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et Art : A global view
学术顾问:范迪安 学术主持:苏新平 策展人:唐晖、唐妮诗(Magda Danysz) Scenography : Michael Lim Academic Advisor: Fan Di'an Academic Director: Su Xinping Curators: Tang Hui, Magda Danysz Scenography : Michael Lim
为什么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要办一个国际街画艺 术展呢?原因很简单,壁画系是主要研究公共艺术 与墙壁装饰的系,十分自然的,我们的眼睛也就注 意到了街画这种艺术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 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剧,年轻人的成长与城市的建 设愈发联系紧密。他们需要解放心灵,表达自我, 他们需要与自己生活着的城市不断进行对话,以寻 求自我的身份。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密布着矛盾。这 也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年轻人们释放自我 ,挑战自我,在城市穿梭的过程中留下了或多或少 的痕迹,其中有令我们叹服的,也有不尽如人意的 。今天我们抱着宽容、开放与理解的心态来研究他 们的艺术,承认这是一种艺术现象的同时,也对优 秀的街画作品表达我们的认同,鼓励这些年轻人向 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扩展,如同展览中优秀的国际街
画艺术家一样。年轻人是当代艺术中不容忽视的力 量,希望他们在探索同样年轻的街画艺术之时,走 出一条自己的路。 特此感谢此次展览的学术顾问范迪安院长、学术 主持苏新平副院长和造型学院院长马路教授对展览 的支持和对街画艺术的认同,也要感谢Magda Danysz画廊以及美院的策展团队。正是大家的共同 努力,促成了这次展览。十分感谢!
唐晖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
2016年6月
Why dose the Mura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want to host an exhibition about Street Art? The reason is simple, the Mural Painting Department focuses on public art and mural decoration so that we couldn’t help but noticing that street art is an artistic phenomenon lately. With the accelerated pace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s well as the urbanization growth, young urbans and the growth of construction seem closely linked. The thrive to liberate the minds and search for self-expression, as well as the need to live in their own city is an ongoing dialogue and identity quest for the upcoming generations. The process of growth is alway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This also happened in the 1960s when Western young people had to free and challenge themselves, wanting to leave marks in their own cities. Traces that leave us in awe but also raise questions. Today there is a lot of tolerance, open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is form of art. We acknowledge that it is an artistic phenomenon, but we also need to encourage these young people to blossom
in the artistic sense. The exhibition of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Street artists aims at inspiring them. Each talent today has to explore their own way. The exhibition team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Academy President : Fan Dian, the Academy Vice President : Su Xinping and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for their support to the exhibition and Street Art recognition. We would also like to thank the Magda Danysz Gallery and the Academy of Art curatorial team. The exhibition is the result of our joint efforts, we all contributed to the exhibition. I am very grateful to you all!
Tang Hui Dean of the Mura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CAFA June 2016
“来自街头的艺术”目的在于让大家对长达40年的 街头艺术运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中央美术学院 的组织下,展出了50多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 原作、作品档案,也有现场的创作和装置。它追溯 了街头艺术的历史,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直到今 天。展览内容丰富多彩,深入浅出。
自从七十年代美国费城和纽约的街头艺术运动开 始以来,便迅速成长并广泛扩散。每一代艺术家都 有着新的技能,新的抱负。对于他们来说,灵感永 无止境。
今天,新一代街头艺术家正在全球艺术版图上 涌现。为什么说街头艺术运动在艺术史领域中尤为 重要呢?这是急剧全球化的时代,全民网络的时 代,通过各种及时通讯工具,这场文化运动已经影 响到了地球上难以计数的人群,并且还在不断吸引 更多的观众。说到它的全球影响力,这已然不是什 么新鲜事,但是它所得到的认可却越来越深刻与坚 定。近些年在中国也有许多新一代才华横溢的艺术 家走进我们的视线,他们是街头艺术运动的新锐力
量。Graffiti(涂鸦)和中国传统与艺术的结合,将 让街头艺术变得更加有趣。 感谢中央美术学院和美术馆的支持,让这个展 览有机会呈现在大家面前。特别感谢中央美术学院 的范迪安院长、苏新平副院长,造型学院院长马路 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的主任唐晖老师,吴啸 海老师以及央美的策展团队,是你们让展览从可能 变成现实!
唐妮诗
策展人,街头艺术家 巴黎政治学院文化政策教授
The exhibition "Art from the streets" aims at giving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is now forty-years-old artistic movement. Organized by CAFA, the exhibition introduces the work and style of more than 50 artists combining archives, original artworks and live painting installations. It traces back the complete history of the movement from the 70s up to today. Showing the diversity of urban art, the exhibition literally gets the outside insid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ement in Philadelphia and New York in the 70s, this artistic movement was tremendously enriched and has evolved a lot. Each generation of artists brought new techniques, new ambitions. For these artists there are no limits to inspiration. Today, new street artists are emerging in the global artistic landscape. Why consider this movement is crucially important in the realm of Art History? At a time of unbridled globalization, of an all-Internet age, instant communication, this cultural movement has been able to reach so many people all over the planet
and appeal to a wide audience. The global popularity of this movement is not new, it only gets confirmed and stronger by the day. And in China many new talents have emerged in the recent years too, bringing new leads of development to this Art. The mix between graffiti and the roots of Chinese art makes it very interesting.
Thank you very much to CAFA and CAFA Museum for taking a string stand and making such a show possible, and special thanks to the President of CAFA,Fan Dian, the vice-president, Su Xinping, the dean of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Professor Ma lu, the dean of Mura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CAFA, Tang Hui, the teacher of Mural Painting Department, Wu Xiaohai and the curatorial team of CAFA, who made all this possible!
Magda Danysz CuratorďźŒStreet Art Expert Cultural Policies Professor of Paris Political Sciences Institute
ARTISTS : JEF AEROSOL, APOTRE, ASH, L’ATLAS, BANKSY, TAREK BENAOUM, STEPHANE BISSEUIL, BLEK LE RAT, LIU BOLIN,C215, STEPHANE CARRICONDO, IAN COX, DALEAST, FAILE, SHEPARD FAIREY, FUTURA, GILBERT1, INVADER, JONONE, JACE, JR, KATRE, KWANYIN CLAN, LEGZ, LUDO, JEROME MESNAGER, MOSKO, NASTY, NUNCA, PAROLE, POPAY, PSY, QUIK, ROBBBB, SAMBRE, SEEN, SETH, SIU, SKKI, STEN LEX, SWIZ, TANC, TEUREK, HUA TUNAN, WHILS, JACQUES VILLEGLE, WXYZ, YZ, ZHANG DALI, ZLOTYKAMIEN AND MANY OTHERS
20世纪 世纪80年代 世纪 年代, 年代,先驱者
20世纪80年代初,LEE和FABULOUS FIVE的名望越来 越大,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沿着前任的道路行走, 也是因为他们尊重古老学校(old school)制定的规 则。 在风格方面,这个时期见证了涂鸦基本原则的诞 生。一套从科技形式角度出发的极其准确的规则被 建立起来,同样地也创建了行为法则。 一些涂鸦者凭借其艺术创造力,其作品在纽约道路 上各色涂鸦中脱颖而出。而PHASE 2就是其中的关键 人物。他的原名叫隆尼·伍德(Lonny Wood),1958 年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13年后,他开始了他 的涂鸦创作之路,他很快意识到,只满足于将自己 的名字涂鸦成签名(tag)上很快会过时的。虽然由 几个字母组成一个可辨识的独特的名字,是当时涂 鸦作品的基本主体,但是人们在此方面很快就会再 无进步。所以,在不脱离这一重要的签名观念的前 提下,PHASE 2致力于不断在作品风格上面创新,而 不是在名字上面下功夫。他创造了众多涂鸦装饰图 案和涂鸦风格。尽管这在涂鸦进步发展中没有被证 实,但是PHASE 2的作品已经不再仅仅是简单签名,
而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记者詹妮弗·常(Jeff Chang),作为一名嘻哈文化的专家,写到“他定义 了这项活动”。在涂鸦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PHASE 2在火车车厢上画了数千米。涂鸦者彼此之间 的艺术追求的表现手法并不一致。自从1978年以 来,SEEN在一直积极地坚持在火车车厢上涂鸦的同 时,也开始了在画布上涂鸦。
20世 20世纪80年代的盛极一 80年代的盛极一时 年代的盛极一时 从车厢到墙壁 车厢到墙壁 随着涂鸦作品愈加复杂,涂鸦者们的工作条件愈加 艰难,加之他们志向的日渐远大,一些艺术家开始 在被许可涂鸦的墙壁上进行创作。
