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26日中观根本慧论(1-14品)

Page 1

北印喜玛偕尔邦 达兰萨拉•⼤乘法苑

尊者 藏语教授 蒋扬仁钦博⼠ 现场同传 格赖却英 记录整理

所有主流宗教都⼀致说到善⾏的价值

今天在此说法的对象是以来自韩国的信徒为主,以其父母祖 辈的传统而言是信仰的佛教,,一段时间以来我跟韩国的缘分 越来越深,而且我也曾经去过韩国,韩国的信徒们对佛法是有 非常强大的信心,这是非常随喜、赞叹的一点,今天在此要为 你们来自韩国的信徒讲解佛法,能有这样一个机缘跟你们交流 我非常的高兴!

在场的你们也对佛法相当的关注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一 般而言是宗教自由没错,要选择什么样的宗教是自己的自由, 而且在不同的宗教里面根据自己相应的程度来选择自己想要的 宗教这是没问题的。你认为主张造物主的宗教对自己比较适合 的话,就可以透过造物主的信仰去行善断恶,这也是很好的选 择。总言之,这一切的宗教虽然都有其不同的教条、宗义和立

场,但却一致的说到了要好好帮助他人、利益他人、不应该伤 害他人,这是所有的宗教都一致说到的内容,是值得我们去赞 叹、随喜的。

我是一个佛教的比丘,我打从心里面的去尊重、尊敬其它的 宗教,这些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修行者我都也认识,从他们的 口中我可以听到他们对善心的坚持、对自律的坚持、尽自己最 大能力去帮助他人,这些的善行真的值得我们去随喜,这也是 为什么我打从心里面尊重他们的原因。

重点是,当今除了有政治的因素以外,还有宗教的因素而造 成了分裂。以阿富汗来讲,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政治的因素外还 有宗教的因素而造成了分裂,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我们 不同的宗教之间虽有不同的立场、见解和观点,可是却一致说 到要对人类社会带来贡献,要以善心来建立人类社会的和平、 快乐。

这一点很好呀!我是佛教的比丘,却可以去基督宗教的教 堂、去回教的清真寺、去婆罗门教的寺院,尊重他们的传统、 尊重他们的信仰。虽然我们所持的观点不同,但所实践的、所 传递的内容却是一样的——即心存善念,这真的很好,因此宗 教间的和谐是相当重要的。

今天有这样一个机缘,以韩国的信徒为主,能够与你们交 流,我非常的高兴。韩国的方丈你在多年前就对藏传佛教很有 兴趣,现在我想对你表达感谢,我们两个认识已经好几年了, 今天再次来到这里,再次的会面,有机会能够为韩国的信徒传 法我非常高兴,再次的感谢!

轮回本⾝的究竟性是⾃性空

我想讲的是,续经里面说:「轮回无自性,其性故解脱,心 性清净故,三界中最胜。」「轮回无自性」是什么意思呢?轮 回本身并非以自己的力量而形成自己的属性,这个就是诸法自 己本身的一个性质。我们看任何东西,都会觉得这个事物是以 自己的力量形成他自己的属性,是从自身而有、是自性而有 的,但这并非诸法自己本身的性质啊,透过自性正知的缘故才 能够去除轮回。

「其性故解脱」是说了解空性——没有任何一法是以自己的 力量而形成自己的属性之后,谛实有的执著,这种顽固的执著 就会减缓,随之烦恼也会减缓。像我认识的一些量子物理专家 们也说:“我们看任何物理现象时,会觉得这是一个客观存在 的现象,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中观的典籍里面也说到: “我们看任何的事物,仿佛是一种客观且由自己的力量而形成 他的属性和作用,但实际上这个看法是错的。” 因为我们会有这种的看法,并且如是的执著,所以会觉得是 以境本身的力量形成悦意或不悦意,而产生悦意的谛实有的执 著,由此产生了贪心;同样的,也是因为看到不悦意是从境上 本身以自己的力量而有的,而产生不悦意的谛实有的执著,由 此产生了嗔心。从此可见,自性有的执著就是贪瞋等烦恼的根 本。那么诸法本身的一个究竟性是什么呢?即并非以自己的力

量而形成自己的属性,是非自性有的!

「心性清净故」如果我们了解这个真相的话,那么在心性上 面就会断除诸法是自性有的执著、是谛实有的执著,在心性上 清除这种谛实有的执著所以是「三界中最胜」。这一切的诸 法,并非像我们看到般这么真实的存在、客观的存在、以自己 的力量而存在,所有的作用和属性,都是在一种世间共许、世 间的名言当中,被施设而有,仅此而已。透过这样一个认知, 断除谛实有的执著,就不会产生贪嗔,故说:「轮回无自性, 其性故解脱,心性清净故,三界中最胜。」

在心性上,因为去除了谛实执著,所以贪嗔的根本会随之去 除。而且看任何内外法——因为有谛实执著会让我们轮回苦海 的缘故,所以由这样一个空正见会让我们更怜悯一切众生。一 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却因不知真相而离乐得苦,而空性的认 知在让我们了解真相的同时,也会帮助我们生起缘一切有情众 生的大悲心。这个空正见,在断除顽固的谛实有的执著的同 时,也会对被谛实有的执著、自性有的执著所操控的一切有情 众生而产生不忍的怜悯心,因为他们虽然想的是离苦得乐但却 随着不知真相而离乐得苦。

「心性清净故,三界中最胜」,在这句话里面也说到了方便 和智慧双运的内容即菩提心和空正见的结合,透过菩提心和空 正见双运修练的缘故,就可以获得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 道和无学道。由此而获得法身与色身这二身的果位,是透过菩 提心和空正见的结合才有办法成办的。

好险啊——轮回是非自性有的,真要感恩无自性,否则就麻 烦了!轮回是自相有的话,那么自性有的执著就断除不了;自 性有的执著断除不了的话,轮回就没办法断除。因为轮回并非 自性有——这才是诸法本身的究竟性,所以透过这个诸法自己 本身的究竟性而去断除轮回。

我们的心无法调伏的主要的干扰因素,就是来自于不知真 相、甚至颠倒执著真相认为诸法都是自性有的执著而产生,现 在在证得圣解脱之前我们先喝杯茶吧,哈哈、哈哈!(念诵供 茶偈:「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 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主尊我供养。」)

最近的新闻报道说,韩国因为人潮拥挤的缘故而造成踩踏事 故造成人员伤亡,感到非常的遗憾,我们在此一起为这些亡者 回向,也借此机会向亡者的家属致以慰问。佛教的国家里面发 生这种遗憾的现象,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相互的鼓励和回向, 所以我们在为亡者回向的同时也为亡者的家属予以慰问,这一 点很重要。(注:2022年10月29日深夜,韩国首尔酒吧区梨泰 院发生万圣节严重踩踏事故,致149人遇难、76人受伤,大部分 遇难者为29岁以下的年轻人。)

菩提⼼空正⻅结合⽽修

这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一致说到要心存善念、善待他人,对 人类的社会尽己之力的做出贡献,这是所有宗教一致宣说的内

