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赞&菩提道次第摄颂&三主要道》
2020 年 12 月 10 日
网络直播地点:达兰萨拉·寝宫
法王尊者
藏语教授
蒋扬仁钦
同声传译
滇津旺觉
记录整理
说法前行 ——燃灯节开示
今天,是宗喀巴大师圆寂的殊胜日,也就是如实诠释龙树父子究竟意趣的 宗大师圆寂的日子,我们称为燃灯节,通常我们会庆祝这一天的节日而做的祈 祷法会。 之前的几年,能够在甘丹庆祝这个燃灯节(现在)觉得非常幸运,那时候 大家能够一起参与。可是最近,因为 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的缘故,我 们相互之间都有一些旅行上的障碍,但这也不是重点,因为可以通过现代的科 技手段让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 今天是宗大师圆寂的日子,也就是我们要忆念宗大师的日子。宗大师与众 不同的一个功德,就如同《兜率百尊祈愿文》里面所说的:在五浊恶世的这段 期间,大师您以伟大的这个事迹,为我们诠释完整无误的教法,我们在此非常 感恩和忆念您的恩德。 宗大师最主要的一个不共功德,就是自己去努力地广学多闻,将广学多闻 的内容运用在生活当中,如实的修行,彻底的通达基、道、果的所有论述,并 为弟子讲解。 我们不只学习佛法而已,尤其是龙树父子的弟子,如实的彻底、详细的相 信龙树父子的究竟意趣,在藏域的诸多大师当中,虽然诸多大师确实都非常不 可思议,可是内部做比对的话,宗大师的著作会针对非常困难、不容易理解的 地方多做解释,没有那么困难的地方宗大师会简略的带过,这是我们可以从学 习宗大师著作当中所获知的。 所以,在空性的一个诠释上,宗大师先写《广论》的毗钵舍那,然后写 《略论》的毗钵舍那,之后写了《正理海》、《入中论善显密义疏》以及《了 不了义善说经藏》,这是宗大师的五本著作,对空性的诠释解说得非常好、非 常详细、非常的深入。我每一天都会念诵《入中论》中的这几句话:
若谓自相因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然此非理故无性。 设若观察此诸法,离真实性不可得,是故不应妄观察,世间所有名言谛。 由于诸法见真妄,故得诸法二种体,说见真境即真谛,所见虚妄名俗谛。 宗大师针对这句话做解释的时候说了四种应成之过患,即:一、应成圣者 定灭事物之过患;二、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三、应成无遮胜义他 生之过患;四、应成无自性为非自空之过患。这在《了不了义善说经藏》里面 可以看到,这是我每一天去思维的内容。从此,我们也可以知道,龙树父子的 究竟意趣以及月称论师的究竟意趣,被宗大师很清楚、完整的诠释。 所以,在今天宗大师涅槃的纪念日当中,我们应该要去(a、)忆念宗大师 的著作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b、)于此同时,宗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说到: “最初常求广大闻,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一切回向为弘法。” 以及(c、)刚刚《兜率百尊祈愿文》里面所说的,在五浊恶世的时候我们更应 该要去除世间八法。 有时候我们有个头衔,这时候可能会自我陶醉,要是这时候再接受到皇帝 邀请的话,以一般凡夫的这种观点来讲,宗大师接到皇帝邀请之后应该会很高 兴的到汉地传法才对,可是宗大师并没有接受元朝皇帝的邀请,这就是真正断 除世间八法的表现。所以我们要像宗大师的圣行般,在最初的时候要追求广大 的听闻学习,中达经论皆教授,最后日夜勤修持,以及断除世间八法。因此学 习大教典非常得重要。 宗大师写下了十八函浩瀚的巨作,在这十八函浩瀚的巨作里面,刚刚所说 的这五部著作,尤其是《了不了义善说经藏》后面四个应成的内容,是我每一 天都去思维的内容,这一定要去学习。 学习大教典之后,其目的就是要运用在生活当中。楚西仁波也是我的根本 上师之一,他的修行非常不可思议,楚西仁波曾经说到:“我们格西只是很会 讲话而已,但是如同他所说的内容去运用在生活当中的时候,却如同空花般没 有实地的修持。”所以所学的内容一定要运用在生活当中,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作为宗大师的弟子,务必要好好的学习宗大师的著作,即便十八函浩 瀚的巨作无法学习,至少宗大师五本对空性诠释的著作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 首先要好好的听闻这些大教典,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搭配着量学来学习, 敬和信虽然都很重要,可是在学习大教典的时候敬和信都不是主要的,要以逻 辑分析才对。所以宗大师在写《正理海》和《入中论善显密义疏》的时候,都 是以逻辑分析的方式而为弟子写下著作的。一些西藏的大师在阅读《释量论》 的时候,觉得《释量论》的内容对我们的修行可能没有帮助,但是宗大师对此 作了反驳,说到了《释量论》的这种逻辑分析工具对我们学习大教典是有绝对 的帮助。 因为三大寺是直接追随宗大师的意趣而建立的寺院,所以我们要符合宗大 师的意趣来学习量学、般若经、中观、俱舍和戒论,像这些五部大论的学习就 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俱舍论》里面有一些跟器世间的内容有关,这部分我无 法认同,如同《入中论》里面说到了“前说深可怖,多闻亦难解,唯诸宿习者,
