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测绘总结 周伊幸

Page 1

耱愤致橥嵌樯 周伊幸

剢 傈 火车晚点,七点半才到天津南站,赶到学校时动员大会已近尾声,听各位老师总结陈词,眼前是巨大的航拍地图,对 行程充满期待。会后在住处读了测绘本的介绍部分,以及其他同学的笔记和图纸。

剢 傈 六点半从系馆门口出发,途中大家听老师讲历史地理知识,并在到达蔚县前路过参观了新城开善寺。在这里老师讲解 了斗拱作为高级建筑的形象特征,对立面构图的作用,像是占立面高度份额、以及柱头和补间铺作的强弱对比。很显 然,这些术语不是静止的知识点,而是用来表达设计思考。想到经典的西方建筑史往往以构件比例论设计成败,中建 史好像也是这样……老师还谈到柱子的修补替换问题,通过柱础上铺的铜钱推断修建年代的方法,以及建筑角部那些 榫卯结构,经过相互结合和相互破坏,起结构作用的部分已经非常少了……后来渐渐的明白,此行要参观多个辽代木 构建筑,空间、构造与形式上的特征将会反复出现,老师不仅作横向和纵向比较,还会解释其中的原因。

除了老师的讲解的内容,被墙体切出的斜角也很引人注目。虽然在书上很常见,但是现场看到如此巨大的斜角还是受 到强烈震撼。和精细、肌理丰富的木作对比,这些红色的墙体光滑平整,棱角分明,仿佛AutoCAD里面chamfer命令做 出来的,而且在阳光下有轴测感。这样做,横向的斜角应该出于功能要求,解决排水,而竖向斜角大约是设计问题, 作为砌体和木作之间尺度上的过渡,除了木柱通过斜角暴露在外的结构表现,还有门窗洞口向中线缩进的墙厚,简直 就是reveal(既作名词也作动词)的插图。

释迦寺是到达蔚县后第一处参观,在这里看到了当地建筑的一个motif──出第一跳 前的小斗拱和簪形横拱。还有“脊 如高山,檐如平川”的屋顶曲线(之后在水涧子看到砖砌的烟囱上顶着两片组成人字形的瓦片,居然是同形同构), 但是这里建筑老师讲解的重点是前后大殿通过在硬山屋顶一侧加歇山披檐与正殿取得形式对称的布局-构造策略,配置 手法与欧洲城市通过增加拱廊和改造立面,整理建筑群体和空间关系的手法如出一辙,非常古典和学院。进入正殿发 现天花精美完整,老师据此推测出相应的室内布局。另外,后殿在空间和结构上的错位,也是很经典的气候封闭和结 构完形不重合的例子。


和开善寺一样,这里各种构件的出头应该也是本地的特点了。有趣的是屋檐在角部起翘下的两根檐椽的出头,若不起 翘便没有出头空间,而对出头的坚持又像是在督促屋檐必须起翘,两件事互为因果,无法拆成两个动作(少见多 怪)。在台基部分,甚至连砖的镶边都要在肌理之内出头。出头的原因应该是容差,一种把制作的便利性变成形式的 古老智慧,但是追求精确对位而反复演算和打磨的执着一样也是值得欣赏的。

从释迦寺的背后看,砖墙的高度很微妙,不是卡在斗拱和柱之间,而是让每一棵柱都冒了点头,就像衣服穿的比较 低,故意把精彩的部位(交接关系)露出来。因为是礼仪性的建筑,可能不追求保温和气密,檐下饰带(斗拱和拱眼 壁 )一整条暴露在屋顶和墙壁之间,像是两件厚重的零件之间轻盈的铰接点。木和砖石交接本身并不干净利落,这样 退一步就更显得意义非凡,Bienefeld看到估计要嫉妒了。

