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雙月刊》第四期 2019/02

Page 1

04

期 自由索取

nadketan no vazey do pongso

傳統專題 icicirawat no tao

燒製貝灰文化 icicirawat no manmek 生態環境議題 cinasasowdan na do pongso

蘭嶼樹杞介紹 paiin do takey 特別企劃 macitarek a vazey

蘭嶼老師聊聊天 maciwalam do mangnanao do pongso 大家一起學族語 macinanao ta do ciriciring no tao

冬季的蘭嶼日常 vazey do amyan 蘭嶼人有話要說 ya amyan so ipanci no tao

蘭嶼文化變遷

icicirawat da no katatapilan no tao do poongso

2 0 1 9 / 0 2


蘭恩近期事蹟

11

6

9

1

3

蘭恩幼兒園 娃娃車募資專案上線

7

《蘭嶼雙月刊》 第三期發刊

28

為鍾家駿集氣! 《只有大海知道》 電影放映會 & 小音樂演出

蘭恩 C 站服務據點 長照家族日

沉浸式族語教學 親子共學:煙燻豬肉

12

16

換「 蘭 」 一 新, 重新開機-南華 大學募資計畫開 跑

沉浸式族語教學 親子共學:串珠

18 文化園區 聖誕樹點燈

蘭 恩 傳 媒家族

蘭恩文教基金會的媒體家族有《蘭嶼雙月刊》(前身為《蘭嶼雙週刊》)、 蘭嶼廣播電台、蘭恩傳媒網。 1985 年,《蘭嶼雙週刊》開始記錄這座島嶼,累積了三十多年蘭嶼影像和文 字紀錄,在沉潛了近兩年後,2016 年重新復刊,以更多元深入的視角傳遞地 方大小訊息。 1996 年,第一台手提播送機器被帶進蘭嶼,蘭嶼廣播電台正式啟用,用族語、 文化性節目保留蘭嶼傳統,並將地方訊息、生活知識等無時差帶給島上鄉親 及在大島工作的族人。 《蘭嶼雙週刊》於 2018 年 5 月全新改版《蘭嶼雙月刊》,著重深度報導文化、 環境議題及當地產業等資訊,而蘭嶼生活大小事,將於臉書粉絲頁持續為大 家追蹤分享。 未來,蘭恩傳媒將會拓展數位、影音平台。島上的珍貴歷史、文化、生態及 新聞,將以活潑的多媒體形式永久保存,突破時空限制,讓更多人看見蘭嶼 自然人文之美。

