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刚 经 &缘 起 赞 》 2018 年 06 月 16-17 日
拉脱维亚
法王尊者
藏语教授
蒋扬仁钦
同声传译
滇津旺觉
记录整理
里加
目录 佛 法 介 绍 ............................................................ 1 传 法 缘 起 ..................................................... 1 每 个 人 都 需 要 爱 ........................................... 2 何 谓 宗 教 ..................................................... 7 “ 无 我 ” 是 佛 法 的 不 共 宗 见 ......................... 10 三 转 法 轮 ................................................... 15 藏 传 佛 教 传 承 来 自 清 净 的 那 烂 陀 寺 ............... 21 十 七 班 智 达 ................................................ 26 二 谛 .......................................................... 28 要 好 好 学 习 大 教 典 ...................................... 35 金 刚 般 若 波 罗 蜜 经 ............................................. 41 佛 法 开 示 .......................................................... 99
幸 福 源 自 内 心 ............................................. 99 增 上 生 与 决 定 胜 ....................................... 106 最 主 要 的 是 定 学 ....................................... 109 以 智 慧 缘 菩 提 、 以 慈 悲 缘 众 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5 《 缘 起 赞 》 .................................................... 123 千 手 千 眼 大 悲 观 音 灌 顶 .................................... 160 每 个 人 都 具 有 成 佛 的 种 子 .......................... 160 大 乘 是 佛 说 .............................................. 165 佛 教 密 法 和 外 道 密 法 的 区 别 ....................... 166 旧 译 九 乘 ................................................. 170 显 教 般 若 乘 与 密 咒 金 刚 乘 间 的 差 异 ............. 174 观 音 与 我 们 有 不 共 的 因 缘 .......................... 178 传 承 来 源 ................................................. 181 跳 过 “ 以 朵 玛 驱 除 障 碍 '” 此 步 骤 ................ 183
调 整 动 机 ................................................. 185 弟 子 自 生 本 尊 ........................................... 188 坚 定 密 咒 金 刚 乘 的 信 心 ............................. 192 祈 请 进 入 坛 城 ........................................... 194 戴 眉 巾 入 坛 城 ........................................... 194 给 予 花 鬘 、 结 莲 花 手 印 ............................. 195 传 授 菩 萨 戒 .............................................. 196 生 起 一 切 瑜 伽 之 发 心 ................................. 212 入 坛 绕 行 、 礼 拜 ....................................... 214 宣 说 谛 实 力 .............................................. 215 宝 冕 灌 顶 ................................................. 217 给 予 咒 语 加 持 ........................................... 218 结 行 灌 顶 ................................................. 218 白 文 殊 随 许 .................................................... 219
传 承 来 源 ................................................. 219 菩 萨 戒 .................................................... 220 身 随 许 .................................................... 221 语 随 许 .................................................... 223 意 随 许 .................................................... 223 事 业 随 许 ................................................. 225 结 行 ........................................................ 226
佛法介绍
传法缘起 今天在里加这个地方,所传法的主要对象,也就是 来自俄罗斯的父母祖辈都有佛教信仰的卡尔密、巴日都 特、图阿等地的佛教信徒,以及来自其他各地的佛教信徒 也到了此地,所以我对大家道声问候! 自几年前开始我们就有来到拉脱维亚的这个做法, 因为这些俄罗斯的佛教信徒若是来到印度的话那么他们的 费用会非常高昂,所以希望我来到这里为他们传法,这种 传统的建立已经有好几年了。我今天能够再次来到这里, 就个人而言我非常得高兴,能够有机会再次来到这里。
1
每个人都需要爱 首先我想要为你们介绍佛法整体的要义,今天和明 天为你们讲授《金刚经》和《缘起赞》这两部讲义,第三 天为你们传授观世音的灌顶,这是我们的计划。首先以拉 脱维亚的言语来念诵《心经》,他们有这样做祈求,这样 今天就不需要念诵其他的功课了(念诵从略)。 寂 天 菩 萨 在 《 入 行 论 》 里 面 说 到 了 “ 众 生 欲 除 苦 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
乐如灭仇”,有这么说到!
我们具有苦乐感受的一切生命体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尤 其在这个世界上有七十亿人,这七十亿人都是一致想要离 苦得乐的。可是“众生欲除苦
反行痛苦因”,不想要痛
苦的这个想法是每一个人自然而然产生的,在母胎里面只 要有苦乐的感受就会想要离苦得乐。可是苦的因缘仔细去 思维的话,比起生理层次的痛苦——生理层次的痛苦的确
2
是要舍弃的这没有错、是不想要的,其实更不想要的痛苦 是内心的忧苦。内心的痛苦是来自内心受到干扰而产生 的,像是生气的话我们内心就会受到干扰、嫉妒的话内心 就会受到干扰、畏惧的话内心就会受到干扰,所以痛苦当 中最主要的痛苦是内在的痛苦。可是我们却反行痛苦因, 我们觉得这个苦因是必须要有的,因为这个人敢爱敢恨, 好像这是一个很正当的行为,并非贬义而是褒义,所以众 生虽欲除苦然却反行痛苦因。 快乐可以分生理层次的快乐和心理层次的快乐,在 这两者里面最主要的快乐指的是心理层次的快乐,心理层 次的快乐来自内心的平静,而这种内心的平静来自内心的 慈爱呀!如果内心具足慈悲和爱心的话,那么我们的内心 就会获得安乐了。为什么呢?因为让我们内心获得干扰的 因缘——就像是愤怒、嫉妒等,愤怒和嫉妒之所以产生,
3
是因为不去体谅他人、没有真正爱护他人而产生的嘛,所 以有了爱心、有了慈悲的话,内心就不受干扰了,因此而 说到“愚人虽求乐
毁乐如灭仇”,我们虽然想要安乐,
可是却对内心安乐的这个因缘忽略了其重要性。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生活形态过度的依赖物 质的发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从关注物质发展 的教育体制所产生的,在这个教育背景下所成长的孩子 们,自然而然他们的生活就会过度的依赖物质的发展,所 以一切的生命体虽然想要离苦得乐,可是却不知道乐因为 何、苦因为何,舍弃了乐因反行痛苦的因缘,会去累积痛 苦的因缘。 这正是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为灾难的原因, 很明显的就是因为反行痛苦因、毁乐如灭仇的关系呀!这 世界有七十亿人,如果要解决人为灾难的话,我们就必须
4
要往这方面去想。否则,我们佛教徒会说一切有情众生, 然而三千大千世界是永无止境的,其他大千世界的有情我 们只能够为他们祈祷而没有直接的关联,跟我们有关联的 是这世界的生命体啊。这世界的生命体可以分鱼类、禽 类、兽类、昆虫等诸多的有情,它们也是想要离苦得乐 的,可是我们帮不了它们呀,我们唯一能够真正带来利益 和贡献的就是这世界的七十亿人,因为我们有同样的人 脑,我们有同样的思维能力。 在这世界上的七十亿人中虽然有不同的语言,可是 透过不同的语言我们的确可以成办安乐的,而且所成办的 安乐最主要指的是内心的安乐。那么内心无法获得安乐这 又是被什么样的因缘所阻碍或干扰?这个就需要我们去了 解!这个跟宗教信仰无关,而是为了获得心灵的健康,就 像我们需要健康的身体般,我们也需要健康的心灵、健康
5
的情绪啊。我们不需要谈前世和后世,即便是为了今生, 像是佛教的典籍里面说到了如何成办解脱和一切遍智的方 法,这个我们先不谈,在这世界上的七十亿人,尤其现在 科学家们对心灵的健康慢慢关注起来,而且他们说到了如 果一个人持续生气的话其免疫系统会被吞噬,但如果内心 保持平静的话对我们身体的健康也是有帮助的,这是科学 家所说的。 最主要是人类的天性是善良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一 点,确实也是如此啊,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群居性动物 的缘故,所以其生存就必须要透过群居的形态来维持生 命,而要群居的话只能够透过慈悲而形成了群居的形态, 如果持续愤怒的话只能够是孤家寡人一个,所以人类的天 性是善良的。 很明显的我们每一个人也都知道,小时候被母亲生
6
下之后是在母亲的关怀和呵护之下我们才茁壮成长的。小 时候受到父母的关怀越多,这个小孩成长之后他会更有自 信更快乐;但是小时候如果父母亲双亡或者是父母亲离开 了小孩,没有受到关爱的话,那这个小孩成长之后,即便 他长大了,但是内心的深处一直会有一个不安全感。所以 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一切的人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 因为想要离苦得乐,所以我们就要认知慈悲的价值、就要 实践慈悲呀!
何谓宗教 像这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宗教信仰,大略可以分两 类——主张有造物主的宗教以及否认有造物主的宗教,在 否认有造物主的宗教里面又可以分“身心以外有一个我” 以及“身心以外没有一个我”,而说到了一个“无我”的
7
宗教。 这一切主流的宗教都一致的说到了慈悲的价值,主 张有造物主的这一派宗教非常得重视慈悲的价值,其理由 是我们一切情器世界都是被造物主所创造,造物主的本质 是什么呢?它的本质是慈悲,没有人会说造物主是生气 的、愤怒的本质呀!因为这一切主流的宗教是属于人类的 宗教,而且人类是的确需要慈悲的缘故,所以一切主流的 宗教都一致的说到了慈悲的价值,所以慈悲是很重要的! 在这世界上之所以能够成办和平,要名副其实的和 平就需要心灵的和平,要心灵和平的话就要让内心上建立 慈悲。如果内心受到嫉妒的操控、受到愤怒的操控,那么 内心就无法平静了,无论你外在的表情再怎么的温柔,可 是内在的平静始终是没有办法产生的。 我们在世界各处都可以听到呼吁世界和平,如果要
8
世界和平的话只能从每一个人的心中来建立和平、建立内 心的平静,让我们知道什么样的情绪造成了内心的干扰, 去除了这些负面的情绪从内心上来建立起平静。这也是为 什么我无论到何处,无论我所说的对象有宗教信仰或没有 宗教信仰,总之我都会强调一点:因为我们都是人,而且 人是需要慈悲的,这是我一直都在强调的一点。 不同的宗教即便有不同的教义,可是就以慈悲价值 的推动而言都是一致的,而且又说到了要满足、要忍辱 等,这是所有主流宗教都宣说的。我认识的一些基督的朋 友、回教的朋友、犹太教的朋友、印度教的朋友等,这些 朋友们表里一致地去学习他们的教义,这些人真的很与众 不同,非常的慈悲啊。所以,所有的主流宗教都具有这样 一个潜能,让我们成为一个善良的、好人。我们必须要去 区分“敬”和“信”之间的差异,尊敬一切的宗教,在这
9
个同时对自己的宗教保持信仰,所以就“敬”和“信”这 两者的差异去做出区分是很重要的。 今天在此最主要的听众,是来自父母祖辈都是属于 佛教信仰的卡尔密、巴日都特、图阿等这些区域的信徒, 你们父母祖辈都有着佛教的信仰。不止有佛教的信仰,除 此以外你们所拥有的信仰、所持有的信仰是西藏所流传下 来的那烂陀寺的传承,你们求学心切的想要听闻佛法,因 为我们都是来自同一个传承的缘故,所以在此有这样一个 殊胜荣幸的机缘能够尽量的为你们介绍佛法,所介绍的佛 法又是那烂陀寺的传承而为你们做解说,这是我理应要去 担起的责任。
“无我”是佛法的不共宗见 所有的主流宗教都说到了慈悲、忍辱等价值观,可
10
是就以教义而言是有很大不同的,就像我刚刚所说的,认 为有造物主的宗教和否定有造物主的宗教,分为两种。像 是基督、犹太、某一些的印度婆罗门教、回教,他们都是 主张有造物主的;可是无神数论派、耆那派、佛教,这三 者说到了生命没有开始,从无始以来辗转到现在,所以这 三派不说造物主、否定造物主。 在 这 三 派 里 面 , 佛 教 说 到 了 自 己 的 苦 乐 取 决 于 自 己,自己将来的苦乐掌控在自己的手上。如果认为有造物 主的话,我们只要好好对造物主祈祷就可以了,这是主张 有造物主的这一派的教义所说的嘛,可是佛教说到了自己 将来的苦乐取决于自己想现在的所作所为。 在无神数论派、耆那派、佛教这三者里面,无神数 论派跟耆那派虽然主张有前后世,可是却说了身心以外有 一个“我”,这个“我”从前世到今生、再从今生到后
11
世,我们跟粗分的身有关的心并非是从前世到今生嘛,既 然我们从无始以来轮转到现在,那么在身心以外必须要有 一个常一自主的“我”,这是无神数论派和耆那派所宣讲 的主张,其实他们也是透过深思熟虑而来做出这种主张 的。 现 在 的 量 子 物 理 专 家 们 说 , 外 在 的 色 法 去 寻 找 之 后,去解剖分析的这些粒子的状态之后最终没有办法找 到,所以就量子物理的观点而言说到了色法并非外境的存 在,没有外境的存在,只有观察者形成的时候才有的。这 个跟佛教的典籍里面破除外境有的说法是一模一样的,因 为佛教的这一派认为没有任何外在的事物,而说到了青色 和执青识这两者是同时产生的。青色只是很单纯的由产生 青识的近取因形成之后而看到青色,所以而说到了“二取 空”的概念,这个跟量子物理的概念是一模一样的。
12
那么观察者在哪里呢?现代的量子物理专家他们并 没有特别的去做这方面研究。可是在印度里面,大约在三 千或四千年间,针对这个观察者在哪里而来做观察、做研 究。所以,无神数论派和耆那派这两派说到了身心以外必 须要有一个“我”、必须要有一个观察者。 所以在佛教还未形成之前先有耆那派,跟导师释迦 牟尼佛的教法的时间很近,而无神数论派是早就有了。这 些的教义说到了苦乐最主要是来自内心是否受到干扰而产 生,于是而说到了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修学,这是佛陀还 没来到这世间之前就已经有的概念。而且他们认为贪著五 欲会让我们继续轮回,为了去除五欲而说到了修禅这种有 系统的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引导方式。 在这样一个古印度的文化背景之上佛来到这世间, 在这个基础之上佛说了教法,可是佛说的教法里面的一个
13
不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在佛之前所说常一自主的“我”是 不存在的,如果有这个“我”的话,这种的理念会更加的 坚定我执,因为有我执所以会产生烦恼,这是导师释迦牟 尼佛以自己的经验为我们弟子所作出的教言。 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六年苦行的时候,其实也是按照 古印度的奢摩他和毗钵舍那的方式修禅,之后慢慢、慢慢 的仔细的解剖分析真相之后觉到“无我”的真相,所以导 师释迦牟尼佛获得了正觉的果位之后,就说了这么一句偈 颂“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他无有谁能知
有如甘露此法我已得
若示于
不如住于无语森林中”。
因为当时在印度里面,大部分的人都共同的认为身 心以外有一个“我”,如果佛否定了这种“我”的话那是 没有办法让人家接受的,于是佛即便获得了正觉果位之后 大约有四十多天并没有马上说法。之后五比丘等从早期已
14
经认识了导师释迦牟尼佛,而且佛也生起了不共的证量的 缘故,所以五比丘祈求佛为他们开示,因此佛在鹿野苑这 个地方转了初转法轮。
三转法轮 初 转 法 轮 又 称 四 谛 法 轮 , 其 内 容 就 是 四 谛 十 六 行 相,在这个基础上而来观修的缘故,搭配着三十七道品而 来做观修。而且在这个同时也说到了律学,之后再慢慢逐 渐的会发生一些僧人行为不妥的事件,根据着这些不妥的 行为而来坚定律学,所以形成了戒律的系统。戒律的系统 又可以分巴利的法脉(和梵文的法脉),巴利的法脉像是 传到了泰国、越南、缅甸等,这些的传承最主要是来自于 初转四谛法轮。 梵文的法脉和巴利文的法脉就以律学而言都是差不
15
多的,只有它的一个戒的传承不同而已,但是他们在念诵 《别解脱经》的时候是以巴利语来念诵的。根本为四种传 承嘛,再仔细区分的话分十八部,现在的南传佛教我们又 称巴利语的法脉最主要是以上座部为主。八世纪的时候藏 王邀请了寂护论师到了藏地,所流传下来的戒的传承是一 切有部的。在那烂陀寺是以梵文来念诵《别解脱经》的, 在所守的戒条的数量上来讲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四波 羅夷、十三僧殘、三十捨墮,这些都是一样的,这个就是 初转法轮。所以巴利文的法脉和梵文的法脉就以戒来讲是 一样的,四谛十六行相也是一样的,三十七道品也是一样 的。 我时常会跟泰国的这些学者们交流、跟泰国的比丘 们交流,就以戒来讲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但唯一的差别 是,在曼谷那里有一所佛教大学,某次在一个会议上我遇
16
到了这所大学的佛教学者,于是我们就聊到双方的共同点 上去了,我问:“你们在讲解四谛十六行相的时候,最主 要是依据经论来讲解?还是依据逻辑来讲解?”他说: “是以引进据论的方式为主要的依据,并不是以逻辑推论 的方式。” 于是我马上想到在《释量论》等这些典籍里面说到 四谛十六行相,而且说的方式、诠释的方式主要是以逻辑 推论的方式。像是《释量论》的第二品,在说到四谛十六 行相或具量士夫的时候,最主要是以逻辑推论的方式。我 觉得这个就是梵文法脉和巴利文法脉之间的最大差异了。 梵 文 的 法 脉 非 常 重 视 以 逻 辑 推 论 的 方 式 来 建 立 教 义,佛陀的教法慢慢流传的同时,在一些学者当中他们也 关注了佛陀的教法,以梵文的这个语言工具来研究佛法, 而且在这个同时也形成了那烂陀寺,像龙树等这些大学者
17
也跟那烂陀有关,之后那烂陀寺成为了梵文法脉学习的最 主要的研究中心,所以由此而形成了许多佛教的大学者, 像是龙树父子等等。 梵文法脉的主要依据,就是佛陀在灵鹫山所转的二 转无相法轮,像是我们刚刚念诵的《心经》是诸多《般若 经》种类当中的《二十五偈般若经》,而且今天要为你们 讲解的《金刚经》也算是《般若经》之一。《般若经》的 广者为《般若十万颂》,更广的听说译为了中文,但是没 有翻译成藏文,在藏文里面最广的《般若经》是《般若十 万颂》,这个就是梵文法脉主要的依据,也就是《般若 经》。 之后佛陀到了广严城不同的地方转了三转法轮,以 《解深密经》的用词来讲的话说到了初转法轮、二转法轮 和后转法轮的这个用词。后转法轮有两种不同的解读,有
18
一派认为二转法轮里面说到了诸法无自相、无自性,这一 种的说法并非是如言去取,没有办法接受,所以诸法无自 相是根据三种的法性而说到了三种无自性,这个是《解深 密经》的说法,这是一种解读;第二种解读是《宝性论》 的主要依据《如来藏经》,《如来藏经》的主要内容最主 要讲到具境的光明——识光明,像是《宝性论》里面说到 的九义和九喻,最主要是说到了光明心的状态为何。 我们藏传佛教,像是噶举的大手印和宁玛派的大圆 满阿底瑜伽等的这些论述,其实是搭配着二转法轮和三转 法轮所说的。如果是在讲境光明的话,是二转法轮;如果 是在讲具境或识光明的话,是在讲三转法轮,这个就是跟 密咒金刚乘有关的,也即三转法轮其实是在帮密咒金刚乘 铺路的感觉。 所 以 密 咒 金 刚 乘 是 在 二 转 法 轮 的 境 光 明 的 基 础 之
19
上,而来说到了了知境光明的这个具境的识本身它有什么 样的特征。就以空性来讲的话,花朵的空性、瓶子的空性 和心识的空性,虽然都是无有自性这没有错,可是“缘取 心识的自性空”会比“缘取花朵或瓶子的无自性”还要来 得更强而有力,因为我们无法了解自心的究竟性而去产生 了自心的污染的,所以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初转法轮、二转 法轮和后转法轮的这个三法轮的内容,互相搭配来学习而 去做思维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 雪 域 西 藏 里 面 也 学 习 《 般 若 经 》 , 这 个 《 般 若 经》的学习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础之上,所以而说到了外持 戒律、内修菩提心以及密修金刚乘的三种修持互相的结 合,所以藏传佛教是具足大小乘显密圆满的教法。
20
藏传佛教传承来自清净的那烂陀寺 在西藏里面,有人类活动的最早记录大约是在三万 五千年前,因为最近有一些考古专家透过证据发现在石器 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在雪域西藏,这是中国的学者们所说 的,所以在雪域藏地里早就有人类了。之后慢慢形成了向 雄、向波等,至于细节我也不是很懂,随后形成了这些聚 落,形成了不同的这些区域。 几年前我去日本的时候,研究西藏藏学的日本教授 说到,像理尤等这些地方,根据这些地方考古的证据显示 西藏是最主要的一个帝国,而且根据汉人一些学者的研 究,发现在第六世纪、第七世纪、第八世纪曾经形成了三 帝国的一个概念,即蒙古帝国、西藏帝国和中国帝国。蒙 古之所以成为帝国是因为它强大的军事力量,中国帝国之 所以形成是透过了政治的力量,西藏帝国之所以形成是因
21