乃能善通达。”而且在《入中论自释》里面说到:“问:陈那、世亲等这些论 师们,都放弃了无自性的空正见吗?于是月称论师回答说:是的,如言所实。” 所以《俱舍论》的一些内容我们是不需要如言可取的,但以整体而言这些五部 大论的内容,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珍惜。 《摄类学》的解释,是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经师普颇丘为第十三世达赖喇 嘛尊者而著作的,这个《摄类学》的上品、中品、下品,以及《心类学》的内 容,真的都是非常完整的资讯,所以在藏传佛教里面,以哲蚌寺来讲都有这种 圆满学习的课程。我们来到印度之后,在印度南部建立的色拉、哲蚌、甘丹三 大寺,我们都很努力的去学习大教典,请你们再继续努力! 在平常,我会一直呼吁要去学习十七班智达的著作,而且我很自豪的为世 人说——这十七班智达的著作是我们要去保留的最佳的资产。当然,你们会去 做法会,会去做课颂,可是真正如实去学习这些大教典的就是我们的三大寺等, 所以你们是真正的、如实的去延续佛陀教法的持教者,而三大寺就是这些持教 者的中心,因此你们更有责任去好好学习这些大教典才对。并且所学的内容一 定要运用在生活当中,好好地实践,如同宗大师所说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不 受到世间八法的动摇和影响。你们到目前为止做得非常好,也希望你们再继续 努力下去。 雪域藏地的大寺院,如色拉、哲蚌、甘丹,以及下密院、上密院等,像格 鲁派的这些寺院,像色须等的寺院也都会去学习大教典,最近色须举办冬季辩 论的时候,会邀请萨迦、噶举、宁玛等不同传承的僧人一起参与冬季的大辩论, 这是非常好的。我们所有的知识应该要与他人分享,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你 们、他们之间不应该随着贪和嗔而去隔阂,无论大教典在哪里,应该要共同学 习、相互分享资讯,这一点很重要。
正文解释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颂
一开始先礼赞导师释迦摩尼佛,不只是礼赞导师释迦摩尼佛而已,这个礼 赞文本身具有极大的加持力。 如同宗大师自己也说:“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 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对导师的信心是透过逻辑分析所产生的,这是宗大 师的作为,而不是一开始无条件的接受,这是释迦摩尼佛亲自所说的教言。因 为导师亲自所说的教言值得我们去分析观察,所以“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 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 导师的教法当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无我”的概念,虽然像律经等这些大 教典都非常好,可是比起这个更为深入的就是《般若经》。在《般若经》里面
最深奥的内容就是对空性的诠释,虽然念诵《般若经》的人有很多,无论是汉 地还是日本等,念诵《心经》的人确实很多,而且他们这些佛教徒都会念诵 《心经》。我有一位认识的朋友,他是台湾的主持,我们两个关系很好、很亲 密,他私下跟我说:“无论是中国也好,还是日本也好,我们虽然都会念诵 《心经》,可是却不知道《心经》的内容。但是尊者您对《心经》的诠释,让 我获得了很大的受用和帮助。”所以《般若经》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般若经》的注释当中有许多中观的典籍,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材料值 得我们去学习。为了对教法的架构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学习《现观庄严论》也 是相当重要的。
南无咕噜曼殊郭卡雅
1.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第一句的礼赞文等同《中论》的礼赞文,也是非常的深奥。在第一句偈颂 的时候说到“智说成无上”,也就是因为导师能够自在的宣说无上的深奥教法, 所以是智说成无上。
2.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十二缘起”从“四谛法轮”开始,说到了“十二缘起”的第一支“无明” 以及第二支“行”等的一个轮回趣入和还灭的次第。若有“无明”,将会如何 进入到“行”、“ 识”等等,如何进入轮回;以及如何透过“无明”的遮除, 而还灭轮回的内容。 导师一开始获得了正觉果位之后,马上就说了这么一句偈颂:“深寂离戏 光明无为法,有如甘露此法我已得,若示于他无有谁能知,不如住于无语森林 中。”这个深奥的内容就是指空性的内容。
3.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4. 如是于依怙,稀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5.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稀有善教诲? 6.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网尽断门。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唯识派的学者们讲因果的时候会觉得:果 之所以由因产生,是因为果有果的自性、因有因的自性,以这种方式去说因果 的。(他们认为)因为因果不爽,所以有自性,所以这里而说是“愚者”。 “智善彼即是,戏网尽断门”,以因果缘起来讲,正因为是因果缘起,所 以更要无自性才对,由此而断除所有戏论。
7. 此教余未见,唯尊名大师;外道亦饰赞,如于狐唤狮。 8. 稀有大师依,稀有胜说怙,极善说缘起,我敬礼大师。 9.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10.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不承许有因果的时候,对他讲“无自性因 因果故”或“无自性因缘起故”的时候,对他来讲是不成立因。可是对唯识派 来讲,他认为因为缘起的关系所以更要有自性,若对他举例“无自性是缘起故” 的时候,对他来讲是相违因。 所以,一个是相违因,一个是不成因。
11.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12.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13.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14. 无待如空华,故无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缘相违。
仔细去想的时候确实是如此,如果事物是以自己的力量而有的话,那么干 嘛需要依赖他者、观待他者呢?待因缘相违呀!
