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 第二
題目
瞭解、期待與管教
地點
高雄市社教館演講廳
1
序
航向幸福的指南針 年少時,聽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雖然 不全懂其中的深義,真的有些震撼,有些驚悸,但 因為一直還在長輩的翼護之下,還沒有真正的嚐到 苦的滋味。年事稍長,慢慢懂得商人經商有苦,農 夫耕作欠收、豐收也有煩惱,醫生醫病人有煩惱, 教授、老師教學生有苦惱,父母養育孩子更不簡 單;可見商人經營有成,農夫收穫滿滿,老師們看 到有成就的學生的喜悅背後,都有無法形之於筆墨 的辛勤。父母呢,用在兒女身上的不只是金錢、時 間,而是無法用金錢、時間衡量的精神。每每看到 一些父母,只要孩子有那麼一點點可以在人前炫耀 的事,平時再謙虛再客氣,也唯恐搬不出天下最美 的形容詞來讚美自己的孩子!那種神情真是令人為 之動容。 然而養育兒女,究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 是身為現代父母,養兒育女的方法和觀念,已經和 過去大不相同!過去,家庭富裕的孩子當然豐衣足 食,接受較好教育;家庭貧窮的,父母縮衣節食, 2
為了顧好孩子的成長;在教育方面,父母則盡力而 為。貧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能體恤父母。 然而近幾十年來,社會急速轉型,讓現代父母 在教養孩子方面有很多迷失。許多爸爸媽媽都不要 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你孩子在稚齡時送 去某某補習班,我的就多你幾個才藝班;你的會彈 鋼琴,我的會三、四種樂器;你家的三、四歲回家 會講英語,我們的不只會講英語,還會唱歌跳舞; 你的孩子小小的就穿名牌,我們的治裝費也不輸你 們家,…… 大人為了小孩能與別人的孩子相比,日夜想辦 法去賺錢,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成長過 程中最主要的德育問題。我碰到許多許多淚眼汪汪 的父母,提出許多問題,「我孩子才十多歲,抽煙 酗酒,都勸不聽……」「我的孩子什麼名牌衣服、 手機都有了,我省吃儉用他還不斷要錢,不給就怒 吼,砸東西……」「我的孩子不知什麼時候染上毒 癮……」「我的孩子離家出走了……」「我的孩子
3
家裡明明給了他錢,他卻和人去搶劫……」這些問 題層出不窮,怎麼辦?怎麼辦 ?! 求佛菩薩怎麼求? 要念什麼經、什麼咒? 天下父母愛子女的心都是一樣的,可是也許投 注在兒女身上的關切和方式卻有所不同;過份的溺 愛、放任,或在兒女不懂事的時候,沒有及時輔導、 改正一些錯誤的言行,讓幼小的孩子認為那些言行 沒有錯,直到大錯鑄成,再想怒罵、責備卻都為時 已遲。 例如,小孩子在牙牙學語時,學會罵人,大人 還笑著鼓勵,孩子認為得到稱許,罵成習慣,…… 偷了人家的東西還認為這孩子腦筋太好了,予以肯 定,甚至還有大人帶著小孩去護航偷東西……。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江洋大盜,在刑 場要被行刑前,要求母親再讓他吸一口奶,就在刑 場把母親的乳頭咬斷,這個臨死的大盜竟告訴監斬 官,「要是小時候做錯,媽媽不放任我,也不至於 我今天要被砍頭……」 4
我想,天下的父母也不是故意要讓自己的子女 走錯路,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所以不應該等 到錯已鑄成,再來求佛菩薩幫忙。 盧桂櫻老師從教養自己的女兒和觀察許多年輕 的父母迷失中,發現了許多教育兒女的方法,數 年中,在許多父母的要求下,到全省各地做巡迴演 講。現在已將《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講題內容集 結成冊,要陸續提供有心親子教育的父母和師長們 作為參考,這應該是現代父母的一大福音,所以我 樂見其成。 若有父母以前用錯方法,現在快快改變,從迷 失父母的苦海中快快回頭,孩子在你的努力關切 下,一定會航向正確的航道。並不一定做壞事才要 「回頭是岸」,用正確的方法為迷失的孩子導航, 一定能讓父母再也不必淚汪汪的為孩子苦惱,願每 一個人的家中,都充滿歡笑,幸福滿滿!
於寂光寺 養愚齋 5
自序
願普天下有更多 溫暖的父母、貼心的子女、幸福的家庭 許多父母承認自己教孩子,也許不是很有辦 法,但疼孩子絕無問題,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 嗎?現在容我來說幾個故事給大家聽。 有對年輕夫妻,牽著孩子的小手,走向百貨公 司,並一起步上電扶梯,突然不知怎的一鬆手, 兩人倒退回扶梯旁的原地,把孩子單獨留在行進中 的階梯上,任由電扶梯載著嚇呆了的孩子往上走, 這時孩子死命地哭叫,這對夫妻互看一眼,笑了起 來,同時小跑步登上扶梯,追到孩子所站的位置, 把孩子抱起來,對孩子說:「別哭別哭,膽子好小 喲!嚇成這樣!」這是不久前,我親眼看到的一個 畫面,那個孩子真的還很小,看起來應該才剛學會 走路而已。 不知這對年輕父母是為了什麼而這樣做?是想 提早訓練孩子膽子學獨立嗎?若是,就真的可算是 名符其實的揠苗助長;或者只是純粹想把孩子嚇哭 取樂?世界上會有這樣的父母嗎?真的有!我曾看 6
過不少以「把孩子逗怒嚇哭教壞」為樂的大人,這 樣的大人,誤以為孩子的哭、怒或有樣學樣,是孩 子的天真可愛,卻不知這樣的印象,一經烙印,長 大後孩子的心靈會有他們萬萬也想不到的不良影響。 另有一種父母,明明關心孩子,用的卻是恫嚇 的方式,我認識一個本質很好的青少年,他卻表現 得很自卑,不敢與人互動,害怕失敗會挨罵……等 等。因為他胖,為了他健康,父母想要節制他的飲 食,所以常警告他「沒人願意跟胖子做朋友」、「胖 子讓人看不起」,他總是離別人遠遠的,因為媽媽 告訴他「胖子很臭」,換言之,他把爸媽的話當真, 並用這些話來羞辱、否定自己。 父母這種關心的方式,不但無法幫助孩子瘦下 來,反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設下種種障礙的關 卡,未來這孩子在自我認同上,必然會比別人多出 許多像「我是沒用的人」等等負面的概念。 「疼」孩子是如此,那麼「教」呢? 有次我在某公共場所,聽見一位兒童用嫩稚的 7
聲音喊了好幾次「xxx」,聽起來連名帶姓,像是 在叫某人,不過卻久久沒人回應,於是有位中年婦 女很大聲地,對坐在斜對面一位正在閱報的男士, 用台語叫說:「孫仔在叫你,你是臭耳人(耳聾) 喔?不會應一下嗎?」原來他是孩子的阿公,他說: 「我是阿公,他這樣叫我,為什麼我要應?」接下 來,孩子便一直「臭耳人」、「臭耳人」對著阿公 叫個不停,嬤孫兩人樂此不疲地玩了起來。 聽到這裡請問大家,現代孩子不聽管教、不懂 規矩或仇恨父母師長,真的都只是大環境或別人 的錯而已嗎?做為現代父母的我們為什麼需要學習 呢?因為不知道為了什麼或從什麼時候開始,在 「疼」與「教」這兩件事情上,不只自己,我們也 讓孩子,一起都失去了做人應有的分寸。 十五年前(民國 85 年),我應「高雄市家庭 教育中心」之邀,在社教館以「如何做現代父母」 為名,開辦了一系列共十五堂親職教育課程,每堂 課有一個主題,前一半在講「父母如何經營和諧的 親子關係」(這是父母可輕鬆把孩子教好的關鍵); 另後一半在講「父母如何經營自己」(這是孩子可 8
輕鬆過一生的關鍵)。當時全程都有錄音,並製作 成錄音帶發行,本系列就是由錄音內容逐字而成, 目前規劃一個主題做成一冊,從《如何做稱職的現 代父母》到《現代父母開步走》一共十五冊,陸續 會不定期出版,與關心父母教育的讀者們見面。 不過由於已經事隔十五年,現在讀起來,文中 所述的事都已變成陳年往事;所提到的人,也已由 孩子變成大人,或像我,也由中年變成白髮斑斑年 過六十的老媽媽了。不過師父慈悲,認為雖然「古 早」,卻都是父母教育的基礎。只要一天有新生 嬰兒誕生,就一定會有新手父母需要它,使得這套 叢書才在我擱置多年後又能問世。也請讀者們閱讀 時,發揮一下「時光倒流」的想像力喔! 對於成就這套叢書出版的每一個因緣和推手的 恩德,絕不是我用一句「感謝」就能回報的,如果 書有絲毫利眾的功德,我願迴向給大家,並祝福普 天下能有更多溫暖的父母、貼心的子女以及和樂的 家庭。
9
目錄
Contents
第二堂 / 瞭解、期待與管教 02
序─ 航向幸福的指南針 慧深法師
06
自序─ 願普天下有更多溫暖的父母、
貼心的子女、幸福的家庭 14
壹:孩子何以不服管教?
17
貳:父母管教的重心與態度, 通常與期待孩子什麼有關。
23
參:為何會對孩子產生不恰當的期待? 一、父母不瞭解自己期待孩子背後的企圖 二、父母不瞭解孩子有屬於人的各種特性 (一)人的通性 1‧ 自主性 2‧ 自尊心 3‧ 自我修正的能力 (二)階段性 (三)個別差異性 (四)特殊狀況 (五)時代性 (六)有各種需求
10
(七)改變性 1‧ 能不能改 2‧ 願不願改 三、父母不了解人生的真相 73
肆:瞭解後的自我反省與調整 伍:補充教材 一、學前教育月刊 二、父母親月刊 三、人本教育札記 四、健康世界叢書 徐澄清 五、童年與解放 黃武雄
陸:作業題 一、完成「對子女的期待順序」清單。 二、回憶自己小時,父母如何期待你?曾因如此 期待而為你做過什麼?如果重新來過,你 希望父母如何期待你? 三、聽完課後,你決定調整你對孩子的不當期待 嗎?打算怎麼做?
