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哥林多後書11:16-33
述說生命故事 林鴻祐牧師講於14 0817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生命故事 事不關己,己不關心。或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古人智慧也提醒 我們:隨遇而安,雲淡風輕,庸人自擾。然而,能夠隨遇而安、雲淡風輕 的,往往也只有別人的事情,因為「事不關己」。一旦事情關己利益,我 們無法高高掛起,反而,心情、思緒、脾氣受之牽動。常常我們也知道, 煩惱是多餘的,卻沒有辦法,永遠是庸人,必須一再自擾。當我們為汽 油、食物、生活必需品節節漲價而大嘆生活變苦、不易,我們卻不關心世 界其它地方,可能遇到更大的麻煩和問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戰爭衝 突已經持續超過一個月,死亡人數超過千人,接近兩千人。這不單單兩個 國家之衝突,已經成為正式戰爭,傷及無辜也在所不惜。然而,對在台灣 的我們,這只是眾多國際新聞之一條,甚至,小到可以忽略,就算知道也 只是知道而已,沒有切身之感。然而,超過千人之死亡,不論哪一個家庭 之成員死亡,都是無法彌補之最深傷痛,沒有任何其它可比擬的。 台灣南部因高雄大氣爆而震動,接著,連日來豪大雨,使災情雪上加 霜,困難加上困難。六、七十年來的和平安全生活,忽然,街道綿延爆 炸,宛如戰爭破碎,我們活在這麼危險的隱藏炸彈下。沒有戰事,卻像戰 爭般的殘酷無情,工作畢夜歸的人們,一下就消逝在街道裏。那麼,忽然 間,生命稍縱即逝的生死別離深深震撼我們,雖然我們不住在高雄,也沒 有親友直接受難…卻我們同感到社會之無情與生命的渺小。這勾起我們對 高雄之回憶…曾經遊歷過的三多街道…一夕成為廢墟。那麼,我們身邊的 事物又是永恆的嗎?世事繁多,我們往來其間;為家人辛勞,為自己成就 努力,為服務他人付出,為下一代更好生活而投入…然而,什麼時候,我 們想想自己,關於自己之存在,是否在乎?使徒行傳 16:30 留給我們一段非 常值得深思的問話,「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如何得救 今日,廿一世紀的人們,不太會問這個問題了。這個世界導引我們 問,我當怎樣行才能夠賺大錢、才能夠投資無往不利、才能夠出人頭地、 才能夠擠身富人圈、才能夠讀書過目不忘、才能夠考上明星學校、才能夠 增加文化氣質、才能夠美容整型、才能夠買一棟房子…才能夠這,才能夠 那,卻我們不問,如何才能夠得「救」!為什麼少有人問,「我當怎樣行 才可以得救?」因為得「救」是關乎一個人的存在,完全不關乎外在、身 1
外、他人如何看我們之物。甚至,不關乎人的外貌、體型、聰明、才智能 力等等。那麼,得「救」關乎什麼呢?人之自我存在又是什麼?我們希望 信耶穌能夠幫助我們脫離困境苦難,能夠幫助我們卓越人生,能夠幫助我 們凡事順利…等等。然而,我自己對自己生命的和解、和諧、深刻體認、 內在無法阻擋的歡喜快樂、生命內在的價值感…是否我們在乎呢! 比較,既是生命的督促,卻常常也是生命牢籠。因為比較,我們警覺 而更加努力;因為比較,我們落入無止境的追逐裏,永遠擔心被比較下 去。於是,第一名只是高興一下下而已,擔心下一刻第一名換人了。然 而,全然面對自己,是否和解呢?存活的價值感,天底下沒有任何東西可 以取代!如何「我」的自我滿足、自我成就,不需要靠著外在的事物比 較?可不可能不要這些身外之物的比較而活得自知自在呢!野地的花,不 管人們讚賞或嫌惡,依然照著它自己的規律,按時花開花謝,一點也不在 乎這世間的變動。