15. 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 16. 若法有自性,则说无涅盘,及无戏论灭,自性无灭故。
“若法有自性”,痛苦若以自己的力量而有的话,那么痛苦就没有办法透 过外缘来消灭了,因此“则说无涅盘”。
17. 故于智众中,发大狮子吼,数唱离自性,善说谁能难? 18. 况无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违随顺; 19. 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缘起赞》的解释《间杂赞》里面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缘”字,说到 了依赖、观待他者的意思,所以不依赖的、自力而有的内容被否定;“起”字, 说到了成立、说到了形成,正是因为依赖、观待他者,所以他能够在世间通俗 的说法当中而被安立、而被成立,所以并不是没有。这是《间杂赞》里面说到 的诠释,解说得非常详细,很明晰。
20. 此皆自性空,缘此此果起,二决定更互,无障为助伴; 21. 除此更有何,为甚奇稀有,以此理赞尊,成赞非由余。
在这个世界上,有最早的宗教哲学的国家是印度,导师释迦牟尼佛还没有 诞生在这个世间之前,印度的这些宗教的观点认为有一个独立的“我”会去感 受到苦、感受到乐,有一个能够远离身心的独立个体——我,
22. 若有为愚使,与尊作仇隙,彼不忍无性,妙声有何奇? 23. 若受行尊语,珍藏缘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说此为奇! 24. 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25. 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26. 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27. 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28. 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29. 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远离增益执,及损减过故。
了解空性的时候,如果能以缘起的方式去了解的话,将会远离一切的过失。
30. 缘起道因相,见尊说无比,由此证余语,是量起决定。
确实是如此啊!好好的会意《般若经》的内容,而且内心也会因为思维 《般若经》的内容而有所动摇的时候,看到其他宗教的导师的时候就无法相应。 像是透过大教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现前分”,也可以透过空性的诠释了解 大教典里面所说的“略隐蔽分”,由此自然就能相信“极隐蔽分”的内容,是 量起决定。
31. 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32. 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33. 稀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34. 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35. 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36. 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37. 说中缘起说,慧中缘起智,二如世胜王,尊善知非余。 38. 尽尊所垂教,依缘起性转,彼为涅盘故,尊无不趣寂。
导师宣说四谛的原因,都是为了获得涅槃而说的。
39.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40.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导师所说的法,都是搭配着分析、观察而说的缘故,“能降诸怨敌,离前 后相违”;都是为了众生的暂时利益和究竟利益,“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 喜。”
41. 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42. 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43. 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看到了导师的教法之后,自然就会产生:我真如此的荣幸和幸运,能够值 遇导师的这种殊胜教法! 虽然导师不在这世间了,可是导师来到这世间的主要目的,就是留下他的 经典能够救护我们众生,导师所说的这些教法——律、经、论这些三藏经典今 天我们仍然可以学习呀,所以“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44. 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45. 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46. 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导师的弟子、尤其是那烂陀寺的这些大学者们,都追随着导师的教典而学 习,经部和有部就是如此;但是就唯识来讲,他说出了非常复杂的哲学观点。 同样的,中观的论师里面有两派,一派说名言上有自相,可是导师的究竟 意趣是名言上无有自相——这是应成派的观点,这才是导师的究竟意趣。
47.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48.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49.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这句是礼赞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位很伟大的导师,因为以历史来讲龙树 菩萨是中观的鼻祖,我们不需要这么说啊,不需要以这种方式去赞美龙树啊! 因为龙树的著作《中观理聚六论》今天我们可以去学习呀,我们好好去分 析观察、去学习他的著作的时候,自然就能知道龙树的智慧有多么的伟大。 而且,龙树的弟子像是月称论师,他的著作《入中论》、《入中论自释》、 《显炬论》等这些的内容我们好好去学习的话,我们会觉得龙树、月称等论师 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
50. 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51. 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能够完整诠释龙树著作的是月称,“吉祥月善说”就是指月称的意思。 《入中论》和《入中论自释》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珍惜的重要资产!
