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三)、(四) 愛,要如何說/尋聲救苦是觀音

Page 1


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 3、4


推薦序

航向幸福的指南針 年少時,聽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雖然 不全懂其中的深義,真的有些震撼,有些驚悸,但 因為一直還在長輩的翼護之下,還沒有真正的嚐到 苦的滋味。年事稍長,慢慢懂得商人經商有苦,農 夫耕作歉收、豐收也有煩惱,醫生醫病人有煩惱, 教授、老師教學生有苦惱,父母養育孩子更不簡 單;可見商人經營有成,農夫收穫滿滿,老師們看 到有成就的學生的喜悅背後,都有無法形之於筆墨 的辛勤。父母呢,用在兒女身上的不只是金錢、時 間,而是無法用金錢、時間衡量的精神。每每看到 一些父母,只要孩子有那麼一點點可以在人前炫耀 的事,平時再謙虛再客氣,也唯恐搬不出天下最美 的形容詞來讚美自己的孩子!那種神情真是令人為 之動容。 然而養育兒女,究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 是身為現代父母,養兒育女的方法和觀念,已經和 過去大不相同!過去,家庭富裕的孩子當然豐衣足 食,接受較好教育;家庭貧窮的,父母縮衣節食, 2


為了顧好孩子的成長;在教育方面,父母則盡力而 為。貧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能體恤父母。 然而近幾十年來,社會急速轉型,讓現代父母 在教養孩子方面有很多迷失。許多爸爸媽媽都不要 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於是,你的孩子在稚齡 時送去某某補習班,我的就多你幾個才藝班;你的 會彈鋼琴,我的會三、四種樂器;你家的三、四歲 回家會講英語,我的不只會講英語,還會唱歌跳舞; 你的孩子小小的就穿名牌,我們的治裝費也不輸你 們家,…… 大人為了小孩能與別人的孩子相比,日夜想辦 法去賺錢,滿足孩子的需求,而忽略了孩子成長過 程中最主要的德育問題。我碰到許多許多淚眼汪汪 的父母,提出許多問題,「我孩子才十多歲,抽煙 酗酒,都勸不聽……」「我的孩子什麼名牌衣服、 手機都有了,我省吃儉用他還不斷要錢,不給就怒 吼,砸東西……」「我的孩子不知什麼時候染上毒 癮……」「我的孩子離家出走了……」「我的孩子

3


家裡明明給了他錢,他卻和人去搶劫……」這些問 題層出不窮,怎麼辦?怎麼辦 ?! 求佛菩薩怎麼求? 要念什麼經、什麼咒? 天下父母愛子女的心都是一樣的,可是也許投 注在兒女身上的關切和方式卻有所不同;過份的溺 愛、放任,或在兒女不懂事的時候,沒有及時輔導、 改正一些錯誤的言行,讓幼小的孩子認為那些言行 沒有錯,直到大錯鑄成,才來怒罵、責備都為時已 遲。 例如,小孩子在牙牙學語時,學會罵人,大人 還笑著鼓勵,孩子認為得到稱許,罵成習慣,…… 偷了人家的東西還認為這孩子腦筋太好了,予以肯 定,甚至還有大人帶著小孩去護航偷東西……。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江洋大盜,在刑 場要被行刑前,要求母親再讓他吸一口奶,就在刑 場把母親的乳頭咬斷,這個臨死的大盜竟告訴監斬 官,「要是小時候做錯,媽媽不放任我,也不至於 我今天要被砍頭……」 4


我想,天下的父母也不是故意要讓自己的子女 走錯路,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教孩子,所以不應該等 到錯已鑄成,再來求佛菩薩幫忙。 盧桂櫻老師從教養自己的女兒和觀察許多年輕 的父母迷失中,發現了許多教育兒女的方法,數 年中,在許多父母的要求下,到全省各地做巡迴演 講。現在已將《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講題內容集 結成冊,要陸續提供給有心親子教育的父母和師長 們作為參考,這應該是現代父母的一大福音,所以 我樂見其成。 若有父母以前用錯方法,現在快快改變,從迷 失父母的苦海中快快回頭,孩子在你的努力關切 下,一定會航向正確的航道。並不一定做壞事才要 「回頭是岸」,用正確的方法為迷失的孩子導航, 一定能讓父母再也不必淚汪汪的為孩子苦惱,願每 一個人的家中,都充滿歡笑,幸福滿滿!

於寂光寺 養愚齋 5


作者序

願普天下有更多 溫暖的父母、貼心的子女、幸福的家庭 許多父母承認自己教孩子,也許不是很有辦 法,但疼孩子絕無問題。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 嗎?現在容我來說幾個故事給大家聽。 有對年輕夫妻,牽著孩子的小手,走向百貨公 司,並一起步上電扶梯,突然不知怎的一鬆手, 兩人倒退回扶梯旁的原地,把孩子單獨留在行進中 的階梯上,任由電扶梯載著嚇呆了的孩子往上走, 這時孩子死命地哭叫,這對夫妻互看一眼,笑了起 來,同時小跑步登上扶梯,追到孩子所站的位置, 把孩子抱起來,對孩子說:「別哭別哭,膽子好小 喲!嚇成這樣!」這是不久前,我親眼看到的一個 畫面,那個孩子真的還很小,看起來應該才剛學會 走路而已。 不知這對年輕父母是為了什麼而這樣做?是想 提早訓練孩子膽子學獨立嗎?若是,就真的是名 符其實的揠苗助長;或者只是純粹想把孩子嚇哭取 樂?世界上會有這樣的父母嗎?真的有!我曾看過 6


不少以「把孩子逗怒嚇哭教壞」為樂的大人,這樣 的大人,誤以為孩子的哭、怒或有樣學樣,是孩子 的天真可愛,卻不知這樣的印象,一經烙印,長大 後孩子的心靈會有他們萬萬也想不到的不良影響。 另有一種父母,明明關心孩子,用的卻是恫嚇 的方式,我認識一個本質很好的青少年,他卻表現 得很自卑,不敢與人互動,害怕失敗會挨罵……等 等。因為他胖,為了健康,父母想要節制他的飲食, 所以常警告他「沒人願意跟胖子做朋友」、「胖子 讓人看不起」,他總是離別人遠遠的,因為媽媽告 訴他「胖子很臭」,換言之,他把爸媽的話當真, 並用這些話來羞辱、否定自己。 父母這種關心的方式,不但無法幫助孩子瘦下 來,反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設下種種障礙的關 卡,未來這孩子在自我認同上,必然會比別人多出 許多像「我是沒用的人」等等負面的概念。 「疼」孩子是如此,那麼「教」呢? 7


有次我在某公共場所,聽見一位兒童用嫩稚的 聲音喊了好幾次「xxx」,聽起來連名帶姓,像是 在叫某人。不過卻久久沒人回應,於是有位中年婦 女很大聲地對坐在斜對面一位正在閱報的男士,用 台語叫說:「孫仔在叫你,你是臭耳人(耳聾)喔? 不會應一下嗎?」原來他是孩子的阿公。他說:「我 是阿公,他這樣叫我,為什麼我要應?」接下來, 孩子便一直「臭耳人」、「臭耳人」對著阿公叫個 不停,嬤孫兩人樂此不疲地玩了起來。 聽到這裡,請問大家,現代孩子不聽管教、不 懂規矩或仇恨父母師長,真的都只是大環境或別人 的錯而已嗎?做為現代父母的我們,為什麼需要學 習呢?因為不知道為了什麼或從什麼時候開始,在 「疼」與「教」這兩件事情上,不只自己,我們也 讓孩子一起都失去了做人應有的分寸。 十五年前(西元 1996 年),我應「高雄市家 庭教育中心」之邀,在社教館以「如何做現代父母」 為名,開辦了一系列共十五堂親職教育課程,每堂 課有一個主題,前一半在講「父母如何經營和諧的 親子關係」(這是父母可輕鬆把孩子教好的關鍵); 8


後一半在講「父母如何經營自己」(這是孩子可輕 鬆過一生的關鍵)。當時全程都有錄音,並製作成 錄音帶發行,本系列就是由錄音內容逐字而成,目 前規劃一個主題做成一冊,從《如何做稱職的現代 父母》到《現代父母開步走》一共十五冊,陸續會 不定期出版,與關心父母教育的讀者們見面。 不過由於已經事隔十五年,現在讀起來,文中 所述的事都已變成陳年往事;所提到的人,也已由 孩子變成大人,或像我,也由中年變成白髮斑斑年 過六十的老媽媽了。不過師父慈悲,認為雖然「古 早」,卻都是父母教育的基礎。只要一天有新生 嬰兒誕生,就一定會有新手父母需要它,使得這套 叢書才在我擱置多年後又能問世。也請讀者們閱讀 時,發揮一下「時光倒流」的想像力喔! 對於成就這套叢書出版的每一個因緣和推手的 恩德,絕不是我用一句「感謝」就能回報的,如果 書有絲毫利眾的功德,我願迴向給大家,並祝福普 天下能有更多溫暖的父母、貼心的子女以及和樂的 家庭。 9


目錄

Contents

02

推薦序 航向幸福的指南針 慧深法師

06

作者序 願普天下有更多溫暖的父母、 貼心的子女、幸福的家庭 第三堂 愛,要如何說

14

壹 複習上一堂課

31

貳 讓屋簷下有愛

33

父母對愛的認知要正確 ( 一 ) 責任與照顧 ( 二 ) 了解與尊重

37

父母要培養溫暖的性格 ( 一 ) 回應的能力 ( 二 ) 隨喜的能力 ( 三 ) 寬容的能力 ( 四 ) 轉化的能力

41

愛要如何表達 ( 一 ) 說出來 ( 二 ) 寫出來 ( 三 ) 做出來

80

參 孩子不懂你的愛?補充教材


第四堂 尋聲救苦是觀音 ( 如何聽到孩子的心聲 ) 92

壹 進入主題之前

103

貳 孩子有話為何不愛說

119

參 如何做個好聽眾

120

基本要點

129

三種狀況下的技巧 ( 一 ) 平時 ( 二 ) 與孩子意見不同時 ( 三 ) 當孩子有特殊狀況時 消極聆聽 積極聆聽

147

肆 補充教材

152

伍 作業題

社團法人高雄市尋聲父母教育協會 簡介 156

認識尋聲



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 第三堂

題目

愛,要如何說

地點

高雄市社教館演講廳

13


複習上一堂課

14


上一堂課的主題是:「了解、期待與管教」。 我們用很簡短的時間做個複習,來跟這一堂課結 合。 記得上堂課那張「拍賣清單」的內容嗎﹖就是 我們對孩子的十種期望。我想每一位父母親對孩 子的期望,也許不只這十種,所以後面還列了一項 「其他」,假如你的配偶或你自己還有別的期望, 就寫在第十一項裡。首先將你曾期望過的打勾,沒 期望過的打叉。再來,請你從打勾的項目中,依所 花心力的多少,寫出排行榜。第三,就你的排行榜 前三名中,看看是否曾經因為有這樣的期待,在管 教時因而加重了什麼 ? 譬如你曾經做過什麼安排, 或者特別關心的是什麼 ? 如果孩子的表現不符合我 們所加重的,我們就會加以干涉,說不定還曾引起 種種的衝突。最後一個步驟,要大家想一想,加重 的這一部分,孩子的感受與反應如何 ? 接下來請整 個瀏覽一遍,就會發現有些期待,孩子已經讓我們 如願了,有些好像還沒有,有些則正在奮戰當中, 例如我期待如此,孩子卻不願意,所以仍有一些衝

15


突與爭執存在。然後我們分析 : 為什麼有些期待, 明明是為他好,可是卻讓我們不如願、百般的失 望?我還講過一句話:「孩子呀!你到底什麼時候 才會改變﹖」 上一堂課針對這些問題,我分析了幾個原因。 大家還記得嗎﹖ 第一,對孩子這些期待的背後,做父母的我 們,有沒有自己的企圖在﹖也就是說我期待孩子的 這一點,其實並非以孩子為主,不是為他好,而是 為了我自己的企圖。有的是希望孩子完成小時候我 們沒能完成的夢想;還有的是為了面子、競爭的問 題,例如別人家的孩子有,而自己的孩子沒有,就 自問:「難道我這個父母親不如人嗎﹖」因此期待 自己的孩子也要有。還有,是希望子承父志,父母 親做這個行業、研究這個範疇,也期待孩子跟我們 一樣。類似的狀況還有很多,大概也都舉了例子。 父母親在期待孩子的背後,可能隱藏了自己的企 圖,只是我們常常不知不覺。因為期待如此,管教

16


孩子時,也在這部分加重了很多東西,孩子一旦不 接受、做不到,我們就說一切都是為他好,逼迫他 一定要做到。可是我們真的都是為孩子好嗎﹖看清 楚 ! 原來有父母個人的企圖在裡頭。因此,不是以 孩子真實的個人發展,或透過對孩子真實的了解去 期待,只考量到父母親的個人因素而已,難怪孩子 無法讓我們如願,因為他不是我。父母親要常常透 過這樣的自我剖析,了解我們對孩子的期望,真正 都是為孩子好、以他為前提嗎﹖假如不是,就不是 真正合理的期待。一個不合理的期待,還要求孩子 達成,我們就是不合理的父母了。透過這樣的解 析,希望讓大家更明白這背後的來龍去脈與因果關 係。 第二,假如真的很徹底地反省過,完全沒有個 人的企圖,真正是以孩子為主、為他的好前途著 想,為什麼孩子還不如我們的願﹖因此我們又分析 到,我們對孩子了解多少﹖ 先談孩子的「個別性」。例如我的兩個女兒,

17


個別差異那麼大,我能不能把期待姊姊的,轉移到 妹妹身上,希望妹妹跟姊姊一樣?當然不能,因為 她們的天生特質不同、才能不同,如果我期待姊姊 與妹妹是相同的,總會有一個人做不到,這就是不 合理的期待─這是個人的個別性。 再來是「階段性」。每一個孩子在學前階段、 國小階段、青少年階段,甚至像我的大女兒已到了 大學階段,會有完全不同的特徵出現。她們的價值 觀、想法時常都在變。我提到一個孩子說的話:「阿 姨,人難道不會變嗎?」以前你期待於他的,跟現 在乃至以後期待於他的,當然要有所不同,假如一 直都一樣的話,也是不合理的期待。 後來談到孩子個人的「特殊狀況性」。記得我 說過一個例子:一個孩子不去上才藝班,是因為 原來在那個時段,孩子打算看一個電視節目。如果 父母沒了解,怎麼能夠對症下藥,謀得解決的辦法 呢﹖後來母親買來一台錄放影機,孩子去上課時, 她先錄下節目,讓他回來再看,問題就解決了。所

18


以,母親期待孩子去上才藝班是為孩子好,但是為 什麼會有衝突呢?原來是孩子有特殊的狀況。如果 能夠了解這一層,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了,不只孩子 馬上去上課了,父母也立即很滿意。這是講到特殊 狀況性。 我們還講到「時代性」。過去的、現在的、與 未來的時代都不同。我們的父母親,在過去的農業 社會,期待我們的,相較於我們現在期待孩子的差 很多,尤其現在科技發達,時代的腳步前進得很 快,才經過一個禮拜、一個月,馬上變得很不同。 因此,我們真的不能再把過去父母對我們的期待, 用來期待現在的孩子。過去我們的父母期待我們 的,就是把書讀好就好了,其他事都不要管。可是 未來社會要求的人才是要全方位的。上次我舉過一 個例子,現在無論升高中或升大學的管道很多元, 不再是那一天半的「聯考」來決定的。像甄試升學, 送審的資料不只是學業成績,包括孩子過去曾參加 過的社團、擔任過的幹部經歷、得過比賽的獎項, 這些都在考核範疇之內。過去的父母只期待我們好

19


好讀書,現在我們的孩子如果也只是被我們這麼期 待著,他要求參加某某社團,班上選他製作壁報參 加比賽,我們還能不能說:「你只要好好讀書就好, 下禮拜要考試了,還做什麼壁報?」這麼說是不合 理的,因為時代的差異性很大。 此外,我們還要了解人的自主性。現在我要補 充一本關於人的自主性的好書,書名是《童年與解 放》。人本教育雜誌社出版,作者是黃武雄。記得 書中有一篇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篇名是「跌倒的 次數沒有寫在臉上」,作者的意思是說,每一個人 ──不論小孩或大人,無論學習什麼,只要是一件 新的事物,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有時是很艱 辛的。而大人因為累積的經驗多,因此學習新事物 的艱辛度比孩子小很多。一個小小孩,在全部是零 的狀況下,學什麼都很難。幸好,人的好奇心很強。 因為好奇心的驅使,小小孩學習新事物的時候,雖 然很艱辛、很困難,可是他們樂意,所以人類才有 成長的希望,書中一直講這個概念。

20


又說:「可是,一般照顧孩子的大人都不明白, 孩子在學習新事物是很困難的。」我們或許不是不 知道,只是因為日隔久遠而忘記了。所以當一個孩 子學習新事物沒能學好,失敗了、錯誤了,我們都 應該原諒他,千萬不要動之以體罰、責備、羞辱、 謾罵,打擊孩子對這個世界探索的好奇心跟欲望, 以致於讓他的學習動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摧殘。 比如一個孩子從不會走路,直到學會站起來走,這 個過程是非常艱辛的,這是人類進化的一大步,但 是很難,而很多大人卻不認為這很難,為什麼?因 為每一個孩子在學會走路的過程當中,其實他跌了 無數次的跤,但他跌倒的次數都沒有寫在臉上,因 此我們不知道他是多麼的堅強!看了這篇文章,我 有很深的感觸,他舉的只是一個學走路的例子。其 實一個孩子經歷的事情絕對不只學走路,還學很多 很多,才讓他慢慢成長變成大人,我們不就是這樣 走過來的嗎?但是走過之後,回頭去看孩子時,我 們忘了當年的艱辛,所以不容易原諒孩子。無論他 做什麼,做得好,大人不會給予掌聲;做不好卻老 是開罵,都是因為孩子跌倒的次數,沒有寫在他的

21


臉上。 所以當面對事情沒做好的人,這篇文章的內容 馬上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啊!我終於知道一個人跌 倒的次數,不會寫在他的臉上,其實他是經歷無數 艱辛走過來的,只是我沒看到而已,因此我的心就 能放得更寬了。 這本《童年與解放》,如果你們有興趣,想對 人類發展的整個過程了解得更透徹,給自己更多 思考的空間,可以看這本書。雖然不易讀,卻是成 長的推動力;慢慢讀,讓我們思考的空間加大,獨 立思考的能力加強。每次講到人的通性當中,有個 「自主性」,我就會提這本書,因為其中談了很多 人的自主性。 說到人的自主性,又讓我聯想起最近發生的一 件事情。這個星期天,全家大掃除,中午我沒作飯, 跟先生、小女兒三人開車去我們常去的那一家麵館 吃麵。小女兒問我和爸爸要吃什麼麵,請我們先坐

22


下來,她去點餐。我們才走到座位那裡,就聽到她 跟櫃檯的小姐說我們要三碗麵,以及各是什麼麵。 講完之後,付帳的同時她跟小姐說:「請三碗都不 要放肉片。」因為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跟女 兒吃全素;孩子的爸爸在家跟我們吃素,上班或開 會活動的聚餐就隨意,他其實配合得很不錯。有時 出門在外,只有我們全家沒有外人在,他也跟我們 一起吃素,並主動的要求不放肉,所以這次女兒就 主動叮嚀三碗都不放肉。坐定後,麵來了我們就開 始吃著。一路吃下來,我發現情況有一點點不對, 因為爸爸從頭到尾都沒講一句話,平常他吃飯不是 這個樣子的。我敏銳地察覺有一點點狀況,不過當 場沒說什麼,只是靜靜地把麵吃完了。後來爸爸先 下樓,我和小女兒跟在後面,她拉一下我的衣服, 說:「媽媽,我看以後在外面,我們讓爸爸吃肉好 了!」她能這樣講我很高興,因為女兒也察覺到爸 爸不大對勁,當場她也沒說出來,卻趁爸爸沒走在 一起時,偷偷地跟我講這件事情。她不問我是不是 覺得爸爸不對勁,直接地說:「以後還是讓爸爸吃 肉好了。」可見她明白「爸爸不太高興」一定跟她

