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臺中客家文化半年刊《聽 · 看臺中客》創刊號

Page 1



Discover Hakka

2020 臺中客家文化半年刊


2020

Discover Hakka

臺 中 客 家 文 化 半 年 刊

TAICHUNG Contents 找 找,

04

HAKKA

目次

聽 聽,

客家脈絡

40

44

06

文化論述

10

看 看,

專訪:大茅埔調查團

我的客家力量

東勢大橋 童年夢

20

26

撰文:劉玉蕉

活動快訊

2020下半年活動預告

解開東勢的客庄密碼

2020台灣燈會 漫遊客家庄: 聆聽 關於作品的故事

臺中客家

56

漫遊臺中

我的客家力量

專訪:陳禹霖、陳禹廷、張敏男、何佳豫 楊海茜、梁君輔、許發成

漫遊臺中

文化小旅行

16

專訪:趙子維

48 撰文:魏瑞伸

我的幸福人生

整個農場 都是我的樂園

關於《聽・看臺中客》創刊號

客家傳統祭典 新丁粄節的活動發展

我的幸福人生

專訪:謝文正

客家在臺中

主委說,

客家故事

尋找依靠的那座山 客家的「來龍去脈」

市長說,

05

C

60

聽見客家

活動集錦

用當世代的思維 持續走在音樂的路上

2020上半年活動

專訪:劉劭希


聽.看臺中客

U LT U R E

SEMIANNUAL

發 行 人 /江俊龍 編

/魏瑞伸、黃貴財、張素蓮、張

編輯統籌 /林亭君、

我 們客 的家

64

如、劉光

、葉典翰

出 版 者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在臺中

址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3 樓

話 /(04 )2228-9111

真 /(04 )2526-0735

址 / www.hakka.taichung.gov.tw

發行日期 /中華民國 109 年 6 月

從藝文中,找到客家

金鼠迎春客藝展 走進臺中在地書畫藝術的世界

劃製作 /黎歐創意有限公司 總 編 輯/ 美術總監 /王志中

66

執行編輯 /鍾

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寫一首自家 新書發表會

詩》

影 /黎歐創意有限公司

址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二段 212 號

話 /(03 )658-5879

GPN

2010900807

撰文:施懿倫

72

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03

紙 本 ISSN

27084698

電子書 ISSN

27084701

用詩歌 記錄大埔腔的風貌 本半年刊相關論述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會意見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印或轉載


04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市長說,

客家在臺中

您是世居臺中?還是移居臺中的市民? 來 自 不 同 的 族 群 ,在 在 成 就 了 大 臺 中 多 元 的 文 化 輪 廓 。身 為 臺 中 市 的 大 家 長 , 我重視文化多元的重要性,也關心每一個族群的文化發展與未來。 客家人在臺中,多年來,蘊藏著精采的人文歷史與豐富的文化地景,最特別 的,幅員廣大的臺中市,同時擁有著「山城客家」與「都會客家」兩種文化。為 了讓深厚內蘊被看見,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特別規劃了《聽·看臺中客》 半年刊,我期待可以記錄更多在地住民的生命故事、生活點滴與文化印記……當 市民朋友打開《聽·看臺中客》創刊號,也翻開了精彩的大臺中文化生活序頁。 不論是文學、音樂、藝術、語言,或是人文地景、在地產業、慶典活動…… 皆為臺中多元豐富的文化風景。除此,內容特以 QR

Code 串流新媒體影音,打造

一個跨界刊物;這是一本不但可以閱讀文字也可觀看影音的特色半年刊,以聽、 看的方式,更多元地看見臺中在地人文。 關於《聽·看臺中客》,我也期待可以更貼近市民日常,以文字記錄生活; 透過報導,留存珍貴的客家文化資產,並藉由《聽·看臺中客》來號召與連結, 將山城的美與都會客家做更緊密的結合,把客家凝聚在一起,形塑在地文化特色, 讓臺中市成為一個更為宜居的文化城市。 臺中市市長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主委說,

關於《聽·看臺中客》創刊號

臺中客家是一個特別的客家聚 落,既多元又具獨特性,多元的是: 使用的客語腔調,同時擁有四縣腔、 海陸腔、大埔腔以及少部分移居臺中 的詔安腔、饒平腔;獨特的是:臺中 是臺灣唯一的大埔腔聚落。客語腔調 的多元性與獨特性,讓我們聽見不一 樣的客家聲音。 自我接任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 員會主委,首要重視的就是如何維護 這樣的多元與獨特。山城客家至今擁 有務農的樸質樣態;都會客家則是充 分展現了移居客家的多元面貌。今年 我 以《 聽· 看 臺 中 客 》 創 刊, 深 入 在地生活與原生文化,梳理傳統的脈絡與當代對接,希望藉此凝聚文化認同。 《聽·看臺中客》以「找、看、聽」作為中心發散,並以「人、文、地、產、 景」議題作為核心,規劃四大架構,分別為:「找找,客家脈絡」、「看看, 臺中客家」、「聽聽,客家故事」及「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單元,以多面向 劃文化樣貌。除此,我也重視性別平權,特別規劃「性平專欄」,邀請作家以 文學書寫客家女性。從尋覓客家蹤影到書寫、描摹深

的客家精神。

這是一本深具在地文化特色的半年刊,除了實體發行,也要數位串流。不 但發行紙本,更推出電子書在 issuu 同步上架,並以 QR

Code 連結,讓讀者

能快速連結至臺中市客委會或其他相關網站與粉絲專頁,了解更多活動資訊、 觀看更多新媒體影音。透過《聽·看臺中客》跨媒介整合,將文字與影音緊密 串連,讓讀者細細品味臺中客家。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委

05


06

文化論述 客家傳統祭典

新丁粄節的活動發展 撰文|魏瑞伸

蘊含祈福意味的新丁粄,是臺中東勢客家最大的特色之一。(照片來源:吳國楨)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任秘書

魏瑞伸 臺中東勢客家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現為臺中市 政 府 客 家 事 務 委 員 會 主 任 秘 書 ,曾 任 臺 中 縣 政 府 民 政 局 客 家 事 務 科 科 長 、 臺中市客委會規劃推展組組長、專門委員。接手客家事務後,深

體認

對 客 家 文 化 傳 承 的 使 命 感 ,進 而 深 入 研 究 並 發 表《 客 家 民 俗 節 慶 的 蛻 變: 以臺中東勢新丁粄節為例》論文。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記憶 中的

慶典饗宴

源自

在幼時的記憶裡,庄內的迎神祭典, 是最高興的時

07

客家農村的新丁粄 有著濃厚的人情味

, 有 豐 盛 的 餐 宴, 有 分

居 各 地 的 親 友 相 約 到 來, 尤 其 庄 內 廟 庭 的戲棚下,有各式各項的零食攤販……在 這個時

,心中所關心的是口中的零食與

熱鬧的氣氛,什麼是文化?那是毫無概念 的時空。成年後,長時間在外地工作,直 到 2005 年 5 月,奉派接掌原臺中縣政府 客 家 事 務( 現 已 縣 市 合 併 升 格 為 臺 中 直 轄 市 ), 面 對 客 家 文 化 的 傳 承 與 發 揚 任 務,我隨即進入中大客家學院更深度地走 進客家文化研究,不僅僅是關乎業務所需 也是使命使然。 當時以「東勢新丁粄節」為題進行研

新丁粄與桃粄粄印上面皆 客家事務委員會)

有「壽」字。(照片來源:臺中市政府

究, 實 因 東 勢 新 丁 粄 文 化 是 中 臺 灣 最 特 殊 的 傳 統 客 家 特 色 文 化 。百 年 歷 史 的「 東

新丁粄,是客家族群了卻求子心願,

勢 新 丁 粄 」, 經 過 訪 談 多 位 耆 老 得 知,

得 子 後 向 祖 先 或 神 明 叩 謝 神 恩 的 祭 品,

從日治時期就已有辦理。

全 國 各 客 家 庄 幾 乎 都 有 這 類 的 習 俗, 主 要 原 因, 是 客 家 族 群 先 後 經 過 多 次 不 同

有一位受訪者說:

因 素 的 大 遷 徙, 輾 轉 移 居 的 地 區 絕 大 多

抗戰前就有做新丁粄敬神,中間因抗

數 都 是 山 野 叢 林, 為 了 謀 生, 必 須 披 荊

戰 八 年 停 辦, 因 為 那 時 戰 亂 沒 有 糧 食 可

斬 棘、 開 疆 拓 土, 添 丁 來 增 加 家 中 的 勞

吃。 新 丁 粄 早 先 主 辦 的 不 是 里 長, 而 是

動 力, 就 成 為 家 族 中 的 大 事。 要 得 到 新

地 方 人 士 發 起, 是 地 方 有 錢 人 組 成 經 理

生 兒, 首 先 就 必 須 為 家 族 中 長 大 成 人 的

會。 那 時 東 勢 各 里、 石 岡、 新 社 也 合 起

壯 丁 娶 媳 婦 ,媳 婦 娶 進 門 先 向 祖 宗 稟 告 ,

來 做「 慶 讚 中 元 」, 集 會 目 的 主 要 是 聚

家 中 增 添 新 人, 也 會 到 庄 頭 伯 公 廟, 向

集人群,避免番人剁頭。

伯 公 祈 求 庇 佑 新 人 諸 事 順 利 ,來 年 添 丁 。 然 而, 新 丁 會 的 組 成, 最 主 要 目 的 不 是

據訪談資料,新丁會組織的產生是受

在 求 子, 而 是 在 酬 神 還 願 與 分 享 喜 悅。

到「 慶 讚 中 元 」 集 會 人 潮 影 響, 雖 兩 者

新 丁 會 的 會 員 是 採 自 由 參 加 制 的, 參 加

不 相 關, 但 集 結 人 群 以 防 番 害, 卻 是 時

時 無 須 繳 費, 會 員 中 如 果 在 前 一 年 有 添

空 背 景 下 實 際 的 情 形, 客 家 人 因 拓 墾 跨

丁 的, 就 要 依 照 會 員 人 數, 製 作 足 夠 的

越土牛界線進入番界,與原住民的爭戰未

新 丁 粄 分 送 給 會 員, 分 享 添 丁 的 喜 悅,

曾止歇。新丁會組織,由訪談中得知是在

這是早期農業社會農村生態濃厚人情味

光復後才出現,有新丁會組織後,因要增

的 表 徵, 新 丁 會 因 為 是 自 發 性 的 組 織,

加活動趣味性,才有「

帶有聯絡維繫鄉里居民感情的功能存在。

粄」活動。


08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不同 區域的

新丁粄 不變的是分享添丁的喜悅

原臺中縣客家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勢山城地區(今東勢區、石岡區、新社區、 和平區)。早期入居山林,拓土墾荒,耕田播種,從事勞辛苦力之事,亟需勞動 力的加入,因此有求子、拜新丁的祭祀。求子儀式僅是單純地向神明求子許願, 心願應驗後,製作新丁粄敬謝神恩,求新丁、做大粄、還神願,是拜新丁、打新 丁這個活動的主要訴求,在臺灣各地客家庄多有類似這種活動,我在研究裡透過 資料的搜尋,整理如下: 一、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的「打新丁」 在獅潭新店村與永興村、和興村三個聚落,農曆十月十四日是當地「打 新丁」的日子,要參加打新丁的家庭,必須要準備新丁粄至義民廟前一同祭 拜天神。若參加打新丁則必須準備一盆新丁粄祭拜,每次打新丁的盆數皆不 一;若新丁為男性,新丁粄則為「龜粄」,粄上有龜形圖樣;若為女性,新 丁粄則為「桃粄」,參加打新丁的祭品,以「盆」為計量單位,每盆在數量 上以 22 塊「粄」為主。做粄的老闆指出,人的一生當中有生、老、病、死, 這 四 個 過 程 ,2 2 塊 新 丁 粄 ,在 這 四 個 字 的 循 環 當 中 ,正 好 落 在「 生 」與「 老 」 這兩個字當中,而新丁粄上插上青柏的樹枝,象徵枝繁葉盛。然而,參加打 新丁儀式的村民,並不會為剛剛出生的嬰兒打新丁,前來參加打新丁的年齡 不 一 ,村 民 多 認 為 ,參 加 打 新 丁 的 年 齡 大 多 在 成 年 之 後 ,始 得 參 加 打 新 丁 儀 式 , 這個地方與東勢新丁粄為前一年喜獲添丁而打新丁粄的習俗有明顯的不同。 二、屏東六根地區「拜新丁」 屏東佳冬鄉的昌隆、豐隆、佳冬、賴家、六根、萬建等六個客家村落, 在每年元宵節仍保有百年歷史的「拜新丁」傳統習俗。通常從農曆正月十二 開 始 ,客 庄 內 大 伙 即 開 始 搭 棚 架 ,為「 拜 新 丁 」做 準 備 。農 曆 正 月 十 三 晚 上 , 有熱鬧的晚會活動,各爐主在主祭者的帶領下,開始拜天公;木棚的兩旁, 會擺上主祭品(豬、羊)。隔天一早,新丁粄會放置到棚內,客庄民眾陸陸 續續到廟前參拜,直到農曆正月十六,儀式才結束。在時間上與東勢地區的 新丁粄活動時程是相同的。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三、恆春半島保力村「拜新丁」

09

五、美濃「新年福」

恆春半島唯一的客家聚落車城鄉

過 完 了 元 宵 節, 今 年 的 春 節 宣 告

保力村,雖然村內居民已經完全不會

正式結束。美濃的客家人,這幾天會

講客家話,但百年來仍以祖先習俗舉

在各村廟宇或土地公壇,舉辦「新年

辦拜新丁活動,在元宵節仍保持在三

福」祀典,祈求眾神保佑新的一年豐

山國王廟「拜新丁」的傳統。近年更

收順利。眾人在吃完了「新年福」飯

擴 大 舉 辦「 客 家 新 丁 粄 慶 元 宵 」活 動 ,

後,為新的一年重新打拚。對照農曆

希望藉由民俗活動讓村民找回客家傳

年尾的「滿年福」,春節過後元宵節

統,彰顯聚落裡的客家文化特色。

左右舉辦的祈福,美濃人稱為「新年 福 」,也 有 人 稱 之 為「 正 月 福 」或「 太

四、北屏東海豐地區「拜新丁」

平福」,更因祭祀的重要內容,而直

海豐三山國王廟一年一度的元宵

接稱其為「拜新丁」。

節拜新丁及王爺繞境活動,是北屏東 相當熱鬧的迎神賽會,海豐地區不少

綜合上述各地方對於「拜新丁」的儀

家 中 有 初 生 男 嬰 的 信 眾, 依 照 習 俗

式,在時間上會因地區風俗習慣的不同,

在元宵節當天帶往三山國王廟祭拜,

而有不同的時間點,然而在活動儀式及性

並在紅色的平安卡寫上姓名放於神桌

質上則大同小異,尤其因為喜獲添丁而與

前,等到王爺繞境時,所有男丁的平

鄰里鄉親共享喜悅的歡樂氛圍是一致的。

安卡也會跟著隊伍繞境,接受神明保

臺中東勢地區,將新丁粄文化重新定位為

祐。 入 廟 拜 新 丁 的 家 長 則 準 備 乾 草、

地方特色文化慶典活動,尤其是新丁粄文

豆 類 或 薯 條, 代 表 繞 境 隊 伍 的 糧 草,

化中的新丁會組織及新丁粄比賽(

獨特的元宵儀式在海豐地區代代相傳。

則是全臺唯一。

深度文化 連結情感

我們的 新丁粄文化節

粄)

東勢新丁粄節從傳統到現代的歷史轉變當中,在文 化層面上,仍保留純樸的敬天地、崇自然、重人倫的精 神。社群層面上則顯示出本項民俗已由個人領域走入社 群的共同參與。經濟層面上,活動在知名度的提升後, 所帶來的人潮商機,讓當地產業經濟明顯活絡。在政策 層面上,因為公部門的參與及重視,重新包裝、設計傳 統 的 客 家 民 俗 文 化 活 動, 塑 造 成 以 文 化 帶 動 產 業 的 活 動,並結合文化、社群、產業、觀光等面向,有相較於 全 國 其 他 客 庄 拜 新 丁 、打 新 丁 更 為 特 殊 的「

粄 」文 化 ,

使 之 入 選 為「 全 國 客 庄 1 2 大 節 慶 」之 一 的 全 國 性 活 動 。 客家文化與產業連結,在地資源與傳統資產藉由文 化經濟發展的概念,透過具體商品行銷與意義的論述, 呈現客家文化符號建構與體驗。換言之,辦理「東勢新 丁粄節」活動,如能從民眾的角度出發、深化文化內涵 「 粄」為臺中東勢新丁粄節的特色活動之一,因 深 具 地 方 文 化 底 蘊, 入 選「 全 國 客 庄 12 大 節 慶 」 的全國性活動。

為核心,應是可以期待讓參與文化節的民眾置身在一個 屬於自己的新丁粄世界。


10 文 化 小 旅 行 漫遊臺中

Hit the road! Cultural tours in Taichung. 採訪報導|鍾雨容 攝影|黎歐創意 整理報導| 鍾雨容 插畫| 鍾雨容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10. 蘇媽媽三角圓

11

3 11.