22 聖誕節親子遊戲 暨感恩愛宴


發 刊言

4

傳統專題 icicirawat no tao

燒製貝灰文化 icicirawat no manmek

還是國小的年紀,在涼亭,這個場景 總是會溫暖的把我叫醒。雞叫聲才剛 停止,聲音是祖父母切開檳榔後,再 將用小盒子裝的石灰灑入的聲音。這

12

生態環境議題 cinasasowdan na do pongso

蘭嶼樹杞介紹 paiin do takey

個生活景象,是蘭嶼早期的聲音。相 較於台灣的加工石灰,蘭嶼的天然石 灰故事真的很豐沛。

16

特別企劃 macitarek a vazey

蘭嶼老師聊聊天 maciwalam do mangnanao do pongso

石灰怎麼製作?有哪些文化祭儀?要 如何永續石灰文化?本期內容,有很 多細緻的報導。當然,不是只有這段 精彩的內容。我們還精心策劃與蘭嶼

22

大家一起學族語 macinanao ta do ciriciring no tao

冬季的蘭嶼日常 vazey do amyan

老師們的對話,一起分享他們的教學 故事。還有蘭嶼寧靜的冬天是什麼氣 氛?許多的蘭嶼故事,這一期你一定 要看。

24

蘭嶼人有話要說 ya amyan so ipanci no tao

蘭嶼文化變遷 icicirawat da no katatapilan no tao do poongso

─ 瑪拉歐斯

每 期 僅 發 行 200 本 放 置 於 蘭 嶼 在 地 商 家, 供 民眾自由取閱。台灣大島部分書店開放定點

2019 / 02

閱讀,歡迎前往翻閱。 台北:青鳥 Bleu&Book、無論如河 台中:新手書店 高雄:三餘書店 TaKaoBooks 台東:晃晃二手書店

發 行 人|林 茂 安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蘭嶼廣播電台

總 編 輯|瑪拉歐斯 Si Maraos

電 話 | 089- 732073

責任編輯| 羅 秀 芸

址| 95241 臺 東 縣 蘭 嶼 鄉 紅 頭 村 漁 人 147 號

採訪編輯、美術設計 | 陳 郁 涵

箱| l a n a n . me di a @ gma i l . c o m

企 劃|李 怡 珊

站 | w w w : / / l a n a n . o r g. t w

臉 書 專 頁 | h t t p s : / / w w w . f a c e b o o k . c o m/ L a n A n Me di a /

影 | 李志煌、 陳 郁 涵

母語顧問| 謝永泉 S y am an M ach i n an ao

印 刷 廠 商| 漢曜彩色印刷廣場股份有限公司


4

傳統專題 icicirawat no tao

燒製貝灰文化

icicirawat no manmek

採訪撰文|陳郁涵

生態顧問 / 黃福來 採訪撰文 / 陳郁涵


5

傳說在椰油部落有位小女孩,在玩樂時扮演一位勤奮的媽媽,替家 人準備豐盛食物,自己搭建了一座爐灶,將車磲貝當成容器,用柴 火放置爐灶下起火,慢慢的車磲貝燒成灰燼。老人經過看見時,發 現小女孩的車磲貝燒成灰,於是將白色貝灰帶回家中,剖開檳榔、 切上一片老藤,將已燒成灰的車磲貝白粉灑入,開始咀嚼,老人吐 出呈鮮紅色的檳榔汁,但身體漸漸感到溫暖。故事傳開,部落的男 性便開始燒製貝灰、如此食用。


6

燒 製 貝 灰 文 化 m anm e k

貝灰於達悟夜曆 kaneman 月份製作,此月是不好的月份,有毀滅之意。當月不舉行任何 儀式,僅燒製貝灰,並在傳統日常生活中拿來廣泛運用。 燒製貝灰過程繁複且耗時,家家戶戶的男性至部落指定地點燒製,該文化曾歷經 40 年的 斷層,後由台東縣蘭嶼鄉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主導,由耆老口述實作而再度復振。 貝灰於飛魚終食祭結束後燒製,限於 kaneman 月份,如超過月份就不能燒製貝灰。製作 當日必須是晴天,如遇天氣不佳則改日。只有男性才能參與,傳統中女性不能參與及觀 看,因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來源,貝灰有滅亡之意。達悟人對於惡靈避之唯恐不及,因此 燒製貝灰時,周圍會插蘆葦驅趕惡靈,一旁則需綁上山棕協助擋風。 預先收集的車磲貝及大岩螺,需將外觀清洗乾淨。燒製時第一層鋪上木頭,貝類依序跟 著木頭堆疊起,最後將木頭排滿外圍及上層,準備火源於中上層將木頭點燃,約莫兩個 小時的燒製時間,木頭化成灰燼,仍可清楚看見貝殼完整模樣。燒好的車磲貝及大岩螺 使用竹夾夾起,浸至裝著海水的容器迅速過水,再放入陶甕裡立即蓋上鍋蓋,有人也會 喜歡放入幾片咬人狗的嫩葉或是姑婆芋的果實,切成小塊放進甕裡增加辣味。再用文珠 蘭莖包裹陶甕,用藤繩綑綁起,持續讓貝灰至陶甕中保溫,燒好的貝於陶甕內溶解碎裂 成灰。現場須試吃檳榔,加入老藤、確認今年燒製貝灰的好壞,吐出來的汁液呈鮮紅色, 顏色越深表示越成功。

*現今由於推廣文化傳承,國小、國中、高中學生皆有機會參與, 男性可協助燒製貝灰,女性則可至遠處觀看,不能操作及觸碰。 *達悟夜曆 kaneman 月份約為國曆 10 月左右。 *傳統中使用竹夾,現代鐵夾替代。 *傳統中使用陶甕,現代鐵鍋替代。


7

貝 灰 禁忌

因灰燼有毀滅的隱喻,因此有許多禁忌: ‧ 貝灰只能由男性製作,因女性是孕育生命的來源 ‧ 小孩不能靠近,須長大成家後才能燒製貝灰 ‧ 男性若妻子懷孕,也不能參加製作貝灰 ‧ 燒製貝灰現場,需保持莊嚴不能嬉鬧 ‧ 貝灰燒製完成,當日不能下芋頭田 ‧ kaneman 月份不能落成及嫁娶 ‧ 日常使用的餐具及飛魚季所使用的器皿不能觸碰到貝灰

