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約翰福音19:25-27,箴言6:20-23
看,你的母親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 0510
有男有女 母親節,紀念也感謝母親的節日。生理上,我們從父母得到生命的傳 承,從母親懷胎出生,人人都有母親。這是生命的奧秘,從沒有到有,直 到今日依然是嘆為觀止的偉大傑作。科學上,人類瞭解許多事情發生的來 龍去脈,卻永遠無法解釋為什麼這樣發生,而不是那樣發生。基因工程快 速進步,讓人類明白基因傳承的許多條件,可是,終究無法告訴我們---那 婦女如何成為我的母親,又「我」怎麼會被放入這個各種遺傳基因組合的 身體裏,而不是放入另一個身體,例如出生在白人或黑人的身體裏?為什 麼「我」是這個種族,不是那個種族;這個家庭,而不是那個家庭呢? 因此,「母親」不是我們選擇來的,乃是上帝賞賜給我們的禮物。母 親懷孕生子之過程,充滿疼惜、期待和艱苦---自己身體多出一部份,讓全 身起大變化,最後,這一部份分離而出,成為需要全心照顧的新生命,直 到長大成人,獨立個體。這個過程,也許,科學、醫學能提出生理變化的 解釋,卻不得不承認其中充滿太多奇妙與無法想像!然而,這個過程,不 單單歡喜,也帶來成長的痛苦、眼淚,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母親,不是 容易的角色,也不是好扮演的角色;甚至,她根本不被「扮演」的,只能 全力以赴活出來、咬牙經歷的。為此,我們感謝母親,我們歡喜慶祝母親 節。 母親,不單單生產兒女,還必須教養兒女。生產一回事,教養又是另 一回事,不只如此,母親一輩子放心不下兒女,更是另一個生命最沉重的 甜蜜重擔。以賽亞書 66 章,作者留給我們一段即將結束之最後、最重要的 內容,關於新天新地,值得期待的最終未來。人活著為了什麼?吃吃喝喝 嗎?好好過一輩子嗎?歷史留名,又如何?這是人生最終極的問題,也是 每一個人無法避免的問題,只不過,我們常常刻意避開它,視而不見。然 而,卻不因此消失。縱使我們一生中看不見那理想中的國度,卻我們樂意 朝向它努力!因為我們期待,將來能夠比現在更好!我們也知道,今日付 上一切的努力和辛苦,都會成就將來的美好。這是新天新地的意義。
1
慈愛母親 66:10-14,作者宣告耶路撒冷猶如母親一樣,百姓在她「安慰的懷中吃 奶得飽,使他們得她豐盛的榮耀,猶如擠奶(或意譯為,取得奶水),滿心喜 樂。」(11 節)。以賽亞使用母親之滋養子女,描述上帝透過耶路撒冷對百 姓的照顧。顯然地,我們與上帝之間有永遠的鴻溝,我們跨不到上帝處。 可是,上帝卻透過這世上的事物,將祂的意思彰顯出來,叫我們體會。這 如同母親對孩子的照顧,耶路撒冷也照顧它的百姓。然而,若照 66 章之經 文起源研究,這顯然是被擄、耶路撒冷城已經毀壞之後的記載。換言之, 行文中所指涉的「耶路撒冷」,只存留在剩餘百姓腦海中的那想像中、美 好的耶路撒冷城。然而,作者還添加上「新天新地」的元素,強化了這美 好耶路撒冷已經不同於先前耶路撒冷城。 為什麼?耶路撒冷將顯出它本名之原來意思---平安將臨到百姓,榮耀 將歸於百姓。這是最高的期待。耶路撒冷像母親呵護它的子民,還將平 安、榮耀賜給它的子民。對於母親,生產兒女的婦人,人類自古以來充滿 無上的敬畏與讚嘆,因為新生命從她而出。顯然地,靠著人自己的力量, 絕對沒有辦法「生產」,尤其生產出另一位生命完整的個體。這充滿驚 奇,也是推動人類歷史的偉大力量。這也是我們看到,世界各國文化、宗 教下,許多女性崇拜隨處可見。倒不是因為女子如何強壯、勇猛,卻因為 身為女子獨具生殖力之吸引所至。所以,以賽亞用母親的角色來說明耶路 撒冷,而且,這是新天新地耶路撒冷與百姓之關係,像母親和剛剛出生、 還在哺乳階段的嬰孩之關係---嬰孩不可能離開母親而生存,母親使用自己 生命呵護嬰孩。 穩當照顧 因此,「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66:13),「安慰」 在原文的意思,不單單言語的鼓舞、勉勵、慰藉,更在乎照顧、倚靠、安 穩、平安、安全感之意思。換言之,母親之安慰,不只言語上的鼓舞,更 在乎背後全力的支持,看不見卻篤定的倚靠、信賴,甚至,用她的性命保 護自己兒女不顧一切的行動!我們稱之為「瘋狂」行動,乃因為母親捨 己,看輕自己需要,不顧自己生死,就是為了兒女---這不正是愛所表現出 來最超乎想像的舉動!先知說,上主也要像愛到瘋狂的母親般地,將祂捨 己的愛臨到百姓身上!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為他們 捨命,做了眾人的贖價。上帝一點也不憐惜自己,因為疼愛的緣故;上帝 一點也不覺得後悔,因為祂像母親般付出全部的愛,捨棄自己性命。 2