11
上一堂課我一個交代,就是期待大家在使用公 物上多用一點點心。這裡的廁所很新,沒什麼問 題,但是我曾經觀察到,大家出廁所的時候,因為 門很新,如果稍微用個力,關門時就會弄出很大的 聲響來,請大家用手扶著關上。再好用、再不錯、 再新的東西,被用力撞個幾次就壞了。公家的東西 怎麼那麼容易壞,就是每一個人造成的,不是哪些 特定的人,包括我們在內,如果沒特別用心的話, 也可能造成那不愉快的後果。 不知道這裡何處提供飲用水?我個人的習慣 是:無論到什麼地方去,都帶著自己的水壺,這是 個很不錯的習慣。通常在公共場所喝水都使用免洗 杯,假如上課之前,用一個免洗杯喝水,丟了,十 點半下課又去拿一個來喝水,又丟了。看起來似乎 微不足道,可是人這麼多,大家都丟一個,地球環 境很快就被破壞。這其實都是舉手之勞,不是多麼 難配合的。 盡可能自己帶手帕,洗完手,手帕擦一擦,回
12
去洗一洗,又可以再用,不要洗個手就拿一張紙 來擦,那真是不可想像的資源浪費。現代人講求方 便是不錯,可是我們的資源有限,很快的在這一代 用光了,我們的孩子怎麼辦呢﹖我們談親職教育, 愛我們的孩子,應該從為他們的以後著想做起,這 其實也是公德。學習成長的人,要常常注意這些惜 福愛物、方便別人,替公家珍惜東西…等等細節, 並從這地方開始。我們做一個生活習慣很好,比較 優雅,規規矩矩的人,這些基本上就是非常好的身 教。 現在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瞭解、期待和管教。
13
壹
孩子何以不服管教?
14
進入主題之前,我先提幾個問題,讓大家作個 思考。大家想一想,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到底是什 麼﹖上一堂課講過,現代父母那麼難為,主要是由 於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我們疼孩子,要引導、要 陪、還要管教,可是孩子總不認為是那樣,而又那 麼不聽話呢?可能在管教上,我們出了一些問題。 細細的思量,我們在管教時的態度,是否跟我 們對孩子的期待有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期待孩子學 業方面表現很好,將來考試能夠很順利,一關一關 的通過,這部分的期待放得比較多的話,很可能在 管教上,我們所關注及干涉孩子的,都跟這方面比 較有關係。因此如果孩子一次月考考差了,父母親 就開始鬧情緒,開始罵、開始跳腳。而這個孩子若 欺負別人,我們就覺得無所謂,因為我們的重心, 並不是放在他有個好人緣上面,反正人際關係不好 無所謂,書讀好最重要。因此,我們對孩子的期待 在哪裡,會影響我們管教孩子的重心所在。 所以今天我們要來澄清,孩子為什麼不聽我們
15
管教﹖他總是不服氣,不能讓我們如願﹖我們往上 追溯,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這些期待到底恰 不恰當﹖不恰當的話,我們對這個孩子的了解到底 有多少﹖這一系列課程要談這些。 社團法人高雄市尋聲父母教育協會 本書作者盧桂櫻女士與一群用心成長的父母,於 1996 年共 同組成「社團法人高雄市尋聲父母教育協會」至今,培育 出數十位親職課程講師、帶領人與專線輔導員,主動尋找 需要關懷的聲音,協助現代父母及孩子一起來經營幸福家 庭。協會定期舉辦親子教育課程講座,並以「品德教育」 課程指導孩子為人處事,以「覺性教育」課程開啟父母親 經營家庭的智慧。 行政服務時間及電話 每週一至週五 上午 9:30~12:00 下午 13:30~16:30 (07)3307327 親子諮詢時間及專線 每週一至週五 下午 13:30~16:00 (07)3307553 願普天下有「溫暖的父母、 貼心的子女、幸福的家庭」
16
貳
父母管教的重心與 態度,通常與期待 孩子什麼有關
17
拍賣清單 有一次我參加慧深佛教基金會主辦的親子成 長營,有一位嘉義某國中的林校長設計了一張「拍 賣清單」,列有十項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假設在場 的父母每個人都有一百萬元可用,打算分別使用多 少錢去買這十項,可以剩餘但不能超過。 我要請大家「勾」一下這十項所期待的項目, 也請標出期待心的殷切次序,等一下再來回顧:「我 對孩子的期待、對孩子的瞭解」,跟「我對他的管 教重心」…等等錯綜複雜的關係。不用交出來給老 師看,所以你們誠實的寫,自己清楚就可以。 第一、我期待我的子女成績優異,出類拔萃。 第二、我期待我的子女領袖群倫,出盡鋒頭。 期待他們有很好的領導力,是個很好的 領導人。 第三、我期待我的子女結交益友,廣得人緣。 第四、我期待我的子女獨立自主,安排自己。
18
第五、我期待我的子女多才多藝,事事精明。 第六、我期待我的子女心地善良,樂於助人。 第七、我期待我的子女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第八、我期待我的子女衣食無缺,生活富裕。 第九、我期待我的子女善解人意,孝順父母。 第十、我期待我的子女積極負責,充滿自信。 我自己補上第十一個,給一個彈性空間,如果 你覺得除了這十項對子女的期待之外,還有別的期 待,請寫出來。 這十一項之中,自己審思一番:第一、你對孩 子期待的排行榜,依序排列。第二、你為什麼選這 一項為最高的期待,原因是什麼﹖相信每一位父母 親的第一個期待都不同,理由也不同,請寫出來。 第三、為了這個期待,你曾經為孩子做了哪些﹖例 如你期待的第一順位是孩子的成績好一點,於是可 能會為他請家教,或考試回來就給他很多檢討,考 試之前幫他準備,一直問他,逼他寫單元測驗;有 些父母這方面比較較鬆,成績中等就滿足了,但可
19
能擺在要求孩子多才多藝,因此可能花很多金錢和 時間接送孩子上才藝課。第四、仔細慢慢的回想, 你為孩子做了這些事情,因為你期待他那樣,孩 子的反應如何﹖我為什麼要你們寫孩子的反應如何 呢﹖這跟他服不服你的管教有關係。 剛才一開頭我就講過,孩子對我們管教態度的 反應,其實有關於我們對他的期待。所謂的管教範 圍很廣,有的父母將管教跟體罰畫上等號,打他就 當作是管教他。其實管教包括關心他、替他安排什 麼、對他的要求等等,諸如此類,甚至你對待他的 方式,都在今天我們講的管教的大範圍之內。 你如果期待他某一部份,管教時,對孩子這部 分的表現,你就會比較在意,會放比較多的心思在 上面,甚至他不聽你這部分的管教、安排,你可能 會給予比較多的壓力,這都跟管教有關。 所以前面的第四個小題,我要求大家真心仔細 的看看,孩子對你管教態度的反應如何。如果你覺
20
得長期下來反應都很不好,你就要開始想想,是不 是跟你的期待不恰當有一點關係﹖ 為什麼我們明明是為孩子好而有的期待,還是 會不恰當呢﹖有些父母親會說:「我就是愛我的孩 子,才對他有期待。如果他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我 還會期待他什麼嗎﹖還會因為期待什麼,而為他做 許多投資,甚至孩子的言行都要干涉、要操縱嗎﹖ 不會的。我干涉他,因為他是我所愛的孩子。」明 明是由愛而出發的,可是為什麼弄到後來,成了不 恰當的期待,然後從這個不恰當的期待,導致出管 教不恰當,孩子反彈,反應不好、不接受,讓你覺 得很挫敗﹖
從孩子的反應,可看出父母的期待要求恰當與否 首先來講不當的期待從哪裡來﹖ 剛才列出來的十一項期待,只勾一項的很少, 可能很多父母親十一項都勾了。想想看,如果孩子
21
這十一項都做到了,他是不是一個完人﹖可見我們 的期待,與他實際能做到的差距很大,不過有些部 分他確實做到了。譬如有些孩子天生的才華很好, 如果期待他多才多藝、事事精明,確實是不錯的。 有些孩子天生領導能力很好,有些民間團體辦的領 袖營,讓他去上,他就很喜歡,要他上別的團體, 他就很厭煩。因此,這十一項當中,有些是因為你 的期待而給他安排的,他的接受度很好,並不反彈; 有些接受度不好,他會反彈的。其實你很愛他,為 什麼有些反應好,有些反應不好﹖所以說有些期待 對他是恰當的,有些期待對他來說是不恰當的。你 可以看看對他的安排,對他的管教方式,他所反應 出來的種種樣子,每一個期待對他是不是恰當? 平常多觀察孩子的反應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唯 有如此,才會找出問題所在,對症下藥。對那些孩 子接受度很好的我們不談,因為那表示很順利、很 好,不必去談它。現在要談的是某些期待我們投注 了很多心力,我們很愛他,為什麼還是不順利?這 是所謂的「不當期待」,我們來談談。
22
參
為何會對孩子產生 不恰當的期待?