吃檳榔文化 達悟族人傳統招待客人的方式是請對方吃檳榔。 檳榔配備有:檳榔、老藤、貝灰、小刀,將所有的配備裝進藤籃裡,檳榔一整串擺放於藤籃 內,要吃檳榔時再拔下一顆,從中間往下剖開再轉至側面,不將底部剖斷,取下一小片老藤 夾至剖開的檳榔裡,再灑上貝灰入口咀嚼。除了招待客人外,上山下海工作時也都隨身攜帶 檳榔袋。上山摘採自己種的檳榔時,會從老藤取下一段剛長出的細藤,貝灰則是裝入自製的 貝灰罐容器裡,罐子上頭挖出一個小洞,使用時,從小洞即可將石灰灑進檳榔裡頭,罐子裡 的貝灰偶爾會因受潮而堵塞洞孔。謝永泉老師回憶:「在早期沒有電燈的時代,晚上長輩們 都會在主屋吃著檳榔聊天,灑貝灰時總會用力的敲兩下地板,將堵塞洞孔在洞孔的貝灰敲 散,出現了叩叩的聲響,那是我小時候很懷念的回憶」。 吃檳榔有禦寒功能,冬季時,吃 檳榔能讓身體暖活,另外也有除臭功用,吃完魚後,可吃檳榔去除魚腥味。

將貝灰及老藤放入檳榔裡

檳榔配備:左起貝灰罐、檳榔、老藤、小刀


8

燒 製 貝 灰 預 先 準備所需素材 ‧ 車磲貝、大岩螺 車磲貝又稱五爪貝藏於深海,男性潛水至海 中找尋附著於珊瑚旁的車磲貝,使用長約 30 公分寬約 1 公分細長鐵棍插入打開中的車磲 貝,車磲貝立即反應遭受攻擊會將雙貝闔上 將鐵棍夾住,雙手搖晃鐵棍將車磲貝連根拔 起。 (左)車磲貝 (右)大岩螺

大岩螺出沒於潮間帶,尤其是在退潮時很容 易找到,通常都由女性至岸邊找尋螃蟹時將 大岩螺一同收集。車磲貝與大岩螺預備儲存 起,等待 kaneman 月份進行燒製。

‧ 食茱萸與茄冬樹 製作貝灰的樹莖須結實堅硬且耐燒,在傳統 中最常使用的樹種為食茱萸及茄冬樹,使用 鋸刀將樹莖砍為長段,須等待約一個月以上 的時間讓木頭乾枯才能使用。

(左)食茱萸 (右)茄冬樹

‧ 文珠蘭 摘取文珠蘭的莖,將它剖開後會呈現一張張 像白紙一樣,拿來包裹悶燒至陶甕中的貝灰, 具有保溫的作用。


9

‧ 藤繩 取下藤心使用刀子刨出約一公分粗的藤繩, 文珠蘭將陶甕包裹用藤繩綑綁起繼續保溫。

蘆葦

達悟人對於惡靈避之唯恐不及,運用自然萬 物來協助驅魔,取出刀子削去末端蘆葦葉割 出平整切面,放置燒製貝灰的周圍,表示警 告意味,來防止魔鬼騷擾。

‧ 山棕 摘取可擋住燒製貝灰的高度即可,當日由風 向決定繫綁山棕的位置,主要目是協助擋風, 能讓貝灰順利燒製完成。


10

燒製貝灰流程

刷洗貝類

燒製完畢夾起

貝類與木頭堆疊

浸至容器迅速過水

火源於中上層將木頭點燃

燒製中

放入鍋中立即蓋上鍋蓋

文珠蘭莖包裹陶甕,用藤繩綑綁


11

貝灰功能

一、拼板舟的白色原料 雕刻完後的拼板舟將使用顏料塗上,傳統上使用的顏料為 : 白色、紅色、黑色。早 期的顏料由豐沛的自然資源所組成,白色來自貝灰,紅色使用紅土,黑色則是鍋底 黑炭。 二、檳榔使用的貝灰 將貝灰裝入容器裡自製貝灰罐,使用時似灑胡椒粉的動作,灑在檳榔果實上入口咀 嚼。貝灰通常都放置爐灶上方乾燥。 三、治病 傳統中,身上有傷勢出膿時,塗上貝灰很快就會痊癒。肚子不舒服,也可以塗上貝 灰並祝禱,肚子就會好多了。 四、驅逐魔鬼 如家中有人做惡夢,可將貝灰撒向家裡四周驅魔。也可以在家門上用貝灰畫上人像, 讓魔鬼不敢接近家裡,也不敢傷害人。


