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赞
2021年10⽉09-10⽇ 北印度喜玛偕尔邦 达兰萨拉·寝宫
宗喀巴⼤师造论 尊者藏语讲授 蒋扬仁钦博⼠同声传译 格赖却英(妙善法界)记录整理
佛法纲要
能够再次的跟台湾的法友们、朋友们尤其是老朋友们⻅⾯我感到非常的欢喜, 我的⼼⾥实在是开⼼⾄极!以佛法的⾓度来说有所谓的师徒的关系,这个师徒的关 系⼀旦建立之后,我们之间的三昧耶将能够延续⽣⽣世世,所以我非常⾼兴能够再 次跟你们⻅⾯,想要跟你们说声谢谢!今天要为你们讲解的讲义是《缘起赞》,⾸ 先在《缘起赞》讲解之前我想要对你们⼤略讲解⼀个佛法的纲要。 先做⼀般的介绍,两千五百年前导师世尊来到了⼈世间,我们知道导师来到印 度的主要⽬的是为了跟世⼈们讲解佛法,虽然佛有⽰现各种神通的事迹,但展现神 通并非佛来到这世间的主要⽬的,佛来到这世间的主要⽬的就是为了让世⼈们能够 了解什么是该取、什么是该舍,为了能够了解取舍之道⽽来到这世间的。 ⽽且佛跟我们说,我们未来的痛苦和快乐都取决于⾃⼰⼿中,说到了⾃⼰才是 ⾃⼰的依怙、⾃⼰是⾃⼰的怙主。因此导师世尊对我们说,为了⾃⼰的安乐、为了 ⾃⼰的幸福,我们务必要学习如何让我们的内⼼获得宁静、调伏内⼼,所以佛跟我 们说了⼀系列的调伏内⼼的⽅法。
为了让世⼈们能够知道如何调伏内⼼,并且将这⼀套⽅法实践于⽣活当中,在 这个实践的过程不但会获得安乐,也会获得道地的功德。道地功德的增上,绝非靠 佛的加持⼒就可获得,⽽是要透过⾃⼰的努⼒才有办法获证的。
所以导师世尊跟世⼈们⼀开始所说的法轮⼜称四谛法轮,四谛法轮是从三种⾓ 度去所做诠释的,第⼀个四谛的性质,第⼆个四谛的作⽤,第三个四谛的果实,以 这三个⾓度来说四圣谛,这是佛法的⼀个基本的结构。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想要的是离苦得乐,所谓的苦和乐并不是⽆因⽽ 有,⽽是事出有因的,并不是骤然⽽有、突如其来的,所以佛跟我们说我们不要的 痛苦的性质必须要认清。那么这个我们不要的痛苦来⾃于哪⾥?于是⽽说了集谛。 在讲苦谛的时候,佛说了不同粗细苦的层次——苦苦、坏苦和⾏苦,以这种的 ⽅式跟我们讲知苦。如果我们要真正做到离苦得乐的话,⾸先我们需要很详细的去 了解到苦有哪⼀些不同的层次⽽说知苦。但苦并非⽆因⽽⽣,是事出有因、有其因 缘的,因此苦并非来⾃外在的主因⽽有,最主要是由内⼼不调伏的主因所产⽣的, 这是佛这样跟我们分析的。 也是因为我们的⼼没有调伏,所以我们会随着没有调伏的⼼去造下恶业,依由 这个恶业⽽感得苦果的,所以佛跟我们说苦的因是集谛。在集谛的时候佛跟我们说 到了业集谛和烦恼集谛两者,我们每⼀个⼈都有离苦得乐这个想法,但是佛跟我们 说如果我们需要离苦得乐的话,其⽅法就是好好的去了解苦因为何——这个集谛必 须要舍弃、必须要解除,所以知苦、断集。 更重要的是,这个苦因是否可以断除呢?这是我们要去了解的⼀个内容啊,故 ⽽佛说知苦、断集、证灭。是的,痛苦和苦因是可以彻底断除的,因为有灭谛,⽽ 说证灭。这个就是佛法不共的教义,的确非常的深奥! 如果没有灭谛的话,修学佛法⼏乎只是浪费时间,这样度过⼈⽣⽽已;如果没 有灭谛,那么我们对佛的向往⼼也好、祈求也好,就只能够是⼀种信仰⽽已,没有 实质的帮助。 可是佛跟我们分析说,苦果以及苦谛的因——集谛这两者是可以彻底断除的, 因为灭谛的缘故,这⼀点真的很重要!《中论》也跟我们说:“业烦恼灭故,名之 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戏论灭。”这句话非常的重要。苦以及苦因,尤其是苦 因——业集谛和烦恼集谛,是可以断除的。如果你可以断除烦恼的话这个叫做解 脱,所以叫做“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
这个烦恼要怎么断除呢?业集谛是来⾃于烦恼集谛,这个烦恼集谛的主因是什 么呢?就是非理作意,以⽩话⽂来讲就是⼀个错觉,不了解真相、甚⾄于颠倒执著 真相的错觉,是由这种颠倒真相的非理作意或者由这种颠倒真相的错觉、谬执所产 ⽣的。所以烦恼的主因就是⼀个妄念,因为它背离真相。它如何背离真相呢》是以
执著真实有、执著⾃性有⽽背离真相。所以业烦恼非实,业和烦恼都是来⾃于不符 合真相的非理作意。 这个不符合真相的非理作意也好、错觉也好,要怎么断除呢?——入空戏论 灭,依据空性的了解⽽灭除⼀切的戏论。龙树菩萨说:“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 脱,业烦恼非实,依空戏论灭。”库努喇嘛仁波切针对梵⽂的版本⽽说到两种不同 的解释,⼀个叫入空戏论灭、⼀个叫依空戏论灭,我觉得这两种的解读是非常完整 的。当我们讲入空戏论灭的时候,烦恼于何处断除呢?于⼼的空性当中断除,所以 叫入空戏论灭;如果讲依空戏论灭的话,就是灭除戏论的⼯具为何呢?就是依据空 正⻅,依据了解空性的智慧所断除,所以叫做依空戏论灭,梵⽂的版本有这两种不 同的解读,“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依空戏论灭。”《中论》的这 句话是非常深奥的。 那什么叫空性呢?龙树菩萨⼜接着说:“众因缘⽣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 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法,不从因缘⽣,是故⼀切法,⽆不是空者。”龙树菩 萨在《中论》⾥⾯说到了空性的要义。 龙树菩萨的《中论》有诸多的注释,在诸多的注释当中最直接、最斩钉截铁、 最显著的莫过《入中论》和《入中论⾃释》,我平常会这么思维,也是我每⼀天都 会去念诵的偈句:“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 谛入灭定。虽常具⾜灭定⼼,然恒悲念苦众⽣,此上复能以慧⼒,胜过声闻及独 觉。”之后说到“世俗真实⼴⽩翼,鹅王引导众⽣鹅,复承善⼒⻛云势,⻜度诸佛德 海岸。”⽉称论师所说的可以让我们提起强⼤的⼼⼒、⽣起勇⽓,看到我们的⽬ 标。 ⽽且《入中论》⼜说到:“若谓⾃相因缘⽣,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 因,然此非理故⽆性。”当我们去观察事物是如何存在的时候,《中论》⼜说到了 观因的⾦刚屑因、观果的破有⽆⽣因以及观性质的离⼀离异之因,⽆论是因、果甚 ⾄于性质,从任何的⾓度去观察事物存在的时候,事物绝非以⾃⼰的⼒量⽽形成⾃ ⼰的,所以说到“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 名⾔谛。”。
这么去观察诸法的时候,会知道诸法的存在绝非以⾃⼰的⼒量⽽有,那么诸法 是怎么存在的呢?只能在世间通俗的⼀个名⾔(名)或概念(识)的认定当中所施 设其作⽤,⽽去认定其存在,仅此⽽已。没有任何⼀个事物可在寻找之后可以获得 的,寻找之后都是不可得的,所以诸法的⾃性是不可得,诸法的作⽤只能在名识施 设的认定当中存在,仅此⽽已。为此宗喀巴⼤师⼜说到:“⽆垢胜智⽉轮满,经教
虚空⽆碍游,尽除边执⼼愚闇,映蔽邪说诸星宿。吉祥⽉称妙善说,皎⽩光鬘明照 显,由⻅上师深恩时,我意于今获安息。” 《入中论》是我从⼩就需要背诵的论典,就《入中论⾃释》⽽⾔我会摆放在⾃ ⼰的桌⼦上⾯⼀有空就会去阅读和学习,《入中论》和《入中论⾃释》真的是值得 我们去学习、思维的⼀个依据。 总之,导师释迦牟尼佛的⼀个教义当中,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灭谛的功德,这⼀ 点值得我们花⻓时间去思考——是否是存在的?⽽且要尽⾃⼰的努⼒让⾃⼰获得灭 谛,我⾃⼰也是这么期望的,我希望能够获得灭谛。 佛说苦谛、集谛、灭谛的的确确是符合实际的情况⽽来跟我们讲解的,⾃⼰搭 配着闻思和⽣活经验的话,我们会看到佛所说的不只是在字⾯上⽽已,⽽是活⽣⽣ 的呈现在我们的⾯前,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时候应该以戒定慧的⽅式搭配着闻思 修去学习的,让⾃⼰的⼼续上能够⽣起道地的功德,我的确是这么期望着。所以我 们可以知道,比起其他的主流宗教,佛法的⼀个不共之意,这是我们佛教徒必须要 去学习、必须要去知道的内容,我想先这么说。 除了龙树菩萨说到的业烦恼灭故以外,龙树菩萨的⼼⼦提婆菩萨在《四百论》 ⾥⾯也说:“如⾝中⾝根,痴遍⼀切住,故⼀切烦恼,由痴断随断。”痴要怎么断 呢?提婆菩萨⼜继续地说到:“若⻅缘起理,愚痴则不⽣,故此⼀切⼒,唯应说彼 语。” 当我们在思维缘起的时候,缘起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层次,也可以⽤因果的 ⽅式去解释缘起,可是现在“若⻅缘起理”的缘起指的是,当我们看任何事物的时 候,所有事物的作⽤不是以⾃⼰的⼒量⽽形成,因为否定⾃性的缘故,只能剩下名 识施设⽽有的缘起,这个才是“若⻅缘起理”的缘起,也称施设缘起。 施予设定就是认定的缘起,在认定的⼀个存在当中,诸法并不像⾃⼰所看到般 的这么独立、真实、客观的存在,它会直接的对治我们烦恼的根本,这种施设⽽有 施设缘起的理解直接的对治我们⼼中认为⼀切事物的作⽤都是以他⾃⼰的⼒量独 立、真实、客观的存在跟主观意识⽆关,但是施设缘起的概念会跟我们说都是跟名 ⾔和主观意识有关的情况下才会产⽣作⽤,⽽且只有这个施设的途径才能够产⽣其 作⽤,所以他会直接对治真实执著、⾃性执著。
量⼦物理的专家们对量⼦物理现象的⼀个诠释,其实多多少少跟缘起性空的诠 释是有关,量⼦物理专家们说:跟据古典⼒学⽽⾔,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被衡量, 表⾯上所看到的东⻄都是可被衡量的;可是到了量⼦的⼀个状态的时候,没有任何 的物理现象是可被衡量的。他们说到了表象和真相的不同。
其实佛教缘起性空的概念也说到了表象和真相的不同,真相就是⼀切皆为名识 施设⽽有,可是在表象上我们看到事物的呈现是独立、⾃主、以⾃⼰的⼒量⽽产⽣ 的客观存在。 宗喀巴⼤师针对这个缘起空性的道理做了多年的学习,他⾃⼰也集资净障进⾏ 苦⾏的闭关,之后以⾃⼰的经验印证了经论所说的内容,于是⼤师到裕嘎这个地⽅ 进⾏多年的苦⾏。有⼀天宗喀巴⼤师在梦⾥⾯梦到龙树、提婆、佛护、⽉称等五位 中观论师,其中佛护论师站起来,现青⾊的模样,⾝形稍微瘦⼩,拿着《佛护论》 放在宗喀巴⼤师的头顶。宗⼤师醒来之后,当天有⼀个⼈供养《佛护论》给宗喀巴 ⼤师,宗⼤师阅读《佛护论》的时候就通达了空性,远离⼀切的疑惑。正是因为获 得了空正⻅的缘故,于是宗⼤师深信导师释迦摩尼佛是⽆⼆的导师。 虽然宗喀巴⼤师从⾃⼰的家乡来到卫藏的时候也会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僧,可是比起当时宗喀巴⼤师所获得这种证空比量的⼀个觉受⽽⾔那是⼤相径庭 的,宗⼤师也是因为通达空性的缘故对导师⽣起了不共的信⼼⽽写下了《缘起 赞》,这是宗⼤师在裕嘎这个地⽅苦⾏之后所获得的⼀个证量。 《缘起赞》这本论著我⼀有空就会思维和阅读,通常我⼀醒来之后就会忆念导 师世尊的恩惠,尤其是佛的⾝语意⾥⾯的语事业的恩惠,因为在语事业的内容当中 最主要的就是缘起性空的缘故,这时候我就会搭配着《缘起赞》的念诵⽽去思维缘 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我⼀醒来就会先⽣起菩提⼼、先发菩提愿⼼,之后在边念诵 《缘起赞》的时候边思维空性的道理,对我⽽⾔有很⼤的受⽤和帮助。 结合福报和智慧的资粮是非常重要的,如同刚刚引⽤《四百论》所说的⼀切烦 恼的根本都是来⾃于真实执著,唯有透过施设缘起的正⻅、⽆⾃性的正⻅,才能够 直接的对治⼀切烦恼的根本——真实执著。 ⽽且这个⽆⾃性、这个名识施设⽽有的内容,的的确确是可以透过逻辑分析 的,并且这个施设缘起的正⻅光靠持咒和祈祷是不会获证的,只有透过⾃⼰的学习 和思维才能够获证就像宗喀巴⼤师⼀样,所以宗喀巴⼤师在获得空正⻅之后写下了 这部《缘起赞》。
就《缘起赞》的传承⽽⾔,我从⾚江仁波切那⾥获得了所有宗⼤师著作的⼝授 传承,《入中论》和《现观庄严论》我从⼩就已背诵,《入中论》是跟我从⼩就有 很⼤关联的⼀本著作,我曾在林仁波切座前把《入中论》背诵给他听,有时候我要 在林仁波切座前做测验,有时候会觉得很累、有点厌烦,总之我从⼩就跟《入中 论》和《现观庄严论》这两本论著有很⼤的关联。
之后来到印度,我继续学习《入中论》和《入中论⾃释》,⽽且来到印度之后 我从萨迦的堪布贡嘎旺秋座前获得了《入中论⾃释》的⼝授传承,之后我就反复地 去阅读和思维《入中论⾃释》,真的对我们有很⼤的帮助。
正⾏解释
南⽆咕噜曼殊郭卡雅
敬礼尊重妙⾳菩萨!