52.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这本论的造者本身如何呢?下面第五十三句:
53. 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 敬。
宗大师的家乡是安多,我们俩是同乡。宗大师的诞生地是塔尔寺,骑马的 话从塔尔寺到我的出生地路程大约两三个小时,所以我一直都在讲我跟宗大师 是同乡喔。 以出生地来讲是同乡,但是这个同乡——我来到了卫藏,在林仁波切和持 江仁波切的引导下让我学习宗大师的著作,最终让我在宗大师的弟子席位中获 取一席之地。
54. 遇此无上大师教,皆由尊重深恩故,此善回施诸众生,成善知识摄受 因。 55. 愿利者教尽有际,不遭恶分别风动,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 满。
“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满”,这句话很重要!而不是说因为这 是我的宗教所以不能够挑战,不是这一回事的。而是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 也就是透过分析观察来产生信,这也正是我们能够与科学家们平起平坐进行交 流的原因。所以为了能够通达圣教理的缘故,在方便品的广大教理和深见品的 广大教理里面我们都会产生各种的疑惑,但主要的是“深见品”的这个广大教 理要分析观察,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56. 愿一切生舍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光显甚深缘起性,虽剎那顷不慢 缓。 57. 愿胜导者无量难,殷重为心所成办,由何方便令此增,昼夜专注恒思 察。
58. 净胜意乐勤彼时,梵王帝释护世间,妙黑天等护法众,恒为助伴无暂 舍。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多闻苾刍善慧名称吉祥, 著于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 吉祥。
这以上,已经结束了宗大师对导师释迦牟尼佛的礼赞——《缘起赞》的传 承。
菩提道次第摄颂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世尊自己说过:“比丘与智者,当善观我语,如炼截磨金,信受非为敬。” 很明显的对我们说到,世尊为我们所说的内容,不应该以信仰的方式无条件的 接受,应该在观察之后再来接受。 当我们在实践这些教理的时候,阿底峡尊者说到了三士道的内容,而说: 相应下士夫的内容称为下士道、相应中士夫的内容称为中士道、相应上士夫的 内容称为上士道。像是慈尊菩萨说到:“断除诸恶趣,得诸增上生,离引生老 死,礼敬菩提心。”由此而说到 了上士道的内容。宗大师也是依据三士夫的一 个不同的相应法门,而去写下了《菩提道次第广论》。
无边福聚所生身,无量众生乐闻语,正观无尽所知意,释迦尊王我敬礼。 无上大师最胜子,荷负如来事业担,遍游佛刹利有情,慈氏文殊我敬礼。
第二句的时候礼敬了慈尊和文殊。
极难悟解大般若,如义善释瞻部严,名称遍满三世间,龙猛无着我敬礼。 从二大士善传来,深见广行二种道,遍摄圆满无错谬,敬礼教藏阿底峡。 能视无边经教眼,趣向解脱最胜道,哀愍权巧勤开演,敬礼一切善知识。
在此说到了这本论著的殊胜。
一切智者顶上严,名称幢幡极显耀,龙猛无着善传来,圆满菩提道次第, 能满一切众生愿,故名如意摩尼王,遍摄一切正法流,是故亦名善说海。 通达经教无相违,能知佛语皆教授,速得如来甚深意,极大罪恶自消亡。 是故印藏诸大德,咸共依此胜教授,由此三士道次第,宁有智人不欢喜。 总摄佛经心藏义,能得一次善讲闻,说听一切正法福,悉能摄尽应思惟。 所有现后诸福聚,其能最初成就者,谓由意乐及加行,如法亲近善知识。 纵至命缘终不舍,如教修行法供养,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一般(世俗方面)的教义也是需要好的老师啊,如果一位好的老师广学多 闻的话他才会教出好的学生嘛,同样的我们需要依止一位多闻且有如实修行的 具相善知识。
暇身胜过如意宝,唯有今生始获得,难得易失如空电,思已则觉世间事, 徒劳无益如扬糠,故应昼夜取坚实,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死后难保不堕落,能救此畏唯三宝,故应勤修正皈依,终不毁犯诸学处。 复应善思诸业果,如理取舍乃能办,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我们在此不仅要让自己获得增上生和解脱以外,更要让自己获得一切遍智 的果位,如同《入中论》里面所说的:“悲性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 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所以要让弟子们进入大乘道的缘故,我 们必须要知道大乘道的一个修学要义为何。
若未获得众德身,欲修胜道亦难达,故应学此圆满因,净修三业诸垢染。 忏悔无障尤切要,故应恒时依四力,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若不思惟苦谛失,终不能发解脱欲,若不思惟集流转,则不能断生死根。 应厌三有希出离,了达生死系缚因,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光有厌离心是不够的,必须要知道痛苦是来自于哪里。