后来去了南安寺塔,因为掉队和迷路错过了讲解……晚上因为不懂安排的原则,和巡视组一起回到小五台宾馆,错过 了老师和助教们的分工讨论,都很可惜。

剢 傈 去水西村,没有老师讲解地参观了一个上午。虽然都说华北的建筑没有山西精致,但这里的构造做法也算讲究了,即 使在晚近的民居,烟囱,气窗,花窗的砖砌法都有板有眼,没有随便糊弄的。大队人马从公路边经过煤场、被坝截留 的河道、以及正在硬地化的道路到了村里,按照顺序参观了中堡的戏台、南门-文昌阁、北门-三观庙、以及北门外的 关帝庙,后又随老师到更远处、只有台地遗址和松树的龙王庙,大家合影。其间发现出北门外回望夯土堡墙和门楼的 景象十分壮美,作速写留念。

在各种庙里都有或完整或残破的壁画留存。正对的壁画通常和墙体一起从额枋下开始,山墙上则是一整面。这些壁画 逼真地再现了墙体以内的梁架体系,并用这些构件划分画面中的几个故事空间,或者说,是把故事填到这些构件之 间。因为绘画手法和时空组织都比较平面,不会让人觉得壁画内容和观看者在同一个空间,而是墙上开了很多对话框 的感觉。

下午分组和分小组,被丁老师安排在华工的肖旻老师组,测绘中堡北门外的关帝庙,听老师介绍了观察要点后,又和 张开、红烨分在一小组,测绘厢房以及总平面。 晚上小组开会,大家才知道测绘关帝庙并非重点,而是明天的大规模穷尽式调查,11位同学分四组,三组地毯式调研 院落,一组调研堡墙。肖老师的方法严谨而细致,从小到大,从实到虚,具体到工作方法和规范,这正是自己欠缺且 急需的,于是详细记录了各种工作要点。其间觉得,听肖老师的任务布置也很陶醉,尤其是“工作时不思考不欣 赏”一句,简直具有审美价值。这和“用图去思考”完全是两种工作状态,意味着人像机器一样工作,一旦有了感 情,就损害了机制的运行。但是能像机器一样,被制度预定了品质是无比幸福的;而有底气说这句话的,必须是经过 缜密思考规定了制度的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

丁老师组晚上并没有开会,冯老师组开得较晚但时间更长,估计是有小灶边吃边谈更尽兴。因为帮丁老师贴地图,所 以没有旁听冯老师的会,从丁老师和王颐真那里了解到各种专业的地图网站和地理信息处理软件,见了很多世面。晚 上坐三轮出租车回小五台。

剢 傈 先参观了城北玉皇阁,建筑气势恢宏,尤其是背立面上由于加了一圈披檐,两套梁柱体系叠加美如画。只可惜看不够 就要离开,从这时起跟同学们一起测绘,不参加巡视组的游览。


去水西村的路果然换了前一天讨论的那一条,坝的一边是疏林草地,另一边是满满的池塘,路上丁老师令同学测行道 树间距,画道路断面,让大家注意路边的水泥砖铺砌的沟渠,听他“反自然建设”和“农业是对土地的精致化的整 理”的言论,不明觉厉,后来才明白那一盘棋这时已经开始了。到了堡内,仍和红烨张开一组,地毯中堡北段的28间 院落,张开绘总图,红烨做笔记。剩下拍照,本以为很容易,却充分地体会到规范和制度的难处。为了不思考,特地 制定了门楼、格局、正房、厢房、以及各种细部的拍摄顺序,好不容易克服了每间院子布局不同和残破毁坏造成的困 难,却不能克服人为的障碍。如果队友出镜了,就得等、或者叫他们闪开,但更多情况下为了效率不得不打乱顺序, 结果必须得想还有什么没拍,令人非常头痛。但更无解的是天气炎热,太阳炙烤,对抗着对角度和构图的精益求精。 上午用自己的Infobar手机,无奈电量多半转化为热量,到中午就耗尽了。下午用张开的平板,反光如同镜面,对取景 已基本弃疗。后来听说晚上要汇报,雪上加霜,大家作为(不合格的)机器,仅仅收集到信息,没有处理,没有反 馈,甚至也没有像孔锐建筑师那样欣赏到“荒院青草”的浪漫景色,因为必须硬着头皮走进这些深邃的草丛里,即便 没有路、以及不知道会踩到什么。