1.由⻅宣说何等法 智者宣说成⽆上 胜者⻅诸缘起法 垂⽰教诫我敬礼
施设缘起以性质⽽⾔并没有⾃性的衰退和增⻓,以时间⽽⾔并没有间断和永 恒,根据作⽤⽽⾔并没有来去,依我⽽⾔并没有⼀和异,远离八戏论的这种说法是 由导师释迦牟尼佛第⼀次⾃在的宣说,所以礼敬导师释迦牟尼佛。 “由⻅宣说何等法 智者宣说成⽆上”, 在此的“何法”指的就是空性,⾃⼰透过 闻思修的⽅式去听闻空性、⽽去思维空性、⽽去熟悉空正⻅,以⾃⼰的经验去印证 空性的真相,并且他能够⾃在的为弟⼦们宣说,故⽽说到导师是⽆上的导师。 “胜者⻅诸缘起法 垂⽰教诫我敬礼”,“ 胜者”也即导师或者佛陀,“⻅诸缘起法” ⻅缘起的缘故,“垂⽰教诫”⽽为我们所说的教法,说到了烦恼的根本为何,“我敬 礼”因此我敬礼。
2.世间所有诸衰损 其根乃为⽆明闇 由何观照能还灭 是故宣说缘起法
所有⼤⼩乘的经论都说⼗⼆缘起——第⼀⽀⽆明、第⼆⽀⾏、第三⽀识……,
但对第⼀⽀⽆明的解释却有不同的诠释⽅式,像是经部和毗钵沙宗也说⽆明,但他 们只是在表⾯上对⽆明做出⼀个粗分的解释,最细微的关于⽆明的诠释就是诸法并 非像表象所看到般的如此的真实独、立⽽有,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种对于⽆明的
诠释才是最深奥的。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个道理⽽为众⽣宣说的缘故,⽽说到⽆ 上智。 只能透过缘起性空来断除⽆明的根本,如果我们讲的缘起只是⼀个因果缘起的 话,其实经部和毗婆沙宗也会说因果的缘起,可是当我们说到了施设⽽有仅此⽽已 的缘起,那是下部论师所否定的、⽆法主张的。 因为我们看任何的事物,会觉得这个事物是以⾃⼰的⼒量让⾃⼰存在的,但实 际上没有任何丝毫的作⽤是以事物⾃⼰的⼒量⽽有的。“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 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谛。”因为不可得的缘故,但⼜不能否 定,所以⼀切的存在只能在名识施设当中⽽坦然安立,仅此⽽已。我们这种对于诸 法是独立⾃主⽽有、客观⽽有的存在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绝对不是如此,“由何 观照能还灭 是故宣说缘起法”就是指这个道理。
3.尔时具⾜智慧者 如何由⼼不了知 世尊圣教之⼼要 即诸殊胜缘起道 4.如是故于依怙尊 称扬赞叹多⻔中 除说缘起妙法外 何得余法更稀有 5.经由彼彼相依缘 宣说彼彼⾃性空 离此教授更何有 希有妙善胜教诲
不只是依赖⽀分⽽有的缘起,更是依赖他缘⽽被施设⽽有仅此⽽有的缘起!
6.于法⽣执诸愚夫 坚固边执紧系缚 缘起练达彼即是 尽断戏论⽹之⻔
对此我的⼀个新的理解是,所谓的我,我们会⾃然⽽然的认为这是我的⾝体、 这是我的表述、这是我的思想,的确⾝语意是存在的,不是没有,当我们在讲我的 ⾝、我的语、我的意的时候,确实也是有⼀个我,不是没有。 但是,这个我是怎么存在的呢?去寻找之后绝对找不到啊!如同《宝鬘论》⾥ ⾯所说的“⼠夫非地⽔,非火⻛及空,非识非⼀切,何者是⼠夫?”我们讲当我们拥
有这些表述的时候会觉得有⼀个独立的我,如果真的是存在的话,那么寻找之后应 该找到才对,但寻找之后是什么都找不到,不可得啊!因为不可得,⼜不能说没 有,所以只能⽆奈的选择了所有的作⽤都是在施设当中坦然安立仅此⽽已的论述。
“于法⽣执诸愚夫 坚固边执紧系缚”,所谓的愚夫,指的是当我们在讲我的时 候,好像我是⾝⼼背后的⼀个操控者,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执著⽽产⽣了种种的烦 恼。如果确实有这样⼀个我的话,那就会有⼀个我贪、我嗔——⾝⼼背后仿佛有⼀ 个操控者的我在贪、在嗔,⽽形成了缘⾃⽅的贪、缘他⽅的嗔,这个是愚夫的作 为。可是这个我去寻找的话,⽆论是以七相的⽅式去寻找、还是以五相的⽅式去寻 找之后都是找不到的,都是不可得的。
7.此教于余未能⻅ 故唯称尊为⼤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 犹如野⼲呼狮⼦ 8.希有⼤师希有依 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 于彼⼤师我敬礼 9.恒作饶益众⽣者 为利众⽣故宣说 教法⼼要性空理 ⽆与伦比决定因
以非佛外道的观点⽽⾔是否定缘起的,他们承许有造物主或其他的理由,所以 他们是否定缘起的。 可是以⾃宗来讲的话,在佛教的论师⾥⾯,有⼀些论师认为诸法存在的⼀个标 准必须是事物要以⾃⼰的⼒量⽽去形成,不是想什么就变成什么,所以他是否定缘 起的。
10.若即缘起观待理 若⻅彼⽆或相违 于此世尊圣教法 如何⽽能趣明了 11.世尊承许若时⻅ 空性即是缘起义 能作所作与性空 彼此相顺不相违 12.反之若⻅彼违反 空则作⽤不成立 若有作⽤则⽆空 堕落苦恼深险处 13.故于⾄尊教法中 极赞观照缘起法 彼非⼀切毕竟⽆ 亦非⼀切⾃性有 14.⽆待犹如虚空华 是故不依观待⽆ ⾃性若有彼成时 便与因缘相待违
我们看任何事物的时候,会觉得事物是以⾃⼰的⼒量呈现它⾃⼰⽽让我们看到 的,如果这个⾃性有——以⾃⼰的⼒量⽽形成⾃⼰的属性是存在的话,那将会与缘 起相违呀,那就不需要依赖他者⽽被施设、⽽被认定。
15.是故舍离缘起法 更⽆存有少许法 是故舍离⾃性空 亦⽆存有少许法
如果不需要依赖其他、不需要被施设⽽有,事物是以⾃⼰的⼒量⽽有的话,那 么应该要可得才对,可是却找不到!
