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01-02日證道歌

Page 1

证道歌 2021年06月01-02日 网路直播地点:北印 达兰萨拉·寝宫

达赖喇嘛尊者藏语讲授 蒋扬仁钦博士同声翻译 格赖却英(妙善法界)文字记录

今天是六月一日,通常我会对西藏的学生们讲解佛法,我会跟他们见面, 但因今天受到大流行疫情的影响,我无法来到你们的现场,所以只能够透过视 讯的方式跟你们讲解。 今天要为你们传授的是《证道歌》,我会为你们传授这个《证道歌》的口 授传承,这是此次要为你们做的事情,讲解之后我想要跟你们进行问答的交 流,有问答的交流会比较殊胜。

《证道歌》 宗喀巴大师造论 释法炬由藏译汉

嗡愿成善乐 能见世间善趣净脱眼, 徘回有道疲倦憩息处, 善乐根本恩泽上师尊, 至尊智藏足下恭敬礼。

在《证道歌》里面,我们看到了宗喀巴大师是如何学习大教典的。我们每 一个人都想离苦得乐,这是不需要理由的,所有的昆虫等动物也是如此。可是 昆虫等这些众生没办法像人一样可以去分析观察,它们没有办法去观察和思维 苦因来自哪里、乐因来自哪里,但是我们人有办法。 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就说到慈爱的价值,并且在提升慈爱价值观的时候说到 了专注一境的奢摩他和分析观察的毗钵舍那,这是在佛世尊来到这世间之前古 印度就已经有了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传统,只是并没有那么深奥而已。 后来世尊来到这世间,世尊说:“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 信受非为敬。”这是导师世尊亲自说的。也就是:“我为你们传授的教言,你们 不应该无条件的接受,你们要好好地观察我说的话是否有道理、是否能够帮助 你们,如果能帮助你们,你们觉得有道理的话,再去信奉。

!

这一种的传统,这一种的教诫,是非常与众不同,不可思议的!当然我也 尊重其他的主流宗教,他们在提升慈爱的价值上做了非常多的贡献和努力;可 是,我们看其他主流宗教都一致说必须要无条件接受他们的导师所说的、他们


的上帝所说的、他们的造物主所说的、他们的神所说的,没有人敢挑战。可是 佛世尊来到这世间之后,对佛弟子们说:“你们不要无条件接受我所说的话,要 好好地观察我所说的话。”这个教诫真的非常与众不同! 后来印度的那烂陀佛教大学建立之后,这些佛教的大学者、大教授师们, 他们也如实的遵守了佛陀的这句教言,他们完全以逻辑分析的方式去观察佛经 的可信度,所以在月称论师的《入中论》里面我们看到:“前说深可怖,多闻亦 难解,唯诸宿习者,乃能善通达。”在《入中论自释》里面月称论师指名道姓的 说:“法称、陈那、法护等论师,难道他们因为无法理解而背弃了这么深奥的缘 起性空的见解吗?”月称回答说:“是的,的确是如此! 从这个叙述我们可以知道,那烂陀佛教大学的体性跟我们说了:“我们不应 该因为这个教授是出自非常著名的大师而去无条件的信奉,这是错误的!要不 要信奉,要不要遵守他的哲学观点,都是建立在以逻辑分析为主的基础之上, 在逻辑分析上说得通就可以接受,在逻辑上说不通就不应该接受。 我们在跟科学家们进行交流的时候,当然从科学家那里我们学到了许多物 理方面的内容,除了物理以外像心理学和量学方面的内容科学家对我们的帮助 不大,但是在这点上面我们却可以帮助到科学家们,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内 容。

少许努力能集大资粮, 随喜善业佛说最殊胜, 尤其自己往昔所造善, 远离骄慢若生大欢喜, 谓昔所造善业倍增长, 胜者所宣彼义能办故,

宗喀巴大师在十六岁时从他的家乡来到西藏的中心卫藏,那时候主要的大 寺院大多都是在卫藏,宗大师也参访了这些大寺院并且学习大教典。 之后宗大师见到了文殊师利,文殊师利要宗大师去做苦行修炼,当文殊师 利这么呼吁的时候宗大师请示文殊师利说:“我有很多的弟子,并且正在为他们 讲课,这些弟子以及许多主持方丈们说,如果不为他们讲授佛法的话他们会有 很大的损失,这样对教法可能会有伤害,不是吗?”文殊师利菩萨对宗喀巴大师 说:“对教法有害还是有利这个我知道,如果有人因此而批评你的话,你就修忍 辱。 于是宗喀巴大师就听从文殊师利的话去苦行,在苦行的这段期间,一开始 时虽然对空性这方面的理解已经很不错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精通无自性甚深缘 起性空的正见,宗大师透过了集资净障,有一天宗大师在梦中看到了龙树父子 等五尊中观大师在讨论空性的内容,其中佛护论师面色偏青色手持梵文版的 《佛护论典》放在宗大师的头顶上。醒来之后宗大师再去翻阅《佛护论》,当 看到第十八品的第一句偈颂文的时候,这句偈颂文是针对《中论》第十八品第 一句做出的解释,也就是:“若我是五阴,我即为生灭;若我异五阴,则非五阴 相。”在看到佛护论师针对这句解释的时候,就精通了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的道 理,通达空性,圆满正见。

若见其余需求众多时, 心啊汝应如是生欢喜

!

最初寻求广大多听闻, 中间论理皆现为教授,


最后一切昼夜实修习, 为弘教法一切皆回向。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宗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跟我们说他一开始是怎么去学习的,之后如何将 所学的这个教授作为实际上对他的生活有帮助的助缘,等同是宗大师的一个自 传吧。

遮蔽一切取舍处之暗, 未以正闻明灯予消除, 道若不知殊胜解脱城, 虽欲进入又有何所求?

佛教的学习是需要运用我们的智慧的,为了让智慧能够提升,广大的学习 是非常重要的,仅凭信仰是不够的,所以在此说:

以是故于慈氏妙法主, 瞻洲著称六胜二庄严, 论著中之片面和粗分, 不以满足一切细修习,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为了能够获得解脱的缘故,我们必须要对治“十二缘起”里面的第一支“无 明”,只有对治无明、去除无明、消灭无明才能够获得解脱。 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无生,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谛入灭定。 虽常具足灭定心,然恒悲念苦众生,此上复能以慧力,胜过声闻及独觉。 世俗真实广白翼,鹅王引导众生鹅,复承善力风云势,飞度诸佛德海岸。 《入中论》的这些偈颂,是我每一天都会去念诵和思维的内容。“如是慧光 放光明,遍达三有本无生,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谛入灭定。”这是我正在期 待的,期待能够获得相似解脱的功德,而进入到加行道,这是我所期待的! “论著中之片面和粗分,不以满足一切细修习”,宗喀巴大师在学习任何一 部论著的时候,不会因为得到任何片面或表面的资讯而感到满足。

尤其异位凡夫于事物, 真理抉择确定唯一门, 真正正理论著艰难处, 以大励力数数而修习,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尤其异位凡夫于事物,真理抉择确定唯一门”,在此也说到不要以信仰为 主,而要以分析观察为主。也就是佛所说的教义有何矛盾、有何相违?这一种 的分析非常的重要,要以正理来做抉择。 “真正正理论著艰难处,以大励力数数而修习”,即便是在一般的学校里 面,如果是以一言堂的方式去教育的话,哪怕这个孩子非常聪明,但是在一言 堂的传统之下也没办法激励他的慧力呀。要激发我们的慧力、提升我们的慧 力,只有透过反复的观察,多多的去学习,但不要被动的去接受这个资讯,要 去反复地观察接受的资讯是否正确,对于艰难处的部分要以正理反复地观察和 学习。

虽于经咒论著多辛劳, 但于深义实修和言说, 毫不学习一无所知故, 正见轨理长期未深入, 见己特于龙树论著理, 甚深剖析微细之理路, 正见所引一切诸要诀, 善加修习断除疑惑已,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不应该是上师说的就去无条件的接受,不应该是大师说的就去无条件的接 受,有时候道次第的教授虽然好,但道次第的教授如果太简略的话好像要无条 件接受上师所说似的,这是错的,会有这种的危险,根据古印度大师尤其是那 烂陀寺传统来讲绝对不是如此。 如果上师所说的都不会有错的话,那么《阿毗达摩具舍论》里面所说的有 关须弥山的内容变成为我们要去无条件的接受,这是我们无法承认的!而且月 称论师也反驳了《阿毗达摩具舍论》的著作者世亲菩萨背弃了缘起性空的甚深 见解。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即便某人引用了佛经来反驳我们,可是我们说:“哪怕 佛经这么讲,我也可以不需要承认、不需要如言可取呀!

