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甸,告訴我們什麼?

Page 1

基甸,告訴我們什麼? 林鴻祐 撰於 14 0615 士師記裏,有幾位爭議性很大的士師,其中對今日的我們,最有名 的一位叫基甸。因為有一個國際性的贈送聖經的組織叫基甸會,就是援用 這個典故而來的團體,專門以贈送聖經為傳福音,送給學校、醫院、旅 館、監獄等等,尤其在西方歐美國家的中大型旅館的每一個房間裏,書寫 桌的抽屜一定會有一本基甸會贈送的新約聖經。那麼,為什麼基甸會引用 這位聖經人物之名字呢?取其事蹟中的以寡擊眾,即,上帝的少數勇士, 即可打敗敵人的大軍。同樣地,少數人的贈送聖經將改變這個世界。不 過,話說回頭,基甸的事蹟裏固然有以寡擊眾之意,卻基甸的一生,充滿 爭議。 首先,情況是處於以色列和米甸的敵對戰爭之間。士師記的作者,照 我們的瞭解,應該是一位或(群)遵循重新申明耶和華誡命的觀點的作者, 緊緊地抓住核心的中心思想---百姓做惡,上帝就將他們交給敵人;百姓受 挫,就呼求耶和華拯救;百姓悔改,上帝興起士師率領戰爭;上帝施行拯 救,士師帶領作戰得勝;百姓過安穩的日子,又興起做惡之心。一再這四 個階段裏循環。因此,士師記的每一段記事大都可以約略分成這四階段, 在百姓被敵人荼虐之際、呼求耶和華時,士師被呼召,成為百姓的首領, 帶領大家勇敢抗敵、退敵,恢復安穩的生活。顯見地,這是族群定居爭奪 生存空間的年代,雖然還沒有明顯的國家組織,但是,族群與族群之間的 關係,往往因水源、草場、獵場之重疊或爭奪而起衝突。這個問題一直是 人類社會的問題,直到今日,君不見中國在南海開挖海底油井,立刻引發 越南的不滿、抗議,甚至彼此武力衝撞、威脅。就算兩者都是共產國家, 卻為了爭奪資源、生存條件,也不惜武力相向。原來士師記的故事,一直 演到今日,沒有改變過! 米甸,在基甸的故事裏,成為以色列的敵人。叫我們懷疑的是,摩西 的岳父正是米甸的祭司,葉忒羅。當摩西在埃及存活不下的時候,他逃往 米甸,在那裏,他開啟了人生第二階段,遇到米甸祭司的女兒,成婚生子 (出埃及記 2:11-25)。照說,出埃及的過程,岳父也同行,並教導忙碌的摩 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