12

paiin do takey

cinasasowdan na do pongso

蘭嶼樹杞介紹 生態環境議題

生態顧問|黃福來 採訪撰文|陳郁涵


13


14

認識蘭嶼樹杞

蘭嶼樹杞又稱蘭嶼紫金牛、濱樹杞,達悟族稱為 paiin(巴印),台灣地區很多 公園、都市綠化都有種植,原生地在蘭嶼、綠島及恆春半島,是典型的熱帶海岸 林綠植物。 因為生長快速且茂密,在蘭嶼,達悟族人會將它種植於農地周圍,替農作物擋風。 早期沒有零嘴的年代,達悟族的孩童會將成熟黑色果實拿來食用,吃起來酸酸甜 甜的,是大自然送給蘭嶼孩童的禮物。

花 花為粉紅色下垂狀,花瓣革質,屬於繖形花 1

2

序,約每年 3、4 月滿樹開花,非常精彩。

繖形花序 / 由基點發出許多花梗組成


15

果實 蘭嶼樹杞春天開花夏天結果。果實為漿果球形, 3

外皮較薄柔軟多汁,種子一枚,萼片與果蒂相連 接。5、6 月果實由綠轉變成土黃色。7、8 月轉成 暗紫色再變成黑色,在蘭嶼的路邊、田間,很容 易看到。

4

5

葉 葉尖端鈍或圓,葉緣全緣向後反捲微微澎起,葉 革質,質地有彈性及皮革感。兩面光滑無毛,葉 面呈現光澤綠色,背面呈淡綠色霧面感。 6

整株呈現密密麻麻的橄欖綠,葉片排列的情形多 為螺旋狀,可以做為辨別的特徵。

7

莖幹 蘭嶼樹杞的莖幹可高達 5 公尺,莖幹光滑,有許 多分枝連結著葉與花果。

8 1. 花苞

5. 成熟黑色果實

2. 著花狀

6. 葉狀

3. 未成熟綠色果實

7. 葉狀與果

4. 將成熟紫紅果實

8. 莖幹


16

maciwalam do mangnanao do pongso

macitarek a vazey

蘭嶼老師聊聊天

特別企劃


17

受訪者|顏子矞、謝加水、李怡珊 採訪撰文|陳郁涵


18

蘭嶼老師聊聊天

本期特別企劃,邀請了三位蘭嶼老師,聊聊在蘭嶼教書的日常。 當初是什麼樣的機會在選擇在蘭嶼教書,又曾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分別找了在幼兒園、國小及中學任職或教學的老師;不同族群、不同年紀;初來小 島的菜鳥、深根許久的偽島民及土生土長當地文化傳承者。 幼兒園、國小、中學這三個階段,所面對的是不同年齡的孩子,但一樣都是老師, 也都在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而努力著。將三位不同身份的老師聚在一起聊聊天! 讓彼此認識,也能在學校以外的地方有互相交流的平台,透過這次的機會,希望能 搭起各學校老師之間的網絡,互相分享傳遞給彼此。 我們就先從三位老師的視角來看看他們眼中的蘭嶼與教育。 在不同階段總能找到屬於自己樣貌,一起認識來聊聊天吧!


19

謝加水 Sia pen Ka leo wa n

於蘭嶼中學擔任傳統美學木雕課程講師

祖先傳承的文化我很喜歡,並且學習記憶到頭腦 裡。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傳統文化漸漸消失, 那個時候我已經 62 幾歲了,只有少部分達悟族 人了解傳統文化其中的智慧所在,延續傳統文化 教育我是其中一人。