Q芋

勢林

01. 北興里 雙福祠

12. 老祖早餐灌蛋餅 文 化 街

三 民 街

豐 勢 路

東 路 段

13.

光伯

巧聖 仙 開基 師 祖廟

公祠

14.

15.

鯉 04. 05.

魚伯

南平

06.

里 南平

復興

橫街

眾 木大

輪 老黑 店 圓 肉

公祠 安 里福

子館

第三

03.

永 02.

餃 盛東

16. 圓點

17. 詹屋

點夜間

手工三

角圓

市集

宮 文 化 街

餐館

07. 泰安宮 18. 金蘭姐 客家米粽

20. 連興利 打鐵店 忠孝街 溪 角 石 文化街

1巷 本街 12

21. 東勢國興鋸行 三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北興里雙福祠 永光伯公祠 巧聖仙師開基祖廟 鯉魚伯公祠 南平里福安祠 南平里復興宮 泰安宮 東聖宮 文昌宮 蘇媽媽三角圓 3Q 芋圓

22. 云利鐵店

08. 東聖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老祖早餐灌蛋餅 盛東餃子館 阿木大眾餐館 老黑輪肉圓店 圓點點夜間市集 詹屋手工三角圓 金蘭姐客家米粽 圓樓客家冰

20. 連興利打鐵店 21. 東勢國興鋸行 22. 云利鐵店

民 街

東崎路五段

09. 文昌宮

19. 圓樓客家冰


12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原 東 勢 鎮 文 化 街 為 1996 年 9 月 1 日 正 式 開 通 啟 用 的 道 路 ,早 期 未 開 通 之 前 ,屬 於 本 街 範 圍 ,「 本 街 」 顧名思義為原本的街道,是東勢區早期最繁華的街道 之一。東勢廟宇多,是匠寮文化街區最大之特色,全 臺各鄉鎮市不乏文化街,但以本街區最具特色,短短 七百公尺之街道,就有「雙福祠、巧聖仙師廟、永光

東勢文化街

文 化 小 旅 行

祠、永安宮、福安祠、復興宮……」為全臺廟宇密度 最高之一條街,堪稱「宗教文化街」。

巧聖仙師 開基祖廟

東勢巧聖仙師開基祖廟供

東 勢 文 化 一 條 街

奉 主 神 為 魯 班 公, 是 木 匠 及 建 築 業 的 祖 師 爺, 為 臺 灣 奉 巧 聖 仙師最早最久的開基祖廟。 從乾隆四十年自供奉仙師 令 旗 開 始 至 今, 已 有 245 餘 年 的 歷 史。 巧 聖 仙 師 廟 長 久 以 來持續扮演著東勢客家匠寮地 區的信仰中心角色 ; 從最早期

【 _

_

以參 臺考 中文 東獻 勢: 新 丁 粄 節客 為家 例民 _俗 魏節 瑞慶 伸的 蛻 變 :

2011

攝 文 影 字 整 黎 理 歐 創 鍾 意 雨 容

北興里 雙福祠

一 支 撫 慰 匠 民 的 令 旗, 到 今 日 的 二 殿 式 建 築, 來 到 神 前 焚 香 祀禱的已不限於掄斧荷木的匠 人, 還 慰 藉 著 當 今 匠 寮 社 區 居 民的心靈。

客 家 人 稱 土 地 為「伯 神 公」, 雙福祠 東勢區 是 的開基 伯公, 於乾隆 創 四十年 ,之所 稱為「 以 雙福祠 」,是 為 祠 內 因 供 奉 二 位 「 伯 公」, 分別帶 著 不 同的 頭冠, 顯現出 「 兄 弟」 職務的 不同。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13

東聖宮

南平里福安祠 「南平里福安祠」是

為東勢區內唯一一座

東勢區南平里庄民奉祀的伯

媽 祖 廟。 民 國 52 年, 信 徒

公 祠 ,南 平 里 舊 稱「 南 片 庄 」,

陳 海 清 之 子 罹 患 重 病, 尋 遍

是東勢區最早開發的三大聚落之一。每

無數醫生都束手無策。隨後得知嘉義笨港

年的正月半元宵夜,南平里福安祠都會

港口宮天上聖母神恩浩蕩,便恭請天上聖

舉辦

粄 的 民 俗 文 化 活 動, 整 條 文 化 街

母二媽金身至家中奉祀,祈求醫治兒子的

由北興里雙福祠、到南平里福安祠、復

重 病。 民 國 67 年, 陳 海 清 便 開 始 供 奉 媽

興宮連成一氣,非常熱鬧。

祖,讓眾善也能夠信奉祭祀,便成立由媽 祖親示的東聖宮。

南平里復興宮 「南平里復興宮」 原 名「 南 片 庄 太 子 爺

鯉魚伯公祠

廟 」, 淵 源 於 乾 隆 年 間 客家先民從中國大陸遷居來 臺, 陸 續 定 居 在 東 勢 角 南 片。 當 時 此

又稱「永安宮」,鯉魚伯公龍身係一

地 為 一 片 荒 山 野 地, 客 家 先 民 以 胼 胝

大片由大甲溪卵石堆砌而成的駁坎,從上

之 勞, 披 荊 斬 棘, 拓 地 建 立 家 園。 先

面俯視之,就像一條金鯉魚。昔日原位於

民 墾 拓 期 間, 常 遭 土 匪、 暴 民 搶 劫,

大甲溪的斷崖之上,開創於 200 年前的清

再 加 上 當 時 漢 人 與 原 住 民 失 和, 山 上

朝道光年間,先民從大陸遷至臺灣東勢角

的 原 住 民 經 常 藉 故 出 草, 先 民 為 平 亂

牛屎坪開墾謀生,常遇艱危困苦,先民相

安 民、 驅 邪 避 就, 將 太 子 爺 安 置 於 南

信天道有神,當時庄民商議選擇現址,天

片頭,以保佑庄民。

然 聖 地, 開 創 立 社, 祈 求 神 靈 庇 祐, 奉 祀 土 地 福 德 神, 尊 稱「 鯉 魚 伯 公 」, 神 靈 有 赫,庇祐士農工商,物阜民康。

永光伯公祠 東勢區文化街中寧里昔稱「匠寮庄」,是東勢區寮下的開庄發 祥地。宗教信仰發達,但自開庄以來,一直未建有伯公祠,每逢佳 節或農曆初一、十五日,中寧里庄民分別向北興里雙福祠或東安里 鯉魚祠參拜伯公,當地庄民甚感不便,遂於 1997 年創建中寧里「永 光伯公祠」。


14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蘇媽媽是道地的東勢

在 1976 年 就 創 立 的

客家人,在這裡開店已經

盛東餃子館,在東勢 40 多

有 20 多 年, 店 鋪 雖 然 不

年, 是 東 勢 的 老 字 號 人 氣

大,卻蘊含著濃厚的客家 風 情。 店 內 最 有 名 的 除

文 化 小 旅 行

了她手工製作的三角圓

1. 蘇媽媽 三角圓

餃子館,屹立不搖的老店。

2

以 外, 還 有 具 傳 統 家 鄉 味的陽春麵。

第 五 橫 街

2. 盛東餃子館

4

1 文新街

中 山 路

勢 林 街

豐勢路

3 老 店 最 美 , 最 好 玩 !

4. 阿木大眾餐館 3. 老黑輪肉圓店 傳承 50 年的老滋味,是兒 時 記 憶 中 的 味 道。 店 內 看 似 不 顯 眼, 但 人 潮 蜂 擁 而 至, 人 氣

創 立 於 民 國 47 年, 在 東 勢 已 有 將 近 62 年 的 歷 史, 是 第 五 橫 街

東勢的精緻餐點老店。老店雖 無華麗的招牌,但阿木師的獨

相 當 旺 盛。 店 內 的 黑 輪 相 當 多

門手藝,依舊吸引著許多顧客

種,食材皆是新鮮 製 作, 每 個

上門。店內最有名的就是芋泥

黑輪都有著不一樣的特色,但

鴨方、肉骨茶及排骨飯,還有

美味絕對是一致的。

各式各樣的客家菜色。 本街

本街 攝採 影訪 報 黎導 歐 創鍾 意雨 容

_

6

_

5.3Q 芋圓

店內的芋圓和地瓜圓 都 是 老 闆 純 手 工 製 作,連 鳳 梨 都 是 親 自 熬 煮,在 店

正 三 街

5

6. 圓點點 夜間市集

裡不時還能聞到散發出淡

東勢的圓點點夜市雖然面

淡 的 香 氣。 店 家 除 了 真 材

積不大,但卻擁有滿滿東勢在

實 料 以 外,產 品 都 有 經 過

地的人情味。熱鬧的夜市,聚

檢 驗 及 嚴 格 把 關,把 最 好

集著許多攤販。

的 味 道 呈 現 給 大 家。 東關路七段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15

8. 圓樓客家冰 圓樓客家冰店內

7. 詹屋手工三角圓

8

的 招 牌 是 客 家 仙 草, 店內的仙草都是由老闆娘

第 三 橫 街

泰昌街

老 闆 娘 不 僅 親 手 包

親手熬製,包含蜜紅豆都是精

三 角 圓, 連 醬 料 也 親 自 調

心研發。店內除了冰品以外,

配, 把 濃 濃 的 客 家 風 味 注

還販賣充滿客家情懷的特色便

入在一顆顆三角圓中。

當。 便 當 的 獨 門 醬 汁 充 滿 著

路 五 段

媽 媽 的 味 道, 是 味 覺 上 的 一

7

大享受。 三民街 豐勢路

10. 連興利打鐵店 9. 金蘭姐客家米粽

連興利打鐵店師傅林錦煌

隱藏在東勢巷弄內的傳統

從 16 歲開始 當學 徒,一做 就是

美食,米粽裡有著道地的客家

50 多 年。 他 強 調, 祖 父 是 本 街

滋味。粽子厚實飽滿,餡料更

打鐵鋪的創始者,打鐵的技術由

是包著老闆娘對於食材新鮮的

祖 父 、 父 親 一 路 祖 傳 下 來 , 客家

堅持。

人 傳 承、 堅 持 的 精 神, 深 深 烙 印 在

9

10

林錦煌身上 。

本街

漫遊 臺中

文化街小趣事 文化街曾經有過與「命名」相關的小故事,臺中市客委會主 秘 魏 瑞 伸 提 到 ,過 去 任 職 於 戶 政 事 務 所 ,親 自 參 與 協 調 會 議 。 在 1996 年間,這條街當初在開通之時,原先東勢鎮公所(現 東勢區公所)定這條街名為「東聖街」;可是報章新聞發布 的卻是「北興街」,一條街,竟出現兩個不同版本的街道名 稱,茲事體大。當時的鎮長立即召開協調會議,後來決議, 因為這條街道上有六間廟宇,充滿濃厚的宗教文化氣息,故 定調命名為「文化街」。

第 一 橫 街

泰 昌 二 街


16 解開東勢的客庄密碼 漫遊臺中

專訪 大茅埔調查團 採訪報導|徐彩雲 攝影|黎歐創意 照片提供|大茅埔調查團

一群燕子,穿越大茅埔 泰興宮的屋脊,撲閃著 深色的高低來去,就像 銜著自己的影子嬉戲, 長尾巴剪出了四射開 來 的 金 黃 燦 爛, 迎 來 「 立 夏 」 暑 氣, 風 吹 過,舒爽的嘰啾聲,輕 輕跌落一地。

有如

任意組合的變形金剛 面對信仰中心,幾步之遙就是「大茅埔調查團」工作站,這是由在地耆老和 年輕朋友自發性組成的地方團隊,「我們其實是個開放社群,只要有心願意認識 家鄉、家族,願意分享,每個人都能加入。」幾個各有所長的年輕朋友,講述心 目中調查團的形象,有如變形金剛般,可任意組合成需要的組織架構。 「固定每週三聚會,沒有特定的計畫,以耆老為優先,有時採訪這個老人家, 從他口中又知道另一個老人家的事,就一直追下去。」說到如何開始追蹤家鄉人、 家鄉事,民國 85、86 年間,客家紀錄片導演彭啟原和主持人陳板來拍攝《戀戀大 茅埔》,訪問張圭熒老師「食水坑伯公」的故事,陳板老師問:「伯公旁邊為何不 是伯婆,而是太子爺?」,張老師一時無法回答;還有臺中縣政府出版的《我的家 鄉東勢角》,提及:「墾戶張寧壽從彰化員林來到大茅埔打獵,發現地靈人傑,所 以 才 留 下 來 … … 。」張 老 師 身 為 張 屋 子 孫 ,總 覺 得 哪 裡 怪 ,家 族 掛 紙 不 曾 去 過 員 林 , 這些疑問成為滾動的線軸,引發他追根究柢,拉出一個個有溫度的田調故事。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17