此中迈向圆满佛甚深, 金刚乘和波罗蜜多乘, 共有二乘若谓密咒乘, 不比波罗蜜多乘超胜, 犹如日月一切普称道, 承许此语是为真实语, 则问甚深之乘是何耶? 不作探询即持学者担, 似此若彼真是智慧者, 除彼余者有谁是钝根? 极难值遇至高无上道, 似此轻言抛弃真奇哉! 以是之故胜者之胜乘, 较佛更为珍贵金刚乘, 既入彼二悉地甚深源, 众多努力长期作修习,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若于下三续部道轨理, 不知尌于无上瑜伽续, 定为一切续部最殊胜, 然仅立誓亦能略见到,

在此说到了密咒金刚乘,密咒金刚乘是很殊胜的,这个内容不应该以引经 据典的方式去相信,而是要自己去观察和分析再来相信密咒的殊胜。

善为修持密咒总续部, 妙臂问经静虑后品等, 事续三种姓之总和别, 于众续部长期熟谙习,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成为第二续部众行续, 主要毗卢遮那现证续, 于彼修习行续之章品, 若谁于彼皆能善肯定,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行部的毗卢遮那大日如来的传承,我也尽力的去接受这方面的传承和学 习。

第三续部瑜伽续主要, 吉祥真如所摄之续部, 修习释续金刚顶等法, 体验瑜伽续之欢喜宴,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瑜伽部这里说到金刚顶等这些的内容,其实我也特别的去学习和关注。

第四续部无上瑜伽中, 圣境智者大众共称叹, 犹如日月之父续密集, 以及瑜伽母续喜胜乐, 根本密续以及释续等, 和余经续讲说不相同, 大乘车轨时轮金刚续, 能明无垢光释中修习,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这是讲到四部瑜伽里面的无上瑜伽部,这以上结束了“首先寻求广大听闻” 这一部分,就是第一偈里面说到“最初寻求广大多听闻”的这部分。宗大师到了 卫藏这些主要的大寺院,不分噶举、萨迦、宁玛教派的去学习大教典,所以是 “最初寻求广大多听闻”。

次除徒众心暗之最胜, 于妙吉祥猛力恒坚信, 论著道理现为教授故, 努力祈求一切因资粮,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如是励力于龙树与无着, 依次传来菩提道次第, 既己获得不共定解已, 甚深妙论现为般若诀,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这以上说到了学习《般若经》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导师世尊一开始为弟子 们转初转法轮宣说四谛的内容,这个巴利语系佛教的传承最主要就是依据四圣 谛而建立的。至于唯识派和中观派,只有在梵文语系的佛法传承里面才会去关 注这方面教义的学习。 《般若经》的内容可以分两者,即显义空性和隐义现观道次第。在《般若 经》里面,在讲发心的时候,以我现在能够记起来的内容说到一句偈颂文,在 这句偈颂文里面,虽然并不是那么明显的说到发心的一个细节,它只是叫我们 发心而已,但即便要发心也是以无自性而去发心。所以在《般若经》里面,并 没有很明显的来讲释现观道次第,但是透过《般若经》的注解《现观道次第》 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晰的诠释。

于此北方量理论著中, 学和未学众人齐声说, 一切经和七部量论中, 无赴菩提实修之次第。

“于此北方量理论著中”,在此的“量理论著”里面有陈那的量经;“一切经和 七部量论中”的这个“经”是指陈那所著作的量经和法称的“七部量论”。

曼殊师利曾经对陈那, 亲言撰此此者于未来, 将成一切众生之眼目, 赐言开许之故作量论。


当时量学在佛教界里面依由陈那这个量论的推广,曾经有人这么说:“量学 的学习,只是用来跟他人辩论的一个工具而已,对佛法的理解或传承是没有用 处的。”宗大师在此作了反驳:“文殊师利曾经对陈那亲口说,这个量学的论著 必须要继续写下去,它将成为一切众生的眼目。 陈那撰写量论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传统,就是要给著名的佛教大师阅读并倾 听他们的意见,但很多佛教大师都说这对成佛或成就一切遍智没什么帮助。这 时文殊师利就直接现身对陈那说:“你要继续写下去,因为这将会成为一切众生 的眼睛,他们透过(量经)这个慧眼,才有办法走上成佛之道。

彼者无理言说中之最, 见已特于彼理若观察, 集量论中供赞之意义, 成量品终以顺逆转理, 使欲求解脱者于世尊, 立为正量而且除了彼, 唯是教法欲脱者津渡, 获得彻底肯定于二乘, 齐集一切道诀从理路, 善能引发胜喜将获得。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之后法称论师针对《集量论》的礼赞文而做解释,再以多门的理由来说为 什么导师世尊是具量士夫。

次于菩萨地和经庄严, 二善配合如理努力故, 慈氏法王之论和随行, 众论现为实修之教授。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在《菩萨地》这部论著里面说到了广大菩萨的行仪,慈尊菩萨在《庄严经 论》里面将其内容做了一个整理,说得非常好。

特于甚深广大众经典, 汇编次序是为道要诀, 定解一切依于集学论, 于集众经之经集论等, 龙树宗之众多妙论义, 善见是为实修次第已,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次于静虑后毗卢遮那, 现证菩提诸佛曾秘密,


善为宣说口诀依止己, 一切道诀皆现为教授,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摄集吉祥真如之道诀, 被三摩地摄持略见者, 再于彼道甚深之意义, 难悟修持轨理大学者, 佛曾秘密如理作宣说, 根本释续同品续三合, 三续部之众甚深修持, 如修次说去除心昏暗,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能仁一切善说之究竟, 吉祥无上瑜伽之密续, 于彼之中最极深奥者, 吉祥密集乃是密续王, 言说胜士龙树曾经说, 根本续中诸种道要诀, 安住六边四理印所封, 是故随行所说释续已, 谓应从师教授中了知, 持彼理为要诀已总之, 教授究竟摄行建立等, 于诸圣派密集之细微, 长时谙习于其根本续, 依能显明宛如明灯者, 和释续中五大部配合, 以大励力长时作修习。 修习故得密集二次第, 总别圆满次第一切诀,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龙树菩萨自己针对《密集金刚》“生起次第”的部分写了《总作》(Mdor byas),龙树菩萨的弟子龙觉菩萨也写了《安立次第论》;针对《密集金刚》

“圆满次第”的部分龙树菩萨写了《五次第论》,《五次第论》意释的部分由圣

天菩萨写了《行摄》(Spyod bsdus),《密集金刚本续》的解释由月称菩萨写 了《明句论》(又称《阐述明义》)(Grel ba don gsal)。

由彼之力乐喜时轮等, 众多续部诀义现教授, 彼等我于余处已宣说, 此中于具慧者略晓门,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这是属于第二章“中间一切论理现为教授”的部分。上面说到了宗大师 是如何广大的听闻教授,之后进入了苦行的修炼,将一切所学的内容现为 对自己有益的教授,并且精通空性,甚深的了解一切广大行和深见行的所 有内容,获得证量,由此而写下十八部浩瀚的巨作。 针对空性的部分,宗大师写了《广论》和《略论》的毗钵舍那、《辩 了不了义善说藏论》、《中论》的解释《正理海》、《入中论》的解释 《善显密义疏》这五部论著,确实非常不可思议! 宗大师针对《般若经》的部分写下了《金鬘论》,在《金鬘论》里面 收集了一些在宗大师证悟之前不同的说法,主要的依据来自二十一本印度 大师《般若》的著作,以此为依据所做的整理,写得非常好,这些都是宗 大师非常殊胜的著作。 我们雪域藏地有许多的大成就者、大学者,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 等都有许多的大成就者和大学者。比如,萨迦派的传承确实是很与众不同 的,在噶当派里面也有许多学习大教典的大成就者和大学者,在宁玛派里 面像龙钦让降巴也著作了《七宝藏论》我也获得了次传承,《七宝藏论》 是根据大教典而来做整理和安排的。 宗大师从自己的家乡来到拉萨,那时候主要的寺院都在拉萨附近,于 是到各个大寺院去参访佛法的教义,之后去苦行,精通空性之后再创建了 甘丹寺,将自己的传承传授给贾曹杰和克珠杰、根敦朱巴等这些主要的弟 子们,他们在宗大师的座前将此传承弘扬光大,而且宗大师将自己的法座 传给了贾曹杰,这个传承一直流传至今。 我觉得这个传承所制定的体制非常好,必须要广大的学习大教典的内 容获得格西的头衔和学位,之后必须要进入到密院(无论是上密院还是下 密院),之后再去学习密咒金刚乘的内容。 宗大师对根敦朱巴说:“根据你的发愿和发心,你应该要去“臧”的这个 地方(去弘扬佛法)。”于是根敦朱巴来到“臧”这个地方建立了扎什伦布 寺。 因为当时候确实有一些人对宗大师的见解仍然保持疑惑的态度,所以 根敦朱巴就写了《量理严》这部论著,在扎什伦布寺里面特别开启了量学 的课程来学习《量理严》这部论著。 从《东方雪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候对宗大师的见解是有一些 争论的,根敦朱巴在扎什伦布寺里面特别开启了量学的课程,以此来去除 这方面的疑惑。 因为在当时的传统下很多人受到过去旧习的影响,认为只要上师说了 就要无条件接受,并不那么去关注量学的学习,所以根敦朱巴非常重视量 学的学习而开启了这门量学的课程,从宗大师起一直到现在三大寺和扎什 伦布寺都做得很好。 这些大寺院在学习大教典的时候都会以辩论的方式去学习,除了背诵 量学的颂文外,老师会针对颂文搭配着注释来逐字做讲解,讲解完之后再 透过辩论的方式相互切磋和交流籍此来了解更深层的内义,这个传统真的 是非常良好和殊胜。就像刚刚所说的,学习了量学和中观的典籍之后,假 使世亲论师穿越至现代来到三大寺,他可能会被三大寺的僧人所挑战。 藏传佛教主要的依据是那烂陀佛教大学的传统,而且在这个那烂陀佛 教大学的传统里面特别重视量学、逻辑的分析。所以在佛教的社会或国家 里面,搭配着量学和中观的典籍,去完整的诠释佛法教义的这个无垢的那 烂陀佛教大学的传承者,只有藏传佛教而已。