23
父母親因為愛卻對孩子的期待不當,有幾個原因:
一、父母不瞭解自己期待孩子背後的企圖 這件事跟期待不當有什麼關係﹖我不知道大家 勾第一項「成績優異」的人有多少。 從我個人接觸的經驗,很多家庭親子之所以衝 突,大部分的原因其實都是來自於成績。我們期待 他成績很好,可是孩子成績不理想,因此發生很大 的衝突。父母親不期待孩子有好成績的很少數,可 是在公開的場合,多數的父母親都不肯承認這種期 待,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情。就我來看,父母重視孩 子好成績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不能是全部的期待, 部分觀念我們可能必須釐清,讓大家更清楚成績這 件事情,在現在的社會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樣而 已。 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父母,不願意公 開的表明很重視孩子的成績。我們期待孩子成績
24
好其實並沒有錯,但是每一個父母親期待孩子成績 好,背後的動機很不一樣。 譬如我接觸過很多父母親,談過這一類的問 題,很多父母親會說:「妳不知道我們是窮怕了!」 窮怕了,因為小時候很窮,沒讀書,學歷很差,沒 能找到好工作。現在物質環境稍有改善,就希望孩 子不要重蹈覆轍,應該讓他多讀一點書,不要像老 一輩這樣子。覺得只有讀書,將來生活才能得到改 善。這是第一種。 還有一種很有意思,一個爸爸對我說:「孩子 真的很不孝,從來不想他老爸在公司的職位,總 是比不過某某孩子的爸爸,如果在成績方面能勝過 他的兒子,至少也可以替我出一口烏龜氣。」父母 親期待孩子成績好,是希望他的孩子能勝過別人的 孩子。「因為長期以來孩子的爸爸 ─ 我,在公司 都勝不過他爸爸,職位升遷都是他不是我,我很鬱 悶--要孩子替我出一口氣」。這個動機純良不純 良﹖其實不純良,讓孩子替他報仇。我們期待孩子
25
有好前途,有好成績,可是基本動機還是要純良 的,還是為了孩子好。 很多父母親不瞭解,自己期待孩子這樣,是真 的為了孩子好呢,還是為了自己﹖為了爭一個面 子的父母大有人在。很多父母親看到別人的孩子, 小小年紀買琴在學了,不想輸給別人,無論怎麼打 拼,也要給孩子學琴。這是爭一個大人世界的面 子,輸人不輸陣。這種情況非常多。 還有一個情況,父母親在某一個領域裡很出 色,也希望孩子能繼承衣缽。明明孩子不是醫師的 材料,不適合讀醫科;明明孩子不是讀理工的材料, 因為他的父母親在醫學界,甚至在理工界方面開創 一片天,這片江山誰繼承﹖當然希望孩子繼承。如 果孩子讀文科那像什麼話﹖將來要靠誰﹖好不容易 打起來的江山要給誰﹖這些孩子可能在文科方面很 優異,可能在商業方面很有天分,你們相不相信﹖ 你們看得出來家裡的孩子小小年紀,他的天才在哪 裡嗎﹖
26
有一個媽媽跟我講她孩子的故事。她說:「我 這個孩子從小就很像一個生意人。比如他在小學 時,下課鐘聲一響,起立、敬禮如儀完成,老師才 走出教室,當小朋友都還沒散去之前,他已經跳上 講台,跟所有同學說他要到福利社買零食,福利社 很擠,他願意幫同學買,要買的舉手、登記,將錢 收一收,就去買了。小學、中學的福利社大多如此 景況,可以不必去福利社而能吃到東西,真是求之 不得,他每次都為同學買東西,東西買回來,每人 的零食要讓他吃一口,結果他不必花錢,吃的比別 人多。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利潤,這不是商人 嗎﹖」 「到了國中更神了,國中老師會介紹一套套的 參考書,不同的版本。他向同學說:『你們不必到 書局去,我替你們買,說不定還可以減價、打折, 如果折扣不錯的,一點點折扣讓我賺。』國中三年, 買的所有參考書,他都沒花過半毛錢。」這種孩子 如果父母親眼光夠敏銳,就知道他將來應該走經商 的路,一定很能發揮才能,如魚得水。可是偏偏這
27
個孩子的爸爸是建築師,他說:「做什麼生意﹖我 這整個江山都打出來了,怎麼可以不繼承﹖」考高 中,第一年考取一所商專,爸爸不讓他念,一定要 讀工科,因為建築師屬於工。第二年很巧,又考上 商專。再補習,第三年還是考上商專。這不就是冥 冥之中自有安排嗎﹖後來爸爸只好讓他去讀,因為 男孩子有兵役的問題,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到 年紀過大。這個媽媽說:「兒子自從去讀商專之後, 真是如魚得水,成績非常好,以前被壓抑住的東西 都開發出來了。因為進入商專他的成績好,自信心 建立起來了,一直都是班上的領導人。」這種孩子 以後必定在商科方面出類拔萃。 還有一種是補償的心態,他以前做不到,期待 孩子替他做。很多這種例子,爸爸過去很想當醫 生,沒當成,無論如何要孩子考上醫學院。 我們對孩子的期待,看起來真的好像都是以愛 孩子為出發點,可是真正了解自己背後的動機在哪 裡嗎﹖假如只是為了滿足自己某些慾望,而不是符
28
合孩子的才華、興趣,難怪替他安排的,他不一定 有興趣。像剛才說的那孩子,對商科很有興趣,你 一直要他讀理工,他很不樂意。當然一個智商在中 等以上的孩子,要他讀什麼都可以,但是他不一定 快樂,也不一定有所成就。你們同意這一點嗎﹖ 未來的社會越來越開放,越來越多元化,越來 越重視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這是一個時代的趨勢。 所以當孩子要讀什麼,要選擇什麼,其實應該從他 自身去考量,而不是從父母的角度去考量。能夠從 孩子自身去考量,可能他將來會如魚得水,父母如 此為他安排,他還會反彈嗎﹖他一定天天開心。我 們往往不清楚我們背後有一些不當的期待,其實只 是為了我們自己。
二、父母不瞭解孩子有屬於人的各種特性 人,有很多一般性,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人 都有很多共通性,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辦法將所 有「人的通性」講完,我只提簡單的幾個。
29
(一)人的通性 1‧ 自主性 在人性裡頭有一種通性叫做「自主性」。每一 個人都願意做自己的主人,不被管不被干涉,希望 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興趣、自己想 要的,來過他的生活、做他的事、安排他的狀況, 不被過度干涉、不被強迫。這一點你們同意嗎﹖ 像我的母親從小就對我們說:「其實人是很好相處 的,只要多了解人,就像小狗狗順著毛去摸牠就好 了。」我們都摸過動物,小貓、小狗,如果逆著牠 的毛,牠馬上汪汪叫,因為不舒服;如果順著牠的 毛,牠眼睛閉起來,很舒服。如果對人的一般性、 人的通性了解越多,在處理他的任何問題就越圓 滿、越順利,即所謂「四兩撥千斤」。同樣的,這 個人四兩撥千斤就好了,那個人為什麼弄得一塌糊 塗﹖差別就在於我們對這個人了解的程度不同。我 們到底了解這個孩子多少﹖人有通性我們明白。可 惜很多父母親,或許不明白,或許是不相信這一
30
套,以為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哪有什麼自主性?聽 父母的就對了。以為所有的安排都對孩子好。 父母的權威壓下來,孩子便會有很多反彈。孩 子年紀還小時,會順著父母親的意思,因為父母聲 音比他大,體力比他強,要打他也可以,他不可能 反抗;更現實的是,如果我們不給他飯吃,他就要 挨餓;不給他零用錢,他就買不到想吃的零食了。 當我們比他強的時候他還會順從。 不過孩子每天都在成長,慢慢長到青少年,一 旦體格比我們又粗壯又強大了,打不過他,就算要 打,他腿長,拔腿就跑了,還將門用力一碰。很多 有青少年的家庭都煩惱得不得了,實在不知道該怎 麼辦?「權威」這東西在管理人上面,用處實在很 少,後遺症卻一大堆,接下來有一堂課講到「不打 不罵怎麼教」,我會詳細的分析。 很多父母親不明白,總覺得自己比孩子有辦 法。當然,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們是有辦法的,
31
卻有更長的一段時間,會越來越沒有辦法,所以教 育的方式不調整,要怎麼能夠好好的把孩子一直帶 到他可以上路﹖這是談到人的自主性。 別以為只有長大的孩子有自主性,小小幾個月 的嬰兒就有自主性,譬如我們在餵他喝奶,餵到 一半睡著了,我們又覺得捨不得,沒喝完似乎嬰兒 就是沒吃飽,餓了又很不忍心,無論我們如何遷就 他,用各種方式吵他,希望他能喝完,他喝不喝 呢﹖到最後都倒掉了。以前孩子睡著,剩的牛奶都 是我喝了。孩子不吃就是不吃了,嘴巴閉上,你怎 麼塞就是不吃,他要自主,他需要的就是睡覺。只 要你是一個很敏銳的父母親,對人這件事情夠了 解,連那幾個月的嬰兒,我們都不可能掌控他,不 需要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硬加給他。那麼小都不可 能了,哪會越長越大越肯受我們掌控呢﹖掌控的結 果當然是衝突不斷。 如果我們了解這些,管教孩子時,可以從「人 有自主性」這件事情做一些調整。我的意思不是在