當我們

「窩」在一起 關於大茅埔調查團工作站的空間規劃,第一間 是工作站,第二間是 5 位在地青農的品牌故事,第 三間是展示調查團收集的文史內容,現由團員劉懷 仁掃描整理居民提供的上千張相片,最老的是現年 87 歲徐炳暉的全家福,家裡開雜貨店,母親抱著 3 歲的他,父親特別從東勢街上請來照相師傅,坐轎 子過來拍照。吳哲銘說,「我把每張老相片的人物 和地點用 GPS 定位,建置雲端地圖,包括特有生物 研究保育中心的生態調查、與石虎媽媽陳美汀尋找 合作石虎廊道,中興大學歷史系周樑楷教授建議記 錄大茅埔的毒草,留下在地知識的應用。」 吳哲銘指著玻璃櫃說,這是民國 71 年,廟重 蓋被丟棄的木頭籤印,剛好被鄉親拾回,上面印有 捐款信士的名字,現在大概 130 歲;其中邱進水是 丘逢甲的堂弟;徐吳冉是前臺中市副市長徐中雄的 阿太,這樣的家族史充滿立體感,老東西可讓民眾 更認識地方文化,調查團也利用聚落模型、相關出

張圭熒 ( 左 ) 手上拿著徐炳暉 ( 右 ) 的全家福 老照片。

版品,引發參觀者的好奇和興趣。

東勢

里山林業跨界合作平臺 大茅埔調查團盤點林業的在地知識,以生 態為根基,結合循環造林,推出「東勢里山林 業 跨 界 合 作 平 臺 」 的 概 念, 集 結 產 官 學 等 單 位,串連東勢高工家具設計科、木藝設計師, 將人造林的疏伐作業、果農的廢棄梨枝,再生 利用,甚至特生中心協助製作森林圖鑑,耆老 口述客語發音的樹名,與學名對照,塑造生物 多樣性的環境,動物就會回來,加上設計導入 地方,培養有在地能量的設計團隊,廠商安排 通路、建立林業資料庫,實踐在地知識鏈、研 發及量產標準流程、販售與利潤回饋,讓山城 東勢繼續延續客庄完整的生活面貌。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江俊龍關心大茅埔調查團 協助在地農業行銷與建立品牌。


18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碩大的黃金蜆在活水潺潺的水圳裡自在開 合,常常帶小旅行的吳哲銘說:「水溫固定 20 度,裡頭有許多黃金蜆、蝦虎魚、田螺、沙鰍 等 乾 淨 指 標 的 物 種 。」有 了 文 化 脈 絡 ,他 認 為 , 要喚起居民的社區意識,必須先修補人與水圳 的關係,上段圳、大茅埔圳、老圳、東勢本圳 皆發源於大茅埔聚落,但是一般果農與水圳心 裡的距離卻很遠,忘記曾經跟水有關的兒時記 憶,忘記覓蜆的童年生活。水果產值一年大約 5 億,他希望用「水」帶動被剝削的經濟,建 立地方品牌、行銷在地水果。

迎接 無齡世代

調查團擔任媒合的角色

(上圖)江主委至大茅埔調查團工作站,深入 瞭解他們的文史調查工作。(下圖)從水圳撈 起滿滿的黃金蜆。

在地方走跳,有沒有想過要怎麼「自我介紹」?丘逢甲的後代邱崇洙舉例 說明:「

係丘逢甲

叔伯阿哥

孫。」,意思就是「我是丘逢甲堂兄弟兒

子的孫子」,這才是人際脈絡的名片,報名字不是報自己是誰,而是父親和祖 父的名字,大家就知道你系出何方了。「我們要做的,是讓後代去認識自己的 祖先,調查團認識丘逢甲,不如由丘逢甲的後代介紹他的祖先,很多細節一般 人並不知曉,歷史上也不一定會記載,這樣的自我介紹更具傳承的意義。」


找找,客家脈絡|漫遊臺中

居民 之間 「融為一體」的榮譽感

19

吳哲銘去日本古川町參訪,看到居民積極參與祭典的過程,即 使辦了這麼多次、這麼多年,依舊讓人感動,官方的參與僅止於行 銷而已,並無太多干涉,每個人願意行動的目的是村落「一體」的 榮譽感,讓吳哲銘思考,如果要讓活動永續經營,大茅埔調查團該 用何種角色引起年輕世代投入,「最有成就感的,就是找到別人不 知道的祕境,或訪問老人家,學到很多有趣的事物,其實一點都不 累,最難過的是硬體建設案,花了很多時間跟工程單位溝通,最後 跟想像完全不同。」張圭熒老師補充說,「如果能加上在地元素, 讓後人看到過去的做法,就會比較妥當。」 當初彭啟原導演的母帶影像,921 大地震之後,成為調查團最 重要的比對資料,由團長吳哲銘負責整合,和一群對攝影、社造、 設計、風水等領域學有專精的年輕朋友投入,轉譯成現代人習慣觀 看 的 社 群 媒 體, 讓 更 多 人 了 解 家 鄉 的 變 與 不 變, 讓 大 家 想 要 來 聊 天 、打 鬥 敘 ,年 輕 人 願 意 回 來 交 朋 友 ,就 能 找 到 自 己 有 興 趣 的 工 作 。 攀上稜線,眼前是包容眾多支流的大甲河,水氣豐沛、日夜溫 差大,攔截了空氣裡的千百種滋味,祖先的腳步也跟著山河於此交 大茅埔調查團工作站的牆上, 有許多在地歷史、人文故事。

會,天地間的流水席日夜上菜,烹煮著滄桑與濃烈,期待各種美好 的相遇,有如赴宴。

尋龍 探圳

大茅埔調查團 成立時間:2019.08.01. 主要成員:張圭熒(精神領袖、大茅埔活字典)、邱民雄(臺中市客家文 化協會前會長)、邱文偉(臺中市客家文化協會現任會長)、 吳 哲 銘 、謝 文 正 、劉 志 永 、邱 崇 洙 、蕭 文 城 、古 雅 如 、劉 宜 瑾 、 劉懷仁等等。 成立宗旨︰家鄉人應知家鄉事,如此才會對生育自己的地方有感情連結, 進而對自己的身分產生自信,能大聲地對外說出「我是誰,我 來自哪裡」。

大茅埔調查團是在地耆老和青年自發性組成的地方團隊,主要是記錄 大茅埔聚落(臺中市東勢區慶東里與慶福里)人文地產的調查,並標示於 Google 雲端地圖中。調查日原則訂於每週三,展開大茅埔地域調查。


20 2020 下半年活動預告 活動快訊 整理報導|編輯室

照片提供|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前身為東勢火車站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於民國 93 年由閒置的東勢舊火 車站改建而成。園區常是客家文物、藝術的展覽地點,後方為東豐綠色走廊自 行車道路線,蘊含著多元特色的景點,成為來到臺中觀光的好去處之一。 去 年 11 月 初 開 始 周 邊 環 境 營 造 提 升 計 畫 的 施 工, 歷 經 約 8 個 月, 終 於 將在 7 月 5 日竣工,屆時現場預計會舉辦《東勢角品牌印象特展》、《行過車 頭 -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未來願景展》活動。此外,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陸續規劃相關活動,如《2020 客人來講,人客來

—文化沙龍系列活動》、

《山城 X 執人特展》、《2020 客人來講,人客來

—不老客系列活動》,透

過藝文特展與沙龍講座,呈現在地的人文風貌。 由舊建築改造,再加上煥然一新的環境營造提升計畫與系列活動,期望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能為山城地區帶來新的氣象,也帶給民眾新穎的感受。


2020 客 人 來人 講客 來

文化沙龍系列

藝文特展

地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沙龍空間

地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第一場 109.07.04.(六)14:00 講題:念念客家 - 台灣客家經典作家與美術家 講者:張正霖(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

109 年 9 月到 12 月 山城 x 執人 - 屬於山城的記憶──人物特展

第二場 109.07.25.(六)14:00 講題:地方創生 - 在日本飛驒古川的觀察 講者:詹栩茵(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生) 主持:葉典翰(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館長)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開幕展

第三場 109.08.01.(六)14:00 講題:說說客家話的故事 - 越陳越香的古早味 講者:竺家寧(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主持:王松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系主任) 第四場 109.08.29.(六)14:00 講題:回顧我的外交生涯 講者:鄭博久(中華民國前駐外大使、外交部司長) 主持:令狐榮達(臺中市副市長、中華民國外交部前次長、 駐外大使)

地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109.07.05.(日) 東勢角品牌印象特展 109.07.05.(日)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未來願景展

不老客系列 第一場 109.07.11.(六)14:00 地點:東勢大茅埔泰興宮 講題:走讀大茅埔泰興宮文史暨客語誦經團見學 講者:劉志永 先生

第五場 109.10.03.(六)14:00 講題:「過客」- 克里夫音樂講唱會 講者:克里夫 ( 獨立音樂歌手 ) 主持:丘克少 ( 山城石府音樂聯盟)

第二場 109.07.26.(日)14:00 地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沙龍空間 主題:大甲河的龍神文化 講者:謝文正(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苗栗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第六場 109.10.17.(六)14:000 講題:跨越文化的創意思維 - 國際展演策畫合作心旅行 講者:曾芳玲(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

第三場 109.08.15.(六)10:00 地點: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沙龍空間 講題:臺中山城客家文化地景與文化資產 講者:黃慶聲(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講師)


22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快訊

臺中購物節 假日廣場 109.07.05.(日)109.07.11.(六) 109.07.12.(日)109.07.18.(六) 109.07.19.(日)10:00~16:00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廣場

為振興後疫情時代經濟並活絡在地商 圈,臺中市府客委會將配合市政府「第二 屆臺中購物節」辦理「2020 臺中客家嘉年 華 - 假 日 市 集 」 活 動, 自 7 月 5 日 開 始 連 續三個週末,於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舉行, 將推出各式特色攤商,也將邀請優質的客 家社團與街頭藝人登臺演出,讓暑假期間 來到東勢的旅人感受最在地的客家風采。

館舍

文 7 月 ~10 月 (因受疫情影響,請密切關 注本會網站公告活動時間) 臺中市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

2006 年 成 立 的 石 岡 土 牛 客 家 文 化 館,今年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規劃 一系列藝文活動,系列活動以「客家藝學 堂」、「麵包果節共下來

」於暑假 7 月

揭開序幕,「客家文史特展」、「大人細 子 秋 夜 電 影 院 」將 分 別 於 9 、1 0 月 舉 辦 , 期待民眾共下到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行 尋幽喔 !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活動時間與 相關資訊請密切關注臺中市客委會官網或 《聽看臺中客》粉絲頁。

活動詳情請至臺中市政府 客家事務委員會網站查詢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快訊

23

臺中客家故事館 即將完工,敬請期待 (最新資訊請參考《聽看臺中客》粉絲專頁) 臺中客家故事館

位於東勢第五橫街 12、14 號的臺中客家故 事 館, 過 去 為 東 勢 公 學 校 宿 舍, 建 於 大 正 十 年 (1921)。臺中市客委會將其規劃為客家天地人 的傳說故事展區,但依舊保存著原本的日式工法 及材料。藉由數位展示與數位遊戲的引導,讓參 觀者透過客家傳統信仰、先民開墾足跡等故事深 入瞭解客家文化精神與認識大埔客語。期望在這 個具時代歷史意義的臺中客家故事館,透過當代 科技的輔助,讓民眾能以充滿童趣與新意的方式 認識山城人文。

客語 109.11.18.(三) 13:30~17:00 臺中市政府陽明市政大樓 5 樓大禮堂

為了促進臺中各校互動與客家文化交流,臺中市客 委會規劃於 11 月 18 日舉辦第一屆客語校歌觀摩賽,即 日起至 10 月 15 日受理報名。獎項包含最佳創作、最佳 表演、最佳活力等獎項,最高獎金達一萬元,歡迎臺中 的國中、國小、幼兒園一同來參加!

世代客語 世代斷層,是客語傳承遇到最大的困境之一。為振興客語, 臺中市客委會舉辦《2020 世代客語口說藝術比賽》,期望藉由跨 客家重點發展區: 109.08.22.(六) 09:00 非客家重點發展區: 109.08.29.(六) 09:00 臺中市石岡區石岡國民小學 臺中市東區進德國民小學

世代組隊比賽的方式,喚起人們對客語保存的意識。以臺中市國 中、國小及幼兒園的學生為主,並由祖孫、姑姪、舅甥、師生等不 同年齡層組成兩人一組的隊伍,講述客家的故事或表現客語口說藝 術,比賽獎金最高達 6,000 元。期望透過世代客語口說藝術比賽, 串起不同世代的客家人並凝聚市民對客語的認同感。


24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快訊

2020 臺中購物節

「 好 吃、 好 玩、 好 買、 好 划 算、 好 生 活 」 的 2020 臺中購物節,除了與超過 27,000 家店家合作 的 線 下 規 劃, 臺 中 市 政 府 也 推 出 APP 平 臺, 為 民 眾 整理出合作店家資訊、聯絡方式,並增加諸多趣味互 動,如:掃描發票時,會出現石虎家族購物節動畫問 候語;完成個人任務,可取得點數並獲小獎品等。藉 由 A P P 的 規 劃 ,讓 民 眾 能 夠 更 輕 鬆 方 便 地 探 索 臺 中 。

Android 版本 ( 前往下載 ) Android 手機用戶 : 使 用 者 的 手 機 作 業 系 統 須 於 Android6.0 以 上 進 行 下 載 使 用。 因 APP 安 全 性 需 求, 作 業 系 統 為 Android6.0 以下的使用者,建議您將作業系統升 級至 Android6 以上進行使用。 iOS 版本 ( 前往下載 )

iOS 手機用戶 : 使用者手機作業系統建議使用 iOS13, 如果您是使 用 iOS11 與 iOS12 的用戶,使用過程中手機仍會 跳出提醒「用戶版本過舊 部分功能可能不支援」, 建議您為順暢使用臺中購物節 APP,建議使用作業 系統 iOS13,安裝臺中購物節 APP。

Discover Hakka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快訊

2020 臺中購物節 4 掃描登錄發票 2020 臺中購物節除了能享有抽東森幣、Pi 錢包 4% 回饋、現金積點 5 倍送等的優惠,登錄發票還能抽大獎, 規 劃 三 種 獎 項 主 題:「 天 天 抽、 週 週 抽、 雙 週 抽、 壓 軸 抽 」、「 特 別 獎 項( 配 合 主 題 活 動 推 出 特 別 抽 獎 )」與「 + 0 方案(振興三倍券結合購物節加碼抽獎)」。第二屆臺中 購物節,將持續為臺中創造更多商機,並讓民眾感受到好 吃好玩的臺中。 ※ 詳情請洽 2020 臺中購物節官方網站 https://funtaichung.tw/2020shopping/

1 掃描 QR Code

2 下載臺中購物節 APP

3 會員註冊 / 登錄

25


26 2020 上半年活動 活動集錦 整理報導|劉韋琪

攝影|黎歐創意

照片提供|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27

東勢鯉魚伯公園燈籠迷宮。


28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緊緊凝聚著客家族群 2020 臺中東勢新丁粄節 新丁粄節之於臺中東勢客家是非常重要的活動,臺中市東勢區公所與當 地居民在節日到來前,緊鑼密鼓地籌備著,活動更是連續 12 年入選客家委員 會「客庄十二大節慶」。節慶活動不僅蘊含客家人的風俗與信仰文化,身為 「全國唯一」的大埔腔語系慶典,讓大埔腔客語受到重視,更展現專屬於臺 中東勢的客家文化特色。透過精彩的活動、熱鬧的氛圍,凝聚在地居民的情 感,同時多創造一個讓不同族群體驗客家文化的機會,親近客家。