由宗教的力量,所以在雪域藏地的这个宝地里有着悠久的 历史,而且人类是在三万五千年前形成的。 之后在松赞干布的时候与中国结亲,所以从汉地迎 请了许多中华的文化,而且也对佛法产生了兴趣,这是很 明显的。在赤松德赞的时候,藏王赤松德赞更想要去推动 佛法,这种推动不是从中国去迎请佛教,而是从印度去迎 请佛教。其实在之前松赞干布的时候,那时候松赞干布就 想要引用梵文的文法来建立藏文,所以是依据德克呐格里 这个语言来建立了藏文。 这个时候那烂陀寺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兴盛期,于是 就从那烂陀寺迎请了学者当中的顶严,那时候学者当中的 顶严就是寂护论师。当时的寂护论师年纪已经很大了,根 据印度历史专家的说法那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可能是 我们藏人依由净相的关系而说到寂护论师已经活了九百多
22
岁。最好的证据是寂护论师的下巴骨现在还在桑耶寺,希 望科学家根据他的下巴骨来做研究看到底活了多久,印度 的一些历史学者说那时候寂护论师是七十多岁。在藏王迎 请寂护论师到藏地的同时,为了能够去除内外等诸多的障 碍又迎请了莲花生大师,所以而形成了赤松德赞、寂护论 师、莲花生大师三尊的说法。 以寂护论师为主要的启动翻译项目的负责人,而在 桑耶寺建立了翻译的部门、持戒的部门、修禅的部门等, 由此而启动了把梵文经典翻译为藏文经典的工程。那时候 藏文的水准还远不够成熟,但是随着这种翻译工程的推 进,慢慢的建立了许多新的藏文的用词,最后翻译了佛陀 的经典大约有一百多册厚厚的书籍,以及这些大师们针对 佛经的论著的解释有大约有两百多册厚厚的书籍。这也导 致了在今天的这个社会当中,藏文成为最佳的诠释那烂陀
23
寺完整传承的工具。现代的印度文并非是最佳的语言,英 文和法语也并非是最佳的诠释那烂陀寺完整系统的语言工 具,如果你想要好好了解藏传佛教的量学和心理学的话, 你想要了解和透彻的话,那么就需要学习藏文了。 随着寂护论师的恩惠,在藏地流传开了那烂陀寺的 传承,在不同的佛教国家里面是有律学这没有错、是有戒 的传承,而且学习经典也是对的,但量学却被忽略了。可 是在藏地,像是《集量论》、法称论师所著作的《量学七 论》等,这些都是受到极度重视的。而且萨迦班智达他自 己也写下了《正理宝藏论》,西藏的恰巴确杰桑格在世的 时候非常关注量学的缘故而建立的辩论的语言,所以说到 了他有如同八大狮子般的弟子。 那时候辩论的做法非常得兴盛,像旧译宁玛派的大 师之一龙钦让降巴,以及新译萨迦派的察、俄等三尊,噶
24
举派的玛尔巴、米拉日巴、冈波巴等,这些的大师们也形 成了许多的大学者。之后邀请阿底峡尊者来到藏地,阿底 峡尊者传下了噶当派而形成了噶当三传承,即噶当教典 派、噶当道次派以及噶当口诀派,之后又形成了噶当新派 ——也就是由宗大师所流传下来的格鲁派。 总 之 , 在 西 藏 这 个 雪 域 藏 地 里 , 在 过 去 的 几 千 年 间,佛法是以辩论的方式来立论,一开始先以闻来学习, 之后所听闻的内容反复的思维而生起定解,获得定解的内 容再反复地去串习、熟悉而来修行,一句话闻思修三者互 相的结合、不分离的去学习,无论萨迦、宁玛、噶举、格 鲁都是如此的去学习,最后也导致了笨波教最终也是这么 样去学习。
25
十七班智达 我们可以在会场后面的墙壁上看到悬挂有“十七班 智达”的唐卡,过去在西藏里面我们说到了南瞻部洲的 “二圣六庄严”,会有这种的说法,可是我来到印度之 后,像是“二圣六庄严”里面并没有包括寂护、月称、寂 天,也没有解脱军等,因为我觉得这些大学者们也是需要 的,所以我创新了“十七班智达”的概念,而来流传了十 七班智达的唐卡。 因为我们藏传佛教之所以能够透过逻辑推理的方式 来建立这个传承,靠的就是这些大学者们的恩惠,而且这 些大学者们的著作也是我们可以去学习的。像是龙树的著 作是一定要去学的,陈那、法称等这些的大论师对我们而 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导致了在这个世界里、在诸多的佛 教国家当中,这种以逻辑推理、具有完整的那烂陀寺大小
26
乘显密圆满的传承,只有藏人将它保留下来。 在蒙地有许多佛教的学者,有蒙族的却扎、曼丹、 图登宁玛等,像这些蒙族的大学者都是非常杰出的大成就 者。在我小时候的哲蚌寺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蒙族的这些 大学者,但是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关系,所以佛教衰败 了嘛。以藏地而言这期间遇到了许多的灾难,以你们而言 虽然也遭遇了诸多的灾难,可是后来你们获得了自由,你 们才有闲暇去关注、去学习。慢慢的最近在印度里面,尤 其是在南部的这些大寺院里面,来自卡尔密、图阿等地的 许多学僧在印度的这些大寺院学习,而且他们也学得相当 好,跟藏人一样来学习这些大教典。我相信,这些学子们 对将来蒙族佛教的传承上会带来很多的贡献。
27
二谛 导师释迦牟尼佛自己这么说“佛说罪莫能洗涤 手无能取众苦
佛证无能转他人
佛
唯示法谛得解脱”,佛
陀所说的法是什么呢?众生身上的痛苦没有办法用佛的手 去拿走;众生的痛苦和罪障也没有办法用水来洗涤,像有 一些外道婆罗门教里面说到罪障可以用水来洗涤嘛,佛说 这是不行的;而且佛陀内心的慈悲等证量和功德,也没有 办法像礼物般的转赠给他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佛为 了我们而发菩提心累积三大阿僧祗劫的资粮,他怎么来帮 我们呢?“如实的讲解真谛”,所以说到了四圣谛嘛,苦 谛和集谛这是污染的二谛,道谛和灭谛这是清净的二谛, 以此而来做总结何谓法谛、何谓真谛。 以佛教的教义而言说到了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漏 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我们应当了知四法印的内容
28
而来如实的实践,才有办法建立佛教的教义、佛教的信 仰。如果不了解四法印的内容,光是穿着僧衣,是没有从 自心上建立佛法的教义,没有办法成为佛教的宗义论师, 没有办法建立佛教的思维、佛教的哲学。 如果你要建立佛教的哲学、佛教的思维、佛教的宗 义,那就要好好的去了解并去学习佛教教义里面所说的真 谛为何,为了能够了解我们可以参考龙树菩萨在《中论》 里面所说的这句话“诸佛依二谛 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
二第一义谛”,所以而说到了二谛的重要性。 什么叫做二谛呢?二谛之所以会成立,是因为事物
存在的一个表象和事物真实的存在相矛盾的,这跟现在的 量子物理专家们所说的是一模一样的,我们看物理的一个 看法跟物理真正存在的方式往往是背道而驰的。我认识的 一位印度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惹嘉惹玛拿,他曾经跟我说
29
过:“量子物理在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对西方而言,这是 一个新的知识领域,但其实这种的思维在两千多年前的印 度,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就已经说过了。” 也就是,我们针对事物的看法和事物真实的存在, 这两者往往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不应该针对自己的看 法而去相信,我们必须要去了解事物的真实的存在为何, 难道是如同我们所看到般的吗?因为干扰内心平静的诸多 的负面情绪之所以产生,都是建立在我们过度相信事物的 显现或者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上,所以透过了对二谛的区 分、二谛的这个真相而来了知佛法的教义。 仅以“二谛”这个用词而言,外道也这么说、佛教 也这么说,佛教里面又可以分毗婆沙宗的二谛、经部的二 谛、唯识的二谛和中观的二谛,这些“二谛”的用词所表 达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粗、细的解读。
30
如同提婆菩萨在《四百论》里面所说的“如身中身 根
痴遍一切住,故一切烦恼
由痴断随断”,为什么要
讲二谛呢?因为我们要消灭烦恼,若要消灭烦恼的话就要 消灭痴、无明,那么痴要怎么断呢?“若见缘起理 则不生
故此一切力
愚痴
唯应说彼语”,所以要了解缘起性
空的道理! 为了能够成为真正的佛教徒要好好的学习,如果不 经过学习只是皈依的话是有信仰没有错,但他并不会真正 获得成就的。以前在西藏,早期的做法是为了能够成为一 个好的格西需要学习二、三十年的大教典,其实印度现在 也是如此,必须要经过二、三十年的苦读才有办法成为一 个好的格西、杰出的格西。所以从《摄类学》起就要开始 学习辩论,戒律里面是没什么好辩的,但是在中观和般若 的学习当中,我们最主要是以辩论的方式、逻辑推论的方
31
式来建立自己的宗义的。 导师释迦牟尼佛自己也这么说了“比丘与智者 善观我语
如炼截磨金
当
信受非为敬”,我们弟子要好好
的观察佛所说的话,不要因为是佛所说就无条件接受,应 该如同炼金、截金、磨金般的,来好好观察佛所说的话再 去相信。 像是月称菩萨在《入中论自释》里面说到了“佛说 此是不了义
此非了义理亦成
如是行相诸余经
此教亦
显不了义”,而说到了十部不了义经。不了义经里面有一 部经就是《解深密经》,而说到了其经的内容,如果它的 主要的内容是不符合胜义谛的话,那么这个就归类于不了 义经。 所以龙树父子等这些大学者们,他们将佛所说的经 典做了区分:有一些的经文并非是如言可取的,哪怕是佛
32
所说的经典,但是也把它归类为不了义经;如果在这部佛 经里面,它的词义所表达的内容跟正理无有相违,而且是 如言可取的话,那么就把它归类为了义经,没有正理的违 害、而且还以正理为依据的话,这个就是如言可取的经 典。 大约在三十多年前,一开始我仅是想跟科学家们进 行交流而已,因为我对科学很有兴趣。那时候我有一些认 识的朋友,也就是美国的朋友,他是个佛教徒,我跟他表 达了想要跟科学家们交流的意图,那位朋友于是就对我 说:“你要小心,因为科学是宗教的杀手。”他曾经这么 跟我说过。那时候我就跟他说:“佛说了‘比丘与智者 当善观我语
如炼截磨金
信受非为敬’,所以佛教是经
得起观察、是经得起考验的。”所以在过去的三十年间, 我们与科学建立起了严肃的交流论坛。
33
像在过去的三十年的交流当中,我从科学家那里学 习了许多宇宙学方面的内容、物理学方面的内容,我们这 边则为科学家们提供了许多佛教典籍里面所说的心理学方 面的内容,而且许多的科学家对此也非常的关注,所以透 过交流的方式我们能够与科学家与时俱进,获得双赢的结 果。 不仅仅是西方的科学家,俄罗斯的科学家也关注佛 教所说的内容。一开始我是跟美国的科学家进行交流,之 后是跟欧洲的科学家像是德国的科学家交流,慢慢的我们 也跟俄罗斯的科学家进行严肃的交流。因为那烂陀寺的佛 教的学习体制,最主要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观察真相的 方式而且去建立的,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学习佛法教义的 缘故,所以才有办法跟科学家进行交流,才有办法获得双 赢的状态。
34
要好好学习大教典 今 天 为 你 们 传 授 的 是 导 师 释 迦 牟 尼 佛 二 转 法 轮 的 《般若经》,《般若经》最主要讲的就是显义空性,讲解 空性之后要搭配着空性所依的有法叫空依有法而来讲解 嘛,在讲解空依有法的时候间接的说到了现观道次第,所 以《般若经》的两大内容称为显义空性和隐义现观道次 第。显义空性后来由龙树父子发扬光大,尤其是龙树菩萨 所著作的《中观理聚六论》。 隐义现观道次第是由慈尊菩萨发扬光大,至于慈尊 菩萨,我看到了支那和尚圆测的《解深密经》的解释,几 年前我曾经阅读过这部论著,这里面说到慈尊之所以成为 慈尊,因为他的母亲叫做慈母,由此所生的缘故而称为慈 尊的,曾经有这么描写,慈尊菩萨分属于人道的慈尊和属
35
于天道或本尊相的慈尊。我们一般的说法是《慈氏无论》 的著作者,尤其是《现观庄严论》非常明显的解释了现观 道次第,因此隐义现观道次第最主要是以《现观庄严论》 来诠释,显义空性最主要是以《中论》来诠释,再搭配着 量学的《释量论》,这两部论在学习的时候是属于如何以 逻辑的方式去推论的一个主要的依据。 而且要了解《现观庄严论》的话,也可以学习狮子 贤的《日光论》,以及其他的著作,这些的论著你们都要 好好的去学习。如果只是做法会、如果只是修学密咒金刚 乘的仪轨,这是没什么好稀奇的!我通常在讲解佛法的时 候我会说依共教承、依别众生,像是十七班智达的著作这 是属于依共教承的方式,像是密咒金刚乘的仪轨文的念诵 这是属于依别众生的做法。导师释迦牟尼佛针对不同众生 的根器而来显现不同的本尊,为此而去说到了不同的仪轨
36
文,这没有办法普遍的遍布所有的教法,所以依据共同教 法传承的这个依共教承的学习方式才是重点、才是重中之 重! 我最近在呼吁一点,有时候我们在很偏僻的山上有 一些寺院,这些寺院最主要所做的就是念佛做法会而已, 我觉得这是不够的,这个寺院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应该要 好好的去学习大教典。前几天我在德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 喜马拉雅区域的这些大大小小寺院所组织的团体,因为这 个团体的工作人员他们也听到我这几年来一直做这方面的 呼吁,所以他们说要好好的将这些不同的大小寺院作为学 习佛法的中心,而不仅是念佛做法会的中心而已,于是我 就大力表扬他们的做法。今天在此的来自卡尔密、图阿等 地的僧人们,你们要好好的去学习,否则只是穿着僧服而 不去学习的话是没什么意义的。
37
除了出家人以外,最近在印度不分在家男女都去学 习辩论、学习大教典,在西藏的学校里面也去学习辩论, 这是不分在家男女众去学习。因此不只是佛法整体的教 义,为了能够学习到完整的那烂陀寺的传承,所以我们要 好好的去学习,应该要以上根随法的方式来继承佛法的传 承,不应该是以下根随信的方式去继承佛法的传承。如果 是以下根随信的方式,那么佛法是不会流传多久的,所以 在《现观庄严论》的解释《显义论》一开始的时候就说到 “上根随法和下根随信”这个用词。 如果我们搭配着上根随法的方式来继承佛教传承的 话,那么佛教的传承绝对能够流传到有知识分子的时候, 只要有知识分子在佛法就会存在,所以佛教能够流传几百 万年都没有问题。但如果是以下根随信的方式继承佛陀的 这个传承的话,因为不学习,那么他所依据的仅是一个信
38
仰而已,什么是佛?不知道!什么是法?不知道!会认为 法就是摆在佛龛上的经典而已。 要像回向文里面所说的对教法所生的信心应该是见 理所生的信心,光是说佛在两千六百年前来到这世间,所 以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非常的神圣,光是这样讲没有意 义嘛,因此学习经典是很重要的!如果以下根随信的方式 而去继承佛教的话,我们真的很难讲佛教还能够持续多 久。可是因为下根随信是以迷信的方式来信佛的,既然是 迷信的话那么谁会去相信呢?你们虽然对佛法有信仰、有 信心,可是希望你们的信心是相应上根随法的信心,而并 非相应下根随信的信心。 如果是以下根随信的方式而产生信心的话,那么对 调伏内心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但如果你对佛法的信仰 是相应着上根随信的方式而来学习的话,那么除了会改变
39
内心以外,因为你如此的学习和深信佛教的缘故,以这种 上根随法的观察的方式来继承佛法传承的话,我敢保证佛 教能够持续接下来的几百年都没有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把那烂陀寺这一套完整的传承列为学 术的知识去学习,像以戒律来讲是属于一般的守戒者来学 习的内容,但是中观和般若的内容即便你没有宗教信仰, 如果你有机会去学习的话,对心理学的认识是有很大的帮 助的!因为从此你就可以学习到什么样的负面情绪会带来 内心的干扰,要如何面对这个负面的情绪,要如何解决这 个负面的情绪。所以即便你没有宗教信仰,你这么学习的 话对你而言也会很有帮助的;如果你有宗教信仰的话,无 论你基督教徒或回教徒或犹太教徒等,你也值得去学习古 印度的典籍里面所说的心理学。
40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姚秦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
译
《金刚经》的传承是来自日宗仁波切,虽然我没有 这个的教授传承,但是我觉得还是可以为你们讲解的,即 便没有教授传承也没有关系。 经名有不同的取名方式,有一些是针对作者的名称 而来取名的,像是《佛护论》的著作者名字叫做佛护,由 他所著作的论著叫做《佛护论》,但这里主要是依据这部 经典所要诠释的内容而去取名的。 在佛教的学习体系当中,我们非常重视智慧,像是 《入菩萨行论》也讲到了佛所说的一切的内容都是为了发 起智慧而说的,在第九品一开始的时候这样说到。而且说
41
到了礼赞佛功德的时候,虽然佛有不同的诸多的功德,但 最主要礼赞的是佛的悲、智功德。所以我们讲菩提心的时 候,以智慧缘菩提、以悲心缘众生,首先以智慧来缘取菩 提,让我们去相信无上菩提是可以获证的,而且除了存在 以外只要努力我们是可以证得无上菩提的。如果没办法以 智慧缘菩提的话,那么如何以慈悲缘众生呢?只是暂时怜 悯众生这是有可能的,但这种无限的慈悲心去缘取众生如 果没有强大的智慧为后盾的话是很困难的。 《金刚经》的“金刚”二字是对治力的意思,因为 《金刚经》所讲的内容就是为了对治烦恼而说的,一般烦 恼的对治有不同的种类,一种的暂时压服、一种的连根拔 起。暂时压服,像是产生贪心的时候生不净观、生气的时 候观修慈悲,它是属于当下压服的对治力,但是这并没有 办法连根拔起。那么连根拔起靠的是什么呢?认知所有的
42
烦恼都是来自非理作意,非理作意最主要来自于真实执 著,这也是为什么在《中论》里面说到了“业烦恼灭故 名之为解脱
业烦恼非实
入空戏论灭”的原因,而且在
《中论》的第二十二品里面也说到“从忆想分别 恚痴
净不净颠倒
生于贪
皆从众缘生”,清净和不清净、悦意
和不悦意是由非理作意去添增了境上的好或坏之后而产生 烦恼的。 像我有一个认知的科学家朋友叫艾伦派克,他现在 应该已经一百多岁了,他曾经花了几个十年的时间来研究 这些罹患忧郁症的病患者,他很有经验。我之前去看他的 时候他是八十四岁,他曾经跟我说过,根据多年研究的经 验,他总结一点:“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看这个生气 的对象会觉得很讨厌,在这个讨厌的看法里面,百分之九 十以上的讨厌的看法,都是内心反射出来的假相而已,并
43
非是真相。”这跟龙树菩萨所说的是一模一样的,由非理 作意去添增、捏造了我们所喜欢的对象或不喜欢的对象的 看法,所以由此而产生了非常好或非常坏的看法,但实际 上这个看法并非符合真相,在这种完全好、完全坏之后而 产生了贪嗔,这是艾伦派克这位科学家所说的。 而且中国的一位量子物理的专家在他的文献里面也 这么说到:“了解了量子物理之后,真正的相信量子物理 的话,他内心里面不会有个‘这是绝对’的概念,这样的 话对内心的思维上会很有帮助,因为更加的开放。”这跟 龙树菩萨所说是一模一样的。 像我们在生气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 的 讨 厌 ? ” 但 是 明 后 天 不 那 么 生 气 的 时 候 , 会 觉 得 : “咦?他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讨厌嘛。”从此我们也可以 知道,烦恼产生的时候是由非理作意——不符合真理的这
44
个作意,去添增了境上的悦意和不悦意,因为这种的捏造 和添增所以而产生了烦恼。当你没有那么贪或没有那么嗔 的时候,你会觉得:“咦?怎么跟之前的看法不一样?之 前是那么的讨厌他,但是之后却没有那么的讨厌了;或者 之前是那么的喜欢他,可是之后却没有那么的喜欢了。” 所以贪嗔的减少靠的不是祈祷——愿三毒能够消灭,不是 这一回事!而是透过烦恼是怎么产生的?是来自非理作意 而产生,非理作意要怎么消除?是透过学习而来消灭的。 所以当你产生烦恼的时候,可以运用量子物理的概 念来减少对境上完全的或绝对性的执著,会有帮助的,对 减少烦恼是有帮助的,因为一切的烦恼最终都是来自真实 执著。在此是以空性的这个金刚来对治真实执著的缘故而 说的《金刚经》,而且烦恼障和所知障最主要的对治力都 是来自空正见,如果只是单纯的去除烦恼障的话,那是不
45
需要菩提心为广大的福报后盾来帮助空正见的,可是如果 要断除所知障的话仅有空正见是不够的,就必须要有菩提 心为广大的福报后盾。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 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具。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 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 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 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 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46
出了家,让自己这个四圣种不要受到污染,为了让 自己能够进入更深层的禅定来对治烦恼,于是就请示世尊 说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透过 什么样的方式来断除烦恼呢?“应云何住”,指的是应该 住在哪一种的发心能够成为大乘者,在此指的是菩提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 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 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 降伏其心。‛
在 此 说 到 了 “ 善 护 念 、 善 付 嘱 诸 菩 萨 ” , “ 善 付 嘱”的意思是说首先对须菩提等这些弟子说到了空性的内 容,并且对世世代代的弟子们善付嘱说:“我现在所说的
47
这些教典,弟子们要好好的去学习。”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 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 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 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 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 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在 此 说 到 了 卵 生 、 胎 生 、 湿 生 、 化 生 、 有 色 、 无 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不同种类的众生,在此 最主要说到了色界的众生、欲界的众生、无色界的众生
48
等。 “实无众生”这四个字指的是众生的存在也是名识 施设而有,仅此而已!或者是没有常一自主的“我”,或 者 是 没 有 身 心 以 外 的 “ 我 ” , 或 者 是 没 有 控 制 身 心 的 “我”。可是我们会觉得:“众生是存在的呀?有情是存 在的呀?”有情是存在的这没有错,可是这种存在的方式 并非是以他自己的力量真实的存在,所以是实无众生! 在此说到“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以胜义的方式而 来修学发心,在无寻无找当中这一切的作用都是存在的, 可是在有寻有找的这个寻找胜义当中是没有有情的、是没 有佛的,这一切在寻找之后都是找不到的。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
49
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 德不可思量。 这里的解释,是跟智慧缘菩提的内容有关。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没有任何的戏论,寻找之后完全找不到,所剩的一 切作用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抽象化的存在而产生的,仅此
50
而已,所以无有自性!