32
明白孩子有自主性之後全都聽他的,而是要想別的 辦法;除了高壓之外,一定還有別的辦法,否則為 什麼叫做「教育」呢﹖教育就是有很多好的方法, 除了掌控、體罰等等強壓方式之外,還有很多好的 方法。 有的父母就覺得打罵對這個孩子很有效,其實 不是有效,而是他那自主性的部分一直隱藏、一直 壓到底下去,造成的結果會有許多情況,其中一個 就是最後他的自主性消失了。很多能幹的父母,孩 子卻很懦弱,什麼都不會。長大了,想交女朋友也 不敢說出口,不知道父母親會不會生氣?會不會喜 歡這個人?看起來好像孝順,其實是懦弱,因為從 小沒有自主過。這樣的人,一旦我們往生不在了, 能放心讓他獨自上路嗎﹖因為他沒有一個人可以 問、可以看、可以依賴。 2‧ 自尊心 人還有「自尊心」。人的自尊心都很強。如果
33
我們真正瞭解這件事情,管教時就會用些方法。譬 如我個人犯了錯,很希望別人告訴我該怎麼改正, 但是我有自尊心,不希望你當眾說,你私下告訴 我,我很願意聽、願意改。這就是人性。如果了解 這一點,一旦孩子不對,要糾正他、罵他、處罰他 都可以,但是要避開別人的耳目,這樣就好處理, 他一定比較樂意配合。急著糾正他是出自一番愛 心,可是因為不夠瞭解人的自尊心這部分,每次在 糾正他、處罰他,都是為他好為前提,卻越來越難 教,越來越不聽話。因為,我們選錯時間、選錯地 點處罰孩子了。了解人性越多越好。 平時面對孩子時,「將心比心」就很好。譬如 當我很性急,想要吼孩子,我要想:如果是我,有 這麼多人在場,我被吼,不但不願意聽,還會擺張 臭臉給你看。很多父母說:「奇怪,我在教你,你 怎麼這麼兇,擺一張臭臉給我看﹖」其實是我們觸 犯到人性當中的這一層面。孔子說:「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時返歸到:「我這 麼處理,孩子會感覺如何」的思維。如果認為我自
34
己絕對很難接受這種方式,就趕緊停止,想一些當 事人願意接受的方法來,要變通。將心比心,多多 了解這孩子。 3‧ 自我修正的能力 我約略提到「自主性」和「自尊心」,其實人 還有更多我們沒瞭解的層面,例如孩子有一種「自 我修正的能力」。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以為孩子 一定要教才會,其實孩子不一定要被教,他會隨著 他的成熟度、隨著年齡、隨著不同的機緣自我調 整。 舉一個例子來講,我的孩子上學帶便當。高雄 很熱,中午便當吃過就收起來,放學帶回家,已經 很臭,洗便當盒很不舒服。我要她在學校先洗一 洗,簡單的沖一沖水,或拿衛生紙擦一擦,這樣比 較好。說了很久,根本不聽,因為覺得麻煩。幾年 之後的某一天,她帶回來的便當盒很乾淨,感覺上 還是用清潔劑洗過的樣子。我說:「今天妳的便當
35
盒怎麼特別乾淨呢﹖」她說:「媽媽,我最近看一 本書,作者寫到小時候,母親跟他的一段往事。母 親對他說,便當盒臭臭的帶回家給母親洗,對母親 是一種不尊重。媽媽,我看了這段話,我就洗了。」 我對她說了多久她不聽,但是孩子遇到機緣,看到 一句話就自我調整了。 其實人有很多這種情況,此時沒學會沒關係, 過一段時間,有了某個機緣,或他的成熟度夠了, 他就會了。可惜我們往往都過度心急,時間還沒 到,硬是要求他做到。很多衝突,是因管教的態度 引起的問題。其實我們看看植物:路邊的野花、野 草、爬藤類一直爬著,碰到大石頭或牆壁,它繞一 個圈子,照樣生長。這就是自我調節的能力。植物 如此,我們的孩子也如此,人有無限的可能性,此 時如此,不表示他以後也如此。所以對孩子要充滿 希望,自己告訴自己:「孩子是充滿希望的。」還 要常常講出來給孩子聽。 很多父母親不了解人這方面的特性,從來不告
36
知孩子很有希望和成就,卻在孩子表現不好的時 候,就說孩子已經沒有希望了!不只這樣認定,這 樣告訴自己,還常常對孩子說:「你是個沒用的人, 你這種人將來會有出頭天的日子,我絕不相信。」 教育學上有個名詞叫做「比馬龍效應」,是古希臘 的一則寓言故事。古希臘有個王子名叫比馬龍, 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對象,父王很心急,到處為他 相親,可是沒有一個他喜歡的。因為比馬龍很會雕 刻,自己找來一塊大木頭,雕刻一個美女,放在房 間裡頭,天天看著雕像想著:「如果妳是一個人, 我一定娶妳。」後來,古希臘的愛神 ─ 主掌一切 愛情的神,被比馬龍的誠心所感動,賦予雕像真的 生命,有血有肉。有一天比馬龍還在注視著雕像, 還在講那一句話的時候,真的走出一位美女,像雕 像那樣的美女。他們結婚了,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 日子。因此近代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就以這則 故事來解說,萬物之間都會感應的,端看你用什麼 心念去觀照他。 佛家禪宗有一則蘇東坡跟佛印禪師的故事。佛
37
印禪師跟蘇東坡原本就是好朋友,後來佛印禪師出 家了,在佛法上很有成就。蘇東坡也是個才子,文 學造詣很深,兩人常在一起研討佛法。有一天兩個 人一起打坐,蘇東坡提議互相說對方像什麼。坐了 一會兒,佛印禪師說蘇東坡坐在那裡很像一尊佛, 蘇東坡則說佛印禪師像一坨大便,因為他覺得佛印 禪師穿著壞色衣,很像大便,佛印說:「謝謝你的 指導。」蘇東坡很得意的回去。以往他在佛法的領 域與佛印禪師辯論都是居於下方,這一次好不容易 佔了上風,回到家很得意的跟蘇小妹說:「我今天 終於贏了佛印禪師。」蘇小妹問他經過後說:「哥 哥,你不只輸了,而且大大的輸了。」蘇東坡說: 「怎麼會呢﹖他說我是佛,我看他像大便,我怎麼 會輸呢﹖」蘇小妹說:「佛印禪師心中有佛,所以 看你是佛,你看他像大便,那麼你心中有什麼﹖」 我們常常想孩子有著無限的希望,他是你生下來 的,那麼有福報,投胎到你家裡來,他是多麼棒的 一個孩子,將來充滿希望。你心念這樣子想,你表 現出來的態度、表情、說出來的話,在在處處都會 讓孩子覺得:「我好棒,我不錯。」人有了這種信
38
念,一切都有希望。它是人生的基礎,所有的能力 都從這裡產生。他敢、他有信心、他有勇氣、他不 怕失敗、不怕被人笑,這就是「自信」。孩子的自 信從哪裡來﹖他的信心從家庭培養起來,因為家庭 是他的第一個社會。想想看,我們愛孩子,可是我 們給了孩子什麼財產﹖一輩子的財產。人的通性做 父母的真的很需要明白,孩子有無限的可能性、無 窮的希望、無限的潛能。 當然人還有許多「可限性」:很多事情他做不 到,會犯錯。這一點我們也要明白,人本來就是 從犯錯當中,學習對的該怎麼做,一次又一次的糾 正,一次一次的做對一部分,對的越來越多,將來 他的成長會越好。可是,如果他不常犯錯,就沒有 機會常常返照自己。所以當孩子犯錯,我們的心應 該很開放,不擔憂他犯錯,在旁注意著適時提醒就 好。 這是一個很不一樣的觀念,不怕孩子犯錯,要 不然我們這個父母要做什麼﹖如果孩子做的都是對
39
的,我們哪有用武之地﹖就是要教他對的是什麼, 陪著他一直走向光明的大道。如果他永遠是對的, 不必我們教,父母的功能就沒能發揮了。孩子是一 個人,也只有從錯誤中學習對的,學來的才能真正 體會,光是聽來的,印象很模糊。 (二)階段性 我們說孩子第一個有「一般性」,如同上述。 第二個,有「階段性」。這個階段的孩子和下個階 段的孩子是相同的人,年齡不同、時間不同,表現 和內涵一樣嗎﹖不一樣。我們要明白這一點,所以 在各個階段有不同的期待。 有一個孩子跟我說,他要學書法,媽媽不准。 我問他:「為什麼媽媽不准你學書法呢﹖」他說, 因為每次向媽媽要求學習書法,媽媽總是說:「一 年前我要你學為什麼不學﹖現在才想學,不准!」 我問他當時真的不想學嗎﹖他點頭。我又問他為什 麼一年後的今天又想學了呢﹖他說:「阿姨,人不
40
會變嗎﹖」孩子說這一句話,我覺得他是老師,很 有哲理的話。人不會變嗎﹖天天都在變,佛法說這 叫「無常」。人因為無常而有無限希望,因為他不 斷在變,會變得更好,當然也有可能變得更壞,中 間有很多因素影響著。 孩子在學前階段、幼兒階段、學齡階段,或者 在我們覺得很難纏的青少年階段,或者已經高中畢 業,進入大學的青年階段,包括我們做父母親的, 現在進入壯年,五十歲以後慢慢衰老,我們也不斷 的在變。孩子不斷的變化著,階段不同,會有很多 不同的呈現,所以我們對孩子期待什麼,要用什麼 方式管教,要隨著調整。剛才說過,孩子很小的時 候,你怎麼強壓、怎麼安排,用獨斷的方式對待, 他都會接受。可是孩子漸漸長大了,接受度變差; 如果你管教的方式沒有調整,那根綁他的繩子沒有 漸漸鬆開,馬上出現很多問題跟煩惱。 兩個孩子很小的時候,我曾讀信誼基金會的 《學前教育月刊》,這本月刊是台灣第一份學前月
41