《 2 0 2 0 臺 中 東 勢 新 丁 粄 節 》2 月 8 日 、 9 日於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盛大舉行,活動 內容有歡慶踩街,邀請在地團隊與居民一 同 共 襄 盛 舉;最 具 特 色 之 一 的 傳 統「

粄」

競賽,於 2 月 8 日元宵節當日下午舉辦, 由雙福祠、樂善祠、福安祠等宮廟參與, 泰 安 宮 以 近 58 臺 斤 的 新 丁 粄, 奪 得 第 一 名。由求子及還願儀式延伸成新丁粄節並 鼓勵生育,為想要孩子的民眾舉行求子儀 式,也為去年已實現願望的人們舉行還願 儀式。面對現今少子化的現象,臺中市客 委會期望透過新丁粄節,鼓勵生育,而且 強調兩性平等,男丁、女丁都是「丁」。 客委會副主委(現任客委會主委)楊長鎮 於開幕式致詞時分享童年回憶:「以前我 們都一家一戶地去送新丁粄,與整個村莊 分享喜氣。新丁粄節背後的意義,其實就 是客家庄內所蘊含的文化象徵。」過去的 客家人藉由「粄」,來凝聚整個村莊的情 感,如此的情懷其實不限在東勢,存在於 整個客家族群之中。他接著說道:「這不 單是屬於東勢,也是所有客家人的新丁粄 節。」希望藉由新丁粄節的意義,讓客家 人在少子化的時代下,依舊代代相傳。

(上圖)臺中市政府市政顧問林宏文、臺中市政府 客 委 會 主 委 江 俊 龍、 立 委 江 啟 臣、 客 委 會 副 主 委 (現任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議員冉齡軒一同來到 2020 年 新 丁 粄 節 共 襄 盛 舉。( 下 圖 ) 東 勢 在 地 宮 廟製作許多「大」新丁粄參與 粄競賽。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29

( 左圖 ) 民眾排隊領取小新丁粄,分享節慶喜氣。( 右上圖 ) 市集匯 集了許多客家美食攤販,東勢區區長翁培真也親自至攤位關心店家。 ( 右 下 圖 ) 新 丁 粄 節 當 天 規 劃 了 D I Y 活 動 ,小 朋 友 們 專 注 地 著 印 章 。

新丁粄節源於早期農業時代須較多勞力,因此家中若添得男丁,便能多一 份生產力,進而以製作新丁粄的方式,慶祝並酬謝神明。隨時代變遷,為因應 性別平等意識之提升,加入了「桃粄」( 或稱千金粄 ),慶祝女兒的出生。臺中 市客委會主委江俊龍代表盧秀燕市長致詞,說道 :「新丁粄節的現代意義是男 女平等,鼓勵年輕人生育。」活動當天也展示 120 斤的新丁粄與桃粄,並於活 動結束後分送給民眾 ; 但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巨粄展示是由一個個小新丁 粄與桃粄組成。為防範新冠肺炎疫情,東勢區公所特別將過去當場切粄、分送 的習俗改變,以個別包裝的方式因應,讓參與民眾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希望 民眾能安心參加新丁粄節。藉由小新丁粄或桃粄,沾一份喜氣,也將喜悅吃進 心中。江啟臣立委更分享道:「連續九年參與新丁粄節,其實心裡非常高興, 希望這個活動可以越辦越好。新丁粄節每年都有不同的意義,希望這個文化意 義不只在山城,也能行銷外地。期望新丁粄節除了文化傳承,還能有觀光的價 值,帶動地方發展。」新丁粄節發展至今,不僅將客家傳統文化生命延續,更 加入許多創新的元素,展現客家文化的多元,並邁向新的里程碑。

除了在東勢客家園區能看到各個宮廟為參與

粄比賽所

製作的新丁粄,南片庄福德祠、復興宮、永安宮、巧聖 仙師廟、雙福祠內也準備了許多新丁粄;鯉魚伯公廟與 永光祠更製作了米糕龜,以敬神與分送給民眾。 一起看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訊


30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在光影交織的臺中 漫遊客家 2020 台灣燈會在台中 為響應 2020 台灣燈會在台中,新丁粄節 活動規劃了「燈籠迷宮」裝置藝術於鯉魚伯公 公 園 展 出。 以 3,000 多 個 彩 繪 燈 籠 布 置, 由 參與客家燈籠彩繪研習的小朋友與在地鄉親一 同製作,提升民眾的參與感及歸屬感,達到深 耕在地之目的。燈籠充滿著創意與趣味性,尤 其到了夜晚、一個個燈籠點亮之時,走在燈籠 迷宮中,即能感受到它所散發的浪漫氣息,也 為東勢增添一大亮點。 迷 宮 中 的 燈 籠 ,皆 由 在 地 鄉 親 親 手 繪 製 。

由 3,000 顆燈籠組成的「燈籠迷宮」,點亮了東勢鯉魚伯公公園。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31

深具客家文化內蘊的新丁粄節,能夠充分展現 臺中在地特色,因此「新丁粄」時常被選為介紹臺 中之意象主題,不僅能行銷臺中,也期望能向國際 行銷臺灣。今年的台灣燈會也將此文化特色納入規 劃, 打 造 寬 4.3 米、 長 8 米 的《 新 丁 祈 福 》, 把 臺 中東勢的客家傳統文化與現代燈光科技結合,呈現 出 不 一 樣 的 視 覺 體 驗 ,吸 引 了 許 多 遊 客 的 駐 足 欣 賞 , 更是與新丁粄節互相呼應。

2020 台 灣 燈 會 — 漫 遊 客 家 庄燈區,一起看見客家繽紛 璀璨的樣貌。


32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今年的台灣燈會分為三個展區,分別為森林秘境(后 里 森 林 園 區 )、藝 想 世 界( 后 里 馬 場 園 區 )與 童 趣 樂 園( 文 心森林公園)。主燈為《森生守護—光之樹》,由林舜龍 老師所設計:22 條光帶組成了大樹幹,象徵著縣市;368 朵花苞象徵著鄉鎮;2,359 片心型葉,則象徵著人民,期 望臺灣社會能夠和諧團結。除此之外,更規劃了《漫遊客 家庄》主題,以燈光藝術呈現出客家意象與精神,如:以 竹編、藍染、剪影展現客家傳統工藝的《手護客家》、設 計發想取自母親之河——大甲溪並採用女性孕育之設計意 象 與 水 循 環 的 運 用 ,展 現 出 源 源 不 絕 精 神 的《 飲 水 思 源 》、 以「立體鉤織法」呈現山櫻花與香菇產業的《綺麗花都》 臺中市市長盧秀燕參與 2020 台灣燈會在台中開幕式。 (照片來源:吳國楨)

等等,展現豐富多元的客家文化。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飲水思源》表現出大甲溪源源不絕、生機無限之精神。

2020 台 灣 燈 會 以「 璀 璨 台 中 」 為 主 軸, 期 望 能 帶 給 民 眾 耳 目 一 新 的 體 驗; 客 家 燈 區《 漫 遊 客 家 庄 》 更 是 融 入 創 新 元 素, 展 現 傳 統 客 家 意 象, 期 盼 能 夠 藉 由 全 國 性 的 燈 會 活 動, 吸 引 外 地 人 們 的 參 與, 進 而 發 揚 在 地 文 化。 未 來, 更 希 望 能 步 步 走 入 國 際, 讓 更 多 人 一 起 在 絢 麗、 璀 璨 的 燈 光 之 中, 感 受 客 家 族 群, 甚 至 是 臺灣的人文風情及文化底蘊。

《新丁祈福》、《手護客家》、《漫遊時光吧》、 《與客相織》展現臺中客家多元的特色。

33


34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與世界一起騎乘在浪漫台三線 2020 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

臺中市副市長陳子敬與本次比賽綠衫(衝

王)得主——來自美國的 Eric Young 合影。

為了促進客家與國際間的交流,客委會連續 3 年辦理了「2020 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Tour de

Taiwan) 浪 漫 台 三 線 站 」。 今 年 的 比 賽 於 3

月 3 日 舉 辦, 從 新 竹 高 鐵 站 出 發, 途 經 關 西、 獅 頭 山 風 景 區、 汶 水 老 街、 東 勢 大 橋 等 地 區, 終 點 為 臺 中 石 岡 旅 客 服 務 中 心, 路 線 橫 越 新 竹 縣、 苗 栗縣、臺中市並串聯起三個地區 15 個客庄的客家 文化特色。 活動當天臺中市副市長陳子敬、運動局長李昱 叡、 教 育 部 體 育 署 副 署 長 林 哲 宏、 客 委 會 副 主 委 (現任主委)楊長鎮、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 會主委江俊龍以及臺中市議員冉齡軒、立委江啟 臣和蔡成圭議員服務團隊等皆來到現場參與這場 盛會。為了讓各國來臺參加比賽的選手感受到客 家的文化魅力,臺中市邀請石城國小戰鼓隊與土 牛國小合唱團擔綱閉幕式表演,賽道周邊有許多 啦 啦 隊 及 熱 情 的 民 眾, 為 選 手 加 油 打 氣, 透 過 熱 賽道旁,擠滿了前來幫選手加油的熱情民眾。

鬧歡騰的氣氛向國際展現客家熱情。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35

今年參與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的選手來自世界各地,包 括 瑞 典 、馬 來 西 亞 、奧 地 利 、紐 西 蘭 等 國 家 。獎 項 分 為 單 站 冠 軍 、 藍 衫( 亞 洲 冠 軍 )、紅 點 衫( 登 山 王 )、綠 衫( 衝

王 )、黃 衫( 個

人總成績領先者),最終分別由 Nicholas White(澳洲聖托斯 車 隊 )、馮 俊 凱( 中 華 隊 )、R o m a n M a i k i n( 柬 埔 寨 職 業 隊 )、 Eric Young(美國毅百特隊)、Ryan Cavanagh(澳洲聖喬治 車隊)奪下。其中,中華隊的馮俊凱,是來自臺中的選手。本次 賽事不僅在 Eurosport 體育頻道於歐洲 50 餘國以 20 種語言播 出,也在 YouTube 即時轉播。透過運動的交流,帶領臺灣前進 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看見客家。

選手們奮力騎向終點。


36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發揚客家先民的奮鬥精神 客家先民拓墾紀念碑揭幕 提起客家先民的精神,最先浮現在腦中的形容詞,大概就 是「煞猛打拚」了!而早期居住在臺中東門里的客家人,正是 歷經了許多艱辛的拓墾過程。為了感謝與銘記他們的付出,臺 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特別立碑紀念,2 月 24 日舉辦揭碑儀 式 ,由 盧 秀 燕 市 長 親 自 主 持 。當 日 為 農 曆 二 月 初 二 ,正 好 是「 伯 公」的生日,「能夠在這重要的日子為紀念碑揭幕,別具意義。 感謝何敏誠議員、東門里莊錦聰里長以及地方賢達林良哲先生 的協助追溯發掘,讓鄉親體認東門里現今繁榮殷實的景象,其 來有自。」盧秀燕市長說道。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37

臺中市市長盧秀燕、臺中市客委會主委江俊龍、在地民 意代表、區長、里長和客家耆老等一同參與揭幕活動。

臺中市東區東門里客家先民拓墾 紀念碑內文記錄著當地先民一步一步開 墾的足跡,從不斷遇到水患到靠自己的 力量復耕農田,從荒蕪到蓬勃繁榮;而 碑文所在的東門福德祠,更是東門里居 民的信仰中心與心靈寄託。藉由溯源歷 史,連結在地客家人的情感並凝聚族群 意識。 有了先民的篳路藍縷,生活於現在 的我們,才能夠享有無憂無慮的生活。 藉 由 紀 念 碑 的 設 立, 除 了 向 施 政 目 標 「富市臺中

新好文化」前進,同時延

續客家先民的精神、保存在地文化,為 臺中客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增添更多豐 富的故事。

(上圖)盧秀燕市長親自到場為紀念碑揭幕。(中圖)客家先民 拓墾紀念碑在福德祠旁的牆上,靜待盧秀燕市長揭幕。(下圖) 揭幕當天邀請舞獅團體表演,為活動增加熱鬧的氛圍。


38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活絡買氣 度過疫情難關 紓困消費券

臺 中 市 市 長 盧 秀 燕 、經 發 局 局 長 張 源 、臺 中 市 政 府 客 家 事 務 委 員 會 主 委 江 俊 龍 、 議員冉齡瑄、東勢區區長翁培真等人一同參與紓困消費券的記者會。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相當大的影 響, 臺 中 市 政 府 祭 出「 紓 困 九 箭 」, 希 望 藉 由 這 些 紓 困 方 案 ,給 予 民 眾 安 心 的 力 量 。 其 中, 第 三 箭 —— 消 費 折 扣 券, 民 眾 只 要 在 4 月 20 日 至 6 月 30 日 到 貼 有「 商 圈 限 定特約」貼紙的店家消費滿 200 元,即可 獲得 20 元消費券,留待下次消費時折抵。 除 了 消 費 券 外 ,臺 中 各 大 商 圈 也 互 相 串 連 , 讓 消 費 者 能 在 A 商 圈 買 東 西, 再 至 B 商 圈 用消費券購買。 市長盧秀燕示範如何使用市府經發局的紓困消 費折扣券。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39

臺 中 市 市 長 盧 秀 燕 在 4 月 24 日 特別與臺中市經發局局長張

源、臺

中市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走訪東勢商 圈,關心店家並購買梨山茶、客家粄 條、東香咖啡、新社香菇餅乾等在地 產品。 紓困消費券推出 5 天即發出超過 7 萬張,預計能創造 5,000 萬元以上 的經濟效益。同時,店家會做好防疫 措施,讓民眾能夠放心消費。紓困消 費券不僅提升了民眾的消費意願,也 臺中市市長盧秀燕與經發局局長張 源、臺中市客委會主委江俊龍 及議員冉齡軒走訪東勢關心店家,並體驗行銷梨山茶。

帶動了臺中市的經濟流動。

用鏡頭訴說在地的故事 山城攝影班結業 2020 山城攝影班結業作品展於 2 月 22 日 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正式開展,原定為期 1 個 月 的 展 覽 ,受 疫 情 影 響 ,提 早 至 3 月 6 日 結 束 。 由學員所拍攝之風景、人文、地景、動物等作 品,在他們的鏡頭下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 由攝影愛好者組成山城攝影班,分為基礎 班與進階班,以長期教學方式,提供喜愛攝影 的 人 們 一 個 學 習 的 平 臺。 在 按 下 快 門 的 那 一 ,捕捉的並不只是當下的景象,更是將瞬間 轉譯成永恆的回憶,藉由作品,我們彷彿身歷 其境,情緒被一點一點地渲染著。透過鏡頭, 我們一同看見美麗的山城。

(上圖)民眾正欣賞著山城攝影研習班學員的作品。 (下圖)工作人員向委員劉志宗、議員冉齡瑄、臺 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江俊龍及委員邱秀嬌 (由左至右)介紹展出攝影作品。