须 菩 提 ! 菩 萨 无 住 相 布 施 , 福 德 亦 复 如 是 不 可 思 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 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 相,则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现在会看到佛陀的
51
相好庄严,所看的一切会觉得是从佛那边呈现他本身的相 好庄严让我们看到,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我们的看法是 错误的。在名言上并非没有,是有,可是这种有的方式并 非如同我们看的方式般那么的真实。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 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 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 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 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52
看我的时候,会觉得我是很真实的从自身上而产生 了自己的作用,这是我们的看法,但是我们要了解到这个 看法是完全错误的,诸法未曾如此有过。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 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
“何时有蕴执
尔时有我执
有我执有业
有业而
有生”,在此说到法我执会产生人我执,人我执是由法我 执所产生的。所以要破除真实执著的话,实执所抓的所有 的点——实执所依,都要彻底的断除!
53
以密咒金刚乘来讲的话,将心识变得越来越细微, 透过最细微的心再来观修空性,即便你都是在观空当中, 可是以最细微的心识是观修空性的话它的力量是非常强大 的。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 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将自性空执取为自性,将无真实也执取为真实,因 为认为诸法皆无有自性,所以最终空性才是真实的,会产 生这种的执著,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断除这种的颠倒执而 却说到了十六空性、十八空性、二十空性,尤其是你把空 性也执为自性有的话,那么这基本上就是属于无可救药的
54
颠倒执!
须 菩 提 ! 于 意 云 何 ? 如 来 得 阿 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 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 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 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 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
55
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寻找之后没有任何一物是可以被找到的,在《入中 论》里面说到了“虽以七相推求彼 不观察就世间
真实世间俱非有
若
依自支分可安立”,所以去寻找之后是没
有任何一物可以被找到的,一切性质和作用都是在世间共 许、名识施设当中坦然安立其作用,仅此而已!所以《入 中论》又说:“设若观察此诸法 实性不可得
是故不应妄观察
离真
世间所有名言谛”。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 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 者,即非佛、法。
56
智慧缘菩提,所缘的菩提就是去除二障的最终的果 位,去除障碍最主要的对治力靠的就是空正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 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 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 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
57
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 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 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 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 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 着我人众生寿者。‛
58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 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 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 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 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在此说到要破的谛实为何,像是说法者燃灯佛和当 时候的听闻者世尊的前世,这两者并非像我们看到般的如 此的存在,这一切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而有。
59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 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 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 名大身。‛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 名庄严。
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须弥山的,如果有的话必须要
60
看到才对。为什么须弥山需要看到呢?因为须弥山的阴影 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我们说在南瞻部洲有太阳的时候那 么在北俱芦洲是夜,而在北俱芦洲是昼的时候我们(南瞻 部洲)这里是夜,之所以我们这里是夜的原因,是须弥山 的阴影覆盖着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感受到须弥山的阴影的 话,那么须弥山就应该被我们看到,也就是黑夜可以被我 们所看到,这个叫“可见不可得因”,如果有须弥山是存 在的话那么应该被见到才对,可是我们去看的时候却又看 不到,明明可见的东西却不可得的缘故,可以透过“可见 不可得因”来否定须弥山,在其他洲有没有须弥山这是另 外一回事,至少我们南瞻部洲这里是没有须弥山的。我们 在供养曼达拉的时候,说到了东南西北的四周中间为须弥 等,虽然有这么来做供养,但是就以这个世界而言须弥山 是不存在的。
61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 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 况其沙!‛
这里说到了恒河沙为多,多和少是要依赖着其他物 而才来说多少的,像大、小来讲也是如此,你必须要依赖 着某物而来说大和小的,如果不依赖任何一物而来说大和 小的话,这是没有办法讲的。所以任何的作用和体性都是 如此,是需要着他处而来说大小、好坏、长短等。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
62
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 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以名言而言,是有大小、好坏、长短的;但是以胜 义、以寻找的角度而言,是找不到的。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 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复次, 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 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 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63
修道位的菩萨所住的地方是我们所供养之处,以上 是说到这个内容。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 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 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 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般若经》最主要所说的是自性空,自性空的意思 是观察它的究竟是怎么存在的时候,并非如同我们看法般 的那么存在。我们在世间共许当中的有和没有,是在世间
64
的名言当中、说法当中而来说有和没有的,是根据自己的 看法所说的。 但是,自己的看法难道真的就是事物存在的究竟性 吗?就以胜义——最殊胜的一个存在内义的角度而言,诸 法存在的究竟性并非如同我们看到般的。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 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 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 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65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 相,是名三十二相。
我们通常会把佛视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胜 应化身。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 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 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 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 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66
在 这 里 说 到 了 涕 泪 悲 泣 , 这 是 以 智 慧 所 流 下 的 眼 泪!因为这时候须菩提以智慧反复的观察真相为何,了知 真正诸法的存在并非如同看法般,而且就是因为我们不知 道诸法的存在方式跟自己的看法是完全相违,后来被导师 释迦牟尼佛所点出的时候以智慧的观察之力而流下眼泪。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 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 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 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
67
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 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这里所说的了知实相为何呢?就是诸法存在的究竟 性并非如同看法般的这么真实,这个就是诸法的真相啊, 这个就是实相! 像 导 师 释 迦 牟 尼 佛 来 到 这 世 界 已 经 有 两 千 六 百 年 了,而且佛陀的教法听说会住世五千年。导师释迦牟尼佛 什么时候到这个世界的年代有不同的解读,像克珠仁波切 的著作以及一般的说法是两千六百年前来到这世间,但是 在西藏的大师里面针对这个确切的年代说法也不太一样。 总之,在(佛法住世的)五千年里面,成为过去时的已经 有两千六百年了,那还剩下两千四百年。 慢慢的就只剩下穿著僧服的这个劫数了,因为现在
68
的物质发展非常快速,所以人们会很容易的被外在物质所 吸引、所分散,但是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如此深奥的法 在知识分子里面是受到重视的,因为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说 的法是很值得去观察、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这也是为什 么一些科学家非常关注佛所说的教义的原因,而去说到了 佛教并非宗教而是心理学,像是量子物理的论述会被大家 所接受或被大家所赞叹,《般若经》里面所说的无自性的 内容,其实跟量子物理所说的是相同的。 “离一切诸相”的意思,就是断除一切二相,正在 专注在空性当中,以现量现证空性,所以远离一切二相戏 论。“二相戏论”也可以分不同的解读,一者是以具有谛 实相而去说到了二相;还有一种解读就是说到了以最细微 的光明心去了知空性,像是破除了八十分别心,在见(白 道)、增(红道)、得(黑道)之后只剩下光明心,以这
69
个光明心来去除这些粗分的戏论,这个光明心去结合空 性、了知空性的话就会变得非常强而有力了。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 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 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 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 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 相,应生瞋恨。
70
“ 无 众 生 相 、 无 寿 者 相 ” 是 因 为 透 过 了 空 性 的 思 维,减少了我执、减少了谛实执著之后而说的。 如果有我执的话就会产生谛实执著,谛实执著产生 的话就会产生非理作意,之后就会产生贪嗔。
须 菩 提 ! 又 念 过 去 于 五 百 世 作 忍 辱 仙 人 , 于 尔 所 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让 我 有 一 分 钟 的 时 间 来 喝 杯 茶 , 你 们 虽 然 喝 不 到 茶,可是请你们观想你们在喝茶,哈哈、哈哈!以前西藏 有位上师在传法,就说请你们观想获得了灌顶,在会场里 面有一个信徒他不太喜欢上师这么说要观想什么、要观想 什么,于是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块很大的酥油就说:
71
“ 请 上 师 您 观 想 我 供 养 给 您 。 ”哈 哈 、 哈 哈 !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 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 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 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 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 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 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72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 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即便累积再大的福报资粮也是没有办法动摇真实执 著的,唯一能够动摇真实执著的对治力靠的只有空正见, 但是真正伤害我们的一切负面情绪都是来自真实执著,所 以为了个人的别解脱、个人的涅槃,为了能够利益一切有 情众生而成佛,都必须得要断除无明,都必须得要去修学 空正见。 以显教般若乘的观点而言,必须要累积福报资粮和 智慧资粮才有办法成办他利色身和自利法身,这两者的结 合也是需要空正见这个基础;而且密咒金刚乘之所以会有
73
本尊瑜伽的悉地成就,靠的也是空正见啊,有了了知空性 的正确的见解之后,再来以气、脉、明点的方式去现起最 细微的光明心结合空正见。 所以无论是显教还是密教,个人的解脱和为利有情 而来成佛最终都是得依据空正见才有办法,这也是为什么 三世诸佛一直都在大力的赞叹将此道视为唯一的解脱之道 的主要原因。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 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 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 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 为人解说。
74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 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 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 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 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 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如此深奥的见解是没有办法被著我见者所承认,是 没有办法被著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者所承认。
须 菩 提 ! 在 在 处 处 , 若 有 此 经 , 一 切 世 间 、 天 、 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
75
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 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 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 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 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 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
76
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 议。
释迦牟尼佛说持诵此经将会获得不可思议的功德, 获得此功德者就是我们啊!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 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77
在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的解读上,唯识和中观是有 些不一样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 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
78
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 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 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 故名一切法。
在我们每一天所念诵的《心经》里面说到了空性四 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相 四门或空性四门指的是二谛的内容。 首 先 让 我 们 知 道 什 么 叫 色 法 , 堪 能 为 色 就 是 色 法 嘛,它是可以看得到的、是有作用的,而且其作用依赖着
79
他者的缘故而去说到了无自性,寻找之后色法在哪里,是 找不到的,量子物理也是这么讲的。唯识派也是这么说的 ——无有外境,寻找之后找不到,所以叫做“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这句话很重要,因为寻找色法之后是 找不到的,像量子物理和唯识他们说寻找之后找不到而说 到破除了外境。可是中观师说:“如同我们看法般的是否 是存在呢?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色法的存在只是很 单纯的我们大家名识施设而有,仅此而已!在这个名识施 设、仅此而已的当中,而形成了他的体性和作用,除此以 外,不被此而感到满足,想要跨越名识而有、仅此而已的 这个门槛,想要从境上去寻找的话——这个叫自性有、自 相有,那么这是完全没有的!因为这种的自性有是没有 的、这种的自相有是没有的,所以它的一切体性和作用、 名识施设而有的这个作用,只能完完全全的依赖他者,因
80
为空的缘故所以来由依赖,因为有依赖所以色法才是色 法,因此“空即是色”。色和空,这两者的体性,是相 “异”呢?还是“一”呢?这两者的体性为一,但是这两 者的返体为异,所以而说到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个空相四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空性的论述,因为 缘起的关系而说到无有自性、无有自相,像是唯识派破除 了外境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寻找之后找不到嘛,但是(唯 识)他没有办法依由名识施设而有、仅此而已的这种说 法,来坦然安立诸法的体性和作用。可是中观师说到了, 无论是境——寻找之后找不到,还是识——寻找之后也找 不到,如果你(唯识)只破除外境,而不破除心识的谛实 的话,那么这是没有道理的。“梦幻自相赤裸裸,唯有理 智明朗朗,无言性中空朗朗,极大欢乐喜悦悦。”这句觉 囊派的荟供文是我每一天都会去念诵的,“梦幻自相赤裸
81
裸”,境、色法的自相如同梦幻是不存在的;“唯有理智 明朗朗”,心识也是无有自相的;因为“无言性中空朗 朗”,所以而产生了“极大欢乐喜悦悦”。《心经》的这 个空相四门,如同我们学习《中论》的一把万能钥匙般, 可以运用在所有的《中论》的学习当中。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 身,是名大身。‛
如果有自性的话就不会改变了,之所以能从小而变 大,就代表它无有自性,如果有了自性、它的本性就是如 此的话,那么就没有基础可以变大了。
82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 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 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 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 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 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
83
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 如来有慧眼。
在此说到了神通,如同《现观庄严论》里面所说的 “修行及诸谛,佛陀等三宝,不耽着不疲,周遍摄持道, 五眼六通德,见道并修道,应知此即是,十教授体性。” 中的“五眼六通德”。这些的神通在名言上是有的,但是 如同我们所看到般的它是这么真实的存在吗?去寻找之后 是找不到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 如来有法眼。
84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 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 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 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 告 须 菩 提 : ‚ 尔 所 国 土 中 , 所 有 众 生 , 若 干 种 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 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85
虽然心它并没有方位,但是它有前后的刹那,因为 有前后刹那的缘,现在识去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如果现 在识找不到的话,那么过去识和未来识是依赖着现在识而 有的,因此这两者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心去寻找之后也是 找不到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 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 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86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 也 , 世 尊 ! 如 来 不 应 以 色 身 见 。 何 以 故 ? 如 来 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 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 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 法。
87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 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 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 菩 提 白 佛 言 : ‚ 世 尊 ! 佛 得 阿 耨 多 罗 三 藐 三 菩 提,为无所得耶?‛
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 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
88
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 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 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 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 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 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 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 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 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 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89
要解脱的众生,解脱的作用如果是有自性的话是不 可能获得解脱的!自续派就很难去这么主张了,因为自续 派认为:“如同所看到般的这是存在的最基本的准绳,这 个不能破除,我们看到任何的东西是以他自己的力量形成 他的体性和作用,这一点是不能破除的。” 如果去寻找自力而有的时候叫做寻找胜义,但是唯 有中观应成派彻底的断除这种自性和自相的时候,才能够 完全断除实执所依,所以应成派所说的是非常强而有力 的。因此,在《中论》里面说到:“众因缘生法,我说即 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 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所以龙树菩萨所说的确 实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任何的错误! 如 果 你 们 对 空 性 有 兴 趣 的 话 , 就 要 好 好 的 去 学 习
90
《中论》,首先学第二十六品,然后学第十八品,再学第 二十四品,如果想要了解名识施设而有的话,那么再去阅 读第二十二品。 光是看一遍是不够的,光是看一百遍也是不够的, 要在边看的时候边思维,搭配着自己的经验去观察负面的 情绪怎么产生?最终才有办法彻底的相信:原来负面情绪 产生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看到事物是以自己的力 量形成自己的作用和体性,这一种的看法是错误的,实际 上未曾有一法有过自性、未曾有一法有过自相,才有办法 从心深处产生决定!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 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91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 王
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 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 时 , 世 尊 而 说 偈 言 : ‚ 若 以 色 见 我 , 以 音 声 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来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如来是由三密施设 而有,除此以外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的!具有自相的这 个执著所看到的一切,没有办法成为诸法存在的真相。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
92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 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 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 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
93
德。
“所作福德”指的是名言可被安立的福德,在名言 上虽然可以成立菩萨们做福德,但是从胜义的角度来讲不 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以胜义的角度而言是不受福德, 但是以名言的角度而言、以世俗谛的角度而言菩萨有做福 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 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 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 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94
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 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 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 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 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 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 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
95
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 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 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 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 菩 提 ! 若 有 人 以 满 无 量 阿 僧 祇 世 界 七 宝 持 用 布 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 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 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 观!
96
这句偈颂可以搭配着无常的解读来做结合,或者搭 配着“无我”的解读去做结合。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 大欢喜,信受奉行。
以上就念完了《金刚经》。我们平常都会念诵《般 若 经 》 , 在 念 诵 的 时 候 尽 可 能 的 在 念 诵 之 前 学 习 《 中 论》,来思维《金刚经》所说的内容,这么去念诵的话就 会获得无边的福报功德。仅是念诵《金刚经》的词句,经 说就可以获得无边的功德,更何况是了知内义之后再来念 诵呢?这就更不用说了。
97
98
佛法开示
幸福源自内心 在这世界上有一些人没有宗教信仰,(在这些人当 中)还有一部分人不但没有宗教信仰还反对宗教信仰,也 有一派的人是忽略了宗教的价值不关注宗教,还有一派的 人是有宗教信仰,所以基本上可以分三者。 无论是哪一种类别的人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大部 分的人会把幸福定义在生理层次上的幸福,可是有了宗教 信仰的话并不是以感官觉受的幸福为主,而是以心理层次 的幸福为主要追求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主流的宗教一直 都强调慈悲和信心的价值的原因。 像 慈 悲 和 信 心 就 并 不 是 感 官 觉 受 上 的 一 种 觉 受 而
99
已,而是心理层次上的一种觉受。因为当我们人遇到困难 的时候会觉得很无奈,这时候心灵就会透由信仰来寻找内 心的一种依靠。信仰的目的,以我个人来讲最主要是推动 慈悲,是由此才说的信仰。像是主张有造物主的这一派教 义而言,为什么要说造物主呢?最主要是将人类这颗慈悲 的种子发挥至最大的极限,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有宗教信仰的话他会随着内心的信仰而找到内心的依靠, 会有这个好处。 在有宗教信仰的信徒当中,就以教义而言是有不同 的教义,佛教的教义如同昨天所说的,佛一开始说到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说到了 “自净其意”呀,是去净化自己的心、调伏自己的心。净 化的方式、调伏的方式靠的不是祈祷或祈求,也不是依靠 信仰,而是透过观察真相的智慧!
