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道》
2 0 1 9 年 0 5 月 1 0 - 11 日 达 兰 萨 拉 · 大 乘 法 苑
法王尊者 藏语教授 蒋扬仁钦 现场口译 滇津旺觉 记录整理
目录 佛 法 介 绍 ..................................................... 3 讲 法 缘 起 ............................................... 3 藏 传 佛 教 来 自 那 烂 陀 寺 传 承 .................... 4 巴 利 语 法 脉 是 佛 教 的 基 础 ....................... 6 梵 语 法 脉 以 逻 辑 推 理 的 方 式 来 学 习 .......... 7 对 我 的 不 同 解 读 而 形 成 了 佛 教 的 四 派 ....... 8 蒙 僧 对 教 法 做 出 了 极 大 贡 献 ...................10 以 正 理 观 察 搭 配 着 生 活 来 学 习 . . . . . . . . . . . . . . . . 11 做 一 个 二 十 一 世 纪 的 佛 教 徒 ...................14 无 害 行 ................................................. 15 三 转 法 轮 引 导 方 式 的 特 别 用 意 ................ 16 正 行 部 分 《 三 主 要 道 》 ...............................23
佛法介绍
讲法缘起 今天在此,讲法的主要对象是来自俄罗斯的蒙族 法友,是以你们为主要的传法对象。就以你们的历史 角度而言,蒙族是一个信仰佛教的民族,而且跟雪域 西藏有不共的因缘,今天大家能够汇聚此处我非常的 高兴,除此以外还有韩国人、华人和藏人等,这是在 三昧耶不动摇的情况下聚集在一起的,所以我非常高 兴! 在几年前,为了给波拉、博杜等的俄罗斯藏族区 的信徒们传法,我们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在拉脱维亚的 首都里加这个地方,为这些地区的信徒们传法了。虽 然就你们而言来到这里会较为不便,但是对我来讲从
德里飞过去需要八个小时的时间,现在年纪越来越大 之后行动也越来越困难了。原本的计划,是在首都德 里这个地方为你们传法的,可是后来因为送急症有点 不 舒 服 的 缘 故 ,治 疗 完 之 后 我 就 直 接 回 到 了 达 兰 萨 拉 , 所以我就想这次的讲法就不用延后了,但也不用在德 里举办,我们干脆就在达兰萨拉办吧。 虽然这个决定可能对你们造成了某些不便,可是 换个角度来讲,德里的空气污染严重且非常炎热,达 兰萨拉也没那么热,而且空气也非常新鲜,说不定对 你们的身心会更好,希望你们能够快乐的待在达兰萨 拉。
藏传佛教来自那烂陀寺传承 在 某 一 部 佛 经 里 面 曾 经 说 到 :“ 我 的 教 法 会 从 北
方 传 到 北 方 。”确 实 也 是 如 此 ,因 为 一 开 始 佛 陀 的 教 法 是在印度兴盛的,当然就以印度的地理位置来讲西藏 刚好是印度的北方,而西藏又将佛法传到了西藏的北 方——蒙古帝国以及今天俄罗斯的蒙族区域等,所以 确实也是如此。 一般以历史的角度来讲,佛教还未传到西藏之前 就已经由印度传到了汉地。七世纪松赞干布在世的时 候,跟中国的文成公主联亲之后,将佛像迎亲请到藏 地,才有了今天大昭寺释迦摩尼佛的佛像嘛,所以那 时候是跟中国有一个不共的关系。 可是在第八世纪的时候,赤松德赞认为要兴盛佛 法的话应该要直接从印度来迎请佛法才对,当时那烂 陀寺学者当中的顶严就是寂护论师又称静命论师,于 是决定邀请寂护论师香答拉西达来到藏地,在藏地建 立了那烂陀寺最清净的法。
巴利语法脉是佛教的基础 一般佛法的传承或佛教的一个传统来讲,可以分 巴利语法脉(像是南传佛教等)和梵语法脉这两大法 脉。巴利语的法脉是属于佛教整体的基础,在所有的 佛教国家里面都讲到了经、律、论三藏,其中这个律 藏的部分其实就是巴利语法脉一直在强调的内容,虽 然戒的传承可能会有略微的不同,但是基本上都是以 巴利语法脉所诠释的这个律藏为主而去建立整个律藏 的。当然,巴利语法脉和藏语法脉,像以比丘戒来讲 的 话 ,说 到 了 四 波 罗 夷 、十 三 僧 残 、三 十 舍 堕 、单 提 、 提舍尼、罪行等,尤其在罪行的数量上虽然有一些不 同,可是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所以巴利语法脉是属于 所有佛教法脉里面的基础。