40 尋找依靠的那座山 我的幸福人生

客家的「來龍去脈」 專訪 謝文正 採訪報導|徐彩雲 照片提供|大茅埔調查團

蜿蜒不斷的台三線,順著山勢起伏,層層疊疊出各種蓊鬱青翠, 跨過大安溪,轉進石城國小後方,來到謝文正的風水學啟蒙處,也是 影響深遠的家。

從行山 尋龍

到理論驗證的高空攝影 故 事 要 從 祖 父 謝 昌 聖 說 起, 他 在 苗 栗 公 館 家 中 設 置 鸞 堂,擔任正乩,為人解答疑惑,影響父親謝發輝信神修道的 思想,之後搬遷至臺東燒火炭、耕山林。父親服役時,有機 會學習「形勢派風水學」,在臺北開業。謝文正說,父親是 標準的山人,到山城東勢創辦跟命理、風水相關的道觀。 謝文正在東勢出生長大,小時候跟著父親行山尋龍,就 是出門遠足和聽故事,比如說,地名稱為「鴨嬤寮」,並非 養 了 很 多 鴨 子 ,而 是 龍 神 為「 鴨 形 」,其 他 像 是「 牛 嬤 欄 」、 「牛欄窩」、「龍峎頂」……等地名,都跟龍神有關,可解

謝 文 正 利 用 高 空 攝 影 驗 證 風 水, 出 版 了《 台 灣 守 護 龍 神: 形 勢 派 風水學之理論與驗證 2》。

釋為「體積巨大、具象化的動物形體」。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幸福人生

因為周遭的人對於風水學有

板印象,謝文正小時候一度不喜歡讓

人 知 道 父 親 是 風 水 師 ,返 鄉 後 ,因 緣 際 會 承 接 父 業 ,由 於 法 律 系 的 訓 練 , 激 發 他 用 理 性 驗 證 傳 統 ,「 讓 證 據 說 話 ,真 正 的 風 水 學 是 要 被 應 用 的 。」 10 幾年前,利用空拍把觀看角度和格局拉高,檢視前人的觀察,用實證 闡述介於有形無形之間的風水,將微觀到宏觀的風水學,出版華人世界 有史以來的第一本高空攝影《台灣守護龍神》。

龍神 信仰

兼具外在空間與內在心靈依靠的理想世界 謝文正提到,若把時間倒回 200 年前,客家人稱山為「龍」,是當 時的基本常識,為何客家人會去找山?客家人是真正使用龍神的族群, 從山上引龍氣入廟入屋,亦即「龍神信仰」,最重要的證據就是公廳祖 宗牌位下方拜龍神,即可推論祖先為客籍。 東勢大茅埔庄後方的山,像條臥牛,當地俗名是「屋背山」或「牛 背 山 」, 清 朝 官 方 訂 為「 龍 背 山 」,「 大 茅 埔 庄 就 是 印 證 客 家 人 沿 著 台三線或大甲河進來,並非隨機建庄,必須先尋找山龍神,被山保護、 被天地祝福」。這裡是原漢衝突最前線,以信仰為核心,泰興宮主祀三 山國王,拉出中軸線,整個聚落座東向西,兩邊夥房依序排開,左邊的 巷子全是直巷,右邊為曲巷,除了易守難攻,「有彎才有情,有曲才有 財」,聚落四角設有將寮,也有伯公信仰,加上隘門、柵門、 城河,兼具外在與內在依靠的理想世界。

竹和護

41


42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幸福人生

城鄉 規劃 「山管人丁水管財」 尋龍建庄後,再來是城鄉規劃,山管人丁水管財,灌溉和民生用水來自大茅埔 圳,墾首張寧壽聘請風水師易耕麟與陂長羅俊萬合作,一共開了 9 年,增加不少人 力財力,取用食水坑的山泉水、軟埤坑溪和大甲河的水,於清朝道光年間通水。謝 文 正 拿 出 空 拍 圖 說 ,截 彎 取 直 是 最 方 便 的 ,為 何 繞 過 龍 頭 ? 首 要 用 意 就 是 保 護 龍 神 , 如果從脖子過去,就是「斷龍頭」,最後選擇穿過牛(龍)鼻,也稱「穿龍圳」。 因是人工開鑿,要打通前,兩邊如何對得上,留下生趣的傳說,說是有一老人坐在 水圳下方的石頭指點,待順利打通便消失無蹤,庄民認為是伯公幫忙,蓋了水利伯 公以謝神恩。 水的用法蘊含前人智慧,乾淨的水先給農作物用,才流向村莊成為民生用水, 最 後 排 放 出 去 , 考 慮 生 活 和 文 化 , 可 說 是 清 朝 時 期 城 鄉 規 劃 的 經 典 。「 龍 神 保 護 你 , 你也保護祂。」以尊重自然為前提的依存關係,說明客家族群實踐龍神信仰,天人 合一的境界。

尊重 自然

連結天地正氣

「地方需要大量人才,像是舊東勢高工、 文昌廟和農民醫院,都蓋在龍形山的正線上, 風 水 學 的 意 義 是 更 大 的 能 量 和 祝 福。」 守 護 東勢的龍形山,稱為「蟒蛇出洞」,原是東勢 神社,後來蓋了東勢高工,921 地震後,變成 危樓才遷校。「村莊的龍神如果被破,對當地 人的精神壓力太大,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守護 神,我希望祂不是孤單的,每個地方都能被巨 大能量保護著。」 謝文正將龍神文化重新詮釋,原本是「不 可說的祕密」,轉譯成現代人理解的方式,如 同過去農業社會「打醮」前一個禮拜,封山禁 水,不可捕捉飛禽走獸和魚蝦河蟹,祭拜天地 難道不能殺生嗎?他換個說法,意思是「敬畏 天地、取用有節、休養生息」,不因信眾的口 腹之慾,破壞平衡,尊重自然。 (上圖)謝文正希望透過龍神山水祭的舉辦,讓更多 人認識龍神文化。(下圖)謝文正為青年學子介紹龍 神信仰。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幸福人生

龍神

43

讓客家人得以尋路回家 風水學是學習天地能量的一門學問, 他甚至大膽提出,「客家人並非晚於福建 人來到臺灣,只好被迫住在山裡,而是祖 先要守護龍神的祕密,不管遷到哪裡,都 要找到可以依靠的那座山。」他語重心長 地說,「之前保護龍神最好的方式,就是 除了形勢派風水師之外,其他人知道越少 越好,如果房子重蓋,很容易忘記龍神曾 經 存 在 過 。」面 對 不 斷 出 現 大 型 商 業 開 發 、 截彎取直的水利工程、挖山炸山等破壞, 只有越多人了解龍神,才有更多人願意保 護祂。 這是一種呼喚,「只要找到龍神,客

大茅埔調查團帶著東華國中學生做的作品:拿著老照 片 重 回 原 地 點 ,拍 下 對 比 照 片 ,彷 彿 來 到 了 時 空 隧 道 。

家人就回家了」,大茅埔庄完整保留珍貴 的信仰文化,讓傳說不只是傳說,還能了 解神明如何挑選風水寶地,人心誠正,必 得賜福,看見地表最強的一道龍脈,在天 地間綿延不絕。

《台灣守護龍神》

作者

謝文正 臺中東勢人,國立臺灣大學法學碩士,聯合大學客家

研究學院苗栗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現為三理道觀形勢派風 水師與大茅埔調查團一員。著有《台灣守護龍神—形勢派 風水學之理論與驗證 2》,以空拍方式驗證山龍的存在。

大茅埔調查團活動預告 地點:東勢大茅埔泰興宮 109.08.09.(日) 傳 統 牽 龍 科 儀 109.08.15.(六) 龍 神 山 水 祭


44 整個農場 都是我的樂園 我的幸福人生 專訪 趙子維 撰文|編輯室 攝影|劉韋琪 照片提供|趙子維

趙 家 三 代 用 心 的 經 營 方 式 ,常 受 節 目 採 訪 ,由 左 至 右 分 別 為 爸 爸 趙 令 熙 、 兒子、阿公趙世通、主持人陳明珠、媽媽陳亭君與趙子維。

「 我 開 始 回 來 是 想 說 ,兒 子 要 是 能 在 這 裡 四 處 跑 跳 ,在 農 場 裡 抓 蟲 、 追蛇,可以這樣玩樂,好像也不錯啦!」——趙子維 走進趙家的柑橘園,並未因占地廣而種滿柑橘,反而在友善土地、 採用有機方式栽種下,柑橘樹的數量愈見稀少,但也因此有了空間讓狀 態較佳的柑橘樹得以更加茁壯。一家三代都是農夫的趙子維,其實並不 是一開始就走上農業之路;做過賣手機、教大家玩桌遊等工作,實在與 農業連結不起來。返鄉,是因有了小孩後,開始認真思考要給孩子怎樣 的生長環境時,才興起回鄉的念頭。「當然,一開始阿公是反對的,認 為年輕人這麼早就返鄉,沒有競爭力,加上沒有做過農耕,擔心不會持 久。」他笑著說。阿公嘴上雖然反對孫子返鄉,但實際上卻是積極傳授 孫子耕種與照顧果園的方法。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幸福人生

趙家 三代的

務農人生 一步一步回歸友善自然 趙子維的阿公是專業農夫,20 歲左右就開始耕種,後來還特地前往日本學習栽種

技術,在趙子維眼裡,爺爺是家中農事的活字典,什麼疑難雜症都難不倒阿公。他的 父母親年輕時從事公職與教職,退休後,回老家陪伴父親,體諒父親年事高、體力有 限,於是投入耕種,並開始實施有機種植,中間遇到的挫折,是阿公無法理解的。到 他回鄉接手後,更積極朝友善環境的栽種方式,不只要做有機,更要讓環境與人或動 物都可以共存共生。「友善環境,自己可以更放心在這樣的環境生活。」他如是說。 他也到工作坊上課,透過課程反思自己的需求,「我希望自己的環境不只是生產有機 產品,而是同樣可以提供生物多樣性,或給不同的動植物生存,就是說我希望環境不 只適合人,也適合各式各樣的動物。」 有機種植本就不易,更遑論用有機的方式種植柑橘,不灑藥,讓害蟲更肆無忌憚 地啃食柑橘樹,造成死亡率大幅提升。趙子維接手後,慢慢試著將柑橘樹種回來,耕 種並非一蹴可幾,得要有耐性,才能看到它的成長。

(左圖)讓兒子能擁有在大自然環境下長大的童年,是趙子維返鄉務農的原因之一。 (右上圖)趙子維與妻子常參與各大市集的擺攤活動。(右下圖)阿公趙世通為橘樹 做除天牛的防護。

45


46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幸福人生

半農半X 的生活

為橘園開啟更多可能性

除了橘樹,趙子維也種了許多其他作物,如咖啡(左上)、 櫻桃(左下)、桑椹(右)等。

為分散栽種的風險與試驗各種不同產品,趙子維積極開 發各式不同的作物及相關產品,充分利用農場裡的每一塊 地,「其實是因為有機種植,產量太少,得想辦法補貼柑橘 這一塊的不足。」他說得很實際。因有機橘子果實常常比較 小,賣相也不佳,於是開發做成果醬。近期更順應潮流,種 植咖啡樹,更特地去學習烘焙咖啡豆。除了栽種,為了讓農 場生態達到良好循環,他開始思考養蜂的可能性,「若農場 有蜜蜂,牠可以幫助果樹獲取授粉,自己也可以嚐到自產的 蜂蜜,似乎會是很特別的感受。」池邊剛好有一棵長得太大 的陰香樹,不適合橘子生長,卻意外讓蜜蜂得以開心自在進 出及採蜜授粉,維持自然食物鏈與生態系統的循環。 (上圖)於大樹下養蜂,不僅能利用 土 地, 也 能 透 過 蜜 蜂 授 粉, 讓 農 場 能達到一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 (下圖)由豬舍與牛欄改裝而成的宿 舍,是家中唯一有空調的地方。

回 鄉 三 年 多 的 趙 子 維, 每 天 不 斷 思 考 如 何 將 農 場 最 大 化,除了種植,如何好好利用農場的每分每毫,也列入他的 規劃。因自己愛社交的個性,回鄉後常到各處請益,透過不 同的協助,不斷改善栽種方式,農場經營吸引了大學生前來 申請實習,因為這樣,他積極地規劃實習場域,除提供未來 手作課程的教室外,更將原本的豬舍與牛欄重新設計,打造 成溫馨舒適的住宿空間,希望日後來實習的同學們有個乾淨 的宿舍可歇息,這也成了家中唯一有空調的地方。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幸福人生

理想 vs. 現實

返鄉青農的挑戰 青年返鄉似乎沒有想像中容易,加上本身若非農業出身,必須要有更多資訊 的交流,且更須多結交同條路上的好友。而跟另外一半的溝通也相當重要,初期 的艱難必須共同面對,不建議一開始就夫妻倆一起投入,要精算成本做出分析。 「我本身算是幸運的,因為阿公還顧著這塊園區,加上家裡本身是農家,相關資 材 已 經 具 備 ,我 只 是 添 購 少 量 器 具 ,花 費 相 對 減 少 許 多 。另 外 ,我 無 須 擔 心 父 母 , 把自己這塊打理好就好。」趙子維道出出身農家的優勢,比起許多從零開始的返 鄉青年,已經算是相當幸運的。 趙子維的終極目標,是希望打造一個完整的、四座一體的農場,讓農場本身 可以自給自足:農場養了動物,餵養動物之後,牠的排泄物可以拿來施肥,施肥 之 後 有 產 出 作 物 ,這 個 作 物 可 以 給 動 物 也 可 以 提 供 給 人 ,剩 餘 的 生 產 可 以 做 銷 售 , 來補貼農場的經濟,在這樣的利基下不斷循環。 回鄉的路上即使充滿荊棘,並沒有讓趙子維打退堂鼓,他堅持不斷地往前邁 進,打造心目中理想的鄉間生活。

幸福橘子

趙子維 臺中東勢人,為振東柑園的第三代經 營者,過去由第一代趙世通、第二代趙令 熙夫婦經營。幸福橘子為振東柑園所推出 的品牌,以有機方式種植柑橘,果醬未添 加防腐劑與化學成分。

趙子維推薦菜單 for 幸福橘子醬

海鮮青菜沙拉 醬料:幸福橘子醬、檸檬汁、鹽巴、橄欖油

糖醋排骨 醬料:幸福橘子醬、冰糖、白醋、白芝麻 涼麵 醬料:幸福橘子醬、味增、醋、橄欖油 白斬雞 佐幸福橘子醬

橘香紅茶(熱) 幸福橘子醬 + 紅茶 橘香拿鐵 幸福橘子醬 + 鮮奶

47


48 聆聽 關於作品的故事 我的客家力量 2020 台灣燈會 漫遊客家庄:

整理報導|劉韋琪 攝影|黎歐創意 照片提供|陳禹霖、陳禹廷、張敏男、何佳豫、楊海茜、梁君輔、許發成

陳禹霖

陳禹廷

張敏男

何佳豫

生於臺南鹽水的兄弟,從小即對藝術有著興趣,

高 雄 人, 藝 達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嘉 義 人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畢