这是由于过去西藏国王的远见和恩泽所导致的,也源于寂护论师的恩 泽,以及也源于如宗喀巴大师等这些西藏先贤大师们的恩泽之下,才有办 法建立这么殊胜的传承,所以在佛教的一个学习体系当中,藏传佛教确实 是非常深奥和博大精深,这是大家公认的。 也正是因为宗大师如此严谨的学习,导致宗大师的弟子——格鲁派的 这些僧人们在学习的时候也都会非常的严谨一直到今天,在这一点上三大 寺的确一直是最主要的榜样,也因为有三大寺的关系所以会陆陆续续的有 成就者、学者出现。 过去我们在学习大教典的时候,最主要是以佛法的信仰而去学习的, 或者是针对佛教徒来教育的,我觉得这个部分我们可以改善,以量学的这 个逻辑学来讲,不一定要对佛教徒传授呀,不一定要对有宗教信仰的人传 授呀,它对提升人类智慧有帮助的话,我觉得即便没有宗教信仰、没有佛 教信仰的人,也应该把这一套逻辑学传授给他们才对。 无论是三大寺也好、西藏也好,还是印度藏人社区或环境也好,当我 们讲解这些量学内容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说:为了推广佛教、为了推广格 鲁派的教法,而是很单纯的:为了你们好,为了你们能够提升智慧,所以 我要跟你们讲解心理学的内容、讲解量学的内容。应该以此为方向去推动 才对,而你们到目前为止做得非常好,请你们再继续努力下去。

如是若成教授之库藏, 当于二大乘之共通道, 以及不共道之二次第, 谙习摄集要诀圆满道,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当于二大乘之共通道”,“二大乘”指的是显教般若乘和密教的密咒金刚乘, “共通道”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正见这三者。 “以及不共道之二次第”,像以密集金刚为首的续部的修持这是属于不共 道。密咒金刚乘分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这四部的区别和差异在 《密宗道次第广论》里面作了一个很简略且完善的介绍。 无上密尤其是密集金刚的部分,如果要学习“生起次第”的话要去看《安立 次第论》,如果要学习“圆满次第”的话就要去阅读《显句论》,宗大师针对密 集金刚的“圆满次第”写下了《座垫圆满五次第论》, 在这本论著里面我们可以 看到宗大师是如何修持圆满次第的。 在《显句论》里面,宗大师针对“二谛无二”尤其是双运的这一块的诠释是 很与众不同的,幻身和光明,以及幻身是从体内唤起幻身的呢?还是在体外唤 起这个幻身的呢?宗大师作了这方面的一个说明。 在我去耶坝这个地方的时候,刚好密院的这些僧人也到了那里,于是我们 就在那里进行讨论,那时候密院的院长是明雅才旦,他是主持,针对这个从内 唤醒还是从外唤醒幻身的部分进行辩论,因为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和 立场,后来这位方丈就说:“将来我现起这个幻身的时候,我就会很明确的跟你 们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示现给你们看。”像这一类的内容就是非常重要的。 也就是见、增、得停止之后,由光明的坐骑气而去唤起、现起这个幻身, 由前三空结束之后现起一切空,由光明的坐骑气作为具生缘,由这个光明心作


为近取因,这时候如果烦恼障还没有断除的话,所现起的幻身叫做未清净的幻 身;如果这时候的幻身是净除了烦恼障的话,叫做清净幻身。 这时候再由幻身进入到这个光明的时候就会获得有学双运,针对这个内容 宗喀巴大师做了非常仔细的研究和分析。宗大师在快圆寂的时候,已经将他的 光明转为了法身,所以在宗大师在圆寂之后进入中阴道的同时,做到了中有幻 身道用——唤起了幻身。也就是平常人进入到中阴身阶段的时候,宗大师在这 个阶段成办了幻身,也就是最殊胜的悉地。 宗大师针对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这个要诀,一开始先透过自己努力的广 大听闻,之后运用在生活的实践当中,让自己以经验来印证教典所说的内容。 宗大师的《五次地道炬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著,如果有空的话应该要 去阅读,因为这本论著非常的重要,有空去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点。

诸佛佛子发愿恒河流, 汇于秉持正法愿望中, 言故尽诸所集众善根, 为弘佛教一切皆回向! 思此道理并谋善计策, 大恩泽啊至尊智慧藏!

这以上是说到了第三章“最后为于一切日夜实修和弘扬教法故回向”的这部 分。我想要跟你们开玩笑的说,宗大师身语意的殊胜功德如同上述跟你们讲解 了,我想要跟你们讲的是宗大师跟我是同乡喔,我一直都有跟宗大师是同乡的 亲切感。

为使自己善根广增长, 并于众多具慧有缘者, 如理开示无误趣入门, 撰作自己之此证道歌,

回忆宗大师是怎么行持的,即:开始是怎样广大的听闻,之后是如何将此 现为自己实践的教授,以及日后如何勤修持的内容。

祈愿由彼所得众善聚, 以此次第众生皆无遗, 受持能仁无上禁行己, 进入胜者所喜之道中!

略说自己之证道者,此乃多闻比丘东宗喀巴‧善慧名称吉祥贤,于大荒山, 甘丹尊胜胜者洲撰著。缮写者四难论师仁千贤。愿以此善教法大宝弘扬一切方 所时间中,永不衰颓! 一切吉祥

!

以导师世尊而言,为弟子传授三转法轮,之后示现涅槃,为佛弟子们作了 完整的讲解。随后印度的大成就者、大学者,也就是我平常说的十七班智达, 虽然他们也会示现神通——这是有可能发生的,可是导师示现了涅槃之后他们


对教法最大的贡献就是透过他们的撰著,他们同样的也示现涅槃。宗大师来到 这世间,留下来的就是他的十八部浩瀚的巨作,这是宗大师留给我们最好的遗 产,作为宗大师的弟子我们要好好的珍惜宗大师的著作, 在宗大师的著作里面,重点的著作像是《广论》、《略论》、《了不了义 善说藏论》、《五次地明句论》等,宗大师在《缘起赞》里面说到他是以龙树 的著作为主要的依据,所以宗大师的弟子们平日务必要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观 理聚六论》。 而且在《缘起赞》里面也礼赞月称师,说到了“吉祥月称妙善说,皎白光鬘 明照显。”所以月称论师的著作也是我们要去参考的文献,《入中论》和《显句 论》这两者是要反复去阅读的,以我个人而言平日里就会去阅读《入中论自 释》,我会把《入中论自释》摆在桌上,一有空就会去阅读,这很重要。 《入中论》说:“前说深可怖,多闻亦难解,唯诸宿习者,乃能善通达。” 又说到:“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无生,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言谛入灭 定。”这是我平日所期望的。即便是入灭定了,但是“虽常具足灭定心,然恒悲 念苦众生,此上复能以慧力,胜过声闻及独觉。世俗真实广白翼,鹅王引导众 生鹅,复承善力风云势,飞度诸佛德海岸。”这是我所期望的!也就是自己因为 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证量,所以慢慢、慢慢的让自己长出鹅王的双翼,生出了 这个双翼之后要做的就是利益众生,就像《入行论》所说的:“乃至有虚空,以 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之所以要圆满自利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完全为了他人、帮助他人!诸佛 菩萨为什么要成办三身?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乃至有虚空,以及众 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这是我每日祈愿的内容。 而且我也在祈愿——愿教法能够遍布十方,让教法衰退的地方能够再次的 兴盛,已兴盛教法的地方能够增上,所以跟宗大师同乡的这一个人并没有丢脸 喔,这以上结束了《证道歌》的教授。 一切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这一点是不需要理由的,这是自然而然的 想法,因为我们有苦乐的感受,所以连昆虫等在内的一切众生,也都会想要离 苦得乐。 人类跟其他众生不同的地方就是拥有一颗睿智的大脑,我们有这样一个工 具去分析真相,我们可以去分析苦乐来自于什么样的因缘?乐因为何?苦因为 何?这是我们能够以人脑来分析和判断的。其他的众生,虽然也会想要离苦得 乐,并且这种想法是自然会产生的,可是它们却不知道苦因为何、乐因为何, 更不用说它们能够去除苦因、提升乐因了。 这世间的主流宗教都一致说到了慈爱的价值,像主张有造物主这一派的主 流宗教,以印度来讲也说到了非暴力(Ahimsa)和慈悲心(Karuna),这一种 的传统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同样的主张造物主的基督宗教、回教、犹太 教等,因为造物主本身是大爱,为什么造物主要创造世界呢?为了让它创造的 人类能够修炼慈爱、自我提升,是由此而创造人类的。所以这世界上的主流宗 教都一致说到了慈爱的价值,主张造物主的这一派最主要是针对造物主的祈祷 或祷告,而来提升内在的慈爱的价值。