16.诸法若是⾃性有 则说涅槃不堪能 及诸戏论⽆除灭 因由⾃性⽆灭故 17.是故于诸智者中 发出⼴⼤狮⼦吼 数数宣说离⾃性 妙善说法谁能难 18.宣说⽆有少⾃性 及依此故⽽⽣此 ⼀切安立皆成立 此⼆不违相和顺 19.因由缘起正因相 宣说不依⼆边⻅ 即此善说能成立 尊汝圣⾔⽆上因 20.凡此皆是⾃性空 缘此是故此果⽣ 缘起性空⼆决定 ⽆碍相互为助伴 21.除此更有余何法 ⾄为稀奇甚难得 以此道理赞⾄尊 成就赞叹非由余
结合诗⽂的这个《缘起赞》⾥⾯说到:“缘”字,指的是完完全全的依赖他者, 并非以⾃⼰的⼒量⽽有之意;“起” 字,是说因为依赖他者,不是没有,他是⽣起 的,他是存在的,所以由“缘起”⼆字让我们入中道,远离边⻅。 好好去思维的时候,施设⽽有的缘起的的确确是⼀个值得我们去深思并且可以 运⽤在⽣活中的⼀个内容。 以我个⼈⽽⾔,对于施设⽽有的缘起我已花了很多时间去做思维,就像我刚刚 说的醒来之后,先去思维菩提⼼,让⼼续上发起这颗菩提⼼,之后我会去思维空 性,⽽且我会引⽤龙树⽗⼦论著的⼀些偈句来思维⽆有⾃性的内容。如同《缘起 赞》⾥⾯说到的“吉祥⽉称妙善说 皎⽩光鬘明照显”,我会引⽤⽉称论师的偈句来 思维⾦刚屑因、破有⽆⽣因、离⼀离异因以及四应成的内容,四应成是:应成圣者 定灭事物之过患、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应成⽆遮胜义他⽣之过患、应 成⽆⾃性为非⾃空之过患。 我们所谓的⽆我,并不是明明我是存在的⽽去否定,不是这个意思!⽽是我虽 然存在,可是我们会去添加了未曾有过的⼀个存在——即我是独立⾃主⽽有的,这 就是我们要去破除的。
22.若为愚蒙所役使 ⽽与世尊成仇隙 彼于⽆有⾃性声 ⽆法堪忍有何奇
昨天引⽤《护国仁王般若经》所说的“空性寂静⽆⽣理,愚昧其役故轮回,以 悲⽰空依百⾥,住亦有情入空⻔。”的这句经⽂,总之导师说到了八万四千法⻔, 但是在八万四千法⻔当中最主要的就是《般若经》,也就是透过《般若经》来阐释 空性。因为空性寂静这个⽆⽣之理愚昧的缘故,所以“空性寂静⽆⽣理,愚昧其役 故轮回”,⽽说到了三解脱⻔,因为愚昧于三解脱⻔,所以随着贪、嗔等⽽造业, 由业让我们⽆⾃主的接受⼀⽣复⼀⽣的轮回,“空性寂静⽆⽣理,愚昧其役故轮 回,以悲⽰空依百⾥,住亦有情入空⻔。” 导师释迦牟尼佛真的很慈悲!如果⼀开始就跟我们讲最深奥的空性,很多的⼈ 就会被吓跑,会说佛陀否定⼀切、讲断边的道理,因此佛很善巧的⼀开始先说四 谛,从四谛的性质、四谛的作⽤、四谛的果实这三个不同的⾓度来讲解。⽽且从四 谛的果实的⾓度来讲解的时候说“知苦不可得知、断集不可得断、证灭不可得证、 修道不可得修”,当佛弟⼦们听到这些崭新的⼀个说法的时候⾃然会产⽣好奇,于 是佛在⼆转法轮⽆相法轮的时候说到了诸法皆⽆有⾃性,没有任何⼀法以⾃⼰的⼒ 量形成⾃⼰。 《般若经》分⼴、中、略等不同的版本,我们平常念的《⼼经》⼜称《般若⼆ ⼗五颂》,也就是我们接受梵⽂语系佛法传承的所有佛弟⼦们都会去念诵的《般若 ⼼经》。在《般若⼼经》⾥⾯说到了“⾊不异空,空不异⾊,⾊即是空,空即是 ⾊。”这个空相四⻔。这是⼀个⼤要义、⼤扼要,也就是从有形⾊的⾊法乃⾄⼀切 遍智佛的正觉果位中间,所有的万法寻找之后都是不可得的,寻找他是怎么存在的 话都是不可得的。 可是在我们的⼀个看法⾥⾯,诸法所呈现的表象仿佛是独立真实的以⾃⼰的⼒ 量形成⾃⼰的⼀种呈现,如同表象般的去执取为是真相的话这个叫做颠倒执,由此 ⽽去造业,由这个业⽽形成轮回,所以佛跟我们说若要脱离轮回的话就要知道表象 和真相的不同。 “⾊即是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有形⾊的万物,并非像表象所呈现
般的这么真实,因为寻找之后都是不可得的,难道不可得代表什么都没有吗?也不 是!虽然我们会觉得⾊法仿佛是可以⽤⼿指指出来的由事物⾃⼰的⼒量⽽形成⾃⼰ 的⼀种性质,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也是因为不是以⾃⼰的⼒量形成⾃⼰的属性和 作⽤,所以⾃⼰的所有的属性哪怕⼀分的作⽤,都是完完全全依赖他者⽽被世间通 俗的说法(名)以及概念化认定(识)当中⽽存在,这叫做名识施设⽽有,⽽说到 了仅施设⽽有的缘起。
缘起⼜可以分依赖他法⽽有的缘起和仅施设⽽有的缘起两种,在此所说的最细 微的缘起就是仅施设⽽有的缘起。这代表什么呢?没有任何事物的作⽤和属性哪怕 是⼀分都不是以事物以⾃⼰的⼒量⽽有,⼀切都是依赖他者⽽有的。因为依赖他者 的缘故,所以⾊法才能够成为⾊法。因为⾊是(⾃性)空的缘故,⾊不是以⾃⼰的 ⼒量形成⾃⼰的缘故,所以⾊才能够在众多因缘的观待当中坦然安立为⾊法。因为 ⾃性空的缘故⾊法才能够形成,所以“空即是⾊”。 因此,施设⽽有的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因为施设⽽有,所以我们可以知道 ⽆有⾃性,不是以⾃⼰的⼒量形成⾃⼰的属性;也是因为施设⽽有,我们可以知道 这些都是名识施设当中其作⽤能够被坦然安立。 “若谓⾃相因缘⽣,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性。” 《入中论》的这句偈颂是我们时常会去引⽤和思维的内容,在此说到了观因的⾦刚 屑因、观果的破有⽆⽣因等,去寻找任何万法的时候都是找不到的。这样去寻找之 后,如果可以找到⼀个以⾃⼰的⼒量⽽形成事物的时候,将会有第⼀个应成之过 患,叫做应成圣者定灭事物之过患。 “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谛。”寻 找之后虽然是找不到的,可是这不代表没有,因为有和没有的标准绝非跟事物⾃⼰ 的⼒量有关,⽽是跟在世间通俗的⼀个概念化当中是否被认定有关,所以在名识施 设当中所安立的⼀切不应妄观察、去破除。所以才会说到就以根识⽽⾔是否有错乱 的现象,或者就以分别识⽽⾔是否有错乱的现象,⽽去定义或衡量诸法存在的标准 为何。 下部论师⼀直认为,有和没有的标准必须要从事物本⾝去衡量,不应该完完全 全由主观意识或名识施设的⼀个认定当中⽽来形成他的存在。可是应成派说“于真 性时以何理,观⾃他⽣皆非理,”因为不可得的缘故,所以“彼观名⾔亦非理,汝所 计⽣由何成?”那么难道没有吗?也不是,这些还是存在的,只是这种的存在如同 影像般的幻化,“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像等,亦起⻅彼 ⾏相识,如是⼀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 上述引⽤的⼏句偈颂⽂都是我每天都会去念诵和思维的内容,非常的重要!⾸ 先我会想菩提⼼、会发⼼,菩提⼼就是追求⽆上菩提的⼀个希求⼼,要了解这个 “菩提”的话就要搭配着空性来了解,平常我会在边念诵《缘起赞》的同时边思维空 性。 说不定这是我的⼀个傲慢的表达吧,如同《入中论》所说的“如是慧光放光
明,遍达三有本⽆⽣,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谛入灭定。”我觉得我好像应该离
灭尽定的⼀个相似的果位越来越近,应该已经获得资粮道,我现在期望能够获得加 ⾏道,这是我所期望的内容。所以佛法对我⽽⾔不是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个深 奥教义⽽已,⽽是搭配着⾃⼰⽣活的⼀个经验可被印证的内容,也是因为如此的印 证,让我的内⼼感到非常的平静、宁静,的确对我的⽣活带来很⼤的帮助。这是我 想跟你们分享的我⾃⼰的⼀个经验,也希望你们如同刚刚所念诵的愿消三障诸烦恼 般。 其实“愿消三障诸烦恼”这句偈颂⽂根据我所了解的是,诸烦恼要想消除的 话,光靠祈求、祷告、发愿是没有办法尽除的,那要透过什么⽅式呢?唯⼀⽅式就 是“愿得智慧真明了”,在这个过程当中希望不要有任何的灾障,所以“普愿罪障悉 消除”,就以前这三句⽽⾔声闻独觉也会这么做,最后⼀句“世世常⾏菩萨道”说到 了菩萨乘菩萨⾏的内容。 你们平常念诵的这四句发愿⽂真的是非常博⼤精深的!我们要去除的烦恼为 何、烦恼的属性为何这个先要去了解,唯有透过智慧真明了才能够去除三障烦恼。 ⾸先让⾃⼰⽣起闻所⽣慧,再让⾃⼰⽣起思所⽣慧,最后⽣起修所⽣慧的时候,才 能够直截了当的对治三毒烦恼。我们先要⼴⼤的去听闻,之后再透过⾃⼰的分析, 这个叫先闻后思;已思维的内容、产⽣定解的内容,再反复的去熟悉他叫做修;在 闻、思、修的这个过程当中希望不要有任何的障碍⼲扰我们,所以普愿灾障悉消 除;为了能够做出比声闻独觉更伟⼤的菩萨⾏,因此要世世常⾏菩萨道。你们平常 在念诵这个发愿⽂的时候会搭配着⼀个非常美妙的歌曲来唱诵,这时候我都会(像 上述所说的闻、思、修那样)这么想,确实非常好! 为了让⾃⼰在⽣活当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法味⽢露,我们要好好的去学习空性的 理论为何,在所有的《⽢珠尔》(佛陀亲⾃所说的经典)和《丹珠尔》(印度⼤师 对佛经所做的论著)⾥⾯都说到空性的⼀个诠释。就以世亲所著作的《阿毗达摩俱 舍论》来讲是那另外⼀回事,可是在《丹珠尔》⾥⾯最主要的⼏个著作,像是以龙 树菩萨的《中观理聚六论》来讲针对空性做了抉择⽽做了非常详细的阐释。 我⾃⼰从⼩就必须要背诵《入中论》,虽然我⼩时候没有被要去背诵《中观根 本慧论》,但是每天⼀有空的时候就会去阅读学习《入中论⾃释》,《中论》主要 的内容也是我每⼀天要去思维的内容。“众因缘⽣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未曾有⼀法,不从因缘⽣,是故⼀切法,⽆不是空者。”像这⼀类的
偈颂⽂是我每⼀天都会去边持诵边思维的内容。就空性的⼀个论述⽽⾔,我在藏地 的时候就已经很感兴趣了,来到印度之后我再次的学习宗喀巴⼤师的《正理海》、 《入中论善显密义疏》、《了不了义善说经藏》、《⼴论》和《略论》的毗钵舍那 等的内容。