容。善待他人的过程中很主要的一个干扰因素就是谛实有的执 著、自性有的执著,这也是为什么佛在《心经》里面说到“色 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原因,是为了减 缓诸法是谛实有的执著而说的。

我们看有形色的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并非以自己的力量而 形成它的属性和作用,可是我们会觉得这个物体的作用仿佛从 物体本身而产生的、是以物体自己的力量而有的,这种看法是 彻底错误的,真相绝非如此。

这种对真相的认知,对我们心境的一个宁静的维持是有很大 而且当我们内心的爱我执越是减缓的同时越是容易产生爱他

的这种心力越会让你觉得活得很有意义,越活越有勇气和自 信。可见善心、菩提心所带来的效应,不但让我们的内心获得 宁静,还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并且不只自己获利也可 以让他人获利。

内心宁静的同时在内心的深处却是有自信和勇气,所以菩提 心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议,如同经论所说的:“为能成就自他 利,我要生起菩提心。”要为自己好就要修练菩提心,要为他 人好也得修练菩提心。

仔细的思维菩提心、观修菩提心的时候,无论是直接或间 接、还是当下或将来,都能够慢慢的走向成办自他二利之道; 在这个同时又思维真相、思维空性,空正见和菩提心这两者缺 一不可、相互结合,这么做、这么修持的话,我们这一生会活

得很有意义!

今世好好的修练,随着我们心识的续流到后世的时候,心续 上的这些功德会随着这个续流带到后世去,让我们今世所努力 的、修练的这一股力量也能够延续到后世,甚至生生世世。

今天我们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暇满的这个工具,也能够 听闻到佛法、值遇佛法,所以应籍此机会好好的把握去学习 深、广的教法,让自己以听闻的方式生起闻所生慧、以观察的 方式生起思所生慧、以及反复坚持观修的方式让自己生起修所 生慧,让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够学习菩提心和空正见。

并且于此同时,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到遍虚空的有情众 生,如同《入行论》所说的:“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 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就是这个意思。乃至虚空未尽之 前,我们现在所修行的一切,愿它所带来的影响力能够延续生 生世世,生生世世让我们都能够继续的提起此强烈的心力,能 够真正的帮助到他人,这种的思维会让我们觉得活得很有意 义,我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这是我想要跟在场的韩国信徒们分享的一点,请你们平日多 多的心存善念、善待他人的同时了解真相为何,真相就是:一 切的性质和作用,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随着世间共许的一种 通俗的名言被施设而有,仅此而已;在施设当中,仍然可以产 生诸法的作用和性质,没有丝毫的性质和作用是从境自己的力 量而形成的,这个就是究竟真相。

我们藏传佛教里面有许多本尊瑜伽的观修,可是这些本尊瑜 伽的基础就是菩提心和空正见的修练,有时候我们会忽略菩提 心和空正见却更在乎本尊瑜伽,这是彻底错误的、颠倒的!本 尊瑜伽的基础,必须要思维空性——我并非是自性有,我只是 名言施设而有,仅此而已!是建立在这种空正见的基础之上而 来修练本尊瑜伽的,我们对这棵树的主干不去在乎却只重视树 的分支这是错的,莫要舍本逐末,你们都要一起努力啊。

世界和平来⾃内⼼和平

这世界上有八十亿人口,所有的人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都 是想要追求安乐不要痛苦的。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话,会随着宗 教的教义让其思维更为宽广;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因为内心缺 乏依靠和慰藉,所以当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想要去伤害他人。 可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因为内心有依靠、有慰藉,当他遇到 问题的时候,再怎么不济内心也不会完全的空虚。

世界上有许多的人在呼吁世界和平,但是世界和平最主要是 来自于每个人心灵的和平,内在和平最主要的干扰因素就是爱 我执以及不知真相所导致的,只要能够调伏内心,心就自然会 和平的。所以无论有没有宗教信仰、无论是不是佛教徒,每一 个人都应该要去实践心存善念的这个理念,而且搭配着量子物 理所说的——这一切都并非如此客观、独立的存在,只有这种 的方式才会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宁静。也正是因为自己内心的宁 静,才有办法让自己家人的内心获得宁静,最后社会和平。如 果我们真的做到这一点的话,现在正在研发的这些武器将不会

有任何用处,这才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世界和平。 全球暖化的问题逐渐在恶化当中,以佛教的经典而言说到了 火劫、水劫、风劫,由火而坏灭的劫数这是佛教经典里面都有 在讲的,根据佛教经典的一个描述这世界最终会随着火灾而遭 遇劫难,但是在这个世界毁灭性的灾难还没有发生之前,我们 应该要相互的扶持、相互的帮助。如果你相信有造物主的话, 那你在临终的时候好好的对上帝也好造物主也好做祈祷,在临 终之前、在活着的时候好好的遵循造物主的旨意——那就是心 存善念、善待他人,这是我们大家要共同思维的内容。

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要离苦得乐,但离苦得乐的方法却不 是很清楚,佛教典籍里面说到了许多的内容,对离苦得乐是很 有帮助的,这些内容里面无关宗教信仰,只是单纯的以心理学 做的分析和解剖,这些内容是值得所有想要追求离苦得乐之人 去学习的,我们都要好好的努力去实践这些的内容。

就韩国而言,在亚洲确实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你们到 目前为止都做得非常好,请再继续的努力。南、北韩(即韩国 与朝鲜)之间的一个纷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平息,我会 做此回向和祈愿。如果亚洲建立了名副其实的和平,也就是透 过内心的平静而建立的话,由此所带来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 的,我们都要一起努力,我会为此而回向,你们也要为此而回 向。

今天我要讲法的主要对象是来自韩国的信徒你们,现在无论 是在网上听闻的韩国的信徒、还是居住在其他国家中的韩国的 信徒,希望你们:每日好好的去实践心存善念、善待他人的这 个教条;好好的去思维真相为何,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客观的 存在——以它自己的力量独立产生其作用和性质的,请你们好 好的实践上述这两大内容。在这个同时,请你们发起心力,乃 至虚空未尽之前我要利益一切众生!

以逻辑推论的⽅式学习

思维空性的佛教的论师从龙树菩萨起,针对空性的解说作了 许多不同的观察,尤其是龙树菩萨之后(的中观论师)特别的 以逻辑推论的方式分析空性而非引经据典,因此在圣域印度很 多的大师、学者们,随着龙树菩萨的著作而来做分析和解剖的 时候,他们也深深的感知到这种传统、这种体系不需要透过引 经据论而是以理由和推理去分析真相便可获得真相,所以龙树 菩萨等同第二尊佛,你们有空的话应该多多的阅读《中观根本 慧论》和《宝鬘论》。

今天在此不需要特别的讲解《中论》,最主要的是平常将这 些大教典放在我们的枕头边有空就要阅读,这一点很重要!这 些大教典不应该把它们摆在很远的地方有种距离感,不应该这 么做,应该将这些大教典像是《入中论》、《入中论自释》等 放在我们自己身旁,有空的话多多去阅读、去串习。以我个人 来讲,有空的话会去阅读《中观根本慧论》、《入中论》、 《入中论自释》,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谢 谢!