涂鸦被认为是嘻哈文化(Hip Hop)的四大支柱之一 ,这项文化艺术运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 纽约的南布朗克斯(South Bronx)街区。这个很早 就被理论化的运动建立在四大支柱之上: 1- 说唱(rap/MCing)代表文字 2- 打碟(DJing)代表音乐 3- 霹雳舞(break dancing)或街舞(b-boying )代表舞蹈和舞台艺术 4- 涂鸦(Graffiti)代表绘画艺术和视觉艺术
爆发 在PHASE 2,SEEN,QUICK和其他涂鸦运动创始人之 后,另一代艺术家在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
这些艺术家的艺术天赋并没有局限于火车或地铁车 厢上。SEEN在积极进行车厢涂鸦的同时,也很早就 在画布上创作。 就在这个时期,所有的纽约人见证了涂鸦艺术的成 长。 一些艺术画廊开始关注这些无处不在的创意。1980 年,如Esses Studio,时尚莫达(Fashion Moda) (斯特凡·艾恩Stefan Eins的画廊)以及佩蒂·阿 斯特(Patti Astor)的趣画廊(Fun Gallery)为 涂鸦这种新艺术形式敞开大门。
维也纳出生后生活于纽约的斯特凡·艾恩(Stefan Eins)在南布朗克斯区成立了名为时尚莫达( Fashion Moda)的艺术空间。时尚莫达成立的初衷 是为了创立一个有别于传统画廊的新的文化概念, 旨在使之成为一个“集科学,创造,科技,艺术与 幻想于一身的美术馆”。这个艺术空间展示了众多 艺术家的作品,从珍妮·霍尔泽(Jenny Holzer) ,苏菲·卡尔(Sophie Calle)到路易斯·劳勒( Louise Lawler),再到让·米切尔·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和凯斯·哈林(Keith Haring)。CRASH和DAZE是斯特凡·艾恩最早展出的
涂鸦画家,他的艺术空间也在1985年成为了涂鸦界 的地标之一。 在曼哈顿东村区,电影明星佩蒂·阿斯特(Patti Astor)成立了趣画廊(Fun Gallery),它在艺术 高端社区和布朗克斯与布鲁克林的涂鸦之间建立起 了一座桥梁。涂鸦画家,艺术家CRASH是1980年趣画 廊早期的一个涂鸦展览的策展人。1981年1月,著名 的杂志«艺术论坛»(Artforum)刊登了一篇关于时 尚莫达的文章,介绍它的起源与蓬勃的发展。一个 月之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周日版的 “艺术与娱乐”版块也提到了时尚莫达。于是,这 个画廊很快成为了东村区新浪潮朋克艺术潮流的的 中心。1983年,杰弗里·戴奇(Jeffrey Deitch) 作为艺术圈的关键人物,在«人物»(People)杂志 上宣称,趣画廊是“纽约城里最值得看的画廊之一 “。1985年,趣画廊结业。
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
1981年2月,艺评家,策展人蒂亚戈•科特兹(Diego Cortez)在PS1当代艺术中心 — 纽约最主要的当代 艺术中心之一,举办«纽约/新浪潮»(New York/ New Wave)展览。这个展览囊括了当时还默默无闻 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例如让·米切尔·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他后来成为了极富盛 名的艺术之星。
教学与资料存 教学与资料存档 资料存档 似乎没有任何事物能阻止这项有如此多追随者和所 有参与者都遵循规则而构建的运动。第一批涂鸦画 家的继任者们-新一代年轻涂鸦者孜孜不倦的追寻
着前辈们的足迹。凭借体系化高强度的教学,涂鸦 的传统得以传承。 前辈们要求新手们打好基础。就像前辈们当初那样 ,他们建议初学者在户外创作之前要先做详细的研 究工作。众所周知,涂鸦主要是在户外进行,我们 常常忽略了一个涂鸦者,在车厢或墙壁上作画前, 他必须在纸上绘制大量的草稿,那些被涂黑笔记本 -就是著名的“黑本”(blackbook,涂鸦的草稿本 ),这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获得自己的风格,提 高创作的准确度以及敏捷度。室内的练习不仅与室 外涂鸦并不矛盾,更是创作出真正的作品的必要步 骤。壁画或车厢涂鸦的准备工作遵循着一个不变的 顺序: 1- 纸上准备工作(绘制草图,布局,流畅的设计 字母等); 2- 准备好相关设备和工具; 3- 选择地点; 4- 现场作画; 5- 即时资料收集与存档(照片档案)。
资料存档作为街头艺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整个流程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论所选户外空间及其影响,
资料存档对于这种昙花一现的艺术是分享并使之永 存的主要方式。作为涂鸦“壮举”的唯一痕迹,照 片档案成为了涂鸦环境的见证者:照片能让我们理 解为何艺术家选择某个特定地点进行涂鸦。这个环 境成为了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从美学层面和 其他更深的层面与作品相呼应。
由于涂鸦这一行为的合法性的问题与日俱增,一些 有名的涂鸦画家创作热情渐渐消退,并决定改变视 野并离开纽约。他们去到那些可以接受,尊重甚至 崇拜他们作品的城市寻找机会。在美国 -不论是在 洛杉矶,华盛顿,爱荷华市大学博物馆,还是在欧 洲的相关机构-,涂鸦画家们找到了和平的避风港 。他们的旅行使得涂鸦行为与文化能在发源地之外 的地方被推广。正如十年前在纽约大街小巷风靡一 时,这个运动在全球各地迅速壮大起来。
涂鸦艺术的推广 鸦艺术的推广 如果纽约被认为是“涂鸦之家”,那是因为它的历 史意义在这场运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纽约 今天依然是无可争议的涂鸦历史中心。如今,很多
涂鸦大师不仅依然生活在纽约,还依然高举着涂鸦 文化的火炬。虽然纽约这座国际性都市是城市艺术 的中心,但一些涂鸦者们并不看好它的艺术底蕴。 自1980年起,其他城市的出现为这个运动注入新的 能量,比如旧金山,更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矶。
在洛杉矶涂鸦艺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蛰伏时期。从 1930年起,墨西哥壁画派根植于这座“天使之城” 的历史之中。它对涂鸦的影响正是洛杉矶的特殊之 处。在洛杉矶的公共区域介入艺术和壁画在上世纪 70年代得以保留,而此时涂鸦还未“落户”美国西 海岸。事实上,这个时期正处于反对越南战争的大 环境下。因此,从1972年至1978年间洛杉矶的八十 二面墙壁布满了艺术家们的作品。 直到1983年起,很多当地的涂鸦者在洛杉矶见证了 第一批涂鸦,它们与帮派划分领土而留下的喷漆记 号截然不同。在人们还没给这种现象取名为“涂鸦 ”时,一种洛杉矶当地特色的涂鸦风格迅速形成, 它既有纽约风格,又带有墨西哥文化的印记。 一些被管制的纽约涂鸦的传奇人物来到洛杉矶,希 望找到全新的环境进行创作。在1984年,SEEN组织 了一次对标志性的好莱坞的“袭击”。
1980年代的SEEN
与欧洲的交流
1983和1984年的夏天标志着美国和欧洲之间强有力 的艺术对话的开端。大批向往美洲的年轻欧洲人前 往纽约旅行,并借此机会在那里感受到了这种艺术 创作的巨大能量。欧美之间的双向的交流与友谊使 得涂鸦这种艺术形式像野火一样在这片古老的大陆 上蔓延开来。例如,JONONE带着BANDO感受了纽约的 涂鸦,两人之后又游览了巴黎,这些交流和友谊更 有利于涂鸦运动的传播。
为了阻止东德居民逃往西德,分隔东西德两地的柏 林墙于1961年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背景在德国涂鸦 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柏林墙吸引了众多 知名或匿名的艺术家前来创作。从1980年起,来自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开始在西面墙上作画,他们将西 墙变成了所有人可见的巨大画卷。1986年,凯斯· 哈林(Keith Haring)在这里留下一幅作品。从 1987年起,法国艺术家们陆陆续续在这里留下了不 少作品,如JAYONE,SKKI和ASH。
柏林墙
1980年代早期,美国涂鸦者们在荷兰尤其受到推崇 。在1983年,艺术商人Yaki Kornblit从纽约回国后 ,想要将他在纽约发掘的涂鸦作品带回阿姆斯特丹
的念头萦绕在他的心头。Kornblit把许多著名的涂 鸦艺术家(如DONDI,CRASH,RAMMELLZEE, ZEPHYR, FUTURA, QUIK, LADY PINK, SEEN, BLADE 和BIL BLAST)汇集于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博物馆( 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的一个大型展览 -«纽约涂鸦»(New York Graffiti)之中。
在欧洲的另一边意大利,在Raffaele Garrucci及其 对庞贝涂鸦的研究之后,从1854年起艺评家们致力 于剖析这些街道上的符号。正是凭借艺评家们的研 究,在1968年五月风暴中,意大利人利用涂鸦来抒 发政治观点的行为迅速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在欧 洲以外的地方,另一批评论家也带来了其他深入的 分析。
在法国涂鸦艺术也由来已久,从1950年代开始一些 重要的艺术家,如VILLEGLE,Gérard ZLOTYKAMIEN 或是Ernest PIGNON-ERNEST。1960年代初,法国的 历史和政治环境为涂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背 景。墙上的文字,接着以一种更完善的形式出现的 标语和模板拓印,它们很快被认定为一种艺术表达 方式。在1981年,蓬皮杜中心举行了«涂鸦与社会»
(Graffiti et société)的展览,这个展览为涂鸦 平反,并正视涂鸦的历史地位。这些新兴的高雅文 字在模版技术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此,警 察对这些街头“图像设计者”的非法活动给予相对 的照顾。 正是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美国涂鸦者们来到了法 国。他们既保持着纽约风格,又使得城市艺术焕然 一新并壮大起来。法国尤其是巴黎,成为了街头艺 术重要的发源地,它并不局限于接受来自美式风格 ,同时也为这项运动的发展带来全新的灵感和挑战 。
最初,法国涂鸦在塞纳河畔的墙壁上找到了一席之 地。BANDO早年跟着家人生活在美国,他回到巴黎后 成为了最早期将美式涂鸦引入法国的先锋之一。一 年以后,年仅14岁,但早已在伦敦涂鸦界小有名气 的英国艺术家MODE 2和BANDO相遇,并开始在相同的 墙上作画。BANDO和MODE 2迅速合作创造出了一系列 杰作。MODE 2的创造性风格在当时已广受推崇,他 尤其擅长画人物,而BANDO擅长字母设计。他们一起 完成了众多作品,其中的一些绘制在了罗浮宫的栅 栏之上。正是通过这两位英法杰出涂鸦者的结合建
立了欧洲涂鸦的分支。爱尔兰人SHOE(美国涂鸦者 组合-联合涂鸦艺术家United Street Artists的成 员)听说了这对英法组合的事迹后来到了巴黎,并 对他们发起了挑战。欧洲各地涂鸦团队的友谊在这 场艺术争斗中悄然萌芽。他们集体成为了欧洲涂鸦 的使者。
Mode 2,墙壁涂鸦
纽约的Dondi地铁
在运动初期,全都是用黑白灰的喷漆罐在墙上喷上 简单的大写字母。涂鸦者们像是一个个入侵城市的 病毒,在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写上他们歪歪扭扭的 昵称。那时,这种行为更像是在不断地重复传播名 字,这就像我们在英语中所说的“Getting up”(当 你的名字涂在越多地方时,你的知名度就越高), 然后才是关于艺术。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涂鸦文化 起源于费城,随后70年代初散布到纽约。
起初涂鸦者们在地铁里创作,涂鸦风潮仍在继续, 很快火车车厢从上至下被完全涂鸦了,它们被画满 了五颜六色的图案。在那时大部分的涂鸦者们还停 留在简单的字母或是名字涂鸦时,一些革新者们慢 慢显露出更多的艺术灵感。他们用一种更有设计 感、个人风格强烈的方式去涂鸦他们的名字,赋予 更多的色彩和图案。“涂鸦手绘”,或者说是涂 鸦,就此诞生。PHASE 2就是其中当时最为有名的 一位涂鸦画家,率先运用更为复杂多样的涂鸦手绘 字体和图案。
1971年«纽约时报»关于美国艺术家Taki183的报道。
Gérard Zlotykamien 出生于1940年,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巴黎的法国城市 艺术家先驱之一, Gérard Zlotykamien和Daniel Buren与Ernest PignonErnest齐名。 他从1955年开始绘画,但其最早的街头创作开始于 1963年。 他在巴黎的大型建筑工地使用喷漆留下了一些鬼魅 的形象,并称之为“Halles’ hole“。 他的风格立刻被认可,他暗黑,不稳定且醒目的线 条刻画了一个变化中的人形。
20世纪40年代最早的涂鸦之一。
CORNBREAD 美国涂鸦艺术家Cornbread的照片。 Darryl McCray, known by his tagging name, “Cornbread,” is a graffiti artist from Philadelphia, credited with being the first modern graffiti artist. Darryl McCray was born in North Philadelphia in 1953 and raised in Brewerytown, a neighborhood of North Philadelphia.
JULIO 204 此作品为艺术家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签名的再 现。 JULIO 204 was one of the first graffiti writers in New York City. He started writing his nickname in his neighborhood as early as 1968.
TAKI 183 美国艺术家TAKI183在纽约的照片。 TAKI 183 w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graffiti writers in its history. His "tag" was short for Demetaki, a Greek alternative for his birth-name Demetrius, and the number 183 came from his address on 183rd Street in Washington Heights.[1] He worked as a foot messenger in New York City and would write his nickname around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City that he frequented during the late 1960s and early 1970s.