梵语法脉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学习 那么梵语的法脉是怎样形成的呢?因为当时那 烂陀寺等这些佛教大寺院主要使用的语言工具就是梵 文,由这个那烂陀寺的大学者们所流传下来的这一套 学习的体系、法脉,我们称之为梵语法脉。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那烂陀寺的大学者们 会以逻辑、论证的方式来成立教义,所以他们对量学 非常有兴趣。量学以现代术语来讲就是认知学,透过 这 个 量 学 也 好 或 认 知 学 也 好 ,他 们 发 现 : “我们要幸福 的 话 就 必 须 要 先 调 服 内 心 。” 可是要调服的这个心本身的属性是如何?什么 叫做未调服的心?什么叫调服的心?如何透过互相对 治的方式,将未调服的心转为调服的心?于是他们做
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而且这种的推理靠的不是一种祈 祷,是透过正理推导的方式以非常严谨的逻辑仔细研 究量学之后,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未调服的心是如何 转为调服的心的。因此那烂陀寺流传下来的梵语法脉 里面,有非常广泛的心理学的内容,这种广泛的心理 学的解说形成了佛教哲学,又称佛教宗义。
对我的不同解读而形成了佛教的四派 佛教宗义有四派,也就是毗婆沙宗、经部、唯识 和中观这四派。这四派同样都讲无我,可是在无我的 解说上却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佛教的哲学 立场说未调服的心都是来自我执而产生的,为了使心 获得调服,我们必须要认知真相——无我,这样才能 够去除我执,我执去除之后,由我执产生的未调服的
心才能够消灭,所以而说到了人无我和法无我。 在法无我里面,唯识派把它解读为二取空,中观 派称它为无谛实,所以而形成了不同的差异,这也是 为什么在形成调服内心的方法上或采用的途径上,产 生了一个不同立场的原因。 但是这些不同的立场所做的诠释都是非常符合 科学的,就像现在量子物理的这些专家们所谈的量子 物理的核心思想,其实跟唯识如何破除外境、以及中 观都是说到了这些都是名识施设而有的说法上,是一 样的。 而且真的打从心里面的相信量子物理的这些专 家们,他们因为深信量子物理,觉得任何东西在微观 上都是没有决定性的,没有任何的物理、没有任何的 粒子是可以被衡量的,没有这种的决对性,所以看待 事物也不会那么的执著,内心也会更加的开放、更加
的开朗,因为没有绝对的好、没有绝对的坏,这是量 子物理的专家们所说的。就以这一点的说法来讲,跟 那烂陀寺所流传下来的法脉所说的是一模一样的,因 为 那 烂 陀 寺 的 专 家 们 、大 学 者 们 都 说 到 了 : “未调服的 心 , 是 来 自 于 绝 对 性 的 我 执 。”
蒙僧对教法做出了极大贡献 也 是 如 同 经 典 所 预 言 般 的 ,佛 法 会 从 北 方 传 到 北 方 ,佛
教 对 西 藏 的 影 响 是 极 大 的 ,佛 教 流 传 到 藏 地 之 后 带 来 了 如 日
中 天 般 的 兴 盛 ,由 藏 地 再 传 到 了 大 蒙 古 帝 国 ,那 时 候 并 没 有
现 代 政 治 因 素 导 致 的 所 谓 外 蒙 和 内 蒙 之 别 ,此 外 佛 法 也 还 遍
及到了现在属于俄罗斯的蒙族居住地区。过去的上千年间,
在这些区域里面,有上千位具有教正量和证正量的大学者、
大 成 就 者 们 ,而 且 他 们 都 是 透 过 对 大 教 典 的 学 习 而 对 众 生 带
来贡献的。
在 过 去 的 上 千 年 间 ,如 同 经 典 所 是 说 的 教 法 从 北 方 传 到
北 方 般 的 ,在 大 蒙 古 的 这 个 区 域 里 面 ,确 实 曾 经 有 过 上 千 位
大 学 者 ,而 且 他 们 写 下 了 非 常 杰 出 的 著 作 。像 我 还 是 学 僧 的
时 候 ,也 曾 阅 读 过 这 些 蒙 古 的 大 学 士 们 所 写 下 的 有 关《 般 若
经》的解释、中观的解释以及宗义这方面的解释,对我来讲
利 益 是 非 常 大 的 。而 且 在 我 的 教 师 里 面 ,在 中 观 这 方 面 对 我
有极大影响的一位教师叫沃卓楚尼,他就是来自内蒙古的。
所以对我个人,即便是今世来讲,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南