佛法的历史非常悠久,有一阵子佛法确实也衰退了,但是佛 法里面有关心理学的内容现在被世界各处的知识分子所关注, 我们父母祖辈所留下来的这个瑰宝、这样一个传统,尤其是这 个传统里面所说的心理学令顶尖的科学家们都去关注,所以作 为佛教徒我们更应该好好将心理学这一套理论实践在生活当

那么如何实践呢?先广大的听闻,生起闻所生慧;听闻的内 容不仅仅是吸收而已,是要去反复分析观察,来生起思所生 慧;之后,再反复的串习,生起修所生慧,应该要这么做,谢 谢!

观修空正⻅

今天是传法的第二天,来自韩国的信徒你们,虽然因由政治 的因素有许多的困难,可是就以宗教信仰而言你们是非常虔诚 的、非常强大的,所以我想在此针对韩国的信徒你们致以特别 的问候。

你们虽然有政治因素所导致的困难,甚至于有发生战争的危 险,可是你们仍然保持对佛法强大的信仰,我要特别的感谢你 们,你们做得很好!尤其是南北韩之间的一个问题,像是北韩 (朝鲜)会去测试核武等,他们反复地去做这方面的核试验确 实会造成你们的困扰,所以我们在场的法友们即便外在的环境 再怎么艰难也要维持内在的宁静,这是我们作为佛教徒应该要 做到的责任。我们也会为你们发愿、回向,希望你们好好的修 行,将自己的修行——这份善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如果真 的对他人没有直接改变的话,我们只能为他好好的回向、发 愿,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好的选择。总之,我要强调的重 点是,来自韩国的信徒你们,无论如何对佛法的信仰都是非常 强烈、强大的,这一点你们做得非常好。 在这世界上我们要达到和平的一个目标,甚至不只今世后世 也要安乐的话,以佛法的观点而言要心存善念,而且尽量把自 己思想的焦点安置在一切有情的身上。这么做的话,不只是个 人,不只是今生,也会因为你这个善心的修练而帮助到周遭的 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你内心的心力会仍然维持,甚至逐渐 地增长。

这世界上一直有着各种各样起伏的现象,这是法性、自然规 则,无论是藏族、蒙族还有韩国人等,我们并不是在此转变你 们的信仰,而是你们这些民族从父母祖辈起就有了佛法的信 仰,并且你们的祖先不但对佛法有信仰还认知佛理而产生对佛 的信心。今天的世界变化极大,我们处在这样一个非常的时 刻,所以从宗教的角度而言我们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应该要维持 内心的宁静,因为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够使身心都获得健康的状 态。

现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想要寻求内在的和平、内心的宁 静,想要去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因为他们深知:只有内心 的宁静、内心的安乐才能够被视为真正安乐,进而去帮助我们 身体的健康。不只是科学家,医生也是这么说的。

中。

在这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安乐、都想要幸福,可幸福 不是凭空从天而降或从地上种出来的,而是在内心里面自己透 过修练、思想的改变以及长期的训练而获得的。

导师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解了极为深广的心理学,并且对我 们说负面情绪是让我们内心无法宁静的干扰因素,所以说到了 贪嗔慢等种种烦恼的行相以及如何对治它们的方法。当我们了 解到这些佛陀所说的教义,并将其教义实践于生活当中的时 候,我们的内心就会维持宁静、排除这些干扰的因素。所以无 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每一个人都想要幸福,每一个人都想要 内心的宁静、内在的幸福,真正内在的幸福就是要透过这样一 个方式来成办的。

而且我们每一个人都想要世界和平,可是世界和平的基础不 是一纸合约或契约就可以成办的,真正世界和平的基础是来自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心中的宁静、内心的和平。像现在我们 可以看到在俄罗斯人民正处于恐慌当中,如果你的内心处于恐 慌当中的话如何维持内心的宁静呢?非常困难吧!

所以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如果能够心存善念,尽量让自 己的内心不受到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受到愤怒的影响,维 持心中的慈悲心,每一个人都这么做的时候,我们才有办法成 办世界和平。我们作为佛教徒,我们有这样一个潜能去成办世 界和平。

到目前为止你们都非常的努力,所以我想要谢谢你们同时也 想要特别感谢来自韩国的信徒你们,希望南北韩之间的一个纠 纷会随着真相的浮现而达成和平,这是我所祈祷、祈愿的。 首先我大略介绍一下佛法的纲要,接下来我们一起做观修, 我想这么来安排,让我们透过止观二修来进行观想,这是接下 来我们要做的事。观修和止修是要用到许多大脑能量的,如果 肚子饿的话会有困难,现在你们可以先喝杯茶再吃块饼,呵 呵、呵呵!

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如同经论里面说到应具备大日如来的七 相来做观修,如果以金刚跏趺坐姿的话也可以,以半盘或全盘 的坐姿也可以,就是好好的挺直,坐舒适垫椅,头不要太低或 太高,视线落于前方约一个手臂长附近,鼻与脐同线,肩平, 舌顶颚,呼吸平缓。

佛法的传统,强调以逻辑分析的方式去诠释其教义,不是只 有透过信心和祈祷的方式去建立这样一个传统的。其它主流宗 教当然都非常好,对人类社会贡献很大,但与其他主流宗教不 同的一点是,佛教的传统尤其是那烂陀佛教大学所流传下来的 一个传统当中,说到一种观修的方式、修行的方式——也就是 让心专注于一境,因为我们的心容易受到烦恼的干扰,所以尽 量远离烦恼的影响,让心处于一个非善非恶的状态,之后再把 心转为善心。

我们现在要观想的是菩提心和空正见,在场的诸位尽己所能 来观想菩提心,怎么观想呢?一切遍虚空有情跟我一样都是想 要离苦得乐的,但奇妙的是我的数量永远只是单独的一个、而 非己之他永远都是无法测算不可计数,今天我成为佛陀的弟子

多多少少了解到佛所说的心理学的内容,为能成办内心的宁 静,我应该将生活的焦点安置在不可计数的非己之他的身上, 而不是只有个位数的我的身上。而且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不光是 生理的舒适而已,仅仅生理的舒适不一定能够被定义为幸福的 人,只有内在的幸福感才有办法被定义为是一个幸福的人,像 是这一类的说法、这一类的教义就非常深奥了。

以前在印度佛对弟子们说到了无我,当时候的非佛外道都说 到了我是完全可以从身心独立出来的一个个体,可是佛却说我 不可能是从身心完全独立出来的一个自主个体,我只是依赖着 身与心被施设而有仅此而已,确实导师所说的是符合逻辑分析 而得出来的结论。

在此我们每一位先观想我在哪里?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的心 也不是我,我们会觉得是我的身体、我的心,那么拥有这个身 心的拥有者的我到底在哪里?是在大脑里面呢?还是在心脏里 面呢?去寻找的话完全找不到,是不可得的。可是这个不可 得,不代表否定我的存在,不是这回事喔!我是有的,但是寻 找之后是找不到的,寻找之后是不可得的。所以佛为其不同宗 见的弟子宣说了无我的宗见。我们一直在讲的这个我到底在哪 里?从头顶一直到足底去寻找的话是不可能获得的。我们花一 点时间针对我来做观想,花两、三分钟时间一起来做观想—— 去寻找我,请这么观想。我这边不做解释,凭你们尖锐的智慧 来观想我到底在哪里,去做分析。

不是没有我喔,因为有我的手、我的头、我的脚……所以我 是存在的,只是我的存在方式并不是可以透过获寻可得的方式 而有的。我看你们这些法友的时候,你们自称是韩国人,那么 韩国人的那个我在哪里?是在脑袋里面吗?找不到吧!但是不 会因为不可得而说没有我,我是存在的,因此才会有我的身、 我的心嘛,这不能否认呀。可这个拥有者的我到底是在哪里? 这个我是找不到的!