晚上汇报前,本来觉得按照组内的计划,还需要各小组信息汇总和整理,可是做这些已经没有时间,所以并没有实质 性的内容可以汇报,偏偏又是第一组要讲(typical)。不过张开还是介绍了工作安排和一些最基本的发现,好像面面 俱到,但又感觉什么也没说,不禁为他的技能点赞。但是看到丁老师组和冯老师组的汇报,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们是 坐时间机器回去准备的吗?为什么工作量像是一个星期的呢。丁老师组讲了一整条线的故事,整个遵循着“从自然到 人”的思路,而冯老师组是一个面,触角既多且长,观察和解析相当犀利,果然小灶没有白开。不过想了想,大该明 白了这样的工作具体要怎么操作,不得不感叹两位老师的经(老)验(奸)丰(巨)富(猾)。冯老师前一天晚上详 细交待了要踩的点和思考的方向,以耐心和热情作为fool proof;而丁老师甚至什么也不说,直接做出来给大家看(想 到早上的道路断面一出,以及后来的“其他组的同学你们可以走了”),真人实地PPT,信息输入和导出不用格式转 换……

开完会后,旁听丁老师召集几个同学训话,分析汇报得失,之后又旁观明天要在中堡戏台上演的《李娃传》排练到十 一点半,坐出租车回。

剢 傈 在暖泉镇参观。先去老君观,看到很厉害的壁画,在三清殿内用云分割架构的八十一化身,在财神庙里用轴测的楼阁 画出的故事板,空间敞开面两两相对,整体上形成起伏的效果。最厉害的还是财神庙里正面壁画的构图,两道屏风蜿 蜒在人物身后,巧妙地绕过撞在墙上的两根梁,原本只是making shift,形态却因此特别地灵动有趣。后来老师在影壁 处说了很多关于太极和八卦的事情,听得云里雾里,后来发现负责测绘组在水西村文昌阁里也会遇到八卦图,才感慨 老师埋线够深。接着去华严寺,这时因为有了开善寺和释迦寺的铺垫,老师已经要求大家辨识当地建筑特征和外来风 尚了,此时出现的金句是“唯一性,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追求,但在当时却是不可避免的”,无疑是给那些但凡看到古 建筑都觉得长得差不多的门外汉(比如在下)当头一棒。所有这些建筑,由于工匠技艺的传承一定带有地方特征,而 根据自身定位又需要沿袭当时官方的或者时尚的做法,可以现实主义,也可以古典主义,这样看来,即使不论后世的


维修改造,情况也足够复杂了。之后参观堡寨,老师特别说到门楼中的栅栏是蔚县特有,其他只在曲阜孔庙和韩国汉 城有实例。回想昨日村里地毯门楼时,相同的栅栏比比皆是,当时只觉得古意盎然,根本想不到竟如此稀罕,只觉得 天大的资源真是完爆。

下午回到中堡戏台,观看《李娃传》,又觉得丁老师的“花式教学”简直了,有这样高端冷艳的剧目,怎样演出来都 不会难看,更何况导演和演员们都十分有才。

之后组员在关帝庙集合,这时肖老师和冯老师已离开,王颐真 分配了第二轮任务,大概就是“关于水西村的一切”, 她和红烨都非常想测(爬)西小堡的真武庙,张开也有兴趣,结果大家仍然在一个小组。早有耳闻鲁安东老师在第一 天的最后登上了真武庙,而且严重破坏了土坡,让后人举步维艰。本想拼一把,但是上到一半,发现土坡不堪荷载, 就自觉地放弃了,最后只有王颐真和红烨两人登上,负责测量数据,拍摄照片,其余负责绘制测稿,记录周边情况。

