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5「活,復活」-林牧師講章(電子書版)

Page 1

主日講壇 哥林多前書15:29-34

活,復活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 0405

永生 西方女子英文名字有叫 Zoe,這個字源自希臘字,也就是「生命」之 意思。動詞,zao,to live,活著之意思。不過,我們要進一步問,什麼是 zoe 所講的「生命」之意思呢?若仔細想想這個字的使用,它的意思比較像 我們一般所說的,「活的」、「活著」。例如,我們看到一隻奄奄一息的 昆蟲或動物,肢體還會動,於是,我們稱牠還「活著」,因為牠還會 「動」,因為牠還有「喘息」等等。這就是 zoe!其實當我們形容某物「活 著」,只是簡單的一個觀察,然而,這卻是最奇妙的生命現象!當機器手 臂、機器人、手機電腦秘書會動會說話時,我們絕對不會說它們是「活 的」!我們只是說好「像」人呢!可是,再怎麼「像」,永遠都「不 是」。顯然地,「活著」對我們而言,有特殊的意涵,不只是會動會說話 而已。我們都不是哲學家也不是生物學者,卻很清楚「生命」是「活 的」,「生命」不是東西、物件,而有非常特殊的活著之跡徵。我們說不 清楚也講不明白,可是,內心裏卻非常篤定「活著」之特殊!不只如此, 人之「活著」和動物如魚、狗、豬等等之「活著」又有非常不同之處!在 極端的情況下,植物人從醫學上理解,人喪失了表達能力、無法闡述意願 及態度…那麼,植物人還「活著」嗎?那麼,「活著」是什麼呢?還有呼 吸能力、喘氣、四肢會動…就這樣? 人們必須面對生命的大限。有出生的孱弱,有柔弱需要父母照顧,有 成長的痛苦,有茁壯的喜悅,也有漸漸年衰的無力,終於,有死亡而歸於 塵土。如此限制,人人皆然,沒有例外。可是,人卻不甘如此,總期待自 己能夠成為例外者。於是,追求長生不老之藥成為人類的夢想。萬一不 果,退而求其次,追求青春美麗持久,讓年老無限期延後…最後,還是沒 辦法,人們則自我相信生命重來,意思是,人不必擔心生命過程的苦楚, 因為不論好壞很快就過了,過了將再重來一回!這也是東方武俠小說裏常 見的形容:孤獨力戰群魔的英雄,耗盡一切力氣,敵人依然猛烈攻擊,最 後,終極一擊,高喊:「大不了,頭斷了,碗大的疤。十八年後,又是一 條好漢!」慷慨氣魄,終究還是不能否定死亡就是死亡。果真能夠十八年 後又是一條好漢嗎?若論真地想想,此事在你我自己身上,或許我們做如 1


是想;可是,若在歷史上那些殺人如麻的瘋狂獨裁者身上,一生殺人如 麻,竟然死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那麼,生命是什麼呢?這是最困難 的想像:好人通常命短,壞人卻常常長壽!那麼,死後不再重來一回,這 些冤屈如何說明呢?人世間的公平正義,如何才得平反?豈不太多的冤屈 無理了呢?在這些諸多因素之下,人們期待死亡不是結束,而是繼續活 著,一再活著。古老的埃及帝國,法老自詡太陽之子,死後終將會再回 來。所以,法老的身軀必須審慎地保藏,製作木乃伊開啟了人類最早期的 人體解剖學。法老死後,還會再來,再活過來。或許,我們知道死亡會如 何,那麼,生命是什麼呢? 我們都活著,我們也都受苦。我們明白自己活著時,我們也體認我們 正在死著,日子一天天離我們而去,能夠把握的越來越有限。活與死,竟 然一體兩面,區分不開,畢竟,被出生的嬰孩,終究,成為老人而過往。 沒有被出生,就沒有死亡之問題。然而,生命之所以稱為「生」,乃在於 只有被出生,才能展現出生之「命」。然而,也正因為被出生,我們才經 歷了一生的「命」,歡喜、痛苦、成就、失敗、快樂、哀傷、年輕力壯、 年邁色衰…終究,我們還是不滿意,希望生命能夠再來。在我們的心底最 深之處,夜深人靜時,捫心自問,「能不能起死回生呢!再給我一次機 會!讓我再活過一次!」每一次的活,我們都不單單活,更希望能再活一 回,復活過來,改正一切的錯誤、閃過一切的災害…抹去一切的不愉快和 痛苦… 我天天死 哥林多前書 15:29 留給後人一段好奇的記載,「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 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保羅講說「為 死人受洗的」是什麼樣的情況?如何為已經死了的人施洗?我們今日還為 不為死人施洗?顯然地,這段記述引起我們諸多好奇,只是太少的資料, 而且這處也是聖經中唯一的一次提及死人受洗的,那麼,我們如何能明 白?當然,就希臘字之字面意思,此處的「死人」就是已經死亡的人。不 過,若這樣,我們就不太明白 31 節,保羅提到自己「我是天天冒死」。此 處的和合本翻譯,「冒」字乃是為了通順而添加上的,若照原文意思,應 該翻譯為「我天天(或譯,每天)死」(「死」,現在式不及物動詞之單數第 一人稱)。明明保羅活著,可是他卻自稱「天天死」。會不會 29 節所說的 「死人」,卻明明還「活著」呢?我們無法明白。然而,保羅卻告訴我 們,縱使他還活著,充滿精力,卻明白「天天死」正在發生! 照和合本的翻譯,這些譯者不能接受「我天天死」之意思,因為既然 2