但也不是说没有我,确实我们可以合理地说我的身、我的 心,如果没有我的话就太极端了这种说法也不对,所以我是存 在的。但是我们认为所存在的我仿佛是一个可以操控身心的 我,这种控制身心的我是不存在的,当我们认定了这种操控者 的我是不存在的时候会有一种空朗朗的感觉,请把心安住在这 个空朗朗的感受上面。控制身心的这个操控者的我是绝对不存 在的,请将心安置在这个空朗无我的状态。

首先我们透过智慧来观察我在哪里这个叫观察修,透过观察 确定我是不可得——如果身心背后有一个操控者的我应该可得 才对,可是却不可得的缘故,所以控制者的我是不存在的,我 是存在的,但操控者的我是不存在的,请将心用止住修的方式 安置在无我上。

我的确是有的,而且我可以透过心的修练改变自己而成佛 的,如果没有我就无法成佛了,而且佛自己也说“我当时 候……”,可见有一个我啊。可是这个我并不是像我們所看到 般的可以操控身心的操控者的我,这种操控者的我是绝对没有 的,我去寻找之后是绝对不可得的。

在我们的佛教经典里面说到人无我和法无我两者,刚刚你们 在观修的时候将心安置在无我上,这算是人无我的观修。因为 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诠释有不同粗细的层次,所以佛教典籍里面 一开始先说粗分的人无我为何,之后再慢慢进入到更深层的人 无我,最终我们去寻找我的时候会觉得俱生原始之光明应该是 我的事例才对,有一些人后产生这样一个想法,这是搭配密咒 金刚乘的深奥以及近道所产生的疑惑,我们现在只是用简单粗 分的一个方式思维无我,让心安置在这个无我的感受上。 我之所以存在的原因,是藉由我的身、我的语、我的意,被 施设而有的、被认定而有的一个内容物,仅此而已;而我的施 设处——我的身、语、意,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所谓的 身,其实只是不同的微尘聚合在一起而成为我的身,所以我的 身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同样的我的心,也是由不同的思绪 和感受等等综合之后被施设为心,要去寻找我的心在哪里的话 是找不到的;同样我的语也是如此,寻找之后都是不可得的。

这一切世间万物的属性及其作用,以及万物的存在本身,都 是在一个无寻无找随着世间通俗的一个共许当中,而去说这是 我的身、我的心、我的语。如果不被此而感到满足,想要跨越 这个门槛去寻找一个客观、独立、真实存在的身语意的话,这 是找不到的!

有一些佛教的论师也认为我必须要从自身而有,有和没有的 标准是来自境自己的力量而形成他自己本身,有一派的佛教论 师深信这一点,所以去寻找我的时候他们说我必须要从自身而 有,由此而说到阿赖耶识就是我的事例。 可是(即便这个阿赖耶识)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这一 切世间万物的作用和属性,都是在一个无寻无找随着世间通俗 共许当中而被坦然安立仅此而已,跨越了这个门槛想要从境去 寻找丝毫的属性和作用是彻底不可得的,所以是随着名(即名 言)识(即概念化)去认定而已,除此以外没有从境本身所拥 有的属性和作用。像是佛陀的身语意也是如此,撇开佛陀的身 功德、语功德、意功德哪有佛?完全找不到啊!我们在此观想 我、你、他,以及三宝像是僧宝及阿罗汉、导师世尊,我们个 别的去做寻找,皆是找不到的,都是不可得的,请将心安住在

不可得上。

不可得不代表没有,我们不能说它没有,没有——这是极端 的说法,因为这一切无论三宝也好、还是你我他也好都有其作 用,这是不能否认的,这个作用又是存在的但你又说不可得,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观典籍说——这一切都是在名识施 设当中而有仅此而已,这种的说法非常的珍贵!我们看到的所 有的属性和作用,仿佛是很客观的从境上以境自己的力量而形 成,这种看法是百分之百错误的,绝对不是如此,这种中观见 解非常的深奥、非常的珍贵。

我们一直在讲我的身、我的语、我的亲友、我的仇敌,仿佛 是一个跟主观意识概念化的存在无关,仿佛是一个很客观的从 境上自己而有、以他的力量而形成其属性和作用的感觉,这种 的看法是彻底错误的,实际上绝非如此。

像我的身体不是我的手指啊,身体去寻找的话也是找不到 的,我跟我的身、我的心去寻找之后都是找不到的;不可得、 找不到不代表没有,这种没有的说法太极端了,因为它有好与 坏、善与恶的一个影响力呀。由此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总结:这 些的作用并非寻找之后可获得,一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而有 仅此而已,所以中观的典籍里面说到这一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 中而有。

唯名施设而有——这个的关键、我们的要义,我们必须要记 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贪嗔的基础,就是认为诸法都是以自 己的力量而形成其属性和作用,是由此而产生贪嗔的,所以透 过诸法都是名识施设而有仅此而已的概念,让我们深信远离贪 嗔的基础并非吻合真相,进而减缓我们的贪嗔。我们现在观 想:没有任何一法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的属性和作用,一 切性质和作用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抽象化的存在仅此而已,因 此无有自性。

从一切遍智佛果一直到我们凡夫,无论任何的补特伽罗有情 众生,寻找之后都是找不到的、都是不可得的,这一切都是在 名识施设当中而有仅此而已。如同 《入中论》里面所说的: 「若谓自相因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 非理故无性。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 观察,世间所有名言谛。于真性时以何理,观自他生皆非理, 彼观名言亦非理,汝所计生由何成?」但也不是没有喔,下面 接着说到:「如影像等法本空,观待缘合非不有,于彼本空影 像等,亦起见彼行相识,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 生。」像上述我所引用的偈句就非常的强而有力,这是我每一 天会去思维的内容。

所以有和没有最终只剩下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名识施设 当中而有仅此而已,这些都是在概念化当中而存在,并没有什 么客观的境以自己的力量所形成的作用和属性。

我们贪嗔之所以会产生,其实是因为不懂真相、因为深信一 切的好与坏都是从境上而有而去产生的,当我们了解到真相跟 我们贪嗔所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时候,就能够减缓贪嗔了。可是 在名识施设当中产生其作用又可以让我们辨别善恶,由透过辨 别善恶的智慧我们又可以增长道地功德。