就空性的⼀个论述⽽⾔,不是让它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已,⽽是⾃⼰也如此的 实践,也作出⽣活的印证,所以我真正的体会到空性理论的⼀个法味和⽢露的感 觉。⽽且这些格⻄拉也跟我说,尊者你讲解的空性跟别⼈讲解的空性确实有很⼤的 不同,当然我相信他不是那种谄媚的、阿谀奉承的⼀个美好的说辞。我相信,只要 我们好好地去进⾏闻、思、修,以⽣活去印证佛所说的空性的论述,你的⽣活绝对 会获得改变! “若为愚蒙所役使 ⽽与世尊成仇隙 彼于⽆有⾃性声 ⽆法堪忍有何奇”,因为以 空正⻅来思维的缘故,我执对我们所表达的内容,像是⾝⼼背后仿佛有⼀个操控者 的我,我们⼀直觉得这个我是存在的,不只是佛教徒⾃然会有这种感觉,早期在婆 罗⻔教⾥⾯还⽤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建立这种我的存在。
23.若于世尊语藏中 受⾏珍贵缘起法 ⽆法堪忍空性吼 我说此乃为奇有 24.⽆有⾃性引导⻔ ⽆上缘起即为彼 若是因由缘起名 ⽽反执为有⾃性
毗钵沙宗、经部和唯识都算作是这个范畴⾥⾯的对象,导师所说的教法⾥⾯最 主要的精髓、最值得我们好好收藏的资源就是缘起,明明你已经主张有缘起了,也 是因为缘起它是最好的钥匙让我们去了解⽆⾃性,可是你们却拿这把钥匙去说到有 ⾃性,都让我觉得不知所措了。 因为缘起,所以说到了因果、业果的论述,由此⽽建立了⾃⼰的基法真相、所 ⾏之道、所获得的果实——即基道果的论述,⽽且这个基道果的论述都是建立在有 ⾃性即事物都是以⾃⼰的⼒量⽽让⾃⼰存在的⼀个理论上,在这个基础上⽽去说缘 起的。
25.于今有何妙⽅便 引导彼等众⽣趣 圣贤善趣之津渡 ⽆比⾄尊欢喜道
确实是如此,当我们讲⾃性的时候,就是指事物以⾃⼰的⼒量⽽形成了⾃⼰的 属性,当我们说这是以⾃⼰的⼒量产⽣了⾃⼰的作⽤和性质的时候,代表其作⽤和 属性不是依赖他者的因缘⽽有的,这并非缘起的意思。
缘起就是依赖着他缘⽽被认定⽽有的⼀种存在,因为⼀切的事物只能是在依赖 他缘之后被认定才坦然安立其作⽤的缘故,所以说到缘起是⽆⾃性的⽆上引导⻔。
26.⾃性⽆待⽆造作 缘起观待与造作 如何能于⼀事中 ⼆者和顺不相违 27.是故说诸缘起法 本来远离其⾃性 虽彼仍现有⾃性 此等皆是如幻事 28.说如⾄尊之教法 ⽆有敌者能兴难 并能如法寻过失 善巧通达即由此
确实印度的这些学者们在过去的上千年间对此⼀直有争议,但很多的学者们深 信⾝⼼背后有⼀个操控者的我,这个叫做⾃主的我,很多⼈确实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我们在讲我的⾝体、我的表述、我的思想的时候,会觉得这是由我去操控的我所 拥有的⼀个资产的这种感觉,好像背后有⼀个拥有资产的操控者的我,但是如果真 的有这个我的话,寻找之后应该找到才对,可是不可得啊。 但是因为不可得⽽否定我吗?也不是!如果没有我的话,哪⾥有所谓的我的⾝ 体、我的表述或我的思想?我的⾝、语、意都不应存在呀,因为我是不存在的。这 ⼀切都是完完全全观待或依赖其他的因缘⽽有的,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法是以⾃⼰ 的⼒量⽽形成的。
29.若谓何故由宣此 于今可⻅不可⻅ 远离增益妄执着 及诸灭损过愆故
观待施设这四个字会直接反驳我们平常对事物的看法,因为我们看事物的时候 都会觉得事物是以他⾃⼰的⼒量独立呈现其作⽤和属性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 ⼀切都是观待施设,任何的属性和作⽤都是依赖他者叫观待,⽽被施设的、⽽被认 定的。 所以在觉内仁波切所造的《合诗散⽂赞》⾥⾯说到:“缘字不遮空,起字顺世 间,缘起故说空,众理中之王。”“缘”字说到了空性,因为缘字完完全全的依赖他 者,没有任何的属性和作⽤是以⾃⼰的⼒量⽽有,原因是他完全依赖他者⽽有,所 以缘字不遮空;“起”字说到了有,那就是顺应世间的⼀种说法⽽去成立了他的存 在。所谓的缘起,做更具体的解释的话就是仅施设⽽有的缘起。
30.缘起道之正因相 ⻅尊说法⽆能比 由此证知尊余法 亦为定量起决定
31.观⻅如义妙善说 若有随学于⾄尊 ⼀切衰损悉远离 灭众罪愆根本故
导师世尊也对佛弟⼦们说,我所说的话你们不要以先入为主的观念来⽆条件的 接受,你们不应该以信仰为主来接受我所说的话,你们应该先观察我所说的话再来 相信。 ⽽且佛对佛弟⼦们说,我对你们讲解解脱之道,但是解脱之道要由你们⾃⼰走 上去。如同《护国仁王般若经》所说的“空性寂静⽆⽣理,愚昧其役故轮回,以悲 ⽰空依百⾥,住亦有情入空⻔。”仅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不会了知真相,了 知真相的唯⼀的钥匙、唯⼀的途径、唯⼀的⽅法就是⾃⼰去观察,好好的运⽤我们 的这⼀颗⼈脑,动物是做不到的,只有我们⼈类才有办法做到,因为我们⼈类拥有 睿智的⼈脑这样⼀个⼯具可以去分析真相。
32.因由背离尊圣教 虽久依靠疲苦⾏ 后后诸过仍召唤 我执邪⻅坚植故 33.希有难得诸智者 善达此中⼆分别 是故尔时于世尊 ⼼髓深处何不敬 34.纵于世尊汝语义 能获少许决定者 此尚能与最胜乐 况尊众多贤善语
宗喀巴⼤师在过去世曾⽤多世的时间去思维空性、修练空性,⽽且宗⼤师在这 ⼀世也学习了萨迦、噶举、宁玛等不同的教法,依据不同的经论⽽去学习空性,所 以我们看宗⼤师的著作,宗⼤师在上半辈⼦的著作像是《⾦鬘论》确实受到他空论 的影响,可是在宗⼤师后半辈⼦的著作,尤其经过集资净障。什么叫集资净障呢? 这个故事是说⽂殊师利曾经批评过宗⼤师,宗⼤师在上部的这个地⽅对⼴⼤的弟⼦ 们传法,这时候⽂殊师利对宗⼤师说:“你必须到寂静处去做苦⾏、去做集资净 障,这样的话才能够通达空性,否则会有命难上的障碍。” 宗⼤师跟⽂殊师利请求说:“我现在有这么多的弟⼦,⽬前正在跟他们讲解, 这对他们确实是有帮助的,如果我⾃⼰去深⼭苦⾏的话,这会损害到他们的利 益。” ⽂殊师利非常严厉地呵斥宗⼤师说:“你这么去做,会不会对教法产⽣伤害或
利益这是我知道的,但是如果你不去苦⾏做净罪集资的话,你这⼀⽣的寿命不会⻓ 久,你会有寿命上的障碍。”
于是宗⼤师就完全依循⽂殊师利的指⽰,放下对⼴⼤的弟⼦的教授,只带了⼏ 个弟⼦到裕嘎的这个地⽅去苦⾏,进⾏了⼴⼤的集资净障,像是以三⼗五佛去忏悔 等。 ⼀天晚上,宗⼤师非常清晰地梦到龙树⽗⼦等五位中观论师,其中有⼀位⾃称 为佛护的学者,年纪稍微偏⼤,⾝⾊微青,⼿持着《佛护论典》放在宗⼤师的头顶 上作加持。 第⼆天,有⼈供养宗⼤师⼀本《佛护论典》,于是宗⼤师阅读《佛护论》的同 时证悟空性、通达空性,宗⼤师是看到《佛护论》针对“若我是五阴,我即为⽣ 灭,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相。”这句话做解释的时候⽽开悟的,获得证空比量。 所以我们透过宗⼤师的著作可以看到,宗⼤师上半辈⼦的著作跟下半辈⼦做比 较的时候,确实他的观点或说法会有些许的不同,宗⼤师⾃⼰努⼒地以闻、思、修 的⽅式来听闻,即便看到了⽂殊师利,但光是看到佛菩萨、光是看到本尊也不会获 得果位啊,还是得要⾃⼰努⼒、去⾏苦⾏,累积⼴⼤的资粮,净除深厚的罪障,才 能够彻底的通达空性,⽆有任何的疑惑。也是因为如此,忆念导师世尊的恩惠,⽽ 写下了这部《缘起赞》。
35.呜呼愚蒙坏我慧 于此胜妙功德聚 虽曾⻓久皈依之 未知功德微少许 36.临命终时⽇⻄⼭ ⽣命相续未没际 能于⾄尊略⽣信 想此信⼼亦善根 37.宣说⾔教当中缘起说 般若智慧当中缘起智 ⼆如世间⼀切胜王者 世尊善达 非余所能知 38.尽尊⼀切所垂教 唯依缘起性⽽转 彼为涅槃解脱故 尊汝⽆不趣于寂
导师在讲四圣谛的时候,说到了灭谛,也说到因果缘起,为将来(宣讲⼆转⽆ 相法轮)的⽆有⾃性铺路。也是因为因果缘起这个阶梯,将来才有办法进⼀步了知 依施设⽽有的缘起。
39.善哉世尊之圣教 任随⾄于谁耳道 彼皆趣入寂灭故 尊教何⼈不敬持
40.降伏⼀切诸怨敌 远离前后互相违 能与众⽣⼆利事 于此圣教我⽣喜
佛教的四部论师都是佛弟⼦,⽽且⽆著兄弟的著作也是非常不可思议,可是当 我们仔细地以很深层的⼀个逻辑推论去做分析观察的时候,中观典籍⾥⾯所说的内 容的确是与众不同的,所以⽽说“降伏⼀切诸怨敌 远离前后互相违 能与众⽣⼆利 事 于此圣教我⽣喜”!
41.世尊为欲求此故 经于⽆量俱胝劫 数数施舍诸⾝命 及诸亲爱受⽤等 42.由⻅此法殊胜德 如同铁钩引诸⻥ 善诱世尊⼼续法 ⽆缘亲从世尊闻 43.⾃恨善根甚微劣 ⽽由彼之忧恼⼒ 我意终不暂舍离 如同⺟意随恋⼦ 44.忆念于此尊宣时 相好胜妙极晃耀 光⽹周遍作围绕 ⼤师清净妙梵⾳ 45.追想如是作宣说 能仁善妙⾝相影 历历显现于意中 即如⽉光治热恼
《入中论》也非常清楚的跟我们说到:“前说深可怖,多闻亦难解,唯诸宿习 者,乃能善通达。”⽽且在《入中论⾃释》⾥⾯特别说到:“上座世亲陈那护法等论 师,彼等是否闻空性之闻⽽⽣怖畏,因此决定弃舍⽆倒显⽰缘起性空之义者。”于 是⽉称论师说:“即如是答!”即所⾔极是的意思。 在此很清楚的指名道姓的说,像是世亲陈那护法等这些非常著名的论师、佛教 的学者,难道他们舍弃了这么深奥的、⽆有颠倒的缘起性空之正⻅吗?⽉称回答 说:“是的,即如是答!”“即如是答”的“如是”是指什么呢?就是“前说深可怖,多闻 亦难解,唯诸宿习者,乃能善通达。”这个就是那烂陀寺的⼀个传承的殊胜功德。
46.于此稀有殊胜教 诸多⽆智愚昧者 周遍纷然起相诤 有如跋缚兔丝草 47.由⻅如是纷乱相 故我殷勤多励⼒ 随顺智者之所⾏ 数数寻觅尊密意
⼀开始我们先学《⼼类学》,然后学《因类学》,再学《释量论》,我们在听 到⼆谛的时候⾃然会有⼀个相应⾃⼰程度的理解,当我们学习⾃续派的⼀个论著的 时候,我们会针对⾃⼰所学的内容作出⾃⼰整理的⼀个概念。可是这⼀些的概念在 比较⽉称论师观点的时候,会让我们产⽣⽭盾、会让我们产⽣疑惑:奇怪,怎么跟 之前所认知或所同意的完全颠覆了?