當然,野地的花依然需要外在雨水澆灌、土壤供肥…卻 一點也不為自己所處的地方煩惱。我們,身為萬物之靈者,卻不然---我們 以為必須汲汲營營於這世間的比較。「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救我脫 離這世界各式各樣的身外之物之比較呢!若沒有脫離,永遠在其中,永遠 無法脫離。 生命拯救 拯救,乃聖經中心信息。上帝拯救世人,不單單猶太人,雖然亞伯蘭 家族被帶領出本族本家,進入迦南地,這是一個家族的拯救歷史開始。然 而,上帝是創造之上帝,萬有之上的上帝,不單單以色列的上帝。若祂只 是以色列的上帝,祂只是一個家族、一個民族之神明,只是被創造出來的 民族神話,如同這世界到處都有民族自我宣揚的神明神話,自我中心乃人 的根本,連帶地,自我中心的神明也被膨脹。然而,耶穌基督來,他卻教 導我們:施比受更為有福、愛人如己。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裏,竟然猶 太人的死對敵,撒瑪利亞人,救了一個從耶路撒冷往耶利哥之猶太人。這 是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加福音 10:27)。使徒保羅說得更明白,「就是上帝的 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羅馬書 3:22)拯救, 是為一切相信的人。因此,我們成為上帝的子民,我們相信耶穌基督。我 們不分萬國萬民,因為在基督裏,我們體認生命的存在,我們明白生命之 價值。因著耶穌基督,我們得著上帝的義。這是拯救。 哥林多後書 11 章後半段是一段非常個人、私密的信仰告白。一方面, 保羅為自己在哥林多教會之服事被信徒誤解,以為他是為了金錢而傳道。 這件事情讓他雖然沒有挫折,卻自己的努力沒得到大家接納(11:16)。另一 方面,保羅在傳道過程有著許多辛苦,本來不願意述說,卻一時激動侃侃 而談。被迫害是常事,下到監裏、被鞭打、幾乎喪失性命…等等。在這些 2
迫害裏,猶太人鞭打他五次,每次四十減一下。這也反應了當時的社會情 況,據考證,解經家認為這出於申命記 25:3,「…只可打他四十下,不可 過數…」這是猶太傳統的鞭刑之責。不過,這裏的上限是四十下(四十乃是 古希伯來文化之大數象徵)。然而,也有指出,四十減一下,乃是羅馬人給 猶太人之自治刑罰之上限。但無論如何,可見得保羅的處境非常困難。連 活命都有問題了… 生命之苦 除了迫害之外,保羅也逃離不了大自然的災難---受寒受凍、暴風豪 雨、沉船落水、缺食欠糧…等等,加上同族人出賣、被外族人出賣、假弟 兄的背叛…等等人之欺騙困境,顯然地,保羅並沒有與我們不同,這些世 事都發生,也成為他和我們生命的考驗,而且,所受的辛苦比一般人還 多!然而,他心裏所掛念的,還是教會眾弟兄姐妹的信心,不被世俗誘惑 而跌倒。在各種困境裏,保羅能做的很少,甚至,幾乎不能做什麼,只能 倚靠 上帝 。遂此, 他說 ,「我若 必須自誇 ,就 誇那關乎我軟弱的事便 了」。為證明自己所言,保羅還例外地自陳:「那永遠可稱頌之主耶穌的 父上帝知道我不說謊。」(11:31)這幾乎是發誓般的自我澄清,也顯出保羅 的內心激動。顯然地,保羅所經歷的艱辛並不足為人道,卻此時,不得不 自我澄清。若能看見教會之建立,這一切都不必多說。可是,他卻看見教 會的分歧、甚至分裂,保羅內心百感交集。 生命之辛苦,不單單外在生命威脅之苦,更苦在於內心的煎熬、無人 知心、好壞無處可說…乃至生命之困頓。然而,我們好奇為什麼保羅能夠 如此,一方面受盡苦頭,宣教並沒有改善他的生活,反而,為此受苦。另 一方面,還要忍受教會之質疑,擔心信徒不長進。他幾乎將自己生命全然 投入,因為基督耶穌之緣故!