我是西藏人,我是韩国人,这个西藏人的我、韩国人的我寻 找之后是找不到的,在无寻无找当中仿佛看到每一个人都是独 立个体,去寻找之后没有一个客观的现象啊,去寻找之后什么 都找不到啊,都是不可得的。

以上我们观修的内容就是空性的内容,所谓的空性绝非否定 一切,空性不代表没有,而是我们贪嗔会去执著跟真相不吻合 的内容、未曾有过的内容,我们贪嗔产生的时候不会觉得贪境 和嗔境是名识施设而有而产生其作用的,我们贪嗔产生的时候 会对其境觉得这是一个独立客观的现象所导致的。如同我刚刚 所说的内容你们再次地做观想、思维空性,像我去寻找之后是 找不到的,让心安住在我是找不到的这个点上。

观修菩提⼼

这世界以人类为首的一切有情都是想离苦得乐的,可是最终 因为我执的关系受到伤害,而且爱我执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爱我执没有任何的优点,如果我们可以将内心思维的焦点转移 到一切众生身上的话,不是说这些有情众生是自性有的有情众 生,即便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所形成的一切有情众生也是存在的 呀,将我们的心和思维的焦点摆设在名识施设而有的一切有情 身上。为什么呢?因为在名识施设当中这一切的有情都是想要 离苦得乐的,所以我将心的焦点安置在一切有情。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非己之他永远是不可计数无可测算的, 可是非他之己这个我永远是个位数,如果我是个具有睿智的 人,应该将内心思维的焦点摆设在不可计数的对象上,而非个 位数的我之上。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我们都想要成办世界的 和平,更何况我们是佛教徒呢?随着佛陀的教法和教义我们是 肩负责任的,所以这一切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但是却不 知道苦因为何、乐因为何而导致离乐得苦,不但自己远离安乐 以外也伤害到他人,也让他人离乐得苦。

所以一方面离苦得乐的因素是空正见,从另一个角度而言离 苦得乐的另一点就是不要再把我们思维的重心、生活的焦点只 摆设在个位数的我的身上,应该转移到不可计数的非己之他的 身上,为了让他们能够离苦得乐必须要尽一切的努力去行善断 恶。

请你们这样相互切换的去思维空性、思维我应该把思想的焦 点生活的重心摆设在非己之他的身上,愿一切有情众生 永具安

乐及安乐因、永离众苦及众苦因,乃⾄有虚空,以及众⽣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苦!发起如是⼼⼒,这是我每⼀天都会 去发愿的,乃⾄虚空未尽之前,为了能够去除众⽣的痛苦,⽆

论是以直接还是间接的⽅式都能够帮助到他们除苦得乐,并且 不仅只局限在这⼀世是⽣⽣世世,以此⽽发起⼼⼒。就我来 讲,菩提⼼和空正⻅对我的利益是巨⼤的,也希望你们在此专 注菩提⼼和空正⻅。

交流互动

昨天我们没有时间进⾏问答,今天你们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 来。

问:根据我⼿上现有的材料,社会⼯作者难免发⽣过劳导致 ⽣理病苦,作为⼀个修⾏者如何能够在⼀个毫⽆困苦的情况下 有效的去⼯作呢?

答:最主要是我们的⼼⼒,也就是我所做的⼀切是有意义 的、是利益他⼈的,当你有这种强⼤⼼⼒的时候,⽣理上的病 苦对你来讲不会造成太⼤的困扰,因为你的⼼⼒已经⾜够强⼤ 了,所以要如何培养这种强⼤的⼼⼒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 法。

问:如何依空性的观修减缓内在的畏惧或恐慌? 答:我们在⽣起畏惧和恐慌的时候,会觉得这些畏惧的因素 或让你恐慌的因素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且仿佛是从这个畏 惧的对象带来了伤害你的这种作⽤,是从境上⽽产⽣、是从它 本⾝带来的这种伤害⽽产⽣的畏惧。

当你知道畏惧的对象,并非像你所看到般这么的独立、⾃ 主、客观、真实存在的时候,这对减缓畏惧和恐慌绝对是有帮 助的!因为你已经知道原来你畏惧的时候所产⽣看法是不符合 真相的,⽆论看任何⼀物、任何⼀法的时候,会觉得这⼀物、 这⼀法以其⾃⼰的⼒量⽽形成他⾃⼰的,有了这种客观、独 立、⾃主的看法之后,再来产⽣贪、嗔、畏惧、恐慌等这些烦 恼的。透过空性的思维,深信这⼀切都并非都从境上⽽有、并 非真实存在,这⼀切都是在名(通俗的说法)识(概念化的认 定当中)施设当中⽽产⽣其作⽤的。

再加上爱我执和爱他⼼互相对比的⼀个思维,将我们⽣活的 重⼼转移到他⼈⾝上的时候,藉由这种的思维⻓时间地坚持、

改变内⼼的话,就不会有畏惧和恐慌。所以佛教典籍尤其是中 观典籍⾥⾯所说的内容,是非常深奥的、是符合道理的,这是 我们要多多去学习和思维的。

问:某些⼈⾃称是修⾏者,但其⾝语的⾏为不仅没有改变就 连基本的道德都还没有,这些⼈到底错在哪⾥? 答:这是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善恶,⾃称为修⾏者但却连基 本的善恶都不知道的话当然会有问题,要懂善恶的基础啊。

问:烦恼障和所知障⼆者⾥⾯,所知障的性质为何? 答: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唯识派以及名⾔上承许有⾃相 的⾃续派等这些论师针对所知障的定义都不同。名⾔上否定⾃ 相的中观派说到这⼀切都是名识施设⽽有的缘故,所以说到烦 恼障和所知障⼆者⾥⾯这个所知障的定义跟其他的论师也不⼀ 样,这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问:我等有情相续中的⼼续是来⾃于哪⾥?从何⽽来?

答:⼼识并非佛所创造,也不是我们的业所形成的。我们本 ⾝就具有⼀个了知事物的能⼒、能够去明了事物的能⼒、能够 去观看事物的能⼒,这种唯明唯观的能⼒是本来就有的。

也是在这个唯明唯观的基础之上,有时候我们会错观⽽产⽣ 贪嗔等烦恼,看得很清楚,是明了的,但是他错误的去执取真 相、错观真相,所以在这个唯明唯观的性质当中产⽣烦恼的。

⼝传《中论》(1-14品)

接下来我们看《中观根本慧论》,《中观根本慧论》的造者 是在此教法当中被美誉为如同第⼆尊佛的⼤阿阇黎,就像祈祷 ⽂⾥⾯时常会先礼赞导师释迦牟尼佛,接着礼赞⽂殊师利,再 礼赞龙树菩萨,可⻅龙树菩萨在佛教的传统⾥⾯尤其是宣说深 奥空⻅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先念诵《中论》:

【觀因緣品第⼀】
1 不⽣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在此说到透过缘起理远离八戏论,导师释迦牟尼佛如实的彻 底通达这样⼀个真相,⽽⾃在的宣说缘起性空、 远 离八种戏 论,是哪八戏论呢? ⽣灭、常断、⼀异、来出。

