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8:35-39
主愛永不隔絕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 0503
記得教訓 上帝創造人,聖經記載他叫「亞當」,希伯來字 Adam。而「紅」之希 伯來字是,Adom。而 Adom 衍生出另一個字,以東,希伯來字 Edom。換 言之,這三個字的字源都出自於「紅」。「亞當」之被源出「紅」,乃因 為人血是紅,血是生命,意象上,紅指著生命。而以東,一般認為,主前 第十世紀鐵器時代,處於猶大地及死海南方區域的民族。至於被稱為 「紅」,照聖經溯源的講法,以掃為了紅豆湯、餅和弟弟雅各交易,「把 長子的名份賣給雅各」(創世記 25:33),「因此,以掃又叫以東」,乃 「紅」之意思。然而,另一個意思乃猶大地南方這片土地都是紅砂石,顧 名思義「以東」,紅。 照主前第九世紀以色列和猶大的北南政治地理分佈,以色列國東方是 亞捫國(今所謂的約但安曼),北方則是亞蘭大馬色國(今所謂的敘利亞),猶 大國東方則是摩押國(今約但境內),南方是以東國。主前 587 年,猶大國被 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王大軍所滅,慘遭亡國、被擄為奴隸的悽慘命運。在這 一次戰役中,以東加入巴比倫軍隊,協同掠奪耶路撒冷,並屠殺猶大百 姓。為此,猶大先知激烈地譴責、痛恨以東。這也是為什麼以賽亞書 34-35 章咒詛以東的原因。所以,在 28-32 章警告以法蓮、預言耶路撒冷必遭重 災、百姓昏蒙和偽善、不要倚靠埃及單單仰望上帝、上帝必懲罰亞述、也 立公義君王、猶大將荒廢而後復興…等等。 之後,在 34-35 章,以東被當成和巴比倫一樣可恨,上帝最後的審判將 臨到以東,無一倖免,且最後拯救將又重回到耶路撒冷,屬於上帝百姓 的。關於這段經文,34-35 章,形成的年代,研究者有不同的判斷。首先, 它具有濃厚終末觀點之想法,例如,34:2,「因為耶和華向『萬國』發忿 恨…」、「天上的萬象都要消沒,天要被捲起來…」等等,這些形容用 法,通常不出現在特定對象之描述,倒被用來描述整個世界終將結束。而 終末觀點之思想,乃在被擄之後較晚期才形成的文體。因此,一般認為這 段經文之形成年代較晚期。其次,34:4,16 分別提到,「好像書卷」、「你 們要查考宣讀耶和華的書…」,即所謂已經進入宗教經典之發展階段。 換言之,此時的猶大百姓不再單單靠領導者口傳、口諭統治之方式, 而已經進入查考書經之階段。這應當是被擄之後,較晚期時,聖殿敬拜與 1
崇拜已經多年荒廢,人們的信仰分離,無所適從。於是,有志之士開始努 力收集律法的斷章殘言、口傳故事,整理成為書卷,成為宗教繼續發展的 依據---所謂的申命記歷史學派。因此,在這個階段,乃以色列百姓必須建 立書卷之宗教地位。所以,終末觀點之經節,被放入 28-32 章之後,做一個 結論;即,若不謹慎自己,上帝終將行審判。不要以為巴比倫、以東的勢 力強大,卻也臣服在上帝之最後審判之下。上帝必定拯救祂的百姓,最後 的恩典沒有離開過祂的百姓。 讀以賽亞書 35 章有深深的感觸:上帝必幫助軟弱者,叫瞎眼看見、耳 聾者聽見、瘸子跳躍…好像那久旱的曠野得綠蔭…。耶和華救贖的百姓必 歸回,歌唱來到錫安,永樂必歸到他們的頭上,「他們必得著歡喜快樂, 憂愁歎息盡都逃避。」當然,這歡喜的結局乃人之所欲,我們也希望人生 的結局是歡喜快樂的,憂愁歎息盡都逃避。從現代讀者之角度瞭解,這段 經文給我們一段受迫害者、卑微者之盼望。上帝是被迫害者之上帝,讓軟 弱者得到力量,瞎眼得看見,聾者得聽見,瘸子能夠跳躍。必有一條大 道,「稱為聖路」,專為贖民行走,因為這是救恩的道路,縱使我們軟弱 愚昧,反而,上帝要導引我們走在聖路上。 換言之,作者強烈地提醒猶大百姓,你們的希望在於上帝,絕對不在 於你們手中的劍!這話也當成為今日我們現代人的提醒:希望絕對不在於 人類自以為可靠的科技,也不在人類理性的完整規畫,卻單單在於信靠上 帝!我們也會問,新約聖經裏所講慈愛的上帝,是否帶來這終末可怕的審 判呢?然而,我們也必須永遠記住,只有在最後審判之下,上帝的慈愛才 成為我們生命最為寶貴的恩典。若沒有審判,根本沒有人在乎這世上如 何,也不在意上帝又如何做在人身上了。 稱義得榮耀 我們在歷史裏,而上帝在歷史之上,我們永遠臣屬上帝,不能指揮 上帝也不能命令上帝。然而,歷史裏卻充滿許多背謬的事情,我們認為高 傲的民族終將滅亡;可是,事實上,反而弱小的國家被高傲民族所滅,遭 遇悽慘的命運,家破人亡,屢屢可見。壞人沒有得到報應,反而壞人過得 比受害的好人好太多,以致處身人世間裏,我們學會只有權力、強權、武 力,猶如猶大百姓相信自己手中的劍才是保護之道。我們信靠上帝,應當 如何?保羅說,「上帝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8:31)原文直譯, 若上帝「罩」住我們,誰能反對我們呢!原文用 hyper,此處我譯為「罩」 住。和合本將下半句譯得更為傳神,「誰能敵擋我們」呢!不過,接下面 經文的意思,更應該翻譯為「上帝若罩住我們,何懼任何的反對者呢!」 2