刊,是很好的月刊。還有一份《父母親月刊》,所 有社教館和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等社教單位也都有, 很容易借閱。還有學前到國小階段的叢書《健康世 界叢書》,是徐澄清醫生口述,專人筆錄下來,他 站在醫學的觀點來看國小五、六年級之前的孩子, 生理、心理方面各發展到什麼程度,當中有一冊 《因材施教》,專門寫孩子的各種天生氣質。其中 有一個量表可以判定孩子是屬於哪一種氣質,可以 給他們適當的期待,這也是一套好書。國中以上, 可以參考《人本教育雜誌》。 (三)個別差異性 每一個人都有他獨特不同的地方,家裡有一個 孩子以上的父母親,很容易明白這一點。同個公 司的產品,製造過程一樣,品管差不多,可是產品 差別很大。很多人都說如果生一男一女,一定有很 多不同。記得我說過的話嗎﹖男孩女孩都是人,也 有很多人的通性。像我家裡有兩個女兒,年紀相差 一歲多,感情非常好,談話很投機,可是她們呈現
42
出來的差異性很大,多到不可思議,讓人懷疑她們 真的是親姊妹嗎﹖樣子看起來很像姊妹,特質、個 性、性情,甚至於外表都不一樣,一個說她將來不 想生小孩,一個說她將來要生一窩;一個是有板有 眼,數字記憶性很強,一個是很隨興的,數目字都 記不清楚。我要告訴大家,所謂人的「個別性」, 只有不同,沒有好壞。要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 的孩子,甚至推己及人,看所有的孩子,乃至看待 所有的人,沒有好壞,只有不同。 人往往處在一個很複雜、多變的狀態,所以不 要用二分法來看待孩子的好壞,因為這種二分法, 會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和管教。就像我剛才鼓勵 大家,用比馬龍效應,正向的來看待我們所有的孩 子,他們都有無限的可能性。也用同樣的眼光來看 待所有的事物,宗教說這是「平等心」。都是我們 生的、平等的,不是刻意鼓勵自己平等它,而是人 本來就沒有好壞,只有不同。 我常用一個宗教的觀點,鼓勵我自己看待所有
43
的人都是很可貴的,本質上都像佛一樣,可是每 一個人呈現出來的不一樣,有人像佛,有人作奸犯 科。宗教的觀點怎麼說這些作姦犯科的人呢﹖其實 他的本質是一顆鑽石,跟佛完全沒有兩樣,只是暫 時被一些髒東西蓋住了,哪一天他擦亮了─時機到 了;擦亮了─福報夠了;擦亮了─這一顆鑽石跟佛 的沒有兩樣。我就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待所有的人, 對孩子也是一樣。此時看起來他沒有什麼,可是並 非未來他真的沒有什麼。我們要有信心,只要我們 用心,那麼從我們生、養、教出來的孩子,絕對有 希望。唯有這樣肯定自己,孩子才會跟著有信心。 佛法告訴我們,眾生都是佛,只是暫時沒能做到佛 的境界而已。」這樣的講法很特別,人人都可以成 佛,都是最棒的,只是暫時還不夠,還需要努力, 有一天我也可以成佛。這是講到孩子的「個別性」。 (四)特殊狀況 第四點,孩子在每天、每刻甚至每階段,都會 有一些特殊狀況,如果不大明白他的特殊狀況,可能
44
在處理問題時,就常常覺得不對勁,甚至會冤枉他。 有一個令我好心疼的例子。有一個孩子才幼稚 園,還很小。有一天中午拿起玩具水桶裝水,往爸 媽主臥室的彈簧床潑,這個孩子因此被媽媽打得很 慘,也跪了很久。媽媽氣消了,要他站起來,問他 為什麼要那樣做--先打再問原因。我覺得以後我 們處理事情,一定先問再處理--這孩子站起來, 說:「媽媽,早上起來妳說這種天熱死人了,我想 媽媽睡覺一定很熱,潑了水會比較涼快。」媽媽 聽了這句話,緊緊的抱住孩子,哭得很傷心,孩子 這麼孝順,竟然被自己打得那麼兇狠。小小年紀, 他是很認真的,卻得來這麼一個悲慘的苦果。這種 「特殊狀況性」,要不要明白﹖要明白。 有一個孩子的父母親覺得他有需要去補習,孩 子也認為應該,可是事實上打死他也不願意去。 折騰好久,後來透過學校輔導老師比較有技巧的溝 通,問出原因:因為那個時段有孩子很愛看的一個 節目。為此孩子已經不知道被媽媽打過多少次了。
45
如果我們能夠明白孩子每個時候背後的特殊狀況, 不但不會冤枉他,還能做出比較好的處理。如果我 明白孩子那時段很想看某個節目,沒關係,先替他 錄起來,適當的時間開機讓他看。四兩撥千斤,這 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不能用智慧去思考,不能用 眼睛看透背後的癥結在哪裡,所以處理孩子的問題 很難。可見,「瞭解」這件事情是多麼重要。這是 講到「特殊性的狀況」。 很多醫生的太太,也很期待自己的女兒嫁醫 生,子承父志這一類型的很多。當我的大女兒讀的 是音樂,要升大學時,有國立藝術學院、台北國立 師範大學音樂系等等,最後只留這兩所學校作挑 選。她問我該選哪一所﹖我說:「我很希望妳去讀 師大音樂系,因為可以做媽媽的學妹,同出自一所 學校。」不知不覺當中,我有了這種期待,還好, 我很清楚我背後有這樣的一個想法,所以我又說: 「這只是媽媽的期待,但是要讀的人是妳,決定權
46
在妳,妳可以自己決定要讀哪一所學校。」這是一 個很明顯的例子,一般的父母親都會有類似這種期 待,差別只在於最後常要孩子聽我的,不讓孩子自 己選擇與決定。 對孩子的期待並沒有錯,那會是孩子努力的一 個目標,不過要常常省視這個期待適不適合孩子、 恰不恰當?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動機很純良, 真的是以孩子為考量,還是要常常瞭解孩子這個人 有哪些通性、階段性、個別性,還有每一個時期有 哪些特殊性,加以調整自己的期待與管教的方式。 (五)時代性 「特殊狀況」之外還有別的東西,譬如「時代 性」。不同時代的孩子是很不同的,我們要給予不 同時代的管教方式。 過去時代的女孩子很拘謹,溫柔婉約,很少發 表意見。但是,今天我們的女兒,是現代及未來的
47
女性,加諸她身上的期待,當然要有所不同。因為 現代的孩子普遍受教育,現代的資訊給她們的觀 念:女孩子還是有話就要說,有能力還是要表現; 未來可能是公司或職場上的主管。如果像古代的父 母親對我們的期待,這樣子期待現代的子女,女孩 子要遵守古代女性的標準,那就不恰當了。 又譬如我們過去主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 高」,一直期待孩子學業上一路往上爬。以前父母 常跟我們說:「你只要好好讀書就可以,其他的都 不必煩惱,再怎麼苦我也會拼命讓你安心讀書。」 有時連家事都不准做,只要好好讀書。那時的時代 觀念如此,現在整個教育在解放,教育在改革-- 所有升高中、升大學的管道都開放,我們會覺得好 豐富,怎麼變得這麼多的機會。過去的時代唯有讀 書,什麼事都可以不必管。我們要考上好的學校或 不好的學校,只有決定在這一天半的聯考時間。但 是各位想想看,今天的孩子,無論上高中或大學, 除了那一天半的決定性之外,還有很多機會,有 保送甄試,有甄試,甄試除了筆試的成績之外,還
48
有很多考核的標準,不是只靠一次筆試來決定能否 通過。其中有一項,是問你曾經在學校裡參加過什 麼社團?當過什麼領導幹部?有沒有參加哪些校外 的比賽得名?……等等,這些通通包含在裡頭。所 以,哪一天孩子回來說:「媽媽,我們班上選我做 壁報,要參加全校的比賽。」很多父母會阻止,說: 「不要做,下禮拜要月考了,哪有時間做壁報﹖推 掉。」我們還是認為筆試最重要。可是各位想想看, 他如果壁報比賽得名,這可能都算在將來的考核之 內,包括他的人際關係好不好?參加過什麼社團? 不同時代的孩子,我們要給予不同時代的期待跟管 教態度。 (六)有各種需求 越明白人的需求,就越能夠妥善處理人的問 題。我們常常有這種經驗,無論對待家裡的老人 家、配偶,常常一個善意用心的行為表現,收回來 的卻是「好心沒好報」的結果,明明為他好,可是 他的反應怎麼不好﹖我們都是那麼愛孩子,結果為
49
什麼這樣呢﹖ 各位不曉得有沒有跟老人家相處的經驗﹖曾經 有一次到慈善團體開會,開會完畢,正要走了, 有一個年紀很大的阿嬤,進到會場,匆匆忙忙的從 口袋掏出兩千塊錢,說她要繳會費。會計開了收據 給她,她看了看收據,好像很滿意,將收據放進口 袋裡。要走的時候她說:「小姐,我跟妳們講,以 後收據直接交給我,不要寄到我家。」我們覺得訝 異,收據本來就應該寄給付錢的人。後來她說:「老 實說,妳們看我好像很好命,要救濟、要買東西的 錢都有,其實不是這樣子。」後來她慢慢說明。原 來阿嬤是寡母,只有一個兒子,孩子很小先生就去 世了,她獨力撫養長大。兒子後來很成材,結婚、 事業都很不錯。因為覺得母親很辛苦,兒媳婦很孝 順,每個月都給她很多錢,要穿什麼或買什麼都沒 有缺錢的煩惱。 可是這位七、八十歲的老母親,她說:「我從 年輕就節儉慣了的,小時候苦過來,一毛錢當一元
50
來使用,不可能到了老年變得很愛花錢。年紀這麼 一大把了,哪一天要走也不曉得,能夠多幫助一些 人,做一點布施,看來生會不會不再這麼辛苦﹖但 是我兒子和媳婦過分孝順,不贊成我這麼做,他們 說:『妳把錢都拿去給別人,不如不給妳錢。』」 哪一方錯了﹖都沒有錯,兒子媳婦很孝順,老人家 也覺得他們確實很孝順,可是她很不自在,因為後 來都只能偷偷的參加慈善活動。這就是年輕人用自 以為是的愛,來愛老人家,老人家真正的需求,他 們不明白,這個愛變成了單行道,沒有交集。所以 要了解人的需求性。 教育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把人類的需求用一個 三角形 ─ 像金字塔一樣,分成五個層次,涵蓋生 理與精神兩方面的需求。最底層的基本需求是生 理,孩子的尿布濕了、餓了;冷了、熱了,他就哭, 用哭來告訴照顧他的大人說:「我現在的需求這 樣,趕快來為我解決。」這種生理需求,任何人生 下來就開始要求滿足。滿足了之後,就跳進心理精 神層面的需求。第二層的需求:心靈的安全感。大