2能說是因緣 善滅諸戲論 我稽⾸禮佛 諸說中第⼀

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嘛,这个因果的互动也是⽆有⾃性的、非 ⾃性有的。

3諸法不⾃⽣ 亦不從他⽣ 不共不無因

是故知無⽣

因⽣果的时候是怎么⽣的?是从⾃⽣?他⽣?⾃他两者⽽ ⽣?还是⽆因⽽⽣? 去寻找之后都找不到。

4如諸法⾃性 不在於緣中 以無⾃性故 他性亦復無

5因緣次第緣 緣緣增上緣 四緣⽣諸法 更無第五緣

6果為從緣⽣ 為從非緣⽣ 是緣為有果 是緣為無果

7因是法⽣果 是法名為緣 若是果未⽣ 何不名非緣

8果先於緣中 有無俱不可

先無為誰緣 先有何⽤緣

9若果非有⽣ 亦復非無⽣ 亦非有無⽣ 何得⾔有緣

10果若未⽣時 則不應有滅 滅法何能緣 故無次第緣

11如諸佛所說 真實微妙法 於此無緣法 云何有緣緣

12諸法無⾃性 故無有有相 說有是事故 是事有不然

13略廣因緣中 求果不可得 因緣中若無 云何從緣出

14若謂緣無果 ⽽從緣中出 是果何不從 非緣中⽽出

15若果從緣⽣ 是緣無⾃性 從無⾃性⽣ 何得從緣⽣

16果不從緣⽣ 不從非緣⽣ 以果無有故 緣非緣亦無

《中论》的⼝授传承来⾃前任( 102 任)⽢丹⾚巴⽇宗仁波 切,⽇宗仁波切在拉达克做了独勇⼤威德⾦刚的⼤闭关,我就 是在仁波切⼤闭关的这个坐垫前接受了《中论》的⼝授传承。

【觀去來品第⼆】

1已去無有去 未去亦無去 離已去未去 去時亦無去

2動處則有去 此中有去時 非已去未去 是故去時去

3云何於去時 ⽽當有去法 若離於去法 去時不可得

4若⾔去時去 是⼈則有咎 離去有去時 去時獨去故

5若去時有去 則有⼆種去 ⼀謂為去時 ⼆謂去時去

6若有⼆去法 則有⼆去者 以離於去者 去法不可得

7若離於去者 去法不可得 以無去法故 何得有去者

8去者則不去 不去者不去 離去不去者 無第三去者

9若⾔去者去 云何有此義 若離於去法 去者不可得

确实啊,走的这个动作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这⼀切都 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才能够坦然安立。

10若去者有去 則有⼆種去 ⼀謂去者去 ⼆謂去法去

11若謂去者去 是⼈則有咎 離去有去者 說去者有去

12已去中無發 未去中無發 去時中無發 何處當有發

13末發無去時 亦無有已去 是⼆應有發 未去何有發

14無去無未去 亦復無去時 ⼀切無有發 何故⽽分別

15去者則不住 不去者不住 離去不去者 何有第三住

16去者若當住 云何有此義 若當離於去 去者不可得

17去未去無住 去時亦無住 所有⾏⽌法 皆同於去義

18去法即去者 是事則不然 去法異去者 是事亦不然

19若謂於去法 即為是去者 作者及作業 是事則為⼀

20若謂於去法 有異於去者 離去者有去 離去有去者

21去去者是⼆ 若⼀異法成 ⼆⾨俱不成 云何當有成

22因去知去者 不能⽤是去 先無有去法 故無去者去

23因去知去者 不能⽤異去 於⼀去者中 不得⼆去故

24決定有去者 不能⽤三去 不決定去者 亦不⽤三去

25去法定不定 去者不⽤三 是故去去者 所去處皆無

【觀六情品第三】

1眼耳及鼻舌身意等六情此眼等六情行色等六塵

2是眼則不能自見其己體若不能自見云何見餘物

3火喻則不能成於眼見法去未去去時已總答是事

4見若未見時則不名為見而言見能見是事則不然 5見不能有見非見亦不見若已破於見則為破見者

6離見不離見見者不可得以無見者故何有見可見

7見可見無故識等四法無四取等諸緣云何當得有 8耳鼻舌身意聲及聞者等當知如是義皆同於上說

【觀五陰品第四】

1若離於色因色則不可得若當離於色色因不可得

2離色因有色是色則無因無因而有法是事則不然

3若離色有因則是無果因若言無果因則無有是處

4若已有色者則不用色因若無有色者亦不用色因

5無因而有色是事終不然是故有智者不應分別色

6若果似於因是事則不然果若不似因是事亦不然 7受陰及想陰行陰識陰等其餘一切法皆同於色陰 8若人有問者離空而欲答是則不成答俱同於彼疑 9若人有難問離空說其過是不成難問俱同於彼疑 如果不讲空性的话,觉得无论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性质

都是以事物自己的力量而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之上而去说到了 缘起、而去说到观待其他因缘而有的话那是矛盾的,确实是如 此。

【觀六種品第五】

1空相未有時則無虛空法若先有虛空即為是無相

2是無相之法一切處無有於無相法中相則無所相

3有相無相中相則無所住離有相無相餘處亦不住

4相法無有故可相法亦無可相法無故相法亦復無

5是故今無相亦無有可相離相可相已更亦無有物

6若使無有有云何當有無有無既已無知有無者誰

7是故知虛空非有亦非無非相非可相餘五同虛空 8淺智見諸法若有若無相是則不能見滅見安隱法

1若離於染法先自有染者因是染欲者應生於染法 龙树学者在《中论》中引用的这些逻辑是非常尖锐的。

2若無有染者云何當有染若有若無染染者亦如是 3染者及染法俱成則不然染者染法俱則無有相待 4染者染法一一法云何合染者染法異異法云何合 5若一有合者離伴應有合若異有合者離伴亦應合 6若異而有合染染者何事是二相先異然後說合相 7若染及染者先各成異相既已成異相云何而言合 8異相無有成是故汝欲合合相竟無成而復說異相 9異相不成故合相則不成於何異相中而欲說合相 10如是染染者非合不合成諸法亦如是非合不合成

【觀三相品第七】

1若生是有為則應有三相若生是無為何名有為相

2三相若聚散不能有所相云何於一處一時有三相

3若謂生住滅更有有為相是即為無窮無即非有為

4生生之所生生於彼本生本生之所生還生於生生

5若謂是生生能生於本生生生從本生何能生本生

6若謂是本生能生於生生本生從彼生何能生生生

7若生生生時能生於本生生生尚未有何能生本生

8若本生生時能生於生生本生尚未有何能生生生

9如燈能自照亦能照於彼生法亦如是自生亦生彼 10燈中自無闇住處亦無闇破闇乃名照無闇則無照 11云何燈生時而能破於闇此燈初生時不能及於闇 12燈若未及闇而能破闇者燈在於此間則破一切闇 13若燈能自照亦能照於彼闇亦應自闇亦能闇於彼 14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若生已自生生已何用生 15生非生已生亦非未生生生時亦不生去來中已答 16若謂生時生是事已不成云何眾緣合爾時而得生