(不主张有造物主的)印度那烂陀佛教大学的一个体系跟我们说到:“即便 是佛世尊亲自所说的教言,也不应该无条件的接受,如同佛自己授权给佛弟子 般——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为敬。”而且佛世尊又对 佛弟子说:“我为你讲解解脱之道,可是要不要走上解脱之道,这取决于你自 己。”所以在佛教的传承里面有非常广大的教授——教正法。


佛涅槃之后,像是龙树父子等这些大师们,针对佛所说的这个博大精深的 教授去做了分析和观察,而且是以逻辑的方式去做分析。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看 到藏译的两百多本浩瀚的巨作《丹珠尔》,就是这些大师针对佛经做的解释。 而且我们藏人去学习这些珍贵典籍的时候,不需要依靠其他语言工具,完 完全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工具去学习,其实我们是很有福报的,所以借此感恩 过去的这些大译师,以及协助大译师翻译的这些大班智达们,就能够对他们的 恩泽产生感恩的忆念。 快乐要如何成办呢?成办时候的障碍是什么?这些障碍要如何去除?在佛 教的典籍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内容,说得非常的完整和详细。虽然其他主流的宗 教也说到慈爱的价值,可是搭配着心理学的内容,也就是干扰内心平静的因素 是什么?这种细节的内容以及这些干扰的因素如何去除,佛教的典籍以及十七 班智达的这些著作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非常详细的解释。而且之后西藏的先贤大 师们又针对印度大师的著作再去多做补充和注释,这些西藏大师们的著作大约 有一万多部。 虽然有时候这些西藏的大师们会根据本尊修持的不同和派别的不同,也就 是说我是宁玛派、我是噶举派等,像是噶举派里面又有竹巴噶举、止贡噶举、 达隆噶举等,在本尊修持上面会有一些略微的不同,依由派系的不同而产生了 分别心这也是会有的,在密咒金刚乘的典籍里面说:“对教法产生嗔恚心、对众 生产生伤害及加害之心,这会障碍菩提心和空正见的修持。”但是我们在过去的 西藏历史上面可以看到,因为不同派别的缘故、不同派系的缘故而相互诅咒的 这种现象,这跟经典所说是背道而驰的。 “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哪有什么要去排 斥和嗔恨的对象?只要是众生都是我要去爱惜、珍惜的对象,有时候我会这样 去想,虽然有一阵子我对弟子们禁止过凶天的修法,但是以大悲心的角度去想 的时候,不需要为了这些小小的因缘而打从内心里面去排斥它,这一种的做法 是错误的。所以《入菩萨行论》所说的这些内容要反复地去思维,要不分众生 的对一切的生命体都要保持这一颗珍贵的爱心,乃至成就无上菩提之前永远不 要放弃菩提心的修炼,我想要再次的呼吁请你们多看《入菩萨行论》和《入中 论》,这个真的非常重要。 在此我说的对象并不只是单纯的针对僧人,是对出家和在家的所有男女 众,当然穿袈裟是僧人的事情,穿了袈裟之后把法衣系在腰上辩论是僧人的事 情,但辩论本身并不是僧人的事情,是不分在家和出家、不分男生和女生都应 该去学习的,以及有关心理学和量学方面也是不分在家和出家或男和女的,是 大家都应该去学习的内容。 佛法的教义本身也是我们应该要去学习的内容,如果你的信仰不是佛教信 仰的话,至少佛教典籍里面所说的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帮助你建立内心的平静, 这个是值得我们去交流、讨论和学习的,为此你们应该去参考《入菩萨行论》 的第六品和第八品,即便你没有佛教的信仰,可是佛教典籍里面所说的这些心 理学的内容是值得你们去学习的。 哪怕你主张有造物主,但是你应该知道为了建立内心的平静,不应该只是 由祈祷造物主而感到满足,如果这时候你能够参考佛教典籍里面所说的这些内 容的话,我相信对你建立内心的平静会有帮助。 在印度这个国家里面有世界上各种主流的宗教,在拉达克我遇到许多回教 徒的朋友,有一些回教的朋友们会去学习佛教典籍所说的内容,这一种的作为 非常好,皈依的对象就是阿拉,可在这个同时又会去参考佛教典籍所说慈爱的 修炼,如果你们可以这么做的话,对你们会有帮助。假使阿拉在这个世间,对 阿拉来讲最好的礼物,就是他的儿女们努力的去修炼慈爱、提升自心的慈爱, 不是吗?这以上就圆满结束了《证道歌》。


发心仪轨
 一切瑜伽之发心

世俗菩提心转为洁白的月轮 现在为你们传授发心仪轨,刚刚我做了卜卦,卦相说如果能够以“一切瑜伽 之发心”为你们传授发心仪轨的话会很殊胜,“一切瑜伽之发心”也不一定需要透 过密咒金刚乘的仪轨来建立。我个人主要的修持是菩提心和空正见,这是我修 行的重中之重,我的法友们和道友们,希望你们要好好的坚持菩提心和空正见 的修炼,这点很重要! 今天在此要为你们传授发心仪轨,这个发心仪轨的基础是建立在“一切瑜伽 之发心”上。 “一切瑜伽之发心”的这个过程是出现在密咒金刚乘的仪轨文里面, 即便是如此但是对一般修炼菩提心和空正见的人做“一切瑜伽之发心”的观修其 实并不矛盾。 观想世俗菩提心,《入中论》在一开始的时候也说:“悲性于佛广大果,初 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月称论师并没有礼赞其他 的佛菩萨却礼赞大悲心,因为月称论师认为大悲心是最主要的因素,虽然我们 有如此博大精深的一个教义,可是在实践的法门当中如果是以大悲心为主的话 一切的功德将会由此而成办,哪怕你有再大的神通最终都不会获得成就,所以 我们首先思维大悲心。 如同《入菩萨行论》说:“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 无乐。”的确是如此!“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 何需更繁叙?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 导师世尊是我们佛弟子的一个究竟皈依处,导师释迦摩尼佛值得我们佛教 徒去皈依的主要理由就是因为他生起了大悲心,这也正是为什么月称论师在一 开始礼赞大悲心的殊胜和大悲心的利益的原因。 也就是我平常所说的,这世界上所有的众生包括昆虫都想要离苦得乐,可 是却不知道苦因为何、乐因为何,唯一有可能会知道的只有人类而已。但是我 们人类有七十亿人,七十亿人都同样的想要离苦得乐,我们人类能够运用人脑 进行思维,好不容易有了这一个睿智的人脑,却随着贪和嗔将我们这一颗睿智 的人脑转为伤害的工具实在是可惜了,如果我们能够将这颗睿智的大脑去建立 安详与和平的社会,那么有了这个工具才算值得啊,才能够呈现出它的价值 呀,所以我们要好好的运用好这颗睿智的人脑工具去建立安详的社会。我们不 需要去讲前世和后世,也不需要去讲轮回和解脱,单纯的就是为了能够相互扶 持,建立祥和的社会和平的世界,要好好的去运用这一个工具。 因此我们需要足够的心理学的资讯,我们要跟更多的人去讲解心理学的内 容,而且跟科学家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们也非常的关注心理学。过去科学界 里面最终是针对物理的现象去做研究,但是现在慢慢的科学家们会往内在的心 灵和精神层面去做研究。所以搭配着心理学所提供的资讯,在心理学的基础之 上让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社区都能够获得安详与和平的成果,这是我们要去期 望、要去努力的方向。

我有些认识的朋友说全球暖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这个世界的寿 命不会很久,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像我们只剩几年可以活一般,假使我们只剩几 年可以活的话就不要再相互的伤害了,应该把周遭的人视为我们的亲友相互扶 持来建立一个和平的社会、和平的世界,这才是我们要去努力剩下几年应该要 去做的责任。