100
那么这个洞察的智慧去洞察什么呢?调伏内心有什 么好处?不调伏内心的话有什么坏处?如果内心没有获得 调伏、没有获得净化的话,不要说获得将来的究竟利益 了,哪怕是当下也都没有办法获得安乐啊,而且不只是自 己,周遭的社区也会因由为调伏的心而造成了干扰或不 安。所以透过这种诸多的现象去观察,让我们知道这一切 灾难的现象最终都是来自未调伏的心,因此许下决定—— 要去让内心获得净化和调伏,这也是为什么佛非常重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句话的 原因所在。 “自净其意”的途径绝非透过祈祷、回向、发愿, 而是了解到这些灾难主要的因缘是来自哪里?最主要是来 自为调伏的心而产生!所以在古印度三千多年的文化当 中,都一直在强调让我们内心获得干扰者、具有这种作用
101
者叫做烦恼,烦恼会让内心没有办法获得调伏、没有办法 净化,这是佛在还没有出生在印度之前就已经有的概念。 而且在古印度的文化里面,说到了“自净其意”靠 的不是祈祷和回向,靠的是毗钵舍那和奢摩他修禅的方 式,这在古印度的文化里面就已经说到了,要“自净其 意”的话,就是要生起调伏负面情绪的对治力。以佛家的 观点而言,我们要知道调伏内心有什么好处?未调伏内心 的坏处是什么?这一点要反复的观察!所以在《宝鬘论》 里面说到:所要获得的暂时利益称为增上生,要获得的究 竟利益称为决定胜。无论是暂时的利益还是究竟的利益, 增上生和决定胜这两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一者是暂时性 的、一者是究竟性的。 决定胜就是绝对好的意思嘛,那么绝对好的原因是 什么呢?因为烦恼透过对治力彻底的连根拔除、断除的缘
102
故,再也不会产生烦恼了,所以是决定、殊胜,就如同昨 天所引用《中论》的偈颂“业烦恼灭故,名之为解脱”, 因为生起了烦恼的对治力,所以彻底的断除烦恼,烦恼绝 对不会再生起,即便有业,但业没有助缘去滋润,由此而 获得解脱,这个是究竟的利益、究竟追求的目标,又称为 究竟安乐。 为了能够成办这个究竟利益,靠的是什么?靠我们 的智慧去反复地观察真相,最主要是透过智慧来成办决定 胜的。我们人的身体是有这一个观察的能力,像畜生道的 众生不具有人脑般这么杰出的智慧,虽然非人和天道是有 这个辨别的智慧,但像人般的这个智慧是很困难的,所以 我们只能透过暂时的利益——增上生的方式,来确保我们 生生世世都能够获得如是完美的观察智慧,最终才能够成 办究竟的利益——决定胜。
103
首 先 我 们 要 让 自 己 确 保 能 够 获 得 增 上 生 , 不 只 是 (能够获得暇满的)后世而已,而且在今生也能够快快乐 乐的、有意义的、幸福的度过这一生。有时候我们把增上 生解读为后世的利益,但不止是后世,因为现世就是增上 生,所以我们要让内心保持平静的状态,而来成办暂时的 利益和究竟的利益。 如果你的心受到烦恼的干扰的话,那么你是没有办 法成办这个暂时和究竟的利益的,像你的内心正在生气的 时候叫你去思维菩提心这是很困难的,于是你会想要转过 头连看都不想看他一眼,所以先要确保内心的平静才有办 法去思维这些法义嘛,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内心平静 的原因。 在成办内心平静的时候,也可以透过世俗伦理这种 与宗教信仰无关的方式来思维,这时候可以搭配着科学的
104
一些观点来思维。在宗教的教义里面,有一些的内容是极 隐蔽分的,是有的,必须要透过第三者的说法才来相信。 但科学家所说的是根据我们所看的而来做解说、做研究 的,所以引用科学的佐证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在这世界上科技发展的缘故,所以在二十世纪 末之前科学家最主要所研究的对象是针对色法物理来做研 究的,可是从二十世纪末起科学家慢慢的对心识为何产生 了兴趣、产生了关注,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初嘛,在科学家 里面对于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了,我相信在二十一世纪中 期和后期一定会有更多的科学家想要去关注心识的论述。 无论你有没有宗教信仰,即便你不想到前世、后世 的问题,如果你的内心是平静的话,那么你的内心会更加 的快乐,你的身体会健康,你个人会幸福,你的家庭成员 也会随着你的幸福而幸福,而这个家庭会影响到整个社
105
区,让社区更加的平静、和平、安宁,这个就是宇宙性的 责任感,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负起的一个责任。所以 让今生活得有意义,让后世也能够获得增上生。
增上生与决定胜 在古印度的宗教信仰里面说到了业果,由好的业成 办好的果、由坏的业成办坏的果,如果要想有好的果,那 么靠的不是祈祷,而是要自己去造(好的)业。如果你主 张有造物主的话,那么你只要对造物主祈祷,好好的专注 的回向、发愿就可以了。但是有一派的教义是认为一切都 是来自于业果、因果,所以我们要成办暂时的利益和究竟 的利益的话,究竟的利益分两者——一者是为了个人的解 脱、一者是为了一切有情众生而成办一切无上菩提,所以 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有三者。
106
如果我们今生好好的以平静的心累积善业的话,那 么我们后世绝对会获得增上生的,所以只要好好的度过有 意义的人生,尽量去帮助他人的话,不但今生的利益可以 随顺的成办,后世的增上生也可以随顺的成办。如果我们 的目标是为了究竟的决定胜而去行善的话,那么这些暂时 的利益也都可以随顺的成办的。 这 也 是 为 什 么 提 婆 菩 萨 在 《 四 百 论 》 里 面 说 到 了 “先遮遣非福
中应遣除我
后遮一切见
知此为智者”
的原因!“先遮遣非福”,初学者首先要做的是遮遣非福 的恶业,如果这么做的话,不只今世会获得安乐,后世也 能够获得增上生。“中应遣除我”,为了能够让自己获得 解脱、获得涅槃,我们必须要去除获得涅槃主要的障碍— —我执,以三学的方式、尤其是以三学中的慧学的方式— —生起空正见的方式断除我执,来断除轮回的主要根本,
107
而去获得涅槃和解脱。 “后遮一切见”,如同昨天所说的,空正见是可以 对治烦恼障的,可是如果空正见要去对治所知障的话,为 了能够让空正见成为圆满一切目的、圆满一切意义的空正 见、俱胜诸相的这个空正见,那就必须要以菩提心为后盾 形成强大的福报资粮来对治所知障。所知障有不同的解 读,但是有一派的解读为所知障是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 若是要断除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首先习气的安置者—— 烦恼本身要先断除啊!如果要让我们除了对治烦恼障以外 还要对治所知障,要让自己的心续上生起俱胜诸相——具 足所有功德的这个空正见,来对治所知障的话,那就必须 要有菩提心为后盾的情况下才有办法做到,这个叫做“后 遮一切见”。如果按照这种的次第来修行,那么绝对能够 成办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利益、圆满一切暂时和究竟利益,
108
因此“知此为智者”,这才是智者的做法。 “ 先 遮 遣 非 福 ” 的 这 个 “ 非 福 ” 通 常 指 的 是 十 恶 业,十恶业里面的邪见搭配着各个信仰的教条的不同而会 形成不同的解读,除此以外像是偷盗、邪淫、妄语、两 舌、恶口、绮语、占有他物的贪、想要伤害他人的嗔,这 前九者的恶业几乎是所有主流的宗教都要去排斥、都要去 防护遮止的。当然就邪见这一点而言会有不同的说法,像 是主张有造物主的这一派,如果你不承许有造物主的话那 么他认为这就是一种邪见,这是另外一种解读,除此以外 的杀生、偷盗、邪淫等这些恶行都会被避免,都是需要去 防护的一个教条。
最主要的是定学 如果我们好好的去实践世界上主流宗教的这些教条
109
的话,那么我们后世是可以获得增上生的,这没有错!但 是如同昨天所说的,如果你要获得灭谛功德和道谛功德所 摄的解脱、所摄的涅槃,那么皈依的对象就只有佛、法、 僧三宝了。 灭谛的意思,就是彻底的永远的断除或灭除烦恼及 烦恼的种子的灭功德,这个叫灭谛。为了追求这个灭谛所 修的道,这种现证空性的现量称为道谛。由灭、道二谛所 摄的法宝是我们的正皈依,为了能够让自己成办这个暂时 和究竟的利益,我们要修的是(戒、定、慧)三学。 在三学里面最主要的就是慧学,慧学又可以分了解 世俗的智慧和了知胜义的智慧,在这两者里面最主要的智 慧是了知胜义的智慧。为了能够生起这个了知闻所生慧、 思所生慧、修所生慧中的胜义的修所生慧的话,必须要生 起缘空的毗钵舍那才有办法,而这之前要先有奢摩他,所
110
以说到了在慧学之前要先有定学。定学之所以能够成办, 靠的是正知的维持,靠的是反复的提醒自己,以忆念让自 己的心专注在某个所缘境上,不要产生任何的动摇和散 乱,以正知来观察我们心识现有的状态是否已经被动摇还 是专注当中,以正知和正念来帮助我们成办定学。 一开始能够让我们去训练正知和正念靠的是戒学, 就是让我们知道我们身、语的行为,哪一些是妥当的、哪 一些是不妥当的,这个首先要去了解,了解之后以正念去 抓住,不要忘记,然后再透过正知反复地去观察:我们正 在做出这样一个身、语动作的时候,这个身、语的行为是 否符合戒律里面所说的?所以是以正知去观察、以正念去 忆念我们所要守的戒条为何。当正知发现到如果我们做出 不妥当的或违背戒经里面所说的行为,那么再去防护自身 不去造作或继续造作这些的恶行。
111
所以“中应遣除我”这个决定胜的“我”,靠的是 “无我”的智慧来断除,除此以外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也 是为什么《释量论》里面说到了“慈等愚无违
非极治罚
过”的原因,慈悲等虽然是非常好的善心,比如菩提心是 一个不可思量、不可计数的一个功德善心,但是它跟愚痴 无明并没有正相违,因为它们的所执境上并没有相违啊, 慈悲等虽然具有强大的福报,但并没有办法直接的对治无 明等过失,没有办法直接的对治,为什么呢?因为愚痴无 明的这个我执,他最主要所执取的是事物的自性有,但是 空正见——了知空性的正确的见解,他是缘同一个境而来 深信无有自性、无有自相。然而,一者缘同一个东西认为 有自性、有自相,一者缘同一个东西认为其事物是无自性 的、无自相的,所以是在所执境上产生了正相违。所以如 果 要 断 除 我 执 的 话 , 唯 一 的 对 治 力 只 能 透 过 了 知 “ 无
112
我”、了知空性的正确的见解才有办法。 “后遮一切见”这句话如同刚刚所说的,这时候就 要搭配着菩提心和大慈悲心等来辅助空正见,阿底峡尊者 根据这个内容而来说到了下士夫、中士夫、上士夫这三士 道。 《四百论》里面的“先遮遣非福”这句话,在《宝 鬘论》里面是透过十六法来让我们获得增上生,就是“十 善道”之后再加“禁酒”、“断邪命”、“断伤害”,像 是杀生、偷盗等十恶业里面的伤害这个之前已经有了,像 是我们想要欺骗别人的这种想法总之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的 行为,“对父母亲孝顺、对长者尊重而来服侍他们”,像 是到养老院去尽可能的去帮助这些老弱妇孺等,像是医院 的医护人员去帮助病者等,“以尊敬心去布施”,通常我 们在布施的时候觉得自己比较高大,所布施的对象比起自
113
己来很渺小,自己为主要而他人为次要,之后再去行布 施,这种的做法是错误的,应该以尊敬的心态来布施,要 把布施的对象视为比自己重要再来布施给他人,如同朗日 唐巴所著作的《修心八颂》里面所说的,自己永远在他人 之下、他人永远在自己之上,要以这种尊敬心而来行供养 (布施)。透过《宝鬘论》里面所说的这个十六法而来 “先遮遣非福”,如果这么做的话今生也可以活得很有意 义,而且还可以将周遭之人转为我们真心的朋友,让我们 的今生过得更加的幸福,不止如此后世也可以确保让我们 获得增上生。 成办了“先遮遣非福”之后再“中应遣除我”,印 度的婆罗门教认为身心为次要、“我”为主要,掌控或操 控身心的“我”是绝对有的,不止如此身心以外还有一个 “我”,所以产生了常一自主的“我”,会更加的强调了
114
“我”的存在,而且去添增了遍计我执。 佛家是不说有这种“我”的,不但断除了常一自主 的 “ 我 ” , 即 便 是 俱 生 所 拥 有 的 一 个 好 像 身 心 为 次 、 “我”为主的这种我执,即便是昆虫也会有的这种我执, 当 我 们 说 到 “ 我 ” 的 时 候 — — 我 的 身 、 我 的 心 ……, 会 觉 得好像背后有一个控制者或者是身被心所控制,身和心是 谁拥有的?是身和心的主宰者“我”在后面。我们在无寻 无找当中有时候会觉得一个“我”的想法,这种“我”的 想法会觉得他是一种身心的主宰者,会觉得他是在背后操 控身心的一个体性,我们会自然的产生这种的想法。
以智慧缘菩提、以慈悲缘众生 如同《入中论》里面所说的“最初说我而执我 言我所则着法
如水车转无自在
次
缘生兴悲我敬礼”,如
115
是的思维“无我”的时候才会对众生产生悲悯心,因为一 开始想的“我”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强烈的独立自主的 我执,由此而来形成了“我的亲友”、“我方”、“他 方”,而去对“自方”产生强烈的贪,假设对自方产生障 碍的时候,就会把障碍的制造者视为“他方”而产生嗔, 所以为了能够获得决定胜,而说到了必须要断除我执—— “中应遣除我”! 因为藉由好好思维“无我”而知道我执是可以被断 除的缘故,所以我们才会想要获得解脱嘛,如同宗大师在 《三主要道》里面说到了“四大瀑流猛漂激 挣脱
既入我执坚铁网
业绳紧缚难
复被无明大闇蔽”,我们被生老
病死这四大瀑流所漂激的带走,除了被四大瀑流所漂激以 外,于此同时如果我们有办法游泳来脱离的话那还可以, 但是不行啊!我们还被业绳紧缚难以挣脱,手脚都被绑住
116
了不能动弹,如果这时候是白天的话说不定还比较安心一 点,但不是的——既入我执坚铁网、复被无明大闇蔽,是 透过这种的方式来思维出离心的。如果以这种的方式去思 维自心的话,那就生起了出离心;如果以这种的方式去思 维他人身上所遭遇的痛苦的话,就会生起悲悯心。这个就 是上根者生起或修学慈悲的方式! 所以由此让我们知道受到了真实执著的欺骗、受到 了真实执著的伤害,欲断除真实执著除了空正见别无他 法,(透由灭道二谛)让我们知道涅槃是存在的,以自己 的经验真正的相信灭谛是存在的时候,往上看我们就会相 信导师释迦牟尼佛现在所拥有的断证的功德是自己可以成 办的,这个叫做以智慧缘菩提。 在这个同时以慈悲缘众生,为了修学菩提心说到了 以“七因果”的方式来修行,或者是以“自他相换”的方
117
式去修行。对于上根者而言学习“自他相换”会更强而有 力,“自他相换”的口诀最主要的依据是《菩提心释》和 《 宝 鬘 论 》 , 依 据 这 个 论 著 寂 天 菩 萨 写 了 《 入 菩 萨 行 论》,寂天菩萨的著作分《集学论》和《入菩萨行论》, 但最主要的还是《入菩萨行论》,如果你们好好的去学习 《入菩萨行论》的话对菩提心的修持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入菩萨行论》的十品中,第六品忍辱品你们要 好好的去看、好好的去学习,因为在第六品中说到了嗔心 的过失为何,说得非常详细,而且说到了忍辱的功德是什 么,所以第六品说得非常好!藉由思维了第六品的缘故, 慢慢的会觉得:我可以把仇敌视为是我应该珍惜的对象, 正是因为有了仇敌、有了讨厌的对象我才会有生气的机 会,有了生气的机会之后我才能够去修学忍辱,如果没有 修学忍辱的机会,那么我的慈悲是永远不会有任何进展机
118
会的,我的慈悲只是表面的一种说法而已! 库努喇嘛仁波切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以前 在拉萨某个转山绕塔的地方有个人正在修行,有位转山者 正好路过,他很好奇地询问:“你在这儿干嘛?”修行者 回答:“我正在修忍辱。”这位转山者可能故意想要刺探 一下他,于是就是冲他嚷道:“那么你去吃屎吧!”原本 很平静的坐着的这个修行者听后非常生气,立刻反讥说: “你才去吃屎呢!”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修学忍辱必须要遇到 一个生气的机缘才有办法修学啊,我们没有办法对佛修学 忍辱,我们没有办法对善知识修学忍辱,要修学忍辱的话 就必须要有一个讨厌的人存在,如此我们才有办法修学忍 辱,这个就是《入菩萨行论》所说的,说得非常好,所以 一旦有讨厌的人出现或有仇敌出现,这正是值得我们去珍
119
惜的机会! 第八品静虑品也要好好的去学习,因为静虑品里面 说到了“自他相换”的内容,在这一品里面很详细的说到 了爱我执的过失和爱他心的功德,而且以诸多的比喻和理 由来对治爱我执,让我们的爱我执毫无招架之力,这种的 说法是非圆满和殊胜且不可思议的!所以第六品和第八品 这两品,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去阅读。 《入菩萨行论》已经译成俄罗斯文,第六品和第八 品这两品你们一定要好好的去学习,会对你们很有帮助。 即便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这两品也要好好的学习,会让 自己的心减少烦恼,会让我们的内心获得更多的平静。这 跟前后世一点关系都没有,既不需要去讲解后世解脱、也 不需要去讲解涅槃的问题,即便是为了今世内心的平静, 我们也应该去学习这两品的内容。
120
同样的,基督教徒、回教徒、犹太教徒去学习忍辱 品和静虑品,里面会根据佛教的一些教义而来说出理由, 但从基本上来讲、从整体上来讲都是大家(主流宗教)可 以共同承认的理由,如果你很容易生气,那请你好好的去 阅读《入菩萨行论》的第六品。之所以我们会很容易脾气 暴躁、很容易生气,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把自己看得太 重,这时候要好好的去学习第八品,来减少爱我执。无论 你有没有宗教信仰,主张有造物主的如果学习这两品的话 会对你很有帮助,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去学习这两品的话也 会对你有帮助,当然拥有佛教信仰的话更是如此。 具有十品的《入菩萨行论》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 的一部非常好的论著,第九品里面说到了许多破他宗、立 自 宗 、 反 他 驳 的 这 个 论 述 , 为 了 要 好 好 去 了 解 ( 第 九 品 ) , 首 先 必 须 要 去 学 习 《 中 论 》 、 再 去 学 习 《 四 百
121
论》、再去学习《入中论》,如果不了解这三部论著的 话,那么《入菩萨行论》第九品的理解就会很困难。 除此以外像“菩提心的利益”等品章这是比较简单 的,但最主要的还是我刚刚所说的第六品和第八品,要好 好的去阅读!为了能够成办“后遮一切见”的缘故,所以 我们要去学习《入菩萨行论》的第六品和第八品,而去成 办“后遮一切见”。 这以上我要讲的重点,就是透过这一种的方式,慢 慢的从下至上,就像我们在进行训练或运动的时候要从下 慢慢的往上爬,不可能一步登天嘛,我们光是觉得菩提心 很好这是没有用的,是需要一年复一年、十年复十年,坚 持的去观想,有系统的去学习和观想,才有办法让内心获 得改变的。
122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
造论
《般若经》的内容如同刚刚所说的,主要是以显义 空性和隐义现观道次第为主,在宗喀巴大师的著作当中, 以《金蔓论》来讲最主要是《现观庄严论》的解释,搭配 着《现观庄严论》不同的二十一部的解释而来写下的著 作。 但是,宗大师前半辈子的著作跟后半辈子的著作比 较起来是有一些差异的,因为前半辈子所撰著的著作并没 有圆满正见,还没有证悟空性、通达空性的缘故,所以会 有些不同的写法。宗大师后半辈子所写的著作,像《正理 海》、《广论》的“毗钵舍那”、《略论》的“毗钵舍
123
那”、《辩了义不了义善说藏论》、《入中论》的《善显 密义疏》等,这些著作是属于通达空性之后的著作,真的 是非常不可思议,写得非常好! 以我个人来讲,之所以对空正见有所感受,靠的也 是这些的著作,当然最主要的根本还是龙树菩萨的《中 论》为主要的依据,再搭配着这些为补充,反复的去思 维,每一天都去观察,每一天都去思维这方面的内容,慢 慢、慢慢的实执所依就会被摧毁。 宗大师广闻中观,而且对中观非常有兴趣,一开始 在噶东的时候是会看到文殊师利,而且也问文殊师利一些 有关空性的问题,宗大师问:“我现在对空性的理解,到 底是自续派的还是应成派的?”于是文殊师利菩萨直接回 答说:“你现在对空性的理解,既非自续派、也非应成 派,你要好好的做集资净障,而且你要好好的去学习龙树
124
父子的著作,(文殊师利菩萨针对宗大师又讲了一些空性 的论述,请他好好的去思维,)对与主尊无二的上师做祈 请而来好好的学习大教典,你在不久的将来会证悟空性、 精通空性。”文殊师利菩萨对宗大师这么说。 那时候宗大师会对弟子讲法,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就 说:“这个先搁置一下,你域噶这个地方苦行,做集资净 障,学习大教典。”宗大师说:“我对大众讲课会给他们 带来帮助,如果放弃了现在的讲课而跑去苦行的话,难道 我的弟子们不会伤心吗?不会批评吗?”文殊师利菩萨就 回复说:“如果别人批评的话你就修忍辱,至于你要继续 教书还是去苦行,对教法哪一个利益大?你不知道我知 道!”文殊师利菩萨就这么说。 于是宗大师就进行了很严肃的苦行,在苦行的同时 也认真学习龙树菩萨的著作和《佛护论》,当然有不同的
125
说法啦,有一些是说到第十八品的第一句偈颂文的时候宗 大师生起了证空的比量,但是有另外一个解释,至于到底 是怎么一回事这就很难确认了。总之宗大师后来精通空 性,如同宗大师在《圣道三要》里面说到了“现见缘起全 不诬
即灭实执去境相
若时同时非更迭
乃圆成正见观
察”,而且如果有相无法除有边、无相无法除无边的话那 就并没有办法圆满正见,所以宗大师透过集资净障的苦行 并且去学习《佛护论》之后圆满了正见,于是对佛、世尊 生起了不共的信心,非常欢喜佛所说的教法而写下了这部 《缘起赞》。
南无咕噜曼殊郭卡雅
1. 由 见 宣 说 何 等 法
智者宣说成无上
126
胜者见诸缘起法
垂示教诫我敬礼
一 开 始 先 说 到 了 《 中 论 》 的 礼 赞 文 “ 不 生 亦 不 灭 不常亦不断 灭诸戏论
不一亦不异 我稽首礼佛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
诸说中第一”,《中论》在一开
始的时候就破除了灭等八法,灭等八法如果去观察它的作 用和性质从哪里产生?去寻找之后是完全找不到的,所以 而说到了破除灭等八法。了解这种深奥的真谛,而来为众 生讲解的就是导师释迦牟尼佛您,于是说到了“诸说中第 一”,而去礼赞。 破 除 灭 等 八 法 的 主 要 理 由 是 什 么 呢 ? 龙 树 菩 萨 在 《六十正理论》里面说到:“因为缘起的关系而破除了自 性,宣说缘起性空的讲者我在此对您做敬礼!”因为缘 起、因为完完全全的观待和依赖,所以寻找之后是找不
127
到,并没有任何的作用和体性是以自己的力量而形成的, 因为是缘起所以是有的,并不是没有! 觉那喇嘛仁波切在他的《间杂赞》里面说到:“因 为‘缘’,所以并非以自己的力量所形成;因为‘起’, 所以并非否定、并非没有。”因为“缘”,所以不是真实 有,并非我们看到般的那么真实。我们无论看什么的时 候,一切的事物都是以它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力量” 与“缘起”这两者就是相矛盾的,“缘”的意思就是观待 他者才能有嘛,但我们的看法是以自力的力量所形成的。 所以“缘”字破自性、“起”字破断边,并非没有,是 有,可是有的方式并非如同我们看到般的这么真实——事 物是以自己的力量所形成,并不是如此!我们看到离一离 异的正因或者金刚屑因,最主要是以破除为主;但缘起因 并非是以破除为主,它是破除和名相上的成立、施设而有
128
的成立这两者并肩进行的。 请看宗大师《缘起赞》的第一句,“由见宣说何等 法
智者宣说成无上
胜者见诸缘起法
垂示教诫我敬
礼”,由于见到何法、某法,以现证见到的缘故,而能够 获得无上证悟、无上证量;而且诠释这方面内容的时候, 他所说的法会成为无上的说法,那么这个法是什么呢?就 是缘起法!