23


直接要求不放肉有關,因此覺得爸爸「可能還愛吃 肉」。當時雖然我很高興她的敏銳與貼心,不過還 是跟她分享我的想法,我說:「妳也注意到爸爸好 像不大高興﹖」她說:「對呀!臉色那麼難看!」 我說:「可是媽媽覺得問題可能不是出自他吃不吃 肉,以往每次問他加不加肉,他都會主動的表示不 加,可見爸爸這個時候、這個階段,也不是那麼愛 吃肉。也許有一個關鍵,因為妳都沒問他,就主動 說三碗都不放肉。」我的意思是,主動替人家做決 定,人家的感受會不好。女兒說:「我明白了。」 接下來都一路無話,開著車回到家,我們也都沒再 說什麼。直到黃昏,大家午睡醒了,情緒好了些, 氣氛好了,我們到四維國小慢跑,我看氣氛不錯, 覺得說話的時機到了。 我要談「說話的時機」。有時我們溝通事情, 或做善後工作,要找對時機,不要在氣頭上。也 就是說,中午吃麵的當時,孩子的爸爸感覺很壞的 時候,不要跟他談那件事情。這要靠敏銳的察覺力 ──察顏觀色。這可能與長期跟某人相處,了解他

24


的狀況有一點點關係,有時則要憑自己的智慧,去 判斷當時宜或不宜。傻乎乎的處理,不應該說或不 應該──處理的時機卻處理,那就不對了,後果往 往是不圓滿的,說不定還會弄巧成拙。 我發現情況不錯,我就說:「爸爸,你今天中 午吃麵時,是不是有一點不高興?」他「嗯」了一 聲,不否認。我說:「為什麼呢?是不是孩子沒問 你的意見,就替你決定麵裡頭不加肉,所以你不高 興,對不對?」他說:「對呀!」這個時候我知道 我聽對了。 在溝通的過程中,究竟我有沒有聽到對方的 話、對方的感受、對方的心聲?從他回答說「對 呀!」或「不是!」就可以判斷出來。以後有一堂 課要講「如何聽到對方的心坎裡﹖」就談這個。 我說:「其實孩子也有感覺爸爸今天中午有一 點不高興。」他說:「她真的知道嗎?」我說: 「真的知道,你走下樓時,她就跟我講你今天有一 點不高興,所以建議我們以後不要再勉強你不吃肉

25


了。」他說:「其實我也不是那麼愛吃肉,只是感 覺不愉快。」這樣說開了,內心的垃圾就倒掉了。 有時透過溝通,可以收拾善後。如果都不處 理,放在那邊,孩子跟他之間就有個疙瘩,以後可 能彼此都忘記了,但只要類似情況再出現,同樣的 錯誤又會發生。也就是說,不管什麼情況,問或沒 問他加不加肉,最後的結局都是「爸爸不吃肉」, 因為他並不喜歡吃肉,可是這過程若不一樣,對方 的感受就很不同,如果問過他,他表明不放肉,他 的自主性受尊重,感覺就會很好、很愉快,雙方就 沒有衝突。 因此,即使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與安排,都是為 他好,都是以他為前提,而不是出自父母個人的企 圖,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孩子本人其實有人的通性─ 自主性,我們如果知道要在尊重他的自主性的前提 下,來處理事情,他也會很願意配合而讓我們如願 的。這是了解人的通性。當然人的通性除了自主性 之外,還有很多,不再重複了。

26


除了要了解孩子這個人有感受、自主性等等之 外,我們可能還要了解一些跟人有關係的種種。譬 如人的「改變性」:人會改變,但是為什麼往往我 們希望孩子由壞改好,由好改得更好,他總是不改 而讓我們怨嘆的說:「你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改呢?」 這牽涉到人的「能不能改」、「願不願意改」。願 不願意改跟人的自主性有關係,意志力就是。上回 談到影響人的四個要素:遺傳、學習、天生特質和 福報。今天你期待於他好的,若還不能如願,我們 就要想,他是沒能力讓我們如願,還是他不願意讓 我們如願﹖他的能力夠嗎﹖比如遺傳的部分,兄弟 姊妹中,很奇怪,有人會遺傳到比較好的,有人卻 遺傳到比較不好的。否則兄弟姊妹是相同父母生養 的,有人會讀書,有人不太會讀書。那是遺傳的關 係,一點辦法也沒有,他沒有能力讓自己的IQ變 好。一個人書讀得好不好,還有很多因素,比如環 境與榜樣。我們期待家裡的每個孩子都很有氣質, 有書卷氣、很愛看書,但是我們有沒有給他學習的 環境跟榜樣?父母從來不看一本書,沒做好身教, 一坐下來,便把電視機打開,不停的看電視。因

27


此,即使身邊為孩子買再多的書,他也不會去拿來 看。孩子學到的身教是有空就坐下來看電視,當然 不愛看書。組頭的孩子演戲時,將組頭演得多麼的 傳神,在在處處都是學習的因素。因此,我們發覺 孩子不能如我們的期待時,要想想,我們給孩子什 麼樣的遺傳?給孩子什麼樣的學習榜樣? 另外,即使給他的遺傳很好,學習榜樣也很 好,但是孩子還是如此,我們就當作是天生特質, 可能跟我們無關,是他天生帶來的樣子,也很可能 他此時此刻的福報還不夠,無福消受我們所給他 的,這時就還必須先順其自然,再等待以後的機 會。我們要明白這些背後的現象──這些都是屬於 大自然的真相與定律。 最後人還有「無限的可能性」。既然人有無限 的可能性,剛才我們一直強調人由不好變好,也就 有可能由好變成不好,各有一半的因素,變不好跟 變好的可能性是一樣的。另外,還有能不能變壞、 願不願意變壞,也是同樣的問題。能不能讓一個孩

28


子變壞?大家想到有哪些可能的因素?對!環境有 關,遺傳也有關係。兄弟之間,一個一路發,一個 沉淪,差太多了。可能是遺傳不同,他們接觸的環 境也不同;可能他們天生特質不同,福報不同…等 等,這些都是導致他能不能變壞的要素。 環境的因素的確很大:現代的社會,能夠取代 家庭物質功能的場所很多。孩子在家裡跟父母鬧意 見,他會逃家,而且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因此,他 變壞的可能性就很大。壞朋友帶著,或有其他的誘 因,都是造成他會不會變壞的因緣。還有一點:他 願不願意變壞?雖然惡劣環境那麼多,還是有很多 孩子是很好的,這就表示有的孩子不願意變壞,這 些孩子對於不好的引誘,抵抗的心力比較大。記得 許多年前,當時政府還沒大力取締電動玩具店,我 家就在四維國小、五福國中附近,所以電動玩具店 很多家。很多小孩子上學之前,先去電動玩具店打 一會兒,才去學校,把父母親給他的早餐錢花光了 ─用在電動玩具上,就只好餓著肚子上學,很多父 母親並不知道。我為什麼一再提到:父母親再怎麼

29


辛苦,都要讓孩子在家吃飽了才上學。很多狀況我 們沒料到,以為給孩子錢就安心了,事實不是這樣 子的。女兒還在國小讀書時,很長的一段時間,我 曾經在四維國小當義工媽媽,每晨守在學校附近路 口,照顧學童的安全,所以能夠發現很多孩子在這 段時間所發生的種種狀況。有一天晚上吃飽飯了, 我們在家的附近散步,走過電動玩具店,我問小女 兒說:「喆雅,這家電動玩具店妳有沒有來過?」 她說:「有,我來過。」我說:「怎麼妳來過而媽 媽不知道呢?」她說:「放學後,我看到很多同學 在裡面打,我就進去了,我也打過。」我問她好不 好玩﹖她說:「好玩,可是我覺得沒有家裡好玩, 所以我來幾次之後,就不想再來。」可見我的孩子 對這樣的場所有抵抗力,因為她覺得「家比較好 玩」,該回家─放學的時間,她還是樂意回家,為 什麼?因為「家比較好玩」。

30


讓屋簷下有愛

31


此刻,我要開始跟今天的主題連結在一起。現 今的社會,在那麼嚴重汙染的環境之下,怎麼讓孩 子不容易變壞?必須要回歸到把家經營好。方法有 很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加家庭的吸 引力。吸引力這個名詞是我向高雄市生命線協會前 理事長吳信安先生學來的。有一次我聽吳信安先生 在某個團體講婚姻的經營,談到很多夫妻外遇的問 題。在他們研究的個案中,夫妻外遇的結果,不是 就此分手或者就重歸和好。那些能夠破鏡重圓的, 都是在家的那個人增加了「吸引力」。反之則常常 是因為增加了「推力」。當夫妻間一個人有了外遇, 另外一個人用吸力或用推力,最後會導致完全不同 的結果。我借用他那個吸力的說法,今天我們要防 止孩子變壞有很多方法,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增強家 庭的吸力。例如小女兒覺得自己的家比較好玩─這 就是增加家庭吸力的結果。 增加家庭吸引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讓 屋簷下有愛。真的,讓屋簷下有愛,其實有很多的 好處。不只是孩子,所有的人,在家以外的地方,

32


常常面臨很多情緒上的波瀾:成功的、失敗的、挫 折的、打擊的經驗,而且往往負向的經驗,還比正 向的經驗多得多。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為 什麼人還能活下去?因為人還有家可以回。如果屋 簷下有愛,他回到家可以得到充電─家是充電站─ 在那裡有人安撫我們,讓我們喘口氣,休息一下, 面具拿下來,養足了馬力,第二天重新開始,又有 能力再出發。把家經營成屋簷下有愛,是很重要 的。但是,我們常常做出來、說出來的,讓孩子解 讀的結果不是這樣,才會有那麼多的孩子往外面 跑,因為外面比較好玩,而不是家比較好玩。人是 哪裡比較好玩就往那裡跑,這就是人。所以,我想 家的經營真的非常重要。 那麼,如何讓屋簷下有愛呢? 父母對愛的認知要正確 完整的愛有四要素,首先我們要談談「愛」是 什麼?

33


(一)責任與照顧 很多父母親認為愛,就是為孩子做牛做馬,把 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一旦孩子長大了,他要娶 誰、嫁誰,父母都有意見。娶了、嫁了,還要買棟 房子給他們,怕他們沒房子住。娶後嫁後要不要生 孩子,或生男生女,父母也有許多意見,甚至年紀 已經很大了還要照顧孫子,將孩子這個包袱背到 老。感覺上我們真的對孩子很照顧,換句話說, 「愛」就是把照顧的責任全部都擔起來。 (二)了解與尊重 我讀過一本翻譯的書非常有名,叫做《愛的藝 術》,作者是佛洛姆。他主張照顧和責任只是愛的 前兩個要素,還要加上「了解」與「尊重」。除了 照顧和責任之外,你了不了解這個孩子?包括上一 堂課講過的,人的各種特性,像自主性等等,你了 解了嗎?了解之外,你對這些特性夠尊重嗎﹖如果 夠,你的愛才算完整,被你愛的那個對象,也才真 正能感受到被你疼、被你愛,否則愛就容易變成或 被解讀成操控的藉口。這樣的結論你們同不同意?

34


例如上堂課曾提過的,那位偷偷行善的阿嬤。 她有沒有體會到一份完整的愛﹖沒有,她體會到的 是兒媳都很照顧她,但卻不了解她的需求。她年紀 這麼大了,就是很想做一點點累積功德、救濟別人 的事情,為什麼他們都不明白,常常干涉她做這 個、做那個呢? 因此一份完整的愛,一定要讓被愛的對象,能 明明白白的感受到真實的被愛,愛,若只有照顧與 責任,卻沒有了解與尊重,是不足的。這個例子可 以給大家做一番思考:我們家如果有老人,要記得 除非有危及到生命的安全或被騙,否則老人家歡喜 就好,這是了解和尊重。 從這個觀點,就可明白,若對孩子的愛包含了 上面四個要素,我們所說出來的話,孩子絕對不 會說:「又來了」。我們就是不明白了解與尊重, 才會說:「你好好考,我會買某某東西給你。」而 沒了解他的能力問題、他此時此刻的狀況,而給予 尊重。我們一心一意就是希望他能夠符合我們的標

35


準:國語要考幾分、要拼過某某人。其實這是以我 們的期待甚至是面子為主,而不是尊重他、以他為 主。對於愛的意義若不明白,我們說出來的聽在孩 子的耳中,他怎會感受到我們的愛呢?這是佛洛姆 先生對愛的詮釋。 另外還有一本非常好的書,說了很多關於愛的 事情,書名是《豐富人生》,作者是子敏先生, 他在書中有一篇叫「愛是穩定」,說一份完整的愛 是恒常的、是不變的,並不會因為對方如何而改變 你愛他的心意。因此,他說愛就像太陽,陰天時以 為太陽不見了,其實太陽永遠都在,只是被烏雲蓋 住。不論是窮人或有錢人,它都一樣照耀。他舉一 個例子很有意思:一個真正愛國的人,不會因為今 天胃有一點痛就不愛國,如果胃痛就不愛國,這就 不是真正的愛國;真正愛國的人,即使生了重病, 他仍會視死如歸,反正就是愛國愛到底。他把愛的 層面擴張到很廣,不只是親子的愛而已。他說,父 母親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孩子的成績好壞、成就 的大小、有錢沒錢、聽不聽話而決定愛他多一點或

36


少一點,也絕對不會因為我這個父母親今天情緒好 一點就愛他多一點;大家樂賭輸了,情緒不好就少 愛一點,甚至於惡言相向,或平常不打人的,今天 抓起孩子來狠狠的打一頓。因此,真正一份成熟而 完整的愛是穩定的。如果明白這些道理,並從內心 裡把完整的愛講出來,就比較不會被誤解;比較不 會被打折扣。所以,對愛的觀念若正確,說出來的 就會比較完整。 父母要有溫暖的性格 ( 一 ) 回應的能力 以上談論父母若要營造一個屋簷下有愛的家, 除了父母要很明白愛究竟是什麼之外,父母還要 培養一些溫暖的性格。我的第一本書《做溫暖的父 母》(張老師出版社出版),有提到做溫暖的父母 要培養四種性格:分別是回應的能力、隨喜的能 力、寬容的能力,以及轉化的能力。所謂回應的能 力,就是人家有善意來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善意的 回應回去。例如有時孩子對我們說:「媽,今天晚

37


上功課較少,我來幫忙洗碗。」洗完了,很多父母 會去廚房巡視一番,發現孩子只有洗碗,其他都沒 做─灶台沒擦洗、餐桌沒整理。於是眉頭皺起來, 就動手去收拾,不過會越做越氣,心想若自己做還 不必花那麼多時間,因此忍不住就對孩子說:「以 後你還是讀自己的書少管閒事啦!」你看!孩子的 善意送過來,我們卻惡意的回應回去。所以為什麼 有那麼多父母怨嘆孩子都養這麼大了,怎麼不幫忙 做任何家事?這其實跟我們有沒有做善意的回應有 很大的關係。你敏銳的去察覺,孩子是不是曾經也 有幾次主動的表示要幫我們的忙?但是因為我們一 而再,再而三都是這樣子回應,孩子就覺得多做多 錯,或者失去信心。因為他不曉得要怎麼做,才會 合乎爸爸媽媽的標準?因此,我認為一個有溫暖性 格的父母親,他要有一種會善意回應的能力,不管 他做得好不好,要先說:「你今天主動幫忙,媽媽 真高興。但是你做得不完整的部份,媽媽教你,這 個要怎麼收,那個要怎麼擦。」這個就是溫暖的父 母。一個溫暖的父母不是放任不管的爛好人,孩子 做不好也不教。但是,首先對人家的善意要有善意

38


的回應,然後接下來再教導他。教導時不是一直 罵,而是把該怎麼做才對,明白的告訴他。這麼做 了幾次,你會發現孩子比較樂意做家事,因為透過 這個過程,他不會覺得挫敗;雖然做得不好,媽媽 會告訴他怎麼做比較好,而且會回應他那份幫忙的 熱忱,這是善意的回應能力。 這能力是可以培養的,有的人天生就有,但多 數是培養出來的。因此,人為什麼有無窮的希望? 就是因為人有很多新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哪一天聽 到,就從那一天開始學習,永不嫌遲。而且要相信: 我這做父母的過去不是這樣,但是今天聽了一些道 理,可以開始慢慢改,我是家庭的中心大柱,這個 軸心轉了,跟我一起生活的孩子絕對跟著轉;他們 會跟著我的腳步、跟著我的節拍轉,因此改變自己 是最重要的,不要想先改變孩子。來這個地方,老 師期待你們先改變自己,從過去不知道,到現在察 覺到不大好;為什麼老師會這樣處理 ? 書上會這樣 寫 ? 而我以前卻是那樣?也許可以試試看以新的方 式,去「修正」自己的「行為」,這就是「修行」。

39


把不好的改掉,要先改自己,而不要想先改孩子。 「悟」,就是用心看我自己,我自己不足的部份在 哪裡,知道了就改,而且馬上改。改了一段時間, 自己轉了,孩子自然也會跟著轉,這個期待就比較 能夠如願。因為我們跟孩子都是活生生的人,「互 動」的意思就是一個動了,另外一個也跟著動,你 這樣轉,他也跟著這樣轉。 來這裡上成長課,不是等著老師替你解決孩子 的任何問題,因為孩子的問題還是你的,絕對不會 變成老師的,即使老師提供一些解決的方法,那也 是我的方法,不一定適用於你。來上課,就是希望 透過不斷的聽課、從觀念上檢討、分析,慢慢就能 找到癥結所在。把自己不對的地方修正過來,不足 之處加以補足,這樣就能看清孩子的問題在哪裡, 才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所以我為什麼不希望你們急 著問你們長期以來跟孩子之間的問題,因為能夠解 決問題的人只有你自己,不可能靠我。我只是把不 同的思考層面告訴大家,讓大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 來思考,然後重新看你跟孩子的問題在哪裡,最後

40


把自己的糾結解開,這個才是真正的啟發教育。教 育不是給答案,而是培養你自己去想辦法的能力。 ( 二 ) 隨喜寬容轉化的能力 另外的三種能力─隨喜的能力、寬容的能力、 轉化的能力,限於時間的關係,因為我的書中有 了,課堂上就不再重複講,你們自己買來看就可 以。 愛要如何表達? ( 一 ) 把愛說出來 在明白一種「成熟完整的愛」是什麼,也知道 各種溫暖的性格,是可以透過努力培養的之後,接 下來我們要講「愛要如何說?」 1. 先改掉說不出口的舊習慣 我知道很多父母親都曾經跟孩子說過愛,但有 更多的父母親那個「愛」字是從來都說不出口的, 特別是傳統的父母,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對孩子說

41


「愛」。以前我覺得好像一般人才會這樣子,電影 明星、歌星成天在舞臺上習慣了,應該是滿會說愛 的,後來我發現不盡然,面對自己的父母親時,那 種不自然、說不出口的情況跟一般人竟然一樣。比 如我有一次在母親節的前一個禮拜看到一個節目, 請余天先生和幾位藝人到現場,希望貴賓就在攝影 棚打電話到家裡去,跟母親說:「媽媽,明天是母 親節,祝您母親節快樂,媽媽,我好愛您!」簡單 的幾句話,我認為要這些演藝人員說這幾句話太簡 單了,因為我看過余天先生時常跟老婆在電視上打 情罵俏,讓人感覺人生如戲真假莫辨,在舞臺上和 在家裡應該沒有兩樣。但是當對象是他的母親時就 不一樣了。當他拿起電話叫:「母啊!」叫了好幾 聲之後,「媽媽,我好愛你」這句話就是說不出來。 後來他請爸爸接電話,我以為他大概要請爸爸幫他 講那句話,可是他對父親也說不出口,只對父親 說:「你問母啊看看她明天想到哪裡吃,我們去訂 一桌。」實際上就是這麼難。不只這樣,有很多人, 努力想要把這種話講出來,卻老是到了嘴邊又吞了 進去。我們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經驗?有。跟我們的