自己要好好的去珍惜他人、提升对他人的爱心,同样的以自己的觉受和经 验再为他人分享爱心的价值。我们应该把爱心的价值视为是教育的元素,让接 受现代教育的人都能够知道慈爱的价值,这是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 不是叫所有的人都要有信仰,更不用说要所有的人都有佛教的信仰,无论 有没有宗教的信仰都无所谓,可是透过教育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知道要成为一个 善良的人,因为只有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我们才能够幸福,我们幸福了周遭的人 才会随之幸福,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幸福、和平、安详的社会和世界,所以我 想要再次呼吁你们要去学习阅读《入行论》。 以人类为首的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为了他们我打从心 里面祈求他们离苦及苦因、具乐及乐因,所以先观想爱惜一切众生的这个慈 心。前几天我们也说了菩提心的内容,我们会一直回向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离 苦及苦因、具乐及乐因而去修学四无量心。在此,我们花几分钟的时间观想: 这世上的一切有情众生以及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众生在我们的周边,愿他们离 苦及苦因、具乐及乐因,请提起如此的心力、生起菩提心! 要让他们离苦及苦因的时候,首先要知道苦因为何,这个苦因唯有透过真 相的认知才能够断除。虽然所有宗教的导师都说到什么是取、什么是舍、取舍 之处为何,可是我们的导师佛世尊跟我们说要取的是真相、要舍的是错觉非理 作意和无明。 所以,我要如实的透过真相的通达去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为了能够真正的 做到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具乐及乐因,我自己首先要如实的了解取舍之处为 何,我要建立这方面的经验和觉受,为了你们一切众生我要成佛,这个就是菩 提心。我们为了能够帮助和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必须要成就断一切过失、证 一切功德的正觉果位,为了你们一切众生我必须要成佛,请做如此的观想。 在此的你们应该都已经获得了灌顶,如果你们获得灌顶的话观想自己的空 正见转为了观世音,在自生为观世音的心间,原本正在思维为利众生我要成佛 的这一颗菩提心转为了洁白的月轮,安置在我们的心间,请做如此的观想。

胜义菩提心转为五股金刚杵 接下来是胜义菩提心空正见,《中论》的注释是《入中论》说到: 若谓自相因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无性。 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言谛。 于真性时以何理,观自他生皆非理,彼观名言亦非理,汝所计生由何成? 在此说一切的属性和作用,都是在通俗的一个说法当中、认定当中成立 的,是在名识施予设定或认定当中而成立的,除此以外并没有一个具体、客观 的属性和作用,在境上是没有办法以自力形成自己的。 即便事物并非以自力形成自己,也不代表这个事物是不存在或要否定这个 事物,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我们看任何事物的时候,觉得事物是以自己的力量 形成自身或自己,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以七相或五相去寻找之后应该要找到才 对,可是找不到哇,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四应成过患的原因,也就是如果以自己 的力量形成自己的性质或属性的话,那么会有“应成圣者定灭事物之过患”和“应 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等四种应成的过失。 所以在此《中论》也说:“非阴不离阴,此彼不相在,如来不有阴,何处有 如来?”我将次偈颂文做了略微的改变,搭配着自身来做观修,“非阴不离阴, 此彼不相在,自我不有阴,何处有自我?”我的身体不是我、我的思想也不是 我,我并非以自己的力量而具有我的身的,我与身体的一个相互依赖的关系并


不是以事物自己的力量而去相互依赖的,所以身心不被我所具有、我也不具有 身心,这里所谓的不具有是指——不是以自己的力量而去具有身心、身心也不 是以自己的力量具有我,这样去寻找观察之后会觉得我的确是不存在的。 去寻找自我的时候是找不到的,只有在无寻无找、不去特意观察自性当 中,随着世间通俗的说法、名言的说法而去认定自我,仅此而已!就像刚刚 《入中论》所说的:“虽以七相推求彼,真实世间皆非有,若不观察就世间,依 自支分可安立。”我们会觉得我仿佛是一个具体、客观的存在物或内容物,但实 际上并非是如此,假设如此的话去寻找之后应该找到才对,可是找不到啊。 但是,也不能因为找不到而去否定,他还是存在的,可是他存在的剩余的 属性和作用,只是在世间通俗的一个说法当中成立,也就是名识施设而有仅此 而已。 当你这么去思维我无自性的时候会觉得我是不存在的,其实之所以产生我 不存在的原因是,当你否定了我的一个具体客观的存在性的时候,你会自然的 去否定我,因为我们太习惯的把“我的存在”跟“我的具体客观存在”混为一谈,所 以当你排除了我的自性之后会认为我不存在。 总之,让自己的心专注在我无自性上,而不是我不存在上,是我无自性 上。即便你有我不存在的感受,但是你要将心专注在我无自性上。把这个我无 自性的智慧转为五股金刚杵,安立在刚刚的心间月轮上面,这个叫做“一切瑜伽 之发心”。 这个月轮和金刚杵是我每一天都会去思维的内容,现在在这个座位上我已 经观想生起了月轮和金刚杵在我的心间,因为我坚信诸法无有自性除此以外没 有其他的选择,这个定解转为五股金刚杵安置在我的胸部的月轮上面,我已经 这么观想了,同样的你们也要这么观想。 上师每一天都这么思维月轮和金刚杵,因为上师一醒来之后就会马上思维 菩提心、思维空正见,这个对上师的人身很有帮助,现在正在为你们讲解的这 位上师自己的师承也是如此的思维菩提心和空正见的。平常我会把自己的体悟 向我的上师林仁波切汇报,我会把近期对空性的理解向上师汇报,有一次林仁 波切非常的高兴,跟我说:“我非常的高兴,你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虚空瑜伽 士。”那时候我非常的喜悦,只要我努力的去思维空性的话,今世应该是可以精 通空性的。 我这一生花了很长的时间思维菩提心和空正见,正在为你们讲授的上师的 师承都是同样的以菩提心及空正见作为修炼的重中之重,因此三世诸佛如此的 修持菩提心和空正见而成佛、或正在成佛、以及将来要成佛的,所以今天我要 好好的发起这一颗菩提心和空正见,“嗡 萨瓦友嘎企达 午巴达亚米” (咒义: 我今发誓遵守一切瑜伽之发心)。 观想上师的心间现起了第二个月轮和金刚杵,从弟子的口道进入心间的金 刚杵和月轮,我们的金刚杵和月轮变得更加的坚定,也就是菩提心和空正见变 得非常的坚定,请做此观想。 因为我们刚刚透过一切瑜伽的修炼,所以我们每一天都要思维菩提心和空 正见,要无有间断的来思维菩提心和空正见,这是我们要去许下的承诺,如果 能够这么做的话,会非常的殊胜。

问与答


问:目前全球新冠(德尔塔Ⅱ)病毒疫情肆虐,身为佛教徒如何避免心理上 的忧虑?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答:这个大流行疫情在世界各处都非常严重,印度的形势尤为严峻,它确 实冲击了我们人类社会,不但使我们生理上受到了伤害,也让我们在心理上遭 受到了创伤。 但是在心理的层次上,如果我们的心保持平衡、保持沉稳的一个状态,也 就是说还没有生病之前一直担心自己会生病,这个过度的忧虑其实对自身是非 常不好的,这对自己而言没有丝毫帮助。我们往坏的地方想,我们有生生世 世,即便今世因为疫情而舍命了,但我们还有下一世呀,这有什么好担忧的? 如同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里面说到,我们随着业和烦恼所转的同 时,内心便会形成贪、嗔、痴这些病毒,正是因为内心有贪、嗔、痴的病毒, 所以外在的病源才会源源不断地侵害我们。只有把心理上的贪、嗔、痴的病毒 彻底拿掉获得解脱,才是根治的方式,这时任何外在的疾病都没有办法侵害我 们,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如此思维。我们应该把这次大流行的疫情视为轮回的 一个附属品之一,既然我们进入到生老病死的一个苦海当中,自然我们就要承 受轮回带来的这种副作用。 如同《中论》里面所说的:“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业烦恼非实,入空 戏论灭。”诚如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说的,内心里面的这个疾病如果没有根 治的话,我们就会有无止境的生生世世的这种病情的痛苦,无论投生于(六道 中的)任何一处都会有问题呀,投生恶鬼的话有恶鬼的疾病、投生人道的话有 人道的疾病、投生畜生的话就有畜生道的疾病……,如果这么想的话,我们会 觉得今天大流行的疫情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是我内心三毒的病情一定要 根治! 并且换个角度去想的话,假设真的确诊了,我们可以这么想:愿我这次所 得的疾病,能够承担其他人的痛苦或净除过去的恶业!这么去想的话,以欢喜 心去接受的时候,这个叫做将逆缘转为顺缘、违缘转为道用。如何让内心不会 因由这次大流行的疫情而产生忧虑,这要靠自己的思维呀,全方位的思维这很 重要。

问:可否简略说明对三宝做七支供养的功德,谢谢! 答:我们有佛法信仰的人,对皈依处产生很强大的虔诚的信心,在这个皈 依处的座前来随喜、忏悔等,其实不只佛教有,所有的主流宗教也都有。 佛教的皈依处有三:佛是皈依的导师,正皈依是法宝,僧宝是皈依的典范 或伴友。真正的皈依处是法宝,只有让自己的心续上生起法宝,才能够在自己 的心续上建立去除污垢的功德。 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如同《现观庄严论》所说的,当我们 在思维思维菩提心的时候,又如同先贤大师所说的,一切资粮由此菩提心的思 维而成办,一切罪障由此思维菩提心而去除。每一天我在思维菩提心的时候都 会这么去想,而且我会花很长时间去思维菩提心,因为一切的资粮由此累积、 一切的罪障由此去除。