以賽亞書生動地描述百姓與上帝之關係,你們要得平安,像江河滾滾 洪流;你們要得榮耀,像漲溢的河水,滿滿而不擔心乾旱缺乏。「你們必 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66:12),很明顯地,這描述嬰孩在母親懷裏,靠 在母親胸前、肋旁,或站或坐在母親膝上。那嬰孩乃剛剛可以坐起的年 歲,或剛剛能夠行走的階段。對所有的孩子皆然,剛學會走路,整個世界 由平面轉為立體,跌跌撞撞地,伸手觸摸各樣的任何新奇事物,一點也不 怕,也自信滿滿!如此自信滿滿,我們卻稱他們為傻膽、愚壯,他們還不 知道世界的危險處,更不知道身邊所處各樣危機。以賽亞書為何用這樣的 關係來說明上帝和百姓之間關係?因為人在上帝之面前也如此,自以為能 力夠了,自以為凡事都能碰觸,沒有不能去的地方,也沒有拿不到的想要 之物。可是,這卻明明都是傻膽、愚壯。母親知道孩子之自以為是,讓他 有自由空間,卻不讓他超過界線;上帝也如此,讓百姓有自由空間,卻也 不讓我們恣意而行。怎奈人就是不管上帝,只照自己想要的恣意而行。 看,你的母親 約翰福音 19:25-27 留給我們一段溫暖的記事: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旁邊有他的母親和母親的姊妹,還有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 亞,共四位女性及耶穌所愛的門徒(19:26)。耶穌看見他們,就對母親馬利 亞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結 果,「從此那門徒就接他(指馬利亞)到自己家裏去了」(19:27)。這是耶穌被 釘十字架上,最後關懷的人間事之一。他知道母親之處境困難,需要幫 助。他也知道所愛的門徒能夠幫他這個忙。耶穌沒有忘記母親,也沒有忘 記照顧母親,即使在最終的時刻。到底什麼才是家人、手足呢!單單只有 血緣的傳承,還不足以成家人。耶穌說,唯有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 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當我們說血緣才是家人時,我們意思不單單血統 有關係,更在乎彼此間的情感、疼惜,心靈相通,彼此犧牲,甚至,為家 人捨己。這才是家人的真正意思。 可是,今日社會裏,家人卻墮落成為只是「DNA」之比對---這有什麼 代表性呢?那完全只是生物傳承之關係,一點也不關乎彼此相疼相惜,甚 至,彼此為遺產相告、反目,誰還是我的弟兄姐妹呢?豈不比陌生的路人 相遇還淒慘?耶穌沒有忘記母親,母親也沒有忘記耶穌,相伴至十字架垂 死時,將母親交給所愛的門徒。這是人生中,「情」為至貴之展露。我們 如何述說人世間之情呢?我們如何說明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呢?這不是血緣 關係就能證明或說明,乃必須在乎彼此生命交流,彼此犧牲的愛裏顯明出 3
來。看,你的母親! 疼惜母親 耶穌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正是如此的意思。「旨意」,原意 是意圖、期待要完成的。我們努力完成天父所期許的,所意圖要完成的, 我們彼此就是弟兄姐妹了。所以,人類在信仰所追求的,遠遠高過於血 緣,遠遠高過於 DNA,許多信仰夥伴,彼此關係比親手足還要好,還要密 切,彼此一起遵守上帝旨意的相愛團契。這也是我們看到,人世間有情, 不單單在於家庭,更在於人際間,甚至,樂於為那不認識的人付出。 上帝像母親一樣,將愛施予百姓,甚至祂的獨生子被釘死在十字架 上。完全的捨己,完全的愛。這也是基督徒進入世界的目的,為愛而生, 為愛而死。傳福音,不只傳講基督的故事而已,更在乎活出基督樣式,樂 意將生命給主使用。為此,我們樂意分享生命,歡喜將生命投入工作、家 庭、朋友,熱愛生命,不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我們也像母親之愛一 樣,希望能和周圍的人們分享基督之愛。因此,我們歡喜傳福音,歡喜建 立教會,開拓教會,雖然人世間依然有苦難,依然有糾紛,依然有困頓。 如同母親一樣,在任何情況下,永遠是孩子的母親,掛念孩子,不顧自 己。耶穌說,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這話 不是看輕血緣關係,卻凸顯親情關係更在於彼此深刻疼惜之關連裏。上帝 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我們。上帝愛世人,像母親的愛一般,祂 永遠在等候,祂不拒絕我們任何人,祂也不排斥我們任何人。祂,等我們 回頭。在母親節的節日裏,盼望母親般大愛的上帝之恩典,滿滿在我們每 一個家庭。願上帝母親無盡的愛,與我們同在。# 問題討論 1. 人與母親之關係非比尋常。只是,出生以來,和母親相處的時間很長, 反而,不覺得重要或稀罕。唯獨失去之時,才覺得恩重如山。談談我與 母親間,最叫我印象深刻,不能忘記的關係。 2. 談談我自己,成為父母長輩之後,與孩子晚輩的相處,彼此之間的溝 通、代溝、瞭解、不瞭解,面對世代的環境變化、人心思想,我的體會 與我的感慨。分享我的親子關係。 3. 上帝像母親之愛,疼惜我們每一位。然而,被疼惜的人,未必珍惜這美 好的恩典。分享我的信仰基礎,在歷經什麼樣的情況,依然堅定立場, 不受動搖,信仰耶穌基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