兩人皆擁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藝術創

總監並負責今年台灣燈會《漫遊客

業,常以染布作為創作媒材,

作碩士。2012 年創立禹禹藝術工作室,並於今年台灣

家庄》整體規劃與《新丁祈福》的

於今年台灣燈會負責《漫遊時

燈 會 負 責 主 燈《 手 護 客 家 》與《 漫 遊 時 光 吧 》的 製 作 。

製作。作品有:澳門光影節光之仙

光吧》藍染的製作。時常擔任

作品有:《無關》、《邊之雲》、《復

境、臺中光影藝術節等。

藝術節踩街造型藝術指導。

記憶》等。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楊海茜

梁君輔

49

許發成(中間)

臺 中 人, 結 婚 後 至 嘉 義 居 住, 於 今

臺南人,早期主要以浮雕、廟宇建

南投竹山人,製作竹藝品已 40

年台灣燈會負責《綺麗花都》的製作。於

築製作為主,於今年台灣燈會負責《飲

餘 年, 於 今 年 台 灣 燈 會 負 責《 縱 橫

2004 年 成 立 海 貓 工 房, 從 事 布 藝、 手 工

水思源》的製作。作品有澎湖國際燈光

原 客 》 的 製 作。 常 參 與 各 大 燈 會、

飾 品 、 鋁 雕 教 學 。 作 品 有 :《 光 合 作 用 》 、

節《邂逅蒙面女郎》與屏東綵燈節《愉

茶 業 與 花 卉 博 覽 會, 並 曾 受 邀 至 社

《希望》等。

悅》等。

區 教 學 ,以 協 助 推 廣 在 地 的 竹 產 業 。


50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2020 台灣燈會在台中》於 2 月底落幕,璀璨 絢麗的燈會,為人們的回憶添上繽紛的色彩,而每個 作 品 背 後 都 是 創 作 者 一 點 一 滴 努 力 的 心 血。 今 年 的 《漫遊客家庄》燈區,跳脫傳統的花燈形式,結合新 穎的燈光科技,廣獲好評。於此,我們訪問了《漫遊 客家庄》燈區主副燈的創作者:陳禹廷和陳禹霖(手 護客家、漫遊時光吧)、張敏男(漫遊客家庄燈區、 新丁祈福)、何佳豫(漫遊時光吧)、楊海茜(綺麗 花 都 )、梁 君 輔( 飲 水 思 源 )、許 發 成( 縱 橫 原 客 ), 讓我們一起聽聽,那些關於作品的故事……

陳禹廷: 「我們希望,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想像。」 Q:關於主燈《手護客家》? 陳禹廷

會選用藍染當成出發的概念,主要是我

們想要從客家文化中找到一個關於臺灣本土的元素, 而植物從土壤生長出來,與臺灣土地和人的連結性 較高;科技的出現,讓這樣自然的文化逐漸消失, 我 們 覺 得 很 可 惜 ,所 以 就 朝 這 個 方 向 出 發 ,設 計《 手 護客家》和《漫遊時光吧》這兩件作品。我們有兩 個同事是客家人,分別來自苗栗和花蓮,最初在構 想客家的共同主題時,有與他們討論,但發現文化 內容落差很大,所以我們就在思考如何找到精神層 面的敘述方式。因此,《手護客家》除藍染的概念 外,我們想要呈現「一隻手支撐一個家」,結合植 物馬藍的本土性與客家堅持的精神,讓不同地方的 客家族群能體會到共同的感受。 一 件 雕 塑 品 ,它 本 來 就 會 有 很 多 面 向 可 以 思 考 , 這幾年因為 LED 的出現,能做的效果、形式就越來 越多,關於燈光科技的呈現也拆成許多部分,有的 做得比較數位、有的就還是以雕塑品為出發。我們 自己的作品傾向以雕塑品為主,因為覺得太多以科 技 為 出 發 的 作 品 ,雖 然 在 夜 間 的 炫 麗 度 會 更 高 一 點 , 但在白天可能沒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像這樣類型的 活動,我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讓它在白天與夜 晚都擁有不一樣的觀賞效益?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張敏男: 「我們就想顛覆一下!」 Q:關於客家主題燈區《漫遊客家庄》? 張敏男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與客家相關的燈飾製

作,我們做功課時,搜尋到客家的東西好像都比較傳 統一點,過往的燈會好像較常朝傳統花燈去做,所以 我們這一次想要突破。從主燈到五個副燈,全部都跟 以往不同。不過那時也有一陣煎熬,會擔心是不是做 得太跳脫了?客戶會不會還是想要比較傳統的?但沒 想到臺中市客委會接受了,滿感謝他們願意接受我們 跟以往比較不一樣的構想與設計。 整體是先以大甲溪「母親之河」的概念做發想, 再依每個區域的屬性去尋找配合的藝術家,像是新社 的特產為山櫻花、香菇等等,這種較軟性的議題,我 們直覺就想到找楊海茜老師。 Q:關於東勢燈區《新丁祈福》? 張敏男

我們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東勢這邊最有

名的就是新丁粄,除了是客家傳統米食,也具祈福意 義。以往只要是中部客家,常會把新丁粄做成大餅形 的花燈,而我們公司擅長的是燈控,就希望能將新丁 粄與祝福語結合,以科技燈光表現並在燈串上顯現圖 案及祝福語。最原始的構想是將《新丁祈福》規劃在 花馬道的中央而非側邊,讓遊客能在燈串下穿梭,因 為它其實有兩種效果,其一是從外部看,會有如剛才 所提在燈串上的圖案;另一則是從正下方看,會有一 種像是被星空包覆的感覺。但後來因安全考量,還是 移到旁邊。

【2020 台灣燈會在台中】 漫遊客家庄燈區

手護客家 &

漫遊時光吧|藝術家 廷、陳禹霖。

陳禹

51


52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梁君輔: 「把客家的高度再往上提升,到成為臺灣 文化形成的元素。」 Q:關於豐原燈區《飲水思源》? 梁君輔

客家文化分布在大甲溪流域的周遭,所

以離不開「水」這個元素,因此材質部分,我就想說 以日常生活會用到的水管表現,並用抽水馬達形成水 流,流下來給所有的人民使用。每個作品都不一樣, 所以也會採取不同的施工方式,這一次,我是特別選 用更生活化、平常用得到的材質「水管」,以藝術的 方式呈現,讓民眾覺得其實藝術離生活,並沒有那麼 遙遠。

楊海茜: 「每一針,都是自己用手慢慢鉤出來的。」 Q:關於新社燈區《綺麗花都》? 楊海茜

這次特別嘗試立體鉤織,是我第一次用

在 花 燈 上, 感 覺 上 跟 以 往 比 較 不 同。 櫻 花 樹 上 共 有 120 幾朵花,我一個人沒辦法完成,因此跟社區婦女 和我的學員合作。我給他們講義、教他們技法且提供 材料,他們就鉤一朵櫻花回來給我,用這種交換的方 式,互相幫忙。內部支撐鐵柱的部分,我先用鋁線做 出小模型,拿去鐵工廠請他們照我的尺寸做出來,我 再將鉤織裝上去,整個過程(含收回社區婦女與學員 的櫻花鉤織)大概 2 個多月。

【2020 台灣燈會在台中】 漫遊客家庄燈區 藝術家 楊海茜。

綺麗花都|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許發成: 「從以前就一直做,現在為了要傳承下去, 不做不行!」 Q:關於和平燈區《縱橫原客》? 許發成

《縱橫原客》就是曲線、S 形、行雲流

水,整個大結構是一個拱形的概念,雖然不好做,但 做起來很堅固,就是要有技巧、經驗。我做 40 幾年 了, 早 期 竹 山 這 裡 是 竹 工 藝 品 的 專 業 區, 為 了 討 生 活,不做不行,所以人家不做的,我就把它拿來做。 做到後來,其實就停不下來了,所以越做就累積越多 經驗。只要傳個圖、互相溝通,我就把它做出來。

何佳豫: 「用染布,染出獨一無二的生命力。」 Q:關於石岡燈區《漫遊時光吧》? 陳禹廷

當初在設定方向時,以一個抽象(《漫

遊時光吧》)、一個具象(《手護客家》)的方法進 行。我們本身在處理作品時,會希望讓觀眾能有更多 不一樣的想像空間和閱讀性,所以像《漫遊時光吧》 就是把石岡水壩的造型轉換成另個形式的雕塑品;但 像《手護客家》就是非常單純、寫實的手形態與馬藍 去做設計。 何佳豫

這個作品必須放在戶外,從安裝到展覽

結束,至少長達兩個月。若採植物染,可能 3 天就被 太陽曬褪色了,所以後來改用化學染。化學染聽起來 好像很傷環境,其實化學染只要煮和倒掉一次就可以 了,而植物染煮了 5、6 次就要倒掉,對環境的破壞 力也不小。用「漸層」的方式呈現藍染,做出山水的 意境。

53


54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Q:製作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陳禹廷 比較大的挑戰是,尺寸有點過大,因為法律規定,沒 有辦法透過高速公路運送。因此,我們就必須拆解製作,到現場 才組合起來。 張敏男 場地剛好在花馬道上,真的滿有挑戰性的。當時跟其 他藝術家討論時,因為場地太小了,還被唸了一下呢!。此外, 因為這邊是步道,大型的吊車、卡車都沒有辦法進來,而且像新 社、 石 岡、 豐 原 這 幾 區, 吊 車 已 經 完 全 無 法 靠 近, 就 不 能 像 以 前一樣,作品在工廠完成,卡車直接開進去放下就好。我們就必 須考慮拆解、現地製作或是選擇較輕的材質,另外,像要求須達 8 米高的主燈,我們就要安排在吊車到得了或吊臂可伸進來的地 方。要怎麼克服這些,是我們那時覺得比較困難的地方。 何佳豫 要做出漸層這一件事是比較辛苦跟困難的,因為布非 常大,一片是 5.5 公尺,總共要十片。一般染布很少會做到這麼 大,大部分只是染一件衣服、頭巾、圍巾等,所以真的算是非常 巨 大 。我 一 次 只 能 染 一 片 ,一 片 上 面 做 了 8 個 層 次 ,就 要 染 8 次; 而且染就是要一鼓作氣,不可以中途斷掉,不然顏色的層次就會 不對了。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楊海茜

其實當我接到這個案子的時候,我已經設定了油桐

花,希望藉由油桐花,讓遊客去探究,客家與油桐花的牽連。但 後 來 當 地 居 民 開 會 後 ,希 望 能 將 主 題 改 為 象 徵 著 新 社 的「 山 櫻 花 」 與「香菇」,而那時我已經開始鉤油桐花了,所以就須要重新算 針數與打版。雖然櫻花與油桐花看起來有點像,但有一個傳神的 地方,不做出來不行,就是櫻花花片上的心形凹槽。 梁君輔 客家的特色很清楚,其實我覺得還蠻難呈現的,畢竟 整個客家文化從以前到現在,各種藝術模式的重複性已經很高, 要怎麼設計更不一樣的東西,會比較難。另外,畢竟水管的硬度 有限,它的結構力會比較不足,所以水管裡面其實有貫穿一些鋼 筋支撐,並不是單純用水管去做就可以。 許發成 因為竹子是空心的,要打彎很困難,加上還要銜接並 且須要考慮整體的結構。前置作業在家裡烤竹子,就烤了快要 20 天,因為有些會烤失敗;再來它要順著行人步道彎上去,在半空 中其實不是很好施工,要打好地基,不然做到上面,垮下來就慘 了。另外,還要注意到人潮多的時候,有些地方可能會撞到頭, 所以也是一直做更改,才不會發生公安意外。

55


56 東勢大橋 童年夢 我的客家力量

撰文|劉玉蕉 插畫|黎歐創意 照片提供|劉玉蕉

人同人

距離有幾遠?一條大河壩恁遠;心同心 1

語言、文化相同斯無已遠。日視日 ,大甲河兩片脣 早 ,迎 來 雪 山 山 脈 金 晶 積 爧

2

幾久

良善村民,打

日 頭 ,暗 分 ,送 走 溫 柔 多 情

日日,月月,年年,映在水竇 出

距離有幾遠? 紅日頭。

日頭無變,時間嗄像分分秒秒傱

3

4

河壩水共樣!細人出世,對幼皮嫩骨到面皮打摺到轉山頭 ,愛 時間?人在變、莊頭在變,聯絡河東河西

項來來去去

大橋,又乜像橋面

車輛共樣變新、變巧。

一張老相片,缺一角,黃黃、舊陋 片肚

影 像 ,係

吊到半天高 情。橋面 項

5

舊陋漚

6

在 姑 婆 、叔 姆 厥 等 該 代 人 腦 膈 肚

在拖箱角,相 7

8

東勢大橋,

鐵線橋,拶腹、實疊 ,牽起河東河西兩片人 9

逐垤枋,油光烏疏 ,係無著鞋莊民腳底

鐵線,牽牽延延

10

,緪緪

共下,斯像兩片脣

汗跡,橋 莊民情感。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不管

擔交

11

東西、行嫁、親戚來往……,吊到半天高

橋做下見證過,歲歲年年,橋下 替換,毋過水流

節奏、激出石牯

莊民加油,為純善

莊民留存靚靚

另外一張,有 無麼

石牯有可能分大水

吊 12

掌聲無變,厥等為勤儉 霞痕

13

。相片肚

印記。

細阿姊係吾表

表情,正手牽緊額結結

,畏事

14

阿姊面項

,背後有大水沖橋楯激去半天高 15

浪做背景,紅毛泥橋兩片脣開

,上背行路

人無偎無

16

,車來

之 時 人 愛 閃 脣 脣 ,起 大 風 該 下 ,見 徙 一 步 腳 ,腳 趾 斯 愛 緪 緪 抓 核 地 泥 , 斯驚怕大風將瘦弱

17

橋下斯毋係搞

哦,該無

做水鬼乜係半條命!來到這年代,土牛車頭既經失撇往日

光彩咧,

鬧熱

自家吹橫,若來碾落

景像毋知哪久時早斯徙到對岸寮下去哩喲!鐵線橋分大水打斷

了後,來來去去、出出入入 時拋大浪

18

人斯單靠這板紅毛泥橋。橋下河壩水不

;不時起番面,做大水時節,黃嗊嗊

虎出山樣,凶狌狌

20

河壩水甚至像猛

盤過橋面來!雖然有豐原客運好坐,毋過,車枋

少,一般人也毋盼得使錢坐,兩隻腳為一屋人 爛衫樣,一重一重變賁

東勢大橋 童年夢

19

21

、起硬膘

22

食著,腳底像年年補

劉玉蕉 臺 中 石 岡 客 家 人 ,畢 業 於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國 小 教 師 , 現已退休。指導學生參加客語演說、字音字形比賽,獲全國 語文競賽客語演說第三名、字音字形第二名。純樸的客家農 村、乾淨的溪水、和善的鄉親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是寫作 靈感的來源。從 1994 年開始,經蘇永松主任、徐登志老師引 導,開啟母語文字化的大工程;並在徐登志老師的帶領下, 一同編輯三十餘冊大埔腔教材。此外,每年撰寫客語朗讀文 章、於教育部〈閱讀越懂閩客語〉發表並在教育部閩客語文 學獎——散文、新詩屢獲佳績。

57


58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年 視 年, 東 勢 大 橋 變 高、 變 闊 咧! 毋過,行路過大橋斯像逐餐愛食飯樣恁 自然,河西

莊民還係毋慣勢坐車過河

壩。 記 憶 肚, 逐 年 妹 家, 擐 核

23

愛過大橋帶阿姑轉

阿姆

兩 罐 酒, 朝 脣

過橋,當晝堵好到阿姑屋家赴食晝。行 在橋面,少撇像進前車來爭路,還過碾 落河壩肚

驚險,

使得放勢

24

看山、看

水。探頭,吊神山斯在面前,吾心肝肚想 係毋係越行離神斯越近?緊愐斯緊暢哦! 核

25

橋脣

護欄,

眺望遠遠傱緊來

河 壩 水, 日 頭 下, 佢 係 一 疋 長 長 絲 布, 金 皙 皙 雞髀樣

26

、軟習習

滿 足 心 情,

27

銀色

,帶緊喫過

像騎緊橋頭


聽聽,客家故事|我的客家力量

59

馬樣,一路飆過大橋。50 年代,東勢大橋 係分人已安心

所在,路平車又少,暗分

起勢使得講無半臺車來去,記得該暗晡, 滿 天 星 斗 ,月 光 柔 柔 照 到 河 壩 水 面 ,月 光 、 星光下嗄看著歸河壩都係閃光 看煞電影

碎銀,正

, 目 睡 鳥 霸 占 歸 個 心 神, 目

垂垂,一腳高一腳低分叔伯阿姊揪緊行, 月 光 、星 光 、撩 人

清 風 、鋪 平

28

碎銀、

河壩水輕輕唱曲……在腦膈肚,仰脣轉到 屋家

、看麼

電影?