死了,哪來的天天?所以,他們加上一個字,遂成為「我是天天冒死」。 於是,加上「是」動詞,「冒死」就成為形容詞,來形容保羅之生活裏充 滿危機、死亡威脅、各樣的挑戰困難,幾乎死卻還沒有死。不過,原文的 意思就是「死」,現在式動詞的「死」!這裏又出現一個語言使用的矛 盾:既然死,就沒有現在式的動詞「死」,否則死了,誰在說話呢!因 此,保羅這樣的表達,很明顯地,刻意要凸出問題的衝突性。我,保羅, 是正在講話、寫信的人,唯有還活著的人才講話、寫信;可是,我卻明 白,正在講話、寫信的我,天天都「死」!因為我明白唯有在這世界裏, 天天「死」,我才在上帝恩典裏,天天「活」!而這「活」是第二次的 活,也就是「復活」!這也是保羅所說的,就世界而言,我是釘死在十字 架上(加拉太書 6:14)! 然而,保羅的意思也不單單如此而已,轉念又繼續描述,這死亡是身 體的滅亡,復活不單單是精神、屬靈意義的復活,更是死後之再一次活起 來。這也是接下來 35 節所講的內容。不過,復活的「活著」已經不同於先 前的「活著」,這是屬靈的活著,精神的活著,價值與意義的活著。甚 至,這不單單活著,還是聖經裏所說的「永生」,永遠的生命!約翰福音 17:3,「認識你---獨一的真上帝,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 生。」一般人們以為,死亡就結束了,沒有可能了,所以,我們說,蓋棺 論定。若還未蓋棺,都還會有任何的變數;一旦死亡,就甚麼都不必說 了,只有接受結果。其實,我們除了面對生死之外,更在乎的是『意 義』。我們也吃也喝,猩猩猴子更是也吃也喝;可是,我們從來不以吃喝 滿足,那只是點綴生活的部份。終究,我們必須自我反問,意義是什麼? 其實,這問題說也簡單,回答起來卻非常複雜。我們說有人有家庭。 那麼,我們必須進一步反問,家人的意義如何?單單只是一群人,稱為家 人,住在一起嗎?然而,住在一起,卻形同路人陌生、不語,那麼,意義 又如何?家人彼此相愛,因為同一家人;可是,往往傷害也從彼此相愛最 深的家人開始,怎麼辦呢?這也是為什麼今日的世代,家庭之基本結構, 夫與婦,面臨最大的挑戰,離婚率越來越高,彼此越困難在一起。那麼, 到底家庭之根本意義在哪裏,當人都不願意在一起,不願意彼此相愛了 呢!顯然地,家庭不只是一個房子,一個居住的所在,一個舒適的地方, 更在於心理能夠坦然、毫無戒心、彼此相愛,彼此犧牲的地方。可是,我 們卻又說,寵愛太多的孩子反而變壞。似乎,這些疼愛之間,還必須有所 教導、訓斥…那麼,我們對家人的意義,又更深地進一步。不單單只是有 一個地方而已,不單單有一個家人聚集之處。這也是為什麼在西方進步國 家裏,許多高階生活的人們,不是沒有定居之所,卻甘願選擇流浪市集, 3


不願回「家」。因為「家」不如在街道裏,反而更有「家」的意義。 活,復活 關於基督之復活,使徒保羅以為,「隨從肉體的人,體貼肉體的事, 隨從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羅馬書 8:5)在這樣的根本理解下,我們討論 的生與死,不單單是身體肉身之生死而已,不只是喘息一口氣而已。我們 在乎生與死,不單單只在於食物及身體需要之基本需求而已。和合本譯為 「體貼」,意思是沒有間隙,兩者之間的貼近是緊密的,成為一體的。保 羅開宗明義地將人之意義分成兩個層次,一是體貼肉體,一是體貼聖靈。 「聖靈」,原文是「靈」。這倒不在於敘述人如何被外力加入而有所特殊 變化,卻在於人自己本身,既有肉體也有靈。我們必須記住,希臘人以為 的「靈」,是靈也是氣,更是風,乃活著之根本要素。這也是哲學家認為 的,因為活,我們想,我們解釋,我們明白;也因為死,我們不想,我們 拒絕解釋,我們不明白。試想,今日社會裏,我們眼前有多少人們,他們 不想也拒絕解釋,活著對他們而言,猶如死著。我們看到傷心的父母,因 為失去兒女,無法承受---這是何等可憐,活著卻宛如死著,甚至,比死亡 還要苦,因為還活著卻心已經死了… 保羅以為,人活,不單單身體活著,更在乎人意義的活,心靈的機能 亦健康、有方向、積極地運著,所謂的心靈活著。基督復活,在兩千年前 的墳墓裏,更重要的是,叫基督從死裏復活的靈,住在我們裏面,叫我們 活,且叫我們必死的身體活過來。生命平安,帶給我們滿足的意義,因為 我們篤定地知道,上帝賞賜我們生命的意義,叫我們歡然面對人生,縱使 眼淚、痛苦,卻因復活而盼望。# 問題討論 1. 在我們身邊的朋友們,有沒有發現他們當中,有人的生活是醉生夢死 的,有人的生活是活著像是枯死的,有人的生活是一天活算一天的…從 我的觀察與交友過程中,分享我的經驗。 2. 基督徒,在乎基督活在我們心裏,聖靈住在我們裏面,成為我們隨時的 提醒,幫助我們面對生命的困難與死亡,反而,有鮮活生命力量,歡歡 喜喜,走向人生的未知。因為我們相信,主必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 分享我的人生經驗。 3. 我願意幫助親朋好友,讓周圍的好朋友 best,分享耶穌基督的信仰與恩 典,幫助他們擁有與上帝相連的生命。分享我曾和親朋好友傳福音的見 證。 4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