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1:18-23(65 173 452,24)
拒絕偶像崇拜 朱麗娟牧師 講於14 0928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偶像崇拜 偶像,idol,英文起源自希臘語,εἴδωλον,這個字之起源,就是(eîdos, “form”)英文「形式、形狀、狀態」之意思,不必然只是木頭、金屬刻的 像,只要具形狀足以讓人辨識的,都是偶像。偶像崇拜,就是偶像之崇 拜、敬拜之意思。從新約經文瞭解,這個字在使徒行傳之後才出現,沒有 出現在福音書、耶穌的信息裏,但特別出現在保羅之書信、彼得前書、約 翰一書及啟示錄。主要出現還是在保羅書信裏。可見,這是保羅所關心的 事情---不可拜偶像,因為保羅向「外邦」傳福音,這事就必然發生。我們 從舊約十誡得知,不可拜偶像也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這是清楚的禁制, 也是猶太教信仰的基本立場。若從舊約希伯來傳統論,希伯來語的「偶像 崇拜」還有外邦宗教崇拜之意思,也有拜星相之意思。因為照舊約聖經的 描述,上帝是沒有形像或形狀,祂不是我們在思想下所能描述的狀態,因 為祂是上帝,自有永有。所有的形像和形狀都在祂之下,卻沒有任何形像 和形狀是祂,或代表祂。因此,猶太教傳統裏,沒有偶像也不拜偶像。因 為偶像是對上帝最大的不尊敬,也是看輕上帝的極致。在這樣的理解下, 我們相信上帝是創造之主,在一切可見的形狀之上,也在一切不可看見之 任何事物之上。 今日,科學、科技的世代,實用科學乃世界的主流,看得見、能夠證 明、可以理解的,才是「證據」。其實,自古以來「眼見為憑」主導了人 類的思維。人類拜偶像的行為,千百年前,已經成為人類想像上帝之理所 當然。神有神像,人有人像,物有物形,事有事態…一切都在眼前為憑的 理解下。自然地,上帝也被賦與各樣的形式狀態。然而,更值得我們注意 的是,不單單肉眼看得見的形狀,更多時候是心裏想像看得見的形狀。照 詮釋學的理解,「我們只看見那些我們想看見的事物」。此外,旁若無 物,雖然實實在在就在眼前,卻什麼也看不見。耶穌告訴我們,上帝是 靈,敬拜祂的人應當用心靈和誠實敬拜。那是出於內心的誠實敬拜。「誠 實」,唯有人自己老實放下一切的偽裝、虛表,坦白直接面對自己,也唯 有如此,人才能面對上帝。然而,「偶像」最大的問題在於---只看外表, 卻一點也沒有屬靈內涵,也不看內心。 1
敬畏上帝 今日世代的「偶像」文化到處充斥,人們有各式各樣的偶像,從社會 名流、藝人明星到投資富豪、行業明星等等,人們喜歡偶像。周刊報紙也 爭相報導這些偶像的獨家消息,卻從來不論這些消息的真實。因為人們喜 歡偶像,人們喜歡表面,喜歡展現出來給人看見的外表,一點也不在乎內 心如何。因此,表裡不一是今日世界嚴重的問題,外表給人看見的和內心 真誠的,完全兩回事。溫文儒雅的書生卻實際上是暴怒的殺人犯;臉龐無 辜的年輕人,竟是殘暴殺警的兇手。我們在乎的是什麼呢?保羅認為,上 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道的,已經在人的心裏顯明清楚。可是,人卻 將這些化為最簡單可見的偶像,以為如此就能掌握上帝。什麼意思?一但 上帝被化成偶像,那麼,這可見的像在前在後,已經在我們的掌握之下。 於是,才有「不要被神明看見」這類的講法。若上帝真是上帝,「我要逃 到哪裏,躲避祢的臉呢」(參見詩篇 139:7)! 「永能」,原文就是經文其它處翻譯的能力、權能。這不只是力量的 大小而已,更是力量之源頭,從祂而出。我們知道力量源出生命,因為活 的,力量、權能就產生。「神性」,原文就是神聖、聖本身,更直接翻譯 就是,屬於上帝的。神聖是什麼?不是雄偉建築也不是磅礡氣勢的現象, 卻單單在於上帝,就是屬乎上帝的,不是其它。保羅說,上帝的永能和神 性明明可知的,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然而,人僭 越上帝,自以為自己的力量夠,也自以為自己就是神聖 ----自古以來,皇 帝、天皇、國王自以為上天之子,高貴於世人,甚至神聖不可侵犯。可 是,真正的力量與神聖,唯有出於上帝。雖然我們眼睛看不見,卻藉著所 造之物明明可知。大自然的力量,遠超過我們想像的,一次地震、一個颱 風,都將改變許多事情,超乎我們想像。對於大自然,我們應當心存敬 畏。對於上帝,更應當如此。因為沒有任何能高過上帝。 自我偶像 從考古人類學角度瞭解,人之所以造偶像,乃對自己做不到的理想之 投射!「偶像」之本意就是形狀,之所以塑造成這個形狀,不是另一個形 狀,因為那正是我所想要的,或者,我所想擁有的。現實的我有許多的問 題、困難和缺陷,然而,偶像卻顯出這些問題、麻煩通通不見,而且,顯 出我最期待的強壯有力的「我」。因為山難,人們期待山神保佑;因為海 難,人們塑造海神看守;因為缺乏金錢,財神理所當然;缺乏婚姻,愛情 之神油然而生。因為害怕,恐懼的鬼神成形;因為無知,期待知識之神等 2