STAY HIGH 149 美国艺术家Stayhigh 149的涂鸦作品照片。 Wayne Roberts, known as Stay High 149, was an American graffiti artist. Widely considered to us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graffiti tags in the world.
STAY HIGH 149 美国艺术家Stayhigh 149的涂鸦作品照片。 Wayne Roberts, known as Stay High 149, was an American graffiti artist. Widely considered to us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graffiti tags in the world.
STAY HIGH 149 美国艺术家Stayhigh 149的涂鸦作品照片。 Wayne Roberts, known as Stay High 149, was an American graffiti artist. Widely considered to us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graffiti tags in the world.
PHASE 2 20世纪80年代纽约地铁涂鸦照片。 PHASE 2, born Lonny Wood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well known New York City aerosol artists. Mostly active in the 1970s, Phase 2 is generally credited with originating the "bubble letter" style of aerosol writing, also known as "softies". He was also influential in the early hip hop scene.
PHASE 2 20世纪80年代纽约地铁涂鸦照片。 PHASE 2, born Lonny Wood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well known New York City aerosol artists. Mostly active in the 1970s, Phase 2 is generally credited with originating the "bubble letter" style of aerosol writing, also known as "softies". He was also influential in the early hip hop scene.
同上一艺术家
SEEN SEEN原名叫理查德·米兰多(Richard Mirando),出 生于1961年,被称作“涂鸦教父”。自从1973年开始 涂鸦创作以来,由于为涂鸦文化的基础创造了大量 各式风格,他拥有了自己高雅的且长期具有辨识度 的文字,这一切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创作灵感的源 泉。作为一个早熟的小孩,他第一次拿起他的喷漆 罐是在九岁那年,在他叔叔的位于六号线火车停放 处后的车库里。他11岁那年第一次在车厢上涂鸦。 第二年,也就是在1973年,他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 签名。坚持不懈的认真雕琢,及钟爱涂绘整个列车 车身,他很快就凭借灵巧的手法及令人咋舌的作品 尺寸变得家喻户晓。被称作“开创了现代涂鸦艺术的 人”,他自夸说他的名字很容易一眼就被认出来,可 是他的风格是一直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他曾发誓献 身于涂鸦艺术,并说道“我的生命,曾经现在和未 来,都属于涂鸦!”他的艺术造诣从各方面为涂鸦文 化带来荣耀。鲜明的颜色,在调色板上尽量进行最 小的变化,他用强烈的对比和均匀的色调,反映了 80年代。他用一种惊人的简单手法,通过喷漆表达 自己。
在他艺术生涯的重要阶段和他众多的风格中,SEEN 用他化名的四个字母为自己正名
地铁车厢上的涂鸦空间迅速孕育出了一批真正意义 上的艺术家。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制造单一的标 签,相反地加入了更多的色彩图案。在这些地铁涂 鸦的佼佼者中,Richard Mirando,他的艺名SEEN 更为众人所知,生于1961年,6岁便开始了他的涂 鸦生涯,是众多从小接触涂鸦文化的涂鸦者们的一 员。他涂鸦过的地铁车厢数量十分惊人,不仅如 此,风格也不尽相同,独具一格。
在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SEEN创造了 无数的风格迥异的字体涂鸦形态,被他涂鸦过的车 厢早已数不胜数,也因此SEEN后来甚至被称为 “涂鸦界的教父”。即使是到了今天,他也被世人 看作是涂鸦文化历史中的一个传奇人物。
FUTURA FUTURA是最早的一批追求抽象涂鸦的艺术家之一。 他出生于1995年,在1970年初的时候,开始和一些 其他同辈的年轻涂鸦者一起,在纽约地铁上涂绘。 速度和行动是涂鸦艺术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 FUTURA从一开始就打算重新改编这种形式,这使得 他迅速成名。在他的艺术创作中,他的方法是独一 无二的。他运用一种未来的风格(如他的化名 FUTURA一样)来创造一个各种色彩和纯粹线条交织 的抽象世界。他运用色彩的幅度,微妙的元素和清 晰的线条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很难被了解同时又令
人激动的准则。喷漆让他可以想象涂鸦的效果,同 时混合微妙的色彩。FUTURA一点一点建立起来一种 真正的抽象语言,所有的符号都有其各自特殊的含
义。他的作品又轻柔又短暂。每一个融合在涂鸦中 的元素,都好像轻轻地飘浮在大片的涂鸦画作上 面。与其他的涂鸦者相反,FUTURA运用了一种节约 原则,致力于将他的作品提升到一个轻盈的高度。
Lenny Mc Gurr,艺名FUTURA,生于1955年,也 是第一批传奇式涂鸦艺术家的一员。早在80年代 初,他是第一个用抽象的艺术作品在地铁车厢上表 达涂鸦文化,而不再仅仅是涂鸦名字或是简单的标 签。从那以后,抽象的未来感成为他的一大风格标 志。他可以用喷漆罐去描绘出任何一种精致微妙的 涂鸦图案。直到今天,他可以在他的画布下任意驰 骋,表达他想要的天马行空。
QUIK QUIK于1958年出生在纽约布朗克斯区,他经常在自己 的作品中融入其个人对社会的思考,以及诸如黑人 在美国社会的生存地位等社会问题。如同波普艺术 (pop art)一样,QUIK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向美国梦 发出质问。然而与波普艺术对新出现的所谓的公众 消费社会的赞颂相反,涂鸦艺术家们对此有着截然 不同的态度。以QUIK为代表的涂鸦艺术家们通过作 品揭露社会矛盾,并致力于为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 非裔美国人争取权利。作为同样生活在美国的黑
人,他把这种剧烈的社会矛盾融入其作品中并表 示:“我不会唱歌,我也不懂乐器,我只好把我的忧 伤不满用画笔画出来。”甚至在他最通俗,着色最重 的作品中也显示出一种对社会的强烈质问,而这些 作品乍看之下他只是画上了些字母。严格来说,他 的作品并不怎么谈及政治,而是更多地表露出一种 对生存的焦虑,这种焦虑则很可能来源于他的童 年,而那正是一个种族隔离的时代。黑人成为了他 创作的中心,就像其他少数群体受到的折磨一样。 置身于其中的QUIK毫不犹豫地创作了一系列希特勒 以及3K(Ku Klux Klan)党成员的涂鸦,而这些作品 使得他的创作更具有冲击力。他也时常把美国国旗 作为创作对象,以此来表达他对社会的质疑,同时 也是对贾斯伯·约翰斯(Jasper Johns)创作的国旗的 致敬。以黑人为创作中心,在女性人物轮廓的创作 技法上,他借鉴了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的风格。像众多重要的涂鸦作品一 样,QUIK作品的简单性带有欺骗性。其作品透露出 的本质是一个不断把涂鸦当做武器,长着一张有色 脸孔的焦虑的艺术家对社会的认知,同时他的作品 也是一次对社会的反思,在这场反思中,我们看到 一些本应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却承受着世人 刻薄的眼神,并难以立足。这种在一些人看着刺眼
的剧烈反差通过无处不在的涂鸦呈现在世人面前。 涂鸦艺术家们试图与之斗争,用他们的作品向社会 发出更为强烈的呼声。正如QUIK所言,这是一种“带 有强烈行为色彩的绘画:张扬,充满了活力,也无 比辛苦。
Lin Felton,也叫QUIK,生于1958年,是第一批尝 试多样化字体形式的涂鸦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寓 意深刻。他在地铁车厢上,在墙上,在画布上,以 一种睿智而又极富深意的方式涂鸦着。也因此被人 们称为“平民窟的心声”。
JONONE JONONE于1963年出生在纽约,原名为John Andrew Perello,70年代末他在城市的墙上和地铁的车厢上 涂鸦时开始使用JONONE的签名。就是在那时他遇见 了AONE,AONE平时喜欢和让·米切尔·巴斯奎特 (Jean-Michel BASQUIAT)在街上闲逛。JONONE后 来谈到:“AONE是联系街道和艺术的纽带。他去欧 洲挣了很多钱回来,这全靠他的作品。听他谈及他 在欧洲的经历,我两眼直发光,我也渴望着能和他 一样。”他在1984年成立了156 All Starz团体,而156 则是他居住的街道的编号。他的身份先是JON156,
之后才是JONONE。在1985年,他开始在画布上作画 并不断重现其创作风格上中的重要元素:画满涂鸦 的地铁车厢,因其高速运行会产生色彩的痕迹。 JONONE与其他涂鸦艺术家的不同在于,他更关注色 彩的动感而不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同年,画廊经营 人Rick Librizzi在纽约展出了他的作品。1987年, JONONE受好朋友BANDO之邀来到巴黎,并在巴黎定 居。法兰西给了他“不断丰富自己”的机会。在欧 洲,这些美国人把握住了发展的机遇,他们的作品 也获得了认可。
80年代中期,第二代涂鸦艺术家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些像艺术家John Perello,艺名JONONE(生于 1963年)的新锐涂鸦者们,将涂鸦文化带到了一个 新高度。他们更多的去关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个名 字。和许多艺术家一样,1983年前后,JONONE游 历欧洲并将涂鸦运动带到欧洲,使之闻名全球。
PSY
出生于1969年,现居巴黎。 继美国之后,这场文化运动像是一股强烈的旋风席 卷整个世界,尤其是在欧洲,这一变化更为明显。 仅在数月之内,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被色彩斑斓的 涂鸦所覆盖。巴黎涂鸦艺术家PSY在城市的每一个角 落疯狂地涂鸦创作,留下他的印记。 出生于1969年,现居巴黎。 自1984年以来,PSY就成 为了涂鸦文化的骨干人 物。25年来,无论是在巴黎 的地下墓穴还是在世 界各地城市的城墙,他都留下了 充满力量和激情的 作品。从纽约到波多黎各到东京, 他的作品足迹遍 布了世界各地。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同上一艺术家 New York City 90s Courtesy Stephane Bisseuil
At the beginning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filled with colorful graffiti, everything from subways, to walls to trucks, was painted. The 1980s were very rich in talents and creativity. Painted truck, New York City, 1980s,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Š courtesy Magda Danysz
After painting the subways the graffiti artists went to the walls and covered the whole city of New York in colors. Painted wall, downtown New York City, 1980s,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Š courtesy Magda Danysz
All around the city of New York one could see colorful graffiti: on subways, walls and even delivery trucks. The 1980s and then the 1990s were very rich in talents and creativity. Painted truck, New York City, 1993,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Š courtesy Magda Danysz
