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臺中客家文化半年刊《聽 · 看臺中客》第四期刊

Page 1

臺 中 客 家 文 化 半 年 刊

找找,客家脈絡

Taichung Lifestyle

看看, 臺中客家

聽聽,客家故事

寫寫,客家印象

我們的客家 在臺中

04

半年刊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Taichung Lifestyle

找找,客家脈絡 02

市長說,

母語與人文環境 讓宜居臺中 更宜居

03

主委說,

拜月 唱客家 用歌聲與母語找到療癒的力量

04

文化論述

HAKKA+YOUNG:關鍵密碼—— 客家如何與Y世代接軌 撰文:賴維凱

06

文化論述

找到進入客家的另一扇門 撰文:彭心怡

08

築・語言巢

典型在夙昔 薪火永相傳 2021年臺中客家文化研討會 暨古國順教授紀念論壇 發 行 人 / 江俊龍 編

審 / 魏瑞伸、黃貴財、張妗如、劉孟富、張素蓮

編輯統籌 / 謝呈祥、林柏瑋、葉典翰 出 版 者 /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地

址 /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3 樓

話 /(04) 2228-9111

真 /(04) 2526-0735

址 / www.hakka.taichung.gov.tw

看看,臺中客家 14

發行日期 / 中華民國 110 年 12 月

企劃製作 / 黎歐創意有限公司

2022 上半年活動預告

16

執行編輯 / 鍾彥琳 編輯插畫 / 吳芯維、黃柔瑜 文字攝影 / 徐彩雲、劉韋琪 地

址/ 新竹縣竹北市光明六路東二段 200 號

話 /(03)658-5879

GPN 紙

2010900807 本 ISSN

27084698

電子書 ISSN

27084701

*本半年刊相關論述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會意見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印或轉載

活動集錦

2021 下半年活動

總 編 輯 / 郭玫芬 美術總監 / 王志中

活動快訊

40

譜寫 語.言

共款

月光光


Contents

目次 聽聽,客家故事 50

當故事 發聲

30年老檳榔攤x返鄉青年的新創空間 以「日日好」為基底 打造年輕世代對家鄉的想像 專訪:日日女子共創空間 張喬凱 & 葉宜婷

54

當故事 發聲

Frank:「因為喝咖啡就是一件很無賴的事。」 那就在梧賴咖啡 一起放心無賴吧! 專訪:梧賴咖啡 Frank

58

當故事 發聲

ON AIR 耳朵裡的文化深耕:講客廣播電臺《來聊東勢》 專訪:《來聊東勢》廣播節目

62

寫寫,客家印象

聽見客家

堅持以客語創作音樂 「搞」出屬於自己的路

66

專訪:少女卡拉、搞頭王 黃稚嘉

銜著文字,築一個文學夢

每一個人 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童謠 客語童謠歌詞徵件活動

我們的客家 在臺中 70

客家隱力

向至聖先師致敬 傳遞語言友善環境形象

帶動客語加值聲量

專訪:2021臺中市孔廟祭孔大典 華語通贊 曾清和、客語通贊 高秋榮

72

客家隱力

最有溫度的帶路人 跟著股神穿越時空 看見東勢昔日 專訪:平民股神 蘇松泙

76

請你跟我這樣說

123木頭人


2

文化論述|找找,客家脈絡

市長說,

母語與人文環境 讓宜居臺中 更宜居

臺中市已連續 5 年被票選為臺灣人 最想移居的城市,自上任以來,為市民打 造幸福的居住環境,一直是秀燕最大的願 景。首先自財政、永續宜居環境、社福及 托育等為方向著手改善。接下來,將繼續 朝向藝術、音樂等方向努力,期望臺中人 文領域也能夠「幸福蛻變」。 這 2 年來,疫情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為了撫慰市民的心 靈,臺中市府客委會江主委特別於中秋節規劃演唱會活動,並邀客語創作 歌手製作 2 首歌曲,而我也參與了其中一首歌曲〈月光光 123〉的錄音, 是我首次唱客語歌。音樂,真的是學習母語很棒的一個方式,透過優美的 音樂,我發現原來學習客語可以是這麼愉快的一件事。未來,將整合市府 的力量,並藉由此種輕鬆有趣的模式,向更多人推廣客語以及客家文化之 美,期望能改善客語流失的困境。

《聽.看臺中客》第四期延續上一期「為下一代築母語巢」之目標, 以「年輕世代」為主軸,本期集結老師、返鄉創業青年、音樂創作者等在 各個不同領域努力年輕朋友們的故事,挖掘新世代的力量,為臺中客家注 入新活水,我們一起繼續為臺中築語言巢而努力。

市長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主委說,

拜月 唱客家 用歌聲與母語找到療癒的力量

中秋拜月光,一直是我小時候對於客庄的 美好回憶之一,然而,曾幾何時,這項傳統習 俗已不存在於孩童們的生活中。近期,人們籠 罩在疫情的不安之中,我希望找到一個方式, 能夠找回往昔的記憶,也能讓民眾在這股動盪 之中找到療癒的力量⋯⋯ 今年中秋節,特別規劃「共款

月光光——八月半演唱會」,除了重現客庄

傳統拜月光儀式,也邀請 iColor 愛客樂主唱、曾入圍金曲獎與金鐘獎的邱廉欽, 以及大埔腔客語創作歌手趙倩筠分別創作〈月光光 123〉、〈共款

月光〉2 首

歌曲。其中,〈月光光 123〉更是邀請到市長盧秀燕、觀旅局長韓育琪、地方稅 務局副局長兼作家葉國居、養護工程處長彭岑凱、山城石府 ZAX 音樂聯盟丘克少 以及大學生、中山國小學生一同參與錄音,期望藉此連接起不同世代、彌補客語 斷層,進而將客家文化及語言傳承下去。

對於客家,大多數人仍然有著傳統、老的刻板印象,但其實已有許多年輕世 代默默投入,像是堅持「推廣母語」理念的音樂創作者黃稚嘉、返鄉開立咖啡廳, 為東勢注入一分文青氣息的張喬凱、葉宜婷(日日女子共創空間)與 Frank(梧 賴咖啡)⋯⋯這些年輕人,靠著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在為客家貢獻著。我希望 能透過《聽.看臺中客》將他們一一挖掘,讓更多人看見他們的故事,不僅是給 予他們鼓勵,也期望翻轉大眾的思維,看見臺中客家未來的可能性與曙光。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委

3


HAKKA+ 關鍵密碼—— YOUNG:

客家如何與 Y 世代接軌 撰文:賴維凱

傳統的客家語言、文化,要如何與年輕的 Y 世代接軌, 我認為有幾個關鍵密碼:C、I、E、I。

關鍵密碼 C:接觸 Contact 「Hak ! Hak ! Hak !阿姆哀唷,會嚇著人!」(哈!哈!哈!我的媽呀,會 嚇到人!)這是講客廣播電臺新手相連系列節目之一《後生 Hak 到你》的臺呼,也 是我和我研究所學生廖芳瀅(Yuki)一起主持的節目,更是我第一次和年輕人一起攜 手合作為年輕世代開闢的新節目,如今 1 年多過去了,現在是芳瀅和她的 2 位學弟妹 (邱祥祐、林以晴)一起主持了。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我算是年輕世代,但對我來 說,此時此刻,不管是誰,如果有「透過不斷和年輕人接觸,了解年輕人的想法,自 然形成經驗傳承、世代交替的觀念。」客家語言和文化的傳承,不會是問題。

關鍵密碼 I:認同 Identity 「大家好! 係周鈺凱,毋係豬肉凱哦!」這是我們節目開張的第一位來賓,也 是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準碩士,更是我在大學部第一次開設「基礎客語」課 的客家系學生,說得一口流利的客語,但他卻不是客家人;「 等去調查臺三線客家 人開 雜貨店同原住民 關係,發現了⋯⋯。」邱兆乾是芳瀅的學長,當他用聽起來 似乎不怎麼道地卻散發自信的美濃客家話,分享他去田野調查的經過與發現時,我和 芳瀅聽得如癡如醉,至今印象深刻。

以上只是我們訪談了 20 位研究所學生其中 2 位的片段內容,為何年輕人用客家 話說他的研究生活和研究發現時,如此令人著迷?除了他們「會說」客家話外,我還 在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認同」,因為他們正與客家接軌。當 Y 世代對客家語言與文化 逐漸產生「認同」時,就意味著客家不再傳統,開始注入了活水與新生命,產生質變 與創新,這是近幾年來和客家系學生接觸後深刻的體悟。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5

關鍵密碼 E:體驗 Experience 如何讓年輕人認同客家,就是從「做中學(客語)」,「體驗」 客家文化開始,唯有讓 Y 世代親自感受到客家語言、文化之美,他們才 能「返」客為主,帶領客家走向無限可能的未來。

然而要讓年輕人「認同」客家,並不是一蹴可幾的,我們可以先從認同年輕 人開始!大家現在使用臉書(Facebook)都方便,可以搜尋「帶著客語購物去」 (Shopping in Hakka),這是一群年輕上班族利用閒暇之餘組成的「非政府組織」 (NGO),從 2017 年年底開始,在大臺北、桃竹苗等地區尋訪、體驗各類「客語 商店」(你用客語跟老闆或員工說,他們會用客語回答你),至今已累積 59 家認 證商店,這是相當不容易且非常值得鼓勵的一件大事,如果串聯起全臺各地稍微會 說客家話的年輕人一起去做這件事會如何?相信過程和結果會是令人興奮的!

關鍵密碼 I:堅持 Insist 要讓年輕人「認同」客家既然不是一蹴可幾,那麼要 讓客家與 Y 世代接軌也非一步登天,我引用當時還是《後 生 Hak 到你》節目來賓,如今已大二的主持人邱祥祐在 節目裡說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毋係看著希望正愛堅 持,係愛堅持下去正看得著希望!」(不是看到希望才要 堅持,是要堅持下去才看得到希望!)客家的希望既然在 這群 Y 世代身上,那我們就「堅持」並盡力搭好這座溫暖 而柔韌的橋梁,讓他們走到與客家接軌的瑰麗未來!

賴維凱 六堆客家人,為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 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助理教授,曾任新北市本土語 文 指 導 員、 青 潭 國 小 教 師、 講 客 廣 播 電 臺 節 目《 後 生 Hak 到你》主持人。《後生 Hak 到你》節目每集邀請 1 位中央大學研究生,分享客家研究心得與甘苦談等 等。同時,也擔任 2021 年臺中客家文化研討會 論文《客家耆老彭發勝生平及其著作》特 約討論人。

照片提供|賴維凱


找到 進入客家的另一扇門 撰文:彭心怡

要如何才能夠讓已然斷層的客語,與下一代接軌⋯⋯? 《閃亮亮唇蜜色的語言:21 篇具有故事情節的語言教材》將艱澀的 語言學,以生活化語彙包裝、解讀歷史及語言,從書名便可一窺端 倪,作者彭心怡於自序中提到:「這一本書,不只是一本結合語言 與故事的書籍,更是我這些年在教書過程中的某種觀照,甚至是某 個青年階段的我,對語言學種種浪漫富饒想像的總結。」跟隨彭心 怡的腳步,走入語言浪漫的世界,找到進入客家的另一扇門。

族群、語言、文化都是需向下扎根,才能在未來看見豐茂果實的教育事業,身處大學端的 教師,如何「客家」?實在是一道頗有難度的考題。我的專業是語言學,又身為客家的一分子, 在有限的系課程裡,我總想挾帶一些「客家」讓同學們認識,使「客家」也可以成為教學與研 究的論題,甚或一種流行的符碼,這是我心底深處的願望。

編寫新書,挾帶客語知識點 中文系裡,語言學、聲韻學的課程晦澀艱深,利用方言的可親性解說語言觀點,再包裝以 故事的趣味樣貌,個人以為是道開啟語言學與客家的門。2019 年我出版《閃亮亮唇蜜色的語言︰ 21 篇具有故事情節的語言教材》,雖執筆不到 1 年,但出書念頭已蓄積超過十載。本書出版 後,順理成章成了我說故事與語言教學的教材。這本書裡,便有不少客家、客語相關內容。

山西洪洞縣的洞為何念「ㄊㄨㄥ ˊ」? 雜魚:傳犯婦戚秦氏 御賜八府巡按包龍星:戚秦氏,你有何冤屈儘管說出來!我跟尚書大人會幫你做主。 尚書:耶?大人,你自己做主就好了,我哪做得了主啊? 戚秦氏:犯婦一家十三口,都是被常威所殺,我還被他姦污了,請大人替我伸冤。


找找,客家脈絡|文化論述

這是書裡的一則故事,講的是周星馳電影《九品芝麻官》的一個申冤橋段,其審案的劇 情,借鑑了京劇《玉堂春》三堂會審的情節。三公子王景隆為名妓蘇三揮霍完金錢後,被老 趕至街頭,窮困潦倒,奮發讀書、考科舉,終當上八府巡按。昔日愛人蘇三被販至山西洪 洞縣,成為馬販沈洪的妾,後捲入謀殺親夫案。一日,王景隆路過洪洞縣,眉頭一皺,發現 這樁案子並不單純,便以其八府巡按之姿召開了三堂會審,還了蘇三的清白。故事講得是活 靈活現,但知識點要抓緊時間灌輸給學生,故事中的這個「洞」字為什麼要念「ㄊㄨㄥ ˊ」 呢?因為名從主人,山西洪洞正是客家人的祖源地,這個「洞」字的讀法,正是遵守了客語 的音變規則來發音。

漢語語法課,客家斗笠是母的 為了打破漢語語法課的枯燥,在課程的中間,我會向同學介紹一些流行的客家歌,來讓 同學欣賞並找出華語、客語相異的語法點,比如米莎的〈山鬼〉,就是其中反響很不錯的歌曲。 歌詞中有一句「笠 要加『

變成大螺貝」,學生還會打趣地說道 :「客家人的斗笠好奇怪,是母的,

』。」藉由完成作業,學生更了解客語、華語的語法,

也順帶聆聽了不少好聽的客家歌。

鋪寫出有趣的故事,引用流行的音樂,讓客家語音演變的樣 貌轉變為大眾可親可近的鄰家女孩形象;讓客家的語句成為學生 想探索的未知疆土,如果真能有那麼幾個學生因此喜歡上客家, 那就是最棒的事了。

「那麼我的教學, 甚至於我的存在就有了意義。」——彭心怡

照片提供|彭心怡

彭心怡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博士,現為靜宜大學中國 文學系副教授,專長為:漢語方言、修辭學、漢語