2. 世 间 所 有 诸 衰 损
其根乃为无明闇
由何观照能还灭
是故宣说缘起法
为什么缘起很重要呢?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 是为了解除众生的痛苦根本而说,都是为了能够断除众生 的痛苦而说;而且这种的断除并非是当下的压服而已,一
129
切痛苦的根本最主要是来自于无明,所以佛所说的一切都 是为了断除烦恼的根本——无明而说的,靠的是缘起性空 的智慧来断除,因此而说到了缘起法。 “无明闇”是一种心识,无明分对真相的不了解和 对真相的颠倒执著两种,在此的无明根本指的是对真相的 颠倒执著的这个无明,既然它是颠倒执取真相所产生的无 明,那么就代表只要了解真相的话这个无明就可以被消除 了,因为真相永远存在嘛。了知真相的空性智慧的这个正 见跟无明的根本,这两者是所缘一处但所执正相违,所以 可以相互对治,这也是如同经论里面所说的一切的烦恼都 是属于客性、暂时性的原因。 而且我们本身的心识当中就具有了知事物的能力, 这是本来就有的!一切的烦恼、负面的情绪最终都是来自 于对真相的不了解,而了知真相的能力在心识上本身又存
130
在,而且真相永远都是存在的,所以无明永远都有对治力 可以去对治净除,由此而说到了净觉。 净 觉 就 是 佛 的 意 思 , 佛 的 藏 文 叫 做 桑 结 , 桑 是 净 化、净除的意思,一切的负面情绪最终都是来自无明,无 明是可以被净化的,无明是绝对有对治力可以被去除的, 一旦被净除之后我们就能够觉悟一切,因为净化了所知 障、净化了烦恼障,所以原本心识了知事物的能力就能够 发挥到极致、就能够获得最究竟的觉悟,佛——桑结之所 以能够成办,最主要也是因为缘起空性而来让我们相信他 的一个真实存在。 如果我们讲“空性”一词的话,那只是大家一般的 说法而已,但在此讲的不是“空性”一词,在此讲的是 “缘起性空”,这就是不共的说法了!像是唯识和自续派 都说空性会断除烦恼的根本,这是大家都共同所说的,可
131
是因为缘起而说性空、因为性空而说缘起,这是唯有名言 上认为无有自相的中观师才这么说的!了知缘起的正见它 并没有直接的断除实执,可是因为了知缘起的缘故而了知 了无有自性,了知无有自性的话就直接对治了自性的执著 了。
3. 尔 时 具 足 智 慧 者
如何由心不了知
世尊圣教之心要
即诸殊胜缘起道
佛在初转四谛法轮的时候说了诸多教法的要义,但 最究竟的要义就是一切烦恼的主要的对治力就是了知空性 的正确的见解,这个就是佛所说的教义的最主要的精髓。
4. 如 是 故 于 依 怙 尊
称扬赞叹多门中
132
除说缘起妙法外
何得余法更稀有
5. 经 由 彼 彼 相 依 缘
宣说彼彼自性空
离此教授更何有
希有妙善胜教诲
依缘而起的意思是什么呢?缘起可以分因果缘起, 这是所有佛教宗义师都讲的;另一个层次是依赖着支分而 有的缘起,这是自续派所说的,像说到离一离异的正因的 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应成派不共的说法是依赖名识施设而有的缘起,仅 此而已的缘起,仅是依赖着名、识所施设而有的缘起。像 是说到了果从因所生、果依赖着因而有、果观待着因而 有,其实因也是观待着果而被安立为因的,因为会生果的 缘故所以我们将此法取名为因嘛,但是仔细去想的话:因 时没有果、果时没有因,果时因已经灭了,虽然是如此,
133
可是因为将来会生果的缘故在此将此法取名为因的,不止 果观待着因而有,因也观待着果而被成立为因的。 同样的作者、作事、作处也都是一样的,有了作者 而去说作业、有了作业而去说作处,都是互相观待而有 的,除此以外作者好像是一个独立个体,由此再来做出作 业、由此再来安立作处,这是不成立的。这些都是互相观 待而被名识所施设,仅此而已!在无寻无找当中好像会觉 得都是一个独立个体,从他境上而产生了作用和性质,但 实际上仔细去寻找的话一切性质和作用都是找不到的。 像在这个会场里有上千个人,我看到你们每一个人 的面孔都会觉得很真实的从你们那里而有让我看到,但是 仔细的去寻找之后,我只能看到你们的身体,我看不到你 们的心啊!而且你们到底是在哪里?你们是在头上?手 上?脚上?这样去寻找的话是找不到的,撇开头、撇开
134
手、撇开脚找不到身体呀?而且所谓的手也是由手掌、手 指等的和合体才叫做手的,除此以外若去寻找之后也是什 么也找不到的,在《入菩萨行论》里面也这么说到,寻找 之后也什么也找不到。而且所谓的手指也是由三节指骨和 合之后才能够被找到的,但是去寻找之后即便到了一个很 细微的粒子的状态也是找不到的。所以我突然间看你们三 四千人的时候,会觉得很真实的从你们那里呈现让我们看 到,如果我的看法没错的话,确实你们要如同我看法般的 这么真实的存在,如果真的是这么存在的话寻找之后应该 要找到才对,可是找不到啊! 身体去寻找之后找不到,心去寻找之后也找不到, 因为心有不同的前后的刹那,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心? 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虽然心并非是色法,可是因为依赖 着续流而有的缘故,如果分续流的前端和后端的时候是寻
135
找不到的,所以心寻找之后找不到、身寻找之后也找不 到。我现在能够产生这种的看法,是在无寻无找当中而产 生的作用,除此以外不被如此而满足而想要从境上去寻找 的话,是完全找不到的,因此无有自性,并非以自己的力 量形成自己的作用和体性,无自性的意思是这样,像是在 《 三 摩 地 王 经 》 (月 灯 三 昧 经 )里 面 说 到 了 “ 何 故 缘 生 而 无 生
于此无能有深信
何者依缘故说空
何者知空不放
逸”。
6. 于 法 生 执 诸 愚 夫
坚固边执紧系缚
缘起练达彼即是
尽断戏论网之门
觉得因好像是固定性的从它那里而产生,果好像也 是固定性从它那里而产生,觉得身体也是如此,这些的执
136
著是透过缘起——因为缘起、因为观待而破除。
7. 此 教 于 余 未 能 见
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
犹如野干呼狮子
8. 希 有 大 师 希 有 依
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
于彼大师我敬礼
9. 恒 作 饶 益 众 生 者
为利众生故宣说
教法心要性空理
无与伦比决定因
10. 若 即 缘 起 观 待 理
若见彼无或相违
于此世尊圣教法
如何而能趣明了
了解教法心要的这个缘起性空的最好的道理就是缘 起理,这个最好的道理对说实派而言,他觉得:因为因果 缘起,所以因就在那里、果就在那里,并非名识施设而
137
有、并非果依赖着因而有,而说到了因的决定性、因的自 性,因为因果缘起所以因是有自相、因是有自性。 对这一派的论师,如果说到了“有法,因无自性, 缘起故。”的时候,对他们来讲会产生相违因。不成立因 是对外道而言,认为有常一自主的“我”、或者是认为享 受者的“我”、是身心以外的“我”,对他来讲是没有办 法成立的,所以“若见彼无或相违”,“无”字的意思就 是不成立因、“相违”的意思就是相违因。
11 . 世 尊 承 许 若 时 见
空性即是缘起义
能作所作与性空
彼此相顺不相违
因为缘起和观待,所以才无有自性;若是有自性的 话,那又何需缘起和观待呢?
138
12. 反 之 若 见 彼 违 反
空则作用不成立
若有作用则无空
堕落苦恼深险处
13. 故 于 至 尊 教 法 中
极赞观照缘起法
彼非一切毕竟无
亦非一切自性有
14. 无 待 犹 如 虚 空 华
是故不依观待无
自性若有彼成时
便与因缘相待违
如果有自性的话,《中论》里面也说到了:“如果 事物是有自相性的话,那你等同认为诸法并非由缘起而 有。”自性就是究竟性嘛,这是它的自性、这是它的本性 的时候就代表它无法改变的意思,如果是它的究竟性、是 它的本性的话就没有办法改变了。
139
15. 是 故 舍 离 缘 起 法
更无存有少许法
是故舍离自性空
亦无存有少许法
由“缘”字,断除了常边;由“起”字,断除了堕 边。
16. 诸 法 若 是 自 性 有
则说涅槃不堪能
及诸戏论无除灭
因由自性无灭故
17. 是 故 于 诸 智 者 中
发出广大狮子吼
数数宣说离自性
妙善说法谁能难
18. 宣 说 无 有 少 自 性
及依此故而生此
一切安立皆成立
此二不违相和顺
19. 因 由 缘 起 正 因 相
宣说不依二边见
即此善说能成立
尊汝圣言无上因
140
由缘起而来了知中道。
20. 凡 此 皆 是 自 性 空
缘此是故此果生
缘起性空二决定
无碍相互为助伴
21. 除 此 更 有 余 何 法
至为稀奇甚难得
以此道理赞至尊
成就赞叹非由余
龙 树 菩 萨 在 《 菩 提 心 释 》 里 面 说 到 了 “ 稀 有 甚 稀 有、奇有更奇有”。
22. 若 为 愚 蒙 所 役 使
而与世尊成仇隙
彼于无有自性声
无法堪忍有何奇
23. 若 于 世 尊 语 藏 中
受行珍贵缘起法
141
无法堪忍空性吼
我说此乃为奇有
如果不主张缘起的话,那破除自性是做不到的这一 点,对他们而言是没什么好稀奇的;可是破除自性的最好 的理由——缘起,你明明承许、你明明主张,却又认为缘 起有自性的这一点真的让我觉得很惊讶。
24. 无 有 自 性 引 导 门
无上缘起即为彼
若是因由缘起名
而反执为有自性
25. 于 今 有 何 妙 方 便
引导彼等众生趣
圣贤善趣之津渡
无比至尊欢喜道
26. 自 性 无 待 无 造 作
缘起观待与造作
如何能于一事中
二者和顺不相违
142
自性的意思就是不缘起、不观待,无法被其他的因 缘所造作;缘起的意思,就是观待和造作。
27. 是 故 说 诸 缘 起 法
本来远离其自性
虽彼仍现有自性
此等皆是如幻事
28. 说 如 至 尊 之 教 法
无有敌者能兴难
并能如法寻过失
善巧通达即由此
确实是如此!中观师——像是龙树父子等在《四百 论》、《佛护论》、《入中论》内义的解释《入中论》及 其自释、《显句论》,这些论典互相搭配着来看的话确实 如此。
29. 若 谓 何 故 由 宣 此
于今可见不可见
143
远离增益妄执着
及诸灭损过愆故
30. 缘 起 道 之 正 因 相
见尊说法无能比
由此证知尊余法
亦为定量起决定
31. 观 见 如 义 妙 善 说
若有随学于至尊
一切衰损悉远离
灭众罪愆根本故
32. 因 由 背 离 尊 圣 教
虽久依靠疲苦行
后后诸过仍召唤
我执邪见坚植故
33. 希 有 难 得 诸 智 者
善达此中二分别
是故尔时于世尊
心髓深处何不敬
34. 纵 于 世 尊 汝 语 义
能获少许决定者
此尚能与最胜乐
况尊众多贤善语
35. 呜 呼 愚 蒙 坏 我 慧
于此胜妙功德聚
虽曾长久皈依之
未知功德微少许
36. 临 命 终 时 日 西 山
生命相续未没际
144
能于至尊略生信
想此信心亦善根
37. 宣 说 言 教 当 中 缘 起 说
般若智慧当中缘起智
二如世间一切胜王者
世尊善达非余所能知
导师释迦牟尼佛是宣说缘起、无自性的最殊胜的导 师,如果有一个人跟我们说所看到的并非是真相的时候, 那么我们会觉得很奇怪——你到底在说什么?但是导师释 迦牟尼佛这么的引导,除了会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一种很新 奇的说法之外,如果我们仔细去解剖分析的话,了知其意 的时候我们真的会减少负面情绪! 库努喇嘛滇津坚赞曾经说到,“业烦恼灭故 为解脱
业烦恼非实
名之
入空戏论灭”的这个“入空”一
词,搭配着梵语这个原始的解读可以分“入空戏论灭”和 “依空戏论灭”两种,“入空戏论灭”的话就是灭谛、
145
“依空戏论灭”的话就是道谛,所以这句话里面已经诠释 了完整的四谛的内容。
38. 尽 尊 一 切 所 垂 教
唯依缘起性而转
彼为涅槃解脱故
尊汝无不趣于寂
“尽尊一切所垂教
唯依缘起性而转”,导师释迦
牟尼佛一开始在戒经里面说到要如何穿著法裙,转法轮之 后又说到了四谛十六行相,像里面一开始说到“无常、 苦、空、无我”,最终都是为了使弟子们了知缘起性空而 说的。 而且导师释迦牟尼佛自己能够圆满道证的功德,也 是透过了缘起空性的思维而去圆满究竟的道证功德的,所 以导师释迦牟尼佛以他自己的觉受来讲,最好的法门就是
146
菩提心和空正见这两者。像是《入菩萨行论》里面所说的 “多劫佛深思
见此最饶益”,而且在讲解四圣谛的时候
也说到了“无常、苦、空、无我”,而去让弟子们打开慧 眼,开始对“无我”的概念有所认知。 “ 彼 为 涅 槃 解 脱 故 ” , 也 是 为 了 解 脱 和 涅 槃 的 缘 故;“尊汝无不趣于寂”,最终都是为了使弟子们能够获 得解脱和寂静,而来说缘起空性的。
39. 善 哉 世 尊 之 圣 教
任随至于谁耳道
彼皆趣入寂灭故
尊教何人不敬持
空性的论述就是“无我”的见解,在“无我”的解 读上龙树菩萨说是无自性,月称菩萨对无自性的内容做了 解释,这些的内容仔细去思维的话确实如同下面第四十句
147
所说的“降伏一切诸怨敌”!