大乘道命为发心,是菩萨行根本依,能转资粮如金汁,摄纳众善为福藏, 菩萨如是善了知,以菩提心为心要,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确实,菩提心不只能够满足暂时的利益,这部分在《入行论》里面说得非 常详细。通常修学菩提心有“以七因果的方式修学”和“以自他相换的方式修 学”两种,《入行论》讲的菩提心的修学方式是上根的修学方式,也就是“自 他相换的方式”,这是非常深奥的。 以我个人来讲,因为在藏地《入行论》的这个传承几乎间断而没有人在学 习,来到印度之后我从库努喇嘛仁波切滇津坚赞那里获得这个传承,也如实的 听闻、学习之后,对我菩提心的一个观修上,产生了极为强烈的作用。
施满众愿如意珠,斩除悭结最胜剑,无怯勇悍佛子行,扬名十方此为本, 如是知已身财善,布施妙道智应学,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接下来就说到六度:
尸罗如水洗恶行,亦如月光除热恼,处众威严如须弥,不作恐怖众生敬, 如是知已正受戒,智者应护如眼目,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忍为力士妙庄严,除烦恼炎胜难行,如金翅鸟降嗔蛇,遮粗语刀为甲胄, 如是知已胜忍铠,种种方便应擐披,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若擐精进不退铠,教证德增如初月,一切威仪不唐捐,随所作事悉成办,
这一句是说到了忍辱。《入行论》的第六品“安忍品”说到了忍辱的功德 和愤怒的过患,讲得非常好,而且所带来的效应是非常强大的,《入行论》的 第六品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材料。
如是知已遣懈怠,应发菩萨大精进,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静虑转心如轮王,安住无动如山岳,起定遍缘一切善,能引身心轻安乐, 如是知已瑜伽王,摧伏散乱常修定,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在此说到了静虑般若蜜多。
慧照深性如眼目,能出生死最胜道,超一切经功德藏,能除痴暗第一灯, 如是知已诸智者,应当勤修此妙道,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智慧可分了知世俗五明的智慧和了解胜义究竟的智慧,这个胜义究竟的智 慧是非常重要的。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主要依据月称论师的著作。 接下来,说到了止观必须要双运的道理:
若唯修习专住定,终不能断生死本,若离寂止但修观,亦不能除诸烦恼, 故须通达真实慧,乘以无动寂止马,执持离边中观剑,破除一切边执阵。 如理观察广大慧,通达真实令增长,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奢摩他个毗钵舍那的这个专注力不够的缘故,说实在我也无能为力,否则 如同《入中论》里面所说的:“如是慧光放光明,遍达三有本无生,如观掌中 安摩勒,由名言谛入灭定。”几乎我都快要成办这个层次、这个境界了,如果 能够结合专注一境的这个禅定,确实离这个“入灭定”的期望是有的。
非仅专住能引定,即由如理正观察,亦见能引真实义,无动坚固三摩地, 故诸智者应勤修,止观双运最希有,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在定修空如太虚,后得观空同幻事,称赞双运慧方便,能往菩萨行彼岸,
去除了一切戏论之后,在看到当中——四应成里面的第二个应成——应成 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若谓自相因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仔细地 这样以七相或五相的方式去观察的时候,如同我们一开始在学《般若经》的时 候说“离一离异”的正因,这一切去寻找之后都找不到。“如观察车七相无, 由余世共许有”,具有利害作用的这个事物,是怎么存在的呢?观察之后是找 不到的!这一切的作用,只能够在无寻无找、随着世间通俗的说法当中,而被 施设、安立而已,仅此而已。并非像量学里面所说的,有自相而产生的这个执 自相量,并不是如此。
如是知已诸智者,不以少分道自满,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如是因果二大乘,胜道所须共行道,如实生已依导师,趣入续部广大海。 修习圆满胜教授,得此暇身不唐捐,至尊恩师如是修,欲解脱者如是行。 正为自心修习故,兼为利益余善士,诸佛所爱圆满道,浅易宣说所获福, 唯愿一切诸有情,永不离此清净道,至尊恩师发是愿,欲解脱者如是发。
这以上已经结束了《菩提道摄颂论》,也就是宗大师以回向的方式而写下 了道次第的论述。
三主要道 宗喀巴大师造颂
《三主要道》就是《广论》和《略论》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宗大师 一个不共的口诀。他的弟子擦阔阿旺扎巴在给莫隆这个地方写信给自己的上师 宗喀巴大师,希望宗大师赐予修行的口诀,于是而形成了今天的这个《三主要 道》。 而且,宗大师对擦阔阿旺扎巴这么说:“愿我们生生世世的这个业缘,能 够让我在成佛的时候第一个传授甘露教法的人是你。”所以宗大师对擦阔阿旺 扎巴是如此的亲近。擦阔阿旺扎巴在东方给莫隆的这个地方,以书信的方式请 求宗大师给予教授,所以宗大师写下了《三主要道》。
敬礼至尊诸上师
一切佛语心要义,诸圣佛子赞扬道, 有缘求脱者津梁,我当随力而宣说。
“一切佛语心要义”是讲出离心,“诸圣佛子赞扬道”是讲菩提心,“有 缘求脱者津梁”是讲空正见。“我当随力而宣说”,这句话是一个谦虚的态度, 我会简略的为你们宣说这个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正见。
彼不贪着轮回乐,为令暇满不空过, 劝依佛喜道诸贤,具清净心善谛听。
无真出离难止息,舍求有海安乐果, 贪着有乐能缚身,是故首当出离心。