像是一把萬能的鑰匙,「有趣」是能打開許多

語法、聲韻學等。著有:《南方漢語的特殊聲母、

困難房門的方法,以浪漫的想像解構艱澀,一點一

聲調與韻尾》、《閃亮亮唇蜜色的語言︰ 21 篇具有 故事情節的語言教材》。作品〈阿婆,你好無?〉

點地轉化為能夠與當代接軌的語言,為客家文化及

入圍 2021 臺灣文學獎客語文學創作獎新詩組,曾

語言開啟更多、更廣的可能性。

獲 2018 臺中市媽祖徵文比賽優等。同時,也擔任 2021 年臺中客家文化研討會總主持人。

7


典型

在夙昔 薪火永相傳

2021 年臺中客家文化研討會 暨古國順教授紀念論壇 今年 5 月 21 日,扮演客家語言文化推手的古國順教授因病辭世,回顧一生對 於客音傳播和客字書寫制定了記音和寫法標準,包括編字典、寫詞庫,擔任「客語 認證」闈場闈長、出考題、研發客語能力認證題庫與人才培訓,更遠赴海外擔任客 家文化巡迴教學的講師等等。他曾解釋「薪盡火傳」的意思:「每個人就像一枝樵 (柴),只要努力發揮光和熱,即使燒盡,後面仍會有人來接力傳承。」

為了讓火苗茁壯不熄,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10 月 1 日在臺中靜宜大學舉 辦「臺中客家文化研討會暨古國順教授紀念論壇」,主委江俊龍由衷感謝大家,即 使疫情嚴峻,依舊保持對學術研究的熱情,徵稿超乎想像地踴躍,也感謝在古教授 典範的帶領下,看到燦爛多元的客家文化,用他最愛的語言繼續發揚傳承信念。


找找,客家脈絡|築·語言巢

(左圖)客語創作歌手邱廉欽應邀演出。 (右上圖)古國順教授的外甥康德民特別出 席紀念論壇。(右下圖)2021 年臺中客家 文化研討會暨古國順教授紀念論壇閉幕式, 與會者大合照,圓滿畫下句點。

論壇當天,也邀請古教授的外甥康德民聊聊古教授的人生態度, 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像古教授在飯桌上開心分享新發現,也就 是客語某些「群母字」,即使多數親人覺得艱澀難懂,他一樣侃侃而談; 病榻上幫學生改論文,使其更趨完美;許多親友和學生寫了真摯關心 的話語,陪伴他度過最後時光。 從 共 同 參 與「 還 我 母 語 運 動 」 以 及 投 入 《客家風雲雜誌》(客家雜誌)書寫的好友兼 戰友羅肇錦教授的專題演講揭開序幕,好友與 學生們相繼提出「相關紀念論文」、「客家語 言研究」、「客家區域文學」、「客家社區族 群」與「客家文化相關議題」5 大類共 20 篇 21 位報告人,表達對古國順教授最崇高的敬 2021 年臺中客家文化研討會暨古國順教授紀念論壇的 形象牆融合語言巢意象,象徵古國順教授為客家語言 文化的深耕貢獻。由左至右分別為副教授彭心怡、電 臺主持人邱廉欽、主委江俊龍、校長林枝樟、常務理 事張圭熒、常務監事徐貴榮、副教授何石松。

意,戮力前進。

9


共下來 參詳 (依出場順序排序)

江俊龍

汪淑珍

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委

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主任

何石松

左春香

黃正靜

莊家冀

新生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副教授

臺北市立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所博士生

國立中央大學 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 碩士生

鄭曉峰

鍾榮富

張圭熒

鍾雄秀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副教授

南臺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 講座教授

臺中市客家文化協會 常務監事

國立聯合大學 文化創意與數位行銷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李文玫

朱書漢

邱湘雲

李忠縈

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 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 臺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國文所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賴彥君

邱廉欽

林雪雲

簡佩琦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講客廣播電臺主持人

臺中市立圖書館 石岡分館主任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 助理教授


找找,客家脈絡|築·語言巢

康德民

羅肇錦

彭心怡

徐貴榮

古國順教授的外甥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 榮譽教授

靜宜大學 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臺灣客家語文學會 常務監事

徐富美

吳中杰

邱仲森

何純惠

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副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客家文化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

國立清華大學 臺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系 獨立博士後研究學者

林明誼

吳皇昇

陳康芬

賴文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碩士生

臺中市政府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委

中原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兼任副教授

劉懷仁

張凱清

林枝樟

李杰穎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助理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人文社會學系暨族群文化系 碩士生

臺中市甲安埔社區大學 校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博士生

賴維凱

陳敬介

國立中央大學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助理教授

靜宜大學 臺灣研究中心主任

2021 年臺中客家文化研討會 暨古國順教授紀念論壇

11


NOTE 徐貴榮: 客 家 諺 語:「 新 例 莫 設, 舊 例 莫 攉( 丟 )。」 對 於 客 語 的 傳 承, 古 教授認為舊有詞彙不應隨意丟棄,因為那是語言歷史的留存,是活化石 ; 對 於 新 詞 的 輸 入, 古 教 授 在 一 連 串 有 關「 客 語 新 詞 」 的 文 章 中,「 客 語 新詞不嫌多」最能看出古教授對客語未來發展的方向。他有一個願望:「希 望客語詞彙不但要輸入,同時也要輸出。」

左春香: 將古國順教授的學思歷程寫成客語散文小品〈一頷一鑿,人生定著〉, 發現用客語思維寫、讀,言之有物非易事。客籍作家在 1988 年「還我母語 運動」後,冀用客語書寫傳承語言文化,分析包括人情小品文、記物趣等類 型。教育部的閩客語文學獎、臺灣文學獎——創作類客語散文金典獎,在客 語書寫、文藝性均有所斟酌,教育部、客委會應增設客語用字,讓創作者有 所依歸,讀者領略語境及優美流暢度。

從生態語言學看彰化源成 七界閩客聚落的空間分佈 及語言接觸 發表人 : 徐富美 特約討論人 : 吳中杰 廣東普寧烏犁客語 小稱調現象 發表人 : 邱仲森 特約討論人 : 徐富美

轉運翁仔 : 豐原翁仔社地 區交通變遷與影響之研究 發表人 : 朱書漢 特約討論人 : 吳中杰

大臺中客家來臺祖姓氏、 祖籍、行政區、語言變遷之 交叉分析 發表人 : 吳中杰 特約討論人 : 邱湘雲

流攝在客家話的音讀類型、 語音演變及區域特色

土地伯公廟墓塚制之 研 究 —— 以 雲 林 縣 崙 背鄉為例

林內的客家主體與菸業 記 憶 —— 以 林 北 卡 好 數 位生活館為例

發表人 : 何純惠 特約討論人 : 鄭曉峰

發表人 : 李忠縈 特約討論人 : 劉懷仁

發表人 : 張凱清 特約討論人 : 林枝樟


找找,客家脈絡|築·語言巢

吳中杰: 由「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猶他家譜學會網站」的「大 臺中地區各姓氏族譜相片微縮卷」,找出閩粵客語區家族 來臺祖名諱、年代、居住及遷徙地,彙整為「大臺中客家 來臺祖名冊」,並進行姓氏、祖籍地、行政區、語言使用 變遷為中心等 4 種分析交叉比對,歸納與客家高度相關的 姓氏,潮州籍特別多,幾可由姓氏推斷祖籍,東勢、石岡、

專題講座 I 「客語構詞意象及其音韻問題」 主持人 : 汪淑珍 演講人 : 羅肇錦 國學、客學兼修的古國順教授 學思探究 發表人 : 徐貴榮 特約討論人 : 何石松

新社擁有大量客屬開臺祖,舊市區與大甲溪以南海線則相 從〈 一 頷 一 鑿, 人 生 定 著 〉 論客語散文類型與書寫困境

對稀少。

發表人 : 左春香 特約討論人 : 徐貴榮

鍾榮富: 簡介不同語言學學派和理論,語言學跟社會科學一 樣,基本的研究程序,可以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要解 決大處的問題,必須先有很多小處的結果,逐一檢視,如

臺灣客家民間故事—— 以李文古話本為例 發表人 : 黃正靜 特約討論人 : 徐貴榮

此才能看出「客話」內在的一致性、共同性。

專題講座 II 「 大 處 著 眼, 小 處 入 手 —— 跟著古教授探討客家語音的 細微差異」

豐原與山城經濟生活圈 的形成 發表人 : 李杰穎 特約討論人 : 鍾雄秀

主持人 : 江俊龍 演講人 : 鍾榮富

論「 記 憶 與 遺 忘 」 創 作 歷 程 研 究: 雲 林 詔 安 客 元 素 新 創 歌曲的製作、對話與思考 發表人 : 賴彥君 特約討論人 : 邱廉欽 石岡圖書館辦理客家文化 推廣之活動方案設計及研究 發表人 : 林雪雲 特約討論人 : 賴文英 客家耆老彭發勝生平 及其著作 發表人 : 簡佩琦 特約討論人 : 賴維凱

客語繪本的創作與應用 : 兼談在地繪本的開發

建構地方創生策略規劃之研究: 以「浪漫臺三線藝術季」為例

發表人 : 賴文英 特約討論人 : 李文玫

發表人 : 鍾雄秀、林明誼 特約討論人 : 吳皇昇

「 最 熟 悉 的 陌 生 人 」: 客家母語再學習的生命 敘說探究

說 故 事 的 人 與 自 然 代 償 正 義 —— 試論鄭煥短篇小說中的區域土地 經驗、城鄉移動與人欲道德敘事

發表人 : 李文玫 特約討論人 : 陳康芬

發表人 : 陳康芬 特約討論人 : 賴文英

13


2022

活動快訊

上半年活動預告

2022 臺中東勢新丁粄節 111.02.15.(二)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文化街及客家故事館等

東 勢 客 庄 最 重 要 的 活 動 之 一「 新 丁 粄 節 」, 2021 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首度停辦。期 待能在 2022 年於東勢客家文化園區,驅散過去 1 年多來疫情蒙上的陰霾,並感受這屬於客家庄 濃厚的人情味與客家祭典歡騰的氛圍。

臺中客家故事館開館活動 111.02.20.(日) 東勢公學校宿舍群(客家故事館)

過去為東勢公學校宿舍群的客家故事館, 於 去 年 7 月 中 揭 牌, 在 多 方 籌 備 下, 將 在 明 年 2 月 分 正 式 開 館。 開 館 將 配 合 天 穿 日 節 慶 活 動 一 同 舉 辦, 期 待 為 東 勢 新 增一處景點。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快訊

客語閱讀寫作班 111.03.05.(六)~ 111.04.30.(六) 臺 中 客 家 樂 活 園 區 樂 活 學 習 館 —— 山 城 客 庄 傳 習 中 心

文字,是文化的載體之一。為傳承客家文化及語 言,臺中市府客委會舉辦「客語閱讀寫作班」帶 領學員一步一步讀寫客語,最終能夠用客語從事 創作。除了提供民眾一個學習客語的機會,也讓 客家文字、語言能夠永續傳承。

2022 臺中市客家桐花祭 111.04.16.(六) 外埔區水流東桐花步道

結 合 自 然、 健 行 活 動 的 2021 臺 中 市 客家桐花祭廣受好評,不僅能感受客 庄人文風情,更能透過「伯公祭儀」 向大自然表達崇敬與感恩,漫步在雪 白的桐花海中,心中嚮往自然的那股 浪漫情懷彷彿也被緩緩喚醒⋯⋯等待

2022 臺中客家國樂音樂會 111.05.08.(日)

明 年 的 桐 花 再 度 盛 開, 相 約 在 2022 臺中市客家桐花祭,一起感受客庄文 化之美。

中山堂

為推動客家文化暨客家歌謠傳承計畫,臺中 市 府 客 委 會 將 舉 辦「 臺 中 客 家 國 樂 音 樂 會 」, 在享受優美客家音樂的同時,感受客家文化 豐 富 的 內 蘊 。明 年 溫 韾 的 5 月 ,母 親 節 當 天 , 一起來臺中參加音樂饗宴吧!

活動詳情及最新資訊請至臺中 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網站或 「聽看臺中客粉絲專頁」查詢

15


2021

活動集錦

下半年活動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17


穿越 時空

重現往日情懷

愐起 車頭.來講吾 故事—— 臺鐵東勢線停駛 30 週年特展

「嘟——」月臺上人潮來來往往,或許是通 勤的上班族、學生,又或是提著菜籃準備去市場 買菜的阿婆,正等待著火車進站⋯⋯「嘟——」 定睛望去,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臺鐵東勢線已停 駛 30 年,那個由知名女建築師修澤蘭設計的標 誌性倒 V 建築,也已消失,那是屬於東勢人的 9 月 15 日展覽開幕當天東勢線末代司 機員劉坤秀、副站長范活盛、列車長 艾美美現身會場。

共同回憶,如今鳴笛聲,只在心中迴盪。

「回想起以前的車站,來講我的故事,大家憑著這些老照片、老收藏,可以來回味一下, 過去 30 年前大家在這邊談戀愛、等候火車、通勤、上學或者是運輸等等的這些童年或 是小時候的記憶。」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於豐盟新聞受訪時說道。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臺鐵東勢線於民國 80 年 8 月 31 日駛出最後一班 車,為紀念臺鐵東勢線停駛 30 年,臺中市府客委會特 別於 9 月 15 日至 12 月 20 日舉辦「愐起 講吾

車頭.來

故事——臺鐵東勢線停駛 30 週年特展」,展出

珍貴鐵道文物,更向民眾募集到 600 張老照片,並從 中選出 110 件作品展覽。展覽舉辦地點「東勢客家文 化園區」,其實就是東勢火車站的前身,配上老照片大 型輸出看板,彷彿有種時空錯置之感。「火車要開了, 要趕快上車囉~」東勢站末代司機員劉坤秀於開展當天手持著搖鈴,喚醒人

東勢線末代司機員 劉坤秀正與大家分 享往日的故事。

們的記憶,開展當天,還邀請到東勢站末代副站長范活盛、列車長艾美美等 人一同共襄盛舉。劉坤秀於接受豐盟新聞採訪時說道:「這條路線,對我來 講,是很有感覺、很溫馨的一條路線。我是開到它民國 80 年 8 月 31 號最 末一班車,才回去又跑本線。」憶起往事,他的眼神中仍閃爍著光芒。

走進「愐起

車頭.來講吾

故事」

臺鐵東勢線停駛 30 週年特展,彷彿穿越時 空一般,瞬間被帶往 30 年前的東勢。車牌、 剪票口出入告示牌、補票室燈座⋯⋯看著一 個個文物,埋藏內心深處的回憶也緩緩地被 喚醒,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內,回味著往日 情懷;對於未曾經歷過那段時光的人們,也 能藉此認識過往的歷史。期望透過展覽,讓 臺鐵東勢線的故事,繼續流傳下去⋯⋯

(上圖)紀念特展展出諸多鐵道相關 文物,帶領民眾穿越時光隧道回味從 前。(下圖)國史館研究員溫先生為 本次展覽提供諸多寶貴資料,並特地 從臺北南下臺中參加本次活動。

豐盟新聞 1100915(東勢區) 搭上時空列車 臺鐵東勢線停駛 30 周年特展

19


與石虎

近距離接觸

虎客現蹤—— 百隻石虎到東勢特展 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也能看到石虎的蹤影!?