既經毋記得咧!

跈 緊 時 代 進 步、 家 家 屋 屋 生 活 也 緊 來 緊好過

同時,車變多咧!車一多,橋面斯

越 做 越 闊, 路 面 越 鋪 越 平 順, 四 線 道 變 做 六 線 道, 兩 片 脣 毋過,墊高 人

護欄乜緊做緊靚款

紅磚步道尋毋轉人

兩隻腳懶停動

30

核河壩水滉激

腳跡,

咧!到這下,往日

河壩兩片,莊民行路過大橋 31

29

光景,也跈

啊滉激,到海口,囥入

32

深深

海竇咧!時間在變、空間也變款,

無變

係,日頭下、月光下,河壩水還係

閃光、閃銀,日日,霞痕還係妝點河西 天頂,日日,龍馬迎來日頭、月光,送走 穿過橋下

河壩水,龍馬,佢無變!

註解 1. 日視日 ngid^ shi ˋ ngid^;一天過一天。 2. 金晶積爧:音 gim + zia + zid^ nen ˋ;光彩奪目。 3. 傱:音 zong ˇ;衝。 4. 轉山頭:音 zhon^ san + teu ˇ;喻人去世。 5. 舊陋:音 kiu ˋ leu ˋ;破舊。 6. 漚:音 eu ˋ;棄置,任其腐敗。 7. 腦膈肚:音 no^ gag^ du^;腦海中。 8. 拶腹、實疊:音 zad ˋ bug^ shid ˋ tiab ˋ; 紮實緊密。 9. 油光烏疏:音 rhiu ˇ gong + vu + so ˇ;烏黑油亮。 10. 牽牽延延:音 kien + kien + rhen ˇ rhen ˇ; 拉長纏繞。 11. 交:音 gau ˋ;交換。 12. 走:音 sung^ zeu^;推走。 13. 霞痕:音 ha ˇ fin ˇ;彩霞。 14. 畏事:音 vui ˋ sii ˋ;害羞。 15. 開 :音 koi + hia + hia +;比喻無防護設施。 16. 無偎無 :音 mo ˇ va^ mo ˇ ben ˋ; 比喻無所依靠處。 17. 碾落:音 zan ˋ log ˋ;滾下。 18. 拋大浪:音 pau + tai ˋ long ˋ; 水流拍擊石頭激起的大浪。 19. 黃嗊嗊:音 vong ˇ gung ˇ gung ˇ;夾雜泥沙的黃。 20. 凶狌狌:音 hiung + sen ˇ sen ˇ;兇惡。 21. 賁:音 pun +;厚。 22. 起硬膘:音 ki^ ngang ˋ piau ˋ;長硬繭。 23. 擐核:音 kuan ˋ hed ˋ;提著。 24. 放勢:音 fong ˋ she ˋ;盡情地。 25. 核:音 man+ hed ˋ;扶著。 26. 金皙皙:音 gim + si ˇ si ˇ;亮晶晶。 27. 軟習習:音 ngion + sib^ sib^;形容軟狀。 28. 鋪平:音 pu + piang ˇ;整片。 29. 靚款:音 ziang + kuan^;樣子漂亮。 30. 懶停動:音 nan + tin + tung +;懶得動。 31. 滉激:音 gong ˇ gieb ˋ;晃蕩激起浪花。 32. 囥入:音 kong ˋ ngib ˋ;藏進。


60 用當世代的思維 聽見客家

持續走在音樂的路上 採訪報導|劉韋琪

攝影|黎歐創意

照片提供|劉劭希

「不好玩的事情不要做」這是打開劉劭希 個人網站映入眼簾的第一句話。於客語歌壇耕 耘多年的他,為獨立製作專輯,學習剪接 MV、 動 畫 、架 網 站 等 ,音 樂 風 格 更 橫 跨 搖 滾 、爵 士 、 嘻哈等。對他來說,音樂是材料,將傳統音樂 以各種形式試驗,碰撞出新的火花,「與其用 討 論 的, 不 如 直 接 做 嘛!」 就 這 樣, 開 啟 了 他 的客家音樂之路……而全心投入客語創作的他, 也獲得了金曲獎 11 次提名與 4 次獲獎的殊榮。

劉劭希:

文化 文化 人們之所以學習語言,是因它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力量;而音樂是與外 界溝通最快的方式。許多人對客家音樂的印象,仍脫離不了山歌、農村情 懷這些詞。而文化要傳承下去,勢必要讓下一代能接受,「若停留在老人 的鄉愁,沒錯,他們會感動得痛哭流涕;但對年輕人來說,他們沒經歷過 那樣的生活,完全沒感覺。那要傳承,是不是要先讓年輕人有感?」劉劭 希感嘆地說。他強調,並不是看不起鄉愁主題,而是它不能是客家音樂的 唯一,「全世界的影視或文化作品都是跟著時代不停往前,但並沒有不要 過 去 , 像 《 金 剛 》 拍 了 5 、 6 部 , 難 道 新 版 本 代 表 否 定 過 去 的《 金 剛 》嗎 ? 」 以傳統為基礎,將文化內容注入新世代的思維,讓文化能跟隨時代演化,使 年輕一輩產生共鳴,進而達到文化傳承之目的。


聽聽,客家故事|聽見客家

61

為 當世代 在網路世代長大的兒童,因從小 就 開 始 上 網, 以 往 的 童 謠 已 無 法 引 起他們的興趣,加上人們對於客語歌 「老」的

板印象,劉劭希創辦「搖

滾童謠」——由小朋友組成的樂團, 「既然大家都覺得客家就是屬於阿公 阿 嬤 的 語 言, 那 我 就 給 你 們 最 年 輕 的!」談及與兒童的互動,他與我們 分享在桃園連續 2 年舉辦音樂運動計 畫, 連 續 45 分 鐘 帶 著 小 朋 友 與 老 師 一起跳舞,「人們對客家的

板印象

太深了,用這種方法消除『客家』兩 個字的沉重感。有年輕的表演者、內 容,用大家可以接受的表演方式,在 無形中把客家的包袱拋棄,讓大家覺 得只是些好聽的歌而已。」

(上圖)劉劭希用「運動趴」的方式,吸引兒童的興趣,於 活動中穿插客語教學,讓他們透過互動學習,臺中市客委會 主 委 江 俊 龍 特 地 至 東 勢 國 小 體 驗 音 樂 強 大 的 感 染 力。( 下 圖)搖滾童謠的小朋友們在歷經 8 小時的錄音後,終於完成 三首歌曲。

定期 定點

勢 2020 年新冠肺炎的來襲,令人們開始思考,未來音樂表演的模式。劉劭希 的神情微微變得凝重,「這麼多年來,全臺還沒有任何一個定期定點的客家音 樂表演,客家音樂其實並不缺人才,缺的是舞臺而已。另外,最好還要做線上 的。我們要承認現實,以現代社會來講,最大的傳播力量已是網路,但客家一 直投資在末日產業上。」祭典的表演活動,其實對音樂人來說,只是曇花一現; 而真正能產生幫助的,是固定舞臺。給予音樂人一個小型的表演場所,再利用 線 上 直 播 向 外 擴 大 。 只 要 開 始 去 做 , 慢 慢 地 就 能 觸 及 更 多 不 同 面 向 的 受 眾 。「 我 覺得這是一條漫長的路,但如果有人願意走的話,真的會在這裡發芽。」 從 劉 劭 希 的 言 談 、作 品 中 ,皆 可 感 受 到 他 對 於 客 家 音 樂 、文 化 傳 承 的 用 心 。 他也不斷強調,語言要傳承,必須要有豐富的文化內容,才能夠引起人們的興 趣,自然而然地,就會吸引更多人學習與投入。從幕後製作到為了推廣客家音 樂走向幕前,現在,他在客家音樂界培養年輕的一代。腦子裡充滿著想法的劉 劭希,未來,依舊會持續試驗,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為客家發聲。


團 隊 成 員 由 劉 劭 希、 黃 瑋 婕( 朵 兒 ) 與 七 位 小 朋 友 N i n a 、M a x 、棠 棠 、凱 淇 、K a i 、妮 妮 、彤 彤 組 成 。劉 劭 希: 「現在已經沒有所謂的兒歌風格,他們聽的就是流行歌的 風格。現在的小孩子很早熟,給他們我們那個年代的兒歌 他們不接受;加上他們長期聽韓團、美國 Hip

Hop,裡

面帶有很多不雅字眼他們也不知道,就這樣學。所以我希 童

望,為他們寫一個乾乾淨淨,但是風格又很新的音樂。」 四縣腔或海陸腔,只要劉劭希教他們唱,他們便能很快地 學習並演唱。用「搖滾童謠」翻轉兒童音樂世界,希望能 夠保留孩子們原本純真的模樣,讓孩子們自然地展現自我 與客家音樂的活力。

在兒童的世界裡,並不存在歧視與界線,不論是大埔腔、

62

聽聽,客家故事|聽見客家

〈洗手歌〉MV

一起搖

滾!


聽聽,客家故事|聽見客家

防疫 歌曲

63

歌詞: 輒輒洗手大家保健康 輒輒洗手大家保健康 正確洗手的方法大家共下跟我來 內

揉揉 (No No) 手掌

揉揉 (No No) 手掌

揉揉 (No No) 手背

揉揉 (No No) 手背

夾夾指縫

夾夾指縫

揉揉指背

揉揉關節

揉手指公 揉揉虎口

洗洗指頭

洗洗指頭

洗洗手腕

洗洗手腕

詳細洗好 最少四十秒鐘 輒輒洗手大家保健康 輒輒洗手大家保健康 正確洗手的方法 面 對 新 冠 肺 炎 疫 情, 搖 滾 童 謠 於 四 月 推 出 了 客 語 版 的 〈洗手歌〉,以輕快的曲調,讓大家記住內、外、夾、 弓 、大 、立 、腕 的 洗 手 七 字 訣 ,一 同 為 防 疫 盡 一 份 心 力 。

輒輒洗手輒輒洗手 輒輒洗手輒輒洗手 輒輒洗手輒輒洗手 輒輒洗手輒輒洗手 輒輒洗手保健康

音樂人

劉劭希 臺中東勢客家人,音樂創作人、製作人。過去於幕後工作時期,曾 與優客李林、李翊君等歌手合作並擔任屏風表演班舞臺劇《沙姆雷特》 編曲、《童安格七夕浪漫情懷》演唱會音樂總監。後因發現家鄉大埔腔 逐漸沒落,開始以客語進行創作。曾擔任節目《哈客音樂風》製作人兼 主 持 人, 並 獲 廣 電 基 金 會 選 為 最 佳 優 良 音 樂 節 目; 專 輯 作 品 有《 嘻 哈 客》、《野放客》、《八方來客》、《唬客船長》、《穿梭時空六千里》 等等並得到金曲獎 11 次提名與榮獲 4 次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 《最佳客語演唱人 / 歌手獎》、客家委員會客家事務專業獎章等獎項。 近期創立「搖滾童謠」,主要成員為小朋友們,以活潑、創新的方式, 展現客家童謠新樣貌,目前準備推出搖滾童謠專輯《客來思樂》。

大家共下跟我來


64 金鼠迎春客藝展 從藝文中,找到客家

走進臺中在地書畫藝術的世界 整理報導|劉韋琪 照片提供|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江 主 委( 右 二 )參 與 金 鼠 迎 春 客 藝 展 ,與 策 展 人 陳 銘 儀 老 師( 右 一 ) 及與會人士合影。

臺中蘊含著豐富的藝術人文底蘊,為了能讓民眾更認識臺中的這一面, 在 2 0 2 0 金 鼠 年 ,臺 中 市 政 府 客 家 事 務 委 員 會 特 別 舉 辦 了《 金 鼠 迎 春 客 藝 展 》 活動,展出臺中東勢在地書畫家陳銘儀老師的作品。《金鼠迎春客藝展》於 1 月 5 日 至 2 月 1 6 日 在 東 勢 客 家 文 化 園 區 展 出 ,展 期 不 僅 橫 跨 農 曆 春 節 假 期 , 更搭配《2020 台灣燈會在台中》與《2020 東勢新丁粄節》活動,給予民眾 在臺中旅遊多元的選擇。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從藝文中,找到客家

深入 山城在地

65

打造別具意義的藝文展 《金鼠迎春客藝展》於 2020 年 1 月 5 日的早上 10 點開幕,除了邀請東 勢農會中阮班表演客家樂曲,也邀請同時身為策展人的書畫家陳銘儀老師向 大家介紹各個書畫作品與講解賞析。當天不僅展出陳銘儀的作品,同時展出 山 城 已 故 書 法 家 傅 茂 金 老 師 的 作 品 ,陳 銘 儀 於 客 家 電 視 台 的 新 聞 採 訪 中 說 道: 「傅老師對東勢的書法來講,提攜了很多後進,尤其他的篆隸行楷草各有特 色,每一件都是很好的、很經典的作品。」

邊看展 邊品茶

不一樣的看展體驗 開幕式當天,安排了茶席,在看展的同時,也細細品茗,為活動塑造出 一個浪漫的氛圍。臺中市客委會特別為來臺中觀光的民眾,於 2 月 8 日晚上 舉辦茶席會,讓從外地來的旅客或在地的鄉親,能夠擁有一個不一樣的藝文 展覽體驗。 以臺中客庄在地書畫藝術家作品為基礎的《金鼠迎春客藝展》,透過深 化與在地的連結,不僅為原是東勢火車站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注入了嶄新的 活力,更展現了臺中豐富的藝文風采。

