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 1:24-32
堅定行義路 林鴻祐牧師 講於14 1005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傳好消息 福音,就是好消息。我們都希望得著好消息。好消息是考上高考,好 消息是考上理想大學,好消息是找到高待遇的工作,好消息是即將結婚, 好消息是買了新房子,好消息是身體健康…。然而,福音就是好消息,這 好消息是什麼呢?耶穌講過一個比喻,很簡單但是非常特別:「耶穌對他 說:有一人擺設大筵席,請了許多客。到了坐席的時候,打發僕人去對所 請的人說:請來吧!樣樣都齊備了。眾人一口同音的推辭。頭一個說:我 買了一塊地,必須去看看。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買了五對牛, 要去試一試。請你准我辭了。又有一個說: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那 僕人回來,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家主就動怒,對僕人說:快出去,到城 裡大街小巷,領那貧窮的、殘廢的、瞎眼的、瘸腿的來。」 (路加福音 14:16-21)。 到底什麼是好消息呢?路加福音比喻說一個人擺設大筵席,馬太福音 比喻則說,天國好比王為兒子娶親擺設大筵席(22:2)。這是不是好消息呢? 是的。可是,那些受邀請的人們,卻不認為這好消息比得上好消息!買了 一塊地,真是人生的好消息!尤其在廿一世紀的今日,土地貴得比黃金還 貴,房價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然而,台灣人堅持相信,有土斯有財,有房 斯有防。有土地才擁有財富,有房產才有保障。這當然是人生的好消息! 再者,買了五對牛,對農業社會的農夫而言,這是天大的歡喜,通常擁有 一頭牛就非常不得了了,如今,田地大到需要用五對牛,而且,也買得 起!這是人生的好消息。第三,剛剛娶了妻,舉世皆然,人生大事情,果 然好消息。這三者都拒絕了主人筵席的邀請。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兩邊都 是好消息,哪一個是好消息中的好消息呢? 耶穌基督 羅馬書 1:14-15,保羅認為不論希臘人或外邦人,聰明人或愚拙人,都 欠他們福音的債,不計一切,要將福音傳給他們。那麼,和上述的三種人 生好消息比起來,福音是什麼呢?保羅清楚認為,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 要救一切相信的人。這福音就是耶穌基督!保羅明白福音若果真是好消 1
息,不是人世間看得見的物質、需要。為什麼?因為舉凡在人世間之下的 事務,都有限制、始末、甚至麻煩。這也是傳道書所說的,日光之下,沒 有新鮮事。擁有財產是好消息,隨之而來的搶奪就未必。擁有五對牛是好 消息,隨之而來的生病、受傷、闖禍也未必。娶妻是人生好消息,然而, 家庭問題的疊疊層層,常常更耗盡人們的精力心思,尤其離婚率高漲的今 日裏,如何呢!有人在乎的是這世界的享樂,不需要耶穌基督;有人在乎 我已經夠良善了,勝過世上其它人,也不需要耶穌基督;有人在乎只有相 信自己,其它都懷疑,也不認為需要耶穌基督。聰明的人以為自己的聰明 足夠,愚拙人專注在自己想要的世上物。這些都是人們以為的好消息,然 而,真是好消息嗎? 保羅說,我都欠他們的(福音)債。因為他看見福音若成為生命的好消 息,那麼,絕對不是人世間的享受、好處、優越!因為既然在日光之下, 就接受限制、有限、衝突、抵觸。保羅「欠債」的講法,乃刻意突顯傳福 音的急切和迫不及待:因為這關於「生命」,關於「信仰(心)」,關乎所有 的人,不只希臘人還有外邦人。照原文,希利尼人,這名稱在保羅時代乃 指那些依舊使用希臘語、受希臘文化宗教影響的人們,不管他們是否真的 出身希臘。畢竟,在亞力山大大帝最輝煌的年代裏,地中海沿岸各地都受 希臘文明影響。相對地,希臘文明高於周邊其它所有的文明。相對於希利 尼,就是化外人。原文 barbaroi,就是今日英語的 barbarian(野蠻人)之字 源。而為什麼稱野蠻人為 barbarian,據稱這些外族人講話,高貴的希臘人 聽起來,聲音就好像粗魯的叭叭叭叭…叫一樣,稱之。 因信稱義 不論哪樣的人,保羅都欠他們福音債。很特別地,保羅跨越種族區 別,強調福音是為所有相信的人預備。這是來自上帝的啟示,人往往只在 乎自己種族或自己熟悉的種族而已。台灣人在乎人親土親,同鄉老鄉親更 親。相反的,那些沒有接觸過的,鮮少看過的人們,就「自然」地被當成 異類。於是,我們擔心外勞、外配 …那些來自我們陌生國家的人們。其 實,既然是外來人口,來自美國的白人和來自非洲的黑人或東南亞的黃種 人,哪有兩樣呢?然而,思想的骨子裏,我們卻覺得天差地別。保羅卻已 經超越這限制,因為他體會到福音是為世人預備的,那麼,他必須將這好 消息傳給各樣的人們。我們願不願意跨過自己不熟悉的限制,伸手幫助那 些陌生的人們?願意傳福音給那些弱勢或我們不瞭解的人們?保羅明白, 假如福音只是為了高貴文明的希臘人而準備,或只為自稱是上帝選民的猶 2