印 度 的 寺 院 里 ,也 有 上 百 位 来 自 蒙 古 的 僧 人 正 在 学 习 ,我 相
信这些未来的苗子,会对将来的教法带来极大的帮助。
以正理观察搭配着生活来学习 我们要知道,佛法强调的是以理观察而不是引经
据论,尤其是那烂陀寺的法脉更是如此,如果你接受 并成为一个那烂陀寺的弟子的话,你应该知道比起引 经据论,逻辑推理更为重要,这才是那烂陀寺法脉的 一 个 不 共 特 征 。所 以 佛 陀 自 己 也 说 到 了 “ :比丘与智者, 当 善 观 我 语 , 如 炼 截 磨 金 , 信 受 非 为 敬 。” 在这世界上有许多主流所谓宗教,这些的主流宗 教一致的说到了: “ 要 相 信 自 己 导 师 所 说 的 话 ,要 无 有 动 摇 的 相 信 ,不 应 该 有 任 何 的 质 疑 。”可 是 ,只 有 那 烂 陀寺的法脉说: “ 哪 怕 是 导 师 释 迦 摩 尼 佛 所 说 的 ,我 们 也 要 观 察 !”这 也 是 为 什 么 在 学 习 大 教 典 的 时 候 ,我 们 会以非常严谨的逻辑、反复的推理去论证的原因。把 所得出的结果,搭配着生活的经验来印证,看是否能 被确认,透过这诸多的方式来给自己做出结论的这么 殊胜的法义,能够与科学家们平起平坐的相互讨论, 而获得了双赢的结果,这个就是我们那烂陀寺的法脉
呀! 如同刚刚所说的,在历史上确实对当地的这些信 徒和居民们,带来极大贡献的、具有如此悠久历史的 那烂陀寺的法脉,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能 够跟科学家们平起平坐的法脉,这是我们作为那烂陀 寺的信徒们必须要知道的一点。 在今天的社会里面,因为资讯发达的缘故,无论 在 世 界 的 东 南 西 北 ,我 们 都 能 够 听 到 相 互 之 间 的 消 息 , 过去没有佛教信仰背景的地方,慢慢的当地的居民对 佛教产生了兴趣。像俄罗斯这个国家,是欧洲大陆和 亚洲大陆连接之地,地理位置是非常重要的;白俄罗 斯在过去没有佛教信仰的历史背景,但是慢慢的越来 越多的白俄罗斯人对佛教感兴趣;像莫斯科大学,对 佛教的研究就深感兴趣。
做一个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 我 时 常 对 现 代 的 佛 教 徒 们 说 :“ 一 定 要 做 个 二 十 一 世 纪 的 佛 教 徒 !”这 是 什 么 意 思 呢 ? 我 们 很 多 的 佛 教 信徒们会随着过去的传统和信仰,因为自己的父母亲 或祖辈是佛教徒,所以我自然而然的也是佛教徒,所 以我就皈依三宝,就是凭着信仰的力量让自己成为佛 教徒,这是过时的做法! 我们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这是什么意思 呢?不仅要继承过去的传统已,更要让自己好好的去 学习大教典的内容,好好的去了解佛教的一个不共特 征在哪里,佛教的这个不共特征跟当今的社会有什么 关系?与今天的世界有什么关联?跟科学有什么关系? 对 这 世 界 上( 人 为 因 素 造 成 )的 灾 难 有 没 有 什 么 帮 助 ? 我们仔细看这世界上人为因素所产生的灾难,像 是相互的杀戮、战争、贫富之间的差距等,这些最终
都是缺乏慈爱所导致的,是过分的强调自方和他方的 利益所导致的,能好好的去除这些人为灾难所带来的 困境,搭配着严谨的逻辑、推理论证的这个最好的体 系,这个就是那烂陀寺所流传下来的清净法脉。
无害行 当然在过去三千年间,在印度古文明的思想里面 一直强调无害行——不损害他人的行为,在行为上是 不损害他人可是在思想上不损害他的这个动机就是慈 悲。这两者的结合确实对当今社会来讲是亟需重要的 一个条件,如果我们要让世界更为美好、更为安乐的 话,无害行的行为和慈悲的这个动机,这两者的结合 是当今的重中之重,务必要成办的。 虽然那烂陀寺的这些大学士、大学者们的著作的
解释,可能来自西藏人之手或蒙古人之手,总之西藏 和蒙古的这些大师们所写下的那烂陀寺大师们著作的 注释,这些主要的内容虽然都是来自佛教的典籍,可 是我们应该将这些慈悲的价值观或无害行的这些内容, 独立的从佛教典籍萃取出来,作为今天教育体制的一 个 元 素 ,加 入 到 今 天 的 教 育 体 制 里 面 ,这 是 很 重 要 的 。
三转法轮引导方式的特别用意 一开始我们本来想要讲《慈氏五论》的这个《宝 性 论 》, 可 是 《 慈 氏 五 论 》 本 身 的 内 容 比 较 多 , 我 想 这 有办法讲完吗?于是就有点怀疑了。 《 宝 性 论 》所 诠 的 主要内容是如来藏,也就是三转法轮主要的内容。一 开始佛陀为众生说法的时候是属于初转法轮,初转法 轮的内容叫做四圣谛,所以初转法轮又称四谛法轮;