展覽場館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前 身 為 東 勢 火 車 站, 由 現 代 主 義 建 築 師 修 澤 蘭 設計,是臺灣 1950 年代向西方學習現代主義的重要 作 品。 民 國 48 年 正 式 通 車, 於 民 國 80 年 廢 站。 獲 臺鐵同意後,改建此閒置空間,建築主體演變為文物 館,即現在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策展人 書畫家

陳銘儀 臺 中 東 勢 人, 知 名 書 法 家、 藝 術 家。 從 8 歲 即 開 始 學 習 水 墨 畫 ,早 期 曾 與 同 為 東 勢 人 的 傅 茂 金 學 習 書法。為推廣繪畫藝術,成立「石墨莊藝術工坊」, 並 至 國 小、 國 中 擔 任 繪 畫 老 師 在 社 區 開 課。 曾 獲 日 本東京都美展金牌、臺中縣美展第 2 名等獎項。

客家電視台新聞報導《金鼠迎春客藝 展 》: 東 勢 客 園 區 迎 春 客 藝 展 中品茗賞畫。

樂聲


66 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寫一首自家 詩》 新書發表會 撰文|施懿倫 攝影|黎歐創意 照片提供|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關於 那些

詩意的日常

客 家 文 學 的 創 作 不 是 件 容 易 的 事, 而 用 客 語 寫 詩, 沒 有 三 兩 三 的 功 夫, 又 怎 能 有 靈 感 又 帶 詩 意 地 創 作 出 來 呢? 但 在 臺 中, 仍 有 默 默 埋 首、 持 續 創 作 不 輟 的 客 家 詩 人 —— 何 卿 爾, 把 經 年 累 月 生 活 中 的 所 見 所 聞, 幻 化 作 一 篇 篇 精 彩 的 篇 章 ,為 讓 這 些 作 品 有 機 會 被 大 家 欣 賞 ,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將其作品集 結 成 書, 搭 配 簡 約、 輕 柔 的 插 畫, 將 客 家詩帶出另外一種風貌。 為了與更多人分享這本好作品,臺中 市 客 委 會 於 和 煦 暖 陽 的 3 月 中, 在 詩 情 畫 意 的 臺 中 市 文 學 館, 舉 辦 了 一 場 新 書 發 表 會。 除 了 主 辦 方 的 大 家 長 臺 中 市 客 委 會 主 任 委 員 江 俊 龍 外, 亦 邀 請 臺 中 市 政 府 地 方 稅 務 局 沈 政 安 局 長、 這 本 詩 作 的作者何卿爾與從事客家書寫的作家葉 國居,一起參與這場詩的饗宴。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臺中市客委會將 60 本《寫一首自家

67

詩》義

賣所得捐贈給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信望愛智能 發展中心。由左至右分別為作家葉國居、作家 何卿爾、臺中市客委會主委江俊龍、信望愛智 能發展中心督導黃玉葉以及臺中市政府地方稅 務局局長沈政安。

以詩 療癒自我

臺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沈政安局長為大家朗誦何卿爾 老師的詩作〈想斯知……定著係你……來咧〉。

以義賣詩集幫助他人 發表會上,邀請到臺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沈政安局長親自朗誦一 首 何 卿 爾 的 作 品 〈想斯知……定著係你……來咧〉 , 沈 局 長 妙 語 如 珠 , 逗 得現場大家笑聲不斷,雖然沒有寫詩的天賦,但自認聲音迷人的沈局 長,用他那低沉渾厚又略帶磁性的嗓音,緩緩地、輕輕地、柔柔地朗 誦 這 首 溫 暖 又 富 有 色 彩 的〈 想 斯 知 … … 定 著 係 你 … … 來 咧 〉 。 此外,臺中市客委會特地捐贈 60 本詩集,給財團法人臺中市私立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東勢小型作業所來義賣,信望愛智能發展中 心的黃玉葉督導,特地帶著幾位發展中心的朋友,來到現場接受臺中 市客委會的捐贈,並另外帶來他們自己手作產品於現場義賣。黃督導 表示,自己是新社人,對客語非常有感覺,且從詩作中感受到作者強 烈的情感表現,讓她的心裡非常悸動。「謝謝臺中市客委會江主委的 用心,還有何卿爾老師,這麼辛苦地寫這麼多的詩作,讓我們可以領 受在這個環境中各樣的美好。」黃督導略帶哽咽地表達內心的謝意。


68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透過純然的生命書寫,記錄下一朵朵在荊棘裡開出美麗 而堅忍的花。關於《寫一首自家

詩》,何卿爾是如何將日

常點滴、生命體悟,轉化為創作元素並自然真摯地書寫?而 詩中

劃的客家故事,又如何引起人們的共鳴……

這本詩集內容豐富,哪一篇帶給你的感受最深? 何 其 實 每 一 首 詩 ,不 論 其 完 成 的 時 間 長 短 ,對 我 來 說 都 是 深 刻 的 。你 要 一 直 孵 , 孵啊孵好不容易才變成一首詩。

江 我覺得是〈大菜〉這一篇。從芥菜中可以看到我們人的一生,不同的階段有 不同的風味。若一輩子有豐富的生命內涵與經歷,最後才會老得漂亮。這首詩蘊 含的意義深遠,刻劃著人們生命的印記,是令我感受最深的篇章。

有句俗語:「娶妻當娶客家妹」,你們是如何看待客家女性? 何 〈苦楝花〉形容女性未婚時被要求內斂;〈一條揹帶〉形容女性婚後擔負大 量家庭經濟工作,也是一條連接媽媽與孩子間的繫絆。〈遮〉形容女性在家中的 地位,這輩子為了成全他人而存在。客家女性被推崇的矜持、刻苦耐勞、犧牲奉 獻這三點,都是不合理的期待,若她們有選擇權,她們應該不會選擇偉大。

江 對我來說,我的母親與外婆,都是影響我重要的人,從她們身上我看到客家 女性堅毅的部分。一個女人結婚以後,她就變成什麼太太,在此指出女性一旦在 婚後就好像會去名、掉姓。不過客家人對於奉獻一輩子的女性表達感謝的做法, 就是在她離世後,會用孺人的稱號將其放在祖先牌位上,表示感恩之意。

葉 小時候很叛逆,有天吃飯發現鍋裡都是螞蟻就生氣不吃了,傍晚回 家發現阿婆把螞蟻一個個挑出來,突然發現阿婆的頭髮怎麼一個下午就 變白了,這個畫面對我來說仍印象非常深刻,於是寫了〈髻鬃花〉這首 歌,髻鬃花就是阿婆頭上的髮髻,我覺得它是一朵花開在我們客家人的 心 裡 ,這 是 我 對 客 家 女 性 的 印 象 ,就 我 阿 婆 來 說 ,她 是 這 麼 堅 忍 又 包 容 。

《寫一首自家 詩》新書發表會

《寫一首自家 詩》 創作者

何卿爾

主持人

施懿倫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69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說說那段美好的童年回憶? 何 寫童詩的過程,讓我好像又經歷了一次童年,同時會有很多有趣的想像, 讓我覺得很開心。比如我寫〈弓蕉頭〉時,我就回憶起我小時候一直對香蕉樹 很好奇,因為我覺得怎麼有水果這麼像棒球手套啊?所以我就把香蕉樹想成是 一個緊張的捕手,因為他怕漏接,但他到底怕漏接什麼呢?原來樹上有很多動 物,他得一一去捕捉,在這樣想像的過程中,我自己都覺得很療癒。

江 臺灣到處都有夜市,我經常到夜市時會四處逛一下,看到撈魚就會去玩, 只 是 資 金 不 夠 多 ,撈 魚 技 術 也 不 好 ,每 次 大 概 就 用 一 張 兩 張 ,每 次 都 撈 到 網 破 , 可是魚仍然完在,很慘,一條都撈不到。有時老闆會仁慈一點,送你一條魚帶 回 去;所 以 後 來 就 會 想 說 ,等 自 己 以 後 有 能 力 時 ,就 弄 個 魚 箱 ,買 便 宜 的 金 魚 , 自 己 在 家 裡 可 以 撈 個 夠 ,這 就 是 我 的 一 個 小 小 夢 想 ,所 以〈 夜 市 撈 魚 〉這 首 詩 , 最能引起我的共鳴。

葉 我 印 象 中 有 一 件 有 趣 的 事 情,20 幾 年 前, 有 一 天 在 一 個 社 區 裡,有一個小孩子發現了一隻螳螂,結果社區裡面有一位老人說那 隻螳螂是他的,兩個人就吵了起來,最後那個社區的警衛判定這隻 螳螂是那位老人家的,你知道怎麼判斷的嗎?我想起來小時候有聽 我母親說過,在割稻的時候,曾在田裡抓到螳螂,螳螂的客家話叫 做「挨礱披波」,我母親跟我說,如果你把牠抓著,對著牠說「挨 礱披波」,牠的腳會前推後拉,就像你在碾米的時候前推後拉,很 有趣,所以世界上唯一聽得懂客家話的昆蟲就是螳螂;聽說因為那 位老人家說了一聲「挨礱披波」,這隻螳螂的腳就前推後拉,因此 判定螳螂是這位老人家的。

客家書寫 - 暢銷書 創作者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葉國居

主委

江俊龍


70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大菜 青荷荷 大菜 係冬下時節田坵肚飽滿翠綠 詩行 竹篙面頂 鹹菜 係日頭下懷舊 散文 囥在屋側角 覆菜 係一首一首甕藏 小令 炆到綿綿 長年菜係圍爐桌頂長年 傳奇 酸幾日 青春正衝 覆幾月 風華正韻 燥幾日 滄桑正老 佢用生命為筆 用時間為情 用日頭同鹽做韻腳 書寫 酸香精彩 一生

《寫一首自家个詩》 何卿爾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用生命 書寫

引起讀者的深 共鳴

除了精彩的座談,這次很特別的是,將何卿爾《寫一首自家

詩》中的詩作

挑出較具特色的創作,設計與布置成大型展覽作品並由她親自帶著與會嘉賓及鄉 親現場導覽。看著這些被放大的作品,她與大家分享當時創作的想法與心情,其 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夢想〉這首詩,何卿爾帶點俏皮的表情說,「這是某 天摺衣服,突然想到的,因為衣服乾了就要摺好收起來,那有什麼東西不能摺也 不能收的?哇!就是夢想,夢想絕對不能摺疊、不能讓它乾,就是我們不論多大 年紀都要保有夢想。」大家在日式房舍中,跟隨何卿爾的步伐,靜靜聆聽不同時 期的詩作,這日的陽光暖暖的,接近傍晚時分,橘黃色的光束灑進屋內,映照在 這一幅幅的詩作上,更添意境。 發表會的尾聲,來到今日的重頭戲——簽書會,在剛剛導覽時各自遊走的書 友們,看到已經坐在簽書桌前的何卿爾時,瞬間將已經購買的詩集《寫一首自家 詩》拿出來,火速來到桌前,很有秩序地排隊,看著每一位迷姐迷妹慎重遞出 詩 集 給 何 卿 爾 簽 名 的 表 情 與 動 作 ,還 有 簽 書 後 靦 腆 與 作 家 合 照 的 身 影 ,深 切 覺 得 , 走在客家詩創作的這條路上,是不會寂寞的。

71


72 從文學中,看見客家

用詩歌 記錄大埔腔的風貌 以 客語詩

記憶母語

出力纏 纏出光彩

生命

煞猛縈 縈出圓滿

人生

纏出歸屋燦爛

婚禮來

一一〈纏一朵春花-記纏花〉

客語詩集在出版市場非主流產業,且大埔腔客語族群跟原住民族群一樣,均屬少 數。使用人口每況愈下,更遑論出版品是否有銷售市場。推廣大埔腔是件極艱難的任 務,憑藉一股使命感,劉惠月在使用人口不到 0.1% 的大臺北都會區,藉廣播增加大 埔腔曝光度並推廣母語 20 餘年。《九腔十八調-臺三線產業詩歌》以國家級浪漫台 三線為軸線,客家文化產業聚落為中心,本詩集除可當作學校客語補充教材外,也讓 大眾進一步了解客家山歌。期待本詩集的出版,能增添客語文學的豐富性與可看性。

9 腔 18 調

劉惠月 臺中東勢客家人,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系,現為講客廣播電臺與 寶島客家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客語卡通戲劇節目配音領班。著有《醢 記憶-客語大埔腔有聲繪本詩集》,曾任客委會語言類、戲劇類與文學類 的薪傳師,並曾獲寶島客家廣播電臺最佳播音獎、教育部 105 年推展本土 語言傑出貢獻獎、客委會桐花文學獎、墨客臺北客家文學獎新詩首獎。

一起「聽」 劉惠月的 9 腔 18 調

為獎勵非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落實及推廣客語教學,客委會與教育部辦理了諸多競賽與計畫。 臺中市參與推動客語相關活動成果斐然,恭賀獲獎。 獲獎名單如下: 客家委員會

˙ 微小說類 張馨如 - 秘密 ( 入選 )、獲獎金 2 萬元

108 年度推動客語為通行語執行成效評核結果

˙ 新 詩 類 葉國居 - 都市公園肚該座塑像 ( 優等 )、獲獎金 8 萬元

˙ 臺中市政府獲甲組佳等、獲獎勵金 100 萬元

˙散 文 類 江

˙ 臺中市石岡區公所獲乙組優等、獲獎勵金 100 萬元

˙ 散 文 類 張馨如 - 詏命毋贏 一個花囤女 故事 ( 佳作 )、獲獎金 1 萬元

˙ 臺中市東勢區公所獲乙組佳等、獲獎勵金 50 萬元

教育部

108 年度「獎勵推動客語教學語言學校實施計畫」獲獎單位

108 年教育部閩客語文學獎 - 客家語 得獎名單

˙ 臺中市立東勢幼兒園、獲獎勵金 20 萬元

˙ 現 代 詩 - 教師組第一名 何卿爾 - 笠 胎(大埔腔)、獲獎金 3 萬元

˙ 臺中市石岡區石岡國民小學、獲獎勵金 20 萬元

˙散

文 - 社會組第二名 張馨如 - 和解(海陸腔)、獲獎金 3 萬元

108 年度「推動客語教學語言者獎勵及增能實施計畫」獲獎人員

˙散

文 - 教師組第一名 徐姿華 - 卵包阿哥(大埔腔)、獲獎金 4 萬元

˙ 臺中市立東勢幼兒園 - 陳怡茹老師、獲國內外增能進修機會

˙散

文 - 教師組第二名 張瑞玲 - 細巷笐肚 該兜事(大埔腔)、獲獎金 3 萬元

「第 8 屆桐花文學獎」得獎名單

˙ 短篇小說 - 教師組第二名 徐姿華 - 梧桐葉落心毋死留取枝梢再等春 ( 大埔腔)、

˙ 客家三行詩類 葉國居 - 失智 ( 入選 )、獲獎金 2 萬元

昀 - 山城竹成詩 ( 佳作 )、獲獎金 1 萬元

獲獎金 4 萬元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