第三句说到了为什么需要出离心的理由。接下来说到如何获得出离心的内 容,如何修行出离心呢:
暇满难得寿不留 修习能断今世欲 业果不爽轮回苦 数思能断来世欲
因为我们反复的思维三恶道的痛苦以及轮回的痛苦而去发起出离心,于是 说到了生起出离心之量:
至于轮回圆满事 不生剎那之希愿 昼夜恒求解脱心 生时即起出离心
下面的这句话更强烈:
出离若无净发心 执持修习终不成 无上菩提圆满因 智者当发菩提心
四大瀑流猛漂激 业绳紧缚难挣脱 既入我执坚铁网 复被无明大闇蔽
“四大瀑流猛漂激”指生老病死等这些痛苦无有间断的压迫着我们,而说 到了因时的瀑流和果时的瀑流。
这种四大瀑流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来自业的缘故,所以说到了“业绳紧缚 难挣脱”。 “既入我执坚铁网”,这个业最主要是由贪、嗔等烦恼所导致,而且我们 把行蕴视为是一个很珍贵的内容,不容易放弃。 “复被无明大闇蔽”,之前所说的苦苦、坏苦、行苦当中,思维行苦最为 重要。
无边生死生复生 三苦逼害恒相续 审思如斯众慈母 当应引发殊胜心
“无边生死生复生,三苦逼害恒相续,审思如斯自我身,当应引发殊胜 心。”这是以自身来思维出离心的。 如果搭配着他人来讲的话,那就可以发起殊胜的这个菩提心。确实我们所 看到的一切众生都是想要离苦得乐的,可是“四大瀑流猛漂激,业绳紧缚难挣 脱,既入我执坚铁网,复被无明大闇蔽。无边生死生复生,三苦逼害恒相续, 审思如斯众慈母,当应引发殊胜心。”所以这句话对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都非 常强而有力。
不具通达实相慧 虽修出离菩提心 终不能断生死根 应勤通达缘起法
这句话说到了为什么生起空正见的理由。
能见世出世间法 果随因行永不诬 能灭实执诸所缘 此乃正入佛喜道
无论是清净谛的因果、还是污染谛的因果,以这种因果不欺诳作为理由, 而去思维这个果是怎么来的、因是怎么来的,仔细去想的话是找不到的,所以 “能灭实执诸所缘,此乃正入佛喜道”。 《入中论》的这个四应成是最强而有力的,即:应成圣者定灭事物之过患、 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能之过患、应成无遮胜义他生之过患、应成无自性为非
自空之过患。这是我每一天都思维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能灭除一切 实执的所缘。
现分缘起不欺诳 空分远离实执意 若时二者别现见 尔时仍昧牟尼旨
透过现见缘起而去帮助你了解空性,透过空性的了解帮助缘起,这样才对! 如果你透过现分的缘起会让你更排斥空正见的话,“若时二者别现见”的话那 就没有通达牟尼的究竟意旨。
现见缘起全不诬 即灭实执取境相 若时同起非更迭 乃圆成正见观察
因为空性、因为无有自性,事物的作用和性质并非以自己的力量而有,因 为不是以自己的力量而产生这个属性、这个作用,其性质和作用必须依赖他者 而有,所以他更契合缘起才对,因为自性空的缘故。 《间杂赞》的这句话说得很好:“缘”字,说到了观待依赖、互相依存之 意;“起”字,是在这个的基础之下而被认定而有、施设而有。以“起”字不 否定这一法的作用和属性,而且“缘”字说到这个作用和属性是怎么存在的, 因此能够远离常边和断边。
此复现相除有边 及以空性除无边 若知现空显因果 不为边执见所夺
“现相除有边 ”,通常我们的说法是,因为看得到所以除无边才对,如同 看到般的,他是不存在的缘故,以空性除有边才对,可是这里刚好是颠倒的。 因为只有看到的情况下而被认定他的有,从境上找不到,所以由现象在看 到当中而去除有边,“若谓自相因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入中论》这句 引用的偈颂文就非常强而有力。这一切都是在世间通俗的说法当中而被认定其 作用,除此以外作用绝非是由事物自己的力量而产生! 以量学来讲会说到“量的所趣之境是自相”,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是在 看到当中而去坦然安立其作用,所以“现相除有边及空性除无边”。“空性除 无边”的意思是说,并非以自己的力量而有而去说无自性的,因为不是以自己
的力量呈现其作用,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其作用是依赖他者而有的,所以“以 空性除无边”不是没有,而是依赖他者而有。
如是圣道三关要 若得如实通达时 子应依静勤精进 发奋速即修究竟
虽然是宗大师直接针对擦阔阿旺扎巴所写下的这部《三主要道》,但是所 映射的是什么呢?对宗大师所有的弟子说了这句“子应依静勤精进”,这个 “子”字是指宗大师所有的弟子,也包括我们,所以宗大师对他的弟子说, 《三主要道》是身为宗大师的弟子必须要去修行、实践的内容。 这种道次第的内容去做区分的话可分为广、中、略三者,广是指《广论》、 中是指《摄颂》、略是指《三主要道》。如果要去了解道次第《广论》里面 “深见品”的一个详细内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去学习《中论》,以及《中论》 的注释——《入中论》及《入中论自释》。 对我来讲学习《入中论自释》非常有帮助,在这个同时搭配着《正理海》 去学习,很重要!直接能够帮助到我内心的我觉得是《入中论自释》,因为月 称论师的用词确实比较犀利,“前说深可怖,多闻亦难解”,希望我们不会变 成月称论师想要排斥的对象。 月称论师所说的这个观点,其实科学家们也等同间接的证实——表象和真 相不同的说法,这对我们负面情绪的减少的确是有帮助的,这是我们要去学习 和实际的一点。
结行 发心仪轨