51
人也如此,出門時常常做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錢包 裡多放一點錢比較安心,俗話說:「窮家富路」, 萬一在外面出了什麼狀況,方便處理。這一部分也 滿足了,我們又會跳到第三層需求:愛、被愛。第 四層是成就感,要求成功、要求表現好;要人家肯 定、讚美他。最上層是自我實現,把上蒼賦予他的 天賦,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獲得一個自己覺得最 滿意的人生。有時為了一點他想要達到的狀態,在 所不惜,生命也可以犧牲,像文天祥、鄭成功這種 人。我們現在身邊也有這種人,為了他的理想,就 是要達到某個境界,不枉費人生走一遭,這是自我 理想的實踐。 過去的大環境物質較匱乏,很多人上學打赤 腳,沒鞋子可穿。我們父母那一代,更是連鞋子也 難得有一雙,便當裡面沒什麼菜,那時只求溫飽; 有個家可以回去,不會受寒受熱;衣服雖然不漂亮, 有得穿就好;讀書的學費,父母能夠繳得起就好了。 這種需求得到滿足,就很不錯了。我們的成長是這 麼一路走來的,根深柢固的觀念就是:一個好父母
52
能夠給孩子吃飽穿暖,不必挨餓受凍就很好了。 現代的孩子家庭經濟大多不錯,在這兩部份的 滿足都不成問題,基本的需求都有了,所以跳上第 三層,要求「愛與被愛」。可是今天的大人 ─ 包 括父母、學校老師,大多數沒有給孩子這部分需 求的滿足。孩子在學校受到的多數是挫敗的經驗, 成績好的孩子比例上很少,多數考不好,挨打、被 罰站。否則也是天天很擔心在競爭的體制下,受到 挫折、怕不如人;在學校挨罵,回到家還要再挨一 次罵,沒有體驗成就的機會。對愛與被愛的認定, 他們不認同父母那種「物質上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就 是愛」的想法,其實他們真正的需要是有人聽他講 話,這時父母卻不知道在哪裡,或者也不知如何聽 孩子的內心話。 我的大女兒在高中時代,有一天回家告訴我: 「我班上有個同學好可憐!」我一聽,像她們那 種學音樂班的孩子,怎麼會很可憐呢﹖我第一個反 應是停留在第一層需求上:她家裡很窮嗎﹖我們這
53
個年紀的人一聽到可憐,馬上想到的是沒錢,物質 很差 ─ 我們都停留在這個層次。她說:「不是, 我的同學可憐的是回到家以後,家裡不是沒有任何 人,就是有人卻沒理她,各自在自己的房間,沒人 跟她講話。」孩子要的是愛,要被愛、要有人關心, 要有人知道她的存在。可是現在的大人,給的是第 一層次的需求,不對勁就在這裡,因為我們不知道 他的需求是什麼,我們給的不是他所要的。你們懂 我的意思嗎﹖ 人和人之間,為什麼了解需求性非常重要﹖很 多夫妻也是這樣,有人為對方做的真的很多,到頭 來卻是感情日漸淡薄。細細想想,為對方所做的事 情,真是他想要的嗎﹖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有位太 太寫的。有時她心情不好,很希望先生給她一些安 慰的話,關心她在工作上的不愉快,可是先生表現 的常常不是這些,二話不說,把孩子帶開了。讓她 更覺得沒有人理她,她很生氣,嫁給這種丈夫,有 話不能講,到底有什麼用﹖她希望的是:當她很挫 敗、有情緒的時候,有人關心她。可惜她的配偶表
54
現的是那樣。當她發現配偶情緒低潮時,一定陪在 身旁跟他說:「你有什麼話,我願意聽你說一說﹖ 你工作上有什麼困難嗎﹖有什麼不如意嗎﹖要我幫 什麼忙嗎﹖告訴我,說一說,把垃圾倒出來。」她 的先生常常也是二話不說,只表示:「我現在只想 獨處 ─ 去睡覺!」她感覺好意卻被潑了冷水。後 來她慢慢思考,體會到一點:喜歡人家安慰、喜歡 聽人家訴苦的是她的方式;先生的方式是當時不想 說什麼,只想清靜不被打擾。 同樣面臨精神狀態不好,情緒低潮,兩個人有 不同的方式和需求,但是我們常常給對方的是我們 所期待、所喜歡的方式。因此,無論如何,了解對 方的「需求性」,給他真正所想要的,他比較能接 受。像剛才說的那位阿嬤,如果兒孫能夠了解她老 人家愛做功德,喜歡幫助人家,跟人家多結一點善 緣,這都是好的善行,只要她歡喜就好,不要管錢 用到哪裡去,這不是皆大歡喜嗎﹖兒孫不明白這一 點,用他們的想法,以為阿嬤年輕時代很苦,老了 應該多花一點錢,所以這麼要求母親,給母親這樣
55
的期待,大家都很痛苦。所以,瞭解人所有的需求, 是所有人際關係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希望大家重新去想你所有的人際關係,你明白 所有的人的需求,給了他們所要的東西嗎﹖依他們 要的方式嗎﹖假如不是,你應該可以發現原來「好 心沒好報」的根源在這裡。我們談的雖然只是親子 關係,其實它適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這是人的 「需求性」。 (七)改變性 我們期待孩子的都是要他們往上爬,無論安排 他學什麼或幹什麼,總是希望他往最好的方向發 展,這是我們愛他給他的期待。總之,我們很希望 他由不好變好一點,由好變得更好。這個東西很好 他不學習,我們希望他學習,要他改變成為如此, 把眼前改變到更好的境界去。孩子會不會改變﹖ 會。有時我的期待、要求和管教是孩子肯接受的, 他就會很快的改變過來,可惜,通常我們希望他變
56
好的那一面,是他不大願意改變的部份,我們常因 此怨嘆的說:「孩子呀!你要到哪一天才能改變﹖」 現在我來跟大家分享,人的「改變性」到底是什 麼﹖第一個是他能不能改 ? 第二個是他願不願意改 ? 1‧ 能不能改 我們期待他改變,由不好變好一點,由好一點 變得更好,要牽涉到他能不能改﹖而影響一個人能 不能改,其實有幾個要素。很多父母親期待孩子成 績好一點,但是成績好這件事情,不是只要多用功 就能達成的。很多父母不明白,以為逼孩子用功就 能使成績好轉。就我自己的體會,以及更多個案顯 示:腦力要夠,讀書方法要好,要有良好的讀書環 境,要有福報─他要有「會讀書」這件事情的福報。 基因遺傳 別的不談,只談腦力這件事情─我有沒有足夠
57
的好腦力遺傳給他,讓他讀好一點﹖很多父母很少 想到自己,到底遺傳了什麼給孩子?很多父母都期 待孩子只遺傳到自己的優點,缺點都沒遺傳下來。 每個孩子也這麼想,很多孩子都抱怨父母不公平, 好的都給姊姊,壞的全都落在他身上。孩子不希望 如此,大人也不希望如此,可是我們有沒有辦法 呢﹖今天科技這麼發達,我們還是沒辦法掌控遺傳 基因,雖然現在已經可以複製人,但是決定要遺傳 什麼給孩子這件事,還是不能控制。所以能不能 改,要看他的能力夠不夠?這是指遺傳的部份,單 就讀書這件事情來說是這樣;別的事情就請大家依 此考量類推。 榜樣學習 就學習這件事情來說,我們給孩子什麼榜樣﹖ 我們其實很少想到這一點,自己的言行舉止很隨 意,可是要求孩子不能隨意。譬如很用力地關廁所 的門,等到我們的女兒也這麼做,我們又會說: 「喂!淑女一點,淑女一點。」平常在家就這麼用
58
力慣了,怎能在特別時刻淑女一點,很自然的她會 做出那種不恰當的行為。 我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參加某團體的兒童夏令 營,最後一天晚上有營火晚會,歡迎家長參加。孩 子分成十隊,各有一個表演節目。雖然經過多年, 我還留著很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隊演話劇,內容 大約談簽六合彩的事情。有一個演組頭的孩子,演 得實在是棒透了,很傳神,氣勢、樣子,講話的神 情,包括音量和動作,十足的像個組頭,我非常驚 嘆,向他的老師說這孩子很有演戲細胞,怎會這麼 厲害呀!老師說:「他爸爸就是組頭喔!」你期待 孩子不要做組頭,你天天演出的是組頭的樣子,他 天天看著,當然也有那種習氣。 一個比較優雅的母親,輕輕的關門,她不用教 孩子如此,孩子自然無論在何時、何處都會輕輕的 關門,這很正常的。要孩子改變,我們要做好的示 範。好的、壞的都這樣。小女兒高二時有一次我跟 先生、小女兒在車上沿途聊天。先生說起有一個同
59
事很年輕,正要交女朋友,問我先生男女交往是不 是真的要考慮「門當戶對」這個原則﹖我先生說: 「當然要考慮門當戶對。」過去說的門當戶對是, 有錢人要娶有錢人,門風要找相當的;現代版的 門當戶對已經擴及很多層面,包括價值觀、生活習 慣,這些其實都不應該差太遠才好。女兒當時聽完 話,也說她認識一個男孩子很不錯,可是她想,將 來一定不能嫁給他。我問她為什麼﹖她說:「他國 中時有一年,因為成績沒有達到全校二十名內,爸 爸把他趕出門好幾天,以後我如果嫁給他,若他也 因為孩子的成績不好,把孩子趕出門好幾天,怎麼 辦﹖」爸爸過去對他如此,將來他對兒子也很可能 如此。孩子馬上能聯想到這些。所以,各位不要小 看我們扮演父母的角色,對孩子影響是很大的。 所以,我們期待孩子這樣,我們給孩子的又是 什麼﹖他有沒有能力變成我們期待的那樣﹖要返 觀我們自己本身。不是孩子不想改變成我們要的樣 子,他或許沒有這種能力。從小到大,他認為成績 不好就是該被趕出門,或者該打、該罵,他沒有認