保羅的理由是,第一,上帝都不惜自己的獨生子為我們捨命(8:32),還 需要擔心嗎!第二,既然上帝稱我們為義,誰能定我們為罪呢(8:33)!第 三,我們面臨任何反對者,有復活的主為我們祈求時,何須害怕(8:34)!為 此,保羅歡喜大膽地信仰告白,「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 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飢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 刀劍嗎?」保羅清楚,這些事情在基督徒人生裏依然發生,不會消失。然 而,我們不是祈禱上帝展出神力把一切敵人惡事統統殺光消除,反倒在乎 祈求上帝保守我們在基督的愛裏,如同耶穌最後的祈禱,「赦免他們,因 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我們不是把一切的阻擋、困難統統去除, 我們基督徒不作如此想像,反而,在最後審判下,我們更加體會上帝的慈 愛與恩典。 當然,就人性而言,人追求的是報復、反平、冤屈昭雪,自以為的公 平正義。可是,人世間法庭卻永遠只是雙方鬥力、鬥權的欺瞞裏。法官, 所見有限、所聽有限,在諸多限制下,做出人類自以為公正的判斷。更何 況,萬一偏頗、徇私的法官,則判決只是他收取更多賄賂的工具而已。所 以,我們說,法庭之下,只有輸贏,沒有真理也沒有正義。為此,我們只 相信上帝,唯獨信靠上帝。 信靠上帝 「然而,靠著愛我們的主,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8:37) 這是信靠上帝的信仰決定,這是倚靠上帝的信仰確立,這是全心倚靠上帝 的告白。「得勝有餘」,原文使用上有付出努力之後征服、得勝。重點在 於「付出努力之後」的得勝!這得勝有餘,不是輕輕鬆鬆,也不是不費力 氣,更不是什麼都不必做,乃是給與一切的努力和犧牲、付出!這是信靠 上帝,「靠著愛我們的主」,我們歷經生命而依然得勝有餘。「相信」, 希臘字的原意,確定、可遵循、可靠、說服的。只不過,在這些意義裏, 重要的是,「事情」還沒有成真、被見之前、被掌握之前,就已經確定、 可遵循、可靠,可以說服的。那麼,這就是「相信」。我們全心「信靠」 上帝,就是如此。既已經看見的,已經被掌握的,就已經事情發生了,無 關乎相信,已經成為一個事件。可是,相信、信靠唯一的事件,只有相 信、信靠本身而已。此外,別無其它可以讓我們依靠。 基督是主,但祂不是宰制、強迫的老師,卻樂意讓人自己思想,決 定。因為這是信仰,不是教條或教義,不是規定也不是制度。信仰,出於 人建立與上帝之關係,歡歡喜喜接受,自己決定,不關係他人如何,一點 也沒有受迫或威脅。這是生命的解放,來自於上帝的恩典。因為相信,信 3
心使我們堅定走人生的歷程,信心叫我們在這一切的事上得勝有餘!「這 一切的事」是,患難、困苦、逼迫、饑餓、赤身露體、危險、刀劍…。因 為我們相信,我們與基督的愛在一起! 我們必須常常心中有盼望。這,不容易。因為現實老是叫我們挫折、 失敗,事情很少完全照我們想像的方式進行,反而,情況沒有好轉反而落 入更困頓絕境裏。歷史發展也不問過我們的意見,照悲慘方向前進,發生 戰爭,天災人禍,一點也不留情,一點也不憐憫。東方思想以為,天地不 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無情,人活在其中,一遇天災地變人就 消失無蹤,一點也不憐憫。可是,我們並不是這樣看待人生,我們相信終 究上帝行審判。就算無花果不長果實,田裏不出五穀,牲畜沒有生產,我 們還是信靠上帝總有盼望,盼望那叫死人復活的上帝,賜下因信而有的無 比大能力,堅定信念往前,心存盼望。 生命,不在於凡事照我的意思,卻在乎我能夠盡力投入,經歷人生的 甘苦歡喜痛苦。因為痛苦,我們深深知道人生之可貴,疼惜聚集值得細細 回味。耶穌問學生,到底要看什麼?若在今日,耶穌也同樣問我們這個問 題,你我將如何回答呢?我來教會,要看什麼呢?我進入社會,又我要看 什麼呢?到底什麼才是我所珍惜的呢?現代社會裏,經濟壓迫人人喘不過 氣來,我們想看經濟奇蹟,想看賺錢容易,我們希望天天得享受豐富。可 是,我們到底明白生命的意義否?我們若只看見自己的利害、好處,卻看 不見身邊上帝所賜下許多的美好,那我們就還不明基督的愛,因為祂愛我 們,祂的愛就在我們當中,為我們死,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此,我們已 得豐富生命。# 問題討論 1. 在我們的人生經驗裏,曾經發生過哪一件事情,最叫我感受到人情冷暖 的可怕。曾經被最相信的人所捨棄,背叛;曾經被最親近的人所傷害, 而感受到無所適從。分享我的經驗及從其中學習的生命功課。 2. 我們知道基督的愛在我們中間,為此,我們樂意彼此相愛,我們歡喜在 一起分享,我們願意成為生命的夥伴,我們一起歡樂一起哭泣,一起歷 經生命的美好與憂愁。分享我的生命美好與憂愁。 3. 因為我們信靠上帝,我們篤定,我們心中確定,我們知道沒有任何事情 能叫我們與基督的愛隔離。我們就坦然面對人生任何的情況。因為我們 知道,主與我們同在。分享我的生命見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