Artist SEEN started graffiti when he was only 11 in 1972. He quickly became very famous and before even turning 18 he was considered as legend. He was painting trains at night and loved it. Today, aged 55 years old, he is still referred to as “The Godfather of Graffiti” Teenage artist SEEN painting train in 1980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agda Danysz
After switching from trains to walls the graffiti artists even had more inspiration. The walls became the place for real artworks. Artists painted one over the other and the walls had many layers. The 1980s were very rich in talents and creativity. Some of the walls, like the “Crush City� wall, became very famous because of their importance. This wall symbolizes the graffiti movement and the city of New York. It remained untouched for quite a long time compared to other walls that would be covered with new graffiti overnight. Crush City, Painted wall, downtown
In the 1980s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filled with colorful graffiti, everything from subways, to walls and trucks, was painted. The 1980s were very rich in talents and creativity and New York became the City of Talents. Painted truck, New York City, 1980s,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Šcourtesy of Magda Danysz
First the graffiti artists were writing their names. But after a while then create new styles, with forms and figures. The graffiti art became more expressive. These colorful paintings covered all the city of New York’s walls.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filled with colorful graffiti, everything from subways, to walls to trucks, was painted. The walls had many layers, each graffiti artist painting over the other. The 1980s were very rich in talents and creativity. Inspired by the 1980s style and pop art, those painted walls were very lively. Painted wall, downtown New York City, 1980s,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Šcourtesy of Magda Danysz
The graffiti artists were writing their name all around the city, trying to get recognition. Here artists like famous LADY PINK, REAS or CLAW were very inventive with their complex signature. Very quickly,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filled with colorful graffiti, everything from subways, to walls to trucks, was painted. The walls had many layers, each graffiti artist painting over the other rapidly.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were very rich in talents and creativity. Painted wall, downtown New York City, 1994,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Š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agda Danysz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filled with colorful graffiti, everything from subways, to walls to trucks, was painted. The walls have many layers, each graffiti artist painting over the other rapidly writing their pseudonym in a stylized way. The 1980s were very rich in talents and creativity. The graffiti artists nicknamed themselves the “underground artists�
At the beginning the graffiti artists were simply writing their name all around the city. Little by little the way of writing beca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artists just did not use anymore simple letters but they filled them with colors, ornaments and symbols. LADY PINK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women who started graffiti in the first generation. She even stared in a movie in 1984 about graffiti. Painted wall by legendary Lady Pink, downtown New York City, 1980s,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Šcourtesy of Magda Danysz
At the beginning the graffiti artists were simply writing their name all around the city. Little by little the way of writing beca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Some invented new shapes for letters. One of the popular style was the 3D style. Graffiti artists were looking for ways to have a unique and original style. Here artist ERIC wrote his name in a stylized way using some of these 3D letters. “Eric”, Painted wall, downtown New York City, 1994,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courtesy of Magda Danysz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filled with colorful graffiti, everything from subways, to walls to trucks, was painted. The walls have many layers, each graffiti artist painting over the other rapidly writing their pseudonym in a stylized way. At the beginning the graffiti artists were simply writing their name all around the city. Little by little the way of writing became more and more complex. Some invented new shapes for letters. One of the popular style was the wild style. Graffiti artists were looking for ways to have a unique and original style. Here artist KLASS wrote his name in a stylized way using some of these wild style letters. Painted wall (by artist KLASS), downtown New York City, 1980s,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Šcourtesy of Magda Danysz
The streets of New York were filled with colorful graffiti, everything from subways, to walls to trucks, was painted. The walls have many layers, each graffiti artist painting over the other rapidly writing their pseudonym in a stylized way. Painted wall (detail), downtown New York City, 1994, Photo by Stephane Bisseuil
这一时期的中国 曾灶财 在世界的另一端——中国, 其他的涂鸦艺术家也逐渐开 始崭露头角。曾灶财 (TSANG TSOU CHOI),生 于1921年,又名九龙皇帝, 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涂鸦艺术家之一。他自1956年 起,为反对英国帝国主义,开始在香港的墙上涂鸦 一直到其2007年去世。曾灶财被Hans Ulrich-Obris称 作“都市的诗人”,其涂鸦内容均为毛笔字,行文讲 述自己以及家族的过往事迹。他通过涂鸦宣称其家 族在英国统治香港期 间是九龙的合法拥有 人。他自称九龙皇 帝,并为了让世人知 晓而在所有的墙上都 画有相关的涂鸦。
张大力
张大力,1963年出生于中国北方,是少有的从80年 代起浸润在涂鸦文化中的中国人之一。他是在1984 年在意大利涂鸦文化盛行的波伦亚旅行时,发现涂 鸦的力量。在过于简化的表面背后,争取话语权, 并改装话语权的可能性,深深吸引了他。“作为一名 艺术家,我感受到我应该创造一种工作室以外的一 些东西,涂鸦在这一点上,快速又有力量。” 张大力,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选择AK-47作为 化名,成为了90年代北京唯一的涂鸦者。自1995年 到1998年,他用黑色的单线条,勾勒了超过2000个 “大人头”——侧脸,光头。他的图像,签名,及肖 像,有很多种类。他把这以系列称之为“对话” (Dialogue)。脸部就是签名。人物代替了字母。
如果欧洲在这一时期处于高潮,这种艺术形式正在 以更微妙、更含蓄的方式进入中国。直到1984年, 艺术家张大力(生于1963年)在意大利博洛尼暂住 之后,在那里对墙壁涂鸦着了迷。但是取代字母, 他更喜欢轮廓式更加概念性的签名。这应该是中国 大陆与这次艺术运动最初的关系。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在地铁车厢上涂鸦变 得越来越艰难和危险,一些艺术家开始转回墙上涂 鸦。在纽约,和许多世界上其他大城市一样,随处 可见各种色彩斑斓的涂鸦和图案。但是一面墙可以 被随意涂鸦,当然也会随之被其他的涂鸦所覆盖而 消失。在这之中,法国摄影家 Stephane BISSEUIL 很早便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很早便开始通过摄 影、照片去记录这些稍纵即逝的艺术作品。