我從小在蘭嶼長大,歷經國民政府時代,他們試圖將我們達悟族文化消滅,但我對於長輩告 訴我的傳統文化很喜歡,將這些傳統文化記到頭腦裡。而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傳統文化漸漸 消失,那個時候我已經 62 幾歲了,只有少部分達悟族人了解傳統文化其中的智慧所在,延 續傳統文化教育我是其中一人。 記得我 62 歲的那一年,蘭嶼中學開始推廣傳統文化教育,請我去教導學生如何捏製陶土及 講解陶土與傳統文化關係,那是我第一次面對學生教學,我很願意也很開心。陸續的蘭嶼國 小也找我去教傳統歌謠搗小米之歌,既然我是個老師,就必須聽他們的聲音及腳步是否與傳 統的時候相同,傳統歌謠在達悟文化中非常重要,從小聽長輩們唱歌謠,慢慢的我也就學會 了如何唱傳統歌謠及了解歌謠文化。在日常期間持續在我的故鄉漁人部落從事傳統木雕創 作,又過了 10 年我現在 72 歲了,蘭嶼中學請我去教導小朋友木雕文化。 我差不多 5、6 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木雕,那時候沒有電燈,用著油燈蠟燭慢慢的雕刻,第 一個雕刻作品是搗小米的杵,接著還有雕刻羊及飛魚等等,這是我第一個維持生活的工作。 傳統木雕的花紋都有不同含義,每個花紋的意思都代表著傳統文化的含義,有牙齒紋、人 紋、波浪紋等等,我會告訴他們傳統的時候是怎麼雕刻,而現在又是怎麼雕刻的,當然也會 有傳統的禁忌,而這些文化智慧不是我的,是從我們祖先聽到的,一代一代的傳下來。現在 的老人家慢慢地衰弱,要接給下一代,他們不懂的地方我很樂於分享,蘭嶼的文化很深,需 要更多的青年一起學習傳承。外來文化的影響下,達悟青年對於傳統文化並不熟悉,每當我 去上課時,孩子們總是熱烈的與我問答,很想了解祖先的傳統文化,看見他們對於文化的熱 衷探索,我感到非常欣慰。 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除了到學校與學生互動教學外,我也會利用圖像、陶土作品、木雕作 品及文字記錄下來,也於我的工作室及涼臺上作畫,有鳥類魚類還有達悟族的傳統文物,就 算我不在了,期待孩子能看著我所留下的痕跡繼承達悟文化推廣的工作。另外還有與山海之 間的教育,不單單的只是出海捕魚那麼簡單,要懂得如何判斷海流,什麼魚可以吃,什麼魚 不該吃,或是在山上天氣看起來很好,但也有可能會遇到大洪水,那該怎麼保護自己,所以 我們的教育是要給他們這些智慧。


20

顏子矞 Si Ra po n ga n

於椰油國小擔任教師 等孩子來到學校就是我一天最開心的時光,不 管是在學校或是放學帶路隊,對我而言是件太 幸福的事了簡直像做夢,而這個夢裡都還沒醒, 那是一件很奢侈到會發抖的感覺。

大學時期時常到山區部落與原住民小孩接觸,陪伴課業輔導,當時發現自己擁有與小孩相處 融洽的特質,也不覺得膩。大學四年級,第一次來到蘭嶼,經過一陣子與小孩的相處後,內 心就告訴自己會再回到蘭嶼。 我印象中小時候老師上課都很無聊,大學看了許多與小孩相處的方式,開啟新視野。所以我 想引起他們的興趣,會用比較誇張的肢體動作,甚至全場飛來吸引他們。我覺得跟小孩相處 是一件很藝術的事,不斷在當中學習。 其實我本來是很嚴格的老師,早期接收的教育都是很嚴厲的方式,規則要清楚、讓小朋友習 慣守規矩,當我扮演一個嚴格老師時,開始自省這樣真的有效果嗎?一定要學別人嗎?與孩 子的相處方式只能這樣嗎?慢慢尋找定位,該嚴格的時候要嚴格,而在嚴格背後扮演一位體 貼的老師,讓孩子知道我是可靠的,但我也有我的原則。隨著年紀越大,修正越多,與孩子 相處越久,發現不是只有兇才是唯一改變的方法。我與孩子關係密切,他們休假會來找我, 我也樂得陪伴他們,在蘭嶼的孩子其實沒有什麼地方可去,都玩很危險的遊戲,有石頭就砸 石頭,在車子行駛的馬路上奔跑,我知道小孩子沒有地方去的話會亂跑,所以我把家中打造 成小孩喜歡的地方。我並不覺得我是一位很會教學的老師,但我願意陪伴,這是很發自內心 不強求的。 前陣子去紐西蘭觀摩毛利人如何教育孩子,所有教學課程都從文化為基礎,往外發展,讓你 一眼就感受到文化的力量,那種感覺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從小先了解自己的部落環境,山、 海具有什麼樣的傳統文化,當這些孩子從文化裡長出來,他們對自己是非常有自信的,而從 文化面向去設計課程,也讓孩子更認同自己,我很希望蘭嶼可以有類似的教學模式,在文化 背景下發展個人興趣,並清楚知道自己來自哪裡,穩固文化後再將觸角往外延伸、與世界接 軌。期待能由部落族人發起,而我一定會全力以赴配合。在主流的教學環境裡,只能夾縫中 求生存,在課堂上帶入文化面向,也藉著展演方式多一點力量,讓孩子了解傳統文化,並感 受文化快速流失的急迫性。 來到蘭嶼椰油國小 12 年的時間了,也與族人們有深厚的情感,maran(達悟語:叔叔)看著 我與孩子之間互動,幫我取了一個族名 Si Rapongan,達悟族語的意思是大家都很喜歡他。