二 转 法 轮 ,像 是 我 们 现 在 念 诵 的《 心 经 》等《 般 若 经 》 等,这些内容是属于二转法轮;三转法轮最主要指的 就 是《 如 来 藏 经 》,所 以 三 转 法 轮 主 要 所 诠 释 的 内 容 就 是如来藏为何了,这也是《宝性论》所诠释的主要内 容。 贡 唐 仁 波 曾 经 这 么 说 过 :“ 佛 陀 所 有 的 说 法 , 是 以三转法轮的次序来安排的,其实这种安排的方式是 非常善巧、非常圆满的。就像一个人,因为体力的关 系,如果想要翻越一座山的话,他是从低处慢慢的爬 到半高处,再从半高处爬到巅峰。同样的道理,佛陀 随着众生的根器,很善巧的引导众生们,一开始先从 最低层的四圣谛引导起,之后再对众生宣说二转法轮 《般若经》的内容,之后再对众生说到如来藏即俱生 原 始 之 光 明 的 这 个 性 质 为 何 ,从 而 引 导 到 密 咒 金 刚 乘 。” 一开始对众生说的四圣谛,这个就是佛教教义的
基 础 ;为 了 能 够 透 彻 的 了 解 四 圣 谛 里 面 的 灭 谛 和 道 谛 , 所以佛陀说了《般若经》的内容。然而,仅仅甚深空 性是不够的,用什么样的心识来了知这个甚深空性? 这 个 才 是 重 点 啊 !这 是 境 光 明 和 识 光 明 里 面 的 识 光 明 。 境光明就是空正见指所了知的境,除了这个境光明本 身要非常深奥以外,了知境光明空性的这个识光明本 身也要非常的深奥、也要非常的细微才行,所以而引 导了众生而去做这个三转法轮的。 当然这也说不定是我个人的解读而已,因为佛陀 一获得正觉果位的时候就为众生说到了这么一句偈颂 文: “ 深 寂 离 戏 光 明 无 为 法 ,有 如 甘 露 此 法 我 已 得 ,若 示 于 他 无 有 谁 能 知 , 不 如 住 于 无 语 森 林 中 。” 在这句偈子里面的第一句话“深寂离戏光明无为 法 ”,我 觉 得 佛 在 内 心 里 面 就 已 经 有 一 个 算 盘 ,应 该 要 怎 么 样 为 众 生 去 引 导 、怎 么 样 去 说 法 呢 ? 透 由“ 深 寂 ”
这两个字,佛陀的内心就已经有一个算盘,想要为众 生说四谛法轮;透由“离戏”这两个字,佛陀那时候 就 已 经 想 要 为 众 生 转 二 转 法 轮《 般 若 经 》;透 由“ 光 明 无 为 法 ”,佛 陀 那 时 候 就 已 经 有 计 划 想 要 为 众 生 说 三 转 法轮《如来藏经》的内容。 因 为 “ 光 明 ” 本 身 指 的 是 识 光 明 ,“ 无 为 法 ” 指 的是这个俱生原始之光明并非是由当下暂时的因缘所 产生,它既没有开始、也没有止尽。我们以“密集金 刚”的一个术语来讲,就是说到了它是远离了初空、 二空、三空,直到第四空的时候才现起的俱生原始之 光明心,是用这个最细微的心去了解空性而成办这个 识光明的,这个就是“光明无为法”的内容。 所以在二转法轮的时候,讲到要了知的这个境本 身的性质为何——而说到了境光明甚深空性;可是在 三转法轮的时候,除了要了解境光明以外,要用什么
样的识去了解呢?由此而说到了识光明。以这样解读 来理解三转法轮的一个整体的安排的话,我们真的就 可以体会到导师释迦摩尼佛是如此的善巧引导我们。 《宝性论》里面最主要讲的就是七金刚处,说到 了九内义、九比喻这样一个内容,其实有一次我在看 第七世达赖喇嘛尊者写的《涅槃经》的注释时,从这 部注释里面也透露了许多俱生原始之光明的内容,是 搭配着无上密的这个说法而讲的。虽然在密咒金刚乘 里面说到了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但是 前三部最主要是为无上瑜伽部而铺路的,如果我们想 要真正了解到俱生原始之光明的话,那只能透过无上 瑜伽部的这个典籍才能够了解何谓识光明。 所以,佛陀首先对众生讲解四圣谛这个佛教最基 本的一个教义;之后再透过《般若经》对众生讲解灭 谛 之 所 以 能 够 成 办 是 因 为 甚 深 空 性 ;如 果 要 成 佛 的 话 ,
就要以最细微的心去了解境光明空性的内容,所以必 须要成办识光明,是以这种非常善巧的方式去引导这 个深广的教法。 在旧译的大圆里面又说到九乘的一个内容,也就 是 说 到 了 世 俗 三 乘 — — 声 闻 乘 、独 觉 乘 、菩 萨 乘 ; (具 有 了 菩 提 心 、具 有 了 空 正 见 之 后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再 是 :) 密 咒( 苦 行 )三 乘 — — 戈 里 亚 、乌 帕 、尤 噶 ,即 作 密 、 行 密 、瑜 伽 密 ;自 在 方 便 三 乘 — — 玛 哈 、阿 努 、阿 底 , 即大瑜伽密、无比瑜伽密、无上瑜伽密。 在第七大瑜伽密——玛哈瑜伽的时候,讲的是生 起次第;在第八无比瑜伽密——阿努瑜伽的时候,讲 的是气脉明点的内容;在第九无上瑜伽密——无上瑜 伽的时候,其实就是搭配着俱生原始之光明如何转为 道用的内容,以“密集金刚”的这个术语来讲,就是 身寂、语寂、意寂的意寂这个阶段——如何将这个最