42


孩子、跟我們的父母親及長輩,因為多年來的互動 模式已經固定了,現在突然要改,真的不容易,所 以我鼓勵大家從容易的做起,就是拿我們的孩子當 對象來練習看看,然後漸漸的擴及到我們的配偶, 再擴及到家裡的老人家。 我的大女兒有個好友,同樣是遠從高雄到臺北 讀書的孩子。有一天一大早六、七點鐘,她媽媽從 高雄打電話到宿舍去,一聽到女兒接電話,跟女兒 說:「媽媽沒事啦,只是想跟妳說水果要多吃一點, 錢不要省。」然後就掛斷了。這個女兒說:「媽媽 一大早打長途電話,就是為了說這個嗎﹖」當然孩 子大了,很懂事。她跟我的女兒說:「其實我媽媽 很想跟我說,她此時此刻很想我。可是電話裡,沒 說出口。」她那句話不知在心中盤旋、準備了多久, 可是一聽到孩子的聲音,馬上急轉彎,改成「妳多 吃點水果」,讓人覺得好心疼。我們這些做父母的, 那麼完完整整的愛、想念孩子的心情,就是說不出 口,孩子聽到的只是多吃水果,他可能會回答:「我 吃了很多!您不用擔心,我吃很多。」像這種例子

43


非常多。 又有一次我到嘉義能仁淨寺參加親子成長營, 要過夜的。很多媽媽住在活動地點。每位跟著孩子 來參加的媽媽,都很牽掛留在家裡的其他孩子,所 以都會打電話回家。因為寺裡只有一部公用電話, 隊伍排很長。有一個媽媽至少排了二十分鐘,好 不容易排到了。她拿起電話來,因為電話是投幣式 的,很緊張,怕不小心就沒了硬幣。在這樣的情形 之下,應該是想要說什麼就直接說出來,可是這個 母親電話拿起來,叫了孩子的名字後,卻說:「那 裡現在下雨嗎?你爸爸有沒有回來吃飯?」我在旁 邊,聽到這些話,我猜她要說的是:「媽媽現在煩 惱你們在家裡有沒有好好的?想念媽媽嗎?媽媽現 在很想念你們。你們有沒有東西吃?」可是說出來 竟然是「下雨嗎?」下不下雨跟她有什麼相干?這 個母親的心裡,本來要說的當然不是這個。她將電 話掛了,排二十分鐘,就只問孩子那裡有沒有下 雨!北部的氣候跟在嘉義的她又有什麼關係?可見 我們常常用這樣急轉彎的方式來說愛,很可惜。我

44


想,還有很多例子,剛才你們簽到時都拿到一份補 充教材,那篇文章的篇名是「孩子不懂你的愛」, 是我在去年《拾穗雜誌》盧桂櫻專欄──「親子心 橋」的一篇文章。裡頭提了很多,我們其實是要說 愛的話,可是說出來的,卻讓孩子打了很多折扣。 因此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改掉不好的「說愛」習 慣。過去我們這樣講,可能不知道這樣不好,現在 我們要開始練習比較好的表達方式,大家試試看, 從我舉的例子當中,挑那些比較容易做的,慢慢一 點一點的改,一定可以改的,只要你有心就會改。 而且每一堂課我都會指定一些作業,這是要求,有 要求你就會注意,把不好的改掉,加進好的,變成 好的習慣。 2. 肢體語言 其次,我要提到肢體語言。有時「說愛」這件 事情,不一定要說出來,光是我們的樣子,孩子就 知道有愛沒有愛。你們一定還記得第一堂下課時, 我留下一題作業:回去多用笑臉看你的家人。這個 作業你們只做一個禮拜嗎?記得喔!我們的作業都

45


是累進的,第一堂課派的作業,要一直做下來。上 一堂課我們有一題作業,要大家在這個禮拜之內, 對家人說一點好話,不能只說一個禮拜,要一直做 到十五堂課結束,乃至課程結束之後,你們不在桂 櫻身邊,仍然保持這樣的模式,習慣之後,就成了 你們家互動的語言文化,這樣才好,才是真正的上 課。可別在課業結束,就全部還給老師了。肢體語 言,比如笑臉,我們對孩子有再多的愛,可是一張 臉很難看,孩子看到你就跑,你有機會跟他說愛 嗎?你總不能邊臭著一張臉,邊說你愛他。孩子不 只不會相信也會嚇壞了。 我曾經聽到一位朋友說,他的父親很兇,表情 很酷,不會笑,他兇到什麼程度呢?不只孩子怕 他、太太怕他,連家裡的狗也怕他怕得不得了。爸 爸是軍人,騎腳踏車上下班,家裡的狗只要聽到腳 踏車和開門的聲音,一衝就衝上樓了。古時候認為 父親要有威嚴、要擺著一副不可親近的樣子,但是 我們要明白:時代在變,我們養的孩子不是過去的 孩子,是現代以及未來的孩子,得用適合現代的方

46


式來教養,才會順利。如果我們要教育孩子,孩子 卻不敢親近,我們就連教他的機會都沒有了。所以 在肢體語言方面,我們一定要做到讓孩子不會怕 我,我一直強調不要讓孩子怕我們,但是要尊敬我 們。孩子只要尊敬大人,在大人面前就不會造次、 不會亂來。想讓孩子尊敬而不是害怕,我們一定要 將身教做好,但是不必兇。真正好的教育是父母不 在,但在孩子心中的影響力照樣存在,這才是真正 的教育。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講到肢體,回到剛才講的,要做到讓孩子願意 親近你,而不要怕你。這種肢體語言,像眼神溫 和、常常保持開心的笑臉;說話口氣柔和一點,不 要太重。嘴巴是我們溝通的第一道關口,你沒有開 口,人家不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一開口,人家馬 上都清楚了。尤其現在的社會,每天都要接觸人, 跟農業時代不同,電話溝通也很頻繁,嘴巴真的要 好好的修持。從嘴巴和臉部開始,這是給人的第一 印象,所以我們講話的口氣要放柔和一點。很多父 母親對孩子講話的口氣很重,可是自己不知不覺,

47


為什麼﹖因為從小學到的,講話口氣就是這樣的方 式。舉個例子,孩子說:「媽!」媽媽回答說:「幹 嘛叫?」孩子一聽就誤以為媽媽生氣了,還敢說心 裡的話嗎﹖過去的父母親比較柔和,孩子叫:「阿 嬤!」或者叫:「阿母!」得到的回應是:「唯! 乖子!來!你要說什麼﹖」現在的父母回應的口氣 往往很重,孩子一旦不敢繼續說下去,父母親又會 追著問:「你到底要不要說?不說話又拼命叫,叫 什麼?我可沒有那麼多時間等你說話!」 我常常有很多機會,用電話跟人家談事情,只 要透過電話聽,就能了解那個家庭的語言文化。譬 如我電話打過去,如果不是本人接的,是先生、孩 子接。從他叫對方來聽的方式,就很容易明白這個 家庭的溝通文化是什麼。曾經有個朋友很有意思, 接了電話,知道是我,就說:「盧老師,請等一會 兒,我叫她。」話筒沒掩住,他怎麼叫我都聽到了。 他提高音量,說:「珍吔!盧老師找妳,快來喔!」 可見他們夫妻平常講話應該就是這麼親密。多數的 家庭,孩子一定跟著他的父母親學習。我也曾經遇

48


到這種情況:接電話的人,對著該接電話的人說: 「喂,電話!」連個名字也沒有,只叫他來接,倒 底是誰找,也不講。有時連電話兩個字也不說,只 是一聲「喂!」電話就遞過去了。不要小看這種小 事情,這就是家庭的溝通文化,講話的品質好不好 從這裡開始。所以我真心期待,聽了課之後,要有 所覺知。家裡的互動文化不要變成這樣子。 不過你們下課回到家可別說:「喂,盧老師說 電話要怎麼接,你們怎麼可以不遵守?」請從自己 做起,先這樣試試看,講話的口氣柔和一點,多一 點商量。台語有個字很好、很美,有商量的味道, 這個字是「咱」( ㄌㄢ ˋ),多用「咱」,少用「你」。 例如孩子在看電視,其實他應該洗澡了,我們可以 說:「孩子,現在六點半了,咱(我們)來洗澡。」 摟著他,走到浴室去。再如今天我演講,中午回到 家已經很累,不想作飯了,我會向先生說:「咱 (我們)中午不煮飯了,好嗎?」、「咱(我們) 如何如何好不好 ?」這就是商量的口氣,即使不是 真的在徵求他同意,他還是會配合。人都有感覺,

49


多用「咱」,無論是社團或公司的領導人,或是老 師對學生;以及所有人際之間,常說「我們如何如 何好不好 ?」對方聽起來感覺會很舒服。這就是一 個讓人家易於親近你的方法,都把它包含在肢體語 言中,還沒談正事,就先這樣講,人家會很窩心, 因為感覺上你把他當作同一國,而且是商量的、是 尊重的。 當然還有很多,因為時間的關係,沒能全部講 完。我的意思是,從這堂課程作個開端,你們慢慢 的能夠察覺自己不足的地方,或有沒有什麼可以再 補充、老師沒講到的。從這一點開始出發,去經營 一個家。每一個家都不同,但有一點相同,就是每 一個人要好好用心的讓屋簷下有愛。 3. 怎麼說 現在要談如何說?這裡談的「說」是廣義的, 不只用說的,用寫的、用做的,都可以是說愛的方 式。以下我分成平時的狀況我們該怎麼說;當孩子 表現好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說;表現不好,或當

50


他很沮喪時,我們又可以怎麼說等三方面來解釋。 Ⅰ、平時怎麼說 甲 . 體貼的話 平時說愛其實有很多機會,但是我們常常沒有 把握住,我覺得很可惜。舉一個例子來講。譬如晚 上做父母親的比較有空,家事做好了,坐下來看電 視。看到一半,突然發現好像電視聲音開很大,孩 子就在不遠的書房看書。我想每一個做父母的人若 發現到這個狀況,第一個自然反應一定是把聲音關 小一點,但通常我們也都只是關小聲一點,便又繼 續看電視。我認為你若有這樣體貼孩子的心意,就 要把它說出來。因此我會更進一步,音量關小以 後,接著走到孩子的書房,跟孩子說:「唉呀,剛 才媽媽忘了妳在這裡讀書,把聲音開得太大了。現 在我把聲音關小一點了。」我們心中既已有體貼的 愛,只是再進一步把它說出來,使對方知道而已。 我也常常用這樣的方式教孩子,要把體貼媽媽的話 說出來,要不然媽媽有時不能感受。 人跟人之間其實是非常微妙的,透過這樣一次、

51


兩次、三次,慢慢累積成:我被愛,我愛你的氣氛。 一個家庭屋簷下的愛,其實是累積得來的,不是哪 一天特地說了一大堆,那一天便很有愛;改天什麼 都不說,就沒有愛。不是這樣的。點點滴滴,靠嘴 巴、靠耳朵,特別第一堂課我們講過,現在的孩子 為什麼跟過去的不同,因為現在的環境,聲色刺激 很強烈,孩子用眼睛、用耳朵的機會,比過去我們 用心的機會多很多,過去我們的愛與父母的愛都不 必說出來,因為我們都習慣用心去體會。現在的孩 子是用眼睛、用耳朵來看、來聽的,因此特別要說 出來。很多夫妻也如此,有人說:「我嫁給你這麼 多年了,難道不說你就不知道嗎?」真的要說喔! 因為我們與配偶都是凡夫,沒有那麼大的領受力。 我們要相信,唯有用嘴巴說出來,說得讓對方十分 明白,我們做的事情是真心的體貼對方。當我把音 量關小了,再去跟孩子說,把體貼心說出去,孩子 很自然的也會把體貼心說回來,她通常也會說:「不 要緊,媽媽你看電視吧!我不要緊。」很多家庭是 關小了音量沒講出來,或者根本連聲音也不關小, 孩子很可能就會抱怨:「不知道我在讀書嗎﹖聲音

52


開得那麼大,叫我怎麼讀書!」父母親被他這麼一 說,也被激怒的回他:「讀書有什麼了不起﹖我辛 苦一整天,看個電視不可以嗎?」於是整晚的氣氛 就壞了。家庭的溝通很重要,要隨時把握機會,愛 是什麼,要講出來;平常就要常說體貼的話。我們 真的對孩子做了很多體貼的事情,把它說出來,也 教孩子要把這些體貼的事情和話說出來。 此外婆媳、姑嫂之間;或跟娘家的父母、跟妻 家的岳父母之間,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可以是這樣 的,平常多說體貼的話。體貼就是將我心貼你心, 讓對方感受一下被體貼的心情,說出來讓他知道, 使他知道是被我們疼惜的,我們的心中存有他的一 份位置。這種被愛的感受對方解讀到了,這個愛才 會雙向,而不會流於單行道。 乙 . 感謝的話 平常除了體貼的話之外,還要多說一些感謝的 話。第一堂課我就要大家回到家要感謝孩子說:「有 你,爸爸媽媽才會來上這個課,才會認識老師,以

53


及很多朋友。」沒有孩子的機緣,我們不會來這裡 上課,要真實感謝他,孩子因為經常被我們感謝, 也會覺得自己不錯,是大家心目中很棒的人,他就 真的會變得很棒。 丙 . 肯定的話 還有,多說一些讓他覺得他是很重要的話。有 一個幼稚園的孩子問他媽媽說:「媽媽,如果有一 天我像健康幼稚園那樣,在娃娃車子裡被火燒死, 你會怎麼樣?」健康幼稚園火燒車的事情大家還記 得吧?一堆孩子在娃娃車裡面被活活的燒死。媽媽 很有意思,聽到這個問題,愣了一下,想一想,然 後跟孩子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你像小朋友那樣 被火燒死了,媽媽會很傷心,可能哭得暈死過去。」 孩子一聽,開開心心的跑去玩了。很多時候孩子沒 有安全感,特別是很小的孩子,他要透過問很多的 問題、製造很多的狀況;甚至招惹你,來印證他在 我們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愛他有多少?所以我們 一定要將愛說出來。像這位媽媽的說法很好,孩子 很滿意就跑開了。很多父母親對這個問題的反應不

54


是這樣子,可能會說:「你是想死嗎﹖囝仔人說這 些話不吉利,破格(台語 ) !」我們常常用這些話 把問題帶過去了。結果,孩子以為自己好像做錯事 情了,如果真的落得那種下場,媽媽一定也不在 意,還要被罵一頓。所以,我們要常常說愛,讓孩 子覺得自己很不錯,他在我們心目中是寶貝,沒有 他,我們會受不了。 又譬如孩子騎快車,摔傷了,被送到醫院急診 處,醫院打電話到家裡通知父母親,要他們趕快到 醫院。我相信在座各位,包括我在內,接到這樣的 電話,沒有一個是不著急的。醫院的朋友跟我講, 有的父母親著急到鞋子掉了一隻還不知道,急到已 經忘我了。一顆心只想趕緊去看孩子,因為他是多 麼愛這個孩子、多麼擔心孩子安危。這個愛是明明 白白地存在父母親的心中,但是父母親通常一進到 醫院,門一打開,看到孩子沒重傷、沒死,就開始 罵孩子,爸爸是三字、五字、七字的都出籠了。那 個朋友學給我聽,有些媽媽實在罵得很難聽,說: 「你是愛死嗎?沒死不甘願嗎?你再去撞看看,撞

55


死算了!」孩子解讀到的訊息是:「原來我沒撞死, 妳很不高興!」父母沿途一路趕過去,急到掉了一 隻鞋子的心意,孩子並不知道。這些父母即使以後 再對孩子說:「你是我們的寶貝,爸爸媽媽做牛做 馬犧牲,在所不惜。」孩子一聽,一定會說:「別 假了,我雖沒撞死,至少也受了傷,你卻罵那一大 堆,還說愛我?」 很多父母親在說愛的時候是急轉彎式的。其實 像那個時刻,我們要設法讓孩子明白「沒有他是不 行的」,看到他這樣子,肢體語言可以表現出來, 一把把他抱過來,甚至緊緊抱住躺在病床上的孩 子,說:「幸好你沒事,你知道媽媽一路跑來,最 擔心的是不知道你有沒有受到什麼傷害。沒了你, 你叫媽媽怎麼活得下去?」只要這幾句話,孩子就 能夠完全明白,他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重 要,是父母的寶貝。說完了這些話,再來發洩情緒, 或再來責備他說:「應該戴安全帽,不可以騎那麼 快…。」以及數落其他種種過錯等等,都沒關係, 他也比較聽得進去。前半部讓他知道他是我們的寶

56


貝,這是不可以缺少的。我們往往是跳躍式與急轉 彎式的,前半段的愛沒說,後半段的罵卻一字也不 少。一次、兩次、三次,這種情況一再出現的結果, 孩子的解讀是「我哪是寶貝?不是!」 我想,平常要多說一些孩子在我們心目中是很 棒的、是寶貝的這類的話,尤其睡前多給孩子說一 些好話,他今天有什麼好表現,跟他講一下。如果 孩子睡了你才想到要說,沒關係,用寫的,放在他 的鉛筆盒。第二天早上,孩子打開鉛筆盒,看到爸 爸媽媽寫的這段好話,一整天快快樂樂的,連上課 情緒都好。這樣才像一個家,是的,夫妻之間也要 這樣子。 Ⅱ、孩子表現好時,怎麼說 甲、不說多餘的話 以上談的是平時。接著來談孩子表現好的時 候,我們可以怎麼說?除了肯定他、鼓勵他、讚美 他以外,我們會不會畫蛇添足?會。例如孩子說: 「媽媽,月考考卷今天發下來,我社會考一百分。」

57


好一點的父母真的會說肯定、讚美的話,甚至把肢 體語言也做出來,摟著他,或者摸一摸孩子的頭, 說:「不錯,考一百分,很好!可是,數學如果再 考好一點,你就更好了。」孩子會覺得他再怎麼考, 父母都不滿意,所以從「可是」再接下去的話都不 必說,只要讚美他考一百分就夠了。 另有一次我到菜市場的豆腐攤買豆腐,平常我 是那一家的老顧客,那一天我發現多了一個像我 女兒那麼大的女孩,笑咪咪的。她雖然沒說什麼, 可是我覺得她為我服務很開心,我也很愉快。我問 老闆,說:「今天妳多了一個幫手,這孩子是誰? 怎麼在這裡幫妳忙?而且,妳看 ! 笑咪咪的,好棒 喔!」如果妳是這孩子的母親,有沒有覺得我是在 讚美孩子?有。其實我不是亂誇,而是將我的感受 如實說出來而已。我覺得她笑咪咪的,服務又很 好,一個這樣年紀的孩子,假日不跑出去玩,在那 裡幫忙照顧生意,我覺得她真的很棒。老闆很有意 思,看我一眼,嘆一口氣說:「是很乖,可惜讀書 不行。」你看!「可惜讀書不行」這句話就與剛才