太人而準備,那麼,這好消息不是其餘人們的福音了。在生命的層次,有 更充實的屬靈價值,那是為世人、所有的人準備的。 這個世代的人們喜歡價錢,不談價值。即使說是價值,意思指的也是 價錢多寡。只要錢額高的,就是好的、對的---其餘的都不要緊了,只要賺 錢,不管手段、良心如何。肉體享樂,需要靠許多的金錢維持。這也是保 羅所說的,讓他們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享樂,通常指肉體的放縱無度。 而人們之所以如此,保羅認為,他們「故意」不認識上帝(1:28)。信,乃心 靈相通的事,關於生命價值的事。今日世代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因為重視市 場交易、金錢往來,於是,人們相信任何事情都能夠用金錢購買,凡事都 有價格,只要出得起價錢,沒有事情辦不到的。這是今日社會最墮落的地 方。我們以為只要有錢,可以買到伴侶、豪華房舍、高級座車、擠身社會 名流…問題是,價格、價錢永遠買不到愛情,買不到安心安眠,買不到平 安,買不到不被背叛…這些都是生命價值的事。 信至於信 「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照希臘字的翻譯,較好的譯法是:從信 心出發(或譯,僅僅通過信心),也只為了信心。「本於信」之意思是,這義 只能通過信心顯出,而且,這義只有為了信心而成就。這說明了兩件事 情,首先,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信」。漢字的「信」,就是人之言, 即,人之言而有信。言與信是緊緊關連在一起。既然人言,就必須人信。 可是,還是有不相信之時,然而,這卻不是不相信,而是相信不可信。人 無從逃離信,人因信而立。第二,上帝的義在這信上立定,也只是通往信 而顯明。救恩在這信立定,也單單通往信而顯明。這不是物質的擁有,卻 是生命的擁有,雖然不一定擁有千萬財產,卻生命裏我們知道滿足,知道 有依靠,不必擔心。 在這段聖經裏,上帝「任憑」他們…總共出現三次,24,26 及 28 節。 和合本翻譯為「任憑」,漢語的意思有點是上帝不管他們了,隨便他們如 何。這有點是為了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有些情況是遠離上帝的,保羅必須找 出一個解釋說明人們為什麼逞內心的情慾行污穢的事、放縱情慾、存邪僻 的心。照和合本翻譯,好像上帝任憑人的決定,隨著自己的意思去行,並 不阻止也不提醒。「任憑」之希臘語動詞有「釋放」之意思,有不受拘束 之意,照著自己的意願去行。意願,通常不是理性的思考之結果,反而, 更多時候是情緒、心情、心理之反應。其實,這只是為了說明上帝在人之 上,乃創造的主。我們也常常會問說,既然有上帝,為什麼讓這悲劇發 3
生?為什麼任憑人照自己意思行?為什麼祂不一開始就設下限制,讓一切 都走在規矩的範圍裏?為什麼還有天災人禍呢?照保羅的回答,因為祂任 憑人們隨己意行。這乃是「自由」、也是「意志」。 堅持行義 28-32 節,記載人們各樣的不義行為。保羅說上帝任憑他們,更重要的 意義在於,其實人們知道那是「不」義行為,因為他們也知道「義」的行 為,只是要不要堅持行義路呢!這也是羅馬書接下來要陳明的,律法顯出 恩典來,甚至,在律法之先,2:14,「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 律法…」在他們心底有著是非之心,或以為是,或以為非。這是「義」 路。但是,人偏偏不願意行義路,這才是救恩之道之核心目標。福音是耶 穌基督,然而,還有許多地方福音還未臨到,卻不代表他們沒有上帝,反 而,上帝在他們心裏設下是非之心。也許和我們的不同,但是,卻是生命 而來的規範與約束。重點不在於規範,而在於人願不願意堅持行義路呢。 保羅認為,唯有本於信以致於信,使我們稱義。義,乃恢復原本的樣 式。創世記關於伊甸樂園的記載,不在於多麼豐富,卻在於上帝與人自然 之關係。一直到亞當夏娃做了不當做的選擇,躲起來,不願意面對上帝。 在信,只有誠實。誠實面對自己,誠實面對上帝。什麼是誠實呢:沒有保 留。若用希臘字來說,誠實就是「真理」,被掀開來,沒有保留、沒有遮 掩。是什麼就是什麼,一點也沒有多說、掩護或說詞。這就是義。這義在 耶穌基督顯明出來!耶穌,成為第一世紀的中東猶太人,誠實地面對他的 世代,誠實地面對當時的聖殿崇拜,誠實地指陳猶太人對撒瑪利亞人、外 邦人的偽善,誠實地一點也不遮掩與逃避,走上十字架的道路,這就是 義!盼望,你我也因信稱義。# 問題討論 1. 在台灣社會裏,我覺得目前最大的亂象是什 麼?在台中市,都會區裏, 特種營業的場所林立,甚至,和居家住所比鄰。我們認 為,這些無法根 除,就是人性之一部份。那麼,為什麼人性如此呢?明明知道這些有很 大的爭議,卻又眼睜睜地看它們存在、甚至壯大?我可以做些什麼? 2. 上帝給人們有很大的自由度空間。我們選擇,我們喜好,我們隨自己意 思決定事情。可是,更多時候,我們卻認 為上帝對待我不公平, 怎麼老 是遇到壞運氣。談談我的生命故事,我的喜好,我的選擇,我的命運。 3. 因信稱義。因為信靠上帝,信仰耶穌基督是主,這影響我們的生命態度 改變。談談我如何改變,又如何影響到我的家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