细微的光明心了知空性转为道用。
正行部分 《三主要道》
宗 喀 巴 大 师 的 这 本 《 三 主 要 道 》, 是 在 宗 大 师 著 作 了 《 菩 提 道 次 第 广 论 》、《 菩 提 道 次 第 略 论 》、《 证 道 歌》之后,为来自东给莫绒的擦阔阿旺扎巴而说的, 而且宗大师在他的著作里面也说到了“ :愿我将来成佛 的时候,擦阔阿旺扎巴能够成为我的眷属弟子,一开 始在传法的时候希望擦阔阿旺扎巴能在我的旁边,成 为 我 第 一 次 转 法 轮 的 时 候 接 受 甘 露 的 弟 子 。”所 以 擦 阔 阿旺扎巴毋庸置疑的的确是宗大师的心子之一。 擦阔阿旺扎巴在他自己的家乡对教法做出了极 大的贡献,他来自东给莫绒的这个地方,于是他就向 宗大师请求给予他一部教授,而且这部教授是一部简
洁的教授,在这样一个因缘下而形成了今天我们能够 看到的《圣道三要》或《三主要道》的这本讲义。 首先我想要这么跟你们做解释,我们都是想要离 苦得乐的,这一点都是一致的、没有任何的差异,而 且在离苦得乐的想法上我们也不需要任何的理由来证 实为什么想要离苦得乐,这是不需要理由的,这是一 种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一种想法。不只是人类哪怕 是昆虫也是如此,当昆虫们看到有生命危险的情况时 会想尽办法的离开这个地方,从这个小动作我们可以 看 到 ,确 实 是 所 有 的 生 命 体 都 是 想 要 保 护 自 己 的 幸 福 , 所追求的都是幸福、所追求的都是快乐。 印度早在三千年前,针对离苦得乐的这个议题, 已经跟我们说到了之所以我们想要离苦得乐却离乐得 苦的主要原因是烦恼。那么其用意是什么呢?是说某 一 种 的 心 态 生 起 的 时 候 、或 者 形 成 了 某 种 心 态 的 时 候 ,
具有此心态的这个生命体会烦恼的话,具有这种作用 的 心 态 叫 做 烦 恼 。也 就 是 说 ,无 论 哪 一 种 的 心 态 生 起 , 或哪一种的情绪产生的时候,你会深感烦恼、你会不 快乐、你的幸福会受干扰,会产生这种烦恼作用的, 这个叫做烦恼。 如同之前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想要离苦得 乐的,没有任何的例外,可是我们却并不了解苦因来 自由于哪里呀,早在三千年前印度的思想家们去追溯 痛苦的因缘来自于哪里,这些印度的思想家们发现痛 苦是来自于心未服。 所以在婆罗门教义的教义里面,说到了烦恼不同 的粗细的一个层次,婆罗门教说到了欲界的烦恼主要 来自于这欲界的贪和嗔,因此婆罗门的这些修行者们 会去观想五欲的种种过失,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去修 行苦行的原因,以赤裸的方式去修学苦行,刻意地去
断除色、声、香、味、触的贪著,尽量去远离五欲, 不要针对五欲产生贪心。 因为娱乐贪心就会有嗔心,贪嗔这两者是无法分 开的,为了让自己的心不随着五欲的贪著、和由这种 贪著所产生的嗔心所转,不受到这种贪嗔的控制,所 以他们会去追求内在禅定的安乐,所谓的欲界就是这 样形成的,欲界就是针对五欲色、声、香、味、触的 追求下,所产生的一个居住的环境叫做欲界嘛。 但是婆罗门教的这些修行者们,他们看到了五欲 的过患、知道了欲界的过患之后,他们认为离苦得乐 的正确的定义,应该是要去追求内在的这种禅定的安 乐,来作为幸福的一个定义,于是而去做追求,因此 而形成了色界。色界的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总 共分十七处等,他们为了追求内在的这种三摩地禅定 的幸福,而形成了所谓的色界。比起这更深层的一点
就是无色界了,他们会缘取无形色的像是遍意识天、 遍虚空天、无所有天和非想非非想的顶天,而形成无 色界的。这是外道针对如何去除烦恼的现象,所说的 一套有系统的论述。 这也是为什么我曾经提出一些想法的原因,在印 度举办大湖法会的时候,会召集很多常年在深山闭关 的外道婆罗门的修行者前来参加,如果有机会的话我 真的想要好好的跟这些修行者们讨论他们的一些修行, 因为据我们所知他们可以在喜马拉雅雪山中常年赤裸 的闭关修行,从这一点已经可以证实他们百分之百拥 有拙火的修行。 虽然我们在“那洛六法”里面说的很详细,可是 在我们的藏人社区里面,想要去找到一个真的有颇瓦 法的人或有拙火法的人,几乎是找不到的。可是在印 度的婆罗门教里面,就有这样的消息说有这样的修行