58


那句:「社會考一百分,很好,可是數學再考好一 點就更好了。」同樣是畫蛇添足的話。這個孩子馬 上有了反應,本來笑咪咪很開心的,一下子就把臉 拉下來,立刻從木板樓梯乒乒乓乓的上樓去了。這 時母親很尷尬,又補說了一句:「妳看,現在的 年輕人怎麼教?我又沒說怎樣,怎麼氣成那付德 性?」 各位,如果你是那個孩子,透過解讀,會覺得 母親沒說錯嗎?「媽媽在說我成績不好,不會讀 書。」那孩子已經解讀到這樣的訊息,當時我知道 孩子的心境必然如此:「媽媽不讚美我也就罷了, 今天這位不認識的阿姨,第一次見到我,這麼讚美 我,妳好像不滿意。而且我不會讀書,難道妳要讓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才會高興嗎?」是不是這樣? 我站在一個外人的立場,都會這麼解讀,這位媽媽 還跟我說她又沒說錯什麼,孩子就氣成這個樣子, 這種孩子要怎麼教?我當時跟她說:「可能妳說她 書沒讀得好,她很不高興。」她說:「書沒讀好是 事實呀!」我們剛才講過,一個品質好的父母親,

59


首先要有察覺的能力。這時站在圈子外面的人,都 察覺到這句話已經不得當了,媽媽卻沒有察覺。這 是第一。第二,這個察覺的外人,已經跟她提醒孩 子的感受與問題的所在,她還不趕快煞車,繼續說 孩子本來成績就不怎麼好。第三,她只怪孩子不好 教,不曾察覺自己說錯話。這件事情讓我非常心 疼,做為一個優質父母,察覺是第一步。一旦察覺 了,要趕快煞車並趕快改,否則親子就衝突不斷 了。很多父母親都覺得為孩子做了那麼多、做得那 麼辛苦──日夜奔波,到頭來親子關係怎麼弄得這 麼糟?我們察覺了沒有? 我們都以為「佛」只是供奉在桌上,讓我們膜 拜的木雕石刻。其實「佛」的意思是「覺」,所謂 的「佛法」就是所有一切覺察、覺悟、覺醒的方法。 我們要學這些方法,真正把我們的品質提昇,無論 扮演什麼角色──父母親、朋友、老師、孩子,乃 至所有人際關係,要想把角色扮演好,就要有「覺」 的智慧,這是很重要的。 平常孩子表現好,我們只要肯定他、讚美他,

60


其它多餘的話就不要說了。我想,父母親通常是, 當有人讚賞孩子時,想替孩子表達謙遜。不過我們 沒想到,因為這樣不當的回應,卻讓我們疼愛的孩 子,覺得被羞辱了。假如她解讀到的不是羞辱,孩 子不會氣憤的離開,她用這樣的肢體反應來抗議, 表達她不喜歡聽父母親說這樣的話。母親其實是一 番的愛心,如果不是她的孩子,她用不著為她謙虛 的說「她不大會讀書」,好像不這樣講就不能心安 ──不謙虛反而覺得難為情。這是我們傳統父母親 的習慣,人家如果讚美說:「你這個孩子很漂亮。」 我們總是會說:「哪有﹖你看,他的睫毛那麼長, 眼睛兇巴巴的樣子!」總要說個什麼缺點來平衡一 下別人的讚美。謙虛若是針對自己,應可算是美 德,若替別人這樣謙虛來回應,就不是一個好的說 話習慣。我們過去不知不覺,現在我們要開始對那 個被愛的、被讚美的人的感受加以體察。 我再舉一個相反的例子。有一次我看一支空難 影片,飛機還沒起飛時,旅客陸續上飛機,空服員 來服務,遞毛巾、遞水,當她來到一對母子身旁時,

61


那個兒子看來大概是十三、四歲。她跟媽媽說:「我 相信妳這一趟旅途一定很愉快,因為有一個帥哥陪 伴著妳。」她顯然是在讚美她的兒子長得很帥。這 個母親很有意思,她的回應跟豆腐攤的老闆娘不 一樣,她看看孩子,然後對空服員說:「他確實很 帥,有這個兒子是我的福氣。」兒子被媽媽這麼讚 美,他看看母親,又看看空服員,說:「謝謝妳的 讚美。」一個青少年的他,馬上露出小大人的模樣 給對方看。可見得喜歡受讚美、鼓勵、肯定,是人 的常情──每一個人的需求。我們要了解人性,要 知道這一點;多餘的話不要講,像這個母親就不說 多餘的話,她不會像我們這樣謙虛的說:「是很 帥,可惜很懶!」我們要常常將心比心,為對方想 一想。 我換一個例子來說明:譬如我們跟先生出門, 先生的朋友讚美的說:「你真會娶妻,娶得這麼一 個大美人。」這是不是讚美?先生也看我們一眼, 然後說:「是漂亮啦,但是你不曾到我家看看,我 家有多亂唷!」這時做太太的我,心情會好嗎?我

62


們的懶,難道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先生才會滿 意嗎?以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可以了解那個被她 疼、卻被她說不會讀書的孩子,當時的心情也一定 很不好受。這些其實是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習 慣,要改過來。好不好? Ⅲ、孩子表現不好時怎麼說?─先安撫再教導 再來談談,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愛要如何 說﹖ 剛才我講過黃武雄教授那本書上寫的一句話: 「跌倒的次數沒有寫在臉上。」人會表現不好, 其實是非常正常的,唯有透過很多的不好他才會變 好,唯有透過很多的錯,才會做對。所以首先我們 要瞭解,表現不好是正常的。當一個人表現不好 時,他其實已經很焦慮、很挫敗了。因此當孩子情 況不好的時候,我們要怎麼回應?先給他一些信 心,先為他打氣、鼓勵他,然後再告訴他怎樣做會 比較好,以後該怎麼修正。這才是真正完整的教育 過程。一般都不如此,當孩子沒表現好,我們開始

63


罵他、數落他、責備他,撫慰孩子的話從來不說。 小時候相似的孩子,長大以後,有的很能自愛,有 的臉皮很厚;有的做錯一點點事情就覺得很歉疚, 力圖彌補,有的經常做錯還不以為意。為什麼如 此?這與長久以來,當他表現不好時,大人怎麼對 待他,一定有關。 一個表現不好的孩子,若有被大人撫慰過,他 一定會力求做好,即使做得不完美,心裡也很明 白,也知道怎麼做會更好。但如果他每一次做不 好,我們都去打擊他,然後說:「書讀不好,以後 做工算了!我們王家的臉都被你丟光了!」類似這 樣的話出口,孩子聽久了,自然採取充耳不聞的抵 制態度,臉皮厚得像銅牆鐵壁。其實他的內心深處 有一分羞愧,但是被蓋住了,因為他要生存下去, 他要自保,只好一層又一層的掩蓋防衛,蓋到最 後,就真的好像無可救藥了。我想,當這個孩子表 現不好的時候,正是給他建立信心最好的時機。但 是父母親往往是落井下石的多──再推一把。一個 人不管他學歷如何、能力如何,有一樣是他一輩子

64


都需要有的,就是信心。一個孩子有信心,他學什 麼都不怕,而且有勇氣。這樣的人,一生都保有希 望,不必煩惱這孩子不能獨自走人生的路。有些孩 子雖然成績很好,可是他摔不得,沒有失敗的經 驗,甚至失敗一次就受不了了。我們不要擔心孩子 表現不好,或者失敗。而是在那種情況下,我們要 有最妥當的方法來收拾殘局,跟孩子互動得好,這 比較重要。 信心這件事情是這樣的:人,尤其是年紀越小 的人,他的信心完全仰賴他身邊所有的大人的協 助,沒辦法自己憑空建立。當年紀漸長,成熟的能 力足了,社會經驗夠了,這個信心的建立,就要由 他自己負責。可是在這之前,完全仰賴大人,包括 學校的師長。但是,我相信很多學校的師長,對這 件事情並不明白,或者並沒有好好的去做。各位想 想看,孩子在學校已經沒有建立起信心,回到家 裡,我們再加以打擊,孩子好可憐。我們說過,家 是一個補充站,回到家來,父母親們要給他信心。 我們不給,還有誰會給?現在很多家長抱怨老師對

65


孩子如何如何,其實回過頭來,不用看得太遠,看 看自己如何對待孩子,這是最起碼的、最基本的, 父母親該給孩子的,我們給了沒有?從這個地方去 思考,孩子在外面一定會受到很多挫敗,這是無可 避免的、一定的,我們不能只怪老師,老師是個平 凡人,他也有很多情緒。但是孩子只要回家,我們 可以做好彌補的工作,拉他一把。 我這樣說,並不表示孩子表現不好時,我們不 可以責備他、不可以教他,而是前面的這些撫慰、 安慰、打氣的東西要有,而且不要怕孩子犯錯。人 要從很多錯誤當中,去體會對的是什麼,這種體會 出來的道理,對他才是一輩子有用的。往往我們都 是聽道理、聽長輩訓話,從書本上也讀很多,不 過,這些都是考完一次試就沒能記得了,真正有用 的是,讓他真的跌倒一次,疼了,他永遠會記得那 些錯誤。甚至我們可以鼓勵孩子不要怕犯錯,讓他 從犯錯中去體會,然後我們加以協助修正,修正的 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當他表現不好的時候,好好 的跟他說,打一點氣。

66


還有一種情況,孩子覺得沮喪的時候。孩子有 沒有沮喪的時候?有,尤其在臺灣的教育環境裡, 沮喪比成功的時候要多得多。他很盡心、也很用 功,很希望表現得好,可是沒成功,他很擔心,這 種心情是沮喪。 我不知道各位在孩子沮喪時怎麼處理?我舉一 個例子。我的大女兒,在去年的今天,正是她準 備考國立藝術學院的時候,因為她讀的是音樂班, 她要準備一般普通科筆試的科目,還要花一半的時 間去準備術科。她主修聲樂,每天要練唱、練琴, 還要讀樂理。因此,雖然她用盡全力,總覺得似乎 都讀不完,前途茫茫,不知道能不能考得上,壓力 非常大。有一天晚上她在練琴,練到一半突然不練 了,滿臉鬱卒地跟我說:「媽媽,我如果一所學校 都沒考取,妳會怎麼樣?」各位,聽出這個孩子的 沮喪沒有?很沮喪、很緊張,壓力很大,沒有信心, 覺得前途茫茫。各位想想看,你家的孩子有沒有過 這種心情?當他有這樣的心情,你是怎麼處理﹖這 時候就要趕快說愛。記得當時我是這麼說的:「妳

67


坐下來,媽媽跟妳講話。」這樣做,表示我是很慎 重的講話,而不是我一面看電視一面跟她說的,這 就是肢體語言──很慎重的坐下來說話。我說: 「喆君,從妳生下來那一天開始,直到爸爸媽媽把 妳養大到今天,我們每一天每一個階段愛妳都還來 不及,怎麼會因為妳考不取一所學校,或考壞一所 學校而對妳怎麼樣或覺得怎麼樣?」大家明白這句 話的意思嗎?如果你們是喆君,聽到媽媽的這一份 心意沒有?聽到了。當時我也感覺她聽到了,因為 她馬上走過來,用手抱住我的腰,說:「媽媽,抱 一下!」孩子解讀到了。所以當家人,不只孩子, 跟配偶之間,如果工作上不順利、上司不諒解,或 與同事之間有摩擦,回到家,我們說家就是補給 站,就是要這個,不管他有沒有錯,當時他就是很 沮喪,先要撫慰,讓他有足夠的能量再出發。接下 來可以再來談該怎麼做,怎麼談都可以,不過一定 要先做剛才的撫慰動作。 我相信很多父母親,在面對孩子說相同的話 時,可能不是像我這樣回應的,有很多父母會說

68


道理:「早知道提早用功,現在就不必這麼煩惱 了。」這道理孩子當然懂,可是此時此刻說,合宜 不合宜?不合宜。這時他要聽的是給他一點信心, 告訴他考差了不要緊,爸爸媽媽永遠在他身邊。任 何家庭之間、親屬之間,要這樣互相支持。接下來 再探討,萬一沒考取,我們可以怎麼做,再來說這 些都不遲。而我們卻都只有說後面的道理,沒有前 面的撫慰。對不對?今天我們談「如何說愛」就是 談這個,台語說這是「溫暖的話」。愛是什麼?一 個大前提,下面枝枝節節我說不完,這個大前提就 是:對方聽了會覺得有溫暖的感受,這就對了。如 果說出來的話,他不能感覺到溫暖,你將心比心一 下就知道了,像剛才的例子,我們不了解孩子為什 麼會氣到衝上樓去,你只要換個立場來想,如果先 生也這樣子對他的朋友說我們「漂亮是漂亮,但是 很懶」,我們的感受如何?這樣就比較就能體會, 當時孩子為什麼那麼氣憤。 (二)把愛寫出來 接著是寫出來。寫,是因為很多父母親開始時

69


很不習慣說出口,鼓勵大家用寫的比較容易。我平 常在什麼時候寫出一些愛的話呢?比如我常出去演 講,算一算回家的時間可能比孩子晚,因此我會留 紙條:「媽媽今天到某處演講,可能會回來得晚一 點,妳如果先到家,很累了,冰箱有什麼,妳可以 先吃一點,吃完,看妳要做什麼,自己安排。媽媽 好想妳,媽媽愛妳。媽媽留。」通常還可以叫一下 暱稱,譬如「乖女兒」這類的。用寫的比較不會像 時下年輕人戲稱的雞皮疙瘩掉滿地,中國人就是這 麼含蓄,覺得這種話說出口太肉麻了,畢竟我們的 社會跟西方社會不大一樣,那就用寫的,對方看到 也比較不覺得肉麻,可是心意會傳達到。又例如每 一年我們給孩子的壓歲錢,錢放在紅包袋裡面,每 一年爸爸和媽媽都會在紅包袋封面寫一些今年之 內,覺得他的好在哪裡的好話。不要利用紅包袋來 訓話,一年才一次,好好把握,將心裡的愛傳達到 孩子心中,將他的優點全部具體的寫出來,讓他覺 得自己很不錯,有足夠的信心,第二年再好好的走 下去;不好的地方,找到適當的時機,慢慢分析給 他聽就好。一年一次的紅包袋就寫一些好話,像

70


「可愛的寶貝,妳今年有以下的優點:…」我發現 這樣做的效果非常大,因為我看喆君和喆雅這兩姊 妹的紅包袋,從小學開始,到現在大女兒讀大學 了,每一年的紅包袋都留著,放在抽屜裡面,很珍 惜的保存起來。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紅包袋有什麼 好珍惜的呢?因為紅包袋有父母親給她們滿滿的愛 意在上面。這是一個方法。 現在文具店有很多愛心卡片,很便宜。買一些 回來,親與子都可保留一些,當發現對方有好的, 想讚美對方、感謝對方時,寫一點感謝的話。從很 小就練習做,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一起做。因為過去 我們沒這麼做,現在開始跟孩子同步成長,我們跟 孩子一起學習,讓這個屋簷下,不管什麼時刻,用 說的或用寫的,都隨時充滿了愛。一定要記得這句 話:「家庭是個撫慰站,家庭是個加油站,家庭是 個補給站」。 我們說過,人無時無刻會遭受挫敗、傷心,回 到家要有這些溫暖補給。過去的父母親有的沒有這

71


類養分給我們,不要緊,現在開始做,哪一天察覺 這些補給都不晚,我們試著做做看,然後帶動孩子 做。我們在做的同時,也就是帶動孩子一起成長, 帶著孩子一起走、夫妻一起走。配偶也可以帶的, 只要用對方法,慢慢帶,沒有關係。 (三)把愛做出來 再說「做」出來。不是用說的,是做出來的。 舉個例子,早晨叫孩子起床,是很多父母親感 到最頭疼的事,起先怕吵到別人,很溫柔的叫, 第二次音量就拉高些,一次比一次拉高,拉高到最 後,被叫的人沒起床,反倒是一大堆不需要起床的 人都起來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扣除不用上學的 時間,其他日復一日都做著相同的事,每天早晨親 子之間都先給一張臭臉,可是不做又不行,實在很 痛苦。各位想想看,一個孩子每天的學校學習狀 況,跟他出門之前的心情,有絕對大的關係。很多 家庭的孩子出門前就生氣,回到家也不高興。孩子 本來歡歡喜喜的回家,可是媽媽一打開門,看到孩

72


子玩得一身髒,就開始不停的罵說:「土匪嗎﹖早 上乾乾淨淨的出門,現在一身髒兮兮的回來,你以 為衣服那麼好洗嗎?」孩子出門時很不愉快,回到 家也不愉快,這種家誰願意回來?各位真的要好好 去想這個問題: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在家?配偶為什 麼不願意在家﹖絕對跟這個家的氣氛有關係。家人 是互動的,每一個家人都有責任去營造家的美好互 動文化。但是我覺得,大人畢竟比孩子年紀大、經 驗多,而且是引導孩子成長的人,當然我們要先做 給孩子看。 我叫孩子起床的方式,受我母親的影響非常 大。印象當中,從我必須叫孩子起床的第一天開 始,直到後來不需要叫,這麼漫長的歲月裡,孩子 沒有哪一天被我叫起床是一張臭臉的,她們不會不 高興,而是開開心心的上學。我叫孩子起床的做法 是─比如孩子有個晚上說:「媽媽,明天早上六點 四十分叫我起床好嗎?」我便會在撥鬧鐘時刻意提 早五分鐘,訂在六點三十五分。起床以後,先到孩 子的床前,輕輕的拍她兩下臉頰,說:「孩子,時

73


間到了,要起床了。」孩子出個聲音,轉過頭去。 各位,這時候孩子醒了沒?沒有,可是她知道媽媽 來叫了。我接著跟孩子說:「再睡五分鐘,五分鐘 後媽媽再來叫妳!」她點點頭,不過,還是繼續睡, 可是她知道媽媽等一下會再來叫。接著我先去刷牙 洗臉,換工作服,準備做早餐。五分鐘後我又再度 去叫,這次就不只是拍拍臉頰,我開始爬上她們的 床,兩隻腳半蹲的跨到她身上,說:「來,來,五 分鐘到了,起來,起來!」她會起來嗎?不會。我 說:「來,兩隻手伸出來,勾媽媽的脖子。」孩子 真的會伸手勾,但還想睡,不會真正的勾住,雙手 很鬆軟的又掉下去。一兩次之後我說:「用力勾, 要不然媽媽一挺起來,妳就會掉下去!」孩子相信 嗎?她不相信,於是我真的讓她先掉一兩次。因為 我已經算好,那是榻榻米,摔下去不會怎麼樣,讓 她摔兩次,讓她明白媽媽說到做到,真的會讓她掉 下去。當我用一點力把她拉起來後,她的姿勢剛好 是跟我面對面坐著,這時我用手搓搓她的背;用我 的臉頰摩擦她的臉頰,然後跟她說:「眼睛張開, 看媽媽!」有時她眼睛不會張開,我就用手把她的

74


眼睛撥開,問她:「看到媽媽沒?」她看到了,我 笑給她看。其實我比較期待孩子在一天的開始─眼 睛張開的那一刻,能夠看到媽媽的笑臉。眼睛張開 了,手也用力了,她醒了沒有?醒了。接下來我會 跟她說:「很想睡吧?我知道,但是不起來不行了! 起來囉,媽媽去弄早餐,妳要下來了喔!」於是她 就下床了。當然偶爾有一兩次她還是沒下床,看到 她沒起來,我會再去一趟,就站在那裡,非看到她 下床不可。不過這種情況不多。我的印象當中,沒 有一次這麼叫起床,她們是不高興的。她們被叫起 床,開始刷牙洗臉,準備書包。孩子起來的時候, 爸爸還沒起來,我都會在孩子面前,刻意的把爸爸 的房門輕輕的關起來,這麼做是讓孩子明白,還在 睡覺的人,我們不能吵到他。這就是「用做來說 愛」,平時說體貼的話,也用做的做給孩子看,果 然孩子就學會了。有時禮拜天,我跟先生不用那麼 早起,如果她們早起了,很自然的也會輕輕的把我 們的房門帶上,這也是教孩子把對爸爸媽媽的愛和 體貼心做出來。 把愛做出來,還包括怎麼抱孩子,平時怎麼送