我们只有在自己的心续上提升菩提心,让我们的心相应菩提心,以这种的 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功德。除此以外,如果内在心续的改变上我们没有做出任何 努力,只是很单纯的做外相的供养比如供灯、供水等,虽然不是说不好,这也 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是正法,有时候会相应世间八法,所以这是次要而非主要 的。像至尊米拉日巴根本没有这个资格和条件去做油灯的供养,可能连供水的 器具也都没有,但他确实是一个有成就的大师呀。


皈依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自己的心续上建立这些道地的功德,为了让自己 的心续上建立这些道地的功德,最主要做的就是两件事情,即让自己的心相应 菩提心、让自己的心相应空正见,尤其是广大行菩提心的部分,没有比修炼菩 提心更好的集资净障。 以我个人来讲,每天一醒来就会念诵一些偈颂文,观想资粮田在前方我就 开始念诵一些有关发心的偈颂文,这是我每一天都会去思维的内容: 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问:这世界上有很多的物种,人类的某些行为对它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和伤 害,如果因某些理由而去伤害昆虫的时候是否会造恶? 答:无论善还是恶,都会有“已造会得”或者““已造未得”等的分类。像农夫 耕种的时候会杀害到这些昆虫,这实在没有其他第二条路可走,如果因为会杀 害昆虫而不去耕作这就有点偏激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藏人的农夫,会边 念六字大明咒边回向给这些昆虫,而来做农田耕作的。 如果我们刻意去杀这些昆虫这当然是不行的,是要避免的;但今天我们主 要的目的是要种出更多的农作物来帮助更多的人,我们不是刻意为了杀昆虫而 这么做的,即便知道在这个耕作的过程当中会杀害到昆虫,可我们不是以杀害 昆虫这个目的为主,那么这种业叫做“已造未得”,这种业所带来的影响不会很 大。 但是我们内心里面随着贪嗔痴所转,刻意地去伤害他人、夺取他人的性 命,以这种方式去造业后果就会非常严重,相比前者要严重许多。如果你的内 心觉知到将会有这方面的危险,你知道自己的目的且非常清楚,在此过程当中 无法避免会伤害到一些昆虫,就只能按照我们的传统边念六字大明咒边为它们 回向。如果因为走路会踩到昆虫而放弃走路的话,昆虫会不死这没有错,但我 们人类会先它们而死啊。

问:您的四大使命之一说到了佛法典籍里面的科学和哲学的推广,如何修 行佛法典籍里面的科学和哲学的内容? 答:这个问题很重要! 我的使命之一,就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七十亿人能够获得安乐,我要 去推动我的使命。在我的内心里面,未曾发愿让所有七十亿人都成为佛教徒, 当然最终都能够获得成佛果位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我直接的意乐就是希望七十 亿人都能够获得安乐,而不是让他们都成为佛教徒。

为了让七十亿人都能够获得安乐,我们必须要让七十亿人知道心理学的内 容呀。所谓心理学的内容是什么呢?内心充斥着贪、嗔、嫉妒、竞争、攀比等 这些负面情绪,你的内心就已经受到了伤害、已经真正有了隐形的暴力行为, 因为有了这个隐形的暴力行为,会很容易流露出身体上、肢体上的暴力行为。 我们跟科学家们交流的时候,我们也跟他们提出心灵宁静的重要性,当我们在 讲和平的时候,其实最主要是来自内在的和平,如果没有内在的和平,内心随 着强烈的贪心、强烈的愤怒所转,怎么会有和平呢?这是没有办法的!


就像《上师荟供》里面说到,所有的过失都是来自爱我执,所有的功德都 是来自爱他心。而且《入菩萨行论》里面说到了“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 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如果只是把焦点摆在自己的利益上因此而忽略他人, 这么做的话其实对自己来讲幸福感也没办法提升呀,因此《入菩萨行论》说“若 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 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所以要好好的为他人而去着想,保持这一颗善 良的心,坚信七十亿人皆是一体——如同我想要离苦得乐般,他人也是想要离 苦得乐的,因此我不应该伤害他人。这么想的话是非常重要的,这么想的话内 心的幸福感才有办法提升,内心才能够获得和平、宁静。当你的心宁静的时候 对你的健康也会有帮助。 科学家们并没有信仰,但科学家们却坚信心灵宁静的重要性,这些神经学 的科学家们也说:“当你的内心处于一个宁静状态的时候,脑波会呈现一种非常 平稳的状态,起伏动荡并不会那么的巨大,依由内心宁静的缘故对身体的健康 会更有帮助。”从大的利益来讲,世界的和平必须来自每一个人内心的宁静;从 小的地方讲,家庭的和平也必须要来自个人内心的平静。 而且科学家也证实,我们人类是群居动物,只要是群居动物自己的幸福就 取决于所在的社区,从出生起母亲就会照顾我们、关照我们,如果从出生起就 没有人照顾我们的话,是没有办法让自己生存下去的。我们从出生起一直到现 在,都是在他人的关照下才能够成长的,我们是不是能够幸福取决于所在社区 成员的扶持,所以科学家们也非常重视内在的平静、内心的平静。 内心无法平静,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强烈的贪、强烈的愤怒等这些干扰因 素,这是科学家们也认同的。而且科学家们针对烦恼如何让内心无法平静而做 了分析和研究,他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不是说他们相信有前世和后世而去做研究 的,不是这一回事的,而是他们深知内心的平静对每日的生活是有直接关联 的。 所以佛法典籍里面所说的科学和哲学的内容,的确是我们可以跟科学家们 进行交流的主要的议题。如果我们讲轮回和涅槃的话,那是属于佛教徒的议 题。虽然其他主流的宗教不说解脱,但是他们也说造物主,也是因为相信造物 主的关系,他们相信利益他人才会让造物主欢喜,所以要帮助他人。 总之,一切的主流宗教都说到善心的价值、慈爱的价值,而且没有宗教信 仰的科学家们也相信慈爱的价值。我相信,这个佛法典籍里面科学和哲学的内 容对提升这方面的一个价值观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我跟科学家们进行严肃的 交流大概有近四十年的时间。 科学家们很懂现在的社会现象,很懂神经学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这个情 况下他们还坚信内心平静的重要性,所以透过佛法典籍里面科学和哲学的内 容,可以提供给他们内心如何获得平静这方面的资讯。 佛法哲学跟量子物理有很大的关联,经典物理说一切物理的现象都是非常 具体、客观的,但以量子力学的观点来讲这种物理现象到了量子状态的时候并 非如此具体和客观的,这跟佛教的哲学有很大的关联,因为中观师说:“这一切 的属性和作用,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而有,仅此而已。”也是因为我们坚信这些 都是一个真实独立的存在而产生了贪、产生了嗔,让内心获得了干扰而无法平 静,所以佛法典籍所说的哲学跟量子力学是有关联的。

佛教的哲学里面详细解说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以自己的力量形成自己,这 跟空性的解说就很有关联,这一切的属性和作用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而有,仅 此而已 。“若谓自相因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


无性。”像《入中论》的这句话是我每一天都去思维的内容,在此说到由思维空 性的缘故,应成圣者定灭事物之过患、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应成 无遮胜义他生之过患、应成无自性为非自空之过患,这么思维的时候对内心有 很大的帮助。 以哲学的观点而言,我们看任何的东西都会觉得是很真实、独立、具体、 客观的呈现了他的作用和存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且正在生气的我到底是 在哪里?“ 士夫非地水,非火风及空,非识非一切,何者是士夫?”我的身体不 是我、我的心也不是我,但是依由我的身、依由我的心,会被认定为我、施设 为我;但是这个我,去找的话却又找不到,这对减少我执是很有帮助的!这种 名识施设而有的概念,对直接的伤害我执、去除我执很有帮助,这一切都是在 名识施设当中而有仅此而已,从境上去寻找任何存在的话都是找不到的,这种 的思维能够对减缓贪嗔有直接的帮助。

问:西藏僧人会学习很多的佛法典籍,可是对于居士而言是否需要一本平 时随时保留的手册以便修行? 答:我刚刚讲的这世界上有七十亿人,为了使这七十亿人都能够真正懂得 慈爱的价值,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需要讲前世后世、不需要讲一切遍智和轮 回的问题,只是很单纯的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和平的世界,所以我们要给予 这方面的资讯。这个目标不是针对僧人而设定的,也不是针对在家居士而设定 的,是为了这一生能够安乐而设定的,而且是为了七十亿人在今生都能够获得 安乐而设定的。 你刚刚提到的手册,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假设有了这本手册的话,也不 是为了推广佛法,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的和谐,能够让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内心更加的平静而去推动。 如果你们很清楚的了解这样一个目的的时候,你们也可以编撰这方面的手 册。在编撰过程当中,如果自己经验不够或知识不够的话,可以参考有广大心 理学这方面知识的学者,在跟他协商的情况下来写下这个手册也可以。并且现 在资讯非常发达,我们也可以进行这方面的交流,再来有计划的编撰这样一个 手册也可以。 需要改变内心的不是只有出家人而已,我们出家人不是只有贪嗔而已,还 会因由自己教派的不同而产生更多不需要的更多的贪嗔,我们现在的目标是针 对人类整体的利益来讲。你们多多地去切磋和交流,绝对会带来这方面的一个 正面效应。