者常年赤裸的在雪山中闭关修行,所以我们由此可以 证明一点他们确实是有拙火修持的。总之,透过古印 度的文明我们可以这样说“ :这些思想家们为了离苦得 乐,他们找出了烦恼是问题的来源,所以想要解除烦 恼 。” 可是,比起这个更细微的是烦恼来自于哪里?佛 家说了烦恼是来自于真实执著,这个就是佛家的一个 不共特征了,所以在龙树菩萨所著作的《中观根本慧 论 》 简 称 《 中 论 》 里 面 又 说 到 了 :“ 业 烦 恼 灭 故 , 名 之 为 解 脱 ,业 烦 恼 非 实 ,入 空 戏 论 灭 。”也 就 是 我 们 无 法 解脱的原因是因为轮回,轮回来自哪里?轮回来自于 业 ;业 来 自 于 哪 里 ? 业 来 自 于 烦 恼 ;烦 恼 来 自 于 哪 里 ? 烦恼来自于非实——不符合实际的非理作意,所以说 到 了“ 业 烦 恼 非 实 ”。这 种 非 实 的 非 理 作 意 也 好 、错 觉 也好来自于哪里呢?是来自于真实执著的戏论,所以
说 到 了“ 入 空 戏 论 灭 ”,这 是 佛 家 尤 其 是 龙 树 父 子 ,针 对“烦恼来自于哪里这一解说上”做出了非常详细的 解说。 同样的,在提婆菩萨或称圣天菩萨的《四百论》 里面说到了“ : 如 身 中 身 根 ,痴 遍 一 切 住 ,故 一 些 烦 恼 , 由 痴 断 随 断 。”也 就 是 我 们 要 断 除 烦 恼 的 话 就 要 断 除 愚 痴,这个愚痴指的是真实执著。为什么呢?因为真实 执著遍布了一切的烦恼,就像身根遍布于其他的(眼 根、耳根、鼻根、舌根)四根,所以要断除烦恼的话 就要断除真实执著的这个愚痴。 之后提婆菩萨又说到了这个愚痴要怎么断呢? “若见缘起理,愚痴则不生,故此一切力,唯应说彼 语 。”以 佛 家 的 观 点 来 讲 ,要 断 除 这 个 愚 痴 ,就 要 了 解 到洞悉缘起的道理,我们所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生 起缘起性空的正见而去努力的。
所以在古印度的文明里面,这些思想家们为了离 苦得乐,他们找出了烦恼是一切祸患的根源。可是佛 家却说到了这个祸患的根源——烦恼的苦因、烦恼的 主 因 是 来 自 于 哪 里 ,是 因 为 不 了 解 缘 起 性 空 而 产 生 的 , 所以而说到了真实执著,其详细的解说的确是令人称 奇啊! 《 三 主 要 道 》所 诠 释 的 主 要 内 容 就 是 空 正 见 , 《三 主要道》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弟子们生起空正见而 说的。可是这个空正见除了要对治烦恼障之外也能够 对治所知障——其依据它需要菩提心啊,有了菩提心 摄持的情况下,所修的空正见才有办法对治所知障, 这样的话我们所修的空正见才能够满足一切的目的。 为了使空正见能够满足一切的目的,所以菩提心是需 要的。 那么菩提心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要认知解脱,
因为菩提是追求无上菩提的发心嘛,无上菩提要了解 的话解脱必须要认知啊,解脱要认知之前必须要确定 烦恼是可以断除的,烦恼可以断除之后我们才有办法 确信所知障是可以断除的,所以首先我们必须要透过 四圣谛的认知,相信了解脱是可以获得的、出离心是 可以去成办的,否则无上菩提不能够认知呀,所以菩 提 心 之 前 要 有 出 离 心 。总 之 , 《 三 主 要 道 》最 主 要 的 目 的 就 是 为 了 生 起 空 正 见 ,可 是 空 正 见 的 助 缘 是 菩 提 心 , 而 菩 提 心 的 前 提 是 出 离 心 ,因 此 而 形 成 了《 三 主 要 道 》 《三主要道》的传承,一开始是来自于达扎仁波 切,之后来自林仁波切和赤江仁波切,对我来讲在三 位根本上师的座前我都获得了这部《三主要道》的传 承。如果是《菩提道次第略论》的话有点长,这个做 每日观修的话确实有点困难。可是我个人的做法是, 我 当 然 会 每 日 念《 兜 率 百 尊 祈 愿 文 》,念 完 之 后 为 了 忏
悔 以 及 有 顺 序 的 做 道 次 第 的 观 想 我 会 念《 功 德 之 本 颂 》, 念 完 之 后 我 会 念 诵 由 朗 日 唐 巴 著 作 的《 修 心 八 颂 》,念 完 并 思 维 了 菩 提 心 之 后 再 来 观 想《 三 主 要 道 》,这 时 候 我就会来念诵《圣道三要》这部讲义,这种每日毫无 间断的观想对我来讲帮助是极大的!