【觀染染者品第六】

17若法眾緣生即是寂滅性是故生生時是二俱寂滅

18若有未生法說言有生者此法先已有更復何用生

19若言生時生是能有所生何得更有生而能生是生

20若謂更有生生生則無窮離生生有生法皆能自生 21有法不應生無亦不應生有無亦不生此義先已說

22若諸法滅時是時不應生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 23不住法不住住法亦不住住時亦不住無生云何住 24若諸法滅時是則不應住法若不滅者終無有是事

二十四句说到“若诸法灭时,是则不应住,法若不灭者,终 无有是事”,每一刹那都在转变、都在坏灭当中,要有一个客 观存在从境上而有的话什么都找不到。

25所有一切法皆是老死相終不見有法離老死有住 26住不自相住亦不異相住如生不自生亦不異相生 27法已滅不滅未滅亦不滅滅時亦不滅無生何有滅 28法若有住者是則不應滅法若不住者是亦不應滅 29是法於是時不於是時滅是法於異時不於異時滅 30如一切諸法生相不可得以無生相故即亦無滅相 这么观察的时候做的总结是:“如一切諸法,生相不可得, 以無生相故,即亦無滅相。”

31若法是有者是即無有滅不應於一法而有有無相 32若法是無者是即無有滅譬如第二頭無故不可斷 33法不自相滅他相亦不滅如自相不生他相亦不生 34生住滅不成故無有有為有為法無故何得有無為 35如幻亦如夢如乾闥婆城所說生住滅其相亦如是

【觀作作者品第八】

1決定有作者不作決定業決定無作者不作無定業

2決定業無作是業無作者定作者無作作者亦無業

3若定有作者亦定有作業作者及作業即墮於無因

4若墮於無因則無因無果無作無作者無所用作法

5若無作等法則無有罪福罪福等無故罪福報亦無

6若無罪福報亦無有涅槃諸可有所作皆空無有果 7作者定不定不能作二業有無相違故一處則無二 8有不能作無無不能作有若有作作者其過如先說

9作者不作定亦不作不定及定不定業其過如先說 10作者定不定亦定亦不定不能作於業其過如先說 11因業有作者因作者有業成業義如是更無有餘事 12如破作作者受受者亦爾及一切諸法亦應如是破

【觀本住品第九】

1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誰有如是事是則名本住

2若無有本住誰有眼等法以是故當知先已有本住

仿佛有一个独立的我,在此讲到他宗的说法。

3若離眼等根及苦樂等法先有本住者以何而可知

4若離眼耳等而有本住者亦應離本住而有眼耳等

5以法知有人以人知有法離法何有人離人何有法

6一切眼等根實無有本住眼耳等諸根異相而分別

7若眼等諸根無有本住者眼等一一根云何能知塵 8見者即聞者聞者即受者如是等諸根則應有本住

9若見聞各異受者亦各異見時亦應聞如是則神多

10眼耳等諸根苦樂等諸法所從生諸大彼大亦無神

11若眼耳等根苦樂等諸法無有本住者眼等亦應無 12眼等無本住今後亦復無以三世無故無有無分別

【觀燃可燃品第十】

1若燃是可燃作作者則一若燃異可燃離可燃有燃

2如是常應燃不因可燃生則無燃火功亦名無作火

3燃不待可燃則不從緣生火若常燃者人功則應空

4若汝謂燃時名為可燃者爾時但有薪何物燃可燃

5若異則不至不至則不燒不燒則不滅不滅則常住

6燃與可燃異而能至可燃如此至彼人彼人至此人 7若謂燃可燃二俱相離者如是燃則能至於彼可燃 8若因可燃燃因燃有可燃先定有何法而有燃可燃 9若因可燃燃則燃成復成是為可燃中則為無有燃 10若法因待成是法還成待今則無因待亦無所成法 11若法有待成未成云何待若成已有待成已何用待 12因可燃無燃不因亦無燃因燃無可燃不因無可燃 13燃不餘處來燃處亦無燃可燃亦如是餘如去來說 14可燃即非燃離可燃無燃燃無有可燃燃中無可燃

可燃中無燃

15以燃可燃法說受受者法及以說瓶衣一切等諸法 16若人說有我諸法各異相當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

【觀本際品第十一】

1大聖之所說本際不可得生死無有始亦復無有終

2若無有始終中當云何有是故於此中先後共亦無

3若使先有生後有老死者不老死有生不生有老死

4若先有老死而後有生者是則為無因不生有老死

5生及於老死不得一時共生時則有死是二俱無因

6若使初後共是皆不然者何故而戲論謂有生老死

7諸所有因果相及可相法受及受者等所有一切法

8非但於生死本際不可得如是一切法本際皆亦無

1自作及他作共作無因作如是說諸苦於果則不然

2苦若自作者則不從緣生因有此陰故而有彼陰生

【觀苦品第十二】

3若謂此五陰異彼五陰者如是則應言從他而作苦 4若人自作苦離苦何有人而謂於彼人而能自作苦

5若苦他人作而與此人者若當離於苦何有此人受

6苦若彼人作持與此人者離苦何有人而能授於此

7自作若不成云何彼作苦若彼人作苦即亦名自作 8苦不名自作法不自作法彼無有自體何有彼作苦

9若此彼苦成應有共作苦此彼尚無作何況無因作

10非但說於苦四種義不成一切外萬物四義亦不成

【觀行品第十三】

1如佛經所說虛誑妄取相諸行妄取故是名為虛誑

2虛誑妄取者是中何所取佛說如是事欲以示空義

3諸法有異故知皆是無性無性法亦無一切法空故

4諸法若無性云何說嬰兒乃至於老年而有種種異

5若諸法有性云何而得異若諸法無性云何而有異

6是法則無異異法亦無異如壯不作老老亦不作壯

7若是法即異乳應即是酪離乳有何法而能作於酪

8若有不空法則應有空法實無不空法何得有空法

9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見有空諸佛所不化 【觀合品第十四】

1見可見見者是三各異方如是三法異終無有合時 2染與於可染染者亦復然餘入餘煩惱皆亦復如是

3異法當有合見等無有異異相不成故見等云何合 4非但見等法異相不可得所有一切法皆亦無異相 5異因異有異異離異無異若法從因出是法不異因 6若離從異異應餘異有異離從異無異是故無有異 7異中無異相不異中亦無無有異相故則無此彼異 8是法不自合異法亦不合合者及合時合法亦皆無

(这次口传)就念到这里吧。

传授菩萨戒

今天是第二天,刚刚我们观修了空性,接下来是菩提心。菩 提心可分七因果的方式而修心和自他相换的方式而修心这两 种,七因果的方式而修心的话这也很好,但是以个人的经验来 讲我觉得自他相换的方式更强而有力、影响力巨大,这时候我 们要好好的参考《入菩萨行论》,“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 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故应除疲厌,驭驾觉心驹,从 乐趋胜乐,智者宁退怯。”