40. 降 伏 一 切 诸 怨 敌
远离前后互相违
能与众生二利事
于此圣教我生喜
以说实派的立场而言,说实派说:“你破除自性、 破除自相的话,那么四圣谛将没有办法被安立。”如同第 二十四品里面所说的说实派做出了这种的反驳,于是在 《中论》里面说到了:“(说实派)你是因为不了解空性 的意义、空性的目的和内容而产生的问题。”于是(中观 派)做出了反驳。 说实派所说的一切理由(和对中观派的反驳)是没 有依据的、是没有理由的,他们认为自己所看到的自相这 是不能被破除的,于是而产生反驳的。可是中观是认为在
148
名言上不应该有自性、不应该有自相,而且一切的体性和 作用都是在名识施设当中抽象化的存在,就能够坦然安 立,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种论述!因此“降伏一切诸怨 敌
远离前后互相违
能与众生二利事
于此圣教我生
喜”。
41. 世 尊 为 欲 求 此 故
经于无量俱胝劫
数数施舍诸身命
及诸亲爱受用等
42. 由 见 此 法 殊 胜 德
如同铁钩引诸鱼
善诱世尊心续法
无缘亲从世尊闻
43. 自 恨 善 根 甚 微 劣
而由彼之忧恼力
我意终不暂舍离
如同母意随恋子
44. 忆 念 于 此 尊 宣 时
相好胜妙极晃耀
光网周遍作围绕
大师清净妙梵音
149
45. 追 想 如 是 作 宣 说
能仁善妙身相影
历历显现于意中
即如月光治热恼
46. 于 此 稀 有 殊 胜 教
诸多无智愚昧者
周遍纷然起相诤
有如跋缚兔丝草
导师释迦牟尼佛说了《般若经》、说了“无我”的 见解,在追随导师的弟子当中因为有不同的根器,所以每 个人对于“无我”的认知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像是相应《解深密经》这一派的弟子,他们就认为 在二转法轮《般若经》里面无自相的这种说法并非是如言 可取的,佛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缘取了三法性而去说到 了三无性,而说到了依他起无生性、遍计执无相性、圆成 实无实性而来做解读的,根据《解深密经》来讲看似好像 依他起和圆成实是有自性的这种说法,所以才说了依据三
150
法性而说三无性的。 即便他们的说法是说到了“无我”、他们也说了空 性,可是对空性的解读却产生了不同,那为什么会有这些 不同的空性的解读呢?其实这是导师释迦牟尼佛针对众生 们不同的根器而来宣说的。 讲得比较直接一点或者半开玩笑的说,也可以这么 描述吧,导师释迦牟尼佛对弟子们说:“因为你们的根器 各不相同,所以我根据不同的弟子说了不同的话。”导师 释迦牟尼佛最后又补充了一句话:“比丘与智者,当善观 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为敬”。即:“既然我根据你 们的根器说出了不同的话,那么麻烦你们好好观察我所说 的话再来做决定,不要无条件的马上接受。” 不只是外道,即便是追随导师的弟子,在同样是导 师的弟子里面,像是毗婆沙宗和经部只说到了粗分的“无
151
我”,不讲“法无我”;唯识说到了“法无我”,但却只 说到了“二取空”的“无我”,其内部又可以分随经唯识 派和随理唯识派等,有不同的差异。在中观派里面,又可 以分名言上有自相,像是会场后面(墙壁悬挂着)的众多 唐卡里面有清辩论师的画像,清辩论师确实是一位非常杰 出的大学者,但是在他的《般若灯论》里面说到了:“我 等,将事例第六意识,取名为补特伽罗独立之事例。”所 以清辩论师认为补特伽罗寻找之后是要找得到的。
47. 由 见 如 是 纷 乱 相
故我殷勤多励力
随顺智者之所行
数数寻觅尊密意
48. 次 于 自 宗 与 他 宗
广修遍学众教时
后后反陷疑惑网
遍极炽烧恼我意
152
在此的他宗并非指外道,在此的自宗指中观、他宗 指唯识的话应该是没有错的。
49. 世 尊 授 记 龙 猛 教
如实阐释无上乘
远离有无边执见
教轨有如夜开园
宗大师自己断除了(常断)二边完全进入了中道, 精通无有自性,而且一切的作用和体性都在名识施设当中 就能够存在。宗大师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如同第五十 句:
50. 无 垢 胜 智 月 轮 满
经教虚空无碍游
尽除边执心愚闇
映蔽邪说诸星宿
153
如同宗大师在礼赞龙树菩萨的时候也写了一句礼赞 文般的,了知佛陀的究竟意趣、了知《般若经》的究竟意 趣,能够完完全全去除二边的最主要的口诀就是缘起现性 空、性空现缘起,也就是《中论》的这句话:众因缘说 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最详细的内 容被龙树菩萨所阐述。 像清辩论师也是依据了《中论》而作解释的,但是 对龙树著作的众多解释当中,真正能够诠释到龙树的究竟 意趣、断除名言上的自相,是如同第五十一句的吉祥月称 妙善说。
51. 吉 祥 月 称 妙 善 说
皎白光鬘明照显
由见上师深恩时
我意于今获安息
154
宗大师一开始对中观的思维倾注了很大的关注最主 要是受到仁达瓦的影响,在这之前对中观的见解并没有很 明显的那么大的兴趣,但是仁达瓦本人对空性的思维非常 有兴趣,所以在仁达瓦的时候有这种的说法——坐也中 观、行也中观。有一位康的上师,在他的《入菩萨行论》 的注释里面曾经有过仁达瓦对中观非常有兴趣的记载,所 以宗大师受到仁达瓦的影响对中观深感兴趣。
52. 世 尊 一 切 事 业 中
语事最胜为第一
复彼因于此缘故
智者由此随念佛
53. 随 顺 如 彼 大 师 正 出 家
修学佛陀圣教未退劣
精勤瑜伽行之一苾刍
于彼大师如是至诚敬
54. 植 遇 无 上 大 师 圣 教 法
悉皆因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无余回施诸众生
成办能得善士摄受因
155
55. 并 愿 具 利 圣 教 尽 有 际
不遭邪恶分别风动摇
愿能通达大师圣教理
于尊获得信忍常充满
56. 愿 于 一 切 生 中 舍 身 命
光弘显耀甚深缘起性
住持能仁妙善之教法
虽仅剎那亦不稍慢缓
57. 愿 胜 导 师 无 量 难 忍 行
殷重精勤成办心要此
由何方便能令此复增
昼夜专注恒常作思察
58. 清 净 意 乐 精 勤 彼 事 时
梵王帝释守护世间者
并同妙黑天等护法众
恒为助伴永不暂舍离
此《由说甚深缘起门赞佛薄伽梵一切世间最大不请 之 友 无 上 大 师 ‧善 说 心 要 》 是 多 闻 比 丘 善 慧 称 吉 祥 着 于 雪 山群中大雪山遏得贡迦、布达拉山下拉顶寂静处又称名尊 胜州,笔录者虚空吉祥。
156
这以上已经为你们传授了《缘起赞》的口授和教授 传承,我的传承从仁津丹巴处获得,仁津丹巴是从康萨仁 波切那里获得,这个教授传承是非常稀少的,并不是普遍 流传的。《缘起赞》的篇幅很短,但如果你们能够做到的 话,请你们背下《缘起赞》,有空的时候再来阅读这些经 典,边念边思维,这样对你们会很好。 而且《缘起赞》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说佛说空性, 而是说佛说缘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因为缘起的关 系远离二边,否则光是空性的时候很容易把它解读为断边 的意思,如果讲缘起的话刚刚好就能够远离常边和断边两 者,这以上就结束了这次的讲法。 我觉得应该是没有办法反复的再来到此地了,所以 想趁此机会为你们传授“千手千眼大悲观音灌顶”,前行 和正行明天同时间为你们传授,之后再为你们传授“白文
157
殊随许”,白文殊既是悲心的本尊也是智慧的本尊,是有 他不共的殊胜利益,在灌顶的时候为你们传授愿心仪轨和 受菩萨戒。 明天的灌顶和随许因为都是属于事部的关系,所以 你们都必须得吃素,是全素哦,连蛋和洋葱也都不行,明 天早餐不能吃蛋和荤。假设你忘记而吃了蛋的话,那么在 灌顶前你们来到会场的时候,麻烦请你们把吃下的蛋吐出 来,哈哈、哈哈! 今天我主要讲解的对象,以你们的父母祖辈而言都 具有佛教的信仰,所以我可以很安心的为你们传法。否 则,我到了没有佛教背景的国家来讲解佛法的时候,我的 内心会觉得不安!因为在这个国家的背景里面,他们的信 仰最主要是其他的宗教信仰,所以在此时讲解佛法的时候 内心会感觉有点不安,可是今天我针对讲解的对象——你
158
们的父母祖辈都已经有佛法的信仰,所以我可以很安心的 为你们讲解。 非常的感谢这次的筹办单位、主办方,而且也非常 感谢在此所有的听众,你们抱着强大的求学习专注的听 闻,谢谢你们,我们明天再见!
159
千手千眼大悲观音灌顶 ——
2018 年 06 月 18 日
拉脱维亚
里加
每个人都具有成佛的种子 如同昨天所说的,今天为信徒们传授千手千眼大悲 观音的灌顶,通常给予随许的话是要事先获得同类以上的 灌顶才能够获得随许的,因此今天要给予白文殊的随许, 为了能够圆满白文殊的随许,在这之前想要给你们事部的 灌顶。(译者补充:白文殊的随许也是事部的随许,如果 要获得事部随许的话,必须要之前先获得事部以上的灌 顶,才能够获得事部的随许。) 密咒金刚乘是什么呢?龙树菩萨在《六十正理论》 的回向文中说到:“以此之善根,回向诸众生,集福智资
160
粮,愿得福智身。”也就是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回向给 果位——色身和法身,转成此因缘,作此回向,这是龙树 菩萨所做的回向。同样的,月称菩萨在《入中论》最后面 也说到:“世俗真实广白翼,鹅王引导众生鹅,复承善力 风云势,飞渡诸佛德海岸。”在第六品的末端有这么一句 话。 佛果位是有无为法的果位的,像是自性法身,自性 法身又可以分为“去除暂时污秽的自性法身”和“去除究 竟污秽的自性法身”,这是属于无为法,并不是有为法。 除此以外智慧法身本身是有为法,报身和化身也是属于有 为法的。受用圆满的报身和为众生所示现的化身,既然是 有为法的话,那么就得依赖跟自己相同性质的因缘而产 生。 因缘的种类又可以分与果的相同性质的主因——我
161
们又称近取因,以及外在的助缘——俱生缘。以花朵来 讲,花朵也必须要有一个主因——花朵的种子,是由此而 产生花朵的,在种子变成花朵的同时,要有阳光、水分等 这些助缘,这样才有办法形成花朵的,这是有为法形成的 过程。 同 样 的 , 我 们 心 识 也 是 有 为 法 , 它 是 会 刹 那 转 变 的,所以它也需要之前的一个主因、之前的一个近取因才 有办法产生,那么这个近取因若追溯下去的话是没有开始 的,这是如同前两天所说的内容,因此说到无始以来我们 的前世没有开始。 色身的话因为它是有为法,所以它需要近取因,而 且在显教般若乘里面,虽然也说到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 好诸多的因缘,但是仔细去思考的话,这些的福报资粮只 能成为助缘而已,并没有办法成为主因啊。
162
可是,密咒金刚乘里面却说到了色身的主因近取因 为何,这是在密咒金刚乘里面所说的。在密咒金刚乘的事 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里面,真正能够完整诠释 色身的近取因的主要的圆满论述,只有在无上瑜伽密里面 才讲到。在无上瑜伽密里面说到了心有不同粗、细的层 次,是从最细微的光明心而来成办色身的近取因,所以唯 有最细微的光明心的续流能够无有间断的到达佛果位,到 达佛果位的这个心识称为普贤心,它既没有开始、也没有 止尽。 既 然 法 身 需 要 由 跟 他 类 别 相 同 的 近 取 因 所 产 生 的 话,那么色身也必须得如此,因为这是有为法的性质,两 者都是有为法嘛。利众色身的近取因——在无上瑜伽部里 面说到俱生原始之光明,以及光明的坐骑——气,所以而 说到了心、气无二,心、气的体性并非相“异”,而是为
163
“一”的这种概念。 就像我们现在凡夫的身心,仔细的追溯下去的话最 终会追溯到最细微的心、气这两者,所以我们会获得他利 色身和自利法身,这两者在佛果的时候是无二的,所以而 称为三密无二,佛陀的身、语、意三密无有差别。 既然是三密无二的话,那么无二的这个近取因必须 得存在啊,以无上瑜伽部来讲,就说到了三密无二的近取 因是心气合一的最细微的光明心及其坐骑气,所以而说到 了幻身。 为此,龙树菩萨对于《密集金刚》的这个“生起次 第”说到了《总作》,以及搭配着续经而来写到了《结 经》。而且龙树菩萨自己(根据《密集金刚》)也写了 《五次第论》,对于这个《五次第论》,龙树菩萨的心子 圣天菩萨写了它的解释《摄行论》,最终以四法来做完整
164
诠释的是月称菩萨所著的《显句论》。所以针对这个幻身 的论述,龙树父子及追随龙树菩萨的其他大弟子们都写了 不同的注释。
大乘是佛说 其 实 在 佛 教 的 历 史 上 , 一 直 都 有 “ 大 乘 是 否 佛 所 说”的争议,而且还说到了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义是否是 佛所说的,龙树菩萨说到大乘是佛所说的,于是他提出了 诸多的理由。清辩论师的《中观心要论》的自释《思择焰 论》也详细的说明大乘是佛所说的,清辩论师也是龙树菩 萨的弟子之一,而且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面也简 略的说到大乘是佛所说的,所以在以前就有“大乘非佛 说”的争议了。 但是我们仔细去思考的时候,如果大乘并非佛所说
165
的话那么佛法确实没有办法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述,最 主要只能以引经据论的方式来作解释。如果大乘真的并非 佛所说的话,那么佛法的教义是没有办法用理由、正理推 论的方式来立宗的。 三藏是属于巴利法脉和梵文法脉一个共同的依据, 无论我们称上部阿毗达摩或下部阿毗达摩,唯有透过梵文 的法脉来学习的话,我们才有办法用理由来相信解脱的存 在、一切遍智的存在,否则会很困难。确实,这个“大乘 是否佛所说”的争议是存在的。
佛教密法和外道密法的区别 此外,还有另一个争议是“密法是否是佛教”,有 一派的论述认为密教并不是佛教,这是早期就有的一个争 议了,有一派的人认为密教是印度婆罗门教。如果你所修
166
的密法,只是息、增、怀、诛,以及自身变为本尊的模 样,只是做火供来修息、增、怀、诛等,像印度婆罗门教 也有诸多的这种做法——将自己观为天尊,以及透过火供 的方式修息、增、怀、诛等,因为有不同的息、增、怀、 诛的天尊,有不同的本尊,所以根据不同息、增、怀、诛 的法相,而来说到不同息、增、怀、诛的事业。 还有,在印度婆罗门教的密法里面说到了气、脉、 明点的观修以及拙火的观修,现在印度婆罗门里面也有修 密的瑜伽师能够使体内的明点升降逆流,透过这一种的方 式而来修学破瓦法,看似印度婆罗门教里面也有破瓦法, 而且印度婆罗门里面也有迁识法这一种的修法。 那么,佛教的密法跟印度婆罗门教的密法的差别在 哪里呢?佛教密咒金刚乘的修持是否相应于佛教的标准在 哪里呢?虽然印度婆罗门教的密法跟佛教的密法都有自生
167
本尊的这个过程,可是佛教密咒的不共特点是自生本尊之 前必须要先思维空性将空正见转为本尊的模样。 我们很多人去修密,然而对空性却没有关注,这是 完全错误的!如果你对空性完全不了解的话,那就根本没 有相应佛教本尊瑜伽的基础。如果你认为把血肉之躯转为 本尊的话,那么这个是邪识、这个是邪见,透过邪见的方 式是成办不了一切遍智的! 因 为 无 论 任 何 的 果 都 要 跟 他 相 似 的 因 才 有 办 法 产 生,一切遍智这么圆满功德的佛陀智慧的果位,怎么可能 从邪识、邪见当中而产生呢?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是以 血肉之躯转为本尊的模样,那么这是一种错误的颠倒执 啊,所以一开始在与佛教相应的密法里面都会说到“嗡 索巴瓦旭达
萨瓦达玛
索巴瓦旭多
杭”,以这种的方
式而来思维诸法皆无有自性。
168
在自生仪轨里面都说到先观想空性,以前我曾经问 过库努喇嘛滇津坚赞,我问上师:“印度婆罗门教的密法 里面有许多本尊的观修、以及气脉明点的观修,那么这跟 佛教密法的差异是在哪里呢?”仁波切就说:“其密法是 否跟佛法相应,要看这种密法的修持里面有没有相应菩提 心和空正见,有的话才能够相应于佛教,没有的话就没有 办法。”所以在佛教的修行里面空正见是非常重要的,尤 其是密咒金刚乘更是需要如此。 西藏的先贤大师说到了:“天乘如果要保持平均的 话,那么天乘的另一边就是空正见,假使没有天乘的另一 边空正见,那么即便你有再深奥的密咒金刚乘的传承,也 是获得不了悉地和成就的,这个天乘的平衡你是保持不了 的。”如果你要获得与佛教相应的密咒金刚乘的悉地成 就,那就一定要有非常坚定的空正见的思维才有办法,但
169
是印度婆罗门教是以血肉之躯转为本尊的模样。以佛教的 观想方式是先观想空性,于空性当中净治了凡夫相执,净 治了凡夫相执之后,正在思维空性的这个智慧——也是将 来会转为智慧法身的这个智慧,将此转为了本尊的模样。
旧译九乘 在 旧 译 里 面 说 到 了 九 乘 , 即 世 俗 三 乘 、 密 咒 ( 苦 行)三乘、自在方便三乘。世俗三乘又可以分声闻乘、独 觉乘、菩萨乘,这三乘是属于显教般若经的部分。密咒 (苦行)三乘是戈里亚、乌帕、尤噶,属于事部、行部、 瑜伽部,也称为作密、行密、瑜伽密,这是属于中三乘。 接下来无上瑜伽部,在新译的藏传佛教里面我们称 为父续和母续,有时候称为无二续,我们现在讲的方式不 是以一种执着的方式、偏执的方式而说,而是以方便幻身
170
为主要诠释内容的这部经典、这部续叫做父续,以光明为 主要诠释的内容为母续,这两者平均诠释为无二续,《时 轮续》也是这么解释父续、母续、无二续的定义,同样的 萨迦的《喜金刚》里面也是这么解说的。以大圆满的术语 来讲叫做玛哈、阿努、阿底,这个称为无上瑜伽部的自在 方便三乘。 自在方便的用词用得非常好,而且有很大的用意, 玛哈、阿努、阿底就是大瑜伽密、无比瑜伽密、无上瑜伽 密,无上瑜伽又称大圆满阿底瑜伽,之所以称这三乘为自 在方便的原因是,一切的情器世间最终都是来自我们的 心。《入中论》里面也这么说,如果仔细的去观察的话, 我们可以知道感官觉受并不是一切情器世间的而依据,这 是很明显的,所以一切情器世间的依据最终只能依据到最 细微的光明心而已,在外五大和内五大的内五大里面又可
171
以多加一个空大,在此的空大并非指虚空的意思,而是指 内在的四空,所以而说到了第五大空,这些的最终依据就 是光明心。 外在的五大分地、水、火、风、空,从空而最终融 入到空,以我们士夫体内的五大来讲也是地、水、火、 风、空,在空之前的地、水、火、风融入的时候,八十分 别心都已经融入,在空的时候是在讲见、增、得、以及第 四空遍空光明心。以外在的五大来讲最终都是由空尘而现 起,最终又融入到空尘,就像我们现在的宇宙学里面说到 了大爆炸,其实就是讲同一样相同的道理。 由相续所摄的我们最终融入的时候,地融入于水、 水融入于火、火融入于风、风融入于空、空最终融入到俱 生原始之光明,从光明心现起的时候,光明产生增、再产 生得、再产生见,最终产生风、火、水、地。从光明现起
172