21

李怡珊 Si Apza ta n

於蘭恩幼兒園擔任教師

一件簡單的事情孩子就會開心地跳起來,這 麼如此的單純快樂,我也被感染了。

我在桃園鄉下長大,媽媽是保姆,所以每天回家都有小孩可以陪伴,高中就決定要讀幼教, 開啟我的幼教生涯。爸爸以前曾在蘭嶼當兵,國小畢業時,爸爸帶著一家來到蘭嶼旅遊,那 時候對蘭嶼印象很深刻也很喜歡,等到大學畢業後自己也陸續來蘭嶼好幾次。去年在台灣的 工作剛好告一段落,先跑來蘭嶼當 2 個月的志工,待著待著就決定要留下來了。 與孩子相處時,他們總能很有自信說出自己的族名,小孩會反問我的族名,我說沒有,其中 一個孩子當下直覺反應跟我說:「老師,妳可以叫 Si Apzatan,就是上帝保護你的意思!」, 我聽到的時候很感動,但我知道在傳統中達悟命名都是長輩取的,所以跑去問了其他老師是 否可以收下這個名字,之後我就有了這個名字。剛來到蘭嶼也有些不安感,可是這個名字讓 我感到很安心。 有個畫面在我擔任志工時期印象深刻,老師鼓勵了孩子,孩子便開心的跳起來,看著孩子 如此的單純這麼容易快樂,在那瞬間我也被他的喜悅感染了,那樣的畫面深深烙印腦海中。 也有孩子在美勞區創作時,自己邊剪邊大笑出來,我也會看了很陶醉。我一直覺得我跟孩子 之間的關係很像朋友,當然要求孩子該有的紀律還是會板起臉來,但事情過我們還是可以勾 手牽手一起玩耍。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跨文化的部分是最難的,在蘭嶼,家長對小孩的照顧模式,其實跟台 灣不太一樣,那我要怎麼融入家長的習慣或是他們的需要?一方面我也會有自己的習慣跟期 待,目前都還在磨合跟觀察當中,很多時候我都是先聽,不明白就問題其他老師,盡可能的 溝通跟摸索,我也會詢問在台灣的教授或是同學們誰有相關經驗,請他們給我建議。 在蘭嶼,同事們都說我是粉紅泡泡製造機,我很多美好的幻想,光是宿舍房子的屋頂是三 角形建築,我就可以開心很久,但是現實狀況又有好多的問題存在,所以我決定清空腦袋, 重新觀察看看這裡的需要、跟孩子現在的狀態到哪裡,思考我可以怎麼做,也嘗試與東清附 幼及椰油附幼的老師交流,從當中慢慢去試,有一些方向或是資源,互相分享,我們遇到問 題都很類似,在學習上要如何融入文化,大家一起集思廣益一起交流,這是我一直很想要努 力學習的。 有時會常聽見偏鄉小孩比較弱勢,但其實偏鄉小孩有自己的特色,就像蘭嶼孩子有自己的特 質,很希望可以慢慢的發掘他們的潛能,更讓孩子自由探索。其實幼兒園是最沒有框架的舞 台,大膽自由的發展是我所樂見的。


22

大家一起學族語 macinanao ta do ciriciring no tao

冬季的蘭嶼日常 vazey do amyan

母語顧問|謝永泉 Syaman Machinanao

對話 mey sirisring

A:我要去搭飛機囉! B:什麼時候?

A:ko mavang do sikoki! B:si manngo?

A:今天下午

A:si makoyab

B:順便幫我寫補位,可以?

B:vatvatkan mo pa o ngaran ko, apyaha?

A:沒問題!

A:ikngo salit no nang!