我们光是想要让自己快乐的话这种离苦得乐之道是错的,因 为你把生活的重心摆在自己的身上,与其这样还不如把生活的 重心摆在他人的身上,自己的安乐、自己的幸福感才会随顺的 成办,所以说到了“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而且《入菩 萨行论》又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 由自利成。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

乐。故应除疲厌,驭驾觉⼼驹,从乐趋胜乐,智者宁退怯。”

以自他相换的方式而去修练菩提心是非常强大的,我永远是 个位数,可是讲到非己之他永远是不可计数无法计量的。所以 如同我想要离苦得乐般,这些不可计数的众生也都是只会想要 快乐而不会想要痛苦,因此我更有理由把生活的重心、我思维 所有的焦点放在不可计数的非己之他的身上,这么做的话自己 安乐居然能够随顺的成办。也是因为这么思维的关系,一切的 福报就是由此而累积,一切的罪障由此而净除,这个就是菩提 心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而且菩提心会让你拥有我活得很值的 感觉,每一天都能够思维菩提心的话,早上一醒来就思维菩提 心的话,我们内心的深处、内心的底蕴会非常的安稳。

以我个人而言,每一天最主要的思维就是菩提心以及空正 见,希望我的朋友们、我的道友们要好好的修练菩提心与空正 见,如果这么做的话你这一生的幸福大门就会打开,而且你生 生世世都会越来越安乐、越来越快乐,无论是直接、间接还是 影射,不但自己安乐他人也会随你而受到安乐,并且自己内心 深处是那么的宁静、那么的有心力和勇气, 乃⾄有虚空,以及

众⽣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苦!如同《入菩萨⾏论》所说 的⼼⼒就会发起。

我们今天好不容易遇到了佛法,⼜获得了⼈⾝,所听闻的法 居然是这么殊胜的⾃他相换之法,既然有这么难得的机缘,那 就要好好的去修练,让⾃⼰今世幸福、让⽣⽣世世都能够幸 福。透过这⼆⼼的观修,让我们快速的累积福报、净除罪障, ⽽去逐渐地⽣起资粮道、加⾏道、⻅道、修道、⽆学道。

这些五道⼗地不是外在的,是从⾃⼰的相续当中建立起来 的,透过资粮道的建立 进入到加行道,之后到见道,再到修 道,最后到无学道,成佛的阶梯是由此而建立的。这时候的希 望成佛,不只是嘴巴上的一种祈愿而已,而是从内心里面我们 的相续当中确实建立了这个成佛的阶梯,它是有办法落实的、 是接地气的。

如同诸佛菩萨所发愿回向般的“乃⾄有虚空,以及众⽣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苦! ”他们发起如此心力的缘故,会觉 得:“我的这一世活得是有意义的,因为我所做的能够帮助到 他人。”

观想前方导师世尊的佛像是真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他的身旁 有八大菩萨,以及我们那烂陀佛教大学的传承继承者像龙树父 子、无著兄弟等也都安住在前方的虚空。我是龙树菩萨的弟 子,有时候会这么想:以前龙树菩萨在世的时候,在龙树很多 弟子里面像月称等,我可能是排最后面的那一位吧,有时候我 会这么想。

总之我们都是龙树的弟子,现在教法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时

刻,以我来讲确实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是最好的一个机缘,所以 我们要好好的去实践龙树菩萨的意趣,也即好好的去修练菩提 心和空正见这两颗心,以及修练六度万行。再加上密咒金刚 乘,而去了知粗细不同的心识,粗分的心识是没办法转成佛陀 的身语意的,只有刻意地将粗分的心识和气流的运转停止,现 起最细微的心气之后才有办法透过最细微的心转为佛的身语 意。

我们追随了龙树菩萨成为他的弟子,我们不只能够听闻到显 教的完整教法,还能够听闻到密咒金刚乘的教法,像是我们可 以听到什么叫见增得、如何远离八十分别心、如何将最细微的 心转为道用。

因为最细微的俱生原始之光明之心转为道用的缘故,一开始 先会现起比喻光明,之后再内义光明,之后生起幻身——先是 未清净的幻身、之后是清净的幻身,只要清净幻身存在的话, 乃至虚空未尽之前所做的事业就是利众的事业,而且不会间 断。

所以千万不要退失心力,应该要生起心力,我们都有如来 藏、我们都有佛性,佛跟我们说了如此殊胜的教法今天我们都 已经听闻到了,今日不做何时做?我不来做谁来做?以此而发 起心力!

观想在导师世尊的周边有南瞻二圣六庄严,其中有观世音的 化土,我们西藏是观世音的化土,拉萨有洛给夏拉的观世音的 佛像,在这里有瓦帝桑波观世音的佛像,在我的住所里面每天 都会看到观世音瓦帝桑波的佛像,我等同瓦帝桑波的香灯师, 每天看到他时他几乎都在微笑,所以我代表着观世音的身语 意。

观想前方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导师释迦牟尼佛的座前有圣 者观世音,我来自安多是一位释迦比丘,在我的头顶上有圣者 观世音,你们在这尊观世音的座前接受菩萨戒、接受这个发心 仪轨。无论是你投生在圣者观音的化土藏地,或是跟藏传佛教 有关的像是韩国的信徒你们,都跟圣者观音结下了非常深厚的 因缘和缘分,所以观想在我的顶部有圣者观音,在圣者观音的 座前我们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布施等 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三次以及接受菩萨戒。

在获得菩萨戒的时候,观想自己的相续当中所获得的菩萨 戒,跟圣者观音相续当中的菩萨戒没有差别,愿我今世好好的 修菩提心受菩萨戒,如是的行持,能够快速的成佛。以这样一 个强大的信心跟随着念:“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 依,我以布施等资粮,为利众生愿成佛。”

今天我们得到了人身,不只如此也能够听闻到大小乘显密完 整的教法,我们能够如是地去学习,反复地去思维,而且我们 将这些内容实践于生活当中,会对此有很大的利益。在这样一 个非常难得的机缘下,我们能够获得如此殊胜的功德,作为你 们上师的我也很努力的在做,也希望你们努力的在做。作为弟 子的你们应该这样想:上师都这么努力了,我也应该提起心力 才对。请我们大家师徒两者一起努力!

观想导师世尊以及我们头上的圣者观世音,生起了跟自己相 似的第二尊佛和观世音融入到弟子的体内,请做如此的观想。

平常念诵六字大明咒很重要,比起念咒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思 维爱他胜过爱己的菩提心,如同《入菩萨行论》所说的这个修 心的法门要好好的去思维并且实践于生活当中,在此同时以空 正见作为助伴,这么思维的时候菩提心和空正见的甘味我们才 有办法体会。

而且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空正见为依据的话,菩提 心只是我要成佛的想法而已并不是那么的接地气,但是透过空 正见的一个佐证,让我们觉得菩提心不是一种发愿而已,它是 的的确确可以成办到的,所以希望我们师徒一起努力,谢谢, 扎西德勒!

(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