我们可以仔细地去分析来知道,下部论师所说的最主要都是以引经据典的⽅式 ⽽去建立其宗义的,可是⽉称论师最主要是以逻辑推论的⽅式来为我们讲解的,这 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且⽉称论师所说的观点,除了能够透过深奥的逻辑分析去 做出⾃⼰的答案以外,这个所分析出来之后的答案还可以运⽤在⽣活当中,⽤⾃⼰ 的⽣活经验去做印证的,真的是很不可思议、与众不同。
48.次于⾃宗与他宗 ⼴修遍学众教时 后后反陷疑惑⽹ 遍极炽烧恼我意 49.世尊授记龙猛教 如实阐释⽆上乘 远离有⽆边执⻅ 教轨有如夜开园
在此的“龙猛” 指龙树,就龙树⽽⾔著有《中观理聚六论》,反复地去阅读 《中观理聚六论》的内容,的确让我们的内⼼对真相绝对会有更深层的理解。
50.⽆垢胜智⽉轮满 经教虚空⽆碍游 尽除边执⼼愚闇 映蔽邪说诸星宿
中观⿐祖龙树菩萨著作的《中论》是我们了解空性的依据。
51.吉祥⽉称妙善说 皎⽩光鬘明照显 由⻅上师深恩时 我意于今获安息
⽉称论师的《入中论》是针对《中论》内容的解释,对于《中论》词句的解释 ⽉称论师⼜著作了《显句论》,宗喀巴⼤师透过⾃⼰的学习确实看到了⽉称论师著 作的不共殊胜。确实也是啊,我们在这么去学习的时候也可以看得到。
52.世尊⼀切事业中 语事最胜为第⼀ 复彼因于此缘故 智者由此随念佛
那么这个著作是谁呢?接下来第五⼗三句说到:
53.随顺如彼⼤师正出家 修学佛陀圣教未退劣 精勤瑜伽⾏之⼀苾刍 于彼⼤师 如是⾄诚敬
我们也好好去思维空性的话,就可以在宗⼤师所说的这第五⼗三句⾥⾯,我们 也算是可以找到⾃⼰的⼀席之位了。
54.植遇⽆上⼤师圣教法 悉皆因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余回施诸众⽣ 成办能得 善⼠摄受因 55.并愿具利圣教尽有际 不遭邪恶分别⻛动摇 愿能通达⼤师圣教理 于尊获得 信忍常充满 56.愿于⼀切⽣中舍⾝命 光弘显耀甚深缘起性 住持能仁妙善之教法 虽仅剎那 亦不稍慢缓 57.愿胜导师⽆量难忍⾏ 殷重精勤成办⼼要此 由何⽅便能令此复增 昼夜专注 恒常作思察 58清净意乐精勤彼事时 梵王帝释守护世间者 并同妙⿊天等护法众 恒为助伴永 不暂舍离
这以上已经圆满解释了《缘起赞》,传授了《缘起赞》的⼀个⼝授传承。 以前,在拉萨的时候修了吉祥天⺟的⼀个仪轨、也做了发愿,那天晚上在我的 梦⾥梦到“愿诸护法能够授持我等,愿吉祥之海遍满⼗⽅!”这样⼀个偈⽂。这⼏年 我这样回看过去所经历的这些的时候,⼴⼤⾏和深奥⾏的这些著作、经论确实我也 读了很多,⽽且⾃⼰也很努⼒的坚持思维和修⾏,并且也对许多的⼈讲解。的确这 个成果让我在近期不只是佛法,尤其是那烂陀佛教⼤学所流传下来的⼀个清净的传 承,也就是完全符合科学的⼀个传承,⽆论是任何的学者我们都能够跟他平起平坐 的进⾏交流,也是因为⾃⼰的努⼒精进,才能够让吉祥之海遍⼗⽅。
我在梦⾥⾯梦到我的前⾯有⼀些堪布、住持,当然在这其中应该也是有很多天 龙八部的护法,⼿持着八吉祥物我对他们这样绕着,让吉祥⼤海遍布⼗⽅,我做了 这样⼀个梦。我现在反观过去所经历的⼀切,的确我如实的去努⼒学习和修练⼴⼤ ⾏和深⻅⾏的经论,其结果就是确实能够让吉祥⼤海遍满⼗⽅。⽽且在这个世界上 ⽆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听到达赖喇嘛的时候都是让我们⼼⽣欢喜的⼀个对象,所 以吉祥⼤海遍⼗⽅。
此《由说甚深缘起⻔赞佛薄伽梵⼀切世间最⼤不请之友⽆上⼤师‧善说⼼要》 是多闻比丘善慧称吉祥着于雪⼭群中⼤雪⼭遏得贡迦、布达拉⼭下拉顶寂静处⼜称 名尊胜州,笔录者虚空吉祥。
问答交流
问:请问宗⼤师当初现证空性时,为何是礼赞缘起⽽不是礼赞空性?这样的⽰ 现,对后学的启⽰为何? 答:空性、⽆我,是所有佛教的四部宗师都⼀致使⽤的词汇,可是空性的正确 解读只有施设⽽有的缘起,这种的解释是非常细微的,并不是所有佛教的宗义论师 都⼀致说到或主张的。 如果只是讲空性好像只是⼀种否定的表述⽽已,可是空性的正确解读——只有 因为施设⽽有所以能够坦然安立其作⽤,这么去解读的话,对⾃性的执著、烦恼的 根本真实执著,会有直接对治的作⽤。 否则,我们只是说这是因果缘起所以是空性或所谓的⽆我,像是经部和毗婆沙 宗他们也说⽆我,唯识派更是会说因果的缘起,并且唯识派还会说⽆外境最终这⼀ 切都是由⼼所造属于⼼的属性。可是空性的正确的⼀个解读,就是仅由名识施设⽽ 有的缘起,这个才是空性的正确解读,因此⽽做礼赞。
问:⼀定要在内⼼先建立业果⻅,然后再学习空正⻅吗?请问为什么?
答:我觉得不⼀定要先建立业果⻅,但是缘起⻅的概念是⼀定要有!当我们讲 到业果的时候,像是有现前分、有略隐蔽分、有极隐蔽分的不同业果层次,如果是 极隐蔽分的话极隐蔽分的业果就⽆法了知了,因为它是属于独立出来的跟空性的⼀ 个思维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个思维,所以我们⽆法说要⽣起空正⻅之前必须要建 立很细微的业果的论述,因为在业果的论述⾥⾯确实有很⼤的部分是跟极隐蔽分有 关的。以业果的这个部分⽽⾔,有所谓的现前分的业果层次、略隐蔽分的业果层 次、极隐蔽分的业果层次。
问:我们在⽣活中如何运⽤缘起⻅?缘起性空的教法如何运⽤在解决地球暖化 和环境危机上⾯? 答:如同刚刚说的,因为我⾃⼰有这⽅⾯的经验,所以早上⼀起来的时候我会 去想我在哪⾥?因为我们会有⼀个我的念头嘛,那么这个我在哪⾥?当我这样仔细 去分析的时候,我会觉得所谓的我只剩下在世间通俗的说法当中概念化当中被认定 ⽽有的⼀种存在、⼀种内容物,仅此⽽已。 我去寻找之后完全找不到呀,都不可得啊;我虽是不可得,但⼜不是没有。那 么我是怎么存在的呢?只是依赖着蕴体被认定⽽有的⼀种内容物,所以叫做仅施设 ⽽有的⼀种存在,仅此⽽已。 以⼀个先后顺序来讲的话,⾸先仔细地去观察平常我的想法是怎么执著我的, 他是以我是独立⽽有的好像跟主观意思⽆关的⼀种客观存在,那么这个客观、独 立、真实的我是否存在?我就会去寻找,最后找到的⼀个答案就是不可得,之后再 来建立施设⽽有,我会这么去思维。 ⾄于缘起性空的教法对解决地球暖化和环境的问题是否有直接的因果关联,我 觉得可能有点勉强。缘起性空的思维,对减缓⼼中的愚痴和⽆明是很有帮助的;可 是像我们讲到地球暖化和环境危机的时候,是属于名⾔谛的⼀个现象。比如,地球 变得越来越热、环境也逐渐在衰退当中,以这些现象⽽⾔不⼀定需要透过缘起性空 的正⻅去减缓。 当然我们可以说地球怎么暖化的、暖化的地球在哪⾥,这样去寻找的话当然地 球是不可得,以这样⼀个⾓度去思维缘起空性是可以的。但是就以普遍的现象⽽ ⾔,比如地球暖化等,其实多多少少在某种程度上动物也会知道⼤⾃然正在改变的 ⼀个现象,可是即便动物知道这样⼀个改变的现象,它们也不是透过缘起性空的正 ⻅⽽去感受到地球暖化现象的。 缘起性空对于每⼀天的⽣活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我刚刚所说的依据我的经验, 其做法是早上⼀起来的时候⻢上去想我在哪⾥?我现在看到的⾝体只是我的肢体⽽ 已,我的表述也不是我,我的思维也不是我,这样去找我的话真的找不到啊,我只 能⽆奈的选择为是依赖⾝⼼(我的⾝体、我的表述、我的思想)⽽有的⼀个内容物 仅此⽽已。⾄于你所说的地球暖化和环境危机是属于世俗谛的⼀个现象。
问:成立我的正因有很多,譬如离⼀离异等正因,为何以缘起的正因最为殊 胜?此与其他正因有何差别?
答:成立⽆我的时候,如果是以离⼀离异的⽅式去成立⽆我的话,它对建立名 ⾔有并没有直接的帮助,它只是破除我⽽已。可是当我们是以缘起的时候,它不但 能破除⾃性,于此同时也能够建立名⾔⽽有的概念。 因为“缘”字指的是彻底的依赖他者,没有以⾃⼰的⼒量⽽有,所以破除了⾃ 性、破除了常边;因为“起”字是指⽣起、形成的意思,是存在的意思,⽽不是完全 的没有,所以破除了断边,建立了名⾔有。 所以“缘起”⼆字所说的逻辑能够同时间去除常⻅和断⻅,当然是不是以⼀⼼来 去除这个有争议,但如果你是以缘起的⼀个思维去破除我或破除⾃性的话,也是因 为“起”字所以它不会完全的否定,因为“缘”字完完全全的依赖他⼒,所以没有任何 的作⽤和属性是以⾃⼰的⼒量⽽有,⼜可以破除常边、常⻅,这也是为什么缘起的 理由更为殊胜的原因。 ⾄于离⼀离异的正因它只是单纯的破,它对建立名⾔谛的概念并没有建树;同 样的,破有⽆⽣因它只是单纯的破,它对建立名⾔谛的⼀个概念也没有建树。
问:《缘起赞》的教导,对⼤多数业余学佛的在家居⼠来说,有没有什么比较 重要的⽅法,可以容易的在平常的⽣活当中拿来观察和运⽤的? 答:在《缘起赞》这本论著⾥⾯跟我们说事物是怎么存在的⽅法、事物存在的 究竟性,当你肚⼦饿的时候你会想要去吃饭,这跟《缘起赞》⾥⾯所说的内容没有 直接的因果关系,这跟观察胜义谛的理智是没有关系的,饭好不好吃、食物美不美 味这跟我们的根识有关,跟观察诸法究竟性的理智没有直接的关系。 根识会直接接触到境,针对直接接触的境会产⽣反应,可是根识接触了境之后 我们的⼼中会觉得所看到的就是实际上存在的现象,这就跟缘起性空的正⻅有关 了!因为这会产⽣执著,当我们产⽣执著的时候会觉得我现在正在执著的这个境⽆ 论贪境也好、嗔境也好是客观存在的,为了破除这⼀点我说缘起性空。我们讲缘起 性空的时候,不是说我们没有⾝体的感受、没有思维,并不是这个意思! 你提问说可以容易的运⽤在⽣活当中的⽅法为何,当你产⽣强烈的贪、强烈的 嗔的时候,你要仔细地去观察在贪的过程当中是否有⼀个存在的重要因素——就是
我把这个贪境视为是⼀个独立、⾃主、客观的存在?如果是的话,那么这是不可得 的,因为缘起性空!⾄于肚⼦饿的话会想要吃饭、⼝渴的话会想要喝⽔,这跟缘起 性空就没有直接关系了,像畜⽣道的动物们也会这么做啊。
问:观修本尊瑜伽,可以⼀⼼同时累积福、慧⼆资粮,这是密乘不共的殊胜 处,请问尊者这是为什么?显教也会说⾃性空如幻的修⾏内容,难道思维⾃性空如 幻的⼼就没有⼀⼼同时思维胜义、世俗的内容吗?谢谢! 答:观修本尊瑜伽能够以⼀⼼同时累积福、慧⼆资粮的意思是说,⽆论你在观 任何本尊瑜伽的时候⼀开始会说“嗡 娑巴瓦旭哒 萨尔瓦哒嘛 娑巴瓦旭多杭”,也即 思维空性,于空性中将正在思维空性的智慧转为本尊,不仅是现起本尊⽽已,⽽是 在思维空性的基础之上再来思维本尊的。 这时候⾃⼰正在思维的我、所思维的本尊、以及其依据的空性这⼀切都⽆有⾃ 性,⾸先要做这⽅⾯的抉择,正在思维空性的这个智慧,⽆论是通达也好、或者没 有通达只是会意也好,总之把正在专注思维空性的这个智慧转为本尊。虽然他直接 的所执境是性空,但是正在执著空性的这个智慧从⼼的另外⼀处把它转为本尊。 通常我们讲佛宝的时候,如果你对空性有所理解的话,你看到佛宝的时候⾃然 ⽽然会觉得这是⼀个名⾔⽽有的佛陀,同样讲僧宝的时候也会觉得这是名⾔⽽有的 僧宝;如果对空性没什么理解的话,看到佛法僧的时候会觉得这是具有相好及功德 的佛法僧。 能否以⼀⼼累积⼆资粮,这需要⻓时间的坚持、思维、训练才有办法做到的, ⾸先透过听闻、学习,再次反复地去思维,才有办法以⼀⼼累积⼆资粮,这是没办 法瞬间成办的,所以光是本尊瑜伽其实也不⼀定能够以⼀⼼累积⼆资粮,必须要透 过⻓时间的训练才有办法。 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也就是先观想空性,专注空性当中空正⻅转为本尊, 以这种的⽅式⼀⼼累积⼆资粮。所以⾃⼰对空性先要有所会意、有所理解,在本尊 瑜伽之前当我们在念诵“嗡 娑巴瓦旭哒 萨尔瓦哒嘛 娑巴瓦旭多杭”的时候尽可能的 专注空性,正在思维空性的智慧再转为本尊。 观修空性的智慧⼜可以分粗、细、极细的层次,虽然所观的空性是⼀样的,可 是随着能观空性智慧的层次不同,⽽说到不同层次本尊瑜伽的观修。这⼀切都是需 要⻓时间的训练才有办法做的,当然是每⼀天都要⽆有间断的修练才有办法做到, 这样的话才有办法慢慢的了解第⼆转法轮⽆相法轮所说的空性以及第三转法轮识光 明或具境光明,才能够有所会意。因为以⾃⼰的经验去印证第⼆法轮和第三法轮的 内容,才有办法将其⼆法轮的内容做个结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他空论是要以 三转法轮的内容来思维的,因为以有法⽽⾔是他空的,但是以性质⽽⾔是⾃空。
问:为何显教⾥⾯没有办法以⼀⼼去累积⼆资粮?