75


孩子出門、怎麼迎接孩子回家,送跟迎不是指用車 接送孩子上、下學,而是在家門口送他出去、迎他 回來。平常我們只會送客人,很少送家人。每天一 個家人該回家的時刻,會不會想回家,跟他每天出 門、進門的那一刻如何被對待,有絕對的關係。因 此,在那兩個片刻要營造好,即使無法在門口,至 少人回來了也要互相打招呼,增加所謂的溫暖心。 很多父母親都會說:「忙都忙死了,哪有時間 在那裡又送、又接的?」我也很忙,但是我常常 會用一個「無常」的概念提醒自己。佛法講人生無 常,什麼時候會發生意外變化,並不是人們能夠預 先知道的。許多年前陸正被綁架,他爸爸簡直像發 瘋了,讓人看了心疼不已,誰能知道那樣的事情會 不會發生在自己家裡?現在社會這麼不安全,出門 後,孩子可能永遠再也回不來了。綁架、車禍乃至 種種,都有可能使某個家人永遠回不了家。用這個 無常的概念看待要出門的家人,就會想到這一刻可 能就是訣別了。對於一個明知回不來的人,你還會 不會一直逼問他:「該複習的功課你讀好了沒?」

76


不會啊!本來我們預期他不能回來了,時間一到, 發現他準時又回家了,那個心就感覺像是「撿到 了」,對不對?撿到的人回來了,我們還會在乎他 考第幾名嗎?不會的。這顆心就是要經常這麼來提 醒,用比較好的態度來迎接回來的人,送出將要出 門的人。 這種種方法,我在張老師出版社出版的那本 《做溫暖的父母》,以及妙音出版社出版的《親子 緣》,都有詳細的說明以及例子。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講別的,這些書上有的,就留著你們自己利用時 間來看。 現在我要介紹一些跟今天課堂有關的參考書 籍。 第一、關於愛是什麼。我講過,第一本書是《愛 的藝術》,第二本書是《豐富人生》,第三本書是 《做溫暖的父母》,這本書中有一個單元是「我這 樣愛你,錯了嗎?」,全部在談什麼是愛,至於如

77


何把愛說出來、做出來、寫出來,有幾本書我要說 一說。第一本書是目前很暢銷的晨星出版社出版的 《心靈雞湯》第一、二冊,每冊的第一單元都有講 如何把愛說出來、做出來、寫出來,舉了很多例子。 第二本書《做溫暖的父母》第一單元。第三本書《親 子緣》,第一單元「跟孩子感情要好」,全部在講 如何把愛說、寫出來。第四本書《陪他走一程》也 是我的著作,其中一個單元是「多相愛」,裡面有 很多例子,留作作業,各位自行去探討。我所有的 著作,除了《做溫暖的父母》是由張老師出版,可 以在書局買到,其它都由妙音出版社出版,一律是 助印結緣書,在書局買不到的非賣品,上回請班長 統一洽取這兩本書,應該近日內可以寄到。 第二題作業,是要去實踐的部份。請大家在這 七天之內,每天無論如何都要給家人──從比較 容易的對象──孩子做起:說一句愛的話,包括他 表現好、表現不好、沮喪時…等等。當然這之外, 你們若還有其他機會說「愛」的話,就自己做。用 寫的或用做的,你也可以看情況自行安排。我希望

78


你們也留下一點點記錄,順便寫一寫對方的反應。 桂櫻說得再多、再好,未必你的家人、你的孩子跟 我的一樣,你看看家人及孩子的反應如何,天天記 錄,從第一天到最後一天,他們的反應有什麼不 同,才能看得出你實踐的過程及成績。如果有問 題,下一堂課我們再來討論。

79


孩子不懂你的愛? 補充教材

80


孩子不懂你的愛? 「不肯讚美的愛」是許多現代父母的困境與盲 點。常用澆冷水、批評甚至諷刺的方式對孩子說話, 易造成孩子憤怒並以沈默抗議;所以身為父母的你, 應該學會用溫暖方式表達愛意,讓孩子了解你的 愛。 多數父母都愛孩子,也都很用心在要求孩子表 現良好的行為,但效果卻不如預期,這中間的問題, 有部份是出在父母對孩子的表達技巧上。 有次我當著一位母親的面,讚美她那正在店裡 忙著招呼客人的兒子,認為青少年會幫忙真是難得 的乖巧,「乖是乖,不會讀書啦!」那個媽媽這樣 回我。 不肯讚美的愛 許多現代父母因自幼很少受大人讚賞,所以被 人讚美反而不自在,長大後便也如此對待孩子,早 就忘了自己那時的不舒服。

81


這孩子一聽,看了媽媽一眼,馬上放下工作, 綠起臉來「咚咚咚」,踩著重重的腳步便上樓去了。 他為什麼不悅呢?我猜他當時一定想:「媽媽 不肯讚美我也就罷了,連人家說我好,妳都不甘 心,還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不會讀書,妳才高興 嗎?」 同樣做母親的我,其實很能了解這媽媽當時回 那句話的心情,聽到別人讚美自己的孩子,內心一 則以喜,一則是謙虛,這謙虛當然是源自於對孩子 的一份愛,不過,孩子卻看不到媽媽心中的愛,他 只聽到媽對他不會讀書的不滿意,並任意的對別人 張揚。 這便是一種典型的表錯情會錯意的溝通,我把 它稱做「不肯讚美的愛」,也是許多現代父母的困 境與盲點。許多父母自幼就很少受到大人的讚美, 所以被人讚美反而不自在,在成長的過程中,聽到 大人也都是用這樣的方式對孩子說。長大後,不只

82


變成自己說話的習慣,父母也早就忘記小時候那種 不舒服的感覺了呀! 還有個媽媽對著讚美她女兒漂亮的人,回說: 「嗯,她確實好,我時常以她為榮!」這孩子一聽, 雖是小小年紀,卻一下子便「長大」起來似的, 對著讚美她的阿姨,回以非常淑女的一笑並點頭道 謝。 我想在當時,這孩子必定已經收到媽媽的愛 意,並跟著生起一種「我很不錯」的自信吧! 此外,我們也常用相反的方式,來對孩子說 話,比如常常有父母當著我的面,對孩子說:「看 到人不會叫啊?啞吧一樣的!」結果孩子通常就真 的緊閉著嘴吧不叫我,我相信孩子心裡十之八九是 又尷尬又不舒服吧! 要孩子怎麼做才好,不如直接說:「來!跟盧 阿姨打個招呼。」即使再靦腆的青少年,聽到父母

83


這樣說了,雖然害臊,相信他當場至少也會對我作 個微笑禮,表示出有禮貌的樣子。 還有一種也是不直接說的方式。有個孩子問媽 媽,如果她有一天也像健康幼稚園的小朋友那樣, 被燒死在娃娃車上,媽媽會怎樣?我相信許多父母 都會避開話題,或回以:「呸呸呸!不吉利!」「在 胡說什麼?」「你想死啊!」……等回答,不過這 位媽媽卻很誠實又直接地說:「媽媽會傷心地哭死 過去!」這孩子一聽,便很滿意、放心地跑著去玩 了。 他以沈默抗議你 父母常愛用澆冷水、批評甚至諷刺的方式對孩 子說話,孩子雖憤怒卻只敢以沈默抗議,當孩子在 家中說話愈來愈少時,不一定是由於反抗期作祟。 孩子為什麼放心又滿意呢?因為從媽媽的回話 中,她知道自己是媽媽心中「不能失去的寶貝」, 而這「不能失去的寶貝」不正是所有父母在內心深

84


處對孩子真正的感情嗎?當心裡有愛的時侯,說出 來卻偏要轉彎或逃避,讓愛不被對方明白甚至打了 折扣,不是很可惜嗎? 另外,還有一種「表裡不一」的方式,比如孩 子遲到了令他的父母很不悅,於是便對孩子說:「現 在幾點了?」一旦孩子看看錶具實以告,父母便開 始罵起人來:「還好意思說……」有時孩子也會因 一頭霧水而鬧起情緒來,不只不認錯,他還會想: 「要罵就直接罵,還拐彎抹角地套我,詐死了!」 如果我們直接對他說:「遲到了,讓爸媽等這 麼久,我很不高興,下次改進!」孩子一聽便明白 了,這叫做「我訊息」的溝通方式,我在去年十二 月號雜誌「不打不罵,如何教?」一文中,針對不 滿意孩子時,怎麼說會比較有效,曾有提及,在此 不多贅述了。 父母也常愛用澆冷水、批評甚至諷刺的方式對 孩子說話,比如當著正興高采烈地說著自己在球場

85


上賣力表現的孩子面前,我們常常冷不防就冒出一 句:「有什麼了不起呀!讀書有一半這麼努力就好 了。」有個孩子興致勃勃在轉述歷史老師提到的乾 隆皇帝,說他如何文武全才又長壽,人稱十全老 人……時,媽媽在一旁也笑著一張臉,回說:「不 只他偉大,我看你也不差咧,又笨又懶,會花錢, 愛欺侮弟妹……也是十全嘛!」 這樣的父母,既無趣又苛薄,是孩子最恨的大 人。如果換成別人這樣對我們說話,我們會如何反 應呢?但是孩子有了憤怒卻只敢以沈默抗議,許多 父母發現孩子在家中話愈來愈少的時候,常歸咎於 反抗期在作祟,真的是這樣的原因嗎?如果老用那 樣的方式和孩子說話,孩子怎肯或怎敢和父母多說 話呢? 為何別的孩子就可以? 在孩子眼中,有時會因父母對孩子的雙重標準 而感到疑惑,「為什麼別人可以我卻不可以?」所 以別讓孩子誤會我們對他的愛。

86


還有一種方式,也會讓孩子誤會我們對他的 愛。比如說客人的孩子打翻了水,我們通常會客氣 的說:「擦擦就好,沒關係,孩子嘛都是這樣的。」 可是一旦換成是自己的孩子,情況就不同了,孩子 內心難免會想:「為什麼別人可以,我就不可以 呢?」有個孩子向媽媽要一個洋娃娃,媽媽不肯, 說那是要拿來當禮物送人的,孩子說那他也要禮 物,媽媽說:「你又沒有什特殊表現,幹嘛要禮 物?」這孩子眼睛一紅:「別人不必怎樣您就送他 禮物,我為什麼一定要有好表現你才肯給?」站在 孩子的立場,他一定會疑惑,「為什麼老是別人可 以而我不可以?」「我不是爸媽的親生小孩嗎?」 真的,我們若常用這樣的雙重標準看待孩子, 對孩子說話,孩子怎肯相信我們說的,他才是我們 的心肝寶貝,別人怎麼能相比的話呢? 另有一種猜疑式的溝通,有個孩子放學途中遇 見一拾荒老人,回到家有感而發說了句:「人要活 著,滿辛苦的。」媽媽一聽便猜測難不成他在嫌我

87


對他不夠好?或受到什麼打擊呢?不過她只放在心 底猜,一連數日都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天她因事 對孩子生氣,便脫口而出:「別以為只有你委屈, 只有你活著才辛苦!」這孩子一聽,也不悅起來, 心想:「有話為何不問清楚,就這樣誤會我不經意 說的一句話呢?而且還記恨在心這麼多天才找機會 反擊我!」他反感極了。 因此有疑惑就要問明白,而且說過就算才好。 我個人非常幸運,自幼有個會用溫暖方式表達 愛意的母親,中年以後學佛,更知道如何說愛語, 時時修習清淨的口業,因此總是嚐到人與人之間, 因言語溝通良好而帶來的喜悅和甜美,也希望普天 下做父母的,都能夠一起來學習。讓相愛的一家人 更和樂。 愛要如何說與做,我在拙著《做溫暖的父母》 (張老師出版社)和《親子緣》《陪他走一程》 (妙音出版社、非賣品,助印結緣,可電詢:05-

88


2536851)及前年十一、十二月拾穗專欄中著墨甚 多,讀者們可作參考。 (原刊於拾穗雜誌 85 年 2 月號盧桂櫻專欄)

89



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 第四堂

題目

尋聲救苦是觀音 ( 如何聽到孩子的心聲 )

地點

高雄市社教館演講廳

91


進入主題之前

92


前言 在還沒有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我要用一 點點時間,來跟大家分享最近才發生的兩件事情。 人的一生受家庭與父母的影響很大 第一件事是,《讀者文摘》在去年年底做了一 項「人,到底有多誠實?」的抽樣調查,範圍涵 蓋歐洲和亞洲,前天中國時報第二十六版,整版的 四分之三,刊載了一篇「你有多誠實?」的專文是 講亞洲部分的。內容大約是說《讀者文摘》在亞洲 的十四個城市,包括臺灣、新加坡、泰國、韓國、 日本共十四個城市,做有關「誠實」的調查。進行 的過程是例如在臺北,調查員故意將裝有錢、購物 清單等的錢包,放在醫院等公共場所的公用電話上 頭,然後就躲在很遠的地方觀察,看錢包的下落如 何。結果發現撿到的人,有人佔為己有,有人交給 當地的治安機關;在飯店撿到的,有人則送到櫃檯。 一共放了一百四十個錢包,結果發現未佔為己有的 人數比例,亞洲跟歐洲差不多。另外誠實度不分年 齡,小孩和大人一樣,也不分貧富。也就是說,一

93


個人誠實與否,不分區域、年齡、貧富,這與一般 的認知稍有落差。對將錢包歸還的人,後來他們做 追蹤訪問,結果得到兩個結論,一部分的人說:「從 小我的父母告訴我,不是我的東西當然不能要。」 所以結論之一是「兒童時期的家庭生活教育,對人 的一生影響很大」。父母的影響力是一輩子的,連 誠實這件事情,也深受家庭教育的影響;也有一部 份人說:「我信仰的宗教告訴我,誠實這件事情是 做人的本份。」這是宗教的影響力。我分享這件 事,就是希望大家重視我們做父母的以及宗教的影 響力。最後他們觀察到把錢包佔為己有的,要把錢 包放到自己口袋之前,一定看看四下有沒有人在看 他。可見他們知道將錢包據為己有是不對的,怕人 家看到。因此,做不誠實這事情的人,其實他的良 知還在。所以他們得到最後一個結論,雖然現在整 個世界,讓人感覺到很沒有希望,事實上,人性的 良知還存在。 第二件事也是最近發生的。每年差不多三月中 旬一直到三月底,各大學在大學聯考之前的保送甄

94


試開始陸續展開,筆試之後接著口試。去年,朋友 的孩子參加甄試,他申請慈濟醫學院。考完以後, 他對我說:「詹媽媽,我考醫學院,原以為口試一 定跟醫學有關,可是不然。其中有一題,教授提到 現在臺灣有很多人對慈濟功德會的誤解,質疑慈濟 為何不先救台灣,而都把錢拿去救大陸、非洲,救 國際。教授問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各位想 想看,如果這個孩子平常只讀書,不看報、不聽新 聞、不跟外界接觸,甚至於連什麼是慈濟功德會也 不明白,怎麼答?這是第一個例子。 第二個例子是上禮拜發生的。有個孩子一進到 口試會場就嚇壞了,在一個房間裡,六、七位教授 坐成一排,對一個孩子進行口試。不要說一個高三 的孩子,連許多大人也都會嚇壞了,對不對?所以 各位想想看,今天的孩子我們要訓練他什麼?第一 要有「膽識」。沒有膽識的孩子一進去就嚇壞了。 其實,不只是這個情況,職場上要找工作的人,膽 識是第一關,不管你肚子裡有多少學識,面試這一 關過不了,坐下來就害怕發抖,人家問什麼問題你

95


答不出來,腦子裡一片空白,學識發揮不了作用。 所以膽識這件事情要好好訓練。 膽識之外,孩子還要具備什麼?這個孩子申請 清華大學工學院,原以為會問物理等工科方面的問 題,可是有兩三個問題跟這個完全無關。因為教授 們看到這孩子在申請表上面,寫自己的興趣是籃 球,就問他:「你對籃球既然那麼有興趣,現在我 問你一個問題,NBA裡頭有兩個非常有名的國際 性明星球員,請問是哪兩位?」這個孩子腦筋一片 空白,他說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喬登,就是那個名牌 球鞋代言人。答對了,他是NBA一個很有名的明 星球員。另外一個他完全不知道,他說:「我雖然 愛打籃球,但是對於他我完全不知道。」他隨便想 一個人名就回答了,當然是答錯了。還有一題:「你 認為,做為一個領導人,必需具備什麼特質?」這 時孩子腦中也是一片空白,因為他讀的書裡頭,沒 有一本書、一個題目,談到做為一個領袖人才要具 備什麼,可是得回答,不回答更慘。於是他說: 「我想,第一個條件大概是成績要好吧。」當時立

96


刻有三個教授同時回說:「嗯,不對喔!你看看當 今臺灣的社會,有那麼多領袖人物,他們以前做學 生時,不一定成績都很好喔!」還有一個教授更有 趣,說:「那些黑道的角頭呢?那也都是領導人物 呢!」 各位想想看,要回答這些題目,得靠「見識」。 膽識也好,見識也好,跟課本都無關。所以我們在 講第二堂課:「了解、期待與管教」就談到「時代 性」。時代性不同,所以連選才的標準也不同,因 此我們做父母親的人,對孩子的期待要不要調整? 當然要調整。今天你聽到桂櫻這麼講,如果你的孩 子非常膽小,看到陌生人都躲起來,你要趕快訓 練,無論將來他要不要參加甄試,他總要離開家門 踏入社會。未來是更講究人際團隊合作的時代,膽 識從書本是讀不來的。還有見識,如果你的孩子電 視打開在看職籃,你不要馬上罵他或逼他關上電 視,很可能他的考題就跟NBA有關,這是誰都料 想不到的。

97


膽識和見識,都是日積月累的點滴功夫,速成 補習班無法傳授。聯考之前的一兩個禮拜,幫他 搜集很多考古題給他也不行,這一定要靠平時的培 養訓練。因為與見識相關的範圍不知道有多大,膽 識更是一點一滴,唯有透過平常訓練,內化到孩子 深層裡面形成的,他要不怕任何環境,越早訓練越 好。我們不能期待孩子天生就有膽識,有的孩子天 生就有,看到老師不怕,看到任何人都不怕,這種 孩子的天生特質就是有膽識。 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天生特質,但可透 過後天的培養、訓練,多給他機會與環境。不過 也無法期待學校的老師,因為一個老師要面對四、 五十個孩子,如果給機會,只能給其中的一個,我 們不能期待把這個責任,交給老師。因此,父母親 是最有機會培養孩子膽識的人。通常膽識來自信 心,因此得多多給孩子嘗試及做事的機會,失敗了 教他對的,成功了給他掌聲。他的信心就會產生。 當然你會說:「孩子如果表現得好,當然很容易, 可是他表現不好的時候,我怎麼說他很好呢?」

98


上一堂課我們講「愛要如何說」,有提到當孩 子表現不好時如何說。你們回到家,有沒有在孩 子表現不好的時候,依照我講的方法來說說看?有 沒有實踐?當孩子表現不好的時候,透過「如何說 愛」建立孩子的信心,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有一些 孩子天生較弱又沒有福報,十件事情中有八件是表 現不好的,這樣的孩子在家庭當中,如果沒有愛他 的父母給他打氣,他要怎麼辦呢?他只好一天天的 向下墮落。人有向上跟向善的能力,本來是不太應 該變壞的。多數是環境導致,這個環境包括,從小 父母親有沒有給他向上向善的環境,以及失敗時, 給他溫暖與指導,讓他有個依靠,覺得明天太陽出 來,他還活得下去。但是,很多父母親沒有給孩子 這個。當孩子表現不好時,除了處罰他、罵他之外, 至少也要有一點愛給他,並把「愛」說出來,讓孩 子覺得自己還有一點點希望,還不是一無是處。雖 然今天做錯了、做壞了,爸爸媽媽對我還抱有一點 點希望與期待。 除了信心的建立,膽識還可透過很多外在的助