敬礼至尊诸上师
一、一切佛语心要义
诸圣佛子赞扬道
有缘求脱者津梁
我当随力而宣说
第一句偈颂文,指的是著作前的承诺。
二、彼不贪着轮回乐
为令暇满不空过
劝依佛喜道诸贤
具清净心善谛听
第二句偈颂文,是劝导弟子们能够专注的聆听接下来 要讲的内容。
三、无真出离难止息
舍求有海安乐果
贪着有乐能缚身
是故首当出离心
第三句偈颂文,指的是为了能够获得追求解脱之 发心、为了能够获得出离心,我们必须要认知行苦, 行苦要认知之前必须要先认知坏苦和苦苦,所以在此 说到了三种的痛苦
四、暇满难得寿不留
修习能断今世欲
业果不爽轮回苦
数思能断来世欲
“ 暇 满 难 得 寿 不 留 , 修 习 能 断 今 世 欲 ”, 在 此 是 断除今世的贪欲“ ; 业 果 不 爽 轮 回 苦 ,数 思 能 断 来 世 欲 ”, 在此断除后世的贪著,尤其是“数思能断来世欲”这 句 话 ,不 只 是 断 除 后 世 的 贪 著 ,也 还 断 除 坏 苦 和 行 苦 。
五、至于轮回圆满事
不生剎那之希愿
昼夜恒求解脱心
生时即起出离心
在此说到了生起出离心之量,在什么样的标准之 下才生起出离心之量,在什么样的标准之下才能够定 义为我已经生起出离心。
六、出离若无净发心
执持修习终不成
无上菩提圆满因
智者当发菩提心
第六句偈颂文,说到了即便自己已经发起了无造 作 的 自 然 任 运 的 出 离 心 ,可 是 如 果 不 发 起 菩 提 心 的 话 , 就会像声闻独觉一样很有可能堕落于寂静边,所以为 了使我们圆满一切功德必须要发起无上菩提心,而说 到了发菩提心的理由。
七、四大瀑流猛漂激
业绳紧缚难挣脱
既入我执坚铁网
复被无明大闇蔽
第七句偈颂文,说到了这个菩提心如何观修之理。
八、无边生死生复生
三苦逼害恒相续
审思如斯众慈母
当应引发殊胜心
在念第八句偈颂文的时候,我会用两种的方式来
观想: 也就是,刚刚第七句念完之后,我会念“无边生 死生复生,三苦逼害恒相续,审思如斯自生我,当应 引 发 殊 胜 心 。” 在 此 不 讲 “ 众 慈 母 ”, 而 是 说 到 了 “ 自 生 我 ”, 我 会 这 么 观 想 , 来 让 自 己 发 起 出 离 心 。 但如果是为了能够发起菩提心的话,那么在第七 句念完之后,我会念诵“无边生死生复生,三苦逼害 恒 相 续 ,审 思 如 斯 众 慈 母 ,当 应 引 发 殊 胜 心 。”这 时 候 会发起无上菩提之发心。 所以在第七句和第八句的时候我会做一些改变, 以“审思如斯自生我”来发起出离心,以“审思如斯 众慈母”来发起菩提心。
九、不具通达实相慧
虽修出离菩提心
终不能断生死根
应勤通达缘起法
为什么需要了解空性?其理由是什么呢?空正 见 要 生 起 的 理 由 如 同 第 九 句“ 不 具 通 达 实 相 慧 ”,这 里 说到了要了解空性、要生起空正见的理由。 但是我们看第九句偈颂文的最后一句“应勤通达 缘 起 法 ”, 在 此 宗 大 师 并 没 有 讲 “ 应 勤 通 达 空 性 法 ”, 宗 大 师 并 没 有 讲“ 应 勤 通 达 无 我 法 ”,却 说 了“ 应 勤 通 达 缘 起 法 ”, 这 是 有 他 一 个 特 别 目 的 的 ! 如果只是说到了“空性法”或“无我法”的话, 其实是属于四部共同的主张,这并非是龙树菩萨的究 竟意趣,但是为了获得解脱你必须要了解缘起法的这 种说法,才能够真正的诠释到龙树菩萨的最究竟的意 趣。 因 为 空 性 最 究 竟 的 解 读 ,如 同 龙 树 菩 萨 在《 中 论 》 里 面 说 到 的“ 众 因 缘 生 法 ,我 说 即 是 空 ,亦 为 是 假 名 ,
亦 是 中 道 义 ;未 曾 有 一 法 ,不 从 因 缘 生 ,是 故 一 切 法 , 无 不 是 空 者 。”龙 树 菩 萨 说 到 了 空 性 的 最 究 竟 的 解 读 是 缘 起 啊 。而 且 龙 树 菩 萨 在 礼 赞 佛 陀 的 时 候 ,说 到 了“ 瞿 坛 大 圣 主 , 怜 愍 说 是 法 , 悉 断 一 切 见 , 我 今 稽 首 礼 !” 并且在《中论》一开始的时候,说到了“不生亦 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能说 是 因 缘 , 善 灭 诸 戏 论 , 我 稽 首 礼 佛 , 诸 说 中 第 一 。” 这 里讲到“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 说 中 第 一 。” 而 不 是 “ 能 说 是 空 性 , 善 灭 诸 戏 论 , 我 稽 首 礼 佛 , 诸 说 中 第 一 。”。 从上述所引用的诸多的这个经论文,我们可以证 实一点:龙树菩萨的究竟意趣就是缘起是空性的唯一 的解读,这才是正确的解读!所以要断除烦恼的根本 ——真实执著的话,就要好好的洞悉、透彻的了解什 么叫缘起义。而且这种的了解,不只是要经过多方的