答:当我们在说礼敬佛、礼敬法、礼敬僧,如果这时候平常也在思维空性的 话,那么在讲佛法僧的同时也会以幻化⽆⾃性的概念来礼拜佛法僧的,这时候确实 会比⼀般的⼈有不同的⼀个殊胜之处。 如果平常对空性没有什么学习,他只是布施、供养⽽已,当密咒的仪轨⽂⾥⾯ 说到“嗡 娑巴瓦旭哒 萨尔瓦哒嘛 娑巴瓦旭多杭”可是你对空性没有思维的时候,即 便这个观空咒语你念了上千遍也没有什么⽤。
问:请问如何以发⼼的⾓度结合《缘起赞》的偈颂来作为每天修⾏的功课? 答:以我个⼈来讲,早上⼀醒来的时候我会先思维菩提⼼,会⾃我接受菩萨 戒,之后再思维⾃性空,今天这⼀次我会以⼀切瑜伽之发⼼的⽅式来为你们传授发 ⼼仪轨,你们平常也可以⽤这种的⽅式去做思维。 ⾸先观想⼀切有情众⽣在前⽅之后,“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切世间 苦,咸由⾃利成。若不以⾃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死亦⽆乐。所有世间 乐,悉从利他⽣,⼀切世间苦,咸由⾃利成。故应除疲厌,驭驾觉⼼驹,从乐趋胜 乐,智者宁退怯。”这是我每⼀天都会去边念边思维的内容,所以⼀醒来的时候先 发⼼。 我们皈依的境、皈依的对象——圆满⼀切功德的佛、法、僧、或者如何成办法 宝的⼆资粮,这⼀切去寻找之后都是不可得的,虽然不可得,但是⼜不能否定,这 ⼀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有,能够坦然安立其作⽤。这么去思维,每天⼀醒来的 时候去思维、去结合。 这次要以⼀切瑜伽的⽅式为你们传授发⼼仪轨,当我们讲⼀切瑜伽之发⼼的时 候不⼀定要作为是⼀个密咒⾦刚乘传授的流程,只要我们能够听得懂别⼈在说什 么、我们能够有思维能⼒的话,这时候就要好好的运⽤我们睿智的这⼀颗⼈脑去分 析真相。 不管是居⼠也好、还是比丘也好,我们在这时候可以观想⼀切有情众⽣都是想 要离苦得乐的就这⼀点⽽⾔并没有差别,遍虚空的有情众⽣愿他们能够离苦及苦 因,愿他们能够早⽇成佛,所以我要尽⼀切努⼒完善⾃⼰、我要成佛,让⾃⼰先发 这⼀颗菩提⼼。
这个佛果位需要透过智慧和福报两者的资粮结合才有办法获证的,智慧资粮中 最好的是空正⻅,如果没有的话粗分⼈⽆我的这个智慧也可以,尽可能地去思维⾝ ⼼背后没有⼀个操控者的我这个粗分⼈⽆我,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地去思维这⼀切 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有仅此⽽已。在这个同时,⼜思维为能利益⼀切有情众⽣我
必须要完善⾃⼰、必须要成佛,现在想要成佛的这⼀颗⼼观想为在⼼间的⼀个⽉ 轮。 正在观想菩提⼼的⾃⼰并不是⾝⼼背后有⼀个操控者的我,以佛⽽⾔去寻找之 后也是找不到的,佛的任何作⽤和属性并非以佛⾃⼰的⼒量从他本⾝⽽有的,这⼀ 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坦然安立仅此⽽已,这⼀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坦然安立其 作⽤,绝非像我们表象所看到般的独立、真实、客观的存在,做此决定!正在决定 的这个智慧转为了五股⾦刚杵,竖立在刚刚的⽉轮上⾯,安住在我们的⼼间。 刚刚世俗菩提⼼转为了⽉轮,就像地基⼀样,观想诸法缘起性空的智慧转为了 五股⾦刚杵,竖立在菩提⼼所转化的⽉轮上⾯,我们现在化短暂的时间来⼀起观想 菩提⼼和空正⻅。 菩提⼼真的是非常殊胜的,为能成就⾃他利,我要⽣起菩提⼼!如果要为⾃⼰ 好、要成办⾃利的话,没有比修练菩提⼼更好的法⻔;如果要为他⼈好、要成办他 利的话,也没有比菩提⼼更为殊胜的法⻔;如果要让⾃⼰快乐,也没有比菩提⼼更 好的⼯具;如果要让⾃⼰离苦,也没有比菩提⼼更好的法⻔;如果要累积福报资 粮,也没有比菩提⼼更好的法⻔;如果要尽除罪障,也没有比菩提⼼更好的法⻔。 这是噶当派的先贤⼤师所说的,的确是如此!这个⼼间圆满和洁⽩的⽉轮就是菩提 ⼼。《缘起赞》⾥⾯说的这⼀切的事物,并非像我们所看到般的这么独立、真实以 ⾃⼰的⼒量形成⾃⼰的存在、客观的存在,了解绝非如此的智慧转为了五股⾦刚 杵,竖立在刚刚的⽉轮上⾯,让⾃⼰的⼼间⼀直有世俗菩提⼼和胜义菩提⼼这两颗 ⼼。 这两颗⼼,我是每⼀天都要⽆有间断去修练的内容,这个是我修练的基础,这 个就是我修⾏的根本,菩提⼼和空正⻅这个是我修练的寿命,我要像守护⾃⼰的性 命般去守护这两颗⼼。好好的观想这两颗⼼在我们的⼼间,许下这样⼀个承诺—— 我每⼀天都会好好守护这两颗⼼,这个叫做⼀切瑜伽之发⼼。请跟随着念(三 遍):嗡 萨瓦友嘎企达 午巴达亚米 你们是我认识的法友,⽽且在场的许多⼈我们之间有师徒的关联、师徒的三昧 耶,你们的老师、你们的上师所修的就是刚刚上述所说的内容,我每⼀天都是以菩 提⼼和空正⻅作为修⾏的根本,像守护性命般去守护的,我希望作为弟⼦的你们也 应该这么做,这样的话你们才能够成为⼀个具相的弟⼦。
否则,则我们说达赖喇嘛尊者是我们的上师,但是上师所做的这些我们弟⼦完 全都不去关注、完全也没有任何的努⼒,只是觉得达赖喇嘛是我们的上师,这没有 什么⽤啊,没什么意义啊!
我作为你们的上师,每⼀天都会思维⼀切瑜伽之发⼼,许下这样⼀个承诺,你 们应该以我——你们的上师作为⼀个要去追随的典范,就像我们会去皈依佛、法、 僧,会把佛陀作为我们要去追随的典范,你们的上师——我会把龙树⽗⼦、会把宗 ⼤师作为我的典范,我也想要去追随他们的⾜迹。同样的,作为弟⼦的你们,也应 该要尽量地追随上师的⾜迹,尽可能地每⽇⽆有间断的学习菩提⼼和空正⻅,许下 这样⼀个承诺。
问:弟⼦要如何努⼒,才能够真正的作师所喜?感觉上总是揣摩不到师⻓的⼼ 意,恭请法王开⽰。 答:师⻓的⼼意,就像我刚刚说的就是空性的思维、空正⻅、菩提⼼,菩提⼼ 最主要是以⾃他相换的⽅式⽽去思维菩提⼼,这是我所做的内容,⽽且是我每⼀天 都会去做的内容。你们应该要像我所做的那样,你们要尽⼒地去思维菩提⼼、发菩 提⼼、让⾃⼰思维空性,这是最主要去做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和深⻅⾏, 透过菩提⼼来成办⼴⼤⾏、透过空正⻅来成办深⻅⾏,这时候就可以参考吉祥⽉称 的善说,我是以此为依据来思维的。 ⾄于修⾏加持的传承⽽⾔,我每天也会念诵许多与本尊瑜伽相关的⼀些仪轨, 总之作为弟⼦的你们,最主要的修⾏、重中之重的修⾏,就是每⽇⽆有间断地去思 维菩提⼼和空正⻅,因为你们的上师达赖喇嘛是这么做的,所以希望作为弟⼦的你 们也这么做,这样的话你们才能够成为达赖喇嘛尊者的具相的弟⼦。 要成⼀个达赖喇嘛具格的弟⼦的时候,会有⼀个好处就是你们会时常⾯带笑 容,这是附加的好处。我们有⼀些很庄严的本尊,有⼀些是威猛的本尊,好像⾯部 表情很严肃的样⼦,作为我的弟⼦你们不会这样⼦的,因为你们在思维菩提⼼和空 正⻅的缘故,所以你们会打从⼼⾥⾯产⽣感激之⼼,这时候你们会⾯带微笑、以笑 容迎⼈。
问:请问尊者,对于初修学者⽽⾔,如果观修、修持补特伽罗独立⾃主之质体 空的粗分⽆我,以及补特伽罗⾃性⽆之细品⽆我,这两种俱⽣我执的粗细品以内⼼ 如何认知与辨别?恭请开⽰,谢谢法王!
答:表象和真相的不同其实量⼦物理专家也这么说,就是看物理现象的时候在 表象上觉得所有的物理现象都是可被衡量的,这是⼀个表象的看法,但是到了细微 量⼦状态的时候,在跟主观意识⽆关的情况下是没有东⻄可被衡量的,⽽说到了真 相和表象的不同。其实我们可以引⽤他们的这种说法,也就是搭配着⾃⼰的⽣活经 验我们可以去观察表象呈现的是什么、真相是什么?