我們可以這麼說,保羅並不在乎自己,然 而,卻不得不宣揚福音;顧不得自己,卻期待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也 能夠在弟兄姐妹當中顯明。哥林多教會信徒彼此之間的種種不合、誇富, 保羅期許他們真正抓住信仰的核心---相信耶穌基督。因為我們在乎的是, 「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耶穌基督是上帝的救恩,因信賜給一切相信 的人。為此,我對我自己和解了,我對我自己的價值確立了,我對我自己 生命的意義明確了。生命的喜悅在耶穌基督裏,我們因信而歡歡喜喜,生 命湧流出擋不住的喜樂。 生命故事 「我」,不是什麼,我就是「是」。職稱只是一個稱呼,地位只有社 會規範之一,人倫朋友關係只是社會倫理之規矩,財產呢,更不是 「我」,也無從代表「我」,只是今日的世代,人們以為財產就是 3
「我」…,因為對生命的擔心、懼怕,我們緊緊地抓住「物」(財產、職 位、工作、地位、聲望…),深恐被這世界的危機所吞噬。我們需要這些物 維持生命,卻這些物沒有一項等於「我」。「我當怎樣行才可以得救?」 保羅回答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信主耶穌基督,叫 我們「是」。我們「是」,因為我們知道「是」本身的價值與意義,乃在 乎耶穌基督,不是家族神明 也不是救 苦救 難的 神明 ,乃是生命本 身之 「是」。 漢字之「是」,乃日正當中,再巨大的物,在日正當中之下,也僅僅 只是一個點,沒有影子。人世間,我們抓住太多的影子,我們抓住賺錢再 賺錢,我們抓住財產,我們抓住孩子,我們抓住愛人,我們抓住任何能夠 讓我不下沉的…這些都只是影子的話,那麼,我們能抓住什麼呢?可惜的 是,我們數算許多的影子,卻忘記了生命本身之「是」。這「是」乃叫我 們從世界的紛擾裏,和解而出,叫我們與自己和解,叫我們不需要這些身 外之物就 珍惜生命之美好,因為這出 於上 帝在耶穌基督 裏之 救恩。這 「是」顯明我們內心意志的平安,來自上帝的平安,不需要附屬許多條件 之平安。的確,世事需要我們操煩與努力,然而,生命的意志卻單單在乎 耶穌基督。# 問題討論 1. 對於過去辛苦的經驗,我們深深受苦,也印象深刻。然而,時代過了, 許多辛苦的經驗,卻下一代的子孫已經無法體會了。這雖是社會進步,從 人性本身而言,無法傳承的經驗,卻也是一種退步。談談我的辛苦經驗。 2. 信主耶穌基督,是基督徒的信仰。這是回歸生命本身之相信,生命本身 就應該是我們的歡喜、珍惜、大大喜樂。然而,太在乎維持生命之需要 時,我們反而失落了生命本身的意義與價值。在基督裏,只有一是。「因 為我和西拉並提摩太,在你們中間所傳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總沒有是而 又非的,在他只有一是。」分享我自己的生命故事。 3. 人們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意思是,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難之處。 然而,既 是最親蜜的家人, 怎麼 還有困難呢!顯然地,人與人之間的疼 惜、價值與意義,往往敵不過這世界所看重的財產。分享我與家人之間相 處的功課。 4. 我們必須充滿喜樂的精神向前勇往,歡歡喜喜。在耶穌基督裏,我們是 平安的,我們是和平的,我們就是。這是上帝應許給我們的救恩。盼望能 和最親近的朋友,best 朋友,分享這生命美好的故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