问:《三主要道》里面说“业果不爽轮回苦,数思能断来世欲”,不懂法义 的一般人如何修炼这种欲望的厌离呢? 答: “业果不爽轮回苦,数思能断来世欲”这是简略的摄取了道次第的教授 而说,可是在后面有关菩提心的部分“四大瀑流猛漂激,业绳紧缚难挣脱,既入 我执坚铁网,复被无明大暗蔽,无边生死生复生,三苦逼害恒相续,审思如斯 自我身,应当引发出离心。”这句话我会结合“自我身”和“众慈母” 来做思维。 “四大瀑流猛漂激,业绳紧缚难挣脱,既入我执坚铁网,复被无明大暗

蔽,”虽然有些炫耀的感觉,但确实是如此,我觉得好像还没有进入“我执坚铁


网” 的感觉,产生法我执的基础——看到任何一个东西都会觉得是真实有的, 刚刚月称论师不是说到了一些偈颂文嘛,因为反复思维空性的缘故,所以无论 我看任何东西都会觉得一切都是名识施设而有,并不像我看到般的那么的真 实, “复被无明大暗蔽”好像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所以我才说“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无生,如观掌中庵摩勒,由名言 谛入灭定。”我期待能够获得灭定。我只是一个人而已,我是来自安多的一个单 一的人,后来遇到了善知识,我自己也努力的去观察,我并不是因为上师说了 就无条件的接受,即便上师这么说了我都要去观察和分析。龙树父子给予我们 权力叫我们去分析观察,所以这是佛教的特征,不应该只是以信仰为主,应该 以分析观察为主。反复的分析观察之后,其结果是什么呢?我觉得“复被无明大 暗蔽”的这部分,好像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 “无边生死生复生,三苦逼害恒相续,审思如斯自我身,应当引发出离 心。”“审思如斯自我身”,好像我不需要去想自我身的这一块了;“无边生死生复 生,三苦逼害恒相续,审思如斯众慈母,应当引发殊胜心。”众慈母的这一块我 是需要去想的,应当引发殊胜心。只要自己努力的去修行的话,的的确确对自 己的生活是有帮助的,尤其对自己内心的改变是有帮助的,而且大教典里面所 说的内容是的的确确可以透过自己的努力能被印证的! “审思如斯自我身”和“审思如斯众慈母”这两句话可以换不同的角度去做思 维,而且这两句话是非常强而有力的,对改变内心有很大的帮助。

问:虽然现在物质高度发达,但还是有很多人不快乐,如何去除他们心中 的痛苦帮助他们建立安乐呢? 答:其实刚刚已经简略的说过了,内心的平静是由什么来伤害的呢?这个 我们要去观察。内心的平静与否,跟外在的条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就像我 们可以看到有很多人非常富裕,生活条件和卫生条件也都非常好,即便如此可 是他的内心受到干扰、无法平静、快乐不起来,所以我们要知道心灵的保健非 常的重要。 西方的知识在心灵的保健上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在印度本土的一个古老文 明当中虽然也说到要祈祷造物主,可是我觉得不应该往这个方向去走,而应该 往另外一个方向去走:因为在古印度的文明里面,说到贪嗔等这些负面的情绪 会干扰我们内在的平静,了解这个古老文明尤其是佛教典籍里面所说的这种内 心干扰的因缘最主要来自贪嗔等的话,我们就可以对治、减缓我们的贪嗔,借 由贪嗔的减缓、借由内心干扰因缘的减缓,来获得内心的平静。 我不是说让所有人都成为佛教徒,我绝对不会这么说,我也没有这么说 过。最主要是为了使所有人的内心都能够获得平静,佛教典籍里面提出了很多 的理由,尤其是寂天菩萨著作的《入菩萨行论》,在这个议题上所提供的资讯 非常有帮助。《入行论》的第六品忍辱品,详细解说愤怒的过失和忍辱的好 处;在第八品静虑品里面,说到把焦点摆在自身被爱我的这种执着所转会有什 么样的过失,把焦点摆在他人身上去爱护他人、守护他人以这个爱他心去生活 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功德,第八品说到了爱我执和爱他心的一个利害关系。所以 即便你没有宗教信仰、没有佛法信仰,可是你仍然可以去学习这方面的文献, 这对你内心的平静会很有帮助。

但是我所谓的参考文献是要自己去做分析、自己去做印证的意思,而不是 自己读过去之后该生气的时候生气、该憎恨的时候依然憎恨,这样的话没有意


思呀!也就是你今天参考的这个文献它说的是否有道理,反复地去思维和观察 是否有逻辑不通的地方,如果逻辑都通顺了再以自己的生活去做印证,确实就 是如此此外没有其他第二条路的时候,那么要坚持往这条路走上去,这个叫闻 思修。只有透过闻所生慧、思所生慧和修所生慧才能够改变自己的一生,借由 自己的改变才能够改变自己家庭,透过自己家庭的改变才能够改变我们所在的 社区。 一般而言藏族并不是一个喜欢杀生的民族,藏民族不会被人视为是一个粗 暴、残忍喜欢滥杀无辜的民族,一般的人都会认为我们藏族是一个更富同情 心、更具慈悲心的民族。 因为在我们的藏族社会里会有很强烈的文化氛围,不应该伤害这些昆虫、 不应该杀生,从小起父母就会跟我们说不应该去伤害蚂蚁蚊虫等生命体,这个 父母祖辈所流传下来的良好传统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会导致我们藏族从 小起就有这种慈爱的价值观。 如果能够再搭配到博大精深的心理学的内容那会更加的圆满,刚刚跟你们 说的《入菩萨行论》就是非常好的参考资料值得你们去参考,有空的话你们应 该针对第六品和第八品这两个章节去做讨论和交流,以我个人来讲每一天也都 会去思维《入菩萨行论》的内容。

问:如何对他人的恶行,来修行安忍? 答:他人伤害我们的时候更要对他人产生怜悯心,因为正在伤害你的这个 人跟我一样想要离苦得乐,虽然他想要离苦得乐可是他却不知道苦因为何,苦 因就是愤怒、伤害、加害之心等,他因为不知道加害之心是苦因今天才会加害 我们,正因为他不知道苦因所以有理由值得我们去怜悯他。 《入菩萨行论》说加害我们的这个仇敌是我们修学安忍的最好善知识,的 确是如此。因为对方跟我一样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可是对方却不知道苦因为 何、乐因为何,不但不知道苦因反而还积极的促成苦因,这不是值得我们去怜 悯的对象吗?

问:佛法说安乐都是来自过去的业,果真如此为何我们需要为了未来的利 益的成果而努力奋斗呢?因为一切都是过去业的使然,业决定了一切呀。 答:我们的亲友,我们周遭的环境,我们投身于哪里,确实是由过去的业 决定。可是现在的苦乐以及将来我们要承受的苦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的 行为和思维。有一些人说业决定了一切,所以我什么都不要做,这太极端了。 也是因为业决定一切,所以现在所做的业,会决定将来的方向。像我们藏 族受到了很大欺压,我们如果想这一切都是业而什么也不做的话,这就太极端 了,我们并没有这么做啊,我们还是努力的想要去解决这些事情。有一些人抱 持宿命论的缘故而什么都不去努力了,这太极端了,应该说这是懒惰者的借口 吧。

问:愤怒的时候,令内心平静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答:平常就要反复地去想慈爱的内容,在还没有遇到仇敌之前、还没有愤 怒之前,就要反复的去生起慈爱品质的情绪和感受。

为了让自己安乐,为了让他人安乐,为了让自他暂时安乐、究竟安乐,也 就是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如果生起具相的菩提心这不用说,哪怕


并非具相的菩提心只是生起这个单纯的想要为了一切众生好的慈爱心,也会获 得安乐啊,内心是会获得平静的。 像我因为思维慈爱的缘故,我的内心是平静的,所以你们很容易看到我脸 上的笑容。如果我每一天都在生气,我的脾气很不好的话,周遭的人都不敢靠 近我的身边。 如果自己随时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不但自己无法安乐,连周遭的人都无 法安乐,所以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即便为了自己好也得观修菩提 心,为了他人好也得观修菩提心,为了自己的身体好也得观修菩提心。 因为观修菩提心的缘故,会让内心获得非常宁静、平静的一个状态,使自 己的心气获得非常平衡的调整,所以观修利益他人之心对自己身体的健康和心 灵的健康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而且最好的集资净障就是观修菩提心,要成办暂时的利益和究竟一切遍智 的利益,都是由这个菩提心的善良之心而去成办的。善心的最大的障碍就是愤 怒,所以要反复地去思维愤怒的过失,要反复地去想慈爱的价值和慈爱的好 处。只有平日一直去想,当我们遇到愤怒的因缘快要产生愤怒的时候,才会产 生一种警觉的心态——我不应该生气,因此平日里反复地去思维这方面的内容 是很重要的。所以《入行论》的第六品要反复的去阅读,这里面很清楚的说到 了愤怒的坏处过失为何。 我们每一个人自然都会想要离苦得乐,即便我们想要离苦得乐可是在愤怒 的当下就没有安乐了,原有的安乐也会因为愤怒而损失,所以我们要尽量的让 贪嗔为首的这些负面情绪减少,这是作为想要离苦得乐的一个责任啊。因为我 们想要离苦得乐,所以我们的责任就是努力地去累积乐因、努力地去减缓苦 因。