200 隻環保紙雕石虎現身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或坐或 臥,可愛的身影吸引許多大小朋友前來觀賞。於 2021 年 8 月 6 日至 9 月 11 日期間舉辦的「虎客現蹤——百隻石虎到 東勢特展」是臺灣 500 石虎旅程團隊石虎探險旅程的第 8 站,也是首次室內長期設展,以往都是以快閃形式展出。 將紙雕石虎以愛心造型擺設, 吸引許多小朋友們在此拍照。

「你怎麼知道牠是石虎? 1. 眼睛內側有向上延伸的兩條白 線 2. 耳朵後面是黑底白斑 3. 身上花紋為錢幣大小的黑色斑 塊」除了製作石虎特徵、棲息地與習性等大型看板解說介

關於石虎 石虎是臺灣唯一現存的原生貓 科物種,目前全臺剩下不到 500 隻, 僅剩苗栗、臺中(東勢、新社、和平 與大雪山一帶)、南投與彰化等地區

紹,環保紙雕石虎也以能讓民眾近距離觀賞的形式展出, 「藉由這種形式,讓我們的孩子還有家長認識現在保育類 動物石虎牠的棲息地跟牠的樣式,雖然跟貓長得很像,但 是野性還是比家貓還要兇猛一點。」策展人鄭凱倫於豐盟

尚有石虎的穩定蹤跡。特有生物研究

新聞採訪時說道。藉由展出可愛的石虎,讓民眾對臺灣石

保 育 中 心 曾 花 費 2 年 的 時 間, 拍 攝

虎及牠們目前面臨的生存挑戰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希望石

紀錄片《大地的孩子—小石虎返家之

虎有一天能走出瀕臨絕種的困境。

路 》, 內 容 為 記 錄 2 隻 小 石 虎 從 出 生到野放的過程,於 2015 推出並獲 休士頓影展白金獎。

豐盟新聞 1100825(東勢區) 萌虎來襲 200 隻石虎特展在東勢

「虎客現蹤——百隻石虎到東勢特展」特別邀請到知名藝術家, 如:陳志盛(左)、愛娜(右)創作特色石虎。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一起說 客語!

串起世代間的情感

2021 世代客語口說藝術比賽

世代客語口說藝術比賽以鼓勵不同世代間用客語 交流、推廣客家文化傳承為目的,今年度的世代客語 口說藝術比賽分別於 9 月 5 日、9 月 12 日在東勢區新 盛國小(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與東區進德國小(海 屯都客家文化發展區)舉辦。

穿上旗袍、戴起假髮、拿著道具⋯⋯為了在比賽 短短的 5 分鐘內吸引評審目光,參賽者們紛紛使勁展 現才華,甚至也有團隊帶著吉他或烏克麗麗,為比賽 增添一股藝文氣息。比賽最終由父子劉秉埕、劉育松 組成的「埕哥隊」與師生郭純吉、廖晨恩組成的「彭 尾鼠」分別奪下重點發展區世代組與師生組特優;海 屯都客家文化發展區則是由以四縣腔進行比賽的母女 組合——「逍遙客」張秀貞、陳芝盈獲得特優。期望能 藉由融入客家故事、表現客語口說藝術有趣的比賽方 式,提升下一代學習客語的興趣並為孩子們營造母語 環境,進而連結不同世代間的情感,讓客語代代相傳。

獲得重點發展區世代組特優的 「埕哥 隊」(上)、師生組優等的「天生一隊」 (中)以及獲得海屯都客家文化發展 區世代組特優的「逍遙客」(下)。

21


給予

辛苦志工團隊肯定

110 年臺中市績優志願服務團隊: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110 年志願服務會報」於 10 月 28 日在臺中客家樂活 園區——樂活運動館召開,由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親自 主持,參與人員有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與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的 志工們,一同討論 2021 年當年度的整體隊務運行以及對於明 年之規劃、展望。其中,東勢客家文化園區的志工團隊,更榮 獲 110 年臺中市績優志願服務團隊,給予平時熱心服務的志 工們一個肯定與鼓勵。主委江俊龍頒發感謝狀給東勢客家文化 園區卸任的正、副隊長陳平和羅秀鳳;同時也頒發聘書予新任 正、副隊長盧清泉和張兆禎,為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志工團隊注 入不一樣的力量,並期待團隊未來的新氣象。

原客 一家親

(上圖)由左至右分別為東勢客家文化 園區志工團隊新任正隊長盧清泉、卸任 正隊長陳平、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 龍、卸任副隊長羅秀鳳及新任副隊長張 兆禎。(下圖)參與 110 年志願服務會 報的志工們正進行熱烈討論。

原民會主委林益陸 豐原鎌村伯公照護站與長輩同樂 疫情,幾乎讓一切停擺,因應長照、照顧 銀髮族設置之伯公照護站的相關活動也暫時停 止了一段時間。終於,在 9 月恢復實體服務, 長輩們都期待著能夠再與彼此聚在一起上課、 聊天的這一天。

為促進原客交流,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特別於 10 月 8 日邀請臺中市府原民會主委 林益陸至豐原鎌村伯公照護站一同與長輩唱跳同樂。主委江俊龍也於 Facebook 上感謝大家的 參與,並分享:「大家都把照顧長者、教保幼童,當成志業,熱心服務奉獻,感謝您們!」期 望藉由本次伯公照護站的交流活動陪伴與關懷長輩,同時增進原客之間的情感聯繫。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整個 都是我的創作繆思 城市

速寫小旅行 用畫筆捕捉東勢之美

9 月 25 日與 10 月 23 日臺中市府客委會於東勢客 家文化園區舉辦「速寫小旅行」活動,並分別由在地 知名畫家黃千玲與徐菊英老師指導,帶領民眾與小朋 友一起畫出東勢之美。

專注地聆聽、一筆一筆細細勾勒,再渲染上色彩, 不論是臺中客家故事館(原東勢公學校宿舍)、東勢 客家文化園區,又或是市區街景一隅,在每個人的畫 筆下,有了不同的姿態,每件作品,都有著屬於自己 的韻味。

騎著自行車,穿梭在東勢小鎮,原來,每個看似 平凡的角落,在不同人的詮釋之下,有著不同的風景 樣貌;原來,藝術就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也能如 此浪漫而美好。

(上圖)出發!騎著自行車,在東勢街區上找 尋速寫地點,也來一趟小旅行。(下圖)生活 中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是繪畫創作的題材。

23


「大埔客語 之母」

臺中市政府 肯定徐登志老師終身成就

敬悼| 徐登志 老師 如至親如摯友浩浩師恩,三十年來無時無刻不打擾您! 春秋寒暑易過,客家志業艱辛難度,您始終堅持如一, 擇善而固執,如今青山崩落,我將何以為恃? 敬悼寮下鷂婆 登志吾師 乘風而去、乘願再來 ──江俊龍

慟!徐登志老師於 11 月 25 日早晨仙逝,令各界悲慟! 徐登志老師於客家事務具有卓越貢獻,尤其因大埔腔客 語面臨瀕危,她始終堅持在大埔腔客語復興之路上努力。

臺中市政府於月前(10 月 13 日)還為了表彰徐登志老 師於客家文化、語言之保存與傳承,特別頒發象徵客家語文 終身成就的「大埔客語之母」獎座給徐老師。

徐老師近期因身體不適在家休養,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 江俊龍、主秘魏瑞伸、委員陳乙升,以及徐老師胞妹徐月里、 妹婿劉志宗與金玉堂出版社董事長馬水金等人於 10 月 13 日

(上圖)臺中市政府特別頒發客家語文終身成就獎 「大埔客語之母」給徐登志老師,以表揚與感謝她 於客家語文保存、傳承之貢獻。(中圖)由左至右 分別為臺中市府客委會主秘魏瑞伸、委員暨徐登志 老師妹婿劉志宗、主委江俊龍、委員陳乙升、金玉 堂出版社董事長馬水金與臺中市府客委會綜合業務 組長劉孟富一同前往徐登志老師家中觀禮並向老師 致意。(下圖)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特別於 10 月 27 日再次探視徐登志老師。

前往徐老師家中探視並由江主委代表盧市長頒發獎項。由於 心裡仍舊掛念著徐老師,主委江俊龍特地於 10 月 27 日再次

徐登志 老師 (1944-2021)

拜訪,徐老師的氣色已好轉許多,江主委更答應徐老師「下

曾於中嵙、東勢國小任教,退休

次要帶她出去走走!」希望大埔客語之母能夠盡早恢復健康。

後仍持續投入客家文化傳承的工作, 一 生 致 力 推 廣 大 埔 腔 客 語, 今 年 10

當噩耗傳來,江主委內心悲痛不已,難過地寫下哀悼之 詞,思念之情,溢於言表。

月甫獲臺中市政府頒發「大埔客語之 母」獎座,表彰其終身成就。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逍遙

在音樂的世界中

2021 臺中市逍遙音樂町—— 客藝濃情 幸福南區音樂會 臺中市南區區公所於 10 月 23 日舉辦「2021 臺中 市逍遙音樂町——客藝濃情 幸福南區」音樂會,在這個 微風徐徐的夜晚,首首歌曲在戰基處紀念廣場迴盪。

音樂會當天,邀請臺一線、聖代樂團等,以電音、 嘻哈等音樂注入熱鬧氛圍,並由金曲歌后朱海君擔任壓 軸,在民眾意猶未盡之際,結束豐富精彩的音樂饗宴。 透過音樂,拉近人們與客家的距離,期待藉由逍遙音樂町活動,讓民眾在聽音樂、看表演時, 緩解因疫情長時間以來緊繃的情緒,在優美的歌聲中忘卻煩憂,同時也能在不知不覺中,拓展 視野並探索文化更多的可能性,一起逍遙在音樂的美好世界中。

相約東勢

來場電影之夜

夜間電影院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於 11 月 6 日在臺中客家樂活園區——樂活運動館(原舊東勢高工 體育館)舉辦「夜間電影院」活動,與民眾一同觀賞電影《極地守護犬》。除了臺中市 府客委會主秘魏瑞伸、委員劉明和、東勢區公所人文課長張雅娟與東勢區形象商圈理事 長葉艾維等,當天也有百位市民來到現場,一 同參與這場夜間盛會。此外,萬代福電影院負 責人黃炳熙也來到現場,並贈送現場每位來賓 1 張電影招待券!當天播映去年新上映的電影 《極地守護犬》,改編自經典文學名著《野性 的呼喚》,融合真人、動畫及充滿著冒險元素, 吸引許多親子一同前來觀賞。離場時,民眾的 臉上皆帶著一抹微笑,期待下一次再與大家聚 在一起看電影。

(左圖)由左至右分別為臺中市府客委會委員劉明和、 主秘魏瑞伸、萬代福電影院負責人黃炳熙與夫人吳錦 華、東勢區公所人文課長張雅娟、東勢形象商圈榮譽理 事長劉正忠。(右圖)臺中市府客委會主秘魏瑞伸頒獎 給獲得映後有獎徵答小禮物的小朋友。

25


艱困 為弱勢族群帶來滿滿的溫暖 疫情期間

財團法人鳳飛飛慈善基金會捐贈活動

一場疫情,為人們帶來相當大的衝擊,連社福團體的募款都受到影響,心情,也隨著 日漸累積的負擔一點一點地沉重了起來。然而,在 9 月 15 日這一天,卻有一股暖流悄悄 注入臺中山城地區⋯⋯

繼去年捐贈 20 萬元,供山城地區獨居長輩家中加裝安全扶手,財團法人鳳飛飛慈善 基金會今年捐贈 25 萬元給身障與社會弱勢族群,持續秉持著鳳飛飛女士「取之社會、用 之社會」的理念,期望能在疫情動盪的氛圍下,給予他們一股安心的力量。由臺中市府社 會局長彭懷真代表受贈,「鳳飛飛基金會熱心公益不遺餘力。」他表示,「今年經由臺中 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媒合,基金會慈善公益的觸角延伸到身心障礙服務,挹注經費,讓 身障社區日照與小作所服務有更豐沛的資源,造福地方的民眾與身障者家庭。」

以實質行動關懷在地,為弱勢族群心中帶來一股溫暖,並給予支持。鳳飛飛慈善基 金會期望透過政府與民間資源的結合,幫忙更多弱勢團體;透過彼此的影響力,引起更多 「善」的漣漪。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客庄

特色產業 x 藝文之夜

2021 豐原客庄菸樓筍香文化活動 2021 豐 原 客 庄 菸 樓 筍 香 文 化 活 動 以 「走訪豐原鎌村客庄」為主軸,結合過去客 家族群重要的經濟來源「菸草」與客家人飲 食特色之一的「竹筍」2 項客家相關特色產 業,期望藉由深入在地的活動,促進人們對 踴躍參與的民眾,也為活動注入滿滿的熱情。

於客家文化的認識。

11 月 6 日,臺中市府客委會專委黃貴財、豐原區長洪峰明、市議員張

分、陳本添、

陳清龍、立委江 臣服務處主任江紅及豐原區多位里長皆來到豐原區鐮村里市民農園一 同共襄盛舉。當天不僅有親子互動活動——「玫瑰香氛膏」DIY 體驗,到了晚上,還安 排「客庄藝文之夜」,由唐寶寶大器樂團、臺中市立豐原幼兒園鎌村分班與鐮村社區 發展協會千歲團等帶來精彩表演,並邀請到金曲歌后秀蘭瑪雅擔任壓軸,輕柔優美的 歌聲,給予民眾一個美好的週末夜。

活動當天同時宣傳 2021 臺中購物節活動,前方為帶來精彩開場太鼓表演的臺中市立豐原幼兒園鎌村分班的學生。

27


展現

原住民與客家文化魅力的舞臺

第四屆原客世代創意活力競賽 由公益傳播基金會主辦,臺中市府原民 會及臺中市府客委會協辦的「原客世代創意 活力競賽」因疫情影響,睽違 2 年,終於在 11 月 6 日於好運來洲際宴展中心舉辦。考 量疫情因素,今年的比賽並未開放一般民眾 入場,改以錄影方式並於 11 月 10 日 19:00 於「 原 客 世 代 」Facebook 粉 專 首 播。 臺 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臺中市府原民 比賽開始前,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熱情地 與民眾互動。