在80和90年代期间,法国成为了涂鸦发展的重要地 区。大量的美国领军艺术家越来越常去到欧洲。他 们在最知名的博物馆和画廊进行展出。很快新一代 的艺术家到来了,例如像法国艺术家NASTY(生于 1975年)一样的涂鸦者,和他的美国偶像们一样在 整个车厢上进行作画从而称为传奇人物。
背景艺术的出现和街头艺术的革新 21世纪头十年 21世纪头十年
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
都市艺术在经过了两代涂鸦者(80年代与90年代)的发 展之后, 又有了新的活力。尽管涂鸦艺术在压制下本 来有着消失的风险,却因艺术家们不断地进行创作 而得以巩固发展。继美国涂鸦艺术及其仿效者欧洲 涂鸦艺术之后,又出现了第三代涂鸦艺术。新一代 的涂鸦艺术充满了创造力,并具有世界性的特点, 它的出现标志着街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街头艺术家们越来越多地选择到艺术 学校攻读,以追逐自己的激情并希望其创作能够与 已经获得很高声誉的历经20年之久的涂鸦艺术家相 区分开来。新一代街头艺术的核心原则在于使作品 与众不同,并寻求新的艺术风格,新的表现形式。
在这场涂鸦艺术的变革中,艺术家们对一些新的问题 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涂鸦(graffiti)一词的含义已 经不再适合表达新兴艺术家所进行的创作。因而街 头艺术(Street Art)一词便在2007年应运而生。以 往人们往往在创作后留下自己的签名,或者将涂鸦 分享到网上来换取高点击率,这也是人们进行涂鸦 创作或街头艺术的动机之一。新一代的艺术家虽然 对这种做法表示尊重,但他们仍认为创作并非一定 要采取喷漆的形式。
在原地进行创作作品的蔓延如同病毒一般迅速。无 论是涂鸦者,镂空模版画家还是粘贴画派,街头艺 术家们首先追求的是自己作品能在各地,在尽可能 多的墙壁和城市流传开来。例如涂鸦大师“太空侵略 者”(SPACE INVADER)把游戏中的人物通过马赛克 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全新的创作形式表明它已经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涂鸦了。然而,老一代和新一 代的涂鸦创作者们还是有着共同之处。在“涂鸦”这 个词之后,出现了“后涂鸦时代”,在“都市艺术”之后 出现了“街头艺术”,后者渐渐地取代了前者更全面 地来描述涂鸦艺术,而不再仅仅取决于是否用喷漆 作画,以及是否用字母进行创作。
同时,在近代出现的模板涂鸦自诞生起便一直不停 地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模板涂鸦的意义日益明 显。模板涂鸦的作品一直盛久不衰,其持久的时间 热度也创下了记录。模板涂鸦的常青也降低了其消 失的风险。从BLEK LE RAT开始,有许多街头艺术家 都采取这种创作形式。关于纯粹系列的创作,是用 黑色和白色实现的,以Jef Aérosol为代表的模板涂鸦 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尝试,最终成功地在创作中使用
好几层割板进行创作。他的每一个模板作品都由好 几层割板组成,这大大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从80年 代至90年代,镂空模板涂鸦一直不间断地被杰出的 艺术家们传承发展着。
街头艺术在世界上有着许多分支,模板涂鸦可谓是 其中的典范,它的发展并没有太多地借鉴纽约涂鸦 的艺术风格,而且几乎独立于传统的涂鸦艺术之 外。然而模板涂鸦与其他涂鸦都从城市的街头生活 汲取创作灵感,并受到共同的历史文化影响。在一 段时间,模板涂鸦的上升发展并未受到太多的关 注。同时其成长发展与流行音乐、摇滚、庞克是的 影响有着很大关系。在灵感之外,模板涂鸦的技术 也是其独特所在。模板涂鸦是方向操作的,准备工 作是在工作室进行的,它需要精心雕琢,首先会在 厚纸板上形成一个如同蕾丝一样的模板,随后创作 者一般会选择将辛苦制作的镂空模板作品粘贴到凹 凸不平的墙面。
Blek le rat, 涂鸦艺术的丰富与其他活动实践及文化关系 涂鸦无处不在的压制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更加方便快 捷的涂鸦技术,其中就包括拼贴。都市里的涂鸦者 不紧不慢地先做好拼贴作品,随后迅速将其贴到已 经选择好的墙上。因拼贴作品比用喷漆涂鸦更易清
洗,所以法律上也对前者更加包容。洛杉矶涂鸦艺 术家谢泼德·费尔雷(Shepard Faire),又名OBEY, 他利用海报和贴纸进行创作。他对社会中浅薄的广 告式文化传播方式嗤之以鼻。同样出于更容易清洗 的原因,模板涂鸦在城市中以更完美的方式再次呈 现。新一代的镂空模版涂鸦艺术者进行创作向前人 表达敬意,并不断地改进模板涂鸦的技艺。
谢泼德·费尔雷(Shepard Fairey), 墙壁拼贴作品
许多艺术家放弃了在地铁上作画而更多地把墙当做 画板。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南美洲,洛杉矶及巴西的 涂鸦艺术受南美壁画家的影响最深,由此孕育了许 多风格独特的涂鸦作品。 生于1974年的双胞胎兄弟奥塔维奥·潘多尔夫 (Otavio Pandolfo)和古斯塔夫·潘多尔夫 (Gustavo Pandolfo)是巴西圣保罗有名的街头艺术 家。他们以“Os Gemeos”(葡萄牙语中“双胞胎”之意) 之名进行艺术创作。受到1985年传入巴西的嘻哈文 化影响,他们于1987年创作了他们的首批作品。最 初,这对双胞胎兄弟向美国嘻哈文化汲取创作灵 感,但是在这个时期他们缺少与纽约艺术家相异的 元素,不过同时也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的元素,之后 他们将巴西的文化元素融入到了作品中。他们很快 成为了南美街头艺术的标志性人物,其带有浓郁巴 西风情的创作风格在街头艺术中独树一帜。
Os Gemeos兄弟创作的黄皮肤人物形象凭借丰富的内 涵惊艳了世人。这些人物形象来源于他们家人的肖 像,同时更广泛的受圣保罗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影 响,亦或是巴西民俗的影响。他们是传统的嘻哈文 化与巴西文化的结合。他们的创作风格同时受传统 嘻哈风格和巴西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90年代中期,这次艺术运动真正达到了世界性范 围。作为“老学校”(old school)美式涂鸦的支持 者,巴西双胞胎OS GEMEOS革新了风格,他们的 壁画更多的表现人物。更他们表现出了“巴西格 调”。 在传统的涂鸦文化的内涵不断被丰富发展的过程 中,90年代出现的“滑板”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涂鸦艺术家谢泼德·费尔雷(Shepard Fairey),又名 OBEY,1970年出生在美国南加州的查尔斯顿。费尔 雷17岁之前一直生活在查尔斯顿,谈到这段儿时的 生活,他说: “当时我对涂鸦文化其实不太感兴趣, 我更喜欢滑板和庞克。”尽管梦想着成为职业滑板运 动员,他还是在父母的要求下进入艺术学院学习。 1989年,还是学生的费尔雷偶然地创作了作品 “巨人 安德雷 ”(André le Géant),这件作品在他日后整个创作生涯还会反复 出现。他把他创作的海报分给他的朋友们,在街上 到处张贴。这些带有街头艺术气息的海报迅速流行 起来。 费尔雷的创作受到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的启发,他于 1990年在一篇宣言对此进行了阐述:“现象学试图重 现清晰地呈现我们眼前的事物,但却被另一种学术
蒙蔽。它是一个我们使事物显现的过程,它描述那 些已经为我们的经验所认知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 是从我们更加抽象的观察中所分离出来的。”
费尔雷渐渐地在他的作品中采用更利于宣传的视觉 符号。随着其影像学的加强,他在创作更复杂的海 报时会使用丝网印刷。谢泼德·费尔雷是视觉传达艺 术的先驱者之一。 谢泼德·费尔雷以社会学家的眼光,不知倦怠地思索 着视觉传达艺术的形式与原理。
在同一时期,都市艺术意外地与另一文化领域相遇 了:电子游戏。上世纪50年代——电子游戏初期, 电子游戏刚刚诞生,在70年代的时候,老虎机和街 机游戏机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涂鸦与电子游戏相结合并不是内部短暂的一个巧 合。这两者都能为参与者赢得名声,使自己被人所 认识。游戏玩得最好的往往是那些在真实环境或是 虚拟环境中打游戏最频繁的人。街头艺术文化的两 个相关动机是生机与融入。涂鸦艺术家太空侵略者 (SPACE INVADER)便是将街头艺术和电子游戏相结 合的代表人物。他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当时风靡一时
的游戏,整个游戏世界由像素组成并以侵略世界为 游戏目标。
在90年代期间,这次艺术运动发生了突然转变。新 兴的艺术家试图找寻新的实践领域。我们现在依然 可以看到,艺术家们仍在探索更深刻的信息。因而 在美国的西海岸,一位名叫Shepard Fairey的艺术 家,以OBEY(生于1970年)之名更加知名,他改 变了技法,他的签名是一个神秘的脸庞,由黑白海 报粘贴而成。
90年代,艺术家不再只是使用喷雾罐进行涂鸦,他 们采用粘贴、裁剪等其它技巧。在这些独特的技巧 中,神秘的SPACE INVADER(直到今天仍然保持 绝对匿名)使用了马赛克。他运用像素美学重塑电 子游戏中的人物形象(Pac Mac,Invader,…), 并标记与整个城市。 他使这些人物形象全世界十几 个城市中蔓延,全球都成为了其展示空间。
纸模涂鸦是涂鸦的一种形式,它利用裁剪纸张、卡 纸板或其他介质,易被循环使用的图像或文章。首 先通过剪纸获得一个想要的图案,接着通过使用喷 绘涂料或者滚动涂料和此模板,在墙面上进行创 作。有时一个图像需要使用多层镂空的图层面板, 以增添色彩或是创造出深浅层次的假象。
欧洲街头艺术运动的奠基人之一,Xavier Prou, 化 名为 Blek le Rat(生于1953年),其纸模涂鸦风格 影响了全世界成百上千的艺术家。他常常被认作是 对一些艺术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比如Banksy和 Space Invader。通过其在巴黎的作品,他创建了一 种都市艺术风格在欧洲快速蔓延开来,并最终传到 了美国。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视觉签名——小老鼠, 他没有选择书写自己的名字,而是使用镂空涂鸦小 老鼠的图像。
毫无疑问,英国人Banksy 是全球舞台上最有名的街 头艺术家。他在2000年代成为了非常知名的艺术 家。在过去的20年间,他一直保持匿名,然而现在 他的天价作品(高达数百万英镑)使得他的身份更 加扑朔迷离。Banksy的作品已经出现在美国、澳大 利亚、加拿大、英国、法国、以色列、牙买加和巴 勒斯坦。无论Banksy去到哪里,他的作品都能被万 众瞩目。他的绘画式和讽刺性信息穿越了艺术、哲 学、政治、社会学、幽默和自我陶醉之间的界限。
BANKSY
与艺术史的联系 艺术史的联系 经典与当代 经典与当代 在2000年的转折时期,依然有很多艺术界人士提出 令人震惊的问题:街头艺术是不是当代艺术?将这 项运动囊括于艺术史中显得愈发必要。这项艺术运 动不是凭空产生的,也绝没有陷入僵局。艺术史正 处于良性发展中。 如果将让·米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和凯斯·哈林(Keith Haring)作为参 照,带着批判且更深入的眼光看待街头艺术能让它 以更深刻长远的方式记于艺术史史册。 当代街头艺术家与他们前辈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众 多的方面。这些艺术家能从经典的参考资料中汲取 养料,有的是从主题方面,更多的则是更新以前的 技术手段。 例如: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以类似庞贝黄 金时期的马赛克将城市装点起来。通过部分参考那 个时期的古代艺术,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 的马赛克却既是一个多次使用的城市签名,又是一 个传统文化中城市守护者的当代版的象征性人物形 象。
太空侵略者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在双生组合(OS GEMEOS)的作 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与艺术史的关系。他们的作 品和耶罗尼米斯·博斯(Jérôme Bosch)产生共鸣 。博斯让充满各种罪恶的描绘细致的场景互相交错 和叠加。在混乱的美学场景中,这个15世纪的弗拉 芒画家凭借着大量的细节和作品中的讽刺性而引人 注目。他舍弃了传统的肖像画法,通过恶魔描绘出 人性的堕落与丑恶。 通过使用明亮的色调,精致的笔触,运用一系列特 殊的材质,耶罗尼米斯·博斯的艺术植根于哥特风 格,双生组合(OS GEMEOS)努力重现他们前辈作品 的精华。此外,博斯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 的“大师”,这也将双生组合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相 联系起来。
双生组合(Os Gemeos)
无处不在的街头艺术 因为模板技术发展,一颗新星即将在2000年诞生。 他便是英国人班克斯(BANSKY),他作为最负盛名 ,最受欢迎的镂空模板画家,其作品也是拍卖市场 上价格最高的。他在2006年洛杉矶举办的«几乎不合 法»(Barely Legal)展览后家喻户晓。但是像其他 众多街头艺术家一样,他坚持匿名。 班克斯在这种模式下对艺术家的价值提出质疑。通 过不署名,不表现出任何个体性,他对艺术和符号 之间的关系提出疑问:艺术家是否会成为一个品牌 ?一个简单可辨认的签名是不是成为了一个商标?