的时候,形成增的同时而形成了中阴身,所以我们融入和 现起的主要依据就是俱生原始之光明心,这是密咒金刚乘 无上瑜伽部的不共说法。 透 过 瑜 伽 力 将 光 明 心 转 为 道 用 , 这 个 叫 做 自 在 方 便!因为透过瑜伽力,刻意的将粗分的心气停止、不再运 转,透过这种最细微的心气的运转转为道用的缘故,他能 够自在的操控这些粗分的心气,将这种自在所控制的心气 转为修道的方便,因此叫做自在方便。 所 以 旧 译 宁 玛 派 说 到 了 九 乘 的 论 述 , 就 是 世 俗 三 乘、密咒(苦行)三乘、自在方便三乘,在自在方便三乘 里面最主要所说的就是将光明心转为道用的方式。大瑜伽 密玛哈瑜伽最主要是讲到了方便,无比瑜伽阿努瑜伽最主 要是讲到了智慧,无上瑜伽阿底瑜伽最主要讲到了双运, 也就是以光明心及其坐骑气如何转为道用的方式。
173
显教般若乘与密咒金刚乘间的差异 以显教般若乘来讲智慧法身之所以能够成办,靠的 是缘取空性的禅定。首先听闻空性,针对已听闻的内容反 复思维观察,生起了闻所生慧,对空性生起了定解;之后 缘空产生了修所生慧,缘空毗钵舍那生起的同时生起了加 行道,加行道的暖、顶、忍、世第一法,这时候还有二 相,于是稀释了二相之后现证空性的同时获得了见道,如 果是以大乘来讲大乘的见道就是初地,所以(显教般若 乘)是由此而获得五道十地的。 在显教般若乘里面,虽然说到了智慧法身与此性质 相同的因缘近取因,但遗憾的是,在显教般若乘里面并没 有明确的说到跟色法性质相同的近取因为何。在续经里面 说到,光是思维空性、仅凭空正见是没有办法成办他利色
174
身的,为什么呢?因为果位的时候我们只说到了如何成办 他利色身的助缘,但是在显教般若乘里面并没有说到他利 色身于此性质相同的近取因,虽然在显教般若乘里面只说 到智慧法身性质相同的近取因,可是他利色身的近取因并 没有说到。因为我们成佛的话,必须得同时间成办自利法 身和他利色身,为了能够获得果位的自利法身和他利色 身,所以在修道的时候就要修学于此性质相同的近取因, 因此这么思维的话是有道理的。 贡谦蒋样协巴透过了上述这些所说内容的深思熟虑 而说到了:“显教里面虽然说到了成佛的方式,但是断除 所知障的这种最细微的具境的光明心却没有讲到,所以光 是透过显教是无法成佛的,因此修学密咒金刚乘是一定要 有空性的思维!” 在空性的思维当中,刻意地去净治凡夫的相和凡夫
175
的执,以这种特殊的目的,在空性当中刻意的净除了凡夫 的相执,以自己的圣观——在自己的观想当中、在自己的 胜解当中,观想空正见转为了本尊的模样,缘取这个本尊 的模样之后再去观想(这个本尊)也是自性空。
密法属于依别众生的教法
今天在此为你们传授的是事部的千手观音灌顶,为 了要获得这个灌顶所以你们现在也要去观修空性,在空性 的基础之上去观想空尊、身尊、种子字尊等,由此才能够 圆满灌顶的目的和自生本尊的意义。 如 同 《 六 十 正 理 论 》 里 面 说 到 了 “ 愿 得 福 智 身 ” 般,在念诵的同时要知道我们要追求的果位有自利法身和 他利色身,这两者现在在修道的时候需要完整无误的去圆 满其因缘,这个圆满的方式是首先要思维空性,然后由空
176
正见再去转为本尊,这种的说法是所有事部、行部、瑜伽 部、无上瑜伽部都共同所说的内容。 为了能够思维空性而去自生本尊,光是透过自己学 习来了解还是不够的,是需要无有间断的传承上师的加持 才有办法!“依别众生”是导师释迦牟尼佛针对不同众生 的根器而来给予加持,这种的传承必须要无有间断的流传 下去,这个叫做“依别众生”。不过“依共教承”的话是 没有这一回事的,但是如果“依共教承”的教义不了解, 没有这方面基础,只是学习“依别众生”的话,就很有可 能会成为印度婆罗门教的密法了。 有时候导师释迦牟尼佛是以比丘相的模样来传授事 部等的这些传承,但是有很多的传承是导师释迦牟尼佛现 为坛城主尊的模样而来传授下去的,是随着不同众生的根 器而来现起不同的法相,由此而流下无有间断的传承。
177
“阿毕克扎”就是灌顶的意思,以“依别众生”的 这个传承让我们能够自在的学习、听闻、修行,给予我们 这种权利的缘故,所以而说让我们能够获得于此相关的自 在能力,这个就是“汪”——自在的意思。
观音与我们有不共的因缘 今天为你们传授的主尊就是观世音,观音跟慈悲心 的确有不共的因缘,因为我们藏人都持诵六字大明咒的缘 故,所以我们随着这种六字大明咒的持诵就连昆虫也都不 想要杀害,而且从历史上来看早期的藏文确实跟观世音有 不共的因缘,而且历世的达赖喇嘛跟观世音有不共的因 缘。 以我个人来讲,我虽然没有任何的证量,可是我的 确很认真的去思考空正见和菩提心,如果你们硬要说我有
178
证量的话那么我有的证量就是菩提心和空正见的思维而 已。我既没有看到过本尊、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加持,可 是我之所以能够在历代的达赖喇嘛的法座之上,是因为从 第一世达赖喇嘛起,随着这些历代达赖喇嘛的悲愿,所以 我今天能够坐在这个法座上,虽然这种的资格并不是跟观 世音有什么不共的因缘而来坐在这个法座上,不是的!但 是随着历代达赖喇嘛的不共业缘让我坐在这个法座上的 话,那么间接的也是跟观世音结上不共的因缘。 虽然梦不可以作为依据,但是有一次我确实曾做到 这样一个梦,在文化大革命发生之前,有一天我梦到去拉 萨大昭寺朝圣,在大昭寺里面有一尊自然产生的观世音的 佛像,于是我来到这尊观世音的佛像面前,这时候观世音 向我眨眼让我上去,我非常得高兴就上去了,于是就抱着 这尊自然产生的观世音佛像,观世音就对我说:“绝对不
179
要懈怠,要精进努力,要坚持,希望你能够圆满精进般若 波罗蜜多!”于是就一起念诵这个偈颂文,之后就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后来我又想了想,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关系, 使得我们西藏的文物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所以会有这种 令心沮丧的因缘,于是这时候观世音就跟我说:“不要沮 丧,要提起心力,要精进!” 以 我 个 人 而 言 , 我 一 直 觉 得 观 世 音 是 我 主 要 的 依 据,观世音是在一种无形色的世界当中,是我们看不到 的,真正能够让我们人类看到的、来传递观世音讯息的, 就是这个来自安多、并在安多长大的人——我,来为你们 传递观世音的讯息,所以我们藏族跟观世音有不共的业 缘,这是很明显的。 而且雪域西藏保留了那烂陀寺具有大小乘、显密圆 满的完整教法,不只是在雪域藏地里面而已,之后还传到
180
了蒙古,传到蒙古的时候一开始是从八思巴开始传起,之 后传到了图芭、巴里亚特,所以从(元朝)八思巴的那个 时候起你们就已经建立法缘了,因为那时候蒙古的帝王统 治了汉地之后而形成了法缘。后来第三世达赖喇嘛到了蒙 地之后而有了“达赖拔希”的名字,“达赖”是蒙古的语 言,由此我们有不共的因缘,因为从雪域西藏所流传下来 的藏传佛教传到了你们蒙地的缘故,所以你们跟观世音也 有不共的因缘。
传承来源 观世音有不同的修法,有相应事部的修法、有相应 行部的修法、有相应瑜伽部的修法,以及有相应无上瑜伽 部的修法,今天为你们传的是相应事部的修法,这是以外 相清净为主,不应该食用荤食,应该食用素食,所以而说
181
外相清净。 事部又可以分如来种姓、莲花种姓和金刚种姓,今 天的这个灌顶是属于莲花种姓。在莲花种姓里面又可以分 四臂、千臂等不同的观世音,今天在此为你们传授的是千 手千眼观音。 我的灌顶的传承从达扎仁波切那里获得过一次,我 在曹波的地方为了能够获得灌顶的缘故又从林仁波切那里 获得过一次。获得灌顶之后我闭关大悲观音,之后我时常 也会闭关大悲观音,每一次闭关至少会有六十万遍的大悲 观音咒,我闭关了好几次。有一次在闭关的时候,在我的 梦里面我在北京,看到北京的这个围墙皆现为观世音的庄 严身相;最近我又做了一个梦,梦里到了一间很大房子, 这个房子的屋顶和墙壁都是观世音的庄严身相。 虽然诸佛并没有任何的爱恨亲疏,可是随着诸佛悲
182
心所现的观世音,和随着诸佛智慧所现的文殊师利,以及 随着诸佛不共的能力所现的金刚手或度母,这也是为什么 观世音跟诸佛的悲愿有不共因缘的原因。 这个灌顶的传承是从印度的比丘尼莲花所传承下来 的,在雪域藏地里面以观音为主而来闭关修行的瑜伽师有 很多,今天是以观世音灌顶的前行和正行两者一起搭配的 情况下,为你们传授事部的千手千眼观音灌顶。
跳 过 “ 以 朵 玛 驱 除 障 碍 '” 此 步 骤 一般在灌顶之前会以朵玛来驱除障碍,但是两年前 在拉达克(传授灌顶)的时候,一开始我给予菩萨戒,那 时候正在思维“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这句
话说得非常好!之后就给予长寿灌顶,在念诵长寿灌顶仪
183
轨文以朵玛驱除障碍的时候,我们说以朵玛的这个加持的 力量将所有人和非人的这种障碍予以驱除。在念诵这句仪 轨文的时候我的内心感觉特别不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 刚刚(在上一句的仪轨文)说到“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既然都是生命体,那么就应该把 他们视为比自己更重要的贵宾而来好好的服侍他们才对, 怎么可能会是驱除它们呢? 我们遇到任何的有情、遇到任何的生命体,都应该 欢喜的将自己的福报和善德回向给这些人(或非人)才对 啊。所以有时候我会半开玩笑地说:“人和非人的这些冤 亲债主,他们可能会觉得说;‘这在传灌顶的瑜伽师,一 开始很高兴的说然后接待我等一切众生,之后在下午传灌 顶的时候却又把我们赶走。’”他们会觉得这个(传灌顶 的)人是不是有问题啊?!有时候我会开玩笑的这么说。
184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生命体都是我们要去接待的贵 宾才对啊,当然是有当下的这个教法的仇敌,可是真正教 法的仇敌是他相续当中的烦恼才对,而不是被烦恼所控制 的这个生命体啊,所以(在这个灌顶的环节)我就不想要 以朵玛去驱除障碍了。 (仪轨中)说到了以息净的方式来驱除冤亲债主, 以威猛的方式来驱除冤亲债主,当然其他的上师有着他的 一个传统,可是我个人的内心觉得很不安啊,所以在达兰 萨拉传灌顶的时候我就跳过了以朵玛驱除障碍的这个步 骤,因为我们觉得驱除冤亲债主而来观修护身轮这个不需 要嘛!
调整动机 在 前 行 仪 轨 文 里 面 说 到 了 祈 请 , 所 以 首 先 调 整 意
185
乐、调整自己的动机,你们今天来接受灌顶的话,你必须 要有清净的动机和意乐们来接受灌顶。如同仪轨文里面所 说的,想要获得灌顶的弟子,你们有时候可能会想获得灌 顶的目的是为了不要让自己生病、让自己更有权势、让自 己更长寿、让自己更有权力来伤害自己的仇敌,能够让仇 敌他们彻底的消灭,若以这种的动机来接受灌顶的话是完 全错误的,所以绝非是为了今世的目的和利益而来接受灌 顶,这么想是错的!有一些人可能是为了后世能够获得人 身、后世能够再次的遇值教法而来接受灌顶,以这种的动 机来接受灌顶的话也是错的,这并不是应有的动机。 还有另一者就是受到业和烦恼的控制只能是痛苦, 不止是自己,三界一切有情也都受到业和烦恼的控制,都 跟自己一样想要离苦得乐。虽然想要离苦得乐,如同昨 天、前天所说的“众生欲除苦
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
186
毁乐如灭仇”,这句话说得真的非常好!所以从此我要尽 可能的去帮助他人,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体、每一个有 情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虽然想要离苦得乐可是却离乐得 苦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他们心中烦恼的控制,透过这一种的 思维:愿三界一切有情众生早日能够脱离烦恼的控制,不 只是从烦恼中获得脱离,也从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中获得 脱离!我虽然只有一个人,可是我要尽自己一己最大的能 力,尽可能的去帮助一切有情众生,让他们离苦得乐,脱 离烦恼和烦恼所留下来的习气!以这一种的动机来接受灌 顶才是正确的。 三身的果位或者是称自利法身和他利色身的果位, 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必须要成办这个自利法身和他利 色身的果位,为了能够圆满的累积成办这二身的因缘,所 以我必须要接受这个密咒金刚乘的灌顶,以这种的动机而
187
来接受灌顶。
弟子自生本尊 如 同 刚 刚 所 说 的 , 在 此 的 你 们 , 无 论 是 来 自 俄 罗 斯、还是其他地方,你们去寻找“我”到底是在哪里? “我”来自俄罗斯、“我”来自西藏的这个“我”到底是 在哪里?现在就是要观察的时候:“我”的身不是我, “我”的心也不是我,身心之后有一个操控身心的主宰者 的“我”吗?有的话他又在哪里? 在无寻无找的时候,会觉得“我”好像很珍贵、好 像是一个身心主宰者,但实际上寻找之后是找不到的,而 且在前方值得我们去尊重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他到底是在 哪里?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所以在《中论》的第二 十四品里面说到“非阴不离阴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阴
188
何处有如来”,我们如此的尊重、敬仰导师释迦牟尼佛, 可是导师释迦牟尼佛并非是他的身、也非是他的心,但是 除了导师释迦牟尼佛之外也没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以导 师释迦牟尼佛并非是他的身心的二蕴,导师释迦牟尼佛也 并非远离他的身心的二蕴。如果这句话搭配着自我来讲是 “ 非 阴 不 离 阴
此 彼 不 相 在
自 我 不 有 阴
何 处 有 自
我”,所以“我”去寻找之后是完全找不到的,是用手指 头指不出来的。 而 且 龙 树 菩 萨 又 说 到 “ 士 夫 非 地 水 非识非一切
何者是士夫
士夫六界合
非 火 风 及 空
故非是实有”,
所以在此去除了二边,士夫是由我们的身心所施设而有, 因为有人道的身蕴,就像刚刚所说的我们的体内有地、 水、火、风、空五大,去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是藉由 人道的身体而施设为的人嘛。既然去寻找之后找不到,那
189
么士夫在哪里呢?难道说士夫没有吗?也不是完全没有 的,“士夫六界合
故非是实有
如是一一界
合故亦非
实”,“一一界”指的是地、水、火、风、空五大每一大 去寻找的话也是找不到的,像是现代的量子物理专家去寻 找这些粒子的时候也是觉得找不到的,意思是一样的。 而且《宝鬘论》里面也说“色体唯名故 名
无大何有色
故唯名亦无”,“色体唯名故
虚空亦唯 虚空亦
唯名”,虚空是遮挡触分的遮体这个叫做虚空嘛,色体本 身是唯名的话,遮挡触分的这个虚空也是唯名,唯名所指 向的对象像是色法和虚空,这些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也 是唯名的话,那么唯名本身也是寻找之后找不到、也是唯 名的。“无大何有色
故唯名亦无”,寻找之后我们虽然
看任何东西,都会觉得这个事物是很真实的从自方以自己 的力量形成他的作用和体性,虽然会有这种的看法,但是
190
这个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是的话, 如同我们的看法般事物是这么存在的话,那么寻找之后应 该要找到才对,可是找不到啊,所以任何一法寻找之后也 都是找不到的,这种的决定要有,量子物理专家也可以证 实这一点。 如同外在的色法寻找之后找不到般,正在施设的心 识寻找之后也是找不到的,所以无论外在的色法、还是内 在的心法,在下处的众生、在上处的诸佛,去寻找之后都 是找不到的。我们虽然会有不同的作用和体性,虽然这些 的作用和体性看起来是从事物自方以自己的力量而产生, 但实际上绝非如此,要产生如此的无自性的决定! 观想诸法皆无自性、是完全找不到的,“我”也是 如此,只是依赖着身心而被施设而有,除此以外寻找之后 是找不到的。所看的一切诸法寻找之后找不到,破除无有
191
自性,在破除无有自性当中就能够体会空性,你不觉得很 特别吗?因为通常我们不会刻意的去观察“我”在哪里, 但是仔细的去观察“我”在哪里的话,你不觉得内心有一 种很奇怪的、未曾有过的感觉吗? 你们深信“我”并非如同看到般的存在,会觉得: “啊,原本所认识的我是完全不存在的!”也就是我们凡 夫的这个心识,所看到的各种各种五花八门的戏论、所产 生的这些戏论之相被遮挡,在了解无有自性当中去除了一 切戏论,把正在了解无有自性的智慧转为观世音,请跟随 着念三遍(念诵从略)。
坚定密咒金刚乘的信心 其实这个内容刚刚已经讲解过了,如果你不认为有 三身果位的话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认为要成办三身果位
192
的话,那就必须得累积三身所有的因缘,才有办法成办三 身的果位,而这些圆满的因缘只有密咒金刚乘才有办法讲 解最圆满和完整的诠释,所以在此让弟子们对密咒金刚乘 生起专注的信心。 因为菩萨戒在正行的时候会传授,所以在这个前行 的时候我们就不传了。观想已经生起了观音的弟子们的胸 部有个金刚杵,在金刚杵的中部有个蓝色的吽字、在喉部 有个红色的阿字、在额部有个白色的嗡字,请做此观想。 投掷齿木和给予吉祥草这个就不用了,如果前行和正行的 中间有隔夜的话那才需要,因为没有隔夜所以也就不需要 了,以上前行部分就结束了。 接下来是灌顶正行。
193
祈请进入坛城 请跟随着念祈请文: 汝大喜是我师故,汝阿阇黎请忆念, 大菩提之法坚固,伟大依怙我乐求。 彼三昧耶请赐我,菩提心亦恩赐我, 诸佛妙法与僧伽,三皈亦请恩赐我。 最胜解脱大妙城,依怙请令我进入!
戴眉巾入坛城 密咒金刚乘的意思是,第一个密是秘密的意思,也 就是你对密法的修持不应该被公开的意思,以前在印度的 做法是他们好好的去观察这个弟子是否为具相的弟子,是 以口耳相传、非常隐秘的方式来传授密法的,这些噶当的 先贤大师也是以非常隐秘的方式而去传授下去,但是后来
194
慢慢的密法变为了显法。 西藏的佛教的确普遍到了西藏的各个角落,可是藏 传的佛教过度的重视密法,真正需要去修的菩提心和空正 见并不关注,而且也没人解释,但是大家却过度的去关注 怎么去做朵玛、怎么去做法会、怎么去修仪轨,除此以外 对菩提心和空正见却并不关注,所以密法在西藏雪域里面 虽然极度的兴盛,可是却因我们做法的不妥当而变成了迷 信,这是需要我们去谨慎的一点! 因为能够秘密修法的缘故,请系上眉巾!