99


力去培養。以我的經驗,我的兩個女兒,從小無 論我去哪裡,只要那裡不限制孩子參加,我一定帶 她們去,無論她們多小,從幼稚園就帶了。不過有 些場合,小孩子會覺得無聊,所以會吵鬧。這時周 邊的準備就要替她們做好,譬如幫她帶故事書、玩 具、食物、水壺,既然要把她帶出去,就得想辦法 準備好讓她不吵人。現在有很多父母親不讓孩子 跟,因為很煩人。古代的媽媽出門,都帶著一堆兒 女,我想,我可能受我母親的影響很深,印象當 中,我的父母生養五個孩子,包括爸爸媽媽,一家 七口,無論去哪裡,媽媽即使看電影,也會帶著我 們五個走。爸爸比較忙,媽媽帶著我們五個兒女出 門,大一點的走路,最小的還坐在嬰兒車,總是帶 著走。我深深的受到這樣的薰陶,所以,一旦變成 媽媽之後,無論國內外旅行或參加任何活動,只要 不限制孩子參加的,我絕對帶著孩子。從小孩子跟 著我,接觸很多不同的場合,看過很多不同的陌生 人,包括參加我的或爸爸的社團,所以從小孩子就 有很多社交的經驗。

100


各位一定想:我家沒有社團,怎麼辦?你只要 有心,就會製造很多機會。例如要去鄰居家串門 子,也可以帶孩子去,讓他跟鄰居的大人、小孩認 識,玩在一起,這就可慢慢訓練膽識,不怕陌生 人,這是指家以外的機會。對內,家裡有親友、客 人來,盡可能找機會讓孩子表現,讓他跟這些陌生 人互動。譬如對孩子說:「媽媽現在忙著替阿姨沖 茶,你幫我將冰箱的水果拿出來請阿姨吃。」給他 一點事情做,讓他學習跟這些陌生人應對,有機會 讓陌生人讚美他,膽識一點一滴就會出來。這是從 小我訓練兩個女兒的方法。我不是刻意訓練,只是 很自然這樣做了。我覺得孩子是家的一份子,無論 什麼事,他總是要盡一點心力來參加。同時,我是 個比較耐煩的媽媽,不怕孩子吵。由這樣點點滴滴 的訓練,我發現孩子即使年紀不大,國中、高中, 包括現在那個念了大學的,膽識很夠。這不一定是 天生的,後天的培養也很重要。這些訓練當然只能 依靠愛他的父母親給予。 各位想想看,我們跟孩子互動,在管教孩子

101


時,長期一路走來,回憶一下,你給孩子這些正向 的東西例如培養他的膽識,給他表達溝通的機會, 跟他說一些愛的、有信心的話;跟我們給他負向的 東西,例如說他一無是處,不耐煩他跟,一直要把 他趕走,客人來就要孩子進去,不讓他見客人,這 正負兩種到底各佔多少比例。我們就可以知道今天 孩子這麼膽小是不是我們造成的了。 現在開始講今天的主題「尋聲救苦是觀音」。 「尋聲救苦」四個字是佛經的文句,我覺得它很美, 就加以引用。講的是怎麼樣才能聽到對方─對方無 論是孩子、親人、朋友或所有的人際關係都好─當 他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怎樣能因為我們比較會聽, 而願意多跟我們說一些?

102


孩子有話為何不對父母說

103


孩子小時候講個不停,大人不聽還不行,逐漸 長大,話卻少了或沒了。有時我們想要了解青少年 在想什麼,他們在外面的生活狀況如何,還刻意開 口問他們,也都不得其門而入,他們總是說「沒什 麼」。很多父母親,尤其青少年的父母親好煩惱: 怎樣才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孩子為什麼不說?很 多父母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得到一些答案,不外乎 「長大了,話自然少了」。各位!這句話一定對嗎? 也許有一點點對,可是不全對。因為我知道有許多 孩子,長大以後話並沒減少,所以它不是通則。第 二個可能的答案是:「長大了,朋友較好,父母沒 用了。」可是我知道很多年紀越來越大的孩子,父 母親對他們還是很有用的,在家裡也是講個不停, 所以這也不是通則。長大話自然少了,或長大朋友 才是重要的,父母沒用了,這些講法都沒看到問題 的全面性。若把孩子話越來越少的所有責任都歸於 他,就表示我們很少看到自己在這一部分的責任。 很多老師會向到學校找他談話的家長說:「奇怪, 你說你的孩子在家裡沒話說,他在學校裡,話可 多了!上課講個不停,止不住,唯有罰站才肯停止

104


說話。」同樣一個孩子,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 為什麼有時話很多,有時卻不說話呢?可見不會只 是孩子的問題。也許家裡的溝通互動,或父母聽孩 子說話的技巧不大好;也可能除了聽話的技巧不足 之外,還包括父母跟不上現代孩子的腳步。例如孩 子說NBA,談麥可喬登,誰是喬登父母不知道, 還誤以為是那個很會跳舞的人。他講一句,父母要 問幾十句,他們還得一直解釋,沒耐性時乾脆不說 了。所以父母親與其怪孩子不說,不如要趕快成 長,接觸外面,知道社會的脈動,來增加親子間的 話題。不只是親子間,夫妻之間也需如此。因此, 我們要成長,做個優質的現代父母。 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聽眾 接下來再談我對「孩子為什麼不說?」的看 法。我認為多數大人都不是孩子的好聽眾。其實孩 子不是沒有話要說。之前連續兩年,有某個團體針 對青少年做問卷調查,一次在臺北市,一次針對全 國,調查青少年的煩惱有哪些,依序排名。結果, 居首位的煩惱,兩年都一樣,你們猜那是什麼?正

105


是「有話,不知道怎麼對大人說?」可見孩子不是 沒有話,只是不知道怎麼對大人說。大人,包括父 母也包括師長,總之是他周邊照顧他的大人。我們 來想想「為什麼我們不是孩子的好聽眾」?假使我 們是好聽眾,孩子有話就會對我們說。 究竟我們這些大人是什麼樣的聽眾?我舉幾個 例子,你們一聽就很明白。前幾年我的小女兒說一 個小故事給我聽。那幾年臺灣很流行「蠟筆小新」, 是一本帶有色味的漫畫,有的父母很緊張,禁止孩 子看。我認為與其全禁,不如偶爾讓孩子接觸, 比較不會變成無菌室的花朵。因為現代資訊這麼發 達,一味禁止,只有讓孩子「化明為暗」,但是要 多多陪他,才知道不好在哪裡,不是一丟就讓孩子 自己去讀,包括孩子看電影都一樣。當禁止不了時 要陪著他,慢慢去了解,找機會修正偏差的想法, 討論電影裡面哪裡不對,哪裡不大好,告訴他現實 生活並不是這樣。 我再講「蠟筆小新」的例子。小女兒說:「有

106


一次蠟筆小新──他是一個幼稚園的男童,邀同 學玩相撲的遊戲,對方這孩子明明表示對相撲沒興 趣。蠟筆小新卻接著說:『我做貴花田,你做若花 田。』」貴花田和若花田是兄弟,貴花田還曾經是 日本紅星宮澤理會的未婚夫,這兩兄弟是日本相撲 界很有名的王子。連邀兩次,對方再度表示不想玩 相撲的遊戲。蠟筆小新的第三句話竟是:「你趕快 站好,我要撲過去了!」女兒說:「我把它叫做『蠟 筆小新的境界』,只顧說自己要說的話,完全不管 對方的反應,不聽人家在說什麼話。媽,大人很多 都是蠟筆小新的境界。」想想看,我們有沒有這種 境界?當孩子主動跟我們講話時,我們本來是一個 聽眾,可是很快的,我們卻反客為主,變成講話的 人,不管孩子在說什麼,我們一直講個不停,真是 蠟筆小新的境界啊!我把它叫做「自顧自說」。各 位想想看,如果我們換個立場,我們是孩子,感覺 如何?朋友中有沒有那種總是自顧自說,本來是你 在跟他講,卻換他說個不停,完全不顧你在說什 麼,這種人你願意跟他說話嗎?太沒趣了。自顧自 說的父母很多,包括很多夫妻也都是這樣。

107


父母是無趣的聽眾 此外,我們常常也是無趣的聽眾。很沒趣,常 說一些掃興的話,或者批評的話。有時孩子興沖沖 的跟我們講話,卻因我們的回應很無趣、很掃興, 孩子才說兩三句,根本還沒說到正題就不說了。任 憑父母怎麼問,他們就是不說了。這時我們常怪孩 子為何只說一半,莫名其妙嘛!我們很少去想,剛 才那一剎那我們倒底回了什麼話。有察覺性的父母 馬上察覺,下一次就不會再這麼回話了,但是沒有 察覺性的父母,可能覺得孩子是在瞧不起父母,不 願再對父母說話了。其實未必如此。 所謂的無趣,我舉個例子,來說明無趣跟有趣 差別在哪裡?這是一個朋友說給我聽的。他的孩子 讀高二時,有一次回到家,跟媽媽說:「媽媽,上 個禮拜六,有個同學帶我們五、六個人一起看一場 電影,好色喔!」這個媽媽一聽,馬上就說:「你 們這種年紀看什麼好色的電影?不正經!」孩子愣 了一下。媽媽再問:「到底看了什麼好色的電影?」 孩子說:「沒什麼!」不講,走開了。朋友問我:

108


「桂櫻,我這麼說不對嗎?他怎麼不說了?」我說: 「可能吧!他大概覺得再談下去很沒趣,因為你說 他不正經。」 我們再換個情況,如果看電影的人是我們的朋 友,我們會說他不正經嗎?不會,可能會說:「喔! 在哪裡上演?有機會也帶我去見識見識。」為什 麼聽同樣的話,對象不同,我們的回應會差這麼多 呢? 我想,因為我們一直戴著「父母的面具」。父 母的面具戴很緊的話,就會時時刻刻想要修正孩 子的錯誤言行,要教導孩子,避免他有了偏差。對 朋友我們不負這種責任,我們很輕鬆,用本來的面 貌,問他在哪裡上演,完全不一樣的反應。所以要 做一個好聽眾,基本上,我們要記得偶爾把父母的 面具拿掉,才有可能跟孩子玩在一起。假如父母是 個有趣的聽眾,這是一個契機,孩子主動告訴你, 沒有偷偷去做,看完了回來還說那是一部好色的電 影。很多父母都很擔心他到底看到了什麼,可是回

109


應錯了,孩子無論如何都不再說。所以父母如果說: 「有多色?說來給老太婆聽聽!」孩子發現媽媽有 興趣聽,可能會講電影的內容。透過孩子講述的過 程,若聽到裡頭有不對的,可以跟他討論、修正。 唯有如此,才有機會。可是因為父母戴著面具,一 來就「不正經」三個字出口,孩子立即將溝通的門 關起來了。所以,做一個孩子的好聽眾,其實是給 自己製造很多教育孩子的機會,但是我們卻總是不 知道要把握。甚至很多孩子要講話,我們卻說:「太 晚了,去讀書。」因此無形當中,我們推掉了很多 教育孩子的契機。 今天我講這一堂課,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要常常把隨時隨地跟家人多說、多聽一點話,這 件事情看得很重要。做父母親的會擔心孩子時間不 夠,書沒讀完,明天考不好;為了未來不可知的前 途,卻犧牲當下眼前可以更親密、溝通,甚至可以 給他更多教育的機會,這就是捨本逐末。而且這個 「末」,雖捨棄眼前的「好當下」,也不一定能把 握日後的「好未來」。我們卻老是為了沒有把握的

110


未來,而犧牲當下和孩子可以更恩愛、可以引導 他、教導他的很多機會。 還是回歸到第二堂課「了解、期待與管教」說 的,我們期待孩子什麼?到老年期待的是──孩子 仍然是我們最親密的家人而已!他是博士或小學畢 業,對我們來講都沒有意義,何苦把所有一切都寄 望在未來?我們寧可在當下跟他分享一個話題,也 許因此明天他有一科考壞了,這就要靠父母的判斷 與取捨。家人之間有說不完的話,是靠點點滴滴的 家庭互動培養出來的。 同一個屋簷下的人,如果有永遠都說不完的 話,表示這個家庭的溝通順暢,感情絕對好,什麼 事情都敢說,包括他想什麼都敢表達出來,這樣的 孩子還會有什麼問題?何必等到學校或警察局通 知,才知道孩子做了哪些錯事?在家裡他全部都說 了嘛!任何時刻你都有機會協助他修正不好的地 方,因為他放心說,肯跟你說。這是無趣跟有趣的 差別,這其間的差別,其實是父母的面具在作祟。

111


所以我想,平常真要常鼓勵自己多跟孩子玩在一 起,才會變成孩子覺得有趣的聽眾。把他當成我們 的朋友,他說他看了一部好色的電影,就當作是一 個朋友在跟我們講這樣的話,我們會回答什麼?面 具一戴自己就很緊繃,因為隨時都有一個壓力在: 我要教育他,我若此刻不修正他,一下子偏差以後 就完蛋了。我告訴各位,孩子是一個人,一個人也 沒有那麼快就完蛋了。人有向上、向善、自我調整 以及自我修補的能力,要他那麼快偏差也不可能, 所以不必那麼擔心,盡可能放輕鬆。 我再舉一個有趣的例子給大家聽。我的大女兒 在高二時,讀的是雄中音樂班,教室前後左右都是 男生班,女生班很少。有一次她回來對我說:「我 的隔壁班有個男生好帥!」我說:「真的那麼帥 嗎?有沒有郭富城那麼帥?」郭富城是她當年的偶 像,每天回家都要讚嘆他是世界上僅有的帥哥,用 一本剪貼簿專門貼他的資料。可是後來她不太喜歡 這個人了,每個階段她都在變,這就是「階段性」。 當我問那個男生有沒有郭富城帥,她說:「郭富城

112


哪能跟他比?」我說:「這是什麼人呀?妳喜歡他 嗎?」她說:「我喜歡他。」我問:「他知道嗎?」 她說:「他怎麼可能知道呢?」我問:「妳怎麼不 讓他知道?」她認真起來,好奇的問說:「媽,怎 麼樣能讓他知道?」我說:「這可簡單了。妳的班 級前後左右不都是男生班嗎?他就在妳的隔壁班 嗎?每一堂課下課妳都可以看見他,找個機會,當 他下課走出教室,妳也故意走出去,然後跟他說: 『喂!做個朋友,怎麼樣?』」聽完,她說:「什 麼跟什麼嘛?哪有這種媽媽呀?」你們看,媽媽若 做一個有趣的聽眾,難道她真的就會去跟那個男的 說:「喂!做個朋友,怎麼樣?」這種話嗎?孩子 絕對有能力分辨什麼可以說,什麼不可以說,她當 然知道我在跟她玩。不過你得先從小的玩笑漸進的 玩,能玩到這個地步,親子之間就很有趣了。 我的兩個女兒,不怕在任何時候跟我講任何異 性寫什麼紙條給她們,或她們跟同學去哪裡玩, 因為她們知道講出來,媽媽不會說她們不正經,不 會罵她們。可是從這些很好玩的互動當中,有時我

113


會告訴她們,這時候或那時候該如何;媽媽覺得某 某男孩子如何等等看法。帥,是這種年紀的女孩愛 掛嘴邊的字,為了跟她們玩,有時母女三人走在街 上,我會幫她們看帥哥,如果看到背影覺得應該是 個很帥的人,我就說:「趕快,我們三人走快一 點,看看前面這個男的帥不帥?」孩子會發生很多 異性的問題,我覺得基本上是因為在家裡根本完全 不接受,連談都不能談,孩子只好偷偷的去做這件 事情,因為偷偷的做,犯錯了父母也不可能發覺、 無法修正。所以盡可能把家庭營造成開放的,什麼 事情都可以談的氣氛,我們才有機會發現他發生了 什麼問題。家庭中維持一個可以安全談話的環境是 很重要的。 現在的孩子會相互掩護。他們會互相通風報信 或傳授秘笈,例如預告「哪一天我媽媽若打電話去 你家問某件事情,你就這麼答」之類的話。所以, 有時我們是防不了的,何不開放出來?對孩子要有 信心,信任他,他就讓你信任。也許你會說你的女 兒跟我的不一樣,我想因為長期以來,你這家長對

114


孩子的態度,跟我的也不一樣,所以教養出來的孩 子多少也會不一樣,可是事實上,在孩子落地的那 一天,很多部份是共通的。孩子是環境的產物,環 境不同,大人與他互動的模式不同,結果就會有很 大的不同。我這樣說,並沒有怪大家的意思,也不 是抬高我的孩子多麼好,或我們這雙父母多麼有辦 法,而是想讓大家用不同的角度來省思一番:可能 是我做父母的部分有一點不足,或是愛心足夠卻方 法不太好,有機會我們就重新調整。基本上,我相 信多數的孩子,天生都是善性的。 父母是無趣的聽眾,狀況還很多。無趣包括批 評人,說掃興的話等等。我們會不會說掃興的話? 會啊!當孩子回家說他哪幾科考一百分,好一點的 父母可能只說:「一百分很好,可是,如果數學和 國語也能夠考一百分,那就更完美了。」光是這樣 回答,孩子就會覺得很掃興了。有的父母還會更進 一步批判說:「社會科考一百分有什麼用?」或當 孩子告訴父母,他今天全校的田徑比賽跑第一名, 有的父母也會不屑地說:「跑第一名能當飯吃嗎?

115


國語、數學的成績這麼差!」馬上又數落他的缺 點。本來孩子很想跟你分享他的成就、他開心的事 情,希望也能贏得一點點讚美和肯定,結果都不得 其門而入,完全的失望。所以建立信心這件事,我 們為他做多少?做父母的我們,常常看到負面的。 假如父母可以換一個角度,換一副眼鏡來看孩子, 缺點有時就會變優點。你試試看。像我的孩子常常 講出別人想也想不出來的意見,我通通把它看成是 很有創意的話,頂多只是輕輕提醒他一下而已!於 是這個孩子越大越有創意、越靈活。正因為是父母 常常用比較正向的態度看他的缺點,慢慢的缺點就 導向成優點了。 不是好聽眾還包括:不守秘密。例如守不住孩 子要我們別說出來的話。過去我也常常不認為是秘 密,而不經意地轉述給別人聽,自從孩子有次不悅 地說我是「大嘴巴」,後來我學乖就小心不講了。 此外,還包括說教、插話。父母會插話是因 為很急,當聽孩子講到一半,想到不馬上糾正不

116


行,於是立刻打斷他,說:「不行,你錯了!你該 如何如何…」。站在說話者的立場來看,別人插話 是非常沒趣的。 此外,「逆意」也很惹人厭煩。逆意就是明明 聽懂了孩子的意思,故意裝作不懂來回話。 好聽眾會順著對方的心意來回應 相反的,一個好聽眾比較會順對方的意來回 話。譬如有一次孩子對我說:「媽,好像很久沒吃 到妳滷的豆腐了,妳滷的豆腐很入味。」我聽到女 兒的話後,說:「對!媽媽最近一直忙,好像很久 都沒花時間滷東西。好,下個禮拜我找個沒有演 講、沒有課的時間,滷一鍋豆腐給妳吃。」孩子一 聽,笑一笑,沒說什麼,進了書房。才一下子工 夫,她又出來,摟住我的腰,說:「媽,其實妳下 禮拜有沒有時間我也不知道。」她知道我很忙經常 黃牛,有時說一說就會忘記。她接著說:「不過, 聽妳這樣講我就很高興了。」為什麼她很高興﹖因 為順她的心意。

117


我母親很小就跟我說:「人跟動物一樣,順牠 的毛去摸牠就開心,逆牠的毛就惹牠生氣。」講話、 聽話所有溝通都是這樣的。 剛才那個情境,很多父母會逆意的說:「一天 到晚只想著吃,讀書有這麼認真嗎﹖」孩子一聽, 會想:「讀書跟吃滷豆腐是兩件事情,媽媽竟然能 將兩件事情聯在一起來罵人?」接下來,孩子當然 不高興,就盡量少說為妙啦!各位不妨試著調整這 個態度,即使還不知道順意怎麼說,至少也要將逆 意的話減少,盡可能不逆人意。我們不太會違逆客 戶、長官或朋友,但是經常違逆孩子,基本上是因 為我們「不尊重孩子」的心態在作祟。孩子跟我們 一樣是人,都喜歡被重視他們所說的話,我們要常 記得這件事情。將心比心,假設我們是孩子,我們 也不大願意對無趣的大人說心裡的話,對不對?