會主委林益陸、立委江 臣、東勢區長翁培 真、公益傳播基金會執行長唐平榮等人皆親 自出席這場原客文化交流活動。

第四屆原客世代創意活力競賽首先由 2019 年冠軍隊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布中會清山教會」的表演揭開序幕,以人們與自然的關係為題,期望引起人們 對於生態環境的反思,本次共有 6 組隊伍參與比賽,最終由臺中市東勢區上城社 區發展協會、臺中市以馬內利全人發展關懷協會與臺中市客家文化協進會分別奪 下冠軍、亞軍與季軍。

第三屆原客世代創意活力競賽 冠軍隊伍「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中布中會清山教會」帶來精彩 開場表演。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而 在 歡 樂 的 氛 圍 中, 其 實 微 微 伴 隨 著 一 絲感傷情緒,公益傳播基金會創辦人歐陽明不 久前逝世,活動正式開始前,特別追思他的善 行義舉。期望透過原客世代創意活力競賽的舉 辦,促進原客之間的交流、展現族群文化特色, 並將歐陽明先生「扶助社會弱勢、倡導公益與 公義議題」之理念永續傳承。

參賽民眾臉上皆洋溢著期待、開心的笑容, 終於能將準備已久的表演,在舞臺上展現給 大家。上下圖分別為獲得「最佳團結獎」的 臺中市加路蘭原住民文化協會與「最佳活力 獎」的臺中市客家民俗技藝發展協會。

由理事長許勝明帶領的臺中市客家文化協進會(右上)獲得第三名。臺中市東勢區上城社區發展協會 (左上)、臺中市以馬內利全人發展關懷協會(左下)及臺中市原住民婦女會(右下),分別獲得第 一名、第二名與「最佳創意獎」。

29


客家族群 心中重要的信仰

2021 臺中市葫蘆墩 三山國王民俗文化節 三山國王為客家族群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 臺中市府客委會與豐原區公所於 10 月 30 日在豐 原區社皮公園舉辦「2021 臺中市葫蘆墩三山國 王民俗文化節」,當天為農曆 9 月 25 日,正是 三山國王三王爺聖誕。透過慶典活動的舉辦,深 化人們與文化信仰的連結,也讓更多鄉親朋友認 識客家信仰文化。 活動當天在五洲秋峰園掌中劇團講述三山國王的故事聲中揭開序幕,臺下不論大小 朋友都看得目不轉睛,「布袋戲大家會想到很傳統、閩南語的東西,但是實際上它在介 紹的是我們客家的神明三山國王廟、三山國王這 3 位神明,其實可以看得出來,這就是 證明文化融合的過程當中,它其實都會進行再造,再造過程當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 不同的衝擊,所以這也是我們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在在地舉辦的一個原因。」社皮里長 涂力旋於豐盟新聞採訪時說道。除了安排民族風舞蹈、變臉藝術、太鼓表演等,現場也 規劃布袋戲偶彩繪、平安吊飾製作 DIY 體驗活動,期望在展現豐原區內多元豐富的文化 特色之餘,也能夠引起更多人們對於客家的興趣。

(左圖)臺中市立豐原幼兒園社皮分班 的小朋友們正準備上臺表演客家童謠 〈一二三〉與〈雞公仔〉。(右圖)由 左至右分別為豐原鎌村里長林隆源、豐 原區長洪峰明、市議員王朝坤、張 分、 德惠宮主委張信一、臺中市府客委會主 委江俊龍、市議員陳本添、立委江 臣 服務處主任江紅、市議員陳清龍與豐原 社皮里長涂力旋來到現場一同共襄盛 舉,並透過平安大米龜為大家祈福。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豐原 新休閒好去處 居民

豐原區三陽運動公園 禾埕場域建置計畫開工動土典禮

為給予在地居民一個不受天候影響的休 閒運動環境與生活空間,臺中市政府向中央 客家委員會爭取經費辦理豐原區客庄禾埕場 域建置計畫,於 11 月 5 日在豐原三陽公園舉

(左圖)「客庄禾埕」風雨球場於 11 月 5 日正式 動工!(右上圖)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中) 於豐盟新聞採訪時表示,「東勢的開工是全國第 1 個禾埕計畫的動工,今天很順利地在豐原三陽運 動公園這裡也成立了第 2 個禾埕計畫,另一個在 新社。」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左)與立委 江 臣(右)當天也來到現場一同參與動土典禮。 (右下圖)「客庄禾埕」風雨球場模型示意。

辦開工動土典禮,由豐原區公所統籌進行。 關於風雨球場的理念,臺中市府客委會表示,「豐原禾埕計畫藉由『多功能空 間設計』,設置籃球場風雨遮陽設施,球場頂蓋以膜構形態,結合藍染意象色彩與 在地文化元素,融入客家禾埕理念作為設計主軸,完成後作為具客家元素的運動競 技訓練及社區活動場地。」而「禾埕」場域計畫一名,即取自客家伙房前的廣場之意, 期望此空間未來能成為大家運動、彼此互動交流的休閒場域。

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立委江 府建設局養工處副總工程司林俊男、豐原區長洪峰明、市議員張

臣、臺中市

分、陳本添、陳

清龍、王朝坤等人皆來到現場參與本次的動土典禮,希望工程順利開工並圓滿成功。 本工程預計於明年 6 月完工,期待客庄禾埕風雨球場落成的那一天。

31


疫情退散

買起來!

2021 客庄特色假日市集 滿滿優惠振興買氣 為響應臺中購物節,臺中市府客委會於 10 月 31 日、11 月 6 日、11 月 13 至 14 日及 11 月 20 至 21 日分別在東勢石角庄友善土地市集、新社香菇街及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舉行「客 庄特色假日市集」活動,期望透過展售客庄特色農產品、手工藝品,刺激買氣。 在 一 陣 充 滿 朝 氣 的 鼓 聲 中, 正 式 為 首 場「客庄特色假日市集」活動揭開序幕⋯⋯ 由福隆里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們帶來的曼丁 鼓表演作為開場,同時邀請文昌廟客家歌謠 班、氣球達人尚恩等,帶來精彩演出。首場 活動舉辦的地點「石角庄友善土地市集」有 人手一袋,購買在地特色產品,不僅響應臺中購 物節,也帶動買氣。

著蜻蜓谷生態農場、銘雄堂有機農場等諸多 在地小農於每周日 8:00 至 16:00 擺攤販售。

小時候曾於石角庄長大的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表示,「位於大雪山入口的石角庄市 集,是由地方有志人士所成立,以推廣有機農業與友善耕作為理念,相當有特色。」當天江 主委也購買有機鮮豆漿、 放山土雞蛋、小菊花盆栽等,不僅活絡買氣,也為辛苦的在地小 農加油打氣。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下一站,則是來到了香菇產量占全臺 2/3 的 新社,本次活動融入此項特色,集結香菇街商家 推出各種不同的優惠,如:搭配臺中市購物節的 「臺中搭波購轉轉樂」於客庄特色假日市集新社 場的好禮為香菇太空包。中華世界客家婦女協會 理事長吳秀媛更是特地組團與 40 多位成員一同 從臺北南下參與活動,並換取滿額在地好禮「手 民眾兌換「臺中搭波購轉轉樂」獎品。

工醬油」。當天,臺中市府客委會主秘魏瑞伸、

市議員冉齡軒、蔡成圭、新社區長林淑惠、市政顧問吳國基、新社區各里長與東勢地方稅務局 東勢分局主任曾金連等皆到場共襄盛舉。主秘魏瑞伸也表示,「客委會近年也致力於投入在地 產業的發展,希望帶動客庄的經濟,將客家產業的特色推廣到更多地方!」 2021 客庄特色假日市集最終場則是來到了 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舉辦,共有 50 餘個攤位參與 假日市集,內容涵蓋客家美食、有機小農與手作 創意商品等,活動現場的所有攤位,消費金額皆 以 3 倍累計,希望給民眾滿滿的好康優惠。會場 設計了專屬的「花花世界」,將穿著藍衫的可愛 小熊與「食

樣樣有」、「分妳淰淰 客家

情」與「正來 」等客語標牌,供民眾拍照,留下美好回憶。 此外,也邀請創作歌手克里夫、東勢農會樂齡胡琴班、東新 國小舞蹈社、小丑哈利等帶來精彩演出,讓民眾能在購物的 同時,也能感受到山城的熱情與藝文氣息。

隨著疫情逐漸緩和,期望透過客庄特色假日市集活動, 振興臺中在地經濟,也讓人們感受到客庄豐富的魅力,並在 臺中享受美好時光。

(上圖)「海龜哺哺」行動冰品車也 開進東勢客家文化園區,臺中市議員 冉齡軒助理艾美美、臺中市府客委會 主委江俊龍與東勢區長翁培真(左至 右)正於繽紛冰棒造景拍照宣傳。(下 圖)免費兌換客家精美好禮、只要登 錄發票抽獎序號,就能參加的「臺中 搭波購轉轉樂」⋯⋯規劃諸多優惠活 動,期望吸引人們前來感受好吃、好 玩、好買的臺中。

臺中購物節 x 客庄特色假日市集 3 重優惠活動 1. 只要下載臺中購物節 App,即可至現場服務臺免費兌換客家精美好禮! 2. 登錄發票抽獎序號,可參加「臺中搭波購轉轉樂」,將在地好禮帶回家! 3. 活動當日於會場消費滿 500 元以上,可獲得加值商品乙份!

33


萬安宮 經典文化資產 劉沛然

臺中市石岡區萬安宮彩繪修護 及再利用計畫

建 於 清 光 緒 17 年(1891 年 ) 的 臺 中 市石岡區萬安宮,曾經是日本時代戒斷鴉 片 的 地 方 鸞 堂「 講 道 堂 」, 民 國 53 年 至 56 年,由第 1 代客籍彩繪大師劉沛(1885 ~ 1972) 領 軍, 帶 著 長 子 劉 福 銀(1909 ~ 1991)及長孫劉昌洲等人完成廟內彩繪重 修。身為石岡人的阿沛司,當時雖已高齡 82 歲,依舊心繫家鄉事,親自為萬安宮量 身打造門神彩繪設計,包括開面、安金與 化色。

時隔 50 多年後,由於風吹雨打、香火燻染、朽腐蟲蝕,導致廟門彩繪嚴重脫落,亦 有漏水之虞,原本廟方希望重建,為了保存客庄廟宇傳統彩繪技藝,臺中市政府向客家委 員會爭取「萬安宮彩繪修護及再利用計畫」補助。

廟宇不但是地方信仰中心,也扮演著民間藝術殿堂的角色,更是信眾心靈寄託與共同 記憶。今年 9 月 17 日「修舊如舊」的萬安宮,不僅完整保留劉沛畫作,還新增神像後方 麒麟及鳳凰牆面各 1 幅,除了代表祖孫 3 代共同回饋鄉里的情感,更是 3 位孫輩劉昌洲、 劉昌熾及劉昌武在創作和修復時,向祖父和父親致敬的動人情懷。

良辰吉時一到,萬安宮上門典禮暨修復成果展開幕活動由客家委員會副主委范佐銘、 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臺中市府民政局專委吳東燿、石岡區長劉素幸、萬安宮主委 林增富、劉沛長孫劉昌洲司阜掀開紅布,在朗朗晴空的映照下,呈現 2 位身穿甲冑,面相 和善的秦瓊和威武過人的尉遲恭門神畫像,衣飾、兵器沒有過於豔麗的色澤,後方的彩帶 迴旋著對稱的平衡感(註 1),裝飾性戲劇效果十分強烈。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我們的阿公「阿沛司」 現年 72 歲的次孫昌熾司阜說:「阿公畫門神的姿勢 和衣服很立體,線條不會重疊,他跟父親先畫,我們上 色,鬍鬚要一根一根畫,不管走到哪裡,門神的眼睛都 會一直看著你,一點訣就是目珠仁(瞳孔)。」 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右) 正在請教萬安宮主委林增富有關 修繕過程的點滴甘苦。

劉沛,字沛然,號石莊、石巔、作雲,生於石岡, 人稱「阿沛司」,當時與臺南的潘麗水(麗水司),臺 北的張劍光(劍光司)齊名,中部地區的代表作有臺中 霧峰林家景薰樓、宮保第、清水黃宅

園、豐原慈濟宮、

大甲梁宅瑞蓮堂、南投埔里黃望麒麟古宅以及石岡劉屋 祠堂等等。

劉沛在主祀關聖帝君和太子爺的萬安宮,不僅負責 門神與柱上彩繪,正殿神龕後方還有 1 幅水墨雲龍壁畫, 是他在全臺留下的 4 幅水墨雲龍壁畫作品之一,墨色與 留白精緻協調,筆下功夫典雅柔美,擅長人物、書法, 全都來自認真學習的態度。

(上圖)劉沛畫的門神泰然自若, 一氣呵成。(下圖)上門典禮暨修 復成果展由石岡區長劉素幸、臺中 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客家委員 會副主委范佐銘、萬安宮主委林增 富、臺中市府民政局專委吳東燿與 劉沛長孫劉昌洲司阜(由左至右) 掀開紅布後正式開始。

35


(左圖)「一嘯動山河」老虎圖騰。(右上圖) 阿洲司(劉昌洲)登上鷹架重新描繪廟門梁下 的貓咪圖騰。(右下圖)神像後方的麒麟牆亦 讓阿洲司描繪得更靈動。

從小跟上跟下的 3 兄弟,幫忙祖父和父親提東西、拿畫具。85 歲的長 孫劉昌洲(阿洲司)說:「有時工作多,我跟阿公一組,弟弟跟父親一組, 阿公有他的風格,下一代、下兩代多少會改變,阿公不大喜歡,但是我們喜 歡就畫,他也不會說什麼。」阿洲司熟練地攀上鷹架,執筆描繪燈梁左右兩 側的老虎與貓咪圖案。「家裡有養貓,是自己的興趣,覺得畫貓咪也不錯啊, 可愛吉祥物,老百姓的寵物,比較生動,有小貓就有大貓(老虎),覺得 50 多年前畫得比較不好,現在好太多了。」 昌熾司阜提到過去交通不方便,用紙板墊在神桌下 就能睡覺。「沒有鷹架,要自己用麻竹笐搭架,阿公很 嚴格, 鐵線(綁鐵絲)的時候不能重疊,要一直繞一直 繞,最後縮緊,不然其中一條斷掉,就會全部斷裂。」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石岡「石影畫齋」馳名鄉里 劉沛的祖先來自廣東饒平,沛的客語發 音 paiˋ 與 閩 南 語「 壞 」 相 近( 弟 弟 取 名 劉 乖),藉相反之意,提醒自己要更加精進, 對工班要求頗高。69 歲的三孫昌武司阜謙虛 地在落款處留下了「習作」2 字,他回憶阿公 很慈祥又帶有一點嚴肅,不會去反駁他,非 常節省。「我在屏東念書,有一次看到我的

