的财富等所以而来修密法,就是为了今 世的利益,因为这样滥用密法的缘故,所以大方向来讲只帮自己亲友修长寿法、为 他们灌顶,为不喜欢的人来修诸如火供、诛法等,若是这样的话是更糟糕了。如果 没有这些基础的话,我们真的会造出许多荒谬的事情。 印度佛教为什么会衰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滥用密法太过严重!而且出家人太 爱钱,导致了一般的群众对僧人没有信心,所以国王变成信仰外道,这是(印度佛 教衰退的)第三个因缘,正是由这三个因缘而导致了印度佛法的衰退,我以前看过 ~ 132 ~
一本书里面曾经这么做解释,因为滥用密法太过严重的缘故所以这是我们要去谨慎 的一点。因为不懂密法、滥用密法的这种情况非常兴盛,所以由此而形成了“大乘 非佛说”的想法。 如果大乘并非佛所说的话,在大约三、四年前吧,巴利传统的也就是南传佛教 的一些僧人来见我,于是我们就一起讨论“四谛十六行相”以及“三十七道品”等, 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是一样的,我问他们: “当你们在讲解‘四谛十六行相’的时候, 你们最主要是以引经据论的方式去讲解?还是以逻辑推论的方式去讲解?” 他们说: “是以引经据论的方式去讲解。 ”但是在《释量论》里面,这是以梵文语系所建立的 教义里面的一部重要的著作, 《释量论》的第二品好好去读的话,他们在讲解“四谛 十六行相”的时候,最主要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讲解“四谛十六行相”的。 所以佛法的教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关键的时代,唯一能够以理由来推论佛法 教义的,只有是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育的体制了,尤其是那烂陀寺的学习的教育体 制。在西藏早期有“南瞻二圣六庄严”的这种唐卡,以及对“南瞻二圣六庄严”的 礼赞文,我觉得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所以我写下了《十七班智达的祈愿文》 ,因为在 “南瞻二圣六庄严”里面并没有佛护、寂天、月称等,于是我就多添增了一些大班 智达大师,我们也学习他们的著作嘛,所以我就写了《十七班智达的祈愿文》 ,如果 我们仔细去阅读这些大班智达著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知道佛陀所说的教法是经得起 理由的观察、是经得起我们经验的觉受来考验的。我不太喜欢在用词上使用“大乘” 、 “小乘”这一说法,因为这一种的用词会导致冲突、矛盾,如果讲“小乘”的时候 有点贬低的意思,如果小乘进行更厉害的反驳的话就会说你大乘并非佛所说,这样 ~ 133 ~
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嘛。 巴利语系所建立的教义是佛法教义的基本,像“四谛十六行相” 、 “三十七道品” 是佛法教义最基本的基础,为了能够去了解到这里面的内涵、更深广的了解,这时 候就可以参考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义里面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般若经》 , 《般若经》 里面“五道十地”的内容以及空性的阐述值得我们去参考。如果没有这个巴利语系 所建立的教义的“四谛十六行相”和“三十七道品”的话,那么佛教是没有基础的! 以现在的时代来讲,真的有点像改革或进化论般的,确实佛教依由梵文语系所建立 的教义而让它更深广。 龙树菩萨的《集经论》里面引用了许多的经文,寂天菩萨在《集学论》里面也 引用了许多的经文,而说到了“大乘是佛说”的理由。以我个人来讲,如果我要说 “大乘非佛说”的话,那么我就必须要说“龙树菩萨比佛还要厉害”了,难道我要 这样讲吗?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里面龙树菩萨比佛更厉害, 这种的说法无法成立嘛! 所以“大乘非佛说”的主要理由就是因为历史没有记载,仅此而已嘛,这是他们的 唯一理由啊。
问:请问尊者我们平时如何串修《三主要道》?从前面的道前基础一直到最好 的双运? 答:反复的按照科判的这种观修方式是很重要的,当然在当下我们会根据自己 的根器和因缘来观修单一的这个法门,但是一般修道的一个整体的次第要让自己都 知道,这是很重要的,这样的话我们能够在心续上留下道次第的整体的一个习气。 ~ 134 ~
以我个人来讲,早上首先念《上师瑜伽》 ,我会念诵不同种类的《上师瑜伽》 , 有时候在念某个《上师瑜伽》的时候我会去思维“四谛十六行相”和“三十七道品” , 在念诵另外一个《上师瑜伽》的时候我会去思维道次第——从依止善知识一直到最 后双运的果位,我会这样去思维。
(完)
~ 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