118


如何做孩子的好聽眾

119


基本要點 接下來我要談,到底我們應該怎麼聽,才是好 聽眾? 大家手上有一篇文章:「父母如何與孩子說話」 ( 請詳閱書末補充教材 ),這是民國八十一年(西 元 1992 年)臺灣時報上由我執筆的一個專門寫親 子溝通系列文章的專欄,這是其中的一篇,請大家 用心的讀一遍。 有個孩子對父母說:「老師今天竟然叫我面對 全班當眾罰站,下課還不准我離開,真是太可惡 了!」我們的孩子常在放學回家,會說些老師和同 學的事情。文章中提到了十二種,都是我們在聽了 孩子的話以後,可能會有的反應。 各位,上一堂課我們講「說」,這一堂課講 「聽」。先講「說」:話說得好不好,不在於說的 人自認為好不好,而決定在聽話的人的感受好不

120


好。我們跟他「說愛」,聽的人有沒有感受到被愛? 假如有,才表示這句話說得很好。好不好的決定權 在於聽話的人。我們常說:「我說這句話並沒有別 的意思,你要聽成那個意思,那是你個人的事。」 這麼說,好像我們是不必負責的。既然我們在成 長,就要將這種觀念扭轉過來。明明好意,對方怎 麼聽成惡意?一定是我們說得不夠圓滿,我們要改 進,慢慢的才能說得好。假如堅持我們沒有惡意, 對方會誤解,是對方的責任,那麼我們就永遠沒有 改進機會,將話說得好了。 我們說話往往如此,經常拿話譏諷、刺傷別 人,還說自己是「豆腐心,刀子口」。這句話對嗎? 絕對錯誤。豆腐心在自己的心中,呈現出來的則是 處處傷人,心還沒讓人家看到善意何在,卻已經傷 害了別人,惡緣先結下了,哪能再結善緣?所以不 要迷信「豆腐心,刀子口」這句話,既然豆腐心就 要豆腐口,心口要一致,你的愛、你的善意才不會 被打折扣,才不會被冤枉。有人老是到處碰壁,沒 有惡意也要被誤解,其實是自己出了問題,卻總以

121


為是自己倒楣,命不好。要學會凡事先檢討自己, 不要只說別人不了解你,要多學習、聽人家的經 驗,慢慢改善。發覺自己跟人家的差距遙遠,就急 起直追,既然有豆腐心就讓自己也有豆腐口。 再講「聽」。聽也如此。我這個人到底會不會 聽?人家說話我聽對了沒?聽歪了嗎?不是由我決 定,而是說話的人,從我聽完話以後的反應,感受 到我聽對了沒,由他的感受來決定。無論說,無論 聽,好不好的決定權都在於對方,就因為這樣,我 們才應該更謹慎的說話與聽話,不能隨意的以我自 己認定的為主,才不會自以為是。 避免溝通障礙 補充教材(見第 151 頁)那篇文章中的「十二 種回話」,你有沒有覺得哪一種很熟悉?譬如孩子 說老師很過份,他沒犯錯卻當眾處罰他,各位聽 完後,會用到這十二種當中的哪一種回應?第六種 嗎?第六種:「你還好意思生氣?為什麼老師不罰 別人?」有時孩子確實有委屈,但是孩子聽到你這

122


麼回應,一定會說:「你們都是同一國的!」接下 來,我們想問老師罰他的理由,他還會講嗎?不講 了,門一關,出去了,覺得大人都很討厭,不再說 話了。所以剛剛提及的那份問卷調查的結果,孩 子最大的困擾,竟然是「有話不知道怎麼跟大人 說?」他們不是沒話,話一說出口,大人立即將他 說話的門關上,他們認為大人都是同一國的,官官 相護。當然也有可能孩子真的像父母想的犯錯了, 可是因為我們這麼一回話,他接下去就什麼話都不 說了,我們既無從發現他犯錯的理由,也無從糾正 起,更沒辦法告訴孩子,站在老師的立場是怎麼看 這些行為的,因為他不說了,我們也就沒有機會告 訴他這些。為什麼把它叫做「溝通障礙」?就是因 為我們用這種方式聽話、反應、回話,最後的結果 都是對方不說了,溝通之門關起來,因此叫做障 礙。 這些溝通障礙裡面有命令、警告、說道理、給 答案解決問題、說服他、批評、反諷、貼標籤、分 析道理、安慰、提出疑問、轉移話題等各種方式,

123


都是關閉溝通之門的關鍵。例如轉移話題─舉例來 說孩子回來講一些傷心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說:「好 了!先吃飯,別想這些。」我們以為這麼轉移,孩 子就沒事了,其實不對。孩子當時的情緒不好,要 他吃飯哪吃得下?隨便吃幾口,那件事情仍然在心 中積壓著,無法疏導。轉移話題和安慰,聽起來好 像都是疼孩子的方式,也沒傷害他,但是最重要的 問題是,孩子認為他的心聲你沒有聽到,內心沒有 得到宣洩、撫慰或疏導,很多問題仍然在心裡頭, 卻不願意再繼續說出來。所以這些都叫做溝通障 礙。你們可以兩個人一組,一個當孩子,一個當父 母,練習溝通的技巧,親身體會一下,孩子聽到父 母如此回應的感受如何,有了一番體會,以後將心 比心,講話會稍微小心。 善用肢體語言 現在談「如何聽」?不論是平時的聊天、不同 意他時,還是他有特殊狀況的時候等等,先要做一 個好聽眾,有幾個共通的要點。

124


第一個要點,還沒回任何話之前,你要用各種 方式,讓他明白「我有在聽」。怎麼做可以讓對方 感受到你在聽他說話?把手邊的工作放下,用專注 的眼神聽他說。上次「說愛」的課程講到一些肢體 語言,也都可以擺到這裡來用,當你還沒回話,跟 你說話的人,一看你的樣子,馬上知道你有沒有在 聽他說話。如果你有「在聽」的表情,就表示你在 邀請他:「你請說吧!」如果你的肢體語言,讓他 覺得你根本沒在聽他說話,那意思是告訴他:「我 現在不想聽。」雖然我們都沒這樣講,可是對方會 有這些感受。這是很奧妙的,人類的語言,經語言 學家的統計,沒說出來的話,其影響力大大的蓋過 說出來的部分,所以不要小看所謂的肢體語言。 溝通學上有五個字:「SOLER」。 S 是距離,說和聽的兩者距離適不適中,會影 響雙方的感受。有時我們在廚房炒菜或者做事,孩 子在房間大聲的喊:「媽媽,我的某某東西在哪 裡?」這樣的距離能不能說話?不能!所以你也不

125


要吼過去:「我不知道!」或吼著說:「東西就在 某處。」這樣的溝通都是很差的。你可以說:「孩 子,太遠了,你過來說。」或者你過去和他說話, 把距離拉近。你看看中國社會的溝通環境是不是這 樣?聲音很大,為什麼?距離太遠了,吼過來吼過 去的,特別是我們在廚房炒菜,抽油煙機的聲音真 是吵死人了,我們自己不覺得吼那麼大聲,鄰居卻 可以聽得很清楚。這樣的溝通很差,說和聽的人都 很累,而且煩躁。如果你沒辦法聽清楚,乾脆叫孩 子過來或你過去,一定要這樣子,溝通的品質才會 改善。如果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吼來吼去──大聲 公,家裡就變成「大聲公家庭」了。 O 是 OPEN(開放),對方講話時,我們的樣 子要給他覺得是開放而誠懇的,沒有防衛他的樣 子。所以人家跟你講話,你最好不要抱著胸或斜著 眼,那個感覺是你不誠懇。 L 是身體往前傾。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 你聽人家講話,越聽越專注,身體很自然的往前

126


傾。 E 是眼神。要有交會、注視。 R 是放鬆。輕鬆的,不要讓對方覺得很緊張或 者很忙。 這五個都是肢體語言,多練習肢體語言。各位 要明白,肢體所表現出來的意思,比我們用嘴巴說 出來的東西,影響力要大得多。有的人不曉得是不 是長期培養出來的壞習性,不管說話和聽話,眼睛 都不看對方。我們會這樣子嗎?我們對子女是這樣 子嗎?若有,就不能責怪孩子說:「對你講話,你 怎麼不看媽媽?」這是我們的行為被孩子學起來的 結果。平日人家跟我們講話,或我們跟人家講話, 眼睛不看著對方,常會給對方負面的印象。會以 為我們不誠懇、詭異或沒有自信心。因此今天回到 家裡,仔細看看孩子,有沒有跟他講話卻不看你的 習慣?這要默默觀察,不要回到家就將孩子抓過來 仔細看,那會嚇壞孩子。如果真有這個習慣,我們

127


要想辦法改他。當你叫他,他已經習慣的只「嗯」 一聲然後就繼續做著自己的事,也不看你,你就要 很鄭重的走過去說:「媽媽現在在叫你,你要看媽 媽!」一而再,再而三,各位想想看,孩子多年來 已經養成不看人的習慣,你當然也要花等同的時間 加以改進。教育沒有速成的,要有耐心。這壞習慣 是多久造成的?我們要有用長時間來改變的決心。 如果你的方法好,孩子有善根,可能時間不必那麼 長;如果孩子不是這麼好改,我們要覺悟,得花費 等長的時間去改變他。這還牽涉到你的態度好不 好,要不然為了改這習慣,又結下惡緣,更壞的習 慣又養成,那就離成功越遠了。這是講到肢體。 第二,我們或許會遇到一種情況:當時手邊的 工作根本放不下,也就是當我們不可能專注的時 候,不要假裝。例如五點五十分了,老大跑過來要 說學校老師的事情,可是六點弟弟就要去補習,只 剩十分鐘,這顆心懸在那裡,可以不送弟弟去補 習,坐下來專注的聽他說話嗎?不可能,這時候就 要對他說:「孩子,媽媽此刻要送弟弟去補習,大

128


概十分鐘就回來,你等媽媽一下,媽媽再跟你談。」 假使預算送弟弟補習回來又要趕著做晚餐,也要把 彈性拉大,對他說:「晚上媽媽家事做完了,你的 功課也做完了,媽媽專心的聽你說學校的事情好 嗎?」講明白,先預告。 很多人問我:「老師,如果像妳說的愛的教育, 我們都遷就孩子,難道不必教孩子遷就我們嗎?」 這樣想就大大誤會了。不是一切順從孩子就是愛, 那只是溺愛!假使當時我們真的不能專注的聽他說 話,就要講明白,要他等待。像剛才說的,我在這 個房間,他在那個房間,不要那麼遠吼著說話,而 是要心平氣和的說:「太遠了,媽媽聽不清楚你的 話,你過來說。」就是訓練孩子配合我們,這才是 對的,不要把我們的孩子變成一個都是別人去配合 他的小霸王。 三種狀況下如何聽 ( 一 ) 平時 這是講到要點。接下來談聽話的三種狀況。

129


第一、平時的狀況。首先是多用耳朵,少用嘴 巴。請大家寫下這個作業題:練習在這個星期中閉 嘴。這個很難做,因為我們說慣了,如果不相信, 請你準備一部錄音機和一卷空白錄音帶,從晚上開 始錄起,直到晚上睡前關掉,聽聽看我們說的多還 是孩子說的多。你會發現我們整個晚上說個不停, 因為習慣了,很少會察覺。大家做一個星期,看看 內心有什麼感受,也看看家人的反應。你一定要做 過才知道是什麼滋味。一個嘴巴能閉上的人,品質 會更好。嘴巴講個不停的人,實在沒有機會聽別人 講話,因為我們只是用嘴巴,當時就不能同時用耳 朵聽話。多用耳,少用嘴,這個禮拜的第一題作業 就是練習「閉嘴」。這不是要大家當啞巴一個禮拜, 是請依照自己的情況,把用耳朵的時間增加一些, 用嘴巴的時間減少一點。 另外,盡量避免「溝通障礙」。溝通障礙即上 面提到的那十二種,還加上我前面說的「我們都不 是好聽眾」的那些狀況,像自顧自說、無趣的聽 眾、插話、逆人家心意來回話…等等,都算是溝通

130


障礙,只要有一方用這些方式溝通,溝通之門通常 都會被另一方關掉,所以稱為「障礙」。 平時要多多跟家人說話、聽話、有互動,這比 其他什麼事都重要。我有一個朋友對這件事就有很 深刻的體會。她說她發現孩子的成績雖然不好,但 是跟爸爸媽媽總有說不完的話,她覺得非常安慰。 如果把這一點印證到我們上次說的「老年心」、「終 老心」─我生病時,只期待他回來看看我,跟我說 說話,或聽我說說話。不過這一點若平常沒做成習 慣,是很難如願的,我們無法期待平常跟我們就沒 什麼話說的孩子,到我們老年生病的時候,他會常 回來看我們,並跟我們說多少話。這要靠點滴的日 常工夫,平常就要把這件事情看重,多說一點話, 甚至還要去製造話題。怎麼製造話題?只要互動時 盡量不用溝通障礙,就可以製造很多話題。像我看 到報紙談「誠實」,就可以拿出來跟孩子分享,我 說他們回或他們說我回,如此聽、說不已,這就是 溝通。溝通不是在發生嚴重事情時,才想到要好好 坐下來討論解決之道;平常的「說」跟「聽」都是

131


溝通,不管說什麼、聽什麼都是溝通,溝通得好或 不好,是平常有沒有不斷做、不斷練習的結果。平 常多用它,把家庭的氣氛弄得活絡、輕鬆一點。但 要記得,不要常陷入「溝通障礙」。 還有,要尊重對方不說話的權利。有時我們在 家,到下午四、五點時,聽到鑰匙聲音,看到孩子 開門進來了,咦!臉色怪怪的。假如我們夠敏銳, 就很容易發覺孩子有問題。當父母的常常在發覺孩 子有問題時,會說:「今天發生什麼事,怎麼這樣 的臉色?」我們的意思是希望他說一說,在外面發 生什麼事情,但是,我們會碰壁嗎?常常會!有時 孩子會回答:「沒事!」或「我現在不想談它。」 碰到這種狀況,我們要尊重孩子不說的權利。不過 我們會擔心,若真的有問題,孩子卻不說怎麼辦? 這時可以試著跟孩子說:「此刻你不想說,媽媽不 勉強,但是你隨時隨地想要說就來說。」讓孩子安 心,什麼時候心情轉換過來,想要說都會有機會。 可是,很多父母親不是這樣,一旦孩子不想說或一 副愛理不理的表情,火氣就來了,接下來便開口罵

132


人:「你真是不知好歹,我是現在心情好才要聽你 說話,你以為我隨時都有心情聽你說嗎?」這樣一 說,雙方便完全沒有臺階下。孩子不想說的當下, 有時不是因為討厭你,或覺得你不會聽。而是那一 刻就是不想說,沒有任何原因,我們要尊重這一部 分。做父母親的我們,包括照顧他的大人,要給孩 子一個空間和時間,說:「沒關係,你想說的時候 就來說」。以上是平時的狀況。 ( 二 ) 與對方意見不同時 第二,當我們聽完對方卻不同意他的時候,怎 麼回話?聽孩子話說到一半,我們不同意他的意 見,或他提出的要求我們做不到,要拒絕他等等, 反正雙方意見不同,你要怎麼回話,讓對方會願意 繼續說?大家有沒有跟孩子的意見不同的時候?相 同的時候多,還是不同的時候多?不同的多!雙方 意見不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齡的差距、生活體 驗不同、價值觀不同、看事情的態度不同或我們戴 著很緊的父母面具等等,都可能造成雙方意見不 同。講到當雙方意見不同,聽的人到底要有什麼反

133


應,說的人情緒才不會變壞而願意繼續說呢? 我先講一個小故事。這是我聽高雄某個道場的 見鳴法師所分享的親身經驗。見鳴師父有一次到高 雄中山大學演講,講完,反正不急著回家,他就坐 在西子灣的海邊看落日。中山大學在西子灣沿岸, 每到傍晚,落日照在西子灣的水面上,非常漂亮。 我們也常常看落日,只覺得很美,可是這個修行人 不同,他就能看出一點東西來。他說:「此時此刻 我在這裡看的,是實實在在的一顆太陽從上面一直 往下掉,太陽要下山了。但是同樣這時刻,地球的 另一端,如果也有人坐在海邊看太陽,他看到的太 陽卻一直往上升。」位置不同、經緯度不同,同一 顆太陽,位置不同的兩個人,看到的竟是截然不同 的景象。太陽只有一個,見鳴師父當下看到的是夕 陽西下,而地球另一方的人看到的卻是旭日東升! 世界上很多事情,其實是位置、立場不同而已,並 沒有誰對或誰錯。這是個多麼好的啟示呀!他說: 「你看,太陽在為眾生說法。」從宗教的觀點,人 有很多痛苦來自「我執」─總是堅持我才是對的, 我的看法絕對不會錯,我的想法最好,都站在自己

134


的立場,來批評別人的不對。很多衝突與痛苦就是 因為這些固執造成的。 不只對孩子,任何兩個人,當雙方意見不同 時,我們若能從這個觀點來想,便可以放下很多固 執的己見。孩子是現代和未來的孩子,父母若固執 過去的觀點,問題就產生了。當孩子還小時,我們 身材、聲音都比他大,父母面具又戴得很緊,到最 後居下方的常常是孩子。但是,孩子會長大,哪一 天他們不甘心居下方,反彈就大了。 我想,這樣的例子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當孩 子話講到一半,我們不同意,或者你已經說了, 孩子也不同意,這時我個人的做法通常有兩種:第 一種是跟對方說:「你這樣想嗎?我再想想看!」 給雙方一個空間,重新來思考一番。可是在想想看 之後,通常有兩個結果:我認為我的比較對或我的 不大有道理。如果覺得還是我對,需要跟對方再說 清楚,我會這樣講:「剛剛你說的道理,我很明白 你的立場和心情,不過我的意見是這樣子,我重新

135


說一遍,看看你能不能聽得更清楚,好嗎?」這樣 子可以使雙方有更進一步再溝通的機會。拍桌大 罵、扯麥克風都是沒必要的。雙方在那麼客氣的心 態下,要求對方讓你再說一遍,怎麼會打架呢?對 方通常也因為你的態度不錯,會說:「好,就讓你 再說一遍。」人與人之間其實是互動的,你這麼 「來」,他也會如此「往」。這是我個人的經驗。 但也可能想想以後發覺自己錯了。昨天就發生 這樣的情形。我先生問我知不知道佛教的導師為什 麼叫「釋迦牟尼」?最近達賴喇嘛來台灣,因此我 們常常會有佛法的對話。我說我不知道。他說: 「我告訴妳,釋迦是慈悲,牟尼是智慧。」因為我 覺得他對佛教的認識沒有我深,所以懷疑他說的正 確性,還問他聽誰說的。你看!這就是人的固執與 傲慢!他接著說,是聽我弟弟講的。弟弟告訴他, 釋迦是能仁,牟尼是寂默;能仁是慈悲,寂默是智 慧。我覺得奇怪,弟弟說這句話時,我似乎也在場, 我聽的不是這樣子,怎麼他聽的是這樣?他看我的 表情,好像不同意,還要我不信的話,可再去問弟