在这世界上有诸多的灾难,当产⽣灾难的时候我们会有⼀个看法,会觉得我应 该这么做或者这么做是最佳的,但实际上我们之前认为的最佳的⽅法不⼀定是最好 的,这个叫表象与真相的不同啊。⽽且许多世界的领导者有他们⾃⼰的⼀个措施, 但这个措施不⼀定是最好的政策。所以⾃⼰所认定的内容或⾃⼰所认同的内容,跟 实际上产⽣不吻合的时候,就会产⽣诸多的冲突,为此修练菩提⼼是最好的⽅式。 如同《入⾏论》所说的“若不以⾃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死亦⽆ 乐。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切世间苦,咸由⾃利成。何需更繁叙?凡愚求⾃ 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别!”这是我每⼀天都会去思维的内容。 所谓的安乐、快乐或幸福,第⼀个其实取决于你把焦点摆在哪⾥。你的焦点摆 在他⼈⾝上的时候,你的内⼼就会沉稳、就会安乐;如果你把所有⽣活重⼼的焦点 摆在⾃⼰的⾝上,你就会产⽣猜疑、畏惧、恐慌、不信任。第⼆个,就是了解诸法 是如何存在的⼀个真相,这时候可以搭配着量⼦物理的观点来做思维。 但如果从⽅便品这个⾓度去做思维的话,假使我们把整个⽣活重⼼的焦点都摆 在⾃⼰⾝上的话,⼼⾥⾯最苦的是⾃⼰呀!所以经论⼀次再⼀次地跟我们说:“所 有世间乐,悉从利他⽣,⼀切世间苦,咸由⾃利成。”⼀开始觉得为了⾃⼰的安乐 应该把焦点摆在⾃⼰的⾝上,但好像跟经典所说的不⼀样,但实际上⼼⾥的现象就 是如此啊,因为我们可以从这⼀⽣的⽣活经验知道,诚⼼诚意为他⼈⽽着想的⼈的 内⼼是更充实的。
问:《三主要道》说“此复现相除有边,及以空性除⽆边”,但通常是空性舍离 有边、缘起舍离⽆边,为何在此处宗喀巴⼤师会反过来开⽰呢? 答:如果在我们的看法上呈现诸法是以⾃⼰的⼒量⽽有的,假设以⾃⼰的⼒量 ⽽有的话,那么寻找之后应该要找到才对,应该是可得的,可是得不到啊,所以⽽ 说有相除有边、⽆相除⽆边。有相除有边:因为有,因为他是存在的,如同⾃⼰所 看的去寻找之后找不到,所以有相除有边;⽆相除⽆边:在此的“⽆”指的是不以⾃ ⼰的⼒量⽽有,因为不是以⾃⼰的⼒量⽽有,只能在观待当下被施设⽽有,所以不 是没有,因此⽆相除⽆边。 “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谛。”在 此也说到了有相除有边、⽆相除⽆边的内容,我们虽然会看到有,但是不能因为不 可得⽽否定了他的有,所以不是没有,因此⽆相除⽆边。 所谓空性的正确的理解,绝对不是单⼀否定⽽已,⽽是讲到施设⽽有——观待
⽽被施设的缘故,⽽说⾃性空的。因为空性的解读,是以观待施设⽽有去做解读的
缘故,所以既可除有边、也可除⽆边。⼀般来讲是空性除有边、缘起除⽆边,可是 仔细这样去想的时候,如果你真的会意什么叫观待施设这四个字的内容,你⾃然就 能够做到有相除有边、⽆相除⽆边。 我是因为反复去思维缘起性空的缘故,所以当我看到这⼀切的时候我都会看到 如同幻化般,当我看到他的有——会在我的内⼼⾥⾯深信他是幻化,所以是由有相 ⽽去除有边的;也是因为思维⽆⾃性的缘故,⽽知道:因为⽆⾃性,所以更需要观 待他者,故⽽由⽆相除⽆边!
问:因为近期COVID-19疫情的关系,我们没有办法以传统的⽅式来学习佛法, 譬如:以前我们会前往印度到尊者座前听法,在台湾我们也可以到佛学中⼼向师⻓ 学习经教。但是⽬前就只能透过⽹络的⽅式来学习,如果这种⽅式成为常态的话, 那么佛法重视的像是加持⼒、灌顶、⼝传、传承的获得,以及对于依师的重视等 等,会不会冲击到这些内容的修⾏?谢谢! 答:显教和密咒⾦刚乘的⼀些修⾏,尤其是密咒⾦刚乘⾥⾯有⼀些的法⻔是确 实需要师徒直接⻅⾯的,以⼝传耳的⽅式来传授。但是以⼀般⽽⾔,就像我们虽然 没有⻅到释迦牟尼佛,可是由世尊的弟⼦延续下来的这些内容,像是佛陀所说的经 典、以及这些⼤师所说的论典、以及南瞻⼆圣六庄严的著作,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 习的教材呀。 龙树菩萨在写《中观理聚六论》的时候我们不在世啊,我们没有因缘去看到龙 树菩萨在世的时候写下的《中观理聚六论》,可是这个代表龙树思想的《中观理聚 六论》今天我们仍然可以阅读和学习呀! 透过这个耳传相续的特别的法⻔是另外⼀回事,但是就以⼀般整体教法的学习 ⽽⾔,这些学习的资料和教材是仍然有的、是仍然存在的。以比丘护沙弥的戒体⽽ ⾔,这个传承还是在的。以龙树菩萨的思想⽽⾔,虽然我们直接看不到龙树菩萨, 可是龙树将他的思想传给他的弟⼦、他的弟⼦再传给其弟⼦……,我们可以透过师 ⻓的引导或者学习龙树的著作来知道龙树菩萨的思想为何。龙树菩萨以他的经验为 我们写下这些著作,这些著作今天仍然还在呀,所以不会有太⼤的问题。对佛法整 体的了解⽽⾔,我们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以佛陀亲⾃所说的经典《⽢珠尔》来讲,翻译成藏⽂的有⼀百多部浩瀚的巨 作,这些印度⼤师的著作《丹珠尔》有两百多部浩瀚的巨作,就以《⽢珠尔》⽽⾔ 听说汉译的佛经比藏译的多,但是以《丹珠尔》论典⽽⾔藏译的论典要比汉译的 多。因为这些经论的资材都还在,当然像是上师必须要在现场为我们传授的灌顶等
这类的法⻔是另当别论,但是就以教法整体的⼀个认知⽽⾔,即便透过⽹络我们还 是可以学习和分析、思维的,所以没有问题。
问:请问尊者,⼀般在与他⼈互动时,经常会有观点不同、讲不清楚的问题, 然后⽆限上演着双⽅的各持⼰⻅,却没有越辩越明的戏码,该如何避免这样的过失 呢? 答:⼈跟⼈之间在争执的时候,我们并不是针对这种深奥的⻅解来做讨论、做 争执的,⽽是为了衣食坐卧⽽去产⽣之间的⼝⾓或争执,针对这⼀类⽣活琐事所产 ⽣的争执,是没有⼀个究竟的逻辑和道理的,当我们吵得不可开交非常严重的时 候,最后只能动⽤最终的武器我们的拳头给他挥下去,哈哈、哈哈。这不会有所谓 的越辩越明,更多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这些都是跟⽣活琐碎的事情 所产⽣争执。 ⾄于宗⻅、宗义⽅⾯所产⽣的讨论⽽形成的争执这是很少的,这时候只能依据 理由,但⼤部分的主流宗教都是采取引经据典的⽅式,以基督宗教来讲因为《圣 经》这么说、以回教⽽⾔因为《可兰经》这么说,就因为我们的导师相信有造物 主,造物主所说的话都是不能被挑战的,⼀个字都不能背离,是以这样⼀个信仰为 主的⽅式来相信的。 ⾸先造物主在哪⾥?以《圣经》⽽⾔,如果透过逻辑去分析《圣经》所说的将 会遇到很多的挑战,所以只能相信上帝所说的,上帝是造物主,所以我们要⼀字⽆ 误的完全的接受。但是我们要知道,所有的主流宗教都相同的传递了⼀个讯息,就 是⼼怀慈悲!这是所有基督宗教、回教、犹太教都⼀致传递的讯息,这也是为什么 我们能够有交集把⼀切主流的宗教团结在⼀起的原因。 就以哲学的⼀个观点⽽⾔,只能够透过依理说理的⽅式、逻辑分辨的⽅式,来 进⾏切磋和讨论。就以信仰⽽⾔,这就没办法以理由进⾏争辩了,因为这些主流宗 教都是以信仰为主、以引经据典的⽅式为主。
总⾔之,不同宗教之间的和谐真的很重要,以印度来讲就是最好的⼀个典范, 促进这世界主流宗教的和谐印度就是这样⼀个国家。在学术界之间会有不同的⼀个 争议,可是以印度的⼀个国情⽽⾔,犹太教徒信仰他的犹太教,回教徒也是、基督 教也是、印度婆罗⻔教也是、佛教也是,在印度以非某个宗教为主的这种道德推动 做得非常好,这个叫做世俗伦理,即不依据某个宗教为主但是却推动道德观念,我 觉得这是我们要去推动的⼀个内容。
问:我们学习到苦谛,了解到世间的真相⼀切都是苦,那怎么样才能保持愉快 的⼼情呢?另外,我们⾯对家⼈的团聚、朋友相⻅,这些原本欢乐的时光,但⼀想 到坏苦我⼼就会低沉,该如何调整⼼态来⾯对欢乐的情境呢? 答:当我们遇到家⼈、跟家⼈聚合的时候,⽆论是⾃⼰的⽗⺟还是伴侣,当我 们在聚会的时候这跟苦苦、坏苦、⾏苦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呀,这只是随着世间通 俗的说法⽽说这是我们⽗⺟、这是照顾我的恩⼈、这是我的伴侣,当我们在跟家⼈ 聚会的时候不会因为跟苦苦、坏苦、⾏苦来定义这是我的家⼈与否。 像是畜⽣道的众⽣都会相互关怀,像是社会性动物或群居动物他们会相互照 顾,这跟苦没有直接的关系呀,他们不会特别的去做分析和观察,会随着当下的因 缘⽽相互的关怀、相互的照顾。 从⽗⺟起乃⾄伴侣、亲友,我们在聚会的时候会有⼀个欢乐的氛围,那我们就 保持在这个欢乐的当下,不需要特别的去想这是苦苦、坏苦或⾏苦。当然作为出家 ⼈的我们要随着提醒⾃⼰这是苦苦、坏苦、⾏苦,让⾃⼰的内⼼保持⼀个出离⼼的 状态,努⼒精进、追求解脱。以⼀般的世俗⼈来讲,在与家⼈聚会的时候,在庆祝 或欢乐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特别的去想这是苦苦、坏苦或⾏苦。我们现在所认知的 这些快乐其实基本上就是坏苦,不是吗?如果⼀直在想苦的时候⾃⼰只会变成单独 的⼀个⼈⽽已,你旁边就没有亲友了。
问:弟⼦现在才知道要有戒体,才算真正得戒,很久以前,弟⼦完全不知道戒 体的概念,法王为弟⼦传授居⼠五戒与菩萨戒,这样弟⼦算是种善根⽽已吗? 答:这个没有问题!从我这边获得了居⼠五戒和菩萨戒,在那个当下就会产⽣ 特殊的善业。如果好好去遵守的话,当然你的居⼠五戒还在呀。如果我传授给你菩 萨戒之后,你如实的去遵守这个戒条,像是⼗八条根本罪等,你好好的去遵守的 话,其实⼗八条根本罪主要的精髓就是⼼怀为善,秉持这⼀个善念,不要去伤害他 ⼈,这是⼗八条根本罪最主要的根本,如果你平常这么做的话,那么你的菩萨戒体 就会仍然还在、就会持续的存在,这就是菩萨戒的⼀个主要的学处嘛,你⼼中已种 下特殊的善法习⽓,只要好好的遵守这些戒条,戒体也是仍然还在的。
问:请问尊者,您每天是如何思维空性及缘起的?我们是您的弟⼦,很想像您 ⼀样如是思维,谢谢! 答:刚刚我已经说了,你们平常在念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菩萨道。”的时候,你们⼀早起来念这个发愿⽂的同
时,希望不只是念⽽已,也要去想三毒烦恼是要怎么样去除的?不是透过发愿,⽽ 是透过智慧真明了!但就智慧⽽⾔有很多种不同类别的智慧,在此去除三毒烦恼的 智慧指的是了解空性的正确的智慧——空正⻅,空性最主要的正确的解读就是仅施 设⽽有的缘起,这个是什么意思,要好好的去思维,在这个同时如果能够结合菩提 ⼼的话会更为殊胜。 以我个⼈来讲,早上⼀醒来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就会⾃我接受菩萨戒,这不是 说前⾯还有谁,⽽是为利⼀切有情众⽣,像仪轨⽂⾥⾯所说的“为能成就⾃他利 我 要⽣起菩提⼼”,要为⾃⼰好也得修练菩提⼼,要为他⼈好也得修练菩提⼼,要让 当下好也得修练菩提⼼,要让究竟好也得修练菩提⼼,要累积福报也得修练菩提 ⼼,要净除罪障也必须发起菩提⼼,以这样⼀个思维来发⼼,之后接受菩萨戒,这 是我每⼀天都会去做的事情。 之后我会念《缘起赞》以及龙树著作《中论》的⼀些偈颂⽂,在念诵的同时我 也会思维正在念这些偈颂⽂的我在哪⾥?“⼠夫非地⽔,非火⻛及空,非识非⼀ 切,何者是⼠夫。⼠夫六界合,故非有实有,如是⼀⼀界,合故亦非实。”像这⼀ 类的偈颂⽂我就会去念诵,边念边思维,正在思维菩提⼼的我⼜不是我的⾝体,我 的⼼也不是我,为什么呢?当我在讲我的⼼的时候⼼被我拥有,那时候⼼怎么可能 是我?我们不会说我的我嘛,意思是⼀样的。这个我,⼜不是⾝⼼背后⼀个操控者 的我,那么这个我到底在哪⾥?原来因为有⾝和⼼的这些因缘,在依赖着这些因缘 的情况下,被认定⽽有的⼀个我仅此⽽已,我只是⼀个被认定的内容物,所以是观 待施设⽽有仅此⽽已。 但是我们在很⽣⽓的时候,会觉得仿佛有⼀个操控⾝⼼的我正在⽣⽓,这个是 错觉、是幻觉呀,这种的我完全未曾有过!⼀开始好像觉得这个我在内⼼的某⼀ 处,但是仔细去想的时候原来这种我是从来没有过的、未曾有过的。 我每⼀天都会这样发⼼、思维菩提⼼,之后再思维空性的内容,会去分析我到 底是在哪⾥,⼜不是没有,确实是有,因为有我的作⽤,那这个有只剩下⼀个选项 ——那就是名识施设⽽有,我是这么想的。
问:《上师相应法》的“六座瑜伽”当中有这样⼀句偈颂⽂,“情器世间梦幻 影,如⽔中⽉⽆实性,犹如⽔中之浮泡,⽆性幻出诸名⾔。”祈请尊者为弟⼦解释
“⽆性幻出诸名⾔”的内涵,感恩尊者!
