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7「分外的快樂」-林牧師講章(電子書版)

Page 1

主日講壇 哥林多後書 7:1-4

分外的快樂 林鴻祐牧師講於 14 0427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身體靈魂 這是一個古老的瞭解:我們以為人可以分成靈魂和身體。東方古老的講法, 靈魂分成靈與魂、魄。這是對人瞭解的不同,也是宇宙觀的不同。什麼是宇宙觀 呢?其實,這是哲學術語,本質上,它很簡單,就是一個人對於自己所處的情況 之瞭解,瞭解如何我在天地之間,瞭解我如何反應於天地之間。不論如何稱呼, 靈也好、魂也好或魄也好、精神也好、心也好、內在也好、生命靈性也好…人們 清楚人有另外一層更深刻於肉體的運作之事,顯明在人的真實生活裏。人們清楚 有些內在的精神活動,遠遠重要於外表身體機能!同樣,關於上帝之部份,我們 知道看不見祂,摸不到祂,也不能清清楚楚把祂描繪明白。然而,人與上帝間關 係,天然生成。沒有人見過上帝,卻絕大多數人們相信上帝。縱使不信之徒,在 緊急危難之際,亦求助上帝。這如康德所說的,先於任何經驗之先的知道---我們 沒有人見過上帝,卻相信冥冥中有一位上帝;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人死過又回來, 卻我們知道人人必有一死。 這成為人生最特殊的「知道」。沒有經驗,沒有證據,沒有任何知識管道, 卻心裏知道!這是最特殊的知道---現代人類學,隨著人類科技之賜,探索世界各 地的原住民族,風土民情不同,宗教信仰不一,習慣規矩相異,卻都相信冥冥中 有超越者上帝,或者,和「上帝」相當的對象,一位超越人類感知的對象。諸文 化宗教裏,人們對於靈魂的敬畏,一樣慎重在乎,雖然沒有人看得見靈魂。東西 方文明裏,不可或缺上帝。連無神論的原始佛教,幾百年的發展下,也形成有神 論的宗教。原本個人修行的冥想作為,漸漸地,成為神明崇拜的宗教。西方文明 更是如此,從希臘羅馬文明起,因基督教之影響,「教會」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 一部份,上帝更是人人皆知的信仰對象。 十八世紀啟蒙時期,人類思想在獨尊理性之影響下,造就了現代的無神論觀 點,或不相信上帝,或反對上帝。然而,既然相信上帝,則我們也必須對上帝觀 做反省,各宗教相信的上帝、神明,到底這超越人之上的上帝如何?台灣民間宗 教裏,人們信神明,各式各樣的神明,有位階排序,有各自看管的轄域,有各自 樣式的不同裝扮。很顯然地,民間宗教的神明,直接反射漢人天朝的朝廷觀---官 有大有小,各司其職;同樣,神有大有小,各管其位,不得越界。最高位階的天 公,地位崇高,猶如封建皇帝高高在上,遠離市井小民。而看管領域的土地公、 城隍爺,則貼近百姓生活,常常拜也常常求。如此,我們說,這已經將天上神明 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