因为发心非常的重要,所以学习空性的同时也应该思维发心的内容。我们 平常在思维菩提心的时候,会说到“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哪怕 是为了成办自己的利益,也得思维菩提心。思维菩提心不仅能够满足暂时的利 益,也能够满足究竟的利益。 满足暂时的利益能够让我们的内心保持平静,身体健康,体内的四大获得 平衡,即便在轮回当中,他所想的都是众生,虽然仍被业和烦恼所控制,可是 内心里面所获得的安乐——因为搭配着方便和智慧的缘故,所以等同涅槃般的 寂静,《宝鬘论》里面有这么说。 《入行论》说到:“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故,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 乐。”“故应除疲厌,欲驾决心驹,由乐趣胜乐,智者宁退却?”《宝鬘论》
里面说:“如地水火风,药及旷野树,愿众生恒常,随意而受用。”“于身如 爱命,随彼即爱我,众罪咸归我,我善施众生。” 当我们生起如此强大心力的时候,内心里面几乎都没有痛苦的空间呀!因 为你要刻意地去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所以其结论就是内心里面完全不会感到 痛苦,这是我每一天都去思维的内容。也就是《四百论》里面所说的:“先遮 遣非福,中应遣除我,后遮一切见,知此为智者。” 以这样一个次第依序的去思维的时候,即便我们现在还在轮回当中,随着 业和烦恼的操控,哪怕是如此,虽然我们随着业和烦恼取有了这个身体,可是 我们的行住坐卧昼夜六时所想的都是众生的利益,因此我们的人生可以活得非 常有意义。 因为这个思维,我们不仅能够累积广大的福报,也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够 走上利众之道,所以这是我每一天都会去回向的内容——乃至有虚空,以及众 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 接下来,我为你们传授发心的仪轨。 请你们观想,在自己所在地方的前方虚空有导师释迦摩尼佛,旁边有文殊、 慈尊等以人相而现起庄严相的八大菩萨,在他们的旁边有那烂陀寺的这些大学 者。 如同宗大师所说的“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 于彼大师如是敬。”如是的思维忆念导师身语意的功德,尤其是导师的智慧功 德,忆念之后,我们是追随导师的弟子,如实诠释导师究竟意趣的著作就是由 龙树父子写下的尤其是“深见品”的部分,月称论师也如实的诠释龙树父子的 究竟意趣,所以我们要好好的去学习这些大师的著作。 有时候我会这么说:“说不定龙树在世的时候,我可能是处于龙树弟子当 中比较靠后面一点的席位,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看到龙树的著作和月称著作的 时候,我会感到跟他们非常亲近的原因。” 并且过去的这些西藏的大师们,他们以广大的智慧和慈悲把这一套完整的 文化资产保留下来,让我们今天能够去学习,所以观想诸佛菩萨(及传承祖师) 安住在我们前方的虚空,请跟随着念: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第一次念完了,在第二次念诵到“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 的时候,务必要思维菩提心的殊胜。要成办自利,也要生起菩提心;要成办他 利,也要生起菩提心。 我们这一生通常都是为了填饱自己的肚子,如果你要填饱肚子的话你也得 要生起菩提心。因为生起菩提心之后,你会获得暂时和究竟所有一切的利益和 殊胜。请跟随着念第二次: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如同《入行论》所说的:“今于怙主前,筵众为上宾,宴飨成佛乐,普愿 皆欢喜!”在谈到罗刹、夜叉等这些天龙八部的时候,不用担心它们会不会害 我,因为这一切众生都是我要去迎请的至上贵宾,所以我们就不用担心非人的 干扰和伤害,我们不需要为了驱除它们而去修守护轮或其他驱除之法,都不需 要这么做啊,因为好好思维菩提心的话,这一切都是你的至上贵宾。 今天我们在这个殊胜的吉祥日忆念导师,作为导师的弟子,导师的教法当 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菩提心和空正见,为了使菩提心和空正见未生令生起,以 强烈的这种心力去接受这个发心仪轨,请跟随着念第三次: 我趋皈依于三宝 一一忏悔所造罪 随喜有情诸善业 内心记取佛菩提 我于佛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趋皈依 为能成就自他利 我要生起菩提心 愿我生起殊胜菩提心 然后接待一切众生客 修习殊胜悦意菩提行 为利众生成就佛果位
寄语 我们都会念《六座上师瑜伽修法》,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每一天都 会自我接受这个发心的承诺,搭配着《三主要道》再去思维空正见和菩提心, 这么做的话就是对宗大师最好的忆念,即便你看到宗大师本人,宗大师对你说 的也就这些内容而已,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去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所听闻的内 容实践于修行当中,这是对宗大师最好的忆念,我们应该这么做。
以我个人来讲,会因为跟宗大师是同乡这个特别的不共因缘,而特别喜欢 宗大师,所以我的同乡跟我说的这些内容我尽量的努力。你们都是我的朋友、 都是我的道友,也希望你们能够努力。 今天在这个吉祥殊胜日的燃灯节中,我们忆念了佛陀的恩德,也忆念了龙 树父子的恩德。在宗喀巴大师涅槃的吉祥日中,忆念这些大师,如同他们所做 的,要如此的遵循,许下这样一个承诺,打从心里的许下这样一个承诺,希望 你们能够努力、精进。今天燃灯节为你们传法的内容已经结束了,希望你们好 好的学习宗大师的著作,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生活当中,努力精进,这是我要 讲的,谢谢!