Jef Aerosol是街头艺术的一个早期先锋人物他以纸 模涂鸦大师而著称,同样也是肖像画艺术大师。他 的标志性肖像画有著名人士的,也有普通人的,但 是所有这些都刻画出了真实的一面,特别像伟大的 摄影师及时抓拍到了真实存在。
2010年的涂鸦 2010年的涂鸦新贵 年的涂鸦新贵 2010年代 2010年代, 年代,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涂鸦大师。 再次出现了大量的涂鸦大师。
JR JR凭借他的拼贴作品而全球闻名,在Instagram上拥 有超过60万的粉丝,引起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JR 于1983年出生于巴黎郊区,和其他涂鸦者一样,坚 持匿名。他在青年时期开始涂鸦之路,很快地,他 的作品无处不在。有传闻说他开始给涂鸦照相是因 为他偶然间在地铁上发现了一个照相机。 2008年,他的《女人是英雄》( Women are Heroes)的项目因为同样的方式发展起来,这个项 目的目的是为了强调女性在肯尼亚、苏丹、塞拉利 昂、利比里亚等地的重要作用。他把她们的巨幅肖 像涂鸦在火车车厢,墙上或当地的小山丘上,来展 现她们的美丽及尊严。他接下来又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的贫民窟发展同样的项目,见证那些既简单又杰 出的女性的人生历程。《女人是英雄》系列被写成 了书,拍成了电影,从而进一步扩大这个项目的影 响力。
在2010年的时候,《城市肌理》(Les sillons de la ville)项目把他带到了中国,在这里他致力于展现生 活中的肌理,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和蜿蜒曲折的脉 络。比从前大了一倍的城市(历史原因比如城市 化),这给了他无限灵感。街道就像是城市的肌理 和脉络一样,他把这些照下来,然后重新粘贴到魔 都的墙上。 艺术家JR喜欢用“世界上最大的画廊”来形容街道。 街道不仅仅是他用来粘贴他的作品给别人看的地 方。也是他作品的源泉,正是在这里他遇见了那些 他作品上面的人物。
JR
JR
VHILS 和JR一样,这位葡萄牙艺术家VHILS也是在街道上创 作,但是他的天赋独一无二。 亚历山大·法尔托(Alexandre Farto),化名VHILS, 于1987年出生,这一时期葡萄牙刚刚成为欧盟的一 员。他在90年代末的时候,开始在他所居住的街区 道路上进行传统的涂鸦创作,但是他很快就选择了 用镂空模板创作。“我10岁的时候就开始涂鸦,但是 从13岁才开始认真起来。起初,他只是把它当作朋 友之间的一个活动。这总比把自己关在家里好。”他 后来渐渐的开始在火车车厢上作画,并开始在葡萄 牙涂鸦界崭露头角。 对于VHILS的作品,主要是关于“挖掘不同的层次。 我从来不知道我将发现什么。我撕碎了里斯本街道 上面的广告牌……乌托邦式的新颖壁画和如今随处可 见的消费商品的广告大不相同。” 他独自在各种材质上进行实验,如墙、海报、门或 金属板等材质,开发了一种独特技术。“我的工作主 要是对就地材料的研究,并把这种毁坏公物的行为 转变成为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他主张毁坏即创 造。
这位天才,很早就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他被 班克斯(Banksy)发现并受邀参加了2008年伦敦“涂 鸦喷灌”艺术节(Cans Festival, London)。在那里,他 的Scratching the surface系列被展出,并被世人称 赞。当时只有21岁的他,很快成为一位世界级大 师。 他主要使用一些回收的材料,经常直接就地取材。 他回收现场的硬海报纸,然后把他们撕碎,再根据 切口重新拼接。在墙上,他用鹤嘴锤砸开不同的层 来创作,来寻找建筑以及其灵魂的本真。
VHILS,被雕刻的墙
隐晦字体流派 在街头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种画 派:一种是很难辨认立意的作品隐晦的流派,一种 是主题立意清晰的流派。 作品隐晦的艺术家,致力于从一开始就让自己的立 意很难被识破,许多街头艺术家为了追求独一无 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独特又复杂的风格。此类作 品自成一体,但是人们最终还是可以发现作品想要 传达的价值。这说来有点矛盾,相当于要把涂鸦解 构来看。 法国艺术家RERO,出生于1983年,因其在立意清晰 与隐晦的界限中游走而与众不同。他涂绘巨大的字 母信息,然后划掉,因此,意义已经很明显的表达 出来,但其实是在提出更多的问题,却并没有指出 答案。在他的作品中,隐晦与清晰交织在一起。作 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街头艺术家,他提出关于内部与 外部环境的界限的问题。
RERO
其他的艺术家追求视觉幻象效果。意大利组合STEN LEX通过将街头艺术、贴纸、摄影以及视觉艺术混合 在一起而与众不同,其作品把精湛的工艺技术放大 成巨幅作品。他们耐心精致地制作背板,然后直接 将两个背板叠放在墙上创造出一种光学效果,创作 出前所未有的精细的作品,作品的纹路比作品本身 更容易被感知。他们涂绘的人物肖像需要向后退步 才可以被识别。技术上面,他们的作品中加入了模 板,并切割成充满想象力的碎片。其余的部分继续 粘在墙上,这种新奇的构思是不像传统镂空模板, 它无法被复制。种种新奇的尝试否认了模板可以被 复制的特质。总之,这种非典型的模板用法是街头 艺术的一种反映。在隐晦与清晰之间的游走成为了 这个组合的标签,人们也又一次尝试发掘作品背后 隐藏的意义。
Sten Lex 关于隐晦流派研究的右系,TANC,于1979年出生在 法国,自主地使用喷漆进行创作,L’Atlas,出生于 1978年,对古阿拉伯文字体即库法体(koufi)十分 感兴趣。这种几何的字体是L’Atlas改变拉丁字母的 规则演变而来的,他因此获取灵感创造了属于他自 己的排版。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绘画世界——每一个 字母都像一种图案,每个图案又都像一个字母。
L'Atlas是一位出生于1978年的法国艺术家。他在20 世纪90年代初开始涂鸦,在2010年成名。着迷于手 写体的历史,他在许多国家学习过书法并设计出了 自己的书法样式。使手写文字逐渐向抽象发展。
L’Atlas
尽管涂鸦开始于字体书写,但是意外的是涂鸦和东 方书法之间的联系在艺术史中发展的比较缓慢。即 使一些艺术家,如SHOE(真名是Niels Shoe Meulman)很久之前就探究过这个逻辑关系,但直 到2007年才出现“书法涂鸦”(Calligraffiti)这个词。 SHOE将它定义为“一种传统的书写方式与本土化的特 点相结合的产物”
2010年阿拉伯之春激增了人们对于在公共场合表达 自由的欲望。在这一争论下出现了一大批艺术家, 如EL SEED。他出生在法国,父母都是突尼斯人。EL SEED跑遍全世界来进行书法涂鸦创作。他解释道“书 法涂鸦,阿拉伯传统艺术与涂鸦的结合开启了两个 世界的对话,更现代化,更西方化。” 他用阿拉伯书法涂鸦表达他对自己法国与突尼斯之 间的身份的思考。他在完整的建筑上涂绘整段的经 文。他的书法涂鸦通常是像漩涡形状的,十分抽 象,宏大。他通过那些在城市墙面上传递的信息, 建立起一座东西方文化的桥梁。如同L’ATLAS和EL SEED一样,法国籍黎巴嫩艺术家Tarek Benaoum同样 探索了书法的美。在他常用用罗马字母书写螺旋形
长句的同时,然而他也采用具有棱角特质的独特书 写字体。
街头艺术在2010年之后又重新活跃起来,一些新的 参与者进行了更抽象的研究。生活在美国旧金山的 街头艺术家POESIA将这些行为活动总结归纳为涂鸦 主义(Graffuturism),如今这个的名字被越来越多 人接受。POESIA拥有超过20年的涂鸦经验,关于这 个命名他解释道“既富有想象力又没有一个具体的定 义,可以使人领悟到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但是除 了思想,流派和标签之外,这个命名还包含了一种 现实,一种美学,和“一条把我们连在一起的公共轴 ——我们、艺术家、和涂鸦画家”。
自从2010年以来被明确提出,涂鸦主义汇集了来自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源自于涂鸦,但他们往往摆脱 了传统的涂鸦方式,这股潮流见证了这项活动的演 变历程,在这里过去简单的字母组合和人物肖像找 到了其他的形式,往往更加的抽象。在幻想家 FUTURA工作期间将它称为抽象的解构运动。
作品立意鲜明的流派和它产生的背景 与隐晦的书写方式相反,一些街头艺术家推崇一种 极易被辨别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造型通常都传 递一种信息、一个承诺或是一种生活哲理。谢泼 德·费尔雷(Shepard Fairey)致力于通过涂鸦传递一 种政治信息,或者至少要唤醒人们的意识。与那些 模糊自己的字迹笔法相反的是往往是立意鲜明的街 头艺术家。作品立意鲜明的流派是一种非常象形的 形式,并在2010年代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SWOON 艺术家SWOON(原名卡里冬妮娅·克里Caledonia Curry),1978年出生在康涅狄格州,在19岁的时候搬 去了纽约,并开始在她居住的城市的街上张贴她创 作的海报,就这样开启了其职业生涯。她的灵感来 源于传统涂鸦以及其他以城市为创作主题的艺术 家。
不可避免受其直接而又短暂特质的行为所影响,她 的创作理念只有一个:创作的作品应该是脆弱的, 脆弱到不能在迫不得已中幸存。这样的迫不得已在 人文届中产生了反响,这些让他踏上旅行之路,并 在途中遇到其未来作品中人物的原型。这个人文主 义者带着传播和平的信念行走与世界。
Swoon
YZ
YZ于1975年出生于法国,这个名字的发音与眼睛 (Eyes)相同。她在2003年通过一系列主题为“睁开 你的眼睛”(Open your eyes)的作品为人们所熟知, 这个系列的作品是以巨幅神秘的黑白人物面孔为内 容,并以模板涂鸦的形式呈现。YZ有着与谢泼德·费 尔雷(Shepard·Fairey)十分相近的创作理念,她呼 吁人们睁开双眼,意即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我们眼 前所看到的事物。这位女性街头艺术家最开始的时 候通过看录像与纪录片的方式学习创作。她以她感
兴趣的人物肖像为创作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 不断尝试不同的创作技巧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 方法。她的创作形式不断丰富,逐渐超越了图像的 范畴。通过从历史,文学艺术中汲取灵感,YZ找到 了属于她自己的风格,她用中国的墨水和水彩作 画。由于作品的复杂性,她的不少街头作品都需要 在工作室里进行创作。她对海报上创作的人物有着 很高的要求。在创作作品的时候,YZ经常可以从历 史中找到依据,同时作品流露出一种对女性身份认 同感的追寻。她曾谈及:“每当我读到上世纪女性的 历史,一种钦佩感便油然而生。她们给了我很大的 鼓舞。”透过这种永恒的审美,YZ尝试让她的作品穿 过时间的长河来讲述那段历史。
作为在这场运动中罕见的知名的女性艺术家,YZ (发音同英文单词眼睛“eyes“)对于街头艺术有非 常诗意的理解。出生于1975年,她目前居住于塞内 加尔(非洲),同时她也是街头艺术舞台上最活跃 的女性之一。她以富有诗意的肖像和在视觉和文学 艺术中创作而著称。
LUDO 在启发具象派艺术家的其他创作主题中以及我们所 说的比喻,其中社会进步以及社会矛盾一直是具象 艺术派的关注的重点。以LUDO为代表的街头艺术家 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关注对象主 要为文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以及 技术大爆炸。 LUDO于1976年出生于巴黎,十几岁便开始在城市中 的墙上涂鸦。2007年他改变技法在墙上进行张贴。 他通常采用三种色调:黑色,白色,以及其标志性 的荧光绿色。他的作品都是一些变异成机械的植物 或昆虫,其构成一半保留着生物的特征,另一半则 是精密的机械。LUDO开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辨识 度难度极高。他巧妙地将机械的灵巧与精密与植物 相结合从而创造出只属于他自己的变形合成生物。 热衷于启发并激励自己的街头文化,同时Ludo不断 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
随着21世纪新风格和新技术的发展,像LUDO这样 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他几乎不使用颜料(只用一 个颜色:绿色),他喜欢用纸糊来进行设计。 LUDO在巴黎创作的作品常被称为“自然复仇”, 这一系列将动植物世界和我们的科技世界相联系, 从而“追寻现代主义”。他的作品讲述了在我们身 边,影响着我们的事物,同时尝试强调某种谦逊。 像很多这一时期的街头艺术家一样,他们的艺术变 得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有深度。
SIU (China) Siu的绘画风格主要基于灵活多变的线条,笔触精致 却不僵硬古板。他的线条让人很容易联想起老式图 案中的云和波浪,但加入了更加丰富微妙的色彩渐 变。得因于此,他的艺术风格变的更加的精致抽 象,微妙的差别和变化在这中若隐若现。
中国艺术家1977年出生并成长于英国诺丁汉,如今 主要活跃于亚洲,先是香港,随后定居上海。 Siu Tang 很早便接触了绘画,“我父母记得,在我还小的 时候就一直对画画情有独钟。”此后又热衷于雕塑也 涉及过其他尝试,不断地摸索方向,确立并成熟个 人风格,发出“自己的声音”,Siu Tang说道。他的灵 感来源于这座他生活的城市,核心是突出旧上海的 传统文化、历史遗迹与新上海的朝气蓬勃、锐意进 取的不同,以此体现一方水土的生生不息,时刻变 化。
他将现代表达手法与中国传统“山云”绘画形式融 合,尽展其别具一格。这样独出心裁地应用中国传 统水墨几乎让所有观众在第一眼都难以斟辨:“当我
画这些涂鸦的时候,路过的附近居民都会问我写的 是什么,因为他们读不懂。”
艺术家风格的特点重在对于线条的把握,并精心结 合书法,Siu Tang 在赋予中国水墨画以新生命的同 时,也为街头艺术呈现了一番新面貌。其中,所有 用黑墨描画的线条都经过设计和掌控,不僵硬死 板。它们有意讲述着中国今天的故事。 Siu Tang 在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的引导下,推出了山 云新画法,并称之为“洞穴”,这在上海的街头涂鸦 中脱颖而出。将宽阔的全景视觉绘画取而代之的是 这些勾勒出的圈圈圆圆,可以结合想象,将人们带 到天南地北,任何地方。“我努力让这些‘洞穴’能够 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平面上尽可能地更活灵活现。” 当渐变的颜色越发丰富,色调越发微妙时,他的风 格变得更加精湛,抽象。缤纷的色彩应用犹如一贯 的黑白中画龙点睛之笔,使其更加立体,形象。