23

No yamalangin do keylowdan am, yabo rana o ya manazang,ta yabo rana o ya mai do

pongso a ya meylingalingey, sira aro

o tao do pongso a ya mangey mamahamaha do ilaod,

no ya

mahep, am ya jimakakala so iyakan, o sikoki kano avang am ya jyatengi o ney yai, ta yamarahet o kakawan, o ya mangnanala so sikoki am, ya mey kowvowvong no vakong o naka tapitapilan no do ni vatvatkan a ngaran ya pereh rana o iyakan do pananazangan, no amyan am, icinon da, ma pakapya so vahey, meymowamowa no tao do pongso, no amyan am, ya jyacita o yameylingalingey do pongso a aro a tao, no ya teyteyka. o sinazowsow na no rako a keylowdan am, ya mamizing do kahasan, a ya romaigereg, tana cimoy, pagpag, tahhaso do tokon am, ya jyakakaroi do pongso.

當 東 北 季 風 吹 起, 店 家 陸 續 收 起 攤 車, 蘭 嶼 冬 天 的 街 道 與 夏 天 有 了 明 顯 對 比,進入所謂的淡季。不少族人會在這時候至大島(臺灣本島)稍作喘息, 因 此 晚 上 嘴 殘 想 吃 個 鹹 酥 雞, 可 能 得 環 島 碰 碰 運 氣 呢! 除 了 店 家 沒 開, 因 著 強 勁 的 東 北 季 風, 飛 機 與 船 班 變 得 不 穩 定, 有 時 填 寫 機 位 的 候 補 單 像 書 一 樣 厚, 機 場 滿 是 等 待 班 機 的 人 , 甚 至 是 商 店 的 生 鮮 貨 架 上 也 等 著 貨 船 到 來 補 滿。 而 冬 季 也 是 族 人 們 做 各 項 預 備 的 時 候, 織 布、 房 屋 修 繕、 種 植 農 作 物 等 等。 冬 天 的 蘭 嶼 沒 有 炙 熱 的 高 溫 與 充 滿 遊 客 的 熱 鬧 景 象, 有 東 北 季 風吹在樹上群葉搖動的聲響,風和雨濛濛暗暗的色調,令人著迷。


24

蘭嶼人有話要說 ya amyan so ipanci no tao

蘭嶼文化變遷

icicirawat da no katatapilan do pongso 島民投稿|施藍波安 Si Rapongan

從我個人視角來看,就是外來文化進入舊有文化當中。並沒有多少的排斥,而是漸 漸的融合在一起,就像現在蘭嶼所面對的漢文明。 蘭嶼達悟族人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在日本殖民時期,家族的長輩們都曾受過日 本教育以及學習日文,日本戰敗後,台灣由當時在台的漢人所接收,而島上達悟族 人又得接受另一個文明教育,相對來說蘭嶼也進入了另一個文明的轉變。 漢文明進入到了蘭嶼,也改變了島上許多事物。從飲食文化來看,米飯已經漸漸取 代了我們的主食地瓜芋頭,現今偶爾才會出現在餐桌上,年輕的孩子也偶爾會吃, 但對我來說只要傳統食物出現在餐桌上我就吃,沒有我就吃米飯,而現代的飲食文 化只是多了幾種選擇性,從表面上來看,蘭嶼的食衣住行只是順應著時代改變而去 做選擇。 近幾年台灣便利商店的駐進,也感受到台灣文化的便利性,食物索取簡單、生活所 需物品選購,事實上已習慣便利店的存在。那麼在蘭嶼是有必要的嗎?我覺得這只 是對物慾提昇的一種存在,在過去我可能想吃關東煮或是喝國外啤酒,心想也只能 去台灣時再說吧,但蘭嶼現在有了便利商店,我想吃喝什麼都買得到,而這也只是 一個隨著時代所擁有的附加物。