60
為這樣不對。期待他們將來不打孩子是很難的,因 為從小父母都這樣打他們。這不是孩子不改,他沒 能耐改變。 天生特質 孩子的天生特質,既不是遺傳,也不是誰做給 他看的,而是他天生就有的。你們相信這件事情 嗎﹖現在連醫學界、教育心理學界都肯定,稱它為 「天生氣質」,孩子一生下來就有的,不是任何型 式的遺傳,也不是隔代遺傳。仔細看看我們的孩 子,一定也有這種特質。父母既沒有那樣子,上一 代乃至好幾代的人,都沒有那樣,為什麼他會那 樣﹖比如我自己什麼能力都沒有,做什麼都不行, 可是要我講話就可以做得很好。我爸爸、媽媽、外 公、外婆、祖父、祖母大家都很木訥,沒有人像我 這樣。這個,從宗教的觀點來說,我有這種「種 子」。佛教講輪迴,這一生死了可能會再去投胎, 我帶著什麼去﹖我的肉體爛了、沒了,如果從基督 教的說法是「靈魂」,佛教說它是「第八意識」,
61
這一輩子無論我做什麼、想什麼,甚至動一個念 頭,就在我的第八意識裡頭種一個種子下去,越種 越多,好的、不好的都有,到最後呈現出眼前這第 八意識的內容。死後一口氣斷了,肉體不見了,第 八識會帶著所有種子投胎。這其實是我過去生的所 有種子累積下來的習氣。 從這個觀點來看我個人的天生特質,我過去一 定常常跟用嘴巴講話有關的事情,所以今生同樣在 做這類事時,我很熟悉。樣樣事情我都沒膽量,只 有站在台上不怕,很奇怪,也沒人教我,機緣一到, 這種能力就顯現出來了,這叫做「天生特質」,這 也和「能不能做改變」有關係。譬如數字在我腦中 從不停留,期待我將來去做一個會計師,可能嗎﹖ 母親即使把我送到會計師的補習訓練所,磨練幾 年也不會有好成績。這一輩子我曾經發願,好好的 在一個月中將家庭收支的帳計算清楚,結果頂多記 十五日就不記了 ─ 不耐煩,很累!為了一些錢反 而把自己弄得很煩惱。有很多我完全做不到,不能 改變的。我們用這個角度來看孩子,他到底天生有
62
沒有這種能力,做到我們期待於他的標準﹖明白孩 子這一點,不要給予過度的期待、不當的期待,否 則結局當然不如意。 福報因緣 我們期待孩子是好的,對他付出很多、很關心 他、安排很妥當,還要看他有沒有福報承受。讀 書好,要有讀書好的福報。我有很多朋友很好玩, 曾經半開玩笑的跟我說:「桂櫻,假如從宗教的觀 點,有輪迴投胎這件事,我將來如果投胎為人,我 想我一定會很用心去選擇一家姓連的,要不然姓馬 (連戰、馬英九)也很好,姓李也很棒(李登輝), 小小年紀就有鴻禧山莊送給她(指李登輝先生的孫 女),莫大的福報。」這當然是開玩笑。台語有句 話:「落土時命。」父母親沒辦法期待要生什麼小 孩,這都是他前世帶來的業果報,怨嘆是沒有用 的。 有一次我聽林清玄先生演講,他說住台北,冬
63
天很冷。有時很早起來收看晨間新聞,開暖氣,又 裹著毛毯。有一次,打開電視機一看,那麼冷的天 氣,又飄著毛毛雨,竟然有一個人穿著背心在風雨 中慢跑,那個人就是馬英九。他說:「同樣是人, 怎麼差這麼多﹖我凍得要命,他在風雨中慢跑,長 得那麼壯,又有好的家庭背景,智商又很高,有好 的學歷,畢業後就有很好的工作,福報真是好極 了,樣樣如意。」 我們要給孩子美好的東西,他有沒有福報消 受﹖這是我們無法決定的。不過,從宗教的觀點來 看:他的境遇,一切都決定於他前世做的一切善惡 果報,以及今生前一段日子的作為。福報如同定期 存款,前世做得很不錯,等於為這一世存了很多定 期存款。可是定期存款有花光的一天,這一世沒再 行善,福報很快就會消耗光。所以更積極的態度 是,不要仰賴過去生的福報,今生趕緊培植福報。 這是宗教的觀點。 我們看待孩子,為他耗費那麼多的心力,為什
64
麼不能如我們的心願﹖為什麼不往更好的地方成 長﹖因為他未必有這種好的福報;不過此時沒有福 報,未必將來也沒有。我們把人生的層面看得很 寬、很廣、很遠,就好處理多了,你會放下很多的 煩惱和執著。在「如何放得下孩子」這一堂課我會 講得更多。 這是談到他能不能改,他有沒有這個能力﹖除 了能不能之外,還牽涉到願不願意﹖我們能夠把牛 牽到草地,但是不能壓著牛頭硬逼牠吃草,牠不吃 我們就沒辦法了。所以他願不願意還是一個問題。 2‧ 願不願改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讀到一句很好的話,拿出 來跟大家分享。它說:「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道改 變的門,但是很可惜,那道門是從裡面反鎖的,沒 有一個外人可以從外面打開,只有主人從裡面才能 打開,他願意開,門就開了。」我們要孩子改變, 還要看他願不願意改變,沒辦法光是愛他,他就一
65
定能打開那一道門。問題是怎麼讓孩子願意打開﹖ 這得靠我們用對方法。一旦他願意打開了,以後就 是一片光明、一路向上。因此,父母得想盡各種方 法,讓他願意打開改變之門,這要靠父母的智慧。 譬如我期待我的女兒,不要在高中以前交男朋友, 我經常向女兒這麼宣示,孩子會跟我說:「好呀! 我就不交男朋友。」但是能保證她真的不交嗎﹖不 知道,因為孩子越大,我們的「轄區」就越小,她 背著我去交男朋友,我是無從知曉的。現在的孩子 很厲害,而且他們通風報信,互相掩護,安排得很 好。孩子越大,權威越無法及於他們身上。孩子長 大了,他們有很多方法,不過有時會用錯地方。 回頭來看,我根本不可能確實掌握女兒是不是 真的高中以前不交男朋友,因為我不能掌控她能不 能改、願不願意改﹖但是,我讓她知道,她已經是 高中生了,她有這個能力選擇交或不交,至於她願 不願意聽我的話﹖未必,我只有想各種辦法讓她願 意。在很多次機會,很輕鬆的情況下,用聊天的方 式,我對她說:「高中以前交男朋友,媽媽擔心的
66
是如何如何。」說得很明白,讓她聽得很清楚。又 問她:「孩子,媽媽這麼擔心,妳覺得有沒有道理﹖ 妳的看法怎麼樣﹖」我盡量讓她說,該澄清的也利 用這些機會加以澄清。這樣溝通幾次,讓她聽得明 明白白,自己想通,也跟自己對話說:「真的,在 高中之前交男朋友,可能是不利的。」想通了,她 自己就真的願意不在高中之前交男朋友。那道改變 之門打開了沒﹖她樂意打開就打開了,我不必在後 面盯著她到底有沒有交男朋友,而是因為她已經整 個明白,也願意了。 我們沒有辦法去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可以使他 願意改變。這是教育的功能。所以打一頓似乎立即 有效,可是未必真正有效。很多父母親常常誤會, 自己有天生的父母愛,也很犧牲、很辛苦,還有什 麼問題嗎﹖其實我告訴大家,犧牲、辛苦、有天生 的父母愛,這還不夠,還要有很多教育的方法,才 會使孩子願意─願意配合、願意改變、願意照我們 的期待去成長。
67
三、父母不了解人生的真相 接下來我要談第三部份。 剛才我們說過,為什麼父母有不恰當的期待 呢﹖因為父母親不瞭解自己期待孩子背後自己的企 圖。第二,是我們不夠了解孩子這個人本身。第三 個我要說的是因為我們常常不了解人生的真相。 談到人生好像就很嚴肅,我來說幾則故事給大 家聽。我們常說期待孩子如何,但我們又常常忘記 一件事情:孩子剛生下來時,我期待他什麼﹖各位 生過孩子,佛教說「初心」,我把它叫做「原點 心」。很多父母跟我說,要生孩子的前幾天,每天 想的只是祈求孩子平安落地,五官健全,期待他將 來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長大。孩子生下來了,逐 漸長大的過程,我們也逐漸忘了這個期待,因為我 們的想法不同了。像我剛才講到因為面子問題的競 爭,「同樣是三歲的孩子,為什麼人家三歲的孩子 會如何,家裡的小櫻四歲卻什麼都不會,她實在很
68
差。」我們就這樣開始給孩子一些要求,孩子做不 到時,更多不當的管教和不當的期待就都出來了。 我曾經聽過完全不同的父母親,跟我講完全不 同的境界。一個是智障兒的母親,餵孩子吃稀飯這 件事,她為了要讓孩子學會稀飯的湯不從嘴角流出 來,整整花了三年才教會。你說這辛不辛苦﹖這種 孩子有希望嗎﹖可是這個母親天天快樂,她說:「我 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對我笑一笑,我就覺得很 有價值。」另一個是資優兒的母親,很奇怪,她每 次跟我談話,抱怨居多,對孩子不滿意。一個智障 兒、殘障兒的母親所得到的快樂跟滿足,還大大的 超越一個資優兒的母親。 各位,這是孩子的問題或父母的問題﹖是父母 心念的問題。智障兒的母親,把對孩子的要求放到 零,標準降得很低,只要比零高一點點都很令她歡 喜。資優兒的母親把標準設得很高,以為資優兒一 定要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其實資優兒也不是樣樣都 會,可能只是 IQ 這部分是資優,社交方面也許不