等,一個神明接著一個被塑造成形。神明,只是反映了人的不足、害怕、 缺乏、生老病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需要什麼,就塑造什麼樣的神 明。連賭徒也必須造出賭神的偶像來 ---期盼每一次賭博都大贏!從頭到 尾,神明根本不重要,偶像也一點重要性都沒有,徹底都是「我」的需 求。難怪,什麼都有的、什麼都不缺的人,還要神明保佑家族世世代代通 通都不缺!講來講去,都是自己的利益,誰在乎神明是誰又如何啊… 基督徒之所以成為基督徒,因為敬畏上帝,明白祂高過我們的意念, 卻祂差遣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主。救恩乃出於上帝的主動,而不是我們的 功勞。耶穌對門徒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 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 他就賜給你們。」(約翰福音 15:16)這正說明了上帝恩典的豐富,相對人性 的軟弱。因為我們老想著自己的欠缺,老想著自己的不夠,即便旁人眼裏 我們已經非常富足,卻依然不夠還是一直不夠。那麼,人對上帝在乎的, 只是上帝是否滿足我的需要而已。這,不是恩典,也不是救恩。因為羅馬 書告訴我們,福音就是耶穌基督,「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 信的人」! 生命改變 「上帝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裏」(1:19)。這段經節原 文直譯,上帝能夠被知道的(事情),已經在他們當中(或譯,他們心裏)呈 現。為什麼看不見呢?因為心被遮蔽了。人世間很多事情很簡單,也很直 接,關於上帝,許多事情也很簡單並直接,就在眼前,就在心底。問題 是,我們未必看得見,或者我們刻意不看見。這些就是「我們能夠知道的 事情」,卻一點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人心裏,有沒有良善?有沒有多些為 他人的關懷與愛心?其實,問題很簡單。只是,人們不看。這也是舊約聖 經裏形容的「硬著頸項」,即,明明轉頭就改變一切,卻不願意。「意 願、意思、欲要」,是人性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樣一件事情,人卻在不同 情況下,有不同的瞭解與行動。「入迷、著迷」也是人性另一個重要的因 素,叫我們落入無法自拔的困境裏。實際上,意願也好、入迷也好,只要 回頭事情就徹底改觀。可是,人們卻很困難回頭。一錯再錯,無法自拔。 「他們雖然知道上帝,卻不當作上帝榮耀祂,也不感謝祂」。知道和 相信,兩者完全不同。人們知道的事情很多,但是,當不當一回事卻是另 外的問題。人們知道內心有良知的催逼,可是,世界卻依然往邪惡的方向 前進。人們明明知道保護環境是人類自保之道,卻環境越來越惡化、人們 3
束手無策。人們知道冥冥中有上帝,也相信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卻人偏行 己路、遠離上帝。福音要救一切「相信」的人,卻人不信,遠離上帝。上 帝「任憑他們」逞著心裏的情慾行污穢的事,上帝任憑他們去。因為他們 將至高上帝化為形式,化為偶像,金銀木頭鑄成的樣式,只是人手所造的 物而已。 像主耶穌 不是我們改變上帝,而是改變我們自己來順從上帝。不是我們要求上 帝,而是我們祈禱等候上帝。我們必須改變,我們必須思想自己的生命。 人,出生邁向死亡,終有一天走盡人生路。消極地看,人生只是歷史千百 年當中的幾十年,算不得什麼。可是,對相信上帝的人而言,這卻是耶穌 基督用十字架的犧牲所贖回的恩典生命!我們必須悔改,我們必須改變。 改變自己更像主的樣式,改變自己更遵照主的話語。其實,很多時候我們 有自己的堅持,自以為是。在聖靈之光照下,我們能否改變自己,這全然 出於基督的恩典。一個人信耶穌之後,他會不會改變呢?如何改變?其 實,聖經的信息只是字面而已,卻在耶穌基督之恩典裏,化為生命的改變 能力進入我們心裏,信息成為生命改變之趨動力。 我們願意改變自己,學習主的樣式。我們願意改變自己,奉獻自己像 主樣式。生命的價值在於我們能夠改變自己,遠離這世間的偶像,不被世 界的風氣所影響。我們有生活之需要,可是,我們更在乎上帝給我們生命 的使命與任務,歡喜樂意參與福音行動,分享生命,歡喜見證。每一次讀 聖經,歡喜體會生命之道,歡喜自己被主改變,越來越像主樣式。# 問題討論 1. 偶像有看見的形像的偶像(像有錢人、社會名流、藝人有名人等等),也 有看不見卻潛藏在內心的欲望之偶像(金錢、地位、被看重、社會聲望等 等)。因 為 我們在乎面子,我們在乎金錢,於是,我們追逐偶像永不停 止。談談我的生活,也談談我曾經被偶像緊緊抓住的情況。 2. 我們需要生命的方向,我們需要導正生命的價 值。 教育孩子,也在於 教 育他們走在正直的道路,成為幫助弱小的人。我曾經這樣幫助弱小的人 嗎?分享我的見證與經歷。 3. 一個禮拜當中,我如何讀聖經,什 麼時間,進度如何,在什 麼地方?最 近讀聖經,對我最有吸引的一段經文是什麼,試分享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