再谈他的街头作品仿佛一排排抽象的巨浪与城市的 普通围墙对比着,如同一道风景线,点缀着上海这 座都市。“我很感激能有这样的艺术作品为人们日常
生活中黯然无味的街头带来一丝生机和艺术的气 息。”一位艺术爱好者说。 Siu Tang 说:“涂鸦艺术如今已经成了我习惯的一种 表达方式,然而当我还小的时候曾以为这是不光明 磊落甚至如同犯罪般不可行的举动。我已经有了自 己的符号,却不敢将它们画在墙上,直到我来到上 海,这里的艺术氛围十分活跃也很热情,很快我便 在旧城区附近找到了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在那里 结识了不少居住于此的老人,他们也常找我聊天, 倾述关于他们的一生。有时候一些悲伤的故事能唤 起我对逝去岁月的留恋也提醒着我该有一场终结和 永别。除此之外,涂鸦艺术也让我在绘画的空间上 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我喜欢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的感觉。”
中国艺术家SIU从小就开始接触绘画。他总是陶醉于 上海的古老与新奇、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张力, 上海是一座他现在称其为家的城市。他是一个掌握 中国传统山水水彩画的现代人,他的作品带有书法 特征。同样地,他也代表了街头艺术家在2000年代 探索的新方向。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继承人,Tang Siu-Hung 用一种更加现代的方法去表达,同时又继续沿用传 统水墨画的中的元素。无论是在画布上,还是在木 头或是城市中的墙壁上,Siu为这些画板创造出自己 的形式,这些被他称之为“terriers”,Siu为我们创造 出了一个在无限循环的圆圈中的畅游的虚拟旅行。
中国艺术家SIU从小就开始接触绘画。他总是陶醉于 上海的古老与新奇、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微妙张力, 上海是一座他现在称其为家的城市。他是一个掌握 中国传统山水水彩画的现代人,他的作品带有书法 特征。同样地,他也代表了街头艺术家在2000年代 探索的新方向。
Tancrède Perrot,化名TANC是一个法国艺术家 (出生于1979年)。他认为街头艺术是短暂的,而 创作过程却比结果来的更为重要。在2000年的这个 转折点上,他主要集中在对线条的各种可能性的挖 掘上。他的作品旨在代表他名字,标签,个人,音 乐和生活的集合体,着重于自发性。他的手臂合着 心跳的节拍作画。
有谁曾想象到摄影能被安置于街道上?然而,街头 艺术家JR正是以无法想象的方式将这两者结合在了 一起。出生于1983年法国,JR对涂鸦抱有极大的热 情。他用相机涂鸦。他为个体画肖像,并分享他们 的故事。他坚持不懈地为他们照相从而让他们发 声。凭借这一立足点,他的名声享誉全球。
从技术层面来说,2010年以后见证了许多前所未有 的技术的诞生。意大利双人组合 STEN LEX(出生 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他们自己的独特技艺:将 拼贴,纸模和摄影相结合,以致于他们通常能创造 出一个个规模宏大的作品。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将 街头艺术,视觉艺术和更多概念化的当代艺术完美 结合在一起。
街头艺术运动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他们中 的一些人声名远播,他们的名字与那些最初使此运 动变的重要的先辈们齐名。这些艺术家,每个人都 发明了他们自己独有的令人惊艳的风格,并与全世 界分享他们的成果。
从技术上来讲街头艺术是一个涉猎很广的运动。随 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不同的技术被加了进来。最 初,艺术家们只会使用喷雾罐,但很快一些人发明 了新的方法来将自己的签名遍布各地:从马赛克拼 贴,到纸模和纸糊。所有的技术都有共同点,那就 是直观可见的签名,极富感染性的方式,将城市背 景当做画布,以及对街头艺术的热爱。
亚历山大·法尔托(Alexandre Farto),化名 VHILS(出生于1986年)是最令人惊喜的一位。在 当所有人认为街头艺术已经走到尽头时,他又一次 更新了技术。他开始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减少墙 壁,大门以及其它他能找到的物品来进行创作。他 穿过无数层的海报,泥土,石膏来解放隐藏于城市 空间下的诗意图像。
在2000年代,出现了新的灵感和新的技巧。暗黑影 像在中国出生的DALeast的艺术中毫无疑问是迷人 的。他的每个艺术作品都是采用涂料,看起来像成 千上万个金属碎片拼接而成的美丽图形,常常是动 物或人。
LIU BOLIN
Hidding in the City art performance
刘勃麟 是一位艺术家。 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 文 Berenice Angremy 刘勃麟,1973年生于山东,1999年以一颗即将升起 的新星姿态来到北京:他是个漂亮的小伙子,如天
使一般微笑,在职业生涯上投注的全部热情被外表 的漫不经心掩藏得密不透风,而他的助手们那时已 经尊称他为“刘老师”了。 刘勃麟1999年考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5年硕 士毕业。他曾是雕塑家隋建国的助手,并从他身上 学到了干净简洁的线条、直接醒目的色彩,例如红 色和白色,也许还有几分审慎谦逊的幽默感。但事 实上,刘勃麟并未把自己完全禁锢在雕塑领域之内 ,他开始了所学领域之外的创作。同中国的许多艺 术家一样,他游刃有余于各种繁复的色彩和技术当 中,并具备驾驭调和各种风格的长才。雕塑成为表 现的借口,表现本身则是绘画,而绘画成为摄影。 城市迷彩 他首批在公众面前亮相的作品是一系列名为《城市 迷彩》的照片,每幅照片拍摄一名男子,大部分同 为艺术家,脸上和身上涂满油彩,悄无声息的消失 于城市景观之中。
技术层面上,他自己或是请别人将他脸上身上都涂 满油彩,完全融入背景当中。一段时间之后,他决
定在照片的基础上实现作品最重要的部分,现场精 心雕刻细节。 刘勃麟的《城市迷彩》令人想起荷兰艺术家戴茜丽· 帕尔曼的作品,完全融于背景,唯一的特征是尽可 能的平庸:一条街道、一扇门、一堵墙。帕尔曼作 品中的人物隐藏在移动中,几乎像是一抹空气,而 刘勃麟的人物隐藏在静止中,稳定安详,紧闭双眼 。只有背景从一张照片到另一张照片不停变换。
DALEAST (China)
在2000年代,出现了新的灵感和新的技巧。暗黑影 像在中国出生的DALeast的艺术中毫无疑问是迷人 的。他的每个艺术作品都是采用涂料,看起来像成 千上万个金属碎片拼接而成的美丽图形,常常是动 物或人。 DAleast 杜翌,生于1984年,来自武汉的一位年轻艺 术家,是如今涂鸦艺术家中最多产的,同时他也涉 猎于绘画,雕塑以及电子艺术。 DAleast(中文名杜翌) 的作品中幽暗深邃的图像无疑 是充满魅力的,小心翼翼地运用将繁琐的细节去描
绘一个简单的客观对象。他的每一副作品实则是画 出来的然而却都像是无数块碎片汇聚在一起构成的 人像或者动物的图案。每一个墙面上的作品都在色 彩的拿捏上花费了很多功夫,立体感也由此而来。 DAleast绝大多数的作品以动物为题材。他的许多作 品着意于在墙上寥寥数笔制造阴影效果来塑造一个 可被称作“前卫”的形象。利用一个较暗的背景色为 基础,又用那些零散的笔触和明亮的线条勾勒出主 体,赋予了这个图案栩栩如生跃然墙上的活力,冲 破黑暗的力量。艺术家对于线条叠加的把握和组织 能力令人惊叹,让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地欣赏作 品。 当看到DAleast的作品时,我们常为他制造出的视觉 错觉和繁复的线条组合所惊叹。他的作品总能给我 们带来新的惊喜。正是这种风格,使得我们深深折 服,他是如此巧妙地操纵着千变万化的线条,来捕 捉每个物体的移动、形态、静止或甚至是与主体相 匹配的一种气息或感觉。DAleast的艺术作品着实是 扣人心弦,无一例外。
对于涂鸦艺术家而言,通常有一个潜在担忧就是在 作品完成之前会不会被中断。由于涂鸦艺术不是展
馆中展出的作品,所以诸如DAleast的艺术家们除了 关注题材本身还要关注速度和精确度。我们经常看 到在建筑幕墙、废弃的旧墙和其他公共空间区域 内,这类作品很难掌握,不仅仅是因为时间,也有 空间的问题。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挑战下,DAleast 完成的如此迅速并且品质可佳。
HUA TUNAN 画图男 (China)
1991年出生于广东佛山(乐从新隆籍人), 個人獨立工作室成立於中國佛山,個人創作曾合作 過沃爾沃,迪士尼等 國內外著名公司品牌。 創作手法:中國傳統藝術與西方街頭塗鴉藝術相結 合,用個人潑墨作品向全國展示中國墨水藝術。 陈英杰,又名“画图男”,涂鸦艺术家及画家。在佛 山设立了个人独立工作室。
创作手法:融合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涂鸦元素,结 合个人创新性泼墨艺术。探索在西方画风中融入中 国传统艺术和水墨画等元素的新道路。
「畫圖男」 陈英杰中国传统水墨 陈英杰,1991年出生,顺德人。3岁时开始跟着 父亲学习国画,后来前往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攻 读平面设计专业。他热衷于街头涂鸦的创作,作品 构图简洁,但是用色跟手法却异常有意思。热爱【 中国传统艺术×西方艺术涂鸦】结合的他,对中国墨 水浅墨艺术进行创新,探索出一种以西方涂鸦风格 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相融合的独创方法。画面上 的泼墨色彩运用奔放,作品风格强烈,涂鸦感十足 ,用色大胆夸张,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个人创作曾合作过路易威登、Tiger Beer、Adidas 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品牌。2012年曾邀请到瑞士苏黎 世为VOLVO进行7小时的现场创作表演,2015年5月 在美国芝加哥成功举办个人画展《EARTH SPIRIT大地 之灵》,充分肯定了他的才华和努力。2015年8月画 图男作为Adidas品牌的代言人之一,与陈奕迅、VJ Mian等Superstar一起亮相Adidas终极派对,共同诠 释着“Original Superstar”的精神根基。
KWANYIN CLAN 观音涂鸦 (China)
观音(KWAN-YIN)crew涂鸦艺术工作室成立于 2006年6月,由戴燕(圈儿),刘峥(罐头)创建并 取名为“观音”。“团队的名字取其‘观世音菩萨’的典 故:佛教在盛唐时传入中国,并盛行全国。在众多 菩萨中,唯有观世音菩萨由男像转为女像,随着环 境的变化,自己首先变化,所以‘观音菩萨’至今都是 中国大地上最广为人知的一位菩萨。团队的名字通 过‘观音’来暗指同样是外来文化的涂鸦艺术,如果涂 鸦要在中国发展,首先就必须融入中国的文化,中
国的社会环境。‘观音’这个名字即表明了团队面对环 境和改变的心态,也指明了团队所追求的艺术方向 。”在做完这一系列严肃的解释之后,刘峥才笑着说 到目前他们的团队共有11人。
没错,正如刘峥所介绍的,在北京土生土长的“ 观音”涂鸦团队一直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街头 涂鸦。但其中的艰难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感同身受 。“观音”团队的成员宋童述就曾无比感慨地说到:“ 相比北方,南方的涂鸦环境可能更自由些。”他谈起 了自己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广州街头照片,照片里面 ,一个人在涂鸦,一辆警车停在旁边。两者相安无 事,和平共处。说这些的时候,宋童述的语气里充 满了羡慕。不过如今,他们都感受到了环境的改变 ,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有信心。
似乎每一位涂鸦爱好者都更喜欢谈及涂鸦本身 ,所以当说到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时,刘峥开始滔滔 不绝:“现在看来应该是中国第二届文化创意产业博 览会那一次,我们的团队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创作 了一幅42米长、3米高的大型涂鸦艺术作品,它以中 国传统美术为依托,将中国传统书法、山水与涂鸦
字体相融合,让人们可以看到真正中国的涂鸦艺术 并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描摹,而是从意境和构图中追 求中国传统的感觉。”更令刘峥高兴的是,很多国外 的涂鸦艺术家也都对这幅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其实,不仅仅是涂鸦,对其他的嘻哈街头文化 ,刘峥也一直很感兴趣。在他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 事情。“我以前做过两年的RAP MUSIC,我的说唱 crew叫‘CP’,当然是完全地下的模式。”虽然很谦虚 ,但像他们制作的《北京少爷》、《胡同》这些歌 曲其实一直被很多北京土著所喜爱,因为那里面借 用嘻哈的表现形式,传达出的却是一份北京的韵味 。说到这座和自己一同成长的城市,刘峥开始感慨 起来:“小时候,我家住在前门的大杂院里,所以最 有感情的地方就是胡同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那么 亲切。可惜现在拆得都已经没样了,前门的胡同现 在我也都快不会走了。”
虽然因为变化开始变得陌生,但这座城市依旧 无时无刻不在给着刘峥创作上的灵感。创作更有北 京气质的涂鸦作品也就成了刘峥对这座城市最好的 情感表达。他兴致勃勃地说:“我们马上就会做一幅
老北京的作品,灵感源自生活,所以这些都是必然 的。”看着他满心期待的表情便可以想出,在“观音” 的下一个作品中流露出的将不再仅仅是浓浓的中国 味道,还有古城墙所散发的京味儿。
NAN IDT (China)
Nan, a graffiti and street-art artist from Shenzhen (CN).