136


弟一次。我說:「我確實不太相信,不過,等一等, 我再想想看。」於是我去翻《辭海》,果然他說的 沒有錯。所以我向他道歉並說:「剛才我去翻《辭 海》,確實如你說的,我錯了。」他說:「不錯, 不錯,態度很好。」就是這樣的處理過程。 當我們不同意對方的時候,留一點點空間,因 為很可能是我自己不對。若發覺是我自己不對,就 需要向當事人承認錯誤。假如太堅持己見,想跟我 們說話的人就會越來越少。這是我個人的經驗,未 必百分之百正確,不過過去各位如果都沒有這樣做 的經驗,不妨以後也試試看。夫妻之間、親子之間, 彼此都不需要顧及什麼面子問題,「情要重於理」, 在家人之間若只有嘴巴贏了,情卻輸了,這也等於 是輸了。這個觀念要慢慢改,有時我們跟很近的家 人還是會有很多問題,對不對?我們要慢慢的把它 改過來。不管是哪一方錯了,就錯了,也無所謂, 但是至少空間要大一點,不要讓自己和對方都沒有 臺階下。

137


( 三 ) 對方有特殊狀況時 所謂特殊狀況就是,當對方的樣子有一點點問 題,可能帶著負面的情緒,像鬱悶、傷心、挫敗、 不如意、不高興,諸如此類的特殊狀況。特殊狀況 時我們怎麼聽? 1、消極聆聽 可用消極聆聽和積極聆聽的技巧。「聆」是專 注的聽。當對方有特殊狀況時,聽話的人要有察覺 的能力──先能察覺對方有一點點問題,假如對方 心情很惡劣我們沒能察覺,回出來的話不對勁,經 常就要碰壁。其實對方的肢體語言,臉色、動作都 可以讓我們察覺問題所在。察覺之後還要用你的肢 體告訴他「我有在聽」,即上面說的「SOLER」。 可是有時對話的雙方不一定互相看得到,像講電 話。一方講了一大堆話,可是另一方卻沒答話,只 在電話的那一端,不停的點頭回應,說話的這一方 因沒看到,因此會懷疑對方有沒有在聽?所以,聽 話的人不只用肢體,還要用一些話來回應,才能讓 對方知道你很用心在聽,你可以說:「對!接下來

138


怎麼樣,你說,我在聽。」這些很簡單的話,就讓 他有機會把話一直連著說下去,就這樣而已,這叫 做消極聆聽。他說的時候,我們不必回什麼話, 只簡單的回應說:「對,我明白了,接下來怎麼 樣?」他說完一段話,我們偶爾插入這幾句話,或 是一個字,讓他覺得我們真的很專心在聽,他講的 我們都聽懂了,他就有機會一直連下去講,這就是 消極聆聽。消極聆聽簡單吧?可是你們回去做,還 是會覺得很不簡單,因為我們聽話比講話的習慣薄 弱得多。回去後大家要多練習!請配合這個星期的 第一題作業,聽話時多多閉嘴,頂多用很簡單的一 句話、一個字或一個聲音「嗯」或點個頭的消極聆 聽,讓他知道你在聽就可以。 2、積極聆聽 再來談積極聆聽。消極聆聽有時有用,有時沒 用,因為孩子會覺得:「你怎麼都沒有反應﹖」他 的意思是你怎麼不回答些什麼話。有時我們要更積 極的加入一些回話,也就是在消極聆聽的同時,加 上更多的回話。消極聆聽剛才介紹過,要察覺、要

139


肢體語言、要簡單回話,若再加上更詳細的回話, 就是積極聆聽。 Ⅰ、聽不清楚要提問 什麼叫「更詳細的回話」?第一種回話很簡單, 聽孩子說一堆話,有時聽到一半,有疑惑,或者沒 聽清楚,這時的回話就是,問我們聽不清楚或聽不 明白,或覺得不大對勁的地方,例如:「媽媽沒聽 清楚這句話,你再說一遍好嗎?」用孩子聽到我們 這樣問,會不會認為我們有在聽?會!因為你有在 聽,才會發覺哪一段聽漏了,而發問要求重說。用 這樣的回話,讓孩子明白「我很用心在聽」。要不 然,孩子講一堆,你一句回話都沒有,只有「嗯」 這麼簡單的回話而已,孩子會覺得怪怪的想:「你 是在應付我,還是真實聽進去了?」有時候媽媽在 忙,孩子說話時,隨口「嗯」了幾聲:「對,對, 接下來呢?」好像我們在回話,其實沒在聽。如果 我們回話是:「等一下,妳剛才說的那句話能不能 重說一遍?」或者「妳剛才說的某某事情,再說一 次好嗎?」把自己聽不明白、聽漏的再問一次,更

140


進一步的表示我們有在聽。這是第一種回話,就是 把不清楚的問他,請他再說清楚一點。 Ⅱ、簡述對方的意思 第二種回話是「複述」,把他說出來的話很簡 單的再說一遍,溝通學上叫做「簡述語意」。複 述是─都聽懂了,但是因為很長,希望讓他明白你 有在聽,所以簡述的問他:「你剛才說,老師等你 把腳踏車牽入車房之後,然後告訴你,叫你去辦公 室,對不對?」剛才孩子說很長,你用你明白的意 思,很簡單的複述他的話,也能讓他明白你有在 聽。這還有另一個好處:有時我們複述以後,他會 告訴你:「不是,中間有一段錯了。」孩子有機會 澄清。聽話到一半或三分之一,聽錯了,如果不複 述一遍,從那錯的地方一直往下發展,就整個都會 聽錯了,所以複述也很需要,一方面讓他明白我有 在聽,一方面讓他有機會,將我們聽得不大對的地 方做個澄清,再說個明白、再解釋清楚。特別是年 幼的孩子,表達能力不大強,這個更重要。

141


Ⅲ、同理對方的心情感受 第三種是「用同理心來回話」。同理心就是將 心比心,將心比心去想對方的立塲與心情。例如, 老師從九點一直站到現在十一點十分,整整站著講 了兩個鐘頭又十分鐘,扣掉中間休息的十分鐘,上 個廁所,站了兩個小時。如果等一下下課我只是 靜靜地長噓一口氣,你們用同理心想我,可能會想 到我是什麼心情?好累、腿很痠、很口渴。對!這 就是你們站到我的立場,將心比心來想我的感受。 不過如果你若只是純粹在心裡想,沒有用一些話回 應給我,我知道你了解我的心情嗎?不知道。用同 理心想完之後,還要用話回覆過去,讓對方知道你 好了解他,覺得窩心。因此講話的人就願意一直說 下去,有動力想說更多。聽到這裡,可能等一下你 們之中,就有人會跑過來跟我說:「老師,好痠好 累了吧!站那麼久了。」更進一步搬張椅子給我坐 下。這就是同理心。 所謂「用同理心回話」有幾個步驟,第一個是 將心比心的去聽他的心情,然後更進一步向他說出

142


來:「你是不是覺得如何如何吧!」對方聽到了 沒?若聽到了,他會點頭或說「對」,這就表示我 們在這個特殊狀況是個好聽眾,對方就願意跟我說 更多,以後有事情他也會跟我談,因為我很明白他 的心。 我們用同理心,主要是聽到他的心情,而不是 只聽到他講的話而已,這中間有很大的區別。譬如 孩子對你說:「老師好壞!我又沒怎麼樣,他就 當眾罰我站,還不准我在下課時間離開。好可惡 喔!」假如我們站在孩子的立場,來同理他的感 受,當時的他會是什麼心情?生氣、不滿、憤怒、 委屈、老師不了解他…等等,我們若用同理心來聽 話,就不會用前面說的那十二種溝通障礙的方式去 回應他,而會回他說:「你一定覺得很生氣,對不 對?」剛才我說過,若用那十二種溝通障礙的方式 回話,一旦關了溝通之門,對方就不願再講了。我 們來假設一種,你們現在扮演孩子,我當媽媽,你 們跟我講被老師當眾罰站的事,我同理完,然後 說:「你一定覺得很委屈喔?而且當眾被罰站很沒

143


面子,對不對?」你們會說:「對呀,恨死了。」 我若接著問:「那,老師為什麼罰你呢?」各位想 想看,這時孩子願不願意說?願意!因為他知道媽 媽懂他,他的心情就被媽媽安撫到了。假如我們 不這麼做,沒先聽他的心情,只是聽到他說老師罰 他,就馬上針對這句話做回應,說:「一定你犯錯, 要不然老師怎麼罰你,不罰別人?」我們回應的話 為什麼成了溝通障礙?因為我們只針對他說的那句 話、那件事情,而沒有針對他的心情來回話。 我們在第二堂課談「了解、期待與管教」時, 說過「人有情緒」,因此你要他說更多,唯有先讓 他覺得有被人了解,把他的情緒安撫下來,他才可 能接著說更多的事情。透過他願意說更多,我們也 才有可能導正他的錯誤,分析一些我們看到的立場 給他聽。但是,非常遺憾的,中國社會的大人回應 出來的,通常都只有針對他說的事情,因為我們急 著替他解決問題,所以總是說:「以後你不要在班 上惹老師生氣就不會罰你了。」對不對?我們當然 要分析道理給他聽,這是可以的,因為我們要導正

144


他;但是,我期待大家把次序改過來,在回應事情 之前,先用同理心安撫他那憤怒的情緒與心情,也 就是說要「先安撫心情,再處理事情。」人需要被 安撫,特別他有特殊狀況時,更需要安撫他,他才 願意說得更多。假如我們急著回他表面上說的那些 事情,對他說道理,甚至於罵他,因為他的情緒高 漲,一直處在不高興的狀態,豈不是火上加油了? 所以接下去當然是溝通不良。 因此我期待,今天我們來上這一堂課:「尋聲 救苦是觀音」,期待大家都真的做觀世音菩薩, 用心去聽心,不只是用耳朵。用耳朵只能聽到他說 的那件事,用心就會將心比心,聽到那句話裡層的 心情,知道孩子的確覺得滿腹的委屈或者很生氣, 並回話讓他明白「媽媽了解你的感受,你今天很生 氣,對嗎﹖」他若回答:「對!」就表示我們是一 個好聽眾。一句話會不會聽,聽得好不好,是決定 在我們回應出來的話以後,對方認為我們聽到了 沒,如果他覺得我們聽到了,就會說「對呀,倒楣 死了!」或「恨死了!」決定在對方認為我們聽的

145


對不對。因此這些情況,光憑天生的父母愛夠不 夠?不夠。光憑我們願意為孩子做牛做馬,犧牲奉 獻夠不夠?不夠。還要學習。父母親為什麼要成 長?真的,我們要陪孩子走完一段路,要陪得好, 很多東西我們都要學習。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這樣的改變,大家剛開 始會覺得不習慣,慢慢試試看,可能積極聆聽比較 不容易。沒關係,我們就先從消極聆聽開始,這個 禮拜先把嘴閉一閉,多用一點簡單的回話和肢體, 讓他覺得我們很用心在聽,練習看看。

146


補充教材

147


現在我們介紹好書和作業。 一、《如何享受親情?》裡面好多演練的例子,作 者吳就君,大洋出版社。 二、《父母效能訓練》,新雨出版社,作者是湯馬 斯戈登,裡面不只說聽這件事情,還說很多狀況。 三、《做溫暖的父母》,第一篇「用同理心跟孩子 說話」,舉了很多我跟女兒的實際例子,對照今天 我所講的,你們就很容易明白,怎麼回話、怎麼聽 話,真正聽到孩子的內心,先安撫情緒,然後要糾 正他或教他,他就很願意配合;假如情緒沒先安撫, 很難糾正他的錯誤。 四、《親子緣》,第六篇「聽聽孩子怎麼說」。 五、《陪他走一程》,第三單元「如何聽他傾訴」。

148


父母如何與孩子說話 如果有天,我們看到孩子怒氣沖沖進家門,抱 怨地說:「老師今天好可惡喔!竟然叫我面向全班 當眾罰站,下課了還不許我離開,實在太過分了。」 親愛的父母們,讓我們仔細想想:我們慣常是用以 下的那些方式來回應呢? (1) 你不高興就該抗議呀! (以命令口氣教孩子該如何做) (2) 你可不要當場發作喲 ! 成績還在老師手裡喔! (警告孩子該…否則… ) (3) 老師這樣也是為了班上嘛 ! 否則全班怎麼管 呢? (說道理 ) (4) 你可以辯駁呀!或問他為甚麼罰你。 (告訴孩子如何解決問題)

149


(5) 老師大概沒有惡意啦 ! 其實老師兇一點對學生 也是好事,你看爸爸較兇,你不是也較聽他的嗎? (說服) (6) 你還好意思生氣 ? 為什麼別人不被罰? (批評責備) (7) 奇怪了 ! 我看你一向很好嘛,怎會被罰呢? (以看似讚美的口氣來嘲諷孩子) (8) 那有什麼稀奇?被罰站是你的家常便飯呢 ! (以把孩子歸於某一類的方式來羞辱他) (9) 是 不 是 老 師 上 課 你 不 聽? 吵 到 別 人 把 他 惹 火 了… (替孩子分析動機原因) (10) 好了不要難過了,這麼差勁的老師不要理他。 (安慰) (11) 哪個老師?在哪節課?為什麼? 150


(想為孩子解決問題而提出各種疑問) (12) 算了!算了!一回家就掃興,先吃飯談點高興 的事吧 ! (轉移話題) 以上幾種是我們常用的,卻往往阻礙談話的不 良方式,稱為「溝通障礙」,即如我們誤以為最有 用的「安慰」 ( 如「好了 ! 不要哭了 !」「考壞就 算了,不要傷心了」) 孩子也會覺得聽話當時的父 母並未了解他內心有多難受 ( 如被罰站的委屈 ), 他的情緒 ( 如對老師罰他站的不滿 ),也並沒有因 父母安慰而得到宣洩或平撫,更別說用其他如警 告、責備或羞辱等方式了,結果談話就很難再持續 下去。 父母與孩子談話時,要盡量避免用這些溝通障 礙去回應,若進一步就能講究一些技巧,則親子間 要順暢地常常有說不完的話,就不是難事了。 ( 原刊於台灣時報 81.1.25 父母看招專欄 ) 151


作業題

152


接下來希望大家練習寫三個問題,分別由三個 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父母親說的三句話,你把這些 話抄起來。 第一句話是一個幼稚園的孩子,看著桌上打翻 的牛奶,一直說:「我不是故意的啦!」我們如果 養過小小的孩子,大概都能了解這種狀況。 第二題,一個小學的孩子看著作業,一直說: 「我不會寫了,好討厭,我不要寫了!」。 第三是個國中的小孩子對媽媽說:「我的同學 張小櫻,她媽媽好過分喔!昨天又拆了我給她的 信。」在座有沒有部份是青少年的父母?請問我們 有沒有扮過張小櫻的媽媽這種角色?很多媽媽為了 要了解孩子在外面交友的狀況,會搜孩子的書包、 拆他的信。張小櫻的媽媽就是這種媽媽的典型,這 種媽媽通常在家裡的溝通和親子關係不太好,因為 方法用錯了。我們要了解小孩子的心意是對的,可 是用的方法若錯誤,就會造成親子間很多衝突,孩

153


子一點也不能了解我們對他交友的關懷,變成我們 把他當作賊。我很惋惜的是,父母往往不覺知自己 的方法錯誤,以為一片好意怎麼會弄成那種局面。 這三題請大家都寫兩個答案:第一個答案是, 如果你是父親或母親,聽了這句話以後,你先用同 理心想,覺得他是什麼心情?第二個,用同理心想 了他的心情以後,你會怎麼回話﹖ 只要你們回答出來的,站在一個孩子的立場, 聽起來會覺得心情很好,這樣的答案就是好的;如 果聽起來感覺不好,這個答案就請重寫。下次的講 題是「如何放得下孩子?」謝謝大家!

154



社團法人高雄市尋聲父母教育協會 認識尋聲 這是由創辦人盧桂櫻老師與一群用心學習成長 的父母,於 1996 共同組成,並在高雄市社會局立 案的公益團體──「社團法人高雄市尋聲父母教育 協會」。專注於主動尋找需要關懷的聲音,希望能 協助家長成為溫暖的父母、教出貼心的子女,經營 幸福和樂的家庭。迄今已培育出數十位親職課程講 師、帶領人、專線輔導員與百餘位志工耕耘付出。 服務電話 (07) 330–7327 平日 上午 8:30–12:00

下午 1:00–5:00

親子專線 (07) 330–7553 大人或小孩都可以打電話來 平日 下午 1:30–4:00

教養資訊交流平台 部落格 www.wretch.cc/blog/sspea 臉書 www.facebook.com/sspea 電子信箱 sspea.ss@msa.hinet.net

156


課程 每年 3–6、9–12 月開課 對象:關心親職、品德教育或開發覺性的父母及一般民眾

〈如何做現代父母〉 基礎班:學習正確的親職理念及生活運用 進階班:1)親子溝通 2)看影片學親職教育 〈品德教育〉 基礎班:弟子規研習 進階班:看影片學品德教育 〈現代父母的覺性教育〉 講座:盧桂櫻老師 主講 研討班:研讀覺性的經典及探討如何在生活中運用

親子活動 不定期舉辦或為社會局承辦 對象:一般或弱勢家庭

157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愛,要如何說 尋聲救苦是觀音:如何聽到孩子的心聲 / 盧桂櫻作. -- 初版. -- 嘉義 市 : 慧深佛教基金會, 2013.03 160面 ; 15x21公分. -- (如何做現代父母) ISBN 978-986-88697-1-4(平裝) 1.親職教育 2.子女教育 528.2

102004198

<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

愛,要如何說 / 尋聲救苦是觀音 作

盧桂櫻

出 版 者

財團法人慧深佛教基金會

董 事 長

慧深法師

總 編 輯

釋法塵

尋聲父母教育協會編輯群、慧深佛教基金會編輯群

封面插畫

詹斯匡

美術設計

黃讌婷

排版協力

孫薇景

法律顧問

林維堯律師

嘉義市吳鳳南路1 6 6 巷7 1 號

連絡地址

嘉義縣中埔鄉隆興村中正路4 8 0 號

連絡電話

(05)2536851

2 0 1 3 年3 月

www.jiguangtemple.org

電子信箱

jiguang.temple@gmail.com

本書為非賣品,為尊重著作權及確保品質,請勿翻印。 歡迎助印流通: 劃撥帳號 3 1 2 9 8 6 5 6 慧深佛教基金會


好書與大家分享── 《清涼地系列》叢書 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 / 煮雲法師 佛門異記(一)至(四) / 煮雲法師 《慈光普照系列》叢書 做個得體的學佛人 / 慧深法師 《口袋書系列》叢書 解惑(一) / 慧深法師 《妙音系列》叢書 親子緣 / 盧桂櫻 陪他走一程 / 盧桂櫻 愛的盲點 / 盧桂櫻 現代父母的省思 / 盧桂櫻 從惜生護生談養生 / 道音法師 吃出健康美麗 / 楊濟鴻醫師


《現代父母覺了沒?》叢書 現代父母覺了沒?(一) / 盧桂櫻 《如何做現代父母系列》叢書 做稱職的現代父母 / 盧桂櫻 瞭解期待與管教 / 盧桂櫻

最新出版消息 寂光寺網站 http://www.jiguangtemple.org

電子書 issuu 線上閱讀 http://issuu.com/jiguang

請書地點 寂光寺 嘉義縣中埔鄉隆興村中正路 480 號

詢問電話 05-2536851 05-2536546 隨喜助印,讓好書繼續流通 劃撥帳號 31298656 慧深佛教基金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