劉沛在民國 52 年所繪註生娘娘的桌 裙,石岡區公所擷取牡丹花圖樣做為 文創商品。

成績(很好),問我還有沒有錢?就拿 300 元給我,他喜歡鼓勵上進的年輕人。」 曾上過私塾的劉沛,19 歲拜豐原畫師謝來發學習糊紙、刻寫匾額、書畫裱褙等 技藝,學徒生涯接觸到廟宇的彩繪技巧,在各地累積許多實作經驗,功力愈發成熟, 5 年後自立門戶,在石岡開設「石影畫齋」。

栩 栩 如 生 的 雙 龍 搶 珠, 映照著前來參拜信眾的 信念與虔誠之心。

37


上門典禮之後,昆仲 3 人(由左至右)昌熾司阜、昌洲司阜與昌武司阜在替換下來的代班門神前留影。

赴日建廟聲名播 劉沛的長子劉福銀「福銀師」,筆名寶藏生、啟藏、丹山等,曾經讀過臺北師範學校, 但是未完成學業,到日本鐘錶學校進修,回來在臺中州議會擔任通譯。「父親的毛筆字 和書畫都很好,在屬於鄉公所的石岡自來水公司工作,一個月薪水 45 塊,可是有 8 個小 孩要養,二次大戰後因為經濟狀況不好,賣過豆腐乳,乾脆跟著阿公一起接案子。」

昌洲司阜說明阿公和父親一起完成許多作品,他也跟著做,目前全臺至少參與了 500 間廟的修建,民國 58 年甚至遠赴日本修廟蓋廟,真是神奇的緣分。「有一群日本人, 從臺北找到正在竹南慈裕宮工作的我們,問說可不可以幫忙蓋廟?」當時劉沛正忙於彩 繪苗栗市文昌廟,所以劉福銀、劉昌洲父子以及許多客籍匠師到和歌山興建臺灣型式的 廟宇瀧見寺(註 2),就是為了有別於日本傳統風格,以觀光為考量的廟宇。「很擔心 會不會被騙?覺得膽量很大,聘書條件談好後,很高興可以出國,我們也修了徐福廟、 帝君廟,修的時候參考日本的風俗習慣找資料,畫了他們喜歡的錦鯉。」

出國是件大事,鄰里至今還津津樂道,日本人願意採用高規格顏料也讓劉沛家族技 巧更上層樓。昌熾司阜說:「以前的顏料大部分是油性,現在是水性,不管構圖、顏色 都有潛規則。」


看看,臺中客家|活動集錦

「老派生活美學」 為後世留下經典文化資產 萬安宮的裙堵彩繪是茂成司(林茂成)的傑作, 彰化永靖人,擅長剪黏、浮雕及繪製建築圖,由劉 家班的張志焜司阜負責修復,他一邊著色一邊解釋: 「這是半浮雕,已經很少人會做了,要用水泥,我 先塗顏色上去再牽線,麒麟的鬃毛才看得出來。」 幾位司阜也提到客家人跟閩南人煮桐油的方式不同, 漆作打底採用豬血灰。為何凡事考量這些細節?目 的是希望將來若有人提起傳統的技法,第一個想到 的就是石岡萬安宮。

經過除塵、加固、清潔、填補、全色之後,整 座廟宇散發著穩重內斂的氣質,一家三代的落款散 布其中,洋溢著濃烈的親情,另外還有一位大功臣 廟方主委林增富,肩負和委員、信眾的溝通橋梁。 區公所以民國 52 年劉沛所繪註生娘娘桌裙的部分牡

(上圖)劉家班的張志焜司阜正在彩繪 裙堵。(中圖)三兄弟中年紀最輕的昌 武司阜正在幫麒麟打底。(下圖)彩繪 完成後的麒麟生動活潑。

丹圖案做為工作坊的彩繪圖樣,開發了安金彩繪的 文創商品。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認為,昆仲 合作修復祖父和父親的作品,絕對會傳為地方美談! 讓客庄底蘊豐厚的「老派生活美學」繼續傳遞下去。

註 1:從靠旗衍生而來,傳統戲曲武將的重要裝束之一,旗上 是彩線繡的龍紋,每面附有彩色飄帶,轉化成寫意手法 的迴轉飄逸。 註 2:面臨那智大瀑布,傍山而建的瀧見寺原是觀音廟,八角 樓則是徐福廟,全是客籍匠師團隊共同完成,彩繪由劉 沛家族與苗栗邱屋合作,也就是粵東彩繪名師邱玉坡之 孫——邱有連與兒子邱漢華負責油漆。

除了修護計畫,也舉辦 5 場「富貴隨客」 石岡萬安宮彩繪工作坊,其中的彩繪課 程,選擇鳳凰桌裙的牡丹圖樣供民眾彩 繪,象徵著富貴隨客人而來,希望能讓民 眾將富貴帶回家。

39


一場

,沒 多久

們可以藉由歌曲溫

暖彼

此,

你有

或許我

間的

, 距離


還記得往昔⋯⋯ 「以前小時候我們還拜月光,以小孩子為主,像扮家家酒一樣。拜月光, 不是真的拿香拜,可能就是雙手合十,跟上天、跟月亮祈禱。中秋節是團 圓的日子,大家聚在一起歡樂的氣氛。」 ——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 江俊龍


為在後疫情時代的我們 量身打造不一樣的客家歌

月光光 123 詞 / 曲:邱廉欽 邱 廉 欽:「 一 開 始 想 說〈 月 光 光 〉 那個歌曲大家耳熟能詳,常常會搜尋到

聽 秋風又吹來

很多版本,這首歌其實剛好是三拍的歌

迎來桂花 清香

曲,蹦恰恰、蹦恰恰、123、123,所以

聲聲句句 恁久無看著

我 就 把 它 取 名〈 月 光 光 123〉。 當 時 主

係麼人緊喊望 轉

委邀請我可不可以在疫情期間,寫一首 療癒人心的歌,而且還特別說,如果可

你看世界已走樣

以跟過去的時代做個對照,像鳳飛飛的

影響人情 往來

〈月朦朧鳥朦朧〉這首歌曲,如果有一

日日夜夜 囥在心肝頭

個世代上的呼應,這首歌就一定會非常

係盡靚 團圓時光

非常地印象深刻,溫暖人心。」 月光 月光光 照緊 等 故鄉 同心願 掛在天頂 望你康健又平安

月光 月光光 唱緊思念上心頭 無論你 戴在哪項 等共下做伴唱

邱廉欽 新竹竹北客家人,2014 年為偶像劇《我是侯美麗》創作主題曲〈全 世界都閉上了眼睛〉為人熟知,同年以個人專輯《饕客阿哥》入圍第 25 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2017、2019 年分別以《靚靚》、《轉》專輯 入圍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及最佳客語專輯獎;2021 年以節目《欽點客 music》入圍廣播金鐘獎類型音樂節目主持人獎。〈月光光 123〉為受 臺中市府客委會邀請創作之歌曲,同時也擔任歌曲製作人。

啦⋯⋯


看看,臺中客家|譜寫 語.言

共款 月光 詞 / 曲:趙倩筠

灶下暗晡頭 過煮了麼 好料 三層肉同鹹菜香 係 想你 味道 華華 光 在偌 白頭毛 吾 心心念念

趙倩筠 臺北客家人,父母皆來自臺中東勢,畢業於淡江 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育科技學系研究所,現於教會服 務。於 2013 年推出專輯《花草人生》。今年受臺中市 府客委會邀請,特別為「共款 月光光 八月半演唱會」 活動創作歌曲〈共款 月光〉。

哪久時將使得共下

想牽核偌 手 陪你行行路 在大甲河脣看 山河有麼 變化 街路脣項 桂花淡淡 香 親像在講 親像在講 應當珍惜簡單 幸福

看 來共下看 看共款 月光

趙倩筠:「其實主委非常用心,當他跟我們

月光下背你同

表達這樣的概念時,我自己非常感動。今年對於臺

在電話 兩片所在

灣、對於全世界都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從過

聽 來共下聽 聽共款 風聲

年時,其實大家已經不太敢吃圍爐,到了後來 5 月

一儕一杯茶

時,疫情大爆發,其實我們一直也都很想為我們的

撇釅釅 思念

家鄉與鄉親一起鼓勵、一起打氣。因為我也非常想 念我的家人,所以今天我真的非常開心,姑姑、姑 丈、叔叔、嬸嬸都來到這裡,我們是來這邊團圓的, 今天也有非常多的家人,除了趙倩筠的家人,今天 大家也都是我的家人,我們一起坐在這⋯⋯我們可 以一起聽一樣的風聲、一起看一樣的月亮。」

43


8 月 24 日、25 日是〈月光光 123〉的錄音日,各局處長、 學生與歌手紛紛帶著期待的心情走入錄音間。每首歌聲、不同的 詮釋方式,相互共振並交織成最優美的頻率;每個人唱著同樣的 旋律、同樣的歌詞,將彼此的心無形中緊緊相連⋯⋯

「我的阿祖是香山人,可是是河洛,整個新竹很多是客家人, 所以人家以為我是客家人,我就有在聽一點(客語)。透過 這樣一個教唱、學習過程當中,發現學習客家話就會更容易、 更愉快。我剛才本來覺得有些發音非常困難,可是在學習歌 曲的過程中,你很享受音樂,就會發現,有些咬字發音就沒 那麼困難,很愉快地就會把它發出來,所以我覺得這是學習 母語很棒的一個方法,主委 good job! 做得很好,我不曉得 學客家話可以這麼快樂、這麼好聽、這麼享受,我覺得是一 個很棒推動客家話的方法。」

「推廣客語認證或是薪傳師這個是一條路,但是不 能只靠這個。我們就是要善用這些,把老中青這幾 代還能夠講大埔客家話的人集中起來、拉攏起來。 這是我們東勢,應該說是臺中市府客委會第一次量 身打造,為我們在地的家鄉做全新的創作歌曲,它 是流行歌,希望這樣的流行歌傳唱度會更好一點, 大人、小孩都可以唱。」


看看,臺中客家|譜寫 語.言

「(發音)不容易,不過試了之後才發現 其 實 客 家 話 它 的 音 調, 整 個 尾 韻 都 很 美 麗,而且它的調,比如說「頭」,我們(華 語)就說「tóu」,閩南語說「thâu」, 可是客語它是有聲韻的一個變化,teuˇ, 就很難,但是很美。主委也很用心啊,有 這樣一個發想,其實我是半個客家人,所 以真的很汗顏啊!」

「第一次進唱歌的錄音室,覺得跟以 前自己在演講的時候講故事完全不一 樣, 在 這 裡 面 1 個 鐘 頭 就 好 像 待 了 1 天似的,唱歌真的是很不簡單、非常 辛苦。因為我自己是客家人,雖然我 覺得我歌聲不是這麼優美、唱得不是 這麼好,但是如果客家有需要我,我 一定會勇往直前。」

「真的覺得我們救災啊,再大的災害我都不會 緊張⋯⋯但我只要看他(製作人邱廉欽)的動 作,我就知道可能又錯了。」

45


「客語新住民都學得起來,不是小孩子的問題啦, 大部分都是大人的問題,大人你不講,小孩子就沒 環境。外面用不到沒關係嘛,但是客庄起碼要走到 哪裡都可以聽到客家話,這是正常、常態啊!大埔 腔音樂要起來!」

本次也邀請了 6 位中山國小的學生與 4 位 大學生一同參與,中山國小的小學生們,利用 每天早上的時間練習,提早準備,讓唱歌時的 客語發音、咬字更為正確清楚;而大學生宋韋 柔則分享,平常都唱流行樂,不會唱客家話的 歌,首次唱客語歌就是〈月光光 123〉!

市長盧秀燕:「你們這次把整個作品做出來,我們有 很多地方可以去推廣它,譬如像我們市府有很多場 館,可以去把它播出來,另外平常在中午休息時間, 有時候會放一點音樂,也許可以在各個市政府的場館 裡,請秘書處推薦臺中市府客委會做的這首歌。這首 歌非常鼓勵人心,可以播放給所有的同仁聽。我覺得 很棒的一首歌,謝謝你們這樣的用心發想。」 主委江俊龍:「謝謝市長,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


看看,臺中客家|譜寫 語.言

〈月光光 123〉 窗外的樹葉隨風搖曳,緩緩帶入〈月光光 123〉輕盈優美的前奏,由臺中市長 盧秀燕、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觀旅局長韓育琪、養護工程處長彭岑凱、地 方稅務局副局長葉國居、山城石府 ZAX 音樂聯盟丘克少、大學與國小學生參與配 唱,伴著「蹦恰恰、蹦恰恰」3 拍的節奏,大家彷彿正用著歌聲,進行一場浪漫的 客家華爾滋。

來到錄音間側拍,看見局處長們與平時不一樣的面貌,市長盧秀燕說道:「這 首歌是個典範,它本身剛好又很寫實,就是我們疫情這段時間,每個人很辛苦,可 是我們又有希望,迎向未來。從這樣的音樂轉成過程當中,面對疫情的困難,大家 持續向上、繼續前進這樣的意境表現出來,不簡單!很棒的一首歌!」 主委江俊龍表示:「受到疫情的影響,『你看世界 已走樣 / 影響人情

往來』這 2 句歌詞,就是阿欽老師

特別幫後疫情時代寫的,透過中秋節、月光、華爾滋的 曼妙的舞步,讓大家可以感受到療癒。」2021 年,我們 籠罩在疫情的動盪不安之下,「聽 秋風又吹來」到了明 年的此時,走樣的世界,是否已將自我療癒?世界,會 是什麼模樣呢?

〈月光光 123〉大合唱 70 秒搶先看!