问:依境上反射的脸相之比喻而证得的缘起周遍无谛实,跟一般缘起周遍 无谛实,这两者之间是否会有证悟层次的差异? 答:如果你是依据境上反射的脸相之比喻为例,所证的缘起周遍无谛实, 这个是非常粗分的。 你所谓的一般缘起周遍无谛实,就是我们现在对事物的一个看法嘛,我们 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觉得是非常真实具体、独立自主、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 看自己的时候,会觉得除了真实独立以外,仿佛在背后有一个操控者的我就在 这里。 一般佛法的教典里面说到了无常、苦、空、无我,无我的内容一开始先从 粗分的角度开始解释,之后进入到越来越细微层面的解释,才会有所谓的毗钵 沙宗、唯识、中观等不同层次的一个(关于无我的)解释,在中观师里面又可 以分名言上承许有自相的中观师和名言上否定有自相的中观师两者。 以粗分的比喻所证得的粗分的无真实,跟因为缘起的缘故一切诸法皆无自 性是有差异的。一切的万物都并非以自力形成自己,这一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 中而有仅此而已,它的一个存在只是随著名识而被施设因此无有自性,这个就 是细微的无自性。这时候我们就可以依据刚刚引用的《入中论》的偈颂文去做 思维。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缘起可分不同粗细的层次,如果你要了解到深奥的缘起 见就必须要读中观的典籍。《入行论》的第九品虽然也说到空性的内容,但最 好的是《入中论》、《中论》、《四百论》,以及宗喀巴大师的著作像是《广 论》和《略论》的毗钵舍那、《了不了义善说藏论》、《正理海》、《入中论 善显密义疏》,以及《了不了义善说藏论》针对四应成的解释:应成圣者定灭 事物之过患、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应成无遮胜义他生之过患、应


成无自性为非自空之过患,在《入中论》和《入中论自释》里面也说到这四应 成的过失,这是我们要去参考的内容。 无论我们看什么东西,都会觉得事物是以他自己的力量呈现他的存在,但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他的存在,只是在一个世间通俗的说法(即所谓的名言的 意思)当中,或者在一个世间通俗的认定当中(即所谓的识的意思),施设而 有仅此而已。 针对空性的一个内容,首先以闻的方式生起闻所生慧,再以思的方式生起 思所生慧,在思所生慧的时候一切因为缘起所以无有自性而生起定解,除此以 外没有其他的选择、没有其他的第二条路,再反复地以修的方式来串习这个内 容,生起修所生慧。 断除自性之后,所剩余的就只有名识施设而有,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第二条 路了。无论是内法、还是外法,一切都是名识施设而有,仅此而已。以这样一 个名识施设而有仅此而已的理由来破除自性,这才是细微的缘起性空、性空缘 起的道理。 所以要反复地去学习大教典,自己也要反复地去思考、分析这方面的内 容,在这个同时也要做净罪集资。以我个人的经验,因为我思维了多年,且长 期坚持的缘故,所以我在期待能够获得灭谛,我现在到达这样一个境界。我不 是说有了这个达赖喇嘛的头衔整天在法床上舒适的待着而做到这样一个程度, 不是的,而是我很努力的花很长的时间坚持的去学习大教典才有办法做到的。

问:大悲心和菩提心之间的差异为何?如何修行大悲心和修行菩提心? 答:大悲心和菩提心之间的差异是,大悲心是菩提心的因。大悲心的意思 是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怜悯众生,针对众生遭遇的痛苦而产生不忍心。 但光是不忍的状态,其实声闻和独觉也是有的;可是因为不忍,所以我必须要 负责任,这种负责任的大悲心,是声闻和独觉所没有的。 菩萨们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忍的责任感呢?是因为有之前的大慈心,爱护一 切有情众生、视众生比自己更重要的心,所以才会有我必须要负起责任来救护 他们。要怎么救护呢?为了他们,我必须要成佛,这个叫做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自然任运的时候叫做资粮道,有了菩提心之后再去产生缘空毗 钵舍那的时候叫做加行道,之后现证空性的时候叫做见道从此而获得初地。让 自己道地功德如此增上的时候,利益他人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大悲心就是我 必须要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及苦因,有不忍或联怜悯之心而去承担这样一个责 任,这个称为大悲心。 那要如何承担呢?为了你们众生我必须要成佛而追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叫 做相应二希求之发心,希求他利和希求菩提的这个发心,叫做菩提心。 为了你们一切众生,我必须要断除烦恼障,我必须要断除所知障,我才能 够一切遍智,这个叫做菩提心。为了你们一切众生,我必须要断除一切的过 失,我必须要断除一切的障碍,我必须要累积一切的功德,我必须要需要圆满 自己,因此以一切遍智作为终极的目标,为了你们一切众生能够离苦及苦因, 我要尽一切的努力去完善自己获得无上菩提,这个叫做菩提心。 所以大悲心是发起菩提心的主要的因缘,大悲心一开始会有一个不忍的阶 段这不是真正的大悲心,要之后有这种责任感——我要去救护你们的这种不忍 心叫做大悲心,由此而引发菩提心。

问:这一生或许无法精通空性,但如果我修炼菩提心的话,要怎么修炼 呢?


答:通常我们说广大行和深见行以及加持行不同的传承,以七因果的方式 生起菩提心也不错,但比起这个更好的是《入行论》以自他相换的方式生起菩 提心。为了能够修炼菩提心,你一定要参考《入行论》,因为这是最好的资 源,也就是第六品愤怒的过失以及第八品爱我执的过失,这个要反复的去思 维,会对自己有巨大的帮助。 《入行论》说:“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如果只想自己,不仅不会成佛,在生死轮回当中也没有办法安乐;如果把焦点 摆在他人的身上为他人着想的话,不仅会成佛,在生死轮回当中也能够安乐。 所以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这只能反复地去思维这方面的内容,而 去产生对此的坚信,打从心里面的去接受这个观点,那才会去实践。让自己在 做梦的时候都能够拥有菩提心的修炼,如果能够做到的话临终的时候才不会离 开菩提心的修炼,这样的话在中阴身的时候才能够继续运用菩提心的修炼,后 世才会再拥有菩提心的修炼,如此才能够做到“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 勿退失,辗转益增长。”你们一定要参考《入菩萨行论》,这是去学习菩提心最 好的经论。 如果是以七因果的方式,首先要想一切众生都是我的母亲,知母、念恩、 报恩……等等,你还要成立前世、后世这些轮转的存在是无误的,这会牵扯到 很多复杂的问题。可是我们就以当今正在发生的情况,自他相互的确是我们亲 眼所见的,无论是个人的利益、家庭的利益,还是社区的利益,甚至国家的利 益,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及利益,都是由于“把焦点摆在自我的爱我执产生的过 失”和“把焦点摆在他人依由爱他心所产生的利益”所导致的,所以“若不以自乐, 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故应除疲厌,驭驾觉心驹,从乐趋胜 乐,智者宁退怯。 因为这个菩提心需要智慧助伴的缘故,虽然《入行论》的第九品也讲了关 于智慧的部分可是这个很艰难,所以你们这时候就可以去参考《中论》、《入 中论》、《入中论自释》,可以请人来讲解《入中论》或与他人交流《入中 论》的内容,你们有空对此论多做讨论的话会有帮助的。 这些内容光是听了一次是不够的,要反复地去听才会建立闻所生慧,唯有 透过自己反复地分析和印证才会产生思所生慧,唯有自己反复地去薰陶、串习 这方面的内容才会产生修所生慧。

问:如何预防抑郁症?如果这个人在经历抑郁症的话,我们该如何帮助 他、治疗他的抑郁症? 答:菩提心和爱他心的修炼都会帮助、预防、甚至治疗抑郁症,而且反复 的思维空正见也会有帮助的,借由对空性的一个认知我们就能够看开、就不会 执着,就能够往多元的方向和角度去思维。 为什么会有抑郁症呢?就是因为把焦点摆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而产生了抑郁 这个疾病,所以你不应该把焦点摆在一个小小的我的身上,应该把焦点摆在一 切有情众生上面,将此焦点放大,把思维的角度放大,这样的话心胸才能开 阔。心胸之所以无法开阔,就是因为把焦点摆在了自我的身上所以才会有抑郁 症的,预防抑郁症和治疗抑郁症最好的方式就是打开心胸,以多元化的角度去 做思维,自他相换的法门绝对会帮助到抑郁症、减缓抑郁症。

(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