晚上的讨论见大家工作都有进展,访谈组甚至问出了一些政治斗争和私人恩怨,听得非常开心。轮到真武庙组时,大 家讨论了在基地纪录的现状,以及为了复原周边环境还需要调查的各种问题,例如西小堡的特殊地形对它的布局和真 武庙的空间序列的影响,原先两边的院子是什么作用(大阶梯让这两个院子缺少私密性),以及流线和开门的情况。 于是设定了实地侦察,参观比较东堡真武庙,以及访谈等几个工作方向,顿时觉得自信满满,前途光明。

今晚因为冯肖两位老师离开,被丁老师要求搬到六街宾馆,不用再打车回去了。

剢 傈 参观金河寺。都说这里风景优美,去到之后才发现这样的优美其实是有用途的,通往寺院的路以及寺庙本身,都夹在 两山之间,岩石、溪水和栈道共同构成绵延的朝圣之路,奇妙之处在于,山崖和崎岖的栈道近人尺度,让人不得不看 着身边和脚下,而经过了这段路,又到一片开阔地带,会发现终点和起点望出去的景色几乎一模一样。跋山涉水到达 以后,大家坐在台阶上听丁老师说寺院在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两部巨著,以及生活在这里的高僧事迹。了解了佛 教在辽代并不功利、而是学术的,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重要的寺院要建在地形如此险峻的山岭中,并且依然兴盛了数 百年。之后大家到寺院之后观察辽代遗址,在青砖石块的残垣间,巨大的柱础构成的网格依稀可变,这就是寺院始建 时气势恢宏的印证。老师通过柱础的尺寸和间距推导出柱子的尺寸,进而想象整座建筑的形制,可能是楼阁而非大 殿。而后世所建庙宇竟能在柱网之间安身,将遗留的巨石都安排在一侧或室外,这也是一种严密的规划思考。之后登 上塔林现存最高处俯瞰金河寺,修长的院落布局绵延在绿谷之中尤其壮观。


午饭后在返程时顺道爬上代王城墙遗址,眺望整个平原地区,远处的太行山、飞狐口、近处的蔚县盆地、城壕、巨大 的古代宫殿基址,以及另一边的水西村堡墙城门楼尽收眼底。之后因为时间已不早,就没有去村里测绘而直接回宾馆 了。

晚饭后,老师请宾馆老板(前木匠师傅)摆出他的工具组,并附上名称标签供大家学习。尽管琳琅满目,但据说只是 当年使用的一小部分。记有钻、刨、凿、锯、铲、锤、冲、锉、尺规几大类,多为师傅手制,但精致耐用,构思巧 妙。看到标准水平尺时,师傅介绍了两种土法水平仪的原理,一为铁锅盛水法,一为U型管法,都利用三点共面的方 法校准第四点位置,让人不得不佩服工匠的bricolage精神。

剢 傈 早上突然得知红烨被安排去测绘董举人院了,除去王颐真,真武庙组只剩两人。于是一早便匆匆赶到西小堡真武庙, 记录之前忽略的各种情况,例如磨盘位置,堡墙和院墙的砌筑方法,砖的尺寸,以及原有院落布局的蛛丝马迹,虽然 记录了很多,却难以推进,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也都没有定论。好在王颐真从东堡一位老人处领了钥匙,可以去参观 东堡的一系列公共建筑,包括同样地位的真武庙。从这里可以参考堡墙和高台的位置关系,高台包砖的方式,以及门 楼-院落-阶梯-门楼-高台庙宇的空间序列。在和王颐真讨论的是后了解到有一位之前住在西小堡真武庙阶梯一侧的老人 可以访问,中午一点在村广场树下也许能够遇见,大家都很激动。中午和张开在西小堡南侧河床的疏林草地上吃饭聊 天,到了一点钟立刻赶去广场,虽然没有见到王颐真说的这位,但是经由小卖部店主介绍,知道了另一位住在西小堡 的老人,并且店主好心骑着自行车把他找来。结果,这位老人(郭珍)不仅乐于接受采访,而且带领着去西小堡走了 一遍。之前不解的诸多问题都得到答案,甚至知道了更多堡寨的原貌,包括观音庙,文昌阁和关帝庙。尤其是跟着老 人进了他曾经住过的院落时,讲到几间正房厢房的兴衰变迁,兄弟往事,眼看如今墙倒屋塌,杂草丛生,不禁让人唏 嘘。期间幸好有陈轲同学翻译,才借助关键词了解老人讲述,张开全程录音,共87分钟。而老人在测绘本上手绘的 diagram,表达了从堡门到真武庙的完整流线以及周边的环境,信息紧凑集中,无比切题。后又得知王颐真介绍的老人 (祁旺)也来了,便匆匆赶去中堡南门下采访,这时已有潦草的总平面图可以参考,便和老人一同完成了这张图的绘 制,老人用铅笔在房子的轮廓内写上了他们的名字,也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写上了自己的名字。根据两位老人的共同描 述,许多信息都得到双重印证,真武庙以至西小堡的总平面也得到一一复原,收获颇丰。