47


月圓人團圓 當我們相聚在一起⋯⋯

滿月懸掛在黑色的天幕,點亮了夜空,隨著徐徐微風, 隱隱約約似乎聽見優美的歌聲在空氣中飄盪⋯⋯今年的中 秋節,與 921 大地震正好同一天,臺中市府客委會特別 於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廣場舉辦「共款 月光光 八月半演唱 會」,邀請由邱廉欽、戴陽組成的 iColor 愛客樂與趙倩筠 表演,並演唱特別為此活動而創作的歌曲〈月光光 123〉 及〈共款 月光〉,期望能藉由療癒的音樂,撫慰民眾的 心靈。

「小時候有很多的記憶,八月半、中秋節這一天,在 我們的客家庄,是有很深的感情、有很多的活動、很熱鬧 (上圖)臺中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與歌 手趙倩筠一同演唱〈共款 月光〉。(下 圖)除了表演為本次活動創作的新歌, iColor 愛客樂也演唱〈徙 Sai〉、〈他鄉 尋客〉等歌曲。

的一些場景。」主委江俊龍說道。除了帶領大家一同進行 客庄傳統拜月光儀式,為表現「月圓人團圓」,園區廣場

(左圖)主委贈送小禮物給上臺唱歌的小朋友。 (右圖)主委帶領大家一同進行客庄傳統拜月光儀式。


看看,臺中客家|譜寫 語.言

擺上一個個圓桌,大家圍坐一起聽音樂、賞月、彩繪柚子。市議員冉齡軒分享: 「透過今天的活動,就覺得很感恩惜福,在中秋節能跟大家聚在一起,我希望能 夠真正地把我們的客家文化推展出去,因為客家文化實在是太美了!每次看到 鄉親,大家這麼溫暖、熱情,每次在這樣大家的互動之下,我好喜歡客家文 化。」東勢區長翁培真則是祝福大家「八月半身體康健、萬事如意、月光節快 樂」,臺中地方稅務局東勢分局主任曾金連、臺中市府客委會委員、東勢區多位 里長等,皆到場共襄盛舉。今晚也特別安排〈月光光 123〉、〈共款 月光〉教唱, 讓臺下觀眾能透過歌曲,一起學唱客語歌。

「月光 月光光 / 唱緊思念上心頭」舞臺上,老中青幼 4 代異口同聲地大合 唱,藉由歌曲,無形中串起不同世代的人們;舞臺下,人們享受著這場在疫情期 間裡難得的演唱會,即使戴著口罩,仍能從彼此眼神中,感受到溫暖的笑意。月 光灑落,照映著這場溫馨療癒的音樂盛宴,也悄悄在人們心中,種下光芒。

大埔腔客語創作歌手趙 倩筠當天演唱了歌曲〈五 月的某一天淡水河畔〉, 更 特 別 將 歌 詞 中 的「 淡 水 」 改 為「 東 勢 」。 由 左 至 右 分 別 為 鍾 成 達、 趙倩筠及黃培育。

49


30 年 老檳榔攤 x 返鄉青年的新創空間

以「日日好」為基底 打造年輕世代對家鄉的想像 專訪:日日女子共創空間 張喬凱 & 葉宜婷

傍晚時分的東勢,店家紛紛拉下了鐵門,準備回家的居民問候著彼此,沒有城市 的紛擾喧囂,選擇以充滿著人情味的情懷點綴著緩緩落下的夜幕。豐勢路的一處, 仍微微閃爍著光芒,腳步也不自覺地往那個方向前進。「大高雄檳榔」店鋪前立 著復古的招牌,望進窗內,燈光溫潤的緗黃在整個空間暈開,與人們開懷的笑聲 相互映襯,在心頭暖烘烘地來回遊蕩。推開木 門,有別於外在的懷舊,有種清新的感受。

「日日女子共創空間」由返鄉青年張喬凱創立、 葉宜婷擔任店長,期望於東勢打造一個空間, 用自己微小卻難以被忽視的力量,悄悄擾動在 地,為地方帶來一股漣漪。


聽聽,客家故事|當故事 發聲

照片提供|日日女子共創空間

青年喬凱的煩惱:反鄉 vs. 返鄉 「回想以前的回憶,印象中就是泛黃那種溫 暖的顏色,什麼時候變這種鐵窗感這麼重?」制式 化、缺乏底蘊的經營、文化偏向俗氣的詮釋等等, 看不慣這一切的張喬凱也曾是迫不及待離開家鄉, 選擇至臺北打拚的其中一員。某次回東勢,記憶 中,那些走過無數次的街道旁,應是佇立著日式建 築,什麼時候開始由陌生的水泥叢林進駐?那些曾 經飄散著溫暖的木門、木窗,什麼時候開始被冷冰 冰的鋁門、鐵窗取而代之?猛然回首,他才發現熟 悉的一切,正一點一滴地消逝中⋯⋯「那時候我心 裡就想說,怎麼會一點一點都沒有了,那我依然一 直在這邊抱怨跟不爽,事實上不會對這個環境造成 漣漪,所以才回來想說做一些事情。」曾經的「反」

(上圖)店內原是半住家形式,張喬凱一點一點 地將其改造為書店 x 咖啡廳 x 更多可能性的共創 空間。(中圖)葉宜婷正試著咖啡的口味。(下 圖)日日女子共創空間的門口,仍保留著爸爸的 30 年老檳榔攤,幽幽地散發著一股懷舊氛圍。

鄉青年,因而決定蛻變為「返」鄉青年。 老屋,的確是張喬凱當初返鄉選擇經營據點的考量,但爸爸租的這間檳榔攤店面, 其實並非他的首選,「我只是盡可能在我執行夢想的同時,也保留一些舊的東西,想法 只是這麼單純而已。」他笑著說:「原本沒有要在這邊,但回過頭來才發現,讓我有心 要回鄉的,其實就是這些元素啊!我小時候待過的地方、走過的街道⋯⋯那為什麼不要 從最熟悉的場域開始去經營?」於是,他便開始著手進行改造,將 1 樓規劃為咖啡廳 x 書店的空間,不定期舉辦活動,門口依舊保留爸爸的 30 年老檳榔攤,更是他想封存那些 泛黃卻依舊美好的記憶之初衷;2 樓則是打造為辦公空間,希望給予志同道合的人們一個 聚在一起的好所在,「以我們的力量跟資源,不可能有大改變,我們也不可能在東勢辦 什麼重大建設。」張喬凱的語調中,微微散發著一絲感嘆,「但是至少,我們可以把溫 度給拉起來,把一些同溫層的人喚醒,一個牽一個,我們能做的就是這樣。」

51


「日日好」日日女子的終極心願 走進日日女子共創空間,總能感受到一股溫馨迎面襲來,除了是暖黃燈光營 造的氛圍,也是店長葉宜婷帶給客人的親切感受。對於東勢,比起張喬凱當初滿 滿的負能量,葉宜婷則可說是無感,「就是每天上學,然後回家。」直到後來某 年新丁粄節的視覺設計攫獲了她的注意力,她心裡便想著「難道東勢要開始不一 樣了嗎?!」之後參與候鳥計畫,希望能藉由實際行動,為家鄉做點什麼。東好 市集、大茅埔小旅行、擔任企劃與小編⋯⋯雖然只有短短的 2 個月,但實習的生 活是充實的,這也成了她日後的養分,更牽起了她與「日日女子共創空間」的緣 分。為實現永續傳承的理念,張喬凱也決定交給下一個世代經營,並邀請葉宜婷 擔任店長,「日日女子」這個店名,出自於她返鄉時經歷的深刻體會,「就是希 望大家可以發現,晴天有晴天的好,陰天有陰天的好。」此時,她的眼中閃爍著 淚光,「回鄉時滿辛苦的,所以我就希望,返鄉的人也好,在外面的人也好,你, 都可以過得好。」

對於未來的想像,是什麼模樣呢?談及此話題,2 人的眼神頓時充滿著希望 的光芒,不斷與我們分享一個又一個想法。但張喬凱說道,目前最想做的就是成 立與經營品牌「客漬品」,與東勢在地小農合作,於店內販售客家醃漬品,並將 背後的故事融入產品中,「醃出來的東西,是有年分的,我這一年所採收的一定 有它的故事在,我就是賣這 100 瓶故事。」葉宜婷也緊接著說:「我也可以把你 的東西放到餐裡,讓來的人可以直接吃到,直接認識東勢。」即使已回鄉多年, 返鄉青年們的熱血,仍未停止沸騰,期望藉由自己的力量,凝聚年輕族群對在地 的認同與意識,再次點燃心中的熱情。對於家鄉,對於一切的努力,其實,他們 希望的就只是簡單的,「日日好,就好。」

日日女子共創空間 張喬凱 & 葉宜婷 2 人皆為臺中東勢客家人,張喬凱大學畢業後至臺北 工作後返鄉,將父親 30 多年的老檳榔攤,改造為咖啡廳 結合二手書店的空間,當時取名為「來聊東勢」,後於 2021 年初改名為「日日女子共創空間」,以「期望我們 日日好,日日是好日」為願景,並由曾參與「候鳥計畫」 實習、大茅埔小旅行等活動企劃的葉宜婷,擔任店長。


聽聽,客家故事|當故事 發聲

我要提案 目前還在草創期,一切都還在站穩腳步,未來站穩腳步後,有更多心力可以完成理想 的話,將以「東勢客家醃漬物」為主軸,結合東勢當地,善用當地居民的專業、形成產業鏈、 更實踐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尊嚴需求,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雙向的認可與尊 重,達成共好的理想。盤點完四季的醃漬物後,會產出便當及店內簡餐的形式,讓人們可 以最直接的體驗屬於東勢的風俗民情。 日日女子不是咖啡館而是共創空間的原因在於「不限制所有可能發生的可能」,期待 對話、開放對話,讓對話發酵,是我們這個空間的核心價值。當然一切的一切還是回歸「回 家生活接地氣和注入新思維」,我們想從簡單、小的事情開始,先讓人知道這裡、走進來、 才有對話的可能,同時期盼這些小活動可以讓年輕人產生同溫層,得以在這老化嚴重的鄉 鎮有取暖與交流的機會。

葉宜婷

時間軸

1990

大高雄檳榔攤 開業至今。

2016

2020

張喬凱 2 度返鄉, 創立來聊東勢,希 望藉由客語發音來 (loiˇ-liauˋ)傳達 再來玩、來討論、 關心東勢的概念。

葉宜婷大學一 畢業即返鄉工 作,從事社區 營造工作。

2007

張喬凱(來聊東勢創 辦人)第 1 次返鄉創 業,隔年 2008 年再 度北漂,離開東勢。

2018

張喬凱參與多項東勢 地方事務,且舉辦各式 活動串聯東勢人民及 擾動在地。同時參與 2018年新丁粄節籌劃。 葉宜婷為受眾,點燃返 鄉的想法。

2021 4月

來聊東勢共創空 間改名為日日女 子共創空間,並 且營運咖啡、甜 點及場地租借, 並由葉宜婷店 長負責營運。

53


Frank: 「因為喝咖啡就是一件很無賴的事。」

那就在梧賴咖啡 一起放心無賴吧! 專訪:梧賴咖啡 Frank

午 後 的 秋 陽, 慵 懶 地 舒 展 了 身 子,無意間便將金黃色的光芒四 處流瀉,為所經之處,都點綴了 一分溫暖。走在東勢第三橫街, 小吃店、市場攤商林立,小鎮濃 郁的人情味,在綠色遮陽棚下緩 緩發酵。只見前方路旁,擺放了 拓印著「梧賴咖啡」的木製立牌, 木質的店面裝潢映入眼簾,鵝黃 燈光從大片落地窗透出溫暖光 芒,成了此處截然不同的風景。

去年 11 月,由東勢在地青年 Frank 創立的「梧賴咖啡」在此開幕, 期望為每個人沖出一杯他們喜歡的咖啡,也提供一個能讓人好好放 鬆、放心聊天的空間。而一切的起點,則是從榕樹下開始⋯⋯

照片提供|梧賴咖啡


聽聽,客家故事|當故事 發聲

回鄉 是為了陪伴父母 Frank:「只要每天可以買一塊雞排跟一杯珍奶, 我覺得這個就超棒的了!」 「只是想說每天在家太無聊,我就去我家巷口的榕樹下,推著一個 小推車,想說賣個 10 杯就可以回來了,至少今天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情。」當時的 Frank,辭去了夢想中的工作,回到家鄉東勢,而開咖啡廳, 其實從未出現在他人生的藍圖中,「回東勢工作」更是連他自己想都沒 想過的一件事。某年過年,父母從臺中北上與尚在臺北工作的他一起吃 年夜飯,「我就包了一個小紅包給爸媽,把紅包給他們的時候,其實心 情是很複雜的,因為就很捨不得。拿給他們後我就趕快轉頭,一轉頭之 後,其實我的眼淚一直流,我媽應該也知道我很難過。」他緩緩地說:「這 是她第一次沒有叫住我。」隨著 2 人往不同方向走去,Frank 的思緒也 開始在夢想工作與回鄉 2 個端點間相互拉扯。最後,他選擇放棄自高中 以來就想在飯店工作的夢想,回到家鄉從零開始。

(左圖)牆上的 3 幅照片,是梧賴咖啡的成長史,將隨 每一個地點的故事永遠凝結。(右圖)梧賴咖啡 1.0, 從家巷口的榕樹下開始了賣咖啡的日子。 照片提供|梧賴咖啡

55


(左圖)「做出一杯大家喜歡的咖啡」是 Frank 對自己 的基本要求。(右圖)從擺攤至實體店面,大約只歷經 1 年的時間,Frank 感性地說,最感謝的就是那群一直支 持著他的客人們,「沒有他們,其實我覺得沒有辦法成 長那麼快。要歸功於他們,我才有今天。」 照片提供|梧賴咖啡

就這樣放棄多年來的夢想,難道都不會覺得可惜嗎?他坦言當初 其實也感到十分兩難,不過隨後便說道:「但我覺得不可惜,因為我 可以陪我爸媽,我回來就是為了陪我爸媽。」即使返鄉創業是辛苦的, 但從他的語氣中,感受不到任何一絲後悔,「回來東勢目前沒有辦法 賺大錢,但可以過生活。回來什麼樣的地方,做什麼樣的事。回來後 的富裕指數就是,只要每天可以吃得起一個雞排跟一杯珍奶,這樣就 好。」他微微笑著。

帶入來自外界的新力量 互相刺激 才能互相成長 「實現夢想的舞臺」Frank 希望梧賴咖啡,也能是音樂、講座、展演空間等的 空間,提供懷抱夢想的人們一個舞臺。今年 2 月曾受年輕人跳樓自殺的時事影響, 邀請社工舉辦「情緒照顧」講座活動,「不過才開一場就停擺了。」受到疫情影響, 只來得及舉辦一場活動的 Frank 苦笑著說。咖啡廳,聚集著各種不同的故事,也注 入了年輕一代的文化氣息,那麼,要如何串起在地深厚的傳統文化?「老實講,我 目前還沒有想要串在地的東西,因為在地的東西一直都有人在做。那我先去把外面 的東西抓進來,讓大家都可以接受,再結合在地,我覺得那個火花會更棒。」


聽聽,客家故事|當故事 發聲

「我覺得喝咖啡就是一個很無 賴的事情。」Frank 分享:「就是你 進來可以放下所有煩惱的事情,進 來 好 好 地 聊 天, 尬 聊 也 好、 罵 工 作 也好⋯⋯但當你走出這個門的時候, 還是要正視一下自己的問題,就是 照片提供|梧賴咖啡