理 由 、举 例 以 外 ,更 要 搭 配 着 生 活 上 的 经 验 来 认 知 的 。
十、能见世出世间法
果随因行永不诬
能灭实执诸所缘
此乃正入佛喜道
十一、现分缘起不欺诳 若时二者别现见
空分远离实执意 尔时仍昧牟尼旨
如果空性和缘起的这个解读好像是分道扬镳的 话,那就并不是了解到释迦摩尼佛的究竟意趣了。
十二、现见缘起全不诬
即灭实执取境相
若时同起非更迭
乃圆成正见观察
“同起”这两个字,我们要特别的注意喔!所谓
同起的意思是指牵引力的同起,也就是说你对缘起的 认知越深,由这种的认知能够帮助你牵引、发起空正 见 的 这 个 力 量 越 强 ,是 这 种 牵 引 力 的 同 起 。而 不 是 说 , 正在了解缘起的当下——了解了无自性;或者也不是 说,正在了解无自性的当下——现起了缘起,不是这 一回事啊! 而是,你正在了解缘起的当下,对缘起的认知越 深,它能够帮助缘起见的同时,生起空正见的这个牵 引力也可以同时的增长,所以就以牵引力来讲是同时 的增上,是指这个意思。 “ 若 时 同 起 ”, 你 对 缘 起 的 认 知 越 多 , 等 同 你 对 空性的认识越深;或者你对空性的认知越多,等同你 对 缘 起 的 认 知 越 深 ,这 个 叫 做“ 若 时 同 起 ”,也 就 是 缘 起见和空正见两者的牵引力是同时产生。
十三、此复现相除有边
及以空性除无边
若知现空显因果
不为边执见所夺
“ 此 复 现 相 除 有 边 , 及 以 空 性 除 无 边 ”, 这 句 话 也 是 很 重 要 的 ,因 为 你 对 缘 起 性 空 、性 空 缘 起 的 道 理 , 了知越坚定、时间越久的话,就像我现在正在看你们 的 时 候 , 会 觉 得 :“ 咦 , 俄 罗 斯 的 信 徒 就 在 下 面 。” 会 觉得俄罗斯的这些信徒们很真实的从你们的那一边现 起让我看到的,可是我看到的任何的点都不是你们俄 罗斯的信徒呀! 同样的,你们看我达赖喇嘛是你们的上师,高高 的坐在法座上面,可是你们所看到的达赖喇嘛是没有 错,可是你们所看到的任何的点都不是达赖喇嘛,因 为你们所看到的点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不是达赖喇 嘛;你们透过我的声音说听到了达赖喇嘛在讲法,可
是我的声音不是达赖喇嘛、我的语不是达赖喇嘛;你 们透过我所说的内容可以了知达赖喇嘛心里想什么, 可是达赖喇嘛的想法也不是达赖喇嘛。 达赖喇嘛的身、语、意都不是达赖喇嘛,可是你 们却又觉得达赖喇嘛就在上面,但是你们看到的任何 的点都不是达赖喇嘛,你们所知道的任何的点都不是 达赖喇嘛,但是你们却可以在世间通俗的说法上说: “我看到达赖喇嘛,我听闻到了达赖喇嘛的说法,我 知 道 达 赖 喇 嘛 在 想 什 么 。” 这个就是很奇妙的一点,如同《入中论》里面所 说到的: “ 设 若 观 察 此 诸 法 ,离 真 实 性 不 可 得 ,是 故 不 应 妄 观 察 ,世 间 所 有 名 言 谛 。”我 们 去 跨 越 了 世 间 通 俗 的说法的这个门槛,想要从境上真实的去找到的话, 那么没有任何的真实性是可以被指出来的,这是完全 没有的。
可是这种找不出来,不代表没有!还是有哇,因 为利害的作用都是存在的。那么这种利害的作用都是 怎 么 产 生 的 呢 ? 如 同《 入 中 论 》又 说 到 了 : “若观察车 七 相 无 ,由 余 世 间 共 许 有 。”是 在 这 种 世 间 共 许 、世 间 通俗的说法上来说有和没有以外,跨越了这个门槛想 要从境上去寻找的话,什么都没有! 所以你越了解缘起,你就越知道没有任何一法的 性质和作用,是以境事物自己的力量产生的。越了解 缘起的话,无自性的认知就会愈加的深刻;同样的, 无自性的这个认知越深刻的同时,它又能够帮助增强 缘 起 的 见 解 — — 完 完 全 全 的 观 待 、依 由 观 待 施 设 而 有 , 所以缘起空性、空性缘起,也就是第十三句“此复现 相除有边,及以空性除无边”的这个概念。 “ 若 知 现 空 显 因 果 , 不 为 边 执 见 所 夺 ”, 在 寻 找 之后找不到的这个点上,其实量子物理的理论对于寻
找施设义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十四、如是圣道三关要
若得如实通达时
子应依静勤精进
发奋速即修究竟
这 以 上 就 已 经 念 完 了《 圣 道 三 要 》或《 三 主 要 道 》 的这本讲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