这天中午被老师得知测绘真武庙一事,被问有否登上门楼,好像明白了张开为什么完全没动心思上去,原来这些文物 看一次就是破坏一次,自然需要由更专业的眼睛去看,庆幸自己半途放弃。于是之后,在老师面前痛批那些不测绘还 爬上去的同学的罪行也是不遗余力。

晚上听说第二天要回报,便和张开在旅馆房间整理照片,商量汇报的内容。因为没有电脑,所以决定使用网盘编辑图 片顺序这种最基本和时尚的汇报方式。

剢 傈


再回现场补充数据,绘制复原图,准备晚上的讲座。原本以为对于这个残破的庙,天价扫描仪和无人机就不会来了, 所以想尽办法推测标高。但是到了傍晚,两者居然都说要来,于是不惜等到最后也要观摩高科技设备的操作和工作流 程。晚上坐测绘公司老板车回县城,到城门处道路拥堵,老板选择走小路去宾馆,而不是大家每天走的中轴线大道, 沿途一直感觉到古老的城市路网和机动车的格格不入。

晚上其实没有报告,这一点下午在小卖部就从老师口中知道了,于是不得不赞叹老师手段高超,也暗暗同情同学们高 效背后的辛酸。临睡前划微信看到大爆炸的消息。

剢 傈 返程途中参观涞源阁院寺,心想重中之重终于来了。果然从环境到建筑、再到细部,无一不精彩绝伦。老师讲了九 点、或是十一点,但最主要的是正立面的门窗,完全是宗教世界观与建筑设计的碰撞。作为他将在《建筑师》上发文 的teaser。具体内容铭记在心,之后一定要下载这篇文章来读。这样的tell-the-tale detail,在中建史课上真是第一次听 到。想到Caruso为John Soane博物馆设计的室内和家具,以及他在苏黎世St Gallen Cathedral设计的圣坛,如果是相似的 研究和思考过程,那么一定是相当理想的和甲方的合作状态。但是即使没有这样品位高雅的业主,设计的乐趣还是可 以在阅读历史建筑中得到的。

下午参观清西陵,老师说明清建筑已经衰落,但是泰陵在场地策略上还是出类拔萃的。果然在几个重要观测点,上桥 之前的“过白”、桥上的五门框五景、大红门洞中的大碑楼、龙凤门到建筑群之间的起坡,设计手法和视觉效果都感 人至深。建筑台基使用的石料巨大,构造方法也非常对得起这些珍贵的材料,呈现的尺寸、放置的位置、交接对缝都 一丝不苟,尤其是谥号碑亭的腰身上的石头“腰带”,精致可爱,好像历史课上从没有讲过,之后一定要把这个问题 弄清楚。

约六点二十分抵达系馆,晚上与四位同学如约在咖啡馆开会。

剢 傈 一早去北京,晚上动车卧铺返沪,是为此次测绘之行。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