答:在此幻化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我们在此针对这个幻化的说法是表象上看诸 法皆有⾃性,什么叫⾃性呢?以⾃⼰的⼒量形成⾃⼰的属性,这种的看法是错误 的,这种看法是不符合真相的,所以⽽说的幻化。 在此⽔中之浮泡⽽说的⽆⾃性,这个的解读就还好⽽已,但是我们针对幻化的 ⼀个层次⽽⾔,有不同解读的深细的层次,我们针对幻化最主要的解读是:并不是 没有,是有,可是这种有的⽅式并不像我们认定般的这么真实,所以去寻找之后找 不到,可是找不到的幻化当中⼜不能否定,所以⽽说幻化中出名⾔。
问:如果上师说了⼀座法,当下弟⼦听不懂,事后再去听其他法师的析释,也 许透过这个⽅式很快就可以了解⼤略的轮廓;或者不断的祈求上师、不断的重复听 闻,但这会花很多时间,也许还是听不懂,请问尊者哪种⽅式对⾃⾝的学习才是饶 益最⼤的? 答:在某位上师的座下,当下是听不懂的,课后再去反复地听闻,这也是⼀种 ⽅式。如果不⽅便的话,也可以从其他具相的上师处听闻也可以。 所谓的具相上师,是指这个上师所说的是否符合⼤教典的内容。有时候我们遇 到⼀些上师他们会说:“我有特别的⼀个⼝诀。”好像说得跟佛经⽆关似的,是他⾃ ⼰创造出来的。我个⼈的想法认为⼤教典的说法才是重中之重,比起⾃创⼀个传 承、⼝诀等这个我不太信。如果相应⼤教法的话,这个传承才是⼝诀!⽆论⾃⼰怎 么添油加醋的说这是什么⼝诀或⽆上的传承,如果不符合⼤教典的话我会说对不起 这三个字,我只会说对不起。 “视上师所有⼀切造作皆为清净”是针对那些特殊根器的众⽣所说的,⼀般⼈不 需要对上师所有的话都信受奉⾏,不应该以这种⽅式去看上师所说的⼀切都是对 的,这种观功念恩的师承⽅式是错误的,最主要是在符合⼤教典的基础之上来说观 功念恩师承的⽅式,所以我们要好好地观察上师所说的话其背后理由为何,内容是 否符合⼤教典。
这也是为什么学佛者分两个不同根器类别的原因,⼀个叫做下根随信,⼀个叫 做上根随法。我⼀直在说现在是⼆⼗⼀世纪,我们佛教徒要成为⼆⼗⼀世纪的佛教 徒,什么叫⼆⼗⼀世纪的佛教徒呢?透过理由分析、以智慧去判断所产⽣的信仰这 才叫做上根随法理的意思,下跟随信已经不符合现代的⼀个趋势了,尤其是佛法本 来就值得我们去分析观察,更何况是那烂陀佛教⼤学所流传下来的完整的学习体 系,更值得我们去分析观察,既然是如此⼲嘛需要透过下根随信的⽅式?应该以上 根随法理、以逻辑分析法义的⽅式来学习才对。这样的话,对上师的信⼼才会有理
由为依据,如果对上师的信⼼没有后⾯的理由为依据的话,我觉得这个我们不⽤太 在意。
结⾏ 殷切寄语弟⼦每⽇⽆有间断思维⼀切瑜伽之发⼼
昨天是以⼀切瑜伽之发⼼的⽅式让你们做这个思维,今天再做⼀次⼀切瑜伽之 发⼼,如同刚刚《缘起赞》⾥⾯所说的,龙树菩萨说到了诸法皆是观待施设⽽有、 皆是缘起⽽讲到⽆有⾃性,请你们好好的思维之前我们⼀直在强调的内容。 我们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这⼀点毋庸置疑,哪怕是⼀只昆⾍作为动物界的众⽣ 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我跟它们不同的是我已经获得这个⼈⾝,我虽然不说佛法 是最好的,但是就以佛教徒⽽⾔,佛教确实是经得起逻辑分析的⼀个与众不同的教 法,⽽且佛教的精髓是不要去伤害他⼈,并且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打从⼼⾥⾯的 去宽恕他⼈,其精髓就是叫我们世⼈要去帮助他⼈、利益他⼈,即便帮不了他⼈也 不应该伤害他⼈,这个就是佛教的精髓呀。 所以菩萨戒指的是我从此以后不会去伤害任何⼈,哪怕想要伤害他⼈的想法也 都不应该有、我都不会有,我都想要去帮助他⼈,我会⼀直坚持这个理念和原则, 像《入⾏论》所说“乃⾄有虚空,以及众⽣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苦!”我的这 个理念和原则不会仅局限在这⼀世,我还会⽣⽣世世秉持这样⼀个原则,我从今起 ⼀直到成佛之前所做的就只有帮助他⼈、利益他⼈,永远都不会伤害他⼈,请这么 思维。 请你们先想:我们获得了暇满⼈⾝,现在值遇了佛法。你们都是我的道友、法 友,以我来讲每⼀天都会思维菩提⼼、⾃我接受菩萨戒,你们因为是我的好朋友、 是我的法友的缘故,希望你们能够在此接受菩萨戒,如果这么做的话才会成为名副 其实的我的弟⼦、我的法友。 上师每⼀天都接受菩萨戒,每⼀天都发这⼀颗善良的⼼,我的弟⼦理应更该这 么做,如果对菩提⼼、空正⻅完全没有去关注的话,那就不能够成为我信赖的弟⼦ 或我信赖的法友,哈哈、哈哈,应该是这么说吧。因为你们是我可信赖的法友、我 的弟⼦,所以请你们先发菩提⼼。
为了利益⼀切有情众⽣,今⽣我好不容易获得了修法的⼯具这个暇满⼈⾝,我 要好好的利⽤这个⼯具修练菩提⼼,⼀开始是蓄意、刻意的发起,之后慢慢的有⼀
天让我⽣起⾃然任运⽆造作的菩提⼼,愿我在将来终究也能够真正的利益⼀切有情 众⽣成就⽆上菩提,请发菩提⼼。 这种为了能够利益⼀切有情众⽣,为了能够真正的圆满众⽣暂时和究竟的利 益,我必须要断除所知障完善⾃⼰,唯⼀的⽅式就是我要成佛,所以打从⼼⾥⾯、 打从骨髓⾥⾯想要成佛的这⼀颗⼼我每⼀天都会坚持、每⼀天都会修练,许下这样 ⼀个承诺,因为这个承诺的缘故,所以观想这个颗菩提⼼转为了⽩⾊的⽉轮,安置 在⾃⼰的胸部⼼间。 我要成佛的这个我到底在哪⾥?寻找之后是不可得的,比如我们去寻找佛也是 找不到的,“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这是《中论》 跟我们说的。断⼀切过、具⼀切德的世尊如来,⽆论是以七相、还是以五相去做观 察的时候,也是找不到的,也是不可得的。 简略来讲,我们说皈依佛,我们要皈依的佛到底指的是佛陀的⾝体呢?还是佛 陀的想法呢?还是佛陀的表述呢?这样去找的话,我们皈依的有信仰的佛陀是不可 得的,所以叫做“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如来?”,佛陀、 如来这样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我们的导师,也就是我们的究竟皈依处,也是我 们要成佛的这个果位的佛陀,去寻找他的⼀个施设之义在哪⾥的时候,是不了得 的,请这么思维。 寻找其施设义完全都不可得,但⼜不是没有,所以只剩下⼀个选项叫做观待施 设⽽有仅此⽽已。我们所有看到的⼀切事物,去寻找之后都是不可得的,虽然不可 得但⼜不能否定他的存在,其作⽤还是存在的,所以其作⽤和属性只剩下观待施设 ⽽有的唯⼀选项。 所以在我们表象上看法⾥⾯,觉得诸法所呈现的都是独立、真实、客观的作 ⽤,但实际上真相并非如此,了解真相和表象不同的这个内容的智慧,也就是深信 诸法皆⽆有⾃性,没有任何⼀法是以⾃⼰的⼒量形成⾃⼰的属性的这个智慧,转为 ⽩⾊的五股⾦刚杵,竖立在刚刚已经由菩提⼼转为的⽉轮上⾯。缘起性空的这个智 慧,深信诸法皆⽆有⾃性的抉择之智慧,转为五股⾦刚杵,竖立在刚刚的⽉轮上 ⾯,这两颗⼼就在我们的⼼间,这个叫做⼀切瑜伽之发⼼。 以我⽽⾔是你们的法友,也算得上是你们的上师,作为上师的我每天都会发⼀ 切瑜伽之⼼,⼀切瑜伽就是⼀切修⾏最主要的基础之发⼼,我这么思维的成果是什 么呢?“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谛入灭定。 虽常具⾜灭定⼼,然恒悲念苦众⽣,此上复能以慧⼒,胜过声闻及独觉。世俗真实 ⼴⽩翼,鹅王引导众⽣鹅,复承善⼒⻛云势,⻜度诸佛德海岸。”如此去发⼀切瑜
伽之⼼,这就是靠世俗菩提⼼与胜义菩提⼼这两颗⼼——⽉轮和⾦刚杵的这个⼀切
瑜伽之发⼼——也就是鹅王的两只双翼,⽽来到达成佛的彼岸,成佛的唯⼀途径就 是结合智慧资粮和⽅便资粮! 这是我每⼀天都会去思维的内容,这两颗⼼是我每⼀天思维的内容。希望我可 信赖的法友们或我的弟⼦们,你们每⼀天都会这么思维菩提⼼——世俗菩提⼼和空 正⻅——胜义菩提⼼。将菩提⼼转为圆形的皎⽩⽉轮安置在胸部⼼间,之后⾝⼼⽆ 有⾃性、⼀切都是观待施设⽽有的这个智慧转为五股⾦刚杵竖立在菩提⼼的⽉轮上 ⾯,这两颗⼼是我每天都会去坚持修练的内容,我的法友们最好的话也希望你们每 ⼀天⽆有间断的这么去思维,如果你们真的很忙没办法做到每⽇⽆有间断的话,⾄ 少你们在快乐幸福的时候请这么想。当你们内⼼很郁闷或者忙到不可开交的时候, 你们跟⼀切瑜伽之发⼼请个假,请“⼀切瑜伽之⼼”先在旁边稍坐⼀会⼉,先不去思 维,真没办法时这样也可以。⼀切瑜伽之发⼼是我每⼀天都会去思维的内容,我诚 ⼼希望你们每⽇⽆有间断的这么去思维、这么发⼼。 这以上已经结束了这⼀次的传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