2014: Whyyy with TAMSL. Guangzhou, China:
2007: Nan. Unknown Location:
2009: Unknown Location:
2010: Unknown Location. “Stick with Monster Gaga”
2011: Under the Lion Rock (Hong Kong).
2012: Yunnan, China:
2013: Converse Wall to Wall. Hong Kong, China. “Think out of the box”:
ROBBBB (China),
ROBBBB,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 系。ROBBBB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城市艺术家之一。 他的城市艺术创作激情点燃于威尼斯,回到北京后 经过不断尝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在创 作中,他十分关注社会下层群体,通过他们的生活 常态反应一定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他创作的 “headlong fall”系列作品备受好评,作品看上去诙谐 风趣,实则却暗藏讽刺。ROBBBB对于创作的地点和 环境极为讲究,甚至包括天气、光线等都是他作品 的一部 分。他很青睐在城市废墟上创作作品,他认
为废墟给了作品不一样的深意,作品也让废墟看起 来具有了活力,因此,很多媒体称其为废墟艺术家 。2012年,他发 起了名为“World Talks”的城市艺术 计划,意在深入到世界各地的城市中去探讨不同的 政治与社会背景下存在的文化差异,并用城市艺术 作品的形式去诠释这些差异。他的作品 曾出现在北 京、天津、上海、香港、台北、曼谷、金边、科伦 坡、迪拜、阿布扎比、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安 卡拉、布拉格、米兰、佛罗伦萨、巴黎、马德里、 巴 塞罗那、里斯本、洛杉矶、圣保罗、里约日内卢 等城市。未来,他将用作品占领世界各地更多的城 市。
ROBBBB,一个来自北京的街头艺术家,英文单词 “ROB”后面再加三个B,组成了我的名字,当然这看 似多余的三个“B”就各有含义,第一个“B”代表了我 的城市北京(Beijing),第二个“B”代表了对我影响 很大的法国艺术家“Blek le rat”,第三个“B”则代表了 我坚信自己将来会是“Best”。很多人质疑一个中国艺 术家为什么起个外国名字,我想,如果我叫“张三” 的话,恐怕只有中国人会认识这两个字,但是如果
我叫“ABC”,我相信,除了每一个外国人之外,任何 一个中国人也会认识这三个字母,实际上,我的本 名是何帆儿,“儿”是北京话里的儿话音,确实,我 有很强的城市情节,街头艺术确实也被称为城市艺 术。
街头艺术家ROBBBB 畅想街头艺术
说到街头艺术或者城市艺术,很多人会想到来自英 国的艺术家Banksy(班克斯),而我也正在和他做 一样的事情,把城市当做画布,甚至把城市当成美 术馆,我自己来做策展人,展览更是对所有人敞开 的,让大众毫无防备地参与进来,与作品交流。而 我所做的街头艺术又与当时兴起于纽约的街头涂鸦 文化有着本质区别,其实更多的是受到了波普艺术 的影响,尤其是Andy Warhol(安迪沃霍尔),我更 想反应的是当下社会人们的内在情感。我经常会选 择诸如城市废墟的地方进行创作,这些废墟给了作 品不一样的深意,而作品也让废墟具有了活力。
当街头艺术融入我的生活后,整个城市在我眼中都 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我也开始为城市布局和 城市建筑的问题操起了心,我想,这或许也是一种
职业病吧,就像油画家会挑剔油画布的质感一样, 于是,我会在全城搜索合适的地点去进行创作,不 单单只是一堵令我满意的墙而已,更重要的是周围 的大环境是否也能和我的作品契合,甚至包括光线 ,天气等,有的时候我可能还要干一些类似于舞台 布景的活儿,没有环境,也要创造环境。因为当我 把作品拍摄下来,种种这些因素都成为了整体作品 的一部分,可悲的就是街头艺术是一种瞬间艺术, 不像架上绘画那样便于保存,于是就需要把它们很 好地记录下来。在中国,跟我做相似事情的街头艺 术家非常少,于是,我贪婪地占有着城市空间,取 悦路人,更满足了自己。
街头艺术家ROBBBB 畅想街头艺术 我非常喜欢制作人物,无论是男女老少,也无论是 行走或是停留,不同的状态诠释了当下社会人们形 形色色的存在方式。我更关注小人物,每每走在街 上,总能被他们打动,希望可以借助他们的形象并 借我之手表达出真情和实感,亦或是通过作品真实 反应出当下社会存在的某些现象或问题,真实的表 达或者说表达的真实,是我一直在通过某些作品反 复探究的。我在2012年制定了一个叫做“World talks” (对话世界)的街头艺术计划,目的是深入到世界
各地的城市中去探寻不同的文化并留下我的作品, 第一站我走访了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和迪拜以及 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我把中国最 普通的小人物带到那里,试图探讨不同国家的政治 与社会背景下,他们的存在方式是否依然成立。
可是,在不同的国家,我的街头艺术创作却是困难 重重,尤其是宗教国家,城市里的一切陌生的令人 窒息,你不知道下一秒是否会被逮捕或者因触犯某 种禁忌而遭到信徒的毒打,但是,这也正是街头艺 术吸引我的地方,创作如同冒险,因为你正在占领 的不仅仅是画布,更是公共空间。在国外创作的经 历令我毕生难忘,在伊斯坦布尔就险些因一个“高空 ”作业而坠楼丧命,在伊兹密尔也招来了持枪巡逻的 警察,或许街头艺术会为我引来麻烦,但它却也总 能帮我化险为夷,当得知我只是在进行艺术创作的 时候,警察走开了,围观的路人有的要上前帮忙, 有的要为我拍照留念,更有的盛情邀请我去家中做 客,一切的一切即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街头艺术家ROBBBB 畅想街头艺术 我的下一站暂定的是几个欧洲国家,包括意大利、 英国和荷兰,相信会经历更多的新奇体验。
我热爱街头艺术不仅仅是它可以表达我的所见,更 能表达我的所想,在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学 习经历让我明白“意在笔先”,尤其是在空间中创造 种种可能性,在我眼里,街头艺术和舞台美术一样 都是一种空间艺术,舞台美术是在创造空间,而街 头艺术却是在改造空间,无论怎样,先想清楚,想 明白然后再表达可能会更重要。我看到的世界是正 常的世界,但我坚信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蒙克( Edvard Munch)或者达利(Dali)眼中的世界一定是 和我不一样的,他们可能看到的世界就如同他们画 里的那样,超现实,荒诞且不经,可我看不到,我 看到的世界很平凡,于是,“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要想的合理,表达的合理就需要建立在我的正 常经验之上,可是我却习惯质疑常理,推翻常理, 建立新的“常理”,这倒有点像当代艺术,讲究质疑 和批判,我的有些作品就是在这种质疑、否定、重 新建立新秩序的矛盾体中创作出来的。
每当有人问我怎样看待街头艺术趋于商业化这个问 题的时候,其实我都有很多话要说,但我想引用当 时香港电台(RTHK)关于世界街头艺术纪录片采访
我时的回答,“我不反对街头艺术商业化”因为我觉 得,街头艺术也好,当代艺术也罢,如果你想靠它 生存,那就别过分讨论钱的问题,所以我从不质疑 Banksy(班克斯)或者村上隆到底是因为什么走到 今天,更何况,街头艺术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我个人来说,如果能用自己的艺术传递爱心, 没有报酬也会乐此不疲,就像前不久为香格里拉人 文关怀与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做的慈善项目,有时 ,我会更痴迷于创作过程中的心灵感受。
街头艺术家ROBBBB 畅想街头艺术 我渴望与大家交流,每到一个城市或者一个陌生的 地方,我都会和当地人聊上几句,卖菜的小贩、出 租车司机、清洁工、下棋的老者、导演或是企业家 ,只要我能接触到,我都愿意谈上一谈,了解不同 的人、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追求,这 些都是我做艺术坚实的基础。
而在与各国艺术家的交流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所处 的艺术环境还很落后,但是这都不妨碍我做自己的 艺术。
CAFA ART Museum Street Art : A Global View
All right reserved courtesy from the artists
Published in July 2016 On the occasion of the CAFA Art Museum exhibition Street Art : A Global View
More info : info@magdagalle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