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講壇 羅馬書9:19-24(69 201 333,34)
上帝塑造我 蒙恩教會主日講壇
林鴻祐牧師 講於15 0517
誰說誰的 1948 年 5 月 14 日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宣稱「獨立」,八個小時後,統 治巴勒斯坦地的英國正式宣佈結束託管時期。這獨立舉動乃根據 1947 年 11 月聯合國通常會議之 181 號決議文而起,該決議文宣稱---巴勒斯坦成立兩 個臨時國家,一是以色列國,一是巴勒斯坦國,兩者各自成立地區性經濟 聯盟。至於,雙方都積極想擁有的耶路撒冷城,猶太人認為那是他們建國 後的首都,巴勒斯坦人卻已經千百年來居住的城市。雙方都堅持所有權而 爭執不下,為此,聯合國特別規畫耶路撒冷城為國際特別區域,由聯合國 管理。雙方初期由聯合國監管,1948 年 10 月後,則雙方各自管理。然而, 聯合國議決歸議決,現實卻是另一回事。以色列國成立後,引發周圍阿拉 伯國家不服,雙方開啟戰爭。在猶太人宣告獨立隔天,雙方就進入戰爭對 峙的階段。 其實,這中間牽涉複雜的國際關係:遠因於十九世紀末,沙皇被刺 殺,俄國人遷怒猶太人,俄國猶太人受排斥而必須往外移民,其中大部份 前往巴勒斯坦。1897 年世界猶太人會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建國。當時管理巴 勒斯坦的英國,也公開表示支持這個建國行動。連帶地,大量的美國猶太 人移民返國支持建國運動,讓聖地的猶太人數大量增加。然而,因為西方 國家採取寬容猶太人觀點,以致 181 號決議文偏袒猶太人:當時佔總人口 32%居少數的猶太人卻規畫擁有 57%土地,反而,佔人口多數的巴勒斯坦 人卻只擁有較少的土地。更嚴重的問題是,這 57%土地大多數區域都是巴 勒斯坦阿拉伯人世居的故鄉,於是,巴勒斯坦人被迫離開世居故鄉,約九 十萬人被趕離巴勒斯坦地,散居流浪周圍的阿拉伯國家。 以色列宣佈獨立後,隔天周圍七個阿拉伯國家宣戰,乃第一次中東戰 爭。以色列以寡擊眾,半年後,佔領八成以上的土地,阿拉伯國家大敗, 於是,更多巴勒斯坦難民四處流竄。此後,還有四次的中東戰爭。但,最 具影響力依然是第一次戰爭的結果,雖然大家津津樂道第三次中東戰爭之 六日戰爭,讓以阿間的態勢明朗。猶太人佔領多數的土地,擁有強勢的主 導權。居住巴勒斯坦的原住民,因為歷史因緣,被奧圖曼(阿拉伯)帝國統 治,而成為阿拉伯人,日後又成為以色列建國必須鏟除的對象。不只他們 無法建立巴勒斯坦國,還喪失土地故鄉,這些難民被迫移居周圍阿拉伯諸 1