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0「向主誇口」-林牧師講章(電子書版)

Page 1

主日講壇 哥林多後書10:7-18

向主誇口 林鴻祐牧師講於14 0720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人生責任 人類有特殊的情感和表現,並不能用科學、知識來說明或瞭解。其中 一項最重要,也最常見的,就是「責任」。英文說「duty」,這個英文字本 字是 due,「應當的」、「需償還的」。此字的古法文是從 devoir 來的,意 思 是 「 必 須 的 、 應 當 的 」 。 這 些 字 源 自 拉 丁 字 debere , 也 就 是 今 日 「debt(債務)」之字根起源。換言之,在西方的語言習慣裏,古老年代的人 們認為:責任乃和「債務」息息相關的。因為有債務,所以,有責任。責 任是「應當的」、「沒有理由可推託或閃躲的」---有趣的是,千百年後, 印證了西諺所說的,人什麼都可以擺脫,唯有死亡和債務是逃脫不了的。 而「責任」這一詞在道德、哲學之論述裏,往往和一個人的道德承諾、委 身,和一個人的道德義務緊緊連繫在一起,為此,一個人毫不需要任何其 它理由,執意要完成某些事情。然而,在人的天性裏,對有些事情之責任 感卻超乎任何情況,人就是義無反顧地執行,徹底到完成為止,我們無法 說明它的道理和規則。例如,父母與親子之間的關係,尤其母子連心之責 任感,我們說這是母親的「天性」。既然稱之為「天性」,就是承認這事 無法用人世間任何的利害關係、考量來衡量,只能歸諸於「天」。母親義 無反顧地照顧孩子,拖累自己,累垮自己,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 所不辭。 親情的責任,我們雖然不知道從何而來,卻深深知道這事是真實的, 從父母一代代傳遞給孩子。而不單單親情的責任,我們也發現,還有更多 責任,實際上並沒有關連我們自身的利益,卻依然是責任。宗教在世俗化 的層面裏,人追求自己的保障、生存、財富、健康、子孫綿延。然而,在 這些庸俗欲求的層面之上,人們依然激發出宗教之責任,那是遠遠超過自 己利害關係的,犧牲性命也在所不辭的。深山裏尋求天人合一的修道者, 不為世俗,卻為生命之最根本。然而,改教神學家加爾文認為,成為基督 徒,乃一個人清楚自己的生命定位,知道自己必須堅持基督徒的紀律。什 麼是「紀律」?從基督徒自我紀律之角度---這是責任,理所當然,沒有什 麼理由支持卻依然要執行到底。人世間許多時候,都是責任!父母有責任 照顧子女?有。責任到哪裏算盡責了呢?到大學畢業,還是到娶妻生子 呢?…卻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既然責任,就是沒有道理也沒有值不值 1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