给予花鬘、结莲花手印 现在给予花鬘,这个花鬘请先留着,接下来请打莲 花誓言手印,请看:合掌之后,双手小拇指并拢连着,然 后打开其他的四指,这个叫做莲花誓言手印,请将手印放
195
在胸前,并跟随着念诵“嗡班玛乌巴瓦耶梭哈”。 弟 子 们 已 经 生 起 了 观 世 音 , 观 想 胸 部 有 蓝 色 的 吽 字、喉部有红色的阿字、额部有白色的嗡字,放出了三种 颜色的光芒充满了全身,请做如此的观想。
传授菩萨戒 确实,菩萨戒的这个过程是非常得不可思议,因为 它会让我们生起很强大的心力,而且刻意的对治爱我执, 让爱我执无法招架、不能招架,所以这颗珍贵的菩提心真 的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自己之所以内心深处没有办法安乐,是因为过度的 在乎自己、在意自我的关系,由此而产生了诸多的疑虑和 期望。我们去看有烦恼的这些人,他们之所以有这些么多 的期望、疑惑、畏惧,最主要都是受到爱我执控制的缘
196
故,即便是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者,只要是受到爱我执的 干扰,他的内心也是没有办法安乐的,所以这些内心诸多 的种种干扰,最主要都是来自爱我执啊! 所以菩提心不只是成佛的主要因缘,而且我们每一 天之所以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也是因为菩提心的观修,为 什么呢?因为有了爱我执,过分的在乎自己,就容易产生 非理作意,由非理作意产生贪、嗔,由此而造业,这是很 明显的。因为爱我执一直在内心的深处、一直的内心的底 蕴里面,所以对自己好的所有的对象——人、事物我们就 会产生贪,对自己不好的人、事物我们就会产生嗔。 我们在场所有的诸位,就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爱我执 和真实执著,互相勾肩搭背的从无始以来一直伤害着我 们,一直伤害到现在,这导致我们虽然想要离苦得乐,可 是最终的结果却是离乐得苦,这就因为(爱我执和真实执
197
著)这两颗心互相勾结的结果。 今 天 我 们 好 不 容 易 听 到 了 佛 陀 的 教 法 , 也 能 够 阅 读、拜读龙树菩萨和寂天菩萨等这些伟大的著作,所以打 开了我们的智慧之眼,可以看到了爱我执的过患、看到了 真实执著的过患,爱我执和真实执著这两颗心以人来讲的 话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仇敌啊,到目前为止我们受到它们的 操控,现在是我们要抗议的时候了! 我所说的不是依据经典来跟你们讲解的,以我个人 的经验来讲也是可以与你们分享的。以我个人而言,过去 的五、六十年认真的思维空正见,真的对我的内心有很大 的帮助,所以再跟你们分享。在小时候,我一听到菩提心 就感到非常困难,我曾经跟达扎仁波切说:“生起菩提心 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达扎仁波切曾经跟我说过:“这 是必须要去修行的!”达扎仁波切的相续中已经生起了菩
198
提心,这是达扎仁波切亲自跟我所说的。 虽然这不是很容易能够去成办的,但是因为不容易 成办而去此放弃的话那就更不可能去成办了,虽然很困 难,可是因为我们看到了长远的目的、很伟大的目的,所 以再怎么困难也应该坚持下去! 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空正见也确实到达某种层 次的高度,同样的菩提心也到达某种层次的高度,所以依 据真实执著所产生的烦恼也很明显的逐渐减少,而且诸多 的恶业是来自爱我执所产生的,所以这些恶业的造作也会 减少,这是以我个人的经验,虽然我的经验并不很丰富, 但是我以自己少有的经验可以很坚决的跟你们分享。 菩提心和空正见这两者在轮回的时候,也会由此二 心来帮助我们;为了获得解脱、一切遍智,也是由此二心 来让我们成办的;要帮助自己的话也是由此二心,要帮助
199
他人的话也是由此二心,这是绝对的!这是我可以坚决的 跟你们肯定的一点! 接下来为你们传授菩萨戒。在传菩萨戒之前所喝的 茶变冷了,刚刚没有看到茶在这旁边,今天我喝的茶虽然 是冷的但却是好喝的,没有关系,哈哈、哈哈。 前方,如同唐卡所显现般的,真正的导师释迦牟尼 佛在我们的前方,化身是由受用报身所化现的,受用圆满 的报身具有五种功德,报身和化身最终还是由法身所现 的,在《宝性论》里面很明显的说到——在无有动摇的法 性当中而现起了报身和色身,所以在梵文语系所建立的教 义里面说到了法身、报身和化身,这三身的论述是非常重 要的。总之,观想导师释迦牟尼佛在我们前方的虚空,是 真正的安住在我们前方的虚空。 在 他 的 周 边 有 八 大 菩 萨 , 像 是 度 母 、 观 音 、 文 殊
200
等;在这个菩萨旁边有龙树父子、无著兄弟等;萨拉哈等 八十大神通师,十七班智达等;藏传佛教旧译的伏藏论 师、大教典论师、净相派论师,这些不同的上师像是远传 教典派、近传伏藏派、深奥净相派的上师都在前方的虚 空;萨迦派道果的上师都在前方虚空;噶举派的玛尔巴、 米拉日巴、冈波巴等传承上师都在前方虚空;噶当派的阿 底峡尊者等传承上师都在前方的虚空;格鲁派宗大师父子 三尊的传承上师都在我们前方的虚空;觉囊派十大教派的 传承上师及八大修行传承的上师都在我们前方的虚空。 在 自 己 的 身 边 , 观 想 有 一 切 有 情 众 生 在 我 们 的 旁 边,虽然一切有情众生是无可计数的,但是以自己为例我 们可以推测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这是绝对 的!而且自己受到了真实执著的操控、自己受到了爱我执 的操控,同样的他人也是如此!其中虽然有一些人获得了
201
道地的功德成为了僧宝,但是大部分的有情众生都是跟我 们一样,说不定比我们更糟糕——他们不知道爱我执是问 题的来源啊,在七十亿人当中有多少人可以知道痛苦的根 本是来自烦恼呢?完全不知道啊,很多人不知道啊,很多 人都不知道痛苦的根本是来源于真实执著和爱我执啊。与 一般的俗语里面所说的矬子里面的高个子一样,至少我们 还能够知道自己是有某种程度的善根的,我们至少还可以 听闻到这种殊胜的教法。 透过以上这种的思维,观想前方的三宝是我们皈依 的对象,正皈依是什么呢?就是他们相续当中所拥有的 灭、道二谛的功德,因为他们有了灭、道二谛的功德,所 以他们才有办法引导我们。如同他们也是透过努力的修 行,最终能够圆满究竟灭、道的功德,或者是正在圆满 灭、道的功德,同样的我们也拥有如来藏,我们同样的也
202
获得了暇满人生,如果我们努力去做的话也能够像前方如 此良好的规范的皈依境般,我们绝对也能够成办像他们一 样的灭、道功德,如同《宝性论》里面所说的“依一切诸 佛
平等法性身
知一切众生
皆有如来藏”,我一定要
消灭所有烦恼尤其是爱我执所产生的一切罪业!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 要 去 随 喜 一 切 有 情 众 生 所 造 的 一 切 善 德 , 在 皈 依、忏悔、随喜的基础之上而来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203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这是讲到
大 乘 不 共 的 皈 依 ; “ 为 能 成 就 自 他 利
我 要 生 起 菩 提
心”,这句话是讲到了愿心。 要成办自利,没有比菩提心更好的法门;为了要成 办后世的利益,也没有比修学菩提心更好的法门;要成办 决定胜,也没有比菩提心更好的法门!因为有了菩提心之 后,这种强大的福报资粮能够很容易的帮助我们断除烦恼 障;而且有了菩提心的观修,我们内心的平静是永远保 持、持续在那里的,无论遇见谁我们都能够微笑的面对他 人。 像我跟各方人士见面的时候,我绝对不会想着自己 是达赖喇嘛这个身份而去跟他们见面的,我永远都是保持 着我们同样都是人的想法来跟他们见面的,这样的话内心
204
才会快乐啊!如果自己觉得“我是达赖喇嘛”,或者更糟 糕的觉得“我是圣者观世音”,若以这种想法来接待他人 的话,那是一种非常愚痴的做法!如果我打从心里面见任 何人的时候,想着——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以这种的想法 去接待他人的时候内心才会快乐,如果自己一直在意那一 种不共之处——我是很特别的时候,那就是自己将自己给 囚禁起来了,自己就会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人了 如同刚刚所说的,因为有了菩提心的思维,所以一 切的生命体都变成我要去接待的贵宾,没有任何的冤亲债 主是我要驱除、赶走的对象,这种的想法确实是非常强而 有力,让我们内心的底蕴里面可以保持非常强大的自信、 勇气和心力!所以要圆满自利没有比菩提心更好的法门, 要圆满他利没有比菩提心更好的法门,要悦意诸佛菩萨没 有比菩提心更好的法门,要去消灭一切的罪障没有比菩提
205
心更好的法门,要去累积功德也没有比菩提心更好的法 门! 如同《入菩萨行论》里面所说的
灭死胜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贫无尽藏,即此菩提心, 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 复是出苦桥,度众离恶趣,彼是除恼热,东升心明月。 复是璀灿日,能驱无知霾。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确实如同《入菩萨行论》所说的,菩提心真的是非 常得不可思议,具有如此伟力的殊胜功德!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206
因为要接待一切离苦得乐的众生,所以没有任何的 冤亲债主是我要驱除的,三界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我要去服 侍的对象、要去服侍的贵宾。接待众生之后,如果我们只 是动动嘴巴将上唇触碰在下唇的话,那么就只是一种谎言 而已,接待众生的贵宾之后我要做什么呢?修习殊胜悦意 菩提行!我要去好好的遵守菩萨的一切行为来帮助他人, 因此我身、语、意三门所有的行为都要相应菩提心,无论 是直接还是间接、抑或暂时还是究竟,我要做的就是利益 众生,除此以外没有其他要做的行为。 请你们好好的思维上述“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然
为利众生成就
佛果位”所说的内容,让自己的毛发竖起,或者是留下眼 泪之后来接受菩萨戒。
207
你们先跪着或者蹲下,如果是已经坐在椅子座位上 面不方便蹲下的就算了,没有关系。观想前方的诸佛菩萨 是我们的证人,并且思维一切有情众生的现况,为了能够 帮助他们,我今天好不容易获得了人身,能够去听闻到大 乘如此殊胜的教法,今天不做何时做?今天如果我们能够 有一个第一步骤的话,因为因果丝毫不爽的关系,快乐的 大门绝对能够打开,而且能够从一个快乐的聚落到达另外 一个快乐的聚落,骑上了菩提心这一匹良驹之后,我们能 够活得越来越快乐、活得越来越有意义,如同《入菩萨行 论》里面所说的“驭驾觉心驹
从乐趋胜乐
智者宁退
怯”!所以菩提心和空正见是我最主要皈依的对象,从此 之后从今天起我永远不会远离这两颗心,我是这么想的, 你们也要这么想,为了能够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我必须要成 佛,为此我要好好的遵守一切菩萨学处,来许下如此承诺
208
的缘故而获得菩萨戒的。 接受了菩萨戒体之后,说到了十八根本罪和四十六 条恶作,如果防护了这个爱我执的话,那么其实这一些的 戒条我们就能够守护得很好,最主要是将自利作意好好的 防护就不会有“自赞毁他图利敬
悭 吝 财 法 不 惠 施 ……”
等。 请念诵第一遍: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209
念第二遍是加强想要守护菩萨戒的心,如同前方的 佛菩萨我要好好的去行持他们所做的利众事业: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当我们在念诵完第三遍最后一句“为利众生成就佛 果位”的同时,观想自己的相续当中生起的菩萨戒,如果 之前已经获得菩萨戒而没有衰退的话,那么观想获得了增
210
上;如果之前已经获得菩萨戒体而衰退的话,那么观想获 得了恢复;如果之前未曾获得菩萨戒体的话,那么观想在 我们的相续当中生起了菩萨戒体,而且所生的菩萨戒体跟 前方诸佛所拥有的菩萨戒体是一模一样的,请做如此的观 想!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下面请一起念:
211
今生吾获福
幸得此人身
复生佛家族
喜成如来子
尔后吾当为
宜乎佛族业
慎莫污染此
污垢尊贵种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生起一切瑜伽之发心 请坐下,这以上是菩萨戒,接下来是一切瑜伽之发 心。如同刚刚所说的“为利一切有情众生我要成就无上菩 提”的这个很强大的心力已经发起了,这一颗菩提心转为 了白色的月轮,安置在已经生起观世音自己的胸部当中, 观想有个月轮这是菩提心的本质所现。 而 且 如 同 刚 刚 解 释 空 性 般 的 , 观 想 诸 佛 皆 无 有 自 性、无有自相,让内心有所感触的来观想,这个正在了解 无有自性的智慧转为了竖立的五股金刚杵,安置在刚刚菩
212
提心所现的月轮上面。 月轮代表世俗菩提心,金刚杵代表胜义菩提心,总 之菩提心和空正见这两者永远不会放弃,不只是今世、死 后的中阴身、以及后世的生生世世,这两颗心我永远都不 会忘记,永远都不会放弃,我永远都会坚持地去修习、修 持,直至无上菩提之前,我绝对不会懈怠,我要好好的遵 守这两颗心! 请跟随着念(三遍):嗡
萨瓦友嘎企达
午巴答
亚米 在你们胸部里面有如此的月轮和金刚杵般,同样的 已经现为观音的上师的胸部有同样的月轮和金刚杵,现起 了第二个相似的金刚杵和月轮,从弟子的口道融入到我们 胸部的金刚杵和月轮,请作此观想,并且获得坚定。
213
入坛绕行、礼拜 接 下 来 打 开 坛 城 的 遮 幔 , 我 们 刚 刚 在 关 闭 着 的 东 门,现在东门打开之后观想进入了观世音的无量宫坛城里 面,进入坛城之后我们以顺时针的方向绕三圈,并且跟随 着念(三遍):嗡 班扎萨埵
玛哈惹达
苏乃搭
苏多郭
苏苏郭
阿滴希提芒
这样右旋的绕了三圈,从东门离开之后,合掌触碰 额部、喉部和胸部,并且跟随着念:嗡 嘛嘛美吽
那摩那摩吽
嘛呢布迭吽
嗡
梭哈
请跟随着念(念诵从略)。 与主尊无二的胸部的“舍”字放出了光芒,照到了 诸佛,诸佛皆转为观世音的模样,融入到弟子的体内,让 我们获得了观世音身、语、意所有的加持,请做如此的观 想 , 观 想 与 主 尊 无 二 的 上 师 正 在 念 “ 谛 班 扎 达 ……” 的 时
214
候,所获得的加持变成了坚定。 接下来,把已戴上的遮挡眼睛的眉巾突然间打开, 然后往天空观看,你们看天空的时候会不会看到不同的颜 色?如果看到了白、红、黄、绿等,那么会有不同的息、 增、怀、诛的缘起,有时候会有这种不同的看法。以前我 从色庚仁波切那里接受灌顶的时候,我看到了绿色,是很 强烈的绿色(译注:绿色代表迅速成就),这是有的。观 想、并跟随着念诵三次:系
班扎郭达
哈亚给瓦
火鲁
火鲁吽呸
宣说谛实力 上师的脚不舒服,所以我就坐着不起来了。以前布 迭多杰羌,赤江仁波切有这么说过,他坐在法座上而来做 祈请,手持着花鬘观想投掷到坛城诸尊,请跟随着念(念
215
诵从略)。 投掷花鬘之后,看花鬘掉到了何处,与此处有关的 本尊就是跟我们相应的种姓,今天我透过花鬘的投掷而知 道我们这一次的密称为“却多杰”,即法金刚。观想灌顶 的诸尊再次还给我们投掷的花鬘,我们将投掷的花鬘放置 在额部由此留下了甘露进入到我们的体内获得加持。弟子 们观想“吽”字在胸部、眼睛有两个“让”字,取下眉 巾,因为拿下眉巾的缘故观想很清楚的见到坛城诸尊。 供养曼达拉: 须弥四周日月所庄严
妙香遍涂华散之大地
观如佛土我乐敬供养
愿诸有情共享此净土
(伊当
曼达拉甘
沽鲁
拉那
尼雅答雅密)
请跟随着念(念诵从略),遍满虚空的灌顶诸尊手 持着宝瓶为我们灌顶,留下来的甘露进入体内净除了一切
216
的罪业,最主要净除的对象就是我们相续里面的真实执著 和爱我执,由甘露而洗涤,体内充满了甘露,从顶部满溢 出来,转为了不动佛安置在我们的顶部。 与主尊无二的上师的胸部放出了光芒,邀请了灌顶 诸尊进入到弟子的体内让我们获得了灌顶的加持,请做此 观想。在有相和无相这两者里面,透过刚刚的灌顶,你们 已经能够自在的修学无相瑜伽了。
宝冕灌顶 接下来是宝冕灌顶,因为获得了宝冕灌顶的缘故, 观想我们相续上安置了成就佛陀色身的不共能力,请做如 此的观想,与上师无二的本尊的胸部放光,召集了灌顶诸 尊遍满虚空,融入到弟子的体内。
217
给予咒语加持 接下来给予咒语的加持,请跟随着念三遍:嗡嘛呢 叭咪吽,再请一起念诵二十一遍:嗡嘛呢叭咪吽。
结行灌顶 接下来是结行灌顶、七珍宝、八吉祥物,(结行仪 轨念诵从略)。这以上就结束了千手千眼观音的灌顶。
218
白文殊随许 ——
2018 年 06 月 18 日
拉脱维亚
里加
传承来源 接下来是白文殊的随许,我的传承是来自达扎仁波 切,我大约在十二、三岁的时候从达扎仁波切那里获得了 “密法百尊”的这个传承,我看到了这个特殊的目的,因 为文殊他是智慧本尊,所以对我们增长智慧是有帮助的, 而且白文殊也算是慈悲的本尊,所以也可以帮助我们增长 慈悲。总之,在空正见的智慧和菩提心的方便这两者的双 运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能够获得随许,现在供养曼达拉:
219
须弥四周日月所庄严
妙香遍涂华散之大地
观如佛土我乐敬供养
愿诸有情共享此净土
(伊当
沽鲁
拉那
曼达拉甘
尼雅答雅密)
菩萨戒 对方已经生起白色的白文殊,如同唐卡所画般的已 经生起,在他的周边观想有传承上师、观想有诸佛菩萨在 周围,在他们的座前我们皈依、忏悔、随喜来接受菩萨 戒。不会再次的新获菩萨戒,刚刚我们在灌顶的时候已经 获得菩萨戒了嘛,能够让它更为强烈是有帮助的,请跟随 着念(三遍):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220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身随许 随许的正行又可以分身随许、语随许、意随许和事 业随许四者。 首 先 为 了 能 够 获 得 身 随 许 而 念 祈 请 文 ( 念 诵 从 略),如同刚刚所说的思维空性,在空性当中净除了一切 凡夫相执、净除了一切未清净的蕴界处,由“庞”字转为 了牛奶大海,牛奶大海旁边有大象群。在牛奶海的中间 “邦”字转为了千瓣莲花,在这千瓣莲花上面有个“阿” 字,代表了我们的内心,由此放出了光芒净除了一切无明 黑暗,照到了一切情器众生,之后再收回。
221
“阿”字瞬间转为了白色的一面二臂的文殊,右持 着胜施手印,左持着莲花茎于胸前,在莲花上面有般若 经,白文殊相好庄严,具有三十二相好和八十种随行好, 额部有白色“嗡”字、喉部有红色“阿”字、胸部有蓝色 “吽”字,观想你们弟子们生起了文殊师利。而且与主尊 无二的上师的顶部,又再次现起第二尊文殊师利,进入到 弟子的体内,让我们获得文殊师利的加持,请做如此的观 想。 你们弟子们已经生起了白文殊,而且在你们对面的 前方也有白文殊,白文殊再生起了第二尊相似的白文殊进 入到我们体内,让我们获得所有的身加持,请做如此的观 想。
222
语随许 接下来是语随许,为了能够获得语随许请跟随着念 祈请文(念诵从略),请跟随着念:嗡哇给达那玛
&
嗡阿惹巴扎那谛,以上结束了语随许。
意随许 接 下 来 是 意 随 许 , 请 跟 随 着 念 祈 请 文 ( 念 诵 从 略),上师和弟子们共同观想,请身体坐直、抬头挺胸, 师徒两者金刚伽趺坐姿,双手是左下右上,两拇指结合形 成一个三角形的模样,放置在脐部四手指以下的地方,眼 睛不要往上或往下看,跟大圆满的时候一样的观想方式— —平视,而且是睁大眼睛的看。 在眉间观想有个“阿”字,这个白色的“阿”字就 是 《 一 字 般 若 经 》 里 面 的 “ 阿 ” 字 — — 否 定 词 “ NO” ,
223
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实际上并非是如此,之后来观想空 性: 因为有“阿”字的这个否定词,所以并非如同我们 所看到般的那么存在,这是“阿”字的意思;如果如同我 们所看到般的存在的话,那么寻找之后应该越来越明显才 对,但实际上是寻找之后越来越模糊,甚至是看不到、找 不到。月称菩萨认为名言上无有自相,于是说实派反驳: “如果无自相的话,将会有诸多的过患。”而说到了四种 应成的过患:应成圣者定灭事物之过患、应成世俗谛为理 智所堪能之过患、应成无有胜义他生之过患、应成无自性 为非自空之过患。 “设若观察此诸法 观察
离真实性无可得
是故不应妄
世间所有名言谛”,去寻找之后是完全找不到嘛,
因为找不到的缘故,从此我们可以知道事物并非以他自己
224
的力量形成了他的作用和体性,作用和体性并不是没有, 是有的!那他的有法是什么呢?“如观察车七相无
由于
世间共许有”,我们看什么都会觉得事物是以自己的力量 形成了他的体性和作用,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一切都是在 名识施设当中抽象化的存在,仅此而已,因此无有自性! 请边看这个“阿”字,边思维上述所说的内容。如此专注 的 缘 故 , 念 二 十 一 遍 “ 阿 、 阿 、 阿 ……” , “ 阿 ” 字 如 同 彩虹般的消失,如同空正见远离一切的戏论般,专注在既 非赖散的状态、也非跟随着感官觉受而去散乱,远离了掉 举和沉没,“阿”字消失之后只剩遮挡自性的这个遮分当 中,专注在此!这以上获得了意随许。
事业随许 接下来是第四个随许,为了能够获得功德和事业的
225
随许,请跟随着念祈请文(念诵从略)。(现在侍者双手 捧着的)是《文殊真实名经》,也是一切续典的最上经 典,透过此部经典的学习,能够早日获得文殊的果位。
结行 文殊师利以智慧的方式驱除了一切无明的黑暗,所 以在顶文殊师利的时候最主要是以智慧之光驱除无明黑暗 而来顶礼的。透过了文殊师利的修行和加持,让我们增长 智慧,驱除了烦恼的依据——无明黑暗,这以上就结束了 白文殊的随许。 今天的“千手千眼观音灌顶”和“白文殊的随许” 都已经圆满结束了,这次来到拉脱维亚里加的教授已经圆 满结束了。你们以强大的求学之心来到这里,我虽然并没 有什么证量来为你们讲解,我也是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
226
尽自己的力量为你们解说,以后我不一定还能够反复的再 来,无论我们是否能够直接的会面,但是你们要多多的去 阅读《缘起赞》和《金刚经》,以及我所讲解的菩提心和 空正见这两者的功德要反复的去思维,这两颗心要好好的 发起来,这样的话你们才能够成办暂时和究竟的利益!
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谢谢!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