要回歸正常生活,但進來的 1 個半、 2 個小時,你可以很放鬆。」

「Here comes the sun/And I say it's all right」如同 在耳畔迴盪的音樂,走進梧賴,或許是沉浸在片刻寧靜,或 許是與咖啡師和其他客人訴盡一切,隨著杯中的咖啡一點一 點地減少,煩惱也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切都會沒事 的」安心感,因為在梧賴咖啡,你可以放心無賴。推開門後, 迎面而來的,是燦爛而溫暖的陽光。

梧賴咖啡 Frank 臺中東勢客家人,大學時就讀飯店管理系。為了 陪伴父母,於 2019 年辭去飯店業工作,回到家鄉東勢 成立「梧賴咖啡」,從最早在家巷口的榕樹下擺攤, 受客人鼓勵並在一步一步的努力下,終於在 2020 年 11 月開設店面。期望創造「以分享為第一」的咖啡廳, 提供人們一個能夠好好耍無賴的空間。

57


AM

530

700 88

FM

90

900 92

94

96

1200

1500

1700

100

104

108

ON 耳朵裡的文化深耕: AIR

講客廣播電臺《來聊東勢》 專訪:《來聊東勢》廣播節目

《來聊東勢》定調為「有聲版的《山城週刊》」(紙本已停刊,轉為網路媒體), 首集來賓即是吳鎮坤社長,帶出交棒和傳承的意味。透過 3 位主持人不同的背景 和專長,有分工有合作,以保留大埔腔的原生環境為軸,將東勢的人地事物景, 細分為文學、歷史、文化、教育、原住民、新住民、地方創生、青農、新創、音 樂等議題,不但關心公共事務,更整合及創造豐厚的連結養分。

Q

從 2021 年開始在講客廣播電臺製作節目至今,用聲音傳達許多不一樣的大 埔腔視野,做節目之初的期待是什麼呢?(比如生活化、在地化的經驗成 為長出地方力量的平臺。)

苗栗是我的胞衣跡,新竹是徙屋,10 歲到東勢安生立命。高 中、大學出外讀書,後來在大茅埔東華國中教書,算是很早 的青年返鄉,以前根本不知道大茅埔在哪裡?大埔腔是我的 工作語言,節目可以行銷東勢,讓不同族群選擇自己喜歡的

邱文偉

部分,來賓講出對生命的體悟,尊重這塊土地的養分。


聽聽,客家故事|當故事 發聲

《來聊東勢》廣播節目 《來聊東勢》為講客廣播電臺 2021 年新節目,以「全客語」形式播出, 主持人為丘克少、邱文偉與劉宏釗;成音工程師為唐澤鎧;製作人為吳哲銘。 於每週一早上 6:00 至 6:55 播出。

我在土牛國小教本土語言和口說藝術,負責「婦科」,碩士論 文是《石岡客家婦女九二一災後生命歷程的民族誌》,「四頭 四尾」不是只有客家婦女,日久他鄉是故鄉,婦女新移民從完 全不會客語到變本地人,簡直是比教科書還精彩的生活故事!

劉宏釗

身為音樂人,創作跟主持不同,起承轉合要有, 比如說返鄉青年為什麼要回來?遇到什麼問題? 想法是什麼?最後怎麼做?聽到很多老人家講古,

丘克少

Q

學習從在地的問題出發。

整理和翻轉哪些對東勢的刻板印象?是否提供年輕人更多想法以及新客文 化、女力、農業在東勢的學習、原住民與客家⋯⋯,激盪出不同的想像?

主要結合社區營造,受訪者是鏡子,發現山城客家包容性很 大,1400 多位新住民都有故事,客話「盡熟溜」,熬過了 才能在這裡生活,我希望第 2 代、第 3 代願意來聊;透過島 內移民媽媽的例子,如何幫助她們了解當地文化,像是滷鹹 淡等體驗,看起來是東勢的問題,也是全臺各地的問題。

製作人 吳哲銘

59


參與過本土語言輔導團,看到漢人書寫客庄的開發史,其實原 住民才是以前的主人,並採訪前柔道國家隊教練蔡勝良老師聊 山城運動競賽教育。他是臺南人,變成軟埤坑婿郎,他重新整 理東勢過去柔道、角力、摔角的興衰史,讓老者回味,年輕人

邱文偉

知道過去的風華歲月。

老人家說以前務農,晚飯過後就在廟口練客家流民拳, 曾經蓬勃一時,所以運動風氣其來有自。

丘克少

我發表不一樣的看法,包容性其實是無奈何,表示對族群語言的 自卑感,過去農、林業,中橫開發,外庄的大盤、中盤商很多閩 南人,我母親硬學閩南話。現居東勢的人,不管會不會講客都是 生力軍,像新住民是姐妹結群的工作團體,臺灣是她們的海外,

劉宏釗

任何困難互相講笑訴苦就過去了;如果是島內移居,地位看起來 高,網路發達可取暖,無法面對面抒發情緒,其實很孤單。

Q

是否能從主持人的「斜槓」背景出發,發散和聚合每個人對土地的感情?

我停留在高中前跟父母一起的時光,出外讀書、工作就有 斷層,長輩們把他們了解的講出來,越挖越有趣,慢慢體 會要怎麼看待這裡,不是只有過日子,還有很多文化底蘊 變成創作素材,包括之前寫的歌曲〈行共下的歲月〉提到 龍馬。目前還帶一個具有泰雅與客家血統的歌手。

丘克少


聽聽,客家故事|當故事 發聲

節目讓大家有成長空間,聽眾也是,東勢人應知東勢事嗎? 不一定,應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不是只宣傳大埔腔,文化 傳承更重要,見識多才能講古,借別人的嘴「做鏡」重新省思。

邱文偉 用 客 家 本 土 語 更 能 勾 出 族 群 記 憶, 文 化 親 親 性(cultural nepotism),人的生命歷程有共鳴溫度就出來了,我覺得像番

劉宏釗

Q

薯根,把泥土抓得緊緊的,沒有接近耆老就挖不出故事,很高興 有機會打先鋒搭橋記錄生命史。

錄音師與忠實聽眾的觀察心得又是什麼呢?

我住在高簡,小時候覺得東勢好山好水好無聊,很多市區 來的同儕穿戴瞎趴首飾,沒想到去臺北工作更顯格格不 入,發現適合鄉村生活。因對聲音有興趣,每次聽節目都

錄音師 唐澤鎧

好有得聊,像誦經團師姐們還推薦我當(年輕的)團長。

我是大茅埔調查團團員,7、8 年前回來在家接案。每 集都是聽故事,邱老師是以前的班導師,節目讓我找

忠實聽眾 徐振明

《來聊東勢》也將來賓的居 住位置標註在地圖上,串連土地 的味道,目前正規劃「東勢聲景 地圖」,不管在哪裡都能跟著熟 悉的聲音找到家的方向。

回客語詞彙,也找回過去人和人的溫暖回憶。

來聊東勢 週一 06:00-06:55

掃描 QR Code 收聽《來聊東勢》 廣播節目

61


堅持 以客語創作音樂

「搞」出屬於自己的路 專訪:少女卡拉、搞頭王 黃稚嘉

「Khah-lah Thien-thoì」今年 5 月公布的金曲 32 入圍名單中, 一行羅馬拼音在滿滿的華語字中顯得格外突出,這是少女卡拉 首張專輯《卡拉電臺》,以仿廣播的形式,串起整張專輯,而 樂團的主唱與詞曲創作人即為來自臺中的黃稚嘉。

自己的母語自己學 把客語學回來 不再失根 「其實臺中也有滿多漳州裔客家人,比如西 屯、南屯張廖,或是姓賴的,如果你有看到田心的 話,只要有這個地名的就知道一定是賴家的,算是 他們的一個標記,所以只要有看到田心,就知道這 個是平和賴家……」目前就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 灣語文學系碩士班的黃稚嘉,採訪一開始便與我們 分享自己於臺中地區所觀察到的客家。祖先來自漳 州平和,父親為雲林平和客家人,但因從小在臺中 成長,小時候接觸到的客語,就是大埔腔,「因為 臺中市公車的客語全部都是用大埔腔報。」他笑著 說;四縣腔客語則是在高中時為參加學校的客語字 音字形比賽而開始自學,現正努力地將自身的詔安 腔一點一點學回來,「因為想聽得懂祖先講什麼, 加上我覺得身為一個客家人要會講客語才行,這給 我很大的動力學回來。」 照片提供|獨一無二娛樂文化


聽聽,客家故事|聽見客家

少女卡拉 x 搞頭王: 給我來一點新生代的客家音樂 「搞頭王團員的爸爸都是 P 的。」問 起少女卡拉與搞頭王 2 個樂團的方向有什 麼樣的差異,黃稚嘉如此說道。似乎是瞧 見了我們眼神中的困惑,他趕緊補充: 「我們的爸爸都是雲林人,就是身分 證字號前面都是 P。」因少女卡拉並 無其他來自雲林的團員,便會少了一股 「共感」,他便與父親同樣來自雲林的春 棋一同成立「搞頭王」樂團,專心聚焦於 詔安腔客語的音樂創作,「其實我覺得我 們這個世代滿特別的,都是爸爸媽媽北上

我很多同學都是臺中人,過年空蕩蕩地都

打拚,反而我們有時候會不知道我們是哪

沒人,大家都回家了……所以那種感覺就

裡人。因為像我媽媽是臺中人,可是我爸

很 深, 會 想 說『 那 我 到 底 是 哪 裡 人?』」

是雲林人,所以我過年一定會回雲林,但

離開原鄉來到城市打拚,是臺灣社會的其 中一個縮影。從雲林到臺中,又從臺中到 雲林,「自己的故鄉在何處?如何處理與 爸媽故鄉的關係?到底這個鄉愁是什麼?」 他思索著。以城市的觀點,回去瞭解與爬 梳家鄉,期望透過「搞頭王」樂團記錄家 鄉的故事、寫下時代的聲音。

(左圖)少女卡拉首張專輯即入圍金曲獎,由左至右分別為 貝斯手威佐、吉他手秉強、主唱稚嘉、閩南語作詞與和聲丹 霓與鼓手柏元。(右圖)搞頭王榮獲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 客語組參獎,由左至右分別為貝斯手春棋、主唱稚嘉、鼓手 旻諺與吉他手文硯。

照片提供|獨一無二娛樂文化

63


少女卡拉則以「讓河洛人也能學四縣」為初心,「他們不是不想學,就是找不到 要怎麼學,所以我會用臺羅的方式,用他們的系統去標四縣客語,這就是少女卡拉在做 的事情。」用河洛人熟悉的羅馬拼音系統為基礎,拼出他們陌生的客語,較能消除初 學新語言的挫折,甚至是排斥感,「看得不會那麼吃力,因為他們都看得懂,所以主 要是做兩邊的相互了解與交流。」黃稚嘉熱切地說:「少女卡拉就是希望他們來學!」

黃稚嘉:「不能因為受眾太小而不做, 要先做,然後擴大受眾!」 寫劇本、演戲、以類似 LINE TODAY 的模式推播客語新聞、客家歌曲 battle…… 黃稚嘉分享著自己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而他今年給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在年底 前完成 30 首以詔安腔客語創作的歌曲,「初期還是得大量書寫,隨便寫,想到什 麼就寫,因為它得累積一個量,要把詔安當作是一個新的東西。」他說道:「有幾 萬首四縣腔的歌,那詔安也要先達到這幾萬首……我們得先達到這幾萬首的量,才 能去談這個商品要怎麼賣!」在創作時,他選擇以客委會建置的線上辭典為輔助工 具,而非直接請教客語老師,「花了那麼多錢去建置那些東西,結果我們都沒有用 它,沒有發現它的問題在哪裡,這不是一件很蠢的事情?」他說道:「所 以我得痛苦地去那邊按按按,我得每一個詞去找,沒有辦法, 這是一個過程……然後,再去被人家電。」即使知道有更 輕鬆快速的方式,但為了能幫忙找出並改善資料庫的 bug,讓其更為人性化,再怎麼痛苦也是他必須要 做的事。「很多事情需要做……可是我第一個需要 做的事情就是,我得先把那 30 首歌寫完!!」他 苦笑著:「我今年就是要寫 30 首,我現在水深火 熱啊!」

少女卡拉、搞頭王 黃稚嘉 臺 中 客 家 人, 為 少 女 卡 拉、 搞 頭 王 樂 團 之 主 唱。 少 女 卡 拉樂團以「推廣母語」為創作理念,特色為融入客家、閩南文 化的音樂風格;搞頭王則聚焦於「雲林詔安腔」的推廣傳承。 歌名與歌詞皆附上羅馬拼音,期望藉由此種方式,讓音樂成為 平易近人的語言教材。少女卡拉首張專輯《卡拉電臺》即入圍 2021 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其中〈許你一片麥田〉也曾獲客 家流行音樂大賽首獎;搞頭王創作的歌曲〈病丁 phiang tèn〉 獲 110 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參獎。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聽聽,客家故事|聽見客家

日夜經過 無 到就好 屋脣屋角 無堵到就好 我 心食著漦疑心病 卡蹛我 自由

遐即係活在別儕 期望 戇面 作田作園 sa 毋成物件 問題係問題正係問題

爛泥膏事 摸挲猶較好

自信 路天崠堅遠

滿山滿坪 煩躁人毋好 我想講 得佢過 即會好 面對轉色 面容

走閃 病丁 無係主事人

走閃 病丁 無係主事人

病丁 走閃

(詔安腔)

「沒有人告訴我們要怎麼走。」隨著時代快速地變化,本土文化也漸 漸地消逝,許多年輕世代正積極投入各項相關事務止住它的流失,期望用 屬於當代的方式、不一樣的思維,號召更多人一起加入。但在找回母語的 過程中,他們時常是迷茫的,「我們都很清楚我們要回來,像我的團員都 是臺北小孩,跟我有一樣的記憶,他們也想做,可是沒有辦法,找不到路, 跟我當初一樣。但我比較幸運,我是學這個的。」黃稚嘉緩緩地說:「所 以我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回來。」

搞頭王〈病丁〉 phiang tèn

65


每一 個人

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童謠

客語童謠歌詞 徵件活動 (獲選系列作品一)

寫一首,陪伴孩子們童年的童謠 用最在地、最感動人的故事,作為童謠創作的靈感來源, 寫下一首又一首可以陪伴孩子們成長的童謠,藉由童謠傳唱, 也讓孩子們更了解屬於我們客家的文化。