69
夠好,可惜多數資優兒的父母要求很高,孩子達不 到,就很失望沮喪,心情跌落谷底。如果我們常常 想:「我到底對孩子期待什麼﹖」孩子生下來時, 我們只期待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就好,如果一生 也都記得以這個期待為標準,我們養育孩子還會有 什麼煩惱﹖ 原點心與終老心 我有很多這種對生命的體驗,有時間很願意跟 大家多分享一些。有一次我陪一對父母親去探望他 們在加護病房的孩子,孩子很大了,讀國中。因為 是加護病房,父母親不能隨時進去,只能隔一層玻 璃窗探望。我陪著他們,當時心裡有很深的體會: 孩子處在那樣的狀態,父母親能期待什麼﹖這時候 孩子的成績好不好﹖考不考得取好學校﹖這已經完 全沒什麼意義了!從那裡走出來,他們想著:「孩 子,現在你只要能夠再睜開眼睛,再叫我一聲媽 媽就好了。」如果從宗教的觀點來說,為什麼我們 是凡夫﹖因為我們有很多真相不明白,常給自己帶
70
來很多挫敗和煩惱。我們只要常想想,當初生下孩 子時心裡的期待。後來對孩子的要求、期待逐漸加 多,那都是後來經過很多汙染加上去的。就像剛才 說的,你若不了解期待孩子的背後自己是什麼企圖 和動機,我們就會痛苦、煩惱,因為他不一定做得 到。這我把它叫做「原點心」。 再來看看人生的終點。我看過生病的人的狀 況,我的體會是,一個躺在病床上,差不多要走的 人,當時還會期待他的孩子、子孫、親人是博士或 一定要有好工作嗎﹖這些對病人來講有沒有意義﹖ 完全沒有意義。他當時只期待,親密的家人都來看 看他,也讓他多看看,多講些話,因為他就要走了。 我好幾次看到這樣的病人,許多家屬跟我說:「妳 今天來,他好高興。」我相信他的家屬不只對我講 這樣的話,對所有去看他的人都講同樣的話。可見 去看他的人,不管學經地位如何都無所謂,只要關 心他,是他的親密家人就夠了。我把這個叫做「終 老心」。
71
如果我們能夠把人生看成一條線,原點心如 此,終老心也只是如此,中間這條線,我們養孩子 要如何﹖就很明白了。很多父母很有意思,很有成 就的父母親,子女都是高學歷的,甚至於去外國 的,他們常說:「幸虧當初留下這一個,那幾個都 出國讀書,都不在身邊了。」他是用「幸虧」兩個 字。為什麼說幸虧﹖因為他已經老了,才體會子女 在身邊真是難得的事情,「幸虧這個當時不太會讀 書,會讀書的都出國,不在身邊了。」 各位想一想,父母親們是多麼奇怪,從小無論 用什麼方式,強壓的、逼迫的,把一個個孩子都推 到外頭去。年老了,子女都不在身邊,很怨嘆,這 是人生的終老心。我的意思並不是說養孩子,不必 管他、不必教育他;而是越明白人生「原點心」和 「終老心」這兩個點,就越能夠調整,給自己和孩 子適當的期待,而不給孩子過度的壓力。我們一直 在談「瞭解」,這一次的主題就是「瞭解、期待與 管教」,「瞭解」與「期待」、「管教」的關係我 就講到這裡。
72
肆
瞭解後的自我 反省與調整
73
瞭解之後我們要做什麼﹖首先,就是重新釐清 我們真的瞭解期待孩子背後的這些動機、企圖嗎﹖ 我了解孩子這個人的種種狀況嗎﹖我瞭解人生的真 相嗎﹖如果夠瞭解,我就應該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 待。現在對孩子的期待,如果他一直都做得很好, 可能沒問題;假如發現有一些狀況、一些關卡孩子 過不去,親子互動不良,就開始反省一下,自己做 一些調整。好不好﹖ 我現在給大家一項作業: 第一、想一想,你自己小時候父母親怎麼期待 你﹖因為這個期待,父母親為你做過什 麼嗎﹖這是指父母親實際期待你的。 第二、想一想,你小時候希望父母親怎麼期待 你﹖也希望他們為你做什麼﹖ 第三、想一想,此時此刻你在期待孩子什麼﹖ 你為他做了什麼﹖ 拿這三題對照一下,希望你給自己一點調整, 好不好﹖
74
明白、瞭解了之後,第一個要做這些反省,再 做一些調整。有幾點可以做做看: 第一、孩子實在達不到你的期待時,不要勉強 他。可以試著再多瞭解一下孩子的個別 性,像姊姊和妹妹天生差異那麼大,一 直要妹妹跟姊姊比,就會有苦惱;聽一 下桂櫻的話,從孩子能不能、願不願改 變這方面仔細思考。 第二、等待他。前面提過,人都有無限可能 性,此時此刻他不能符合期待,做不 到,並不表示他以後就是這個樣子, 所以要給他一些時間。 第三、如實的接納他。這個孩子原原本本的面 貌是什麼,就接納他那個樣子。這一 部分我在「如何放得下孩子」那一堂 課還會說得更明白。 第四、給孩子盡可能足夠的愛。把孩子愛得 夠,不要有條件,不要說:「你如果 如何如何,媽媽就比較疼你一點。」 這話會使孩子覺得沒有安全感,哪一
75
天他看你臉色不好,就會覺得他自己 很不好,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沒 有安全感,不會覺得自己很好,因為 他對自己好壞的認定,決定在父母手 上,這樣實在不好。 我們今天的作業這麼多。又有一道作業,跟下 次課程有關。請在下次課程前,每天都記錄一件事: 「你今天對你的家人說過什麼好話﹖」請把好話記 下來。我想,這一題做了一個禮拜,孩子會跟你講: 「媽媽,您這個禮拜講話不一樣喔!」對!因為老 師有作業,你就會自我提醒,一提醒,你的品質就 會提昇。 這一次主要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現在 有一件事情:有三本書要當作補充教材,都是我 的著作,不是桂櫻很獨裁,一定要你們讀我的書, 而是因為這些書跟我講課的內容是相關的、一系列 的,如果我講的東西在書中已經有了,我期待你們 回去自己看,我就能有更多時間講其他的東西,所
76
以我把它們叫做補充教材,而不是說它們是絕對的 好書,大家不要誤會。 第一本書你們可以在書局買得到,書名:《做 溫暖的父母》,張老師出版社出版。今天我們講了 很多東西,在《做溫暖的父母》這本書的第二單元: 我這樣愛你錯了嗎﹖整個單元都談這件事情,如果 你願意閱讀它,在這裡會得到更明白的說明。 第二本書:《親子緣》,第三本:《陪他走一 程》。這兩本書在外面買不到,是由慧深佛教基金 會,助印結緣的。 最後,有人問我一個問題:「請問一個才幼稚 園的孩子為什麼在家裡都不吃飯,不聽父母的話﹖ 可是到了學校,又什麼都聽老師的話﹖老師的看法 如何﹖」你們覺得呢﹖好像真是這個樣子吧!我告 訴大家,我們家裡幼稚園的孩子其實也很聽我們的 話,只是你們覺得跟別人比起來,他們好像比較不 聽話,是因為有了比較。
77
仔細想想你的孩子,在這個階段,在家裡難道 一句話都不聽你的嗎﹖如果這麼說,我想是不公平 的,因為這是跟老師比。真的,看事情要公平的 看。第二、你有沒有仔細想過,在學校老師要孩子 聽什麼話,你在家裡要孩子聽的又是什麼話,比較 一下,那些話合不合理?也會決定孩子聽不聽。譬 如在學校兩個孩子吵架,老師處理的方式,跟在家 裡他跟弟弟吵架時,處理的方式不一樣,孩子會聽 從處理比較好的人的話。 此外,人的心目中都有崇拜權威的心態,即使 是幼稚園階段的孩子也不例外,老師在他們心目中 是比較具有權威的。因為老師管那麼多孩子,而你 只管兩個人,在一個小小的心靈當中,他覺得老師 是比較偉大的,也自然比較聽他的話。我想或許還 有其他的原因。 總歸一句話,如果你覺得兩者落差很多,為什 麼你說什麼孩子都不聽,老師的話他卻都聽?我有 一個建議,你可以常常去跟老師溝通,向老師說明
78
他在家裡的一些具體例子以及你處理的方式,他為 什麼都不聽﹖如果是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學校,老師 怎麼處理呢﹖請老師教我們,因為孩子比較聽他的 話,一定有他的道理,你也可以明白「師」跟「親」 到底差距在什麼地方,還可以學一點東西。
79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瞭解、期待與管教 / 盧桂櫻著. -- 初版. -- 嘉義市 : 妙音, 2012.1 80面 ; 15x21公分 ISBN 978-986-83735-5-6 (平裝)
<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
瞭解、期待與管教 作
者
盧桂櫻
發 行 人
慧深法師
總 編 輯
釋法塵
編
尋聲父母教育協會編輯群、慧深佛教基金會編輯群
輯
封面插畫
詹斯匡
美術設計
黃讌婷
法律顧問
林維堯律師
出 版 者
妙音出版社
會
嘉義市吳鳳南路1 6 6 巷7 1 號
址
連絡地址
嘉義市中埔鄉隆興村中正路4 8 0 號
連絡電話
(05)2536851
初
2 0 1 2 年1 月
版
劃撥帳號
3 1 2 9 8 6 5 6 慧深佛教基金會
I S B N
978-986-83735-5-6
網
w w w. j i g u a n g t e m p l e . o r g
址
本書為非賣品,為尊重著作權及確保品質,請勿翻印。 歡迎助印流通。 Email: jiguang.temple@gmail.com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