25

隨著蘭嶼觀光的興起,民宿一間一間的興建,汽機車也越來越多,每到觀光季四至 十月期間,整個島嶼都因觀光而熱絡了起來,機車就像火車頭一樣,宛如鐵道上的 公路,一圈一圈的在蘭嶼的環島公路上行駛,每個重要景點跟部落村莊都像是車站, 停了又開,開了又停,就這樣在島上行駛了半年,直到淡季火車才停止行駛。此種 觀光現象而所導致的副作用,就是島上垃圾逐年增加,環境每年都遭到不法人士或 不懂規矩的觀光客而破壞,這些都是我們族人及來到蘭嶼的遊客所要注重的課題之 一。 金錢帶給我們比以往更好的生活,卻也慢慢的遺失傳統文化,而為了不被現代文明 吞噬,島上族人也開辦達悟傳統文化課程、島嶼民族實驗教育、復振傳統技能,最 主要就是在學習自己民族將快遺失的文化,也能達到與現代文明的平衡,不讓自己 的文化在這一代遺失,是要永續傳承為目的。而從事觀光產業的族人也自主參與課 程,將珍貴的蘭嶼文化知識、脈絡與核心價值分享給前來這片島嶼的人。 每個時代在文化上都會歷經外來的影響,而達悟文化正處於現代文明之下而攀爬著, 在面臨龐大的文明體制壓力之下,我們該找的是一個立足點,再結合現代與傳統文 化等知識,尋求我們應有的權利,保護及了解自身的文化,尊重、包容著島嶼上的 人事物,不單只有從表面改變也要有心理層面的省思,在彼此的溝通理解下,才有 可能誕生出我們所要追求的理念,而其最重要的就是參與實作達悟文化,才能真實 的理解愛護我們的島嶼!蘭嶼。


26

下 期 預 告 pa z i m a n e n

‧ 傳統文化專題

‧ 大家一起學族語

‧ 生態環境議題

‧ 蘭嶼人有話要說

小米文化

旅台青年返鄉囉!

海芙蓉介紹

核廢料遷出蘭嶼

‧ 特別企劃

涼台織女的日常

如有意願受訪之島民,歡迎隨時與蘭恩傳媒網聯繫,ayoy!

如果您願意支持贊助蘭恩傳媒 蘭恩傳媒致力傳播分享蘭嶼大小事,透過在地刊物、粉絲專頁、蘭嶼廣播電台及舉辦 族語歌謠比賽與推廣表演活動,堅持文化傳承。 然而,長期人力匱乏與資源不足,仍持續需要外界一臂之力,助我們站穩腳步。

線上捐款平台

銀行或 ATM 轉帳

劃線支票

可線上選擇多元的捐款方式。 請搜尋:蘭恩基金會捐款平台

臺東縣臺東地區農會 戶名:財團法人蘭嶼廣播電台 代號:622 帳號:022821 - 0113490

抬頭:財團法人蘭嶼廣播電台

轉帳後,請來信至: lanan732073@gmail.com

掃描 QR code 進入線上捐款平台

告 知 捐 款 人 姓 名、 金 額、 帳 號 後五碼及捐助蘭恩傳媒,以便 確認收款。

請加註「禁止背書轉讓」,掛號郵 寄 至 本 會(95241 台 東 縣 蘭 嶼 鄉 紅頭村漁人 147 號)

郵政劃撥 戶名: 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劃撥帳號:06567104

為表達感謝與回饋,支持蘭恩傳媒支援戰力募集計劃, 捐款金額達 500 元以上,即可索取一本雙月刊, 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網址:https://lanan.eoffering.org.tw/?p_id=9


27

11

03 Iraraley 文化教室 / 蘆葦與達悟生活文化 08 東清部落 / 祭神、祭亡魂 meypazos 09 蘭恩 C 站服務據點 / 長照家族日 09 朗島及漁人部落 / 祭神、祭亡魂 meypazos 10 謝永泉 /《jikangai 你不要來》母語單曲創作發表會 14 居家關懷協會 / 後山健促 - 彩繪浮球活動 15 蘭嶼鄉公所 / 臺東縣議會第 19 屆議員暨臺東縣蘭嶼鄉 第 18 屆鄉長選舉候選人公辦政見發表會 16 蘭嶼高級中學 / 49 週年校慶暨運動大會 17 Iraraley 文化教室 / 淺談 kapitowan 月份的傳統神觀 24 蘭嶼鄉公所 /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 26 世界展望會 x 涼台上的織女 / 享想藍染恭坊徐季筠老師藍染教學 28 蘭嶼鄉公所 / 第 1 屆原住民族語單詞競賽

12

03 蘭恩傳媒 /《蘭嶼雙月刊》第三期發行 10 臺東大學原住民族語言臺東學習中心 / 達悟語學習初級班開課 07 蘭嶼鄉公所 / 蘭嶼文化導覽解說員培訓(12/ 7 至 12/ 17) 15 朗島社區發展協會 / 文化技藝織布工具成果展 19 天主教文化研究發展協會 / 2019 年達悟族傳統夜曆發行 22 蘭後 /《你不要忘記我!》繪本新書發表會 25 蘭嶼鄉鄉長、鄉民代表及各村村長就職典禮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