極樂 大極樂 纏大索 纏著緪緪緪 大索一拉 捩捩轉 捩捩轉

何卿爾 苗 栗 卓 蘭 客 家 人, 新 竹 教 育 大 學語文教育研究所畢業,現任國小老 師。喜歡為客家及兒童寫詩。曾獲教 育部閩客語文學獎首獎、臺中文學獎 首獎、臺中市本土語文學獎首獎、全 國客家兒童文學創作獎及入圍臺灣文 學獎等,童詩作品散見報章雜誌。著 有客語詩集《寫一首自家 詩》,由 臺中市府客委會出版。

大極樂 捩捩轉 像跳芭蕾舞 細極樂 孔孔碾

細極樂 纏細索

像跳街舞

纏著密密密 細索一揪 孔孔碾 孔孔碾

大極樂 捩捩轉 逐儕相賽喝加油 細極樂 孔孔碾 逐儕滿那尋極樂


寫寫,客家印象|銜著文字,築一個文學夢

極樂(華語翻譯) 大陀螺 纏大繩

大陀螺 團團轉

纏得緊緊緊

像跳芭蕾舞

大繩一拉

小陀螺 滿地滾

團團轉 團團轉

像跳街舞

小陀螺 纏細繩

大陀螺 團團轉

纏到密密密

大家爭著喊加油

細繩一扭

小陀螺 滿地滾

滿地滾 滿地滾

大家到處找陀螺

67


每一 個人

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童謠

客語童謠歌詞 徵件活動 (獲選系列作品二)

往擺 往擺往擺 細孲,食糧不足真災過 上課時節愛過河,為著識字無奈何

林屋伙房百歲婆,做人真好毋會苛 米穀裝都歸大籮,問看麼人屋家無

大家族人口眾多,分散各地去作勞 盡驚轉晝無聽著,食飯還愛敲大鑼


寫寫,客家印象|銜著文字,築一個文學夢

從前(華語翻譯) 從前從前的小孩,食物不夠真可憐 上學時期要過河,為了認字不得已

林氏宗族百歲婆,做人親切不吝嗇 米穀裝到整籮筐,問問哪家人沒有

大家族人口眾多,分散各地去耕作 最怕中午沒聽見,吃飯還要敲大鑼

彭秀妹 臺中客家人,現為薪傳師,並於東勢區中山 國小(及附幼)進行客語教學、於東新國小進行 客家及閩南語教學。過去曾獲臺中市語文競賽市 賽客家語朗讀社會組第一名、全國語文競賽社會 組客家語朗讀優等與本土語言文學創作徵文比賽 教師組客家語「詩」佳作等。時常指導學生參加 語文競賽,指導學生曾獲臺中市語文競賽複賽國 小學生組客家語演說優等與客家語朗讀特優、臺 中市語文競賽初賽高中學生組第 1 區客家語朗讀 第二名等。

69


至聖先師致敬

傳遞語言友善環境形象 帶動客語加值聲量 專訪:2021 臺中市孔廟祭孔大典 華語通贊 曾清和、客語通贊 高秋榮

臺中市各界於 9 月 28 日教師節,在臺中市孔廟舉行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 2571 週年 釋奠典禮,由副市長黃國榮擔任正獻官,以三獻古禮展現儒家的文化精神,最特別的是多 語言的通贊(司儀)群表達臺中市政府多元共融,推動聲音的友善環境,除了華語、英語 和日語,今年首增「客語」及「手語」,展現專業的細膩度與國際高度。

多語傳達儒家精神 臺灣疫情日益穩定,為了讓防疫滴水不漏,臺中市府民政局取消力行國小佾生參與演 出,減少陪祭官人數,透過線上直播呈現跨時空的人文美學,讓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得以 傳承千古。隨著通贊的口令,兩名樂生分別敲擊大成門之晉鼓及鏞鐘,在莊嚴的氣氛下揭 開序幕,總共進行 34 道古禮儀程,包括啟扉、瘞毛血、迎神等等,最後由正獻官代表接 受孔子賜福蔭的飲福受胙後撤饌、送神、闔扉⋯⋯,約 1 小時的祭孔儀式圓滿結束。

前排由左至右分別為臺中市孔廟所長李 書華、(分獻官)主計處長林淑勤、(分 獻官)警察局長蔡蒼柏、(分獻官)新聞 局長黃國瑋、(分獻官)教育局長楊振 昇、(正獻官)副市長黃國榮、(糾儀官) 民政局長吳世瑋、(分獻官)副秘書長 陳如昌、(分獻官)地政局長吳存金、 (分獻官)消防局長曾進財、(分獻官) 文化局長陳佳君以及民政局專委洪紹欽, 站在最左邊身穿紫衣的通贊即為曾清和。 照片提供|曾清和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客家隱力

讓聲音更具影響力 曾清和與高秋榮夫妻檔分別擔任華語與客語 通贊,擁有 45 年華語通贊經驗的曾清和,對自 己聲音的要求不在話下。手足眾多的貧困家境讓 他奮發向上,除了老天爺賞飯吃的渾厚音質,他 說:「天生條件就是在山上出生,空氣好,常常 唱山歌,聽見對面山傳來的回音。」其他像是讀 臺中師專參加詩歌朗誦社團,勇奪全國大專院校 比賽第 1 名;服役時擔任心戰官和廣播官,合唱 團的發聲訓練、師範學校老師很注重正音,雕琢 至最佳狀況。 民國 65 年臺中市孔廟落成,隔年曾清和第

110 年度臺中市各界 紀念大成至聖先師孔 子誕辰二五七一週年 釋奠典禮

1 次接到任務,得到一致讚賞。「有一年增加春 祭,當通贊總共 46 次。」他說明剛開始只有華語,不少外國人想要了解儒家文化,民 國 80 幾年增加英日語,今年增加客語和手語,服務更多需求。高秋榮說:「第一次有 點兒緊張,而且古禮的口令要慢而清晰,最後一個字還得拉長尾音。所以必須充分準 備,不斷練習。有些儀節可照字『音譯』,有些就必須是『意譯』,比如『鼓初嚴』 翻成客語是『鐘鼓一聲』;『進饌』是『奉牲儀』,才能令人瞭解意思。」

提升文化好感度 禮成後,開放民眾領取受福品長壽麵及智慧糕(取代「拔智慧毛」),感受福慧 延年,同時將臺中市政府語言友善環境的形象,透過網路帶動客語的加值聲量,將儒 家「里仁為美」的生活典範遍布各角落。

曾清和 新竹竹東客家人,畢業於國立臺中

高秋榮

師範學院,曾任臺中孔廟 45 年共 46 次

苗栗造橋客家人,畢業於省立苗

華語通贊、國小老師 / 研究主任 / 訓導

農家政科,曾任幼教老師、臺灣師大圖

主任、少尉廣播官、兒童刊物主編,現

書館職員、臺灣中小企業銀行雇員。與

為客語薪傳師及臺中市客家菁音歌謠團

夫婿曾清和結婚後到臺中生活,常跟隨

團長。指導學生參加語文競賽獲獎無數,

他參加評審、演講工作。連續 2 年獲

擔任臺中市國語推行指導委員會國語指

臺中市語文比賽社會組客語朗讀比賽第

導員直到退休。

1 名。目前是臺中市客家菁音歌謠團團 員,並於今年祭孔大典擔任客語通贊。

71


最有 溫度的帶路人

跟著股神穿越時空 看見東勢昔日 專訪:平民股神 蘇松泙

蘇松泙 9月

【東勢昔日】 我寫的「平民股神投資術」系列書有介紹家鄉,很多讀者因此認識東勢,最熱鬧的 時候在 50 年前 1971 年 ......。

達見、青山、谷關等臺電建水壩的工地,大約有 5 千人常常坐計程車出來,連行李 箱都擠了 3 個人以上;梨山超過千人墾荒,種蘋果、水蜜桃,晚上就像不夜城;大 雪山林業公司員工超過 2 千人,退輔會森林開發處員工也有千人以上,外來人口超 過萬人,有東宮、東勢、延衍、金城四家戲院。

為了輸出木材,東勢到豐原闢建了鐵路,豐勢路店面看不到貼著售屋的紅單,因為 很快就被買走,好友的爸爸在豐勢路賣了一間店面,到臺北松山可買三間店面。

921 大地震重創中橫,交通中斷至今,讓房地產打對折,人口外流嚴重,東勢變成 了鄉下,心裡感到非常遺憾,年紀大之後,有義務把我所知道的過去跟鄉親分享! ——蘇松泙

經營好幾個粉絲頁和 LINE 群組的平民股神蘇松泙, 9 月在臉書抒發對「東勢昔日」的感懷,引發熱烈 的討論,不妨穿越至他出生的 1951 年,踏進舊名 「番社」的新盛里,感受不敗傳奇的人生風景。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客家隱力

穿越時序:六〇年代的東勢 60 多年前,讓人喘不過氣的貧困悲歌,瀰 漫在蘇松泙的原生家庭裡,母親只能讓老大去 送報紙,老二蘇松泙在火柴工廠一天的工資才 4 塊,落在母親身上的重擔還有走路到更遠的 照片提供|蘇松泙

山上撿柴火,來回超過 10 公里,孝順的他不

憶起童年,蘇松泙分享,因為貧窮,60 年前 有照片的人並不多,只能提供這張珍貴的「國 小畢業照」,是自己所擁有最古老的照片。

忍母親承受路遙之苦,便到附近大雪山林業公 司偷拿樹皮,尤其半夜或下大雨,正是有借無 還的好時機。

「貧窮不會自己離開,要把它趕走,我深深感悟這是人世間最可怕的事。」人生轉折 一轉再轉,蘇松泙認為,集智慧與勇氣於一身的舅舅涂軒興,處世哲學影響他一輩子。沒 讀過書的舅舅為了養活 9 個孩子,開雜貨店、撞球場,由於臺電公司員工會下來吃飯,把 廢鐵線拿來賣,舅舅就跟著經營小吃店、資源回收廠。最讓他佩服的是每次颱風過後第 2 天,大甲溪河水暴漲得讓人驚恐,舅舅居然一躍而下,游到對岸,把石頭放在值錢的漂流 木上當記號,等水退就請吊車運到東勢、豐原出售。

「我感恩舅舅是這一生最疼愛我的人,教會我不要看過去,而是要往未來看。」蘇松 泙回憶,民國 60 年代初期,開木材工廠的父親好不容易慢慢有所成就,遇到石油危機,全 球經濟瞬間失衡,加上幫阿伯作保,導 致債務越來越多,父母天天為錢爭論不 休,原本父親希望蘇松泙接下工廠,可 是他覺得樹木越砍越少,會變成另外一 種環境危機,毅然決然走入股票界,也 將賺來的錢幫父親還清債務。

蘇松泙:「16 歲的時候,我在沒有水沒有電 的山上工作。」 照片提供|蘇松泙

73


山上,沒水沒電 只有,收音機裡的股票行情播報聲相伴 蘇松泙常用 34 歲拍攝的全家福惕勵自己「人窮志 不窮」,當時仍負債的他,由於右耳天生小耳症,失去 聽力,為何會投入股市投資?「我在山上沒水沒電的林 班打工,雨天或晚上只有收音機作伴, 可是不愛聽音 樂,突然發現播報股票行情,從此一邊聽一邊抄股價。」 照片提供|蘇松泙

此時的蘇松泙正值 34 歲,仍在負債中,帶 著家人穿上最好的衣服,一起至動物園遊玩。

沒有財經背景的他,也無相關書籍可參考,每天睡不到 6 小時,一切靠自學摸索研究。「我一定要在股市成功 提款!」成為堅定不移的信念。

成為平民股神的那一天, 常常樂捐,盡量回饋,永遠相信。 52 歲時,蘇松泙自謙是尚未出名的小散戶,遇到石角國小需要擴建,不少地方人士捐錢,學校 想跟他買相鄰的土地,他乾脆贈送給學校。「我常常樂捐,活到現在是老天保佑,所以儘量回饋出 去。」蘇松泙曾在新竹交流道附近遇到一個年輕人向他要 100 元回家的車錢,「我看他斯斯文文不 像壞人,就拿 200 元給他。」提問蘇松泙 : 為什麼要相信?「可以相信的,只是 100 元,萬一沒人 理他,引起搶錢動機,這年輕人的一輩子就毀了。」蘇松泙說:「你知道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嗎?他(年 輕人)把多給的 100 元還我,他(年輕人)說車錢只要 100 元就夠了。」

蘇松泙 臺 中 東 勢 客 家 人, 畢 業 於 臺 中 高 農 綜 合 農業科(今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 校),毫無財經背景的他,50 年前開始自學股 市投資,持之以恆抄寫股價至今,以專職投資 人為業,身體力行「從股市提款」的信念,自 創不蝕本心法,著有《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 資術》、《不蝕本實戰操作》與《不蝕本投 資至高境界》。


我們的客家在臺中|客家隱力

照片提供|蘇松泙

溫暖人情 是東勢最美的風景 親切、和氣的問候、團結互助的溫暖人情,是蘇松泙 心目中最美的東勢風景!「我爸爸、媽媽很喜歡吃『給』(借 音,醢),有人打到山豬,就分你一隻腿,把豆豉、酒灑 下去,幾個月後就可以放些薑 、九層塔、醋,攪拌食用。」 他提到孩提時代,回憶家族在山上的林業生活,也說起阿 公隨身佩帶番刀,和原住民交手的日子⋯⋯消失的東勢線 乘載了蘇松泙的青澀無悔,也看盡了林業的繁華落盡,土 生土長的蘇松泙不僅在股市當帶路人,循線來請教的讀者 超過 2 千人,現在他覺得最美的推薦景點有哪些呢?「當 然是大雪山林場附近,一望無際的荷花池,後面山坡有好 幾棵百年大樹,還有鳶嘴山、八仙山林場以及和平鄉的原 住民部落⋯⋯都是常跟家人陶冶性情之處。」

隨之,蘇松泙幽默又驕傲地說:「我也是東勢的資產!」

(上圖)簽書會座無虛席的情況。 (下圖)蘇松泙於 Facebook po 了 篇以「回不去的東勢」為題的貼文, 抒發自己對於家鄉東勢變化的感 慨,引起許多人的迴響。

75


請你

跟我這樣

123 人 頭 木 說

海陸腔

四縣腔

范揚名 委員

陳芝盈

123 樹頭人

123 樹頭人

rhid ngi+ samˋ

idˋ ngi samˊ

shu + teu ngin

su teuˇ nginˇ

大埔腔 123 樹頭人 rhid ^ ngiˋ sam + shuˋ teuˇ nginˇ 羅惠宜

宋韋柔

羅雅昕

郭秉睿

人 頭 木 3 12 臺中 到 迎 歡 購物

臺中市長 盧秀燕



臺 中 客 家 文 化 半 年 刊

Taichung Lifestyle

找找,客家脈絡

看看,臺中客家

聽聽,客家故事

寫寫,客家印象

04

半年刊

我們的客家 在臺中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