课堂互动
问:如果要了解应成观点的话,是否一定要了解自续与应成之间的差异? 答:自续派要遮挡的真实是什么?以及跟应成要遮挡的真实有什么差异? 《了不了义善说经藏》的后面说到了四个应成的内容,四应成是:一、应成圣 者定灭事物之过患。二、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三、应成无遮胜义 他生之过患。四、应成无自性为非自空之过患。这四个应成非常强而有力,你 要去学习。 《入中论》的这句“若谓自相因缘生,谤彼即坏诸法故,空性应是坏法因, 然此非理故无性。”偈颂文的解说,在《了不了义善说经藏》的后面说到这四 种应成,这个要好好的去学习,由此你就可以了解龙树菩萨的究竟意趣,你就 会打从心里面的去相信他,而且对你的生活很有帮助。
问:以缘起的道理而说到无自性,缘起跟有自性相违的,我要如何看到缘 起跟自性是相违的呢? 答:其实我刚刚说过呀,《间杂赞》里面说到:“缘”字讲到了依赖、相 互依存,就是完完全全依赖他力而有的意思,所以不依赖的、以事物自己的力 量而有的这个自性就没有了;“起”字讲到了依赖着世间的说法而说的形成, 因为依赖他者,所以事物的作用才可以随着世间通俗的说法当中而形成。所以 由“缘”字说到了依赖,由“起”字说到了形成,这个就是破除自性的众理之 王。 《缘起赞》里面说到:“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 说因。”依由缘起的这个道理而去说到了无有自性,因为我们讲“缘”的时候 就是依赖他者而有,并非不依赖呀;“起”字不是没有,而是有的意思。所以 藉由“缘起”这个二字,我们就可以很明确的了解无有自性的道理, 莫祖楚尼是我的老师之一,一开始他为我讲解空性的时候,让我对空性才 是兴趣。但是他说“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这句话很难理解,但是我看到这本《间杂赞》的时候,因为对缘起的内容有所 会意的缘故不觉得有那么的困难。所以我的老师莫祖楚尼跟我讲解空性、跟我 讲解大教典这方面的解说,可是莫祖楚尼老师跟我说这句话非常的困难,但是 对我来讲不觉得那么困难,说不定学生比老师更聪明吧,哈哈、哈哈。
问:在尊者座前祈愿您长久住世,而且常转法轮,这是我想要祈祷的内容。 答:谢谢! 最近我透过一个小的视频可以看到西藏的一个现况,藏人对我抱着极大的 希望,把他们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藏人的精神支柱几乎可以说是我了,看 到他们的时候觉得我更要长久住世、我更要长寿,因为藏人的精神支柱是我。 第二,西藏的文化和西藏的宗教,可以藉由我的名义做出一些重大的影响。 一开始西藏的文化和藏传的佛教在这世界上并没有受到关注,后来因为我到世 界各处去演说的缘故,所以世界各处对藏传佛教尤其是西藏的文化产生了兴趣, 基于上述这些的理由,我也祈愿自己长寿。 嘎多格吉班智达是在第七世达赖喇嘛时期就有的转世,他是一位学者,嘎 多格吉曾经说过这样一个预言,他说第十四世尊者可以活到一百一十三岁。我 也如是的提起心力,为了西藏的广大群众,因为他们非常相信我。西藏的佛教、 西藏的文化,为了能够长久住世,如果我长寿的话对西藏教法的长久住世是有 关联的,这是我会去祈愿的内容,也希望你们您能够如是的祈愿,我自己也会 努力,活到一百一十三岁应该没有问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